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精选8篇)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 篇1

据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记者了解,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与原《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相比,做出了9大改变。其中,增加了规格的标示方式,修改了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的标示方式,修改了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最引人关注的是增加了食品中可能含有致敏物质时的推荐标示要求。

食品标识应当清晰醒目

根据《通则》的规定,食品标识应当清晰醒目,标识的背景和底色应当采用对比色,使消费者易于辨认、识读。食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为规范的中文,但注册商标除外。食品或者其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平方厘米时,食品标识中强制标注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

标注营养成分必须符实

加强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管理,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是生产者和经销者的需要。他们通过标签来扩大宣传,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企业和产品。

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食品标签上绝不能含“可能”字样。食品标识内容应当真实准确,科学合法。

标签上必须标明9大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注意事项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 篇2

距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实施日期 (2012年4月20日) 越来越近了, 食品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食品标签要求的改变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改进”,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 却又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企业将面临监督检验机构和消费者的双重审核。食品质量的“透明度”越来越高, 不言而喻, 某些企业可钻的“空子”自然越来越少。

本刊记者收集、整理了卫生部和食品检测专业人员对新标准文本中重要内容的解答, 希望对食品企业有所提示和帮助, 对广大消费者有所裨益。

1 什么是预包装食品?

解读:本标准将“预包装食品”定义为: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示的食品。

2“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和“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的区别?

解读:“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所有事项均在标签上标示。“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必须标示食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其他内容如未在标签上标注, 则应在说明书或合同中注明。

本刊有话说:两个概念看似有些复杂, 举个简单例子就很明了。比如蛋糕店里出售的糕点, 其本身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而糕点里的果酱、蜜饯等材料在制作之前也是应该有包装的, 这就是“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通常其包装不会像超市里直接提供给消费者食用的果酱和蜜饯包装一样正规, 相对简单, 但也必须标示食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等。

3 不属于本标准管理的标示标签情形?

解读:一是散装食品标签;二是在储藏运输过程中以提供保护和方便搬运为目的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三是现制现售食品标签。以上情形也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

4 本标准对生产日期是如何定义的?

解读:本标准规定的“生产日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原《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04) 中“包装日期”、“灌装日期”等术语在本标准中统一为“生产日期”。

本刊有话说:这一规定对许多液体食品生产企业来说, 一致拍手叫好!因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标签上究竟该标“生产日期”还是“灌装日期”的问题。

5 如何避免商品名称产生的误解?

解读:当使用的商品名称含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文字或术语 (词语) 时, 应在所示名称的同一展示版面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如果因字号或字体颜色不同而易使人误解时, 应使用同一字号及同一字体颜色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本刊有话说:像商家把“酸牛奶”3个字写得大大的, 把“饮品”写在一个不起眼角落的情形, 消费者经常会遇到。希望这样的“误会”今后能越来越少。

6 如果产品中没有添加某种食品配料, 仅添加了相关风味的香精香料, 是否允许在标签上标示该种食品实物图案?

解读:标签标示内容应真实准确, 不得使用易使消费者误解或具有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当使用的图形或文字可能使消费者误解时, 应用清晰醒目的文字加以说明。

本刊有话说:比如说黄桃味的酸奶, 里面只是添加了黄桃的香料, 并没有加入黄桃果肉, 所以就不允许在标签上画有黄桃的图案。消费者自然就不会被误导。

7 销售单元包含若干标示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独立包装食品时, 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何标示?

解读:可以选择以下3种方式之一标示:一是生产日期标示最早生产的单件食品的生产日期, 保质期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标示;二是生产日期标示外包装形成销售单元的日期, 保质期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标示;三是在外包装上分别标示各单件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本刊有话说:这一规定源于对月饼礼盒外包装的要求。由于月饼礼盒中的每种月饼生产日期不尽相同, 所以礼盒的外包装就要标注最早到期的单件月饼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或者分别标注每个月饼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这样就能保证整个礼盒在最佳食用日期之内的品质和口味了。

8 可食用包装物的含义及标示要求是怎样的?

解读:可食用包装物是指由食品制成的, 既可以食用又承担一定包装功能的物质。这些包装物容易和被包装的食品一起被食用, 因此应在食品配料表中标示其原料。

9 确定食品配料表中配料标示顺序时, 配料的加入量以何种单位计算?

解读:按照食品配料加入的质量或重量计, 按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的质量百分数 (m/m) 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本刊有话说:“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是为了不暴露企业的配方, 对企业是一种保护。

1 0 复合配料在配料表中应如何标示?

解读:复合配料在配料表中的标示分以下两种情况:

(1) 如果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并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 则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 若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 规定的带入原则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 不需要标示, 但复合配料中在终产品起工艺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推荐的标示方式为:在复合配料名称后加括号, 并在括号内标示该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 如“酱油 (含焦糖色) ”。

(2) 如果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复合配料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或者该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加入量大于食品总量的25%, 则应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 并在其后加括号, 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 其中加入量不超过食品总量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1 1 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的标示方式?

解读:应标示其在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通用名称。在同一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选择以下3种形式之一标示:一是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二是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以及国际编码 (INS号) , 如果某种食品添加剂尚不存在相应的国际编码, 或因致敏物质标示需要, 可以标示其具体名称;三是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 同时标示具体名称。

举例:食品添加剂“丙二醇”可以选择标示为:1.丙二醇;2.增稠剂 (1520) ;3.增稠剂 (丙二醇) 。

1 2 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标示有什么注意事项?

解读:

(1) 食品添加剂可能具有1种或多种功能,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 列出了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 供使用参考。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食品添加剂在产品中的实际功能在标签上标示功能类别名称。

(2) 如果《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1个食品添加剂规定了2个及以上的名称, 每个名称均是等效的通用名称。以“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又名甜蜜素) ”为例,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和“甜蜜素”均为通用名称。

(3) “单, 双甘油脂肪酸酯 (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 ”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标示为“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或“单双硬脂酸甘油酯”或“单硬脂酸甘油酯”等。

(4) 根据食物致敏物质标示需要, 可以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通用名称前增加来源描述。如“磷脂”可以标示为“大豆磷脂”。

(5)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 阿斯巴甜应标示为“阿斯巴甜 (含苯丙氨酸) ”。

1 3 添加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 可否一并标示?

解读:食品中添加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 可选择分别标示各自的具体名称;或者选择先标示功能类别名称, 再在其后加括号标示各自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 (INS号) 。举例:可以标示为“卡拉胶, 瓜尔胶”、“增稠剂 (卡拉胶, 瓜尔胶) ”或“增稠剂 (407, 412) ”。如果某一种食品添加剂没有INS号, 可同时标示其具体名称。举例:“增稠剂 (卡拉胶, 聚丙烯酸钠) ”或“增稠剂 (407, 聚丙烯酸钠) ”。

本刊有话说:提起食品添加剂, 人们大多会十分警觉。的确, 这些年,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负面报道实在太多了。事实上它并非什么“洪水猛兽”, 它是用于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只要不非法添加或过量添加就没有问题。

1 4 配料表中是否必须要建立“食品添加剂”项?

解读:配料表应当如实标示产品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但不强制要求建立“食品添加剂”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选择附录B中的任意一种形式标示。

本刊有话说:有些企业担心标签上只标明食品添加剂的内容而不写上“食品添加剂”这5个字就不能“过关”, 从这一条规定来看, 这种担心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1 5 要求定量标示配料或成分的情形?

解读:一是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强调含有某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 应同时标示其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二是如果在食品标签上强调某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含量较低或无时, 应同时标示其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

本刊有话说:这就是说, 今后食品包装上要想标示如“高蛋白”、“低脂肪”等字眼, 必须在标签上注明其具体含量, 宣称什么东西高, 什么东西低, 必须与实际含量相符。这样就将虚假宣传从标准中加以扼制了。

16不要求定量标示配料或成分的情形?

解读:只在食品名称中出于反映食品真实属性需要, 提及某种配料或成分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时, 不需要标示该种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只强调食品的口味时也不需要定量标示。

17果脯蜜饯类水果在配料表中如何标示?

解读:

(1) 如果加入的各种果脯或蜜饯总量不超过10%, 可以在配料表中标示加入的各种蜜饯果脯的具体名称, 或者统一标示为“蜜饯”、“果脯”。

(2) 如果加入的各种果脯或蜜饯总量超过10%, 则应标示加入的各种蜜饯果脯的具体名称。

18标准中对“产地”是如何规定的?

解读:“产地”指食品的实际生产地址, 是特定情况下对生产者地址的补充。如果生产者的地址就是产品的实际产地, 或者生产者与承担法律责任者在同一地市级地域, 则不强制要求标示“产地”项。以下情况应同时标示“产地”项:一是由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或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 仅标示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时, 应同时用“产地”项标示实际生产该产品的分公司或生产基地所在地域;二是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 仅标示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时, 应用“产地”项标示受委托企业所在地域。

19在何情况下豁免标示?

解读:本标准豁免标示内容有两种情形:一是规定了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的食品种类;二是规定了当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 cm2时可以免除的标示内容。两种情形分别考虑了食品本身的特性和在小标签上标示大量内容存在困难。豁免意味着不强制要求标示, 企业可以选择是否标示。

本标准豁免条款中的“固体食糖”为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和冰糖等, 不包括糖果。

20标示日期时使用“见包装”字样, 是否需要指明包装的具体位置?

解读:应当区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包装体积较大, 应指明日期在包装物上的具体部位;二是小包装食品, 可采用“生产日期见包装”、“生产日期见喷码”等形式。以上要求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找到日期信息。

本刊有话说:买东西经常拿在手里翻来覆去找不到生产日期, 这样的经历或许大家都有过。其实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 企业若能指明生产日期在包装的哪个位置该有多好!

21关于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解读:本标准规定“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是指在已有的标签上通过加贴、补印等手段单独对日期进行篡改的行为。如果整个食品标签以不干胶形式制作, 包括“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等日期内容, 整个不干胶加贴在食品包装上符合本标准规定。

本刊有话说:看到这条规定, 企业一定又吃了颗“定心丸”。说实话, 老百姓买吃的, 不就最关心“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么, 如果硬要在这上面做手脚, 恐怕最后受伤的还是企业自己。

22致敏物质如何标示?

解读:食品中的某些原料或成分, 被特定人群食用后会诱发过敏反应, 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在食品标签中标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质, 以便提示有过敏史的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列出了8类致敏物质, 鼓励企业自愿标示以提示消费者, 有效履行社会责任。8类致敏物质以外的其他致敏物质, 生产者也可自行选择是否标示。具体标示形式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照以下自主选择。

致敏物质可以选择在配料表中用易识别的配料名称直接标示, 如:牛奶、鸡蛋粉、大豆磷脂等;也可以选择在邻近配料表的位置加以提示, 如:“含有……”等;对于配料中不含某种致敏物质, 但同一车间或同一生产线上还生产含有该致敏物质的其他食品, 使得致敏物质可能被带入该食品的情况, 则可在邻近配料表的位置使用“可能含有……”、“可能含有微量……”、“本生产设备还加工含有……的食品”、“此生产线也加工含有……的食品”等方式标示致敏物质信息。

本刊有话说:这一推荐性要求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初衷是好的, 但事实上企业执行的难度恐怕是比较大的。道理很简单, 有哪家企业愿意把自己食品中的致敏物质标得一清二楚?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23新标准将如何实施?

解读:在本标准实施日期之前, 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本标准。为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在实施日期前可继续使用符合原《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的食品标签。在本标准实施日期之后,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本标准, 但在实施日期前使用旧版标签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 篇3

超市买的包装食品里面,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只要看看配料表,就会一清二楚。近日,卫生部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

这次《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了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除了面粉增白剂已不见踪影外,还删除了过氧化钙、甲醛等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标准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使用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同时提出,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使用量的原则。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现行涉及食品标签管理的法规、标准进行了清理整合。修订后的标准,强调了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

启动新型抵押贷款 天津养殖业融资瓶颈有望打破

日前,天津市水产局为破解涉农区县水产养殖贷款难题,特别是重点解决水域滩涂养殖农户借款难、担保难问题,制定《天津市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贷款指导意见(试行)》并在汉沽等地开始启动水域滩涂抵押贷款。

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或第三人依法有权处分的鱼、虾、蟹、贝类等水生动物的所有权、水域滩涂养殖权、水域滩涂上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作为抵押物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资信良好,遵纪守法,无不良信用及债务记录;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低于50%;有贷款人或第三方评估的水域滩涂资源资产作为抵押,或有第三人以其水域滩涂资源资产作为物上保证人;有合格担保人提供保证或其他形式担保,如联保等;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用于抵押的水域滩涂资源资产应位于本市境内,符合本市渔业产业规划政策要求,并持有经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核发的有统一式样的水域滩涂养殖证。

农业部: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经销商有望成重要力量

我国现有34万多经销户,60多万经营人员,经营单位多、散、杂,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经营人员中,从未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达到1/3。其中,高中以下人员占90%,初中以下人员达到40%。部分农药经营人员卖药不懂药,误导农民购药、重复违规使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鉴于此,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将培训农药经销商作为探索管理新模式和为农民办实事的突破口,今年有针对性地选择了11个省份,重点培训农药经销人员2000名,使6万名农民受益。目前,已在山东济南举办“农药经营管理师资培训班”,全面启动面向农药经营者的培训工作。

以往是直接面对数量庞大的农民,现在是培训农药经销商,通过他们再向农民传授科学用药技术,不仅能提高农民用药水平,也能提高经销商经营水平,农药市场秩序也会得到规范。这就好比牵住了“牛鼻子”,能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农药经销商来说,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服务,也有助于企业增加销售扩大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

农药经销商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成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的一支强大生力军。

国家工商总局:8月1日起销售乳制品须获工商许可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主体准入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规定,“在原有项目基础上,对《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项目进行调整,增设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或乳制品(不含婴幼儿配方乳粉)。今后,对申办《食品流通许可证》涉及上述新增相关经营项目的,由申请者依法提出申请,由其核发机关按照条件审核,并依法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其中,对申请并核准经营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在其《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项目中标注‘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对申请并核准经营除婴幼儿配方乳粉以外的乳制品的,在其《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项目中标注‘乳制品(不含婴幼儿配方乳粉)’”。

《通知》还要求,从2011年8月1日开始,由各省级工商局统一部署,市县工商局组织基层工商所集中执法力量,按照监管责任区进行拉网式排查检查,逐户对乳制品经营者进行登记,建立监管档案。凡食品经营者所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没有乳制品标注项目而继续销售乳制品的,或所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没有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项目而继续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一律依法查处。对无证无照经营乳制品的,要依法查处和取缔。

国家工商总局:禁止网上交易毒品枪支窃听器材等物品

违禁品网上非法交易活动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向社会再次公布禁止网上交易的物品,并表示严查违禁品网上非法交易行为。

国家工商总局重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枪支管理法》、《国家安全法》、《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和《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网上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在网上交易毒品、淫秽物品、非法出版物等法律、法规禁止交易的物品,禁止在网上交易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民用爆炸物品、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等法律、法规禁止擅自交易的物品。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 篇4

一、概述

1、何谓食品添加剂? 《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原则

(1)不得对消费者产生急性或潜在危害;

(2)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3)不得有助于食品假冒;(4)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管理法规与标准的发展

1960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卫生部、轻工部制定的《食用合成染料管理办法》

1967年,卫生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联合颁布了《八种食品用化工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1986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3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1994年,《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6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002年,《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现行管理法规与标准体系 食品卫生法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规格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法》规定: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该法是我国唯一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与使用的卫生问题作出规定的国家法律。

管理规定包括以下方面:

1、使用;

2、生产经营;

3、审批;

4、立法与制标;

5、罚则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第十条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第十一条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第二十四条食品添加剂,其生产者必须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第三十条进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3、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批

第二十条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生产经营企业在投入生产前,必须提出该产品卫生评价和营养评价所需的资料,以及样品,按照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审批程序报请审批。

4、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与标准的制定

第十四条食品添加剂的国家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和检验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颁发。

(1)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2)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96)(3)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1994)第十六条食品添加剂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中有卫生学意义的指标,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

5、罚则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或者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不标明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规定事项的,或者违反规定不标注中文标识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第四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

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不符合营养、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

(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3月28日发布,同年7月1日实施。

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章

第二章审批

第三章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四章标识、说明书

第五章卫生监督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第二章审批

审批对象

1、未列入GB2760和GB14880以及卫生部公告名单的新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2、已列入标准和公告名单,但需扩大使用范围和/或使用量的。

审批程序

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

(一)申请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第六条或第七条的规定提供资料;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30天内完成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卫生部审批;

(三)卫生部定期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会技术评审意见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第九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除应当提供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第三章生产经营与使用

1、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2、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

3、检验合格出厂;

4、经营与使用单位应索证;

第四章标识、说明书

1、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2、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

第五章卫生监督

1、卫生部对可能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价,修订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或作出禁止使用的决定,并予以公布。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3、应当按照卫生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

(三)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允许添加的食品品种)及最大使用量。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与使用。

2、使用量的指标意义 本标准所设定的指标值通常是指某一添加剂的使用量而不是终产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

(四)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强化营养素的使用范围(允许添加的食品品种)及使用量。本标准适用于为增加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的营养素。

2、使用量的指标意义

本标准所设定的指标值通常是指某一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而不是终产品中该营养强化剂的含量。

标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品种:A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B维生素类C矿物质类D其它类

(五)卫生部公告

1、公告内容

已获卫生部批准,但未列入GB2760或GB14880的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等。

2、公告效力

等同于标准

(六)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申报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时,需提供下列资料:

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

3、名称及其来源

4、化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和理化特性(来源于动植物的,若无以上资料应提供主要成分)

5、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6、生产工艺

7、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及编制说明

8、标签(含说明书)样稿

9、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CAC)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10、食品中该种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

1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三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卫生学检验报告

12、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

13、使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提供卫生部认可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及安全性评价资料

14、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另附食品添加剂样品30克

(二)申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需提供下列资料:

1、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

3、拟添加食品的种类、使用量

4、生产工艺

5、标签(含说明书)样稿

6、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7、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

8、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

9、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

第七条申请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时,除提供第六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

(三)受委托申报单位应提交委托申报的委托书 新资源食品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6号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2月2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规定的新资源食品包括:

1.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新资源食品的审核批准

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在产品首次上市前应当报卫生部审核批准。

卫生部建立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制度。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估、实质等同等原则。

卫生部对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以名单形式公告。根据不同新资源食品的特点,公告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包括拉丁名)、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采用工艺、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食用人群、食用量和质量标准等内容;对微生物类,同时公告其菌株号。

根据新资源食品使用情况,卫生部适时公布新资源食品转为普通食品的名单。

实质等同,是指如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或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在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同,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具有实质等同性。

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1.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生产。2.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前,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进行核实,保证该产品为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或者与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3.生产新资源食品的企业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生产其它食品的企业,应当建立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每年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发现新资源食品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新资源食品以及食品产品中含有新资源食品的,其产品标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签标示的新资源食品名称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一致。5.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或者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新资源食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卫生监督

1.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辖区内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卫生部及时研究分析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3.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企业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食用安全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对食用安全信息隐瞒不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给予通报批评。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 篇5

素钠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暂无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6/8/31 【实施日期】2017/1/1 【修订日期】2016/8/31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国际标准分类号】暂无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 1904-2005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篇6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和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

本标准不适用于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散装食品和现制现 售食品的标识。2 术语和定义 2.1 预包装食品

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

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2.2 食品标签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2.3 配料

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 加剂。

2.4 生产日期(制造日期)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即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 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2.5 保质期

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

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2.6 规格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预包装食品时,对净含量和内含件数关系的表述。2.7 主要展示版面

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上容易被观察到的版面。3 基本要求

3.1 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3.2 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3.3 应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封建迷信、色情、贬低其他食品或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

3.4 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

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

3.5 不应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 混淆。

3.6 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3.7 不应与食品或者其包装物(容器)分离。3.8 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

3.8.1 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

3.8.2 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商标、进口食品的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

称和地址、网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商标除外)。

3.9 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cm2 时(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A),强

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3.10 一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可单独销售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 应当分别标注。

3.11 若外包装易于开启识别或透过外包装物能清晰地识别内包装物(容器)上的所有强制标示内容或部 分强制标示内容,可不在外包装物上重复标示相应的内容;否则应在外包装物上按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标 示内容。4 标示内容

4.1 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内容 4.1.1 一般要求

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

(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

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4.1.2 食品名称

4.1.2.1 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4.1.2.1.1 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 个,或等效的名称。4.1.2.1.2 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的名称时,应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 通俗名称。

4.1.2.2 标示“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

名称”时,应在所示名称的同一展示版面标示4.1.2.1 规定的名称。4.1.2.2.1 当“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商标

名称”含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文字或术语(词语)时,应在所示名称的同一展示版面邻近部位使用

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4.1.2.2.2 当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字号或字体颜色不同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时,也应使用同一字号 及同一字体颜色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4.1.2.3 为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名称前或食品名称

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干燥的、浓缩的、复原的、熏制的、油炸的、粉末的、粒状的等。4.1.3 配料表

4.1.3.1 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配料表, 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应按4.1.2 的要求标示具体名称,食品添

加剂按照4.1.3.1.4 的要求标示名称。

4.1.3.1.1 配料表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为引导词。当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已改变为其他成分(如 酒、酱油、食醋等发酵产品)时,可用“原料”或“原料与辅料”代替“配料”、“配料表”,并按本

标准相应条款的要求标示各种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不需要标示。4.1.3.1.2 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 按递减顺序排列。

4.1.3.1.3 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不包括复合食品添加剂),应

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随后将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在括号内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当某

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25%时,不需要标示复合 配料的原始配料。

4.1.3.1.4 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其在GB 2760 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可以标示为 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也可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

际编码(INS 号)(标示形式见附录B)。在同一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选择附录B 中的一种形式标示

食品添加剂。当采用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和国际编码的形式时,若某种食品添加剂尚不

存在相应的国际编码,或因致敏物质标示需要,可以标示其具体名称。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不包括其制 法。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若符合GB 2760 规定的带入原则且在最

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不需要标示。

4.1.3.1.5 在食品制造或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水应在配料表中标示。在加工过程中已挥发的水或其他挥发 性配料不需要标示。

4.1.3.1.6 可食用的包装物也应在配料表中标示原始配料,国家另有法律法规规定的除外。

4.1.3.2 下列食品配料,可以选择按表1 的方式标示。表1 配料标示方式 配料类别 标示方式

各种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不包括“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如经过氢化处橄榄油 理,应标示为“氢化”或“部分氢化” 各种淀粉,不包括化学改性淀粉 “淀粉” 加入量不超过2%的各种香辛料或

“香辛料”、“香辛料类”或“复合香辛料”

香辛料浸出物(单一的或合计的)胶基糖果的各种胶基物质制剂 “胶姆糖基础剂”、“胶基” 添加量不超过10%的各种果脯蜜饯

“蜜饯”、“果脯”

水果

“食用香精”、“食用香料”、“食用香精香食用香精、香料

料”

4.1.4 配料的定量标示

4.1.4.1 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

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4.1.4.2 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或无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 分在成品中的含量。

4.1.4.3 食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配料或成分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不需要标示该种配料或成分的添加 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4.1.5 净含量和规格

4.1.5.1 净含量的标示应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标示形式参见附录C)。

4.1.5.2 应依据法定计量单位,按以下形式标示包装物(容器)中食品的净含量: a)液态食品,用体积升(L)(l)、毫升(mL)(ml),或用质量克(g)、千克(kg);

b)固态食品,用质量克(g)、千克(kg);

c)半固态或黏性食品,用质量克(g)、千克(kg)或体积升(L)(l)、毫升(mL)(ml)。

4.1.5.3 净含量的计量单位应按表2 标示。表2 净含量计量单位的标示方式 计量方式 净含量(Q)的范围 计量单位 体积 Q < 1000 mL Q ≥ 1000 mL 毫升(mL)(ml)升(L)(1)Q < 1000 g 质量 克(g)千克(kg)Q ≥ 1000 g

4.1.5.4 净含量字符的最小高度应符合表3 的规定。表3 净含量字符的最小高度

字符的最小高度

净含量(Q)的范围

mm Q ≤ 50 mL; Q ≤ 50g 2 50 mL < Q ≤ 200 mL; 50 g l kg; Q>1 L 6 4.1.5.5 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标示。

4.1.5.6 容器中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且固相物质为主要食品配料时,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以质

量或质量分数的形式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标示形式参见附录C)。4.1.5.7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单件预包装食品时,大包装在标示净含量的同时还应标示规格。

4.1.5.8 规格的标示应由单件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和件数组成,或只标示件数,可不标示“规格”二字。单

件预包装食品的规格即指净含量(标示形式参见附录C)。4.1.6 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4.1.6.1 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

品安全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下列要求予以标示。

4.1.6.1.1 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应标示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4.1.6.1.2 不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或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应标示集团公司和分

公司(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仅标示集团公司的名称、地址及产地,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 到地市级地域。

4.1.6.1.3 受其他单位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的,应标示委托单位和受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或仅标示

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及产地,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4.1.6.2 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生产者或经销者的联系方式应标示以下至少一项内容:电话、传真、网络联

系方式等,或与地址一并标示的邮政地址。

4.1.6.3 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如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 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可不标示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4.1.7 日期标示

4.1.7.1 应清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形式,应标

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标示形式参见附录C)。

4.1.7.2 当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标示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单件预包装食品时,外包装上标示的保质期

应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计算。外包装上标示的生产日期应为最早生产的单件食品的生产日 期,或外包装形成销售单元的日期;也可在外包装上分别标示各单件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1.7.3 应按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如果不按此顺序标示,应注明日期标示顺序(标示形式参见附 录C)。

4.1.8 贮存条件

预包装食品标签应标示贮存条件(标示形式参见附录C)。4.1.9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预包装食品标签应标示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的,标示形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4.1.10 产品标准代号

在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包括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和 顺序号。

4.1.11 其他标示内容 4.1.11.1辐照食品

4.1.11.1.1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应在食品名称附近标示“辐照食品”。

4.1.11.1.2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任何配料,应在配料表中标明。4.1.11.2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标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4.1.11.3 营养标签

4.1.11.3.1 特殊膳食类食品和专供婴幼儿的主辅类食品,应当标示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标示方式按 照GB 13432 执行。

4.1.11.3.2 其他预包装食品如需标示营养标签,标示方式参照相关法规标准执行。

4.1.11.4 质量(品质)等级

食品所执行的相应产品标准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应标示质量(品质)等级。

4.2 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内容

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应按照4.1 项下的相应要求标示食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

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其他内容如未在标签上标注,则应在说明书或合同中注明。

4.3 标示内容的豁免

4.3.1 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 类;味精。

4.3.2 当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cm2 时(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

A),可以只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者(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4.4 推荐标示内容 4.4.1 批号

根据产品需要,可以标示产品的批号。4.4.2 食用方法 根据产品需要,可以标示容器的开启方法、食用方法、烹调方法、复水再制方法等对消费者有帮助 的说明。

4.4.3 致敏物质

4.4.3.1 以下食品及其制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果用作配料,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 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a)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

b)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 c)鱼类及其制品; d)蛋类及其制品; e)花生及其制品; f)大豆及其制品;

g)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 h)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4.4.3.2 如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品或其制品,宜在配料表临近位置加以提示。5 其他

按国家相关规定需要特殊审批的食品,其标签标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附录A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

A.1 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体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体形包装容器的最大一个侧面的高度(cm)乘以宽度(cm)。A.2 圆柱形包装物、圆柱形包装容器或近似圆柱形包装物、近似圆柱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高度(cm)乘以圆周长(cm)的40%。A.3 其他形状的包装物或包装容器计算方法 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总表面积的40%。

如果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有明显的主要展示版面,应以主要展示版面的面积为最大表面面积。

包装袋等计算表面面积时应除去封边所占尺寸。瓶形或罐形包装计算表面面积时不包括肩部、颈

部、顶部和底部的凸缘。附录B 食品添加剂在配料表中的标示形式

B.1 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

配料:水,全脂奶粉,稀奶油,植物油,巧克力(可可液块,白砂糖,可可脂,磷脂,聚甘油蓖麻

醇酯,食用香精,柠檬黄),葡萄糖浆,丙二醇脂肪酸酯,卡拉胶,瓜尔胶,胭脂树橙,麦芽糊精,食 用香料。

B.2 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国际编码 配料:水,全脂奶粉,稀奶油,植物油,巧克力(可可液块,白砂糖,可可脂,乳化剂(322,476),食用香精,着色剂(102)),葡萄糖浆,乳化剂(477),增稠剂(407,412),着色剂

(160b),麦芽糊精,食用香料。

B.3 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具体名称 配料:水,全脂奶粉,稀奶油,植物油,巧克力(可可液块,白砂糖,可可脂,乳化剂(磷脂,聚

甘油蓖麻醇酯),食用香精,着色剂(柠檬黄)),葡萄糖浆,乳化剂(丙二醇脂肪酸酯),增稠剂

(卡拉胶,瓜尔胶),着色剂(胭脂树橙),麦芽糊精,食用香料。B.4 建立食品添加剂项一并标示的形式 B.4.1 一般原则

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在食品添加剂项中标注。营养强化剂、食用香精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

物质可在配料表的食品添加剂项外标注。非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在食品添加剂项中标注。食品添加

剂项在配料表中的标注顺序由需纳入该项的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总重量决定。B.4.2 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

配料:水,全脂奶粉,稀奶油,植物油,巧克力(可可液块,白砂糖,可可脂,磷脂,聚甘油蓖麻

醇酯,食用香精,柠檬黄),葡萄糖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卡拉胶,瓜尔胶,胭脂树

橙),麦芽糊精,食用香料。

B.4.3 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国际编码

配料:水,全脂奶粉,稀奶油,植物油,巧克力(可可液块,白砂糖,可可脂,乳化剂(322,476),食用香精,着色剂(102)),葡萄糖浆,食品添加剂(乳化剂(477),增稠剂(407,412),着色剂(160b)),麦芽糊精,食用香料。

B.4.4 全部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及具体名称

配料:水,全脂奶粉,稀奶油,植物油,巧克力(可可液块,白砂糖,可可脂,乳化剂(磷脂,聚

甘油蓖麻醇酯),食用香精,着色剂(柠檬黄)),葡萄糖浆,食品添加剂(乳化剂(丙二醇脂肪酸

酯),增稠剂(卡拉胶,瓜尔胶),着色剂(胭脂树橙)),麦芽糊精,食用香料。附录C 部分标签项目的推荐标示形式 C.1 概述

本附录以示例形式提供了预包装食品部分标签项目的推荐标示形式,标示相应项目时可选用但不限 于这些形式。如需要根据食品特性或包装特点等对推荐形式调整使用的,应与推荐形式基本涵义保持一 致。

C.2 净含量和规格的标示

为方便表述,净含量的示例统一使用质量为计量方式,使用冒号为分隔符。标签上应使用实际产品 适用的计量单位,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空格或其他符号作为分隔符,便于识读。C.2.1 单件预包装食品的净含量(规格)可以有如下标示形式: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450g;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25 克(200 克+送25 克);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 克+赠25 克;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25)克。C.2.2 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可以有如下标示形式(以“糖水梨罐头”为例):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425 克沥干物(或固形物或梨块):不低于255 克(或不低于 60%)。

C.2.3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同种类的预包装食品时,净含量和规格均可以有如下标示形式: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 40 克×5;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 5×40 克;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 克(5×40 克);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 克(40 克×5);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 克(5 件); 净含量:200 克规格:5×40 克; 净含量:200 克规格:40 克×5; 净含量:200 克规格:5 件;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 克(100 克+ 50 克×2);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 克(80 克×2 + 40 克); 净含量:200 克规格:100 克+ 50 克×2; 净含量:200 克规格:80 克×2 + 40 克。

C.2.4 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不同种类的预包装食品时,净含量和规格可以有如下标示形式: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 克(A 产品40 克×3,B 产品40 克×2);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200 克(40 克×3,40 克×2);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100 克A 产品,50 克×2 B 产品,50 克C 产品; 净含量(或净含量/规格):A 产品:100 克,B 产品:50 克×2,C 产品:50 克; 净含量/规格:100 克(A 产品),50 克×2(B 产品),50 克(C 产品); 净含量/规格:A 产品100 克,B 产品50 克×2,C 产品50 克。C.3 日期的标示

日期中年、月、日可用空格、斜线、连字符、句点等符号分隔,或不用分隔符。年代号一般应标示4 位数字,小包装食品也可以标示2 位数字。月、日应标示2 位数字。日期的标示可以有如下形式: 2010 年3 月20 日;

2010 03 20; 2010/03/20; 20100320; 20 日3 月2010 年;3 月20 日2010 年;(月/日/年):03 20 2010; 03/20/2010; 03202010。C.4 保质期的标示

保质期可以有如下标示形式:

最好在„„之前食(饮)用; „„之前食(饮)用最佳; „„之前最佳; 此日期前最佳„„; 此日期前食(饮)用最佳„„; 保质期(至)„„;保质期××个月(或××日,或××天,或××周,或×年)。C.5 贮存条件的标示

贮存条件可以标示“贮存条件”、“贮藏条件”、“贮藏方法”等标题,或不标示标题。

贮存条件可以有如下标示形式:

常温(或冷冻,或冷藏,或避光,或阴凉干燥处)保存; ××-×× ℃保存; 请置于阴凉干燥处;

常温保存,开封后需冷藏;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 篇7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查询系统,标准,B/S框架

1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绐终是广大消费者所关心的根本问题, 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进一步打击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国家发布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并陆续对标准进行了增补修订。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系统针对整理的GB2760添加剂标准数据库, 实现标准内容的单项查询和组合查询, 为添加剂监管单位和使用单位提供很好的数据参考。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

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系统采用ASP技术实现, 模式选择最适应Internet时代需求的B/S架构 (浏览器/服务器) , 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事务逻辑在Web应用服务器端处理, 用户利用因特网和其他各种已有网络, 实现远程和异地使用系统功能。B/S结构具有建设周期短、投入费用低、使用管理和维护方便、可跨平台运行、良好的复用性和可扩充性的优点。

2.2 数据库

系统的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 通过Web应用服务器对数据库的读写操作和逻辑处理完成添加剂标准的查询, 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系统包括以下数据表:食品添加剂分类表tbl_additiveName、食品分类系统表tbl_foodType、食品添加剂使用量规定表tbl_addiDetail、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表tbl_illegalMaterial、易滥用食品添加剂表tbl_wasterAdditive、食品用香料表tbl_foodSpice、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表tbl_processingAid、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表tbl_foodEnzyme。下面仅列出食品添加剂分类表tbl_additiveName、食品分类系统表tbl_foodType、食品添加剂使用量规定表tbl_addiDetail, 如表1、表2、表3所示。

按照数据表格字段, 整理GB2760标准及其增补内容, 形成Excel文档, 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器的导入工具, 将标准导入到数据库服务器。

2.3 功能模块

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系统的功能包括食品添加剂查询、食品分类系统查询、食品添加剂判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查询、易滥用食品添加剂查询、食品用香料查询、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查询、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查询8大项查询, 如图2所示。

3 软件实现

3.1 食品添加剂查询

食品添加剂查询, 为对GB2760-2007标准内容及其增补的查询。通过输入添加剂标准名称关键词或功能关键词、是否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字段进行查询, 数据库查询代码如下:select*from tbl_additiveName where (addiName like'%"&keywords&"%'or addiFunction like'%"&keywords&"%') and isall='"&isall&"'--keywords为关键词, 查询中文名称或功能是否模糊匹配关键词, isall为是否各类食品可用。

每一类添加剂, 可用于多种食品中, 点击添加剂名称, 显示该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其使用量, 数据库查询代码如下:select'各类食品'as食品分类号, '各类食品'as食品类别名称,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as最大使用量描述, '需除“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as备注from tbl_additiveName where addiID='"&addiID&"'and isAll=1-当该添加剂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时, 查询获取该信息。addiID为对应的添加剂唯一标识码。union-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信息和部分食品添加有限量规定数据联合select b.foodCode as食品分类号, b.foodName as食品类别名称, a.addiDose as最大使用量描述, a.remark as备注from tbl_addiDetail a, tbl_foodType b where b.foodCode like a.foodCode+'%'and a.addiID='"&addiID&"'--对非全部食品适用或有例外情况的添加剂, 查询食品添加剂使用量规定表, 获取适用食品使用该添加剂的限量信息。根据标准规定, 若食品的上级分类可使用该添加剂, 则其下面的子分类都可使用该添加剂, 此处用“like foodCode+%”来实现。

3.2 食品分类系统查询

食品分类系统查询为对GB2760-2007标准及其增补中的食品分类系统的查询。通过输入食品分类名称关键词进行查询, 数据库查询代码如下:select*from tbl_foodType where foodName like'%"&keywords&"%'--keywords为关键词, 查询食品名称是否模糊匹配关键词。

每一类食品可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 点击食品类别/名称, 显示该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其使用量。查询食品添加剂使用量规定表, 不仅需要查询该食品分类使用添加剂信息, 还需要查询上级食品分类使用添加剂信息, 用该食品对应的本级及其以上分类号字段来解决问题。数据库查询代码如下:

select distinct a.foodCode as食品分类号, a.foodName as食品类别名称, b.addiName as添加剂名称, b.addiFunction as功能, c.addiDose as最大使用量, c.remark as备注, b.cns as CNS号b.ins as INS号, b.addiEngName as添加剂英文名称from tbl_foodType a, tbl_additiveName b, tbl_addiDetail c where a foodCode=c.foodCode and b.addiID=c.addiID and (c.foodCode in (select*from Func_SplitVar ('"&AllCode&"', ', ') ) ) order by a foodCode--AllCode为该食品对应的本级及其以上分类号 (以逗号隔开) , 如食品类别为:01.01.02.01调味乳, 则其在数据库中的AllCode字段内容为:01.0, 01.01, 01.01.02, 01.01.02.01。函数Func_SplitVar () 是一个数据库自定义函数, 用来将以某一特定字符隔开的字符串分割, 返回分割后的字符串数据表, 实现代码如下:

3.3 食品添加剂判断

食品添加剂判断是本查询系统中比较重要的功能, 对用户比较实用。根据输入的添加剂关键词和食品关键词, 显示相应的添加剂列表和食品列表, 然后根据用户选择的具体某一添加剂和某一食品, 判断该食品中是否可用该添加剂, 如图3所示。

食品添加剂判断的实现代码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为添加剂和食品的查询、选择, 另一部分为添加剂和食品的判断代码。下面为添加剂和食品判断代码的主要部分:

3.4 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查询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查询

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查询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查询, 可查询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自2008年以来陆续发布的五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SQL查询语句示例如下:select*from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表tbl_illegalMaterial或易滥用食品添加剂表tbl_wasterAdditive where查询字段like'%"&关键词&"%'。

3.5 食品用香料查询、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查询和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查询

该3项查询功能, 为对GB2760-2007标准及其增补中的食品用香料名单、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和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进行查询。SQL查询语句示例如下:

4 结语

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系统开发环境为IIS5.0和Dreamweaver8.0, 系统的结构化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充性, 对于其他类似标准, 只要满足数据库字段要求, 都可通过本系统实现查询。目前系统运行良好, 已扩展到包含GB14880营养强化剂标准的查询, 大大提高了食品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GB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第1—5批汇总)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jdj/s9164/201104/51441.htm, 2011.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准 篇8

关键词:标准的介绍 标准的结构 查询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67-03

1 GB 2760-2011标准的介绍

1.1 食品添加剂俢订依据

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章,笫二十条规定而修订,是強制性标准,按标准内容分类它属于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基础标准,只有在标准中列出的,符合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方可用于食品,但它又是一个动态标准,除了符合标准规定外,还要查询2010年卫生部第4号以后的公告(因为新标准截止时间为2010年3月16日),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标准。

1.2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情况

1954年发布了《关于食品中使用糖精剂量的规定》。

1977年国家标准计量局首次制定了GBn 50-7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试行)》。

1980年在原协作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981年由国家标准总局、卫生部发布了GB 2760-8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后来于1986年、1996年、2007年、2011年先后进行了修改,现行有效版本为: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1.3 釆用肯定列表制度

该制度是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可食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使用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度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毫克/公斤。

1.4 带入原则

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劑)带入食品中:(1)根据GB2760-2011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2)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3)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4)由配料带入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1.5 该标准与GB 2760-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修改了标准名称;(2)增加了2007年至2010年第4号卫生部公告(2010年3月16日)的食品添加剂规定;(3)调整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4)删除了表A.2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使用量。

2 GB 2760-2011标准的结构

2.1 附录A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1.1 表A.1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1)以食品添加剂中文名称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排列顺序;(2)该表规定了三部分的内容:①规定了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②每中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范围,③每种食品添加剂在其规定的使用范围中允许的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3)表A.1中使用的范围以食品分类号和食品名称表示;(4)功能规定:继承了GB 2760-2011版规定的功能,参考CAC对添加剂功能类别的规定进行了补充;(5)表A.1列出的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规定。①具有同一功能且共同的使用范围。如果不具有同一功能,或具有同一功能没有相同的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不受本条约束;②着色剂要求具有同一的色泽。如:同样都是红色或蓝色,如果一种添加剂是红色,一种添加剂是蓝色,既使其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在使用时也不受本条的约束;③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超过1;④基本公式:a/a’+b/b’+……≤1式中:a和b为实际使用量,a’和b’为允许最大使用量。

2.1.2 表A.2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1)以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2)该表中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使用范围中的最大使用量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共计77种。(3)该表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为除表A.3被排除(或被限制)的食品名单以外的食品类别。(4)该表中食品添加剂品种来源于原GB 2760-2007内容,并参照CAC增加部分内容。

2.1.3 表A.3规定了《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简称除外的食品类别名单(共39种)

(1)表A.3实际上是对表A.2一个限制使用规定,表A.3中除外食品类别名单原则上不能使用表A.2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2)表A.3规定了表A.2中除外的食品类别名单,这些食品类别如果需要使用添加剂时应符合表A.1中的规定,同时,这些食品类别不得使用表A.1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2.2 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

(1)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目的是使食品产生、改变或提高食品的风味。(2)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3)食品用香料、香精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不包括增味剂。(4)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的食品用香料,在食品中发挥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3 附录C食品工业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1)加工助剂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2)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3)加工助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4)采用肯定列表制度。

2.4 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1)功能共分为23类;(2)每个添加剂都具有一种功能,有的具有多种功能;(3)添加剂的中国编码系统是以功能类别编制,对于多重功能的品种,以主要功能或是最初申请时的功能来编码。

2.5 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

(1)食品分类编号顺序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共分十六大类(详见附录表F.1);(2)食品分类采用分级系统,每一大类下分若干亚类,亚类下分次亚类,次亚类下分小类,有的小类还可以再分次小类,各级之间以“.”分隔;(3)每一食品类别规定了相应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最大使用量。

3 GB 2760-2011的查询方法

3.1 已知某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查询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方法:建议先查表A.1,再查表A.2,参考表A.3。

流程:查表A.1→查表A.2→参考A.3→查卫生部公告。

结果:一般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

(1)只在表A.1;不在表A.2;

(2)不在表A.1;只在表A.2;

(3)既在表A.1;又在表A.2;

(4)既不在表A.1;又不在表A.2。

第一种情况:如果所查询的食品添加剂只在表A.1上,不在表A.2上,其使用范围为表A.1上规定的食品名称、食品分类号和最大使用量。

示例:查询六偏磷酸钠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第一步:查表A.1上出现(P47),其使用范围为六偏磷酸钠处下列可使用食品名称、食品分类号和最大使用量;

第二步:查表A.2上没出现;(不适用);

第三步:查2010年卫生部笫4号以后的公告(因为新标准截止时间为2010年3月16日);

示例:查询山梨酸及其钾盐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第一步:查表A.1(P67)上出现,其使用范围为山梨酸及其钾盐处下列可使用的食品名称、食品分类号和最大使用量;

第二步:查表A.2上没出现(不适用);

第三步:查2010年3月16日以来卫生部公告。其2010年卫生部第16号公告:山梨酸及其钾盐使用范围:食品分类号04.02.02.03;食品名称,腌渍的蔬菜,最大使用量为1.0g/kg(原最大使用量为0.5g/kg)。

第二种情况:如果查询的食品添加剂不在表A.1上,只在表A.2上,其使用范围为表A.3上所例外食品类别名单以外的各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没有限量规定)。

示例:查詢改性大豆磷脂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第一步;查表A.1没出现;(不适用);

第二步:查表A.2上出现(P180),序号为15,其使用范围为表A.3上所例外食品类别以外的各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使用(没有限量规定)。

第三步:查2010年3月以来卫生部公告(以下类同,略);

第三种情况:如果所查询的食品添加剂既在表A.1上又在表A.2上,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至少由二部分组成。

示例:查询黄原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第一步:查表A.1(P30)上出现,其使用范围为黄原胶处下列的可使用食品名称、食品分类号和最大使用量。

第二步:查表A.2(P100)上出现,序号为25,其使用范围为表A.3上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以外的各类食品,最大使用量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没有限量规定)。

第三步:查2010年卫生部笫4号以后的公告(以下类同,略)。

练习:查询海藻酸钠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表A.1 P24,表A.2 P100,序号22)。

第四种情况:如果所查询的食品添加剂既不在表A.1上,又不在表A.3上,可以直接判定它不是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3.2 已知某食品类别,该如何正确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一般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

(1)只在表A.1,不在表A.3;

(2)不在表A.1,只在表A.3;

(3)既在表A.1,又在表A.3;

(4)既不在表A.1,又不在表A.3。

第一种情况:己知某类别食品只在表A.1上,不在表A.3上,其允许使用添加剂及最大使用量由三部分组成。

示例:食品分类号是06.07;食品名称:方便米面制品。

(1)只在P7表A.1上,方便米面制品处的添加剂可按规定使用;

(2)表A.1方便面米制品其上级别06.0粮食和粮食制品处的添加剂也可按规定使用;

(3)不在表A.3上,不属于所例外的食品类别,表A.2中的添加剂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没有限量规定)。

(4)再查2010年3月16日以后的卫生部公告(以下类同,略)。

第二种情况:己知某类别食品不在表A.1中,只在表A.3上,属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该类食品不允许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示例:食品分类号08.01;食品名称生、鲜肉。

(1)不在表A.1上(不适用);

(2)只在表A.3(P103)上,属于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因此表A.2上的食品添加剂均不允许使用,除非卫生部公告中增加新规定。

第三种情况:己知某类别食品既在表A.1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为表A.1中该类别食品处的食品添加剂及最大使用量。又在表A.3上,属例外的食品类别,因此表A.2中食品添加剂均不得使用。其按照附录 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不得使用表A.1中上级别食品类别中的食品添加剂。

示例:食品分类号06.01;食品名称:原粮。

(1)既在P7表A.1上,原粮处中添加剂及最大使用量按规定使用;

(2)又在P103表A.3上,属例外的食品类别,因此表A.2中食品添加剂均不得使用;

(3)由于表A.3上出现的原因,按照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表A.1中上级别食品类别号是06.0(大类)处添加剂不允许使用。

示例:食品类别号是14.02.01,食品名称:果蔬汁(浆)。

(1)既在表A.1(P30)上,可以使用黄原胶;

(2)又在表A.3(P103)上,属例外的食品类别,因此表A.2中食品添加剂黄原胶不得使用;

(3)由于表A.3上出现的原因,按照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不得使用表A.1果蔬汁(浆)上级别食品[食品类别号是14.02(亚类)14.0(大类)]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上一篇:学校军训学生心得体会下一篇:我和青春有个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