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备管理制度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精选11篇)

教学设备管理制度 篇1

一、学校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校内的一切设备与设施(单、双杠,攀登器,篮球架,锅炉,宣传橱窗等)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维护,做到固定牢固,运行安全可靠。

二、教学设备的维护和安全管理

微机、投影仪、录音机、放像机、电视机等电教办公器材,维护管理要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在做好防火、防盗的同时,要做好使用维护记录,消除用电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三、学校建筑设施的维护和安全管理

1、学校在建工程要符合《建筑法》要求,新建设施使用前要有竣工验收证明,对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要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整改,确保及时消除。

2、现有校舍的维护和安全管理,学校要配备专(兼)职管理员,负责对校舍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向学校分管校长报告。校舍避雷设施完好,发现损坏要及时修复,定期请有关部门做好检测。门窗开启灵活,不松动,不腐朽;玻璃五金件齐全,油灰不松动,维护及时。学校要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或设施前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事故发生。学校校舍按规定要求进行普查和鉴定,发现校舍隐患要及时上报局安全办公室,并迅速请资质部门进行安全鉴定,依据鉴定报告处理意见进行整改,否则不得使用。学校严禁使用危房,D级危房要限期拆除,其他危房按规定进行整改处理。

四、消防设施的安全管理

教学设备管理制度 篇2

1.设备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 是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的一个物质硬件基础, 也是影响企业生产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设备是企业生产赖以生存与发展壮大的根本, 设备管理的好坏主要在人员的管理, 管设备的人员要靠严谨的设备管理制度来约束自己, 只有在严谨的管理制度下制约和督促, 才能使职工掌握熟练的管理技能和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 良好的管理习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管理好设备的保障。设备管理制度要确保制度的日常化、规范化, 既能保证设备的日常管理又要确保设备管理完整性, 一套完善、规范的管理体系就要从生产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变更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有效运转, 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比如设备在选型、采购过程中需要论证是否能够满足现场复杂的生产工艺条件, 技术能否达到实际生产需求, 能否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是跟踪设备投产使用情况, 分析是否适应生产需求、是否存在缺陷、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改造等等工作,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具有一定素质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来共同完成。由此可见设备运行可靠性对石油企业重要, 保证设备运行可靠性的管理人员对石油企业来说更重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 管理逐步趋于精细化管理, 趋向于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措施、制度。制度就好比管理者的手臂, 通过制度来约束行为, 最终实现目标。在现代化企业中, 处在同一生产单元中的员工在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责任心、体力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 甚至差别很大。操作同一套现代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是不行的, 如果操作不一样, 则很难确保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地运行。实际上, 企业中的许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不标准引起的。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没有统一标准可依, 即使有也缺乏统一性, 缺乏格式化、规范化, 这就要求牢固树立标准化观念, 去制定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标准依据。

2.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使用方法。目前可以说我们的员工对新鲜事物的掌握程度还没有达到可以运用于管理的程度, 只能说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操作, 只会启停, 对于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只能请求厂家进行维修, 连设备的性能都不了解如何进行管理, 这应该是设备管理制度的缺陷。

任何设备都是由人操作的。再好、再先进的设备如果没有人去操作, 它也不会发挥自身的效能, 这就是说人的因素是第一, 是决定一切的。要想让设备发挥最好的设计效能, 甚至超水平发挥, 就必须由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去管理, 就必须由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去操作它。那么, 作为油田企业来说, 就必须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舍得花大力气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长期、短期培训班, 宣讲设备管理条例, 普及现代设备知识和先进技术, 努力提高在职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以适应现代设备飞速发展的需要。

(1) 新员工独立使用设备前, 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基本功的培训, 有计划地、经常地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 以提高其对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 并进行实际操作考试, 合格者方可独立操作和使用设备。

(2) 设备管理培训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注重培训效果, 提高培训质量。坚持设备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步进行, 技术骨干的培训与全员的素质培训有机结合, 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培训班, 对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分不同的专业进行。

(3) 充分发挥设备专家的作用, 切实加强设备“一生”的管理, 克服决策的随意性, 提高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油田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成立设备专家小组, 各设备专家小组及时跟踪和掌握本专业设备的选型、购置、使用管理、技改、维修、更新与报废等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和决策支持作用, 并积极参与设备选型论证、设备管理达标验收、设备技术性能评估、设备综合效益评价、设备事故鉴定分析等工作。

3.强化对企业设备维护的管理。

(1) 保养:设备的保养是保证设备长期有效运行的根本, 任何设备的使用都离不开保养, 人都要吃饭看病, 何况人造的设备呢, 只知道使用而不进行保养的设备到目前应该还未制造出来。懂得设备的性能、构造, 才能懂得如何对设备进行保养, 所以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组织职工对设备进行学习应该是管理好设备的保障。

(2) 维修:对设备维修就要懂得设备的结构以及各部件的性能, 不懂得设备的结构出现故障后如何维修?去请求厂家, 这样既造成财务浪费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影响的不仅仅是设备的维修费用。只有让我们的职工真正懂得设备的性能和结构, 才能确保我们的职工管理好设备,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这就要学习, 由此可见新设备学习和培训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评估与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篇3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如何切实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2003年,教育部在总结以往高等教育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将优秀评估、合格评估、随机评估三者合而为一,确立了5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目的是通过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但教学评估作为政府对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的手段,只有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从教学评估的视角审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教学评估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关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办学自主权。政府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管理由直接控制逐渐转向运用法律、拨款、信息、评估等手段进行间接管理,特别是我国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办学层次和类型趋于多元化,但办学资金却相对短缺,办学条件的改善相对滞后,急需要建立新的机制保障教学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我国高校教学评估一开始就被赋予促进高校发展的多种职能,“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就是教学评估多元化功能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在大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特殊矛盾和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所开展的教学评估采用的是由政府发动、并由政府组织实施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本科教学评估对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教学评估要真正转化为高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教学工作机制,必须有赖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支撑。从根本上来说,教学评估制度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外部制度。而只有建立内外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估的功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其一,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校本管理和特色办学的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办学格局日益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区域性的发展特征,办学环境、原有基础、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校际差异日渐明显。传统的政府外控管理模式已不可能有效实现高校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既涉及到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高等学校外部的诸多因素,但归根结底,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因此,高校教学管理的重心必须从外部转移到内部,实施校本管理,才能有效促进高校的特色化发展。所谓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注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并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变革,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注重根据学校发展的定位和办学理念,强化优势,办出特色。

现行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基本上涵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由于学校层次和类型的差异,不同学校在达到这些指标时采取的措施和选择的途径各不相同,从而体现出教学管理制度的因校而异。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制度的差异是促进高校发展及走特色办学之路的关键要素。比如,如果没有因校制宜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以及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就不可能实现评估指标体系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的质量最优,办学特色也就无从体现。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将“特色”定义为“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主要表现为“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这里,教学管理制度本身就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容之一,实际上,如果缺少具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他方面的特色就很难实现。从根本意义上讲。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办学特色、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践中介和桥梁。

其二,教学管理制度是整合高校办学资源、实现教学评估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评估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在办学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展开的,因此,对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进行评价是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促使学校和主管部门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践证明,教学评估极大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投入,使教师队伍的数量与学历层次、教学基础设施与教学经费不足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但教学资源以及办学“硬件”只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满足“三个符合度”的外部条件,教学资源要真正发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还有赖于教学管理制度盘活教学资源,使其效益发挥最优化。如果没有教师管理的激励机制,教师办学的主体地位就难以落实,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就难以充分发挥;如果没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调配机制,教学资源特别是“硬件”只能是一种静态的存在,难以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评估就是对高校管理水平的评价,通过评价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用发挥的效益和效度,提高其满足教学需要的适应度和效用度。

二、教学评估视野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上述可知,教学评估制度与高校教学管理在目标导向上是一致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的提高。但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在精英教育体制下形成的,是一种偏重集权管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功能、培养目标、学校管理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的不适应性逐渐突显。从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要达到的质量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现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功能性缺陷也进一步凸显。

1、以行政控制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抑制了基层教学组织及教师的积极性。

本科教学评估构建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本科教学应达到的质量标准,而这些标准必须通过改革和建设,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才能达到。所以,教学评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检验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评估标准的有效性。长期以来,高校教学管理实行的是一种集权式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的决策权几乎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院系缺乏应有

的活力。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教学管理体制以其超强的行政动员能力有效地配合了迎评建设过程,尤其是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以教务处(部)等职能部门为中心、集权式的教学管理体制,在迎评建设过程中,是把评估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赋予学校层面职能部门或教学管理人员的,而不是赋予院系基层教学组织或教师的,教学评估事务对于基层教学组织尤其是教师仅仅是例行公事而已,教学评估没有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整体性组织行为。调查表明,高校内部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对教学评估效果的认同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管理人员、双肩挑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可以说,在迎评建设过程中,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得到发挥。这既反映了教学评估激励性机制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

2、教学管理制度缺乏教学改革的功能。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有赖于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也有赖于大量教学活动的例外管理和创新性管理。从教学管理的功能来看,教学管理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维持教学秩序的功能,二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功能,前者需要通过规范教学程序、健全管理制度才能实现,而后者需要通过例外管理、创新性管理才能实现。在现代开放的办学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市场需求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就需要高校准确把握社会及人才需求信息,并及时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决策。但是,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缺乏教学改革的创新性管理,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不健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滞后、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教学改革决策滞后等。现行的教学监控与自我评估制度主要用于督促检查教学状态,而缺乏教学改革的有效决策功能。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性功能的缺失,不仅抑制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延缓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导致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减弱,而且也在客观上阻碍了“以评促改”功能的发挥。

3、偏重教学活动的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

高校教学活动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质量控制有赖于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确立、教学规章制度的完善与运行,以及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然而,不少高校都忽视了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以及教学活动的过程管理,急于搞“政绩工程”,或热衷于轰轰烈烈,做表面文章。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投入教学尤其是教学改革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从而导致在“迎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正常的做法和仓促应对行为。如。有的学校为迎评结论达到“优秀”,在校内层层签定“责任状”,实行迎评事故发生的“一票否决制”;忽视评估材料的原始性与真实性,甚至弄虚作假;评估专家进校前,对参加座谈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突击式“培训”,等等。有人将这些非正常现象归结为教学评估造成的,是教学评估的压力造成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实际上,不是评估导致造假,而是通过评估,暴露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更需要通过评估完善教学管理。在不少已评高校中,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指标普遍评价不高,实践(实习)教学走过场现象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环节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相关。

三、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学评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其关键是要通过评估明确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问题与差距。从教学评估对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机制来看,高校要通过价值判断,变革与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校情的教学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因此,无论是从教学管理制度对实现教学评估的功能,还是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作用来说,都需要教学管理制度适时创新。

第一,增强院系教学活动的决策权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高校是以学科专业为核心的组织结构体系,教学活动是以院系为单位进行的。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教学活动由集权走向适度分权成为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虽然学校层面的集中管理、集中决策有利于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掌控、强调校级政策的重要性以及为引进有效的内部监控及责任制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从而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但真正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在院系中进行的。因为院系更有能力识别本学科专业教学领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能对此做出有效改进。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度建设,正确定位校院系管理职能,赋予院系更多的教学管理权和教学改革的决策权,建立以院系为基础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学校层面或教务处(部)等职能部门要着重强化政策设计、督导评估、规划协调、资源保障等宏观性、服务性职能,而把教学资源的调配权、专业设置权、教学改革决策权等更多地下放到院系层面,使院系真正成为教学管理的中心,以及教学改革的决策中心。

第二,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校自觉的行为。教学评估本质上是政府行为,体现政府对高校质量的外部约束与宏观指导,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教学工作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由于教学评估的时限性,以及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艰巨性,很容易导致高校产生急功近利的倾向。因此,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是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学改革决策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态势,学校以及各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教学改革的规划及可行性方案和措施;其次,完善校内教学督导与评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校内教学督导与评估体系不仅要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运行状态实施监控,而且也要履行对教学改革的督促和检查职能。最后,加强教学环节规章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当前,特别是要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与专业建设标准等,并严格执行。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4

一、学校必须固定仪器和药品室,教学仪器设备必须入室、入柜,并要有专人管理,室内外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室内要有相应的防火、防尘、防盗等设施。

二、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等实验器材应分科、分类,按照一定的顺序定柜合理存放,化学药品应与其它仪器设备分开存放,危险品必须存入专用仓库或专柜,双锁防范,对于仪器的调入,购进建立验收制度,发现数量短缺或质量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三、仪器柜门上应贴有柜卡,非一次性消耗的物资。主机要编号,附件除特殊情况外也应编号,化学试剂瓶上的标签应涂蜡保护。

四、学校财务室对仪器室财产要单独建账,期末清产核资,仪器室应建立仪器设备总帐、分类帐,低值易耗品应建立消耗帐。并要做到帐、卡、物相符。

五、仪器室对所有仪器设备、药品要有领用制度,实验前,教师应按规定填写(实验通知单),取用危险品(特别是剧毒,强腐蚀品),要严格控制,履行审批登记手续。

六、对仪器的外借,本校教师因教学需要长期借用。必需经实验人员同意,教研组长批准办理借出手续。校外借用,必须通过学校领导,方可借出;贵重精密仪器不许私用,不许出租。凡外借仪器要限期归还。损坏照价赔偿。

七、仪器的损、报废,原则上价值在二百元内由学校审批,五百元以上由县市仪器站审批,并要填写报损、报废申报表,学校要重视仪器的保养和维持工作,组织教师及时修理被损坏的仪器,要经常保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在90%以上。

八、任何人因违章或玩忽职守造成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应予经赔偿,必要时给予处罚,对坚持原则、秉公办理的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九、仪器室、化学药品室和化学危险品为要严格执行“闲人免入”的规定,室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驾校--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篇5

为了更好的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汽车驾驶培训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省市交通运政管理局的要求,特制定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维修、检查、更新等管理制度。

一、建立教学设施设备的文字和电子档案。

二、教学设施设备由专人保管、维护、检查。

三、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

1、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的教学设施设备,由教员提出具体的设备名称和数量,向设备专管员借用,并办理相关手续。

2、设施设备使用完毕,如数还给专管员。如有损坏或遗失要按培训站的规定承担责任。

3、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操作,安全使用。

4、必须学员亲手操作的设备,必须在教员的指导之下完成。禁止任何学员私自起动和操作。

5、在使用中,如出现故障或安全隐患,应即时向专管员报告,由专管员向站领导反映,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案。

四、教学设施设备的维修

1、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及维护是专管员的基本职责。

2、为节约费用,能自己维修的设施设备,原则上由自己维修,不能维修的要向站领导报告,同意后才能送往站外维修。

3、在保修期内的设施设备,原则上由经销商给予维护。

4、专管员必须定期查检、定期维护、防火、防盗、防破坏。

五、教学设施设备的检查与更新

1、教学设施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其使用性能,安全性能。出现故障和隐患应及时清除。

2、对年久失修不能使用的设备,或已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要即时报告领导,即时更新和处置。

3、根据现代化教学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需要添置设备,须培训站领导批准后实施。

八里姜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6

一、仪器设备是学校进行各种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的必备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应有专人保管。

二、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确保实验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满足素质教育及社会服务的需要。学校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积极落实监管措施。

三、教学仪器应按统一帐册要求,及时分类、登记入帐,做到帐物相符。

四、贵重精密仪器和未使用过的、新添置仪器,要认真学习该仪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熟悉性能和使用方法,通过培训后,才能启用。并建立使用维修记录卡,以备查阅。

五、教学仪器要分类整洁地科学存放,专职管理人员和有关教师应经常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保持完好的使用状态。无法修理的仪器应及时办理报废报损手续。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落实安全防盗措施。

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各手中的仪器,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风遗失或非正确使用损坏者,要照章赔偿。七、一切仪器的领用、借出和归还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外单位借用,须经校长室批准,出具借条,按期归还,借出仪器设备如有损坏或丢失必须负责赔偿。仪器设备一般不借给私人。

教学设备管理制度 篇7

1 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

“设备检修计划”的含义:作为产品作业设备, 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提供强有力保障的, 是需要不断地保养和提高其性能的, 为实现此目的而编制的维护检修所必需的“施工人数和停产时间”的计划, 称之为“设备检修计划”。设备检修计划的内容, 一般由下列四方面的计划构成:相关产品作业线设备的部分停产检修计划;普通作业线设备 (包括备用机组等) 的不停产检修计划;维修工程以外 (如安全部门要求的) 委托项目的设备停产检修汁划;预测设备故障 (如解体、精密点检) 而设定的设备停产检修计划。

每条产品作业线设备的停产不定时检修要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或称之为“额度”。这个“额度”在特定的相关时候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根据每个年度, 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订单、合同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要按“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来确定的。以钢铁企业为例, 其产品有钢板、钢筋和钢管等, 如果本年度因房价等因素, 建筑业不景气, 钢筋滞销, 企业没有订单, 而能源供应中的西气东输看好, 则钢管合同饱满;钢板因家用电器及汽车业还不错, 订单还有一些。这样, 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 就要全力确保钢管合同的圆满完成, 钢板次之, 而钢筋的作业, 因为没有订单则可以另当别论。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接到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后, 就要全力以赴, 将钢管作业设备的保障, 列入“设备维修总方针”的首位, 钢板的次之, 而钢筋设备予以状态维持就可以了。

在企业总体平衡下, 即确保产品作业线设备的设备综合效率的基础上, 应该给其一个“维修额度”, 或是说给设备本年度维修, 要有多少个“工时” (人数×小时MH值) 。一旦经过企业领导及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确认, 就作为产品作业线设备本年度的一项“相互约束”来实施:这样,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就将这个“维修额度计划”.告知产品作业线的设备管家, 他们就可以在这个额度的范围里, 实施停产检修工程项目的立项并对检修施工方进行委托, 即进行第二种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同样, 告知停产检修施工管理部门。要求他们按这个额度准备检修施工资源的配置, 要充分满足, 工程项目工程进度及委托方的要求。同理, 在设备的停产检修中, 也等同产品, 只是额度少一些。产品作业线, 因没有订单, 也可以这样说, 除了正常的维护外, 就没有停产检修的额度了。

2 设备故障分析

2.1 设备故障期

在设备的早期故障期内, 调试期设备的故障率在安装结束时会部分集中达到较高值, 主要表现为“跑冒滴漏”, 转动设备振动大, 出力达不到要求, 经过试运调整、集中处理部分缺陷后故障率会很快下降, 小缺陷大幅度降低, 早期故障多数原因是设计中细节不完善、设备制造工艺缺陷不平衡、安装中出现的找正、紧固不到位等, 还有运输过程中颠簸造成的一些紧固件松动, 产品电子元器件接触不良或使用了不合格品, 都可能是早期故障重要的潜在原因。对早期故障采取预防维修不可能做到不留死角, 需要在设备调试检查及试运转巡查中尽早发现潜在隐患并逐个消除这些故障。通常把一周至三个月内发生的较小的、不影响正常运转的故障定为早期故障, 在设备调试期间制造厂应有人及时保修, 做好这一时期的售后服务。

突发性故障期。设备经调试运转趋于稳定后, 要求进行满负荷、大产量的生产运行, 这个时期设备处于不稳定的高负荷运转状态, 故障率一般能保持在设计规定的范围之内, 呈逐渐恒定状态。在此期间,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期, 会不断出现突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是不能提前预测和有效预防控制的, 这个时期的故障会根据生产能力的不断变化, 出现不同的情况, 对不同的设备出现的故障类型和状态不同。这个时期大多数故障是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中没有发现的隐患造成。在这个时期要结合现场实际,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对相同类型故障进行排查发现逐个排除, 对突发性故障要及时分析总结, 会同厂家售后进行预测维修, 加强现场监护和合理性操作, 减少突发性故障, 保持设备稳定运行。

周期性故障期。经过早期的突发性故障期后, 设备运行达到一定的周期, 在大负荷满产量长周期运行中, 设备开始出现不同的磨损老化等现象, 部分部件疲劳等, 出现小型部件使用寿命的达到周期, 设备的运行状态下降, 故障率不特定的提升, 如果不能及时更换部件, 清除隐患, 会造成设备丧失全部功能。在这个时期要及时制定检修计划, 更换零部件, 保证设备功能, 降低故障率, 以保证不出现专用设备常规性的功能丧失, 较好的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设备故障的分类

设备故障可以从不同角度及类别进行分类, 有助于分析不同类型的故障, 采取相应不同的维修措施。不同生产企业根据产品性质, 把本厂设备分为主要设备故障及辅助生产设备故障, 在细分可以有动设备故障及静设备故障, 电气设备故障、仪器仪表故障等。现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的初始故障过程为例, 说明故障的演化。该核电站在一次检修时, 把备用给水泵通往蒸气发生器的阀门临时关闭, 检修结束后忘记打开 (人为失误, 蒸气发生器的潜在故障) 。当向2号机组蒸气发生器供水的几台工作给水泵因故障停机后, 三台备用给水泵本应自动启动工作, 但因备用给水泵的管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蒸气发生器没有得到供水 (已由潜在故障演化为实际的暂时性故障) 。此时只需打开备用给水泵的供水管路阀门即可, 但没有采取这个措施 (暂时性故障没有排除而进一步演化) 。此后, 自动保护系统虽然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终因现场处理不当, 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

2.3 零件失效分析

零部件失效和设计结构缺陷都可能是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 在不同的物料条件及环境因素等情况下, 两者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 在设备故障分析时,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故障特征, 分析可能由哪些主要方面原因及次要方面的原因造成, 逐步排查, 进行细致诊断。日常维修工作中间的零件失效, 是一项的常规性分析内容。造成机器零件失效有内部构件及件材料因素和外部诱发因素,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出现失效过程, 导致失效后结果不同, 形式不同 (失效表现形式) 。一般以外部诱发因素和失效后果作为研究失效不同形式的原始出发点。

失效的发生诱因一般包括应力集中因素、环境变化因素和时间推移因素。通过对不同设备使用时机器零件失效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发现, 零件的失效大多表现为断裂 (表面剥离、体断裂等) , 变形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 , 以及材料的磨损变化 (材质变化、尺寸和形状变化等) 。

失效模式是指零部件在结构部件内部材料因素和外部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要经历某种特定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过程, 使失效最终发生, 这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过程, 可以称为失效模式或失效类型。

预防和改进措施。要制定合理的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无损探伤或状态监测, 及早发现疲劳裂纹, 利用零件的剩余寿命, 及早准备更换的零件, 防止发生断裂事故;改进结构设计, 提高加工装配和安装质量, 消除附加应力;严禁在绞车主轴、减速器轴和天轮轴上用气焊、电焊切割或修补, 消除残余应力;改进加工工艺, 采用表面热处理、喷丸和滚压等表面强化处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疲劳强度。

2.4 设备故障的分析方法

设备故障类型大小分析可以用故障树法 (FTA法) , 它与事故树法是同一种方法。设备事故和故障都是指设备全部或部分丧失了其功能, 但事故着重于分析设。备丧失功能后所造成的损失, 故障研究是为了如何能保持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状态。如将事故树的顶事件换为设备的故障或失效, 其树形图称为故障树或失效树, 其基本事件就是设备故障或失效的原因。通过故障树对设备进行潜在分析, 可以推断出故障的发生原因及发生的过程形成, 根据各种分析最后形成报告, 得出对后续影响的重要程度, 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 提出改进方向和预防故障的重要措施。

设备的日常维护修理工作中的故障分析, 可分为如下几步:

确诊功能性的故障与设备状态异常。首先, 分析功能性故障的原因, 是因为材质或结构引起的, 还是因为工人操作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针对设备出现的异常状况, 比如振魂异常、异常音响、温升异常等, 通过检测仪器设备或其他检测手段对异常的部位和异常的程度进行检测, 从而判断其是否为征兆故障。

故障原因的分析。设备设施的每种功能性故障和异常状态, 都可能由很多种故障原因引起的, 检修人员要全面、系统分析设备设施产生故障或其状态异常的原因。另外, 对故障原因的分析要有顺序、有重点的确定检测项目。设备设施使用维护说明书中较常见的故障情况, 可作为故障分析的基础, 但是较强的理论分析和相对丰富的现场检修经验对故障分析有重大作用, 特别是对电气设备和流体机械的故障分析。

3 设备故障检修的步骤

3.1 设备在中修、大修前的检查

设备在准备维修、检修前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一般称预检, 前三个月内进行的维修、预修维修检查应包含在月度维修计划中, 可结合两次维修情况, 不包括在周期性结构中为了尽可能简化周期性结构并减少规划者的乏味工作。设备修复后, 要修复下一个检修计划以此来确定需修复的缺陷, 从而确定修复内容, 以便为下次修复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设备设施的清洗及润滑油的更换。主体设备清洁、油箱更换润滑油是结合设备条件、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及需进行油循环的油箱。设备设施的清洗和换油工作可以一次性进行, 两中维护项目同时进行, 不必单独安排。

精度测试。设备的精度测试一般是指精密机床与精加工设备, 须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定量精度进行测试, 例如在检验精度公差中, 可以通过修复时间进行消除修复, 再如:工作量较大时, 可在上一次计划的修复中解决。对设备设施进行预防性测试。设备预防性测试包含的设备主要是指超重设备、带压设备 (包括电力管道) 以及电气设备 (包括电网) 。这类设备设施一般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及季节性的预防性试验, 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2 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准备

设备进行第一次维修时, 图纸应由设备维修部主管与技术员共同提供。设备进行二次维修时, 一般由设备所属车间负责设备维修的技术人员提供, 若情况特殊不能提供维修图纸, 可由设备部协同设备使用车间检修人员共同提供。

图纸应统一标准;绘图所用的符号、绘图使用的方法、图纸的尺寸及标志等都要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图纸应清晰, 所有标记的标称尺寸;图纸上的公差, 热处理等技术符合标志必须齐全;同型号的设备, 厂家和工厂不同年份, 尺寸存在不同的部分, 应有物理校对;设备进行修改或改造时, 设备的图册必须相应的进行修改。

设备的维修书及还未打印的图纸 (包括基地图) , 应在单位主管部门保管, 设备所属车间和设备维修部保存图纸和图纸的副本。图纸的任何更改或修改, 应及时做好基本地图的更新。凡是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图纸, 应全部带原厂的图纸号。旧设备、系统设备及无所属车间的设备图纸需统一编号。严禁使用目录中的图纸外包或用作加工。

3.3 验收及移交

设备二次维修后的检查和验收。设备检修验收后, 所属车间设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维修操作人员进行二次维修, 并填写维修记录, 设备管理及存档工作人员。维修时需检查两部分的维修, 空载试验, 负载试验。二次维修的精密设备, 必须对其精度进行测试并记录存档。

设备中修后的检查与验收。设备进行中修后, 机电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设备主修技术人员、设备所属车间分管领导、技术员、主修工、检验员、运行人员等进行验收。设备验收完成后, 设备主要维修人员填写设备维修竣工验收单, 一式四份, 送机电设备主管部门、检修车间、设备所属车间及本单位财务部门各一份。进行外部质量检查和空载试验, 负荷试验, 技术性能试验。

参考文献

[1]陈辉东, 浅谈机电设备故障与维护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2]潘乐真, 张焰, 俞国勤, 杜成刚.状态检修决策中的电气设备故障率推算[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2) .

[3]王立成.电力系统中主演设备检修与维护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 2013.

教学设备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教学  管理  队伍  建设

1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内涵

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可分为两层次:一是分管教学的领导,如负责教学的校长、教务处长以及各学院(系)分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等;二是普通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务处除处长以外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各院(系)教学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等。除此之外,教学管理人员的两层次结构还可以通过学校一级教学管理层次和学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层次上体现出来。其中,学校一级教学管理层专司组织和实施教学任务;学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层专司实施所在学院(系)的具体教学任务,全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以及工作任务的实施都要通过学院(系)的教学管理层次来实现。

2 当前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

2.1 教务管理人员构成参差不齐 目前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来源较为广泛,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参差不齐。而且未经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大有人在,这些人员缺乏对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向的了解和研究,难以适应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另外,教学管理人员不仅任务繁杂,而且责任重大,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不仅要从头学习业务知识,适应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2.2 教学管理队伍思想不稳定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一线教师人数剧增,而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仍维持现状,甚至部分院校还面临教学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加上教务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大,程序繁琐,职称难评、容易得罪人、缺少培训学习的时间和进修提高的机会等诸多原因,造成教务管理人员思想波动大,不稳定,许多人不愿干教务管理这一行。学校教学管理过程和运行是一个系统,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是通过若干年的实践积累之后才能达到要求。管理队伍的思想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势必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而新的管理人员又一时无法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管理工作,这必然会制约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2.3 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存在不足 由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来源复杂,学校鲜少关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未多加考虑管理人员的素质训练和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以致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学习动力,也无法接触更高层次的能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没有系统的学习或进修过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培训,进入教学管理部门,完全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进行工作,日常工作缺乏理论依据,并且鲜少以理性的思维来思考和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缺失,竞争意识淡薄,对工作缺乏紧迫感,以照本宣科、照章办事极为漂亮地完成工作任务为工作标准,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管理创新等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应有的管理学知识和对高等教育理论及发展方向的了解研究,面对庞杂的教学管理工作多数是疲于应付,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3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3.1 以德为先,强化教学管理队伍顶层设计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主体是人。因此,应该针对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三位一体的战略思路,确立了“骨干体系建设”和“全员素质提升”两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

3.2 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效

能 一是改革教学管理人员不入职管理机制。规范和改进相关人员资格审核,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管理人员入口关质量。二是推进管理制度改革,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三是改革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价机制,设立正高级职称,贯通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拓宽其成长空间。

3.3 重视继续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一是创新骨干体系建设。确立骨干体系建设总目标和要求,通过层层选拔、分类培养和团队建设,激活“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自我发展模式,为优秀教学管理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围绕教学管理工作机制改革要求,优化培训内容,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同时完善评价机制,开展培训质量匿名评估,不断加强和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鼓励管理人员提高学历,让他们接受管理理论方面的系统性学习,包括攻读双学位、在职硕士、博士学位等,更好地适应学校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培养的管理模式。

3.4 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教以人兴,薪火相传,绵绵不绝。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有一个稳定、舒适、上进的工作环境。校领导应该参考教学管理工作性质,为教学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硬件设施。面向全校师生宣传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增进师生对教学管理的理解,提高教学管理部门在全校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促使教学管理人员坚定信念。同时,强化部门内部的责任教育,形成全员关心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工作氛围,为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雨吉.高师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五因素”[J].现代交际, 2013(06).

[2]赵彦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4(01).

[3]刘辉,尹世美.浅议民办高校师资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作者简介:

教学管理制度 篇9

一、机构及制度建设

1、教学管理有组织机构,有分工、有职责。

2、加强校风建设,有明确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导全校师生奋发向上。

3、完善基本制度

(1)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职责;(2)教学计划制定的要求;(3)教师授课的基本要求;(4)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5)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管理制度;(6)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7)领导及教师的听课、评课制度;(8)学籍管理制度;

(9)学习成绩考评、管理制度;(10)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制度。

二、教学流程管理

4、抓好管理周期的起始环节。开学前,校长根据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学校的实际,确定学校的工作要点,提交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据此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于开学后一周内成文,报送教育主管部门。

5、依据新课程标准科学安排课表,开足、开齐国家、省规定的各类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不准随意停课、增减课时;未经学校教导处批准,不准擅自调课或改换科目上课。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给学生集体补课,更不准利用节日和假期给学生有偿补课。

6、学校要依据教育局下发的校历、作息时间,设置月历或周历,作息时间表。在每学期开学第四周开展“教育开放周”活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间的联系,展示学校的工作成果。

7、学校分周(月)进行工作安排和小结;有固定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时间。每学期期末进行学校工作总结,每学年举办教学节或教学经验交流会、表奖会。

8、每学期要举行开学典礼、结业仪式。毕业年级应举行毕业典礼。假期要安排好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活动。

三、教学环节管理

9、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计划与进度、备课与教案、课堂教学、课

921、要逐步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22、要认真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规律,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建立并用好学生成长档案,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23、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

24、学校要建立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考评制度。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六、教学设施管理

25、教学设备、设施要专供教学使用,配齐专、兼职教师,各实验室及专用室,要有领导分管负责和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使用档案。

26、加强教学设备、设施的保管及提高使用率的管理。教学设备、设施及时保养、维修,保证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加强网络资源的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维护好校园网络,确保网络安全。

27、实验室和各专用室要有计划对学生开放。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负责人、有记录、有实效)。保证理化生实验的开出率,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加强外语听说和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各专用室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七、教学档案管理

28、认真收集、及时整理学校教学资料,并分学期归档保存。(1)下列资料存档三年:

学年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计划; 校、处、组三级工作计划; 教研组的活动课计划;

学年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设备管理制度 篇10

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管理由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负责。定行定人、定机操作设备。非相关人员不得随意起动、使用设备。

2、操作设备前须对设备润滑部位进行润滑,并对运行部位以及紧固件进行检查。

3、设备启动后,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擅离岗位或操作不当造成设备受损的要追究责任,并按受损的程度给予经济处罚。

4、设备操作人员须配合维修人员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和设备清洁卫生工作。

5、各设备、设施使用人员须经常检查设备、设施,出现故障隐患应及时向设备管理人员反应问题。对重要的精密的设备故障,操作人员不要随意撤换零部件,要联系供货单位派技术人员来维修。在保修期间出现严重设备故障的,要遵照合同约定的保修条款进行修理、调换或是退货。

探究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问题 篇11

【关键字】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对策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教育也在着手进行改革,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引向农村。农村中学教学的管理在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师资力量、信息资源四个方面的失衡表现得比较突出。由于解决失衡造成的教学管理困惑,既是当前面临课改的当务之急,也是从制度上保证我国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我国农村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的现实,合理定位,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我国教育制度。

一、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村中学都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不仅规定了教师的言行,同时也规定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在维护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有些制度过多的约束教师的行为准则,导致教师必须在某某框架下去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但另一方面却压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另外,有些陈旧的制度,制定的时间较早,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学校的需要,造成教师往往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遵守较为疲惫,无法有效的发挥自身所长。还有些学校,由于处于经济不发达的一些边区,办学条件比较差,教育经费缺乏,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很大限制。在缺少物质支持的情况下,教学管理当然跟不上,管理水平较差。

(二)教学管理形式化严重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普遍比较落后,教育的教学水平都普遍比城市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普遍落后,教学管理講究形式化,不注重具体实践的时效性,人情味比较突出。例如,学校领导在检查教师备课的情况时,往往都先提前通知任课老师,教其做好准备。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备课任务的完成,但是同是另一方面起到提前告知的情况,提供任课老师造假的时间。上级领导进行检查时往往注重形式化,走过场,一般上级领导要进行检查时都提前告知,看不到学校教学管理上的真实情况。

(三)课堂缺乏有效监督

在我国农村中学的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监督,这导致我国农村教育普遍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农村的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习或上级领导的检查,往往备课本都备的比较好,形式上没有什么漏洞,但是在具体的课堂中,许多任课老师没有按照备课本里的知识进行授课,在课堂上任意发挥,想到哪里就讲哪里,思维逻辑不清楚,重难点知识不明确,知识框架不完整等等,这些在课堂上缺乏监督,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缺乏积极的校园文化

由于当地经济落后的原因,我国农村普遍的校园环境建设不足,有的是校园设施陈旧,教学设备不齐,有的是校园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没有一个属于学校自身发展的和谐的校园,这在管理上给学校造成很大的困难,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教师管理松散,学生自由散漫,陌生人随便进入校园等,这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而且给教学管理也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解决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

在当代农村中学教育中,要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我国农村中学的教育体制。对一些比较落后的制度和不适宜当代教育良好发展的制度,要大胆剔除,勇于改革创新,及时注入适宜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在制定教学管理的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教师在教学主体的地位,尊重和鼓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向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改善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教育落后的现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二)把责任落到实处

在教师的管理问题上,要把责任落到实处。明确管理职责 对教学起到直接管理责任的校长及各部主任,务必要明确各自的职责,特别是负责教学工作检查的校长,要明确教学的理论,了解教学活动的常规步骤,能对教师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评价。对协助管理教学的教务主任,也要能够及时的提出一些教学问题,组织有效的听课及教学检查,确保教学的质量。另外,教研组的领导应该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管理好教师的教研活动。年级组长要负责督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序的管理学生,帮助任课老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坚决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三)加强对课堂的监督

教学管理工作要分分主次,抓住重点。既然是教学管理,就应该深入到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常规管理。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批改作业的情况以及是否有迟到和早退的情况等一系列针对课堂教学的行为来对教师教学的管理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教学问题,确实做到让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如果教学发现问题,要及时的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帮助和督促教师及时改正。领导要随时进行听课,随堂给出相关教学的改进的方案和建议,共同的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发展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必要。 校园文化代表一个学校的风貌,校园文化是否和谐对教学管理有重大影响。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最重要的要建立和谐的校内人际关系,教师要关爱学生,学生要懂得尊重教师,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教与学共同促进。另外,要建设学校文化长廊,公布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模范、教学模范,提供良好的教与学的校园环境。粘贴一些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正确引导教书和老师的思想意识,培养校园文化正能量。其实,我们在推行高质量的管理,就是要实习科学的管理方式,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运用多种管理方法,以科学和有序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创造出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得出,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管理的主体教师,我们在以学生学习质量为中心的同时必须重视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教师的聪明才智,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改善我国农村中学教学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制定学校的整体规划,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系统,不断改善与创新,不断推进教学活动向前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特级教师经验选编[J].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2]沈适菡.实用教育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黄济.劳凯声.中学教育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4]心理学教程[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

上一篇:武汉公司法人代表变更下一篇:个人小结及自我鉴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