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共10篇)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1

摘 要:当代教育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无论针对哪个教育阶段,教育界都怀着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如今的教育从两个角度出发,学生和教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主观意识的培养很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高效的课堂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合作化

小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进而深入学习的意识,实现此类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循序渐进,通过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呢?下面我就小学信息技术分享一下我的课堂教学经验。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知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门课操作性很强,操作教材中的内容,多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意识,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打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学习的动力便大大提高。

如在一年级的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性的情景,像“我家的聚会”“森林音乐会”“草原运动会”等,这些任务情景将教材与生活相联系,教师通过阅读章节任务,在实际生活中找寻能与之相联系的内容,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生活范围和兴趣爱好,设置操作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思维不再局限于书本中的硬性要求,而是发挥自己的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根据教材的知识技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教学不仅会提高学生在操作中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学习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合作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容易做错而慌乱,教师一个个指导既费时又费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在学习和操作的时候,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在旁观察引导,引导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竞争和比拼,在操作和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各组的作品进行选优,选出做得最好的一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友好合作精神,进而拓展思维,一堂枯燥的课充满了愉悦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突破。

三、教师的自我督促和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领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40分钟内,以最好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师需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比如,在备课时,向其他教师学习,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对于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要虚心接受,定期回顾和总结自身授课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开始,然后以提问的方式或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了解属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总结学生的学习想法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多多指导、辅助,作为教师,要排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以一种很放松、快乐又带有好奇心的心态学习这门课程。

总之,面对新一代的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要采用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一味追求成绩的提高,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和烦恼,这是对学生最不负责的变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让学生热爱这门课,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氛围也很重要,教师要用快乐的心态将学生带入信息技术的快乐课堂,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2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 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 笔者深深体会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教成年人, 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着手,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计算机基础常识、操作技能的训练、益智性教学软件为重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 对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理论知识理解接受的较慢, 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 要合理处理好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之间的关系, 使得所学理论知识通过上机实践得到理解、掌握、巩固。学习信息技术动手是关键,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学科, 学生不动手练习是不能掌握电脑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只有动手操作, 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到信息技术中的更多知识。

理论教学也应尽量安排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 使得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 能接触到实体。通过直观教学, 学生在机房中不但容易理解理论知识, 而且能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更大的兴趣。例如, 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这一课中, 就在机房准备了一台电脑, 在教授学生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时, 把计算机主机打开, 让学生观看主机内部构造, 试着对实物观察讨论, 从而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通过实际接触计算机硬件, 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加深了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高效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各种教学形式, 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情况, 进行搭配分组, 一般为4~6人一小组。对某些问题的解决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使得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并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 使得所有学生在合作中取得进步。教师对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在辅导中作个别指导。还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 对这些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并加于指导。

三、高效课堂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来实现高效课堂。例如在对学生的键盘指法训练时应采用多种形式, 在小学阶段, 大多数学生是刚接触到计算机, 正确的键盘指法训练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或工作中正确、快速输入文字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小学生认知的特点, 因此在键盘指法训练时, 应经常采用一些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如可利用金山打字软件进行训练, 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打字大比武, 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也可以利用Word软件, 让学生边看书稿边进行指法训练, 这样就使得原本枯燥的键盘指法训练, 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适度使用一些益智性教学软件

小学生因年龄特点较好动, 对一些新奇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如一直进行简单的指法或操作训练, 就会对学习信息技术感到枯燥、乏味,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除了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外, 还设法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益智性教学软件。适度让学生玩一些益智性教学软件,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从愿意接受学习转化为感兴趣学习, 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大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索 篇3

一、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

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且教师无法掌握全部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产生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二、加强趣味性,让“游戏”为学习服务

在平时上课时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教学方法,能使老师的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开發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

除了游戏外,我们还可以将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小技巧”“新发现”等富有情趣的知识添加到教材中,在教学过程中一起介绍给学生。

三、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助

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于电脑出现的一些变化感到新奇而无所适从,教师往往难以控制课堂纪律。因此,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要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1.形成“学习合作小组”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按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合理的“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快乐。

2.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再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我们一般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通过评比,可以让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四、设置学习任务,优化网络利用效率

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料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邮箱、聊天工具、blog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为了应用而学习。教师要确保互联网充分地应用于学习中,将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电脑进入家庭的不同步,导致学生的相关知识参差不齐,根据这些情况,我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调整,按照不同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教材,对内容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努力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

六、注重探究学习的生活回归,体验成功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只有学生真正经历了活动、经历了实践,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还增加了成功心理的体验,对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七、从自身出发,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修养和经验积累

从课堂教学的本身出发,在容易被忽视的语言、教学能力、自身魅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1.语言:生动、激情、幽默

语言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交流和反馈信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生动的语言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而激情可促使学生产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幽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而且能够很好地化解课堂突发事件(多为纪律问题)。

2.随机应用的能力:因材施教,因境而教

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是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的体现。信息技术教师的应变能力是建立在自身的修养和经验积累资本上的,当然也要保持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健康心态。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完全可以想出许多的“好”点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采用游戏、故事、歌曲、电影片断、多媒体课件、网络笑话等多种形式导入等,不一而足。通过精心的教学组织,很多在网络新环境下出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使我们的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新话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4

120差303--20

摘要:在教育改革速度加快的今天,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都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如何在课堂中保持高效率教学,是我们不断研究的内容。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最大化的提高。本文将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主要从备课、教学目标、教学情境、课堂评价、课堂习惯的养成这五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在打造高校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和在运用的相关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有效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做为一门学科进入教育课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以实操性突出,动手能力强、吸引学生兴趣等特征,受到广大学生的喜欢。但是这种喜爱之中,很多的学生都是玩游戏、看动画、网络聊天等因素来吸引学生的。从这些因素来影响来说,就直接改变了信息技术做为一门重要的实用工具的这一认识。同时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教学目标不清楚、课堂交流不顺畅、动手操作部分较少等等。在小学信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相关技能,通过教师组织和引领,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课堂当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并总结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下面笔者联系自身信息课堂的教学实践和相关教学策略,就如何打造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备课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其他的科目相比,教学环境复杂、学生之间区别较大、教师可使用的资源比较丰富等一系列特点。所以,如何有效的调节各种教学因素,做好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做好充分的备课?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都不是一样的。一个班级中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同一个教学课堂之中,同一个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基础好的学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便偷着玩游戏、看视频、网络聊天等等,做一些与正常教学无关的事情。如果让这种风气继续蔓延下去的话,就会使好的学生不求上进,进而耽误的学业。另一方面,基 1

础差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很难消化吸收,这样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常见,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统分的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2、充分运用的课堂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我们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非常重视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精益求精,一方面注意将不同的学科的素材结合使用。如在文字编辑中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语文、英语的知识等;另一方面素材要丰富,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制作海报时,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图片,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制作出漂亮的作品,让学生们感到收获的喜悦,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在成功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学目标是重点。信息技术教育也不列外。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一个教师能够充分的理解教学目标,那么在他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就有很好的方向和指导。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我们的信息技术一共有三个目标那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个任务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论依据;“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重要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其它两个目标相互调节,使他们共同发展。所以只有全面的把握信息教育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设计。

另外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如果在一堂课后,学生没有获得任何知识和得到发展,那么这一节课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必须可以实现的。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不能理解所学到的知识,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如果目标定的太低就会导致学习内容重复低级,那么就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统分把握好三个目标的关系,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提升。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每到要上信息课程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信息课几乎是他们每周盼望的课程,但在信息课程中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游戏、网络聊天等等,对真正的信息课程内容并不是非常在意。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当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的时候,这时候学生才会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

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当中去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同时教师要关系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任务与学生兴趣的有机结合,将相关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如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那么可以安排学生在学习电子排版的过程中以运动为主题。

四、正确的课堂评价,激励着学生去学习

一种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但是对一节课程效果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好的课堂评价,可以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一种高效率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课堂评价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当中的评价。另一种是,作业作品的评价。教师在信息教学当中,使用鼓励、积极向上的语言进行评价的时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高兴、喜悦的心情,这种体验可以让学生往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上前进。比如 “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你真聪明!等等评语。另一种就是,作业、作品评价。在对待学生完成的作业和作品的时候,应该运用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的不足,也能够调动不同基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信心,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作品设计独到,成为典范”、“有明显进步,但没有完成所有任务”、“处于提高阶段,但水平仍然较低”等等。

五、培养有效的课堂习惯,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在信息教育课堂当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操作习惯,这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

1、制定课堂纪律。让学生了解信息课堂中的规则。如按照正确的顺序进入电脑教师、在教师安排好的指定位置入座、开启电脑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有的老师将注意事项做为桌面背景,这样学校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信息课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学会倾听。也就是在课堂当中,应该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因为只有通过专心的听讲,才能有效的获取课堂知识。

3、培养学生课堂交流的习惯。在课堂当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多种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六、总结: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教师在课堂当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身的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开心的学习,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关注常态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5

【摘要】常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真实写照,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常态课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是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常态教学体现的是一个教师正常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事先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在满足学生对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真有效地教学活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的课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位置,信息技术教学正不断兴起,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优质高效的课堂,让高效课堂平实化、常态化,本人根据自身实践,反思、总结得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常态化的一些策略。

一、课前准备——构建高效常态课的前提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作为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很重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课前准备不仅仅是教学软硬件的准备,而是包括以下几点:

1.备好课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将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各学段的训练重点和要求,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深度地解读教材,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老师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熟知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每个单元的内容,更要掌握其重点、难点。简单地说,只有教师潜心地解读教材,用心地与文本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堂的真实交流。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才会有扎实的基础。

3.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接手一个新班,都要对本班级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包括学生组成情况,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习惯、水平,新旧知识的掌握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保证高效性,教师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由浅入深,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

二、课堂教学——构建高效常态课的关键

古人云:“凡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凡天下大事做于细”。信息技术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都在课堂。课堂上既要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要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真正做到高效率的课堂。

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在突破知识的难点、重点时,教师应探索针对学生实际的特别方法。对待不同学生的指导,有时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键是教学方法是否对某些学生有特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才能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引导、指导,与学生互动起来。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的关系融洽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充满关爱的微笑、耐心细致的帮助、真心实意的鼓励,都会为他们驱除心中的阴霾,融化心中的坚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形成和谐、高效的教与学环境。

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灵活地利用课堂评价好比“春雨”“润物”,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可以使学生重拾自信。比如在课前设计好“作品评价内容”,在作品展示、评价阶段,让学生围绕“作品评价内容”讲解制作的过程(即自评),看完所有展示作品之后,其他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即互评:作品好在什么方面?哪张还不足,若再加以„„的修改,效果会更好。)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使评价更加具体化、有针对性,而不是空泛地给予“这个作品做得不错”、“做得挺好”这样的评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及时表扬

和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好地创新作品。

三、课内学练——构建高效常态课的保证

1.课内确保有练评。有些课堂教学,在一阶段时间以后的评估结果、实际效果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所授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训练、评估,是出现此类情况的关键原因。有些内容学生当堂课上好像掌握了,时间不久又会迅速遗忘,必须经常巩固和练评。为确保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能让学生牢牢地正确掌握,课堂教学中必须及时训练、评估、反馈和巩固,根据评估的情况反馈,有时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安排,确保每一个知识点和方法的教学落到实处,不能指望在后面的复习时再去回顾。

2.学练过程有归纳。许多学生每章每节的内容好象掌握的不错,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较多的遗忘,这本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看起来已掌握的内容,由于没有及时地归纳和整理,很快就有了陌生感或仅仅是似曾相识,在考试时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实际上许多学生的学习,只会跟着老师走,自己不注意及时地整理和归纳。因此说,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归纳和总结,让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地、有条理地存入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仓库”,使之能牢固掌握、举一反三。

四、教学语言——构建高效常态课的催化剂

1.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要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通俗易懂,要善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在Photoshop图层的教学中,借助课前自制的教具我这样解释图层:可以将图层理解为透明胶片,可将图像中的不同内容画在不同的透明胶片上,最终将这些透明胶片叠放在一起就形成一张完整的图像。再通过我的现场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图层的概念了。

2.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会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心情,从而走进高效的学习氛围之中。比如我在《海底总动员——画笔工具和橡皮擦工具》一课的教学中,当学过了画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后,有少部分学生还沉浸在画笔工具的深层次探索中,为了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新的探究学习里,我没有采用简单的“停止操作”命令,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说:“同学们,小鱼儿在岸上急得快喘不上气

了,让我们快来帮助小鱼儿回到海底吧。”话一出口,大家都开心地笑了,继而开始了橡皮擦工具的探究学习。

五、课后反思——构建高效常态课的正能量

事实证明,经常在课堂教学以后反思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很快地提高。在教学的同时,养成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一段时间后,就会在某些知识领域和方法上有独特地见解,就有可能成为教有所长的学者和专家。反思让人避免重复失误,反思使人进步,经常反思必有收获。

1.不因反思而反思,做到有感而发

反思要服务于课堂,成为常态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感而发,有人可能会问,胸中无物,感从何发呀?对,要做到有感而发,心中必然有物,要使心中有物,课堂是关键。因此,反思要做到有感而发,首先,要认真上课,教师只有认真对待平常的每节课,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细节,才能在课后正视并找出这节课的成败得失。其次,了解学生需求,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毫无收获,那这节课定是失败的。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将他们的意见融合到教学中。

2.反思要有深度,做到科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种随意性的反思往往主观性过强,反复纠结同一个问题,忽视了教学中的其它问题,教师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很难再有所进步。反思是课堂问题的反映,教师在认识问题、总结经验的同时,还需让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智慧,所以,教师在写反思时应具备科学的方法。可以分别从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的达成度,课堂任务的完成度),学生评价,教师教态、教学语言等方面着手进行课后反思。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研究论文 篇6

近几年来,互动合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异质小组作为一种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完成小组的目标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的教学策略体系。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课堂,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信息技术教师的重点关注。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

第一,信息技术课堂在硬件环境方面与其他学科有较大差异。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摆放顺序、微机配置和新旧也不尽相同。另外,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需要用到许多图片或者文字素材。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困扰的难题,即许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的学习兴趣不在于信息技术课课程本身的内容,而是对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体验游戏方面的乐趣。第三,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上和计算机实际的操作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到现在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而有的学生早早的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了,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都很了解。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基础知识技能等一些因素导致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有巨大的差异和层次。

二、初中信息课程中采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误区与问题

能否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互动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组不科学。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特点简单地按前后座位、高矮次序或男女生比例等方法自然分成几个小组,这样的划分虽然简便易行,但每一组学员之间搭配不合理,不能让每个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不能让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第二,没有恰当的时机。一些老师为了单纯追求学习形式,完全忽视了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方式,然而时机不恰当,收效甚微。第三,无明确规则。有时间课堂上教师会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立刻就会出现激烈场面的讨论,但是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没有特别的效果。分组后,有的小组好几个人都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他说他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从头到尾只有那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句话也不说,看着别人说,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谁也不发言,大家互相推辞;有的小组会趁着这个机会闲聊,打闹。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具体的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有效小组学习的策略

针对以上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产生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一)做足准备,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课堂的不同特点来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知识技能、性格特点以及活跃度等方面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将不同方面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别分入几个小组,在进行适当的调整,从中精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进行这样的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使每个学习小组实力均衡、求同存异,有利于学生组间互助、组内竞争,提高课堂实效。

(二)优选内容,适合小组互动学习的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的目标不只是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去讨论,而是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思路,在关键思考环节设计几个具体的循序渐进的递进式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将提前设计好的任务,以任务单或者口头的方式布置给各个小组,并且把任务的具体要求、目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且指导小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

(三)创造小组学习的课堂情节与氛围

在教授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的学习。要利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方法让学生更快走入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强烈的猎奇心理,通过组内的探讨,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学习;小组内的“小老师”和教师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必要时通过学生的上台演示和教师的点拨突破该项重点。

(四)小组学习时任务分配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活动要有新奇变化,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积极性,使他们在乐此不疲的状态下学习。例如,角色表演、竞赛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成功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只有保证任务活动的多种多样,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自主地选择,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任务活动的层次性与梯度性能有效地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满足学生在各个阶段发展中的不同需要。

(五)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健全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组内的学习成果,并引导他们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另外,教师在对小组以及组内成员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多元智能评价、过程性评价的两种方式,体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

1.要注意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7

1 小学语文引入信息技术的优势

1.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有趣, 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如果不能够以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就很容易使学生走神, 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配合生活的画面、声音、视频, 课堂氛围就能够得到活跃,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就会得到很大提高。小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这种形象化的教学, 只有活灵活现地形象教学, 才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能够让学生记得住、记得牢。例如, 在讲解朗诵技巧的时候,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录音的形式, 通过学生的录音与标准的录音相比较 , 展示出抑扬顿挫的差别 , 这种生动的展示, 能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1.2 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语文学习,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 都是一种负担。有负担心理, 就说明不喜欢, 如果喜欢的话, 不仅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还会觉得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会变学习的负担为快乐, 使学生从心理上不抵触了, 也就不会觉得有压力。同时,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 这种效率的提高也是对学生课业负担的一种减轻。例如, 教师在教授《唐诗三百首》的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图像, 能够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唐诗中的意境和景象, 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1.3 使学习过程充满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借助信息技术, 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良性互动。例如, 通过视频播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如唐诗和宋词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区别?这些形象化、生动性的教学便于学生接受。在课余, 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 这种方式, 既方便了学生有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 实现教和学的双向互动。

2 小学语文引入信息技术的措施

2.1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

在小学教学中, 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 尤其是鼓励一些老教师。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 但是由于年龄和知识的限制, 很多老教师使用多媒体还不够熟练。因此, 要在教师中开展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培训, 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多媒体应用, 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

在多媒体的使用中, 学校需要建立多媒体资源库, 可以通过建立学校统一的视频库或课件库, 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视频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方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2 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搜索技术

小学生往往有着极强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搜索技术, 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 能够学会用网络技术, 收集和处理信息。例如, 在语文应用问题的解决上, 要把语文问题和实际的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资料, 进行整合。这对小学生来说可能相对较困难, 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能够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创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

网络时代带给人最大的便利就是交流和沟通更加方便, 因此要建构一个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例如, 通过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 方便学生和教师的联系, 能够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教师, 也能够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辅导和帮助。除了和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和学生的家长建立联系, 互通信息, 以此来共同做好学生的辅导教育。

3 结语

总之 ,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借助信息技术, 能够改变传统的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 使语文教学与学习方式都变得多样化, 而且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感觉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因此, 信息技术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和教学层面的革新, 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来搞活小学语文课堂, 使信息技术变为一种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华盛.多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08) .

[2]李会明.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J].现当代教育科学, 2011 (09) .

[3]苏恩清.教育信息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教育信息化, 2012 (04) .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生动、有效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兴趣可以激发人内心的力量。”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思维性,这使得部分学生将数学当成了一种负担,特别是认为,数学概念、数学规律、计算分析等过于枯燥无味,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动静结合、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丰富的音响、多彩的动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秒”的认识一节,需要学生建立起对时间单位“秒”的认知,形成一分、一秒的时间观这无疑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首先,用动画来展示美丽的时间王国,并配上一些轻音乐;然后时针宫、分针宫和秒针宫分别出现,时间老爷爷用苍老的声音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已经知道了时和分的奥秘,想进一步探索秒针宫的奥秘吗?”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就会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随后,我们可以播放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火箭发射倒计时、学校运动会50米跑秒表跳动等画面,学生就会通过丰富的信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掌握了教学的难点,并深切地体会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加快教学节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在为学生展现教学信息时总是离不开费时费力的板演,这必然会减少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其目的除了要创设直观、动态的教学情境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教学课件来辅助数学教学,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节省教学时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用课件演示将圆8等分的过程,其中每一份都可近似看成等腰三角形,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近似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并以闪烁的灯光来引起学生的思想和想象,当然也可以将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拼接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梯形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这分割拼接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学和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且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些优势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想象过程”呈现在他们眼前,深切地体会到了极限的思想。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情景再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些数学教学内容非常抽象,借助“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趣味、使静止变成动态,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如在“年月日”的教学当中,需要使学生理解年、月、日的产生原因,这时可以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月亮、地球、太阳三者的运动关系,将其中隐藏的变化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学生边观看、欣赏,边体会、思考,枯燥的数学就会变得有趣、充满魅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习形式

受空间、时间等多方面限制,学生往往难以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感受实际的生产和生活过程,而这类问题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因此,整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搜索和学习相关的数学信息,完成调查、研究、归纳。这样一来,数学教学就由课内走向了课外,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之学会自主探究,掌握信息搜集、整理和归纳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在“统计”、“数的产生”、“百分数的认识”等的教学当中,可根据教材制作相应的课件或学习网站,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闻信息,整理之后,在班内做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整合,并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这样一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就走出了教室,外延到了社会媒体,课堂信息变得更加丰富而实用,实现了教学方式、信息呈现方式的转变,学生则成了学习的主体,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会给小学数学教学增添生命力和活力,适时、适当、灵活、有效地利用住处技术,不仅可以营造出行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怀,加快教学节奏,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也应该注意,信息技术绝不可能解决数学教学当中的所有问题,不宜过度夸大其优点,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应该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为重点,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与频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9

老师的数学课曾最让我迷恋,因为这名教师,从不曾在课堂上丢失过精彩,永远是手舞足蹈,兴高采烈。课堂的最精彩处,是老师漫无边际的“扯淡”,天南海北,从中国到外国。从国际国家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涵盖古今。在他的课堂上,最常听见一句话:扯完了,还有分钟,讲完例题我们就下课。

老师书卷气十足,温文儒雅,几乎从不会着急或是发脾气。他的课堂毫无气氛可言,从头至尾完全是他一个人在讲,下面数十人在听。从上课到下课,老师的板书通常是从左上角写到右下角,刚好是满满一黑板。在他的课课堂上,有时候打个盹眯一会,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经常是不会被发现的。

两名教师的课堂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但在我看来,却都高效而实用。因为这两个学科,在这两名教师的引领下,全班几乎没有人是因为不会或是不明白而导致考试不过关。现在回头想想,两名教师的课堂到底是有什么样的诀窍,能够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随手捡起一颗颗珠贝,尽是价值连城。

总结,思考,我认为或许不外乎以下几点:教师自身具有令学生信服的魅力,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我们在上课时,经常批评学生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但我们却时常缺乏反思。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听讲,为什么你的课学生不愿意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不能够创建具有魅力的课堂,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老师的课堂,真正用于讲课的时间可能只有区区10分钟,但这分钟,由于有了学生思维和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其效率用“恐怖”一词形容,怕也为过。“恐怖”效率带来的,远不是“事半功倍”可形容。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握重点,精准,突破难点,犀利。扎实的专业素质来自于不断的学习、提升。原来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说要使学生有水喝,教师要有个水源,这个水源,就在于不断的学习、积累,在于不断地提升自己。而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来自于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反思、重建。子曾经曰过: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不求三省,每天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每天一点收获,是可以做到的。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对学生作业做到有布置,必有批改,有批改,必有纠错,不厌其烦,善始善终。老师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作业的严要求,布置了,批改了,学生做错了,直到改正学会为止,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穷追不舍的“狠毒心肠”是成就学生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很多学生,作业不做,做错了不改,改了还不会,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我们教师如果不追究,不管不问,那么作业的效率是及其低下的,依我看来倒不如不布置,学生还会更加喜欢你。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篇10

[摘要]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本文提出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键词] 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 “软”环境 “硬”环境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德兴市教育局把2010年确定为“高效课堂建设年”,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这股高效课堂改革之风袭卷开来,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十一年,也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去。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将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打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打造“软”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主要考试科目,是副课,许多学生和家长不是很重视,在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玩游戏、上网冲浪的时刻,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想当然地就有这样的一个等式,那就是“信息技术课=上网+玩游戏”。这个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上网和玩游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形式而已。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创新学习、辅助学习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落实新课改的培育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科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差别。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创新授课模式,活用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再现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中自主、积极地学习,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眼界,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比如:在教学《Excel2003的函数计算》一节时,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求一组考试成绩数据的总分、平均分为开始来导入新课,师生之间开展计算竞赛,使学生亲身体验电脑计算的奇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老师竞赛时的演示去自主探索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计算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Excel2003的公式》一课,课程的要求是让学生懂得利用Excel2003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演示和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中间穿插任务驱动、赏识教育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

(四)、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式评价,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总之,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二、改善“硬”环境,服务高效课堂 目前,虽然大家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硬件设施的不足。比如我校组建的微机室,由于学生多计算机少,上课时经常是两、三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根本无法实现人手一机,部分学生只能“望机兴叹”。信息技术教学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去打造高效课堂。要想打造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首先要做到人手一机(每台电脑要有显卡、网卡、声卡、硬盘和光驱等配件),由于机房电脑不带声卡,学生经常会抱怨无法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其次,要有投影仪和黑板,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没有投影仪,教师只能通过一张嘴,无法进行准确的演示操作,有的机房甚至连黑板都没有,在上理论课时,教师无法进行板书。

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如果要顺利开展,机房硬件环境的改善事在必行,也希望在以后的学校建设中,我们的决策者们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环境,从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温饱”问题。

总而言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二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多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三是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式评价;五是改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以上几点是本人归纳的粗略的意见,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要打造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还有待我们不断去努力,去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内容创作合同下一篇:小学办学特色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