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通用8篇)

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 篇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背景条件

这部分需要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技术开发状况,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和社会经济效益,申请单位实施该项目的条件和优势等。项目发展历程的简要叙述是背景部分要交代的重要内容,包括项目目前的开发进程情况及应用情况,申请单位实施项目的条件主要包括基建项目立项情况;座落地、建设期、建筑面积及建设进度状况;项目完成时实现年生产能力,项目产品达到的技术质量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在背景介绍的结尾要用简要的文字说明申请项目符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中的哪个范围,并注明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及环保政策等。

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论述是很多项目评审的关键点,是可行性报告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是申报单位需要投入最大精力关注的.部分。主要包括关键技术及创新点,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效果论述;项目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全面综合对比情况;申请单位及其技术依托单位、合作单位的研究开发实力。关于技术开发的描述应尽量清晰明确,在不透露技术机密的前提下将技术特点、产品性能描述详尽,最好配以拓扑图或电脑截图直观说明。技术创新点在技术分析中是最重要的评审点,一定要高度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点描述不可过多、过泛,最好集中在6条左右,将每一个创新点展开论述,力求使创新点具有足够说服力和可信度。切忌创新点过多,导致每一点都空泛,失去新意。

市场需求和财务分析

一般基金项目都要求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预期和发展前景,所以要将目前与未来、国内与国外的市场情况论述清楚。可从以下角度出发:国内市场状况及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状况及产品的发展前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可列表对比说明;市场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风险可分为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应分别说明采取何种策略规避风险。财务分析方面,项目的预期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是衡量项目可行性的重要指标,技术指标过硬但不能取得良好收益的项目同样会被淘汰。通过财务分析可证明项目在经济指标上的可行性及投入的必要性。一般针对项目的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具体分析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投资估算:说明对项目的总投资(总投资分为已完成投资和预计新增投资),并分别对项目的已完成投资和预计新增投资的使用情况及预计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估算,要求列表说明并列示投资明细。

资金筹措方案:主要分析预计新增投资的资金来源,并说明到位时间。

投资使用计划:按项目实施年度说明各阶段资金用途、金额及构成。此计划又可分为固定及流动投资两部分。流动投资主要可分为开发人员工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一些评审鉴定费等。

项目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估算:成本可由费用与产品数量的比值估算得出。

财务分析:以动态分析为主,提供财务内部收益率、贷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 投资利润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这些数据都可由历年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列表计算得出。

不确定性分析:主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作出判断。此项分析需由财务专业人员编制完成。这部分分析有的项目不要求。

专业化咨询的优势所在

专业化的咨询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撰写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帮助企业完成繁杂的申办事务,使企业少走弯路并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可提供的服务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帮助企业进行项目诊断,确定企业及项目是否符合项目申报条件;其次指导企业准备编制项目所需的材料;再次为企业编制项目申报材料并为企业校审材料;最后为企业办理项目申报手续并全力促成项目申报成功。它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诊断与申报策划:通过专业人员审核与外部专家咨询相结合,一方面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技术、市场及经济可行性分析,另一方面对拟申报项目与申报的立项要求及支持水平的符合程度进行诊断,据此选择、定位好项目,从而规避项目申报风险。

编制合格的项目材料:项目申报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工作量大,头绪繁多,专业人员有充沛的精力并善于与研发人员沟通,对不同项目的评审特点具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和加工时能够准确切入重点,从而提高申报项目获得政府资金资助的成功率。

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 篇2

根据现代管理决策理论的解释,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 从两个或多个可行的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优方案的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投资项目决策是指从两个或多个可行的投资方案中进行择优, 并最终做出是否投资建设某个项目的决定过程。

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一般可分为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方案评价和方案抉择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企业进行重大项目投资或重要经营业务决策, 一般都包括上述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收集信息是为第二阶段方案设计打基础;第三阶段方案评价既是对第二阶段的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 又是为第四阶段的方案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上述四个阶段中, 最基本也最关键的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抉择这两个部分。

图1为我国目前投资项目决策的一般流程, 其中基本部分为: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由有项目投资决策权的部门或人员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是否投资建设该项目的决定;在涉及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等特殊情况时, 一般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前, 还需要完成立项审批, 即编制和报批项目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出于决策的科学性和谨慎性考虑, 对于技术较复杂、资金投入多、各方面影响大的投资项目, 一般还要组织相关技术、财务、法律等各方面专家对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评估, 以进一步确定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从图1可见, 可行性研究工作及所形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处于现行投资项目决策流程中最关键的地位, 实际起到为最终决策提供决策意见和参考的作用。

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规范,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涉及的重点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可能性、方案设计可行性 (包括技术可行性、工程可行性) 、方案评价可行性 (包括财务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资源环境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与不确定性) 等。具体有: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市场分析。 (3) 项目建设方案研究, 主要包括: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方案、场址选择、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方案、总图运输和土建工程方案、节能和节水措施、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方案、职业安全卫生健康措施和消防措施方案等。 (4) 投资估算、融资方案。 (5) 方案评价, 主要包括: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经济影响分析、资源利用分析、土地利用及移民搬迁安置方案分析、社会评价、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对比上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投资决策过程可以看出, 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从形式上涵盖了信息收集 (市场分析) 、方案设计 (项目建设方案研究、投资估算、融资方案等) 、方案评价 (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环境分析) 等投资决策阶段, 直至在最终的结论与建议中会直接形成投资建议供决策者采纳, 从而部分替代了方案抉择的功能。但仔细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实际内容则会发现, 现行的可行性研究模式及由此形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由于未能真正体现投资项目决策的根本要求, 因而并未起到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辅助的作用。

三、现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缺陷

1. 无法形成多个可行的建设方案。

现行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分为方案设计和方案评价两个部分, 其基本流程如图2、图3所示:

在方案设计部分, 目前的方案比选一般是在产品方案研究、技术方案研究、选址方案研究等各个阶段内部进行, 各个阶段之间形成“串联关系”。这样的比选方式可能会造成这样一种情况, 即在技术方案研究中进行三个方案 (如技术方案1-1、1-2、1-3) 的比选研究, 只是从上阶段比选出来的产品方案1 (假设产品方案1优于方案2及方案3) 衍生出来的;同样, 在选址方案研究中进行三个方案 (如选址方案1-1-1、1-1-2、1-1-3) 的比选研究, 又只是从上阶段比选出来的技术方案1-1 (同样假设技术方案1-1优于方案1-2及方案1-3) 衍生出来的。

这样, 最终只能得到一个可行的建设方案 (本例中的建设方案由产品方案1、技术方案1-1和选址方案1-1-1组成) , 不仅不能形成决策所需要的多个可行方案, 而且这种串联式的研究比选流程也仅仅能保证方案可行, 虽然它包含了产品、技术、选址一组方案, 但不能确保方案在产品、技术、选址等方面达到综合最优。

由于在上述方案设计阶段未能形成多个可行方案, 造成在方案评价阶段只能针对已经选定的唯一“最优”方案进行评价, 因而只能起到论证和评价所推荐方案的可行性, 无法达到择优方案的目的。

2. 方案评估重影响评价、轻效益分析, 且项目效益分析过于片面。

现行的投资项目方案评价的内容主要有: (1) 财务分析。通过对所推荐方案在财务效益与费用上的预测, 进行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企业生存能力的分析, 据以评价所推荐项目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2) 经济分析。又称国民经济评价, 是按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 从项目对社会经济所做贡献以及社会为项目付出代价的角度, 考察所推荐项目方案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以及经济合理性。需要进行经济分析的主要是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具有公共产品特征、外部效果显著等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的项目。 (3) 经济影响分析。分析所推荐方案投资建设和运营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及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4) 社会评价。识别和评价所推荐方案的社会影响以及当地社会环境对拟建设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

从以上研究报告内容可以看出, 现行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的是“审批”思路, 即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立足于获得投资决策机构尤其是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审批, 它实质上是一种申报材料。这种模式报告, 除财务分析部分外, 在方案评价部分所涉及的经济分析、经济影响分析、社会评价等内容均是站在政府部门审批的立场提出来的要求, 着重点在投资项目对资源、区域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而不是投资项目的效益。

事实上, “影响”和“效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只不过, 审批部门看重投资项目的“影响”, 而建设单位则更关心项目投资后所能产生的“效益”。当然这个“效益”应该是综合效益, 而不仅仅指纯粹的经济效益, 还可能是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成效、增进就业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效益。

过分追求效益的定量分析, 使得目前可行性研究中的经济分析也采用与财务分析相类似的方法和指标, 导致大量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方面的定性信息被舍弃, 以致许多战略性、公益性的投资项目无法得到合理采用。随着投资项目研究分析技术的发展, 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分析也引入了定量分析技术, 但总体看, 定性分析仍占主导地位。

3. 可行性研究的分析评价结论零散, 不能对最终的投资决策提供统一、清晰的倾向性意见。

由于目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只会产生一个可行方案, 在报告的分析评价结论部分就只需要汇总前面的各个方面可行性分析结论, 为决策者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提供参考。

这样的结论汇总模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只能提供“项目在各方面均可行”的基本结论, 无法就其可行的“程度”进行清晰的判断;二是若项目在不同的方面存在互相矛盾的可行性结论时, 不能区分不同因素之间的重要性, 无法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建议;三是若存在多个平行的可行方案时, 无法进行方案之间的比较。

四、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改进

1. 项目可行性研究流程的改进。

图4是针对现行方案在设计流程上的缺陷所进行的改进。它是一个多方案矩阵形式的流程框架, 即根据投资项目的市场分析、建设目标等前提条件, 分别在产品、技术、选址等各个阶段设计多个方案进行交叉研究比选, 最终为下阶段的方案评价提供多个建设方案。这种流程框架弥补了原流程可能丢失最优方案及无法形成多个可选方案的缺陷。

在多个方案的交叉研究比选时, 由于阶段数和各阶段方案数均较多, 可采用正交试验法减少分析量。如在阶段数和各阶段方案数均为3时, 正交试验法所需要分析的方案数可由27个减少至9个。

需要注意的是, 经过上述流程后进入后续流程的若干个可行建设方案, 并不一定是优选出的前几个方案, 需要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确定, 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案优点, 对选定的方案进行适当改进后形成新的建设方案。

改进后的项目方案评价流程框架如图5所示:

图5表明, 方案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提供多个可行性方案, 它不是进行方案择优, 而是按照项目方案后续评价步骤分别进行财务、环境、社会责任等分析工作, 最后再根据各项分析评价结果, 提供比选意见, 供决策者对这些可行方案做最后决策参考。

2. 对投资项目效益评价内容的扩展。

为使效益评价适应各类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 需要对效益评价的内容进行扩展和整合。与现行方案评估内容相对应, 投资项目的效益一般可分为企业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1) 提高企业的纯经济效益; (2)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及产业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效益; (3) 促进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效益; (4) 促进社区就业、社会和谐和发展等社会效益。

目前的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都是整体归入经济分析部分来进行, 通过引入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影子价格等经济分析参数, 进行经济净现值 (ENPV) 、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 等经济费用效益的定量分析。为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对宏观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贡献及效益, 需要扩展项目效益分析内容, 对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等的分析评估应定量与定性并重, 注重定性分析。同时, 定量分析也不应局限于现行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在图5中, 将项目方案评价阶段划分为三个部分, 即财务分析、其他效益分析和宏观影响评价。其中其他效益分析主要是对项目的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 宏观影响评价为对项目在宏观经济、环境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3. 构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改进的可行性研究体系中, 最终形成的是多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为综合比较这些方案的优劣, 为最终决策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就需要建立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项目方案设计和方案评价阶段涉及的主要方面都或多或少会对项目投资的决策产生影响, 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原材料获取、技术适应性、选址合理性、施工难度、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下表为笔者建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所示, 将评价指标分为项目方案本身的质量、项目建设方面的情况、项目在外部影响方面的优劣、项目效益以及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等五大类, 具体再分解为20个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时, 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 分别给各个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权数 (右表所列的权数为一个公益性投资项目的假设例子) 。各个评价指标的得分由评价分数 (满分10分) 与相应权数相乘而得, 最终的合计得分即为该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评价得分。多个方案比较, 综合得分高者为较优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同一项目的不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时, 各指标的权数应保持一致。

五、结论与建议

作为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核心文件和主要依据, 目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和使用方面尚存在一些缺陷, 主要是:在方案设计阶段即进行产品、技术、选址等方案的比选和取舍时, 无法形成多个完整的可供进一步评估和比较的可行方案;方案评估重影响评价、轻效益分析, 对项目方案的效益评价只采用精确定量分析方法, 且主要针对纯财务效益, 而忽略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定性分析;可行性研究结论零散, 不能区分重要性, 且无法对最终的投资决策提供统一、清晰的倾向性意见等。为此, 有必要对现行的可行性研究过程及报告编制进行改进, 具体建议是:

第一, 采用多方案并行的矩阵式分析方法, 确保通过项目设计阶段形成多个较优完整的可行方案, 避免过早丢失方案信息。

第二, 扩展投资项目效益分析内容, 对宏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等的分析评估实行定量与定性并重, 以适应不同类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需要。

第三, 构建可行性研究结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不同权重的设定, 形成统一、清晰的可行性研究综合性结论, 为投资项目的最终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权重的设定十分关键, 政府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投资项目做出统一规定, 以方便各类企业使用和进行横向比较。

参考文献

[1] .唐立峰, 陈培友.公益项目评价与选择的属性层次模型.技术经济, 2003;12

[2] .李京文, 关峻.加强完善大型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制度建设.前沿科学, 2007;3

[3] .付晶晶, 汪泱.我国可行性研究现状及评价方法改进.化工技术经济, 2005;2

[4] .王京芳, 王露, 曲莎.优化企业环保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探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1

[5] .罗绯.我国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及决策方法的现状分析.现代经济信息, 2009;18

[6] .胡章喜主编.项目立项与可行性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 篇3

关键词: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编写质量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79-02

在从事辽宁地区农业建设项目咨询设计工作期间,编写大量的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报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现根据工作实践,针对编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编写质量提供参考。

1 编写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时的问题

1.1 缺乏农业工程建设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经历历史性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与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对有效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颁布多部农业工程建设标准。这些标准是咨询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加强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正确掌握建设规范、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全面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与农业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制定积累经验,对推动我国农业工程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仍存在很大的空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仍不够健全,部分标准存在深度不够、技术落后、标准偏低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推出更多的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加快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更新步伐,使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的依据更加充分、更加科学、更加先进。

1.2 缺乏农业工程标准图集及图例

农业建设工程图纸包括农业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和农业田间工程设计图纸。在设计农业建设工程图纸时,一般依据建筑工程图集、水利工程图集、土地整理工程图集以及其他行业图集。这些图集并不完全适用农业项目,有时存在标准过高、规模过大、适用条件不一致等问题。此外,部分农业工程没有图集可依据,市面上又缺少农业工程相关图例资料,设计图纸经常是本单位自行研究设计,或是与地方农业科研单位合作设计,有时也由建设单位或是生产企业提供。由于有些工程项目没有统一的设计图集,甚至有些工程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造成工程设计水平不高、技术不先进、建设成果不统一,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这些现象,组织相关设计单位以及相关生产企业,编制有针对性的农业工程标准图集,提高全国的农业工程设计水平,统一设计图纸质量标准,提高全国的农业工程建设质量。

1.3 项目建设期不准确

一般情况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期的表达方式为具体的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由于项目建设期应从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投资计划下达后开始计算,而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项目投资计划下达这个时间段弹性较大,因此,建设期具体到年月是不合适的。建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期的表述为项目建设执行所需的时间长度。

2 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编写质量的建议

2.1 端正态度,加强管理

1) 为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效地防止错误和遗漏,在可行性研究中,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对于收集的基础资料,要按照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从客观数据出发,通过科学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客观结论。

2) 咨询设计单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由业务负责人担当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人,对单位所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等咨询设计成果进行质量监督。每个项目设置一个项目负责人,重点对所负责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注重方案优化和比选,对项目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做到精益求精。由各设计室建立质量管理评估小组,业务骨干担任小组负责人。小组之间进行咨询设计成果的校对与审核,以保证咨询设计成果的质量。

3) 咨询设计单位建立咨询服务质量审查制度。由主管院领导担任总负责人,负责对所管处室的服务质量、工作运行等情况进行内部监督审核,定期对服务质量评估的结果进行回馈与评比,并对评比结果优秀的处室及个人给予奖励。

4) 为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编写质量,应保证咨询设计单位有足够的工作周期。

2.2 提高咨询设计人员自身素质

咨询设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工程咨询和设计服务的质量水平。编写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是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咨询设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要熟悉各项标准、政策、法规,针对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灵活准确地加以利用;要了解农业生产规律、农产品经营销售方式、农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具备建筑设计能力以及财务分析能力。因此,作为咨询设计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经常关注各项标准、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行业动态。

2.3 遵守相关标准、政策、法规

编写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必须以相关标准、政策、法规为依据,不得主观更改。主要依据的标准、政策、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农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范》《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以及相关的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编写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还应符合国家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政策、法规要求,遵循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建设标准、估算指标、造价定额、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检验与检测标准等。此外,具体的项目还有相对应的政策及管理办法,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等。

3 结语

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是建设项目立项的基础,是建设项目决策的依据。农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是项目前期立项工作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和反映,也是进行后续工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导文件。因此,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编写工作对农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广文,历兰伯.浅谈如何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水平[J].交通科技.2004(2):72-73.

[2] 方松.如何编好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J].发展.2007(11):82.

[3] 张建民,陈雅娟.编制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林业科技, 2008(5): 58-59.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meeting in the writing of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n preparation of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reliminary design based on many years' experiences, mad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writing quality for it,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raising working efficiency for related agricultural staff.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preliminary design; writing quality

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 篇4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

总论……………………………………………………………….6 1.1

项目提要………………………………………………………..6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7 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8 1.4

综合评价与结论…………………….………………………8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9 2.1

项目由来与形成……………………………………….……9 2.2

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9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意义………………………..9 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12 3.1

自然地理条件………………………………………………….12.2

社会经济条件 ………………………………………………13.3

林业生产管理条件………………………………………..…14 3.4

土地资源条件………………………………………………….15 3.5

劳力资源条件……………………………………………….…16 3.6

种苗供应分析…………………………………………….……16

3.7

基础设施条件……………………………………………….…17 第四章

建设方案………………………………………………………..18 4.1

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18 4.2

项目区范围……………………………………………………...18 4.3

项目建设规模…………………………………………………..19 4.4

建设布局………………………………………………………….19 4.5

项目建设内容…………………………………………………..19 4.6

营林技术措施………………………………………………….20 第五章

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22 5.1

森林管护…………………………………………………………22 5.2

环境保护…………………………………………………………23 第六章

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25 6.1

经营管理形式…………………………………………………25 6.2

项目管理机构……………………………………………….…25 6.3

项目管理 …………………………………………………..…..25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7 7.1

投资估算原则…………………………………………………27 7.2

投资估算依据………………………………………………….27 7.3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27 7.4

资金筹措………………………………………………..……….27 第八章

项目建设进度…………………………………………………28 8.1

项目建设期限………………………………………………….28 8.2

建设进度安排…………………………………………………..28 第九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29 9.1

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29 9.2

社会效益分析评价……………………………………………30 9.3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31 9.4

综合评价……………………………………………………….…30 第十章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33 10.1

政策支持保障措施…………………………..…………….33 10.2

资金筹措与投入保障措施………………………………33 10.3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33 10.4

信息管理、科技推广与服务保障措施……………..33 10.5

项目经营保障措施……………………………..…………..34 10.6

其它保障措施 ……………………………………………….3

4主要附表和附图

一、附表

1、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2、项目建设内容、进度一览表

3、种苗需求量表

4、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明细表

二、附图

1、项目区森林资源现状图

2、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

第一章

总论.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项目 1.1.2 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石嘴山市惠农区林业局

殷建军 1.1.3 项目主管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 1.1.4 项目性质

新建.1.5 建设目标及宗旨

建设目标:2005—2007年,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惠农区城市区周边道路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833亩,推 进“蓝天碧水”工程的实施,打造森林城品牌,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城市建设步伐,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

宗旨: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利用国家投资优势,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大搞造林绿化,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对外改革开放形象,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1.6 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位于惠农区正谊关地区,即东至石中高速公路,西至贺兰山东麓,南至惠农火车站,北至宁蒙交接,面积2.7万亩。.1.7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造林2833亩,林种为防风固沙林。实行以灌木为主,乔灌结合,混交造林。配套打机井6眼,井深为180—220米,井距600米左右,单井出水量80m2/n。敷设输水管道18.9公里。

规模:林带单侧宽50米,绿化长度18.9公里。1.1.8 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期限:2005—2007年

进度:项目建设共设计造林2833亩,计划2005年建设500亩,2006年建设1300亩,2007年建设1033亩。1.1.9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42.7万元。1.1.10 项目效益

项目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国家生态环境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原则: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坚持立足抗旱造林、大力实施节水灌溉; 坚持造管并重,立足长远发展;.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坚持国家营林经济技术标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

整地: 0.7台班/亩

600元/台班

栽植:111元/亩

水利工程:80000元/公里

机井:280000元/眼

苗木:197元/亩 灌水:46元/亩 抚育:7.8元/亩 管护:7.1元/亩 1.4 综合评价与结论

本项目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建设符合本地实际,适宜社会发展需求。项目可行。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 项目的由来和形成

惠农区城市区地处宁夏最北端,东临黄河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隔河相望,北与内蒙古乌海市接壤,西屏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大门。惠农西北部地区地处沙漠边缘,是内蒙古沙尘暴的加强源地,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3—5月份,沙尘遍地,气候异常恶劣。新的惠农区成立后,确立了以工业经济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城市区迅速扩展,城镇人口急速增加。为了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和对外形象,确立了以营造防风固沙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城市周边 生态环境,实现“蓝天碧水”的目标。2.2 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项目区地处内陆深处,气候干旱、雨雪稀少、风沙大、蒸发强烈、地下水位高、盐碱化程度严重。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植被稀少,大面积荒地裸露,风、水侵蚀严重,水土流失量大,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由于生态条件差,干旱、霜冻、干热风、沙尘暴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活及工农业造成严重损失。.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意义

必要性:惠农区城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接处,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急需采取措施加以治理。惠农区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是改善城市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3.1 城市周边地区在惠农区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惠农区是以煤炭、冶矿等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促进城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城市区所在位置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成灾害频繁发生,每遇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活蒙受重大损失。虽然近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环境改造,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城市周边大环境造林绿化,进行综合整治是当务之急。2.3.2 城市大环境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惠农区城市区所在地一直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方,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风沙肆虐,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3—5月份的沙尘暴使人民饱受风沙之苦。受灾之后,人们在反思,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除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外,城市区周边森林资源馈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重要根源。由于缺少森林资源,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脆弱,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建设城市周边防护屏障,可以有效缓减灾难危害的发生。因此,采取一切措施,实施城市周边大环境造林绿化工程刻不容缓。

目的意义:通过实施周边大环境造林绿化工程,增加森林资源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缓减灾害危难的发生。一则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二则可营造良好的经济建设环境,为吸引商业投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1 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3.1.1 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惠农区地处宁夏银川平原最北端,位于东经106°13—106°51,北纬38°40—39°23之间,东临黄河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隔河相望,南与平罗县相毗邻,西屏贺兰山与大武口区相连,北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接壤,东西长大约51公里,南北宽37公里,总土地面积1088平方公里,海拔在1070—1300米之间。全区辖六乡三镇42个行政村,六个街道办事处,50个居委会,二个工业园区及区市直属三个农场。

3.1.2 自然条件

惠农区境内按自然要素组合为贺兰山山地、山前洪积扇台地和黄河冲积平原三部分,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40.3%、25.2%、34.5%,地势平坦。区境内有四条黄河支流,南北分布,灌区内干、支、斗、农四级渠道纵横,渠系发达,灌溉便利。干、支、农沟与渠道递次相邻,排水畅通。水资源主要有三部分。天然降水量总量约1.17亿立方米/年,利用率低。黄河径流平均每年过水量为301亿立方米,实际引入量为2.3亿立方米,是农田主要灌溉用水。地下水约1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的约0.2亿立方米,是贺兰山洪积扇内主要水源,也是旱地造林的主要依靠。惠农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按国家气候分区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风沙大、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昼夜温差大,自然灾害频繁。太阳辐射量达145.8千卡/cm2,全年日照时数为3083.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0%,居宁夏之冠。年平均气温为8.2℃,极端最低气温为-29.8℃,年平均日较差为8.5—14.7℃;年降水量171.9—270mm,年蒸发量749.4mm,且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风大沙多,全年大风日数55.3天,主风向为西北风,主要集中在3—5月;自然灾害以干旱、风沙及沙尘暴、干热风、霜冻、山洪、河水侵蚀、冰雹、日烁等最为常见。土壤主要类型自西向东分别是淡灰钙土、草甸灌淤土、灌淤土,主要以灌淤土为主。植被分三个层次,贺兰山前坡地主要有沙蒿、红砂、酸枣、四合木等多年生旱生灌、草,覆盖度约为20—30%。黄河滩地主要以野生次生红柳、人工造乔、灌木、杂草为主,覆盖度95%。中部黄河灌区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主栽树种有新疆杨、白蜡、臭椿,森林覆盖率13%。.2 社会经济条件

3.2.1 面积、人口及其结构

总土地面积1088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28.4万亩。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非农业人口14.1万。.2.2 工农业生产情况,人均产值、收入

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油料、脱水蔬菜、无公害枸杞种植和畜禽养殖业为主,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禽肉蛋生产重点地区;工业以煤炭开采加工、冶金、化工、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金属镁、碳化硅、活性炭、脱水菜等产品享誉国内外。截止2003年底,国内生产总值231000万元,人均农业总产值1690万元,人均工业总产值21887万元,人均耕地1.19亩,人均粮食产量304.3公斤,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人均5700元,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3 林业生产管理条件.3.1 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机构、人员技术力量

惠农区林业生产主要以防护林建设和发展枸杞产业为主,其中防护林建设包括:贺兰山东麓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封育治理;黄河灌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村庄绿化;黄河滩地营造黄河护岸林。枸杞产业以发展无公害名牌枸杞为主。惠农区设林业局,林业局下设三站一个中心,分别是林业站、枸杞站、森防站和生态林业开发中心,现有人员28人,其中林业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2人,技术员4人。乡镇设有林业工作站,人员22人。3.3.2 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就,经验及问题

成就:惠农区现有森林资源面积14.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1.06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4万亩,河滩红柳2.3万亩,黄河护岸林3万亩,绿色通道0.5万亩,基本形成了以防风固沙、农田防护、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型森林结构。

经验:以全民义务植树为主要形式;

坚持“适地适树”,科学布局;

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坚持以干、支沟、渠确立框架,农沟、渠构筑小网格的模式;

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科技为支撑;

问题:林业工程造林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本区立地条件差,树种选择局限性较大; 由于受光肩星天牛等危险性病虫害危害,小径材利用率低,群众无法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造林积极性低迷;

林地区划不明确,林地林权无法确定,民营造林难以开展。3.4 土地资源条件 3.4.1 各类土地面积

惠农区总土地面积108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38.6 万亩,林业用地28.4万亩,园区地4.5万亩,牧草地71.6万亩,村镇建设用地2.9万亩,独立矿用地1.5万亩,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0.1万亩,城镇建设用地1.9万亩,其它用地区8.2万亩,未利用地区5.4万亩。.4.2营造生态公益林的土地资源分布状况

生态公益林林地分布有三块:一是沿贺兰山东麓沙荒地;二是灌区内各级道路、沟、渠、以及村庄;三是沿黄河冲积滩地。.4.3 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

林地总面积28.4万亩。贺兰山洪积扇林地面积14万亩,土质良好,但灌溉困难,主要以提取地下水为主,多选择抗旱耐风沙的乔灌木造林,如刺槐、沙枣、柠条、紫穗槐等;引黄灌区林地面积4.4万亩,灌溉便利,但地下水位高,盐碱化重,多选择抗天牛耐水蚀树种造林,如杨树、白蜡、臭椿等;黄河滩地林地面积10万亩,土质瘠薄,盐碱化重,杂草丛生,选择耐水蚀的沙枣、白蜡、樟河柳结合封育造林。3.5 劳力资源条件

惠农区现有人口20.2万,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非农业人口14.1万人。农村现有劳动力34522人。项目区内可供营造林生产的劳动力32154人,主要以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农村青壮劳动力为主,90%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造林技术,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植树 造林活动。3.6 种苗供应分析.6.1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

惠农区多年来实行合同育苗,基本可以满足造林需苗。现已培育两个育苗基地,分别是区苗木场和马家湾种苗繁育基地,基地面积2500亩。2004年现存育苗面积1100亩,主要树种为刺槐、臭椿、白蜡、银中杨、河北杨、水曲柳等。今后的造林中,依靠育苗基地和各乡镇育苗散户,完全可满足造林苗木供给。.6.2外调苗木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

在今后的造林中,外调苗木量很小。主要原因:一是本区育苗可满足工程程造林需要;二是外调苗价格普遍高于本区价格;三是自给育苗木可增加部分农户的经济收入。3.7 基础设施条件 3.7.1 交通、运输条件

惠农区境内有109国道、110国道、包兰铁路及石中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全区100%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有柏油路通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惠农区地处通衢要道,靠近大武口区、平罗县及内蒙古乌海市,距自治区首府银川88公里,距河东机场120公里,距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的沙湖48公里。3.7.2 通讯条件 惠农区已开通程控电话、计算机网络、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开办了邮政特快专递业务。通讯方便、快捷、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数字化。

第四章

建设方案.1 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 4.1.1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 小康社会目标,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缓解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政策和投资为保障,以实现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的,加快城市区大环境绿化建设工程步伐,加速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覆盖度,最大限度的实现林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改变城市周边环境生态面貌,促进城市区人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4.1.2 项目建设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坚持公益林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列入国家及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坚持全民义务植树的造林机制; 4.2 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位于正谊关地区,东至石中高速公路,西至贺兰山东麓,南至石嘴山火车站,北至宁蒙交界,面积2.7万亩。4.3 项目建设规模

防护林,林带宽50M,长18.9公里,株行距3×3米。4.4 建设布局.4.1 项目布局的依据.4.1.1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园区布局规划以及主干道路 的位置、立地条件,以质量为先导进行布局。.4.1.2 根据水资源、士质分布的特点和规律,结合以往造林经验,以提高生态效益为主进行布局。4.4.2 项目布局方案〈重点公益林〉 4.4.2.1项目区划

项目建设规划造林2833亩,林种为防风固沙林。4.4.2.2 项目区布局

项目区位于惠农区正谊关地区,东至石中高速公路,西至贺兰山东麓,南至石嘴山车站,北至宁蒙交界。项目建设主要依据新规划的工业区主干道路实施。道路两侧各摆布50M宽幅林带,实行乔灌结合,行间或株间混交。4.5 项目建设的内容 4.5.1 营林工程

绿化道路18条,长度18.9公里,绿化面积2833亩,栽植刺槐、臭椿、沙枣、河北杨、紫穗槐、柠条6个树种。树种搭配以乔灌、乔乔混交为主,株行(穴)距3*3米,亩栽74株(穴),乔木一株一穴,灌木5株一穴。4.5.2 配套水利工程

打机井6眼,敷设输水管道18.9公里。机井位置依据水文探测结果进行布局,但尽量靠近道路。输水管道平行道路,距道路30米。4.6 营林技术措施 4.6.1 树种选择

主栽刺槐、臭椿、沙枣、河北杨、紫穗槐、柠条6个树种,主要以耐干旱、抗风沙、防风固沙性能为首要选择条件。4.6.2 苗木

刺槐:苗龄三年以上,胸径3.5cm以上,苗高3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臭椿:苗龄二年以上,胸径3.0cm以上,苗高3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沙枣:苗龄二年,胸径1.0cm以上,苗高1.5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河北杨:苗龄二年以上,胸径2.0cm以上,苗高2.5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柠条:苗龄一年,地径0.3cm以上,苗高0.5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紫穗槐:苗龄一年,地径0.5cm以上,苗高1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4.6.3 整地

带状整地:平行于道路犁沟整地,宽50cm,深50cm。穴状整地:在输水沟内挖栽植穴,规格80×80×80cm。4.6.4 树种配置

乔、灌木行间、株间混交,做到乔灌结合。4.6.5 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 4.6.6 初植密度

株行距3×3m,亩栽74株(穴);乔木一穴一株,灌木一穴5株。4.6.7 幼林抚育

土壤管理:除草松土、灌溉。

幼树管理:平茬、截干、除蘖、修枝。4.6.8 幼中林抚育间伐

补植、修枝、间伐、平茬等措施调节树种密度,清理林间杂物,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增加通风透光,减轻林木竞争,促进林木生长,使宽幅林带早日成为遮天蔽日的森林。一年实施两次。

第五章

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1 森林管护 5.1.1 森林防火主要措施.1.1.1 项目区宽幅林带内设置8米宽防火阻隔带,林带边缘预留6米防火道路。.1.1.2 每500亩森林配备一名专职护林员,负责综合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1.1.3 购置风力灭火器10台,简易扑火工具30套用于预防和补救森林火灾。.1.2 森林病虫害防治主要措施.1.2.1 苗木出圃前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禁带虫(病)苗木栽植。.1.2.2 树种配置以乔灌、乔乔混交为主,提高林分整体抗逆性。.1.2.3 配备病虫害防治器械,开展常规性的食叶害虫防治工作。.1.2.4 加强光肩星天牛、白蜡木蠹蛾、臭椿沟框象等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定期发布测报信息,适时开展防治。5.1.2.5 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投放药饵防治鼠害和兔害。.1.3 森林管护主要措施.1.3.1 利用散发宣传单、签定护林责任书、刷写标语等方式加强《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5.1.3.2 配备专兼职护林员,常年坚持巡护,杜绝人为及 牲畜毁坏树木的行为。.1.3.3 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偷伐、破坏林木等违法行为,坚决打击涉林违法分子。5.2 环境保护.2.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对环境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通过犁沟整地和穴状整地,使雨水进入灌溉沟和树穴,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给树木补水。

大型防护林带的建设,可绿化荒地,美化环境、吸取工业烟尘、净化空气。

采取乔、灌木株间混交和行间混交,可有效提高林带的防风固沙,减缓风速的功能,同时避免树种单一而造成病虫害大发生。

每亩74株的栽植密度,可迅速提高林带郁闭度,促使林带尽早发挥防护作用。

大型宽幅林带的建成,减少了人为活动,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类,促进了生态系统多元化。

防护林带不需施用化肥,喷施农药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所以对环境无影响。5.2.2 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措施.2.2.1 采取禁牧、禁猎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可促进林 区内生物多样性。.2.2.2 造林前避免大规模全面整地,尽量保护原生植被不受破坏,减少水土流失。林带内严禁樵采枯枝落叶,枯枝落叶的沉淀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第六章

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1 经营管理形式

惠农区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建设是社会性很强的生态公益林,实行政府管理,由区林业局按照生态公益林管理有关办法进行管理。6.2 项目管理机构 6.2.1 机构设置

项目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6.2.2 机构职责

惠农区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协调、解决项目执行重大问题,筹措资金,审查项目重要文件,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等。

项目建设办公室:编制项目规划、文件、实施方案,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制度和奖罚条例。组织实施项目、落实资金、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6.2.3 人员设置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共设7人,设组长1人,副组长3人,成员3人。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4人,设主任1人,其它工作人员3人。6.3 项目管理.3.1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有关规定执行,采取工程管理系列,实行按规划定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重点工程内容实行招投标制、监理制、考核验收制。.3.2 资金管理

资金严格执行项目工程有关规定,做到专款专用、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每项工程完工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帐支付。.3.3 信息管理

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资金使用动态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对各类信息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档案实行微机管理,建立造林资料(包括树种、种苗规格、造林方式、立地因子等)及资金使用情况档案。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总结推广先进的造林经验。6.3.4 技术管理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惠农区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苗木选择、造林方式、栽植密度、配套水利工程等环节上都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并建章立档。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 投资估算原则

惠农区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建设项目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其投资应根据国家现行投资政策和能力及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7.2 投资估算依据

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和群众投工投劳为附,并以贺兰山洪积扇实际情况所确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为估算的依据。7.3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惠农区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的估算总投资为542.7万元,其中造林工程206.4万元,水利工程319.2万元,后期综合管理17.1万元。7.4 资金筹措 7.4.1 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资金542.7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入434.2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自筹108.5万元,占总投资的20%。

第八章

项目建设进度.1 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3年,即2005—2007年。8.2 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共设计造林2833亩。2005年建设500亩; 2006年建设1300亩; 2007年建设1033亩;

第九章 9.1 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效益分析与评价

9.1.1提高森林覆盖率。

大型防护林的建成,将使惠农区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沿贺兰山一线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对促进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9.1.2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是绿色水库,一方面通过森林植被、树冠缓解降水对地表的冲力,从而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森林地表植被枯枝落叶涵养水分,减缓地表径流,从而缓解洪峰流量。据有关观测资料分析,每一亩林子,可蓄水20立方米,年保土1.5—2吨。据此测算,城市大环境防护林建成后,到2010年,每年可增加森林蓄水5.6万立方米,保持土壤0.5万吨。9.1.3 庇护农田效益。

大型防护林建成后,不仅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同时由于林木自身的生物物理作用,通过森林调节气候,以及对土壤养分,蓄水保土、保肥作用的发挥,从而有效的减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促进农业发展。资料表明,防护林保护农田增产幅度一般在5-15%。9.1.4 防风固沙效益。

正谊关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沙荒地,是内蒙古沙尘暴的加强源地。大型防护林建成后,可有效阻隔沙丘,减缓风速,逐步减少沙尘源,为工业园区,行政中心以及农田提供了天 然的防护屏障。9.1.5 调节气候效益。

由于森林所特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向空气中蒸发水分,降低大气温度,对大气环境具有调节气候、降温增湿、缓解热燥的作用。.1.6 保护生物基因库效益。

大型防护林建成后,通过禁牧、禁猎,减少人为活动等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同时,由于森林调节和小气候效应,林区内原有沙生植物得到适宜的生长环境,逐步达到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基因库。9.1.7 其它生态效益 9.2 社会效益分析评价.2.1 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由于森林所产生的巨大生态效益,给人类生存提供碧蓝的天空,洁净的空气,爽心怡意的视野,提高人类生产、生活环境质量。.2.2 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型防护林带的建成,可保护交通水利等社会基础设施,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森林的形成,为本地招引资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促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发展。9.2.3 提供社会就业机会。

工程建设期间,需1.5万个工日从事造林,抚育、灌水、森林保护等项劳动,可间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部分群众经济收入。.2.4 促进防护林建设和经营水平的提高。

该工程建设为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公益性综合防护林体系,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造林技术,可促进今后防护林建设和经营水平的提高。9.3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9.3.1 直接经济效益

惠农区城市大环境防护林带建成后,估计到2020年,林木总蓄积量可达到5.2万立方米,按每立方700元计算,立木贮备价值可达1030万元;加之防护林的卫生伐工业商品材0.4万立方米,价值280万元。两项直接经济效益可达到1310万元。9.3.2 间接经济效益

防护林建成后,可增加地下水储备总量,吸引旅游人员,增加周边群众的收入。9.4 综合评价

惠农区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项目工程符合本地实际,适宜社会发展要求。项目建设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可行。

第十章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保障措施

惠农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项目工程,从可行性研究、申报、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项目工程列入“十一五”林业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在土地总体规划中,专门预留了通道绿化用地。10.2 资金筹措与投入保障措施

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项目工程需要大量投入,应本着国家投入为主,地方自筹为附的原则,广开资金渠道,增加工程投入。除国家支持和地方配套处,一方面用足用活国家为了支持和促进林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发展林业 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发动全社会各部门支持防护林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要统筹安排,本着重点优先的原则,对城市大环境绿

化建设项目工程的资金使用要优先安排。10.3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惠农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林业、土地、财政等部门分别担任副组长和成员,分头工作,各负其责。林业局抽调业务能力强、工作干练的技术人员组建施工小组,在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工程,确保各项工程质量和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4 信息管理、科技推广与服务保障措施

在工程建设中,确保信息畅通,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研究、反馈,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进行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坚持科技兴林的方针,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认真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把科技、生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与协同攻关,大力推广旱地营造林技术,APT生根粉技术,着力解决节水灌溉难题,使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项目工程尽早发挥生态效益。10.5 项目经营保障措施

项目经营严格执行单位法人责任制、重点子项目招投标制、工程预决算制和资金专项专户制等经营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避免出现管理混乱,保障项目建设有序进行。.6 其它保障措施

在城市大环境绿化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是要严格按照基

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 篇5

在可行性报告中要就资本金筹措情况作出详细说明,包括出资方、出资方式、资本金来源及数额、资本金认缴进度等有关内容。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须附有各出资方承诺出资的文件,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还须附有资产评估证明等有关材料。

实行资本金制度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如何将资本金转入项目单位:

怎样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6

1、企业产品/服务现状综述。对于企业目前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产品组合、产品生命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从而找出企业的弱点和有发展机会的点。

2、新产品/服务描述。根据新产品开发前阶段的产品构思、产品概念形成等对将要开发的新产品/服务进行描述。主要描述新产品/服务的创新要点、形式、相关因素的描述。

3、市场分析。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人口基数、技术满足消费者的情况、消费者对该种产品/服务的了解程度、产品服务的可获得性、潜在消费者中购买拟投产产品/服务的意向、根据竞争者以前的业绩估计市场容量及产品/服务进入市场的运作情况、根据互补产品的销售情况预测未来销售情况、对竞争对手及产品定位的详细分析等。市场分析的核心在于掌握将要推出的新产品/服务的市场容量及目前市场上的竞争状况,从而确定目前的市场情况对于新产品/服务的推出是否有积极作用,即新产品/服务在市场上是否具有推出的可行性。

4、技术分析。该部分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新技术与原技术的相容性分析情况和狭义上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情况。狭义上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内容又包含:研究新产品/服务开发的各种技术问题是否可行和研究新产品/服务开发中是否能够保证质量。技术分析的核心在于新技术与原技术匹配程度如何,技术上是否可以实现新产品/服务的正常推出。

5、经济分析。经济分析包含商业价值预测和财务分析两部分。商业价值预测在于对新产品/服务的未来销售情况及利润空间进行理性预测;财务分析在于对新产品/服务的各项投入进行合理评估及财务预算。经济分析的核心就在于从财务角度理性的分析该新产品/服务的经济可行性,即它的推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净利润及确定未来的经济发展空间。

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 篇7

关键词:油田产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济评价,问题,改进

油气田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是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滞后, 前期方案深度不够, 建设项目“三超”现象严重是多年来困扰投资管理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作好投资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 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 提高投资效益, 是投资项目各个层次的决策者以及咨询人员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做好油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不断完善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

在项目的投资决策中可行性研究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国有企业和国有上市公司的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上项目者必须自主决策, 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全面责任, 在充分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做到建设项目“三个不建”, 即建设项目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价不充分不建, 项目经济评价效益不达标准不建, 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反映项目的真实效益, 作出合理决策。

多年来, 国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作了一些详简不同的规定, 在实现项目决策科学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金融、投资、财税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 对经济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企业技术经济工作者适应新形势, 去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 研究如何与国际接轨。

目前, 前期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 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五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主要存在两类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不合理。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指标过高, 如石油行业分别为17%、20%, 天然气分别为10%、12%, 此指标是所得税前的评价标准, 实际测算中, 90%的老油田滚动开发项目都达不到指标要求。二是财务内部收益率存在局限性, 当项目建设期、生产期不相同时, 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没有可比性;同时在项目的经济评价测算中, 对于非常规项目, 存在同一个项目出现多个内部收益率或没有内部收益率的情况, 缺乏指导意义。总之, 项目经济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应将所得税前的指标用于与行业标准比较, 决定项目取舍;所得税后指标基本能够反映项目实际运行结果, 用于指导和调整项目的实际运行。

二、油田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应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强调的重点内容

当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已由法规性文件予以固定下来, 但一般工业项目的风险分析却重视不够, 尤其对市场、投资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项目的影响程度分析预测不够, 导致许多项目实施后实际数据与可研出入很大, 甚至完全失实。尽管可研报告中作了敏感性分析, 并显示项目效益对一种或几种不确定因素相当敏感, 但决策者认识不够, 依据方案内部收益率和还款期的大小进行决策, 显得过分简单, 容易导致失误, 造成无可挽回损失。为了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不仅在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中需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研究, 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及经营中应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分析。因此当前提高风险意识, 强化风险分析, 重视风险分析的结果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所必须的。

三、油田项目必须正确对待市场与价格的预测

对于一个油气田具体建设项目来说, 市场和价格就是项目存在的关键所在。财务评价的敏感性分析中, 对经济效益影响最敏感的因素无疑就是产品销售价格, 往往变化1~2种价格, 项目就可能从不可行变成可行, 一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将使可行性研究报告变为可批性研究报告。因此, 市场和价格的预测在经济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财务评价中, 普遍采用现行价格或所谓生产初期的预测价格, 这种提法与评价中简化计算以及反映相对准确性的原则是一致的, 但往往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甚至导致完全相反的评价结果。究其原因, 一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健全, 不规范, 市场经济的规律性不明显;二是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尚未完全接轨, 区域性强, 产品价格波动大, 特别是供求量相对较小的产品, 价格的规律性更难掌握。

因此, 要保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且经得住时间的推敲, 企业必须重视市场与价格的预测。要确定合理的预测价格, 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包括国内外市场走向、开工率, 市场占有率、市场服务范围、区域条件、运输条件、外贸进出口情况、相关行业的情况、税收等, 要制定合理预测模型, 进行必要的概率分析。

四、油田项目建设中通货膨胀及其影响应予以考虑

近年来, 许多油气田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失实, 与过于简化评价影响因素是分不开的, 通货膨胀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西方把通货膨胀作为项目评价中相当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尽管在计算FIRR等盈利能力指标时,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但通货膨胀对清偿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世界银行在项目评价中, 把所采用价格分为其基价、现价和实价, 这种划分很有道理, 不同的价格有不同的用途, 目的是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财务状况, 使财务评价结果更趋于相对合理和准确。

无论是称为物价上涨因素, 还是通货膨胀, 既然存在, 并且可能对财务评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就应该予以考虑。产品销售价格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供求关系;二是通货膨胀。如上所述, 目前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同样存在与世界接轨的问题。因此, 在财务评价模型中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是必要的。

五、油气田项目建设的清偿能力分析应给予充分重视

在项目评价中, 一般以全部投资FIRR高低来判定经济上的可行性, 人们对盈利能力分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要高于清偿能力分析。然而, 清偿能力指标分析决不能忽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清偿能力指标较盈利能力指标来得更为直观、清晰, 一个项目如果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 那是极其危险的。

国内现行财务评价以最大还款能力计算贷款偿还期, 仅是一种理论计算, 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不一致的, 任何一项贷款, 事先必须明确贷款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还款期限, 如果不能满足, 则另选融资方式和途径, 以最大能力计算还款期, 实际上是未考虑任何风险因素, 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是很难实现的。通常做法是根据还款期限等计算各年偿债额, 再分析资金运用状况和清偿能力, 偿债率指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 它反映了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

清偿能力, 势必联系到资金筹措。目前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 项目资本金制度要求, 建设项目资本金的比例, 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的, 石油化工类项目为20%, 对不同行业的各种经营性项目分别规定了三档资本金比例最低要求, 分别为20%、25%、35%。试行项目资本金制度, 对于保证项目负债在合理范围内, 以及投产后在良好的财务状况下运转是有益的。但参照目前国内外实际情况, 上述比例偏低, 一般以不低于30%~40%为宜。清偿能力分析还包括许多指标, 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体系。目前流动资金估算失实较为严重, 很多项目投产后, 因为流动资金不足, 导致开工不足, 甚至停产, 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六、合理发挥油田技术经济人员的作用

项目可行性报告如何写 篇8

【关键词】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

0.前言

可行性研究工作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立项提供技术、经济依据的重要阶段。目的是怎样依据电量多少和增长情况合理准确确定今后多年一个地区的电网构造,让他安全合理可行的实施。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可行性方案、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所以,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很重要的。

1.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前期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对拟建项目的投资进行合理选择。

1.1在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可行性基本功不牢靠,编制一份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需要由电力企业组成相关专业人员一起研究,做许多准备工作,并针对提升配电网项目收集许多准确的、及时的基础资料,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内容,以满足电力企业决策需求。基本准备是不是充分,收集到材料是不是准确、及时,直接关系到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然而相关的项目前期管理人员,由于项目的主客观因素而只是随意地凭借现有的资料和主观推断,编制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此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过程不规范、依据不充分、内容不全面、分析不深入、针对性不强,无法发挥可行性研究所应有的作用,评价指标的选择性使用,在很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评价指标数目很少,并且没有系统性,只为单方面地满足某一规定要求。

1.2我国这几年的现状

现在这几年大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资投入大,引起设计资源减少,很多设计单位设计资质比较低、单位规模很小或者隶属于挂靠企业,企业技术力量和在职工作人员水平不高,设计速度很慢,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不是很及时。下一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和项目可研管理不到位。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在职人员限制,下一级电企业的前期工作人员都身兼很多职位职,而有些企业没有设置有关岗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一个正常化管理。下一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是不高,还需要慢慢培训,所以有些预测也不是很准确。很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只选择使用有利于项目开展的指标,对于不利于项目的指标则加以忽略或放弃,例如在财务评价中对项目结束后收入分析,而忽略对其项目之前投资支出,然而这就根本不能全面地对项目的可行性正确加以判断。

2.电网规划过程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工作中,配网规划的前期工作仍有不足,在规划中还不能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不能根据实际的规划内容和要求進行分析,存在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采集不够准确等问题,这样在配网规划中不能切实反应实际情况,这样就影响了电网规划适应性。

2.1负荷计算和预测不够准确

规划中因为部分数据不全或者不够真实,在设计中因为负荷的预测偏差而影响整个规划的方向,在设计线路以及网络结构是会出现变电站布点差异等问题,不能按照规划要求对电气计算和校验,所以得到的电网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不高,容易导致不达标的情况。

2.2网络间存在矛盾

在配网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主网的规划,在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缺乏与主网的配合,可靠性差且供电半径过大,电压低损耗偏高,这样的问题伴随着配网规划而存在。同时主网的自动化程度较高而配网的自动化程度不足,因为配网技术标准偏低,具体工作以及相关技术都在选择和规划中缺乏统筹指导,导致配网技术不能满足实际供电负荷发展的需求。

2.3配网规划不能适应城市发展

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发展,配网规划却没有完全与城市规划和发展相结合,以往的规划中配网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缺乏默契,相关的变电站位置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一些网络图也不能及时提供,所以导致配网规划缺乏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依据,使得配网规划和城市发展脱节,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

3.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进程和资金。保证配电网项目组成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为了电网投资发挥最大化的价值,一定要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结合现实中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供电企业真正的配电网规划技术。技术根据需求与规划的地方电网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加大技术指导时间和收取费费标准,让配电网规划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1)结合现在正在进行改革,适时改变对应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控制模式,不定期对下一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考核,其中包括规划数据准确性、正确性、最后的投资和收入分析一系列方面的评估考核。伴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电力设备选型上需要满先进技术、安全运行、容易操作、价格便宜、节约环护等等要求。依据配电网技术发展方向。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某些地区合适的时间进行配电网建设,并且总结经验推广。

(2)利用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下一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规划的技术进行指导,对当地计划发展电网配电脑软件,各下一级供电电企业应在上一局的指导下,对本地区配电网规划进行及时修改,保证配电网规划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以实施性。应该对在职的工作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理方面的技术进行培训。并让其参加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经济发展好的地方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鼓励创新,提高规划人员自身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的质量。在今后的每日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有利于可行性研究设计和今后的发展。让下一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认真学习,改变每个工作者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让他们做好本地区的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4.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改变电网建设改造规划计划中,要关注紧密联系不同地区的用电需求,制定不同的计划方案面对这一切变化。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方案的合理,容易操作。使城市和电网一起发展,城市规划电网发展一起发展。

5.结束语

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解决配电网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提供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应当结合当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创先争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今后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将日趋完善,为整个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涂晓东.供电范围调整的城市配电网扩展规划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2).

上一篇:作文我想成为魔术师下一篇:写我的偶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