物种证明申请表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种证明申请表(精选6篇)

物种证明申请表 篇1

金绍达:提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预告登记和我们登记机构以往所进行的各种登记有很大的差异。

在《房屋登记办法》实施以前, 除由地方立法开展预告登记工作的极少数城市外, 房屋登记机构所进行的登记, 是因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移和消灭而进行的登记, 亦即登记的标的是物权。而预告登记则与此不同:预告登记虽然是不动产物权登记的一种, 但登记的并不是物权, 而是请求权 (梁慧星稿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对预告登记的界定就是:为保全一项目的在于转移、变更和废止不动产物权的请求权) 。这是对已经登记的物权的权利人 (在预购商品房转让的预告登记中, 是将房屋建造人———开发企业视为权利人) 行使其权利的一种限制。

在预告登记的有效期限内, 未经预告登记权利人同意, 原房屋权利人无法处分其房屋权利 (处分不生物权效力) , 因而, 预告登记的效力和查封非常类似。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登记规则》第136条 (2009年7月6日修正) 中, 将预告登记和查封直接并列称为限制登记 (“所称限制登记, 谓限制登记名义人处分其土地权”、“前项限制登记, 包括预告登记、查封”) 。但登记机构受理查封并不发给证明, 预告登记本来也可以不发证明, 只是建设部在立法时考虑到让公众易于适应这一新的登记种类, 同时也顾及登记机构的管理习惯, 在《房屋登记办法》中明确:预告登记的相关事项在房屋登记簿上记载后, “由房屋登记机构发放登记证明”。因此, 没有必要给每个共有人发一本《房屋预告登记证明》。

物种证明申请表 篇2

我是一家公司的车间工人。四个月前,我在卸载原材料时,不慎被砸伤。经医院治愈后,我曾于近日持医生亲笔签字的治疗病历,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但却遭拒绝,理由是我所应提交的是医院诊断证明,而非治疗病历,我不能用治疗病历取代诊断证明。可我觉得治疗病历同样可以甚至还能更加详细、具体地反映我的伤情和治疗情况,从而达到证明目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纯属刁难。请问:我的想法对吗?

读者:刘芳芳

刘芳芳读者:

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确有权要求你提交诊断证明。

环保守法证明申请表 篇3

申请“环保守法证明”的办理程序

为便于企业开展ISO14000认证等相关工作,切实促进企业保护环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战略,结合我区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现就企业申请“环保守法证明”办理程序作如下安排:

1.企业填报备查资料(见附件一)

2.报区环保局计划生态科

3.现场检查和审核环保守法情况资料,并于十个工作日内出具守法证明(对未符合守法要求或资料不齐的,环保部门出具审查意见)

办理程序指引图:

出具证明

联系电话:021-60765100-801

3021-60765100-800

5附件一:

申请“环保守法证明”须报备查资料

1.填报《环保守法证明申请表》

2.企业聘请ISO14000咨询、认证单位证书(或外审员证书)复印件一份

3.企业(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部门批复(复印件)一份

4.企业废水、废气、噪声、粉尘等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监测报告(考核最近一年内数据)一份

化妆品销售证明申请表 篇4

化妆品出口销售证明书申请表

填 表 说 明

1、申请表应打印,填写内容应完整、清楚、整洁,不得涂改。

2、报送的资料应按本申请表规定顺序排列,并在“所附资料”栏对应项目右侧括号内划“√”,一式一份,标明顺序号,逐页加盖公章,装订成册。

3、表中许可证号、许可项目、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系指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放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上的内容。

4、申报产品的情况要写明近两年内是否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

广东部分岛屿紫菜物种研究 篇5

传统的紫菜物种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 如藻体形态、细胞层数、体长、厚度、边缘细胞、雌雄生殖细胞分布、染色体数目等[5]。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应用于红藻的分类系统学研究中, 特别是质体基因rbc L与核基因nr SSU序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已广泛用于红藻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学研究[6]。为了解广东沿海紫菜物种自然资源现状及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笔者于2012 年冬季对广东3 个沿岸岛屿进行了紫菜物种资源调查, 对采集样品进行形态、细胞学分类以及基于rbc L和nr SSU基因序列的系统学研究, 以期为紫菜物种的研究及保护保存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采集与地点

2012 年12 月在广东平屿岛、外伶仃岛和下川岛部分海区进行紫菜物种采集调查, 详细采集位点见图1。样品采集尽量保持藻体完整, 编号分装作好采集记录。材料阴干后, 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

采集岛屿概况为: 1) 平屿岛 ( 23°20' N, 117°04' E ) , 在南澳县勒门列岛西部, 北距南澳岛7km, 面积0. 03 km2, 目前为无人居住的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2) 外伶仃岛 ( 22°06'N, 114°02'E) , 位于珠海市东区, 地处珠江入海口, 面积4. 23km2; 3) 下川岛 ( 21°39'N, 112°36'E) , 地处广东台山市的西南部, 位于珠江口西侧, 海岸线长约346 km。

1. 2 细胞学观察

根据紫菜物种分类描述, 依据藻体形态、颜色、质地等外部特征对同一地点采集的紫菜样品进行初步归类。挑取优势物种中典型性状的藻体进行细胞学观察, 包括藻体长、宽 ( 30 株重复) 、厚度和细胞内腔高的测量; 使用Nikon 90i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藻体生殖细胞分布、藻体边缘形态等; 将藻体组织用固定液[V ( 无水乙醇) ∶ V ( 冰醋酸) = 3∶ 1]固定, 用WITTMANN ( 1965) 醋酸苏木精法对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观察与计数。综合观察测定结果进一步作分类鉴定。

1. 3 基于rbc L和nr SSU序列的系统学研究

挑取经形态和细胞学观察分类鉴定的紫菜物种, 用改良的SDS法制备样品DNA。检测各样品DNA的浓度和纯度, 于- 20 ℃ 保存备用。扩增紫菜物种rbc L和nr SSU序列的引物分别参照BROOM等[7]和MLLER等[8]。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经优化后, 产物送至上海生工公司进行双向测序。

利用NCBI上的Blast工具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 确定为紫菜物种的目的基因片段。用DNAMAN进行正反向序列的拼接, 完整的序列在MEGA 5. 1 中计算相应的同源相似度, 并分别用NJ法 ( neighborjoining) 和ME法 ( minimum-evolution) 构建聚类树。软件用自举检验值估计系统树分支节点的置信度, 自举重复数为1 000。构建聚类树用Genbank下载的紫菜rbc L和nr SSU序列作为对照, 物种及序列号分别为坛紫菜 ( AB118585; AB013181) 、皱紫菜 ( GQ427201, 仅有rbc L序列) 、长紫菜 ( HQ687520; HQ687588) 、条斑紫菜 ( P. yezoensis) ( HQ728197; HQ728189) 、甘紫菜 ( P. tenera ) ( HQ687543; HQ687577 ) 和圆紫菜 ( HQ728201; HQ728193) 。所用的外类群为红毛菜 ( Bangia atropurpurea) ( AF169330; AF169341) 或肉色星丝藻 ( Erythrotrichia carnea ) ( AF087118;AJ880417) 。

2 结果

2. 1 物种与细胞学观察

该次调查采集的紫菜样品依据形态及细胞学分类观察, 优势种群中确认到种的分别为平屿岛的坛紫菜、长紫菜、皱紫菜, 外伶仃岛和下川岛的皱紫菜、多枝紫菜, 这些优势种紫菜的形态和细胞学观察描述为:

坛紫菜。平屿岛坛紫菜叶片多为披针形 ( 图2- a - 1 ) , 呈暗绿紫色, 采集月份藻体长7. 5 ~17. 5 cm, 宽1. 1 ~ 3. 6 cm。叶片基部边缘由1 ~ 3个细胞组成的锯齿状突起 ( 图2 - a - 2) 。藻体单层细胞, 厚度为50. 28 ~ 68. 07 μm, 细胞内腔高17. 21 ~ 36. 34 μm ( 图2 - a - 3 ) 。藻体雌雄异体, 雌雄生殖细胞均分布在藻体稍部至中上部边缘。随机测定藻体性比, 雄株∶ 雌株∶ 未定性 ( 无明显雌雄生殖细胞) = 58∶ 56∶ 41, 雌雄比例接近1∶ 1, 该次采集测定的样品中未见雌雄同体的藻体。藻体营养细胞的染色体为n = 5 ( 图2 - a - 4) 。

长紫菜。平屿岛长紫菜呈长叶形或披针形 ( 图2 - b - 1 ) , 淡黄褐色或淡紫红色, 藻体长7. 1 ~21. 7 cm, 宽0. 6 ~ 1. 6 cm。叶片边缘具1 ~ 3 个细胞组成的锯齿, 近基部的锯齿较紧密 ( 图2 - b - 2) 藻体单层细胞, 厚度约为40. 61 ~ 57. 87 μm, 细胞内腔高16. 33 ~ 34. 08 μm ( 图2 - b - 3) 。雌雄异体, 精子囊器和果孢子囊分布于藻体边缘至藻体中上部。随机测定藻体性比, 雄株∶ 雌株∶ 未定性= 98∶ 84∶ 84, 雌雄株比例为1 ∶ 1. 17, 该次采集季节长紫菜雄株略多于雌株。藻体营养细胞的染色体为n= 5 ( 图2 - b - 4) 。

皱紫菜。平屿岛采集的皱紫菜藻体圆形或肾脏形, 呈典型的花簇状 ( 图2 - c -1) , 藻体长2. 4 ~6. 2cm, 宽1. 9 ~ 5. 7 cm。叶片基部边缘有稀疏的锯齿, 多为1 个细胞的小锯齿 ( 图2 - c -2) 。藻体单层细胞, 厚度为49. 54 ~ 61. 26 μm, 细胞内腔高16. 35 ~ 35. 28μm ( 图2 - c -3) 。藻体雌雄同体, 果孢子囊与精子囊器呈区域性分布在藻体边缘。藻体营养细胞的染色体为n =5 ( 图2 - c -4) 。外伶仃岛、下川岛采集的皱紫菜外形与平屿岛皱紫菜相似 ( 图2 - d -1、2 - e -1) , 但藻体稍小。叶片边缘同样有锯齿细胞 ( 图2 - d -2、图2 - e - 2) 。藻体厚度较平屿岛皱紫菜薄, 分别为35. 16 ~ 49. 56 μm、39. 12 ~ 53. 25 μm, 细胞内腔高14. 64 ~ 24. 28 μm、18. 56 ~ 31. 23 μm ( 图2 - d - 3、图2 - e - 3) 。藻体雌雄同体, 藻体营养细胞的染色体为n = 5 ( 图2 - d - 4、图2 - e - 4) 。

多枝紫菜。外伶仃岛多枝紫菜呈掌状, 并分出2 片以上的分枝或小叶片, 有的小叶片还可作二回分枝 ( 图2 - f - 1) , 藻体长3. 1 ~ 6. 8 cm, 宽1. 3 ~5. 4 cm。叶片边缘具1 ~ 3 个细胞组成的锯齿状突起, 近基部的突起小而紧密 ( 图2 - f - 2) 。藻体厚度为32. 09 ~ 43. 77 μm, 细胞内腔高12. 95 ~ 25. 58μm ( 图2 - f - 3) 。藻体雌雄同体, 精子囊一般分布于藻体的边缘, 果孢子囊分布于分枝的内侧, 呈区域分布。藻体营养细胞的染色体n = 5 ( 图2 - f -4) 。下川岛多枝紫菜形态与外伶仃岛多枝紫菜相似 ( 图2 - g - 1) , 藻体长2. 3 ~ 4. 6 cm, 宽0. 7 ~2. 7 cm。叶片基部边缘有锯齿状突起 ( 图2 - g -2) 。藻体单层细胞, 叶片厚度为30. 47 ~ 39. 96μm, 细胞内腔高11. 99 ~ 20. 81 μm ( 图2 - g - 3) 。生殖细胞分布性状、染色体数目与外伶仃岛多枝紫菜相同 ( 图2 - g - 4) 。

2. 2 基于rbc L和nr SSU序列的系统学研究

通过PCR扩增7 个紫菜的rbc L和nr SSU序列, 分别获得了1 500 bp和1 800 bp左右特异性专一的目的产物。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 确定为紫菜的rbc L和nr SSU序列。

根据MAGE 5. 1 计算7 个紫菜样品之间的同源性系数, 结果显示 ( 表1) , 在紫菜的rbc L序列中, 7个紫菜的同源相似度为89. 4% ~ 99. 6% 。其中平屿岛皱紫菜、坛紫菜与长紫菜之间的同源性较高 ( 96. 2% ~ 99. 4% ) ; 外伶仃岛与下川岛的皱紫菜、多枝紫菜4 个样品之间的同源性系数为98. 7% ~99. 6% ; 平屿岛3 种紫菜与外伶仃岛、下川岛2 种紫菜同源相似度较低 ( 89. 4% ~ 90. 9% ) 。在紫菜nr SSU序列中平屿岛皱紫菜、坛紫菜和长紫菜三者之间的同源系数差异最小 ( 97. 9% ~ 99. 2% ) ; 外伶仃岛、下川岛的皱紫菜、多枝紫菜之间的同源相似度为97. 1% ~98. 7% ; 平屿岛3 种紫菜与外伶仃岛、下川岛2 种紫菜的同源系数稍低 ( 93. 8% ~95. 2% ) 。

图2 7个紫菜的形态与细胞学观察a.平屿岛坛紫菜;b.平屿岛长紫菜;c.平屿岛皱紫菜;d.外伶仃岛皱紫菜;e.下川岛皱紫菜;f.外伶仃岛多枝紫菜;g.下川岛多枝紫菜;1.形态;2.藻体边缘;3.横切;4.营养细胞染色体Fig.2 Morphology and cytological observations of seven Porphyra species a.P.t-pyd (P.haitanensis from Pingyu Island) ;b.P.d-pyd (P.dentata from Pingyu Island) ;c.P.c-pyd (P.crispata from Pingyu Island) ;d.P.c-wldd (P.crispata from Waidingling Island) ;e.P.c-xcd (P.crispata from Xiachuan Island) ;f.P.r-wldd (P.ramosisima from Waidingling Island) ;g.P.r-xcd (P.ramosissima from Xiachuan Island) ;1.morphology;2.margin;3.cross-section;4.chromosome of thallus cells

%

图3 7个紫菜rbcL序列构建的简单聚类树分支上的数值分别代表NJ法和ME法的置信度值Fig.3 Phylogram of seven Porphyra species calculated from rbcL data Numbers above internal branches indicate bootstrap values by NJ and ME methods.

根据7 个紫菜样品rbc L序列构建的聚类树 ( 图3) , 可分为2 大分支。一支为下川岛、外伶仃岛的皱紫菜和多枝紫菜, 4 个紫菜以100% 的置信度聚类在一起, 其中外伶仃岛、下川岛的多枝紫菜聚类在一支; 另一个分支为平屿岛的坛紫菜、皱紫菜和长紫菜, 其中, 坛紫菜和皱紫菜聚类在一起 ( 100% ) , 长紫菜以99% 的置信度作为其姐妹分支。在紫菜nr SSU序列构建的聚类树中 ( 图4) , 7个紫菜分为3 个分支。第一个分支与rbc L序列建立的聚类树相似; 第二分支里平屿岛的坛紫菜和皱紫菜以97% 、96% 的置信度聚类在一起; 长紫菜则位于7 个紫菜的基部 ( 100% ) 。

在与Genbank下载的紫菜rbc L和nr SSU序列构建的聚类树中 ( 图5) , 可分3 个分支。第一分支下川岛和外伶仃岛的皱紫菜、多枝紫菜聚类在一起 ( 100% ) , 与条斑紫菜、甘紫菜形成姐妹分支; 第二分支中2 个长紫菜以98% 的置信度聚类在一起, 坛紫菜、皱紫菜再以98% 置信度作为姐妹分支;圆紫菜则独立的分为第三分支, 位于进化树的基部。

3 讨论

3. 1 物种性质与分布

通过对采集藻体的形态及细胞学观察分类显示, 广东省冬季 ( 12 月) 这3 个沿岸岛屿有4 个紫菜优势种, 即坛紫菜、长紫菜、皱紫菜和多枝紫菜。细胞学观察显示, 4 个物种的染色体均为n =5。坛紫菜的染色体观察与TSENG和SUN[9]、ZHOU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长紫菜、皱紫菜染色体数与陈伟洲等[11]报道结果相同, 而多枝紫菜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提出。在紫菜属分类中, 曾呈奎和张德瑞[12]将藻体营养细胞单层且具一个色素体的真紫菜亚属根据藻体边缘有无刺状突起, 又分为全缘紫菜组 ( section edentata) 、刺缘紫菜组 ( section dentata) 和边缘紫菜组 ( section marginata) 。张德瑞和郑宝福[13]在研究中国紫菜及地理分布时指出, 刺缘紫菜组的种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特别是暖温带或亚热带地区。该次采集的坛紫菜、皱紫菜、长紫菜和多枝紫菜为真紫菜亚属, 且藻体边缘均具有刺缘, 从而证实了广东沿海分布的紫菜物种性质是属暖温性的刺缘组紫菜, 染色体均为n= 5。

从调查采集区域、现场和样品的观察分析来看, 这3 个岛屿地理分布的纬度相差不大 ( 23°20'N, 117°04'E至21°39'N, 112°36'E) , 但紫菜物种分布略有差异。这一季节平屿岛优势种为坛紫菜、长紫菜, 习见种为皱紫菜。长紫菜分布在潮间带的高潮位, 坛紫菜潮位居中, 皱紫菜分布的潮位最低; 外伶仃岛和下川岛地理距离相对较近, 优势种均为皱紫菜和多枝紫菜。在潮间带分布上, 这2 种紫菜分布大体相同, 位于中、低潮位。平屿岛为无人居住的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调查结果也显示该岛紫菜物种的数量及分布丰度远优于外伶仃岛和下川岛, 这一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保护保存中国的紫菜物种自然资源。

3. 2 紫菜rbc L与nr SSU序列的系统学研究

了解紫菜的分类学地位, 确立其在分子系统学中与其他藻类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是深入研究紫菜及开展保护保存紫菜物种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NCBI中关于皱紫菜的研究只有杨立恩等[14]报道过rbc L序列, 多枝紫菜的分子序列尚未见报道。文章首次扩增了皱紫菜的nr SSU序列、多枝紫菜的rbc L和nr SSU序列, 为紫菜物种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外来物种与公害 篇6

外来物种入侵名列四大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现在把外来物种入侵和栖息地丧失、传统化学污染、气候变化共同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中国环境和经济已造成严重破坏。

中国环境部开展的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统计表明,全国共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46.3%已经入侵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另外,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中国就有50种。同时,根据IUCN的报告,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中国公众最为熟悉的外来物种可能要数原产于南美洲的凤眼莲(俗称水葫芦)。该物种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为花卉;20世纪50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来在中国各地大量繁殖,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大量繁殖的水葫芦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等等。

水葫芦的大量繁衍更造成了中国的经济损失。全国每年仅仅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亿元至10亿元,由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

当然,中国遭遇的外来物种入侵并不只是水葫芦。广东的福寿螺、西双版纳的飞机草、新疆博斯腾湖的河鲈、东北的三裂叶豚草、各地引进的宠物巴西龟、加拿大的观赏植物一枝黄花、美国白蛾等,都是外来物种入侵中国造成损失的典型。同时,国外其他地区也深受外来物种入侵之害,如澳大利亚的“兔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等。

外来物种为何成为公害

从分类来看,外来物种入侵可分为: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为何外来物种会造成生态和经济的巨大灾难呢?总体而言,任何一个地区经过多年的进化和发展都会形成相对平衡的生态体系。但是,如果有外来物种引进,则有可能造成三种情况。一是引进的物种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中,不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和破坏。第二种是引进的物种水土不服或受到当地生态体系的排斥,难以融入到当地的生态体系中。第三种则是引进的物种适应引进地的环境,并在自然竞争中变得越来越强大,远远超过了当地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繁衍能力,并成为排斥当地其他物种的一霸。上面的许多外来入侵物种就是如此。

外来物种入侵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物种移居到引进地后会由于当地天敌的减少而成为环境灾难。例如,美国康乃尔大学生态和进化生物系的科学家米切尔和鲍尔的研究表明,在欧洲土生地上一些植物会受到473种真菌和病毒,即天敌的感染(寄生),使它们的生长和繁衍受到相当多的限制。但是,这些植物移居到美国后却成为有害的入侵生物。原因在于这些物种移居美国后受到同样的真菌和病毒感染比欧洲减少了77%。其他生物制衡约束减少后,这些植物便变得强大起来,从而成为入侵物种。

同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巴拉分校海洋科学研究所和生态、进化和海洋生物系的托钦等人研究了26种不同的动物移居到新地方的情况,从软体动物,如普通的海螺,到较高级的哺乳动物,如黑鼠。结果发现,在原来的出生地上,它们的平均天敌有16种,但是到了新的移居地,它们的天敌就减少到了7种。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它们都成了新地方的害虫。

外来物种有自然入侵、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三种。自然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引起外来物种入侵。例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等都是靠自然因素入侵中国的。

无意引进虽然是人为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问被引入的。例如,松材线虫是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

有意引进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全世界大多数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

此外,生物的入侵性强弱也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个重要因素。2001年5月IUCN在一份报告中列出了100种入侵性最强的外来生物,包括水生和陆生生物、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这些入侵者有家猫、北美灰松鼠、尼罗河鲈、水风信子、家褐蚁、灰鼠、印度鹩哥、亚洲虎蚊、黄色喜马拉雅悬钩子和直立仙人果等。

预防是第一要素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如同人类的疾病防治一样,预防胜过治疗。现在,相当多的生物、环境和法学专业人员认为,预防外来物种入侵首先是要建立防火墙,立法是第一步。

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有18部,包括《农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这些法规中都涉及到了对外来物种管理的具体条文。但由于这18部法律分属多个不同部门,大都是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职责、权限和业务范围而制定的,权限一旦交叉,就会出现漏洞。现在,中国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条例》和《全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正在修改和论证之中。

不过,现在《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草案)》已于2010年9月在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并提交给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有望在今年成为国内首部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地方法规。根据这项法规,湖南省拟对外来物种管理实行“外来物种名录制度”,按照不同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禁止引进的,二类是允许引进的,三类是其他外来物种。有特殊情况需要引进外来物种的,必须严格报批,实行备案许可制度,并采取防范措施和长期监测。

立法当然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第一步,但立法是否得当,能否切实执行,这又是下

一步的问题。而且,湖南立法中阐述的按外来物种不同危害程度分为三类进行管理的法规,必须要有专业知识和科研新成果的保障,即首先在专业上要明确什么是可以引进的物种,什么是未来可能造成入侵的物种而不宜引进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尖端的科学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也都在探索之中。

例如,美国圣母大学的大卫·洛奇(David Lodge)等人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模型,以评估向五大湖区引入多种鱼类而带来的风险。他们建立的评估模型的依据是,从文献中收集到的一些生物的生活史特征,如繁殖成功率和该生物其他成员过去的入侵情况。另外,他们还把生物入侵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来评估,包括引入、定居和扩散。

通过这些模型,洛奇等人对以前的物种入侵检验时,预测入侵成功的准确率达到94%。同时,他们又检查了66个可能入侵五大湖的物种,确认其中16个物种如果引入就会迅速蔓延。而在这16个物种内,有5个物种可能已经成为令人讨厌的入侵者了。

从这种情况来看,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根基在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如果没有科学手段和结果支撑,则在评估外来物种是否可以引进和不可引进时就会缺少依据和说服力,因而预防外来物种入侵也是一句空话。

治理不可或缺

外来物种进入引进地后并不是立即成为危害当地生态的霸王或侵略者的,它们会经过适应、繁衍并改进自己的特性,在种群上形成一定规模后,才会威胁其他物种甚至人类的生存。因此,引进外来物种时的评估也许并不能完全显效,在引进一些物种多年后,它们的危害性才会显现。这时,也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理。

生物和环境方面的专家通过调查发现,治理外来物种入侵的方法有多种,如利用入侵生物天敌和高科技的不育方法。今天,高科技手段,如生物遗传工程的发展同样为治理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正在利用遗传工程中的转基因来治理“兔满为患”和“鼠满为患”。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859年英国人托马斯·奥斯汀引进了24只兔子,为打猎而放养了13只。于是兔子在澳洲便如鱼得水,因为这块土地上没有它们的天敌。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已繁衍出数亿只。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千米的植物啃光吃光,导致其他野生动物面临饥饿,许多野生植物也存在绝种的可能。

面对头痛的兔子,澳大利亚在20世纪60年代就利用一种称为免疫避孕的生物技术进行除害,而且取得了很大效果。研究人员选择黏液瘤病毒作遗传改造,成为一种转基因病毒,并释放到野兔身上,使得野兔的数量急剧减少。

遗传工程病毒的作用原理是使动物的雌性不育。因为在病毒中增加了一种或数种额外的基因。这种基因为一种围绕卵子厚厚的包围层,即透明带(ZP)的蛋白质编码。如果雌性动物感染上了这种转基因病毒,就会产生抗自身卵子的抗体,后者可以损坏卵子并阻止受精。这个过程就叫做免疫避孕。

几十年来这种方法颇见成效,而且未对人和其他生物及环境造成危害。不过,慢慢地,野兔对这种转基因病毒变得具有耐受性,澳大利亚的野兔又慢慢多起来。如今研究人员又选择了对野兔最可能起作用的三种透明带基因中的ZPC基因,插入到黏液病毒中,让兔子感染。研究发现,新的转基因病毒对兔子的避孕率达到70°以上。按照生态平衡统计,如果这种病毒能使70%~80%的雌性野兔避孕,那么澳大利亚野兔的数量就会降低到像目前欧洲那样的密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上一篇:信息技术培训研修计划下一篇:ition为后缀的单词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