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精选4篇)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 篇1

一、单项选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2、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3、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 B.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 C.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 D.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 4、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5、作为 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林业

6.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 “ 第二次结合 ” 的任务 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7.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A .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8. 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提出的整风运动的对象是()A.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B.教条主义、自由主义、经验主义 C.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D.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9.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0在中共八大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中,毛泽东提出的“新经济政策 ”是指()A .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 B . “ 两参一改三结合 ” C .“ 三个主体 ” 和 “ 三个补充” D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11.1976 年]0月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

A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B .“两个凡是 ” 的错误方针 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D.“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 ” 12.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D .《南方谈话》 13.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4.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A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是在()A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16.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A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的论断 B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7.把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二、多项选择、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下列关于 1952 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B.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E.它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结束、1952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间阶级。”其依据是()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三反”、“五反”运动即将结束 C.全国范围土改基本完成 D.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被打倒 E.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的来源有()

A.国民政府财产 B.官僚资本 C.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提前完成 B.我国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E.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 .1956 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矛盾 C .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D .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E.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矛盾7 .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中,陈云曾提出过 “ 三个主体 ” 和 “ 三个补充 ” 的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是()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B.公有制是主体,一定数量的私有制经济为补充

C.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D.宏观调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竞争为补充 E.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A .民主的方法 B .说服教育的方法

C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法 D .群众性的大批判的方法

E . “ 团结 —— 批评 —— 团结 ” 的方法 9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D.比较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E.高度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10.新中国从建立之日起确定的对外工作的目标是()

A.和平与发展 B.坚持独立自主 C.维护世界和平D.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E.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毛泽东提出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有()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E.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2.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的有关论述有()

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B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

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D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 E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 13.中共十三大确定的 “ 三步走 ” 的战略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 .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 .到 201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E .到 2015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4.1990年3月,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 两个飞跃 ” 的思想,它们是()

A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B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C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 D .改革农产品流通制度,发展农村市场经济 E .发展集约化和集体化经济 1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E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6.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九五 ” 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是()

A .从单纯公有制向以公有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 B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C .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 D .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E .从主要靠引进技术向主要靠自主创新转变 17.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A .农村村民委员会 B .乡镇居民委员会 C .城市居民委员会 D .知识分子代表大会 E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三、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08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14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8,226 4、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276-278

四、简答题、简述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的分析。209 2、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进行了那些社会主义革命? 210 3、简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212-213

4、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256-258

5、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其意义。287,293

6、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61

五、论述题、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15-218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03-204

3、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230-235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295-302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断言:“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材料三 1979年9月,叶剑英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4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生活。请回答:(1)材料二的论断对材料一的论述有何修改?导致修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联系1958年~1976年的重要史实,说明这种修改造成的严重后果。

《建筑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2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19小题。(共7分)

建筑的语言

①建筑物有些常用的“单词”,如果你记住了,也就可以大致理解这些钢筋水泥的奇异生物在说什么了。

②在建筑所用的语言中,“高耸”是建筑常用的单词。“高耸”隐喻着实力、权力、强大、威严。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大小公司,只要条件允许,无不想着搬进高楼大厦里办公。因为一栋高耸入云的写字楼,是一家公司实力的象征。当人们受到这种实力的鼓舞时,就会产生敬畏,产生向往,产生信任,反过来则可以促进财富的进一步聚集。这就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人们总是热衷于建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原因。纽约的帝国大厦,马来西亚的双子塔,上海的.金茂大厦,无不如此。

③古埃及因受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影响,居民需要不断合作和保持严格的作息制度,因而特别强调秩序,并且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金字塔”就隐喻了这种意思。现代建筑也常有模仿金字塔的。美国美林银行大厦、美国银行大厦、美国储备银行大厦、中国民生银行大厦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金字塔形的屋顶,也是要表达稳固、永恒的涵义。

④古希腊的建筑无不散发着人性的气息,无不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它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十分崇尚“圆柱”及与之相关的建筑用语。古希腊式圆柱隐喻了人体,突出体现了希腊人对人性的重视,对人体的赞美。有些圆柱具有男子粗壮、刚劲的身姿,充满了力量感,体现了男性美,象征着身材魁梧的男子。有的细长且柱头呈漩涡状的圆柱则被赋予了女性的苗条。细长的圆柱恰似女性的身姿,漩涡式的柱头宛如女性优美的卷发,而整个柱子则象征朴实、典雅、亭亭玉立的少女。不仅如此,圆柱还隐喻着人本主义思想,象征着人应有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的权利。因此,各国的议会大厦正门前往往立有一排圆柱。

⑤“中轴线”是建筑上常用的一个词。在古代中国,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以及一般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分布。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中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比如明清时代的紫禁城,就是自南向北,沿着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中轴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其中的重要殿堂和门都穿越中轴线呈纵直排列,其余建筑的设置,亦在中轴线两侧呈两两对称呼应之势,这是因为中轴线给人以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实际上是中国政治伦理的感性呈现,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等级,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家族秩序,莫不要求严格、规范、秩序化。一条中轴线如千古不易的神圣律条,不能冒犯。

⑥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通过外在形式向人们暗示建筑的内涵。鳞次栉比的城市并非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一部充满了独白和咏叹的戏剧。

18.③④段分别介绍了建筑的哪些形式?向人们暗示了建筑怎样的内涵?(5分)

19.阅读下列材料,用文中知识解释北京四合院如此布置房屋和院落及分人分房居住的原因。(2分)

【材料】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老北京的民宅——四合院。里面的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住房分人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南房),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

参考答案:

18.5分。①“金字塔”式的建筑:表达稳固、永恒的涵义。(2分)②圆柱式建筑:隐喻了人体,象征着人应有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的权利。(3分)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篇3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和平( ) 落叶( ) 差劲( )

和面( ) 落枕( ) 出差( )

和了( ) 丢三落四( ) 参差( )

2.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1)物候——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A.观察 B.观测 C.观看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

A.耕种 B.播种 C.耕地

(3)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A.区别 B.区分 C.区划

(4)如果能注意到物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

A.延迟 B.推迟 C.推长

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抒情 比喻 拟人

B.证明 拟人 比喻

C.叙述 拟人 比喻

D.描写 对偶 拟人

4.本课的说明极有条理性,其逻辑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候现象的成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物候现象的特征——研究意义

B.物候现象的特征——决定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决定意义

C.物候现象的特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因素——研究意义

D.大自然的现象——物候现象的特征——物候现象的成因——研究意义

5.下列文字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它为物候。

④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⑤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综合练习】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李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oC,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如何安排说明顺序的?

2.“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什么?

3.产生“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

4.在这几段文字中,除了举例子,作者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来,抄在下面。

5.在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时,作者一共举了两个例子,有必要吗?为什么?

6.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文中哪句话所说的意思一致?

答案

【基础练习】

1.hé huó hú lu lào là

chà chāi cī

2.(1).B (2)C (3)C (4)A 3.D 4.D 5.③⑤①④②

【综合练习】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此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2.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3.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形成山脚冷而山腰不冷(没有霜)的现象。

4.下定义: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作比较、列数字: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5.有必要。因为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 篇4

1. 依次埴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在汉字精密照排研究方面,王选比同行起步晚,他利用自己数学和软硬件相 结合的研究基础,直接研制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后来的实践,当代的 科研开发,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顶天”的技术,要敢于实现技术上的。

A.不过 证明 赶超 C.可是 表明 跨越

B.可是 证明 跨越 D.不过 表明 超越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我们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__他们的自尊心。

(2)几位近现代哲人认为艺术具有__人性和社会的救世作用。(3)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__。A.伤害 改善 争议 B.损害 改善 异议 C.损害 改变 争议 D.伤害 改变 异议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应该采取补救措施,把被洪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B.做题过多过滥,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益,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C.上级领导要求学校的教职员工,要注意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充分理解认识日常工作对教育的关系。D.在进入新千年的时候,我们产品的所有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名牌产品的水平。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者的腐败使然,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 要严格质量管理,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A.尽管 因此 不仅 还 B.虽然 那么 既 又 C.尽管 那么 不仅 还 D.虽然 因此 既 又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留下了千古笑谈。②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 的叛乱呢?

③ 市区二手房基本上是小户型的单元房,是面积在六七十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房,三五十平米的一室一厅房在交易中引领市场风骚。

A. 指责 不耻

尤其∕甚至 B. 指责 不齿 甚至∕尤其 C. 指摘 不齿 尤其∕甚至 D. 指摘 不耻 甚至∕尤其 6.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重(稳重)

绝妙(极巧妙)B.战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脆弱(软弱)C.摇曳(摇荡)

安逸(安闲舒适)

D.惘然(失意的样子)

寒心(因失望而痛心)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A.感受 依托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8.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韩国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学习时间很长,但是如果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也较长,学习成绩还是较差。研究人员指出,每天用智能手机不超过1小时对学习成绩几无影响。

,假如用智能手机超过1个小时,则使用的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差。

每天使用4小时以上,则成绩还不如在家几乎不学习但也不用手机的学生。

9.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A.题写 内涵 吟咏

C.题写 蕴涵 涵泳

B.题签 内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10.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张教授把祖辈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2)望着那__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__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3)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

A流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B留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C留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D流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参考答案: 1. 答案: B 解析: “不过”:表示转折的程度较轻,多用于口语。“可是”:更适用于书面。表明:表示清楚。“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或事实来表明或判定对某个问题的认定。“超越”:超出越过。“跨越”:特指呈跨越状地越过一定的界线和范围 2. 答案: A 解析: “异议”指的是不同的意见,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应当用“争议”。3. 答案: D 解析: A项删去“被”。B项应改为“反而”。C项应改为“和”“与”等 4. 答案: A

解析: 第二条横线前后是因果关系,由此可以排除带有“那么”的B、C两项。“严格质量管理”和“反腐败”之间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5. 答案: C 解析:(指摘,重在“摘”,即挑出缺点错误予以批评。指责,重在“责”,即指出错误予以责备。不耻,不以为耻辱。不齿,不愿意提起,表示极端看不起。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甚至,连词,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6. 答案: B 解析: 脆弱: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7. 答案: C 解析: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上一篇:2022年第三季度宣教室工作小结下一篇:冉庄地道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