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精选12篇)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1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

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

2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进行设计;

3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4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2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剪力墙刚度往往比框架的刚度大得多, 所以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 剪力墙刚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结构的刚度。然而自从建筑抗震问题被提出来以后, 工程界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所占比重对抗震性能优劣的问题就存在着一些争议。一般来说, 多设剪力墙对抗震是有利的。但是, 这不仅会增加经济成本, 同时由于刚度过大, 周期太短, 地震反应可能加大。而过少的设剪力墙, 又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尤其是结构的扭转。从抗震的角度看, 剪力墙数量以多为好;但从经济性来说, 剪力墙则不宜过多。

综合考虑, 在独立的结构单元内, 抗震墙的设置数量, 应符合下列原则:

(1) 要尽可能突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特点, 即保证抗震墙结构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少于总地震倾覆力矩值的50%。

(2) 对于一般高层建筑而言,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力计算出的沿其结构单元两个主轴方向的结构弹性阶段层间侧移角的最大值, 要不大于1/800, 并且还要保证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结构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的有关规定。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1、概念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首先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并确定可靠的传力途径, 整体结构应设计成为双向抗侧力体系, 结构平面形状宜规则、对称, 结构在主轴的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应接近, 并应尽量实现结构质心与重心重合, 避免虚假对称的结构平面以及加强结构周边的抗扭刚度并减小扭转效应;抗震设计过程中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且其间距不宜过大, 若剪力墙体需开凿较大洞口则应适当减小间距;对异型柱结构中处于受力不利部位的异型柱可采用一般框架柱来改善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2、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可将剪力墙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带边框墙, 可利用边框和暗框来防止斜裂缝的发展, 并可在墙板破坏后作承重构件来代替墙板承重并具有一定的延性, 边框应具有足够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来承担因墙身通裂对边框梁柱带来的附加剪力;在肢墙设计时可设结构洞口或结构竖缝变为双肢墙或多肢墙, 可将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或洞口连梁部位以形成能耗机构, 并可将原剪力墙一分为二, 降低其刚度以免剪力破坏的发生;研究标明当连梁的跨高比为5时其延性和能耗均优于跨高比为1时, 连梁两端相对竖向位移的延性系数都在8以上, 其滞回曲线也相当饱满,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其组成和构造采取一定措施。

3、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

由于角柱是连接纵横框架的枢纽, 因此可通过增加角柱的措施来增加框架的空间整体性;在周圈框架平面应按照K型支撑和X型支撑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剪墙板或配筋砌块抗剪墙板以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现象, 并可提高框架的整体性;由于折曲撑由钢纤维混凝土杆制造, 偏心连接支撑可用钢杆或劲性钢筋混凝土杆组成, 在地震发生时便可用该赘余杆件的先期屈服和变形来耗散能量, 且当赘余杆件破坏或退出工作后使结构由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外一种稳定体系, 于是可引起结构自振周期的改变, 即可避免地震周期内长时间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应。

4、加强整体结构抗震性能

可通过实行机构控制来实现总体屈服机制, 在结构的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人工塑性铰, 对塑性铰发生的部位、顺序及塑性程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能够形成最佳的能耗机构, 其在水平作用下实现水平构件先于竖向构件屈服, 最后是竖向构件底部屈服;并使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相互匹配以及结构的刚度和延性相互匹配。

5、刚度及承载力相互匹配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若剪力墙数量多、厚度大, 其刚度自然也大, 但会导致结构自振周期减小, 总的水平地震作用增大, 反之若刚度小则地震力也相应变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装修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来综合这一矛盾, 最终确定结构的侧移限值, 从而定出抗震墙的数量、厚度, 实现结构既安全又经济。

6、扭转计算和抗扭控制

在进行扭转计算和抗扭设计时应采取小震计算控制和大中震抗震措施并重的原则, 尤其对大中震时的抗扭构造措施不能忽视, 当扭转位移比超过1.35时, 其双向地震作用明显, 因此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计算, 并应在结构平面上大致划分出受扭敏感区和质心区, 进行经济有效的抗扭计算控制, 对受扭敏感区内的竖向构件在大中震下所产生的扭矩不可忽视, 且其处于有扭矩作用的复杂受力状态, 其最终抗扭构造除满足规范要求外, 应按照强扭弱弯并采取增加抗扭构造的措施。

三、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优化的计算工具

1、SATWE软件的介绍

SATWE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CAD工程部应现代高层建筑发展的要求, 专门为多、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而开发的基于壳元理论的三维组合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其核心是解决剪力墙和楼板的模型化问题, 尽可能地减小其模型化误差, 提高分析精度, 使分析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高层结构的真实受力状态。

2、SATWE软件的优点

(1) 模型化误差小、分析精度高;

(2) 计算速度快;

(3) 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4) 可完成建筑结构在恒、活、风、地震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及荷载效应组合计算, 对钢筋砼结构还可完成截面配筋计算;

(5) 可进行上部结构和地下室联合工作分析, 并进行地下室设计。

(6) 适用于高层和多层钢筋砼框架、框架一剪力墙、剪力墙结构, 以及高层钢结构或钢-砼混合结构以及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多塔、错层、转换层及楼板局部开洞等特殊结构型式。

四、实例分析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总层数26层 (地下2层) , 建筑高度71.95m, 总建筑面积18574.6m2, 标准层层高2.90m。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本建筑属丙类建筑, 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 结构抗震设计构造措施按上述相应的抗震等级采用。本工程的基本风压值为0.4KN/m2, 工程所在地属Ⅱ类场地土。

在剪力墙结构布置不变的情况下, 主要选取对建筑物刚度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开洞率a、墙率b、砼强度等级C的不同值得到计算模型, 取值如表1:

通过计算可知: (1) 可以得出多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洞口率、墙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三个最突出影响的因素。 (2)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自振周期比和最大位移与剪力墙结构的墙率、开洞率、混凝土强度等级有着一定关系。在这三个影响因素中, 墙率对结构刚度影响最为显著, 其次为开洞率, 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级影响较小。因此, 可以通过对剪力墙的合理布置以及对剪力墙截面尺寸的调整, 控制结构的扭转, 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五、结束语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3

1.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 310000;2.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310000

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亦被称为框剪结构,它对竖向布置繁杂或平面、水平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十分适用。框架剪力墙的性价比较高,因此在国内有很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

引言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兼备框架和剪力墙的特征,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提高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重点,其焦点就是如何将剪力墙与框架结构的形变特征和谐起来,使得建筑在地震中体现出框架和剪力墙的结构优势,抵抗地震产生的破坏。

1、框架剪力墙抗力特性

1.1 框架和剪力墙的受力特征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形变,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剪切型的特征,位移越高其变化越慢,曲线形式为开口型,即形变曲线为剪切型。纯框架结构的建筑中期形变曲线都是类似的。所以,水平的受力会按照各个框架的抗推刚度D比例分配。而剪力墙的位移曲线所呈现的是悬臂弯曲梁的特征,位移越高其增大的速度越快,呈现出来的是弯形开口的曲线。在平面范围内具备很大的抗弯曲强度,在普通的剪力墙结构中,所有抗侧力的建筑构件受力侧移的曲线均相似,即水平的力在各个剪力墙之间按照等效的刚度EI来分配。

1.2 框架剪力墙的受力特征

在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中,通过平面内无限大刚度的楼盖将框架和剪力墙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了一個网络结构,共同抵抗水平向的侧应力,不会单独受到各种弯曲变形或者剪切变形的影响,框架剪力墙在同一个楼层的位移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面内的位移呈现出来的特征是介于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形态,为反S型的曲线,即弯剪型。所以,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在下部的层面形变较小,承担80%以上的水平向剪力,而在高层建筑的上部,框架结构的形变较小,可以协助剪力墙进行作用,抵抗剪力墙的外拉式的形变,从而承受更大的水平剪切力。可见,框架剪力墙结构实际上就是综合了框架和剪力墙这两种结构的优势,有效地协调了水平的形变,从而达到减小结构性形变的效果,增强了结构的侧向刚度,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适用性较好。

2、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

2.1 提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

(1)在设计过程中,在剪力墙的周围增加梁柱结构,形成边框剪力墙。这样可阻止斜向的裂缝不会向邻近的结构扩展,也可以在剪力墙遭到破坏后代替其承载。这里增加的边框结构应具备斜截面的承载能力,以抵抗剪力墙开裂后对梁柱施加的附加剪应力。

(2)合理的肢墙面积。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将肢墙的面积变小,利用结构形式使其形成多肢墙或者双肢墙,可以控制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和洞口的连梁位置,形成一个耗能的结构。而且这样的剪力墙可以降低刚度,避免在地震时发生剪切破坏和底部墙体过早屈服。

2.2 改善框架的抗震能力

(1)对框架结构的角柱进行强化。角柱是连接横纵框架的关键,要增加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就需要增强角柱的抗剪能力。

(2)在外围框架的平面内设计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板,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的情况,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抵抗推力的刚度,减少整体结构的侧向移动,特别是层间的位移,其形式为K或者X型。但是,应注意这样的结果是延性较差,如果在墙板上适当地设计十字开口,人为地使之出现结构薄弱部位,形成延性的耗能墙板,则更加有效。

(3)在结构中增加偏交斜撑等赘余构件,用弯曲耗能的形式代替轴变的耗能形式,其中折曲支撑可以利用钢纤维混凝土杆来制造,偏心连接支撑一般采用钢杆或者劲性钢筋混凝土杆构成。在强烈的地震中,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赘余的杆件来实现先行屈服和形变消耗地震能量;另一方面,当这些赘余构件因为形变而失去作用后,整体结构会发生稳定体系的变化,而诱发建筑自振周期的改变,可以避免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的共振效应。

2.3 改善整体抗震能力

(1)设计中采用机构控制达成总体屈服效果。在框剪结构中的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塑性铰”,实现对塑性铰发生位置、次序、形变程度的控制,使结构在地震时形成较好的耗能机构。在水平向力的作用中,水平的构件首先屈服,然后才是竖向构件。

(2)平衡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刚度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这就会使结构的自振周期变小,总体水平地震作用加大;反之,结构的刚度就会减小,地震力作用也就变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的基本情况来综合考量,将建筑的设防烈度、高度、装修等级等内容考量在内,以确定结构允许的位移的最大限值,从而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体积,保证经济和安全并重。

(3)刚度与延性的和谐统一。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在刚度和弹性限值、延性系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给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制造了难题。理论上,框剪结构会出现各个构件不能协调性发挥作用,而出现先后破坏、各个击破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结构中各个构件的有效性和抗震的可靠程度。所以,在设计中应将各个构件协调起来,使刚度与延性和谐统一,以此保证建筑的抗震需求。

3、结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之所以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就是因为其结构的互补性。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其突出框架和剪力墙的结构优势,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而设计的关键则是剪力墙数量和形式的使用。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应遵循结构均匀、承载分散、把握节点等原则,来确定框架和剪力墙的使用比例和形式,以此来保证框剪结构在高层建筑抗震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雪兰.浅谈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 J].山西建筑2010,36(24):58-59.

[2]张瑞文.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1):78-79.

[3]王艳军.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10,36(5):73-74.

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优化策略? 篇4

一、剪力墙结构的最优厚度设计,根据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规定,结合建筑功能设计,初步选定剪力墙结构构件的设置位置,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在所涉及地震波长较短,周期较小时,结构自震周期越长,对结构抗震越不利,

所以,对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侧移构件水平截面面积的优选原则就是: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水平侧移值达到或接近等于规范规定的最大侧移值。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5

1 能力谱法设计的基本原理

各研究者提出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 但没有本质差别,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按规范或经验设计方法进行结构的承载力设计。

(2) 用单调增加水平荷载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计算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 (Vb—un曲线) , 如图1 (a) 。

(3) 建立能力谱曲线。

对不很高的建筑结构, 地震反应以第一振型反应为主, 可用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代替原结构。因此, 可以将Vb—un曲线转换为谱加速度—谱位移曲线 (Sa—Sd曲线) , 即能力谱曲线, 如图1 (b) 。

式中Γ1, M1*分别为结构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和模态质量;Vb为基底剪力;un为结构顶点位移。

式中:Wi/g为第层i质点的质量;Φi1为振型1质点i的振幅;Φi1为振型1顶层质点的振幅。

(4) 建立需求谱曲线。

需求谱曲线分为弹性和弹塑性两种需求谱。对弹性需求谱, 可以通过将典型 (阻尼比为5%) 加速度Sa反应谱与位移Sd反应谱画在同一坐标系上 (图2 (a) ) , 根据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可知Sa和SdS间存在下面的关系:

从而得到Sa和Sd之间的关系曲线, 即AD格式的需求谱 (图2 (b) ) 。

对弹塑性结构AD格式的需求谱的求法, 一般是在典型弹性需求谱的基础上, 通过考虑等效阻尼比ζe或延性比µ两种方法得到折减的弹性需求谱或弹塑性需求谱。在ATC—40中采用考虑等效阻尼比ζe的方法。

反应谱的折减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如图3中, dp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位移, ATC—40中等效阻尼比ζe由最大位移反应的一个周期内的滞回耗能来确定, 按下式计算:

式中:Ep为滞回阻尼耗能, 等于由滞回环包围的面积, 即平行四边形面积;Es为最大的应变能, 等于阻影斜线部分的三角形面积, 即apdp/2。

为确定ζe, 需要首先假定ap, dp, 有了ζe后, 通过对弹性需求谱的的折减, 即可得到弹塑性需求谱。

(5) 性能点的确定。

将能力谱曲线和某一水准地震需求谱画在同一坐标系中 (见图4) , 两曲线的交点称为性能反应点, 性能反应点所对应的位移即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在该地震作用下的谱位移。

(6) 通过单、多自由度转换关系, 将第 (5) 步所得位移转换为结构的顶点位移, 连同第 (4) 步确定的结构顶点位移延性比, 作为结构的地震需求。

(7) 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由第 (2) 步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结果, 考察加载至由 (6) 步确定的结构顶点位移时的层间位移角、梁柱的变形、杆端截面的曲率、总侧移及塑性铰分布、截面边缘混凝土的压应变等。同理, 对不同性能水准要求进行以上步骤, 并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分析。

(8) 截面设计。

若所设计的结构满足规定的性能目标要求, 将第一水准地震水平下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效应进行组合, 组合后得到构件截面内力设计值, 进行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 并对构件截面配筋。如不满足规定的性能目标要求, 则重复以上步骤至满足为止。

2 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方法

目前, 能力谱法主要用于已建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 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多用于研究剪切型的框架结构和弯曲型的剪力墙结构, 而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研究较少。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抗震设防原则, 探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

2.1 剪力墙单元的模拟

目前, 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替代模型来模拟剪力墙。研究得较多的剪力墙模型是多垂直杆单元模型。其中一种模型是:根据墙横截面的应力分布状态, 取五根垂直杆, 中间垂直杆为剪切拉压杆, 左右两边杆为屈服拉压杆, 左右中间杆为开裂杆, 但它们既可能是弹性杆, 也可能只有左右两边杆为开裂杆, 这取决于荷载作用情况。如图5所示, 这种模型在刚度替换过程中容易导致剪力墙力学性质的变化, 不完全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

另一种模型是模拟框架模型—模拟框架支撑结构。根据文献, 设剪力墙的截面宽度为b, 高度为h, 厚度为t, 钢筋混凝土泊松比为υ, 计算简图如图6所示, 利用模拟框架与原剪力墙抗弯刚度、抗剪刚度和竖向轴向刚度相等的原则, 解方程组可以求出柱子的面积和惯性矩、链杆及斜支撑的面积等特征值。

柱子:

链杆:

斜支撑:

框架支撑结构构件的其它特征值指定为刚性。这种模拟适用条件分析:根据式 (5) 可以得到;如果墙体区段的高宽比小于, 则Ic为负值, 如果高宽比大于, 则Ac为负值。然而具有负特征值的构件相当于是虚设, 所以当结构的直接刚度系数均为正时, 框架分析才能正确进行。为了满足该条件, 一般采用取部分墙宽和墙高的加密分格模型。

2.2 推覆曲线的等效简化

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的是“曲线型”能力曲线, 曲线上屈服位移Dy与极限位移Du都较难确定, 如目估取值确定Dy、Du, 则将产生较大误差。为了便于分析, 将能力曲线理想化为二折线形式。确定Dy常用方法[24]有三种:一是能量等值法;二是几何作图法;三是变形变化率法。本文采用工程中较易操作的几何作图法, 其具体作法如下:作直线OA与F—D曲线初始阶段相切;过U点作水平线与OA线相交于A;作垂线AB与曲线F—D相交于B点;作OB线与水平线相交于C点;由C点作垂线与F—D曲线的交点即Y点, 如图7所示。

Du的确定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最大承载力的0.85倍所对应点为U点;二是取混凝土达极限应变值εu=3×10-3~4×10-3所对应点为U点。

2.3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多级性能水准及其量化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要求在一定强度水准的地震作用下, 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功能, 如:无需维修便能使用, 大修后才能使用, 严重破坏但不倒塌等等。但是结构的这些状态必须用其破损指标来度量。常用的破损指标很多, 如延性系数指标、位移指标、位移能量双重指标等。但是要把这些指标进行量化, 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目前, 普遍认为位移指标是一种较好的量化标准。

考虑到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的“三水准二阶段”设计原则, 为了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相协调, 且便于在设计中进行对比, 可以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性能水平按五级水准进行划分, 并取第一水准地震、第三水准地震和第五水准地震作为控制水准, 这三个性能水准分别对应我国规范的“不坏、可修、不倒”。根据文献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及现行抗震规范规定, 宜取第一水准地震层间侧移角限值为1/800, 第三水准地震层间侧移角限值为1/250, 第五水准地震层间侧移角限值为1/100。

2.4 静力弹塑性分析程序简介

本文以美国CSI公司开发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Etabs 8.48版做Pushover分析为例介绍。该程序是Etabs序列中最新版本中文版应用软件, 其非线性分析功能相当强大, 可以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性能, 且贯入了中国规范。

运用Etabs软件的实施步骤如下。

(1) 建立模型及内力分析。

建立结构模型并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对梁、柱, Etabs用框架单元模拟, 现浇板用壳单元模拟, 剪力墙用模拟框架进行替换模拟。

(2) Etabs软件中的塑性铰本构关系如图8所示。其中AB、BC、CD、DE分别表示弹性段、强化段、卸载段和破坏段。定义塑性铰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自定义, 即由截面配筋情况计算出几个关键点B, C, D, E的位置并输入到本构关系中;另一种是程序按照美国规范FEMA273和ATC—40给定。为简单起见, 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法, 即采用程序给的默认值。

对于梁单元, 一般仅考虑弯矩屈服产生塑性铰, 即定义为程序中的M3, 对柱单元考虑由轴力和双向弯矩相关作用产生的塑性铰, 即定义为PMM。塑性铰的位置, 则设在梁、柱杆件的两端, 因为一般情况下, 两端弯矩最大。

(3) 侧向加载模式及分析工况。

Etabs程序提供了3种加载方式:自定义分布、均匀加速度分布和振型荷载分布, 其中均匀加速度分布的侧向力是由均一的加速度和相应的质量分布的乘积得到的, 相当于均匀分布;振型荷载分布的侧向力是用给定的振型和该振型下的圆频率的平方 (ϖ2) 及相应质量分布的乘积获得的, 通常取第一振型, 相当于倒三角分布;也可采用自定义加载方式, 将以上两种分布按一定系数组合。

定义Pushover分析工况时, 要将竖向荷载作为第一工况, 计算时首先计算第一工况即竖向荷载下的内力和变形, 其它工况即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的。

(4) 结果分析和性能评价。

经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性能点, 根据该点的变形, 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价。

(1) 顶点位移。看其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弹塑性顶点位移限值要求。

(2) 层间位移角。看其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

(3) 构件的局部变形。即梁、柱塑性铰的变形, 检验是否超过建筑某一性能水准下的允许变形。

Etabs程序中按ATC—40规范, 将结构遭遇地震后可能出现的状态分为IO (Immediate Occupancy) , LS (Life Safety) , SS (CP) (Strucrure Stability) 等状态, 分别表示“可尽快修复”, “危害人生命”及“结构稳定”。并给出了构件在这几种相应状态下的塑性限值, 如图9所示, 其中B点表示出现塑性铰, C点为倒塌点, I, L, P分别代表上述3种状态对应的性能点, 且每个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的弹塑性位移限值。根据结构塑性铰分布状态 (先后次序, 出现位置及铰显示的颜色) 可以评价其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田颖, 钱稼茹, 刘凤阁.在用RC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评估[J].建筑结构, 2000, 30 (6) .

[2]汪大绥, 贺军利, 张凤新.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over Analysis) 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实例[J].世界地震工程, 2004, 3.

[3]汪梦甫, 周锡元.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实用分析方法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2.

[4]郭子雄.基于变形的抗震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论文.

[5]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ETABS中文版使用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10.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特点 篇6

框一剪架力 墙结构 亦,称框架一震墙抗结构 简,称剪框 结

构 。 是 框 架它结 构 和剪力 墙 结构组 的成结 构 体 系 既,能 为

这两结构的受种力特点变和形质是 性不同的。水在平力用 作 ,下力剪墙竖向是悬 臂曲弯构 结其 ,变形曲 呈线 曲型 ,楼弯

层越 高水平移 增 长速位度 快越 顶, 点水平移 位值与 高 度 是 四 次 方

系 关 均 布: 载 a u荷q 84I l=H / ,E

建筑用使供较大 的提面平间 ,又空有较具大抗侧力刚的度 。

框 剪 结构 可应 用 于 多 种 用 功使 能的多 的 高 层 屋房 ,如 办 公 楼 、饭 店、公 、寓住宅 、教学 楼、实验 楼、病房 楼 等 等其 组, 型成式一 有般 :

三倒角形 荷 时载u lm H a2 /E= q x 410 l1 中式H总 高 度一 弯 E曲 刚度 一

I

(框架 剪与墙力( )1 片墙、单联墙或较小井筒 肢)分 开 布 置,各 自形 成 侧抗力 结构 : ( 框在结架的若构干跨度 内入嵌力剪墙 (2 有边)框力剪 墙 )

(在 单片 抗 力侧结 构 内 续布连 框架置和 剪 力 ; 3)墙 ( 述上 两种或 种 型几式 混的合 。)4

在一 般剪 力墙 构结中 ,由所于 抗有 侧力构结都是 剪力 墙 ,在平水 作用下各道力墙 侧的 向移 位线曲相类 ,似所 以 , 楼 层建立在各 剪道力 墙间是按其等效 之度 Ee刚比 进例分 行lq

配 。

框架

在水平作力用下,其 变 形曲线 为切剪型,楼层越高 水位平增长越慢 。在纯框架结移构中,各 框架 个变形 的线曲 类 ,似以所 楼,层剪按力框架 柱的抗 推刚度D 例进比行 值分配

1。 框.结构 剪受力的点特 框 剪结构由框 架剪和力墙 两种 同不的抗侧力构组成结

1

I -

1―,。

,L I

。 I U ■ ’ l _ ■, I -

L ? . 一 一

Ll ― l

篁 i ● _}r _ _ }

■I I

Jl ● If -} 一l

. .

l ●

置 _

-I l .

- lI l

I

l - I

】 I

l ’ 1 1 -■ r

●,

1

l ‘Il 一r l ● - 曼il ■I I - J芒 ● .

J _

- 一 -

U I. -l

I

;.

I …

l l -

I

] l l 。

J

I

■-

I_ r■l 摊 l囊 _ ― ● -r ●j l一 I , f毫 ? l I-瞿 I , l .r一 目 I 一I - ■1 I ’ 第一文库网'Ia r 一 l l

Jq。 晖ltI簪L r: I - 目■ r 一

誓I\

■ 0

\ Il Il/ I -

盛1

I

I

I

, _

-lI l垂] £ ‘。I I I ― l二 一 I

?j ●■- l ●l

I -

-- l。¨ i I ● i l I

I

|J i

I

_

I

_

m

■●

● -

_-

■ 一 - -

I

一■

J

I -I

_

_

_

- 一

_ _

__

I

● ● I● 《 l I I 》

q 幽I ■ ● 》I

I●

● . ● ● l I I 1 l●

I》 ●● . 《I ’ . l ’

》 ●翻 ● I I ● ● ● I 一 } l l●● l ,●

框剪 结 构,既 框有架 又 有, 剪 力 ,它们墙之 间 过通平面

剪 力墙 。

内 刚度无限 大的楼板连接在一 起,水平在力作用下 , 使它

(们 力墙布置剪 时如 ,建因筑用需使,要 向或纵 横向 一3 )个方向 无法置设剪墙力时,改 方向 采可壁用框架式或支撑 抗等侧力构件 ,但是,两个 向方水平力作用下在 的移值应相位

平水移协调位一致, 不能 各自由变形自 , 在考 虑不 转影扭 响

的况下 情在 同,楼层一 水的位平移 必须 相同因此 ,框。结剪 构在 水平作力用的变下形曲 线呈S 形反弯的型位剪 移曲。线 框 剪 结 构水平在力 用作下 ,由 于 架框与剪力 墙协 同 工

接近

壁式框架 的抗。 等震级按剪应墙力 抗的.震等考级。 虑(

剪墙力的布置宜分布 匀均, 单墙的片刚宜接近,度 )4 长度 较长 剪的力墙宜置洞设 和连梁口形双肢墙成多肢或墙 , 肢单或墙多 肢墙墙肢长度的不大于宜 m8。每剪段墙底部承

力 作,下部楼层在 ,因为 力剪墙移位小 ,拉它框 着架变 ,使 形剪力墙 承担了大部 分剪力 上部;楼则相 层 反,力剪 的位移墙 越越来大 而,架框的变 形而反小 所以 ,, 架除负担框水平力作

下用 的部那

分剪力 外 以,还要 负 担回拉力墙剪 变形的附 剪加 ,力此 因在,部上楼层 水即 力平产的生 楼剪层力小很,而 框 中仍架相当数有的剪力值。 剪结构框 水平在力 作下用 框架与,力剪之墙间层楼力剪 分配 的例比 、架框各层楼剪力的 分比配以及框架各楼层剪例 力分布情 况 是 随,楼层所着 处度高 而变 化与结,刚度特构 征 直接相关值框。剪构 结中的架框部剪底 墙 力零 为剪力控, 制部 位在屋高房度的 部中甚至在上部, 纯框而架最 大力剪在 底 部

因。 此 , 实当 际布置 有剪 力墙 ( 楼梯间 墙 电梯、道井 如

水平力担生产的力不剪超过结宜构部底总剪力4 %。的0 (

纵向力剪墙布置宜在构单元的中间结区 内段房。 屋 )5纵 向度较长长 ,时宜集不 在中端布置两 向剪力纵 ,墙则在否 面平中 当适位部应设施工后置浇缝 减以少凝土硬混化程 中 过的收

缩应 力影 响 ,同时 加 应 强 面 保屋 温减以少 温度 变化 产生 的 影 。向

楼 梯电间、竖等井成连续楼造层洞时,宜开在洞 6) 边设置力剪墙, 尽量与且靠近抗的 侧力结结构 ,合不孤宜立地 布置在片单侧抗力构或结柱网 以外的中间分部。 (7 剪力)墙间距 宜过不大 应, 足满楼平面 盖刚 度需的 要 ,则否应考楼盖平虑面变形的影 响。

22 长 矩 形平面或平面有 向较一长 的建 中筑 ,其剪 力墙 . 在的布 置宜 符合下 要列求 :

墙 、备设道管墙井 等)框架的结 ,构须按必框剪结构协 同 工作 计 算内 力不,应单简按纯框分析 ,否则架 不能保证框部 架

上分楼层部构的安件全 。 框 剪结 ,构由性延好较的 框 架、侧抗 力刚度较 大并带

有框的边力墙和有 剪良耗能性好 的能连梁所组 ,成 有多具道 抗

震防 线 从, 内国外经 受 震 地后震 害 调 查 表 明,的确 一为种

( 横向 力剪墙沿长方 的间距宜满向规范足的要 ,求 1当 这)些剪力墙之间的盖有较楼开大时洞,剪力墙 间距的应予

减。 小

性很好能 结的体系构。 剪框构结水在力作用下平, 水位移是平由层层楼间 移位 与 层 高 比 之△h 制u,而 是不顶 点平水位 移进 行 制控 。 问 /层控位 移大值发最在 生 .( ̄ lO 4 80H) 围的层 楼H,为筑总高建 范 度。 具体 位置按均应 荷布 载倒或角形分三布载 荷,从协可同

( 纵 剪力墙向 不集宜中置布在两尽端。剪力上墙洞的 j 口2 宜布 置 在截面 的 部中 避 免开,在 端 部 紧靠或柱 边 , 口洞至

柱边

距的 离

不宜小墙厚于的2 ,开洞积面不宜大墙面积于的 倍 1 ,洞口 宜下对上齐 ,上下 洞口的间度 (高/ 6 包梁括) 宜不

于小高层1的。 / 5

工侧移作 法计算 表中查 出架框层剪楼力分配系 数' ,fA v

值 位置 大 定 。 确

f

( 剪力 墙贯通宜筑物全高建, 沿高墙 度厚的宜度渐逐 )3减

,薄免刚度避突 。变当 剪墙不能全力部通时 ,贯邻相楼层 度的刚弱减宜大于不 % 3, 刚度在突 的变楼板层按应转换层 O板楼的要求加构强造施措 。( 框剪结构中 ,剪 墙力有足应的够数量当基。振型 本 4)分析 框架部 分承 受地的倾 震力矩 覆于大构结总地震倾 覆 力 矩的5 %时 ,架框的抗震等级应按架结构框虑。 考

0. 论3 结

框 剪构在结水平力 作用 下框架上,各下层 的楼力剪用取 比较值近,接 、梁 柱的矩和 剪力弯值变 化 小较, 使梁、柱得 构件 规格减 少,利有于施。 工框剪2结布置构的规和定求 要. 架框一剪墙结力 构结构的置 除应符布规范合 有中 关框剪 构设计结的规定外 ,其架框和力剪 的墙置布尚应 别分符合框

结架构和力墙剪构结 的有关定规 。

框架一 力墙剪结构应设成计 A] 抗侧r力体 系,体结构 s 主-构件 之间 不宜用铰采。接抗震 计设时,两主 轴 向均方应布置 力剪 。墙与梁柱或柱 与剪 墙力中的宜重线 ,合框的梁与架 柱 线之间中偏的心距宜不于大宽的1 。柱/

4为

满了足述上剪墙力数量要求 ,使的力剪墙与框 架 合 理地同受力协,结构刚 特征度值 宜不 大2于 4.。但 ,是当 力剪 墙设 置 过 多 会, 使结 刚度 过 构 ,从大i -u 地 了震 应 ,效 增/ ̄大 ] 大结构 力内 同,使框架也 不时能 分发挥充作用。 此 因框剪 ,结 构中确定应剪 墙力 合的数理量, 这设是框架~计剪墙结力

构 的 关键。

2

.1架框 一剪墙力结构 剪力墙 的中布置符合下列宜求 要: ( 剪 墙力宜匀均对地布置在称筑建 物周边附的近楼 、)

电梯1 、间平形状面 变化及载恒 较的部位大; 伸缩 缝、在沉 缝降防震、缝两不宜侧时同置剪力墙。 设(平面 状 凹形凸大时,较在凸出宜分部端的 部附近 布)2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7

摘要:剪力墙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随着当前高层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对剪力墙结构技术进行细致研究,探究其优化设计的关键要点,发挥出剪力墙结构的整体优势,对于保障高层建筑项目功能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建筑行业的设计人员,要对剪力墙结构这种常见的结构类型有深入全面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对各项环节进行优化设计,提升建筑项目的设计水平。相信随着相关研究及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

1.剪力墙的分类及受力特点

不同的剪力墙,其分类标准也是不相同的,剪力墙可以根据开口的大小以及数量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划分,例如壁式的剪力墙框架、整截面墙以及独立悬臂墙等,共有五种主要的分类。剪力墙的整体系数与梁、肢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其数值越小,后者越弱,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剪力墙的相关系数进行严格的设计。通常情况下,剪力墙的整体性能食欲梁、肢相关的,需要保证连梁与墙肢之间具有较大的弯矩,针对这一情况,在对剪力墙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应该从截面的惯性矩等情况人手,保证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如果整体系数高于10,那么就是壁式框架,如果小于10,那么就是联肢墙。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在受力特点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如果整体开口墙与整体截面墙具有较为理想的性能,那么在受力性方面就会具有相似之处,观察变形曲线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弯曲型,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差别的主要表现在整截面墙上面没有开洞,也没有反弯点,所以弯矩并不会出现突变的情况,墙肢的约束力与整体开口墙与整截面墙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约束力,那么就说明是脂墙梁较强的情况,下面笔者举个例子为了更方便理解。

2.高层建筑项目结构受力分析

2.1水平荷载

对于高层建筑项目而言,它的竖向荷载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而对于受地震影响的水平荷载,其数值由于受到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会存在很大程度的波动变化。

2.2轴向变形

高层建筑在竖向荷载方面,其数值相对较大,这就极容易在柱中导致轴向变形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对轴向变形计算值进行细致分析,以此来合理确定下料长度。

2.3侧移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项目而言,由于建筑高度的提升,会使水平荷载下的结构侧移变形问题加剧。这也是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要把这一问题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2.4结构延性

相比于一般建筑的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更为柔和,因此它受剧烈震佑跋於产生的变形问题也更为严重。想要使它在塑性变形阶段有良好的强变形水平,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有效手段,确保其结构廷性。

3.剪力墙结构的要点

3.1合理配置剪力墙暗柱钢筋

针对于相关的规定,在进行一级、二级及三级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进行暗柱和端柱的设置,通过设计暗柱和端柱,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大量的地震波能量,同时还能够增强剪力墙边缘抗拉能力,这对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合理布置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利用钢筋混凝土使剪力墙能够承担来自于各个方向,特点是水平方面的荷载力。因此在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布置,确保在满足建筑本身要求的同时还要找到建筑自身的曲线,然后再对其进行规则布置。首先,在选择短肢剪力墙结构时需要保持慎重的态度,这主要是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不仅抗震性能较差,而且无法有效的保障建筑的稳定性,因此在选择时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对建筑灵活布置的同时,还要有效的减少建筑结构的重量。其次,在剪力墙结构布置时不能出现独立的小墙肢,因为一旦在建筑设计中出现了独立的`小墙肢,则会导致建筑施工难度系数增加。最后,由于剪力墙刚度直接关系到抗震性能及施工的时间,因此在合理布置剪力墙结构时需要保障整体刚度,这样在保证施工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其抗震性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应。

3.3合理的控制剪力墙结构参数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承重比较特殊,所以在对剪力墙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项参数的有效控制,以确保能够将高层建筑的各项荷载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在结构参数设计时,要对位移比例、侧向刚度比例以及周期比例等进行恰当而合理的设计,将其数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高层建筑不会因为剪力墙结构设计不规范而发生扭转及偏心力的现象。在结构参数设计过程中,还要对剪力墙自身的不规则性进行限值设计,一定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因此在实际高层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剪力墙结构参数进行合理控制。

4.结语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8

从本次震害的整体情况来看,经过抗震设防,特别是在1990年后设计建造的建筑整体表现良好,即使在极震区实际烈度高出抗震设防烈度3度~4度(地震动强度超出预计的10倍)的情况下,仍有较多建筑虽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未倒塌,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4]。

1框架结构典型震害实例

1)柱的破坏。

柱是框架结构的竖向主受力构件,柱的破坏将直接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设计中对柱进行必要加强,使梁柱结构形成强柱弱梁,是结构设计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基本概念。从震害情况来看,抗震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铰机制”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大量的“柱铰”。

如图1所示为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倒塌后的情形[1],框架底层柱端已经形成弯曲塑性铰,不能实现强柱弱梁的要求,反而形成强梁弱柱,使塑性铰出现在柱上,从而失去竖向承载能力,整个教学楼倒塌。如图2所示为该教学楼中的某剪切破坏的框架柱,显然因楼梯平台使该框架柱形成短柱,且箍筋不足,在复杂的地震力作用下,最终使柱受剪破坏。

2)梁的破坏。

梁是结构水平承力构件,板上的荷载通过梁传递给柱,一旦梁破坏,楼板将遭到破坏而退出工作。图3是位于映秀镇泯江右岸的某六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未发生倒塌。图4显示其中一根梁的剪切破坏形态,图5显示楼梯间平台梁发生了严重的剪切破坏。调查发现,地震对楼梯间的破坏相对较重。楼梯间作为地震疏散的通道,一旦发生破坏,人员疏散几乎不能实现。楼梯间在地震时,受力比较复杂,作为设计人员,必须清楚楼梯间在地震中的重要性,适当加强楼梯间的构造措施。新版规范也对楼梯间构造要求进一步加强。

3)节点破坏。

经过对震害的分析发现,在框架结构的破坏形式中,节点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图6,图7是映秀镇泯江左岸一未完工的三层框架工程的底层框架节点破坏形式,显然节点箍筋不足是造成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另外,框架柱沿纵筋方向混凝土严重开裂,为粘结破坏特征,图7显示施工缝有明显破坏迹象[1]。

4)良好设计的房屋。

震害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强震区,只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保证抗震构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的框架结构房屋完全能够满足地震区的抗震设防要求[5]。图8为某破坏较轻的底框结构,底层框架及上部两层砖混结构受损较轻,充分体现了抗震设计中概念的重要性。虽然本次震害中,该结构抗震能力表现较好,但我们仍然不提倡采用墙体上下不对齐的结构。特别是在悬挑梁端采用凸出的墙体,造成上下结构刚度突变,不利于结构抗震。

2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的体现

综上几例框架的典型破坏分析,充分表明框架结构设计中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应该清楚,做到重点部位重点加强,将钢筋用在关键部位,切实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2.1 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即要求柱端截面的屈服弯矩大于梁端截面的屈服弯矩,使塑性铰尽可能出现在梁的端部。即满足:∑Mc>∑Mb。要实现以上不等式,在实际中很难控制,也很难精确计算。为此,规范采用增大系数来调整:∑Mc=ηcMb[3]。同时要求一级的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可不符合上式要求,但应符合下式要求:∑Mc=1.2∑Mbua[3]。其中,∑Mbua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梁受压筋和相关楼板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

而实际设计中对于抗震等级为二级、三级的构件,柱的配筋通常为构造配筋,而节点处梁的上皮钢筋受拉,配筋往往较大,设计中经常将梁支座负筋采用归并系数进行归并放大,通常不采用实配钢筋所对应的弯矩值来复核式6.2.1是否满足,设计可能形成的是“强梁弱柱”。本次的震害研究也表明,实际破坏形式也多为强梁弱柱。

因此,结构设计时,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大柱子断面和配筋,考虑把一定宽度楼板的配筋作为梁的配筋,而适当减小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归并系数取1.0,以减弱梁的刚度,对于结构复杂的关键部位可进行适当放大。文献[3]中6.2.2条也对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c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强柱弱梁的实现。同时,在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出现短柱,若实难避免,应对形成的短柱进行加强措施,提高柱的延性,避免柱的脆性破坏。

2.2 强剪弱弯

结构设计所期望的破坏机制应是梁比柱的塑性屈服早发生或多发生,底层柱柱根的塑性铰较晚形成,各层柱子的屈服顺序应错开,不要集中在某一层。

要使结构具有延性,必须保证框架梁柱构件有足够的延性,而梁柱构件的延性是以其截面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来度量的。“强剪弱弯”设计的实质是控制梁柱的破坏形态,使其发生延性较好的弯曲破坏,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规范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实现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

1)梁、柱剪跨比限制。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9条给出了详细的规定,以保证构件的延性。通常,抗震设计时要求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框架梁则要求其净跨ln与截面高度hb之比宜不小于4,基本已能满足剪跨比限值的要求。2)梁、柱剪压比限制也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9条给出。剪压比的控制,可以使箍筋的数量不至于太多,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斜裂缝的出现,减轻混凝土破裂程度。实质上也是对构件最小截面尺寸的要求。3)柱轴压比限制及体积配箍率。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6条对08版规范中轴压比限值进行了调整,普遍降低0.05,以提高柱的延性。体积配箍率也进行了调整,不再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4)箍筋。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6.3.7条分别对梁、柱的箍筋要求进行了规定。震害分析表明,在塑性铰区配置足够箍筋的构件,在地震中能满足承载力要求,而配置箍筋较少或不配置箍筋的构件,往往发生严重的破坏,如图6,图7所示的节点破坏。5)纵筋配筋率。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6.3.7条分别对梁、柱的主筋配筋率要求进行了规定,对柱的主筋配筋要求加强,也体现了“强柱”的思想。

2.3 强节点、强锚固

结构中的节点域受力复杂,容易发生破坏。节点的可靠与否是关系梁、柱能否可靠工作的前提,必须做到强节点、强锚固。框架梁柱节点处的箍筋是防止节点破坏的一道防线,在文献[3]中6.2.14条已经明确提出:一级、二级、三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应进行抗震验算。相比较早版本的规范,将三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并入抗震验算的范畴。汶川地震中,许多框架的节点区箍筋明显配置不足,有些间距竟然近250 mm,甚至不配置箍筋,施工质量较差。

由于节点区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在结构设计时只有保证各节点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才能使梁、柱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使梁、柱塑性铰顺序出现完成之前,节点区不过早破坏。

3结语

1)通过汶川地震的震害分析表明,我国建筑工程界秉承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安全可靠的。只要严格按照抗震设防目标设计、施工的房屋是能够经得起大震考验的。新的抗震规范更注重了从概念上提高结构构件的安全储备。设计人员应充分理解并坚决执行规范要求。

2)结构本身应具备多道防线,应与建筑专业充分沟通,尽量采用规则平立面,减少震害。

3)重视节点核心区。抗震规范2010版对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做了明确规定,设计人员应引起重视。

4)抗震设防目标的实现不应仅仅局限于设计人员,同时也应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抗震概念宣教,严格执行相关设计要求、现行施工规范,杜绝偷工减料等恶性事件发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结合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框架结构的几个典型破坏实例,结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破坏形式疏漏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地震,结构设计,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1]孙治国,王东升,李宏男,等.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害及震后修复建议[J].自然灾害学报,2010,8(4):114-123.

[2]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S].

[3]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王亚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8,29(4):20-25.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9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宜有多道抗震设防,一般来说超静定次数越高对抗震越有利,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失效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承载力,良好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圈梁设计要点有哪些? 篇10

1 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 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4 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5 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11

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有8字方针,即“周边,均匀,对称,相交”,底框结构中山墙一般要布置剪力墙,因为只在每个住宅单元楼梯间两侧布置混凝土毅力墙的底框结构是不宜采用的。

相关试验表明,加大底层空旷房屋两端平面刚度,对底层框架端部竖向位移进行控制,可有效增加底层杠架的安全储备,但尽管如此布置也并不全周边,中间还需要很多剪力墙。因此底框结构8字方针可概括为“竖直,均匀,对称,相交”,所谓竖直就是在布置底层剪力墙时应尽量对应上部上下竖直、中间不间断的墙体,否则即使底层布置的剪力墙刚度再大,若竖向无对应的上部墙体,不仅传力途径不直接,且上下层刚心相距较远,地震时上部墙体与底层剪力墙间会形成很大扭矩,极易破坏,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有哪些设计要点? 篇12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 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 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 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 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 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洞边加暗梁。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上一篇:广兴学区中心学校校本培训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煤气中毒预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