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情况简介(共10篇)

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篇1

XX社区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辖13个行政村,3185户,13600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4万亩,果园面积1.5万亩。近年来,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立足自身实际,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工作首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省级生态乡镇各项指标。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全社区已建成示范新农村9个,正建4个,建成新居1700多户,建成村级文化休闲广场9个,安装果皮箱80个,垃圾桶1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修筑排水渠3800米,栽植绿化苗木3500株,并同步开展“一池五改”和配套实施太阳能洗澡间、节能、太阳能灶、吊炕,真正实现环境节能,生态和谐的目标。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率77%,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7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4%;地表水、空气、声音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治理,改善社村面貌。社区成立环境卫生检查大队,配备人员8名。购置垃圾桶120个,垃圾清理车1辆,建成标准化垃圾填埋场一个。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堆积、定时处理,社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85%;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达72%。全面提升了社村面貌,实现了生态建设的大步迈进。

创建示范社区工作总结 篇2

一、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社区紧紧围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遵道行义·自强不息”、“邻里守望·人人义工”、“节俭养德·全民节约”、等内容。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2个;制作文化墙300平方米。

二、升级“道德讲堂”

积极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社区远程教育,丰富道德讲堂内容,增加社区居民互动环节,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今年以来,共开讲2堂课,参加听课人员达到300余人次。特别是20xx年6月23日,组织社区党员代表共计180余人,由社区小朋友唱道德歌,效果非常好。

三、规范“积德榜”建设

社区利用“积德榜”传播正能量,开展好儿媳、好公婆、好丈夫、好儿女,身边好人好事、社区雷锋人物评选活动。上榜人物由小区提名、自荐或组织提名,社区召开评选会投票产生,确保上榜人员经得起检验,同时把“积德榜”建设在社区人员流动集中的地方,让正能量广泛传播,社区共计公布2榜,上榜人物6人次,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同时也掀起了学榜的新高潮。

四、深化“邻里守望·人人义工”社区志愿者服务

社区志愿者服务是社区公益活动和帮助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的主力军,社区开展大大小小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参加人员800余人次。建立了便民工具屋、维修便民点、爱心超市,低保户和计生家庭可以凭低保证选购商品;社区还成立了社区巡逻队进行每天巡逻,提醒居民防火防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邻里团结,互助互爱,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等。

五、培养青少年成长成才,建立社区青少年宫

社区与企业、与学校共驻共建,充分利用企业闲置空房,打造社区青少年宫,面积共300平方米。楼下一层为社区亲子乐园,适合6岁以下儿童学习嬉戏,分为益智区、游戏区等,同时社区计生协会会员家庭在此可享受玩具购买八折优惠。楼上二层是社区青少年宫,适合12至18岁青少年,分为烹调实训区、音乐区、绘画区。将青少年在学校的社会实践课与青少年宫的项目结合,开设兴趣班。在学校内建青春驿站。社区青少年宫已于20xx年12月28日开园,计划在假期开设烹调和吉它班,现已有20多名青少年报名。

六、打造社区文化

社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邻里节”活动,开展名言、警句、格言书法比赛,开展清明、端午、老年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今年6月29日,香港慈恩基金会来社区开展捐赠仪式,为社区四点半学校捐赠新图书5000册。打造“德香社区”,社区建立了青少年宫,图书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厅等服务载体。同时结合文明社区创建,先后创建文化墙300多平方米。

七、完善便民服务,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社区成立的邮政代办、便民工具、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社区成立了红歌队、腰鼓队、舞蹈队、乐队和创作组,参加队员达200人,在七一、重阳等节日中开展活动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八、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确保了社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道路畅通

20xx年是遵义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攻坚年,社区结合实际,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保障了社区卫生干净,环境优美。社区发动低保户、党员群众志愿者积极整治环境卫生,全年共整治卫生死角12处,清理野广告40处次,在保洁方面,社区低保户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每户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认真清扫之后交给专职保洁人员进行保洁。全年共迎接抽查、初查、复查4次,没有一次影响市区迎检部署。

文明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篇3

根据年初区委一届两次全会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广场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创建文明示范社区”的新起点,坚持“软硬并举,重抓软件”和“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坚持立足基层、找准基点、夯实基础,在为居民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努力推动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的同步提高,在塑造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中心社区整体形象的进程中不断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党工委对社区事务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对社区资源协调整合优势。党工委以抓好调研、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抓好基层,扎实推进工作,抓好队伍,提高效能,提供保障为主线,今年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找准基点,确立未来三年社区发展的总体目标

1.在多层面、多视角地调查研究中找准发展的基点。按照社区建设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从长远着眼,当前着手,围绕找准基点、明确定位的要求,启动了三个层面多个视角的调研。一是结合今年创建示范性文明社区的阶段性目标,年初由党工委成员带队,组织了包括社区党建、社区资源开发、居委会基层民主建设、社区共建等十个专题的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阶段性的创建重点;二是结合中心组课题,开展了对社区内的老人、残疾人等八类特殊人群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拓展居民区思想道德建设的视野和工作范围;三是结合制订社区未来三年社区发展纲要,专门组建了临时工作小组,从理清街道职能着手,实施了对街道科室工作职能、现有工作资源、今后发展趋势以及社区基础情况等全方位的深入调研;从了解居民对社区的生活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着手,按照居民户10%的比例开展了广泛的居民需求调查,为确定社区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基本依据。

2.在有分有合、上下联动的整体规划中统一发展的目标。社区工作是由条块结合构交的集中平台。这既决定了工作特点是千头万绪,又明显地反映了职能分割和交错。而示范性文明社区建设的要求,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来确定各自的基点、统一分散的思想和行动。为此,我们抓住制订三年发展纲要的契机,把制订纲要的过程当作是一个思想再动员,目标再明确,行动再统一,力量再凝聚的过程,通过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两上两下的科室职能梳理和目标设定,通过邀请专家进行集中培训以及分阶段的试点科室交流等途径,保持了调研过程和制订过程与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居民区工作、科室工作和街道工作的上下联动,科室工作目标和社区发展目标的有分有合,找准了各自工作的基点,将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职能科室的目标和要求统一到围绕社区三年发展纲要的整体规划和创造性地实施社区建设和管理上。

由此,我们已将未来三年广场社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初步确定为:以实现党工委对社区工作的有效领导为保障,新的社区建设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并取得与传统社区机制明显相区别的效果。保持环境质量、公共物品和社会化服务在上海的中上游水平;初步形成居委会“四自”运作的模式,形成广泛参与和能够自主运行的志愿者网络;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有明显推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程度有明显提高,各类社会问题得到明显缓解,社区成为居民安居乐业和谐家园。

二、立足基层,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

社区基层是直接面对居民、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第一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我们从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出发,在调整基层组织的运作模式、完善党的群众工作的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明确居民区党支部(总支)的功能定位。我们对原来的党支部(总支)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理清了工作职责和各类常设或非常设的组织机构,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制订了《居民区党支部(总支)工作规则》,以制度化的形式明确了党支部(总支)的功能定位。《工作规则》重点强化了居民区党支部(总支)的三大功能(即对社区重大问题决定、指导功能,对社区党的活动的组织协调功能,对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和四大作用(即政治上的导向作用,组织上的保证作用,工作上的协调作用,行动上的表率作用),同时建立完善了社情民意分析制度、议事决策制度等五大工作制度,从机制上保证党支部(总支)工作与居委会工作相切而不相交。为提高支部工作水平,我们以“达标创先”活动以及居民区党支部与区机关党支部结对共建为抓手,通过支部间既有竞争又有交流的活动,努力达到全面参与、整体提高、达标创优的目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调整居委会工作的运作模式。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年初,调整居委会工作模式,建立专业委员会的试点工作首先在顺天村、江阴居委会实施。物业管理、社会保障等六个专业委员会经过一个阶段的运转,不但解决了居民的不少急难愁问题,还形成了不少机制性和长效性的工作成果,如顺天村的“物业事务处理告知单”、“突发困难基金”、“居民房屋转租公约”等,江阴的“防台防汛抢险队、曲艺队”等,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体现为“四多四少四提高”:即帮助居委会做工作的人多了,直接到居委会要求解决问题的人少了;支持居委会工作的人多了,埋怨发牢骚的人少了;好事办好的多了,重复劳动或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少了;居委干部的理性思考多了,忙忙碌碌穷于应付的少了;小区的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率提高了,争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区各项工作的满意率提高了。为此,下半年我们通过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有一半居委会陆续调整了工作模式,建立了专业委员会,“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3.加强居委干部队伍建设。为了让居委干部真正深入小区、深入居民,我们实行了“周一至周六工作制”,改变了“居民有空办事,居委没有服务”的情况;建立了居委干部每天定时下小区制度和居民接待制度,确保与居民的日常联系。同时还开展了“扎根于社区做群众贴心人”活动和居民代表评议居委干部活动,居委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居民对居委会和居委干部工作的评价也有了明显的提高。4.创设党员参与居民区事务的新舞台。结合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我们注重了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积极寻求适合党员特点、为居民所认同的参与形式。至今各个居民区都建立了在职党员之家或在职党员之苑等阵地,建立了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长、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居民的联系网。另外顺天村居民区建立了由党员牵头的股票兴趣小组等10个党员关心小组、江阴等居民区建立了党建促进会、“三风”促进会,恒茂居民区在职党员活动的良性机制也初步形成等等,这些都为党员参与社区事务、发挥党员的自身价值提供了新的舞台。

5.创新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一是以市民学校为载体,整合社区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逐步推广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满足居民对知识的渴求、顺应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解决居民的充电和掌握技能的要求结合起来,将学习化社区建设作为一项聚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二是以以小区公共道德评议台为载体,从居民关注的身边事入手,开设了以批评为主的“给您提个醒”、以表扬为主的“每月一星”等栏目,以居民自我教育的形式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三是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逢九回娘家”、迎APEC会议等为载体,在不同群体中开展切合各自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四探索个案工作法,对社区思想建设的个案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案工作方法,从而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对创建示范性文明社区的参与度得到了增强。

三、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优势

1.加强党工委对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保障。加强街道党工委班子的自身建设,既是加强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更是示范性文明社区的组织保障。我们把增强党工委一班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作为班子建设的目标。“以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黄浦精神来统一我们的行动。通过强化党工委的集体领导,完善了包括党工委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在内的党工委工作制度,建立了党工委调查研究制度和工作督办制度,明确党工委与办事处的职责分工,强化党工委的领导、决策职能,以制度化建设推动规范化运行,保证创建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2.提高街道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工作水平。加强了中心组学习,除安排定期的集中学习和交流外,还有选择性地安排了“创新思维”等专题讲座,安排了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专题调研等等,解决对社区建设的统一认识问题,解决提高领导科学方法问题和提高班子合力问题;强化自主意识,率先垂范,当好示范,完善党政领导分片联系居委会制度,推动领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3.完善与社区单位的横向联动机制。以“三风”建设为抓手,通过组织行风评议“回头看”、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季度“所、院、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社区行风、政风建设,紧密与社区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共建促进会、精神文明理事会等松散型组织的协调和联系优势,加强与社区单位的共驻共建,增强社区工作的社会性。在抓党工委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我们把机关干部队伍的建设作为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教育,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争当优秀指导员、联络员”为抓手,积极推进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

4.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加强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学习“七一”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居委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工作,开展了“争做优秀指导员、联络员”活动,不仅促进干部深入居民区为居委干部“减负”和为居民服务,还通过深入基层及时指导、总结工作,协调解决矛盾,推进了工作的落实,保证了区及街道各项实事工程的顺利完成;加大青年干部培育的力度,成立了“青春之歌”行动小组、机关党支部注意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发挥青年干部的优势和特长,在机关人员减少、任务加重的情况下,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完成了示范性文明社区大量的调研工作,既增强了他们对街道工作的理性思考,又提高了他们对驾驭街道工作的能力;以党员干部和青年干部为先导,组织党员干部走访特殊困难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落实对“需经常关心”的困难群体的结对联系,确定每月上门联系并反馈情况的工作要求,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试行机关科室民主评议制度,改变只考核干部不考核科室、只有上级考核没有下级评议的传统做法,将上级单位评估和居委会评议结合起来,推动科室作风的转变。街道作风的不断深入,不但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工作效率,而且带动了居委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力量保障,扎实了创建的基础。

在区委、区府领导、区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指导关心下,经过街道上下、社区各方将近一年的共同努力,广场街道示范性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为:

一、初步建立了一个社区服务资源的集散地。我们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载体,将社区层面所有与居民有关的事务办理职能,各类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项目以及来信来访、法律咨询服务等统一集中到“中心”,使“中心”成为服务资源的集散地,实现了真正的一门式服务,避免了居民办事时的无效往返过程,发挥了整体布局上的功能性互补作用,提高了服务居民的有效性。

二、初步形成了群众自主参与和社区资源共享两个运行机制。一是通过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找到了社区建设和管理与居民需求的结合点,留出了居民制度化参与同自身相关的社区事务的空间,增强了居民对居民区事务的主人意识,以专业委员会运转为主体的群众参与机制初步形成;二是通过社区精神文明共建促进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整合功能,成功解决了凤阳路整治老大难问题。通过近一年在社区各类党组织中动员、发动、交流评议、评出了包括市、区、职能部门、新经济组织单位党组织在内的“十佳”为名的“十佳好支部”、“十佳好党员”,顺利举办了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先锋颂”—广场之声音乐会和“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社区党建巡礼展两大精神文明品牌项目,多方互惠互利的社区图书馆和社区市民学校圆满挂牌并投入运转等等,共建签约单位达到78个,定量化、契约化、制度化的共驻共享机制初步形成。

三、初步达到了来信来访人员、登记下岗失业人员和游离于组织外的党员三个数量的下降。第一,社区来信来访、法律服务中心的功能不断拓展,通过建立“特殊人群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以党支部社情民意收集反馈制度和“融情寓乐”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使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化解前,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通过组织信访工作人员每月“下访”居民区和每季度“巡访”重点地域,变信访服务“等待式”为“下沉式”;通过开通网上信访服务,建立了来访接待、来信处理、来电答复、网络服务等多条信访服务渠道,变单一服务为多渠道服务;1-10月共处理信访253件,比去年下降30%,到市、区政府上访的批数和人次也有明显下降。第二,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推出“4050”工程、发展非正规就业以及发展社区经济与再就业相结合,1-10月净增岗位362个,登记在册的下岗失业人员(785人)比去年下降13.8%。第三,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落实“三个延伸”,党建工作以各种形式继续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延伸、向社区事业单位延伸、向居民党员延伸,集党员基本信息、党员教育以及参与社区活动情况等内容的“党员信息库”开始启动,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游离于党组织外和党员活动外的党员党员人数不断下降,“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形象在社区尤其在居民区初步树立并得到了大多居民的认同。

四、初步完成了实现文明小区、市级安全小区、一级居委会以及困难人群的保障和救助四个全覆盖的基础工作。〈1〉文明小区创建分类推进。对原有的市、区级文明小区,实行巡视制度和立项管理考核机制,实施个性化培育,以长效管理来巩固创建成果;对动迁遗留的两个户口冻结小区,提出“地块一天不动迁,创建一天不停止”的口号,加大了公用厨房整治、外墙面整修等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力度,在软件和硬件上同步作好了实现市、区级文明小区的全覆盖的准备。〈2〉市级安全小区创建不断拾遗补缺。点面结合深化“创安”工作,辐射“创安”成果,通过安全小区、安全单位以及南京西路安全街的创建,逐步做好居民区与公共区的衔接,实现市级安全小区的全覆盖。〈3〉居委会建设软硬并举。加大投入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以民主建设为抓手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居委会服务居民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基本完成了一级居委会全覆盖的基础性工作。〈4〉保障和救助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借助电子化社区建设,率先建立“社区困难群体资料库”,将困难群体分为需要重点关心、经常关心等三类,按照聚散结合的办法,由部门统一部署,分别落实到政府部门、群众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单位、志愿者等,依托政府救助、社区共助、居民互助落实了帮困救助措施,增强了各个系统的联结程度,从机制上实现了保障和救助的全覆盖。

五、初步构建了社区党建、社情民意、医疗卫生、终身学习、以及安全防范五大网络。通过重点加强对社区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一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纵向连接居民区党支部(总支),横向贯通社区“院、所、场”部门、新经济组织和社区单位党组织,交错联系社区党员并延伸到居民群众的党建互联网初步构成;二是由设置在服务窗口的社情民意信息箱、街道—居—居民小组三级信息链和各界人士组成的信息员队伍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信息收集网络,与居委会社情民意收集反馈制度和街道每月一次的分析通报及落实制度互补,初步构建了社区社情民意的信息网;三是由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分中心、5个全科医生门诊点、11个卫生站和医疗大篷车组成的“四级一点”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初步建成,老年人健康档案基本完成;四是由社区图书馆、居委会图书室、市民学校等学习教育基地和与上大、华师大、上外等高校共建的社区学习服务项目等组成的非正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资源网初步构成;五是以依托一天一次报平安、一周一次排摸不稳定因素、一月一次分析动态性问题这一程序的运行,以日常纠纷调解的向前、先后、向外三个“延伸”,以区域性的夜间治安联合管理等为主体的社区稳定的防范网初步形成,扩大治安防范的覆盖面。

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篇4

新市民街社区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董勃为主任,社区主任郭新兵为副主任的妇联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社区妇联工作职责、妇联工作守则及妇联工作条例。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工作,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引导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代表妇女在基层政权建设中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

新市民街社区妇联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在全社区开展“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帮助社区下岗失业妇女联系技能培训,让她们掌握一门技术,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再就业,社区妇联鼓励下岗失业妇女自主创业,截止到2010年底,新市民街社区妇联帮助介绍、安排下岗失业妇女在就业96人,并帮助5人申请了小额贷款,让她们的生活有了保障。社区妇联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妇女一户一户上门了解情况,按照国家政策给这些困难家庭办理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真正为妇女同志解决了实际困难。在全社区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敬老、爱老、文明礼让、关心妇女儿童、帮助弱势群体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社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地改观。经民主评议,共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86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被评上五好文明家庭的居民纷纷表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讲文明、讲和谐,我们也要评上五好家庭,“五好家庭|”的评选在社区产生了极大地共鸣。

社区妇联认真宣传、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利用社区黑板报编写维权信息通报,在社区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活动,大力宣传社区生育文化,树立新型婚育观,倡导男女平等。充分发挥社区人口学校优势,组织社区妇女学习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组织社区育龄妇女学习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相关知识,确保育龄妇女普遍享受较好的计生优质服务。社区在2010年在“安阳日报”、“中国殷商网”等市级宣传刊物上刊登报道5篇,有效地扩大了宣传面。社区妇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利用图书室、党员远程电教终端、社区会议室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社区妇联利用青少年活泼爱动、接受事物快的特点,组织他们文艺演出,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同时还利用黑板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发放宣传单,组织他们参加社区里的公益劳动,提高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对辖区青少年进行“三里三合”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宣传,随时预防青少年犯罪,社区制作禁毒横幅5幅、黑板报5期、张贴各种宣传海报83张、发放宣传单1560份、放映禁毒电影1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来。截止到2010年底新市民街社区未发现一起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

保障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特别是受教育权不受侵害。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社区妇联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居民及流动人口家中,对未满18岁的青少年受教育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辖区内的孤儿姜洋极尽全力给予帮助,使他们都能受到教育。我社区共有未成年人1618人,其中只有一人因智力残疾现在失学在家,其余无因家庭贫困或重男轻女等原因辍学。

在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之时,社区妇联即刻做出“强组织创先进、提素质争模范”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实施“妇女四项行动一项建设”,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实现“妇女组织坚强有力、妇联干部充满活力、妇联工作科学发展”的目标。完善和落实了妇联组织的承诺服务标准,开展了“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岗”活动,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妇联干部的模范作用。

创建市级示范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开展社区达标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目标要求,全面提高我县城镇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目标任务XX年社区达标工作的目标是:把全县现有的X个社区作为XX社区达标单位,按照《市示范社区基本标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达标工作,年底通过目标考核达标。

三、工作步骤

1、组建班子。县、镇两级民政部门在5月中旬组建好工作班子。

2、动员部署。5月下旬在镇召开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第二次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

3、办好试点。5月29日前县、镇两级民政部门在xx社区办好试点。

4、全面启动。6月1日之前在xx社区开好现场会,6月2日至10月底其它7个社区按要求全面开展工作。

5、组织培训。6月底7月初组织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6、考评验收。市里将分两次对此次创建示范社区工作进行验收,第一次验收在7月中旬,第二次验收在11月份进行。届时,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局、市城管局、市计生委等有关部门依照市级示范社区目标考核验收评分表100分制标准计算对社区达标进行严格的考评验收。凡总分达到80分以上为达标单位。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之前将对达标的社区进行一次考评验收,凡达到标准的社区就报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城市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社区一定要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达标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全面提高我县社区建设的水平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好。各级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恪尽职守,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发挥牵头组织、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与各部门密切协作,认真负责地抓好社区达标工作,确保社区达标工作顺利进行。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镇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社区扎实开展工作,切实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在达标工作中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标准,突出重点,加大投入,不搞形式,不走过场。重点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就业渠道。

3、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各社区居委会在工作中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和实践,要注重城镇基层管理体制的创新,通过开展社区达标活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明确各方责权,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4、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要严格把关。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综合治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这两项工作非常重要,在考评验收时,将继续实行一票否决的办法。因此,社区居委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这两项工作无重大问题发生。

村生态创建工作简介 篇6

近年来,本村围绕生态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先后组织近千人次对全村村庄环境、卫生死角等进行大清理,围绕“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要求,村建立了“四位一体”领导小组,配备保洁员4人、垃圾清运员1人,保洁人员每天保洁不少于6小时,同时由村副主任任环保员,负责对保洁员、清运员做到每天督查、每月考核,并按考核结果发放工资报酬。

全村有河道、河塘13条,先后投入60多万元疏浚整治了等五条河道,并建立河塘长效管理体制,做到有牌子、有队伍、有制度。

根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要求,本村新增市统一式样垃圾池28座,在组建设一座日处理200吨污水处理装置,目前已投入运行。

秸杆禁烧工作扎实,村建立扑火队,广泛宣传、落实责任,严防死守,全村夏、秋两季未着一处火, 未冒一处烟。

创建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工作汇报 篇7

推进美丽古镇建设

——肥东县长临河镇创建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工作汇报

古镇介绍 长临河镇源于三国赤乌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据考证,因青阳山北麓之水经长宁寺源源不断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长宁河。地因河得名,又因濒临巢湖,遂更名为长临河。

长临河镇位于肥东县最南端,濒邻巢湖,接壤滨湖,镇域面积100平方公里,辖 6 个社区,14 个村,人口 5.2 万人。境内有合福高铁长临河站,环巢湖大道、店忠路、规划中的方兴大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拥有 19.8km 巢湖岸线,四顶山、茶壶山、白马山、青阳山、羊羚山等自然资源丰富;长临河古街吴氏旧居、六家畈古民居、振湖塔、长宁寺、朝霞寺等历史遗迹与人文景点星罗棋布,是安徽省第一个侨乡。

近年来我镇围绕建设“环湖首镇,生态慢城,文创高地”的目标,紧抓环巢湖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省市规划建设环巢湖科创走廊两区建设的契机,以“生态为纲、旅游为擎、文化为魂”为规划引领,走可持续、差异化、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都市生态独具魅力的文旅特色乡镇。几年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美丽村镇与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镇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逐年提升,先后获批“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华侨国际

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乡镇”、“长临老街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安徽十佳宜业宜居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森林乡镇”。

伴随着长黄路科创走廊项目、皖新十八联圩都市田园文创综合体、文一白马山篮球公园(运动小镇)、六家畈古镇(基金小镇)、等项目的启动与建设,未来的长临河镇必将发展成为巢湖岸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旅游名镇、文化重镇。

现就社区教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运行机制,提升社教质量。

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必须落实到社区的每个层面。我们按照“全面发动、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逐步推进”的工作方针,以镇社区学习中心为龙头,完善了社区学校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社区教育。

根据工作目标,我镇建立了以镇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长临河社区学习中心领导小组”。社区学习中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制定《长临河社区教育规划》和长临河镇《社区教育工作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社区学习中心所在的学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长临河社区学习中心。

二、加大投入,健全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

为确保社区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政府始终坚持教育发展优先,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并强化载体建设,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近几年,我镇社区学习中心依托中心学校少年宫资源,基础建设得到了

较大的改善。社区学习中心建有电脑室、图书阅览室、民乐室、非遗活动室等场所,是一所集党员教育、成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社区居民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基地;各社区学校也结合自身发展逐步完善了农家书屋、棋牌室、休闲室、健身室(所)等设施建设。

三、注重优化、共建服务平台,完善社教网络。

1、努力提升社区教育基础能力。我们在工作中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各类人群对教育的需求,完善镇、村两级社区学习网络。

2、着力构筑资源共享平台。全镇拥有中小学 6 所,幼儿园 2 所,拥有健身房、社区广场、娱乐场所、青少年德育基地等社区教育资源共 30 多处,向社区居民的开放率达到 100%。社区学习中心的电脑室、舞蹈室、图书室、书法室等场所均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政府与学区中心学校、幼儿园分别制定了活动场所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协议,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体育场馆等设施也向社区居民定期开放。镇社区学习中心、农经办、旅游办、扶贫办与用工单位相互配合,为农民工提供各种培训。部门间的相互协作,促进了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资源最优化。

四、注重管理,健全各项制度,提高队伍水平。

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教育工作制度:(1)社区教育例会制度。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商讨社区教育工作大事。(2)共同参与制度。由社区学习中心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研究

社区教育的重大问题,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3)调研制度。深入社区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做好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帮助基层组织解决具体问题。(4)领导考核制度。结合村居评估中社区学校建设要求,进行检查、评估,量化考核,并纳入社区工作考核之中。(5)表彰奖励制度。定期表彰社区教育活动开展较好,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近年来,我镇逐步形成了一支专职与兼职并举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中心有计划地组织专、兼教师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和管理能力。多年来,还培育了一支由党员、公务员、青少年、教师、务工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 100 余人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分别活跃在全镇各社区教育活动中,满足了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需要。

五、注重实效、健全培训功能,优化服务职能。

全镇全年各级各类培训达80余期,年培训总量在10000人次以上,占常住人口的 20%以上;0-3 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接受教育的比例达 50%以上;返乡农民工培训率在 60%以上;劳动就业人口的培训率在 50%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外来流动人口人员接受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 60%;逐步实现了社区居民“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目标。

1、职业技能教育。(1)开设计算机初、中级培训班,全年培训总量达 1000 人次。(2)开设种植、养殖、电焊、缝纫等培训,全年参培人员达 560 人次。

2、弱势群体教育。(1)针对土地流转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需要,由成教中心校、乡劳动保障所和企业合作,共举办了电脑、服装加工等 8 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在 436 人,培训合格率在 90%以上,就业率达到了 95%。(2)针对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我们切实抓好老年教育基地建设。定期组织人员到敬老院为老年人开讲座,搞演出,组织老年人参加适宜的娱乐活动。努力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3、学生校外德育教育。社区协同学校在青少年中开展维权、自护、科普、环保、网络等知识讲座;开展艺术、书法绘画、道德规范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普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安排的各项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社区内残疾人家庭、孤寡老人服务,献爱心。社区教育中心专门为青少年举办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类培训。

4、新型农民教育。组织开展“农民—居民—文明市民”的教育是我镇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1)加强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现有中国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如“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加强文明教育,积极开展居民文明礼仪培训班,倡导文明新风。

5、广场舞—中老年健身的乐园,从 2014 年 9 月开办至今,我镇由无人参与到近千人参与,由没有场地到十来个场地,每年一次的广场舞交流联谊活动精彩纷呈。今年元月份长临河镇首届广场舞年会在高铁站广场举行,取得了圆满成功。广场舞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道

靓丽风景线,切实提高中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融洽了邻里关系,推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6、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

在社区教育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我镇特点、并以争创文明、建设和谐社区为切入点的社区教育实施途径,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因地制宜、上下联动,加强与本镇社区、学校、企业的区间共建、社校共建、社企共建,依托镇社区学习中心、综治办、团委、农办、旅游办等部门的资源,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富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二是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载体功能。发挥社区的教育优势,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各活动团体功能,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推动精品社区、和谐社区建设。三是丰富活动内容、贴近群众生活。以小区群众文化教育为载体,全面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六、注重个性,传承乡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立足古镇非遗文化积淀深厚的特点,积极开展乡土文化的传承教育。1、积极推进非遗课程进课堂,2015 年初学区中心学校就把省市级非遗牛门洪拳、牛氏剪纸引进课堂,在普及的基础上开展社团培训;2、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课题论证,并积极申报市级教科研课题,开发牛氏剪纸、牛门洪拳校本教材,推进地方非遗的传承发展;3、积极开展非遗社团活动,一批爱好非遗文化的青少年、社区群众、公务人员活跃在非遗文化传承的舞台上;4、依托社区学习中心,利用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的舞台,结合乡村传统节日开展非遗展

演活动,武狮、舞龙、太极拳、太极剑、加大了非遗的影响力,营造出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

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篇8

创建示范城区 奏响和谐旋律

区社区办、区民政局

2010年2月3日

2009年,区社区办、区民政局根据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工作。2009年10月1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命名表彰大会上,我区一举夺牌成功。这是近年来我区获得全市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志愿者注册先进单位等荣誉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区建设成果。在创建过程中,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争取支持,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2005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适时提出了我区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的工作目标,将其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亮点来抓。作为社区建设的主管职能部门,区社区办、区民政局认真履行对上联络协调的作用,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为掌握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相关信息动态,我们坚持每年2-3次赴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汇报衔接创建工作,多次邀请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领导来我区视察、指导社区建设工作,就社区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2009年5月13日,由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带队,区社区办、区民政局负责人一行前往北京,到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汇报我区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的工作,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沟通,对区本级力量难以达到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联系汇报,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有力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常抓不懈,努力夯实创建基础

本着充分整合资源、节约创建成本的原则,区民政局从区里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议区委、区政府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将城区原有的86个居委会调整合并为51个,并设立社区居委会,使每个社区人户规模均在2000户以上,5000人左右。为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区社区办、区民政局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支持40个社区新建或改建了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近3万平方米。为规范社区工作,区社区办以及区民政局拟定了《武陵区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试行办法》,并以区政府文件下发,规定社区主要抓好社区党建、社区经济、社区治安和稳定、社区就业和再就业、社区社会保障、社区城市管理和社区计划生育等七项工作。另外,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的通知》、《武陵区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活动方案》、《武陵区区直单位联点扶建社区工作方案》、《关于在全区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指导意见》、《武陵区大力加强社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使社区各项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三、细化任务,认真落实创建责任

根据《民政部关于切实做好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命名表彰工作的通知》,2008年12月中旬,我区正式申报“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为切实抓好创建夺牌工作,区社区办和区民政局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指导标准》进行了责任分解,将53项指导标准细化到了区直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并召开全区社区工作大会,下发了《武陵区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工作方案》。为切实指导社区抓好迎检工作,在工作方法上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由区社区办主抓,区民政局牵头,组织有关区直部门首先在城南体育东路社区统一创建资料整理,经共同验收合格后,召集全区10个重点社区到体育东路社区学习借鉴。《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指导标准》中涉及到区民政局负责的指标有18项,区民政局不畏难、不推脱,想方设法落实创建指标,并逐个社区督导落实。如:为抓好社区慈善超市建设,确保创建工作不丢分,区民政局从有限经费中,安排15万元专款建设了10个慈善超市。

四、整体联动,切实增强创建合力

创建工作指标涉及到的30多个区直部门和单位,区民政局在抓好自身准备工作的同时,多次与其他部门和单位加强联络协调,区社区办还抽调专门力量组成工作组蹲点社区,帮助、指导、督促创建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区统计局、劳动局、财政局等部门将创建工作视为己任,主动谋划达标。各乡镇、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忧”的思想,将创建指标分解到人,逐项落实到位。各单位从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创建达标的过程作为促进基层各项服务水平的过程,最终确保了夺牌成功。

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篇9

为加快推进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进度,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民函„2005‟4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发展老年服务福利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为构建和谐雁江而努力。

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民政主管、社区承办和社会参与原则;坚持先行试点,逐步发展的原则;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托老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和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的原则;坚持社区养老服务活动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二、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以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现社区养老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和低偿性,满足“三无”老人、特困老人等老年群体需求,使社区养老服务达到 规范化、制度化。

汇集爱心,传递关爱,通过政府扶持和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社会救助机制,老年人福利设施,建立完善敬老教育,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精神文化,卫生保健,休闲娱乐等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三、基本内容与活动形式

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贯彻落实上级相关精神和要求,通过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为体系。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化服务,使我区的老年人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通过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带动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共驻共建,通过树立典型、争先创优、促进升级达标,使之推动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

四、服务对象与服务项目

社区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城市“三无”老人、特困老人和空巢老人。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日常护理、心理慰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日间照料、托老和权益维护等。

五、阵地建设与经费来源

阵地建设是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抓好阵地建设是搞好创建活动的前提。创建活动中的办公场 所、办公设施、日间照料室及相关设施设备,厨房及相关设备,老人之家,图书室、卫生医疗服务室,文化娱乐室以及宣传栏、黑板报等设施。其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扶持,政府列支和社会捐助。

六、服务人员与队伍建设

创建活动的服务队伍由社区干部、党员、学生、志愿者队伍、驻辖区单位兼职人员和辖区社会福利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其长期和定期服务选派公益性岗位相关人员,短期和临时服务由社区干部、志愿者、学生和辖区相关单位人员兼职,也可以根据规模和需要招聘临时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志愿者队伍、学生、护理员培训、保健卫生培训、社会福利机构人员培训与管理,分别由区级主管部门负责。

七、试点工作与试点规划

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活动的试点,拟定在莲花街道办事处的雁中社区进行,并与已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动员辖区单位共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建立科学的服务体制,规范相关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完善多功能服务体系。通过加强领导,密切协调,规范管理和资金扶持,将试点社区建设成四川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

试点从2011年4月开始,2011年底完成。整个试点过程分为筹备,场地设施建设,建章立制、完善规章和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筹备工作于2011年4月底完成。期间主要工作为制定方案,建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开展服务对象模底,建立社区服务对象档案,召开驻社区相关单位协调会,制定共建共创方案,规划落实活动场地。

(二)场地建设阶段。场地建设于2011年8月底前完成,必建项目有社区养老服务办公场所(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生活设施建设(含日间照料室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厨房及相关厨具、餐具、用具等),医疗卫生设施(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病床、必备的医疗,康复器材等)和文体场地设施建设(含健身室、图书室、应急物资储备室、棋牌娱乐室、室外活动场所及相关文体器材)。

(三)建章立制。完善规章制度阶段。本阶段于2011年10月底前完成。包括各项制度、工作职责、日间照料制度、托老办法、居家养老服务协议、空巢老人托老照料协议,医疗服务办法、权益维护规则等。

(四)检查验收阶段。本阶段于2011年11月底前完成。主要完成制度规章补遗,工作档案收集,信息平台建设的完善补充、总结、按照《四川省养老服务示范社区标准(试行)》逐项对照,完善补充,通过自查后上报验收。

XXXX民政局

创建生态示范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篇10

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80%,清水浦交接断面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努力打造xx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样板。

一、优化生态布局,打造绿色发展的生态空间

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统筹生态管控与城市建设发展,探索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积极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加强生态敏感区管控,构筑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

2、推动实施空间规划编制。对接全市总规和战略规划,完善新一轮城乡开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旧村改,加快蛟川北区和湾塘、岚山村庄搬迁。践行生态理念,在甬江北岸规划研究、石化区总体规划修编、打造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过程中突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编制后海塘区域发展规划,推进生态围合带建设,规划腾空区域。编制都市农业产业规划,出台农业品牌化支持政策。

3、强化区域功能布局调整。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庄市工业a区等区块开发建设和功能转换。实施后海塘北侧景观改造,推进宏远路东侧、古海塘北侧的招宝山生态湿地(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城市物流功能区建设,完成城市物流孵化区二期和宝湾物流前期项目。加快xx发电厂、金甬腈纶厂的搬迁进程,转变甬江沿岸区域功能。

二、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

1、推动产业平台集聚发展。分类实施工业园区整合和“退二进三”“退二优二”更新,加快三星工业区、庙戴工业区等区块提升改造,推进中南高科xx智造谷产业园、高端新材料产业园等小微园区建设,引导小微企业入园集约绿色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改造旧厂区并向总部经济、都市工业、楼宇智造转型。规划腾空土地临港新产业发展布局,形成新产业定位、开发模式。

2、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低效土地和低效企业整治,强化亩均论英雄,建立准入门槛。推进节能减排,开展万吨以上用能企业“能效提升”行动。实施节能改造,开展工业企业屋顶光伏等节能降耗项目。推进久丰热电联产升级改造项目。推进园区功能优化调整,完成金属园区整治提升,关停全部金属拆解企业。继续腾空煤场土地,加强煤场长效管理,从源头减少污染源并提供发展空间。规范提升现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机械化运作水平,促进企业由生产拆解型向贸易型转化。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一步摸清生态“家底”。

3、巩固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废弃包装物无害化处理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田园日常动态保洁,实现农业废弃包装回收全覆盖,确保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作物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融合力度。完成全区农药、化肥使用量的调查摸底,完成化肥减量20吨,农药减量5.2吨,统防统治面积2.5万亩,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落实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个,达到年配送沼液2万吨规模。严格落实禁限养制度,关闭禁养区内养殖户。

三、强化综合整治,构筑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1、深化水体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成果,在全面完成“八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实施工业园区外690家企业的雨污分流改造。继续推进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xx排水分公司、华清环保的扩建和提标改造项目,启动污水处理厂类四类排放改造和中水回用改造。开展金属表面处理等五大行业整治。加强雨水系统管理,严格控制受污染的雨水直排环境。完成姚江调补水任务,满足生态补水需求。进一步推进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推动河道生态修复、河道护水护渔管理机制、沿街“十小”行业隔油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农村纳厂生活污水管网的运维管理4条机制。保障九龙湖镇横溪、秦山自然村饮用水安全,推进横溪、秦山自然村大网供水工程。开展石化区尾水深海排放管项目。

2、推动大气环境专项整治。组织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制定《机械轴承行业vocs整治方案》,分批开展整治,确保vocs得到有效减排。持续落实煤尘、扬尘抑尘措施,强化督查通报。开展工地扬尘整治,落实建筑工地(拆迁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继续推进“道路清爽行动”,建成区主要道路机扫率达到90%。加大对重型柴油车辆整治力度,继续开展重型柴油车辆尾气执法检查。加强对涉及臭气异味信访举报投诉的工业、市政和农业等臭气异味源排查,推进解决臭气异味扰民问题。

3、推进土壤环境修复治理。2019年底前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综合利用率达到96%,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在各镇(街道)试点小产废单位危废第三方统一收集管理,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问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并建立信息共享,加强风险管控。确定农田面源污染解决思路或方案。开展吕岙山塘、金甬腈纶地块土壤修复。系统解决钛白粉红石膏的堆放处置问题。实施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修订危废规范化管理考核规定。启动九龙湖镇余汶线西段废弃矿地的综合整治,全面实施5个重点矿地治理。

四、坚持生态引领,构建优美和谐的生态生活1、构建绿色公共交通网络。着力打通交通“动脉”,做好属地范围内轨道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及西延征拆等政策处理保障工作。优化公交线路,着力解决石化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出行难题。全力做好交通治堵、美丽交通经济走廊创建、四好农村公路创建、路(段)长制等专项行动。对xx大道、九龙大道、炼澥线、镇骆路、汶骆路沿线公交候车亭进行智能化改造,让绿色出行更加贴民意,暖民心。

2、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绵城市改造,对xx新城3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公共绿地、道路、河网水系、防洪排涝设施,以及住宅小区、学校等进行适当改造,提高区域内渗、蓄、净能力。构建城市绿地,建设完成西大河运动公园一期项目(永平路南侧地块)和绿核滨湖公园。开展宁波植物园引种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继续推进蛟川生态园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临俞路钢结构厂拆迁,在该位置新建约2000m2室内体育场,完成铁路沿线约4万m3渣土整治。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化粪池防渗漏改造污水入网收集。

3、加强人居生活环境提升。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力度和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选取城市主干道两侧企事业单位中基础条件较好,具备提升改造空间的单位,实施大院绿色空间向社会开放。对海天、镇骆、雄镇、清风和绕城5条“四横一纵”的生态防护林带进行提升改造。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合格村建设,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各镇、街道各培育1条以上区级及以上美丽河湖。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智能回收箱和集装箱式回收等14个点位,促进我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实施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作,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宜居环境。

五、发挥示范作用,弘扬繁荣先进的生态文化1、继续推进基层绿色创建。继续开展省、市级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完成1家花级酒店创建任务。推进“美丽庭院”示范户、村创建。同时做好创建指导,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组织管理到位、生态底蕴浓厚、亮点特色明显的单位打造成生态绿色创建的典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

2、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充分借助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环境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成效及亮点,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xx电台、xx电视台定期播放“五水共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等相关公益宣传片和标语;

今日xx设“五水共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专栏;

新媒体平台同步报道新闻网、报纸中“五水共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相关信息。

3、强化生态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创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履行环境公众监督责任。持续加大社会关切度高的重点领域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拓宽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利用好公众开放日,通过举办有奖生态环境知识竞赛和生态环境主题短视频征集评比等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让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水平,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公众生态知晓度和满意度。

六、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严格完善的生态制度1、健全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各指标牵头单位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完成相应考核指标台账资料制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重点指标目录的牵头单位需制定相应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落实生态文明建示范区创建任务,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各项考核指标达标。各指标依据镇(街道)、管委会所处主体功能区定位的不同,设立科学的、差异化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具体内容,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考核。

2、完善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压实镇街道的属地环境管理责任,夯实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从源头上倒逼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环境执法,深化行刑司法衔接,加强生态环境、公安、城管、农业等职能部门的联动,强化乡镇、街道、管委会的协作,强化联动执法、联合办案,合力打击、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保持环境快速应急响应,坚持“5+2”、“白+黑”无缝执法模式,强化节假日和夜间等特殊时段执法检查和信访调处工作力度,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完善区域环境质量体系建设,建立环境监测通报制度。加大环境隐患排查力度,防范环境污染。

上一篇:大学团员总结1000字下一篇:中国的城市化及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