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心得体会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守住底线,心得体会(精选8篇)

守住底线,心得体会 篇1

---2015年XX市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心得

作为2015新录用的一名公务员,有幸参加了人社局组织的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习,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如何提高干部执政能力、公务员法、公务员职业道德、公务员廉洁从政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涵盖了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十多天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学习,使我对机关工作有了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在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应当能够守得住底线,即守住法律线和守住道德线。

第一,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应当守住法律底线。俗话说: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法律法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做一名公务员并不容易,尤其是一些重要岗位的公务员,在权利的面前如履薄冰,终生都要进行挑战自我、战胜欲望的心理搏斗,因此,对法律法规要有敬畏之心,客服侥幸心理,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做一名公务员,决不能有任何一丝一毫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凡有违反者,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果把公权作为私欲的工具,就会逾越法律的红线,就会“触电”,就会“踩雷”,轻者伤筋动骨,重则受到牢狱之灾,甚至身亡。近年来,一些守不住法律底线的官员,迈向深渊的事件室友发生。今年6月被判刑的“大老虎”、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志就是最好的典型,他本应捍卫国家法纪的尊严,却将法纪抛之脑后,跨越法律底线,以权谋私,泄露国家秘密,最终身败名裂,受到法律的制裁,沦为阶下之囚。

第二,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应当守住道德底线。所谓道德底线就是指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或者说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和良知。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个“德”,就是指职业道德。对于公务员而言,职业道德是道德的核心,坚守职业道德,就要热爱本职工作,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看书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加强人格修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社会上灯红酒绿的诱惑;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和高尚的人生追求,不能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获得某种好处,不惜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然而,目前公务员队伍中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守住道德底线,随地吐物、吸烟,时有发生假学历、假履历、假合同、不正当关系等事件,甚至自己喝得五迷三道也敢去开车,明明房里住着人也敢去拆,劳民伤财。这部分蝇营狗苟就是守不住道德底线,既损害了公务员的形象,也给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守住底线,心得体会 篇2

此次事件的主角叫严艳红, 是浙江温岭市蓝天幼儿园的一名教师, 未取得教师资格证。就是她, 在工作期间严重地虐待儿童, 并拍了700多张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自去年10月24日被曝光以来, 迅速被多家网站和各大媒体转载, 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 当地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罪将她拘押。当记者问及她为什么虐待儿童还要拍下照片发于网上时, 她的回答更是让每个人瞠目结舌:“觉得好玩。”记者对部分受虐儿童调查后发现, 他们遭到老师虐待的原因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甚至都不能算作原因。如, 那位被扔进垃圾桶的小男孩是中午洗澡排队时排在最后, 并大喊大叫之故;那位被封嘴一天的儿童则是因为他与别的小朋友“打架”……事件曝光后, 已经引起了温岭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 就该事件作出了相关处理。

类似的虐童现象绝非仅此一例。据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报道:课堂上, 一名小女孩因离开座位去取回被别人拿走的橡皮而惹怒了老师, 被罚让每位小朋友打10拳。那节课, 她被打了几百拳, 皮肉发紫, 伤痕累累, 惨不忍睹。山东东营的一位幼儿教师针扎多名“犯错误”的孩子。某教师提着“不听话”孩子的双脚将其翻身时不慎将头部撞击到了地面, 导致颅内出血, 昏迷不醒。某幼儿教师因学生不会算算术, 在2分钟内打了其10多个耳光。如此等等, 不忍枚举。

为什么虐童和体罚学生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呢?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 但有一条却是不容否认的, 就是当事教师已经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部分教师在自己的职业角色中, 为了形形色色的功利目的, 完全置学生的权利于不顾, 忘了教师的从业准则, 突破了师德的底线。他们将学生视作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橡皮泥, 任意侮辱学生的人格, 践踏学生的自尊, 残害学生的躯体。如此的老师, 已然成了“魔鬼”的替身, 恐怖至极, 跟教书育人的崇高形象大相径庭。

在人们的心中, 教师职业从古至今都是高尚的, 其高尚之处集中地凸显在教师崇高的师德上。当家长把一个个孩子送到学校, 交到老师手上时, 他们内心相信孩子可以跟着老师学会很多知识, 可以受到老师高尚师德的熏陶, 可以让孩子感知真善美, 理解尊孝廉, 学习法权责等, 并希望教师在潜移默化中让品德、规则等正向种子在学生心中萌生和成长, 使他们逐渐地“懂事”起来, 逐渐地成长起来。然而, 如果老师人格残缺, 道德丧失, 无博爱仁慈之心, 稍不如意就对学生大发雷霆, 痛下毒手的话, 会对学生造成怎样的伤害呢?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怎样的种子呢?真不知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如何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又将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守住底线,防止错案 篇3

广大司法工作者按照中央政法机关发布文件的要求总结经验教训,也对纠正的错案进行深刻反思。在痛苦的反思中,产生了办理刑事案件的底线标准,人们称之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一底线标准究竟会有哪些内容,如何理解这些内容,以及如何运用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底线》一书针对这些问题,在广泛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作者认为:科学的司法理念是防范刑事错案的先导;证据裁判原则是防范刑事错案的基石;依法调查取证是防范刑事错案的前沿阵地;严格批捕起诉标准是防范刑事错案的屏障;强化审判机制是防范刑事错案的最后防线;刑事辩护是防范刑事错案不可忽视的力量;诉讼监督是防范刑事错案的保障机制;办案责任制是防范刑事错案的组织保障;救济机制是办理和纠正刑事错案的渠道和方法。本书还对上述九大环节在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总结归纳了近50项具体标准,也可称之为防范和纠正刑事错案的底线标准。

《底线》的特点有五:一是对刑事错案的概念进行了仔细和认真的梳理和界定;二是将防范和纠正刑事错案的底线规范化、系统化、体系化,即先导——基石——前沿——屏障——最后防线——保障机制——救济措施等;三是《底线》的总结归纳来自于司法实践,来自于对刑事错案的反思与启示,读后感到比较实在、踏实,富有理性;四是说理充分,哲理思考,法治思维,思路清晰;五是便于操作适用。

写作过程中,我们研究了近20起已平反的错案。发现像佘祥林案、赵作海案,属于“亡者归来”证明案件错了的类型;像浙江省“张氏叔侄”冤案用DNA比对找到真凶,属于高科技手段发现“真凶”一类。无论是“亡者归来”,还是“真凶出现”,这类错案的纠正,以及“防错”底线比较顺理成章。而像近日福建省念斌案和广东省的徐辉案,还有去年纠正的李怀亮案(河南省平顶山),被人民称为“疑案从无”宣告无罪得以纠正。笔者认为,这类案件的纠正更具有纯粹的法治标杆意义。

坚持“疑罪从无”是何等的艰难!仅念斌一案历经八次审理10次开庭,被告人念斌先后四次被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三次被撤销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六次批准案件延期审理,以致该案成为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最受关注的悬案之一。河南省平顶山李怀亮案历时12年,两次判处被告人死刑,两次发回重审,最终宣告无罪释放。以上两案均按“疑罪从无”宣告无罪处理。就我国的立法而言,“疑罪从无”是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大修时吸收了无罪推定的原则精神,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第162条第(三)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第195条第(三)项重申了这一规定。法律规定明确,实施起来却难上加难。为什么这么难?笔者认为,难就难在无罪推定原则与“有罪推定”的博弈!难就难在“疑罪从无”的司法理性能否回归!即能否坚守“疑罪从无”的底线标准!

从“无罪推定”到“疑罪从无”,这不仅是近现代的司法理念,更是重要的司法规律和规则。“疑罪从无”是刑事司法中多种价值平衡的科学抉择。首先,在证据和证明标准的适用上,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间只能选择法律真实的标准。其次,在诉讼目的的选择上,我们只能既坚持打击犯罪又坚持保障人权,要竭尽全力实现二者的平衡。特别是在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发生矛盾时,公检法机关在“打击”与“保权”之间的选择,只能首选“保障人权”。最后,在“宁可错放”与“错判”之间的选择上,按照“次优选择”原理,必须坚持“疑罪从无”,宁可选择“错放”,而不选择“错判”。

以上论述是试图从理论和诉讼规律上阐述“疑罪从无”这一底线的科学性和正当性。笔者认为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的立法与正当的程序要变成现实,贯彻到诉讼之中,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有诉讼文化、诉讼理念的形成和指引,只有如此,《刑事诉讼法》才能完整地贯彻和实施。因此,我们必须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引下,一要通过立法使底线标准形成制度;二要在制度的后面促进诉讼文化的形成。像“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这种现代的司法理念,在我国立法虽有规定,但还没有形成一种“无罪推定”的文化和理念。所以,笔者坚信各项制度或法律的实施,必须理念先行,文化根植,只有把先进的文化和理念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文明。我们期待着“底线”标准的贯彻实施,更期盼“底线”标准所赖以生存的诉讼文化的兴旺和繁荣!

守住底线,守住精彩 篇4

人生就像一条要道,我们便是穿梭其中的过客,身上携带者的行囊则是做人的各种底线。舍与留是我们的选择,但是,守住底线,才能守住心中那份灼灼其华的精彩。

守住底线,他们用行动书写不朽的传奇;守住底线,他们用言语传递质朴的人性;守住底线,他们用文字讴歌光辉的生命。人生在世,倘若守住底线,精彩必将在生命的枝头怒放。

恪守人格的底线,苏武守节北海十九载。十九年的孤独寂寞;十九年的风霜雪雨;十九年的杖节牧羊,消瘦了他的身躯,去动摇不了他的底线——矢志不渝的爱国心。于是,苏武怀着一颗炽热的心书写着传奇。守住道德的底线,百岁寿星拒拍虚假广告。“我从来没有吃过保健品,不能说假话骗人。”多么质朴的话啊,钱道康老人就是这样,传递着恪守底线的精彩。

他们对底线的坚守,留住了自己的精彩,也唤醒了他人的良知。但是,一旦越过底线,精彩不在,追悔莫及。

屡禁不止的酒后驾车,伤害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摧毁了多少幸福的家庭。究其原因,是他们——视生命如鸿毛,视法律如浮云的酒驾司机。他们越过法律的底线,越过道德的底线,让自己的人生蒙上阴影,给别人的精彩罩上阴霾。试想:倘若叶挺越过底线,怎么会有“在烈火和热血中记生”的精彩;倘若陶潜越过底线,怎么会有“岂为五斗米折腰”的精彩;倘若文天祥越过底线,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彩!

守住做人的底线 篇5

人生在世,最基本的准则和品质莫过于能坚守底线。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为人处世最起码的准则。

人,是社会的生物。任何人,都不是孤立活在这世界上,都应该正确处理好为人处事的界线: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优与劣„„比如“羞恶之心”,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知耻向善”,比如“尊老爱幼”,比如“自食其力”,比如“端人碗服人管”„„这些原本都是常识,都是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行业底线”,“职业底线”等等。

结庐人境,车马无喧,清风缕缕,菊香阵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南山的幽谷中窈窕寻壑,崎岖经丘。远离了污浊的官场,求得心灵的悠然自适——无力扭转乾坤,但至少不能同流合污、助纣为虐。陶渊明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有一则故事说: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动。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乱,此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心之主就是做人的底线。别人的财产,不贪不占,算不上高尚,却是坚持了道德的底线。

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这样,文明才得以延续。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企业就会弄虚作假、伤天害理;学者就会见利忘义、指鹿为马,官员就会损公肥私、贪赃枉法,警察就会逼良为娼、刑讯逼供,法院就会颠倒是非、草菅人命。可见,底线是最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文明社会的生命线。

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崇高境界”,难能而可贵。崇高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必须有,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最后一道防线。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你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你可以不高雅,但不能下流,你可以不博学,但不能愚昧;你可以不奉献,但不能贪占,你可以不做伟人,但你不能不是人„„

守住底线,用思想歌唱 篇6

顾城说过:“一个人活的应是自己并且干净。”守住底线,用思想歌唱。怀一颗虔诚的心,走一段自己的路,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从,谢绝周遭一切繁华,气定神闲地向前走。

以良知为底线守护内心,纤尘不染。人心只一拳,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而良知正是这心灵中的卫兵,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执勤站岗,使我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心怀天下,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然而,回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无一不是对良知的最大出卖。三鹿奶粉、农药生姜、香精玉米、地沟油、毒大米,一口一口吞噬人们的健康。不禁使人发问:“商家们心灵的卫兵——良知,是否已沉沉睡去?又该如何唤醒?”作为旁观者甚至是受害者的我们只能“三省吾身”,不让心灵的卫兵与我们个人渐行渐远。良知不守,何以守身,何以行天下?

以思想为依托充盈精神,歌唱真诚。“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因为思想,所以伟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荷兰屋图书馆已被德军炸为废墟,然而仍有三位绅士静立于废墟中翻阅图书,在静默中传达着对思想——人类灵魂圣地的传承与守护,似一朵鲜花于废墟之上绽放,带给人希望与惊叹。再看当今社会,“快餐文化”泛滥成灾。行文中,多的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或实或虚的浮躁之气,少的是淡雅宁静、赏心悦目、疏朗雅致的清新之气。我们要怎样才能等来第二个鲁迅,以笔为器,划破黑暗,唤醒人们失去的精神,让思想的光芒长存,让文明得以延续?天助自助者,且让思想与精神充盈的的心房吧。

以原则为明灯指引自我,光明磊落。没有底线的生活必然荒诞可笑,没有思想的灵魂不免空洞浅薄,没有原则的人生注定苍白无力。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少随而近腥膻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蜂虿之毒。”君子身居政要地位,必须操守严谨,行为磊落,心境平和,气度宽宏。绝对不可以接近或附和营私舞弊的奸邪之辈,也不要因偏激而激化矛盾,触怒那些阴险狠毒的宵小之徒。操持严明,守正不阿,当你平步青云驰骋人生赛道时,莫要忘记点亮原则之明灯。

静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样清白。你可以做清晨拂过草丛的翦翦的微风,低调谦和;也可以做那卓尔不群的泰山,高调坚强;更可以做那汪洋恣肆的长江,豪迈果敢。只要你清清白白,朗朗落落。

守住底线保好基本 篇7

(一)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进行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针对当前医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要守住底线, 二是要保好基本。只有把这两点把握好了, 把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了,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方向, 才不会发生偏颇, 才不会产生颠覆性的错误。

(二)

何谓底线?在球类、棋类活动中, 运动场两端的端线, 棋盘上两端的第一条横线就是底线。而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中则指当事人各方能够承受或认可的阈值下限, 亦即起码要求和基准线。国家、团体、个人、行业及一切社会活动与举措都有各自的底线。比如上世纪关于香港回归的中英谈判, 邓小平先生说“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 这就是底线。又比如诚信是做人的底线, “人无信不立”。还有道德底线、伦理底线、学术底线、职业底线、司法底线、为官底线, 等等。所以, 做人做事都必须有底线意识,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底线思维。

(三)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也是有底线的。医保的底线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三基”, 即基本原理、基本方针、基本制度。守住了“三基”, 就守住了底线;背离了“三基”, 就突破了底线。体育活动中突破了底线 (端线) , 叫犯规、无效;社会活动 (包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中突破了底线, 叫违规、失误, 不但无效, 而且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造成极大的损失。

就当前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总体情势而言, 主流是好的, 也就是说基本面是在守住底线、保好基本的前提下健康发展的。但也毋庸讳言, 在一些地方、某些方面也确乎出现了一些罔顾“底线”、误解“保基本”的观点和主张, 姑且称之为“十大异论”:一是“延伸论”, 即将基本医保的功能既“向保小病延伸”, 又向“保大病延伸”;二是“泛保论”, 即将基本医保的保障支出范围无限扩张, 搞所谓“投一补三”, 把工伤、生育、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一些项目, 甚至把一些诸如预防、保健、防疫等本应由公共卫生费用支出的项目也纳入医保支付的范围, 好像基本医保是个“筐”, 什么都往里边装;三是“补偿论”, 即主张医疗机构的“成本补偿”由财政补偿转为医保补偿, 或财政补偿不足的由医保接着补偿;四是“合规费用论”, 即有意模糊基本医保政策范围的界线, 扩大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五是“二次补偿论”, 即在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超过某个限额以上的费用, 不论个人收入高低、家庭贫富, 一律再进行一次补偿, 增大基金支付压力;六是“核心任务论”, 即宣称今后一个时期医改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 回避改革的重点难点, 误导群众预期;七是“免费论”, 即在全民免费医疗的神话破产以后, 又提出“免费门诊”的主张;八是“漫游论”, 即主张废除“两定” (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 管理, 让病人自由选择医院和医生, 以实现所谓的“方便最大化”;九是“业务优势论”, 即宣称卫生机构具有业务优势, 医疗和医保应该搞“一肩挑”, 排拒国际公认的第三方付费机制;十是“专业优势论”, 即鼓吹商保机构具有精算、监管等专业优势, 主张将基本医保基金划出一块交由商业保险公司管理运营, 并由基金支付其管理费 (4% 左右) 和利润 (6%-8% 不等) 。林林总总, 不一而足。

这些奇异高论对原本健康有序的基本医保制度建设造成严重干扰与冲击, 使医保基金支付压力陡增, 使用效率锐减, 基金安全与平衡受到严重威胁。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 全国有230 多个统筹地区的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大于收, 有50 个地区统筹基金累计支大于收;100 多个统筹地区居民医保基金支大于收, 7个地区累计支大于收。江西省有11个设区的市, 2012 年就有6 个市、46 个县区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出现赤字, 12 个县区居民医保基金当期赤字。宜春市的袁州区2012 年职工医保基金支出7087 万元 (收入4517万元) , 比2011 年增长46.2%, 当年赤字2570 万元。在当前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大背景下, 这些背离“三基”, 突破“底线”的奇异高论之所以能大行其道, 就在于他们打着“健康牌”以激进面目出现, 极易占领道德和舆论高地, 把真正坚持“三基”、坚守底线者挤兑到墙角, 处于尴尬地位。这些情况表明, 如果不对基本医保的功能定位进行再认识, 不廓清迷魂雾霾, 正本清源, 拨乱反正, 势必伤及全民医保制度的基本面, 给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埋下祸患。

(四)

历史和现实都一再告诫我们, 基本常识是违背不得的, 它同客观规律一样, 违背了是会受到惩罚的。从历史上看, 举凡因失误而造成损失、为害事业的几乎都无涉高深理论, 往往是因缺乏常识, 违背常识有关。医保“三基”一类的常识, 看似浅显简单, 体现的却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刻内涵、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是不容罔顾, 更不容违背的。在当今各种新锐高论迭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语境下, 常识反倒成了“稀缺资源”, 大有深研普及的必要。

——基本原理。概要地说, 就是通常说的社会保险的“五性”:普遍性, 公平性、适度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这应该说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明确了, 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可。在实践中, 根据医疗保险的特性与规律, 又突出了三大机制或称“三大支柱”, 即基金的筹集机制、费用 (责任) 的分担机制和第三方付费机制。在一定意义上说, 这三个机制是支撑基本医保制度并得以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根据我国国情,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即国发[1998]44 号) 中, 又开宗明义地强调,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 保障水平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值得谨记的两个关键词是“立足”、“适应”。只有立足国情, 适应生产力水平, 这个保险制度才有根基, 才能生存 (适者生存) , 才能发展。这便是中国医保制度最基本的原理和最鲜明的特色。

——基本方针。“广覆盖 (全覆盖) , 保基本, 多层次, 可持续”是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在改革实践中逐步总结归纳形成的。毫不夸张地说,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为这个方针的形成提供了素材, 作出了贡献。基本方针的四句话十二个字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不可割裂, 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和贯彻,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健全才可能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但是, 又要突出要旨, 抓住重点。因为“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医保基本方针的要旨和重点, 就是“保基本”。只有坚持“保基本”, 才能做到“广覆盖”;只有坚持“保基本”, 才能发展“多层次”, 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只有坚持“保基本”, 才能体现保障的“适度性”原理, 才能“适者生存”, 保证可持续发展。

——基本制度。关于基本制度应有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无论养老保障还是医疗保障实行的是社会保险为主体的制度, 而不是某些国家那种福利制度。这是立足国情又借鉴国际经验作出的正确抉择, 并已载入社会保险法。明乎此, 就会顺理成章地坚持引入第三方管理, 由第三方代表参保者运用基金去购买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 而不能搞“一肩挑”、“一手托两家”, 更不能去鼓吹搞什么“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等等。二是基本医保的制度框架是1998 年国务院44 号文确定的。它不仅明确了建立医保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 而且规定了筹资渠道和筹资标准、保障范围和待遇水平、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 等等。换句话说, 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应该具备的“四梁八柱”都有了。如果按当下最时兴的“顶层设计”的话, 国发44 号文堪称当时“顶层设计”之典范。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检验, 证明这个制度框架不仅立得住, 而且行得稳。嗣后推出的新农合、城居保, 基本的要件都脱胎于此, 尤其是在保障方式、保障范围与管理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 基本上都是从这个基本制度中衍生出来的。但不客气地说, 就其制度设计、政策举措等诸方面而言, 比起国发44 号文件来, 还未出其右, 甚至难以比肩, 这也是当下一些从事医保工作的新老医保人感到困惑迷茫的根源所在。基本医保是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 其余的均为补充, 这一点必须明确, 必须笃守, 切不可含糊, 不可错位。既然基本制度的框架是好的, 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就必须坚守, 必须维护, 任何动摇、懈怠、折腾都是有害无益的。

(五)

我们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为什么没有把所建立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名称定为一般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而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不是我们不懂得它的属性, 而恰恰是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智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义大体有三层意思:它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基本制度;它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基本的、主体性制度 (其他皆为补充性制度)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基本”。

尽管“保基本”这个核心要旨和主要功能已经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指导方针载入了社会保险法, 但在实施这个方针的过程中, 对“保基本”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将“保基本”泛化, 把它当作一个“筐”, 什么都往里装, 好像一保可以“通吃”, 可以“包打天下”;一种是将“保基本”矮化, 认为它既不保门诊小病, 又保不了大病。无论哪种倾向, 都说明对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内涵和功能作用的理解、把握存在误读、误区和误导, 有必要进一步地再认识, 廓清迷茫, 正本清源。

何谓“保基本”?或者说“保基本”到底是保什么?展开来说, 就是实现“五保”:一是保基本医疗需求。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首要之责。所谓基本医疗需求, 就是人们对于生命和健康的基本需求, 就是根据“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的原则,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解决参保者的有效医疗需求。二是保公平。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再分配的制度安排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工具, 就是要缩小或者熨平初次分配中过大的差距, 体现社会公平。三是保合理负担。基本医疗保险遵循的是责任分担、风险共担、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使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处于一个合理的、可承受、可持续的水平 (范围) 。四是保安全预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秉持制度公平、机会公平的理念和目标。也就是“一人为大家, 大家为一人”, 这样, 每个参保者都有安全预期, 而无后顾之忧。五是保社会安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和谐的“稳定器”和“安全网”, 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基本医疗保障) 解决好了, 做到“应保尽保”, 社会安全就有可靠的群众基础。

由是就可以更加明白, 对于“保基本”千万不可视之小、视之易, 千万不可妄自菲薄、自我矮化、自我弱化, 要坚定信心、满怀豪情, 千方百计地把“保基本”的事情做好、做足、做到位。这既是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之需要, 也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的根基和阵地。

(六)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 是新时期的新任务, 使命光荣, 责任重大。把基本医保的基本功能搞清楚、弄明白, 守住底线、保好基本,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阵地。为此, 当下应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 要认真学习领会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要把学习领会《决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 用《决定》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以《决定》为统领, 为依归, 进一步解放思想, 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全民医保制度初步建立的基础上, 通过健全完善, 使之成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

二是, 医保工作者 (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 要把全民医保的一些基本问题搞透彻、讲明白, 远离困惑。医保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医保研究工作的同仁, 一定要作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成为坚定的、清醒的、有作为的医保工作者和有建树的医保研究者, 才能肩负起“传道、解惑、兴业”的使命。

三是, 要让医保决策更理性、更睿智。一般来说, 决策者都是领导者, 虽是精英, 但诸事鞅掌, 日理万机, 不可苛求其门门内行、样样精通, 何况“术业有专攻”呢?!广大医保工作者 (包括医保研究者) 有义务、有责任为其提供智力服务, 当好参谋。当参谋就必须有谋、多谋、早谋、善谋, 其关键又在于要做到文当其时、言当其宜、谋当其用。

守住“慎欲”这一道德底线 篇8

追昔抚今,浮想联翩。这种欲无止境的人在我国如今的官场上仍大有人在,有的饱暖思淫欲,私生活极端糜烂。一些贪官包“二奶”、养情妇、拥“小蜜”、“日日做新郎”、夜夜醉生“温柔乡”。色欲包天,令人发指。江苏省原建设厅厅长徐其耀包养情妇140多个,刷新了包养情妇的吉尼斯纪录。“五毒书记”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不但长期包养情妇,而且嫖娼成性,先后与107个女人有染。据媒体报道,我国95%以上的贪官都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有的嗜钱如命,蛇口吞象。远的不提,仅以近年案发的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来说,他单笔受贿高达8000万,受贿总额过亿元。这些钱恐怕要用麻袋装、卡车运,儿子辈用不了,孙子辈也难花完!2009年上半年,全国就有近百名县处级以上官员因贪欲极度膨胀落马。有的官瘾十足,跑官不止。没有官跑了个官,做上小官又想做大官,做了副职又想转正职,做了无权的官又想做有权的官。中央虽三令五中,严禁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可其人奉行“会哭的伢子有奶喝”的要官哲学,脸皮特厚,仍削尖脑袋跑官买官。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闵旭为买官、升官被“能人”骗走了130万,成为人们调侃买官话题的黑色幽默。

凡人皆有七情六欲。欲,并不可怕,但欲不可纵,纵欲无度必成灾、必犯罪。自古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对美女的追求,决不能触犯我国一夫一妻制这一法律的“高压线”,也不能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做出伤风败俗的丑事来。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审判和道德的谴责。自古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要遵循“居官首重惟清”的古训,就是要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靠自己那口有限的薪水之“井”过日子,就是要做一个“两袖清风”、“利人超过利己的清官、好人”(国学大师季羡林语)。自古云:学而优则仕、论功得封赏。靠求学、靠创新、靠实干做官、升官,堂堂正正、光彩照人。但如果抱着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采取跑官要官买官等卑劣手段做官、升官,其结果,必定会因期望捞回“跑官成本”而大肆贪污受贿,疯狂贪贿之后必然是大牢侍候,甚至还有可能走上断头台。大贪官成克杰、胡长清、郑筱萸之流就是前车之鉴!

上一篇:拥抱对手高三作文下一篇:孩子升学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