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事的职责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监事的职责(精选7篇)

监事的职责 篇1

一、监事会的作用

1、监事会对校委会、理事会负责,维护学院教职工合法权益。

2、理事会、校委会保障监事会的知情权,及时向监事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以便监事会对学院财务状况和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

3、理事会应当根据监事会的要求,向监事会报告,监事会发现理事会管理人员、院委会成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

二、监事会的职权

1、提议召开临时院委会、理事会,监事会可以在校委会、理事会上提出临时提案。

2、对学校财务报告进行审核,发现问题有权质疑、审计。

3、对理事会及院委会的成员进行监督,有权责令对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予以纠正。

三、监事会的职责

监事会是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监督机构。监事会主席代表监事会对理事会和校务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履行以下职责:

1、主持监事会工作。

2、建立健全监事会各类检查、监督和考核的体系和相关制度。

3、组织监督、检查理事会的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

4、组织监督、检查校务委员会及其成员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学校章程及理事会决议的行为。

5、配合校长对校务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学期和月度工作实施考评;监督、检查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

6、有权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质询,相关人员必须给予解释。

7、参加校长办公会和各类行政会议,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定和处理有建议权。

8、出席理事会会议,参与审议理事会的重大事项。

9、向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报告工作,向理事会通报工作。

10、完成会议交办的其它工作。

11、检查学校的财务情况。

四、监事的组织机构

(一)、监事长:韩继康

成 员:颜波、刘可文、韩果丰、蔡红

(二)、监事会必须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三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因工作需要如有异动,及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补选。

(三)、监事会成员任职条件

1、政治坚定、与时俱进。

2、热爱本职工作,业务能力强。

3、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4、以身作财,勤政廉洁。

五、监事会工作

(一)、监事会主席主持监事会工作,召集监事会会议,督促检查监事会决议执行,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学院的重大问题。

(二)、每年召开一至二次监事会工作会议,对学院的监事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部署,及时组织监事会成员认真研究,在监督过程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监管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监事会的监督方式

1、日常运行监督。主要查看资料、参加会议、听取情况、质询提问、召开各种会议,对学院总体运行情况给出监督评价意见。

2、对重大事项实行监督。对学院办学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进行真实性和合法性监督,一经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监事会主席可以列席学校校委会、理事会召开的会议(五)、监事会成员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职责,行使职权,不得越权滥用,监事会其他成员要认真执行监事会决议,完成监事会交办的任务。

(六)、监事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或按照程序改组、免去、解聘或按有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

1、不按有关法律法规及监事会的规章制度和决议履行职责的。

2、对学校领导班子严重违法未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的。

3、超越监事会职权,侵犯学校合法权益的。

4、泄露学校机密,利用监事会职权谋取私利的。

(七)监事会成员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监事的职责 篇2

一、及早谋划

在实际履职过程中, 由于监事会人员较少, 而监管的企业规模较大, 要想履行好财务监督职责, 只有早准备、早规划, 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利用参加企业董事会、年度工作会的机会对会议所涉及的财务资料进行认真研究, 以了解企业财务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对下一年企业财务监督检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保证检查工作不漏项, 抓大放小。第二, 建立日常信息分析制度。根据企业提供的年度预算, 每月对企业的月报表进行认真分析, 对差异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关注并跟踪了解相关情况, 必要时进行现场查看。年度报表编制完成时, 很多工作都已经做好, 这就把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细化、拆分, 把工作放在了平时, 也正好适应监事会常年在企业的工作特点。第三, 在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检查时及早介入, 把监事会的关注重点与事务所沟通, 让其在制定检查计划时就得到落实。这样, 既使各种监督检查有效整合, 减轻了企业负担, 又有利于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率, 避免重复劳动。

二、统筹安排, 抓住重点

企业财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为确保监事会做好财务监督检查工作, 应, 抓住重点, 避免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重点关注“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情况, 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的使用。

第一, 大额资金的使用。现金是企业的血液, 2012年经济形势严峻时, 各级国资管理部门都提出了现金为王, 避免资金链断裂的警示。监事会在企业检查时对企业大额资金流向情况进行重点关注, 包括内控制度、开户情况、存放保管、理财情况等。例如有一家几十年的标兵企业, 将上市募集的没用完资金, 委托证券公司理财,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导致1.5亿元理财资金全部被骗走, 至今没收回, 财务处长因此被判刑。同样, 一大型煤炭企业的子公司, 也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几千万元资金被出纳挪走用于买彩票、炒股票, 最后血本无归时才被发现。针对这些事件, 企业吸取了教训, 纷纷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这些事例都说明, 监事会从内控制度等方面入手, 关注大额资金流向, 可以有效避免企业重大资金风险和损失。

第二, 重大问题的决策、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重大项目一般涉及金额庞大,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若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 按规范的程序实施决策, 就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决策风险。因此, 在监管重大项目投资决策时重点关注决策程序是否规范、该招标的是否招标, 该报备的是否报备, 账务的处理是否规范等。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检查任职企业时发现企业购买了一家银行发行的法人股, 从时间上看是先买后报批, 这是一种违规行为。因而就在报告中提了出来, 要求企业以后注意这些问题, 防止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也防止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还有的企业在招标过程中为图方便, 随意变更招标方式, 由公开招标变为竞争性谈判招标, 这种情况就需要监事会要求企业及时整改, 确保招标工作符合国家法规制度的要求。

三、借助外力

每年企业要接受来自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内部的多方面检查, 为避免重复检查, 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我们在检查时, 采取整合监督资源的措施, 不仅弥补了我们的短板, 减轻了企业负担,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一, 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检查成果。首先, 重视内部审计结果。将把审计部门工作报告以及内部审计报告发现的具有典型性的问题, 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查实, 要求企业整改。这样, 也有利于企业决策层重视内部审计反映的问题, 积极进行整改。笔者曾在一子公司检查时, 通过内审报告发现有几个下属公司财务很混乱, 根据线索就深入到这几个下属孙公司检查财务, 实际情况比内审报告更加严重。监事会把这些问题提出后, 董事会非常重视, 很快对这几个单位就调整了班子、充实了财务人员队伍, 避免了公司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其次, 充分发挥职工监事的作用。职工监事是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的, 他们常年生活工作在企业, 对企业的情况最了解, 通过他们把握财务检查线索, 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现在的职工监事多是工会主席、纪委书记或审计部长, 都担任一定的职务, 对企业的情况也了解的更深入。再次, 与职工谈话了解情况。监事会通过与职工谈话来了解单位生产经营以及班子和主要领导情况, 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笔者曾在与职工的一次谈话过程中, 了解到企业原材料采购存在问题, 并进一步检查核实, 从而发现了企业原材料采购招标不规范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制度的建议。

第二, 充分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成果。尽管会计师事务所与监事会财务检查的侧重点及角度不一样, 但结论可以参考借鉴, 充分利用这些成果, 可以有效提高监事会监督质量和水平,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 借助政府各个部门的检查成果。一、是借助国资委内部业务部门对企业分析报告。比如统计评价部门的财务分析报告、综合部门的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以及规划部门、改革改制部门、产权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情况分析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层面对企业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进行剖析, 借助这些分析报告使我们更立体的认识所任职的企业, 也提供了财务检查的线索。例如, 通过统计评价部门的分析报告, 了解资产负债率是否过高;企业的投资发展规划是否向国资委报备, 账务处理是否正确;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中, 产权变化手续是否齐全, 账务处理是否及时等问题, 笔者在实地检查中就发现企业把股东交付的注册资金长期挂往来账, 不记实收资本, 经监事会提出后, 企业认真查找根源, 并进行了整改。二、是利用政府审计部门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离任审计成果, 利用财政部门每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成果, 查找问题并监督企业整改。三、是省委巡视组在对省管大企业巡视, 指出的企业需要整改的问题, 也是监事会在进行财务检查时的线索。

第四, 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一方面在检查时遇到专业方面的问题及时向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请教, 另一方面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对企业遇到的财务难题进行研究。笔者所在的企业是省内资产、收入均排名第一的国有企业, 企业成立了研究院, 如何摆正研究院的位置成了企业的一个难题, 也涉及一系列的税收问题。企业是资源性企业, 科研的压力不大, 但企业的化工项目的科研压力大, 技术跟不上, 没有技术储备就存在随时落伍的危险。如果研究院单搞研究, 成本的税收抵扣政策享受不到, 若把研究放在生产单位, 研究院就成了空壳。监事会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建议研究院与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授联系, 作为研究课题, 调查省外国外大企业的研究部门如何设置, 如何做到既享受税收的优惠又能发挥研究部门的作用, 这对企业的科研作用的发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胡波.论如何强化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的财务监督职能[J].现代商业, 2010, (27) .

[2]张春丽.也谈外派监事会对企业的财务监督[J].商业现代, 2008年2月 (下旬刊) 总第531期.

[3]钱缨.发挥监事会作用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7, (04) .

[4]司茹.上市公司监事会财务监督效率的实证分析【N】.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7, (03) .

监事频频违规 如何能够“监事” 篇3

在今年第5期的《董事会》杂志上,笔者撰写了《高管炒股,拿什么来规范你》一文,对高管违规炒股现象进行了剖析。令笔者倍感欣慰的是,差不多就在笔者完成此文写作以及此文发表的同时,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对上市公司高管买卖股票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沪、深交易所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了两市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业务指引”,对上市公司高管买卖自家股票行为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这些足以表明股市管理层对高管股票交易行为的重视。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证监会与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高管买卖自家股票的行为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出台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买卖自家股票的行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8日,今年以来共有10多家上市公司的24名高管出现违规买卖自家股票的行为。特别是在证监会的《管理规则》与沪、深交易所的《业务指引》出台的情况下,从5月24日到6月5日短短9个交易日,竟有西安旅游、紫光古汉、晨鸣纸业、湖北宜化等11家上市公司对公司高管及其直系亲属违规炒股进行了公告,共涉及到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副总经理、党委书记等各种职位的13位高管。而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在这13位违规进行股票交易的高管中,上市公司监事居然占据了5席,成了股票违规交易的主力军。

根据西安旅游公司(000610)今年5月2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07年1月12日,西安旅游监事谈慧萍,一次性买入该公司股票12600股,并于2007年5月21日卖出3150股,该项股票买入和卖出时间间隔未达六个月,违反了《证券法》的规定。根据该公告,谈慧萍在此次股票买卖中共获利12895.4元,谈慧萍已经承诺在2007年5月31日之前将此盈利收入上交西安旅游公司。

5月26日韶能股份(000601)也发布了高管违规炒股公告。公司监事曾梅于2007年3月13日买入公司股票1400股,加上以前年度持有的47812股,合计持有公司股票49212股。2007年5月22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按25%比例解禁后,因误以为是所持以前年度股份可以变现,便在2007年5月23日卖出了12303股,此次买卖股票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规定。同时根据规定,本次买卖获利71175.33元将全部上缴公司所有。

同一天,S深物业A(000011)也发布公告称,公司监事刘家科的证券账户出现了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经核查,公司监事刘家科于2006年12月12日购入“深物业A”5000股,中国证券结算深圳分公司已对此股票实施冻结。刘家科于2006年7月30日前再次购入“深物业B”5000股,加上以前年度持有的“深物业B”股票,共计持有9900股“深物业B”。2007年5月22日,中国证券结算深圳分公司按25%比例解禁刘家科持有的“深物业A”1200股。由于刘家科持有的9900股“深物业B”一直未被冻结,刘家科误以为其所持有的“深物业B”是可以变现的,分别于2007年3月21日、2007年5月21日卖出了9900股“深物业B”。根据电脑资料显示,刘家科的股票账户中于2007年5月22日再次买入“深物业B”3800股。根据相关规定,此次股票买卖行为违反了《证券法》,公司要求刘家科先生将本次买卖“深物业B”所获收益全额上缴归公司所有,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行为。

应该说,上市公司监事违规买卖股票的事情在此之前就有发生,比如,笔者在《高管炒股,拿什么来规范你》一文中提到的武钢股份公司监事吴克林、中宝股份监事会主席沈建伟等就在此列。不过,最近一个时期,上市公司监事甚至成了违规买卖股票的主力军,这就不能不叫人倍感担忧。

就股市行情的发展来看,进入5月份之后,上证指数进入4000点上方,市场潜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一些老股民与机构投资者也都纷纷进行减仓操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上市公司监事在内的高管们试图高位减磅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这种高位套现的行为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根据《证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也就是说,你高管就是把股票的价格卖出再高,或买进股票的价格再便宜,但如果你违反了规定,则全部所得都要上缴上市公司所有,高管们自己却是一无所得,因此,这种违规的做法对于高管来说是徒劳无益的,甚至把本来可以赚到手的利润也弄丢了。

那么,作为上市公司的监事来说,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来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有关政策规定的不了解,或者说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因此出现了这种违规的操作。而这一点也正是投资者最不能放心的地方。因为作为公司监事来说,对于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上市公司高管买卖股票的相关规定,都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那么,这样的一些上市公司监事又如何能够来切实履行自己的“监事”之职责呢?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监事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公司财务;(二)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三)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四)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五)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六)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七)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正是基于上市公司监事所肩负的上述重大使命,所以作为上市公司监事来说,理应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着全面的了解才是。但上市公司监事在股票交易问题上的频频违法违规,这充分表明了上市公司监事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监事又如何能够尽职尽责呢?这就难怪在许多上市公司里,监事只是一种摆设,成了一种花瓶监事,跟某些公司的独立董事所处的位置差不多。像这样的一些花瓶监事,又怎么能够不叫投资者揪心呢?

正是基于上市公司监事频频违规买卖股票所反映出来的监事对政策法规的不熟悉问题,因此,笔者以为提高上市公司监事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很有必要。当然这种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掌握与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股票的买卖问题上,而应包括上市公司运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的政策法规。如果上市公司监事不能全面地掌握与理解全部的政策与法规,那么,上市公司的监事就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监事职责。特别是我们的一些监事大多从事党务、政工、纪检和工会工作,做财务或审计工作的比较少,对相关法律、法规、运行规则的认知程度和财务、会计知识的专业化程度都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有必要让上市公司监事来全面掌握相关的政策与法规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办法不外乎这样两条。

第一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监事的培训工作。目前上市公司有专项的董事会秘书培训制度、独立董事培训制度,但对于上市公司监事的培训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制度,这显然是对监事工作轻视的一种表现,是不利于上市公司监事全面履行监事职责的。

监事工作职责 篇4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3、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执行董事不履行依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

5、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6、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监事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依法提出诉讼。

7、监事可以列席股东会会议,并对股东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建议。监事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

监事岗位职责要求 篇5

2、负责集团四风廉政调查,及时处理违规员工;

3、负责完成集团下达的追赃挽损任务;

4、制定完善公司监察规定,独立完成调查报告;

5、开展效能监察,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以及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投标的廉政监督工作;

XX集团公司监事职责 篇6

1.1 为明确公司监事的职责权限,充分发挥监事的监督管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XX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2 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不设董事会,设执行董事一名,执行董事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公司股东负责,由股东会选举产生。

1.3 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设立监事一名,不设立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任期每届三年。监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1.4 公司董事、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1.5 监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股东大会予以撤换: 1.5.1 任期内因职务变动不宜继续担任监事的; 1.5.2 任期内有重大失职行为或有违法违规行为的; 1.5.3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合担任监事的其他情形; 除上述原因外,公司不得随意撤换监事。2 监事会职责

2.1 监事向全体股东负责,对公司财务以及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履行职责的合法合理性进行监督,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2.2 监事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有关法规行使下列职权: 2.2.1 审核权

a、应当对董事会编制的公司定期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见; b、对公司的“三重一大”(重大决策事项、重大人事任免事项、重大项目安

排、大额资金运作)内容进行审核。c、对公司授予的其他审核职权进行审核。2.2.2 检查权

a、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审阅公司财务账簿及其它会计资料;审查公司财务活动情况,包括检查公司的资金筹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公司的成本、费用情况、营业收入、利润及其分配、外币业务等。通过审查公司的财务报告,对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等,对其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检查;

b、检查公司管理状况。有权对公司各级人员进行监督、有权对各部门管理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2.2.3监督权

a、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

b、“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监督。对企业投资、贷款担保、产权变动、财务预决算、重大项目招投标、高管变动、大额资金运作等重大决策事项进行监督,对其合法性、合理性与公正性,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防止有损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决策行为发生。

c、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d、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确保公司执行有效的内部监控措施以防止可能面临的风险。

2.2.4告诫权。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2.2.5 提议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监事在履行监督职责中,发现公司经营中有违法违规情况,需召开股东临时会议时,监事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由董事长主持。若董事长不履行召集和主持股东会职责时,由监事召集和主持临时股东大会;

2.2.6提案权。就监事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向股东大会提出提案。建议股东大会列入会议议程,进行审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2.2.7诉讼权。依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2.2.8 知情权。公司应采取措施保障监事的知情权,为监事正常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协助,任何人不得干预、阻挠。

a、公司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以确保监事的知情权:包括会议制度、企业文件和资料送达制度、企业财务报表报送制度等。

b、公司主要经营、财务、统计报表、重大经营活动的法律文本等资料、文件在报送董事会的同时,必须报送监事,c、公司董事会、经营班子有责任和义务向监事提供必要和真实的信息,每月的月度总结大会、年度总结大会及企业重大投资等监事必须参加。2.2.9 质疑权。

a、监事有权对董事长决议的事项提出质询或建议;

b、监事认为有必要时,可以邀请董事长、总经理、全体董事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内部及外部审计人员,回答所关注的问题。

2.2.9 调查权。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附则

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对策研究 篇7

【摘要】文章从《公司法》出发,分析了我国监事会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根源,特别是人员选任、职权范围、监事责任机制三大方面制约了监事会职责与权利的发挥,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公司法 监事会 独立董事

一、引言

监事是由股东大会(或及公司职工)选举产生的、监督业务执行状况和检查公司财务状况的行为能力人。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专门行使监督权的监督机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国立法来看,尽管对监事会这一履行监督职责的机构称谓不同,但在行使监事职能上的制度安排不乏相通之处。比较各国规定,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德国为代表的监督公司业务管理活动并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监事会制度;以日本为代表的对公司业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制度;以法国为代表的外部会计监察人制度。我国公司监事制度始于1992年国家体改委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此前,《民法通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法规中,“监事”、“监事会”作为监督机关并未出现。2005年的《公司法》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规定了大约25条有关监事的法律条文对我国的监事制度来进行规范。依其对公司监事会制度的规定,监事会乃股份有限公司和经营规模较大的有限责任公司之必设监督机关,由股东代表与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对公司的财务及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总体上,我国《公司法》所设计的监事会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大陆法的监事会模式,在监事会的结构上,参照了德国式的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的模式;在监事会的职能定位上,更接近于日本的监事会模式,即主要担任监督者的角色。在监事会的职权赋予上,我国虽然在结构上已经与一些发达国家无异,但在实际的实施保障上却令人担忧,这导致了我国监事会职权事实上的空泛化与形式化,也为我国监事会制度在实践上的彻底失败埋下了伏笔。

二、我国监事会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根源

对比旧公司法,可以看出,新公司法在监事人选,会议召开形式以及监事会职权等方面有了改进。但相对德国、日本和法国这三个国家的监事会制度,我国目前的监事会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监事会并没有取得和董事会相平等的地位,尤其是监事会职能的行使存在较大障碍,从而使得以监事会权力制约董事会权力的公司治理目标无法得到实现。从现有公司法法条来看,第54条、第55条规定了监事的职权;第118条涉及人员选任、会议召集方式;第120条涉及的是会议召开时间、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第147条涉及对监事消极资格的规定;第148条规定了监事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第150条是关于监事的损害赔偿责任。下面我们将通过对上述法条进行分析,从立法上探讨这些规定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人员选任、职权范围、监事责任机制三大方面。

1、人员选任上的缺陷。在考察一个人员选任制度是否完备的标准上,主要包括人员的构成和人员的任职条件两个因素。根据第118条,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构成;而第147条规定的是监事的消极资格,即什么样的人不能够担任公司的监事。可以看出,当前的监事选任至少存在以下两个缺陷:首先,人员的构成缺乏多样性,除了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派外,基本排除了本公司以外的人担任监事的资格。无论是股东监事还是职工监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属于公司的内部监事。内部监事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存在利害关系或隶属关系,难以做到公正、有力的监督。以职工监事为例,职工监事由公司或工会出面提名选举,因此与公司存在一种内部行政隶属关系,而在公司科层结构中仍处于下级地位,导致出现“无力监督”的现象。而纵观其他国家,引进外部监事,特别是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代表进入监事会早已不是新鲜的事。银行监事的存在,既可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又可以充分发挥银行在财务监管方面的专业优势。同时,这种监事人员的多元化安排,能够让具有不同利益背景的监事之间形成利益关系的制衡,提高监督的公允度。其次,仅仅规定了监事的消极资格,忽视了对监事积极资格的要求。监事会的核心职权是财务监督权,并且根据《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改稿)》的规定,监事会应对8类事项发表独立意见,特别是针对非标准审计和针对预测利润误差的说明。而在实际生活中,监事会往往被当成一个安置闲散人员的机构,不具备职业资质或是相关的法律、审计、财会知识,对与其职权相关的问题往往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一旦公司状况出现问题,监事的独立意见基本要么是认同董事会对问题的解释和意见,要么是重复意见或避重就轻发表批评和改进意见,极少对问题做出真正的独立于董事会的解释。在这样的困境下,何来监督可言?

2、监事会职权存在缺陷。监事会的职权范围的大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了监督的广度和力度。但就我国目前看,主要问题在于监事会职权偏小,且法定职权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首先,从权利配置上看,现行监事会的职权体系过于单一,缺乏相关权利的配置。监事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行使监督权,这种监督权具体落实为财务检查权、业务检查权、人事监督权和公司代表权。我国新《公司法》对后三项权利没有涉及,仅仅规定的财务检查权也显得过于笼统,现行规定一方面缺乏财务检查权行使的前提,仅仅靠“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而使监事会享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知情权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缺乏财务检查权行使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支持。针对我国目前公司监事会的人员主要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他们不一定具备履行监督权的专业素质。在有些情况下,监事会在行使职权时往往需要聘请律师、会计师参与具体工作,并需要支付相关的费用。在缺乏相关立法的情况下,这些费用很难得到保障。其次,从行使权利方式来看,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监事会的议事方式,仅在公司法第127条中规定“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由公司章程规定”,即我国《公司法》授权公司自己以章程自行确定监事会的职权行事方式。事实上,在议事方式上,我国公司监事会是一个典型的会议体机关,采用的是合议制,因而监事没有独立的监督权。最后,从权利的救济手段上看,监事会的监督权行使缺乏有力的保障。我国《公司法》第五十四条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了监事会的两项职权: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如下问题:其一,监事会的“纠正请求权”如果被董事、经理不予理睬,那么监事会采取何种救济措施来保障监督权的行使效力,立法上没有规定。其二,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力是否等同于“股东大会召集权”,应当向谁提议股东大会的召开。如果监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但董事会拒不召开,在立法上对此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显然监事会的提议权是毫无意义的。

3、监事责任机制存在缺陷。如果说监事是董事的监督者,那么,对监督者本身的监督问题,也是公司治理中不可忽视的。在传统观念中,经营管理层是对经营行为直接负责的主体,而监事会是监督者,其与经营行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追究起来再认定上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监事责任制度,传统公司法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追究监事责任的代表性制度是第150条。即监事不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中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该受到追究。尽管该条确定了监事的个人损害赔偿责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事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的最大化履行,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监事对公司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没有较为具体地明确监事对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情形。这种过于原则性的规范很难将对监事的责任追究落到实处。而德国《股份法》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在其股份法中,不仅规定了监事的谨慎义务、忠诚义务、个别的具体义务、监督义务、集体工作义务等,还进一步对每种义务进行细化,从而使得对监事责任的追究有法可依。其次,缺乏监事对第三人责任的规定。我们认为,监事的责任主要有两方面构成:一是对公司的责任;二是对第三人的责任。在实践中,监事会往往是公司对外界进行信息传递以及公司内外监督相互沟通的桥梁,监事会对公司信息的披露往往是第三人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如果由于监事对其职务的履行具有恶意或者重大过失,要求公司监事在一定条件下对第三人负责是合乎情理的。再次,没有规定监事承担责任的方式。即监事之间承担的是一种连带责任?还是允许部分监事在能够证明自己无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免责或部分免责?对相关事项的知情或者不知情是不是监事承担责任的必要前提?这些问题都影响着监事责任的完善,从而也影响着监事监督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这在我国当前实行监事会集体决议的环境下更有探讨的必要。

在以上讨论之后,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监事会在现实行权过程中的尴尬地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根源在于监事会独立法律地位的缺乏。所谓监事会的法律地位,是指监事会与股东会和董事会之间,按照公司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原则而形成的独立地位,是监事会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表现。明确监事会的法律地位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基础,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法律地位是实现公司内部权力分配与制衡关系,确保公司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我国现行《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是单层制,具体表现为:董事会和监事会都由股东会选举产生,都对股东会负责。从形式上看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独立的,但是董事会事实上控制着公司,而监事会又不享有任免董事会成员的权力,因此,监事会的独立只是形式上的,实际处于对董事会的依附地位。显然,这种制度设计并不能使监事会具备对抗董事会的权力,在地位缺乏保障的情况下,缺陷的产生自然是不能避免的。

三、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对策

当前我国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监督治理模式。从长远看,我国应参照德国公司法的双层制模式,把监事会重新确定为董事会的监督机关,同时要从法律上进行完善不断地完善。

1、选拔监事会成员应重视其专业结构和业务能力,保证监事具备相应的职务素质。德国的立法对公司监事的专业素质做了与董事一样的要求,日本和我国台湾的立法也有类似的规定,而我国《公司法》在这方面却是空白。这是我国监事会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公司法》仅对担任监事的消极资格作了限制,却没有对积极资格提出要求,以至出现众多不懂会计报表为何物的党委书记监事、工会主席监事、临退休行政官员监事等。为保证监事能胜任主要内容为财务监督和经营管理人员行为合法性监督的监事会工作,至少应当要求监事必须具备商务、法律、财务、会计或宏观经济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以保证监事具备相应的职务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有能力完成监督工作、履行监督职责。

2、保证监事会地位上的独立性。为了保证监事会正常发挥作用,也该强调其独立性,尤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份基本上为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的情况下,监事会成员独立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对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方面具有决定意义。为保障监事地位的独立性,立法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改进:(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我国公司董事会成员并非由监事会任命,而是直接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因此董事会在法律上只能服从股东大会的决议、服从股东利益。这样的规定难以保证监事会对董事会形成必要的威慑力和约束力。既然我国已经确立了公司执行职能与监督职能分开的二元管理体制,立法就应当适度借鉴德国经验,赋予监事会直接任命董事会成员的权力,以彻底改变监事会沦为董事会的附庸和监事会监督不力的局面。(2)为避免董事、经理与其有密切关系的监事勾结,可考虑在公司股东之外聘任未曾担任过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社会专业人士担任独立监事,并提高独立监事在监事会中所占的比例。(3)为完善公司监事的身份保障制度,提高监事的解任门槛,立法应将监事的解任决议列为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事项,赋予被解任的监事在股东大会上以口头或书面方式陈述意见的权利,并且应该规定监事在任期届满前被解任的有权请求公司赔偿其损失,从而间接强化监事地位的独立性。同时,应该在监事的提名上做出明确规定,以避免由董事会提名监事的情形出现。

3、给予监事会实质性的权力。具体来说,第一,赋予监事会信息获得权。即监事会可随时要求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营业报告。相应地,董事发现有显著损害公司利益的事实时,有立即报告监事会的义务。第二,赋予监事会调查权,即监事会根据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报告和公司运营情况,可进行业务和财产状况的调查。监事会为执行职务,还可对子公司的业务和财产状况进行调查。第三,赋予监事会以提名与薪酬参与决定权。世界各国的公司实践表明,监事会完全不参与公司的提名与薪酬的决定是监督无力的重要原因。第四,在权力配置上。增设监事会的业务检查权、人事监督权和公司代表权。不断完善监事会的财务监督权,赋予监事会审核公司文件及账簿的权力,并给予相关物质上的保障。还应注意到,保障监事会行使职权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和法律程序保障。使监事经济上独立,不受制于董事会或经理。因此,应当使监事有权为行使监督职能而支取费用,如请审计师、会计师、律师等所需费用等,而且此项费用单独列支。但现行公司法中,仅原则性规定了监事行使权力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由公司负担,但具体如何支取却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监事的监督活动的展开受到了限制。

4、考虑建立监事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可考虑,给予监事足够丰厚的薪酬并推行股票期权制度,使其拥有所任职公司股息红利和剩余财产的分配权,将其长期利益与公司经营情况挂钩,从而激励其发挥监督上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监事恪尽职守,积极行使监督权。在约束机制方面可考虑进一步强化监事的义务和责任,对监事责任的设定要全面和明确。监事会职能的有效发挥还有赖于监事会成员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若监事不尽忠职守、损害公司利益时,应该相应承担什么责任?我国《公司法》虽有粗略规定,但并没有单独对监事的责任进行全面、明确的规定。这就使监事行使职责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监事的失职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制约,也直接影响到监督效能的发挥。我们应强化公司监事义务,做到扩权与扩责同步:第一,应提供一个可行的规则,当监事列席董事会,发现董事会和董事个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的行为或其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时,应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当监事会怠于履行监督职责,给公司造成损失,监事应对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三,监事会发现董事会和董事个人、经理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的行为或其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应予纠正而不进行纠正,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监事与董事连带承担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维安、张双亚:如何构造适合国情的公司治理监督机制——论我国监事会的功能定位[J].当代经济科学,2002(3).

[2] 缪艳娟:重塑我国公司治理监督机制——兼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功能的协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

[3] 何孝星: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优劣比较及其制度安排[J].经济学动态,2001(6).

[4] 刘银国:基于博弈分析的上市公司监事会研究[J].管理世界,2004(6).

上一篇:大学生学年学生自我鉴定该怎么写下一篇:钢材买卖合同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