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证明确认书(共5篇)
(一)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 在我国, 有相关学者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收入确认问题进行了一定层面上的探析。如吕祖垂 (2001) 仇春菲和刘亚峰 (2004) 研究指出目前我电子商务会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不完全符合传统会计收入确认的特征和条件、其收入计量及收入时间难以确定及其账务处理难以进行等问题, 提出明确电子商务会计收入核算时间、核算对象的方法。秦敏花 (2013) 分析淘宝网的收入来源和现存问题。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务模式, 在原有经济业务基础上, 出现了很多新型业务, 比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在线采购和销售商品、在线提供和接受劳务、在线支付或收取款项等。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 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成本、新的产品形式———数字化产品的确认、电子商务收入的确认面临一些难题。如荣慧君, 李占, 张书娟, 张靖 (2012) 研究指出虚拟网店在会计确认过程中存在的数字化产品的确认难题、销售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难题、确认时点存在的难题及对税收监管部门在税收征管方面的建议。张岩、芦炳红、郭承滨 (2007) 研究指出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 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成本、新的产品形式———数字化产品的确认、电子商务收入的确认面临一些难题, 提出了在线销售数字化产品 (包括实体产品的电子形式) 其收入应当确定为销售商品的收入和交付商品时确认收入的方法。
根据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种收入确认的情况淘宝商家可以进行不同的的会计核算, 如柳英慧 (2011) 研究指出附有退货权交易、“代金券、积分卡”、分期收款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贠明猛 (2009) 研究指出设立数字商品会计科目和根据企业角色确认收入。易思月 (2013) 研究指出试用中心里发生的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石芮菡 (2013) 研究指出附退货运费险的淘宝网销售退回核算会计处理思路和示例, 建议开设明细账户“预收账款———支付宝”对其进行核算。钟铃 (2008) 研究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收入问题, 结合实际, 利用收入的确认原则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其中以总额入账还是以净额入账, 其判断标准应为电子商务网站在整个交易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借鉴指导意义很大。但是以上的文献存在的缺陷在于只是从单一的收入来源阐述收入会计核算的方法与标准。
(二) 国外研究现状
E.S.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提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会计实践和会计思想有很大影响。Martin V.Deise (2000) 等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战略、战术等各个层面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操作。美国学者Paul Ashcroft (2004) 认为传统的会计理论正逐渐变得过时, 因为他们完全不能充分地表述发生在许多公司和行业的飞速变化。Quan Quan, Yaping Li, Lingli Wang (2012) 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和证明了企业需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的必要性, 并重点分析了会计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出现的问题, 以及提供了一些处理这些具体问题的相关对策。Bin Wang, Chengfeng Huang, Kanxiong Nie (2011) 研究了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网络上查账的操作, 分析了网络上的账簿核算与传统的有多不同, 并且解释了如何实施网络查账。Qin Zheng, Yi Han, Shundong Li, Jinchun Dong, Lixiang Yan, Jun Qin (2009) 从多个行业提供一些典型的电子商务情况来演示如何分析电子商务的案例。
上述国内外相关文献表明:对于电子商务收入确认进行统一规范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准则制度来规范这种数字化、网络化及无形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形式的收入确认, 对收入确认的核算对象缺乏分类、以及具体核算时间、会计处理方法与对策不全面、不具体, 因此, 本文拟对此进行相应的探讨。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收入确认机制设计与优化
(一) 收入确认核算对象分类
(1) 销售商品收入确认。一是销售有形商品收入确认。有形商品是指传统的实物商品, 企业通过在网上开设独立的虚拟商店或直接在线销售来完成交易获取收入。有三个层次的收入概念:销售全额:淘宝商家销售自己拥有所有权的商品给买家, 此时收入确认核算对象为销售收入全额。销售净额:淘宝商家与供应商谈定基准价, 然后在淘宝网上以适宜的市场价格出售商品, 并获取高于基准价的收入部分, 此时收入确认核算对象为获取差价的部分。代理佣金:淘宝商家与供应商达成协议代理销售商品, 并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代理费用。此时代销的淘宝商家收入确认核算对象为其提取一定比例收入的代理费用。二是销售数字化商品收入确认。企业采用付费浏览网上订阅等方式通过网络向消费者提供无形的商品, 如电子期刊、书籍、软件、音乐、电视节目等来获取收入。笔者认为, 在线销售数字化商品, 客户支付费用即可得到所购数字化产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 符合传统收入确认条件, 其收入核算对象应当确认为销售商品的收入。
(2) 服务费收入确认。企业通过在网络上提供各种服务来获取服务费。服务的范围从网络游戏到职业规划、理财服务、信息搜寻、甚至专业的会计及法律服务等, 其收入核算对象应当确认为服务费收入。
(3) 广告收入确认。企业通过免费向顾客提供在线信息服务等方式吸引足够的注意力, 然后依靠网站的广告来获取收入, 其收入核算对象应当确认为的广告收入。根据《虚拟网店的会计收入确认模式———基于税收监管视角》统计结果, 有93.75%的网店销售的是有形商品, 由于第一种收入确认核算对象分类涉及范围广泛, 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故本文主要对第一种类型的交易模式下的会计收入确认进行探讨分析。
(二) 收入确认核算时点分析
不同交易情形的交易流程及其收入确认时点 (暂不考虑退货情况) 是不同的。
(1) 直接销售。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 直销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 销售商品和服务, 直销者绕过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 直接从顾客接收订单。在电子商务中, 尤其是淘宝领域中, 根据付款方式可以将直接销售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付款发货。
在电子商务 (网上购物) 中指的是买家通过网络把货款转到卖家账户里后, 卖家方才安排发货给买方。此时, 在卖家收到货款并发出货物的时间为确认销售收入的时点。
第二种情况, 货到付款。
在电子商务 (网上购物) 中指的是由快递公司代收买家货款, 货先送到客户手上, 客户验货之后把钱交给送货员,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之后货款再转到卖家账户里去。此时, 在买家支付给货款并且快递公司办妥托收承付的时间为确认销售收入的时点。
第三种情况,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 (CA安全认证) (淘宝主要付款交易模式) 。
第一, 淘宝网交易流程介绍 (不考虑退货情况) 。
第一步, 交易开始。买家在淘宝网上搜索商品并订购商品。当买家提交订单后并成功付款到支付宝时, 买家完成了购买意向的表达。但此时买家已付款, 但尚未拥有对订购商品的所有权。与此同时, 支付宝会通知卖家发货。
第二步, 中间过程。卖家在收到支付宝通知后, 确认接收订单后, 通过物流发出货物。在买家确认收货之前, 卖家并未收到货款, 商品所有权也尚未转移出去, 商品所有权仍属于卖家。
第三步, 交易成功。买家在收到商品之后确认收货, 支付宝会在买家确认收货后将货款付给卖家。此时, 卖家收到了货款, 所有权转移到了买家。此时, 整个交易过程结束。
第二, 开设“预收账款———支付宝”账户。针对以上对淘宝交易流程的介绍可知, 在买家付款给支付宝, 已进入实质交易阶段且产生了资金流出, 会计核算也应始于此。但由于并没有将货款直接支付给卖家, 而是付款给了支付宝, 导致卖家在发出货物之后到收到货款之时存在一个时间差。基于如下几方面因素, 本文认为应当开设“预收账款———支付宝”账户, 专门核算这种特殊的商品交易, 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难以满足会计准则的收入标准。企业销售商品时, 需在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方可确认收入: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主要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但是在淘宝的销售过程中, 淘宝商家收入的确认已经难以满足以上的五个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主要报酬尚未完全转移。在淘宝的交易过程中, 从卖家发出货物之后到买家确认收货的这段时间里, 卖家并未收到货款, 买家并未收到商品, 交易尚未完成。也就是商品所有权上主要风险和主要报酬尚未转移。二是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以及对已发出的商品的实施控制尚未丧失。在淘宝交易的中间过程中, 由于商品所有权尚未转移给买方, 所以卖方仍保留对发出货物的继续管理权以及实施控制。三是相关的经济利益不一定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以及相关成本不能够可靠地计量。网络交易的高退货率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由于买家是否退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导致卖家在淘宝交易的中间过程中, 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也难以确定、收入的金额以及相关成本不能够可靠地计量。
另一方面, 交易的中间过程时间差。在整个交易流程中, 买家先将货款转入支付宝账户, 由支付宝通知卖家发货, 然后在买家确认收货后再由支付宝把货款支付给卖家。买家付款给支付宝, 已进入实质交易阶段且产生了资金流出, 会计核算也应始于此。这部分款项中一般应包含货款和运费两项, 其中的“货款”应作为“预付账款”处理, 但由于并没有将货款直接支付给卖家, 而是付款给了支付宝, 这部分资金更像是“被冻结的担保金”, 由于是购货款性质, 因此建议开立明细账户“预收账款——支付宝” (不包含运费) 。
(2) 间接销售。
委托代销的情况。
委托代销的特点是受托方只是一个代理商, 委托方将商品发出后, 所有权并未转移给受托方, 因此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仍在委托方。只有在受托方将商品售出后, 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才转移出委托方。所以, 企业采用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 应在受托方售出商品, 并取得受托方提供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卖家发货后三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见表1。
在国内研究中, 学者荣慧君, 李占, 张书娟, 张靖 (2010) 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81.25%的网店在收到订单货款时确认每笔交易的收入, 15.63%在按订单发出商品后确认收入, 有3.13%在接到买家订单时确认收入。由此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网店仍然是按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 而没有运用现在在实体企业已经实行的权责发生制。笔者认为, 现在虚拟网店的会计核算体系还是比较简单的。
(三) 特殊情况下收入确认处理方法
(1) 采用营销策略销售有形商品。
第一, 搭配销售情况下收入确认会计处理。搭配套餐是将几种商品结合在一起设置成套餐来销售, 旨在让买家一次性购买更多商品。笔者认为, 应该参照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的分摊方法来确认各项商品的销售收入。
[例1]某淘宝商家为增加甲商品的销量, 将其与热销的乙商品搭配销售, 销售总价为350元, 单独购买甲、乙商品的价格分别为250元和150元。
甲商品分摊的销售收入=350×250/ (250+150) =218.75 (元) ;
乙商品分摊的销售收入=350×150/ (250+150) =131.25 (元) ;
此时卖家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第二, 商业折扣情况下收入确认会计处理。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
[例2]淘宝商家向买家销售A商品单位原价为100元, 为了扩大A商品的销售量, 卖家给予商业折扣10%, 即单位现价为90元。 (不考虑增值税和相关税费) 目前的会计处理是:
此处理方法虽然不影响公司的净利润, 但当期的收入会无限扩大, 不利于反映真实的收入情况。因此, 为了反应当期真实的收入情况, 笔者认为, 在这种方式下, 商家应做如下处理:
此处理方法同样适应于如下第三、第四种采用营销策略销售有形商品的特殊情况。
第三, 包邮情况下收入确认会计处理。包邮是指淘宝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前来购买商品, 给予买家邮费为0的优惠条件, 卖家对所售商品承担大陆地区首次发货的运费。
[例3]淘宝商家向买家销售B商品单位售价为100元, 为了扩大A商品的销售量, 卖家给予商品包邮的优惠条件, 卖家承担大陆地区首次发货的运费10元 (不考虑增值税和相关税费) , 商家做如下处理:
第四, 付邮试用情况下收入确认会计处理。用户只需支付邮费, 即可立即成功申领试用品。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试用并非销售活动, 因为企业并未获得经济利益。但是按照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2008]828号) 的规定, 要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进项税额”已从“销项税额”中扣除, 若不视同销售, 买卖双方若互相“赠送”, 国家将无法收税。因此, 笔者认为, 卖家将商品赠送给消费者试用, 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例4]淘宝商家在淘宝试用中心推出100份D商品的付邮试用活动, 售价10元, 成本5元, 发放100个申请名额。活动结束后, 100位消费者收到商品确认付款, 通过支付宝共支付邮费1000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待消费者收到商品时, 验收无误后, 确认付款。淘宝商家应做分录如下:
(2) 销售点券 (游戏点卡和话费充值卡等) 。淘宝商家出售点券来确认收入, 卖家用这些点券换取特定的服务。笔者认为, 虽然最终的服务还没有发生, 但这类点券一经销售,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退回的。若消费者没有全部消费点券就不再使用, 未使用部分的款项不能退回。因此, 此类收入应在出售点券时确认收入。
(3) 退货处理。由于买家的付款在先, 商品的物流在后, 因而可能一旦销售确认后, 卖家发现质量不合格或个人原因等情况, 由此也就可能产生销售退回。电子商务企业由于采用网上销售方式因而比传统企业面临更多的销售退回, 因此, 讨论不同退货模式的会计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讨论附有退货运费险 (卖家) 的销售退回情况)
“退货运费险 (卖家)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商品时, 买家可选择购买退货运费险, 当发生退货时, 买家先垫支运费给快递公司, 卖家收到退货后先把买家垫支的运费付给买家。在交易结束后72小时内, 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对卖家的退货运费进行赔付。
第一, 可合理估计退货率:如果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 (比例) , 则在月末, 按照退货可能比例的金额确认销售退回, 同时减少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 差额计入预计负债, 后面根据实际退回多少再调整收入。
[例5]淘宝商家销售D商品1000元, 合理估计退货率为20%, 买家支付退货运费险6元, 其中100元因质量问题发生退货, 买家垫付运费25元, 保险公司赔偿30元, 商家做出如下分录:
发货后退货前的处理:
退货后的处理:
实际退货率10%低于估计退货率20%, 做以下会计处理:
收到保险公司赔付金额的处理:
第二, 不能合理估计退货率:如果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比例的, 则在卖的时候不确认收入, 等到退货期满时再根据没退货的部分确认收入, 结转成本。
[例6]淘宝商家销售D商品1000元, 不能合理估计退货率, 买家支付退货运费险6元, 其中100元因质量问题发生退货, 买家垫付运费25元, 保险公司赔偿30元, 商家做出如下分录:
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收到保险公司赔付金额的处理:
(四) 电子票据的运用
除了确认收入核算内容、核算时间, 为了进一步为收入的确认提供可靠性的电子原始凭证, 笔者认为应该加强电子票据立法。电子原始凭证是以磁介质或光介质作为信息载体的, 在其传递过程中对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时不可能在磁介质或光介质上留下痕迹, 因此电子原始凭证的易篡改性增大了凭证的不可靠性。2005年4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承认了电子签名的合法性, 其中规定的电子签名满足的四个条件中提供了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的技术支持, 这为电子商务交易所产生的电子原始凭证的可靠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电子签名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 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 它类似于手写签名或印章, 也可以说它就是电子印章。但是电子签名是否真正产生法律效力, 这点在《票据法》中并未严格规定。我国现行的《票据法》并不承认经过电子签名认证的非纸质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 因而可能造成经过电子签名的电子原始凭证因不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形式要件而由此导致行为无效的情况产生。因此, 笔者认为, 应该填补电子票据在《票据法》的空缺, 承认经过电子签名认证的非纸质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 使经过电子签名的电子原始凭证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三、结论
电子商务已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 给传统的会计收入的确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出台没有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来规范电子商务交易收入确认。为此, 本文基于淘宝网络商家有形商品交易深入分析电子商务引发的与收入确认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核算时间等问题, 提出开设“预收账款———支付宝”账户确认收入的时间, 根据电商企业交易模式确认收入核算金额, 分析了在直接法、递延法和经验法下如何确认核算时间, 填补电子票据在《票据法》的空缺地位, 以及分析了在淘宝网交易中搭配销售方式和通过邮费赚取利润的两种特殊取得收入的交易方式。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收入确认机制设计与优化, 有利于促进线上与线下交易逐步融合;能够合理界定相关的税收概念, 有利于国家税收;可以明确电子商务收入的核算时间, 进而规范电子商务企业会计核算;有利于建立健全完善先进的电子商务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 为电子商务的会计处理和实务操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适应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 我国电子商务业务方兴未艾, 对于电子商务收入确认进行统一规范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目前国内并没有没有统一的准则制度来规范这种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及虚构化电子商务交易形式的收入确认, 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制定出统一的会计准则确认电子商务企业的收入, 完善《票据法》在电子票据领域的相关法律, 将会有利于电商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营业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将会有利于国家对电商企业的管理有法可依, 进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规范化发展, 大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收入确认方法;分成不确定金额;固定金额;补贴
鉴于动漫企业产品的特殊性,目前动漫企业的收入形势多样化,但是基本上已签订的合同为准,按照合同条款与会计准则确定,由于收入具有多样性,但基本上只有3类收入,一类是分成性质,一类是固定金额,一类为补贴。
一、分成合同(含保底型分成合同)
(一)授权分成版权合同(含保底型授权分成形象合同)。根据根据企业每月相关产品销售收入流水(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合同规定的比例计算授权分成金额,每月确定授权收入,如果是保底型计算出金额不足保底金额的按照保底金额计算收入。
(二)授权分成游戏合同(含保底型授权分成游戏合同)。根据根据被企业每月游戏销售收入流水扣除游戏平台相关费用,按照合同规定的比例计算分成金额,每月确定授权收入,如果是保底型计算出金额不足保底金额的按照保底金额计算收入。
(三)授权分成动画片合同(含保底型授权分成动画片合同)。根据发行合同规定的分成,按照院线提供的收入流水扣除税费后按合同规定的比例计算金额,每月确认收入,如果是保底型计算出金额不足保底金额的按照保底金额计算收入。
(四)授权分成图书出版合同(含保底型授权分成图书合同)。目前图书主要是经销是介于包销和代销之间的一种销售形式,其与包销的最大区别是可以退货,这是目前图书销售市场最主要的销售形式,其收入确认按照经销企业提供的销售清单,按照约定比例每月确认收入,如果是保底型计算出金额不足保底金额的按照保底金额计算收入挂出版单位。
二、固定金额合同(包含授权期限的固定金额合同)
(一)播映权收入。本合同规定传播权授权,授权期限多少,本类型收入是按月平均确认收入,原则上收入在2年内确认,比如授权A播放B动画片2年,一共24万元,那每月确认的收入为24/(2*12)=1万元
(二)植入广告收入。实际操作中植入广告收入确认一般按照合同约定在获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或播放后一次性确认收入。具体确认时间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但不早于获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时间。
(三)出售影视版权等其他权利转让。初始收入的确认一般在权利转移时,且不存在初始收入应予递延确认的情况下(例如初始服务费延期收取,金额收回可能性存在不确定性;后续收费不能弥补后续服务成本并取得合理利润等)一次性确认收入,后续收费收入确认待服务完成或在相应服务期间以双方合同约定的标准,并经对方确认后确认收入。
(四)播映权转让收入。初始收入的确认一般在权利转移时,且不存在初始收入应予递延确认的情况下一次性确认收入。后续收费收入确认待服务完成或在相应服务期间以双方合同约定的标准,并经对方确认后确认收入。
(五)片租收入。根据签订的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的按月确认收入,有后续服务的后续收费收入确认待服务完成或在相应服务期间以双方合同约定的标准,并经对方确认后确认收入。
(六)网络播映权收入。本合同规定传播权授权,授权期限多少,本类型收入是按月平均确认收入,比如授权A网站播放B动画片2年,一共24万元,那每月确认的收入为24/(2*12)=1万元
(七)版权分销收入。该确认主要看合同的规定,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入)出租设备、场地租赁收入。按照外单位出租设备等协议规定的出租期限与总金额,按月(次)平均确认收入。
(九)代加工收入。按照签订的代加工协议上注明的代加工期限和总金额,按照代加工进度分月确认收入。
(十)剧本转让收入。向外单位出售或有偿转让影视剧本中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规定与权责发生制可以一次性确认收入。
(十一)人员劳务服务收入。向外单位人员劳务服务等活动中取得的收入,按照劳务性质,分月或者一次确认收入。
(十二)举办活动收入
三、补贴收入
本类收入全部入帐营业外收入包含动漫企业享受国家多项税收优惠和政府奖励以及申请政府项目得到的项目补贴等,由于取得时候的名目不同,给收入确认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收入确认的方法如下: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情况处理: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三)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情况处理: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对于混合型的政府补助,需要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五)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作者简介
文章来源:待查 文章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02-10字体: [大 中 小]
收入确认涉税疑难问题及解答汇编
问:企业接受捐赠、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所得如果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是否允许在5年内递延纳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9号公告)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82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规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发生的转让、处置持有5年以上的股权投资所得、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转让所得、债务重组所得和捐赠所得,占当年应纳税所得50%及以上的,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某企业2008年取得一笔捐赠收入500万,占应纳税所得50%以上,在一个纳税缴税确有困难,已经当地税局批准可以分五年计入收入,那么2008年计入收入100万元,2009年计入收入100万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9号公告的规定,该企业2010年计收入300万元,即应当于2010将剩余的300万元一次性计入本的收入纳税。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部分省份已经停止执行递延纳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9号公告对此问题进行了统一,即: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一次性计入当年所得。
另有规定主要是指:
一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债务重组所得,“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规定,“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
三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二条关于递延所得的处理规定,企业按原税法规定已作递延所得确认的项目,其余额
可在原规定的递延期间的剩余期间内继续均匀计入各纳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问: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向客户一次性收取的入网费如何纳税?
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企业收取的一次性入网费会计处理的规定>的通知》(财会字[2003]16号)文件规定,企业应按以下原则确定对已记入“递延收益”科目的入网费适用的分摊期限:
1.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服务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未来提供服务的期限,应按合同中规定的期限分摊。
2.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服务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未来提供服务的期限,但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客户的实际情况,能够合理确定服务期限的,应在该期限内分摊。
3.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服务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未来应提供服务的期限,也无法对提供服务期限作出合理估计的,则应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分摊。
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向客户一次性收取的入网费应在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问:公共服务企业无偿接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供电、供水、供热配套设施等资产,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答:公用企业无偿接受其它企业的公共配套设施,用于生产经营,如接收企业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确定产权归自己,则应视同接受捐赠进行税务处理。如产权不归属接收企业,并且接收企业不做会计账务处理,则不进行收入确认。
问:金融机构贷款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是否应该冲减利息收入?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23号)规定,属于逾期贷款,其逾期后发生的应收利息,应于实际收到的日期,或者虽未实际收到,但会计上确认为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即金融企业逾期90天仍未收回的贷款利息,可以按收付实现制确认营业收入,也可以按会计确认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税务利息收入。
问: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的形式销售商品,如何确认收入?
答:“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的形式销售商品”实质上是买一赠一销售,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这里的“买一赠一”包括了“买一赠二”、“买二赠一”等多种形式。
本企业商品仅指企业已按库存管理的商品。
问: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买别墅送汽车的方式销售不动产的,所得税上如何处理?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以买别墅送汽车的方式销售不动产的,不属于捐赠行为,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销售的不动产属于未完工产品的,不动产预售收入应按规定的计税毛利率计征企业所得税,但汽车销售收入不适用房地产开发的有关税收规定。
问: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形式销售商品,如何确认销售收入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规定,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形式销售商品的,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应首先作为递延收益,待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或失效时,结转计入当期收入。
事实上,“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的形式销售商品”实质上就是买一赠一销售,应按照:国税函[2008]875号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这里的“买一赠一”包括了“买一赠二”、“买二赠一”等多种形式。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简化处理,在商品销售时,按实际取得的收入,计当期销售收入,在积分兑换商品时,赠品做成本扣除;或在积分作废时,在会计和税收上均不做处理。
商品销售收入按实际取得的收入计算,是认可的。
也有人认为,1.该规定是《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文件的规定,至此在这里会计与税收不存在差异。在实践中由于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应首先作为递延收益,如果到期失效的时候必须将这部分收入转入所得税收入,这也是税务稽查的重点。会计与所得税的这种处理方式同增值税存在差异,增值税在货物销售当时,将全部销售价款计入收入,未来以积分兑换商品时不再计税(部分税务机关可能存在争议)
2.企业的实际做法。有的企业采取了在货物销售当期将全部销售收入计入会计收入、增值税收入、所得税收入,将来积分兑换商品时,只做成本结转,不再作为收入处理,这种做法由于不会损害税收利益,税务机关不会进行干涉,但是这种做法违反了财会函[2008]60号文件关于会计做账的明确规定。
问:供水、供电、供热企业收取一次性入网费,其收入该如何确认?
答:供水、供电、供热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入网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使用人应付一次性入网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使用人提前付款或者未约定付款日期的,以实际收到一次性入网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问:接受国外企业(非关联企业)捐赠的生产设备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答:《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接受捐赠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
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因此,接受国外企业(非关联企业)捐赠的生产设备需要并入收入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问: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是否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答:企业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超过三年以上),应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已经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的应付账款在以后支付的,可在支付税前扣除。
对企业逾期3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十八条的规定,即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并能认定三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可以认定为损失。
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如果债权方没有将该项应收债权作为资产损失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债务人无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问:企业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那么,应付未付款项是否包括无法支付的其他应付款?税务机关如何认定企业无法偿付?
答:应付款项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支付而尚未支付的各种款项,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其他应付款。实际执行中,企业应对超过三年的应付未付款项作出合理解释,并提供能够偿付的相关证据(如证明债权人没有按规定确认损失并在税前扣除的证据),经税务机关确认后,可以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或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对已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应付未付款项在以后实际支付时,在支付据实扣除。
这里的有效证明,最直接的证据是: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债权方没有将该项应收债权作为资产损失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理论上,对方没有注销税务登记,或沦为非正常户,就会有理由不认定为收入。
其它应付款账上有挂账三年以上的,将是税务机关重点检查的对象,有被协查的风险。
问:对安置残疾人员取得的增值税退税,企业是否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第一条第二项规定,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中规定的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优惠是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因此,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取得的限额增值税退税,应当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问:我公司最近把一栋房子出租了,收到2年的租金收入,请问这种跨年的收入应如何确认收入?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10]79号)文件第一条关于租金收入确认问题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收入。
出租方如为在我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采取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的非居民企业,也按本条规定执行。
问:核定征收企业取得的股权转让所得、转让土地使用权等非经常经营所得,是否可以减除其股权成本?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77号)文件规定,核定征收企业的应税收入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其中,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一些核定征收的企业,取得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股票、股权所得,或许是平价转让,如果完全按照文件执行,对纳税人不利,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执行?尤其是在大小非解禁检查中,核定征收企业如果取得大小非解禁的股权转让所得,按照什么样的征收方式征税,对企业利益影响极大。
对于这个问题,政策其实规定得很清楚。一个纳税人不能有两种征收方式,但是一些地方从实际出发,出台了照顾纳税人的规定。比如河北省地税、宁波市地税、辽宁地税等规定,这些偶然所得可以扣除其成本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单独计算。即允许一个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两种征收方式。而北京国税、青岛地税、大连国税、苏州地税局则规定必须严格按照
出口商品外销收入的确认包括入账时间和入账金额两方面, 其确认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出口退税的所属期和退税额计算的准确性, 从而对出口退税管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相关制度规定不统一, 造成各企业对外销收入的确认标准不同。
(一) 企业会计准则销售收入的确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才能予以确认: (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上述确认条件中对外销收入确认最有意义的是第一条和第三条。
(二) 税法对应税商品收入实现条件的规定
税法对应税商品收入的确认没有原则性规定, 但作了列举式的解释。《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应税商品外销收入的实现, 也即纳税义务行为的时间, 具体根据纳税人销售结算方式不同来确认: (1) 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不论商品是否发出, 均为收到销售款或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 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2) 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为发出商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3) 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4) 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商品, 为商品发出的当天; (5) 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商品, 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 (6) 视同销售商品行为, 为商品移送的当天。
(三) 出口商品应退税收入申报时间的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口商品退 (免) 税管理办法》的规定, 出口企业自营出口和代理出口的商品, 可在商品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后, 凭有关凭证按月申报退 (免) 税。目前, 我国对企业出口商品外销收入的入账时间规定:企业出口商品不论以何种方式报关出口, 均以取得提单并向银行办妥交单手续的日期作为出口商品外销收入的实现时间。
二、出口商品外销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
外销收入是企业出口退 (免) 税的主要依据, 外销收入不管以何种方式成交, 最后都要以离岸价为依据进行核算和办理出口退 (免) 税, 因此, 除正常的销货款外, 外销收入的确认还与外汇汇率确定、国外运、保、佣的冲减、出口商品退运等密切相关。
(一) 入账时间及依据
企业出口业务就其贸易性质不同, 主要有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国内深加工结转贸易等, 不同的贸易方式其外销收入确认也不同。
(1) 企业自营出口, 不论是海、陆、空出口, 均以取得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单后作为出口外销收入的实现。外销收入的入账金额一律以离岸价 (FOB价) 为基础, 以离岸价以外价格条件成交的出口商品, 其发生的国外运输保险及佣金等费用支出, 均应作冲减外销收入处理。
(2) 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 应以收到外贸企业代办的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现实。入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 支付给外贸企业的代理费应作为出口产品销售费用处理, 不得冲减外销收入。
(3) 来料加工复出口, 以收到成品出运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实现。入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按外商来料的原辅料是否作价, 在核算来料加工复出口的商品外销收入时, 对不作价的, 按工缴费收入入账;作价的, 按合约规定的原辅料款及工缴费入账。对外商投资企业委托其他企业加工收回后复出口的, 按现行出口商品退 (免) 税规定, 委托企业可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出具来料加工免税证明, 由受托企业在收取委托企业加工费时据以免征增值税。
(4) 国内深加工结转, 也称间接出口, 是国内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原材料加工商品后报关结转销售给境内加工企业, 由国内企业深加工后再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其外销收入的确认与内销大致相同。
(二) 外汇汇率的确定
企业出口商品不论以何种外币结算, 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有外汇汇率的, 均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汇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币金额登记有关账簿。企业可以采用当月1日或当日的汇率作为记账汇率 (一般为中间价) , 确定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在一个年度内不得调整。
(三) 支付国外费用
主要包括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国外佣金、“免抵退”企业国外费用的处理。
(1) 国外运费。企业出口商品常用的成交方式有FOB、CW (CFR) 、CIF三种, 此外还有FAS、FCA、CPT、CIP、DAF、DES、DEQ、DDU、DDP等。
(2) 国外保险费。企业收到保险公司送来的出口运输保险单或联合发票副本及保险费结算清单时, 按实际支付的保险费金额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以外币支付的与支付海运费的处理相同。
(3) 国外佣金。支付方法有两种, 一是议付佣金, 即出口后在向银行议付信用证时, 由银行按规定佣金率在结汇款中代扣后, 支付给国外客户。另一种是出口方在收妥全部货款后, 将佣金另行汇付国外。企业在支付佣金后, 应按实际支付金额冲减出口外销收入, 以外币支付的与上述处理方法相同。
(4) “免抵退”企业国外费用的处理。企业出口商品必须以离岸价 (FOB价) 为计税依据计算“免抵退”税。若出口商品采用到岸价 (CIF) 或成本加运费 (CNF) 成交并记账的, 企业可先根据实际记账收入申报办理免税申报手续。当期支付的国外运费、保险费、佣金一律冲减外销收入, 但不参与平时的免抵退税计算, 而在一定时点 (通常在年末) 对其进行结算调整免抵退税。对出口业务较少的企业, 也可将国外运保佣与每笔销售对应起来 (可以提运单号或出口发票号为关联) 进行免税申报, 即每一笔免税明细申报后跟一笔运、保、佣冲减的记录 (负数反映, 调账标志为“国外费用冲减”) , 此时该冲减记录参与不予抵扣税额的计算, 年终不再调整。
(四) 出口销售退回
商品出口销售后, 如因特殊原因, 经双方协定同意, 退回原货或另换新货, 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 对已同意全部退还的商品, 业务部门在收到对方提运单时, 应即交由储运部门办理接货及验收、入库等手续, 财会部门应凭退货通知单按原出口金额冲减出口外销收入。对退货的原出口运保费和佣金, 应按原冲销金额作调增出口销售收入处理;退货所发生的运保费, 如是对方负担的不作处理, 由我方承担的经批准后作营业外支出处理。 (2) 退回调换商品, 不论部分或全部, 除应先按上述方法处理外, 在重新发货时, 应按重新出口处理。如果调换的是品种数量且成本相同的商品, 在退回入库及调换商品发运时, 也可简化处理。对退回的商品作增加产成品处理, 对调换发运的商品作发出产成品处理, 不对出口销售进行调整。但调换发运商品如发生国外运保佣的, 对退货的原出口运保佣应调出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 同时调增出口外销收入。 (3) 跨年度发生的出口销售退回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核算, 调减以前年度利润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支出, 调增上年度利润在按规定缴纳所得税后增加“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五) 销售账簿的设置
企业应根据出口业务设置自营出口销售明细账、委托代理出口销售明细账、来料加工出口销售明细账、深加工结转出口销售明细账, 一般采用多栏式账页记载外销收入有关情况, 内、外销必须分别记账, 按不同征税率和退税率分账页分别核算出口外销收入, 并在摘要栏内详细记载每笔出口销售和运保佣冲减的详细情况, 以便国税机关审核出口退 (免) 税。
三、企业外销收入确认的建议
出口企业是在收齐了装箱单、发票、报关单, 并办妥交单手续后确认外销收入的, 而不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按成交方式来确认外销收入。无论是外贸公司还是生产企业都普遍存在出口收入入账滞后的问题, 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企业出口业务流程与会计、税务规定不一致;企业内部管理关系未理顺, 各部门间衔接不连贯;企业过分追求稳健性原则以及对会计政策的误解也是一个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加强对新准则等制度的学习
新准则和新制度对外销收入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改进,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 认识、掌握、运用税法和新准则需要一定的时间, 企业应提供会计人员培训的机会, 让其学习新准则等制度, 更新原有会计观念, 强化核算技能, 做到与时俱进。
(二) 规范出口销售额的确认
出口企业出口商品的销售额, 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企业出口商品, 必须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计税依据计算“免抵退”税额, 若出口商品采用离岸价以外价格成交并记账的, 当期支付的国外运费、保险费、佣金要冲减当期出口销售额。
(三) 明确外销收入的确认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政府关于出口退税的政策不断出台, 造成很多企业在出口的过程中消息不对称, 并未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也容易丧失不同企业间的可比性。对此, 相关部门应对外销收入的确认有更详细的归纳, 注意分清应该计入和不应该计入出口退税的范围, 进而做出清楚的说明。虽然企业会计准则作了列举性规定, 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收入;确认;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57
1 收入确认中存在的问题
1.1 随意调整入账时间。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
会计分期是新会计准则中最基本假设之一,在进行交易或者相关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时候企业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特别应该明确会计要素的期间在进行收入确认的时候应该计入哪一个期间。然而可惜的是,在实务工作中很多企业能够为各种目的,比如逃税漏税,提高收入等故意违背会计分期,对于应该后期确认的收入,进行提前确认;把当期的收入滞后确认。
1.2 入账金额不真实。虚构收入
1.2.1 入账金额不真实
有些企业将不符合销售收入的业务也进行收入入账,比如仅仅依靠出库单就进行账务操作,而不论出库单是否真实,时间是否符合。中鲁青岛捕捞分公司就是个例子,2013年6月份该公司分别与丹麦ALIMAX公司和美国PANDA公司签订了鱼片销售协议,月底,该公司依据内部制定的原始凭证——出库单进行了账务处理,确认了销售收入700多万,确认利润400多万。实际上,该公司在6月底并未发货,其实际发货日期集中在8月,分三次进行出货。依据现行的会计准则,6月底不能够确认此销售收入,该企业存在舞弊行为,直接导致了2013年上半年的利润虚增。
1.2.2 虚构收入
目前,很多公司存在着关联关系,因而相互之间的交易也变得比较复杂。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的关联关系进行披露,并且硬性要求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应该符合独立性原则,不能够通过关联关系进行灰色交易。但现实中,由于监管不到位和审查力度不够,很多关联关系很难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通过这种漏洞进行灰色交易,虚增利润。2010年的集琦荣高案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集琦荣高是桂林集琦的控股子公司的简称,这个公司在2010年先后与汕头金环海经济发展总公司、桂林漓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署铺面销售协议,建材市场铺面的50年经营权以10076.91万元的价格进行了转让。它在这个销售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对母公司提供了担保,而其母公司及其姊妹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0万元,而且还转借给了桂林漓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贷款中的4/5。然后集琦荣高又从此公司收取该部分款项作为回款。一圈下来,虽然集琦荣高并未转移风险,也并未转移所有权,但其确认了利润6776.51万元,收入10076.91万元,该数据使得中期财务报告利润虚高。
1.2.3 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在商品发出时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对于附有销售退回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新会计准则14号文件规定了具体的操作方式:(1)如果企业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销售退回的比例或者数量,也就是说退货的可能性完全未知,这时在发出商品是不能确认收入的,而应该待退货期满才能进行相关的收入确认;(2)如果企业需要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那么企业就必须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来判断商品退货的可能性,以此合理的来估量商品退货的比率。现实生活中,企业通常会在销售的同时允诺一定的退货期,客户可以无条件退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按是否能够确认退货可能性进行不同的处理,而很多企业往往不顾此规定,而全额确认销售收入,虚增收入。
1.3 销货退回的会计处理不当
新旧会计准则对于销售退回的规定大致相同,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我们将因品种不合格、商量质量原因等而造成的退货称为销售退回,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销售退回,也应该进行不同的处理。在会计处理中,销售退回的商品,如果已经发生收入确认的,那么就应该一起按照退回的数量减去销售成本和销售收入;而对于还未确认收入的货物发生销售退回,则应该进行不同的处理,不用进行收入和成本的冲减,直接按照最终发出商品的数量进行入账处理即可;而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出现的销售退回情况的账务处理,那么就必须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编制。虽然准则比较全面,但在实务中落实得并不到位。很多企业为了虚增利润,增加收入,对销售退回进行错误的处理,要么不入账,要么直接对退货信息进行虚拟,不调减销售收入。
1.4 企业在收入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的会计准则主要从便利性和间接性方面考虑,仅留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两项,利润表的项目被大大简化了。对于这种简化,虽然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性,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的多元化愈发的突显起来,企业的业务范围规模也越来越大,只有把主营业务和附营业务相互区分开来,如果不区分,很多企业可以通过这一规定对经营业绩进行粉饰、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进而误导投资者。而之前的规定,即区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能够在报表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企业高管、债权人和投资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收入确认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出现入账时间提前和滞后的原因
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达到预期业绩以及利润上升的目的,就做出很多的违规作假的行为。在会计中推迟入账与提前入账一般都是与成本、费用和收入相关的,这样就会导致这些或多或少的计入成本或者收入中,延迟纳税或者虚假效益。有两种大的情况,一个是内部因素,还有一个外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人员为提高业绩,而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以此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然而外部因素一般是由于会计制度和审计方面的不完善,造成很多会计造假的情况很难被发现,导致了很多企业在收入方面造假。例如,有的企业销售的商品已经出库了,销售单上已经记录,却没有及时结转收入,就会导致纳税滞后情况的发生。
2.2 出现入账金额不真实、虚构收入的原因
为达到使收入相对提高、利润增加、亏损扭转为盈利等目的。企业在并没有发出商品、提供劳务,相关的资金或商品并没有真正流入对方企业的情况下,通过虚拟交易进行虚假入账,在不满足收入确认原则的条件下进行了收入确认,以此致使收入虚增、主营业务收入提高。
3 收入确认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不断完善收入确认的基本程序
在收入确认中我国着重强调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在收入的确认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应该把握:第一,要求确认的收入是可以收回的,而不能出现太大的风险;第二,要求可以可靠的计量收入;第三,要求能够细化收入的实现过程;第四,要求找到能够证实交易确实存在的证据,从源头杜绝作假。在确认收入时,我们应该对交易的实质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相关的成本和收入是否可以可靠的计量,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真正的被转移,售出的商品的控制权和继续管理权是否已经转移,这些因素都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如果其中有一条没有考虑到,那么就不能够确认为收入。如果其主要的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被转移,且商品发出,那么也只可以计入商品的发出,因为没有实现收入,所以不应该对商品进行收入确认。
3.2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收入确认方面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为会计人员职业指明了方向和判定标准,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收入确认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业务。面对各种交易和事项的复杂多变,会计人员必须逐步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不能仅仅依靠会计制度,而是要强化后续的培训,努力提高执业能力。会计人员只能更高层次的要求自己,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经验,充分的独立思考。而国家和企业也应该对于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和任职资格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从而使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更上一个台阶。
3.3 规范企业收入的入账时间
由于现在很多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权责分离不明确,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使企业的业绩效益更好,对当期收入的入账时间进行控制来达到利润的虚增。所以,我们应该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业绩考评,对现金的营运质量指标和资产的经营质量指标等进行适当的增加,而不是片面的强调“利润”。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对投资者的管理或对社会大众的利益,运用谨慎性原则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还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这样可以避免企业过分的强调“利润”而任意的调整收入的入账时间。
3.4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各企业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和研讨,辅助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到完善,建立健全的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其中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相关控制;财务总监对重大经济业务的相关控制;会计人员对具体经济业务的控制三个层次。每一项可能涉及到收入的交易或者事项都需要会计人员充分的运用职业判断,决定该事项或交易应该一起在会计凭证上反映,在什么时间进行记录,如何计量,何时计入会计报表。并且计入报表的项目还应该考虑是否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所有的收入项目是否遵循了重要性原则等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是依据《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保障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健康良性的运行,有利于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
3.5 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国家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
当下,国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于上市公司实行了年度报表审计,而对于国有特大型企业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虽然这两个制度目前都在普遍的实行,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操纵利润的现象在上市公司仍然司空见惯,会计造假也时有发生。因此,仅仅依靠上述两个制度时无法确保会计资料的完整和真实的,我们必须增强经济普查的力度,可以借助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加强对于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而且对于发现、查处的企业在收入计量和确认方面的违法现象应该进行严惩,并继续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究。
3.6 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