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的方法(共12篇)
一、以读促写
英语写作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产出性活动一直以来是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题。以读促写法能有效地拓展词汇量,丰富写作素材、习得写作技巧、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培养语感和篇章结构意识。
(一)精选阅读材料
在我们的英语课本中有许多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文章和语言表达地道、优美的句子。教师应充分提炼利用好这些文章和句子,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对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重组,结合相关的语境供学生阅读,更可在教学语篇时丰富一些幽默、趣味的材料。
(二)围绕课文,开辟以“读”引“写”的路径
换位性训练:我们阅读课文时,习惯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循着作者的思路去考察、理解课文中的人和事。换位训练就是让学生转换一个角度、从自己的立场和经历来表现内容。如在教完阅读文章后,我便让学生进行换位练笔,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仿写。
(三)读后摘要——英语写作由简单起步
目前,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心理上,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为了避免这种心理,教师的指导就得避免从语法角度着手,而应着力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摘要写作可谓是一种既简单又有实效的方法,操作起来也很方便。
(四)读后仿写——写作须从模仿开始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词汇贫乏,语句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文章表达方法单一,词语搭配不当的现象普遍,语法错误较多。比方说,在使用动词表达“认为”这一概念时,绝大部分学生会使用think这一词。 这样学生写的文章缺乏表达力,显得空洞、乏味。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话题相关的文章,让同学们对好词、好句,甚至内容进行模仿。
(五)化解写作中的难点
在语篇上,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较弱,不懂得在写作中使用过渡、转折手段将主题有机地连接起来,文章前后往往缺乏照应。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多阅读,通过学会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怎样恰当地运用连词,怎样正确地使用词组,怎样利用所学知识论证观点,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能力,从而创造出连贯统一、符合逻辑的作文。
(六)鉴赏语句或篇章——在感悟中提升写作能力
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增强英语语感,对英语写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时,可以从精美的文章中获取好的词语、句型及表达法,把它们记下来,并加以分析鉴赏,熟读成诵,并有意识地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二、以写促读
以“写”来促进阅读除了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和运用所学语言的准确性。只要应用得当,且引导学生积极配合,那么通过“写”来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可以实现并且高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以写促读”的训练。
(一)课文填空
课文填空是指在根据课文改编或缩编的短文中进行填空,要求学生在空格中填写恰当的词语—关键词、词语搭配等,以使短文结构完整,意思连贯,符合课文原意。这样的练习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如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先利用教学投影(PPT)呈现带空格的课文,进行集体填写或部分学生口头填写,然后进行全班笔头填写。这样可降低难度,帮助学困生完成填写任务。
(二)听写、默写
对于课文中一些精彩的字、词、句子或段落,及新句型和长难句,教师可以采用听写或默写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再次或多次阅读。学生对新学词语、句型和难句理解到位了,那么对课文的理解也必然随之加深,“写”也就起到了促“读”的作用。
(三)精华摘抄
对于阅读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记录,这样做的益处是促使学生有目的地鉴赏、阅读课文、通过阅读关注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的异同,欣赏英文独特的表达方式,体验英语语言的美感。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熏陶。
(四)课文缩写
课文缩写是原文的精华和梗概,这就要求学生要先通过多次阅读文本,透彻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线,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工和理解方式表达出。课文缩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阅读技能。
(五)课文仿写
课文仿写指的是模仿课文格式写类似文章。在仿写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尽量模仿课文中所新学词语的正确用法,句型使用、段落、篇章的合理布局,以便更好地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六)写读后感
在学习过课文之后,可让学生讲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读后感的重点在“感”字上,那么“读”是“感”的前提,“感”是“读”的结果。因此,学生要对课文进行多次的阅读,才能准确地理解原作,把握要点,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
一、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
很多年前语言学家就对读和写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两项技能通过具体的言语产生互动,从而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信息的传递。初中生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活动,阅读能力不能有效的提上去,大脑中贮备的写作材料不足,就不能快速的写出内容充实,语义连贯,结构完整,符合英语规范的地道的英语作文。初中生应当在老师的引导下意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语言和理解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阅读是接受、输入语言信息的过程,而写作是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和综合运用,实际上写是读的结果,两者相互补充和完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紧随阅读之后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两者的关系,督促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进行阅读积累,勤于练笔和写作。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办法
1.强化系统性阅读教学,做好写作铺垫工作。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对阅读文本进行大致的介绍,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提前的让学生接触新的词汇,尽早的解决生词问题。首先,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能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保证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充满新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片来呈现新词汇,可以将阅读的故事先以类似的小短片播放,旁敲恻隐的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对一些多义的单词,教师要重点的讲解他们在的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其次,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读本中的一些插图,文章的小标题引导学生预测文本的主要信息,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学生的预测学习模式就像是探险寻宝一样充满了乐趣,学生会在这一环节中通过逐步的阅读来验证自己的推断,这样他们的阅读思维也很活跃,并且有助于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和巩固。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先通过略读把握文章脉络,并能有简洁的语言概述文本的大意。通过寻读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信息的有效筛选,把握住文章的体裁,结合文本的格式、结构、语言方式、写作特点找出主题句,概括出段落大意,能够对整篇文章的布局思路做大致的把握。通过精读的方式,掌握阅读文本的细节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敏感性,善于掌握文章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较快的理解文章大意。学生还要通过朗读的方式深刻的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强语感,把握住文本结构和特殊句型,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通过朗读巩固口语练习,感悟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形成英语写作的规范性思维。
2.以读促写,以写作巩固阅读。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复述,可以以口语和写作的方式概括文章大意,复述文章中的闪光点。对文章中的一些重要句型和词汇进行回顾,然后进行读后改写,教师指导学生依托阅读文本,提取可用信息,转换文体或是主题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写作实践。另外,在阅读完毕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读后仿写练习,以模仿阅读文章的体裁和结构进行写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一来阅读文本成为范文,成为写作的“服务生”,学生在阅读中吸收的新单词、重要词汇和重要句型,文章结构等知识又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在模仿写作中实现英语知识的迁移。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语感,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持之以恒的坚持两种教学的整合,努力的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摘要: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两大板块,特别是英语写作更能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但是对于普遍的初中生来讲,英语写作比较困难,许多学生存在对英语写作恐惧和不自信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提出若干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常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荡阅读之舟,涤写作之愁
作文难写,怕写作文,是较多学生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困惑和现象。而“肚中无货,无米可炊”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没有东西可写,自然没有兴趣可言;搜肠刮肚,自然写不出精彩文章。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作文中的这一瓶颈,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都熟知的道理;宋代大学士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即是说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叶圣陶先生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些都论述和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本好书,多背诵名家名篇,多积累诗词佳句,多扎扎实实的积累。“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借鉴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华,古为今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理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在读中悟写,读中练写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好契机和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契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三是通过阅读来积累和历练学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学生作文思想肤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来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操千曲,观千剑”,在读中悟写,读中练写,学生作文时才能文如泉涌。
三、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是说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畅流”使“源”更“活”。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流个不停。”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开则“流畅”,“源”塞则“流”竭。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是间接地认识生活,是吸收;写作是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表达。
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和求知欲,不断的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对阅读无不起促进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茅盾),以写促读,反哺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中心学校
代艳丽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机结合、读写一体会呢?通过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多练笔
练笔这种作文的形式,花时少,学生的负担轻,又便于老师的指导。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教材中一般都安排了3—4次的小练笔,而且形式多样。如三年级上册中学了课文《给予树》后,要求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种小练笔,要求虽然简单,但让孩子们怀着—颗感恩的心来写,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他们懂得了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知道感恩。再如在四年级上册中学了《搭石》后,有这样一次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这里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平时对周围的事物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还让他们明白,不能只看重表面华丽的东西,平凡的事物中也有许多在默默奉献着,他们的“美”不张扬 但却实在,让学生的价值观得以体现。还可以仿照着课文来写生活中的“美”,这样的小练笔达到了多重效果。在教材中这样的小练笔还有很多很多,也有可能教师因为平时的教学时间不够用,不进行或者进行了也不给予学生们任何的评价,我想这样的话,教材安排这样的小练笔的用心就白费了。不管是几句话,还是—整篇文章,我们都应该及时地为他们评价,并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学生的写作潜能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不能低估了他们的实力,往往会让我们出乎意料。学生的写作督能,是可以进行无尽的开发。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儿童学龄前和小学低段就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学龄前儿童在他们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他们是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内心的感想的。这时教师和家长,就应重视孩子们的举动,并顺时引导,诱发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到了中段,尤其是三年级,在学生刚学写作时,不要让他们对作文有畏惧心理。三年级开始写作不再是几句通顺的话就行,还得有结构相对完整、篇幅短小的文章。这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他们的作文中有几句或几段可取之处,教师都应极力鼓励,对他们的作文应多一些表扬,少一些删减,借平时练习写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让他们树立好写作的信心。总之,学生的写作潜能是无限的,这就得看老师们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去激发,让学生的潜能在写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三、利用课外阅读和平时在生活中的积累,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
经过学生平时的课内外的阅读,肯定会积累非常多的知识,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也会收集到很多写作的素材,对他们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 的写作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写作。在学生刚学会写字时`可以让他们读一些绘本,并将平时的所学用绘本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写作打下基础。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后,可以采用教材上的小练笔的方式。学会日记后,写日记也是对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学校或者老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和写作有关的活动,例如:参加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大比拼、校报或广播站资料征集、自编故事大赛等等。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真实的自我
现在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也投入了非常多。学校有了多媒体、大量的图书,补充了更多的专业教师„„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各小学也举办了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这些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充实,对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很多学校举办了读书活动、书信比赛、征文比赛、跳蚤书社、校园广播站、故事大赛、诗歌朗诵赛等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读书和写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将学生的童真童趣尽情地表达出来。
一、明确考前最后冲刺的基本要求:
1.求准。考前最后冲刺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求准的策略,克服虚浮和自以为是的心态,回过头来一点一点地记清、记准重要的知识和自己疏漏的知识。
2.求牢。尤其是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名句默写部分。主要办法就是反复,通过反复练习来求牢。
3.求精。考前最后冲刺中的专项练习、综合练习中的题目必须精心挑选,有选择性地精练精讲,查漏补缺,修复知识体系,并训练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得分意识。
(一)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1.重视文本的理解。各类文本阅读,重中之重是阅读文本,切忌只重题目而轻文本的做法,应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文本上勾划、圈点,分析、概括,较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然后再读题、做题。这样才能真正地抓住重心,把握关键,回答问题才能切中肯綮。
2.要有考点意识、题型意识和分点答题的得分意识。对于每一个考点,通常有哪些题型,每种题型通常有哪些设问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加强写作训练。
1.深入了解本省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做到有的放矢。特别可以就发展等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章的升格训练。
女儿已经上了初二,虽然学习紧张,可在闲暇时还是会坚持写作。利用刚刚过去的寒假时间,又完成了一部5.8万字的小说。为了完成这本书,女儿读了三本史书,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
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比这个结果更重要。我曾问过她累不累,她告诉我:“不累,有意思!”有家长问我如何让女儿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多年来,我抽出大量时间陪伴孩子,陪孩子游戏,陪孩子锻炼,陪孩子出游,但更多的,还是陪孩子读书。
女儿小时候一开始对书并不感兴趣,我把一本图画书拿到她面前,她或是往旁边一扔,或是把它放在嘴里用力咬。为了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我想出许多方法。
身教重于言传,我因此改掉了每天晚上看电视的习惯,捧起了图画书。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看书时,我还故意一边看一边呵呵地笑。每当这时,好奇的女儿就会被吸引过来,想看看爸爸在笑什么,看看书上有什么有趣的东西。
陪孩子阅读的时候,我总会给故事里的每个角色安排不同的音色。有时,单凭声音和语气实在很难区分开,我就会捏着鼻子说话,这样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让女儿感觉特别可笑。每当我讲到开心处,会和女儿一起尽情地笑;讲到紧张处,会握紧拳头怵怵发抖;讲到关键处,会卖个关子吊吊女儿胃口;讲完了故事,还会和女儿分别续编出新的故事。
阅读过后,我还经常陪女儿做角色扮演游戏。当然,每次正面角色都是女儿的,反面角色不是我的,就是孩子妈妈的。看过《草船借箭》这篇故事,我就和女儿分出角色,由我来扮演周瑜,孩子妈妈扮演鲁肃,由她手拿大蒲扇来扮演诸葛亮。表演时,如忘了书中情节,女儿还会去翻找《三国演义》,查找故事中的内容,实现了主动阅读。
久而久之,女儿养成了和我一起看书的好习惯
孩子上学后,为了经常能读到好书,我注意把购书与借书结合起来。我每年都会在书店、网店购置大量图书。如今,家里的藏书中,最多的是少儿图书,现在已经有几千册,成了一个小型少儿图书馆。
我每周都会到图书馆借阅十几本经典图书,供全家阅读。在借书时,我会充分征求女儿的意见,因为如果借来的书是女儿不喜欢读的,那这次借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女儿更喜欢看带插图的书,我每次尽量都会借些带有精美插图的经典文学书。
好书是需要分享和交流的。每天早晨,我送女儿上学的路上,经常与她口头交流前一天读书的内容。这个过程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就像朋友一样交流。我们可以就书中的人、书中的事,畅所欲言。我们之间没有批评,只有鼓励与商讨。
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后,已经能自主阅读,但我还是坚持带着她阅读。每天晚间睡前一小时是我们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后,我鼓励女儿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让她在每次阅读时和阅读后记下阅读书名、作者、主角,自己发挥想象画插图,并对该书作者或书中主人公说上几句心里话。每天睡前,一家人还经常就书中内容进行交流。
正是因为我们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长期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尊重孩子的感受,让阅读成了快乐体验,才让孩子爱上了阅读。
孩子不会写作文?我用编故事的方法教给孩子
刚开始写作,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我的女儿也不例外。我针对她喜欢童话,喜欢故事的特点,用童话故事来教她写作方法。
针对她找不到写作灵感,我为她编了个童话故事,对她说,想写好作文,得先找到灵感小神仙。“这个灵感小神仙可调皮了,他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总喜欢藏在不同的地方。如果你认真寻找,就会发现,他有时会藏在身边人物中,有时会藏在寻常小事中,有时会藏在身边景物中,有时会藏在报纸杂志中,有时会藏在电影电视中,有时会藏在大胆想象中……”
我还根据具体例子,告诉她我是怎样找到的写作灵感。“写《流浪狗丢丢》,不就因为我们收养过小狗丢丢吗?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我们身边的动物。《暑假乐事多》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杜小默长大想当穆桂英。这个故事的灵感,就来源于你曾经的理想啊!”
孩子一开始写作文爱写流水账,怎样不写流水账?我编出一个故事,嘻嘻兔遇到魔法学校,遇到了孙悟空,在孙悟空的邀请下写了一篇作文,结果这是一篇被写成了流水账的作文。通过对照问题,嘻嘻兔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在作文中没有抓住重点去写细节,后来,他终于写出了一篇优秀的作文。
我写出许多这样的故事,把它们当做给孩子的写作教材。这种用故事教孩子写作方法,很受女儿喜爱,最终也让女儿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
要做“三心三型”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就要做这方面的典范。我们也许不会读得很透,写得很好,但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好表率,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永远不能指望我们在这边开心地看电视节目,孩子在那边会安心地读书、写作。我为了做好孩子榜样,为了做个好爸爸,十年来,很少看电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陪孩子阅读、游戏方面。我认为,做父母的,要做“三心三型”父母,即有爱心、有耐心、有童心,牺牲型、学习型、朋友型父母。尤其是做爸爸的,更要有“三心三型”意识。作为家长,不论您是一位妈妈,还是一位爸爸,都应该有“三心”。“爱心”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帆,“耐心”是孩子快乐成长的舵,“童心”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桨,在孩子快乐成长的航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是如此,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才能更懂得孩子的阅读需求,才能掌握更好的阅读写作时机。
家长想要拥有“三心”,一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不同时期的需求。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在抓住时机,实现更好的读写。
二是回忆自己的童年,做到将心比心。想想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的无拘无束,再看看现在孩子的不易,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孩子,就会少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三是要了解时代的变化。有位家长说:我小时候不用家长督促,就知道认真看书,我的孩子也应该像我一样。但是这位家长忽略了,与我们的童年相比,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孩子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家长们需要做的是,用优质的图书、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快乐的写作体验来吸引孩子,使他们乐在其中。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家长也要能做“三型”家长。家长应有学习意识。“子不教,父之过”是一种责任,“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精神,“生命不止,学习不止”是一种境界。家长带头学习,不仅能学会教育方法,更能营造出书香氛围,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培养出孩子良好的素养。
家长应有牺牲精神。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与写作,家长需要牺牲一些金钱买书,需要牺牲一些娱乐,需要牺牲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为孩子做出牺牲,在有些家长看来很痛苦,可在有些家长看来很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过程是快乐的,充实的,享受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并没有“牺牲”,而是“得到”。他们每天为孩子付出的仅仅是一滴水,最后得到的却是一片浩瀚的海洋。
家长应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一起打打球,下下棋、登登山,游游泳,逛逛动物园,进进展览馆……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一起写作,一起欢笑……同孩子常与欢声笑语为伴,常与书香笔墨为友。
我们可以不会写,但一定要学会鉴赏
我们可以不会写,不会画,但我们可以学会鉴赏。闲时读读精彩的文章,从中感受“美”。久而久之,有了很好的鉴赏力。这时再读孩子写出的作文,就能更容易发现其中的亮点与不足。每天读好书,尤其是好的童书,是我的必修课。在读书、鉴赏的同时,也充实和提高了自己。
为了让孩子对某件事养成兴趣,就要给孩子树立自信。在孩子面前,家长可适当“示弱”,而不是指手画脚做“专家”。在孩子需要你的点拨时,家长可说出自己的意见供参考,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写得不够好,对孩子横加干涉,这就大可不必了。这样做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久而久之,可能还会失去做这件事的兴趣。
奖励分为精神上的奖励和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奖励最常见的是赞美。在孩子的兴趣培养方面,家长的“赞美”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孩子写得好时,我通常会给予真诚的赞美,而不是简单敷衍说:“不错啊!”我会具体点明好在哪里,如,可能会对孩子说:“这个小孩的语言写得真活泼!”“呀,你个想法我怎么就没有呢?”有时也会伴以竖大拇指、拥抱孩子等身体语言来赞美孩子。
精神上奖励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帮孩子的作品投稿。如果作品能够发表,乃至出书,会给孩子极大自信和极高的成就感,对孩子的兴趣养成大有益处。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激励机制
阅读与写作关系紧密吗?这是个一线语文教师经常探讨的问题。我在长期的“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课题实践中发现, 根据学生特点创设的“主题阅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而“向名家学亮点”“与名家比亮点”的习作训练, 更是源源不断地激发着学生的阅读热情。现就“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激发和激励机制” 的一些看法, 浅谈如下:
一、激发机制:激发阅读后的写作热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 一个进, 一个出。”因此,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 选取他们所喜闻乐见的“美文”进行推荐阅读或主题阅读。
五年级的孩子“富有正义感, 开始懂得关怀别人, 同情弱小。” 因此, 根据这一特点, 在“爱的奉献”主题习作前, 我给他们选取了《唯一的听众》《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篇有关“关怀别人”“同情弱小”的主题阅读。实践证明, 孩子们有着强烈的阅读兴趣, 阅读后有着深厚的感触。阅读交流中, 孩子们踊跃发言, 但是大都围绕一点:“生活中少不了关爱, 别人给予我们关爱, 那我们更应该去关爱他人。”要是顺势引导他们回到主题习作中来, 可想而知他们写出的文章肯定千篇一律, 选材一般, 立意不深, 进而抹杀他们的写作热情。
上述的阅读与交流感触, 要想让孩子们的热情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这就需要在阅读启发中找到写作的“风向标”。《唯一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给了“我”信心, 这事让我明白了“关爱” 可以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叙述伯父生前的四件事情: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既有对“我”精神上的关爱, 也有对劳苦大众的物质关爱。这两篇文章主题鲜明, 共同回答了“生活中, 如何去关爱他人”的问题。 这样的启发之后, 孩子们豁然开朗, 过往之事, 感激之情, 汇聚胸中, 蓄势待发。
果然, 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写出了诸多优秀的作文。例如, 有的写“同学生病, 鼓励他战胜病痛, 恢复健康后帮其补课。”有的写 “严冬半夜, 突发高烧, 妈妈毫不犹豫送我上医院住院输液, 及时医治, 恢复快。”有的写“在‘手拉手’互助互爱活动中, 向贫困地区捐出图书和学习用具。”有的写“老人节, 到养老院为老人们献歌献舞, 为老人们读报, 讲故事。”
二、激励机制:巩固写作后的阅读热情
(一) 寻访名家笔迹, 向名家学亮点, 尝试习得过程的愉快
名家之文, 之所以光彩照人, 必然有他人之所未有之长处。例如, 从语言风格来讲, 鲁迅文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犀利, 深刻, 幽默, 讽刺入木三分, 似匕首。”老舍文章“幽默、风趣, 俗白精致, 有京味儿。”朱自清文章“散文清新自然, 语言口语化, 朴素优美, 巧用叠词, 丰富表现力, 表现手法, 灵活多样。”……
名家之作我们全方位的取其精华, 学以致用。例如, 我班洪艳煌同学在学了朱自清《春》之后, 给了她极大的启发, 她将这样“朴素优美, 清新自然, 口语化,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语言风格特点, 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五里桥水域, 生机已再燃起》之中, 例如:“…… 五里桥湖水边散布着一块块绿油油的草坪, 那是大人和小孩们嬉戏娱乐的快乐天地。你若从此经过的话, 便不难欣赏到这样的场面: 草坪上, 孩子们有的蜷缩着在地上打滚;有的坐在草地上聆听老婆婆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有的正好奇地学着老爷爷们刚劲有力地打拳……”像这样, 学中仿, 仿中有变, 文章在读者面前自然大放光彩。由于有老师批阅后的及时反馈及表扬, 加之同学们的啧啧称赞, 她深刻地尝到了向名家学亮点竟有如此的魅力, 至此之后, 她对阅读名家经典就有了更大的热情。
(二) 我与名家比亮点, 让阅读与习作的激情源源不断
古语有云:“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孔子又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道理很简单,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人人又都有自己的短处。名家、名作有如高山只能仰止, 平凡小卒之作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儿童是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 又充满竞争欲望的群体, 他们常能从竞争中找到无穷的生活乐趣与学习的自信。出于这样的心理特征考虑, 我常在班级里, 让孩子们与名家同题作文, 并从中比出自己优于名家的长处。例如, 四年级下册·百花园一“阅读平台”有一作家高洪波的诗《葡萄叶的梦》, 我让学生以同样的题目, 展开想象, 也写一写“葡萄叶的梦”, 在充分的兴趣激发后, 学生热火朝天地写了起来, 一眨眼工夫, 佳作层出不穷。例如, 有同学就写下“那交错的叶脉, 是母亲日夜编织的爱网;那晶莹的甘露, 如我双脸擎住的幸福笑靥;葡萄叶用整个火热的身躯, 创造无数家的感动与温馨。”我给其评价道:“高洪波的诗首节长于设喻, 但比喻通俗, 且喻意粗浅, 而你依其亮点, 仿中求变, 比喻高明, 喻中饱含母子深情, 读来令人倍受感动, 从这点讲, 其比高洪波诗更胜一筹。”经过这一点评, 这位同学习作激情如火山喷涌般宣泄而出, 精彩片段或语句源源不断地创造而出。 同样的做法在其他同学身上尝试激励, 也收到了令我大为满意的效果。
毫无疑问, 阅读与写作紧密相关, 它们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然而,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如何让阅读与写作更有效的结合, 相信老师们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一定有着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燕.亲子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 2010 (7) .
【关键词】初中教学 阅读策略 写作技巧
英语的学习在于理解和应用,读、写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就应着力培养初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阅读与写作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当下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大多还是注重词汇、句子、课文和单纯的对话练习。故而,探究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下初中英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不合理。由于新课改理念在英语教学中逐渐的渗透,大部分学校也加大了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但实际上在现在的初中课堂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远远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突出体现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更没有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与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主体不突出。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其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受传统教学观点影响,大部分教师还是继续着以往的教学方法。尤其突出的是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阅读与写作教学不能有效结合。英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往往不能将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注重学生习题的练习以及写作的培养,从而忽略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口语差、不敢开口讲英语等问题屡见不鲜。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时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一体化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二、英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阅读是一个语言的输入输出过程,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内化和运用到实际的个过程。换言之,阅读为写作作铺垫,写作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二者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辅相成。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在英语阅读教学后安排一系列的写作,这样就能有效地达到英语阅读与写作结合的目的。
三、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途径
1.加强词汇和语法学习。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加强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能够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所以,广大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词汇的讲解,深化词汇和语法教学。例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单词“bad”的学习往往可以延伸出反义词“good”以及形容词“worry”。这样就由一个单词引出了另外两个,然后再举例加深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记住这个单词。词汇的学习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讲解词的构成,这样才能更加生动。
在掌握了词汇的基础上进行句子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句子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句话的完整表达,词汇和句子的掌握度是关键。语法的学习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讲解经常用到但又容易出错的语法结构。例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省略句等,都是语法中的重难点。对于这些句型的讲解运用,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题,填空,翻译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掌握。
2.进行大量阅读,激发写作灵感。英语的学习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了解更多的知识,才有机会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才能不断的汲取知识。在充分掌握了大量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进行文章的大量阅读,同时掌握阅读技巧,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激发自己无尽的想象力来进行写作创作。为了能够在阅读中写作,将二者更好的结合,初中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内容的广泛性。在阅读文章时,要多涉及其他方面。如日常生活、历史人物、科技文化、体育新闻等,要注意多方面的阅读。其次,要注意选择文章的难易程度。在选择阅读文章时,切忌狂妄自大,高估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来阅读适合学生的文章。如果阅读生单词多,句子结构多的文章,教师则可重点进行引导。最后,教学生理解的阅读课文。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和精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累积了材料。
3.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强写作水平。在进行大量的文章阅读过后,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英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来模仿文章写作。先用仿写让学生对写作有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信息来模仿写作。在仿写完成过后,教师再对学生所写的文章进行修改并指导改写。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互改、自改,让学生在修改别人的文章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自己的问题,最后引以为鉴,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激情。
从阅读的培养来成就写作的提高,是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阅读与写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通过词汇、语法的学习,来提高阅读的能力,最后促进写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景花.对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的感悟[J].科技创新导报,2014.
教师对“阅读”的理解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定位。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阅读”呢?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下,语言学家们这样定义阅读:“ Read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mong the reader’s existing knowledge, the information suggested by the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 context of the reading situation.”即“阅读就是在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与文本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就是要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桥梁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活动和对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和生成。
下面我们就围绕老师们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为老师们提出教学建议。
误区一: “无障碍”阅读。
问题:有的教师认为,阅读前如果教师不帮助处理新词难句,学生就会因为新词多、语法难而无法完成阅读任务。其实,教师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反而使学生丧失了语篇自主阅读的策略和能力。
对策: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研究文本的整体,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其有意识地寻找整体框架并在理解的全过程中发挥整体的功能。关于阅读中生词的猜测,给大家推荐一种教学策略,如图所示。Word Guessed
Context
Meaning shown by Dictionary context definition
definition clues
误区二: 教学目标繁杂。
问题:有的教师希望把听、说、读、写四个功能的目标都在一节课上有所体现和达成,教师为达成繁多的目标反而弱化了阅读课应有的功能。
对策:教师应反复研读阅读课文,不但要了解文章大意,还要搞清楚文章的发展脉络、篇章结构、段落联系、句际关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目标。阅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语篇、解决语篇问题的能力,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表述一定要明确、具体、可观察,说明学生体验和学会了什么,理解内容通常为细节、意义等;体验学习词汇、结构等;实践运用要注意输入与输出一致。
误区三: 教学活动堆积。
问题: PWP 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将阅读分为三段: pre-reading,while-reading 和 post-reading。有的教师希望设计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尽可能的丰富,就在这个模式下安排了大量的教学活动,但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足、逻辑关系较弱。
对策:教师应基于学生情况,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活动。进行阅读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要运用什么技能,是否和本教学阶段的重点技能相呼应,是否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规律,是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同时,活动设计要遵循以下逻辑规律:课文内容理解在先,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学习在后;理解的过程要体现层次,从整体到局部,从主旨大意到细节,从表层到深层;语言知识教学要紧密联系课文的内容,融合在听说读写实践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不是机械地走某个特定流程的过场,而应是一个具有人文的、互动的、个性的过程。在 PWP 教学模式下设计活动时,应该遵循 三个原则: 1.不同环节、不同活动要递进有效,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要体现层次; 2.保障个体学习时间,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 3.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寻找根据。下面的两张表格也为训练不同的阅读技能提出了活动建议,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参考借鉴使用。读前活动 明确目的; 熟悉话题;
读中活动 认读; 略读;
转述所读内容;
预测内容,激发兴趣; 跳读; 激活相关语言; 布置任务。
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
根据所读内容画图、标图、连演; 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
讨论。
为课文选择或添加标题; 根据所读内容制作图表; 边读边操作;
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活动
提问学生对单词或短语的理解; 有关单词或短语的替换练习; 单词构成分析;
读后活动
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语言;
技能
猜测词义
单词释义辨析。
理解语句之间的关联 句子顺序重组;
对规定词语所指的选择; 根据所给句子预测下文;
阅读文章补充抽调的语篇指示语。
信息转述练习,如信息图表化; 按照文章顺序记录时间或情感等; 正误判断; 七巧阅读; 根据文章重组句子; 根据故事排列图片。正误判断; 表格填充; 讨论。
阅读后匹配标题; 阅读后给出标题;
阅读后撰写概要。
在规定的时间内查找要求具体信息; 信息图表填充; 选择填空
补全图片信息等。
在读前阶段,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活动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或进行语言教学;在读中阶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阅读策略,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体裁、结构、中心、主题、细节等,这个层次既要解决字面阅读,又要解决推理阅读;在读后阶段,教师多依据阅读内容开展评价和应用性活动,例如:让学生联系实际介绍相关经历 ,预测故事的发展 ,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论、平行写作等。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理解细节
推论
略读
扫读
策略一: K-W-L 这种模式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都可以使用。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 和“ What have you known in this lesson? ” 的学习过程。策略二: Read – Pair – Share 这种模式在每个教学环节和活动中都可以使用,学生个体阅读时间、伙伴交流时间和全班分享时间充足,便于学生感知和体验、熟悉和内化所学知识,练习和提高所需技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策略三: Locating information 阅读是一个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文本、文字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的推理、得到的结论都应该在文本中找到出处,是作者的客观表达而不是读者的主管臆断。教师可以使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确定信息出处: “ How do you know that answer? ”,“ Does the text tell us the answer? ”,“ Where in the text does it say„? ”,“ Can you point to where in the story it tells you? ”,“ What does the story say about„? ”,“ Can you prove your answer from what you’ve read? ”
下面这幅图片形象地展示了阅读寻找答案依据的类型,同时也说明,阅读并非只关乎理解文字表面的含义。
问题:有的老师过多关注语篇的表层意义,忽视更深层的语义,不能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语境去推理和判断、总结和归纳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观点、态度或情感,缺少对语篇资源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进一步挖掘。
对策:学生要学会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以及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
语篇不是毫不相干的句子的篇章堆积,而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它是由语句组成的表达多层意思的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的结构系统。决定一套句子能否组成语篇的主要因素在于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并以此产生语篇性。语篇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景方面是连贯的,由此表现出语域一致性;在语篇主体上是连贯的,所以是衔接的。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1.重视显性连接词循序渐进式教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所学过的连接词。例如,常见关系的连接词有:
(1)表示举例、解释: for example, such as, like(2)表示总结: as a result, in a word, so(3)表示强调: above all, especially, in fact(4)表示比较: as„as„, more than, less than(5)表示转折: however, instead, even though(6)表示层次: at first, then, at last(7)表示原因: because, because of, since(8)表示条件: if(9)表示让步: though, although 2.领悟语篇内部之间的隐性连接。教师上课时要多发现文本内部之间蕴含的隐性连接,及时引导学生领悟,学生的语篇驾驭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3.加强语篇逻辑结构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不同文体的典型文章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语篇结构的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模仿学习,进而掌握每一种文体的篇章格式。
下面 6 幅图体现了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特点,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参考使用。
误区四: 阅读与朗读混淆。
问题:大声朗读和无声阅读是课堂中常见的两类“读”的练习方式。有的教师认为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朗读的声音,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沉闷,于是就安排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获取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活动。
对策:朗读和阅读在很多方面是有区别的。朗读无法替代阅读,因为朗读涉及的技能只有语音和语调,朗读者更注重对语言形式的记忆,而无声阅读者更重视意义的理解。了解了这些区别,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默读完成阅读理解,在理解文章后再通过朗读以巩固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误区五: 输入输出不匹配。
问题:有的教师急于让学生在阅读后立刻产出与阅读文章结构、长度、语言、内容都相同或相似的文章,任务设计要求较高,或者要求输出的语言并非是本节课阅读输入的语言。
对策:将写作和阅读教学割裂而彼此孤立是不科学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真实合理的写作训练,展开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促进。仅有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足以引发与延伸习得的产生,阅读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必须与写作中有意义的“交际”相结合,学习者才能获得练习运用语言的条件。“读”属于理解技能,“写”属于表达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技能一般略高于表达技能。所以,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适当考虑降低表达技能的要求。
教师应重视写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内化过程,紧扣阅读理解的内容和过程,开展以阅读材料为依托的借鉴式写作,在借鉴阅读材料的组织构思方式、词汇语句的选取和意义表达等方面的技巧时,展开阅读中的写作训练,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设计情境,借鉴阅读材料中的重要词汇句型,深层次地运用语块。
阅读就是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感知新的语言现象,学习和运用这些新内容,经历感知—体验—操练—运用的过程,丰富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感知—体验是在阅读中完成的,操练—运用是在阅读后完成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造情景,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2.阅读欣赏,借鉴阅读文本的语篇模式,学习谋篇、拓展、衔接等技能。阅读就是获取作者所要给予的信息以及表达的思想,同时发现和学习表达本主题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学生应能模仿作者,使自己就这一主题内容进行表达的能力有所提高。每篇文章根据体裁都有相应的结构模式,各种话题的文章都由相应的内容组成。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归纳语篇的模式并在阅读后进行借鉴,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从心理学上讲,写作是主体(Organism)对刺激情境(stimulus)的一系列反应(response)过程。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情满”、“意溢”即是人(Organism)对“山”、“海”(stimulus)反应(response)的结果。从环境刺激的开始到反应物的诞生,要经历观察与感受、联想与想象、立意与选材、布局与结构、表达与书写、修改与润色的一系列心理、行为过程,这些过程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观察与感受
观察是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万事万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感受是指由观察到的外界事物引起的心理活动,包括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感情的)和对其本质、意义的认识(思想的)。苏轼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前二句是观察,后二句是感受。
指导学生观察与感受,要训练其有意识观察与感受能力,促进其无意识观察与感受能力的发展。前者需要教师确定特定目的,选择特定目标,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帮助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后者指学生逐步形成对外界敏感的习惯,即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随时留心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平常而丰富的人、事、景、物和场面,观其形,察其色,辨其味,计其量,注意时间地点,考其来龙去脉,看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此同时,培养思其因,想其果,赏其情,会其意,悟其理,明其趣的习惯与能力。
训练学生有意识观察力要注意指导观察全过程。“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粗略地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如此方能写出景泰蓝制作“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完整过程。此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观察、追踪观察、细节观察。
发展学生的有意识感受力要注意指导学生纵向感受,引导由事物到事理的思考;指导横向感受,引导由此及彼的思考;指导弥漫性感受,引导由一到多的思考;指导聚焦性感受,引导由多到一的思考。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最容易发生在:(1)时空上接近的事、理之间,例如,“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2)性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理之间;例如,由荷塘“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3)性质、形态上相反的事、理之间,如“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丑石的伟大”;(4)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理之间,如“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以此,‘布衣’就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了”。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按其有无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有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种;按其所形成的形象有无独创性分,有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
指导学生联想与想象可以指导学生由此及彼,像巴金由“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想起自己过去迷途中的“灯光”、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希洛的“火炬”、拯救友人的“一盏油灯”(《灯》)那样,发展其接近联想或相似联想能力;指导寻找陪衬,像白居易拉出“山歌村笛”衬托琵琶“如听仙乐”(《琵琶行》)那样,以发展其对比联想能力;指导摘果寻因,发展其因果联想能力;指导移花接木,像苏轼“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那样,发展其再造性想象能力。
三、立意与选材
立意就是在写作之前确立其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材就是在写作之前依据立意选定其主要支撑的材料。
指导学生立意要注意“一”,即删繁取简、忍痛割爱,在一篇文章中只立一个意;要注意“真”,即有什么样的感受立什么样的意,不看别人的脸色立意,不赶时髦、追随大口号立意;要注意“适”,有多少见闻立多大的意,有多大的感受立多大的意。由此过渡到指导学生立意“新”、“尖”、“深”。
根据立意,从适当,即把握材料的质;适中,即把握材料的量;关联,即材料与立意关联、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等几个方面指导选材。
四、布局与结构
结构与布局是指在立意与选材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内容作出合理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结构偏重于对全篇的策划,布局偏重于对主体的布置。
指导学生布局与结构,从五方面入手。一是指导学生对全文的“意”与“材”的关系作出安排,一般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1.先意后材:开笔出“意”然后以材料演绎之,尽纲举目张之妙,表现在结构上通常为“总―分”式或“总―分―总”式;2.先材后意:先出材料然后以意结之,尽水到渠成之妙,表现在结构上通常为“分―总”式或“引―分―总”式;3.明材暗意:只演绎材料,把要表达的立意隐含在材料的演绎之中,尽含蓄慰藉之妙,在结构上可以采用上述的任何一种形式。二是指导定详略。引导学生鉴别所选的材料的功能、价值差异,避免平均着墨。三是指导系统权衡,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做到有呼有应、前后细节没有矛盾。四是指导安排好主体的层次。或为并列式,或为递进式,或为承接式,或为对比式。五是指导确定主题句及其位置。引导学生确定材料的次序和详略,确定过渡词句,确定前后呼应的词句。
五、表达与书写
表达与书写指运用书面语言,物化上述心理过程的成果,要求书写正确、清晰,用词丰富得体,造句完整、通顺、流畅、生动,使用标点符号正确。
指导学生的表达与书写具体落脚在指导遣词造句上。就立意明确而言,指导学生写好主题句、总结句;就结构清晰而言,指导写好领起句、过渡句;就描摹物态穷形尽相而言,指导写好修辞句,把句子写得生动饱满。造句是写作的创造性活动的体现,指导造句可以从范例的分析入手。例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个句子,陈述的是个简单事实,但作者写得异常慎重,层层修饰,使“荷塘上面是叶子”这个句子变得非常饱满;“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是一串优美的句子,用“沉迷”,用“陶醉”,选词精当;用排比,用比喻,奔放有力。表现出路瓦栽夫人的内心世界“欢乐”的顶峰,成为乐极生悲的前奏。这些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模仿和创造。
六、修改与润色
修改润色指对初稿进行加工的过程。指导学生修改在操作层面是引导学生增、换、删。
增加细节:立意还没有得到十分的突出,增加一、二个细节以强化之;增加句子:有些细节、意思,尤其是关键部分表达欠饱满,增加一句或多句使其丰满起来;增加词语:有些句子干瘪,修改时在中间增加一个或多个词语,作为修饰或补充,使其丰满起来;增加标点:初稿在必要打标点符号的地方未打标点符号,修改时加上。
换题目:初稿的题目不当,不新,不巧,换之;换细节:选材有失当之处,修改时更换失当的材料;换句子:初稿句子不当,不美,修改时换一种说法;换词语:初稿有的词语用得不当,不巧,修改时换成当的、巧的;换标点:初稿标点符号运用不当,修改时换一个。
删,也以是否有利于突出立意为标准,删去不必要的细节、句子、词语、标点符号。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结合
【分类号】G633.41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基本要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掌握水平,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却不利于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保证学生掌握足够单词量和语法知识的前提下,实现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满足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提出的新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一、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分析
早在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语言学家们就对读和写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写作和阅读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读写都是对同一书面材料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语言行为理论认为,作为接受技能的读和作为运用技能的写分别负责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这两项技能通过具体的言语产生互动,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 。根据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理论,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有趣又相关的目的语。没有一定量的目的语的输入,输出就难以产生。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活动,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能把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篇章结构、文化知识等信息输入自己的“资料库”里,并不断使其内化,就不可能写出内容翔实、意义连贯、结构完整、符合英语语言规范的地道的英语作文。
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积累语言、理解语言的过程,是接受、输入语言信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和实际运用的过程,是表达、输出语言信息的过程。读为写的铺垫,写为读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
二、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积累词汇,厚积薄发
读前活动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前精心设计文本导入,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提前接触大量的新词汇,排除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这一过程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因为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在阅读文本前要重视新词汇的呈现和教授。
为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现提升学生英语词汇积累量的目的,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创设英语阅读情景。创设英语阅读情景可以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提升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通过生动的教学情景创设,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热情,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设置的英语学习中。教师在这种优质的课堂氛围中,随着阅读内容的进展,应用多媒体课件将阅读材料中的优秀词汇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将词汇和阅读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理解和记忆,以实现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中重点词汇的掌握和理解效率。
2、强化学生阅读质量,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一般分为略读、寻读、精读和朗读四个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篇章结构分析,熟悉文本的体裁、框架和内容,从而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略读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为迅速的掌握好英语文章的脉络和结构,把握文章的大意。寻读则是教师通过在英语阅读开始前为学生设计一些符合阅读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带着问题进行,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寻读问题的引导下,更好的把握好文章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精度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和接触关键词。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组织结构有很大区别,在英语阅读中找准关键词,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分析出文章的主题、写作情感和主要内容。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關键词和重点语句,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找到文章的关键知识点,并掌握一些优秀的词汇和语句,以提升写作质量。吸取精华朗读是理解的门槛,通过朗读可以深入阅读文本的内涵,在朗读中增强语感,熟悉句型和句式及文本的结构,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学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感悟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形成英语写作的思维定势。因此,通过阅读中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文本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和基本格式,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构思做好充分的准备。
3、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主要是凭借有效的读后活动。读后活动是在完成阅读活动之后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式,是读与写结合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提炼篇章结构的基础上,着手写作实践,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从读后复述、读后改写、读后仿写、读后创作四种途径实现。
读后复述是指阅读训练完成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口语或写作的方式,复述学过的阅读文本的大意。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也可以立即使用学过的词汇、句型,强化阅读成效。读后改写是通过指导学生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筛选或改编获取的语言信息,转换文本的某一方面,如文体、人称、情境或人物等,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阅读后仿写主要是模仿阅读文章的语篇类型及其文章结构进行写作。其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写作能力培养。阅读文本是写作目标文本的范文,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学生通过阅读吸收和内化语言知识、语篇知识、策略知识和文化知识等,通过写作输出语言和表达情感。通过仿写,使知识在模仿中不断迁移,在迁移中不断突破。教师在确定写作话题的时候,既要基于阅读文本的话题,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仿写练习既有阅读文本的支撑,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相信学生肯定有话可写。
综上所述,把握好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时,首先要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最后将英语阅读和写作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达到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佟燕飞. 语用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2(02)
结合教材来讲,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材料普遍都具有信息密集的特点,再加上语言也较为丰富,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但是,由于目前的教学中大多没有重视读写结合,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升均受到了限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来讲,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科学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以保障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写作结合路径探讨
“读”的本质就是信息输入,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当着输入载体的角色,若其能够借助讨论等方法实现输入信息的有效转化,使其成为自身掌握的知识,其也就具备了信息输出的条件,而“写”就是主要的输出方式,同时也是检测输出的路径。本文分别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入手,探讨了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
1. 读前环节。
结合阅读教学开展过程来讲,读前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积累词汇,为写作过程中实现“厚积薄发”打基础。这个环节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下述几项:(1)帮助学生进入阅读情境。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尽快融入,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穿插一些新词汇。(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预测。预测是基于线索和兴趣的一种推断,有助于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期待,属于激活思维的有效方式。这个阶段中,教师做好上述工作,可以使学生储备一定的知识,为其打好写作的知识基础。
2. 读中环节。
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以读促知”,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具体实施时,基本步骤应为:(1)引导学生进行略读,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2)带领学生进行寻读,使学生自主发现有用信息。鉴于阅读材料体裁不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进行归类,把握好每种体裁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能动性,尝试确定文章主题句子,进而帮助其概括材料大意,最后再借助文章剖析,使学生掌握此种题材的写作要求与文章布局特点。(3)借助精读,使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在精读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文章脉络及大意,因此,精读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关注细节。(4)要求学生朗读材料。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对其语感的增强也很有益处。在阅读教学中,把握好阅读过程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其决定着学生“究竟会不会写”。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e2《Is this your pencil》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播放歌曲的方式,创设轻松的氛围。在实际教学中,各项安排应围绕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展开,考虑到这节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询问物品归属者的句型,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疑问句的使用方法作为重点。在确保学生大体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学生写一些失物招领类的小作文,巩固句型用法。
3. 读后环节。
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作如下安排:(1)在阅读基本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复述文章大意。此种方法可以使教师明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学到的句型,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用first、then、finally等词汇将文章大意复述出来,使其掌握“次序类”词汇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时间描述打好基础。(2)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主进行改写,并在改写的过程中利用文章中的句型或者词汇。(3)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将学生个人情感带入,有助于激发思考,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How was your school trip》为例,在读后环节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复述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这个题目进行一些讨论,模仿文章结构,将自己实际的体验写出来。四、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材料内容展开联想,并将自己的想象以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帮助学生累积词汇、掌握方法,为其写作打好基础。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读写结合对于初中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是顺应新课改趋势、创新英语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值得关注。
摘要: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模块,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将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对二者的结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结合策略
参考文献
[1]丁惜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217-218.
[2]林锡钦.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广东科技,2013,11:224-225.
【探讨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的方法】推荐阅读: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06-05
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策略09-10
词汇、阅读和写作教学之我见10-29
探讨高职院校有关工学结合的顶层设计10-19
初中英语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07-08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探讨06-15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06-05
谈阅读方法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07-27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06-09
识字教学如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