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共9篇)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篇1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8~110页,排列。课标要求: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索”,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教学环节: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篇2

有幸在全国第三届“杏星杯”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中执教了五年级《打电话》一课。通过参考相关书目并进行了反复修改, 前后进行了多次试教, 让我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学习只有建立在学生真实的学习背景下才能取得预定的目标。而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起点, 才可能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而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智慧地处理和驾驭课堂, 更重要的是课堂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必定是以一定的思维深度作为支撑点的。本文以几个片段 (实录) 为例, 谈一谈在创设学生认知起点和提高课堂效率上的一点心得体会, 也可以说是前后教学的一个对比和反思。

[课堂实录一]

1.提出问题, 初步感知

师: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 我们育才教育集团有一个3人的民乐合奏节目要参加省少儿电视台的节目汇演, 但是因为晚上的一场暴雪, 道路上冰冻非常严重, 电视台临时取消了这次活动。老师接到电视台的通知后, 要尽快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这3位同学。

如果说每一位同学都在家, 用打电话的方式, 每分钟可以通知1人。通知完这3名同学一共要几分钟呢?

生:可以一个一个打, 需要3分钟。

生:可以先打给其中一位同学, 这名同学再通知第2位同学, 老师再打电话通知第3位。

师:说得非常好, 这就是数学中一种最优化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是要运用这种方法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打电话)

2.优化过程, 形成图示

师:那么怎样把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打电话过程清楚地表示在黑板上呢?

生:用画图表示吧。

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图。

指着图问:谁看懂了老师画的图?上面的图形和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长方形代表老师, 圆代表学生, “1”表示第1分钟通知到的学生, “2”表示第2分钟通知到的学生。

师:非常好!看来老师画的这个图同学们都能看懂, 说明这个图示法很管用。

3.小组活动, 探讨方法

师:如果参加这次演出的学生有7人。想一想:怎样打电话最节省时间?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 请学着上面的图示法清楚地表示出打电话的过程。

2) 汇报时请先说出你们设计的方案一共需要几分钟, 再具体展开说过程。

3) 选出一位同学汇报小组方案。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 第1分钟老师通知1位同学, 第2分钟老师和这位同学可以通知2位同学, 这样已经有3位同学接到通知。那么第3分钟的时候, 这3位同学和老师就可以通知剩下的4位同学, 所以3分钟就可以完成任务。

师:真厉害!居然可以控制在3分钟内完成。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3分钟通知到的总人数?

生:1+2+4=7 (人) 。

师:那么谁能说一说这个“1、2、4”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第3分钟通知到的是“4人”, 而不是5人或6人, 也不是3人呢?

生:……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表格中的信息填写完整)

通知:7人

1+2+4=7 (人) 3分钟

[课堂实录二]

1.总结提炼, 形成模型

师:算得这么快, 是不是这个数据表中隐藏着一些数学规律呢?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同桌交流)

生:从第2分钟起, 每1分钟能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生:从第2分钟起, 累计人数等于前1分钟的累计人数×2+1。

师:这个“+1”指的是什么?

生:“+1”指的就是老师呀!

生:累计人数等于“2n-1”, n表示时间。

板书:

1+2+4=7 (人) 3分钟

1+2+4+8=15 (人) 4分钟

1+2+4+8+16=31 (人) 5分钟

2.根据规律, 现场应用

师:猜一猜今天现场来听课的老师有多少人?

生:大概200多人吧。

师:如果把今天来现场听课的老师看做250人的话, 如果按这样的规律打电话, 只要几分钟就可以通知到所有的老师?

生:8分钟就可以了。算式是1+2+4+8+16+32+64+128=255人8分钟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在生活中找到了最优的方案, 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注意什么?

生:每个人在接到电话后应很明确知道他接下去第1个要通知谁, 第2个要通知谁。

生:而且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

师:下面有一道趣味题, 你能用打电话的规律来解决吗?

阿米巴原虫 (一种寄生于肠内的虫, 会引起痢疾或肠炎) 是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的, 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钟。请问一个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几个阿米巴原虫?

师:短短的18分钟阿米巴原虫就从原来的1个分裂成了63个。而如果让它再继续分裂下去, 后果不堪设想!

生:老师, 我觉得应该是64个。63个是18分钟后新增加的阿米巴原虫, 而求一共有几个应该加上最初的那个阿米巴原虫。

师:真是不简单, 老师都没有想到, 你居然考虑到了, 太了不起了!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 (学生鼓掌)

修改:18÷3=6 (次) 1+2+4+8+16+32+1=64 (个)

……

[反思评析]

1.学习借鉴突破瓶颈:有效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现实的认知起点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面对“打电话”这课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特点, 必须精心设计和创设学习情境, 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起点,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而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教材第132页例题所呈现的是要求学生给15人打电话设计方案, 参考书中大多是给15人或7人打电话设计方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可能一下子还达不到这样高的要求, 所以在试教时我选择了给7人打电话设计方案。但是实际教下来并不如我所料, 课堂上学生知道分组要比一个个打电话节省时间, 但要清楚明白地用叙述或者是图例的方式把打电话的方案表现出来难度非常大, 有的小组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才好。虽然整个过程还是按照预设进行下来了, 但总觉得不很踏实。细细品味, 问题还是出在起点上面, 一节课下来参与学习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 而更多的学生则是处在一种旁观者的角色, 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显现, 更谈不上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为什么已经降低了难度, 效果还是出不来呢?课后我静下心来反思, 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细细思量下来觉得问题主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照搬照抄, 没有从班级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设计教学。参考中的课堂实录反映出该班学生厚实的学习基础。从一开始把15个学生平均分成3组需要7分钟, 到分成不平均的3组需要6分钟, 进而到分成不平均的4组只需要4分钟以及“树型图”的创新, 其间学生严密的分析和精辟的语言将整个探究过程展示得一览无余而不显一丝累赘。虽然已经改成给7人打电话, 但本人却照搬照抄, 而忽略了我们孩子的学习起点, 这样的设计不失败才怪!

其二, 分组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由于受参考的影响, 在设计课的导入阶段时就已经埋下了败笔, 学生都已经知道:设计打电话的方案时要进行分组, 然后分组进行要比一个一个打节省时间。殊不知, 最节省时间、最优化的方案其实并不是将学生分成几组, 它其实是一种单线联系的树型设计方案 (如左图) , 一个学生接到电话之后接着去通知没有接到电话的同学, 每一个接到电话的同学 (包括老师) 都有打电话的任务, 让每一个人都不空闲下来, 直到通知完所有的同学为止。学生在教师不正确的引导之下自然而然就顺着分组的思路去思考和探讨, 这样的设计当然会禁锢学生的思路。

其三, 如何用图示法表示出最优化的打电话过程, 教师的教缺乏有效的引导。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参考书中的设计: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探究, 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充分利用叙述、图式、颜色等方式表达出来, 并算一算用几分钟。生1在表述他的观点之后, 教师用图把生1的意思一步一步表示出来。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把事先准备好的图纸发给每个组, 在上面标出每个人接电话的时间, 这充分说明了画图是一个难点, 教师在其中的引导示范作用非常重要。而本人在教学中没有进行画图示范, 学生当然不会准确地用图示法表示怎样才是最省时、最优化的。

因此在经过深入分析之后, 笔者以为要取得一个好的开端必须突破上面三点。基于以上的思考, 我对第一稿进行了修改。第一个改动是再次降低了学习起点, 将给7人打电话设计方案降低到了给3人设计方案。给3人打电话要求最省时, 如果每分钟通知一人, 打完电话需要几分钟呢?大部分同学不难得出2分钟可以完成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2分钟的打电话过程用一种方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 于是教师就顺其自然把图示法展现在黑板上, 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图形代表老师和学生, 数字1、2分别代表每一位同学接到电话的时间, 这就是第二个改动。有了这样的铺垫, 学生在为7人设计打电话方案时就简单多了, 同时抓住最省时、最优化的特点, 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在3人图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给7人打电话的树型图, 事实上经过现场上课的验证, 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2.动态生成灵活驾驭:有效的数学学习必须以一定的思维深度作为支撑点

一节课要出彩, 只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不够的, 关键还在于目标的达成度怎样?虽然如今的课堂“活”了, 但是很多课的知识点教得却是越来越不扎实, “数学味”已经越来越淡, 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 参与面也很广, 却不知思维的含量很低。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篇3

1 以章头图为载体,彰显数学文化

青岛版数学教科书一改过去教科书抽象的味道,在每一章均配有“大器十足”的章头图,这些章头图和“情境导航”像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把教材点缀得格外柔美,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感悟到画面蕴涵着数学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七年级上册“第8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章头图根据我国明代数学家吴敬算诗的画境,借助了杭州西湖及雷峰塔的夜景.配合章头图的“情境导航”提供了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首诗“巍巍宝塔高七层,点点红灯倍加增.灯共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这是一个需要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到问题中蕴含的方程思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案例2 八年级上册“第1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章头图有两部分组成,下方是我国六个民族的标志图案,背景是一幅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风景区桂林山水(漓江)图画.该章头图与“情境导航”体现出该章的主要内容——轴对称与镜面对称.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不仅能从中感悟到轴对称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以及镜面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能得到数学美的享受,这正是本章章头图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案例3 八年级上册“第5章实数”的章头图选自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作为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会议而载入史册.这次大会的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勾股圆方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教学中结合章头图,向学生介绍有关“勾股圆方图”的史料以及我国数学家的成就,使学生领略到了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以数学史为素材,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其知识本身,还存在于它的历史之中.青岛版教科书中的数学史料非常丰富,内容涉及数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数学事件和成果、重要数学方法的起源、经典的历史名题、数学家的轶闻趣事等,力求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

2.1 本套教科书把数学的发展置于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之下,对于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毕得哥拉斯、希伯索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丢番图以及近代西方数学家韦达、牛顿、伽利略、笛卡尔、欧拉、莱布尼兹、拉普拉斯等重要人物作了介绍.本套教科书涉及到的中国数学家有刘徽、祖冲之、赵爽、贾宪、程大位、吴敬等,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数学家们的治学严谨、思考慎密的思维品质,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

2.2 本套教科书注意结合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展现古代数学及其理念、思想、方法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教科书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内容的呈现,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传统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以运用于自己的数学学习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使命感.

现将本套教科书阅读材料中的数学史料列表如下:

3 以用数学为触角,体现数学文化

以数学应用为触角的数学文化渗透,将数学问题赋予生活内涵,一方面深化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感到数学离生活很近,生活中包含着数学,数学深入到生活的每个细微之处.学生通过对这些源自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与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实现多元文化下的数学教育目标.

3.1 本套教科书正文中所选择的素材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并且能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如,七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的统计图”中,土地荒漠化问题、游行方队的人数问题以及电视机屏幕尺寸的公制和英制的换算等问题,它们不但反映出一定的数学价值,而且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选取这些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来源、数学的应用、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发展,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2 本套教科书还十分注重结合课程内容配备数学应用的阅读材料.如,七年级下册第161页“广角镜”中的“美丽的图案设计”;八年级上册第21页“小资料”中“指纹”,八年级上册第90页“小资料”中“全国土地使用情况”;九年级下册第28页“广角镜”中“漫谈抛物线”,九年级下册第101页“智趣园”中“葛藤有多长”等阅读资料的素材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反映一定的数学价值.学生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存在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探索世界的奥秘!这也正是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4 以智力活动为契机,激活数学文化

做数学游戏、解数学趣题是一种大众化的智力活动,体现了一种数学文化.青岛版数学教科书中引进了一些游戏素材,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智力活动,可以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文化的难得魅力,并逐步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分析的习惯,学会用数学文化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4 七年级上册第62页“智趣园”中的设计了“翻硬币的游戏”,游戏的解决方案是借助-1的乘方,道理也很简单“-1的偶次幂等于1,而-1的奇次幂都等于-1”.游戏的奇妙在于使学生感到数学的神奇,这也正是数学文化的魅力所在!

案例5 九年级上册第31页“广角镜”介绍了“七巧板”,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一种智力游戏,对于充实人们的数学文化底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利用七巧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也可以拼出一些中、英文字母.利用七巧板还可以阐明许多重要的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案例6 九年级下册第101页“智趣园”中给出了一道我国古代趣题“葛藤有多长”.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枯木看作是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并排而放的7个矩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葛藤的长度.问题的解决既体现了数学建模思想,也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这正是数学文化所潜在的教育功能.

5 以数学美为视角,体验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通过数学美的教育挖掘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享受美的数学,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青岛版数学教科书提供了许多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素材,这也是该套教书的亮点之一.

案例7 七年级上册第15页“智趣园”中的“以直‘绣’曲”,文中给出的“梅花盛开”、“群鱼争食”等图案,竟然是由一条条线段绣成的,这种美妙的感觉往往来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事物.在欣赏美丽图案的同时,使学生感悟到“直”与“曲”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直”可以转化为“曲”;从局部看,“曲”也可以用“直”来代替.由此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

案例8 八年级上册第23页“智趣园”中的“奇妙的对称”,源自于著名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的故事,文中给出的等式是镜面对称下成立的等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及其性质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数学对象以形式上的对称、和谐、简洁,给人的感官带来美丽、漂亮的感受.

案例9 九年级上册第85页“广角镜”中介绍了“奇妙的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20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学派在研究比例时发现的.人们发现“黄金分割”有许多奇妙的特点.如长方形的宽和长的比值是黄金数0.618时,从外形上看最具美感.我国国旗的长方形就选择了“黄金矩形”,国旗上的五角星中也藏有黄金分割.数学总是做到至善至美、完美无缺,这也是数学的最高“品质”与最高的精神“境界”——完美.在整个世界中,无处不闪耀着0.618那黄金一样熠熠的光辉!人们时时刻刻在有意无意创造着一个个的黄金分割.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便可发现它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数学离我们很近,我们无时不刻地在应用着它!当数学文化真正渗入教材、进入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教学就会变得生机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我们的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

爱数学,与数学成为好朋友!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篇4

一、试题分析

本次测试试卷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开放渗透、题量适当、难度适宜,让全体学生在考试中发展各种数学潜能。

二、答题情况

1、第一大题:填空题。

此题共有10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从学生答卷来看失分非常严重。特别有下列试题如:3.15*0.28的积有()位小数,学生审题不清造成失分。单位换算,6千克90克=()千克,也是学生错误比较多的题目,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分数基本性质理解不明造成失分的。

2、第二大题:判断题。

第5小题学生出错的不少,原因是学生不能理解题意。

3、第四大题:计算题。

本试题是计算题,共分为三部分:直接写得数、解方程、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试题设计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无偏题怪题,主要测查学生对四则运算掌握情况。学生对相应的运算规律不能灵活地进行运用,能简算的不简算,造成失分。

4、第五大题:综合应用。

此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空间观察能力较弱造成失分。

5.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其中第四小题关于“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收费办法这道题出错多”,原因是解题步数多,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弱造成的失分。

三、存在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靠,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的能力较弱。

2、平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有的学生属于确实不会做,而有部分学生属于没有认真审题,读题草率,做题时想当然。不良的解题习惯是我

们做教师的平时疏于规范,缺乏培养。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等低级错误。

3、部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手段单一,遇到有难度的题目不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而无法完成导致失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不够。

4、我们大部分学生还是宁愿做,不愿说,导致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四、改进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数学解题习惯的一套模式。例如:读两遍题目——思考解题——校对数据——计算检验,并加强训练。让他们学会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以高效课堂为契机注重教材的钻研,合理使用教材。

3、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要练透、练深,同时更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计算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对计算题常抓不懈。

5、分层教学,给后进生一线希望,给优等生一个挑战。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篇5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5分)果园里有桃树80棵,是梨树的,梨树又是苹果树的,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

2.(5分)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五、六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3.(5分)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反向行驶,4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42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5分)某班有学生56人,抽出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的后,还剩43人,这个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5.(5分)爷爷家养白兔和灰兔共70只,其中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爷爷家养白兔和灰兔各多少只?

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5分)今年植树节六年级女生共植树150棵,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的多10棵,六年级学生共植树多少棵?

7.(5分)一套服装720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裤子和上衣各多少元?

8.(5分)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分钟行750米,预计50分钟达到。但汽车行驶到

路程时出了故障,用5分钟修理完毕,如果仍需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乙地,汽车行驶余下路程时,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9.(5分)李叔叔养的鸡和鸭共有700只,其中鸡的只数是鸭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10.(5分)阅读与尝试。

人体中的黄金比

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23°,这个温度正好处在人体的正常体温的黄金分割点,37°×0.618≈23°。咽喉至头顶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肘关节到肩关节与肘关节至中指尖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躯干(脚底至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肚脐是理想的分割点,如果此比值越接近0.618,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会越美。不过,一般人的躯干和身高的比大约只有0.58到0.60左右。在日常生活中,女士大都喜欢穿高跟鞋来改善躯干与身高的比值。

如果某女身高160厘米,躯干96厘米,她该怎样选择高跟鞋的高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1.(5分)航模一班和航模二班的人数比为8:7,如果将航模一班的8名同学调到航模二班去,那么航模一班和航模二班的人数的比为4:5,原来这两班各有多少人?

12.(5分)安安和吉吉进行100米跑步比赛,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经过几秒钟后安安跑到60米处,吉吉跑到75米处(如下图)。

(1)安安和吉吉的速度比是_______:_______。

(2)照这样的速度,吉吉到达终点时,安安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13.(5分)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全长的,乙队和丙队修路的比是3:5,已知甲队比乙队多修2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4.(5分)小武练习定点投篮,总计投篮160次,投篮的命中率为80%。他此次练习投中了多少次?

15.(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100%

花生的出油率=

16.(5分)一种含糖率是25%的糖水有400

g,为了得到含糖率20%的糖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17.(5分)幸福社区在一次植树活动中,一共成活487棵,死了13棵.这次活动中,树的成活率是多少?

18.(5分)一项工程,原计划20天完成,实际16天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19.(5分)连一连。(把算式和相应的条件连起来)

学校体育器材室有60个篮球,(),有多少个足球?

20.(5分)小华要买一些圣诞卡准备送给同学,因为圣诞卡减价20%,所以用同样的钱可以多买6张。小华原来要买多少张圣诞卡?

21.(10分)A、B两个工程队修一段路,如果A队修7天,然后由B队修3天可以完成;如果A队修4天,然后由B队修12天可以完成.现在由A、B两个工程队合修,多少天可以完成?

22.(5分)某班一天有3人请假,出勤率是94%,下午请假的3人中又有1人到校,求下午的出勤率.

23.(5分)10公顷小麦田,平均每公顷收小麦4.8吨,按85%的出粉率计算,这些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吨?

24.(10分)准备50粒黄豆,按照自然课本介绍的方法进行黄豆发芽试验,并在一周后算出发芽率,写出观察日记.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1、2-1、3-1、4-1、5-1、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1、7-1、8-1、9-1、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篇6

草埠湖镇中心小学 台莉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通过画图、表格等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推理、优化、模型等数学思想。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大家都打过电话吧?在“打电话”中隐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课堂。(板书课题:“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师:在“打电话”中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老师也想到了,打电话通知人的过程中,有没有数学问题?

(学生提到“几分钟能通知多少人?”那引出今天的问题:真聪明,你想的跟老师一样,“3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

让学生猜,生随意猜,或者生会沉默,根据课堂生成而定:说明给的信息。)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定“老师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学生。如果每分钟通知1个人,那么3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个学生?”

师:你猜猜结果是几个学生?

S:学生任意猜想。

师:那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接到通知的人可以再通知别人,板书:同时通知)

3.师: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同桌商量商量,想想办法。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4.学生自主研究

师:好,下面把时间交给大家,先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演一演3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开始吧!

二、探讨方法,逐步优化

1.了解研究情况

师:有结果了吗?我们来听一听,你们组3分钟通知多少人?(7人)有不同意见吗?(6人,8人)。

师:那选择画一画的同学举手?(绝大部分)看来画图是个好方法,大家都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它。老师收集了具有代表的三幅作品。

2.反馈交流

(1)分析答案是正确作品两幅,一幅是完整的,一幅是无序的师:那我们来看同学们画的作品,你能看明白他们怎么画的吗?

两个方法更喜欢哪一种?(不要比较好坏)

师:有序的那种,(他是按照时间来画的)他抓住了很关键的一点,是按时间作为标准画的(板书:时间(分)1

3)

师:他们3分钟怎么能通知到那么多人?

(让学生体会到:没有人空闲,都在打电话通知,最省时。)

(2)纠正5人、6人等错误的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是6个,他在哪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看起来他用这样的方法思路不够清楚,产生遗漏)

师: 这个人被空起来,所以结论不是“最多通知的人数”,追问:那怎样可以通知的人数最多?(板书:不要空闲)

师:设计方案时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接到通知的人可以跟老师同时通知,没有人空闲。要知道下一个同学该通知谁。)

3.小结:可见,我们按照第1分钟通知1人,第2分钟同时通知2人,一共有4人知道通知,第3分钟新通知4人,一共有8人知道了通知。(媒体呈现)我们可以用这样图示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来,在数学上称之为几何直观。可见,几何直观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师:照这样想,第四分钟的时候,有几个人在通知?(8个人)又能通知到几个人? 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帮助学生想象,理解意思,板书呈现16,追问:16是怎样得到的?)

4.发现规律

(1)师:那5分钟、6分钟的时候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请回顾我们刚才的研究过程,独立完成在学习单上。并仔细观察、思考,打电话中有什么数学规律?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得到结论:已经通知到的总人数可以作为下一次通知的基数。

师: 观察他们的总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通知的总人数是新接到通知人数的2倍;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上一分钟人数的2倍;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上一分钟知道通知总人数的2倍。原来第几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人,他们数据之间和2很有缘分,随着时间的增多,新接到电话的人数在成倍的增加;第几分钟通知到的人数就是有几个2相乘。

(2)师:那如果第N分钟呢?(得到表格中用字母表示他们的关系)

师:老师自始至终在参与的,那通知到的学生数就是„„(总人数-1)

三、变式练习,理解规律 1、5分钟能通知到多少人?

2、结合实际,探索区间人数

师:原来第几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人,他们数据之间还有这些关联,可见生活中很多现象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是很有趣的。我们班有33人,如果班主任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尽快通知到你们每一个人,如果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通知最省时?至少需要几分钟?

(1)你是怎样想的?

(2)反思: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师:为了避免重复,必须规定好谁通知谁,否则就乱套了。

师:那通知合唱队60人需要几分钟?(6分钟)你是怎样想的?(这个方案最合理)

问:怎么33人是6分钟,60人也只需要6分钟呢?

生:5分钟有32人知道通知,最多能通知到31人,那么33人就要6分钟了,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63人。

师:也就是说只要在哪个范围内都是需要6分钟?(板书:32人--63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堂,我们利用“打电话”这个题材,引出了很多话题,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

师: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蕴含着我们今天打电话所发现的规律。像这样的例子,你们见过吗?

师:是呀,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头语,还有细胞分裂、浮萍生长等等现象。

2.故事感悟数学美

师:有一个故事中也隐藏了这样的一个数学规律,(录音播放印度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故事)

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一颗大米,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大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大米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呢?

第六十四个小方格究竟有多少粒大米,我们看电脑老师揭秘的答案: 在国际象棋的64方格中,第一方格放1粒大米,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依次类推,则第64个方格约放多少大米?第64格的大米粒数:

2(n-1)=263=922 3372 0368 5477 5808

按1000粒大米重25克算,第 64格的大米重多少千克?第64格的大米重量:

263÷1000×25≈ ***(千克)= 230584300921.369(吨)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l、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化,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単的图形旋转90°。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方向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煤体课件、相关情境图、圆形钟表。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等。问: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现象?(生回答:旋转)师:旋转有什么样的特性呢?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旋转”。

2、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3、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果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 我能理解旋转的特性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単的图形90°。师: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自学,你们有信心达到目标吗?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信心目标,请看学习指导。

二、学习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第8页的内容,重点观察水龙头旋转的变化,思考:

1、喷水龙头的旋转有什么规律?钟表的表针转动又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顺时针旋转?什么叫逆时针旋转?

3、找出例5中上面的图形和下面的图形是怎样变化的?(独学一一交流一一対论一一一汇报)预设时间:3分钟

三、自研共探(一)

1、看一看(自研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互相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一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已的小组增光添彩。(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始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旋转方向和表针旋转的方向一致的旋转叫“顺时针旋转”;和表针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旋转叫“逆时针旋转”。

四、学情展示

(一)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3题。要求:

1、先独立完成、然后互相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小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预演展示。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平价。

五、学习指导(二)

认真看课本第11页的例6,重点看画图的过程,思考:

1、观察三角形绕点A旋转前后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2、怎样画旋转后的图形?

3、画图时应注意旋转的哪三个要点?

4、旋转的特性是什么?(独学一交流一讨论一汇报)预设时间:5分钟

六、自研共探(二)

1、看一看(自研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白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互相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況,对合作太好的小组给子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増光添彩,(学生汇报时有不是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子补充,在各组

展示后,其他小组给评价。)

4、知识小结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方向发生了变化。

画旋转图形的三要素:(1)找旋转点(2)(2)确定旋转方向(3)(3)确实旋转角度

七、学情展示(二):课本第11页练一练的第1、2题。要求:

1、先独立完成、然后互相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方,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出,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预演展示。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选出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八、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你认为自己今天学的怎么样?或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九、巩固提升

1、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1)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运是()现象。(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3)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2、画出三角形AOB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简单图形旋转90°的画法:(1)找准旋转点;

(2)确定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3)根据确定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确定与原图形相对应的各对应点;(4)顺次连接各对应点。

青岛版五下数学期末 篇8

题号

合计分数

一、填空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

一个问题更重要”。

2、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

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3、我们常用的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

(),用

()

来表示。

4、毛细现象中,水上升的高度与空隙有关系。空隙越小,水上升的越

()。

5、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合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

。支持燃烧的是()。[来源:Z§xx§k.Com]

二、判断

1、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的是西风。

()

2、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占空气质量的21%。

()

3、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同时放在同一个房间里,会同时降到室温。()

5、沉在水底的石块没受到水的浮力。

()

6、我们这个地方冬季经常刮北风。

()

7、大海是蓝色的,因此水是有颜色的。

()

三、选择

1、下面物体不属于液体的是()。

A、牛奶

B冰激凌

C水银

D雪碧[来源:Zxxk.Com]

2、当红旗向东南飘动时,此时刮的是()风。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3、下列温度计不同类的是()

A红外线耳温计

B腋下体温计

C口腔温度计

D冰箱温度计

4、下列物品没利用不倒翁原理的是()

A地球仪

B台灯

C自行车

D储蓄罐

5、下面不是利用水的浮力的事件是()

A气球升到半空中

B曹冲称象

C捞铁牛

D水饺煮熟后浮上水面

四、科学探究[来源:Z,xx,k.Com]

猜想:不倒翁推不倒的原因是:。

探究1.探究不倒翁的外部构造。

回忆观察过的不倒翁,咱们一起来看看不倒翁的样子,注意观察:

不倒翁

底部特征

底部共同特点

1号

2号

探究2.探究不倒翁的内部构造。

不倒翁不倒还有其它的原因,但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来,怎么办?这就需要把它拆开来看看。这就是科学上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不倒翁

拆开后内部情况

内部共同点

1号

2号

通过以上探究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

生活中像不倒翁那样不容易倒的物体。如:。

五、科学与生活

一整块橡皮泥会沉到水底,但有一个同学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来源:Z&xx&k.Com]

答案

一、填空(14分)

1、解决

2、眼睛3、摄氏度

4、高5、氮气

氧气

二、判断(7分)

1、×2、×

3、√

4、×

5、×

6、√

7、×

三、选择(10分)[来源:Z#xx#k.Com]

1、B2、B3、D4、C5、A

四、科学探究(每空一分,11分)

猜想:不倒翁推不倒的原因是:

底部是半球形,上轻下重。

探究1.探究不倒翁的外部构造。

回忆观察过的不倒翁,咱们一起来看看不倒翁的样子,注意观察:

不倒翁

底部特征

底部共同特点

1号

半球形(球形)

半球形(球形)

2号

半球形(球形)

探究2.探究不倒翁的内部构造。

不倒翁不倒还有其它的原因,但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来,怎么办?这就需要把它拆开来看看。这就是科学上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解暗箱。

不倒翁

拆开后内部情况

内部共同点

1号

上面轻,下面重(下面有重的铁块)

上轻下重

2号

上面轻,下面重(下面有重的铁块)

通过以上探究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底部是半球形,上轻下重。

生活中像不倒翁那样不容易倒的物体。如:

台灯,台式电话等。

五、科学与生活(8分)

参考答案:我的猜想:整块橡皮泥放到水里容易沉到水底。

人教五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篇9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积累,相信大家又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就是展示大家的时候了。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审题,认真答题,端正书写,你一定能从中得到快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jiǒng kuàngdǒu sǒujǔ juãtǐng ãr zǒu xiǎn

()()()()()

二、慧眼识真(选择正确的读音)。

炽热(zhìchì)迸裂(bângpâng)灼痛(sháozhuï)

慰藉(jíjiâ)赐予(cìtì)含情脉脉(mî mài)

三、词语填充卡(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熟视无()负()请罪应接不()

心急如()故()重演花团锦()

四、各就各位(选词填空)。

不是„„而是„„因为„„所以„„宁可„„也不„„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只有„„才„„

1、()草原里的河水十分清澈,()从远处看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2、在洪水到来之际,老汉()牺牲自己,()让一个老百姓受到伤害。

3、我童年时的发现()没有科学根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严峻严格严厉严肃

4、老师()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定要()要求自己。

5、饥饿威胁着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浪费粮食的行为受到了老班长()的批评。

五、日积月累展示台。

1、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2、良药_________利于病,_________逆耳_________。

3、楼外青山,()外白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边红雨,()落溪边

4、()赴会——单刀直入

六、句子变换室。

1、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着这嘹亮的国歌声,我热血沸腾。(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敬爱的周总理聚精会神的听代表们的回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考考你。

1、《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是(),我们曾学过她关于读书方面的文章(),她的代表作是()。

2、《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

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的精神。3、《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主要讲了(、、)三国的故事。它有许多故事如()。

4、《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代词人(),其中(),()这两句诗写出了小儿子的调皮与可爱。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八、阅读冲浪:

阅读《草船借箭》回答下列问题。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2分)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才干——()妒忌——()

推却——()惩罚——()

3、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但为什么周瑜还要摆设酒席招待他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郑重宣布(大徒弟、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锁匠”的“锁”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部。

3、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上打“√”,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各是怎样的表情:大徒弟

可见他;二徒弟,可见他。

5、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

6、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会:,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

7、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

第三部分:小作家习作

感动

温馨提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你的可能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可能是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可能是电视上的一个小镜头„„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让你感动的一点写下来吧!

要求:

1、内容要真实,把活动的过程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主题突出,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不少于400字。

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每题1分,共5分)

咆哮窘况抖擞咀嚼铤而走险

二、(每题0.5分,共3分)

chìbângzhuïjícìmî

三、(每空0.5分,共3分)

睹荆暇焚伎簇

四、(每题1分,共5分)

1、因为„„所以„„

2、宁可„„也不„„

3、虽然„„但是„„

4、严肃严格

5、严峻严厉

五、(每空1分,共9分)

1、路曼曼其修远兮

2、苦口忠言利于行

3、山云树雨

4、关公

六、(每题1分,共3分,)

1、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2、听着这嘹亮的国歌声,我怎能不热血沸腾呢?

3、周总理听汇报。

七、(每空1分,共15分)

1、林海音《窃读记》《城南旧事》

2、《史记》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3、罗贯中魏蜀吴大意失荆州<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 >(答案不固定)

4、宋辛弃疾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课内:(共10分)

1、周瑜:妒才忌能气量狭小。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2分)

2、才能讨厌推辞处罚(4分)

3、因为诸葛亮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并深知曹操是个多疑的人。(2分)

4、因为周瑜找到了置诸葛亮于死地的计谋,现在计谋得逞,因而高兴。(2分)

二、课外:(共17分)

1、接班人(1分)

2、s钅(2分)

3、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2分)

4、眼中放光被钱财所吸引支吾了半天根本就没注意到保险柜里有什么。(4分)(意思对即可)

5、钱财的诱惑(2分)(意思对即可)

6、铭记师傅的话,做一名不受钱财诱惑的好锁匠,铭记师傅的话,掌握一手好本领.(4分)(意思对即可)

上一篇:如何做好幼儿园班主任班级管理下一篇:汉语形容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