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精选9篇)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篇1

同志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黏合剂和市场经济的基石。但随着现代中国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急剧转型,诚信传统受到拜金主义的侵蚀,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现象屡有发生,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杜绝唯利是图的“毒奶粉”、驱逐弄虚作假的“地沟油”,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纵观全球,用制度建设为社会诚信保驾护航,是各国的通行做法。试想,如果失信不仅不受惩罚,反而获得不义之财,那么在趋利避害的行为法则下,失信行为自会屡禁不止。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健全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长效机制,营造诚信建设法治环境……《意见》倡导德法并举、刚柔相济,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治理,强调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谓抓住了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意见》的出台只代表顶层设计的完成,下一步更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各地各部门要把诚信建设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转型升级、创新社会治理、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在治理重点领域、解决突出问题上求突破,在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上见实效,只有这样,诚信制度才可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篇2

一、整体防范, 重点应对

人格理论表明成长是渐成的, 强调每一个构成部分都由另一个构成部分发展而来, 并有它自己发展的关键时期。

老年人的人格发展由婴儿期、儿童早期、游戏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期等阶段发展过滤而来。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发展任务不成功, 都将直接影响到老年期完美感的获得。因此, 需要对老年期的人格危机从整体上加以防范, 帮助其重点应对每个成长阶段的冲突, 获得相应的品质。只有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加以防范, 才能较好应对老龄危机, 为老年群体创造平静舒适的晚年生活。

二、倡导积极, 排除消极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相互作用的矛盾, 即精神和谐因素与精神失调因素之间的冲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人格发展任务顺利完成, 则形成积极的品质, 否则, 就形成消极的品质。由此可推断, 老年人的人格品质处于积极到消极之间的某一点上。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 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因此, 应对老龄危机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本阶段的发展任务, 即获得完美感。对于那些人生有价值、生活很丰足的老人, 要让他们意识到整个一生的意义, 引导他们多关注、回忆生活的精彩与丰富, 体验充实与完美。对于那些回顾一生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的老人, 重在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整方式去接受自我、承认现实, 用自我调整去战胜绝望, 从而应对危机。

三、化解冲突, 智慧人生

每个阶段中精神和谐与精神失调的冲突会产生一种自我品质, 即基本力量。基本力量太小会导致该阶段的核心病理。人格理论将人生八个发展阶段获得的看作是人的基本力量。这些品质包括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关心和智慧。如果没有获得这些力量或者力量太小, 那他们就会比健康人更脆弱, 从而形成惧怕、疑虑、自卑感、无能、不确定性、混乱的两性关系、自私自利、失望和毫无意义感。因此, 引导老年人合理化解冲突, 体验完美或者以自我调整战胜困难, 能解决老年期的心理社会危机, 排除老人可能形成的核心病理—鄙弃, 促使老年人的人格状态向着和谐方向转变。

四、重视文化, 推进适应

现代社会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 强调在已有文化环境中促进适应性。

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老年人而言, 其人格改变或者出现危机都离不开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如社会地位的下降、工作状态的改变、与子女关系的变化、社会对他的评价等等都可以促使其人格发生变化。要充分重视老年人身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周围的重大事件变故, 促进其尽快适应周围的转变。因此, 认真研究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创造条件, 让他们尽其所能, 老有所为, 实现自身价值, 不仅是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五、解决危机, 普及认同

在每一个阶段, 人格发展是以同一性危机为特征的, 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同一性的形成受多种多样冲突和事件的影响, 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预期的事件。

在应对老龄危机时, 需要解决老年人的同一性问题, 回溯其青年时期同一性的发展过程, 帮助其充分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的关系, 防止同一性混乱问题的产生。当老年期人格出现危机时, 要关注老年人的同一性因何而改变。老年人没有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或同一性出现问题时, 不要只关注当前事件, 要充分考虑过程的变化, 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享受生命, 乐而忘忧”。

六、以人为本, 追求和谐

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自我, 新的人格理论倡导以人为本, 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追求和谐, 实现和谐社会。

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 老龄社会危机越发突出, 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应对危机的核心思想。老年人的人格健康取决于其与主流社会的和谐互动, 建立在良好认同感的基础上, 建立在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上, 建立在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以人为本, 追求和谐, 就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不断创新, 拓宽服务领域, 提升服务品质, 努力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老年群体, 用心、用情、用力实施亲情化管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关心老年人, 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后辈应尽的孝心。老年人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体现, 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和谐目标。” 因此, 关注老龄社会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 民生为重。办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情, 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 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定能推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Burger, J.M.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 (第6版)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2]陈方超.Erikson的生平与其自我同一性的关系[J].网络财富, 2008, (09) .

[3]陈继文, 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01) .

[4]钱敏, 宋林学, 张进辅.老化过程中人格问题的研究模式[J].心理学动态, 2001, (03) .

[5]胡锦涛.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J].共产党员, 2009, (11) .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篇3

一、创新载体、激发活力,使就业服务“接地气”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区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目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扶持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的就业增长点紧密结合,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城乡就业。

1.开辟就业服务“快车道”

招聘会举办常态化是我区促进就业、缓解招工压力的有益尝试,通过举办人力资源大型招聘会、依托基层保障平台把招聘会开到百姓家门口,组织区内赴外地招聘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就地就近转移,2010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100%达标。“企业招聘直通车”品牌做大做强,为企业提供招聘、录用、职业指导、用工指导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等重点群体开展专项帮扶活动,积极落实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机制,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做精做优“好苏嫂”家政服务品牌,鼓励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力争把家政服务打造成具有港闸特色的服务品牌。

2.打好技能培训“组合拳”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行“就业培训123”服务,多措并举,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打造一流服务队伍。通过加强服务队伍的业务培训,打造业务素质一流、服务质量优质的人员队伍,增强自有师资力量。二是推行两结合培训模式。推行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三年来,我们累计开展职业指导、家政服务、保洁保安等各类培训100期,培训人数近2万人,为4700余人提供职业鉴定服务,帮助126人落实小额担保贷款800多万元,帮助他们成功实现创业。在与市技能鉴定中心的积极对接下,指导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南通中集成为南通市区首家焊工高级技师鉴定点。三是实施红黄绿三色培训。针对失地农民开展红色订单式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农民掌握就业技能,为失地农民及时送上致富“金钥匙”;针对城乡失业人员开展黄色菜单式培训,根据城乡失业人员的需求,用好用足市区两级培训优惠政策,为城乡失业人员开展多元化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在岗农民工开展绿色提升式培训,推行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初、中、高级证书为目标的培训,提升在岗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3.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人社工作关乎民生,作为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保障平台,更是人社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自2003年起,我区开始致力精品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打造。针对服务对象全员化、服务项目多样化、服务要求标准化的新情况,我们合理配置就业社保经办管理资源,率先全面实行村级保障平台工作人员专职化,并逐步纳入村(社区)管理序列,全区60个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实现了劳动保障服务和信息网络全覆盖,人力资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就业援助、职业介绍与指导、技能培训、保险缴纳、退休人员管理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二、迎难而上、无缝对接,让社保工作“暖民心”

社保是民生之福。我们严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重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努力使社会保障惠及更多群众。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从2008年我区农保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到2009年顺利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从2010年新农保制度实施对缴费标准和政府补贴做调整,到2011新农保制度与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实施,原农保参保人员和待遇享受人员转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继续参保和享受待遇,我区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体系。截至2011年底,我区新农保参保人数为12800人;2012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003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人数达5771人,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15525人。

2.全区25682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2012年,我们加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程。此项工作涉及到全区4.5万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时间紧迫的压力下,我们通过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建立健全区街村组四级组织网络,开展业务培训,规范业务操作,部门协调联动,组织各街道、开发区尽快启动、全面推进,确保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被征地农民转保工作。截止目前,已有17984名被征地农民及时享受到退休待遇,此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很好地保障了被征地农民利益,对于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

(例:秦灶街道桥东村的许老爹,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办法》未出台前,只领取350元/月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养老金;政策出台后,该老人2012年上半年享受937.8元/月的退休养老金,7月起正常调资后享受1101.6元/月的退休养老金,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养老无忧。)

3.全区84563名居民受益统筹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

根据市统一部署,通过积极组织推动、加强责任考核和优化经办服务等途径,2009年我区率先在全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并轨。2011年11月起,按照市统一政策,统筹标准调整为成年居民每人每年460元、在校学生和不在校的未成年人每人每年260元,市、区两级财政补助标准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分别予以340元、170元、210元的补助,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职工家庭,以及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家庭,成年居民由个人缴纳80元,财政补助380元。对符合参加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件的农村成年(18周岁及以上)居民我区另行给予财政补贴,每年在规定期限内登记缴费的,由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开发区)财政补贴农民个人缴费部分60元。至此,我区城乡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机制、部门联动,为社会配备“减压器”

和谐是民生之旨。面临着劳动关系运行复杂多变、劳资矛盾多发多样的严峻局势,我们以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重点,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共享。

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和“一体化”执法工作机制,试点建立街道和谐劳动关系指导服务站,加强劳动纠纷排查化解。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劳务派遣、社保扩面等专项检查。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巡回宣传常态化,立足事前主动防范,引导企业主强化依法用工观念、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健全劳动关系监测、协调、防控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完善紧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预防和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确保全区大局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平安建设 篇4

为全力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效能,我局治安系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安排部署,于二0一一年二月开始在治安管理、人口管理等工作中尝试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取得了一定工作实效:

一、建立完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三级管理长效机制

(一)、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特别是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2011年我市建立完善了流动人口三级管理长效机制,即在乡镇(街道)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XX个,在村(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XX个,在小区院落、村民小组、用工单位设立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点XX个,实行“办、站、点”全覆盖的网络化管理和“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2011年全市共登记房屋XXX户,暂住人口信息录入数达XXX人次。

(二)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工商、税务、计生、房管、劳动保障)资源共享。2011年政府投资研发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充分调动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性,从人、房、业三大方面进行信息采集,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截止2011年底,由移动公司承建的XX市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共计点位XX个)中,城区XX个点位已开通XX个,乡镇XX个点位光缆全部布放完成,目前已调试验收完毕共XX个点。

(三)完善软硬件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政府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站、点”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信息采集、维护,协管员工资、信息采集补贴等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目前,各流动人口采集点的XX名专兼职协管员(其中专职XX名)及电脑等办公设备已配备到位;2011年3月,我局通过开培训会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分期对信息采集和录入人员进行了培训。今后我局还将定期对协管员进行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保障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稳步推进城区派出所户籍窗口进驻政务中心工作 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关于“做好户籍工作社会管理创新,XX市城区派出所户籍窗口进驻政务中心”的要求,切实解决户籍办证窗口工作效率、服务态度问题,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2011年11月底,由XX领导等组织召开了安排部署会,就进驻单位、人员、设备、行政办证事项等与政务中心进行了协调沟通。现拟将城区X个派出所户籍窗口进驻XX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因市政府政务中心现正在对政务中心三期工程进行装修,2012年3月左右才能装修完毕,故城区派出所户籍窗口要在工程装修完毕后才能进驻。

三、规范行业管理,管理服务并重

(一)加快旅店业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旅店541家,已安装系统XX家,安装率为XX%。其中XX个床位以上的旅店共有XX家,已全部安装;XX个床位以下的旅店有XX家,已安装XX家,完成了总数的XX%。在全力抓好旅店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我局还加大了对旅馆业违反国家管理规定,不安装信息系统、不按规定如实登记、不实时上传数据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实现“实名、实时”上传信息,提高使用率,增强服务实战的能力。目前旅业信息系统上传率为91%。

(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业管理。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我局治安管理部门不断强化措施,适应形势发展,转变工作重心,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审批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全能型管理向有限型管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上来,不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业治安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目前全市市区内的XX家再生资源回收业(其中从事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的XX家,非生产性XX家)已全部进入位于马道镇的宏达废旧回收专业市场。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业管理,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做好宏达公司在市内各乡镇拟设立的XX个回收站点的审核工作,在行业中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强化监督检查制度。2011年我局共查处废旧物品收购场点X家,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X名,取缔废旧收购场点X家。

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篇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为各行各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公路养护部门是公路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养护工作是公路管理工作的主业,尤其是近几年通过“两区六城”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公路养护显得至关重要。但必须看到,繁重而艰巨的公路养护任务,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公路养护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公路管理部门,养护职工人员多,分布范围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公路养护职工常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待遇清苦。要确保公路养护的和谐稳定,有效地提高公路养护水平,树立良好的公路管理部门形象,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近几年来,公路管理所紧密结合公路部门的特点和公路养护工作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加强公路养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公路养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路养护看上去是件很平凡的工作,但运作起来需要“精雕细琢”。公路养护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差,安全与畅通,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便捷与畅通,更关联到每个养路工人的命运与前程,加强精细化管理对于构建平安公路,和谐交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养路事业通常被形容成默默无闻的铺路石,但把每一件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平凡,要做到“不平凡”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不容易的。我们的每一个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养路工人,人在路上,要路在心中。公路每一处病害,每一段路况,每一天的变化,每一刻的安全,每个细节都决定着公路事业的成败,从春季早期养护,规范防护到夏季公路绿化工程,小修中修养护作业,从秋季自然灾害防治,公路大整修工程到冬季除雪保通,时间的指针告诉每一位公路养护人员都清楚了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该怎么去做好每件事。

公路养护表面上松弛、浮躁也就是个粗糙活,实际上公路养护有着严格的从业规范和职业纪律,更有扎实科学的职业技能和精细的养护管理模式,不允许有半点粗心大意,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公路养护,重点突出“严、密、细”的工作作风,达到“十个好”标准。

一是做到路容路貌好,二是路面养护好,三是路基养护好,四是桥涵养护好,五是绿化管护好,六是安全生产好,七是文明养护好,八是标志标牌好,九是出工出勤好,十是道班管理好,要达到“十个好”标准就应该做到“七有七无、三齐全”。

七有:日常养护有记录,路肩边坡有绿化,村镇路段有边沟,养护作业有标志,养护工程有监理,桥梁养护有专人,危旧桥梁有监控。

七无:路面无病害,路肩无死苗,边沟无积水,路段无失养,路树无死苗,沿线无垃圾,桥栏无缺损。

三齐全:就是标志标线齐全,绿化苗木齐全,排水设施齐全。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篇6

近年来,象山工商分局依照监管职能积极履职,并结合 “平安县”、“两城创建”等工作要求和专项整治工作任务,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以提升全县商贸行业规范水平为目标,实施示范典型建设和信用公开评价制度,以评价促自律,整规和打击违法行为,努力提升社会道德水准,构建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为稳定社会大局,巩固各项创建成果作出贡献。

一、深化宣传教育,努力提升行业规范经营意识

为提高全民维权意识,我局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食品安全等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3.15活动、阳光热线、网上会客厅、普法宣传日以及工商开放日等各种载体,设立咨询台、开展图片展览,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问题咨询和解答。“打非”期间,工商干部在全县城镇、乡村的主要街道、超市、菜场、社区等多处显要位置张贴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共5000余份,及时宣传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违法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鼓励举报和投诉。结合“两城”创建和“打非”活动,各工商所分别针对不同行业食品经营户,召开了行业行政指导会议,分别与各大商超负责人、小食杂店、面包蛋糕烤禽经营户等行业代表签订了食品安全经营责任状,明确经营职责和安全要求。

同时,我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群众监督作用。在全县各行政村和社区等建立了739个监督维权联络站点,选择村长、书记、社区干部等骨干力量为义务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员 ,在景区、宾馆、餐饮单位等建立了40家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保障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消费纠纷及时、稳妥地处置。积极开展消费维权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厂区等“五进”活动,提高各消费群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在石浦镇、大徐、爵溪、新桥等分别成立了各有特色的12315法 1

制学校、民工维权站等,形成以工商为主、各职能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食品与消费安全的教育体系。

二、拓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推进行业规范

通过2008年-2010年的三年“十小”小食杂店整治,我局全面完成了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台帐和监管自律制度上墙公示及小食杂店的“工商、镇乡双确认”整顿规范工作,2011年起在全面完成县食安委和县“十小”办设立西周、爵溪、东陈、石浦四镇乡(街道)的食品安全整顿规范试点工作基础上,拓展延伸建设全县18个“食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及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示范店”,配合县政法委、县食安委顺利通过2009年、2010年省市“平安县”考核评审组对试点镇乡小食杂店规范工作的实地核查。2011年在县食安委牵头下,进一步巩固“县级示范乡镇”创建成果,并对2010年未通过的高塘岛乡进行复查考核,对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东陈、新桥、爵溪、西周、鹤浦等五个乡镇(街道)“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予以有效支持。

2011年我局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店(即原“农村放心店”)建设成果,树立推广典型示范样板,扩大整规成效。我局在经费紧张情况下,专项投入30万元,用于各乡镇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紧固整合与门头改造换牌。通过切实整顿,确定食品安全示范店总数为305家(其中农村示范店214家,校园示范店29家,社区示范店53家,景区示范店6家,厂区示范店3家)。并对食品安全示范店实行动态管理,开展星级评定活动,2011年初评出一星级示范店26家,二星级示范店7家,三星级4家,进行实际奖励,充分激发小食杂店业主的创建积极性,2011年底将继续对紧固整合后不保留“示范店”称号的251家店予以摘牌撤销,从严掌握评定标准,有力树立典型示范样板。

2011年,我局系统在小食杂店整规活动中,继续实施有效的分

类监管办法。如西周所探索建立的“批发部十二分制度”,这项监管12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奖优罚劣,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东郊所推出的食杂店信用分类监管“三星制”,将小食杂店划分为三星、二星、一星和无星四个等级,使经营者明白了解自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直观督促其不断改正经营和服务质量,工商人员则根据星等设置不同的巡查频率开展分类监管,同时,对被评上“星级”的食杂店进行物质奖励,推荐进入县级食品安全示范店(放心店)评选,以提高创建小食杂店示范店的积极性,巩固示范效应;丹城所紧密结合“两城”创建,打造步行街“十小”行业示范街区。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强化指导督促,并向步行街80余户小食杂店经营业主发放《小食杂店达标创建须知》,确保了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三、开展食品经营信用建设,提升经营道德素质

1.校园放心店、商场超市(食品批发单位)公开评价活动

2011年我局在前三届校园放心店、商场超市(食品批发单位)食品安全经营信用公开评价工作基础上,结合全县原33家“校园放心店”的实际,从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经营行为规范、经营制度落实及校园满意度调查四个方面制订了评价指标和工作方案,开展了校园放心店综合执法检查、食品质量抽检和公开评价工作,依照《校园放心店综合考核评价计分表》、《校园放心店综合考核评价登记表》进行实地细化考核,并把评价结果向教育系统反馈和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对商超等食品经营企业的信用公开评价工作方面,依照《商超、批发单位食品质量信用评估考核细则》规定,对象山三联副等43家食品批发部、家家福超市等33家商超经营单位开展公开考核评价。经过宣传发动、商品抽检、征求意见、综合评估四阶段工作,结合本年度市局和分局的历次食品质量监测情况,对参加单位的组织领导、商品质量、商品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四项内容进行严格评估考核。最后评出各前10名向社会公布,把结果记入食品企业监管档案、向社会

公开。此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全县校园放心店、商场超市的管理水平与总体经营素质。

2.农贸市场经营户信用监管工作

2011年初以来,我局经过大量调研工作和征询经营户、市场管理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联合贸粮局及市场中心出台了专门针对市场经营户信用管理的《菜市场信用监管暂行办法》,于5月份开始在蓬莱市场开展试点工作。《办法》充分体现了有法可依、公平公开和利益捆绑原则。它的每项措施都严格参照市场管理、食品安全、消保维权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经营户的合法经营行为进行引导和鼓励,对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在实施过程中,借助《信用象山网》管理平台,结合经营户的表现和工商部门的监管信息,以加分和扣分的方式自动评定经营户的信用等级,而且所有涉及加分扣分的情况,都在市场内的电子大屏幕和《信用象山网》上向消费者进行公布并通报媒体;同时,为增强经营户主动维护自身信用的意识,《办法》中的评分情况将与经营户的招标资格和摊位费增减紧密挂钩,促使经营户自觉自愿地遵守《办法》的规定。并特别规定了对于主观故意添加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经营户,一经发现将一律取消经营和招投标资格,清除出场。市场经营户信用监管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对市场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二项信用公开评价工作有效提升了全县校园放心店、商场超市、批发单位、市场经营的管理水平与总体经营素质。

3.美容美发信用建设行政指导。2011年,我局根据美容美发行业545家,其中发放消费卡的 91家,每家发出消费卡总金额达一二十万以上,由于没有制约措施,个别经营不善的店不结算消费卡关门后,致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对整个行业的信用度造成了严重影响的实际情况,立足工商职能,把象山美容美发发行业信用建设列入行政指导项

目,把行政指导融入到行业日常监管之中,有效推动了象山美容美发信用建设。

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7

长期以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 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有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 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 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 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方针, 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 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 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 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在看到“三农”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还要看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等还比较多的问题, 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 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 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 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举措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大难题:一是城乡差距大, 城市发展快, 农村发展滞后;二是农民负担沉重, 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别, 且贫困人口过多, 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三是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也存在着与城市的差距, 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解决这些主要的“三农”难题, 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是:一要靠政策, 二要靠科学。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 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 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 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体制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 特征是商品化, 方向是集约化, 目标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 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 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 遵循客观规律, 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和急于求成, 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健康推进,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建设新农村, 必须培育新农民。所谓新型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定位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那么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呢?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创新培训机制, 提高培训效果。三是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使农民素质总体上发生根本改观, 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农村、忘了农民。

3、增加农民收入, 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 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 实现增值增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 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

(2) 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 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

(3) 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

(4)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 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 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1) 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2006年, 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通过试点、总结经验,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 精简机构和人员, 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确保社会稳定。

(2)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 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 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

(3) 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 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 拓宽就业安置渠道, 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4)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 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对于扩大农业的市场贡献, 消化部分工业产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增加农民收入, 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释放农业多种功能效应,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 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大型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力度, 配套建设田间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 科学施用化肥, 引导增施有机肥, 全面提升地力。 (2)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 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 (3)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 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注重村庄安全建设, 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

6、加强党的领导, 鼓励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 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 真正列入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 明确工作重点,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 总结实践经验, 加强指导服务, 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 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 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总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 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 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扎实工作,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方面是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方针, 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关键词: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N) , 光明日报, 2005-10-19

[2]、陆学艺:“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篇8

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鹤壁市委常委、副市长于燕,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成教处处长蔡妍,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丁胡诚等出席开幕式。尹洪斌、于燕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和相关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尹洪斌在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开展,大力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大意义,把中华民族崇尚学习、热爱学习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不懈努力;要以大力发展全民终身学习为抓手,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高全社会的学习能力,推动法治中国、法治河南、法治社会的建设;要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用身边的典型和楷模吸引人、鼓舞人、激励人,传递正能量,扩大正效果,努力营造“人人爱学、个个愿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他强调,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是推动终身学习及终身教育的一张名片,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各地终身教育活动开展。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为鹤壁市社区大学授牌,共同开通河南省终身学习网及鹤壁市社区教育网,并为10位“百姓学习之星”代表及10个“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单位颁奖。

开幕式当天,鹤壁市艺术中心外,盘鼓队、太极扇队、柔力球队进行了集体表演。大厅内,与会领导和代表们一起观看了全省各地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成果展板。开幕式上,与会代表观看了《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幸福鹤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宣传片。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合唱团,鹤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舞蹈队、模特队,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节目。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参会代表先后到鹤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鹤壁市淇滨区黎阳路办事处福源社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等处参观。

本次活动周,全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学习课堂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经成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规模和质量逐年提高,为树立全民终身教育理念、建设终身学习型城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篇9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

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政治和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的追求、诚实守信的操守修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则是使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厘清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才能使廉政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到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要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从影响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从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等层面,扎实有效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廉政文化与和谐社会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频共振,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第一,价值取向上,要着力解决“三观”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现实生活中,利益的驱使、权力的失控、地位的诱惑,是影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主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其根源是价值取向偏离了正确方向。在权利观上表现为私权意识膨胀、地位观上表现为追逐个人名利、利益观上表现为崇拜金钱。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反腐倡廉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因此,着力解决“三观”问题,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摆正主与仆的位置,常存公仆情怀。要使领导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上帝,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自觉行动,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二是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教育广大干部走出“官本位”误区,强化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要使领导干部牢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不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不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不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三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以民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人们的思想上扎根,在实践中闪光,在奉献中升华。

第二,生活方式上,积极应对“三大挑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支撑。今天我们建设廉政文化,面对着来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三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廉政文化,一要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突破,积极应对来自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文化变异的挑战。坚持以德治廉,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与我国传统的小农意识的侵袭,消除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给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二要以养成高雅的情趣爱好为突破,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折射出的文化阴影的挑战。教育和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劳动和享乐的关系,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运动健美等作为兴趣爱好,在娱乐和运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脱离低级趣味,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和谐的生活方式。三要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为突破,积极应对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把好“交友关”和“人情关”,摒弃任人唯亲、攀附权贵的陈腐交际方式,近贤人、远小人;把“君子之交淡如水”作为人际交往的基调;克服“官贵民贱”的观念,通过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上一篇:排污许可证申请登记表下一篇:学习邹碧华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