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精选8篇)
1、管理岗位的考核:适用于行政人事助理和车队队长
1)说明:每周考核一次,月度汇总
2)计算:
周工作考核得分=周工作实际得分之和/周工作计划分数之和
月工作考核得分=周工作考核得分之和/月度周数
3)要求:
周六12:00前责任人提供本周工作总结和下周工作计划
总结客观、公正、全面
计划全面、科学
4)考核办法:
不符合要求每例扣2-4分;
不按要求时间提交扣得分的3分。
2、司机的考核:适用于司机
1)说明:每月考评一次;
2)要求:按公司车辆与司机管理方案执行;
3)考核办法:按公司车辆与司机管理方案执行。
3、食堂炊事员的考核:适用于炊事员
1)说明:每月考核一次
2)要求:卫生、价格、味道、花色基本满足就餐员工要求
3)考核办法:由部门设计调查文卷对服务质量进行抽样调查,平均得分为其工作考核得分。
(二)日常行为考核部分:
说明:每月考核一次,累计计算
计算:月日常行为考核得分=扣分+奖励
1、考勤:
1)要求:按公司和部门规定出勤;行政人事助理和车队长外出半小时以上需要部门经理批准,司机(炊事员)外出(非固定时间工作内容)半小时以上须车队长(行政助理)批准,司机外出1小时以上须部门经理批准;请假须按公司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按程序进行审批;漏打卡应于2日内向部门经理说明情况,情况属实可由部门经理签认,月度内限3次,超过按公司规定执行;
2)考核办法:由部门经理根据考勤记录和个人记录确认,每违反一例扣分值的3分。
2、5S管理:
1)要求:按公司5S管理方案执行;
2)考核办法:每违反一例规定扣分值的1分。
3、工作态度:
1)要求:主动、积极对待工作,遇到责任范围内问题应及时报告,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工作期间严禁玩游戏、看游戏网页。
2)考核办法:每违反一例扣分值的2-5分,其中玩游戏和看游戏网页每例扣5分。
4、沟通协调:
1)要求:协调好与领导、同事间相互关系,不得冲撞领导(含间接领导)、对待同事不友好,工作中的问题应耐心解释、说服。
2)考核办法:冲撞领导每例扣3分;对待同事不友好每例扣1-2分
5、会议:
1)要求:按时间参加公司和部门的相关会议
2)考核办法:会议迟到,每次扣2分,缺席扣5分。
6、临时性工作:
1)要求:无条件、积极、主动的的接受领导交办的工作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考核办法:部门领导交代工作态度不好、工作拖延、完成质量差每例扣2分;公司领导交代工作每例扣4分。
7、工作失误:
1)要求:工作中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降低失误率,杜绝重大失误;
2)考核办法:正式文件的一般失误酌情扣分,重大失误每例扣2-6分。
8、团队建设:
1)要求:具备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能积极、主动有效的帮助同事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2)考核办法:每例与同事的配合不畅扣2分;
9、车辆管理(本项内容仅适用与司机):
1)要求:穿着工装、配工牌;按规定进行车辆停放;出勤日每天对责任车辆进行检查;
2)考核办法:违反一例扣5分
10、公司处罚:
1)要求:严守公司纪律,未有受公司处罚记录;
2)考核办法:受公司通报批评一次,扣6分;受公司警告一次,扣12分。
11、奖励:
奖励为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事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受到部门表扬,每次加3分;受到公司通报表扬加6分,记功加10分;
2)完成计划外工作较多,且完成质量和效果较好,视情况加2-5分;
3)积极帮助同事解决工作外困难,视情况加2-3分;
4)学习上刻苦钻研,进步较快者,视情况加1-5分;
5)部门内部考核表现突出者,视情况加1-3分;
一、对职能部门实施绩效考核通常遇到的问题
1. 工作难度和考核分数成反比。工作难度大的部门和岗位, 绩效考核的分数反而低。
2.工作量和差错率成正比。工作量大, 工作做得多的部门和岗位, 相应出错较多, 出错的几率也偏高。
由于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核为支撑, 并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绩效奖金、薪酬调整、晋升等各方面, 因此, 出现上述两种现象的这些部门和岗位员工, 得到兑现的绩效奖励和薪酬晋升的机会就减少了, 而受到的惩罚倒是相应增多, 一定程度上影响、打击和挫伤了这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 原本是想通过引入绩效考核, 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能动意识、协调意识、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 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实力, 结果反而使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配合变得更加困难, 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对立情绪, 也导致员工抱怨不断, 管理人员参与考核的积极性逐步弱化甚至减退, 造成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也使企业对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考核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影响了公司的整个绩效管理体系。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受职能部门所行使的管理监督职能性质所决定。职能部门工作很难量化, 很多考核指标都是定性的, 目标值和评分标准很难具体化, 不像业务单位那样有硬性的考核指标。
2. 受各职能部门工作差异的影响。一般企业里都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经济运行管理、资产管理等, 在国有企业里还有党委、工会、监察等。这些不同的部门在各自的企业里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考核指标、目标值和权重的设定不好把握, 考核得分的可比性较差。
3. 受职能部门程序性工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职能部门基层员工的过程性工作比较多, 程序繁琐, 而能够直接对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的工作却很少, 这些工作监控起来也比较难, 给考评评分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带来一定的难度。
4. 受职能部门和职能岗位主管领导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的是主管领导考核评分的方法, 即职能部门和职能岗位的直接考核人就是主管领导。而不同的主管领导因看法不同、处理方法不同, 对软性指标的评分自然也会不同, 有的手松, 有的手紧, 有的严, 有的松。
以洛阳石化这个大型国有企业下属的后勤服务单位为例, 它是一家集体企业, 独立法人, 既起着服务大型国企的后勤管理保障和供给等作用, 又拥有自身独立经营的其他业务。多年来, 他们一直以服务母体为主业, 其他辅助经营业务也主要依托母体企业。因此, 其职能部门和职能岗位的设置主要是根据母体企业的需求, 实行了与母体企业生产、安全、设备、技术质量、企业管理、党政工团等相关业务的归口管理。由于后勤管理保障工作涉及业务面较广, 各类专业工作也使得各职能部门和岗位无法整合实现扁平化管理, 相应的职能部室岗位的绩效考核问题也有所体现。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 绩效管理本身是一个如何获得企业期望结果的过程, 而绩效考核是该过程中的一个方法和步骤。在设计绩效考核的时候, 未对职能部门岗位的工作特点深入探讨, 制定不适合的绩效考核方案, 必然得不到期望的结果。而且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难点, 在于职能岗位工作的过程性使得绩效考核标准无法量化, 同时各职能岗位的差异性也使得考核指标不能统一, 权重不好确定。所以, 如何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时科学地制定考核标准和确定指标权重, 以便综合、全面地开展绩效考核, 是解决绩效管理问题的关键和重点。
三、职能部门岗位的工作特点分析
职能部门岗位员工不像专业技术人员那样提供技术服务, 也不像操作员工那样开展具体的生产作业活动, 其主要是为本部门的生产活动或者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服务。主要工作特点如下:
1. 工作环境相对比较稳定, 工作中程序化、事务性的工作比较多。
2. 定性的工作较多, 定量的工作较少。
3. 从事的虽然是管理岗位的工作, 但其工作与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目标无紧密联系、对部门的经营成果也不能直接控制。
4. 工作绩效难以用主要经营者、经营者以及科 (室) 长这样的关键业绩指标进行反映, 主要是通过工作行为来表现。
结合职能部门岗位员工的工作特点, 笔者认为, 对这类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通过工作结果和工作行为这两部分来实现。其中, 行为绩效里还应包括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任务绩效与员工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密切相关, 同时也与个体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和工作知识的了解、掌握密切相关, 主要体现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而周边绩效主要与绩效的组织特征密切相关, 是组织中员工随意性的绩效行为。
四、如何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针对企业职能部门岗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对职能部门岗位特点的分析, 应重点围绕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确定指标权重、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周期以及制定相应的绩效合同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如下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1. 确定考核内容。职能部门岗位员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在绩效计划与绩效考核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面面俱到, 所以通过设定一些通用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其进行管理, 考核指标也要根据岗位性质和内容设定。
(1) 职能部门岗位人员适合采用的绩效标准指标。从之前分析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工作特点可以得知, 关键绩效指标比较适用于与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紧密联系, 对企业或组织具有直接增值或未来发展潜力有贡献的岗位, 而职能部门岗位员工绩效则不宜采用关键业绩指标。笔者认为, 此类人员应该比较适合采用岗位绩效标准指标 (也称工作标准) 考核, 因为岗位绩效标准指标适用于与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目标无紧密联系、对其经营成果也无直接控制的事务性的岗位, 如行政秘书、打字员、档案管理员、值班员等, 而且岗位绩效标准指标更侧重于对工作过程的考核, 其主要特点:一是侧重考察对经营成果无直接控制力的工作;二是主要由他人以及自己评估得出的工作;三是可以考察长期性的工作;四是可以考察工作的过程;五是评价标准侧重行为化。
(2) 岗位绩效标准指标的设定和步骤。根据职能部门员工的岗位性质, 采用岗位绩效标准指标, 其中包括少量定量的工作结果指标和主要以定性为主的工作行为指标。对于定量的指标, 从时间、数量、质量、安全、成本五个方面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设定的标准通常是一个范围;对于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往往要对指标的达成状况给予尽可能详尽的描述, 分出等级, 如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差, 同时对每一个等级还要给出一个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定岗位绩效标准指标:第一, 明确岗位职责。员工的岗位职责可以从其岗位说明书中获得, 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设计岗位绩效指标。如果没有岗位说明书, 必须首先对岗位进行工作分析, 明确其职责。第二, 制定岗位绩效考核标准。岗位绩效考核标准是一种将干得好的和干得差的员工区分出来的工具, 是评价员工绩效的标尺。一个好的岗位绩效标准指标除了有等级之外, 还应有相应的等级描述。第三, 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不同方面的指标在绩效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因此要根据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第四, 确定评价主体。
2. 确定考核标准。前面已提到, 对于定量的工作结果指标, 在设计绩效标准体系时可以根据岗位职责从时间、数量、质量、安全、成本五个方面进行考虑;而对于工作行为指标, 在设计绩效标准体系时应主要采用行为量表法。
这里选择由美国学者史密斯和肯德尔提出的行为锚定评分量表法确定其行为指标的考核标准。在行为锚定法中, 不同的业绩水平会通过一张等级表进行反映, 并且根据一名员工的特定工作行为被描述出来。它不仅描述了最积极和最消极的行为, 而且描述了这两者中间的几种层次。行为锚定评分量表由企业领导、考评者及被考评者的代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共同制定, 必要时还可以外聘专家加入。
行为锚定评分量表的设计步骤如下:第一, 收集工作中代表有效和无效工作行为 (绩效) 的关键事件。由了解该工作的主管和工作承担人以及工作分析专家来进行。第二, 设计绩效维度。由制表的上述人员把关键事件进行归类, 分成若干绩效维度。第三, 重新分配关键事件。由另外一个小组把关键事件重新分配到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上述已界定的绩效维度类别中。若该小组50%~80%的人对某一关键事件的归类与第二步中的归类相近, 该事件即可保留下来。第四, 评价关键事件。对关键事件评定, 确定他们所代表的绩效水平, 通常用7~9点法。第五, 最终形成评价表。每个绩效维度上的关键事件都按绩效水平进行排列, 每个关键事件代表一种绩效水平, 每个绩效维度最终通常有6~7个关键事件。
3. 确定指标权重。设置权重时要根据各项工作产出在工作目标中的“重要性”而不是根据花费时间的多少来设定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 这里我们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来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要素, 并将这些要素划归不同层次, 从而客观上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相对于其上一层次某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 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 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得到各层要素对上层某要素的重要性次序, 建立相对权重向量。最后自上而下地用上一层次各要素的组合权重为权数, 对本层次各要素的相对权重向量进行加权求和, 得出各层次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 从而确定了最终权重。
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结构模型, 由专家评分建立判断矩阵, 计算层次排序, 进行一致性检验, 综合所有专家结果, 得到最终的平均权重。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以参考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应用资料, 根据企业的目标和能力的不同选择实施。
4. 确定考核主体、考核周期, 签订绩效合同。对于职能部门岗位员工考核主体由上级、同事、相关部门组成比较合适, 这样能够从多个不同角度获取评估信息, 提高评估准确性和可靠性。
考核周期的确定也很重要, 周期过长无法准确反映被考核者的绩效;周期过短又需要投入很大人力和财力。笔者认为, 对职能部门员工的考核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 半年和年度考核结果按每季度考核成绩加权平均计算比较合适。
绩效合同是发约人 (上级主管) 与受约人双方对应实现的工作绩效所订立的正式书面协议, 并受公司章程及内部一系列规章制度所约束。它明确定义了主要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及相应的权重, 并以此作为衡量受约人绩效, 决定浮动薪酬、奖惩、晋升的基础和依据, 是职能岗位员工绩效管理实施的主要载体和关键手段。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设计, 对于职能部门岗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就基本完成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科学系统的分析、确定职能岗位的工作量与工作行为指标的权重, 是落实方案的重点, 也是最终绩效考核结果是否反映真实状态、能否为绩效管理提供积极支持的关键。
总之, 一套好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 除了方案的正确, 还与各个实施环节密不可分。公司的绩效管理能否实施开展的好, 不仅需要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 还必须做好一些相关的基础工作, 如组织保证是否有力, 特别是部门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建立各种相关配套制度;人力资源部组织对绩效管理相关者培训是否到位;是否有与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企业文化等等, 都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文章对现代化企业职能部门岗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如何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绩效考核五模式
绩效考核常用模式与方法有五类:关键绩效指标考核(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提出了组织绩效指标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战略一致,紧密围绕关键职责进行考核,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组织战略转化为组织的内部管理过程和活动,以赢得和保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 ),是根据组织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并自上而下逐级分解,把总目标转变成各个部门及个人的分目标,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目标管理是使个人在完成目标和自我实现的同时,实现组织的总目标。
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 Score-Card,BSC ),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互为关联维度来平衡定位和考核组织各个层次的绩效水平。它一方面考核组织的产出,另一方面考核组织未来成长的潜力,再从顾客角度和从内部业务角度两方面考核组织的运营状况参数,充分把组织的长期战略与组织的短期行动联系起来把远景目标转化为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
工作目标设定法(Goal Setting,GS),通过工作目标设定对工作过程中不易量化、长期性的、辅助性或支持性工作进行定性评价。工作目标设定能弥补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所不能反映的方面,更加全面反映工作完成情况。
360度反馈(360 Feedback )也称全视角反馈,通过被考核人的上级、同级、下级和服务的客户等方面获得工作评价和意见,了解组织的工作效果和业绩,把握相关利益各方对组织的期望,达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和提高组织效能的目的。
经过对多省市税务部门绩效考核实践的调研,目前,各级税务部门在实施绩效考核时,通常对各种绩效考核模式进行搭配使用,并结合上级单位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形成了不同的考核模式。比较典型的模式有以下三类:
模式一: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
目前,部分省市税务部门实施的全面绩效考核模式即采取了该种搭配方式。主要做法是:聘请专业机构研发绩效管理应用系统,引入ISO标准化管理,对工作制度、岗责、流程进行梳理,实施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重构机构设置和岗位配置,并以此为基础自上而下设计包含各层级单位及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实施量化考评。该模式强调精细化过程管理,通过顶层设计,按照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评、绩效改进的管理流程,全面承接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并把任务逐级分解到各级税务部门和岗位,实现覆盖全员的逐级考核和全过程管理。
模式二: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
该类模式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出发,或参考平衡计分卡关于维度平衡的管理理念,从税务部门职能特点出发选取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考核。由于税务部门普遍把“收好税、带好队、执好法、服好务”作为工作总体目标,而这一目标已基本包含平衡计分卡关于财务、顾客、内控和管理、学习与成长的四个方面。因此,税务部门在实践中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确定考核维度,包括组织收入质量、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税收业务管理、依法治税、纳税服务、税收保障、廉政建设、纳税人满意度、干部满意度、上级满意度、工作创新、荣誉表彰、重大责任事故与工作失误等。
模式三:工作目标设定+360度反馈
该类模式在应用上主要体现为一种考核方法,一般用以辅助和配合量化指标考核。但实践中,一些税务部门舍弃量化打分的方法,选择定性评价方法进行考核评定,在分解工作任务和设定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评定等级、评议、投票、排名等方式对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性评价。该类模式注重全方位的反馈,在评议的过程中引入多个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价,包括对纳税人满意度进行调查、征求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征求同级政府部门意见、组织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领导干部述职等。
从实践看,三种模式在管理深度、推行难度、管理成本和考核结果上均存在差异:
从管理深度看,模式一管理精细化程度最高,模式二次之,模式三偏于粗放式管理。模式一基本实现了对组织和个人的全方位管理,但重点不突出;模式二主要针对重点工作进行考核,精细化管理的范围较模式一更小,但能针对关键职责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模式三采取定性评价方式,难以对工作的质量实施精细管理。
从推行难度看,模式一难度最大,模式二次之,模式三最易推行。模式一建立在高度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基础上,需要专业机构研发管理系统,资金投入较大,操作比较复杂,因此不容易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同时由于考核精细、管理严格,税务干部承受的工作压力更大,容易引发税务干部的反对,降低执行的配合度,增加推行难度。模式二不改变现有管理模式和流程,考核重点突出、导向明确、简便高效,易于税收中心工作的推行,且管理成本较低,比较容易得到管理机关和干部的认可。模式三考核方式比较传统,管理过程简单,能比较轻松地推行。
从考核结果看,模式一和模式二均采取量化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人为因素,因此考核结果较为客观,有利于绩效改进。其中,模式一由于具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持,数据来源更为可靠,评分过程更为透明,因此考核结果更倾向客观,绩效改进更为具体。同时,由于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考核结果直接体现组织和个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得考核结果能够运用于干部考核、晋升、选拔等,更有效地发挥考核激励作用。模式二没有绩效系统的支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可核实性较模式一低,考核过程易受到主观因素干扰,存在“打平均分”等软约束现象,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另一方面,由于考核指标围绕关键职责和环节设计,考核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有利于进行针对性改进。模式三的考评方式以主观评价为主,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不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
模式的选择
绩效考核模式是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受外部环境、组织特点、行业特征、文化氛围、管理者素质和主观意愿等多种因素影响。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整体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呼声越来越高,税务部门是政府机关的窗口单位,与纳税人接触密切,被监督和被期望的程度更高,相应对建设高效、规范的服务型税务机关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加强绩效考核的精细化是大势所趋。
从组织特点看。税务部门采用的是系统垂直管理,其中,国税部门由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垂直管理,地税部门由地方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双重管理。整体看,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层级多,除国家税务总局外,还包括省局、市局、县区局、分局(税务所)等四个层级,税务干部队伍庞大,管理难度较高。因此,从激活组织活力、节约管理成本角度,税务部门应采取量化为主的考核模式。
从制度基础看。税务部门由于具有组织收入、税源监控等业务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管理和信息化基础。但从现实情况看,各地区税务部门管理基础和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对于精细化考核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从人文背景看。目前,税务部门人员的知识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但各地区之间还存在差异。一般看,经济发达地区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相应的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更高,更倾向于通过先进的考核方式实现自我提高和体现自我价值。
1.目的
为了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QC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将品质保证的工作做到精细、准确、迅捷,从而确保出货品完全满足客户的品质要求.2.适用范围
品质部所有的QC人员,包括外派在客户处驻厂的QC人员 3.定义
工作业绩考核:是指对业务熟练程度、检验速度、不良品检出率、成本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的考核
工作态度考核:是指对工作纪律、配合程度、责任心、积极性、品德言行等方面实施的考核
包装明确区分管理:是指经过QC人员检验和标识的产品,在客户处发生异常时,仍然能够追溯到这批产品的检验记录、责任QC人员,并且这批产品不会和其他同类的产品相混淆.4.职责
4.1品质部主管负责每天的绩效考评,将绩效得分记入考评栏内;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周之 内,品质文员要统计好每位QC人员的得分,汇总上报部门主管人员和总经理;4.2生产、资材等部门可以对每个月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提出建议和监督 5.内容
5.1绩效评分的分布与对应绩效金额
5.1.1无论正常上班,还是加班,每个工作日以10分计算,休息日不享有绩效评分,其中,工作业绩考核与工作态度考核各占5分.5.1.2 每1分对应1元钱 ,例如,某QC人员本月得分为220分,则绩效金额为220元.5.2正面得分内容规定
5.2.1工作业绩考核---所检验的产品无客诉,工作无异常,并且有下列情况者,明确规定 得分数.A.针对具体不良项目,主动到生产现场中去,将明确的标准传达给作业人员,改善制 程者, 工作业绩得分为4-5分 B.受入检查中,对于NG产品,能指导监督供应商返工一次性OK,包装明确区分管理, 准确上报返工良品数、不良品数、工时数,工作业绩得分为5分
C.处理客退品时,加工商区分无误,不良项目与数目准确无误,各加工商的部品以及每个加工商的不良项目都能明确区分包装和标识, 工作业绩评分为5分
D.积极培训新进人员,使其在2至3周内能单独实施职责内品质检验工作的,工作业 绩得分为4-5分
E.在受入检查PLUG CORD 时,能够发现电气不良,经管理者确认的,当日工作业 绩得分为5分.品质管理者确认后立即在不良品上面刻上不能去除的记号.F.受入检查成型物品时,能够发现2个月之内未发生此类客诉或者从未发生此类客诉 的尺寸不良时,工作业绩得分为5分
G.QC人员工作中,自己负责的检验工作暂时空闲时,在管理人员没有安排的情况下,主 动帮助同事实施检验者,得分4.5分以上
H.临时接到样品试验和制作试验报告的任务时,能够坚持及时准确完成样品试验和 制作试验报告者,得分不少于4.5分.I.工作效率高,业务熟练,能及时完成出货品检验的,得分不少于3.5分.5.2.2工作态度考核----有下列情况者,明确规定得分数.A.工作中主动提出提高工作质量和提升工作效益的方法,经过管理人员考虑并采纳 的,得分不少于4.5分
B.在制程检验和受入检查时,能够及时发现不良状况,将发现的不良状况及时上报管理人员,乃至提出好的建议,从而防止公司和供应商遭受批量性客诉退货、批量性重工返修、批量性报废损失的,得分为5分
C.工作中,与生产部人员或者供应商相关人员产生矛盾时,能够克制自己的不满,主动将问题点向管理者反映,避免发生争吵和矛盾激化者,得分不少于4分
D.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聊天不接听私人电话,不做与工作无关 的事,听从管理者的安排,积极主动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内容,得分不少于3.5分
5.3负面扣分内容规定
5.3.1工作业绩考核---当工作出现失误,存在下列现象时,对扣分内容予以规定 A.制程检验中,未按规定时间段巡检,检验项目不全面,检验样品数不足,重要产品性能参数未检验,等等,导致产品发生批量性返修、批量性报废者,当天工作业绩考核得分为0分,工作态度考核得分不得超过2分.B.对针客诉部分,规定有: a.客诉内容是检验标准书规定的必须做检验的尺寸、性能、外观项目,且不良是批量性的,从月度考核总分里扣除10分.批量性的,是指整箱整袋、整个模号或者不良率5%以上.b.客诉不良项目重复发生在3次以内的,是因QC检验未能发现造成的,按每次扣除1.5分计算,从月度考核总分里边扣除
C.客诉不良项目重复发生超过3次的,是因QC检验未能发现造成的,超过的次数,按每次扣3分计算,从月度考核总分里边扣除
d.客诉不良项目是检验标准书规定的必须检验的尺寸、性能、外观项目,不良性质不是批量性的, 每批扣除的考核分数不得低于1.5分
e.PLUG CORD 发生电气性能不良的,比如合线,反线,短路的,每批客诉按扣除10分计算,从月度考核总分里边扣除
C.供应商在我公司对PLUG CORD进行返检返修时,未能分批抽检,或者未能指导监督, 导致整批再次返检返修的,当天工作业绩考核得分不得超过1.5分.D.供应商在我司对成型物返检返修时,未能指导监督,导致导致整批再次返检返修的,当天工作业绩考核得分不得超过2分.E.针对返工品,QC未能要求返工人员或者自己不能在包装箱和生产小票上注明可以起到追溯和区分直通品作用的记号者,不能做到包装明确区分管理,当天工作业绩得分为0分.F.管理人员在巡查中,发现QC人员不按管理者和检验标准书规定方式抽样和检验的,比如,要求戴手套/手指套但未戴的,抽样数不足,检验的模号不全面,使用的检验工具不符合检验标准书,等等,当天的工作业绩考核得分和工作态度得分都不得超过2.5分.G.下班当天未能完成报表的,台面未能清理干净的,工具未能收拾摆放好的, 文件报表样板乱放的,当天工作业绩考核得分不得超过1.5分
H.值日没有完成所有指定区域清洁的,或者垃圾杂物没有处理干净的,当天工作业绩考核得分不得超过1.5分
5.3.2工作态度考核---当工作态度存在下列现象时,对扣分内容予以规定
A.早会迟到者,或者上班早退者, 请假在4小时以内的,当天工作态度考核得分为0分 B.请假超过4个小时的,旷工的,当天工作业绩考核和工作态度考核均为0分.这里所说的请假,包括管理者安排加班而擅自不加班者.C.一个月内请假超过2个工作日的,绩效奖按总得分的50%折算,超过4个工作日的,该月的绩效奖为零.C.和管理者争吵的,找各种借口不接受工作安排的,得分为0分
D..遗失工作报表、限度样板、各种样品、客户或者供应商提供的需要保管好的其他物 品,得分为0分
E.工作中,不管是任何原因丢失损坏检测仪器者,得分为0分,同时需要照价赔偿.E.检验所依据的图纸或者标准书不是最新版的,得分不超过1分.F.对尺寸标准或者外观限度标准不清楚而实施检验者,得分不超过1.5分 5.4新进人员、XRF测试人员、在外驻厂人员的考核规定
5.4.1新进人员在第1个月没有工作绩效奖.例如,某QC人员在9月15日开始上班,那 么,只能在10月16日才能开始实施绩效考核
5.4.2 XRF检测人员,考核方式同上,但有补充规定: A.积极配合进料检验要求,按规定抽样检验,当月之内能够及时发现环境管理物质 超标异常的,或者没有发生任何环境管理物质超标事件的,月度工作态度考核总 得分不低于“4.5分/工作日*工作日数”
B.当天检测结果没有发送给相关方的,检验完毕的原材料当天没有贴上PASS或者NG 标签的,仓库送检单没有签名盖章的,工作业绩考核得分不得超过2分
C.部品的环境管理物质超标,但社内未能检测出, 流到客户手中被客户检测出来,造成 批量性报废损失的,当月的绩效考核为零分,损失超过5,000元的,还要处以不低于200 元的罚款.5.4.3驻厂人员的考核方式同于5.1-5.3,但另有补充规定: A.每批客诉产品,要求跟踪到最终处理结果.比如,退回社内的,要知道退回的具体时 间,通知部门主管;驻厂选别返工的,要明确以邮件或正式报告的形式,向部门主管反 映结果,良品数和不良数各多少,耗费的工时数.不能做到上述要求的,按每批1.5分 计算,从月度考核总分里边扣除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做出相关论述,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的基本含义,我国现代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另外,也会对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做出一些强调。绩效考核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考核 问题 对策 意义
一、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含义
首先,目前对绩效界定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人侧重结果,有的人侧重行为,还有的侧重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个人认为,绩效确实与员工的潜能有关,它是可变动的,而变动的主要因素则是员工的潜能,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绩效就是指一个组织所期望得到的富有价值的结果,是组织为达成其有效的增值目标而在不同层面上形成的产出要求。”[1] 这是对绩效的一种相对权威的定义。对于绩效考核的界定也有好几种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门以及直线业务主管依据特定的绩效考核目标,借助多种行为和标准化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收集有关信息,建立测量指标体系,设定工作标准,对组织员工的行为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产出状况等进行客观评价。”[2]还有一种说法值得一提:“绩效考核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3]我认为绩效考核就是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对员工的过去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并以此产生工作方面新的标准和目标。
二、公共部门绩效考核出现的问题
考核主体的失误造成考核偏差。由于负责绩效考核的工作也是由人来做,因此考核主体在考核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偏差。产检的偏差有从众心理、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自我比较误差和盲点误差等。从众心理主要表现在下级对领导的评价上,由于一些利害关系,导致他们不说真话而随大流。晕轮效应则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这种误差比较严重。刻板印象是我们所说的偏见,即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比较误差比较好理解,就是拿别人和自己比较,显然错误。盲点错误,即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共同出现的问题被忽略。
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我国考核公务员的标准主要是:“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4]这种测评标准比较笼统,空泛。其实我国的这种考核标准主要考验公务员的自觉性和诚信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公务员自觉性和诚信度并不高。因此整个的评价体系也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虽然有些部门也做出了一些细则,但也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如果是一些私营企业自然不需要这一点。但是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外部监督十分重要。我国公务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既然为人民服务,就有必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公共部门员工绩效的考核上来。因为有些工作就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做得好不好,人民自然最有话语权。
三、关于绩效考核问题的对策
慎重选择考核主体,减少考核偏差。物理学上误差是允许存在的,生活中亦是如此。既然误差来自考核主体,那我们就应该慎重选择考核主体。像从众心理造成的误差,就要选择能够脱离利害关系的考核主体。而对于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自我比较误差的出现,则是由于考核主体强烈的主观意识。可在考核前对考核主体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提醒。经培训无效者,剔除考核主体的群体。
建立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公共部门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比较大。所以将评价指标细化有着极大的工作量。但是这种指标体系一旦建成,会使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的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起来。我觉得虽然工作量大,但是将这些标准交给具体的、对应的部门来做,还是可以完成的。简单来说,就是各自制定自己的评价标准,最后合成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正式引入外部监督。据我所知,我国目前还没有人民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监督制度。公共部门也没有太过重视人民对公务员绩效的评价。虽然有些举报贪污腐败的案例,但方式并不够正式,只是随意地曝光严重的事迹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因此,正式的建立外部监督制度不失为考核和提高公共部门人员绩效的好方法。
四、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的意义
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员工绩效。这就和学生考试一样,考试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但也会带来作弊。通过考核来激励员工固然不是上上之策,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毕竟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就像没有考试很少有学生去主动学习一样。
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通过绩效考核使得大部分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整个部门的绩效。这样一来,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不过如果考核过程中出现了不公正、片面的现象而没有及时纠正的话也会大大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绩效考核有利于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绩效考核,可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反馈,而员工也可以指出工作中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部门进行反馈。这样一来就能促进部门与员工的沟通,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参考文献:
[1]、[2]:孙柏瑛、祁凡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3]
:百度百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5]
一、赶。这次的绩效改进报告,从制作日期上看,很多部门仍然是赶出来的,今天下午会议前,仍然个别部门在制作报告,很多部门是头一天做好的。我认为这方面大家要向采购部经理、笔芯部协理学习,二位的绩效报告在十几号便出来了。我认为,每天十号左右KPI考核分值出来后,各位主管便应该核对确认数据,找出原因,着手撰写改进措施报告,要变成每月头的一个例行工作,形成习惯,千成不要赶,“赶”是做不出好东西的。
二、对考核要有大度、超然的态度。各考核部门与数据提供部门,要充分发挥“执行、监督、检查”的三个功能,既互相牵制,又不为庇护,既不能因为考核而伤害了部门之间特别是主管之间的感情,又不能为了做好好人,而丧失了提供数据的唯真性原则。各位主管针对相关部门的考核改进报告,要互相提意见,要勇于PK,被质询部门主管更要有大度、超然的态度来乐于接受和消化,而不是愤于拒绝对方的建议,否则将不会得到进步。
关键词: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
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对于组织整体绩效管理具有战略意义,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部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研究、人力资源部门的战略地位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等, 对人力资源部门绩效的研究虽在一些研究中有所涉及, 但直接针对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绩效管理的研究并不多, 并且主要集中于理论模型构造与管理思想的创建, 相应的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开发研究很少。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的探索。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T om E.Law son, R egina L.H epp (2001) 提出了PA C A评价指标模型, 此模型主要从企业绩效, 顾客满意度, 雇员满意度、忠诚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施等角度设置评价指标, 从而对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进行评价。N ancy M.Sorensen (1995) 主要从人力资源部门传统职能的八个方面对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进行评价。这八个方面主要包括员工培训, 员工跳槽率, 缺席率, 薪酬水平, 雇用成本及辅助, 年均成本, 失业补偿金, 员工的福利 (包括休假, 医疗补助) 等。Edw ard E.Law ler III. (2004) 指出, 应从企业效应, 服务成本, 成本收益率, 追踪外向型服务的情况, 人力资源实施活动对劳动力的效应等方面评价人力资源部门绩效。K Y eung, Bob Berm an (1986-1998) 认为,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人力资源部门为增强企业绩效而做出的贡献:一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系列活动影响领导者和组织内成员的价值观等, 从而增强组织能力的情况;二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举措提升雇员满意度的情况;三是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向顾客提供免费问答和培训等活动, 从而增强顾客和股东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情况。
国内学者田志锋从战略层、管理层和职能层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并据此提出了一个以外部环境为基础平台, 包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三个维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框架。李丽根据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思想, 综合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的结果, 最终选择了与企业经营绩效具有紧密联系的人力资源部门绩效指标, 认为应从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业务流程方面以及学习和成长方面来评价人力资源部门绩效。巩艳芬等人根据人力资源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从素质、岗位和绩效三方面建立了3个一级指标, 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张莎等人也是借用平衡积分卡原理, 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评价可按创新学习, 绩效管理, 职能工作和显性业绩四个模块来设计指标。
二、因素提取和框架建立
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绩效应从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素质和内部员工满意度两方面来考核。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素质是人力资源部门胜任人力资源工作的基本条件, 内部员工的满意是人力资源部门绩效实现的途径, 内部员工满意最终推动企业战略绩效任务的完成。
1、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素质
(1) 职业化技能。职业化素质包括职业化技能、职业化态度、职业化道德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四个维度。职业化技能从技能角度考核员工有没有能力来担当工作任务, 可从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影响别人的能力和帮助别人成长的能力等这几个方面来考核。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人力资源战略、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分析、招聘和培训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和绩效管理、薪酬体系的设计、劳动关系等, 相关领域的知识包括统计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财务管理和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2) 职业化态度。职业化态度就是需要员工用心把事情做好, 有良好的态度和心态, 用心做好每件事, 做到敬业、负责和主动。
(3) 职业化道德。职业化道德是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判断, 它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可以从忠诚、保密、尊重和提供准确信息等几方面来考核。
(4) 职业化行为。职业化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职业形象上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得体, 举止成熟、稳重, 待人处事周全, 不喜形于色, 可以从衣着、言行举止等方面来考核。
2、内部员工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分为外部客户满意度和内部员工满意度。由于外部客户满意度的数据难以取得, 在本文中只考虑内部员工满意度。内部员工满意度衡量的是内部员工对人力资源服务和产品是否满意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部门要站在员工需求角度, 通过提供令员工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来吸纳、留住、激励、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忠诚感和献身精神, 从而提高效率和增加企业效益。
内部员工满意度测量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获得。从主观上看, 可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员工的面访等方法获取, 其具体调查或面谈内容参见表2。从客观上看, 可以包括如下六个指标:劳动争议的数量/频率;年度的人力资源流动率;新员工到岗时间, 借以反映人力资源部招聘的时效性;试用期留住率, 借以反映招聘的质量;员工投诉解决率;员工建议回应率。
三、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量表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 在相关文献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可得性, 设计了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的量标。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根据专家赋权法进行了设定和分解, 具体见表1和表2。
四、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中, 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首先, 在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中, 不应有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统计、汇总, 而应当临时成立一个专门的考核小组来进行统计、分析。其次, 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参与职业化素质、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绩效评价机制、对员工的培训机制、与员工的沟通、员工的心理感受的考核。再次, 劳动争议的数量/频率、年度的人力资源流动率、新员工到岗时间等这六项客观指标可由考核小组分析、统计得出。最后, 每个指标分数越高, 表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做的越好。总分数得出后, 与本行业的平均分数做比较, 如果低于本行业的平均分数, 则说明本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急需改进。
参考文献
[1]Tom E Lawson, Regina L Hepp.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Initiatives[J].HR.Human Resource Planning, 2001, 24 (2) :36-44.
[2]Nancy M.Sorensen.Measuring HR for Success[C].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Steps.1995.P:49-51.
[3]Edward E Lawler III, Alec R Levenson, John W Boudreau.HR Metrics and Analytics:Use and Impact[J].HR.Human Re-source Planning, 2004, 27 (4) :27-35.
[4]K Yeung, Bob Berman.ADDING VALUE THROUGH HU-MAN.RESOURCES:REORIENTING HUMAN RESOURCE MEASUREMENT[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86-1998) , Fall1997, 36 (3) .
[5]田志锋:人力资源部门绩效指标体系及科学计量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 2005 (5) .
[6]李丽:平衡记分卡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应用探讨[J].财经论坛, 2006 (10) .
[7]巩艳芬、孙晓春、张博等: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判断[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3, 27 (4) .
在此指导原则下,笔者作为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制订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将根据平衡计分卡理论,并运用和实施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结合出版社行业特点和出版社员工绩效特征,初步阐释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在一些细节的考量上力求绩效考核方案更具操作性,从而减少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常有的矛盾。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中的“双效”原则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总裁戴维·诺顿博士将共同研究的成果“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量度”发表在1992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是通过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运营(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四个维度的指标架构来评价组织的绩效。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主要考查图书的文化积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认可度等。它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和专家读者等,可以归属为“客户”维度。而出版活动中的经济效益是指出版社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经济收益,而出版社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来反映。
因此,在建立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库时,应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为依据,有效地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从细节上对图书的社会效益考核做适当的倾斜。
二、编辑部门绩效指标的确立
在制订绩效考核方案时,出版社要有意识地将中长期战略目标和规划落实到绩效指标中去。因此不能全部追求量化考核,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即在“大部分指标量化的同时,保证有一定量的非量化指标”。
笔者结合亲身经历的一些绩效考核实践,根据SMART原则,筛选出不超过10个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少量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二者共同构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关键绩效指标中,依次是属于财务维度的利润指标、编辑加工量指标,属于顾客维度的图书获奖指标、品牌影响力指标、再版率指标,属于内部运营的新版图书品种指标、编校质量指标、职能指标,以及学习与成长指标。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主要有版权输出指标等。
三、绩效指标的具体分析
1.利润指标
图书利润,即毛利,属于可量化的结果性指标。而传统的码洋考核,因为无论是印制码洋、发行码洋,还是发行实洋,都只是产出,但如果码洋虚高,库存难以消化,或者遭遇大量退货,最后在财务核算上,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图书,在出版运营上是失败的。利润指标的考核,将刺激每个编辑努力贴近市场,寻找商机,同时注意节约成本,去提高单品种的销量和利润。
有的出版社将“部门费用预算控制率”作为一项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笔者认为,在利润指标考核框架下,编辑会自发地去思考如何控制图书的成本,而有争议的部门费用主要是营销宣传费用。从实践来看,营销宣传不仅是对某一个单品种的推广,也是在营销出版社的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因此,这部分费用不计入图书成本为宜。
另外,由于图书的销售具有时滞性和动态性,销售行为不会在限定的考核周期结束时自动终止,因此对单品种的持续盈利能力,要着眼于长期、滚动地考查其在市场上的表现,直到该品种不能动销为止。
2.编辑加工量指标
考核期内编辑对书稿编辑加工的数量和质量,这一指标的确立已成共识,但因出版社可能既有一般市场化图书,也有教材图书、教学辅导用书,还有低幼类的图书和专业性较强的学术图书,而这些不同板块的书稿在编辑加工上的难易度和专业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板块的书稿设定不同的难度系数。同时,对同一本书稿,编辑加工量和校对通读量的相互折合比例也应当有一定的约定。
3.图书获奖指标
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获得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组织、评定的奖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不断促进编辑部门重视出版行业的文化使命,有效增强出版社的品牌信誉度。
笔者所在的出版传媒集团在下达成员单位目标责任书时,将图书获奖指标概为“重点出版物”指标,列入该指标的有各种出版项目、资助项目和出版工程等。但出版社将任务分解至社内编辑部门时,由于部门品种性质不同,因此通常的做法是该项指标不设目标值(指标值),依据奖项(项目、工程)影响面的不同,奖励不等的考核分。
4.品牌影响力指标
对于品牌价值不是很高的中小型出版社,品牌影响力指标主要侧重于图书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销售册数上。就图书品种而言,笔者所在的出版社,教材品种与教辅品种依赖的销售渠道不同于市场化运作图书,故不应有此项指标考核;该指标主要考核市场化图书。在时间间隔上,以进入市场一年左右的沉淀期为宜。短时间的销售实则是退货不可预测的发货数量,不是实销数量。
这项指标也可以从品牌建设、品牌维护、品牌拓展等环节去定性考核编辑部门的绩效行为,以不设指标值、奖励考核分的模式,激励编辑部门不断地去加强图书的影响力。
5.再版率指标
出版物的再版重印率,是出版物内在生命力的恒久体现。在出版社内部考核时,这项指标针对的主要是市场化图书编辑部门。教材、教辅、直销幼儿园的幼教产品,在出版实践中,再版率基本上是接近100%的,考核再版率是无意义的。
6.新版图书品种指标
新版图书的开发生产指标是编辑部门在考核期内很重要的工作衡量。但现今,出版社与民营机构、工作室等的合作已成普遍现象,已不是出版社独立之行为。由此在品种的考核上,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借外力经过选题策划、组稿,甚至排版制作好的书稿,与编辑部门自主研发的书稿,付出的心血、劳动和智慧是不能等同的。因此,笔者的思路是,根据出版物出版流程和环节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书稿拉入一个基本公平面来考核。
nlc202309040344
出版物在出版前后,编辑部门的绩效行为主要有选题策划和完善、组稿和落实、审稿和修正、事务和协调、设计和包装、营销和推广等六大环节。可将这六环节作为尺度,并设定等同或不同的权重,对编辑部门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参与和参与的程度进行评定。
7.编校质量指标
该项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出版社在考核时,毋庸置疑地会将编校质量合格率设定为100%。不同的是指标权重的确立,以及不同影响面的编校质量事故有不同惩治尺度。
8.职能指标
在一些研究文章中,把“编校节点完成率”作为一项属于内部流程维度的考核指标。但很多出版社的编辑部门,项目实施无明确的时间计划,编校节点的控制力度比较弱,此项指标考核恐会落空。笔者认为,可以将编辑部门在考核期内的配合社领导、管理口(含印制部门)、发行部门的工作,以职能指标概之,从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三个维度上,由上述各部门各自进行定性评价,以评定编辑部门的综合表现。
9.学习与成长指标
一些研究中将“专业学习完成率”作为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但缺乏更具体的实施细则。此项指标的实施可从编辑部门是否在多媒体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上有前进的步伐、是否撰写专业性的论文、是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编辑个体是否取得更高的学历、是否获得个人奖项等层面作定性的分析和评定,作为一种奖励,激励编辑部门形成“个人的成长即是企业的成长”的观点。
10.版权输出指标
该项指标根据出版社的特点和实际,可列入客户维度中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可作为奖励性的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以笔者所在的出版社而言,宜取后者。既是属于客户维度,宜注重其社会效益的考核,在操作上可参考“图书获奖指标”的细则:一是奖励考核分,二是输出的品种不计亏损。
四、绩效指标目标值的确立和权重
形成绩效指标体系后,如何确立绩效指标目标值和相应的权重,笔者所见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百分制。出版社根据管理经验、考核期内绩效指标的侧重和“二八定律”(20%的指标反映80%的绩效),剔除掉奖励性指标后,根据重要程度依次定出高、中和低等的绩效指标,量化绩效指标的权重。同时确定编辑部门绩效指标目标值(奖励性指标不设定目标值),未完成或超过目标值,扣减或增加一定比例的考核分。
另一种是积分制。即将所有的绩效指标都视为奖励性指标,完成某一项指标就增加一定的考核分。最后预测编辑部门可能实现的分数总额,确定总积分目标值,并配以相应的奖惩兑现办法。
二者看似不同,实则异曲同工。前者的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都具有封闭性,不同绩效指标的重要度清晰可见,指标之间考核分的相互弥补受权重和奖罚比例的影响。后者的指标体系具有开放性,一些非关键性甚至是细枝末节的绩效行为,都有可能进入积分系统;不同绩效指标的积分和指标间的相互弥补获得也将受到积分权重的影响。但后者较之前者,积分权重的确立更有隐蔽性和失衡性。一旦积分权重设置得不合理,一是将会模糊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指引绩效行为的重心点,二是指标之间积分互补性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将违背“二八”定律,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失去意义。
(作者单位系未来出版社)
【行政部门绩效考核】推荐阅读:
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10-24
行政文员考核办法07-07
学校行政人员考核办法09-27
文化局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实施方案09-20
司法行政年终考核总结报告09-22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大作业形成性考核作业09-06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管理考核暂行办法05-29
咸丰县道路运输管理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方案07-22
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09-07
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听证程序区别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