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白一起饮酒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李白一起饮酒(推荐4篇)

与李白一起饮酒 篇1

喜欢李白,喜欢那个“风歌笑孔丘”的李白,喜欢那个“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喜欢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

与李白一起饮酒,是人生最快意之事。

李白这颗诗星灿烂了一千多年了,让他的“诗迷”们追了一千多年,也让当下的诗人们羞红了脸。李白说:我喝的是酒,吐出来的是诗。我说:我喝的是酒,吐出来的是饭菜。李白仰天长笑。

与李白饮酒,不能不提起诗;与李白论诗,不能不说起酒。因为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酒是李白诗作的源泉与动力。酒杯一端,文思如泉,一口下肚,运笔有神。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

李白年轻时也曾想弄个官做,他的知音贺知章推荐他当了大唐皇帝的秘书,可以经常见到皇帝李隆基,也经常能喝到皇帝赏的酒,有时还有洋酒,这让李白觉得当官的感觉还是挺美妙的。一次,李隆基和杨玉环想听几曲新歌,让李白写,没想到李白喝多了,往他的脸上喷了好几碗水才把他弄醒,李白晕晕乎乎地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杨贵妃直夸李白太有才了!事后李白后悔得直吐血,他说那是他喝得最失败的一次酒。

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日子长了,李白觉得不舒坦了,他动不动就让李隆基的红人高力士给他脱靴,弄得高力士很不高兴,就在李隆基跟前说李白的坏话,李白干脆辞去工作,当上了自由撰稿人。

“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让李白逍遥无比,惬意无比。但是他不愿做“隐者”,而要做“饮者”,“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虽然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可我看不到李白的消沉萎靡。也许,正是酒,使李白愁而不悲,悲而不戚,戚而不伤,伤而不废。正是酒,使李白忘却了人间的烦恼;正是酒,使李白活得潇洒活得从容。

李白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有人同饮,他“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出了万丈豪情;无人对酌,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出了浪漫飘逸。得意时,他必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失意时,他抽刀断水,举杯消愁。

李白一饮酒,还爱看月亮,这不知是他何时养成的习惯。月白风清。与李白相对而坐,温一壶月光下酒。酒过三巡,他手端酒杯,望着一轮明月,自言自语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极普通不过的几句话,让酒一熏,就成了后人追捧的名诗。其实,李白不像有的诗人一样有股思念故乡的柔肠,除《静夜思》等两三首诗之外,我再没见过他写其他怀乡的诗。因为他已认作酒乡为故乡了。

与李白一起饮酒 篇2

一.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歌中艺术手法的相同点

陶渊明虽然在南北朝影响不是很大, 但从唐朝开始逐渐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诗人。李白就是较早深受其影响的大诗人, 因此两人诗风确有不少共同特点。

1.即景抒情, 即事见情

对读两人的饮酒诗, 不难发现他们善于都通过对于日常人事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日常的交往对象入笔, 显得真挚又浓郁。陶诗多用饮酒, 游赏等方式作为其饮酒诗中的一大艺术特征。例如陶渊明诗歌中出现的“老农”形象不少, 《饮酒二十首》 (其九) 中的“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饮酒二十首》 (其十四) 中的“父老杂乱言, 觞酌知行次”, 其中的田父、父老应该都是陶渊明乡亲, 村中农民, 诗人通过与家乡父老的交往情景, 可以见出他们亲近的关系, 共酌的欢愉。从诗中读出的不但是他与乡间父老的友好, 更是以对日常的人物的描写中表达了自己的幽居隐逸之乐。而李白也是善于从他与众多的人事交往的描述中来借酒抒发他的情感, 常用的是饮酒, 欢聚, 遨游, 留别等形式, 显得大气磅礴。例如《金陵酒肆留别》中的“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以“吴姬压酒”使自在之意跃然纸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以送别族叔李云而“举杯销愁”, 实则是诗人在自然怀抱中得到解脱。

两位以诗酒著称的大诗人, 饮酒诗数量惊人, 而其饮酒常常是与同类挥觞共酌, 在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渗透其热爱生活, 珍惜真诚友谊的情怀。

2.借古抒情, 以古鉴今

魏晋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 各种体例和体裁基本齐全, 咏史诗也是在此期间成熟的。魏晋诗人开始通过咏叹历史来抒发胸怀抱负, 而李白也继承了这一传统。陶、李两人的饮酒诗中也充满了思古之幽情, 咏史之深情。陶渊明的咏史诗不仅数量庞大, 而且写法与体式多样, 许多作品达到了史己一体的境界。例如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 (其十八) 中的“子云性嗜酒, 家贫无由得”, 通过西汉扬雄嗜酒的小小故事, 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自己的家贫欲饮无酒似乎与这个古贤一致, 心情也就释然了。《饮酒二十首》 (二十) 中的“羲农去我久, 举世少复真”, 在饮酒后发出感叹, 将远古史实与当今现实结合在一起, 从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的智慧, 颇有靖节先生的独特的方式, 从中可以看到陶渊明思虑的深刻与悠远。李白通过咏叹历史的作品也很多, 例如《将进酒》中的“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以“岑勋, 元丹邱”等历史人物入手, 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李白的率真之情。再如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中“白头仙人隐玉壶, 子猷闻风动窗竹。”将壶公, 王子猷等历史人穿插其中, 成为诗歌内容的组成部分。

陶渊明与李白虽然都是诗人, 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历史, 他们在饮酒时候品味的不仅是酒味, 也是醇厚的历史意味, 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生活智慧, 或者现实中找不到的真正知音, 穿越时空, 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筑在遥远的古代人物活跃圈中。

3.沉浸自然, 天人合一

在陶渊明与李白的饮酒诗中都存有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 既能够反映美好风光又能够达到抒情的目的。正如梁启超先生曾经评价陶渊明的:“自然界是他最好的伴侣, 常常对着他笑”。陶渊明曾在《游斜川》中说到:“气和天惟澄, 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 闲谷矫鸣鸥。”不但表现了游赏时的美景与愉快心情, 同时也与之后的饮酒场面衔接得恰到好处。又如《和郭主簿》 (其二) 中前篇是写景, 后半部分饮酒抒情。“露凝无游氛, 天高风景澈”。把秋天家园的明丽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篇则以“衔觞念幽人, 千载抚尔诀”则表现出了陶渊明内心的隐逸高洁之风。陶诗善于描写田园风光, 而李白虽不是田园山水诗人, 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独具慧眼的, 具有另一番味道。例如在《江夏别宋之悌》中的“楚水清若空, 遥将碧海通”, 李白写景抒情交错成文, 正有“借他人之酒杯, 浇胸中之块垒”之意。《将进酒》 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与《秋浦清溪雪夜对酒》中的“清风动窗竹, 越鸟起相呼”分别将景安插在诗歌的开头或结尾, 使之成为抒情的有机组成部分。李白与陶渊明的自然, 是他们思想与智慧删选和重构过的境界, 是诗情的, 也是哲理的;是现实的, 也是超越现实的。

二.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中艺术手法的不同点

作为两个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大师, 自然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不同和独创性。

1.选景营造的风格的不同

陶渊明以山水田园诗著名, 李白则以浪漫主义诗风名世, 两人虽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但选景营造出来的风格却是不一样的。陶诗显得平淡宁静而李诗则显得壮阔辽远。陶渊明善于借助“田园”———他饮酒精神的寄居场所之一来描绘一幅幅美好恬然的乡村小图, 诗人自酿, 自斟, 自饮, 如《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中“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选取了飞鸟, 池鱼等意象营造出的是安然恬适的氛围, 给人以一种极其亲切之感, 也是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致。而李白善于选取较为壮阔的场景,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吞吐山河, 包孕日月的意象, 如“沧海”, “雪山”等都显得极具声势。正如余光中先生说得那样“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饮酒诗中的场景是《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奔腾壮阔, 是《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的“怀余对酒夜霜白, 玉床金井冰峥嵘”的气势壮阔, 陶李二人, 虽都取材于自然之景, 但是各有特色, 太白以壮阔之景为多, 而陶潜则给人以安宁之感。

2.饮酒诗中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人常用平淡来概括陶诗的语言风格, 这虽是不错的, 但是陶诗的语言其实达到了两个统一: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情趣与理趣的统一。陶诗的语言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陶渊明有一首五言诗《答庞参军》, 不太为人注意, 却是难得的佳作。如“三复来贶, 欲罢不能。自尔邻曲, 冬春再交。款然良对, 忽成旧游。”话语平平常常, 毫无渲染, 读起来却觉得醇厚而隽美, 至性深情。诗人的感情也就渗透在了诗句之中。而李白则更多地通过奇特的想象, 华丽的语言, 富有浪漫气息的意象等来结构全诗, 语言风格更显飘逸, 如《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 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其壮志未酬之心。与陶潜平淡真挚的语言形成对比, 读来令人回味。

通过比较陶潜与李白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发现李白与陶渊明从立意, 情感, 构思, 章法乃至意象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都无不惊人的一致, 这种一致, 像于特定情境下相同的感受, 对于仰慕渊明贞风凌俗的太白来说, 既然能写出“梦见五柳枝, 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 长歌陶令前”之句, 作出上述提到的诗歌, 便不值得惊奇了。但细读两人的饮酒诗, 还是能够发现两人语言艺术, 选景角度方便的差异, 李白更显放达, 而陶潜显得平挚。

摘要:陶渊明与李白都是饮酒诗的高手, 他们在艺术手法上具有明显的相同之处, 而在选景、语言等方面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李白,陶渊明,饮酒诗,不同点

参考文献

[1]袁行霈著《陶渊明集笺注》, 中华书局出版, 2011年版

与李白一起饮酒 篇3

关键词:李白 陶渊明 饮酒诗 不同点

陶渊明与李白均是饮酒诗创作中的高手。陶渊明之爱酒,是李太白引为“拂衣以同调”的,他们的诗歌以高超的表现手法,真挚的思想内容深得后人的赞扬。文天祥说:“性情未发,诗为无声;性情既发,诗为有声。”比较两人诗中的艺术手法,不难发现两人在艺术手法中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区别。

一.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歌中艺术手法的相同点

陶渊明虽然在南北朝影响不是很大,但从唐朝开始逐渐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诗人。李白就是较早深受其影响的大诗人,因此两人诗风确有不少共同特点。

1.即景抒情,即事见情

对读两人的饮酒诗,不难发现他们善于都通过对于日常人事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日常的交往对象入笔,显得真挚又浓郁。陶诗多用饮酒,游赏等方式作为其饮酒诗中的一大艺术特征。例如陶渊明诗歌中出现的“老农”形象不少,《饮酒二十首》(其九)中的“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饮酒二十首》(其十四)中的“父老杂乱言,觞酌知行次”,其中的田父、父老应该都是陶渊明乡亲,村中农民,诗人通过与家乡父老的交往情景,可以见出他们亲近的关系,共酌的欢愉。从诗中读出的不但是他与乡间父老的友好,更是以对日常的人物的描写中表达了自己的幽居隐逸之乐。而李白也是善于从他与众多的人事交往的描述中来借酒抒发他的情感,常用的是饮酒,欢聚,遨游,留别等形式,显得大气磅礴。例如《金陵酒肆留别》中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以“吴姬压酒”使自在之意跃然纸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送别族叔李云而“举杯销愁”,实则是诗人在自然怀抱中得到解脱。

两位以诗酒著称的大诗人,饮酒诗数量惊人,而其饮酒常常是与同类挥觞共酌,在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渗透其热爱生活,珍惜真诚友谊的情怀。

2.借古抒情,以古鉴今

魏晋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各种体例和体裁基本齐全,咏史诗也是在此期间成熟的。魏晋诗人开始通过咏叹历史来抒发胸怀抱负,而李白也继承了这一传统。陶、李两人的饮酒诗中也充满了思古之幽情,咏史之深情。陶渊明的咏史诗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写法与体式多样,许多作品达到了史己一体的境界。例如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十八)中的“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通过西汉扬雄嗜酒的小小故事,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自己的家贫欲饮无酒似乎与这个古贤一致,心情也就释然了。《饮酒二十首》(二十)中的“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在饮酒后发出感叹,将远古史实与当今现实结合在一起,从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的智慧,颇有靖节先生的独特的方式,从中可以看到陶渊明思虑的深刻与悠远。李白通过咏叹历史的作品也很多,例如《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以“岑勋,元丹邱”等历史人物入手,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李白的率真之情。再如《对雪醉后赠王历阳》中“白头仙人隐玉壶,子猷闻风动窗竹。”将壶公,王子猷等历史人穿插其中,成为诗歌内容的组成部分。

陶渊明与李白虽然都是诗人,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历史,他们在饮酒时候品味的不仅是酒味,也是醇厚的历史意味,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生活智慧,或者现实中找不到的真正知音,穿越时空,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筑在遥远的古代人物活跃圈中。

3.沉浸自然,天人合一

在陶渊明与李白的饮酒诗中都存有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既能够反映美好风光又能够达到抒情的目的。正如梁启超先生曾经评价陶渊明的:“自然界是他最好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陶渊明曾在《游斜川》中说到:“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不但表现了游赏时的美景与愉快心情,同时也与之后的饮酒场面衔接得恰到好处。又如《和郭主簿》(其二)中前篇是写景,后半部分饮酒抒情。“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把秋天家园的明丽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后篇则以“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则表现出了陶渊明内心的隐逸高洁之风。陶诗善于描写田园风光,而李白虽不是田园山水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独具慧眼的,具有另一番味道。例如在《江夏别宋之悌》中的“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写景抒情交错成文,正有“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之意。《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与《秋浦清溪雪夜对酒》中的“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分别将景安插在诗歌的开头或结尾,使之成为抒情的有机组成部分。李白与陶渊明的自然,是他们思想与智慧删选和重构过的境界,是诗情的,也是哲理的;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现实的。

二.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中艺术手法的不同点

作为两个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大师,自然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不同和独创性。

1.选景营造的风格的不同

陶渊明以山水田园诗著名,李白则以浪漫主义诗风名世,两人虽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感,但选景营造出来的风格却是不一样的。陶诗显得平淡宁静而李诗则显得壮阔辽远。陶渊明善于借助“田园”——他饮酒精神的寄居场所之一来描绘一幅幅美好恬然的乡村小图,诗人自酿,自斟,自饮,如《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选取了飞鸟,池鱼等意象营造出的是安然恬适的氛围,给人以一种极其亲切之感,也是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致。而李白善于选取较为壮阔的场景,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意象,如“沧海”,“雪山”等都显得极具声势。正如余光中先生说得那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饮酒诗中的场景是《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奔腾壮阔,是《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的“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的气势壮阔,陶李二人,虽都取材于自然之景,但是各有特色,太白以壮阔之景为多,而陶潜则给人以安宁之感。

2.饮酒诗中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人常用平淡来概括陶诗的语言风格,这虽是不错的,但是陶诗的语言其实达到了两个统一: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趣与理趣的统一。陶诗的语言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陶渊明有一首五言诗《答庞参军》,不太为人注意,却是难得的佳作。如“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话语平平常常,毫无渲染,读起来却觉得醇厚而隽美,至性深情。诗人的感情也就渗透在了诗句之中。而李白则更多地通过奇特的想象,华丽的语言,富有浪漫气息的意象等来结构全诗,语言风格更显飘逸,如《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其壮志未酬之心。与陶潜平淡真挚的语言形成对比,读来令人回味。

通过比较陶潜与李白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发现李白与陶渊明从立意,情感,构思,章法乃至意象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都无不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像于特定情境下相同的感受,对于仰慕渊明贞风凌俗的太白来说,既然能写出“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之句,作出上述提到的诗歌,便不值得惊奇了。但细读两人的饮酒诗,还是能够发现两人语言艺术,选景角度方便的差异,李白更显放达,而陶潜显得平挚。

参考文献

[1]袁行霈著《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出版,2011年版

[2]鲁克兵著《执著与逍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与李白一起饮酒 篇4

当我与李白在一起,我一定会和李白以诗会友,谈诗论酒。在一个明月高挂的晚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李白饱含热泪地念出这句诗思念亲人的时候,我在他身边,接了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相信李白一定会非常的惊讶,他说“这也叫诗?”,我说,“对呀,我这种叫现代诗,写法更自由!你们写的那种叫古代诗,严格讲究声律、对偶”。李白有些不屑地望着我,我笑笑不语,毕竟我是来和李白交朋友的,不是来辩论的,我还要和诗仙讨教一二呢。

李白望着月亮,又开始吟诗,“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停顿了好久,李白望望我,说“这首诗我还没想好下一句,让您见笑了!”,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您看这句行吗?”,我小心翼翼地念出下一句。

诗仙李白不愧是至情至性之人,他听到我说的这句,兴奋地抱起我转了个圈,说,“说得太好了!我就是这样想的。”趁着兴奋劲,李大诗人一气呵成,作完了这首诗,“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难道著名的《古郎月行》竟然有我的一句之功?我真是太有才了,哈哈!我要不要告诉李白其实我小学时候就背过这首诗呢?

当我与李白在一起,我一定要和李白游山玩水,访道求仙。我要陪他一起游览桃花潭、泛舟秦淮河、下扬州、登庐山、游洞庭、访戴天山道士……也许有我的陪伴,李白不用“独坐敬亭山”了,也不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我会做李白最好的朋友。

上一篇:中药及天然药物的研发下一篇:乘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