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空城计教学设计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9空城计教学设计(共9篇)

29空城计教学设计 篇1

1.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2.诸葛亮、司马懿人物形象分析,学习掌握描写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三步阅读教学

一、学习活动

(一)课堂引语

东汉末年,皇帝名存实亡,众多诸侯争霸天下,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曹睿中计将司马懿削职返乡。诸葛亮闻此大喜,即率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曹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十分被动。司马懿亲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形势十分危急。诸葛亮性命如何?请看《空城计》。

(二)走进作者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代表作《三国演义》。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读不准的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

2.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开端:兵临西城(大兵压境、兵临城下)

发展:孔明施计(急中生智、临危施计)

高潮:司马中计(智胜司马、巧胜司马)

结局:诸葛释计(孔明说计、孔明析计)

3.根据故事情节划分层次

(二)再读课文评价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1.诸葛亮人物形象

学习本节课文,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在文中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2.司马懿性格

(三)三读课文讨论交流

1.假如你是司马懿,面对这种局面,既不能上诸葛亮的当,又可以击败诸葛,你该如何巧破诸葛亮的空城计?相信你是会有办法的。

(四)想想写写我最棒

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的心理活动。

(当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军队,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五)课外作业:

有关诸葛亮的传奇故事非常多,请阅读《三国演义》,查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情节记录下来,并互相交流。

二、板书设计

空城计

罗贯中

1.兵临西城

2.诸葛施计

故事情节

3.司马中计

4.孔明释计

《空城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孔明“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3、学习作者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孔明“智勇”的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视频。

(过渡)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吧,在众多传奇人物中,你最佩服谁?(学生众说纷纭)【注意对学生的肯定: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三国演义》里有个人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很受老百姓的推崇,那就是——诸葛亮。你知道为什么诸葛亮那么受人尊敬吗?(学生回答)【对,因为诸葛亮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板书:空城计】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

司马懿(yì)旌旗(jīng)隐匿(nì)城铺(pù)妄行(wàng)擅动(shàn)鹤氅(chǎng)纶巾(guān)焚香(fén)模样(mú)麈尾(zhǔ)抚掌(fǔ)

远遁(dùn)言讫(qì)笑容可掬(jū)

把不会读的字音标在自己的文章中,然后通读课文。

2、请全班推荐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为他挑错。

(过渡)你能读懂文章吗?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蜂拥】

(过渡)司马懿领兵十五万向西城蜂拥而来,孔明却只有二千五百兵。二千五百人对十五万大军,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试想你是孔明,你会怎么做?(学生想象)孔明呢?

他摆下空城计全身而退,不损一兵,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三、孔明之智

1、孔明之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回答时请用“智在,从可以看出来”的句式,并用四字短语概括。

急中生智——司马懿兵临城下,孔明想到了空城计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传令施计;

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为什么不能“高言大语”?为何“大开城门”?营造一种平静而紧张,隐隐有大军埋伏的氛围,引司马懿上当】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料定司马懿对自己非常了解,自己也十分了解司马懿。【如果换成是司马昭带兵,孔明还敢用空城计吗?】

深谋远虑——“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2、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各抒己见。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固然让人惊叹,不过在他身上,还有值得我们钦佩的地方,那是什么?(学生回答:胆识、勇气)

孔明的胆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动作、神态】

“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外貌和动作描写体现他的镇定自若。

“笑容可掬”——从神态上看出他的沉着果敢

“笑容可掬”什么意思?【形容满脸笑容,掬,双手捧着。你能示范一下“笑容可掬”的样子吗?】孔明做出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他是对谁而笑?又为什么而笑呢?【司马懿带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孔明在危机关头摆下了空城计引司马懿中计,笑容可掬的样子是装出来给司马懿看的。】孔明的笑除了欺瞒司马懿,其实还有一层作用,你知道吗?【安抚人心,给身边的官兵信心,使他们共同配合演好这出戏。】兵临城下,危在旦夕时,其他人的反应怎样?【尽皆失色】他们会想什么?用第一人称描述其中一个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

孔明的笑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微笑,那他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呢?【出示图片】(学生猜测)【老师有一段京剧唱词,它正好体现了孔明此时的心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唱词】

【板书:失色】这两者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3、(过渡)通过众官和孔明神色的对比,我们不禁为孔明的胆识倾倒。平时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运用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也会用到侧面衬托,除了上面所说的“众官”,还有哪个人也是?(学生:司马懿)

【出示司马懿图片】你知道的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

老谋深算——“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多疑自负——原先“笑而不信”亲自“望”过后,转为“大疑”【看到什么?为什么“大疑”?他在想什么?】不听司马昭的劝告

4、【老师找了一些司马懿的功绩,大家来看一下。出示功绩】可见,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大将之才。那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答,司马懿既然是个老谋深算之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

司马懿:多疑,大意,聪明反被聪明误

孔明:临危不惧,知己知彼,知道司马懿对自己非常了解,所以出奇不意。计高一筹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连孔明都承认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属弄险之举,然而最终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智慧和胆识,也在于计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总结

狭路相逢“智”者胜,在这一场司马懿与孔明的对决中,终因孔明的计高一筹而取得了胜利。故事在众官的“惊服”声和孔明的“拍手大笑”中落下了帷幕。但孔明聪明绝顶的形象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心中。对于智勇的化身——诸葛亮,不但我们佩服,就连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也十分佩服他。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就请走进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愿同学们能在《三国演义》中体会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五、作业(二选一)

1、作者为了突出孔明的智勇双全,不仅从正面着重刻画了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还通过司马懿和众官进行侧面衬托。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在你身边选取一人一个片段。

2、我们已经聆听了诸葛亮“登楼抚琴”的心声。请结合课文内容,替司马懿编写一段话来回应诸葛亮。

空城计

足智多谋衬老谋深算

孔明智深谋远虑托多疑自负司马懿

料事如神

对比

勇笑容可掬————失色众官

《空城计》教学设计3

总体构思

《空城计》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的第一篇小说,因为是文言白话,故事情节也相对完整,因此比较适合学生阅读。教训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在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初步掌握阅读小说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评价人物形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善于在学习发现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问题导入

问题一:同学们读过小说《三国演义》吗?(或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或听过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谈谈你了解的故事情节和你最佩服的人物。

(此环节节目营造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

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提出。比如,一定有很多同学佩服诸葛亮,可以进一步启发:为什么佩服诸葛亮?诸葛亮有没有失误?)有没有同学了解马谡“失街亭”的故事,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影象资料来更深入地了解“失街亭”的故事。

2、多媒体影象资料导入。

(教师独白)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30万大军伐魏,势不可挡.。魏国都督司马懿不与蜀军正面交锋,而准备夺取街亭要道,断蜀军粮道(播放根据电视剧《三国演义》剪辑的片段)

(教师独白)街亭丢失,蜀国十分被动,诸葛亮分拨兵马,准备退回汉中,急报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诸葛亮将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节选字小说《三国演义》的课文——《空城计》。

(问题导入应该轻松,简洁,时间不宜太长)

(二)方法指导

1、先请同学浏览《单元说明》,要求学生阅读后获取两方面信息:一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二是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学生筛选信息,明确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三)初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阅读这篇课文,同学们要重点把握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借助手中的工具书和课文中的注解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琴。

1、解决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字、词句。

2、概括故事情节。

(四)再读课文,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小说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这篇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独立、完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暗合四个部分,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四个部分的内容。

读完后,教师纠正朗读中的失误,并就朗读问题做导向性评价。

学生概括四个阶段的内容。(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

(五)再读课文,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小说写了哪几个人物?你喜欢哪个人物?

(要点提示:小说主要写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物。主要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兼顾司马懿)

2、你为什么喜欢诸葛亮?他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

(1)引导学生回到课文,找出能体现诸葛亮性格的句子或情节。

(2)学生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要点提示:足智多谋、高瞻远瞩、沉着机警、料事如神、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有胆识、聪明、机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教师引导: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文中哪些语句和情节体现了这些特点?

(4)教师肯定: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巧施空城计,敢于弄险与他的性格上分不开的(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杰出军事家的原因)。

(5)司马懿的性格:多疑、刚愎自用,但身为魏之名将,司马懿也有其性格优越。诸葛亮认为他“深有谋略”,老谋深算。

(六)、探究拓展

问题一: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思考一下,司马懿知道中计后,会怎样想,怎么说?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揣摩人物的言行。最后教师介绍小说中的情节:“懿毁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同时还可视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拓展,简要介绍小说的周瑜、曹操等人物,比如可作此假设:如果上当的是周瑜,他会有何表现呢?这样可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二: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通过这篇小说的学习,我们对空城计有了深入的了解,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施计的是司马懿而不是诸葛亮,这场战争能成功吗?

(学习各抒己见。此环节目的是让学习再一次思考人物的言行是由人物的性格决定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空城计”作深入探究,正确看待“空城计”。明白只有诸葛亮才有此胆略,敢施“空城计”,但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实力。此环节可以借助幻灯辅助教学。)

简略介绍《三十六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学习习惯。

(六)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9空城计教学设计 篇2

GW29-550为单臂折叠插入式垂直断口隔离开关, 在垂直面上分、合闸操作时, 存在闸刀位能的改变。因此, 要用平衡弹簧来平衡闸刀, 以降低操作力并减轻传动构件的受力。通过对GW29-550隔离开关运动特性的分析可知:操作杆与下导电管间安置平衡弹簧是较理想的选择, 如图1所示, 不仅平衡弹簧被恰好封闭在下导电管内部, 而且弹簧也可以获得大小适当的直线工作行程。

2 平衡弹簧受力分析

所谓理想的平衡是这样的一种平衡:闸刀处于任何位置时, 平衡弹簧所产生的平衡力矩都刚好抵消重力所产生的力矩, 此时不管闸刀如何复杂笨重, 只需克服摩擦阻力它就可以上升或下降, 无操作力时, 闸刀能在任意位置停留不动。根据隔离开关的运动特性, 我们采用静态平衡的原理进行静力学分析。

2.1 建立数学模型

对主闸刀的运动系统, 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1所示, 可列出各点坐标分别为:

这里, 为了编程上机计算, 约定上导电管中心点xF=0 yF=0 (合闸位置)

另设N点为齿轮-齿条啮合点, A点为下导电管转动支点, O点为齿条轴的转动支点, 计算如下:

合闸位置:

分闸位置:tmin=2971-201=2770

点A到直线ON的距离:l=esinθ5

2.2 重力的计算

为了便于计算与表达, 现将刀闸的重力由位于几个关节点上的集中重力来代此集中重力以下简称“替代重力”。现将主闸刀整体的重力分配在B、D、O三点上, “替代重力”分别为W1、W2、W0, 由于O点不动, 故W0可略去不计。

替代原则:保证替代前后总重力不变以及对替代点产生的重力矩不变。

设B点是齿轮中心, 杆AC的上端是齿条, 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是与上臂固定连接, 因A点不动, 所以当下臂OB转动时, 上臂便随齿轮的旋转而动作。

2.3 上导电管组件受力分析

令∑MD (F1) =0

Fr=F2tagα (α为齿轮压力角20°)

根据主闸刀结构确定的初始条件为:r=82, R=104, β=45°T=L1=2870α=20°

按照上面的“质量替代”计算方法, 容易求出:WA=0kg WB=68.5kg, WC=87.7kg WD=22.5kg WE=41.3kg WF=41.3kg

3 平衡弹簧参数设计

由以上计算知:最大力为580kg, tan68°=2.48所以弹簧刚度P=24.8N/mm, 选取两根弹簧组合起来更合适, 现选定两根相同的弹簧, 这样, 弹簧的最大压缩力取pn=290kg, 压缩量200mm。则预压缩量xÁ为:

因弹簧在一般载荷条件下工作, 选Ⅲ类弹簧, 材料为碳素弹簧钢丝60Si2Mn A

估取d=22mm。

3.1 确定弹簧直径d

查表暂选σB=981Mpa[τ]=785MPa

d1值与原估取值相近, 故取[τ]可用。取d=22mm

3.2 根据刚度条件, 计算弹簧圈数n

则弹簧圈数n=25.2取n=25.5总圈数n1=n+1.5=25.5+1.5=27

此时弹簧的刚度为:k==12.06 N/mm, 节距t=34

自由高度H0=nt+1.5d=25.5×34+1.5×22=900mm, 压并高度H=594mm

3.3 弹簧稳定性验算

显然pc

4 结论

通过对平衡弹簧的优化设计, 克服了由于主闸刀自身重力对分合闸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并减少了隔离开关在分合闸过程中对关键传动部件的冲击, 保证了GW29-550隔离开关的平稳分合闸。

摘要:GW29-550为单臂折叠插入式垂直断口隔离开关, 在垂直面上分、合闸操作时, 存在闸刀位能的改变, 谈谈GW29-550型隔离开关平衡弹簧的设计。

《空城计》优秀教学设计 篇3

在第一课时了解背景、理清情节、复述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抓住细节(神态)描写,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2.体会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大浪淘沙。让我们随着这曲满载历史沧桑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重新回到汉末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三国纷争的风云岁月。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课堂氛围。)

提起战争,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刀光剑影、枪炮轰鸣、你死我活、血肉厮杀,而实际上,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也是智力、才能和胆识的较量。古代军事家诸葛亮用一着“空城计”向我们诠释了这一点。

(板书课题:《空城计》 罗贯中(设计成城墙形状,力求直观)。)

(二)内容呈现:速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揭示重点内容。提示:人物在不同情节的表现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其中以神态为主。)

(三)揭示内心,反思战争。

思考并讨论:

1.理解“尽皆失色”,分析众官心理。

“尽皆”,说的是官员们无一例外。“失色”,说的是面临险境,无计可施,全部吓得脸色大变。的确,相对于司马懿的15万大军来说,诸葛亮的有限军兵不堪一击,跑,跑不了,打,打不过,等死吗?

(创设情境:山雨欲来风满楼,紧急万分。)

2.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诸葛亮表现如何?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面对城内空虚的现状设“空城计”,让敌方将领以为城内有埋伏,不敢进城,使之疑中生疑,从而平安脱险。

(板书:虚者虚之,疑中生疑。)

反思:此计不成,后果如何?

明确:孔明被俘,全军覆灭。险策。

(板书:险策。)

3.当司马懿听到报告时,他笑什么?为何不信?说说他当时的心理。

志得意满的笑,成功者的笑,在他的想像中,蜀军或者仓皇逃走,或者负隅顽抗,而他的胜利,只是眨眼间的事罢了。

4.司马懿看见了什么?看过之后,他大疑,他疑的是什么?说说他此时的心理。

他看到的和他想像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孔明不走不惧,还有心弹唱,笑容可掬,无视滚滚而来的15万敌军,其中一定有诈。

稳坐城头的诸葛亮不光笑容可掬,还即兴为司马懿弹唱了一曲,大家想不想听呢?

(播放音乐《十面埋伏》,师读《空城计》唱词选段:思考与练习四。)

5.结合课文内容,特别是司马懿父子对话和释计时孔明对司马懿的评价,替司马懿写一段话来回应诸葛亮。

(小组共同创作,代表汇报,汇报中播放音乐《十面埋伏》。)

6.反思:胜负只在一念之差,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此次带兵而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昭,孔明还会用空城计吗?用了还会成功吗?此次战争,蜀军平安脱险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蜀军平安脱险的关键在于诸葛亮抓住了司马懿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板书:抓住心理和性格特点。)

(四)抓住细节,归纳性格。

1.一念之差,战机尽失,这个司马懿是不是太傻了?试结合司马懿一笑一疑一答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点。

(粘贴司马懿图像,板书:一笑一疑一答。)

太奸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多疑,过于谨慎,刚愎自用,不听劝告,老谋深算……

点拨:司马懿曾因马谡的反间计而被曹睿削职回乡,后被重新启用,因此急于立功,害怕失败。司马懿精通兵法,又有实战经验,在遇见“空城计”之前打了胜仗,占了街亭,非等闲之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谨慎多疑,刚愎自用,老谋深算。)

2.老谋深算的,拥有15万大军的司马懿竟因城上诸葛亮的可掬一笑望风而逃。你注意了吗,文中还有两处写到了孔明的笑?说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笑的,体会三笑的不同含义。

(粘贴孔明画像,板书:三笑。)

敌兵压境时,笑容可掬: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

敌兵撤退时,抚掌而笑: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

释计结束时,拍手大笑: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

3.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推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仁见智,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概括:

临危不惧:“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指挥若定。

足智多谋: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了司马懿。

处乱不惊:敌军压境,他却能“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料到司马懿疑心重,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获得成功。

(板书: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

(五)归纳总结,学习写法。

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此生动的故事情节,得缘于小说家罗贯中的如椽巨笔,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篇小说的写作手法。

(对比和细节描写是学生能够说出来的,而映衬需要点拨。)

点拨:大家知道,这篇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孔明,而其他人物在文中起到了映衬的作用。

(板书:对比映衬。)

如:用众官的“尽皆失色”衬孔明的临危不惧。

请用这种句式再举几个例子:

用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用众官愚见衬诸葛亮高见。

用司马懿狡诈多端衬诸葛亮“计高一筹”。

……

(六)总结。

针对诸葛亮临危施的这一“空城计”,竟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后人有诗赞道:“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诸葛孔明人乎?神乎?神人乎?还是让我们随着《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尾曲回到现实社会吧。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尾曲:“暗淡了刀光剑影……”,创设氛围,生默读课文,促使感悟。)

(七)布置作业。

我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但是,为了撼卫和平,有时,我们又必须投入战争,有兴趣的话,大家课下阅读《三国演义》或者《三十六计》,相信大家一定会获益匪浅。

设计说明

1.音乐容易激荡起情感的涟漪,能使学生迅速接近或投入特定的文学情境,能让课堂形成感人的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真切的、长久的共鸣。本课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播放了三段音乐。

2.将京剧唱词引入课堂,既生动有趣,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促进了语文与艺术的融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想像力和写作兴趣,不落痕迹地将语文学习和了解民族艺术、将阅读与想像作文结合起来。

3.巴金说过:“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像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本节课从深层次上引导了学生正确认识战争,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

22_空城计__教学设计 篇4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空城计》第一课时教案

高阳路小学

杨海丽 2013年4月

空城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2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课文,理清条理,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会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清条理,理解空城计的起因和发展。

一、谈话导入,板题示标。

1.课前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故事,你们说这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出示诸葛亮图片),诸葛亮历来是智慧的象征。你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呢 2.学生交流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此外还有一位可以与他媲美,就是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出示司马懿简介)

这两位三国名将曾经历过一次激烈的交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空城计》(板书:空城计)

3.生简介空城计的背景。

4.诸葛亮出师北伐魏国时,错用马谡被司马懿大军夺取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感到大势已去,败局已定,下令撤兵。正在此时,司马懿大军又来夺取西城县,形势万分危急。

5.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1.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

2.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在不理解的词上做记号。

(提示: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认真,学得投入。)

(二)学生自学。

(三)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在自学中可以发现,这是一篇文言体的小说,课文中出现了很多不常见 的生字和词语,我们先来熟悉了解这些字词。1.出示生字课件,指名认读生字。2.书写生字。

3.生读课文。师:生字问题解决了,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读书的情况,谁来给大家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读错的地方你来纠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师:同学们,读了本文,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呢?(板书:起因 发展 高潮 结果)这篇课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1.请看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整理故事情节,同桌互相交流: 事情的开端、起因、发展、高潮分别是什么? 2.给故事的四个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一)学生自学。

(二)指名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2.随机板书:

起因: 兵临城下 发展:临危施计 高潮: 司马中计 结果:孔明释计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师:故事的脉络已经清晰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起因和发展。请看自学指导三:

合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诸葛孔明用“空城计”的原因是什么? 2.他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提示:用线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看法批注到旁边。

(一)学生自学

(二)指名交流

1.孔明用“空城计”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蜂拥而来,是孔明身边无大将,众官尽皆失色”情况十分危机。

2.孔明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用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三)综合本段内容,你觉得孔明是个怎样的人?

(1)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2)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五、总结课文

1.在这一自然段中,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这一形象,通过对孔明语言,动作的描写,让我们见识到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真不愧为智慧的化身!.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故事的叙述顺序,明白了诸葛亮施空城计的原因。司马懿会上当吗?空城计为什么能得以成功 呢?欲知后事如何,下节课精彩待续。

六、推荐阅读

《三国演义》中其他名篇。

板书设计:

兵临城下

临危施计 司马懿中计

诸葛亮释计

29空城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预设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3、理清故事脉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准备

重温《三国演义》

教学预案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伞…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

学生纷纷回答:苦肉计、调虎离山、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

(二)检查预习

-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ァ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ァ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ァ(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三) 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

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

--兵临城下。“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板书:

(一)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二)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

(三)高潮 司马懿中计

(四)结局 诸葛亮释计

教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探究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

预设目标

1、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

了解《三国演义》

教学预案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故事情节

-ァ(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ァ(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ァ(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等。)

-ァ1、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ァ∠旅嫖颐蔷痛忧榻谌胧掷纯纯次恼率侨绾尉咛灞硐种罡鹆恋闹腔鄣摹

-ァ(1)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ァ(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ァ(2)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 高潮 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ァ(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ケ静阒行吹街罡鹆痢靶θ菘赊洹保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ァ(4) 结局 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ァ-ァ*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三次。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

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

A. 学生讨论

B. 小结: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我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可见这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

明确:1.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2. (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小结: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原因:“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们学的一个成语,是出奇不意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ァ(5)教师对本环节小结: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6)谁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

-(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六)学生讨论拓展

-ァ1、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ァ(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2)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

-ァ(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教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三、知能迁移

-ァ〗裉欤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描写的方法,替司马懿写一段话,回复诸葛亮对他的嘲笑。

四、小结本课

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

五、练习

文后练习四。

板书设计:

空城计

罗贯中

教学改进

29空城计教学设计 篇6

9月18日上午, 河北航空城基地项目建设开工奠基仪式在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领导和冀中能源职工共2300多人参加了开工奠基仪式。奠基仪式的举行, 标志着河北航空城建设正式启动, 河北临空经济区建设进一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 航空城是“人流、货流、资金流及资讯流的汇聚点”, 她可多元发展航空客运、物流和仓储业务, 推动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等产业建设, 并配套完善商务服务以及生活设施, 将机场及周边区域建成呈现空港特色的城市功能区, 同步促进航空市场的发展, 推动航空资源的增值和繁荣, 是拉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引擎”。

据了解, 河北航空城项目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内, 是河北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约120亿元, 总占地上千亩, 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 是集办公、酒店、服务、公寓、后勤生活及航空产业链延伸功能区等为一体的项目。项目建成后, 将有利于促进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同时有利于发挥航空业对关联产业和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可有效带动周边产业聚集和产业结构升级,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河北省近年来对航空业支持力度之大, 前所未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 这主要是因为河北省这几年对航空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航空业发展水平与全省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不相适应, 滞后于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民航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民航业涉及投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 涉及制造、维修、营销、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民航业的发展将给这些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最突出的表现是, 与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大型机场, 已突破单一运输功能, 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 形成极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临空经济区”, 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河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航空业的支持力度, 意在改变民航业与经济强省发展不平衡现状, 致力打造民航强省。两个月之前成立的河北航空集团和河北航空公司, 使河北省告别了无本土航空公司的历史, 开创了河北航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而这次河北航空城基地的开工建设, 标志着河北建设民航强省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河北航空城的投资主体就是河北省煤炭龙头企业———冀中能源集团。冀中能源具有雄厚的实力, 目前拥有10个子公司, 其中拥有冀中能源、华北制药和金牛化工3家上市公司, 是以煤炭为主业, 医药、航空、电力、化工、机械、建材、物流等多个产业板块综合发展的特大型企业, 是中国第二大主焦煤基地。集团资产总额800亿元, 煤炭源资储量260亿吨。2009年, 在中国企业500强排位第97名, 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煤炭行业第9位。2010年, 该集团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目前正在向世界500强挺进。

冀中能源自成立以来, 就不断创造奇迹, 一次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9年6月, 对华北制药集团实施了重组, 使华药集团重获生机, 创造了煤炭业的一个奇迹。2010年6月, 冀中能源成功组建河北航空集团, 从此涉足航空业, 开创了河北省航空发展的新纪元, 同时成为国内煤炭业第一家拥有航空集团和航空公司的企业。不仅如此, 百余天就成功组建河北航空集团及其旗下河北航空公司, 也创造了我国航空发展史上的奇迹。而短短两个月后, 冀中能源集团就以超常规的思想、超常规的胆魄、超常规的速度, 一举拿下了河北航空城这一备受关注的项目, 再次创造了煤炭业和航空业的奇迹。不仅如此, 河北航空城项目, 从9月4日签约, 到9月18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只有短短的14天时间。其中还包括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工作, 真正用于仪式现场筹备的时间只有15日—17日短短的三天时间。而河北航空城项目所在地遍布着废品收购点、废家具和废电器储存点、家畜饲养场、蘑菇种植场等等, 杂乱不堪, 为现场平整、布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可以说工作千头万绪, 而时间又极其紧迫, 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条件下,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创造, 离不开冀中能源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 更与冀中能源集团清醒的发展思路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据介绍, 经历过煤炭市场低迷阵痛的冀中能源集团干部职工对市场风险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认识到煤炭企业不仅仅受到市场低迷的威胁, 而且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对传统煤炭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和挑战。因此, 冀中能源集团认为, 要想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使企业迅速做强做大, 就要在坚持以煤为主、低成本扩张的基础上, 实施多元化战略。集团在组建初期就提出了“力举主业, 助推多元”的发展战略, 后来又适时提出了“力举主业, 助推多元, 集成优化, 科学发展”的战略, 积极整合煤炭资源, 在努力壮大煤炭主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非煤产业, 延伸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效益提高。重组华药集团, 进军医药领域, 组建河北航空集团和河北航空公司, 涉足航空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建设河北航空城, 也被认为是继重组华药集团, 组建河北航空集团和河北航空公司之后, 冀中能源集团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七年级空城计教学反思 篇7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死问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懿氅纶笑容可掬遁蜂拥隐匿(大惊)失色旁若无人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凯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四、鉴赏

再读课文,思考:(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明确: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翻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翻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翻,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翻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二)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司马翻的看法。(讨论上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空城计》课件 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课文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你能将本文准确地划分吗?朗读课文,用四字概括出各部分的段意。

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开端——兵临城下,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中计,结局——孔明释计。

课文中写到了诸葛亮的语言、动作,请找到相关语句,看看你能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诸葛亮在兵临城下,镇定安排时的足智多谋;“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时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向众官解释自己的计谋时,“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尽在眼前。

从“笑而不信”到“大疑”再到退兵的变化,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课文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但同时也是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骄傲自负、刚愎自用(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的一个人。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这里“尽皆失色”是对众官的神态描写,表达效果是反衬诸葛亮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而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29军大刀队传奇(下) 篇9

在大刀队出征中, 部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军人策马来到赵登禹面前耳语了一番, 赵将军的脸色陡然生变。接着, 他凝视将要出发的大刀队, 然后让人带来了一个山村的老太和她的女儿。

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登禹嗓音沉痛, 他声带谴责地说:“我对不起这里的父老, 也对不起冯先生的教诲, 我们今天还没有接敌, 竟然在我军队列里出现了这样的败类, 我不杀鬼子, 我要杀了败坏伍德的东西。”

敢死队员疑惑了, 不知赵登禹将军在说什么?

雪夜里, 赵登禹将军的眼睛里像燃烧着火, 他说:“就在刚才吹集合号的时候, 我军的一个弟兄竟摸到民房里去祸害人家姑娘。才十七岁的一个黄花闺女呀, 日后怎么找婆家?刚才一吹号, 那东西就跑了, 那姑娘不敢说, 她娘肯定地说, 他就是我们手下的人!现在, 他就站在队列中!”

此时, 雪如结冰一样, 空气凝滞, 没有了呼吸。

赵登禹犀利的目光像刀一般, 要剔除人的皮肤直至骨髓。“裤裆里长蛋子的不是提溜着玩的。谁做的, 敢站出来?那才是有种!裤裆里的蛋子要叮当响, 不是被人劁的!有种的站出来!”一切都静止了。

姑娘拉着大娘小声地哆嗦着:“娘, 他没动俺, 只是说看看, 你一喊他就跑了!”

“站出来吧。你如果有母亲, 就想想你母亲;你如果有女儿, 就想想你女儿。要对得起她们。站出来, 我赵登禹尊你为好汉。”赵登禹双手抱拳, 左手压着右手, 在胸前如石雕一般。

雪霰敲在军衣上, 沙沙作响。

“那好吧。”赵登禹冷笑一声, “那就把上衣揭开, 露出脖子。大娘说她姑娘把那兔崽子的脖子抓伤了。”刷的一声, 赵登禹撕开了自己的领子。

这时, 一个敢死队员扑通跪在赵登禹的脚下, 人们不敢相信, 去摸人家姑娘的是赵登禹的警卫员, 赵登禹愣在那里, 嘴开始颤抖:“我竟瞎了眼, 养了一个畜生。绑起来, 砍了!”

警卫员才十八岁, 是赵登禹带出来的曹州子弟, 大家面面相觑, 不知如何应对。

警卫员挥了一把眼泪, 喃喃道:“旅长, 我没有害姑娘的意思。我只是……”

“只是什么?

“晚上, 就要接敌了, 不知是死是活, 我还没有见过女人的妈妈 (曹州方言, 即乳房) 。”

“妈妈?”大家躁动一片。赵登禹大骂“混帐, 丢人!”

那母女俩也愣了。也就在那刹那间, 雪地里齐刷刷跪倒一片人, 只有赵登禹和那母女俩挺立若石。花白头发的母亲拉了一下闺女, 准备也跪下为警卫员求情, 谁知那女孩在人们齐刷刷跪下的那一刻, 竟把棉袄解开了盘着的扣子, 一层层把衣服解开, 在雪地里, 人们惊愕的眼神里, 一对还未发育十分成熟的乳房羞怯怯地绽露了出来, 敢死队员眼前一片眩晕。

赵登禹被深深撼动了!

在雪的余光照射下, 女孩子的玉乳是如此的娇弱圣洁, 因为营养不良, 胸前一对并不丰满的乳房, 让那些赴死的敢死队员几百双眼睛, 没有退避, 没有猥亵, 是那种热血, 有一种易水送别的慷慨。

“敬礼!”赵登禹马靴一扣, 两眼含泪, 敢死队员齐刷刷敬礼, 泪如雨注。

赵登禹将军心里清楚, 若不是战争, 这些战士, 在家乡的唢呐声里, 不说个个能走进洞房, 但决不会在临战的前夜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赵登禹一言不发, 从跪在雪地上的警卫员身边走过, 那母女俩扶起警卫员, 眼望着将军。将军好像不敢正视那母女俩, 胳膊望前一挥, 前面, 喜峰口在雪下苍灰色的轮廓隐约在望。

他的大刀队开始在雪夜移动。

第二天, 大刀队返回, 将军骑马检查部下, 警卫员的尸体被抬着经过队列前, 赵登禹敬礼, 全体弟兄肃立。一阵哀悼的军号声响起来。将军吩咐部下将警卫员的尸体好生掩埋。然后沉痛地说:“此役成败, 不在弟兄拼杀, 我们想想那大娘和姑娘。”

将军着人为大娘送银圆200块, 可大娘与女儿已在门板上自尽了。

大刀队队长赵登禹

2 9军大刀的名声是赵登禹将军率领部队刀刀见血, 跟日寇砍出来的威名。赵登禹是山东菏泽人, 身高1.90米, 不折不扣的高大汉子, 只读过两年私塾, 13岁时拜当地著名拳师朱凤军为师, 经三年苦练, 习得一身好武艺, 寻常十几人近不得身。16岁时, 赵登禹与哥哥赵登尧和两个好友一起步行900多公里, 到陕西临潼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当了一名不发饷的副兵。

在一次训练时, 冯玉祥听说赵登禹武艺了得, 令他与自己比试摔跤, 结果赵登禹把冯玉祥连摔三跤。当众“出丑”的冯玉祥大喜, 让赵登禹到身边当了卫士。一次, 部队在山下练兵, 突然从林间蹿出一只猛虎。战士们都惊呆了, 不知如何对付这只凶兽, 却见赵登禹大吼一声, 赤手空拳跟老虎搏斗, 几下重拳就把那虎打得软瘫卧地。这时战士们都围上来帮忙, 一阵拳打脚踢, 打死了猛虎。后来冯玉祥闻知此事十分惊讶, 亲赐赵登禹“打虎将军”的称号。自此, 赵登禹的军旅生涯开始辉煌起来, 凭着军功和冯玉祥的栽培, 赵登禹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 一路擢升, 30岁就当上了师长。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 冯玉祥的西北军失败, 被张学良改编为第29军, 赵登禹的25师被缩编为109旅, 他也由师长被“缩”为旅长。

喜峰口夜袭战的胜利, 使赵登禹跟他的大刀队名声大振, 路人皆知。当时的政府为表彰赵登禹, 给他颁发了最高勋章, 并将109旅扩编为132师, 重新“升”其为师长, 授中将衔。赵登禹的女儿赵学芬一直保存着两张翻拍的赵登禹在喜峰口战役期间的照片:一张是全身戎装照, 左腿打着白色绷带, 身左有一行小字注释, “左腿受伤后, 自告奋勇, 由左翼潘家口夜袭敌营之赵旅长登禹”;身右有一句赵登禹的话带着引号, “肢体受伤, 是小纪念, 战死沙场, 才算大纪念”;另一张是半身戎装照, 照片下的文字为“三十七师一百零九旅旅长新升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显然是刚被嘉奖提拔后的摄影纪念。

“九一八”事变之后, 赵登禹一直主张抵抗日本侵略。赵登禹率领的l 0 9旅调到北平附近, 进行训练, 以备应战日军。1937年4月, 他由北平南苑返山东菏泽县老家省亲, 并准备招一个1 2 0人的学生队。他应菏泽县3所学校的邀请, 给学生们讲话, 鼓励他们好好上学, 有了知识保卫国家, 抗击日本侵略。他很有信心地说:“日本人的武器比我们的好, 但我们有大刀, 我们一定会奋力抵抗的。”他的讲话使学生深受感动。

1937年7月7日, 日寇借口寻找一名失踪的士兵, 向芦沟桥进攻, 中国军队奋起自卫, 芦沟桥抗战爆发。99岁的当年老兵王世江回忆, 8日下午, 日军在战车、装甲车掩护下冲锋, 距阵地前三四十米的时候, 营长一声令下, 枪声大作。“当时心里这个痛快啊!可赶上了!”“换大刀片, 上!”战士们反手甩掉帽子, 挥刀出击。“日本鬼子最怕大刀片了。刺刀要两手握, 可大刀一手砍, 还腾出一只手来, 更加灵活。”他说, 这一次交锋, 敌人败退。11日凌晨, 吉星文团三营营长金振中率大刀队与另一个增援营一起出发, 凌晨2时在铁路桥激战, 19岁的大刀队员陈永一个人就砍死13名日本兵, 生擒一个。那日本兵魂飞魄散, 跪地求饶。集合号响, 大刀队队员仍不集合, 四处可见举着大刀追赶日本兵的血人。大家忽视了清扫战场, 隐匿之敌用手榴弹炸断了金营长的下肢。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 日军一个中队被全歼, 大刀队大部阵亡。铁路桥收复。

7月26日, 赵登禹奉军长宋哲元之命, 赶赴南苑, 跟副军长佟麟阁共同负责北平防务。7月28日凌晨, 日军集中步兵三个联队, 一个炮兵联队和30多架飞机, 向仅有7000兵力的南苑军营总攻。

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 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扫射下, 伤亡惨重。战至中午, 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集结。佟、赵的撤兵计划被汉奸交给了敌军。战斗很快变成无序, 撤退总遇上埋伏的日本兵。当赵登禹乘坐的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时, 突然遭到了日军埋伏的机枪扫射, 赵登禹身中数弹, 血流满身。他对身边的传令兵说:“我不会好了, 军人战死沙场是本分, 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 受不了惊吓, 请你们替我安排一下, 此外我也没别的心事了。”说完, 一代抗日名将停止了呼吸, 年仅39岁。

赵登禹牺牲后, 战斗依然在继续, 士兵草草将他掩埋在高粱地里。这里的战事结束后, 29军和132师的一些士兵将他的遗体转移到龙泉寺, 装殓起来, 怕敌人破坏, 没敢写名字。就这样, 在龙泉寺里一存就是9年。当时, 29军驻守卢沟桥的时候曾说过, 29军宁作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卢沟桥是29军的坟墓。

1937年7月3 1日, 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 “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

抗战胜利后, 赵登禹将军和29军抗日烈士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1 9 4 6年, 北平各界举行公祭赵登禹仪式, 在北平命名了“赵登禹路”, 以志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赵登禹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受到国共两党共同褒奖的将军之一。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热情

喜峰口之战, 日军将领连连哀叹, 此役丧尽“皇军的名誉”。日军在退回承德后追悼阵亡将士时宣称, 这是日本军侵华以来“前所未有的耻辱”。日本一家报纸评论说:“明治大帝造兵以来, 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 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日军自侵占东北以后, 所遇抵抗轻微, 夜间都是脱衣而眠, 警备松懈, 嚣张狂妄至极。喜峰口遭受打击之后, 鬼子们个个都和衣持枪睡觉, 甚至还有人晚上都戴着钢盔以防被砍头。喜峰口之役开创了大刀队夜袭日军的先例,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自“九·一八”以来久受丧师失地打击的国人为之大振。何香凝先生一连作了好几首诗颂扬2 9军的战绩, 其中有《大刀赞》, 说:“大巧若拙用大刀, 大新若旧国术高。伏如猛虎进如猱, 十步以内敌休逃。”

29军大刀队的英雄事迹当时通过电讯传遍祖国各地,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更深深地震撼了在上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当时年仅23岁的麦新。他眼前出现了一幕幕大刀队挥舞大刀与鬼子拼杀的壮烈场面。这位年轻作曲家, 心潮澎湃, 热血沸腾, 突发灵感, 产生创作冲动, 一首《大刀进行曲》就此诞生。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 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这就是《大刀进行曲》, 它的副题为——献给2 9军的大刀队。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 《大刀进行曲》中的“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改成了“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29空城计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空城计》教学设计06-15

上一篇:心理测量学教案下一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