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德育渗透的工作总结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历史德育渗透的工作总结(精选13篇)

八年级历史德育渗透的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的工作结束了,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在平时是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的。

一、通过语文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能靠华丽、空洞的辞藻,要靠自己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行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最终取得了较好结果。

二、深刻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我在语文教材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及人物事件的描写,深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让学生懂得是非善恶,知道哪些是为社会所崇尚的,哪些是为社会所摒弃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让学生付诸行动,让学生把道德规范与行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道德意识来规范道德行为,使学生养成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好习惯。

四、总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穿插进德育教育,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注意把教育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心理也都好,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只有这样学生的道德素质将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八年级历史德育渗透的工作总结 篇2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为一种新制度的建立、一种新技术的发明、一种新理论的诞生等进行不懈奋斗的事迹, 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无不具有启发教育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 在中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教师首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荣耀、民族的骄傲。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 一是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二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 为我所用, 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

历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国情、激发斗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近代以来, 列强入侵, 民族垂危。各阶层的爱国志士, 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 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讲授这些内容, 要着重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要能够激发学生奋进、图强, 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从中国翻天覆地的发展过程中, 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适合中国国情的图强之路在哪里?历史教师要用历史告诉学生, 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

历史老师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 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原则, 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 各具特色, 如忧国忧民、报效祖国、以死殉国, 天下为公、至大至公、舍生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 尊师敬业、谦虚礼让, 勤俭节约、崇俭反奢, 诚实正真等等。历史教学在选择提供典型的道德形象及丰富的评价材料时, 既要选取正面历史人物, 也要注意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 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谦虚、诚实、坚强、坚忍不拔、创新都是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学生必备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君, 舟也;民, 水也: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这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朝代的兴起衰退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人民拥护的政权日益强大, 失去人民拥护的政权则日益没落, 最终被推翻。故史书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时代的进步, 任何事件的成功都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 只能归功于人民群众。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成大业的。那些所谓的英雄只是把许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汇集起来罢了。

历史教学要通过讲授历史杰出人物和社会英雄的故事, 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中学历史教学道德知识的教育, 主要是借助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古往今来, 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铸成中华五千年美德, 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历史课肩负着向学生灌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而历史名人和社会英雄, 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言行, 为学生提供了人生榜样和精神坐标, 是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学生从这些人身上定会有所启示和感悟, 镜鉴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3

一、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材内容的不同,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实现的。

1. 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几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素材:如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林则徐虎门销烟,谭嗣同的快哉赴死,刘胡兰的视死如归等,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在课堂教学时尽量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逐步体会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同时教育学生,当祖国处于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2. 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前赴后继,并留下丰富的嘉言。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志向,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这些人心系国家和百姓的宽广胸怀,是能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3. 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侵列这块肥沃的土地,中国人民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列强的铁蹄践踏,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虽然经过了英勇的斗争,但是失败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通过这些教学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自强自立,国富兵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课外活动中的渗透

历史教育靠单纯的说教,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我曾进行如下活动:

1.“小小印章,展示科技文明”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灿若星辰,连绵不断,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历法,尤其四大发明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在学到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时,我布置了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动手刻一枚印章,刻印材料自找。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有刻自己名字的,有刻座右铭的。刻印材料更是五花八门:有木头,石头,橡皮擦,甚至番薯,成了名副其实的“番薯印”。虽然只是一枚小小的印章,但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也能深刻体会到古人发明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2.“联手办报,莫忘近代国耻”

中国近代遭到列强的欺压凌辱,尤其日本帝国主义的两次侵华。在学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我要求学生联手办历史手抄报,主题为:“居安思危,莫忘国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学生们踊跃参与:有的上网查找资料,图片;有的画画,写美术字;有的设计版面……最后交上一张张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符合要求的历史手抄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找资料,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了解。而且手抄报展出后,教育了广大学生。

七年级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篇4

论从史出,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历史德育中渗透民族精神,既尊重其他民族,融入世界,又保持中国特色,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历史德育肩负的任务.历史德育的载体是历史事实。因此我计划在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实现以下的德育渗透功能,帮助学生从历史的史实中得出政治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史实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优秀品质。

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讲述隋唐两朝的繁荣与发展。我计划将德育渗透的重点放在隋唐两朝作出重大的贡献的历史人物身上,比如说通过讲述唐朝兴起的历史,将唐太宗李世民身上所具备的良好品德归纳出来,激励他们也做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做个谦虚的人,做个明智的人;比如说讲唐玄宗的历史,在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繁盛一时,但是后期却走向衰落,风光一时的皇帝到死时却无比凄凉,这是他不能正确对待爱情与事业所种下的苦果,劝戒学生不可因青春期问题影响了学习。

第二单元

本单元主要讲述辽、宋、西夏、金和元朝的历史。除了向学生展示我国历史在这一时期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辉煌历史,让他们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有产生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还要告诉他们古代的汉族与少数民族是曾有过斗争的,也有过相互的排斥与包容的,今天56个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是来之不易的。

第三单元

主要讲述明清两朝的历史。这两个朝代的发展特点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也深深影响到中国今天的发展,可以说中国近代屡遭外国入侵很大程度上是两朝统治者的“闭”“专”两大错误政治方向所致。一方面我计划借助这段史实说明了中国今天的改革与开放政策的重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在,另一方面我计划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注重与他人的交往,注重对他人优点的吸收,打开自身世界是为更好地发展自身世界,有学习,有比较,有借鉴才会进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夜郎自大。

第四单元

主要讲述唐、宋、元、明、清 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绘画书法的成就,都在这个时期如灿烂的烟花绽放在历史的天空,但文化和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开明的政治环境,和谐的社会风气,所以即使有四大发明,我们还是追不上他国的技术水平,即使许多技术我国是首创,但向我们学习的国家都走在了我们的前列,我计划以此说明今天我们领导人提出创建合谐社会的必要性,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接轨。

八年级历史德育渗透的工作总结 篇5

(一)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米易三中

张晓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和禁毒法的知识。

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

二、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解答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掠夺手段,表明资本主义侵略的贪婪性和侵略性。

(2)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的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4)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然后让学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2、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举例:2009年12月中国处死英国国籍毒枭阿克毛。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毒品的图片,毒品危害的表现等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3、林则徐虎门销烟

让学生初步知道法律关于毒品犯罪、违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第六十二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2、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

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五十三条 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境物品,由海关依法征收关税。

八年级物理德育工作总结 篇6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物理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或模拟道德冲突,通过分析、研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真诚与坦率的环境中体验,唤起他们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火一般的热情和铁一般的道德责任,提升他们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德育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学生嘴上能说一套大道理,可一旦面临现实情景就难以付诸有道德的行为。这真是德育的悲哀。所以,道德教育一定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即要寓德育于实际活动中,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一些规律和定律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共同思考、总结来获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团结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讲授某些物理定律或物理概念时我有意识的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建立并不是随随便便凭某些人的主观意念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证实、推导而来的,物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凝聚了多少前人的血汗和智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看来,名人的成长历程对学生是有一定的 影响力,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容易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格的健全。从哥白尼、布鲁诺到爱迪生、牛顿、法拉第等等,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下蕴含的多少的血泪艰辛,让学生去体会去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四、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学生的爱国教育是亘古不变的主题,爱国爱家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像学生灌输爱国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的远大抱负是每个教师的责职。

授课中,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科研史、科研实力是必要的。例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这些建筑对声音美学的完美体现,这些都能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人的闪光智慧,古代的辉煌文化,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在讲到近代物理时,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的跟学生介绍目前我国的科研实力,当然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研与世界先进国家科研水平的差距,在介绍我国在近代物理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时,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同先进国家间存在差距的问题所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振奋民族精神。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 历史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 灿烂的文化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商朝的青铜器和天文历法、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汉朝的造纸术和地动仪、隋唐时期的赵州桥、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光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军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学生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 使他们心中的思想得到升华, 点燃他们的爱国之火。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司马迁曾说过“追古今之变, 究天人之际”。当代中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少认为只要学好与考试有关科目, 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就能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 就会有美好的前途。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片面追求高分, 思想倾向上存有较明显的“功利性”, 从而导致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思想狭隘、精神空虚, 一旦遇到挫折便会意志消沉。所以在教学中应立足历史学科阵地, 用确凿的史实和饱满的热情, 要让学生明白整个人类的历史, 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 在历史上都曾经只在人们的理想中存在, 都是人类的祖先付出了千辛万苦, 这些理想的东西才变成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东西。人类追求理想是没有止境的, 一个目标实现了, 历史就会为我们提出更多更新的目标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上无数的历史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才激发了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 以此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

一个脱离了集体的人, 将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在历史教学中, 我通常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由于领导集团的团结协作, 加上人民群众的拥护, 太平天国占领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 威震中国;但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 由于领导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 相互残杀, 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最后走向了失败。而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 同仇敌忾, 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 使受尽屈辱和苦难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在当代,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取得了1998年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和2003年防治非典的重大胜利;百折不挠, 共克时艰, 全面夺取2008年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等。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扬,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 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这种精神, 不仅是我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且为全世界所瞩目和羡慕。作为一名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更要让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代流传。

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责任感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在家被奉为“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 优越的生活造就了一部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许多孩子只知道索取和享受, 远离了勤奋和奉献, 更谈不上责任心。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 我特别注意用列举历史事例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例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 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志向,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情怀等, 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 是能让我们引以为豪的,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此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入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社会风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此,我们对这门承载着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学科在中职教学中应作如何认识呢?

一、中职历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中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是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自身也肩负着德育的功能,以史学来孕育德性,以此来实现历史德育和智育的统一。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享受民族感和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实现德育的功能。

2.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产业结构改革的继续深入,对于各类人才的紧缺已经得到愈来愈多人的关注。有效调查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职毕业生已为我国技能劳动大军的主要来源。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中职学生还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劳动观差等问题。学习历史,可以通过借鉴古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良好性格品质来激励自己,矫正自己,也可以透过历史来明辨是非,提高自身明事理的能力。

3.推动中职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相关课程的设置我们可以知道,新形势之下的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在突出教育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还加强了职业道德方面、法律法规方面、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更注重将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表现出来。然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学生埋怨中职学校设置的德育课程,不但枯燥乏味,还会占用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时间,浪费时间。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教学应当融入各个专业的教学之中,尤其是中职历史专业的教学,在其中有着较多的德育教学素材,可以作为德育课程内容缺陷的补充,因此在中职历史实际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就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4.当前中等职业院校中学生思想状况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中等职业院校中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品德、心理素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缺陷,特别是在他们的品德方面显得特别突出。另一方面,相对来说很多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在考试方面是失败者,在社会上需要承担更多的歧视。正是这样,中等职业院校中的教师需要开拓多元化、有效性更高的德育教育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品德,帮助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中职历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

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历史教学的情况如下:一方面,很多中等职业院校中无论是学校领导层面,还是中职生自己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很多中等职业院校甚至连这门课程都没有开设;另一方面,历史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领会德育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策略方面也有待商榷,致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学工作具有口号性、表面性、随意性及局限性等方面的缺点,进而将历史教学的德育作用削弱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才可以在中职历史教育中有效地融入德育教育是现今急需做好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就怎样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提几点建议。

1.加强传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更好的人格

当前,很多中职生都是家中的独子,自小就备受家长的宠爱,自然而然地就会养成脆弱、自私、人性的性格,在待人接物方面也有很大问题,常常是以自己作为处理任何事情的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会以班集体、学校、社会的大局考量。在中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会在教学中插入传统教育。例如当讲解到舜时,我就会为学生讲解虞舜“孝感动天”的小故事,然后再谈到传统美德中的“二十四孝”。向中职生讲解文帝为父亲亲自品尝汤药,董永身无分文,为了可以更好将父亲埋葬,就选择“卖身葬父”,王祥为了可以抓到鲤鱼,为父母添加营养,在冰天雪地的时候“卧冰求鲤鱼”等等小故事。当学生的兴趣提起来的时候,就引出“百善孝为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求中职生要学会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德育教学,老师的观点得到认可,学生的心灵得到共鸣,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避免了生硬冷漠地说教所引起的逆反心理。

2.消除失败阴影坚定学习信念

新学期,我们迎来一批批新生。作为中职学校,我们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也毋庸讳言的事实——选择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学习成绩和纪律性“双差”的学生。他们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在小学、初中,经常被忽视、被漠视的境遇已经使他们脆弱的心灵变得不求上进、心灰意冷、麻木扭曲,甚而自暴自弃,对学校的纪律约束有着本能的逆反心理。又到了一个新的学校,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使他们对未来也有着新的憧憬,有着从头再来的意愿。作为老师,我们要抓住这个短暂的时机,因势利导,促其自新。

不能不承认,中职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但学习不仅仅是学课本的知识,“仅仅用考试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不公平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课本知识仅仅是一个方面。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知道,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说话、学会办事更有利于一个“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上述事实,能够减轻学生的挫折感,比如布置背诵两道简单的历史题,会背便可以出去到操场上玩耍,我就发现不到十五分钟便有学生会背,只要有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出去,便会刺激剩余的学生更加努力地背诵。每位同学都能够完成任务,不仅恢复了学生的自信,更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一次次成功的累积,帮助学生恢复了自信。

3.以史促悟

中职历史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总是蕴含在对历史的分析、讨论与提炼之中。論从史出,有理有据,才能给人以信服,才会给人情感的震撼力。在中职历史学科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方式。口号式地要求,口号式地贴标签,难以收到德育渗透功效,如:同学们我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然后学生就会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啦!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

4.情感投入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言语去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共鸣。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丑、恶的鞭挞,无不浸透人的情感。历史教师无论对历史人物,还是对历史事件,都必须公正客观、爱憎分明。这份真挚的角色情感融入教学之中,就会被学生模仿或感染学生,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只有在情感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教师用良好的品质和真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其德育渗透的效果会非常明显的。德育实际上是情感的教育,需要情感的投入。

5.结合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从培养模式上分专业,从培养目标上是就业。历史学科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来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德育渗透应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如:旅游专业突出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市场营销专业突出诚信教育,文化艺术专业应注重民族自豪感体验等。总之,中职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三、结束语

综上,我们需要以陷进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结合中职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与中职生思想品德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中职历史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其武,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0.

八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篇9

新的学期,我继续担任八(3)班班主任,八年级(3)班全班49人。八年级的学生,无论从思想还是行为上都已经走向叛逆阶段,抓好这个年龄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要有很好的耐心和很正确的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我总结上学期班主任工作的不足,本学期,我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力求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教育学生。针对本班情况,我特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培养的途径。把本班建成具有“勤学、守纪、团结、向上”的班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班级的班风、学风再上新台阶。

2、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3、进一步发挥班级管理的团队优势,充分调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团结协助

三、具体措施

1、继续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开展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美好心灵,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根据学校德育计划,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强调文明礼仪建设,加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多了解关心学生,努力开导学生,尽力扮演好心理专家和引导者的角色。坚持师生交流工作,形成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2、狠抓各项常规,在学生中树立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的意识,在班级进行竞赛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

3、上好班会,按照要求认真的备好课、上好课、相关的材料要整理好。每天对班级发生的不良情况及时总结反思。每月以安全为主题,对学生加强交通、饮食、游戏、等安全教育。

4、抓好课堂纪律,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5、协调好各科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及时和任课老师联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积极和家长交流,督促学生的学习。重视家庭教育工作,认真的开好每学期的家长会。

6、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的常务班级干部队伍,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锤炼,实行值日班干部负责制加强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设岗位,定人员,定工作,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岗位,每个岗位专人负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力争让每个同学能更好地为班级工作。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严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

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用制度说话,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努力。1)、实行奖罚制度,加强纪律约束。对迟到、旷课的学生,因其不能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实行值日改造,同时对月全勤,学期全勤同学予以奖励。2)、保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由班长到值周班干到普通学生,及时反馈班级纪律情况,保证自习课的正常进行。3)、保证提供一个清洁整齐的生活环境。由值周班干,带领本组值日生,责任到人进行一周值日工作,对不负责的值日生,出现严重扣分的值日生,罚重新值日。

7、加强家庭学校联系

利用课余进行家访,与家长协调好工作,召开家长会,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8、组织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班级的各项教育活动必须有一个主题,围绕着主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这个准备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让学生们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因此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经常化。力求使班级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团结向上,心理健康,学习勤奋,全面发展”的班集体。

龙井中学:八年级(3)班 2014、3、6篇二:八年级班级德育工作计划

八年级(2)班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德育工作为指导,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力争使班级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创文明班集体。特制订班级德育计划。

二、工作重点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年龄比他们大的孩子和传媒的不良影响,而且初中学科比小学多,学习难度又加大,学生不易适应,因此制定这个学期的工作要点如下: 1.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2.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为榜样,结合学生们身边的事例,使学生的做人做事的观念得以摆正,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3.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5.加强班委会建设,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防微杜渐,使班级干部成为抓班内坏苗头的好帮手,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6.根据我校的阅读活动,在班级营造读书的氛围争创书香班级的称号。

三、具体措施 1.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再利用班会课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的振兴而奋发向上的思想,并培养集体观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有的放矢,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2.班委班风建设

(1)培养班干部

采用先民主后集中的方法选举班干,然后再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优化班委会组合。

教育班干部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同时,对他们不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经常检查,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班干部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2)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我组织互帮互学活动,使同学们在学习上互相促进,纪律上互相提醒,劳动生活上互相帮助。通过活动扩大班干部在同学中的积极影响,通过活动加强同学

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3.学风建设

(1)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使之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2)抓两头促中间

对成绩好的同学肯定成绩,经常鼓励,而对成绩差的同学,则采取组织“一帮一”的学习组(请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的措施。这样,成绩好的同学稳中有进,成绩差的同学不断进步,从而带动中等生也有所进步。4.差生转变

(1)多谈话、多教育

平时多观察这些学生,在发现有不良苗头时,进行多番教育。在谈话教育时,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使之转变。

(2)多检查、多督促、多跟进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八年级:李春香

教师的使命就是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而班主任的使命便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班主任的任务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所以身为班主任,我制定了以下德育工作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班有学生16人,有一人生病休学。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班同学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日常行为规范也日渐走向正轨。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卫生和生活习惯。班风、学风也日渐好转。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鉴于以上各种情况,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制订如下: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活动主要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八年级阶段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等。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图书角”、“卫生角”等文化背景。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班干部 班级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认真选拔班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班干部。第一,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班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二)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1.加强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学生知法、守法,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落实学校法制教育内容。2.以“珍爱生命”教育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内容,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要求学生初步懂得生命的存在、时间的宝贵,主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要求学生初步懂得生命的意义,能合理把握学习时间,主要通过榜样让学生体验。要求学生初步理解生命的价值,在集体生活中体现人生的价值,主要通过生活和社会实践领悟。

(三)开展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营造温馨的校园文化 1.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类德育活动。2.充分发挥班级黑板报宣等宣传阵地,多表扬宣传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真正做到班级无小事,事事教育人,班级无闲处,处处教育人。

(四)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规范管理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对新生要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2.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通过观看有关教育片及青春期知识讲座,充分发挥校长信箱和心理辅导室的疏导作用,做好青春期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促进同学们健康成长。

(五)发挥家长的作用,拓宽德育途径 1.继续做好家访工作。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2.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具体措施:

1、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2、提高板报、墙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3、利用班级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

4、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5、开展期中期末反思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6、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7、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第一周:做好学生开学思想工作和安全工作。

第二周:观看优秀影片写观后感。

第三至六周:配合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安全教育”,开展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班级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转变“读书无用论”的观念。

第七至八周:继续加强“安全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第九周:期中考试。第十至十一周:期中考试教学质量分析;学生反思半学期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及下半学期的工作打算。第十二至十五周:开展“健康成长”教育,开展以“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第十六至学期结束:考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考出好成绩,期末结束工作。2015年3月7日篇四:八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八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学校“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质兴校,以法治校,建和谐校园”的教育思想,突出“以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班级管理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班主任核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德育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可操作性强的道路,力争年级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突出“学生自治委员会”与“量化考评小组”的功能,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以适应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新形势。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与检查,认真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会议,如有可能,积极争取班主任外出学习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加强对“学生自治委员会”与“量化考评小组”的培训和督促,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沟通、汇报各项工作。

(二)常规工作

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本学期常规工作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态度,正确地学习观、学习态度”为主线,以班会课、主题班队会为主阵地,辅以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弘扬积极态度,正确观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量化考核工作,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的展开。

(1)思想教育:确立“成才先成人,树人要树魂”的理念,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对学生教育,除了利用班会课、主题班队会、各班分头做工作之外,本学期打算邀请专业人士开一次全体同学大会,时间初步定在第二周。为了配合思想教育,本学期还要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及“科技节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

(2)卫生纪律等日常管理工作:坚持并深化量化考核,继续发挥量化考评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量化考核员的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推动卫生纪律和两操水平再提高。对于每日、每周、每月及学期的考评结果及时公布,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班主任反馈,并配合好班主任作出改进。

(3)加强行为习惯及校园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正面激励,责任教育为主要手段,严格管理课间打闹、上网吧、早恋、吸烟喝酒等错误行为,对行为不端者除了引导,还要劝诫、甚至惩处。安全教育除了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还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周“活动。

(4)积极配合政教处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每周一星评比、竹笛之声、叶澜漫画社投稿及中学生团校等具体活动。

(三)德育工作行事例

二月份:(1)开学典礼

(2)启动量化考核并做好量化考核员的培训(3)“成才先成人,树人要树魂”全体学生大会(4)每班出期“成才先成人,树人要树魂”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将此作为量化考核的一项内容。

四月份:(1)配合政教处举办第六届科技节

(2)组织春游踏青活动

(3)举办春季小型文体活动

五月份:(1)各班成立团支部

(2)召开家长会

六月份:(!)做好各项总结及办主任考评

(2)配合政教处、年级组做好期末各项工作。篇五:八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八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为加强八年级本学期的德育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个核心,以开展多种形式、多功能的主题班会

及各项活动为教育载体,以如何促进学生形成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为教育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力争做到初二向初三的平稳过渡。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有: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

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实施途径:

①结合基础道德教育,强化“关心他人、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纪守

法”的教育,帮助学生规范品行,端正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②利用办墙报、写文章、搞活动等形式,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增强

学生“自班主任管理,自班主任监督”意识。重点抓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的教育和训练。

③组织全年级学生认真学习新的《中学生守则》,细化班级每一件事,认认真真抓落实,一点一滴养习惯。

四、教育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

育;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五、具体措施:

1、进行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教育,以落实学校常

规为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学初,督促班主任认真详细做好每个班的学生状况分析,并制定

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特别是对学困生和头疼学生要措施到学生、教师;对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子女建立档案;对后进学生做到“关心”“爱心”“耐心”“细心”。并建立相关的跟踪教育制度,及时对家长做好反馈工作。

3、面向全年级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与要求,采 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加强个别辅导,体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每一位同学都充满希望。

4、提前到岗制度,做好学生课前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建立与任课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及时掌握本班课堂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而合作加以改进,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6、做到勤下班,明察秋毫,重视做好预防性教育工作。

开学前,抓好学生安全教育集会,进行深入扎实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

学生的安全意识。

八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八年级工作以学校德育计划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下面就回顾一下本学期来在班务工作方面的情况:

一、加强思想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认清形势。班主任通过班会课,进行思想前途教育,使学生理解八年级的形势,要求全年级同学要珍惜这个难得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全力拼搏,争取考出成绩。严于律己,在教室保持安静,形成良好学习气氛。经过思想教育,使大家充满信心,使大家安定情绪,团结、勤奋学习。

二、以爱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

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首先是一个个体的人,一个具有自信、自尊、自爱、自立的精神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这样首先要做到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学习和活动中处处留心,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做出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使他们有信心去努力。

三、树立班干部威信,充分发挥班干部力量。

由于各班班干部云集,能力较强,所以本学期班务工作交给他们全权负责,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先明确班干部的责任,任务落实细致,可操作,如每日出勤登记,课间操纪律监督,每日值日监督,平时学习状态,班的荣誉记录等,专人负责,每班会课让班干部上讲台发言,小结,并自行制定各项的奖惩制度,每月奖惩一次,效果很好,学生形成自班主任管理的风气。

四、及时收集学生和任课教师对课堂的反映和意见,促进班级的整体教学。“学生尊敬、愿意接近教师且喜欢教师的讲课”一直是班主任任班主任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和愿望。这其中做好师生的良好沟通工作,及时进行学生与各科

教师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由此班主任的纽带作用、桥梁传递地位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班主任在学期伊始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任课教师真正做到教学上的有的放矢。讲要讲到学生的心中,讲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加强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其次,通过班主任信箱得到的课堂反馈信息,及时地提供给任课教师。从而及时调节课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和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最后,通过由班干部和班上积极分子牵手组织的每月一次的师生对话——“老师,班主任想对您说??”和“课堂标兵”的开展,最大限度的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班级的整体教学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多渠道,积极学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篇10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通过学习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教材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语文课不光教会学生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每天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个途径。利用语文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做手抄报,开展专题《我爱语文课》《要学好其他学科为什么要先学好语文》等讨论会,还有讲故事。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的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的语感、节奏、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这样德育渗透和语文知识融为一体。

三、把德育渗透延伸到课外辅导中去。课外辅导如抓两头带中间,批改作业,指导写读书笔记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抓两头带中间,因为对象是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学生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篇11

情境感染,激发学生思想情感

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如本课课前播放《大刀进行曲》,教师导入:“刚才这首《大刀进行曲》创作于1937年,是音乐家麦新有感于二十九军在卢沟桥事变中奋勇抗日的事迹谱写而成,当年正是二十九军‘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呐喊(幻灯片,出示课题),吹响了中华儿女全民族抗战的号角。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他们的呐喊声回顾那段历史。”慷慨激昂的歌曲及其创作的背景紧扣本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课题,渲染气氛,使学生感受到二十九军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引起心理共鸣,师生一起走进风雨飘摇的1937年。

又如:设计“学英雄话精神”这一活动,选用佟麟阁、赵登禹的事迹和名言。佟麟阁曾说:“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赵登禹曾说:“军人战死沙场原为本分,没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还有我的老母亲,你去对老人说,忠孝不能两全,儿子为国牺牲,亦算对得起祖宗。”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从他们的话中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朗读、小组交流,体会感悟民族精神。这样设计用榜样引路,开启了对学生思想灵魂的熏陶,走进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成为他们产生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

再如:学习“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在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资料后,由学生讲述各自对视频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本教学环节以直观的手段再现历史,创设情境,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心理情感点有机结合,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学生从真实的历史场景中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再一次深切地体会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视觉冲击,心灵震撼!教师再以激愤的语气进行描述:“视频中我更关注的是南京大屠杀时间之长、屠杀人数之多。30万!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字啊,我来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我们一起数十二个数,这十二个数大概花了12秒,在南京大屠杀中,每隔这短短的12秒就有一同胞惨遭杀害。而这样的屠杀整整持续了42天。30万不是一个冰冷苍白的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感染学生,进一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不忘国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活动教学,凸显学生自我教育

本课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在“图说历史——卢沟桥畔的炮声”这一活动中,由学生通过读课本、看地图、小组合作展示,介绍卢沟桥事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使其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学英雄话精神”这一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佟麟阁、赵登禹等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感情,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使他们树立报国之志,将爱国热忱转化为爱国行动,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资料后,问学生:“视频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就能再一次深切地体会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说事变、话精神、谈体会,有层次、有铺垫、有升华,他们自己进入了“角色”,自发地独立地形成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感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锻炼了能力,又完成了自我教育。

联系现实,重在落在实处

在历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历史学科的内容有着“过去时”和“既往性”特征,因此,必须联系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才能使德育无痕地渗透在历史教学中。

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要将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两个“真”、两个“准”;两个“真”,一是史料真。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史料要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不能为了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编造不存在的“史实”,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二是感情真。历史教学在以史实服人的同时,还要能做到以情动人。两个“准”是:一是目标定得准。渗透德育,不能盲目拔高。与其假、大、空,不如从小处、从实处入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二是联系实际要准。历史联系实际,要从史实出发,联系与史实有密切关系的现实,联系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把历史与现实牵强附会地硬拉在一起。

蔡元培先生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痕地融入教学,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篇12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华历史中凝聚的灿烂文化和对历史中一些捍卫祖国利益的英雄的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二是对历史上曾经侵害中国权益的侵略者的否定,激发学生强国不受外侵,勿忘国耻的爱国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巧妙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在近代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键不是如何对待列强的侵略,而是如何反思。

二、联系生活实际,指引学生的道德行为

让历史贴近学生生活也是新课程中的一个新理念。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国家、对社会负有责任感,对新生的事物抱有热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以此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这段史实时,我让喜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的学生分别为一组,然后各组讨论运用自己的思想主张针对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等某一方面管理问题,为班级出谋划策。这样将学生生活实际与历史课程相联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积极情感。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历史”

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功能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尤其是与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学得有趣。因为它可以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场景与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在清静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以达“触景生情”之功效。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播放了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疯狂抢劫的纪录片,学生很投入, 个个义愤填膺……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国情感,对史实有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发展起来的思潮,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的发展。人文主义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教育是要立人。人文素养教育要靠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基本效果。目前,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是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一直被当做副科存在。教师要么对本学科不重视,要么必要时采用题海战术以提高成绩,却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养成。而历史学恰恰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科学。

七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篇13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本学期,我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根据语文学科教材,构建教育框架,把握住结合点,进行德育渗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发挥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根据第一、三册语文教材的内容特点,除了带领学生去吸取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吸收现代新作的精华,如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时代感。

1、结合教材,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从中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尽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启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闸门。

2、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除了要有一般的思想素养外,尤其需要具有敬业乐业、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教材也正好有相应的课文,我能充分利用教材,向学生传输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学《雨中登泰山》一文时,我能在训练学生掌握泛读要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如何执着追求、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奋斗,从中明白要想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学习《荷花淀》这篇课文时,我就有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赞颂那些敌后方的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劳动妇女,她们不争荣誉,无怨无悔,甘在最底层支持抗日这项人类最伟大的事业,颂扬她们勇敢机智,无私奉献的精神。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德育渗透的形式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明显。现行教材,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十分重视教育性、直观性,教材图文并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组织教学,形象更为生动,内容更加丰富。一堂好的课,其教育教学的效果,远远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4、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等形式,让他们充分认识时间的可贵与不可挽回。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为我所用。通过学习课文第七单元,我让学生都明确到信息的重要性,平时要注意收集,要广泛阅读,不断积累。

5、培养教育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结合第八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习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从而获取新的认识、新的思路,不断地提高其分析的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明创造的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促进的作用。

6、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师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无比热爱赞美的感情。对赤壁江山的赞美,对当年在此麈战的英雄豪杰如孙权、刘备、周瑜的赞美,让学生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学”。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爱国之情,报国之情。这感情震撼之心。古人尚且有这美的情感,现代化更应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魄。语文教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后代的良好效果。此外,我还处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使他们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我还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搜集了很多有教育意义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演讲、论辩能力进行着意培养,且让学生从中得到思想教育,在课后进行小辩论,针对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辩驳,从中分辨是非,辨明真伪,纠正了错误认识,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应。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认识,解答了头脑中的疑惑;养成了辩证深入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经验和体会:

教学要善于处理课文,充分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意义,引导学生读透教材,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以育人为重,修身为本,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教育理念。道德建设,修身立人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综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修养高深、道德高尚的人。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开拓意识、自立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成就,没有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等精神,就很难在事业中有所建树,不能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人和自然的关系、就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督促其严格自律自我修身、以事明理、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现代化接班人。应抓住“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学不学无所谓,学多学少无所谓。”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使其认识到“学生时代就是学习,是不断学习”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上一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下一篇:档案整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