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政执法四制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通行政执法四制(共9篇)

交通行政执法四制 篇1

通 知

各市州交通局(委),厅直各单位:

为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强化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增强交通行政执法责任机制,促进依法治交,根据《湖北省行政执法条例》、《湖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和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征求各市州交通局(委)、厅直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省厅制定了《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公示制》、《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督察制》、《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四项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交通法制工作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执法“四制”落实到位。

湖北省交通厅

二○○○年七月十四日

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

第一条 为增强交通行政执法责任机制,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促进依法治交,根据《湖北省行政执法条例》、《湖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执法责任制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将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交通行政执法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责任制的形式,层层落实到每一个执法单位和执法岗位,使法律、法规和规章得以贯彻实施的一项执法保障制度。

第三条 执法责任制的基本要求是:

(一)确定执法主体资格;

(二)明确执法主体职责;

(三)明确执法岗位职责;

(四)实行执法责任目标管理;

(五)落实执法责任,追究违法执法责任。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包括:

(一)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省交通厅及各级交通局(委);

(二)法规授权的组织:港航监督、船舶检验机构;

(三)受委托的组织: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依法设置的公路运输管理、公路管理、公路规费征收稽查管理、航务管理、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乡镇交通管理等交通管理机构从事交通行政执法。

法律、法规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主体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受委托组织从事执法活动必须取得交通主管部门的《交通行政执法委托书》。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符合交通行政执法岗位规范,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执法资格、领取交通部统一制式,省交通厅或者交通部海事局统一核发的交通行政执法证。

第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职责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政府(或政府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职责范围进行确定。

第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按照交通部《交通行政执法岗位规范》的规定,合理设置执法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第七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实行执法责任目标管理。采取签定目标责任状或者执法责任状等形式将执法目标任务分解到下属单位、内设机构和执法岗位。

第八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关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总责任人。

第九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建立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责任机制。

第十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执法违法、构成错案和执法过错的,按照《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公示制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依法治交,根据《湖北省行政执法条例》、《湖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公示制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将交通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制度。

第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执法主体、主要职责;

(二)执法依据、标准;

(三)执法程序、期限;

(四)交通行政执法职业道德规范;

(五)监督岗和监督电话。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公示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公示栏、公示牌,即利用办公场所、执法场所的墙壁、橱窗、公示牌、电子显示屏等进行公示;

(二)公示手册、公示卡片,即制做公示手册、公示卡片进行公示;

(三)社会公示,即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

(四)因特网公示,即利用因特网向社会公示;

(五)执法现场公示,即在执法现场向管理相对人公示。

第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主体由交通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统一向当地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申报登记并向社会公告。受委托执法单位要将《交通行政执法委托书》置予醒目位置。

第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公布的主要职责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府(或政府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职责范围。

第七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将本执法门类执行的法律、法规和重要规章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依据、行政许可的标准、期限、行政收费的种类、标准进行公示。

第八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将交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主要程序进行公示。其公示的内容应符合《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行政复议主要程序进行公示。其公示的内容应符合《行政复议法》的规定。

第九条 应公示的交通行政执法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甘当公仆、热爱交通、忠于职守、依法行政、团结协作、风纪严整、接受监督、廉洁奉公。

第十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执法程序,并在执法现场向管理相对人履行下列公示义务:

(一)着装整齐,持证上岗,并出示交通行政执法证;

(二)告知行政执法的依据、说明理由;

(三)告知陈述权、申辩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

(四)依法制作并送达执法文书;

(五)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公开举行听证会;

(六)及时告知处理结果,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督察制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防止或者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促进依法治交,根据《湖北省行政执法条例》、《湖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和《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执法督察制是指上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对下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制度。

第三条 上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下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进行督察。定期督察每年1—2次,不定期督察作为日常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

督察人员由执法机关法制工作人员和执法机关指定的人员组成。

第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有义务接受执法督察,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检查。

第五条 交通行政执法督察包括以下内容:

(一)执法主体是否合法;

(二)执法人员是否风纪严整,文明执法;

(三)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四)执法文书是否规范;

(五)执法中认定的事实是否准确;

(六)执法活动的依据是否正确、合法;

(七)法定职责是否履行。

第六条 在交通行政执法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现场执法活动存在明显的违法行为的,立即予以制止;

(二)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作出违法和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决定纠正;

(三)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履行或者不严格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履行;

(四)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的,责令纠正。

对执法违法、发生错案和执法过错的,按《交通行政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湖北省交通行政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第一条 为保证执法活动的合法性,追究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治交,根据《湖北省行政执法条例》、《湖北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交通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作出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并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构成错案或执法过错,由上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本制度追究责任。

第三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避免或者减少错案和执法过错的发生。发现错案和执法过错的,应主动纠正。

第四条 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二)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三)责罚相当;

(四)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追究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

(一)认定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或者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没有法定依据,或者适用依据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五)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六)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第六条 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方式:

(一)纠正违法行为

1、撤销、部分撤销、变更原执法行为;

2、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3、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4、责令履行职责;

5、责令赔偿损失,或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6、责令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二)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1、责令检讨;

2、通报批评;

3、给予行政处分;

4、暂扣或吊销执法证件,或者调离执法岗位,或停止执行职务,并可由所在单位给以经济处分;

5、责令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

6、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第七条 责任人对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的分担:

(一)承办人徇私枉法,导致错案和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单位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

(二)单位领导利用职权指使承办人枉法裁决,导致错案和执法过错的,由单位主管领导承担责任,承办人负连带责任;

(三)经集体研究、单位负责人决定的案件,由单位负责人承担责任,参加研究人员负连带责任,但参加研究人员明确提出不同意见的,可不负连带责任。

(四)承办人办案正确,而单位主管领导否决的,由主管领导承担责任;

(五)承办人徇私枉法,未按规定报单位领导审批,导致错案和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追究责任时,要分清主要责任、次要责任。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重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一)在行政执法中徇私枉法、贪污、索贿、受贿的;

(二)使用或毁坏暂扣的车船、私分规费或罚没收入、殴打当事人,后果严重的;

(三)对控告、检举、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当事人打击报复的;

(四)违法事实发生后,隐瞒事实真相、销毁证据、指使他人作伪证,或者用其他手段阻碍行政执法监督的;

(五)全年累计发生三次以上错案的;

(六)情节恶劣、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轻、减轻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一)主动承认错误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违法行为,使损失和影响明显减轻的;

(二)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三)共同过错中负次要责任的;

(四)因案件疑难,适用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确有困难而处理失当的。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自行及时撤销、纠正、变更违法行为且没有给当事人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因当事人弄虚作假、编造事实、提供假证明材料,或者因不可抗力导致处理失当,但执法人员没有过错的;

第十一条 错案和执法过错的认定途经:

(一)经过行政诉讼,法院判决认定其为错案和有执法过错;

(二)经过行政复议,复议机关作出决定认定为错案和有执法过错;

(三)上级交通行政执法机关通过调阅执法案卷、受理当事人申诉等途径,审查认定为错案和有执法过错。

第十二条 追错案件须经立案、调查、听取陈述、申辩,作出处理决定等程序。

办案人员在办理追错案件时,有权进行下列调查活动:

(一)调阅有关案卷材料;

(二)询问执法责任人,了解核实情况;

(三)询问受害人、知情人,了解核实情况;

(四)收集证据。

第十三条 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查,复查决定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对复查决定不服的,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人可以向原处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诉。

交通行政执法四制 篇2

交通行政执法是指依据交通行政法规、规章行使各类交通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职权。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 在人们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交通市场的有序正常运行, 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就愈发显得重要, 执法风险也就相对增大。梳理近年来交通行政管理机关执法问题, 其执法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因执法不当而引发各种问题

执法不当具体表现在法理上的执法不当和行为上的执法不当。法理上的执法不当包括执法依据不当、执法事实不当、执法主体不当。执法依据不当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的适用上不当。由于国家道条、部门规章处罚规定比较笼统, 缺乏执行力。地方法规、规章关于执法主体、执法内容、执法幅度上和国家道条、部门规章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造成法规、规章在适用上的困难。本市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法规、规章的适用上也表现在执法依据、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执法人员不能把握处罚的适当性和合理性, 滥用自由裁量权, 随意处罚, 引起被处罚当事人的异议。执法不当还表现在交通行政事实的认定不清上, 比如检查危货运输时, 危险品的认定难度就比较大, 如果事实认定不清楚, 就造成证据不确凿, 处罚事实不当, 造成错误执法, 为执法风险埋下隐患。执法主体不当还表现在超越执法权限上。行为上的执法不当表现为执法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执法程序进行执法, 行政执法有严格的程序要求, 执法程序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执法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交通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施行, 民告官成为可能, 全国各地因行政执法人员适用法律程序性错误导致诉讼败诉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我市交通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有“行政检查事项”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强制事项”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处罚事项”执法程序规范, 在实施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 这些程序如何规范使用, 关键在于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法律素养, 从根源上切断执法中的程序性错误。目前执法行为程序不规范具体表现在:1、告知程序不完善, 未经告知直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2、在交通行政执法中未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3、文书的填制、送达程序不规范、字迹潦草、辨认不清;4、对车辆转让未过户的实际车主没有注明;5、执法依据适用错误;6、执法随意性较大。

1.2 执法不作为, 失职渎职, 造成严重后果

执法不作为表现为对负有监管职责的公交、出租、汽修、货运等行业监管不力, 没有严格按照法规、规章管理、监督行业动态, 造成严重安全事故。执法不作为, 失职渎职还表现为办“人情案”。在执法过程中, 执法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执法, 排除层层困难, 经过艰苦的调查取证, 最终下达了处理意见。但执行处罚时, 却不抵朋友的一个电话, 一个条子。

1.3 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导致执法腐败, 被追究责任

目前, 交通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依据的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幅度比较大。比如对无营运证非法营运的当事人可以处三至十万元的罚款。在这一幅度内执法主体给执法对象处罚多少也不违反法律规定, 但如此大的自由裁量权就给执法腐败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作为长期处在执法一线的执法人员经常面对着执法对象金钱的诱惑、人情关系的压力, 加之法规本身提供给执法主体自由裁量的空间, 很容易使执法主体及执法人员出现腐败问题。一旦出现执法腐败就会造成执法不公, 引起当事人的不满, 从而造成当事人对处罚的复议或诉讼。

1.4 执法不文明, 执法形象差, 容易引发执法风险

执法不文明表现为执法人员服务于民的观念不牢, 常常以管人者自居, 对违法当事人态度冷、横、硬, 经常训斥当事人。粗暴的执法态度直接影响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时常听当事人这样说:“我又不是罪犯,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粗暴执法还严重伤害到当事人的自尊心, 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暴力抗法, 从而使正常的执法行为变成执法事件, 导致执法风险。个别执法人员不会做详细耐心的解释说服工作, 简单执法, 一罚了之, 不加教育, 往往引发当事人的对立情绪, 直接影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形象和政府形象。有些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意识不强, 法律素质较低, 执法质量不高, 随意性较大, 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询问无法解释清楚。粗暴执法不是行政执法, 而是行政执行。

2 规避行政执法风险的主要对策

如何有效规避执法风险, 促进依法行政, 提升执法效率和执法形象,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 不断探索执法方式改革的新途径

2.1.1 开展执法创新活动:

(1) 创新“有奖举报”方式, 打击非法道路运输经营行为; (2) 举行行政执法模拟演练; (3) 借助司法手段处理、查扣违法车辆; (4) 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规范; (5) 行政执法卷宗进行评议; (6) 重大案件处理成立评审委员会, 采用合议制, 少数服从多数。

2.1.2 事前执法宣传。

以散发宣传单、发放整改通知等形式通知执法对象, 给当事人一个自纠、自我转变的过程, 使执法对象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期, 也容易得到执法对象和群众的理解、支持。这方面徐汇区整治吴江路非法摊贩做法值得借鉴, 事先在电台、报纸上大做文章, 广为宣传, 然后再去执法, 取得不错的效果, 从而降低了执法成本, 又减少了当事人的损失。那么我们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能不能在整治“黑车”上效仿这一做法呢?

2.2 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执法人员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 其中政治思想素质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有了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可以通过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工作、培训和自觉钻研中逐步提高。实践证明, 执法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

2.2.1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有针对性的做好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转变执法主体对自身定位的认识不足, 树立民本思想。另一方面是教育执法人员正确处理义利冲突, 不义之财不能取。 (2) 执法先进分子的示范是执法人员素质建设的道德支撑力量,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 (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执法荣誉感, 正气观。

2.2.2 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定严格规范的学习培训制度, 进行定期的执法业务学习和业务考试, 考试成绩与考核挂钩, 迫使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学习。 (2) 定期进行执法评议、讲评、执法知识竞赛等活动。 (3) 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轮训, 进行专题性执法轮训活动, 在活动中增长业务素质。

2.3 加大监督力度

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对规范执法行为能够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 三月份颁布施行的《上海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更是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责任制。但是, 正确实施责任追究制的前提是进行严格的事前监督和事后执行。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建议设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监督小组, 实行专门监督。其次,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备案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督察制度、行政执法统计制度等。外部监督为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执法对象监督等, 外部监督关键是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举报事项落实工作等。

2.4 合法执法

交通行政执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交通行政;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一、交通行政执法的概述

1.交通行政执法的界定。交通行政执法根据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或主体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交通行政执法是指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交通管理相对人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活动。这种表述就把交通管理部门执行交通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以及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的内部具体行政行为排除在交通行政执法之外,从而赋予交通行政执法这一概念更科学的内涵。[1]

2.交通行政执法的重要性。在一个现代法治国家,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法的存在是实行法治的前提,但法的存在并不是法治本身。法治需要通过法的执行和适用来实现。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法律制定出来以后,能否准确执法和正确适用法律就是法律能否真正得以贯彻实施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在交通管理行政执法领域,只有交管部门通过对各类交通行政法律法规的认识,并且严格地执行下去,那么才能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证人民的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进,依法行政变得更加重要,对我们能否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而交通行政执法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部分,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加强其执法力度也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交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交通行政执法环境较差。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内部的执法环境较差。首先,部门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而不是身体力行严格执法,大大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有的领导干部以权代法,导致权大于法,任意干预执法活动,严重影响行政执法活动的独立性[2]。第二,普通群众法律意识不强。人们缺乏权利保护意识,虽然关心自己的权利,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却因为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利的成本太高,而往往不愿意借助法律武器加以保护;有的群众则是缺乏权利义务观念,不遵纪守法,也不知道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支持和配合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履行自身义务。第三,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难,多头执法,而又各自为政,行政执法难以到位。

2.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在交通执法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现象仍然存在。我国交通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当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在缺乏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制定的,对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估计不足,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适用。已经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没有较好的对接,导致有些问题之间的矛盾缺乏协调,造成交通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时不知该适用哪条法律。

3.交通行政执法的管理主体不明。由于交通行政执法的管理主体不明,交通执法领域一直处于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上下错位和职责重叠的困扰之中。交通执法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单位;既有固定的常设机构,又有临时性的非常设机构,如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运输管理只有一个,而相关管理部门却有很多,路政、运政、交警、甚至有政府成立的临时性管理办公室等多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对运输车辆齐抓共管,使得运输经营者产生寻租行为,从而获得额外的收益。而关于利益的各个部门都管,无利益可寻的哪个部门都不管。

4.交通行政执法程序及手段问题。一是程序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一般程序错用成简易程序;有简化程序的倾向;超出委托权限的案件未报批三个方面。[3]二是交通行政执法中“暗中执法”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钓鱼”。

5.交通行政执法的监督及利益化倾向问题。交通行政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行政执法监督不力,执法利益化问题严重。交通行政执法由于其执法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监督较为困难,没有可行的能够很好监督交通执法人员的措施,使其在执法中产生利己行为。由于存在着执法人员的开支、生活福利及办公经费不列入财政全额拨款的现状,因此,执法部门常以这种形式取得执法经费,从而保证正常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虽然随着交通税费改革的实施,这种现象将会有所改善,但如果交通税费改革与交通执法部门体制改革不能同步进行,财政仅仅保障人员开支等一部分经费,其他费用单位自酬,势必又会演化成“重罚没轻管理”的另一种执法尴尬。

三、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综合分析上述问题可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行政立法不到位。现行的法律法规缺乏可行性、规范性,也不够细致,对于具体的执法程序、手段、方式以及文书没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没有形成统一的交通法制环境,导致执法不够规范。同时有些法律的惩罚力度还不够,无法起到应有的警戒作用,以致同样的交通事故不断频发。

2.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健全。一是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设置较混乱;二是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经费保障不足,只有通过额外的乱收费去保证自己的正常执法活动的经费开支[4];三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报告、检查、约束机制,造成交通主管部门对下屬各级行政执法主体监督不力,下级也在执法过程中有过宽的自由裁量权,并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从而产生自利行为,而上级领导又很难发现加以纠正。四是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不高,存在着执法不严的问题[5]。五是交通行政执法的绩效评估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3.法律观念不够强化。从行政执法的领导人员到基层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以及普通百姓的法律维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对交通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够了解。

4.各部门配合不到位。执法部门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不到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政令不畅,导致效率低下,也使执法缺乏制约和监督。

5.行政执法缺乏监督机制。目前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尤其是交通领域的监督力度还明显不足。行政执法的多方监督还没有建立。

四、解决交通行政执法问题的对策

1.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各部门法律观念。面临无法可依的现状,有关交通行政立法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等,使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时有一个标准尺度,使其在面临不同的情境时都能既合法执法,又能灵活对待。与此同时,要组织相关部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律观念,这是有法可依、依法执法的前提。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执法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实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制度。二是实行交通行政执法年度工作报告制度。三是实行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四是实行交通行政执法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制度。五是实行交通行政赔偿案件备查制度。六是实行交通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七是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八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上述八大制度是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较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制度得到很好的实施。

3.加强监督管理,推进执法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交通部门执法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健全准入管理、提高执法人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不断调整和优化执法队伍人员结构,同时也健全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体制。另外,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必须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执法人员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其中政治思想素质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6]有了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可以通过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工作、培训和自觉钻研中逐步提高。实践证明,执法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

参考文献:

[1]陈伟炯,於世成,蔡存强,王正:交通行政执法模式改革的依据、目标与原则.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324(2):107-108.

[2]王文丽,王彦.试论交通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9,(2).

[3]贺爱民.依法治交浅议一一谈谈交通行政处罚中的种种问题[J].综合运输,2000,(8):29-30.

[4]陈智勇.交通管理行政执法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云南省公安厅交酒僻察总队法制处.

[5]余小三.交通行政执法刍议[J].律师世界,1998,(8).

交通行政执法评议 篇4

接到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后,党总支、所属支部责任人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明确了民评的方法步骤要求和具体内容。公司党支部提出各支部要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做到统筹兼顾,把民评工作提高到讲党性的高度上来认识,用创新的精神、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效办法和形式,确保效果落实。

严格民评程序、在注重效果上下功夫

这次民评工作分为学习阶段、自我评价阶段、民主评议阶段、组织定格阶段、表彰处理阶段五个阶段。做好学习和评议相结合,既保证了民评时间又保证民评的质量,通过民评,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了党性观念,坚定了信心,尤其对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的效果较明显。

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计划 篇5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紧紧围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这一主题,以提高交通行政执法能力为目的、以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以贯彻省厅、市、县政府法制工作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交通法制建设,为全县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工作任务

1、贯彻落实国家、省厅有关行政执法制度。制订

年《沅陵县交通运输执法队伍建设方案》、《沅陵县交通运输局行政执法工作要点》、《沅陵县交通运输局行政执法考核方案》,完善我局各项行政执法制度。

2、搞好普法培训学习。聘请司法局等有关职能部门法律老师讲课,全面提高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基本素质。

3、加强执法证资格管理,做好新增人员发证前的培训考核工作。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为了全面提高执法队伍水平,拟在年内组织一次行政执法培训。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交通法规是我们做好交通工作的依据,交通行政执法是管理交通工作的基本手段。实践证明,依法依规处置各类矛盾是解决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各二级机构要把交通法制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对待,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充分发挥法制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队伍的管理,执法行为的规范只能靠制度,交通执法的.门类多、人员多,与社会接触比较广泛,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出现索、拿、卡、要现象,就会发生公路“三乱”行为,严重影响交通的社会形象。为保证交通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健康、有序地开展,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推行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制、错案追究制、规范性文件审批制等制度。按照省市县政府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执法工作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不仅要定期考核,还要落实到位。

2、落实执法检查制度,严肃查处个案。县局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单位、部门的执法检查、监督,形式可以多样,方法可以灵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群众举报的案件,要认真查处,对违法违纪的执法人员,该处分的要处分,决不姑息迁就。

3、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各二级机构要聘请行风监督员,行风监督员要由人大、纪检、政府、政协、新闻媒体、群众车(船)主等多层面的代表组成,随时欢迎他们举报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还要定时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他们对执法工作的意见,以便促进执法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永恒主题,各二级机构要把提高队伍素质作为法制工作的重点来抓。

1、加强法制培训和教育,各二级机构要结合局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按照交通厅的规定,确保法律法规学习时间到位,取得一定实效。

2、加强执法资格管理。一是要严把新进人员准入关。凡是新进执法队伍的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并要按照上级要求,经严格考试、筛选和培训后,才能吸纳到执法队伍中来。优化现有执法人员结构。二是要严把执法证的发证关,各单位的法制工作机构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人员一律不得办理执法证件。三是严把执法证的审验关。对现有执法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凡在执法中出现索、拿、卡、要行为或者人为造成严重错案或经考核不合格的执法人员,执法证一律不予年审,严重的要取消执法资格,始终保持执法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交通行政执法忌语及禁令 篇6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交通行政执法,不得使用下列语言:

一、上路检查时,使用轻蔑、粗俗类的招呼词语。例如: 喂,开车(船)的,下车(船)接受检查!喂,快把证件拿出来!

二、发现有违法时,使用讥讽性、歧视性类语言。例如: 你胆子不小,钱多了,欠罚!

你是外地的,还敢到我们这儿耍威风!

三、纠正违法行为,对方没反应或对方动作慢时,使用侮辱性、训斥性语言。例如:

喂,你聋了吗?

要死不活的,你还不快点?

四、当对方要求解释执法依据时,使用拒绝性、羞辱性语言。例如:

我没功夫听你罗嗦。

你还有完没完,我不是已经答复你了吗? 你问我,我问谁?

有什么规定,你自己没长眼睛,不会看吗?

五、纠正违法行为,对方辩解时,使用拒绝性、训斥性、威胁性语言。例如:

少罗嗦,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你再狡辩,罚你更多!

你今天不讲清楚,就甭想走。

六、现场实施罚款、收费,对方不服时,使用粗暴性、威胁性语言。例如:

你老实点,不交钱就扣你车(证)!

七、暂扣违法车船,对方不服时,使用训斥性、挑衅性语言。例如:

我就是要扣你的,你还能怎么样?

八、要求对方在有关文书上签字时,使用拒绝性、欺骗性语言。例如:

不用看了!都是照你说的记的,快签名吧!

九、群众说自己执法态度不好时,使用挑衅性语言。例如: 我就这态度,你有本事去告吧!

有意见,你去找领导(上级)反映好了!

十、告诫违法当事人时,使用训斥性、威胁性语言。例如: 如果下次再犯,就没这么客气了!

十一、对方违法拒不改正发生争吵时,使用威胁性、挑衅性语言。例如:

咱们走着瞧!

我看你是不想混了!

十二、向对方说服教育时,使用推卸责任、拨弄是非类的语言。例如:

我们也不想多事呀,是上面要我们这样做,没办法啊。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使用行政执法忌语的,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勒令离岗培训或者收回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交通行政执法禁令

一、严禁无行政执法证件执法、越权执法。

二、严禁违法设置站卡、收费、罚款。

三、严禁违法扣留车船和证件。

四、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

五、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和酒后执法。

六、严禁非公务需要穿执法制服出入酒店、娱乐场所。

七、严禁违规使用执法车船、示警装置。

交通行政执法四制 篇7

现对在杭州某区发生的几起涉及交通行政执法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

1、谢某某、苏某某滥用职权、受贿案。

案件发生在行政处罚环节, 相关人员在对超限运输车辆进行行政处罚时, 没有严格遵照上级部门有关文件对超限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 收受贿赂, 滥用职权进行打折执法, 致使违规超限车辆少交罚款, 甚至不交罚款直接放行, 造成国家罚没收入的巨大损失。

2、陈某某、杨某滥用职权、受贿案。

案件发生在交通局下属企业转制过程中, 相关人员明知涉及某公司的国有划拨土地并未转制仍为国有的情况下, 收受贿赂、滥用职权, 代表鉴证方在该土地补偿协议上签字并予以认可, 导致土地补偿款流入该公司, 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3、洪某某等人滥用职权案。

案件发生在行政审批环节, 相关人员在对某区某黄沙供应站大型储罐建造工程进行审批的过程中, 滥用职权、放松监管, 致使明显缺乏规定资格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规工程得以顺利审批并开工建造, 最终导致死亡3人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案件暴露基层交通行政执法环节存在的问题

几起案件都发生在基层行政执法环节, 都存在不同程度对执法权力的滥用, 并且都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造成一定损害, 有的甚至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究其原因, 主要有:

1、对法律赋予的权力缺乏正确理解。

相关人员借口实施中的变通性消解了权力的法定性, 借口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消解了权力的程序性, 借口实际操作的专业性消解了权力的民利性, 导致过分依赖于上级的指示和个人的主观臆断, 却忽略了法律制度所设定的严格程序性要求, 在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之间、权力主体和权力相对人之间的沟通存在诸多漏洞, 最终受到损害的是权力本身及其廉洁性。

2、对履行权力的要求缺乏合理把握。

权力的运行重在公开、公正, 重在接受监督, 重在以客观事实和制度规定为基准, 重在以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意旨。在这几起案件中, 相关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侥幸心理和懈怠心理, 对消极履行职权和亵渎滥用职权所能产生的危害并不自知, 对因此而牵涉的法律责任甚或是职务犯罪也无从知晓, 这一点在对当事人的讯问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有人甚至到法庭宣判的最后一刻, 还心存幻想, 固执地认为“错不在己”。

3、对错用权力的风险缺乏必要警惕。

表现为:对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没有正确理解, 导致实施中的困难, 即便是被理解了的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遇到新问题时, 过分依赖或直接套用行业惯例和已有做法, 而没有主动地提出针对性措施。被误解、曲解或理解了却得不到执行的制度, 都会带来风险, 更会对权力造成伤害, 比如违规打折, 变相纵容超限运输的行为会引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秩序混乱和国家罚没收入的损失;违规审批变相纵容码头违规建造的行为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违规认可, 变相纵容拆迁补偿签定违规协议的行为会造成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相关人员对这些风险显然是缺乏必要警惕, 最终是害人害已, 得不所愿。

三、基层交通行政执法环节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为进一步做好交通执法环节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检察机关与交通部门应当提高认识、完善措施、搭建平台, 共同打造廉洁规范的交通行政执法环境,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强化“预防在先”理念为先导, 组织专项活动, 促进预防工作常规化。

加强认识, 提高重视程度, 针对交通行政执法过程预防工作的盲点和薄弱环节, 组织专项活动, 以此带动整个预防工作的常规化。首先要树立权责明确、权责统一的意识, 理解交通行政执法权具有的法律规定性、实践变通性和民生民利性等三重属性;其次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必须具备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等三种意识;最后要克服法盲心理、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等三种容易诱发职务犯罪的心理。

2、以开展“预防调查”为抓手, 注重成果转化, 促进预防工作机制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明确今后要将预防调查作为主要工作手段, 通过正确履行检察预防调查职权, 发现存在的制度漏洞和问题, 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要针对交通行政执法环节的职务犯罪风险和隐患, 进行深入调查, 明确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面临的具体风险和隐患的表现及其原因, 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建议, 同时, 将着力点放在调查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上促进相关交通行政执法部门预防工作机制健全完善。

3、以催生“预防文化”为着力点, 检力下沉, 促进预防工作大众化。

开展“预防文化进机关、下基层”活动, 使预防文化与机关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有效融合, 将预防文化建设作为廉政机制建设的“重头戏”, 使“关心您、保护您、帮助您”的预防理念转化为“关心我、保护我、帮助我”的内在需求和认同, 从而催生“主动接受监督”理念的延伸和传播, 使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养成廉洁执法的自觉性。

4、以检验“预防实效”为落脚点, 善于协调, 促进预防工作社会化。

利用好党委统一领导的预防工作机制大平台, 发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功能, 以联席会议、《条例》督导、专项调研、咨询共建等活动为契机, 促进交通部门自查自纠。同时, 要善于运用检察预防优势和资源, 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对交通行政执法权的社会监督阵线, 特别是要调动权力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确保投诉、举报、信访、建议等渠道的畅通, 促进监督机制的社会化。

1.裘丹: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科员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篇8

【关键词】行政调解;效益价值;协调机制

行政调解区别于其他调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必须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没有相关机关作为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组织则不构成行政调解。如在交通纠纷中,如果仅是双方当事人自主协商赔偿,不报警,不用警方作为第三方参与纠纷的处理,那么就不属于行政调解解决相关纠纷的范畴,反之如果在双方自愿前提下,警方作为第三方勘验现场,划分责任,参与事件的解决则属于行政调解的范畴。

一、交通纠纷行政调解的规范分析

对处理交通事故而言,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主要的法律依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11年版的,该法自2003年颁布以来,2007年做出第一次修改,2011年是第二次修改。两处修改是与社会现实紧密切合的,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与空白性的特点,它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形都列举完善,只能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来逐步调整,使法律制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增加做某些违法行为的成本便可以引起社会大众的注意,足够注意就可以减少相关社会利益的损害。

关于在什么前提下可以进行调解以及国家对调解制度使用的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法律条文来解析:1、1992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发布《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联合通知》)(该法已经被废止)第一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年)第八十九条;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9年)第十七条规定;4、《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第七十四条

从以上四个法律条文的对比可以发现,在第一个法律条文中适用的是调解先行的策略,想要提起诉讼需要提交相关调解资料,没有调解的记录不可以提起诉讼;在第二个和第三个法律条文中都有“共同”二字,要求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共同请求调解,该方式才可以被使用;从第四个法律条文来看,对相关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自主选择处理方式,是调解还是诉讼,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法律条文的变化是国家对相关处理方式的倾向性调控。先调解再进行诉讼,这样可以缓解诉讼的压力。要求必须是双方共同请求才可以进行调解也是过于苛刻,试想在纠纷发生时,由于人的私欲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达成一致的调解意向很困难,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调解的适用空间,把更多的纠纷解决推向了法院,这样既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尽快恢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与前两种情况相比,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显得更人性化,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完全自愿,彰显了一种民主气息。字面理解的确是民主的体现,但该条文修改的初衷更多的是从公安机关的角度来审视现状,公安机关从事故发生到事故处理终结都介入,权力范围过宽,此条文的修改目的是缩减权力范围,但在这种情形下,公安机关有了更多推脱的空间。

二、交通纠纷行政调解的实证分析

从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1月到10月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26378起,造成87218人死亡、39175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39097起,下降24.6%。宜昌市2007年到2010年的数据统计显示,2007事故发生量为6258起,行政调解结案6085起,诉讼结案173起;2008年事故发生量为7331起,比2007年增长17.2%,行政调解结案7094起,诉讼结案237起;2009年事故发生量为8531起,比2008年增长16.4%,行政调解结案8193起,诉讼结案338起;2010年1到7月之间事故发生量为5811起,比2008年相关月份增长约17%,行政调解结案5497起,诉讼结案314起。川南某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队2003年10月21日到11月20一个月的数据统计,该月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236起,当场调解93起,简易程序处理97起。湖南省某市某交警队,据相关人士两个月所作统计,该交警队处理的交通事故纠纷中,通过调解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纠纷占64.58%,其中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案件81起,该交警队按照普通程序调解成功的案件67起,调解成功率为82.72%。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行政调解在处理纠纷时被频繁使用,对解决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缓解了诉讼压力。试想如果这些事故都借助法院来处理,那么首先会给法院的工作带来沉重的压力,再者也会对当事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不便。立案难是公认的,但我们也可以看见改革的步伐,从今年5月1日起立案将实行立案登记制度,该制度的执行对立案难的问题应该能够起到缓解的作用,也期待这一问题的解决。其实立案只是开始,有限的司法资源仍不能满足当下庞大的交通纠纷形势,而且也会带来执行方面的问题,无论选择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矛盾,能拿得到手中的现实利益才是最真实的,只有一份有利益记载的判决书是不能彻底化解纠纷的。相应的,如果用行政调解来处理这些纠纷,可以彻底解决纠纷且便于履行,节约司法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发生事故是每个人意料之外的事情,但出现纠纷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拿到结果也是众望所归,这样也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轨道。

三、交通纠纷行政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实践中,由于行政调解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双方达成合意,既节约了当事人的物质成本,又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成本,是符合利益主体需求的。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损害赔偿金额是先由保险公司在第三人强制责任险范围内赔偿,不足部分再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而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由于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力,所以保险公司一般是不与认可的,没有参与纠纷解决,没有行使辩论的权利,也就当然不会轻易做出赔偿。保险公司不赔偿,问题就会有回归到原点,又需要重新选择解决方式;发生纠纷,有责一方想要用最小的代价来解决,而需要被赔偿的一方又想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金,利益针锋相对,都不愿做出让步。交警在调解过程中一般都不会把双方的利益放在同一个层面,有责一方的利益时常被忽略;利用调解方式顺利解决纠纷的前提是各方竭诚合作,而现实是各方主体工作模式、利益层次、解决方法“各有特色”,协调合作的程度也只能是有限度的。

解决对策。增强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建设多方联调体系;从立法方面来讲,国家应不断完善有关调解制度的规定,完善对调解主体的追责制度,建构权力与责任相对应的框架体系;公安部门依法对执行调解的具体追责方式做出规定,并进行有效监督;加强对交警协调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素养。尽量站在中间立场上做出分析评价,不做利益倒向,避免同情心泛滥;建立诉讼和调解相对接的运行机制,做好公安机关和法院之间工作的衔接,用统一的法律思想做出指导,协调运用行政调解与其他解决方式,共同发挥作用。行政调解有优越性,但并不表示一切纠纷都可以用该方式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汤怡.“大调解”背景下公安行政调解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高文玉.法制视野下的行政调解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陈永革,肖伟.行政调解:内涵界定、法理基础和应然价值[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

[4]左卫民,马静华.交通事故纠纷解决的行政机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5]朱文飞.交通事故纠纷行政调解研究[D].湘潭大学,2014.

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篇9

一年来,黎平县交通综合执法大队政策法规股在大队领导的领导下,结合法治政府建设、执法队伍建设活动、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等重点目标任务,以塑造“高效廉洁、执法公正”的交通综合执法队伍形象为目标,着力规范交通综合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全面提高交通综合执法工作水平,政策法规股努力提升工作质量,使我队交通综合执法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开展,现将一年来政策法规股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法制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2021年以来,我股室组织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宣传:一是加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的培训,本我股室对大队执法队员开展法律培训10次,重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等,提高了全体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法治意识强、业务能力精的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对道路运输企业开展法律法规培训,本组织驾校、出租车企业、公交企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培训38次,使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进一步掌握并有效运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加强“七五”普法,加大法制宣传,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一是在各道路运输运输企业等悬挂各类法制工作宣传标语;二是利用“安全生产月”(6月)、“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法制宣传日”(12月4日)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乘坐黑车的危害》、《致广大旅客的一封信》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4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40余次;三是深入道路运输企业、城市客运企业开展源头宣传,利用每月对企业的安全检查和企业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并告知企业负责人应当承担抓好源头控制的责任,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做到合法运输、守法运营,从根本上杜绝道路运输违法行为。通过强有力宣传,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宽严香济,法理相融,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使我队执法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大家支持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执法档案管理,提高办案质量。

行政执法案卷是行政执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依法执法工作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规范法律文书制作,我股室严格按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样式,对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办案依据、文书制作流程、文书填写要素及内容进行统一培训。每月执法检查结束,负责文书制作的人员将执法文书整理后报送法规股,对询问笔录的内容、违法事实的认定,关联证据的采集、法律法规的适用等方面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还承办人进行补充侦察,并予以指导,确保所办案件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办理案件严格把关,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办案水平。通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把关案件办理,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办案水平。

四、按时处理投诉案件,提高满意度。

实行专门人员负责投诉举报的受理登记工作,进一步压缩了投诉举报事项交办、转办的受理时限,涉及危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投诉件,实行受理即时办理,提高了办理的时效性。执法人员还对投诉举报事项的承办情况、事件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人,我队共接收信访、投诉案件39件,处理投诉回复率为100%。另外,对于不合理的投诉举报案件,加强和当事人的沟通,耐心细致做好投诉查处工作解释,提升群众满意度。

五、认真落实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要求全对各股室中队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对照治理范围、治理重点,通过梳理历史积案,群众信访举报和行政执法卷宗,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按管理范围调查走访,听取群众意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接受各界监督。为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提高群众人可度,提高办事群众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切实查出问题,查准问题,政策法规股联合路政中队、运政中队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宣传即将专项整治行动与“公路宣传月”相结合,与运政中队开展“执法体验周”活动、开展以“学党史党先锋护公路优服务”为主题的路政宣传月”活动。

六、协同合作,完成其他工作任务。

道路交通综合执法工作涉及许多方面,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相关股室的支持、配合。单打独斗都难以完成道路交通综合执法工作任务。一年来,我股室都服从大队领导的工作安排,协同其他股室开展运政、路政、安全检查等工作,加强股室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共享共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全力以赴推进交通综合执法工作,确保全我县道路交通执法形势持续平稳。

七、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认为,我对今年在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执法人员培训、执法人员管理、执法形象提升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困难:

1、由于今年受机构改革影响,大队本质工作未能持续开展,大队执法人员培训未能全面开展

2、我执法大队大部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未取得交通行政执法证,难以完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文书》的书写等相关工作。

3、政策法规股人手少、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自我加压,务实创新,进一步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着力推进行政执法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执行力强、为民务实清廉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为我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黎平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政策法规股

上一篇:监控成功案例介绍下一篇:建筑模型制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