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老师的评价(共9篇)
你们好!
作为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在得知学院为鼓励先进、倡树典型,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营造优良的班风、室风、院风和学风,而设立了学院首个“化工之星”优秀集体奖学金时我们感到万分的激动。而当了解到本次奖学金是由全院教师自愿筹款共一万五千元,加以学校配套的教育教学资金一万五千元,累计奖学金三万元整,专用于此时,感激之情、崇敬之意更不禁油然而生。
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工作。
在学风建设方面,无论是在课堂上严格考勤、严谨教学的任课教师,还是在班级管理上刚柔并济、孜孜不倦的班主任,亦或者是学院党支部建设、团学工作、行政管理的负责老师都旨在为我们营造一个愉悦而不失水准,新颖却不丢传统的学习环境,培养我们自觉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帮助我们寻找适宜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党员建设方面,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开展了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结对帮扶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的的自我修养。并且在学院设立了“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楼长-层长”制度,为使我们养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友爱和谐的寝室文化而不懈努力。
在团学活动方面,学院团总支书记牵头带领团学分会全体干部干事开展了四六级经验交流、学术科研经验交流、安全知识讲座、就业创业指导等各类文化交流、讲座,同时也策划举行了班级辩论赛、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答、卡拉ok大赛等文娱竞赛,志在为我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彩又富有意义的“第二课堂”。
在科研创新方面,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项科学研究中,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较为完善的的实验配备。除满足应用化学专业、化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任务外,还开设实验项目100余个,配有仪器设备1500余台件,拥有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200台套,而且具备了网络化开放管理的硬件条件,部分实验课程能够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充分满足学生科研需要。
在社会实践方面,学院倡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每年寒假的社会实践、暑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等,并对其中表现优秀的个人与团体予以表彰。 本次“化工之星”优秀集体奖学金的设立不但能够更好地鼓励我们加强自身的全方面发展,提高我们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社团文化活动及文体活动的积极性,结交更多优秀的人,提高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更进一步激发我们化工人强劲的进取心,团结一致,争创出更多的优秀班级、优秀寝室典范。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你们就像是一座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又像是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你们始终坚持用自己的知心、爱心、耐心、恒心去培育每一个学生,去锻造出一个个拥有完整人格、高尚品格的灵魂。
对于教工对大学文化的评价与比较, 国外没有专门的调查。国内也没有专门的调查, 只是在有些调查中, 与本主题相关, 如对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调查, 涉及到教师对工作关系、领导与管理等的评价[1] , 如组织文化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再如对大学教师民主参与管理的调查 (李永生, 2002) 等, 但缺乏所有教工对大学文化评价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统计学中的标准利克特五点计分法, 即“非常满意”计1分, “比较满意”计2分, “说不清”计3分, “不满意”计4分, “非常不满意”计5分, 得分值越小说明对该项目赞同 (满意) 度越高。调查首先使用判断抽样, 在济南市选出山东大学 (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与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而成) 、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轻工学院六所大学;然后, 对教工抽样, 在山东大学简单随机抽取校部9个处 (部) 、理科 (包括理、工、医) 与文科 (包括中文、政治学、法学、历史、管理、经济) 学院各3个, 在其它学校简单随机抽取校部4个处 (部) 、理科和文科学院各1个, 发放问卷1200份, 收回问卷898份, 有效问卷876份。本次调查于2007年3—5月进行, 以问卷调查为主, 辅以个案访谈, 数据以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汇总分析。
二、调查结果
1.对大学文化核心的认识
在对大学文化核心的认识上, 有56.8%的教工选择了精神文化, 其次是33.3%的教工选择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兼而有之”。其中, 文科教工选择精神文化的67.8%, 其次是27.1%的选择了“四者兼而有之”;而理科教工相对比较模糊, 45.8%的选择了“四者兼而有之”, 其次才是精神文化, 占38.9%。职位不同, 其认识也有差异。领导选择精神文化的占77.0%, 教师和职员分别为45.2%和47.0%。
2.对大学文化现状的评价
从总体上看, 教工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平均评价度分值分别是2.36、2.61、2.48、2.50。比较而言, 教工对物质文化最满意, 其次是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最不满意的是制度文化。同时, 对大学文化四个方面的现状的评价, 领导的满意度都是最高的, 而且均显著高于教师和职员。
3.形成教工认可的大学文化
对是否已形成教工认可的大学文化, 教工平均评价度是2.97 (理科、文科教工分别为3.24、3.12, 领导、教师、职员分别为2.67、3.56、2.97) , 说明教工对此认识还比较模糊。而理科教工选择最多的是“大学文化已经形成, 但多数教工不认可”, 达35.1%;文科教工选择最多的是“大学文化已经形成, 且得到部分教工认可”, 达35.7%。
4.对大学若干文化理念的评价
调查列举了历史上或现实中存在的若干大学理念, 从总体上看, 赞同度由高到底 (平均评价度分值由小到大, 下同) 排列依次是:学术自由 (1.48) 、教学第一 (1.78) 、学术主导 (1.81) 、校长和学院院长首先应该是管理内行 (1.91) 、大学自治 (2.01) 、所有教工都实行聘任制 (2.05) 、教师是大学的主人 (2.28) 、教授治校 (2.34) 、教授终身制 (3.16) 。其中对学术自由, 选择“非常应该”的占66.8%、“比较应该”的达21.0%, 平均评价度是1.48;而对教授终身制, 选择“不应该”的占39.4%、“根本不应该”的达10.3%, 平均评价度是3.16。而且, 除对教授终身制外, 对其余各项的平均评价度都在2.34之内, 即评价度较高。尽管对学术自由、学术主导、教学第一、所有员工都实行聘任制、校长和学院院长首先应该是管理内行等, 文理学科虽存在差异, 但都选择了较高的赞同度。
5.对大学存在的若干现象的评价
从总体上看, 对大学存在的若干现象, 教工认为严重程度由重至轻 (平均评价度分值由低到高, 下同) 依次为组织政府化 (2.17) 、官本位 (2.22) 、作风官僚化 (2.46) 、人浮于事 (2.50) 、论资排辈 (2.69) 、学术腐败 (2.80) 、关注教学不够 (2.81) 、商业化 (2.89) , 其中对组织政府化的平均评价度是最小的, 有71.7%的教工认为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对官本位和作风官僚化, 分别有63.8%、56.2%的教工认为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
实际上意味着在大学人看来, 作为教育与学术机构的大学, 其行政化、官僚化已相当严重。而且, 比较评价平均度可见, 对上述现象, 教师的评价均比领导和职员的评价严重;领导与职员之间, 除关注教学不够、人浮于事两项外, 职员的评价均比领导严重, 可以说, 教师认为最严重, 领导认为最不严重, 职员居中。
三、基本结论
1.教工对大学文化核心的认识存在偏差
该偏差主要体现在对大学文化的核心的选择上, 因为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而33.3%的教工选择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兼而有之”, 其中按学科分, 理科教工高达45.8%, 高于选择精神文化的38.9%;按职位分, 教师达49.3%, 高于选择精神文化的45.2%。
2.教工对大学文化现状满意度不高
尽管各类教工对大学文化现状评价有所不同, 但平均评价度都在2.36到2.61之间, 总体评价不高, 换言之, 即满意度不高, 特别是对制度文化满意度最低。而且, 按学科分, 文科教工的评价最低;按职位分, 教师的评价最低。
3.尚未形成教工认可的大学文化
尽管各类教工对是否形成大家认可的大学文化评价有别, 但这种差别只是选择“已经形成且得到部分教工认可”的差别, 还是选择“已经形成但多数教工不认可”, 而且都接近均值的平均评价度, 这说明并未形成教工认可的大学文化。
4.对若干大学理念的评价差异显著
对这些理念, 并不能简单地予以对错或好坏的评价, 但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理念在教工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可以设想, 一个大学如果没有明确的理念, 抑或缺乏教工普遍认同的理念, 会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同时还应看到, 这与并未形成教工认可的大学文化, 以及大学的行政化、官僚化等应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
5.认为负面现象较为严重
调查列举的这些现象都是大学中存在的负面的现象, 虽然, 教工之间对其评价存在差别, 但基本上都认为这些现象较为严重, 特别是组织机构的政府化、官本位、作风官僚化, 这显示出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官僚机构或政府机关的附属部门, 而不是一个教育和学术机构。
总之, 处在环境动荡变化和大学持续变革中的我国大学文化, 也在动态演化之中, 中国大学文化的变动与大学变革、社会变革同步。大学从来不是统整的、均质的、同质的, 校园内种种亚文化的冲突恰恰印证了大学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但是, 大学发展到今天, 毕竟沉淀和筛选了独立于世、彰显自己价值与超越各种亚文化的基本理念, 有其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 这是需要大学共同继承的。而且, 不论是融合观, 还是模糊观和碎片观[2] , 有一点是一致的, 即就基本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而言, 一所大学内部不同的学科和职位之间不该有显著的差异, 甚至同一层面的大学之间 (如研究型大学) 也不应有明显的差别。更何况, 一个确定的组织, 其内部连基本的共识或集体意识都没有, 那将意味着什么呢。上述结论集中表明了我国大学文化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即在一定程度上讲, 教工尚未形成基本认同的大学理念, 缺乏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 大学文化建设之路, 特别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路还较漫长。
参考文献
[1]张桂青, 方红丽, 韩金丽, 王忠, 宋改敏.教师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39) ;朱新秤, 卓义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5) .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时代;大学教学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的大众化和博客、论坛、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的日益红火,数据资料的增长正发生着“秒新分异”的变化。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管理者决策越来越依靠数据分析,而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毋庸置疑,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
1. 大数据
作为一个较为抽象且新兴的概念,有关大数据的概念众说纷纭。对大数据的理解取决于定义者的态度和学科背景。我们认为,大数据定义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大数据如其名一样,所涉内容太“大”,大家看它的角度不一样,于是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
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是统计研究的对象,从大数据中寻找有价值信息的关键在于对数据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从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出发,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大数据”:大数据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系统处理能力、超越经典统计思想研究范围、不借用网络无法用主流软件工具及技术进行单机分析的复杂数据的集合。对于这一数据集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和合理的时间内,我们可以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创新统计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设计、获取、管理、分析,揭示隐藏在其中的有价值的模式和知识。
大数据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大量性。大数据的数据量巨大。随着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和承载数据资料的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工具的普及,数据资料的来源范围在不断拓展。(2)多样性。大数据的类型繁多,不仅包括以文本资料为主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3)价值性。大数据价值巨大,但价值密度低。由于大数据规模巨大,数据在不断更新变化,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能转瞬即逝。因此,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成为目前大数据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难题。(4)高速性。由于大数据有价值信息存在时间短,要求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大量复杂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仅在2009年,美国教育部的某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存储的数据就达到269PB,直接入选当年全美十大数据生产贡献排名。由此可见,教育已成为大数据产生的源泉之一。
2.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是建立在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渠道广泛大量数据资源收集基础上的数据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和展示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几乎能够从任何数据中获得可转换为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有价值的知识。
大数据时代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社会性。在大数据时代,世界范围的计算机联网使越来越多的领域以数据流通取代产品流通,将生产演变成服务,将工业劳动演变成信息劳动。信息劳动产品不需要离开它的原始占有者就能够被买卖和交换,这类产品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大量复制和分配而不需要额外增加费用,其价值增加是通过知识而不是手工劳动来实现的。(2)广泛性。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不仅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而且全面融入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不同领域采集到的数据量之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3)公开性。大数据产生于一个开放的、公共的网络环境中。虽然考虑到对用户隐私的保护,但在大数据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开放、被交叉使用。这种公开性、公共性的实现以若干个网络开放平台或云计算服务为基础,并受到一系列法律或社会公认的数据标准、规范的约束。(4)动态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料可以随时随地产生,不仅数据资料的收集具有动态性,而且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也随时更新,即处理数据的工具也具有动态性。
二、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在线化和网络化。借助于Udacity、Coursera、edX以及爱课程网等在线教育平台,未来全球一流大学的优质课程将会实现免费在线开放,使优质教育资源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给全球任何愿意接受并学习的人,进而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从而进一步对课程资源进行反复检验和改进,提高在线教学资源的优质性。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大学教育教学发展思路将对传统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1.大数据引发新的教学模式
历史上人类教学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开创了教育的先河。16世纪,夸美纽斯将工业化革命引入教学,创立课堂学习体系,教师在固定的场所以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如今,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教学模式又将会有怎样的变革?
在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不再仅限于课堂。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线学习日益成为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按部就班、限定时间空间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线学习将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所学内容也是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的教学课程。作为未来新的教学模式,在线学习过程并非单向观看冗长的教学录像,而是以10分钟左右的片段式多媒体视频为主体,并配套完成相应的测试题,促进学生回顾和理解之前的学习内容。这种交互式的短视频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在线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疲乏,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短周期的学习模式会使学生更有成就感,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此外,交互式练习克服了传统在线教育单向灌输知识的局限,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得以更好地构建知识架构。
在线学习也不只是观看视频加以练习这么简单。学生的学习行为会被计算机记录下来,包括:鼠标的点击情况,在视频某处的重复观看和暂停,答错的题目是否会回顾复习等。单个学习者的行为数据似乎并没有规律可循,然而当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挖掘群体的学习行为模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就会得出学习规律,判定出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强调,并实现对不同的学习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指导。通过大规模教学数据,对课程资源进行反复检验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在线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同时,在线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记忆与练习。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搭建了良好的交流途径,鼓励学生协同学习、发表观点、交流看法,培养互相学习的氛围,在探讨中提出问题,在相互质疑与论证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共同成长。这样的互动过程也有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解决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此外,老师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对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探讨,以促进产生新的更好的教学方式,使未来新的教学模式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2. 大数据转变大学教学观念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将给大学教学观念带来深刻影响。当在线学习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时,传统课程则起到辅助教学的效果。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改变以往课上老师授课、课下学生练习的教学观念。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自学全球一流大学高质量的课程内容。课堂上,由老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讨论、答疑解惑。
当全球化在线教育可以为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免费提供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学教学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一流的教学资源,高校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部分优秀教师可能通过提供优质资源获得更好的发展,而有些教师则可能转变为助教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之外的辅导和帮助。也有一部分教师会从基础教育中脱离出来,全身心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高校的研究职能将会得到强化,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3.大数据促进个性化教育
国际个性化教育协会将个性化教育定义为:为受教育者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培训方法、辅导方案并加以执行,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管理策略、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受教育者突破生存限制,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为学生创造个性化教育的环境,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是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个性化教育要求施教者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特长等。尽管过去我们也强调因材施教,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而大数据时代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
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其学习行为的数据将被不断地记录,系统后台根据不断更新的行为数据评估学生的优缺点,分析学生的思考习惯,创建心理测量图,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不断调整之后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这一系列的分析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内容被传送到后台,系统依据大规模的学习行为数据对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归纳各类的特点和相应最优的学习方法。每当一个新的学生数据被输入,系统将其与各类进行比较并归于某一类,给出最适合该学生的学习模式。例如在练习过程中,当一个学生正确完成几道同类型题目时,他则不必再重复练习此类题目,而是自动跳往另一类型的题目。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此外,在大数据支撑下的个性化教学还将有助于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依据特定的记忆退化曲线和学生的学习历史记录,在合适的时机提醒学生之前学习的某些内容即将被遗忘,需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通过对大量教学数据的归纳分析,也可以起到预测效果,哪些学习内容在哪个时间段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当前学习的学生,以何种方式更有效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等等,从而形成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
4. 大数据对统计学科的影响
统计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传统统计学认为,数据主要是来自试验、实验或者调查的数值。在大数据时代,不仅以结构数据度量的数量可以作为统计研究对象,而且不能用数量关系衡量的半结构、非结构化数据都可以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大数据拓展了统计学科研究的对象。
传统统计研究过程包括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和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等四个基本环节。在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规模巨大、数据结构复杂,以及整理数据可能损坏原有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针对大数据的统计研究过程仅包括数据整理与分析,以及数据的积累、开发、应用两个环节。
传统的统计研究方法,诸如建立回归方程、估计模型参数、参数估计检验等,因为大数据的特点而无法实施。针对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是以相关关系为基础展开的,更多地包含了非线性以及不明确函数形式的线性关系。
大数据的到来,使传统统计学科作为研究具体问题的方法科学发生了变革,但大数据并不会改变传统统计的性质。对于统计学科而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不仅是变革,更多的是统计学发展壮大的机会。
5. 大数据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凸显了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作为国内拥有大数据的企业之一,阿里巴巴声称,其各类业务产生的数据已经为大规模数据分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缺乏合适的专业数据研究人员。能够把控大数据的数据科学家,必须对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计算机工程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综合掌握,才能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作出有价值的分析、判定和预测。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激增。加快培养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应是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发展,也为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开拓奠定人才基础,更好地把握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6. 大数据影响相关专业课程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170所大学开设了大数据相关专业,其中约有150所大学开设了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位课程。我国大数据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综合考虑大数据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对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
作为交叉性极强的学科,大数据相关专业课程应当包含:(1)数学。诸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课程是数据挖掘中涉及矩阵计算等的基本工具。(2)统计学。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培养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规范性建模和预测,并学会使用R、SAS等统计软件。(3)计算机编程语言。熟练掌握编程语言,可以使得算法的实现更加灵活。(4)数据库。包括SQL以及高性能的NewSQL数据库。(5)分布式计算。掌握NoSQL平台,适应并学习新出现的诸如Hadoop、MapReduce等系统。(6)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7)数据可视化工具。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引发高等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把握这一机遇,紧扣时代脉搏,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大学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教学体系,让教师更有效、客观地获得教学反馈,改进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大数据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
[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2D148)资助]
以前大家都说,大学是每个人的象牙塔,走上塔尖就等于成功了。可是慢慢才发现,一旦走进这个象牙塔,然后再走出去,这其中的差异实在太大。它能将一个人送进天堂,也可以将一个人葬进地狱,而这绝大多数取决于自己。
对大学的认知,并不想多说,毕竟我还没毕业,仅对它做浅浅的认识。进入大学便意味着独立。大学,独自生活,大多事情由自己考虑,衣食住行,一切的一切全都砸过来,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原来独立如此艰难。从此我体会到了父母的难处。
四人间宿舍,室友间相处至关重要,庆幸的是寝室里每个人都很温和。相处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原来每个人不像第一印象那样,原来最平淡的人其实最疯狂,最严肃的人其实最细腻。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已熟悉了大学的流程。
大一的我们,没有了父母的监督,无法无天,肆意地张扬着我们的青春。脱离的军训的泥沼,脱下军训服,换身衣服,我们从流着汗水的小兵变回了幸福的天之骄子。开始,我们积极地参加社团,学生会,碰得头破血流,却毫不气垒。那时我们似乎有着用不完地劲。
而大一的我们又是分水岭产生的开始。有的人斗志昂扬竞选班干,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力;有的人认真学习,流连于自习室和图书馆之间,成为一名学霸;还有的人逃课,沉迷游戏,书本束之高阁。日复一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生活明显产生变化。也许我们时间的长度上相同,可是时间的深度上大家都深知。
大学生活也过去一个多学期了,在那逝去的大半年时光里,也初步认识到,大学并不是那么好混过去的,还是需要一定的理想追求,否则也会沉沦与堕落。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同时也是一个培养人渣的地方,为了不成为人渣,也要努力。大学生活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这场经历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我希望我能好好珍惜,把握它,让青春不留遗憾。
四年当中大大小小的科技活动参加过很多次,其中包括好几次创业计划,当然也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其中比较满意的是获得了一项《一种带有弹出吸管和卫生薄膜的易拉罐》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我带领的小组获得了省大学生创业计划银奖。虽然不算是成绩卓著,但其中的经验还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有人说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做科研活动是艰苦的,但其中的乐趣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真切感受到。
大一寒假回家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产生对易拉罐进行改造的念头。记得那是在一次宴会上,当我打开一个易拉罐饮料就要喝的时候,我旁边的一个同学对我说你最好先倒在杯子里再喝,罐子上面有灰尘,我仔细一看,罐盖上面果然有一层不易察觉的灰尘,于是我想,大部分的易拉罐饮料在喝的时候都不是倒在杯子里而是直接喝的,用吸管的机会也很小,这样的话岂不是很不卫生?能不能发明一种易拉罐在饮用的时候既方便又卫生呢?比如说,在易拉罐里面增加一根吸管什么的。我带着这个想法回到了学校,在课余的时候和我的系主任张世庆老师提起了我这个想法,张老师对我的想法给予极大的支持,并鼓励我动手试一试,还说可以申请专利。受到老师的鼓舞,我决心把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来,正好这时候学院举行一次科技活动,于是我就把这个想法作为一个项目报上去。接下来就是动手了,首先我想到的是在罐子里面增加一根可以弹出的吸管,我上网检索了一下相关的专利,发现关于易拉罐的专利还真多,其中也有很多是增加吸管的,这就意味着我的发明必须和现有的专利不一样。我对这个问题又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我想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与此同时,我又想到了除了吸管之外,还可以在罐子里面增加一层薄膜,薄膜在拉出来的时候可以铺展在嘴唇和罐子接触的地方,使饮料可以从薄膜上面流出来,这样就避免了饮料流向罐盖,把上面的灰尘带入口中。于是我的设计方案就有了两种功能,既可以用吸管也可以不用吸管而直接饮用。设计方案定下来之后就是动手画图纸和做模型了,正如一句老话所说的那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我是学工科的,但要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准确地用图纸表述出来还真不容易。因为专利图纸有其一定的规格,而且连说明文字也有规定,我把图纸该了又改,往学校专利事务所跑了无数次,最后才得到事务所老师的肯定,记得那天定稿的时候,望着老师把我的图纸资料装进信袋里面,我感到如释重负,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老师说“专利申请不一定成功,你要有心理准备”。我想,不管成不成功,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问心无愧了。当然,在内心深处,我还是很希望能够成功的。
20xx年三月份,记得好像是在三八节的那天,学院通知我说我的专利已经通过审批了,叫我交纳一些专利书的工本费上去,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是非常激动,没想到我第一次申请专利就成功了,自己的付出和汗水真的没有白流。五月份的时候,我终于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揣着那本深绿色的证书,内心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感觉。专利事物所的老师说你真是非常幸运,专利申请成功的几率是很小的,而且你第一次就申请成功!
不久,学校里举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于是我想,能不能把我的易拉罐作为一个项目参加比赛呢?说做就做,我在不同的学院搜罗了几个人,其中有管理的,财务的,营销的,艺术的,组成一个团队,这些队友都是通过老师介绍的,一开始都不认识,团队的名字别出心裁地叫做123。虽然是一个虚拟的公司,但我们做得非常认真,为了取得真实市场调查,我们特意走访了镇江的几家制罐公司,了解易拉罐的市场情况,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和论证计算,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易拉罐市场非常低迷,要进入这样一个市场投入大,风险大,是很难吸引投资方的,而且,大学生创业计划一般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这样传统的产业很难有取胜的优势。怎么办呢?眼看我们付出的努力就要半途夭折了,这时有一个队友突发奇想,认为可以把我们的“公司”办成一个服务公司,专门为象我这样有创新想法的学生服务,帮他们实现他们的新奇想法并联系市场把可行的想法推销到企业当中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不约而同地为这个想法叫好。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们热情高涨地把我们的蓝图规划出来,做成了厚厚地一本创业计划材料。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创业计划获得了团委老师的肯定,并叫我们抓紧修改直接参加省级的比赛。我们欢呼雀跃,对我们的方案更加有信心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我们终于踏上了去苏州大学参加比赛的征途。在苏州大学里的几天是我在大学期间最难忘的时光之一,在那里我们有机会和很多别的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交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见识。在答辩室里,我们对答如流,获得了评委的好评,最后我们获得了银奖,大家都很高兴。
后来,我对我的专利进行了推销,跑了很多饮料公司和易拉罐制造厂,遗憾的是,由于易拉罐市场的普遍不景气,我的技术很难得到实施,但很多厂家对我设计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虽然没有把我的设计实施成功,但回首整个过程,我觉得我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首先,积极地参加科研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我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学校工业中心进行实验的那段时间,使我获得的知识是与单纯的课堂学习是完全不同的。第二,科研活动培养了我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了我的合作精神。第三,这些活动使我有机会了解社会,使自己为以后走进社会打下了基础。
于是在中国爆发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学习热潮:下了班的男男女女匆匆赶往夜校;休息日的图书馆挤满求知的人流;在工厂、在公园、在各个场合,人们埋首在书海忘我的学习,贪然地吞嚼着各种知识。
凭着自己的努力,我们补完了初中、高中、大学的知识;补完了语文、数学、外语;补完了……;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随着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又纷纷落伍,方感知识不足,始知学似春冰。
一、大学体育生活化理念产生的依据
1.心理学依据。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动机与需求”的相关理论, 人们的动机是由其内在需要驱动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简化一下, 即“需要—动机—行为”, 而人们的行为和动机就是根据其心理需要的不断变化而有所不同, 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来自于人们求生的本能, 而现代体育运动则来自于人们生活, 因此, 对大学体育进行生活化的教育, 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体育的需要, 以学生的价值需求为导向, 有针对性地把社会生活中的有关人们与体育的关系等体育现象, 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要求。
“人本主义”课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学校课程必须同青少年的生活及现实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但是我国现在的体育内容仍然没有摆脱“健身”和“技能”这两个理论的教育框架, 把增强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唯一目的, 忽视了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养成, 忽视了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 忽视了通过实际交往生活化的教育功能。没有根据“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把理论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倾向、心理期盼及心理需求结合起来, 还在不断重复着中小学的理论, 使得大学体育的理论教学没有与中小学区别开来, 缺乏层次感, 使得大学生失去了形成合理而又良好的“体育观”和“体育意识”、建立良好的“体育行为”和“运动习惯”的最佳的接受教育的时期, 造成了绝大多数人“终身体育”和“体育健康”意识的淡薄, 形成了对体育不端正的态度和看法。
3.是人们对生活追求的需要。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并由此影响而促成的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 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时尚而又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于体育与社会和生活的关联日趋紧密, 在大学时期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也顺应了当今社会生活发展的潮流。
二、实现大学体育生活化的途径
1.在理论上应该增加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体育时尚观的教育。时尚是当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十分频繁的词语之一, 时尚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性。对人们而言时尚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品位。而现代体育从根本上来讲, 是人们具有的一种在体育运动中享受生活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人们向自身、向社会的回归过程, 作为一种实践是为了促使个体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使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 使个体得到社会的认可。
体育运动作为生活时尚已经逐步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社会现象之一, 尤其是体育与娱乐时尚的紧密联结, 使得体育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热点, 英国球员贝克汉姆现象就是体育与娱乐时尚紧密联结的最好体现。由于大中学生是追求生活时尚的主要群体,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相关人群对某些运动项目的迷恋和追求有了可能。由于时尚对人们的生活追求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作为教育而言,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倡体育时尚观教育, 充分运用时尚与体育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建立和形成正确的体育时尚观, 不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观念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而且还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生活观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功利观教育:此处所谈的功利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并且使学生通过学习在了解体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基础上, 学会运用体育的社会功能为自身的发展服务。
21世纪是注意力经济时代, 只有在工作、生活中让自身得到与己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关注, 才能使相关的社会群体了解和认识自己, 以便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体育则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一个重要纽带, 由于在运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并且还可在交流对运动认识的过程中扩散到对其他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因此, 通过体育运动人们不但可以促进相互了解, 而且还可以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社会群体为自身发展服务。众所周知, 人的社会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所具有的交际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发展靠一般的智力性因素的教育这个基本途径是非常艰难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在培养人格和提高能力方面, 体育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体育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可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运用体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把体育与自身发展联系起来, 必将促进学生体育自我参与意识的形成, 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2.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注意加强两方面内容。
一是情感体验教育。体育运动包含着人们所具有的所有情感过程,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和放松身心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活动可视为愉快、高兴、娱乐、乐趣、兴致的同义词。体育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健与美、力量和速度、艺术性和高强度的对抗力, 无不对人们产生着强烈的感官刺激, 使得人们可在欣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情感享受, 得到情感发泄的机会和场所。而在运动竞赛过程中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使得人们在欣赏比赛的同时关注着他们的表现, 明星运动员对高超运动技艺的演示, 又吸引人们关注着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 激发起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米卢提倡的“足球是快乐的”和“享受足球”的理念, 人们是否可以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把它转化为“快乐体育”和“享受体育”的观念呢?并且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形式把它传输给学生, 使学生学会欣赏和享受体育运动呢?看看“申奥”成功后国民的喜悦, 再看看世界杯冲击成功后球迷的激情, 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具体事例无不体现着人们对体育的灼热情感。自我实现的、那些已经达到高度成熟、健康、自我完成的人, 对学生产生着如此多的吸引力, 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到这一运动中去。
可以这么说, 体育情感是在满足体育参与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主体出现该种需要时, 就会对满足需要或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对象产生肯定态度, 体育运动渐渐地也就成为一种需要, 一种基本需要, 或类似于人的本能的需要。这基本需要的特征是主观的, 即一种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向往和欲望, 在感觉到欲望、要求、向往、希望的时候, 人就被激发了。
二是个性发展教育。 体育运动是个性化倾向非常强烈的一项活动,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展现自我的主要行为方式, 在运动竞赛中体现出来的对胜与负的态度、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 处处体现着人们的个性特征和自我表现意识。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完善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体育活动使人们满足兴趣、调节情感、增强意志。不同的运动项目能培养人们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比如联邦德国的一些家长不惜重金培养孩子参与体育运动, 有的甚至为了孩子举家搬迁, 让孩子在不同的假期参加各种不同的短训班和夏令营, 从事足球、网球、篮球、手球、乒乓球、体操、游泳和田径等多种训练, 使其从中得到情趣的体验和个性的补偿。人们还根据各自的目标和现状来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 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全面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我国历来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机械划一, 缺少生气, 不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忽视了体育这门学科的人文精神, 忽视了学生情意与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态度、欢快情绪、自我学习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从而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篮球教学;课程教学分析;篮球思想
随着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篮球教学也逐渐列入了大学体育教学的大纲之中,并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篮球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篮球事业的水平,同时也成为我国高素质篮球后备人才的集结地。但是目前某些大学存在由于教学资金问题,使得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体育老师对篮球知识的教学水平不高,影响到篮球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此外学生对将篮球搬入课堂,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大学篮球教学的发展速度,如何解决大学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篮球教学的水平,是每一个大学体育老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根据多年来对大学篮球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大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展篮球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拙见和观点,供各位体育老师讨论研究。
一、大学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教学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大学篮球教学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目前高校篮球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在某些大学中由于教学资金存在短缺等问题,对学校内的篮球基础体育设施的投建程度存在严重的不足,教学硬件设施简陋,或者损坏无力维修等,影响了篮球教学的正常进行。此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学校只注重对學生专业课的教学投入,而忽视篮球教学的开展。出现在课时安排上篮球教学课时占有量很少,一个学期也不超过10节课,有的甚至不设置篮球课程,严重影响了大学篮球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大学篮球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老师仍然沿用着陈旧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理论知识介绍、示范讲演、问题纠错、组织训练的单向式教学法,老师以讲为主使得原本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大学篮球教学多为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只是建立在实践操作上,而对篮球的文化却一无所知,由于缺乏对篮球的理论基础,使得学生在对篮球文化的思维建立上和篮球技术提高上难以得到突破。此外,在教学中老师过于以自己为中心,从教学方式、方向、难度等方面均使用一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培养,使得一些在某方面具有先天能力的学生难以受到特长的培养,从而埋没了人才。
二、对大学篮球课程教学的分析
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争力,能在强健体魄的基础上,提高人们身体及脑力机能的全面发展,因此深受广大高校大学生的喜爱,我国为了大力发展高校篮球事业,深度挖掘我国高素质篮球人才,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大学生篮球联赛和大学生超级联赛等各项篮球赛事,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这种好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大学体育老师如何有效地开展篮球课堂教学呢?
要促进大学篮球教学的发展,要转变对篮球的教学观念;作为高等院校要加大对篮球设施的投入力度,如在校内筹建篮球馆或者增加篮球场地和篮球设施,为大学生提高良好的篮球教学环境。作为大学体育老师,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大胆摈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敢于探索和创新先进的篮球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提高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点培养学生个性化篮球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篮球各方面的特长。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篮球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篮球文化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大学篮球教学水平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和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篮球教学的重视力度,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采取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篮球思想,从而促进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玉萍.普通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三种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
[2]余丽华.篮球战术意识若干理论问题的再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
[3]王红.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刘加宏.浅析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实践与探索.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我对大学生涯的规划
转眼间我大一的学习生活就剩下短短的二十来天的时间,现在正处于大一的期末阶段,说起大学生涯的规划有点不太现实了,目前我能规划的也只有三年多了。看到当今世界的发展概况,数码、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增长源源不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的一代凭借自已的一技之长在社会大潮中奋力打拼,我不由考虑起自已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一个消防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将如何面对,我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怎样做才能承担自己肩上的责任?
听了孙老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这门课后,我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大一生活,虽然也有目标有计划,但是基本上是在茫然中度过的,原因很简单:自己规划的太过盲从,没有认真的剖析自我,审视自我,也没有了解到自己真正所喜欢所感兴趣的事物,太过随意任性,所以往往不能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可以说那时的规划是不成功的。
韩愈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可理解为预见性、计划性。人生之旅从选定方向开始,没有风的帆永远是逆风的,没有方向的人生是在绕圈子,所以我必须确立自已的目标。在校园里,作为大学生的我以就业和发展为目标,学好专业知识,顺利就业,再创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博览群书,培养良好的素质,良好的表达能力,积极参加实践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创业精神。
大一:刚进入大学我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大致是这样的: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针对英语,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因此,我积极参加社团,竞选班干部,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我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但是并不是像曾经计划的那样,我没有完成计划的任务。
大二:我计划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团体组织,更好的锻炼自己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把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
大三: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打牢基础。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抛向社会的时候,因而要多向大四的学长学姐打听本专业的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尽可能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针对我们消防专业的特殊情况,我准备在计划考研的同时,也准备考取消防大队,为自己多谋一条出路。
大四:注意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在平时的学习、研讨中,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尝试和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以及经验,开始毕业前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最后:我最梦想的工作是进入消防大队,如果考取失败,我会结合当时的就业形势,工作理想程度,各方面的环境因素综合考虑,最终确定自己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
生活上,在大学四年间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能使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 第二,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第三,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四,不能养成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等不良的习惯;
【对大学老师的评价】推荐阅读:
老师对大学新生寄语10-20
中山大学公选课老师的评价10-16
摘抄家长对老师的评价06-22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意见06-29
老师对小学生的评价语11-06
学校对老师工作总结11-15
老师常用评价用语05-24
自我评价老师角度05-26
小学老师自我评价07-17
实习老师自我评价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