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东西阅读答案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丢失的东西阅读答案(共7篇)

丢失的东西阅读答案 篇1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那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短文第二节加上标点。

2、用“~~~~~”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4、找出与文中画“______”相照应的句子写出来。

5、短文主要内容是:

丢失的东西阅读答案 篇2

那么, 除了上述的原因, 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2012年中考结束后, 我的女儿也经历了语文考场失利的困惑和遗憾, 至少能考130分的语文试卷却只拿119分, 看着手捧成绩单抽泣的女儿, 耳畔回响着考场失利的学生及家长那伤心和无奈的叹息, 我开始了深深地思索。几天后, 我找到了三名与女儿情况相似的学生, 在规定时间重新做了那份试卷, 并且和他们一起利用参考答案来进行评分, 我们议评结合, 结果每位同学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 在这个过程中,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阅读题的打分中, 孩子们和我争论很强烈, 而且他们观点一致, 集中在“这个题不该扣0.5, 那个题不该扣2分……”通过沟通, 我发现其实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是理解的, 主题把握还是到位的, 分析问题思路也是对的, 怎么会被扣分呢?事实上, 这份试卷的标准答案他们在考试后就看过了, 那又为什么基本每个问题的回答都要至少被扣0.5分呢?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任务的我, 此刻确认有一个至关重要但看似细微、常游离于师生视野之外的重要备考环节, 就是答案呈现的问题, 确切地说怎样用语文的语言来表述完美的答案。这也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语文的语言是规范的、完整的、审美的。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 阅读题目的答案自然可以作为检验学生阅读成果, 即“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 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

怎样追求语文答案呈现的“完美”呢?

“完美”是一个哲学问题。它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域的概念, 词典里解释为“完备美好”。司马光早在《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中有这样的阐述:“至於庐舍饮食, 无不尽心为之驱处, 使皆完美。”笔者认为, 在以语言表述为呈现形式的语文的“完美”解释为“完整、审美”比较恰切。下面我仅以“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为例谈谈追求“完美”的几点想法:

首先, 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整”。“完整”的近义词———全部、全面, 反义词是———片面、纰漏。这就要求阅读的答案要全面, 体现在句意、内容、采分点的全面。因此, 语句的完整应该是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最基本的追求。

近几年的考试中, 学生失分最多的是“文字性表达题”。很多同学由于忙于答题, 一目十行, 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没有完整的把握, 导致断章取义、顾此失彼, 对题干结构和得分点没有审清, 所以回答的内容不全。

如:阅读文段, 概括“神曲”的特点 (不超过15字) (4分) “曾经一首《忐忑》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蹿红大江南北, 被人们称为歌坛“神曲”, 创下了歌曲流传速度最快的奇迹。这几年里, 迅速蹿红的歌曲不在少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歌手和音乐人抓住热点话题来制作歌曲, 和人们的生活、思想紧密联系, 所以短时间被人们接受不足为奇, 但一首歌曲火爆之后很快就会消失或被新的“神曲”所替代, 也就出现了红一曲就不见踪影的遗憾, 这也说明了一点, “神曲”一般只注重市场需求和短时间的商业利益, 并不在歌曲的艺术化和经典化上下功夫, 如果说现在的“神曲”都能称之为经典歌曲的话, 人们也不会长久地翻阅当年的“经典老歌”。

甲生答“流传速度快、只注重市场需求、商业利益”;乙生答“迅速蹿红, 抓住热点、消失很快、重商利益”。从两生的答案呈现中, 我们不难判定失分的原因:甲对文本解读片面, 与乙相比少了“迅速蹿红”的原因。乙相对甲来说在表意完整的基础上追求表述句式的完整。但两者都审题不完整, 忽视附加条件 (不超过15字) 。那么作为以问答形式出现的答案呈现, 而且要求具体字数, 满分四分, 我们就一定想到采分点全面和词句的完整。我们可以再打磨乙生的答案为:“迅速蹿红, 抓住热点、消失快、重利益”, 按照答案要求答对四点就得满四分。当然, 也有学生答案为“迅速蹿红, 抓热点、消失快、重商利”, 亦可得满分, 因为该生在以文本为本的基础上回答出了“神曲”的四个特点, 同时满足了附加条件。

同时, 我们在阅卷时还发现这样的问题, 部分学生备考前做了大量的阅读, 可能因某个句子、段落内容的相似对考场阅读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或者因对问题答案有十足把握而随意抛出, 使得语义表述不完整、语句歧义、残缺、重复, 甚至有明显的错别字, 如“选文答案中的“重需求”写成“重须求”, “重商业利益”写成“重商业力益”等低级错误我不再列举, 语文答案中任何一点的随意和纰漏都会导致失分。阅卷老师会对你的语文基础和考试态度做出怀疑或否定的判断, 所以每题至少被扣0.5分也不足为怪了。因此, 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内容和表述的准确、完整。

第二, 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审美”。“审美”是语言教学追求的较高境界, 其核心是辨别、领会事物的美。什么是美呢?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 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是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

所以笔者认为, 语文教学和实践是基于语言的学习, 更是审美的交流和体验。坦率地说, 一张张写满文字的语文试卷融入了学生对文本的审美, 一份份渴望高分的答案能否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和审美感受, 关键在于表述答案的语言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用词要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体现语言的艺术。正如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语言的真正美, 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我们再以前面选文为例分析, 其实“神曲”的特点应为五个方面:迅速蹿红、抓住热点、很快消失、注重商业利益、注重需求。我们不难确认丙学生的:“蹿红快、抓热点、消失快、重需求、重利益”为满分答案。这样是先概括出特点, 再打磨文字, 力求表述的呈现内容全面, 词句整齐养眼, 阅卷老师的主观感受是:该生语言表述能力强, 追求答案的准确、全面和审美。再如一中考试题:“学校文学社创办《青春》文学刊物, 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励志青春”教育, 请你为这一刊物写一段创刊词, 阐明刊名含义及办刊宗旨等。语言要简洁生动, 60字左右。我们看学生甲的答案:同学们, 我们应该励志青春、自强不息, 认真阅读《青春》这本文学刊物;学生乙的答案:“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 她将伴你走向成熟。《青春》的宗旨是:反映同学心声, 展示青春风采, 提升语文素养。让我们共同培育《青春》这棵幼苗吧!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乙的回答在充分体现题干要求的基础上, 生动诠释了“青春”的内涵, 并将刊物喻为一颗幼苗, 形象的描绘了《青春》的活力, 并召唤同学们共同培育, 语言表述极富审美色彩。相形之下, 阅卷老师怎能不给乙满分呢?学生乙答案呈现内容残缺, 语言表述苍白干瘪, 缺少智慧, 如同大地少了阳光, 枯燥乏味, 阅卷老师失去欣赏的乐趣, 又怎能建立起审美体验呢?

“审美”还体现于呈现在试卷上的答案书写要规范、富有美感。作为组成语言的“文字”, 是一门书法的艺术, 同样会给人带来审美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份试卷是考生和阅卷老师共同完成的。如果你的字让老师难以辨认, 故意“为难”他, 他可能就会“难为”你, 所以, 必须把字写清楚。当然, 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写工整、漂亮, 看了有一种愉悦感, 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了。阅卷老师作为以试卷为依托的审美主体, 他们通过品评学生答案在大脑中呈现直觉审美体验, 同时进行判断打分。

以上是我对“语文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的看法, 看似苛刻和细微, 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认为就要在语文的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意识, 否则就无法突出语言的特质, 彰显它的魅力, 焕发它的生命活力。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对学生考卷的分数影响很大, 因此“语文阅读答案的呈现要追求完美”。

摘要:语文教学和实践是基于语言的学习, 更是审美的交流和体验。答案能否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和审美感受, 关键在于表述答案的语言的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用词要准确, 语意明白, 结构妥贴, 语句简洁, 文理贯通, 语言平易, 合乎规范, 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 体现语言的艺术。

寻找丢失的东西 篇3

首先,拿几样东西,最少要拿四、五样,排成一排,刚开始可以拿少些,后来渐渐熟练了,就可以加大难度多摆几个。然后你看3秒,闭上眼睛,转过身去,爸爸把其中的一样东西拿掉,你就要判断出少了什么。在这短短的3秒钟里你要判断出缺了什么,可是有一点难度的哦,听上去简单,其实你亲身体验了,就会觉得很难的。

有一次,我和妈妈比赛,爸爸把一个杯子、一个薯片罐子、一个牙签罐、一罐巧克力、一罐饼干五样东西摆成一排,随后我和妈妈观察了3秒,就转过身去。爸爸快速地拿走了一样东西后,我和妈妈开始判断,当我还在冥思苦想,没有头绪时,妈妈竟然脱口而出,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爸爸佩服地点了点头。

我顿时惊呆了,连忙向妈妈讨教经验,妈妈微笑地说:“我是把颜色一样,形状一样的分为一类去记忆,这样就省力多了。”怪不得找得这么快,原来还可以找方法呢!我没有气馁,再次和妈妈比赛。我瞪圆了眼睛,屏住呼吸,高度集中注意力,用最快的速度记住了物体的摆放顺序,然后转身的时候也在脑海里不停重复刚才看到的东西,等回过头来,用我灵活的小眼睛迅速看一遍桌子上的东西,立马发现了丢失的什么,赶快报出答案。嘿!我竟然胜了妈妈!后来爸爸又加大难度,把这些物品调换顺序,让我说出原来的顺序,我也渐渐地能越来越快记住它们了。偷偷告诉你们秘诀就是:必须要完全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不能开一点点小差。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也喜欢上这个游戏了吗?多玩了这个游戏能提高记忆,让脑子变得更灵活,希望你们也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哦!

指导老师:张益敏

父亲丢失了阅读答案参考 篇4

查一路

他拦住我,急切地和我说话。眼眶里的泪和两鬓的白发,显得极不协调——在我看来,这个年龄应该懂得克制。

这位中年汉子突然抓住我的胳膊,我感到有些不适,试图挣脱,可是他抓得更紧。眼眶里的泪几乎要涌出,他说:“我父亲丢了,你可曾看见一位老人,满头白发,胸前挂着钥匙。”

“他脑子不好,硬要去我妹妹家,今天是他生日,我就让他去了,可现在是下午了,就几步路,还没到我妹妹家。”他认定父亲走失了,急切而又悲伤,向迎面走来的人一个个打听,其中包括我。

我记下他的手机号。其实这只是一种安慰的方式,我去哪儿能帮他找到他的父亲?只是多一个人参与进来,就多一个人负担他心灵的痛苦罢了。

五十出头的汉子,父亲丢了,竟至哭肿了眼睛,罗兰?巴特说过一句话,眼泪的存在,证明悲哀不是一场幻觉。动了感情才能留下泪,孝心感人。我真想帮他找找,希望突然间,就走过来那位满头白发,胸前挂着钥匙的老人。可是,没有。

街边的树影延伸到对面,夕阳沉沉欲坠。转过背,我去街边杂货铺买饮料。一位中年妇女边打开冰柜边问,你认识他?刚才那人。我说不认识。她用很肯定的口吻说,一定是问你可看见他父亲了!

我有些吃惊,她怎么会知道呢?她说,他就住在她楼下,中午就在家里嚎了,不过告诉你,他是装的,绝对是装的,他巴不得他父亲走失呢!

装的?我大吃一惊。这话给了我截然不同的印象。怎么可能?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的泪和哭肿的眼睛。可是,这位妇女接着说,她干嘛要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冤枉他?他平时对老人可凶了,一直恶声恶气的,从不给老人好脸色。

不过,她最终还是帮他说了一句,这人也挺不容易,五十多岁的汉子,没有正式工作,靠开个电瓶车给人拉货挣点小钱度日,生活压力大……

这事过了很久了,我希望自己能把它忘记。

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之前,它却很顽固、顽固地从心底蹿出来,变成挥之不去的疑问。

中年汉子的泪水是不是真的?杂货铺女店主有没有撒谎?在是与非的两极,我不知道我的天平倾向谁。我觉得,当我试图来解答这个疑问时,内心感到的总是苦涩,仿佛有一种美好的伦常在眼前崩毁。

解答中有许多个“或许”,最终我选择了一种。《父亲丢失了》阅读答案

或许中年人的泪和女店主的话都是真的,只是在父亲走失后,这位中年人才有所触动,所有日子里犯下的错,瞬间变成了芒与刺,刺出了内心真实的痛。

(选自10月10日《温州都市报》)

真情浅露

父爱如山,为你撑起蓝天;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中,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父爱,深沉而不外露,强烈而无声。而这种爱,往往被我们忽略了,其实,父亲更需要我们的关怀。本文借“父亲丢失了”呼唤人间亲情,人物描写真切生动,主题挖掘深刻、独到,不能不说作者对生活的体察的细致和构思的别具匠心。

且读且思

1.题好一半文,本文拟题很有新意,试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

2.你认为杂货铺女店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说“当我试图来解答这个疑问时,内心感到的总是苦涩,仿佛有一种美好的伦常在眼前崩毁”,为什么?

4.中年汉子的泪水是真的,还是装的?认真揣摩原文,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标题新颖醒目,点出了写作的由头,便于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2.插入杂货铺女店主这一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出更深刻的主题。

是作者在听了杂货铺女店主的话以后产生的困顿与迷惘的心情:父母对子女作了那么多,作子女的怎么可以抛弃他们呢?

《丢失的东西》读后感 篇5

这篇短文写的是一天晚上,“我”走在卖梨的摊子中,突然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了,“我”扶住了一个木箱。当“我”发现木箱时,“我”看见了梨,于是“我”的手情不自禁地抓了一个梨。“我”边走边左思右想,这梨怎么办呢?想着想着,“我”到了家,爸爸看见“我”手中的梨,就问“我”梨从哪儿来的。“我”把事情吞吞吐吐地跟他说了。他听了之后,让“我”明天去把梨还了回去,并找回一个珍贵的东西。那天“我”还梨时,终于找回了这个珍贵的东西――诚实。

现代人失去的东西非常多,如:宽容、诚信、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乐善好施……就说说学校里的某些同学吧。张三和李四在一起玩儿,张三一不小心碰了李四一下,李四的脏话便脱口而出,说不好还会拳脚相加。原本要好的两个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情而失去了珍贵的友谊。失去诚信的同学也不少。双休日小明尽情地玩耍,把作业堆在一边,到了星期一来学校时,老师问他作业为什么不交。他找了一个借口――忘带了。如果小明如实地讲出其中的原因,他也就不会失去了这么宝贵的东西。

我认为同学们失去了这么多珍贵的东西,非常不值,因为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啊。我希望丢失“珍贵的东西”的同学们尽快把它挽回,而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

丢失的语文书 篇6

我急急忙忙来到学校的校门外, 看见了气哼哼的张某和同样表情的李某的爷爷。“姜老师, 您看看有这样的学生吗?”一见到我, 李某的爷爷就皱起眉头, 喘着粗气说起来:“他欠李某的书不说, 我让他还。他一会儿说书在家里, 一会儿说丢了, 一会儿又说给李某了。这说话还有没有准了?”老人越说越激动, 气得脸煞白, 我马上叫他消消气, 告诉他, 小孩子, 别跟他一般见识。谁知, 老人一听这话, 越发生气起来“:你说他是小孩子, 我看他的胆子可不小。把我这七十多岁的老人溜得团团转呢!”我发现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 就忙问经过。原来, 张某见到李某的爷爷来要书, 就找种种理由说书没了, 还说领着老人取书, 结果围着学校溜了一大圈, 老人腿脚不好跟都跟不上!好不容易才逮着他, 没想到的是, 张某的朋友刘某围上来, 不问青红皂白, 破口大骂老人, 于是矛盾激化了……

刘某可是全学年有名的好学生, 不仅仅是学习, 其他各项活动在班级和学年都名列前茅, 曾经获得过“省雏鹰奖章”。他这样做是我没有想到的。既然是自己的学生犯错误了, 自然先做学生的工作。做张某的工作却做不通, 他认为老人态度不好, 不肯认错。至于书的下落, 他也说不清。刘某倒是理亏, 被我“骂”过之后主动认错, 老人在气头上却不肯接受。我因为马上要出差, 所以给张某的妈妈打电话, 让她给李某买书, 草草地处理了这件事, 可老人的气仍不消……

学生弄丢的仅仅是一本语文书吗?出差期间, 我思考着这个问题, 我决定出差回来开一次班会。

出差一回来, 李某就告诉我, 张某把语文书还给他了, 是在张某家里找到的, 这说明张某一直在说谎!这更坚定我开班会的想法。周一唯一的一节语文课在学生的诧异中改成了班会, 黑板上我用红笔大大地写上“语文书丢失之后!”叹号很大, 很显眼。

我没有告诉学生这件事的主人公, 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事情的经过, 然后设计了一个问题:“当你把人家的语文书弄丢后, 你会怎么处理?”有的学生说, 弄丢了别人的东西, 就应该赔偿;有的说, 语文书可以赔, 可是我们班的语文书就是一本资料库, 平时所学的资料都记在书上, 这样的损失是无法赔偿的, 所以我会把自己的书给他;也有的学生谈了自己丢失书的经历, 以及当时心急如焚的心情……听了同学们的话, 张某的表情极不自然, 显然他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我接着讲了这名同学如何推卸责任, 置同学的学习而不顾, 接着我又在黑板上写上“期中考试, 一周不还”的字样。同学们窃窃私语, 在同学们的谴责声中, 张某低下了头。

趁热打铁, 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来自己已经错了, 现在人家家长来找你理论, 你应该如何做?学生说:“自己已经错了, 我们应该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让家长消气。”也有的说:“我会真诚地道歉, 请求家长原谅。”甚至有的孩子说:“我马上拿自己的书去复印一本, 然后把自己的书给人家。”听了同学们的话, 我马上说道:“可是, 我们班的这名同学, 不但没有认错, 还把人家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溜得团团转, 最后还跟老人吵了起来……”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教室里已经炸开锅了“:谁干的, 真缺德!”“他自己没有爷爷呀, 怎么能这样做?”……我示意同学们停止议论, 接着说:“更令我无法原谅的是, 咱们班一个学习十分优秀的学生竟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 与老爷爷对骂起来, 还说什么我们能打过你们爷俩!”班级的学生更加激动, 有的气得用拳头砸桌子, 而犯错误的孩子, 眼里露出悔恨的神情。“现在, 老爷爷要求这几个孩子当面向受害的同学道歉, 大家说应该不应该?”“应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用我“请”, 两个犯错误的孩子主动走了出来, 满脸的悔意。他们真诚地向李某道歉, 刘某更是泪流满面地说:“我平时就有所谓的江湖义气, 这次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 为了朋友进行所谓的两肋插刀, 结果伤害了李某和他的爷爷, 老师我错了, 请您和同学们原谅我。”

下课了, 我看见李某、张某与刘某紧紧地抱在一起, 每一个经过的同学都友好地拍拍他们的肩膀。

语文书丢失了, 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语文书是找到了, 似乎同时也找到了很多……

评析:读过本文后, 不禁有许多感慨。感慨现在的孩子与以往的孩子特点大不相同。他们有个性, 有思想, 也有我们始料不及的问题。老师在这件事的处理上, 抓住了教育机智, 这体现了教师善于观察和善于分析的能力, 更体现了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抓住教育时机, 找到心灵的突破口, 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准确地捕捉教育最佳时机, 对于教师的教育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善于利用集体进行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的“快门”在集体的教育中按下, 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机智,集体教育,走进心灵

参考文献

[1]陈春霞.浅谈教育机智[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04) .

作文《我所珍惜的东西》阅读欣赏 篇7

(一)我最珍惜的 友情(亲情)

将友情和亲情连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唯一的,亲人把我们哺育长大,让我们学会做人,其实所谓的老师教是只是一些无聊的东西,在生活中根本不用,其实并不用学习太多的东西,只要学会怎样生存就好了,学习那么多东西最终只会变成废材,还不如不学。亲情就不一样了,亲人所给的温暖,温馨,是任何人都给不了的,那种感觉,多好啊!那种感觉。。。。。。。珍惜亲情吧!还有友情,一生中拥有一个朋友就是最大的财富。

朋友,在你寂寞的时能给你一句温暖的问候;朋友,在你无助的时候给你一定的帮助;朋友,在你快乐的时候能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友情是无价的,你可以用钱来买下一个人,但是却永远无法买下他的真心,朋友之间的感情是谁也买不下来的,你不可能永远将朋友左右,但是你却可以把朋友放在第一位,友情。。。。。。珍惜吧!

(二)我渴望的爱情

“我不要做温室的花朵,我要长大,我要坚强。”就这样,我长大了,变的成熟了,好像也变的贪婪了,开始向往童话里那唯美的爱情。开始盼望自己的白马王子从天而降,给自己童话世界里的一切。刚开始,爱情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是幸福,在长大一些,我并不是向往爱情,而是去珍惜爱情,珍惜所有的一切。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这只是作者的想象,没有谁的爱情能像他们那样顺利,没有谁不会遇到绊脚石。但是这一切,都应该值得你去珍惜,爱上一个人,这是你自己的决定,不必后悔,应该去珍惜他,珍惜他给的.甜蜜与悲伤。爱情。。。。。。珍惜吧!

(三)我最想珍惜师生情

上一篇: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观后感下一篇:纪检干事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