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作心得体会优秀(精选10篇)
第一,作为班主任,要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负责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履行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是构建良好集体,形成团结、互助、乐观的生活学习氛围的基础。
第二,要做民主型班主任。简单地说,民主型班主任就是和学生集体协商,共同制定目标规则。班主任尊重学生,按照班级的规则管理学生。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和指导。班主任经常鼓励学生,也给予学生客观中肯的批评。与此对应,班级中的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有主见,师生关系和谐。
第三,作为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班主任首先必备的基本素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袖”人物,首先要保证自身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正确,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关爱学生。班主任应该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质,这其中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通识知识等等。班主任在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心理素质,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广泛的爱好等等。
第四,在履行基本职责——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同时,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等等;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班级舆论导向、学生层次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喝生活环境,了解和研究学生家庭状况、家长职业及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等。在了解和研究时,我们可以采用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分析书面材料法等等。
第五,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对于先进生,班主任在鼓励的同时也应该严格要求,同时发挥其优势,带动全班进步;对于中等生,班主任要为其创造展现其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其人格,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第六,班主任要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班主任要处理好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学校各级领导的关系、指导少先队工作。班主任还应该处理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适时召开家校互访、家校通信、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议等。还要统筹协调社会信息、利用社区资源影响学生。
他, 就是王喜平, 一名平凡的农产品质监人员, 一名陇原食品安全战线上的普通“卫士”。但是, 他又不平凡、不普通。他1991年参加工作, 2003年进入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开始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近十年来, 他用自己的执着坚守,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本大书上, 书写了耀眼的一页。在甘肃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检验检测、农业标准化、农产品专项整治等各个方面都播撒下了他辛勤耕耘的汗水。
正因如此, 在2008年和2009年, 王喜平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助奥行动”先进个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无疑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一面旗帜, 一个众人学习的榜样。
作风扎实敢当务实型“卫士”
在王喜平眼里, 认真负责做好上级安排的每一项工作, 就是在尽一份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的“卫士”的责任。多年来, 尽管没有在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线“冲锋陷阵”, 但是, 他负责起草、制定的每一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方案、要点等都关涉着每一位公众的安全饮食, 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政策保障。
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 为了确保全面贯彻和落实, 王喜平负责起草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 并参与了《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意见的出台和条例的实施, 有力的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进程。
2007年,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全面实施, 为了确保例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王喜平每年年初都按照农业部和省上的要求, 及时制定下发全省例行监测方案, 对例行监测的重点、范围、项目、数量、频次、责任等进行详细的安排。他全程参与了2007年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2008年的助奥行动, 以及2009年以来的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
“在2007年国务院部署开展的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活动中, 由于人员少, 他一人承担着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的所有具体业务工作。在前后100多天的时间里, 加班加点, 收集各方面的整治信息, 对各阶段的整治情况进行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和整治不到位的情况, 及时下发整改通知, 有力的保证了整治活动的顺利推进, 圆满完成了农业部提出的12个100%的整治目标和任务。”马福祥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体系项目建设工作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人员, 王喜平在项目的申报、审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中, 对每个项目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维修改造等内容, 都要进行逐一核实, 对每项设备和建设内容的资金概算都要进行多次核对, 确保做到准确无误。”王喜平的同事张少明对于这位“前辈”满怀敬佩。
为了加快甘肃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步伐, 王喜平主持制定了《甘肃省关于推进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实施意见》, 对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有力的加快了甘肃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步伐, 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些年中, 王喜平把农业标准制修订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加强与标准管理部门的衔接, 增强和标准起草单位的沟通, 在标准制定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增强了标准制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推进了标准体系的建设进程, 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已超过600多项, 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使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了全省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0%。
苦练“内功”争当专家型“卫士”
在日常的工作中, 王喜平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以及习总书记的讲话等党的最新理论,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 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同时, 他在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条例》《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行》等法律法规, 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政策意见, 王喜平都烂熟于心。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刻苦学习, 他系统地掌握了农产质量安全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意见, 以及规章制度, 成为了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专家。
多年来, 围绕全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推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他开拓创新, 努力工作。每年由他起草下发的通知、方案、各项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汇报、信息统计等文字材料超过10万字, 为推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青岛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电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大庆石油管理局
广东电网公司
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江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
重庆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铁五局六公司
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八局一公司
优秀个人(58人)
丁利生
万新平
马修洁
毛小民
王琳
王志红
王其增
王理珩
卢 静
刘 军
刘 军
刘 跃
刘凡君
刘建军
刘德忠
华月强
吕翠薇
纪伟威
邢 波
齐冬平
何明新
吴华锋
张 森
张树良
张爱华
张德英
李 鸿
李和平
李春光
李新华
杨 红
杨 杰
杨文珍
杨文涛
沃仲声
陈冬
陈济安
陈敬宁
欧阳敬之
郑中普
洪文新
钟 声
钟 玲
徐向东
常 凯
常 源
盖立学
傅向陽
普燕霞
谢 平
谢玉先
谢维贵
解明学
赖晓敏
廖东红
谭亚夫
黎远宏
“想要当一个好班干,就必须先当一名好学生”
很多同学在进入新班集体通过层层筛选成为班干时,往往会有小部分同学不服管理的情况出现.在我高一刚当选纪律委员时,便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时候我因为要管纪律而大喊安静时,以为同学当着全班同学面前顶了一句, “全班最你吵”,全班顿时安静了,接下来是哄堂大笑.我当时也是一脸的尴尬,但我继续管着我的纪律而没有去理会这个同学.事后我才悄悄走到办公室与班主任诉说着自己的苦水.事后,我也并没有刻意去针对那位同学,而是继续尽着我该尽得责任,坚持着我一贯的原则—一 “当一名好学生,做一位好班干” 所有的同学很快就接受了我.此外,我觉得学习成绩也很重要,我因为成绩不够优秀,从而在学生会和优秀班干和三好学生中落选了,希望同学引以为戒.在高一接下来的日子,一盘散沙的班级在班干们的努力下,一步一步走向了团结.“对于学校和班主任的政策,我们必须遵循”
每当学校或班主任颁布了新的规定时,总有一些不满的声音出现.而我们作为一名班干,我们必须带头服从,不管心里有没有怨言,不管内心有没有不满,我们都必须站在老师的那一面,维护班主任的尊严.这样可以抑制一小部分同学们不满的声音.我经常看到一些班干会带头抵制老师的班规,我认为,这样的班干并不是一名及格的班干.换一个角度想一下,当老师选你出来帮他分担一些工作时,你却带头站在他的对立面,他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威严,还要照顾你的威信,这样的班干往往会成为老师最棘手的问题.所以对于学校和班主任的政策,我们必须遵循.“干适量的活,让同学们的才华得到发挥”
有时候我走在校道上会听到一些同学的抱怨,说他们班的班干只会指挥同学们干活,而自己每当搞大清洁时总是第一个离开.又或者是这个班干什么都干了,我想出下板报都不能发挥.我认为,每一个班干都应该让板上同学的能力得到发挥,这样同学们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发自内心的去维护班集体的利益,自觉的团结起来.班干不应该什么都干,也不应该什么都不干.班干应该每一样活动都参与其中,不管你有没有这类特长.就例如出版报,你没有画画的技能,但你可以为他们去买点颜料与白纸.但能够做到而同学们又不愿意干的事情,你就要多出点力气,像是每次的大清洁,你都要留下来并且最后一个离开.这样同学们才会认可你的才能.“感受同学们的心思.聆听他们的烦恼”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也就不复存在。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方能兴教育人“。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孩子们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那今天的我该如何做一个老师呢?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为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有人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母爱是无私的,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曾淋浴在母爱的光辉下,都曾感动于母爱,陶醉于母爱。母爱是指路的明灯,让我们看清了前进的方向,获得信心;母爱是一处港湾,让我们远离风浪,享受安定;母爱是雪中的炭,让我们告别寒冷,永存温馨。母亲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从小到大,身边总是离不开母亲关切的眼神。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母亲用明亮的眼睛微笑地看着我们;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百感交集;母亲为我们做了太多,可她从不要求任何回报!
当我们穿上了合身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幸福地点燃生日蜡烛时,是否想到了母亲?是否想到我能为母亲做些什么?难道我们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母亲无偿的爱吗?我们是否该做些什么让母亲开心,让母亲骄傲呢?看着母亲眼角渐渐爬上的鱼尾纹,那是岁月的沧桑不经意夺去了母亲的青春;握着母亲那布满厚茧的手,那是为生活奋斗的一双手;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那是为儿女成长操劳了一生的见证。忙碌和粗心让我们忽略了太多的母爱。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它强调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我们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 脱离实际, 而应该基于职业需求开设专业, 基于工作过程开设课程。实践证明, 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 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 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 最好的研究成果, 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相比, 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他们既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又要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所以, 高职毕业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 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直接技能型人才, 而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 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 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机制、新规律, 在教育思想观念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其中, 以明确的教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至关重要。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牢固树立高职教育的特色思想, 认真总结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 不断改革创新, 才能使高职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以我校为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同时适应社会需求,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推进专业结构优化,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取得了显著成绩。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今天, 我们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华民族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 董仲舒的“天地君亲师”把师生之间规定为尊卑关系, 但在21世纪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的条件下, 必须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当代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明确指出:“要树立起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师”的存在是为了“生”的更好发展, 教师要以平等、合作、民主的精神, 理解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 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转化。但学生的发展与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失去了引导, 也不是削弱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在这一关系定位中, 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由度越大, 对教师的要求越高。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 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 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 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进而组织教学。其中, 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调整课程结构, 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 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 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当前社会的各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高职教师特别应该实时补充新的知识与技能, 令自己随时与社会接轨。作为高职教师, 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 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 拓宽知识面, 及时充电, 对学生负责, 对教育负责。
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 与本科院校相比, 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及其他方面素质相对差一些, 差生相对多一些, 这是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体现细心、耐心, 一视同仁。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 真挚地关心、体贴, 才能使其产生积极的动力。另外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多一句赞扬, 少一句批评, 都会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 提高他们的成绩。这也是我们为人师表, 立德树人最重要的工作。
摘要:本文就高职高专教育思想进行了个人的总结, 并通过讨论获得了一定心得体会。
2019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
1.爱岗敬业、奉献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有了这种成就感、幸福感,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奉献。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总之,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2019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
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古来就师德,不代对之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当今对师德赋予了新的。
民族振兴,教育是。教育是民族最的事业。近年来,党,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教育事业的发展了历史性跨越。主要表现在两个:在世纪之交,向全世界宣布,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3亿人口的大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民族复兴的奠基工程;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了年的420万人,入学率19%,步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在地。近年来,世界上主要发达都陆续与我国签订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从侧面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的。,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整体离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差距,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将教育在长的时期的矛盾。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着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高质量的教师就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就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就要尊重教师,教师的发展,教育队伍的建设。几代集体对教师都了的。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能为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发展,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同志在全国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重温和学习党几代人的讲话精神,我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2019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也就不复存在。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方能兴教育人”。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孩子们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那今天的我该如何做一个老师呢?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为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有人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2019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4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转变理念,迎接挑战。我们己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今天的知识就是明天的经济。这就给培养人才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方面转变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二是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的转变。在“和谐、互动、探索、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迎接“课改”。过去有句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仅有一桶水的观念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在21世纪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将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也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在本世纪,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更多的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上给学生以指点。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2019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5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三、“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将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叶圣陶先生“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说的是教师的追求是一个真实。让我们大家一起向这同一方向共同努力,都能成为学校“师德”标兵。
总之,做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将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叶圣陶先生“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说的是教师的追求是一个真实。
2018小学教师师德学习心得【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有人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作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对教师来说,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
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很有利的。
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作者在书中提出:人生来是自私的。他将社会学说中的主要论题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如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自私的定义,亲族学说和自然选择等等。阐述了作者“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只是基因的工具”的观点。基因用自己的方式,控制生物这台机器让他成为自己的“打手”和“保镖”。而道金斯的另一个观点更是巨大的颠覆。“基因会在生物体死亡之后,狠狠地抛弃他,并通过复制,一代一代地将自己传递下去”。原来我们仅仅是基因生存的筹码,读来心中莫名出现了一种空虚与悲观。
例如,在人们眼中最亲近的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和夫妻之间,基因也是一样的自私。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叫老鹰抓小鸡,母鸡保护小鸡看似亲密无间,浓情满满,实际是基因为了自己的拷贝不会断绝。在海洋中,大鱼吞下小鱼为自己疏通牙齿,小鱼借此每餐一顿,海葵附在海龟身上为其防御,而海葵借海龟的游行技术走遍四方,躲避天敌。这种互利共生现象并不是出于什么道德考虑,只是单纯的基因自私行为发出的指令。
但是道金斯却发现人类具有特殊性,虽然人类也是基因生存的工具,但是却能够通过一种文化的形式来束缚自己自私的天性,做出一种纯粹的利他行为,所以文化的传播就像遗传一样,他也能导致某种形式上的进化。基于以上观点,
道金斯提出一种名为弥母的新型复制因子正在推动进化的演变。飞快的发展速度使他迅速扩张,让基因都无可企及。虽然这种因子并未得到科学证实,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是人类灵魂底蕴的深处善良的一面。
特别喜欢道金斯在文中这样的一段话,“由于文化的出现,我们的人生终极任务,将不只是繁殖,还有文化的创造与传承,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人类从远古的猿猴进化而来,沉淀了上千年的文化,一步步走向今天。利他行为在社会中运转,而这毫无疑问地会成为文明发展的枢纽。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一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是人类礼貌继往开来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现代社会的主人翁,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也是很大的。在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这项工作也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教师工作既有着传统性、继承性,也有其创造性。
教师要学习历史沉淀的知识,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学生个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教师更要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所以,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之于实践中。我经过暑期的师德师风学习中,体会到教师应具有以下几种主角:
一、博物学家
教师要有精深的本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要有一桶水。”中国一向就很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师范大学按学科来分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成果。
教师有了宽厚的知识,才能透彻的理解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准确的教授教材。同时,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渊博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教师不但要有本专业精神而博大的知识,还应有更为广泛的文化修养,这是因为,各学科的知识联系日益紧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不再有鲜明或者绝对的界限。很多时候,缺乏一方面的知识会限制另一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比如,物理知识的缺乏就会限制语文或外语教师对科普文章的理解。
其次,教育的对象也不再是过去的“单纯”“天真”的年轻一代,他们经过现代化的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新知识,他们往往能提出许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问题,而这时若教师的知识较为狭窄,就会有碍于其“高大”形象的树立。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所以教师还应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不断地拓展自我的知识面。
二、心理学家和艺术家
有人认为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越丰富,越全面,越系统,专业素养就越高,教学就越好。这其实是另一种对教师工作的较狭隘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教师,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对专业知识的精深的了解令人叹为观止,但可能这样的教师却并不受学生的欢迎,经常是,教师只管自我授课,学生只管自我玩乐。
这是为何?因为这一类教师无法将自我所掌握的精深的专业知识形象地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仅有这样才能构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具有必须的教育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的知识,具有将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本事。
北京师范大学的改革一“4+2”就充分研究到了这一点,所谓“4+2”就是4年本科专业知识教育加2年的教育管理的学习。这样,既巩固了专业的知识,同时又学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及教育艺术等必不可少的知识。
因为教师并不是被动理解和贮存他人知识的容器,而应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和创造主体;真正制约影响教师行为的不是外显的理论,明确的知识,外显的理论和明确的知识仅有内化为教师的信念时,才能真正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影响;外界他人或古人的研究成果仅有与特定的教育情景相吻合,进而发展成具体的教育学策略时,才能对教师的教学起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个体的理解力,领悟力和创造力。
所以,在新世纪要想成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悟性,表现力和创造性。有教育知识而无表达本事的教师在新世纪中只能是不合格的教师。
三、实践者和研究者
这种科研本事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研究教学对象学生的本事,研究和处理教材的本事,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本事,组织管理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等等。教师作为研究者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教师的研究主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教材的不断观察,思考和研究,构成具有自我独特思想和特色的理论,这种从实践中来的理论能很好地对今后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供给很好的指导作用。
简言之,教师的科研成果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为实践服务。所以,教师同时扮演者实践者和理论者这两种主角,在扮演“研究员”这一主角时要避免为理论而理论的倾向,应牢记一条原则,教师的研究行为的一个优越性和目的就是为实践服务。所以,新世纪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还要努力成为具有实践基础的教育家。
四、哲学家
大部分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反思,但是不够的,反思要成为教师自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资料,要成为一种习惯。反思的资料是很宽泛的,包括:对他人的教学的反思,从中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要与自身的教学相比较,扬长避短。
这一点对刚踏进教师这一行业的新教师而言,更为重要;要从教学技术,教学策略和手段上进行反思,要思考怎样限度地将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反思教学理论和道德,教学目标和价值,使教师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两方面的职责和义务,此刻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育人”这一职责。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要学生学会做人比单纯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在此,还要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要反思教学所依靠的社会背景,因为有时候,同一知识点在不一样的背景下,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仅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更为有效,更为准确,更为全面地反思。相信教师仅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不断取得提高。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师形象的出现,新时代的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也承受着比前辈更大的压力。他们要同时成为博物学家,艺术家,研究者及哲学家,同时要发挥自我的强项,构成自身的教学的特点。
所以,他们必须融入这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中,时刻以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观念武装自我,仅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受家长欢迎、受社会尊重的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二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面对新时代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师德教育的学习,我有几点感触:
一、爱心是根本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满天下”。_教师从教六十年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__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_老师也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在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然,这也不是说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放纵学生。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办事。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新形势的教学下,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
三、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在金钱物质的引诱下,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抛教下海,图谋个人的所谓发展;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等等;这些人满脑子的个人私利,没有将教育这一职业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职业理想信念动摇,情感淡漠,谈不上有好的师德师风。
四、立足本职,教书育人
我认为:一位称职的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所以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三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
【个人工作心得体会优秀】推荐阅读:
优秀教师工作总结个人06-24
优秀年终个人工作总结07-02
大二优秀个人工作总结09-20
优秀电工个人工作总结10-09
优秀的个人工作总结10-29
优秀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6-22
护士个人工作优秀述职报告09-20
电话销售优秀个人工作总结10-06
教师年度个人优秀工作总结11-01
优秀干部个人思想工作总结材料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