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地震灾区征文作品

2025-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系地震灾区征文作品(共5篇)

情系地震灾区征文作品 篇1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甚至让我们不敢再回忆……

这次的震级比唐山大地震还要高,伤亡人数真是惨不忍睹。

样的肤色、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文化、同样的炎黄子孙……我们之间相同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这次的灾难就像一道坎,让我们胆怯却又不得不跨过这道坎。

虽然房子倒了,亲人没了,但是让我们一起来重建,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就把我们视作你们的亲人吧!让我们一起来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园。

现在的四川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四川正需要我们的帮助。虽然可能我们之间不曾相识,但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困难。

四川,不哭!汶川,挺住!有我们在,有我们的援助,有我们的关心,有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成为一道巨大又坚固的墙。

四川,只要相信自己,就可以挺过来,让我们一起上学,让我们一起生活,让我们一起建造家园……

因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份子,不要怕,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中华民族挺起它的脊梁,让我们之间的友情,关爱和心,形成一个保护伞,支撑在四川上,支撑在中华民族上。

同胞们的帮助真是无处不在,它浸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变成呼吸的氧气,支撑着我们的生命。

当强烈地震袭卷四川,它震毁了房屋,但是震不毁人们求生的信念;它震垮了堤坝和建筑,但是震不垮人们坚强的微笑。

轻轻扫拂着盖在心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蓝的焰火犹如精灵般舞动,映照这整个剔透无暇的世界。你要问我火蓝的焰火是什么?我就告诉你,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四川的祝福,为四川的关心,为四川的帮助……

四川挺住,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美丽的家园会更早会到你们的身边。

四川,你遭遇挫折,就要把它当作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把它当作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情系灾区学子征文选登 篇2

四川大学郑路

我不是四川人。

我已经在成都生活学习了五年。汶川地震时,我也在成都。

地震后的十天中,我依然在成都,和很多成都人一样,在空地上搭帐篷、打地铺。风餐露宿,提心吊胆,听到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心惊肉跳。

地震后的两个多月,我和所有人一样,心痛过,恐惧过,也感动过,我远在东北的亲人朋友,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地震,但是依旧和我一样,流着关切和心痛的泪水,默默陪伴着地震灾区。我回到东北后,好多人都告诉我,他们这段时间流了人生中最多的泪,为的却是素不相识的人。

我身边的人,听到我是从四川回来的,总要关切地询问,地震时什么感觉?四川怎么样了?我当时只顾着逃命,都没有感觉的工夫。四川怎么样了,我却只能沉默不语。

露宿了十几天,余震不断,我的精神几近崩溃,于是我订了最快的机票,逃也似地要飞回家乡。飞机刚着陆时,我身后的女孩就打着手机高声说:“妈妈我到家了!我终于回来了!我从没觉得家乡这么好!”我听了,心理却丝毫没有同感,一下飞机,我终于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心里着实松了口气。但是,当我坐上机场大巴时,先是微微抽泣,后来就是抑制不住地嚎啕大哭,这一路,车上所有的人都在看我。我很想告诉他们,我哭,不是因为我终于到家安全了,而是因为我离开了成都。我想成都,我从未那么想念过一个地方!

在家乡休养的这段时间,我仔细思考了我和成都的关系、我和四川的关系。我现在爱吃四川菜,爱听四川话,喜欢和四川人交朋友,爱慕成都这座城市。每一件关系四川的事情我都关心,每一个四川的骄傲我都骄傲。我常常说“我们四川”如何如何,我俨然像维护家乡一样维护着四川。

汶川的伤疤太深了。四川人对于这伤疤的痛,是最入骨髓的。我不太和身边的人谈地震,因为这伤疤也是我的,这痛历久弥深。

地震后,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被更改了。我也是,因为我学得更镇定,更坚强,更相信爱和无畏的力量。在以后我能触摸到的日子中,我会和四川一起,在心灵的废墟中重新站起,重新前进。

评语:与很多同类题材的文章之不同,从内容上,它没有渲染那灾难突然降临予人的恐惧,也没有描写抗震救灾中那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在形式上,它没有华艳绮丽的文字,没有铺排跌宕的句式,但我们却感到了疏笔淡墨之下的诚挚之情、平字淡句里的炙热之谊,这种表面上的冷静淡泊,内里却翻涌着作者对四川的难舍难离之情。四川人民,在多难中,世人看到了你的伟大。

寄给天堂的一封信

北京师范大学

田 田

未曾谋面的朋友:

你好!许久都没有收到你的信了,所以今天,我想给你写一封。以前,我们基本都是每月一封,不管学习有多忙,我们从来都不失约。这次是惟一的一次,我没有等到你的信。但是我不会怪你。我怎么能怪你呢?谁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谁都没有面临过的灾难,就在大家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发生了。

那天,我在千里以外的地方,同样感受到了地壳的颤动。当我惊慌失措随着人群冲出教室时,我并不知道,你那里却是震中!那个你多次向我称赞过的美丽小镇,那个有着你的所有亲人和朋友,你邀请我一定要去看看的小镇。

当时,你也一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记忆中,“地震”这两个字眼虽不陌生,但是我们决然不会想到,它在某个时间,会和我们发生如此刻骨铭心的联系。仅在几分钟之内,天崩地陷,昔日的美丽教室瞬间坍塌。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像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死神,逼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面对死神慢慢移近得带着血腥味儿的气息,你一定极力地挣扎着,抗拒着。我知道,你害怕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你想到了爸爸。高中入学的第一天,爸爸去学校送你。走进校门的那一刻,你看见背着行李的爸爸被粗粗的绳压弯了腰,那绳深深勒进爸爸的身体,也在你心里刻下烙印!从那以后,它成为了你和爸爸之间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

你想到了妈妈,地震的前一天就是母亲节。那天,你一定打电话回家了,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为妈妈买了什么样的礼物?是一束康乃馨,还是一条美丽的丝巾?我想象着你包装礼物时候小心翼翼的样子,唇边一定挂满了幸福的微笑。

你想到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想起了上课前的吵闹,下课后的铃声。还有那窗外的法国梧桐,在季节里肆意地疯长,就像自己心里藏着的梦。

灾难发生后的很多个夜晚,我常从梦中惊醒。你说,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词。我躺在床上,享受着安静的夜晚。你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给了我,而我的幸福,却是如此的残忍!

电视上,一个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的小女孩,泣不成声地对爸爸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和你顶嘴了!”如果,命运残忍到要我们以这样的方式长大,那么,我宁愿我们永远是孩子。

是你让我明白了,要谦卑地生活。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带着希望活着,是你赐予我的最大幸福。比起这幸福,生活中的那些挫折和不快,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者说,它们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了这些挫折和不快,我们才能更深地懂得珍惜,才能慢慢学会成长!

笔友:小可

评语:作者以“书信体”的形式向已在天堂的友人倾吐着心中的哀伤和思念。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英雄壮举”的展现,言及的虽是平常之事平常之情,但却丝毫不落俗。整篇文章深沉婉约而不消极颓废。虽是抒发个人之情、私友之谊,但因其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这一震惊宇寰的背景,于是它便有了一种“典型”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予人的仍是一种人间“大爱”而非“小我”之情。

飞翔的姿态

魈鸣

从来不会有人,将那些戴着厚如瓶底的眼镜、一副文质彬彬模样的教师与一只凌霄展翅的苍鹰联想起来。

可是,汶川大地震中,偏偏就是这样的一群文弱教师,在面临学生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硬是将自己弱小的身躯,伸展成了一副苍鹰的姿态。

什邡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袁文婷,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当灾难发生时,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教室,将柔弱的双臂化作苍鹰的翅膀,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吓得不知所措的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教室,楼房完全垮塌了……袁文婷以一种苍鹰护雏的姿态,青春定格在了26岁。

汶川映秀镇小学张米亚,一个多才多艺、“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曲不离口年仅29岁的青年老师,在大楼轰然倒塌的一瞬,以一种朝圣般的跪姿,果断而英勇地将他那苍鹰般强有力的翅膀,奋力打开!因为,那翅膀下,有着两个给他无穷勇气、满怀童贞与希望的孩子……

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人们发现他时,竟是如苍鹰扑地般匍匐在一张满是瓦砾的课桌之上。这是谭千秋留给世人们的最后姿态呵!而课桌之下,则是4个历经苦难,最后得以生还的学生。

还有,汶川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崇州怀远中学英语老师吴忠红、什邡红白镇中心学校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老师们,在孩子们面临灾难的那一刻,他们一个个全都从容而又镇定地一齐伸展开来了他们如鹰般的翅膀。

可是,可是,这些无畏的老师,无畏的鹰们,在他们毅然打开翅膀后的那一瞬,他们的翅膀,却折了……

那些在地震中逝去和在灾难中生存的孩子们啊!我知道,你们梦想一双展翅翱翔的翅膀。虽然,你们可敬的老师,也很愿意“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可那折断的翅膀,并不就是你们一直所希望得到的那双翅膀呵!

那些如鹰一般护着孩子的老师啊!虽然,你们展翅的姿态,是如此地壮美绝伦,可是,如此这般的飞翔,让那些被你们的行为为之动容的人们,该如何来为你们完美的飞翔鼓掌叫好?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真的!我宁愿你们只做一个平常的教师,一生毫无丁点的英雄壮举,哪怕最后成为一个喋喋不休的“迂夫子”,也不愿意再次看到,上苍制造恶劣的机会,让你们如此这般地壮美飞翔!

苍鹰展翅,一飞冲天!愿那些在地震中如鹰般展翅逝去的老师们,一路走好!

评语:魈鸣的这篇文章,在我的眼中,尤其是在我的心底,它就是一首诗,一首唱给那些“在地震中如鹰般展翅逝去的老师们”的赞美抒情诗。它用诗一般的语言,歌一样的旋律将这些英雄老师们凸显得如此伟大。文章予人的感染力量源自真实的事迹和真实的情感,一切矫揉造作,贴金涂彩都与该文无涉。感谢作者,因为我们的老师们就有这样英勇、这样伟大。颂扬如鹰飞翔的老师吧,他们值得。

点评老师简介:黄祖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著有《人物风流语自华》(中国三峡出版社)一书,主编《中学文言文阅读与链接》(四川辞书出版社)、《初中单元作文全程攻略》(四川辞书出版社)、《古典诗词曲赏析》(新疆人民出版社)。

情系灾区优秀作文 篇3

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上学的路上,大地突然微微的颤动,到了学校才知道刚才发生了地震,震中在遥远的四川。

汶川、北川、绵阳等地,以往的山青水秀已变成了废墟一片,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楼房,更可怕的是许多人被埋在废墟之下,很多是正在上课的孩子。在网上,我看到一幅幅校园中的震亡图片,真是触目惊心:一幅是废墟中伸出的小手,紧握着一支笔;另一幅是废墟中的男孩和他的书包;还有一幅是被暴雨打湿的书……这些同龄人,正值豆蔻年华,揣着和我一样梦想、希望,然而在一瞬间消逝了。我仿佛看到黑暗中的那些孤独、恐惧、无奈而又渴望生命的眼睛,我哭了。

这场毁灭性的灾难,死亡者数万之多,而幸存的人,又需要衣食用品维持生活。国家、社会各界在全力救助他们。而我又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呢? 捐款!我拿出存钱罐里的所有“积蓄”,与妈妈一起来到红十字会捐款箱,和叔叔阿姨们一样排队捐款,当我把所有的钱投入捐款箱时,我默默祝愿灾区的人们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情系地震灾区征文作品 篇4

情系灾区,温暖人心

张家港泗港小学 王萍

一、主题:情系灾区,温暖人心

二、活动目的1.了解“5.12”汶川地震

2.使同学们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援灾区

三、活动

形式

主题发言 师生交流 小组讨论

四、班会过程

(一)主题发言:

同学们,5月12日,随着大地的一阵颤动,我国四川省汶川市发生了里氏八级的地震,地动山摇间,山体滑坡了、房屋坍塌了、学生被埋了……无数和我们一样有着美好年华的学生瞬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刻,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多少原本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下消失,多少张原本渴求知识的眼睛在残垣断壁中无奈地闭上……同学们,这一刻,整个汶川在哭泣,整个中国在哭泣,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为灾区做些什么呢?

(二)观看资料:灾情发生后后

让学生了解在灾情发生后,我国各界都开展了哪些救援活动,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哪些支援活动。

(三)学生各抒己见:自己能为灾区做些什么?

可以为灾区捐款、为灾区儿童捐书、为灾区人民捐物

(四)组织学生捐款

(五)教师总结:

情系地震灾区征文作品 篇5

陌年竟末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2008年5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死难平民所举行的哀悼日,也是第一次从制度上为自然灾害死难的普通百姓降半旗致哀。2008年5月19日至21日,这个历经了万险千难的古老民族,为数万逝去的同胞祈福,我们这个饱经雨雪风霜的文明古国,为数万国民呜咽不止。这是第一次,黎民百姓可以配享国家哀悼。废墟之上,阳光重临大地;废墟之下,虽然多少生命已然在黑暗中寂灭。但是,我们要以最隆重的仪式,使逝者安心上路。

我们举国致哀,是对逝者的哀悼。生命的流逝让我们有了一份更多的伤痛,同胞的不幸让我们更多了一份沉重的心情。我们举国致哀,是对逝者的怀念,更是承诺,我们要让已逝去的同胞们知道,他们尚来不及照顾的老父老母一定会老有所养,他们再不能呵护的年幼的孩子也会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幸福、茁壮地成长,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成为社会对他们的承诺,成为民族对他们的承诺。燃一柱心香,为逝者送行,祈求那些远在天国的灵魂得到安宁。

我们举国致哀,是对生者的激扬。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面对死去的孩子。妈妈哭了;面对死去的父亲,女儿哭了:面对死去的百姓。总理哭了。”我们举国致衷,是让哀痛得以表达,同时也让坚韧得以持续:我们举国致哀,是让死难者以死难的名义安息于民族的血脉,让幸存者以幸存的名义更好地活下去;我们举国致哀,是用我们的坚强向世人及已故的亡灵展示。在他们奋斗过的地方,我们将继续奋斗下去。

我们用三天的时间告慰逝者,我们用三天的时间宣泄情感,我们用三天的时间表达哀痛。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不能一直生活在伤痛之中,沉重的哀悼之后,我们要擦干眼泪,相互扶持,继续上路。

默哀,只是短短三分钟;哀悼日,也不过三天时间。但是这三分钟、这三天,对我们的影响,或将持续一生,因为它让我们明白,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尊重生命。

手牵手,向前走

柴晓华

朋友别哭,你要记住我们的模样,黑头发,黄皮肤,来生我们一起走。

——题记

我们双眼保持着眺望,我们双耳保持着聆听,我们的心一直在感动。为那一方厚土感动,为那一抹微笑……

从5月14日那天起,他就开始在家蒸馒头。村里人问他蒸那么多干什么,他总是以笑代答。有人劝他不要再做了,一旦余震来临,连自己都逃不掉,哪还能顾得上这些馒头。他什么也不管,仍旧在继续,将蒸的馒头一个个切成薄片,然后放在锅里烤干;感觉没烤干,又放到院子里晒。后来,他总是站在院子里望着那些焦黄而又散发着麦香味的干馍片出神,有时显得很庄重,有时嘴角露出一些微笑,有时不停地叹息。

有人说他被地震吓傻了,也有人说他得了老年痴呆症,不管怎么样,他依旧独自一人或痂或呆,或喜或悲,依旧在精心地照料着他做的那些馍片。当别人忙着买帐篷准备外宿时,他却在专心蒸馍;在别人安心地躺在帐篷里时。他却在屋里看电视,与其说他在看电视,还不如说他在看电视上的画面。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我返校的那天早上,刚坐进车里就看见他背着一袋子东西,急匆匆地走来,司机问他是否要坐车,他摇了摇头。他问我是不是要上学去,我点点头。他极难为情地对我说。能不能帮他把这些东西带到市里,捐给市抗震救灾捐款中心。刹那间我懂了,这些日子他的喜悲。

我使劲地点头,告诉他我会帮他捐给灾区人民的,一定会的。

车启动了,我使劲地往后看。他的步伐依然矫建,他的背影依然伟岸,当他的身影早已消失时,在泪眼迷蒙中我仿佛看到了灾区人民在津津有味地吃他做的最天然的馍片。

我是叫同学跟我一起把那袋馍片抬进市抗震救灾捐款中心大楼的,很多人都疑惑地看着那硕大的袋子,又带着询问的眼神望向我。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位农村老人向灾区捐的馍片。片刻,所有人都沉默了。他用最原始最单纯的方式默默地为灾区人民捐献了一份来自于他的力量。

每天都在感动着,每天都是心系灾区,情系灾区。

中国龙

张俊红

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震撼了全中国,震撼了全亚洲,也震撼了全世界!这场地震令全中国人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

星期日晚上,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晚会。抗震救灾,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此时此刻,一切语言都变得空洞,一切行动都凝聚成两个字——救灾。灾区人民的一切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切,看到一位位热心人为灾区捐款捐物,不由为他们的善良感动得潸然泪下,邰丽华在晚会上说过“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只手去帮助别人,只要你心地善良,别人也会伸出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含情的话语,纯真的心让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我只有在心底默默地祝福灾区人民一切安好,只有默默地向中国这个经历了太多磨难的国家致敬。是的,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千百万的人民战士在断壁中进行艰苦的斗争——为了在黑暗的废墟下焦急等待的生命;千百万的志愿者自发地组织队伍向灾区运送物资——为了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众志成城I”这短短的16个字,把13亿颗火热的中国心牢牢地串在一起。在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有13亿人在他们身边;在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会有13亿双手伸向他们!就像那句话:“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很渺小,再微薄的力量乘以13亿也会变得很强大1”

2008年,是中国承受灾难最多的一年,湖南的雪灾,四川的震灾;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年,奥运会在首都北京的顺利举行;2008年,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有着太多太多难忘的回忆,而经历的种种磨难把中国打造成了一块真金,真金是不怕火炼的!中国是一个任何磨难都打不倒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坚强的民族!我相信,中国人会在世界面前证明:中国将永沅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心向明天吧,所有的人们!

黄祖泗

读着这一期“情系灾区学子征文”的三篇文章时,2009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尽管。2008年的北京奥运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但我仍带着一种“送瘟神”的心情目送它离我远去。因为这一年,它予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灾难实在太多:雪灾、震灾、金融危机尤其是五月,在我的心底,这是人类世界最残酷的一个“五月”,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没有经历过如此惨绝人寰的场景,这个“五月”的每日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一次又一次地被狠狠撕裂着。

但,灾难的五月也有感动且至今还感动着我们。五月十九日,那天,十三亿人民,上至口家领袖,下至黎民百姓,在不同的地方却在同时刻,为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罹难者口默致哀、殷殷祈福。那一时刻,一位诗人这样写道:“这刻,行人止步,喇叭悲鸣;这一刻,高山低头,河流失声,这一刻。生者和死者的眼睛一起闭上;这一刻,撕裂的山峰,落下它的巨石。”杭州的作者陌年竟末以他独特的眼光审视了这个“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死难平民所举行的哀悼日”,以“人性的旗帜”为题,彰显了“尊重生命”这个主题。

至今。我都很后悔,后悔没能坚持启动已装了几箱矿泉水的车,而听从了亲友的劝阻。于是我没有了《手牵手,向前走》的作者柴晓华那样的经历,没有能够亲眼看到灾区人民那“爱”的伟大行止,没能亲身体验到灾区人民身上体现出来的那无与伦比的大爱之情。感谢作者,她通过一位在震后“或痴或呆,或喜或悲,依旧在精心地照料着做的那些馍片”的老人,“特写”般地展示了灾区入平凡中的伟大,让我感动。

至今,我都自惭,我想献血,但看见那长长的献血队伍,我却止步,并给自己找了众多可以不献的理由。我捐了款捐了物,但在捐的时候却在思量千万别超过同事尤其是领导所捐的数额。与《中国龙》的作者相比,我自愧弗如。我有“写字”的能力且常自认文笔不错,被不少编辑朋友誉为“快手”,但至今都不曾拿起笔像众多征文作者那样献出自己的那份爱。在那五月的大多日子里,我能做的,就是偶尔与我的学生们坐在电视机前含着泪水观看着那抗震救灾的或惊骇或感动的画面,最能提得上“桌面”的,也只能是在避震过程中撑着胆子安慰着我的那些还未完全成人的孩子们。《中国龙》的作者以“龙”作譬,就是要告诉世界:“多难”中“兴”起的“邦”是一个“任何磨难都打不倒”的“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的国家。这样的立意,显然已“超越”了地震本身,其意义是久远的。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公司上半年综治工作总结下一篇:精英部演讲稿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