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精选8篇)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 篇1

王 静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激活作文课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创新作文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生活和写作素材,让作文与学生的真实世界越来越近,使语言的载体很好地承载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真正激活中学生的创作情趣,切实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敢想、乐学善思、寓教于乐、爱说善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探索知识、感悟生活、体验人生,丰富情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飞心灵。

关键词:小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获取素材想象创意表达

说到作文,大多数学生“谈文色变”,畏惧作文,有人慨括当今学生有“三乏”,即学生学识贪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如果老师能够以多种方式激活课堂,那么,学生将会感受到作文课的幸福、快乐。这也是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借鉴了很多有成功经验的优秀教师。潜心研究如何把作文引入课堂,优化学生的心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作文,写作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优化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联系生活、运用生动的语言、运用实物演示、借助图画、播放音乐、角色表演,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各种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民主和谐的良好情境氛围。拉近学生习作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引发表达的兴趣。如教学观察作文“我喜欢的水果”

师:(微笑地走进教室)孩子们你们从老师脸上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脸上挂着微笑。

师:美吗?生:很美。谢谢大家。老师今天特别高兴,因为老师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了。我的妈妈呀也很高兴,所以就给我买了好多水果。同学们想吃吗?

生:想。师:那你们猜猜我到底拿来了哪些水果呢?

生:苹果、梨子、香蕉„„(师出示大盘水果)

师:看看,多漂亮的﹗喜欢吗?

生:喜欢。

-0-

师:那好。请你们说说在这些水果中你最喜欢哪种水果?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学生从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来说)

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观察、探究、交流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重视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增强了,内部言语的水平会相应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在这堂课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美味可口的水果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快乐,还有了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获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到学生作文时指出:“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髓,且必经己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通。”游戏活动就是学生模拟社会实践。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童年生活中最绚烂的部分,从学生的游戏生活入手,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吹泡泡”这个游戏。我设计了用“玩儿”做话题,开展一次有趣的活动。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儿,在玩儿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童年的快乐,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用“玩儿”做话题,开展一次有趣的活动吧。教师把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再由小组决定玩什么,怎么玩。

师提出要求: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热闹的场面。又如教学 “石头、剪子、布游戏大赛”。我选择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石头、剪子、布”作为教材,设计了游戏闯关活动:A“小试牛刀”,B“高手过招”C“巅峰对决”。

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引导孩子学习认识生活,体验游戏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长一双“亮眼睛”学会观察、认真思考。同时品味游戏,感受游戏。这样以“玩”“乐”为载体,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孩子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角色塑造能力。既训练作文能力又培养人。

三、自由命题

准标指出:习作指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突破传统的旧的命题方式。解放孩子的心灵和大脑,释放孩子的嘴,开拓视野,把命题的自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从独特的生活经历选取话题,从独特的心理感受中发现话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作文。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教师出示“梦”要求组词或补充成一道题材不同的选题。题目给学生留有许多的空间,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出现了“梦乡”、“恶梦”、“美梦”等命题。孩子对做梦有很大的好奇心,为什么会做梦呢?对自己做了什么样的梦都愿意和同伴分享。在交流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你一言我一语,班里笑声不断。整个课堂呈现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感觉不到习作的压力。这样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许多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发现自己都有东西写,也非常乐意写。我们老师经常会这样说:你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会怎么写。这并不是自由作文,反而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激活思维,激发欲望,表达生成,自由写作。又如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我就选用了动画片《孙悟空》的配音,让学听音乐、编写一集新版《孙悟空》。孩子听一段,说一段。听是说的基础。因此,我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世界童话故事了、寓言故事了、成语故事了,不但让他们听其中的情节,还能欣赏绝妙的语言。听课文录音,让他们听到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并培养他们专心听,仔细想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创造不同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生活,从不同角度抒写自己的感受,选择不同的命题、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

课标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儿童最宝贵的思维品质就是爱想象、爱幻想,而且孩子是乐于想象、善于幻想的。在孩子的心中,一切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都是可以和自己对话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想象仿佛就是真实的,美好的幻想是可以变成现实的。他们会觉得电视里演的,故事里讲的,自己想的„„都会实现。

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突出想象,注重想象。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使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空前活跃和丰富起来,追溯过去,展望未来,重新组合相关信息,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新形象。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可以借助一定的载体创设相应的情境,形成适合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想象的通道,使其思绪如飞、文思如泉,使他们能愉快地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出奇思妙想。注重发展个性,展现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如一次想象作文教学:

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圆)我画的是什么呀!

生:两个圆圈、两枚鸡蛋、两个球、两块石头„„。

师:你们说的都对,就根据你们所说再想想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生:啊(ǎ)?

师:别急,老师的画还没画完呢,根据你们剧情的需要画完这幅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还可以画成连环画的形式。我放了首轻柔的钢琴曲,孩子一边想,一边画,最后出示孩子的作品,请孩子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他们想象的故事。

又如:教学五年级的一次想象作文。

师:同学们,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

家飞上蓝天,飞过巍巍的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童话王国。这么多的主人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

生:有麻雀、乌鸦、喜鹊„„

师:他们每个人都是身怀绝技,本领高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说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想象最忌让学生凭空瞎想象,那就是妄想了,教师一定适时启发、点拨、引导,给学生想象需要的推动力,减轻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

五、善于创意表达

表达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是一种迫切的欲望。创设情境能形成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强烈的表达欲望,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创意表达。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有特定的角色,并且不断地转换。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充分调动儿童语言的天赋,鼓励学生在习作训练中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创意表达。如作文教学片段:

师:有请各位选手隆重登场并作自我介绍。

生1:我是1号选手,我本领高强,不信,呆会让你一饱眼福。

生2:牛皮不是吹的,废活少说,看我的真功夫吧。

生3:各位观众朋友,支持我的有大礼相送,请记住我是战无不胜的3号选手。

师:吹气球比赛正式开始。

经过一番激战后,教师采访裁判员和观众。这些选手的表达如何?他们说:“他们的表达十分有趣。”选手输了,但他表现得不是垂头丧气,而是幽默地说:“我中午多吃了些洋葱,有些控制不住了,输了比赛,是正常反应。”台下一片哄笑。裁判员也不甘示弱,接着说:“根据我们观察,吹气球比赛和体积并不成正比,和嘴巴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观众:”会吹牛的并不一定会吹气球,同学们说是不是啊!“全班乐开了花。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根本感觉不到写作地压力,而是感受到了一种愉悦地氛围,让他们轻松、快乐,并获得了知识。

六、评改作文

自评自改是提高学生自由习作的有效途径,也是习作训练的目的。自改,就是让学生寻找作文中的错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觉解决问题。自评,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评作文当成是一次对习作过程的反思,当成是与读者的对话。怎样才能培养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自我欣赏中感受快乐,在反思中提高习作能力?我认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

比如开展“找别字大赛”、“啄木鸟医病”等活动。把文字训练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自己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地一半。以前是学生写作,老师改作。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这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自改,提高写作水平。刚开始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鼓励学生借助字典及一些工具书进行修改。从字、词、句、段逐渐过渡到篇。教师要不断肯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你看这个标点改得多好啊,这样一改整句话的语气就不一样了,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你真是火眼金睛,这样的小毛病也被你找到了,而且改得正确,你真行”!教师要相信学生的修改能力,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修改,要相信他们会写出更精彩的作文。学生修改完作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夸夸自己的得意之笔,说说感到困惑的地方。以自己写评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如有一个学生在自评中写道:“不知道你们看了文章有什么想法,我一直担心写得不够好,所以认真地修改了3遍。我认为文中描写“小胖”吹气球时的脸部表情写得很精彩,希望读了文章的同学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这样的评语是他的心理话、真心话。在全班交流会上,许多同学向他提出了建议。经过再次修改,他的作文发表在黑板报的“习作天地”。

就这样从自批自改升级到互评互改的高度。学生之间互相鉴赏、交流、修改,推荐出大家认为写得较好的作文,在全班诵读,赏析。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作文,这就是资源共享。

激活课堂,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写作文,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趣味性、新颖性、多样性、时代性,更要考虑科学性、思考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孓然于胸,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不断有灵感产生,将生活中的情境“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地巧创佳境。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2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

[4]任富强《透视新概念作文》、《写作》2002年第2期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 篇2

第一, 教学内容应以“利于生活、利于生存、利于发展”为原则。化学教学以“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化学,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化学”为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 化学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化学, 反映化学来源生活, 服务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尖端科技发展, 强化创新理念等内容, 使所学之内容不仅对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 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化学科学素养涉及到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发展, 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 并影响深远, 给学生多留反思、多留感悟、多留余地, 进而使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收获。

第二, 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引导学生以潜在的智慧为契机, 生活经验为突破、兴趣爱好为凭借, 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鼓励积极探究, 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功能和价值, 自觉、自愿、自信地搜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信息, 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提高, 构建开放式化学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并尝试着解答此类问题。这样, 关于化学概念和理论的教学, 就可以生活化、具体化、实际化, 这一切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生活, 找到生活经历在教学中的切入点, 做一名生活化的当代化学教育者。

第三,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化,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分析来看, 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应以探究式为主基调, 课堂内容的呈现应以灵活的、富有激情的设计—操作—效果竞赛活动贯穿始末,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 捕捉教学灵感, 构建富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艺术模式。

第四, 教学语言注意口语化, 适当方言化, 以达到与学生发生共鸣。义务教育阶段, 我们面临的还是小孩子, 刚刚脱离了撒娇期的小学阶段, 步入青春期的初中阶段, 从认知水平来看还没有太大的改变。可是, 初中化学的概念和理论都比较抽象, 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有的甚至难以理解, 对学生保持化学学习兴趣不利, 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甚至自我放弃。所以, 教学中用切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语言、语气, 会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学生倍感亲切、温馨, 便于与教师在情感上发生共鸣;恰当使用方言, 又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同时对于内向的学生也有启发性。教学中语言的多样性, 可增强师生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升华。

第五, 优化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所以, 当学生发表看法时, 教师要能听出要点, 对说出有独特见解者加以肯定, 对同一个学生只要有点滴“新”的东西, 要加以表扬,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 使学生全员参与, 乐意直言自己的想法, 促使师生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达成共识。学生之间也应开展充分的交流, 通过各种观点的重组、碰撞, 拓展个体的视野, 超越书本信息。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 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第六, 教学反馈途径要多样化。以往的反馈我们多注重考试成绩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关注课堂教学过程远远不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设问、个别谈话、小卷测试、问卷调查、集体讨论等方式方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认知情况, 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个体反应, 进行即兴点评, 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活动对课堂进行适当的控制。极力突破发掘一些轻松、创新、快乐等行之有效的课堂反馈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收集有效的反馈信息, 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矫正教学策略, 真正实现反馈、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摘要:在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需始终坚持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 从教学内容、教学呈现方法、教学语言、教学反馈等课堂教学环节逐步渗透和落实新课程理念, 构建开放性课堂, 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全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激活高中英语课堂气氛之我见 篇3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而有序的学习氛围,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基础

在教学观念上,高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变威严教育为愉悦教育;(二)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情并重;(三)变灌输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和启发研究合作式教学;(四)变应试教育的评价为重视学生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全面评价。

做好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我们才能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目标,有事做,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有序的学习环境,而这样一种环境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无忧无虑、无所顾忌地去学习,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收获。

二、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激活英语课堂的钥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以最优化的方式来导入课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音乐导入:如SEFC2A Unit4 A Garden of Poems.一文,在上课前,让学生欣赏了Right Here Waiting一歌,那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极大地激发学生了解、学唱这首歌的热情,而本单元的topic: Literature &poetry就一直在这种氛围里圆满完成。在新版高中教材中,能采用这种方法引入的还有:SEFC2A Unit6 Life in the future.等。

(二)时事导入:我在上SEFC2A Unit10 Frightening nature.一单元时,正好遇上印尼海啸,就利用学生对时事感兴趣的特点,从本次海啸的相关新闻报道入手,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的可怕力量,得出Don’t do what goes against the nature的结果,再来完成本单元topic: Volcanoes, typhoons, hurricanes.便是迎刃而解。本书中,Unit2 News media、Unit5 The British Isles、 Unit7 Living with disease.均可使用这种导入法。

(三)热门话题导入:高中学生对热门话题非常关注,如Internet, pollution, drug, love等,可能是学生天天都会涉猎的领域。利用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关心,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恐惧、隔阂心理,让他们自然地融入英语语言中去。如SEFC2AUnit2.Newsmedia.一课,我提出了以下问题来引入topic: News & the media.

1.Do you often surf the Internet? 大多数学生答:Yes.

2.What do you find the most interesting when surfing the Internet? 回答:games.或make friends.或know about the world等。

3.In which fields do you think Internet can help u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o develop our ability? 学生答:Know more about home and abroad。从而引入了话题。SEFC2A Unit7 Living with disease、Unit8? First aid、Unit9 Saving the earth等都可使用此法。

(四)利用名人效应导入。人们对名人有一种崇拜心理,中学生对体育明星尤感兴趣。在进行SEFC1B: Unit16 Scientist at work时,我从雅典奥运110米栏冠军获得者刘翔作为切入点,对他进行了简介,然后说:Mr. Liu is great. He brought great honors to Asian people, specially to his motherland—China by his working hard. A sport star often makes contributions to his people and motherland in the field of sports. So does a scientist in another field.由此引入了Franklin’s famous kite experiment.可采用此法引入的还有:SEFC1B Unit17 Great Women、Unit20 Humor.

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于这一堂课而言,就是成功的一半,但仍必须注意课堂过程的把握。

三、对课堂的灵活驾驭和有效掌握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关键

(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次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给予分层指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智能强项,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其回答文中出现的单词或短语的含义,对基础好的学生则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都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预定任务。

(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创设语言情景,选用熟悉的人或事进行例解说明,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授语言点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在理解The reason why…is that…用法时,学生中刚好有一人因淋雨生病迟到,而这位学生平时非常调皮,我便以他为例:The reason why *** was late is that he was ill. The reason why he was ill is that he was caught in a heavy rain on his way home yesterday.在愉快中学生接受了枯燥的语法知识。

(三)适当引入竞争意识。每个人都有一种求胜心理,老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巧妙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求胜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SEFC2B.Unit17GreatWomen时,在warming-up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著名妇女的成名缘由,激发学生对她们的崇敬,我设计了一场辩论赛:

Pros: Women are able to do more than men.

Cons: Women are not able to do more than men.

分组以女生为正方,男生为反方,老师在辩论中充当评判并给予一定引导。在结束时我说:As men are able to do what they can, so are women; No one can do more than the other in everything. Men and women are born equal.这样,双方各抒己见,师生情绪激昂,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

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4

--------怎样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科目就是死记硬背,把知识点背下来,考试就会取得好成绩。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考试越来越灵活,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初中历史被人们称为“副科”、“小科”,而历史教学任务很重,课时安排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提倡高效课堂就太有必要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动力。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教师博览群书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1、教师要熟悉历史课标,能够把握历史课标,更好的运用历史课标。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对考纲中注明的每章每节“清楚”,“明白”,“理解”,“掌握”“运用”熟记于心,知道每章每节在整个历史这条长河中的地位,重要性。从而教师就能形成一种“删繁就简”的能力。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够就目前的考试,利用课堂仅有的40分钟,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研究试题,知道每个知识点的出题的方式、方法,以便在讲课的时候把每一种问法告诉学生。只有老师了解了每一种考法,在教学中才会得心应手。

3、教师本人要经常充电,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关心时事,关心热点,做到以史为鉴。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1、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历史主干,解读课题,把握脉络,理顺关系。

2、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的思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四、好的课堂检测形式是高效课堂的的保证。

历史课课堂检测应采取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堂练习题。

翻转课堂之我见 篇5

翻转课堂以其不可阻挡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大潮滚滚而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一味退缩,而应迎头赶上做改革的弄潮儿。

所谓,“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或“颠倒教室”,是指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事前录制好的讲课视频以及拓展学习资料,课堂时间用来解答学生自主提问、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佐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表亲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比尔∙盖茨称其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

“翻转课堂”的实践者之一——美国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在2006年观察到,学生并不需要老师在房间里给他们讲授和传递信息,他们可以自己学习知识和内容。真正需要教师在身边帮助的时候,是他们在做功课遇到问题卡住的时候。可是,这个时候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内化知识的结构翻转过来,形成学习内化在课堂、传授知识在 1

课外的新教学结构,学习的有效性将随之改变。

于是,他们创新了教学方式,预先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或者U盘、DVD观看教学视频和PPT,可以多次暂停,倒带,做笔记或阅读。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科学实验和讨论。教师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教室巡回,回答问题、监控实验、探讨更深的内容,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被媒体称为“翻转课堂”,并迅速流传开来。

经过两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数据表明,学生在翻转课堂环境中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效果更好,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非常肯定。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这样的微课将自主学习的权力给了学生,“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而在线学习的自由也使教室里的教学发生了改变,孩子们到学校去已经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那些在 2

网上就已经了解到知识了,他们更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知识内化中所遗留的问题。教学方式就这样改变了,课堂不翻转也不行了。

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到在网上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择课程选择进度自主学习,然后将学习成果带进课堂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教学的一次革命,必然会冲击传统的教师主控的教学模式,进而给教学带来新的变化。需要指出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自主,学生能否自主选择是否愿意自主选择,这是翻转课堂的基础,剩下的关键才在于微课是否能够给自主选择带来学习的愉悦。这样的课程除了技术信息的支持之外,背后还有与之相适应的给于学生自主地评价机制和教育体制,这才是微课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没有这样的自由发展,微课再多,课堂再翻转,只能让师生疲惫混乱。

“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他们一直采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也得益于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教学等信息技术,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化设备已经成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这为“翻转课堂”准备了自主学习主体和数字化技术基础。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起比较彻底的21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使教师上升到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的“导演”的层次。

从“翻转课堂”的最初创意来看,结构和模式的翻转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考,其结果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从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功用来看,“翻转课堂”基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形成“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生(tech-savvy students)”的基础上,把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化设备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如果没有高技术 3

素养的教师和学生,就不可能有“翻转”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可见,信息技术已经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要素。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所以它有以下“不是”: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不是在线课程。

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那么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解决了班级授课制中最大的问题——个体发展差异性问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减少城乡师资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6

太村中学

胡文静

高效课堂就是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爱学习注重促进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会学习.上新学期我所接任的八年级两班语文成绩不断提升,并且期末考试语文合格率为 100,实现了新的突破,对此,我谈谈自己平时的几点做法: 一.预习做到具体化

预习作业的布置,不应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应是漫无边际的,我除了让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外,还具体要求学生: 1.课前利用朗读时间熟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重点字词.2.预习时要求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借助于字典对字音标记对词语进行解释.并要求学生对自己认为美的语段进行摘抄.3.预习每篇课文时,必须摘抄有关本课的名言警句.如;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前学生摘抄了许多有关花的诗句,学习《窗》之前学生收集了很多关于美的名言;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之前学生摘抄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二.学生学习兴趣化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导入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譬如在初任教七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一开始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语文课语文课,那么你心目中的语文是怎样的呢?在学生思考之后,我有感情地背诵了这样一段话:“有人说语文是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语文是那名城古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荒郊野外随风飘散的蒲公英;语文是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静谧的菏塘„„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口中娓娓道来,语文伴着腾腾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我的语文平凡到穿越生命的历程,却让你不知不觉。”这样,一下子就勾起了学生对语文的重新认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初中的语文生活。

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时,我以成龙的一曲《难儿当自强》导入使学生对本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核舟记》一课时, 通过绘制简笔画,创设情景,我把课堂变舞台,让三个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弄清了人物的身份、从事的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了船头的空间布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在教学《山市》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山市的资料,感受这种自热现象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其中10班的张敏娟画的很形象。

教学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一人扮演屠户,一人扮演狼,一人旁白,随着情节的推进,屠户遇狼时的恐惧、避狼时的机智、杀狼时的果敢,狼的阴险、狡诈、贪婪、愚昧,被扮演者表演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学生则时而胆战心惊,时而屏声静气,最后欢呼雀跃,他们在被扮演者制造的气氛所感染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类聪明智慧的理解。三. 师生关系和谐化

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源于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激励,八年级10班的赵志恒是班里的学困生,他在背诵《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竟然很流利地背诵完了的第一段,最后在我偶尔的提示下背完了第二段,我抓住这一重要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之后每次上课只要他有进步,哪怕是极其甚微的,我都会及时表扬,抓住他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慢慢地他改变了,上课认真听讲并能认真完成作业,本学期三次考试,成绩都在不断上升,期末成绩竟达到85分。

其次源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我经常利用课间时间和个别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困惑,特别是每晚辅导结束时,我会告诉他们,天黑,路上小心骑车,明天降温注意增添衣物……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机会,都感受到老师特别的关爱,学生对老师没有畏惧有的只是敬畏,他们在宽松、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敢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质疑、批评乃至争辩,智慧的火花不断被点燃.四. 知识生活化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态,使活动变得富有刺激性、挑战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纠错大王”活动:成语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更改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生产厂商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就在成语上面“大动手脚”、“大做文章”。某制药厂的广告“‘咳’不容缓”,某服装厂的“‘衣’鸣惊人”,某热水器的“随心所 ‘浴’”„„另外,还有近两年物价上涨催生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网络热词,我要求学生留心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搜罗汉字的误用现象,并开展竞赛评比,学生们踊跃参加。这次活动共纠正了25个误用的汉字,胡华妮同学因纠正23个错误用字而赢得了“纠错大王”的称号。

“生活处处皆语文”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我让学生收集广告词,学生收集有关环保的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心一小步,健康成长一大步。”收集的有关汽车标面的:“别吻我我怕羞修”什么节约用水的标语:“请别让我伤心流泪”“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等

五. 能力提升化

高效课堂中,当堂检测,巩固练习的目的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了《范进中举》我让学生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进行对比学习,并让学生试着谈一谈两课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马龙凯等同学谈得很到位。

学习了《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我让学生试着写诗歌,许多同学写的很精彩,其中赵诚是这样写的:

我骄傲,我是一头牛。

我是生长在华北平原上的一头牛,我是长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头牛,我能耕许多许多的田,我能拉许多许多的粮,石头教育我坚强不屈,海哺育我茁壮成长,条条耕沟,颗颗汗珠,赋予我勤劳的本质,艳阳高照,呼呼北风,铸就我坚强的品格......学习了课文《窗》时,我经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拓展训练上,让学生续写故事,其中马龙凯、张明娟、王梦等续写很出彩。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 篇7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 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利用多媒体构建的教育教学环境, 为我们的美术教学创造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 我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技术, 将所要欣赏的画面, 配以符合小学生阅读的相关的介绍文字, 优美动听的儿歌等, 让学生在愉悦中欣赏艺术之美, 激发了空前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重视运用现代媒体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略身边的资源,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必须做足备课的时间, 例如我在学生手工课程的时候, 我特地挑选了好几件平常孩子们容易接触又不引起注意的教具, 树叶、草根、树干、废旧的报纸书籍都可以成为课堂鲜活的教具, 能立刻吸引学生们注意的目光。让学生通过前后对比, 发现手工创造的魅力和价值, 在我的课堂印影响下, 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创新制作的作品精彩纷呈, 可以说我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拓教学内容的综合探索促进学生创造能力

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人才, 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为知识全面, 可以促进人更好的发展。如钱学森他是大科学家, 也是画家, 更喜爱音乐, 他夫人蒋英是个钢琴家, 他认为夫人的艺术对他的科学工作有启发, 因此他提倡学理科、工科的也要学艺术, 学艺术的也要学工科、理科, 也就是要全面发展。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全才, 他们在事业上都取得了伟大成就。就是因为知识的丰富, 才会使他们视野开阔, 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思考问题才会更全面、思维也才会更活跃。因此, 我们就应该让学生的知识也全面,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美术综合探索课正好可以满足各学科综合的需要, 它不仅能提供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的综合, 还能对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进行综合, 学生通过学习, 不仅在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和探究发现能力方面有所发展, 更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时, 我让学生通过寻春、品春、唱春、画春等活动, 把美术与文学、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舞蹈、美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学生学时, 兴趣盎然, 不仅了解了许多春天的诗词, 而且用歌声表达了对春天感受;更为难得的是, 我们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势, 让学生欣赏舞蹈和美术作品, 体会春天的艺术之美, 启发学生用艺术语言表现春天。通过这样的教学, 不仅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合, 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能力和情操的互促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 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 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 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 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同时对他人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时, 我让学生发挥想像, 春天的美景是什么?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欣赏、去创造, 去展示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看待生活要有积极的态度, 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审视, 情操要高尚, 情趣要有品位, 这样你们才会感觉生活的美好。教师应注重实践课堂, 经常带领学生外出或校园写生, 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 展开想象的翅膀, 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不拘泥于事物本身, 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 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的作品。在人物速写课中, 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做模特, 然后将作品在全班展示, 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静物课中, 让学生亲自设计摆放静物;在设计课中, 让学生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去构思创作。这样, 在看、评、讲、创作中, 学生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 每个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 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构建一种融洽、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美术学科“自由”“创造”的特点, 才能培养出更多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

“新课堂”之我见 篇8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从的关系,教师处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处在教育活动的客体地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顺民。这实际上是将教育关系作为师生关系的核心地位,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孔子与其弟子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师生关系中起重要作用的不仅仅是教育关系,而有更关键的东西——一种潜在的情感关系。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平等交流基础上,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知识、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情感关系潜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师生关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一个良好心理氛围中,具有健全人格的教师通过自己的人品、人格魅力不断激励着学生成长发展。

二、建立和发展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策略

在思考和讨论到师生关系问题时,往往都会归结到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崇尚上来。那么,这种所谓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从哪里开始,采取什么策略,师生间是否应以一种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来呈现,是不是就是师生间没有冲突这样才完美呢?

1.师爱

师爱是一种真正意味上的“博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最广泛的关注和同情,承认学生和教师一样,是个性独立而且不断发展的完整体。教师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基础上,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师爱,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生不应为教师的一时好恶而有恒久的变化,教师也不因学生一时的行为表现而作出恒久的定势评价。在这种神圣的情感面前,教师和学生一同体验激烈的崇高。正如有人说的,“师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形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2.尊重

19世纪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高明的老师,都懂得尊重学生的需要。他们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树立起自尊的意识,使其看重自己的“面子”。只要学生有了自尊意识,教师的建议和批评才会被重视。尊重学生,就要将学生看作与自己“平起平坐”、有着平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同自己一样有理想、有感情的人。尊重都是双向的,尊重学生,教师也在无形中赢得学生的尊重。

3.教师威信

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往往会有两个极端表现,一种就是认为学生是具有控制性的,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压服性管理和指令性教育;一种就是师生间以一种零距离的亲密关系交往,表现为对学生采取放任性管理,只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无较高的要求。前者被认为是虚假威信,后者则很少有什么威信。前者师生间心理距离过大,后者师生间心理距离过小。这都是不理想的心间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期望与学生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引起的。这种心理距离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作用升华为教师的威信,表现为既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又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典范。值得指出的是,教师人格魅力潜移默化作用的生效,需要学生的认同,只有教师的言行达到了学生的满意度,美满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才可能发生和发展。

4.师生冲突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师生冲突经常发生。而且,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着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师生间产生冲突便不可避免了。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追求一种没有冲突的师生关系。实际上,表面上没有冲突的师生关系往往隐藏着更大的危机。一般而言,师生冲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冲突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彼此理解上的反差,或者情绪上的敌意或者行为上的逆反,而产生的影响双方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平衡状态。处于消极冲突情境中时,教师应更多地具有理智,而不是过于情绪化,以避免冲突的激化。积极冲突往往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后而较常见的一种冲突,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学上所说的“对峙”的方式来促进师生的互动,即将师生间的矛盾以毫无掩盖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理智地做出反应。教育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师生间的积极冲突,有助于师生关系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教师,与师生关系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学生,两者产生情感互动,从而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资料

1.车文博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基本理论体系》。

2.《思考师生关系——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之一、之三)》《中国教育报》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一)》,长城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4.《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年4月,第122-124页。

上一篇:建立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几点看法下一篇:网络维护工作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