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程图管理功能(精选8篇)
1)检索速度慢、效率低因为图书馆的藏书种类多、数量多,将藏书准确地分门别类,快速检索,手工进行非常困难往往是终于查到了二伟的信息,馆中没有此书或已被别人借走。图书馆的规模越大,这个问题越突出。2)借书、还书工作量大借书、还书频率越大,说明图书馆的作用越大,然而随之而来的大量的借书、还书登记、实存图书的更新以及借出图书超期、遗失等的处理,其工作量之大,往往是人工操作所难以胜任的。而且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3)图书统计工作难、藏书更新不能及时完成。图书馆的图书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及时添加和更新,然而由于藏书数量及图书种类越来越多,加上自然损耗,人为破坏,使图书的统计工作难以及时完成,藏书的更新也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藏书的知识结构得不到良好地控制。我校也是一所发展中的高校,近儿年的发展速度很快,图书馆的规模和藏书数量也不断的扩大,为了解决海量图书的管理问题,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是迫在眉睫了。图书馆借书流程
1、图书管理员1录入图书清单并保存图书信息
2、读者根据自己列出的带借书清单,查看图书借阅状态,并得到图书索引表
3、图书管理员2扫描一卡通查看读者信息,得到读者已借图书清单,并审核借书权限
若是有效权限单,则进行接触操作并更新读者与图书信息 若是无效权限单,则返给读者 已下是业务流程图 图书管理员1图书清单录入图书信息图书信息库读者信息库图书管理员1图书管理员2读者待借图书清单查看图书借阅状态图书索引表扫描一卡通并查看读者信息读者借阅信息单读者
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及数据字典 一.图书采编系统流程图
P1_11采编人员图书采编信息(D01)图书采编信息采编管理(D01)图书表图书采编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编号:D01 数据流名称:图书采编信息 简述:图书采编信息
数据流来源:图书购买后,由图书馆采编人员整理后,输入计算机
数据流去向:采编管理模块。图书采编信息将采编数据存入数据库(图书表)数据流组成:图书编码,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单价,购买数量
数据流量:300本/日 高峰流量:800本/日
二.图书管理系统零层数据流程图
P0读者管理信息图书馆管理员图书采编信息书目查询图书借阅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图书借阅预定读者库存图书查询借阅情况统计图书管理系统零层数据流程图
三.图书借阅系统数据流程图
P2_14图书归还处理填写归还记录(D16)读者库还书记录(D15)归还修改在库数量(D17)读者库图书馆管理员图书借阅(D02)P2_11检查读者身份有效P2_13填写供阅记录(D03)借阅库填写借阅库、修改图书库借阅修改在库(D04)图书库读者库图书借阅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编号:D02 数据流名称:借书借阅 简述:借书证 数据流来源:用户将借书证交给借书员,借书员经过审查后将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数据流去向:P2_11检查读者身份
数据流组成:借阅日期+书名+读者账号+读者姓名+借阅数量等 数据流量:800个/日 高峰流量:3000个/日
数据流编号:D03 数据流名称:填写借阅记录 简述:填入借阅表的记录
数据流来源:P2_13检查合格的借阅图书信息录入到借阅库中 数据流去向:借阅库
数据流组成:借阅号+借阅日期+书名+图书编码+读者姓名+读者账号+还书日期+借阅数量+状态等
数据流编号:D04 数据流名称:借阅修改在库 简述:修改的借阅记录
数据流来源:P2_13将借阅的图书的记录录入到图书库 数据流去向:图书库
数据流组成:借阅号+借阅日期+书名+图书编码+读者姓名+读者账号+还书日期+借阅数量+状态等
数据流编号:D15 数据流名称:还书记录
简述:所还图书进行入库记录 数据流来源:图书馆管理板块
数据流去向:图书馆归还处理模块
数据流组成:图书编号+图书名+借阅证号等
数据流编号:D16 数据流名称:填写归还记录
简述:管理员填写归还图书馆的图书记录 数据流来源:图书馆归还处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读者库模块
数据流组成:图书编号+图书名+管理员编号+日期等
数据流编号:D17 数据流名称:归还修改在库数量
简述:图书归还后该书在读者库的记录 数据流来源:图书馆归还处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读者库模块
数据流组成:图书编号+图书名+管理员编号+日期等
四.图书维护系统数据流程图
P6_11读者库图书维护需求(D18)库存图书统计(D19)图书库图书维护借阅情况统计(D20)图书馆管理员借阅库读者情况统计(D21)图书维护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编号:D18 数据流名称:图书维护需求
简述:对目前读者库图书进行维护 数据流来源:图书管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图书维护模块 数据流组成:管理员编号+图书编号+图书名+条形码号+出版社+出版日期+入库日期+作者+单价+数量等
数据流编号:D19 数据流名称:库存图书统计
简述:对目前读者库内存书进行统计 数据流来源:图书管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图书维护模块
数据流组成:图书编号+图书名+条形码号+出版社+出版日期+入库日期+作者+单价+数量等
数据流编号: D20 数据流名称: 借阅情况统计
简述:对目前外借的、不在读者库的图书进行统计 数据流来源:图书管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图书维护模块
数据流组成:图书编号+图书名+条形码号+出版社+出版日期+出库日期+作者+单价+数量+借阅证号等
数据流编号:D21 数据流名称:读者情况统计
简述:对借阅者进行统计 数据流来源:图书管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图书维护模块
数据流组成:借阅证号+图书名+条形码号+出版社+出版日期+出库日期+作者+单价+数量+金额+借阅期限等
五.图书馆查询系统流程图
图书检索要求(D05)P3-11读者D05图书检索结果D06检索处理D06 图书库图书馆查询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编号:D05 数据流名称:图书检索要求
简述:读者要求求得图书检索信息 数据流来源:读者输入的检索要求 数据流去向:图书库以及检索处理系统 数据流组成:图书名+图书编号等
数据流编号:D06 数据流名称:图书检索结果
简述:读者经过在检索系统终端输入检索信息后由检索系统返回的结果 数据流来源:检索系统 数据流去向:读者
数据流组成:图书名+图书编号+图书索引号+图书所在的书架编号等
六.读者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借阅管理员读者登录信息(D22)读者查询(D24)读者查询结果(D25)P7_11读者登录检查读者信息(D23)读者表读者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编号:D22 数据流名称:读者登陆信息
简述:图书管理员对读者登陆信息进行检查 数据流来源:图书管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检查读者登陆模块
数据流组成:管理员编号+借阅证号等
数据流编号:D23 数据流名称:读者信息
简述:图书管理员对读者登陆信息进行记录 数据流来源:检查读者登陆模块 数据流去向:读者表 数据流组成:借阅证号等
数据流编号:D24 数据流名称:读者查询
简述:借阅管理员输入的读者登录信息 数据流来源:借阅管理员
数据流去向:读者登录检查系统 数据流组成:读者姓名+读者编号等
数据流编号:D25 数据流名称:读者查询结果
简述:登录系统在检查读者输入的读者信息后返回个借阅管理员的结果 数据流来源:登录系统 数据流去向:借阅管理员
数据流组成:读者姓名+编号等
七.电子读物系统数据流程图
P8_11电子读物查询要求(D13)电子读物查询结果(D14)读者电子读物处理检索信息电子读物库检索结果读者表电子读物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编号:D13 数据流名称:电子读物查询要求 简述:读者需要查询的图书信息 数据流来源:读者
数据流去向:电子读物处理模块
数据流组成:图书编号+图书名+出版社等 数据流编号:D14 数据流名称:电子读物查询结果
简述:电子读物处理模块对读者输入的反馈 数据流来源:电子读物处理模块 数据流去向:读者
数据流组成:图书内容+图书所在网站超连接等
八.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一、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活动、活动的承担者、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活动的有关实现方式是对管理流程进行构建的四大要素, 所以, 对应的管理流程的四大要素应为: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有关承担者、管理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及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式。对管理流程的设计也就是对四大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的有关过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初期阶段, 基于人们对管理上的主体认识以及对管理对象的客观属性的认识, 逐渐发展成了一些可以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和方法, 并在长期的不断管理之下, 进行逐渐固化, 就会使那些具有文字形式的描述发展成为现在的“制度”。相关的制度规定同样也依托于有关组织结构在纵向上的层级流动, 流程的相关运行则主要偏向于在各部门之间元素的横向流动。但是, 在早期其流程往往与制度进行了融合, 导致出现了构成要素缺失现象的发生, 使得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
二、企业管理系统的载体和功能
(一) 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个具有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之间进行作用的元素来组成的, 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整体性, 同时还具备了相应的层次性、历时性以及适应性等特性。在有关管理学派的学者在进行研究之后发现, 在企业整个的大系统中存在很多的分支系统, 包括像目标、价值、技术等这些分支系统, 另外还存在着相应的管理系统。其中的一位学者将管理系统看成是“以与各种环境中协调存在的以人作为主要构成元素的”一种组织, 看做是由人来进行运营并为之服务的一种系统。企业的管理系统可以看出是由相关管理的理念、信息、方法、观念以及制度等抽象的非物质性的因素来进行构成的“软系统”
(二) 在科学角度下的管理载体和功能
结构指的是在系统的各内部之间进行组成的有关要素, 形成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联系方式的一种元素组成的内在表现形式;功能指的是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和特性的系统结构, 并在事物进行外部联系时的一种特殊的能力;“功能”和“结构”是两个相互对应的概念范畴。对于“载体”一词的提法来源于生物中的基因工程, 此原来指的是作为基因导入细胞的工具。犹如火箭能把卫星射向九天一样, 基因载体可以把目的基因送入靶细胞内, 然后将目的基因释放出来, 有的目的基因还可以整合到细胞核中, 从而发挥目的基因的特定功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具有的一般释义是:指那些具有传递能量或能进行运载其他物质的某些物质, 也可以泛指那些能承载其他种类事物的某些事物。在管理学界普遍认为, 管理就是所谓的载体, 也就是具有对企业中有关机构、人员进行作用的功能。是指在企业相关组织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功效和能力。管理功能是指在对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期望得到的管理效果和相应的本质作用。随着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每个学派对管理的基本功能的划分也出现了有关的“三功能”、“五功能”等说法, 但基本上都包括了计划、领导以及控制等因素。以上所说的管理功能在相关的实际操作之中也要和企业经营的环境和条件相符合, 将其具体化为能够使得各项管理目标达到相应管理目的的作用, 也就是可操作性的管理职能目标。企业这一人工系统和自然的管理系统相比较而言, 具体的区别在于: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先于形式进行存在的, 其载体的表现形式要具体服从于其对功能进行设计的要求, “功能决定”同样也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根本所在。管理的流程也是相对于其管理的组织来说的, 管理载体具有的动态性也是在实现功能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很大一部分管理功能都是由管理流程中的这一动态系统运行才能得以实现的。
三、企业管理流程对有关管理功能的作用
(一) 管理熵以及企业的动态结构
企业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很多具有不确定性的外部因素以及内部的多层级、多功能等因素也相互进行交织在一起。若是企业的内部协调发生障碍, 当系统输入不受控制的有关因素达到相应的阈值时, 环境内部就会出现对管理目标无法进行控制的现象, 从而使得功能的有序性逐渐减弱, 使得无序性逐渐累积。有关的熵理论现在已经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中的很多学科之中进行了广泛地使用, 任佩瑜提出了有关企业管理熵的概念中认为, 任何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组织、制度、方法等, 在面对相应封闭的环境之下, 都会表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无效能量不断进行增加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也就是在组织结构之中的管理效率发生降低的有关规律。另外, 宋华龄等对管理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和理解, 其认为, 管理性质的人为熵在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下, 管理熵就会表现出一种熵的不可逆转的现象。
瑞士的一位哲学家皮亚杰则认为, 发生学的有关结构主义指的是在系统的内部引入了相应的动态机制结构:是一种由不同种类的变换规律所组成的一种完备的体系。企业的各个组织结构之间之所以具有动态性, 是由于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要素之间发生动态转换关系所引起的。也可以认为企业的组织优越性是源于企业内部之间这种具有活力的动态联系所形成的, 也是这种结构中的不同要素所形成的各种优化活动所进行联系的。就像一些生命体, 若是没有其在内部的各种器官进行协调配合, 没有呼吸、循环、内分泌等各种系统进行分工合作, 也就不会存在思维和交流的有关体现形式。企业管理功能得以真正实现的基础和企业在和其他公司进行竞争的优势体现都是由于在其内部的每个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和协调配合才能得以完成的。管理流程在此中提供了进行动态运行的过程, 是企业管理载体进行运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熵进行有效降低。
(二) 管理流程对企业系统的运行控制
将企业管理比喻为一台巨型式的分布计算机, 其具有的各种有形的资源就像计算机的硬件一样, 管理系统就是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 作为各种硬件进行交互的主要平台, 管理流程可以看做是技术支持, 对“操作系统”实现在软件上的运行。
企业流程对有关输入变量进行不断调节和影响, 与相应的转化机制对转化的速率进行共同决定。例如说, 企业的质检部门所采购的原材料, 入库之前要进行检验, 凡是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原料都不能进入到生产线上, 轻则会增加企业在运行时的成本, 重则就会对企业生产的产品造成不良的影响。在企业进行的生产过程中, 同样也要进行产品的抽样检查, 并对有关产品进行持续跟踪, 保证其转化的形态能够符合对生产进度的有关要求。于此同时, 企业的输出产品也受到质量管理流程的有关控制, 无论哪家企业都不会对产品质量未经有关检测就会出厂, 因为在商业上的信誉度对企业来说其影响是致命的。
四、管理制度实施的困境
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其组织、控制、领导及计划等功能, 在协调发展中对资源起整合作用, 另外, 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企业各要素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的过程。但是, 因为每个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 对制度制定的人性化性质也不相同, 就会使得每个企业面临的影响因素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由于对制度进行调节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多维度指的是因企业在管理时所制定的框架不同, 从而导致的对制度的内容上出现的不同结果, 从而使企业的管理表现出多维度和多元化的特点, 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随着多维性和多元化的不断发展, 管理制度也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之上, 管理制度体系对企业的调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大到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小到企业打印的文件着装规范等。对管理系统这样面面俱到的期望使得企业在实际的管理之中, 面临着诸多工作上的缺失, 令人对其运行效果担忧。在对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实际调研之后, 发现一些企业的高管对其公司进行长远发展的愿景并不是十分明朗, 都是对企业中存在的一些琐事进行管理;中高层的有关管理人员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公司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管理上, 更有些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的范围还不能进行明确;另外, 在企业的一些管理制度中, 对一些部门的职能认定存在相互的重复性, 对其相互之间的矛盾表述的也不清晰, 使得企业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在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理想, 对于在管理活动中的责任明确不清晰, 就会导致出现协同性的效应差, 使企业管理在工作衔接上出现问题;工作效率低下, 对企业在整体上的经营效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岗位的职责划分不明确, 使得在各种岗位间的权利、义务不清晰, 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以及“对谁负责”等问题不明了, 导致在现实管理中的阻力重重, 使得管理工作无法进行顺利开展, 使得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管理制度的多维性以及多元化同样导致了有关系统性的紊乱。有关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按照职能部门的树状来进行分布的, 若是对各级的层别分的越细就越容易忽视在各层别之间出现的关联, 要么就是内容不够详细, 要么就是内容具有重复性;对管理制度的汇编通常都是内容十分复杂, 不利于企业员工对制度进行把握, 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相关的业务流程出现分隔;另外对有关制度文件的解读也会造成一些曲解。以上所叙述的因素使得企业对制度进行执行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以及权力效力之间出现不协调甚至是冲突的发生, 对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的困境在根本上说是企业在运行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五、对管理流程进行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
管理流程为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我们在探索对管理流程设计的方法时常常是基于对问题的表达, 管理流程的有关设计中的相关因素体现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与环境进行符合的有关程度。这些因素在经过了长期的积累之后, 采取了很多科学性的管理办法, 并在有关管理制度之中逐渐积累了下来。例如说组织结构、业务细则等都是企业在进行管理时的组成部分。其中各种影响因素与相关的人工系统具有十分紧密的逻辑联系, 其中:企业的管理战略为企业管理流程的设计明确了基本方向, 在事实上也是对管理流程的目标进行了设计;各种有关管理事项是进行职能划分的有效形式, 也是对管理功能明确化的体现;人力资源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对管理载体的内容进行了重要体现, 对管理流程的设计是基于对有关组织架构的建设和对载体进行动态管理的理念, 从而达到对企业进行管理的目的。而有关的其他因素则是体现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性, 对相关的设计过程不能进行忽视, 因此其设计的过程十分重要。如图1所示:
其他的影响因素则主要包括:企业规模、文化、所有权等。这些因素虽然对企业流程的设计不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但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流程设计造成间接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认为, 在上图中所示的“其他因素”就是指间接因素, 剩余的部分就是直接因素。这三项间接因素对各个企业间的本质性差别进行了体现, 其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我们在对管理流程进行设计时, 其主要实施的意义就是使设计的方案能和企业的实际特点进行符合。
六、管理流程设计思路
自然系统的演化过程是在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之下, 并通过自然选择的有关作用才得以实现的, 人工对于系统的优化设计都是在人们对自然系统进行优化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的, 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 也使得对于管理流程的设计具有了一定的组织性。在对管理流程进行设计的目的是要对系统具有的特定功能进行准确实现, 对其设计的过程是要集分析、创造于一体的创新性活动, 管理流程的设计目标是要对相关的管理系统在功能上进行实现。在对管理流程进行设计时, 不但要充分表现出对管理系统中的目标进行设计的基本功能, 还要使管理的设计思路融入到企业的各个层级之中, 建立对各级管理目标进行紧密结合的综合体系, 并对组织的整体性管理进行不断提升。人工构造的流程系统要依据“目的—功能—结构”的有关逻辑关系, 并对各种综合性的因素进行考量后,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设计。这一过程并不单单是直线性的关系, 在这之中蕴含着对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
管理流程设计是管理系统之中的最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 一定要对管理功能和载体的逻辑顺序进行明确, 针对管理制度在实际中存在的有关困境, 对相关的管理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 从而对系统运行时的有关问题进行解决, 发挥出管理的特定功能。
摘要:对于管理流程的研究是进行管理系统有关设计的最重要内容。本篇文章从系统科学化的角度出发, 以管理系统的功能和载体作为切入点, 分析了管理流程对于管理功能的相关实现作用, 并通过此探究过程, 对管理流程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了在此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及对管理流程的认识等。
关键词:管理功能,企业管理流程,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学栋.管理业务流程设计方法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02) .
[2]任佩瑜, 张莉, 宋勇.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 2001 (06) .
[3]李潇, 刘欢.浅析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机制及建设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1 (10) .
[4]周超.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1 (08) .
一、上海大学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和问题
近几年来,上海大学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存储、私有云、公共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一卡通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都已经建设完成,大部分业务部门也建设了大量的应用系统,积累了一些信息化资源以及应用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教职工的科研、财务、图书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环境,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但以往的应用系统通常由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实施,所需信息基本上由各部门自行收集和保管,经常存在同一数据多次由不同部门或以不同标准重复收集,数据分散,数据标准及定义不统一,导致部门间信息传递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有效数据利用率不高。
(1)各个部门建设系统各自为政,分开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比较多,系统软件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后期维护成本过高,安全性问题突出。还有部分部门由于对信息化不理解,对数据、需求流程的梳理和整理不清,导致无法建设信息系统(或者实施成本太大),只能依赖传统的管理手段。
(2)学校师生在办理跨部门业务流程(如新生报道、离校等)的时候,需要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办理,办理的过程烦琐,也不够透明,对待问题的反馈过慢,无法满足智慧化校园的需要。
(3)各业务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公共数据平台只存储学校的基本管理和核心数据,所以大部分业务数据都只保留在各个部门内部,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数据安全性缺乏保障。
(4)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能够通过互相定制开发或者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同步,但是定制开发、数据同步的实施成本较高,大多数高校需要依赖第三方公司实施。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造成各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综合、有效的利用。
(5)各系统平台的数据,尤其是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缺乏统一的平台进行分析和管理,无法快速建模、实现分析和展示。
全校各类业务系统的各自为政、数据孤岛、业务响应时效差、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等问题,造成数据逻辑的不统一,难以实现实时、高效的整体分析,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的发展瓶颈。
二、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
处于大数据时代,基于“智慧校园”的发展需求和总体思路,上海大学以建成学校资源集成与应用系统(URP)为主要目标,由传统的资源建设转向流程驱动,重点解决资源的有效监管和使用效率,教学、科研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日常业务处理的工作效果和效率等问题,提出敏捷开发大平台——资源集成与应用系统的概念,立足于平台建设和自主开发,通过“表单+流程+数据+展示”敏捷快速开发的概念,构建了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
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采用标准化的服务对流程进行分解和设计,流程的建设以表单、数据和流程为主,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对现有系统的整合,并以统一的用户体验层UI呈现给用户。
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首先需要确定访问者的需求。对于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我们的所有流程的设计都基于工作流和表单这两部分而建立。工作流程的开发完全在“云端”进行,开发者访问部署在用户环境中的InfoPlus私有云服务,即可在浏览器环境中完成所有的开发工作。对于可以访问的用户,可以精确配置表单中每一个变量在不同流程状态下的不同增、删、读、写功能,变更方便。从而能够方便地实现不同流程状态下用户的不同表单字段访问权限与可见性。在复杂的流程场景下,可以对每一个流程步骤下的最终经手人进行精确、灵活、方便的限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流程以合乎真实逻辑的方式进行流转。
通过对流程本身的优化和再造,对组织架构、岗位、运行机制的分析,对大学文化和价值的提升,上海大学PIM系统实现业务流程全覆盖,实现统一的业务办理平台,通过流程的不断整合和优化,实现业务的集成,实现智能管理。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已在各业务部门使用,开发出超过100个流程,流程总量每年超过10万条,完成与现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对接,服务于全校师生,业务范围覆盖各主要方面。
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打破各部门、各系统间的壁垒,以先进的BPM流程服务理念,将分散在各领域的流程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帮助各系统有效实现流程贯通和数据整合的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全校级的管理流程统计分析和优化再造,进入一个不断提升管理效率的良性循环,形成一个真正意义的校园一站式流程服务中心。
全校各部门及师生通过在PIM系统上发起业务流程申请,被申请的业务流程自动推送至相关部门的相关处理人员,处理人员在网上进行审核,完成后自动流转到下一个审核部门,直至该流程完成所有的步骤,申请人在此过程中可以随时查询所发起流程的当前进展情况。这样大大节省了传统办公所需花费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使业务办理更加灵活有效。
PIM全流程模式实现网上业务办理、网上审核和网上评价,流程清晰严格,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业务推送和业务办理,有效避免了传统管理方法中复杂低效的弊端,详细见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架构。(见图1)
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使信息系统与流程的关系也由传统的多对一,转变为一对一,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来源,极大地减少了信息孤岛,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全面整合优化学校现有的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上海大学所有数据资源的整合,让数据资源不仅作用于传统业务系统,而且服务于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也便于衍生新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发展。
三、上海大学大数据中心和ADCP敏捷数据平台的建设
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发展,其核心是流程和数据的有效运用和运转,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既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又能为各类人员提供具体内容的数据服务系统。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发现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内在关系和问题,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
敏捷数据云平台(ADCP)系统是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自主开发的数据整合系统,提供对数据的一体化访问,可快速提供对数据系统的扩展和访问,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大数据挖掘等问题,能够为上海大学师生提供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服务。
敏捷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引擎,实现了系统设计的标准化,其他系统只要按照标准化的接口,就可以实现和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扩展的数据也是标准化的,子系统只要修改接受的参数,就能实现对不同数据模型的访问。
通过敏捷数据平台的自动化运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开发人员的技术依赖,技术人员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向导,就能完成基本的数据模块的扩展,非常适合高校的现实环境,节省了人力资源。
敏捷数据平台有统一的入口和权限,日志管理入口,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通过权限的动态调整,用户可以对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的操作,最大程度地在灵活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
敏捷数据平台基于数据引擎,数据引擎封装了对底层数据的访问,通过对底层数据引擎的修改,数据平台就能支持不同的数据云平台,提供了更强大的扩展性。
敏捷数据平台依据上海大学数据管理要求,整合各类型数据系统。同时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中所有的流程数据、权限数据都会汇总到ADCP平台中,实现集中式分级授权管理。业务流程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交互、后台数据的查询、数据状态的展示都需要数据平台的支持。
以ADCP敏捷数据云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全校数据“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统一使用”的模式,通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提升数据质量与数据使用效率。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处理和分析,能够有效抓取全系统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的发展状态和历史数据,并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为学校、学院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见图2)
四、上海大学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的发展
在上海大学大数据平台框架和ADCP敏捷数据云平台的支撑下,上海大学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数据建模、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等方法,实现现有数据的可管理性和可用性,并为学校服务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直观可视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为学校管理层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系统——上海大学发展状况管理驾驶舱。
学校根据全系统管理的内在需求,研究提出可以反映学校发展状态的近400项指标,通过将采集的数据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以动态图表进行展示和分析处理,并通过对多年来的指标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形成数字上大发展报告,为学校领导层战略决策提供有利支持。
管理部门通过对学校师生一卡通、门禁、消费、学习、生活等状态指标的分析,有效掌握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消费习惯及动态变化,以期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针对性的服务,同时也为管理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后勤管理驾驶舱展示了上海大学师生在各食堂的消费情况,对不同食堂、不同消费人员类型、不同地区学生、困难学生分别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为后勤集团提供服务决策依据,有效掌握师生的消费习惯及动态变化,以期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便利服务。(见图3)
五、上海大学智慧校园的发展
上海大学正在建设智慧校园,其核心是数据,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关键,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既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又能为各类人员提供具体数据内容的数据服务系统。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挖掘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内在关系和问题,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
数据驱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石,流程驱动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纽带。它打破了各部门的系统屏障,整合原先各部门的历史数据,实现数据共享,统一管理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价值。统一的表单样式也让办理人员更易操作,流程发起人也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流程进展状态,用户体验度更高。
基于业务流程驱动和数据驱动的理念,上海大学重点发展三大系统平台得以构建和推广。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统一界面、统一表单样式、统一权限管理,业务自动推送,业务流程全过程跟踪和管理;后台ADCP敏捷数据平台将业务流程数据和各业务部门数据经过统一整合管理后提供给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全校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ADCP敏捷数据平台、BI智能决策平台的建设,解决了各个部门建设系统各自为政、分开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维护成本过高和安全性问题突出等问题,能够为一般的部门提供业务流程办理、简单的数据维护等工作,同时能够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实现流程和数据的流转,并最终将全业务的数据汇总到数据平台和展示平台,为智慧化校园决策服务。
【摘要】计算机应用数据管理系统又叫数据库管理系统,全称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数据库数据管理已经被应用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文中对计算机应用数据管理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笔者将从数据库系统主要功能、数据库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构成、数据库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概述;分类;功能;选择原则;用途
1、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针对对象数据库,为管理数据库而设计的大型电脑软件管理系统。
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管理系统有: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Access、MySQL及PostgreSQL等。
通常数据库管理员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创建数据库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库数据处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小型民营企业,无论是政府单位还是校园,数据库系统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规划资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数据处理技术同网络技术相结合后,可以更加灵活的是实现数据的逻辑运算和管理,克服常规数据管理的诸多缺陷,极大的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2、数据库管理系统分类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有多个分类标准。
2.1常用分类标准
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基于的数据模型,可以将数据库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类: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
当前许多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所用的主要数据模型是关系数据模型。
有些商业系统中实现了对象数据模型,但是未得到广泛使用。
许多传统(较老的)应用仍然在基于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上运行。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直在向前发展,特别是它还结合了对象数据库中开发的一些概念。
这样就促使一种新的数据库类型得以出现,即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2.2 其余分类标准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第二个分类标准是系统所支持的用户数。
单用户系统(single-user system)一次只支持一个用户,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系统都用在个人计算机上。
多用户系统(multiuser system)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大多数,可同时支持多个用户。
第三个分类标准是数据库分布至多少个站点(站点数)。
如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只位于单一的一个计算机上,那么这个DBMS就是集中式的(centralized)。
集中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支持多个用户,但DBMS和数据库本身完全在一台计算机上。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可以使实际的数据库和DBMS软件分布在多个站点上,并通过一个计算机网络相连接。
同构(homogeneous)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多个站点上使用同样的DBMS软件。
最近的趋势是开发软件来访问在异构(heterogeneous)数据库管理系统下存储的多个原有自治数据库。
这就引出了联合(federated)数据库管理系统(或多数据库系统multidatabase system),在这样的系统里,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松耦合的,并有一定程度的本地自治性。
许多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都使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第四个标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价格。
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包的价格都是在1万~10万美元之间。
用于微机的单用户低端系统的价格在100~3000美元之间。
作为另一个极端,一些精心设计的系统包价格竟达10万美元以上。
3、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一般来说,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相应数据语言来定义(DDL)数据库结构,它们是刻画数据库框架,并被保存在数据字典中。
(2)数据存取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基本存取操作: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
(3)数据库运行管理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控制功能,即是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控制等对数据库运行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数据正确有效。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装入,数据库的转储、恢复、重组织,系统性能监视、分析等功能。
(5)数据库的传输。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处理数据的传输,实现用户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通常与操作系统协调完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原则
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数据库构造的难易程度。
需要分析数据库管理语句是否符合国际标准;有没有面向用户的易用的开发工具;所支持的数据库容量等。
(2)程序开发的难易程度。
需要分析有无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有无第四代语言及面向对象的设计平台;对多媒体数据类型是否支持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性能分析。
包括性能评估、性能监控、性能管理等。
(4)对分布式应用的支持。
包括数据透明与网络透明程度。
数据透明是指用户在应用管理系统可以自动搜索网络,提取所需数据;网络透明是指用户在应用中无需指出网络所采用的协议,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将数据包转换成相应的协议数据。
(5)并行处理能力。
支持多CPU模式的系统(SMP,CLUSTER,MPP),负载的分配形式,并行处理的颗粒度、范围。
(6)可移植性和可括展性。
(7)数据完整性约束。
数据完整性指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保护,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复杂的事务规则。
(8)并发控制功能。
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发控制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9)容错能力。
异常情况下对数据的容错处理。
评价标准:硬件的容错,有无磁盘镜象处理功能软件的容错,有无软件方法异常情况的容错功能。
(10)安全性控制包括安全保密的程度(帐户管理、用户权限、网络安全控制、数据约束)。
(11)支持汉字处理能力。
包括数据库描述语言的汉字处理能力(表名、域名、数据)和数据库开发工具对汉字的支持能力。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用途
1.1基本农田
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2基本农田保护区
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1.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划定的具体的基本农田地块。
1.4基本农田图斑
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地类图斑。资料收集与整理
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5资料收集与整理)采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和属性的方法
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6调查上图)入库前数据要求——图形及属性
我们只需要划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填好入库前必填的属性即可,其他属性值的填写由程序自动维护完成。
4.1图形数据检查
(1)要素是否闭合;(2)要素是否相互重叠;(3)要素弧段是否重点、共点、是否自相交、是否有悬挂线、是否相交;(4)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数据不能跨村(行政区)。
4.2属性赋值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的图层名、表名及字段如下图所示:
用户只需要对LOCALID和DWID赋值即可,用村层通过空间关系属性赋值来维护。如下图,用“编辑功能——空间关系属性赋值”分别将村层的LOCALID和DWID的值复制到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LOCALID和DWID里。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赋值同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另外基本农田保护区的BHQBH字段需要我们手工来赋值,要求保护区编号为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乡级代码+保护区次序码(2位流水代码)。
赋完值后检查LOCALID和DWID值是否赋全。5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入库后数据维护
数据图形及属性检查完成后入库,后面就都由程序自动来完成。
5.1椭球面积计算
用“数据维护——数据库维护工具——椭球面积维护”来计算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椭球面积。设置好参数,分别选择这两个表,回填字段填JBNTMJ。
5.2基本农田编号维护
用“数据维护——数据库维护工具——基本农田编号维护”来维护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BHPKBH、基本农田图斑的JBNTTBBH。编号规则和二调的保持一致。
基本农田图斑里的图斑编号不变,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图斑编号,不另行编排。
5.3计算基本农田面积
在行政区树里找到要计算的基本农田的村(乡,县),在节点上点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里计算基本农田面积。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椭球面积的单选按钮,选择基本农田图形入库,系统会自动根据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范围裁剪出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并将数据自动入到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层(裁出的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对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无任何影响,不会破坏地类图斑)。
选择了椭球面积的单选按钮,点确定后会弹出计算椭球面积的参数,填写完点确定即可。如下图所示。
5.4目标标识码维护
用“数据维护——数据库维护工具——编号维护”来维护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的BSM 输出基本农田分类面积汇总表
连接数据库进入管理软件(cis),在行政区树上点右键选择二调基本农田分类面积汇总表。或是在统计分析菜单下标准二调统计表生成里(以后功能更新后)输出基本农田图件
7.1图廓模版设置
首先可在“制图功能——图廓设置——设置图廓模版”里对基本农田图件进行模版的设置,包括基本农田行政区图和基本农田分幅图。如下图所示。
7.2查询基本农田图件
1、登录甘肃联通网上营业厅首页,点击导航栏【业务办理】→【手机用户】→【国际及台港澳业务办理】,系统会展示国际业务办理的相关信息。
2、点击“国际及台港澳漫游设置”,系统会展示出用户的登录信息。
3、输入登录信息后,点击“登录”,登录成功后,系统会展现出需要办理的业务。
4、选择“ 国际及台港澳漫游设置”中的“关闭”,但不选择“同时关闭国际及台港澳长途权限”复选框,点击“关闭”后会进入信息确认页面。
管理学意义上的激励功能体现为具体的激励方式,传统管理学注重目标、奖惩等方面的激励,倾向于对员工的激励,随着时代与现代管理理念与实践的发展,激励的功能也从单一走向多元,由简单走向复杂,实现了其根本意义上的转向。实践赋予了激励以终极的教育价值,激励作为手段开始走向人性的深处,激励实现了其教育价值。因为激励本身的含义也许就是教育,而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在这里,实现了教育与激励的有机结合,为我们即将阐述的激励的多重维度打开了缺口。
激励的维度理应包含传统之维,所以,我们的叙述将传统的激励功能加以简单的阐述,为激励新功能的阐发奠定必要的知识准备。我们认为,传统的激励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传统激励重视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目标的价值。目标激励依据人们的目标内容,由于目标是分层次的、分阶段的,因此目标激励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激励过程目标激励时有必要对目标的内容进行分割.如对个人成才目标、社会目标、职业规划目标、生活目标的激励等。此外,目标激励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切要结合实际,脱离现实过于离谱的目标激励收效甚微,甚至产生负作用。
正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企业的顶层设计与员工的实际目标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具体化为具体的目标,通过目标的激励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
2.传统激励重视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顺应人的社会化规律,人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自然产生序列性,序列的端点就是典型。其中,契合社会需求的属正面典型。榜样是根据人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学习旗帜和样板,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能够激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从榜样激励的历史来看,榜样都具有时代特征,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榜样,其具体的行为方式并不重要,榜样永恒的魅力在于榜样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如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行为所体现的学习毅力和学习态度,这才是榜样的实质精神。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次性水杯上印有这样几个字:“榜样,无他,只是爱而已”。也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它是通过爱而传递爱,如果组织能够做到以爱传爱,什么样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3.传统激励重视员工激励
在以往的激励,往往着眼于对一般职工的奖惩和精神激励,而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来说则缺乏理论探讨和实践。实际上,对于员工的激励,相对来说是较为容易的。由于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日益深化,职工的操作越来越单一、明晰和有形,确定性的工作表现为工作方法、方式、工业流程的标准化。这种细致的分工意味着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一系列准确、精密和具体的涵盖其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速度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对职工的奖惩方式和奖惩程度,合理地分配组织激励资源。
现代管理的发展日益丰富着激励的内涵,我们不否认传统激励依然发挥其作用,但是在发挥传统激励作用的同时应该丰富激励的现代内涵。如下几个方面是现代激励理论应该强调的。
1.强调管理人员的激励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其工作主要是决策、计划和人力资源开发,其经营管理工作的直接成果主要是指令、宗旨、目标、规范、制度,是软性的、无形的,同时其努力程度、能力、风险态度、投资倾向和决策正确性等内容都是变量指标,由于信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及时准确地用简单的考核指标来衡量。其次,企业经营者的间接劳动成果(即企业表现)具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和归因。其可察变量(如资本利润率、企业成长和增长速度、全员劳动生产量、产值、成本、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特性或根源往往不是一维而是多维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量是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其可察因素往往是多维因素非线性作用的结果。这时偏倚、强调某一因素和特性会产生不适当的刺激作用,因此平衡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恰到好处的激励决定着激励机制的制定、激励资源的合理导向和配置。再次,企业经营者的劳动成果——企业表现,非但隐含着异常复杂的背景(如努力程度、能力、风险态度)而且还受到不少非经营者所能控制因素的影响(如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制下由于企业目标多元化和行政指令的干涉而导致的激励不准确、不规范、不公平和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等)。因此,对于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诱导日益成为现代激励理论的研究重点。
2.强调重要感激励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终其一生一直在不断的寻找,都是在寻找重要感。重要感是激励员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员工的奖励,包括物质方面、精神方面都要在激励的场合隆重颁发。
如何激发团队领导人的这种荣誉感,如何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让每—个人为了团队而战,为了团队的荣誉去争取更大成绩出来呢?这非常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想一切办法来满足员工的这种重要感。
适当的加强员工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它不仅激励着员工个人行为,也激励着企业一直向前发展。
3.强调爱心激励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成功企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用无私的爱心从心理上真正地接受每一个员工,对员工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努力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于新进员工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在行动上引导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员工的信任与爱。这就是通常说的爱心激励。所以,当管理者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赢得了员工的信任,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爱的效应),员工就会在爱的氛围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逐渐开启自己的心扉,乐于接受管理者的领导,收到良好的效果。
4.强调信仰激励
信仰激励是强有力的激励,因为信仰具有特殊的精神价值。
首先,它能够为人的精神提供寄托和终极关怀,为人的行为提供确定性,有没有信仰和有什么样的信仰对人有不同的意义,信仰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必然的本质现象,是人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人活着就要有精神支柱,正如人之所以能直立行走,是脊柱在起作用,信仰就是坚强的脊柱。
其次,信仰能给人以追求,转化为主体的内驱力,激发出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欲望。信仰可以强化主体意识和意志,使其充满热情、信息和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施展主体潜能。
第三,科学信仰有利于社会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社会通过信仰激励,使社会成员形成信仰合力,协调社会成员关系。对一个组织来说,信仰就意味着忠诚,永恒的忠诚会演变为真实的信仰,一旦对组织有了信仰之心,组织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信仰激励应依据不同的时代和民族特点,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思想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突破,在信仰的选择上表现为不确定性,有时会出现信仰更替,甚至出现信仰真空;但就个体而言,一旦做出信仰选择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进行信仰激励主要是按照主体的意向,兼顾不同层次激励客体的信仰需求,继而达到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信仰统一。
5.强调道德激励
道德激励是运用道德作为激励手段,通过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来激发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善恶、美丑、价值量大小等方面做出判断与选择,运用外在的道德教育和内在的道德反省提高激励对象的道德认识,培养激励对象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积极健康的道德行为。
道德激励的机制是由道德评价体现的,由于道德是调整个人、组织、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特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一旦产生就作为一种善恶标准通过舆论和行为方式影响人的心理和意识,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的习俗的力量,约束,规范和激发人的行为,这样,道德评价使道德价值得以实现。企业应学会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激励,这远比用法律等类似的方式激励更为有效。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设计规范 数据库设计流程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及软件技术。数据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管是家庭、公司或大型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信息。目前关系型数据库已成为主流,下面也是针对关系型数据库进行论述的。
一、规范数据库设计的必要性
数据库设计,简单地说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数据对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良好的数据设计能够节省数据库的存储空间,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方便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无论是SQL Server还是Oracle数据库,通过进行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都可以使你的程序更具有可读性,更容易扩展,从而也会提升项目的应用性能。
二、数据库设计的流程
目前设计数据库系统主要采用的是以逻辑数据库设计和物理数据库设计为核心的规范设计方法。其中逻辑数据库设计是根据用户要求和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具体特点,以数据库设计理论为依据,设计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和每个用户的局部逻辑结构。物理数据库设计是在逻辑结构确定之后,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及其他实现细节。一般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概要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这里重点讨论在各个阶段的数据库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
主要是分析客户的业务和数据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阶段的重点是调查、收集并分析客户业务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与完整性需求等。
常用的需求调查方法有:在客户的单位跟班实习、组织召开调查会、邀请专人介绍、设计调查表并请用户填写、查阅业务相关记录等。
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调查客户的单位组织情况、各部门的业务需求情况、协助客户分析系统的各种业务需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无论数据库的大小和复杂程序如何,在进行数据库的系统分析时,都可以参考下列基本步骤:收集信息、标识实体、标识每个对象需要存储的详细信息、标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2.概要设计阶段
主要是绘制E-R图,用于在项目团队内部、设计人员和客户之间进行沟通,确认需求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在需求阶段解决了客户的业务和数据处理需求后,就进入了概要设计阶段,此时需要和项目团队的其他成员以及客户沟通,讨论数据库的设计是否满足客户的业务和数据处理需求。与机械行业需要机械制图、建筑行业需要施工图纸一样,数据库设计也需要图形化的表达式——E-R实体关系图,它也包括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图形符号,分两个步骤完成:
◆确定“实体-关系”模型;
◆绘制E-R图。
3.逻辑设计阶段
将E-R图转换为多张表,进行逻辑设计,确认各表的主外键,并应用数据数据库的3大规范进行审核。
(1)将E-R图转换为表。
◆将各实体转换为对应的表,将各属性转换为各表的对应的列。
◆标识每个表的主键列,需要注意的是:对没有主键的表添加ID编号列,它没有实际含义,只用作主健或外键。
◆在表之间体现实体之间的映射关系。
(2)规范设计要求
◆第一范式(1NF)。第一范式的目标是确保每列的原子性,即每个列都是不可分的最小数据单元。
◆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在第一范式的基本上,更进一层,其目标是确保表中的每列都和主键相关:如果一个关系满足了第一范式(1NF),并且除了主键以外的其他列,都依赖于该主键,则满足第二范式(2NF)。
◆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第三范式的目标是确保每列都和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如果一个关系满足不了第二范式(2NF),并且除了主键(或组合键)以外的其他列都不依赖于主键(或组合键),则满足第三范式(3NF)。
4.物理设计阶段
逻辑数据模型要选取一个具体的工作环境,这个工作环境提供了数据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物理结构依赖于给定的DBMS和和硬件系统,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所用RDBMS的内部特征、存储结构、存取方法。数据库的物理设计通常分为两步,第一,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第二,评价实施空间效率和时间效率。数据库物理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和各种用户要求进行权衡,选择一个优化方案作为数据库物理结构。在数据库物理设计中,最有效的方式是集中地存储和检索对象。物理设计完成之后,就应该得到详细的磁盘分配方案、存储方案、各种基表的详细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建立数据库了。
5.数据库实施阶段
数据库的实施,就是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试运行。包括建立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增加约束和创建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为了完成相应的操作和检索,需要编制很多程序,形成一个程序系统来使用该数据库,这部分是程序设计的任务。一切就绪之后,就可以试运行数据库了。
6.系统管理和维护
数据库试运行结果符合设计目标后就可以真正投入运行了。数据库投入运行标志着开发任务基本完成和维护工作开始,并不意味着设计过程的终结。由于应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物理存储也不会不断变化。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评价、调整、修改等维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设计工作的继续和改进。
结论
【数据流程图管理功能】推荐阅读:
政务服务大数据功能06-30
多功能房工作流程06-18
产品数据管理制度09-26
数据交换管理办法10-12
数据库管理制度06-20
项目管理数据库教程07-24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09-15
数据管理年度工作总结10-01
数据库安全管理210-21
项目管理对标指标数据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