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多头管理现状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行业多头管理现状(精选8篇)

建筑行业多头管理现状 篇1

部门职责不清,存在交叉重复监管现象。建筑业的主管部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厅、建管局或建委等一条线,然而建筑施工投资大、周期长、使用民工多、对环境影响广的行业特性,使得与许多部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导致职能交叉现象普遍。以建设系统的安全监管职责为例,建筑业主管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行业安全管理上存在职能交叉,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区分不明确;与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在特种设备使用监管、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上也存在职能交叉,重复管理。而且,在市政公用工程、村镇建设项目、拆除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及工业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监管部门不明确、职责不清,监管责任无法落实的问题。

行业市场垄断,存在多方插手要权现象。建筑业企业资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但涉及铁路、交通、水利等专业资质审批,仍需由相关主管部门会同审核,为行业间的利益平衡埋下了伏笔。而且有些专业部门设置资信登记、施工许可等市场准入限制,如交通行业《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交通部主管全国公路建设市场准入管理工作;一级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资信等级,由企业注册地或所在地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进行初审,报交通部审核登记”,并在《关于整顿和规范公路建设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级交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从事公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实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资信登记;交通部和各省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审批的资信登记是从业单位进入公路建设市场的主要有效凭证。又如有些地区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实行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资信登记,登记后方可进入水利建设领域施工。铁道、民航、总后、轻工等部门同样也有类似的资质审批程序和标准。对未经资信登记的建筑企业,即使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法的资质证书,也不得进入其相应专业部门的工程建设市场,不准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造成市场准入制度的不统一,形成了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此外,从国家到地方的计划管理部门层层设立重点工程,采取封闭运行管理模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工程不能实施有效管理,影响对建筑市场的统一管理。

地方各自为政,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许多地方领导为了维护当地企业利益,坚持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有的地方以投资渠道和专业性强为由,不让外地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投标竞争,实行变相的地区封锁。有的地方在国家明文规定取消有关收费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手段,变换收费方式和收费主体,仍然对外来企业收取不合理的费用,如按注册人数征收管理基金或队伍管理费、以统筹费或调节基金等名义征收工程总价0.5~4%费用、违反税法规定按工程决算总造价的1%按月征收个人所得税等,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保证金或押金,提高外地企业的施工成本,变相限制外地企业的进入。有的地方对外地企业施工的任务量和人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有的地方对外地企业要求配置较高规格的办公场所,内容包括营业面积、电脑设备等,并在开标时规定必须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亲自到场,否则作废标处理。如此等等,难以形成公平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让施工企业异地发展障碍重重,做大做强更是步履艰难。

企业受困于多头管理

目前建筑业是典型的买方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和残酷,施工企业盈利能力不高,平均利润率不足2%。政府部门、行业、地方的多头管理,不规范、少沟通、无联动,让施工企业很“受伤”,压力很大,包袱很重,非生产性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关系处理越来越复杂,成本负担越来越加重,生存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化,影响施工企业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建筑施工业、施工企业面对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不能说与多头行政管理无关,多头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行业与企业发展。

重复监管部门多,疲于应付。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过程涉及质量、安全、消防、环保、交通以及与周边单位和居民的协调等问题,许多部门都可以管到施工企业,甚至是居委会。据不完全统计,企业要将一个项目完成需要接洽30多个部门,包括建委、规划局、质检站、消防局、环保局以及城建、城管等部门。这些部门有的手中掌握着重要的权力,对工程建设起到审批、监督、管理职能;有的掌握着工程建设所必需的资源,可以对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制约或影响。施工企业必须招待好、服务好,对部分单位或部门的个别人员滥用权力或者以权谋私,提出的要求五花八门,如帮助其亲属解决工作、装修个人住房、推荐材料商等,一般只能违心同意,如果违背这些人的意愿就会有穿不完的小鞋和吃不完的苦头,牵涉企业大量的精力,许多项目经理都感叹“项目好做,关系难处”,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营生产活动。

市场准入审批多,层层收费。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需要办理或代办各种许可手续,如开工的施工许可证、食堂的卫生许可证、夜间施工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此外,施工企业每进入一个区域市场,都要进行资格审批和年检备案,而且各类市场市场通行证都需缴纳一定的费用。也难怪政府部门之间要争夺管理权,根本原因是利益趋动,典型的如装饰装修施工,有两个主管部门,公建装饰属于建设委员会,家庭装饰属于房管局,各定标准,各发证书,各收费用,各占一方市场。施工企业是直接受害者,为了生存和拓展业务,不得不对照各类标准办理各类证书,缴纳各类费用,而且定期不定期与这些政府部门进行“感情”交流,滋生商业贿赂腐败的温床,所以建设行业成了贪污犯罪事件的高发领域。

政策差异标准多,增加负担。在工程定额方面,地区省定额由省定额站编制颁发在全省统一执行,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又由政府颁发了市政定额,由于两部门的要求和掌握尺度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常发生矛盾,致使使用定额的施工企业无所适从。在保障民工利益方面,劳动保障部门出台推进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通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施办法,从两个参保文件的对比,两个险种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承保范围、保险期限基本一致,有重复保险现象,虽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农民工弱势群体,然而加重施工企业负担。在税收方面,按结算收入定率随征的一些税种,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致,如项目经理承包经营的所得税,低的地区是0.4%,高的地区是2%以上,形成各地方税收负担不平衡。对不能按结算收入定率随征的一些税种也强行定率随征,如一些地方税务机关为了方便税收征管,按工程结算收入随征0.3‰的印花税,从多数工程来看,实际结算收入往往要高于合同价,按税法规定建筑施工合同按合同价征收印花税,按定率随征无形增加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

巧立名目收费多,以罚代管。代表性的“保证金”制度,名目过多,如注册保证金、工资保证金、投标保证金、质量保修金、安全保证金、诚信保证金等。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属地收取,每个地区100~500万元不等;履约保证金按合同造价的15%~20%收取,质量保修金

一般按工程总价的5%收取。地方部门划块管理,很多无法律依据,仅凭行政文件收取。有一家企业仅一年的民工工资保证金就要缴纳2800万元,回收时间越拖越长,有的十几年还未曾收回,让施工企业不堪重负。而且许多还存在重复收费问题。如项目开工办手续时要缴纳防汛费,而又对施工企业代扣缴纳所有施工人员防汛费,不能抵扣。又如价格调节基金,本地按建筑企业总收入缴纳,部分地区按工程结算收入随征的办法进行征收,而外埠工程结算收入又不能扣除。同时,施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所限,或迫于工期、成本控制压力,在环境保护、健康卫生等方面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某些监管单位或部门在检查时往往罚款了事,不但不指导工地进行整改,反而将罚款当成了创收的一种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头管理,经常会出现多方插手和处罚现象,致使施工企业在同一事件上会受到几个部门不同标准、要求的监管和处罚。

岗位管理证书多,无所适从。岗位培训与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各政府部门为规范管理,都颁发了相应的专业上岗证或特种作业证书,有的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有的是劳动局职业岗位鉴定站颁发的、有的是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安监站颁发的,“多头管理”的结果是各个上级部门只认自己颁发的证书,其他部门颁发的证书均视为无效。如果企业不参加培训取证,各部门就要采取措施对企业加以处罚或限制。施工企业在各种压力之下不得不一次次重复进行培训,常常发生多家上级部门安排相同内容的培训事宜,使企业不知到底该听从哪家上级部门的安排。为了对每个上级部门都不得罪,一人多证成了普遍现象。而且,培训取证主要以收取费用为目的,对真正提高学员的业务水平意义并不大,造成施工企业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实在是苦不堪言。

建筑行业多头管理现状 篇2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以及各个阶段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应用, 从而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过程。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具有离散性、单件性、流动性、非标准性等特点, 加之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内涵丰富, 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剧增, 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指标要求越来越精确, 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内在需求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提高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二, 信息化管理能够同时、实时对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提供其所需要的批量信息, 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中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以提高施工监管质量。

第三, 建筑项目的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的公共平台, 有利于建筑项目参建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更有助于各部门、各层级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从而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 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信息化, 能够系统全面的存储与项目有关的全部信息, 从而可以实现对以往项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 也便于对历史资料信息的查找和利用, 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在将来的施工中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建筑施工行业信息管理化的困境

第一, 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和整体需求不太清楚。传统企业管理的不规范性, 资金、人才的限制, 很多企业不能清楚、系统、专业性的提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也不能按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提炼出管理和业务处理流程。主要表现为:

1.企业的管理运作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没有考虑到信息化处理的要求和规范。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 很多企业要么强调管理流程的优化, 要么追求流程的再造。却偏偏没有考虑到将优化和再造结合起来, 使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不得不迁就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流程。

2.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措施普遍不健全。很多企业一味强调引入新的管理体系和技术平台, 但却没有提前的计划和安排, 对新的管理体系的运作和实施没有清晰的计划, 也没有相配套的制度和流程, 所以即使引入了新的技术平台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甚至会出现盲目上马的浪费。

3.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不足。很多建筑行业基本没有计算机专业或者信息管理专业的专门技术人才, 新的技术平台搭建起来之后, 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操作, 很多技术支撑没能得到充分利用, 大大降低了管理信息技术对信息共享、精确分析的实际效用。

4.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真正的了解到管理信息的作用, 不知道信息化系统实施的本质是管理制度的变革, 也就意识不到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项目过程中的重要性!

5.目前大多计算机管理系统都采用基于关系模型的主流数据库技术, 而关系模型却不能完全覆盖建筑施工行业的实际业务模式。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将管理系统和关系模型进行全面的格式化, 大量信息是以非结构模式存在的, 因此, 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处理复杂的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显得不够全面。

三、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第一, 打破模式, 完善流程。要完善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 改变原有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慢的特点。从加强数据管理和高科技手段的控制两方面着手, 以提高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第二, 管理策略要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建筑施工行业具有离散性、单件性、流动性、非标准性等特点, 这就决定了建筑行业的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现有的现成的管理信息平台都不可能符合企业管理的全部需求, 总有漏洞和缺位, 所以要选择适合企业的管理策略以弥补技术不足。

第三, 清晰了解企业需求。在上一点中我们提到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共有的属性和特点, 但是各个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和公司管理都有自身的特点, 所以在了解普遍性的同时要清晰掌握本企业的特殊性, 做到技术平台的选择能够解决具体问题, 而不只是具有平台。

第四, 加强队伍建设。人是万事之本, 没有人, 再好的平台也是空谈。所以有了硬件基础之后, 还必须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队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队伍, 是各个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 要加强引进人才的力度, 而且要引进专业人才;其次, 在此基础上, 有专业人才组织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 是提高人们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并掌握相关技术;最后要进行企业间的交流, 相互借鉴。

结束语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推进, 企业在整体信息化的要求上会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 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 大大的提高了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终达到建设工程项目增值的目的。

摘要: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具有离散性、单件性、流动性、非标准性等特点, 加之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内涵丰富, 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目前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存在模式和整体需求不太清楚、运作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往往不考虑信息化处理的要求和规范等问题, 尝试提出从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策略、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措施等方面解决。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庆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综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01)

[2]徐慧峰.浅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J].科技创业月刊, 2004 (12) .

[3]李莉.高校图书馆培育阅读文化初探[J].民族论坛, 2010 (9) .

[4]张麟.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参与阅读推广工作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12) .

[5]王红兵, 车春鹂.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建筑经济, 2006, (10)

[6]徐奎学.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03)

建筑行业多头管理现状 篇3

一、劳务工年龄结构普遍较大。目前,建筑行业劳务工大多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优点是任劳任怨,缺点是劳动技能单一,接受新技术、新工艺较慢,身体的灵活性较差,高处作业安全风险增高,文化知识不足,和施工组织、规章、制度、规范要求有距离,融入精细化管理难度大;经验主义思想严重,以历史经验引导本职工作,工作态度比较固执,工作方法容易墨守成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弱,局限在已有的经验上。

企业进一步发展必须有新的血液注入,需定期解决一些表现优秀的劳务员工的身份问题,让这些职工充实的到一线担当骨干和班长,组建自己的核心班组作业层,在关键工序上显示突出作用,关键时刻拉出来,作为一种示范以点带面,带动一片,也是作为项目部的关键时期的一种应对预案,充分把控主动施工主动权的必要措施,作为牵制劳务公司的有力手段,把握合作的主动权的必要选择。同时劳务工队伍遇到暂时困难,也是帮助把劳务公司扶上马的有利措施,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人把控着施工方向。在施工过程中劳务队伍也给他们提供一些较高的收入,实现双赢,也使新进入的劳务工尽快找到岗位落脚点。这样派遣职工有干劲,有梦想,看得见希望,感觉到曙光。

二、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工作质量难以成比例提高。一般的普工要价月工资3500元左右,零星用工如果是有点技术的300元每天,普工200元每天,劳务用工成本持续上涨,成为项目部成本把控的重点,新的工伤认定标准出台,工伤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伤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发生工伤后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后的医疗,工伤后的矛盾处理涉及面广,容易产生群体事件,死亡赔付比较高,今年在梁场周边其他单位发生的死亡事故赔付金额高达90多万元,劳务用工人员很多都是50岁以上的,用工风险很大。建筑行业的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对中年人的身体,心理都是不小的考验,在大家基本上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招工难度将非常大,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又容易放松招工标准,将一些身体不适应年龄偏大人员招进来,或者大量劳务工本地化,这些招人中出现的问题,劳务公司一旦把控不了局面,形成连锁直接冲击项目部,所以严格把好劳务工进场入场关很重要,规避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

督促劳务公司必须对劳务工的身体素质进行考察,对每个进场职工进行必要体检,对年龄偏大的在试用期内应跟踪查看工作中的状态,发现不适应及时劝离场。

三、劳务工的维权意识强: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传播手段都能快速扩散,基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作为施工单位,项目部必须与时俱进,采取应对策略,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加强矛盾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把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和职工多交朋友,多谈心,多观察,深入生产生活区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深挖内部信息,从现象发现本质,及时堵住重大危及项目部形象是事件发生。

四、缺乏冷静,浮躁从业、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社会不良风气都在劳务工中找得到,特别缺乏安全感和相互之间的信任,善于经营自己所谓“弱势群体”有点问题就夸张的放大跳起来。由于铁路施工特点的制约影响,验工计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蔓延到工资支付延后性形成的矛盾;适应严格的管理难度大,如现场文明施工区域,安全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处罚到人头往往难以接受的矛盾;在管理链条循环系统中,工序交叉,上下级的沟通,劳务工和劳务公司,劳务工和劳务工、劳务工和项目部,劳务工和周边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等,施工中管理和被管理总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按理说有些情绪和怨言在所难免,小吵小闹也很正常;实践情况是有可能被某一导火线引爆,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这时就会出现别有用心的人,添油加醋扩大事态,加上一些人片面理解保护劳务工就是什么都保护,遇事情就想给项目部一个下马威,急躁冒进,不惜采取一切办法、手段把事情闹大,召集身边同事形成一股集体力量,动用社会力量,对项目部形成舆论包围、胁迫项目部协调自己获得不正常一些

利益。

所以我们要想掌握主动权,关心体贴劳务工,牵着主线,应重点跟踪矛盾焦点,特别是工资的按时和足额支付,才能把握主动工作的步子,避免不必要的事后救火。

五、劳务工思想和梁场的管理难以产生共鸣,缺乏有效沟通,凝聚力不够。抱着有奶就是娘的态度工作,谁给钱就听谁的,缺乏干好百年工程责任心,干一天算一天,没有为长远考虑的意识;劳务人员流动大,就像自由市场来去匆匆,没有一点留恋余地,缺乏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一课,更不要说换位思考;一切出发点为了自己,没有去想口碑,信誉对一个人,一个单位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劳务公司疲于奔走在不断招工,不断培训,又不断流失的恶性循环之路上;劳务工僵持在短期利益至上的博弈中,都跨越不出画地为牢的圈子,没有从情感和福利待遇以及企业文化上去等想办法吸引职工。

要创造各种条件加强双方之间的互动、互信,从制度上保障劳务工的权益,从言行上尊重劳务工人格,心理上认同,真正落实和正式职工的“五同”管理,让他们能和项目部良性互动,和项目部有一种内心的默契,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工作,高兴

挣钱。

六、缺乏真诚,怀疑心强,多消极、负面的不良情绪。工作上可能会故意留下对项目部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证据,以便在发生矛盾时拿出来曝光,在有需要时以不良证据做筹码获得利益;和施工单位站在对立面,以自己利益为最大化;工作上相互设防,为了自己或者小集体利益甚至不惜牺牲项目部整体利益;不良情绪很容易蔓延,一旦某个班组出现不稳定,就可能传染开,影响一大片;相互关爱少,大局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各种大的检查和突发事件面前难以有效全面组织劳务工形成合力共同一直

对外。

七、投机取巧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不愿意多出力,不务实,对工作不投入热情和感情,简单的为完成数量,能掩盖的缺陷就努力掩盖,对隐蔽的质量问题,心存侥幸,不报告,不整改,为质量工作带来隐患。

加大现场管理力度,不留质量漏检死角,宣传奖励好人好事,塑造典型,弘扬吃苦耐劳,精心操作的职业好作风。

八、劳务队伍技术力量整体跟不上形势。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不够,单位在考核和验工计价基本没有考虑一些培训时间,项目部组织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很多是流于形式,难以调动劳务工的参与热情,没有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消极被动的等待和索取,现场创新小组,科技攻关,QC活动、合理化建议很难吸引劳务工的兴趣,使这些本该根植于职工中的好活动难以发挥作用。

希望能采用以经济激励为主的多种办法调度职工参与工艺技术革新。创造条件,认真引导,有立项,有指导人员,有行动计划和目标,有总结。

九、缺乏节约意识,大手大脚,工作中浪费现象严重。感觉反正是国有企业,浪费点不算啥,现场使用的消耗材料随用随领,用新的,用好用的,工具工装不保养、维修,不愿意投入一定劳动力来修缮。不主动控制材料定额,为一点自己的方便,随意放置、丢弃材料和工具、不涉及自己的利益不算账,不重视设备维修保养,不主动监控零星材料的质量。节约与浪费好像与自己无关,没有感觉到一丝的可惜,觉得只要自己不偷、不拿就没关系,和自己利益结合不紧密的事情很难引起重视。

应该以合同和定额标准严格杜绝职工浪费行为,对浪费进行曝光,对节约兑现奖励。从源头控制管理人员的浪费行为,树立好的榜样,上下一致,小事做起,厉行节约,从生活上开始,严格用好每一分钱;加强物质采购,发放,存储、防盗管理,把最重要的一环控制的漏洞堵塞。

建筑行业多头管理现状 篇4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按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中,建筑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从历史数据看,建筑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38995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除了90年代初有短期的波动外,建筑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保持着5%~6%左右的份额,支柱产业的地位十分稳定。此外,施工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20我国建筑业增加值(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1%,创下以来的最低增速纪录。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59313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6%。上述两项指标增速较持续放缓。

我国建筑业在20发展增速超过20%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20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增速创新低。

-2013年中国建筑业产值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施工,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地位不断增强,更因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纳作用,已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关键。然而,建筑施工业还存在利润微薄,债务负担沉重,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法律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要实现建筑施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市场整顿,需要大力推进企业改革,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的相关优惠和支持政策。同时,还需要强化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领域,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承担了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成本,并为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提供着宝贵的经验,目前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二、行业预测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59313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6%。两项指标增速较年持续放缓。

随着民生工程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筑业处于低迷发展状态的时间不会太长。未来建筑业将不会频繁再现20%以上的增速,会走向相对平缓的发展态势。前些年,建筑业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但过去那种高增长留下了很多隐患,我们觉得现在放缓脚步是一个回归正常、走向理性的过程。

建筑企业面临转型发展“随着建筑业发展速度放缓,如今建筑企业更应思考如何转型发展。因为建筑企业过去靠大投入、拼命融资、铺摊子的快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现在应慢下来,考虑如何‘瘦身’,这与国资改革步伐我国建筑施工市场面临机遇,行业现状和预测分析也是一致的。 一位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人士表示,他们公司现在对大项目的承揽更加慎重,更注重公司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前几年,我国建筑业飞速增长,但增长效率并不高,恶性竞争严重,利润率较低。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产业发展有必要慢行,建筑企业未来应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及利润率的提升等。

20我国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各地的城镇化建设,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继续实现。

年全国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度预测: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为16.0%左右。

-我国建筑业总产值预测分析

建筑行业营销计划管理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以下简称发行室)。第二条 目的

为了实现市场发展的可持续性,渠道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有序性,特制定营销计划管理制度。

第三条 原则

营销计划坚持发展期望、竞争、挑战与可实施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保证营销预算与营销计划相匹配的原则。

第二章

营销计划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营销计划制定

营销主管负责组织制定营销计划,上报主管领导审核,主任审批并经过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下发各部门执行。

第五条 营销计划实施 营销主管负责组织实施。第六条 营销计划实施监督

在营销计划实施过程中,营销主管定期向主管领导(主任)进行汇报,主管领导(主任)负责工作协调和实施过程监督。

第七条 实施效果考核

主管领导(主任)负责对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考核。

第三章

营销计划制定方法

第八条

类比法

主要根据外部环境竞争状况,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发展目标和竞争策略等综合因素而制定的。

第九条 经验对比法

主要根据发行室过去3-5年内的营销计划执行效果以及下一年度经营发展目标、现有资源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制定的。

第十条 综合法

在类比法、经验对比法的基础上,考虑其他综合因素进行修正而制定的。

第四章

营销计划管理内容

第十一条 营销计划管理内容

(一)销售计划

(二)市场促销计划

(三)技术服务计划

(四)市场研究计划

(五)营销预算计划

第五章

销售计划

第十二条 销售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各区域销售员向营销主管上报该区域的下年度销售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单位年度销售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销售计划书,上报

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三条 销售计划方案审议 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请到vip.******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主任、副主任、主管所长等人组成,以后简称“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成员由各部门主管以上人员组成,以后简称“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十四条 销售计划实施管理

(一)销售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销售员将总体年度销售计划进行分解成各区域市场销售计划,然后协助区域销售员将区域年度销售计划进一步分解落实。

(二)销售计划执行 1.责任人

销售计划执行分别由各区域销售员来具体实施。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销售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销售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销售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六章

市场促销计划

第十五条 促销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市场推广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该区域的下年度市场促销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下年度市场促销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市场促销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六条 市场促销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主任、副主任、主管所长等人组成)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十七条 市场促销计划实施管理

(一)市场促销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市场推广人员将总体年度市场促销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营销促销实施方案,并将市场促销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市场推广人员进行落实。

(二)市场促销计划执行 1.责任人

市场推广人员负责执行市场促销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市场促销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市场促销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市场促销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七章

技术服务计划

第十八条 技术服务计划制定程序

(一)由下至上

每年的12月底由技术服务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下年度技术服务计划。

(二)由上至下

营销主管责成市场研究人员拟订下年度技术服务计划书,并于每年的12月

底上报给营销主管。

(三)综合平衡

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技术服务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十九条 技术服务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条 技术服务计划实施管理

(一)技术服务计划分解 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请到vip.****** 销售主管协同技术服务人员将总体年度技术服务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技术服务实施方案,并将技术服务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技术服务人员进行落实。

(二)技术服务计划执行 1.责任人

技术服务人员负责执行技术服务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技术服务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技术服务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技术服务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八章

市场研究计划

第二十一条 市场研究计划制定程序

每年的12月底由市场研究人员向营销主管上报下年度市场研究计划,然后,营销主管协同营销主管领导平衡各方面的信息拟订最后的市场研究计划书,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二十二条 市场研究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三条 市场研究计划实施管理

(一)市场研究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协同市场研究人员将总体年度市场研究计划进行分解成具体的市场研究实施方案,并将市场研究计划落实到各个月份,具体方案筹划由市场研究人员进行落实。

(二)市场研究计划执行 1.责任人

市场研究人员负责执行市场研究计划。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市场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市场研究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市场研究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协调内外部业务关系。

(2)营销主管领导(副主任)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副主任)进行监督考核。

第九章

营销预算计划

第二十四条 营销预算计划制定程序

营销主管根据年度销售计划、市场促销计划、技术服务计划、市场研究计划等实施方案的市场预算情况进行综合平衡,拟订出相应的营销预算计划,上报营销主管进行审核,方案通过后再上报主任进行审批。

第二十五条 营销预算计划方案审议

首先主任召开单位高层管理会议,对方案进行审核,达成一定共识之后,再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方案审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有关部门进行执行。

第二十六条 营销预算计划实施管理

(一)营销预算计划分解

销售主管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审议确定营销预算计划分配方案,审议通过

后,各负其责进行执行。

(二)营销预算计划执行 1.责任人

销售人员、市场推广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市场研究人员分别按相应的执行方案和营销分配预算额度进行执行。

2.监督考核人

(1)营销主管负责对营销计划和营销预算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定期召开营销计划和营销预算计划完成协调会,一方面监督营销计划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审核营销预算的支出情况,同时协调财务部门给予财务的支持和保障。

(2)营销主管领导对营销主管进行监督考核;主任对营销主管领导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章

营销计划实施效果评估

第二十七条 评估主要指标

(一)计划制定的准确率

(二)计划执行、控制的有效性

(三)计划的完成率 第二十八条 评估方法

(一)评估时间周期

每3、6个月分别对计划执行效果评估一次

(二)评估方法

主要采取内部访谈与座谈会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由主任或其他有关领导对相关人员进行个别交流/访谈,对计划执行效果进行测评;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来畅谈计划执行的效果、现存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方面等。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由营销主管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行。本管理办法的拟定或者修改由营销主管负责,报主任批准后执第三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建筑行业信息数据库管理制度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以下简称发行室)。第二条 目的

为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确保领导决策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及时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三条 原则

保持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及时、高效

第二章

信息数据库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信息数据库设计方案

信息数据库设计方案由发行室统一规划和设计,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信息数据库建设

信息数据库建设分别由各个岗位建立不同的信息数据库子系统,构成发行室整体的信息数据库,通过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数据库子系统分别责成营销主管、印刷主管、储运主管来负责组织建设。第六条 数据库运行效果考核 主任负责对数据库运行效果进行考核

第三章 营销数据库管理内容

第七条 信息数据库的构成

发行室的信息数据库分成如下几个子系统:

(一)营销数据库

(二)印刷管理数据库

(三)储运管理数据库

(四)财务管理数据库 第八条 数据库运行管理

(一)营销数据库

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市场研究负责,营销管理主管负责对其监督。

(二)印刷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印刷计划负责,印刷管理主管负责对其监督。

(三)储运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库房管理负责,储运管理主管负责对其监督。

(四)财务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出纳员负责,财务管理主管负责对其监督。

第四章

营销数据库

第九条 数据库信息集成

(一)外部环境信息: 1.宏观环境信息

(1)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近3-5年来的GDP增长速度、未来发展规划;全国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2)产业发展:

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投资方向和相关的产业政策;全国的地区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水平。

(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全国各地区近3-5年来的GDP增长速度、未来发展规划;地区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

2.行业信息(1)中国建筑业

近3-5年来行业增长发展速度、未来发展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金融业:

金融行业近3-5年来对私人购房贷款额增长速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3.技术发展信息

(1)国内外建筑技术标准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动态信息;

(2)竞争对手(华北标、其他各省市地方标)建筑技术标准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动态信息。

4.市场信息

(1)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需求结构;(2)全国和各地区产品供应结构;(3)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销售渠道;

(4)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销售政策、销售方式;(5)全国和各地区产品未来需求结构变化动态;

(6)全国和各地区产品现有市场规模和未来市场发展潜力;

(二)内部信息: 1.销售信息

(1)全国和各地区市场产品销售码洋统计分析信息;(2)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需求结构。2.销售渠道管理信息

(1)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销售渠道信息;

(2)全国和各地区产品销售政策、销售方式信息;(3)与全国和各地区代理商的合作关系信息。3.市场推广信息

全国和各地区市场产品促销、媒体促销信息。3.技术服务信息

举办技术服务活动的类型、频次、时间、内容、评价效果等。第十条 信息收集方法

(一)外部环境信息 1.信息收集方法

对宏观环境信息、行业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主要采用二手资料收集;对市场营销信息主要采用市场调查法获得。

2.信息责任人

市场研究人员负责信息收集,营销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二)内部信息 1.信息收集方法

销售信息、销售渠道管理信息由销售员定期向市场研究人员报送;市场推广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分别由市场推广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定期向市场研究人员报送。

2.信息责任人

市场研究人员负责信息收集,销售员、市场推广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分别定期报送相关信息,营销管理主管分别对其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一条 数据库的运行

(一)数据库的信息应用 1.营销分析报告

(1)每季度分别形成行业分析报告、竞争对手分析报告、销售渠道管理分析报告、重点销售地区销售状况分析报告等。

(2)每分别形成全国销售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营销政策分析报告、市场推广分析报告、技术服务分析报告等。

2.营销计划制定

每负责制定销售计划、市场研究计划、市场推广计划和技术服务计划、营销预算计划。

(二)数据库的维护

市场研究人员每月负责对数据库模块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更新,营销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第五章

印刷管理数据库

第十二条 数据库信息集成

(一)印刷计划 1.印刷行业(1)印刷行业发展

近3-5年印刷行业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发展趋势。(2)印刷技术

国内外印刷技术发展现状、未来技术创新趋势。(3)北京地区和北京临近地区印刷供应商信息

建立印刷企业数据库。即收集北京地区和北京临近地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而且未来有合作意向的印刷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形成印刷供应企业数据库,以便作为备选合作单位。

(4)印刷合作供应商信息

收集目前与单位合作的印刷供应商的相关信息

生产规模、设备技术先进程度、产品研发能力、销售收入、人均产值;企业财务能力、融资能力;企业信誉、企业文化等。

2.印刷计划(1)产品印刷信息

每年印刷批次、每次印刷数量、各专业印刷数量;总体印刷成本、单本印刷成本。

(2)产品印刷质量信息

产品印刷质量检验合格率、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的频次等。

(3)与印刷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合作过程中的信誉程度、服务质量、服务的及时性、印刷结算情况;合作双方的满意度、现存的主要问题、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二)档案管理信息 1.底图信息

所有底图分不同专业而整理的档案资料。2.其他档案资料信息

单位跨的档案管理信息。例如营销、印刷、储运、行政等方面的系统资料。

第十三条 信息收集方法

(一)印刷计划信息

1.信息收集方法

印刷行业、技术、供应商信息主要采用二手资料和市场调查法进行收集。2.信息责任人

印刷计划人员负责信息收集,印刷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二)内部信息 1.信息收集方法

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请到vip.****** 2.信息责任人

印刷计划人员负责信息收集,档案管理人员定期报送相关信息,印刷管理主管分别对其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四条 数据库的运行

(一)数据库的利用 1.印刷管理分析报告

(1)每季度分别形成产品印刷计划执行报告、产品印刷质量检验报告等;(2)每分别形成供应商评价报告、印刷计划完成报告、印刷成本控制报告、印刷质量分析报告、档案管理分析报告等。

2.印刷管理计划制定

每负责制定印刷计划、档案管理计划、成本控制计划、预算计划等。

(二)数据库的维护

印刷计划员每月对数据库模块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更新,印刷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第六章

储运管理数据库

第十五条 数据库信息集成

(一)库房管理 1.产品入库

产品入库的时间、批次、码洋;各专业产品的种类、数量。2.产品出库

产品出库的时间、批次、码洋;各专业产品的种类、数量。

3.现有库存

目前库存产品码洋;各专业产品的种类、码洋。

(二)配送信息 1.外部信息

(1)外部汽车运输公司

收集5-8个专业汽车运输公司的详细信息资料,作为将来备用合作单位。(2)现合作的汽车运输公司

收集合作单位的企业规模、运输能力、汽车车型、收费标准、结算方式、服务质量、社会信誉、经营状况等相关信息。

2.内部信息(1)产品配送信息

1)通过火车进行产品配送的时间、批次、码洋、运输费用、运输里程、运输质量等相关信息;

2)通过汽车运输公司进行产品配送的时间、批次、码洋、运输费用、运输质量相关信息;

3)北京市内产品配送的客户、时间、批次、码洋、运输费用、运输里程、运输质量等相关信息。

(2)汽车管理信息 1)汽车使用相关信息

产品配送出车信息:产品配送汽车出车单的统计资料。非产品配送出车信息:汽车出车单位领导批准单的统计资料。2)定点汽车修理厂信息

单位定点汽车修理厂的背景资料(营业执照、法人、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结算方式等)。

3)汽车修理相关信息

汽车检修次数、费用、检修的原因、汽车检修批准单的等。第十六条 信息收集方法

(一)外部信息 1.信息收集方法

市场调查法和二手资料分析。2.信息责任人

配送员负责信息收集,储运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二)内部信息 1.信息收集方法

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2.信息责任人

库房管理员负责信息收集,配送人员定期报送相关信息,储运管理主管分别对其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七条 数据库的运行

(一)数据库的利用 1.储运管理分析报告

(1)每季度分别形成库房管理分析报告、产品配送质量分析报告等;(2)每分别形成库房管理分析报告、库房成本管理分析报告、产品配送质量分析报告、汽车管理分析报告等。

2.印刷管理计划制定

每负责制定库房管理计划、配送计划、成本控制计划、预算计划等。

(二)数据库的维护

库房管理员每月对数据库模块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更新,储运管理主管负责监督考核。

第七章

财务管理数据库

第十八条 数据库信息集成

(一)外部信息 1.财政行业信息

国家财政、税收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信息。2.金融信息

金融系统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信息。

(二)内部财务信息

1.营销管理经营信息

(1)全国各地区客户产品库存、应收账款信息等相关信息;(2)市场推广、技术服务、市场调查等相关信息。2.印刷管理经营信息

(1)印刷费用支出、印刷成本等相关信息;(2)档案管理费用支出等相关信息。3.储运管理经营信息

(1)库房产品数量、产品结构及有关费用支出信息;(2)产品配送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等。4.财务管理费用

单位财务管理所发生的费用等。第十九条 信息收集方法

(一)外部信息 1.信息收集方法

主要采用二手资料收集。2.信息责任人

财务主管负责信息收集,主任负责监督考核。

(二)内部信息 1.信息收集方法

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 2.信息责任人

财务主管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其中营销管理、印刷管理、储运管理等相关经营信息分别由营销管理主管、印刷管理主管、储运管理主管定期报送财务,主任对其分别进行监督考核。

第二十条 数据库的运行

(一)数据库的利用 1.财务管理分析报告

(1)每季度分别形成资金使用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各部门成本控制情况分析报告、各部门预算支出分析报告、应收账款回收分析报告等;

(2)每分别形成财务收入分析报告、财务预算分析报告、成本控制分析报告、经营计划完成分析报告、盈利能力分析报告等。

2.财务管理计划制定

每负责制定财务预算计划、财务核算计划、成本控制计划等。

(二)数据库的维护

财务主管每月负责对数据库模块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更新,主任负责监督考核。

第八章

信息数据库运行效果评估

第二十一条 评估主要指标

(一)信息收集、整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二)信息的使用效率(信息共享程度、使用频次等)

(三)信息更新的及时性、有效性

(三)信息数据库给单位经营决策创造价值的大小

(四)会议的组织质量 第二十二条 评估方法

(一)评估时间周期

信息数据库每一年作一次评估

(二)评估方法

通过对信息数据库主要考核指标的要求,在单位内部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一定的结论,再通过部门主管以上领导来进行论证分析,总结成功的要素,找出现存的不足。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由主任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的拟定或者修改由主任负责,经主任办公会通过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建筑防水行业发展及产品质量现状 篇7

建筑防水材料在建筑物表面形成整体防水层, 以达到防水的目的, 其质量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建筑物的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屋面、墙面和地下室;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地下铁道等交通工程;水利发电站等水利工程等。

1 建筑防水材料产品发展概况

1.1 建筑防水材料产品简介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产品主要有六大类, 即:沥青基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刚性防水堵漏材料、建筑密封材料和特种防水材料。

建筑防水卷材是目前防水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防水材料, 在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中处于主导地位, 占防水材料的70%左右, 也是国家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建筑防水卷材产品主要分为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两大类。

主要以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为涂盖层, 纤维织物、纤维毡或其他材料为胎体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其产品主要包括SBS防水卷材、APP防水卷材、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和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其具有优良的延伸性能和基层变形能力, 可形成高强度的整体防水层, 且具有优异的耐高温、低温性能、耐穿刺、耐烙伤及耐疲劳性能等。

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两者共同体系为基料而制成, 其品种主要有热塑性橡胶卷材TPO (聚丙烯-乙丙橡胶共聚物) 、PVC (聚氯乙烯) 防水卷材、EPDM (三元乙丙) 防水卷材、CPE (氯化聚乙烯) 防水卷材、HDPE (高密度聚乙烯) 防水卷材、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防水卷材等等。其特点是:耐老化性能好, 使用寿命长;弹性好, 拉伸性能优异;耐高温、低温性能好, 能在严冬或酷暑季节使用;卷材幅面宽, 可焊接性好;耐根穿刺, 耐化学腐蚀性好;机械化程度高, 操作方便等。

由于防水卷材许多不同种类产品外观类似, 故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严重, 其价格与合格产品相差甚远, 因而造成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始终不稳定。较为典型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材料的拉伸性能、低温柔性、热老化性能、可溶物含量、胎基材料、剥离强度等方面。

1.2 国外建筑防水材料概况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 国外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技术及产品品种有了较大发展, 产品质量、施工质量等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已经从单一的生产工厂逐渐发展为大型的跨国公司。美国有40家大公司、100余个生产工厂, 市场总量为15亿平方米左右。欧洲的防水卷材市场中, 高分子防水卷材约2.5亿平方米, 占市场总量的30%~40%;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约5亿平方米, 占市场总量的60%~70%。

目前国外正大力发展适应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及技术, 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已占国外市场总量的90%以上。其中包括:光伏一体化屋面、建筑隔气材料、热反射屋面、种植屋面、单层卷材屋面、反应型橡胶卷材、通风坡屋面等。

纵观国外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 虽然防水材料已发展成多门类多品种的产品结构, 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仍占市场主导地位。新型防水材料及其系统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广泛认同, 主要有TPO防水卷材及其机械固定单层屋面系统、高密度聚乙烯自粘胶膜卷材及其预铺施工方法, 以及与各种卷材复合成型的白色卷材等环保节能材料。

1.3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概况

近年来, 虽然有部分新型的防水材料出现, 但以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为主的整体防水格局仍未改变。目前我国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总体结构比例上, 仍是以沥青基防水材料为主, 占全部防水材料的80%, 高分子防水卷材占10%左右, 防水涂料及其他防水材料占10%左右。我国目前正大力推进建筑防水材料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我国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有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材料、渗透性环氧树脂防水材料、喷涂水泥基防水材料、湿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无机硅防水材料、高分子强力交叉膜反应粘结防水卷材、TPO防水卷材等。

2013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65家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进行的数据统计显示, 2013年1-9月份, 防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 利润总额增长10%。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建材行业的年均增长率。2013年我国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约为154206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3.7%, 连续3年, 防水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幅增长, 连创历史新高, 行业总产值已超过1500亿元。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集中度低。导致市场的无序竞争, 甚至是牺牲质量和诚信的恶性竞争, 不仅扰乱市场秩序, 也影响到防水行业的健康发展。

1.4 江西省建筑防水材料概况

截止2014年7月, 我省已获生产许可证的防水卷材企业只有7家, 中型企业1家, 小型企业6家, 南昌地区3家, 九江、新余、上饶及宜春地区各1家, 现有生产总规模大约4000万平方米, 实际总产量每年大约2000万平方米;无证企业10多家, 生产规模大约3000万平方米左右, 实际生产量平均大约1000多万平方米。

我省现有建筑防水产品品种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非硫化三元乙丙橡胶橡胶防水卷材、EVA防水卷材、HDPE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预铺/湿铺防水卷材、带自粘层的防水卷材、路桥用塑性体 (APP) 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胶粉改性沥青玻纤毡与玻纤网格布增强防水卷材、胶粉改性沥青玻纤毡与聚乙烯膜增强防水卷材、胶粉改性沥青聚酯毡与玻纤网格布增强防水卷材、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垫层、自粘聚合物沥青防水垫层、玻纤胎沥青瓦、带自粘层的防水卷材等。

与全国防水材料行业比, 我省的产能、产量所占比例都非常小, 产品品种基本都有, 起步时间也差不多, 但发展缓慢, 企业知名度不高, 品牌知名度也不高, 行业管理也不到位, 产品销售使用主要还在本省消化, 与外省入赣产品比还没有价格优势, 等等因素制约我省行业的发展。

2 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状况

近三年,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了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2012年度抽查共抽取了全国范围内579家企业生产的861批次的产品。2013年度抽查了全国范围内200家企业生产的200批次建筑防水卷材产品, 2014年抽查了全国范围内180家企业生产的180批次建筑防水卷材产品, 总体情况如下:

抽查发现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项目涉及到可溶物含量、热老化、接缝剥离强度、低温柔性、耐热性、渗油性、拉伸性能、耐碱性、胎基材料等。

抽查结果显示个别产品可溶物含量不合格。可溶物含量是表征改性防水卷材主要原材料含量及防水性能的重要指标, 指单位面积防水卷材中可被选定溶剂溶出的材料的质量。可溶物含量越大, 卷材相应成本也就越高。若可溶物含量偏低, 说明沥青卷材中能被有机溶剂溶解的有效成分偏低, 使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 耐老化性能差, 会缩短防水层的耐用年限。

抽查结果显示个别产品耐热性不合格。耐热性是用以衡量卷材耐热性能的指标, 耐热度越高, 越能经受住高温的考验。该指标反映防水卷材在温度升高时的抗流动性, 在温度较高的屋面铺设的防水卷材, 耐热性不良, 会导致产品在高温场合下变形流淌, 在有坡度的情况, 涂盖层会滑动, 失去防水作用。

抽查结果显示个别产品低温柔性不合格。低温柔性是表征防水卷材在指定低温条件下经受弯曲后的柔韧性能, 也是体现材料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基层开裂的能力或保持伸长的能力。低温柔性不合格的产品在冬季使用过程中承受基层变形的能力差, 材料发硬, 容易开裂, 从而失去防水效果, 降低使用寿命。

抽查结果显示个别产品拉伸性能不合格。拉伸性能是体现材料抗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卷材强度高、延伸好, 施工时不至于被拉断 (裂) , 在基层变形时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该项目若不合格, 一旦基层发生变化, 材料就会被扯断或裂开, 出现渗漏, 失去防水作用。

抽查结果显示个别产品热老化性能不合格。热老化性能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寿命。加热伸缩量不合格, 遇到高温时产品会产生渗漏。一些中小企业为降低成本, 生产防水卷材时采用废旧胶粉、废旧塑料作为改性剂, 使产品老化性能大幅度下降, 造成防水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 使用不长时间便易产生开裂渗漏现象。

抽查结果显示个别产品接缝剥离强度不合格。接缝剥离强度是针对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溶后相互之间粘接效果的重要指标, 如该项目达不到标准, 在使用过程中基层膨胀时, 会在卷材搭接处拉开, 造成搭接失效, 从而接缝处出现渗水。

抽查结果显示个别产品胎基材料不合格。抽查中发现有个别企业以高碱无纺布-网格布复合胎代替聚酯胎或玻纤胎, 即以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假冒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影响了产品质量, 导致防水卷材耐久性降低, 失去防水功效。

建筑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服役寿命、结构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不合格的防水材料用于建筑工程, 会降低防水等级及防水效果, 使用不久后会造成渗水、漏水。建筑物一旦渗水、漏水, 那些与建筑物接触的器具、设备、物品等容易受潮损坏、发霉和腐烂。水也会对建筑物进行腐蚀, 时间久了, 不但建筑物的装饰受到破坏, 建筑物内预埋的管线也容易损坏, 结构体也因水的侵入而使建筑物的寿命缩短许多。另外, 在高湿度的环境中, 一般细菌与霉菌亦较易孽生, 当然对在其内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居住者身体健康亦造成无形的侵害。

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是建筑物较为突出的质量通病, 也是用户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渗漏不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秩序, 而且直接影响到整幢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防水效果的好坏, 对建筑物的质量至关重要, 所以说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 必须严把建筑防水材料的质量关。

3 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发展建议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要求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防水材料和建造更多的精品防水工程。虽然我国的建筑防水材料种类已较齐全, 但与国外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我国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已成为主导防水材料, 但产品质量逊于国外, 特别是假冒伪劣产品盛行, 导致整体质量下降, 保证防水材料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引导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健康发展, 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节能减排,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工信部制定了《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 该准入条件已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该准入条件的提出, 提高了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门槛, 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行业恶性竞争, 有利于提升我国防水材料行业整体生产、经营质量。质检总局发布了《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2013版) , 该细则对8个单元、38个品种的建筑防水卷材产品作了生产许可规定。2013版细则是在我国防水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出现产能过剩、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亟待提高的背景下进行修订后发布的, 融入了新的产业政策、新的产品标准、新的技术装备标准、新的质量管理规程和国家环保节能新要求。2013版细则的实施, 大幅提高了建筑防水卷材产品准入门槛, 必将成为我国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已有了较好的发展过程和基础条件, 今后将会有更迅速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大力开发和推广防水材料技术和产品, 如热塑性聚烯烃 (TPO) 防水卷材、种植屋面防水、太阳能屋面防水、防水保温装饰一体化等。 (2) 提高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设备自动化控制程度、完善技术工艺水平;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及配方, 完善产品上下游全链条管控, 建立实施原辅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制度, 确保未经检验合格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安全合格。 (3) 贯彻落实《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 淘汰落后产能, 实行清洁生产。组织企业以《准入条件》为标准, 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 使企业在建设条件、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达到《准入条件》要求。积极宣贯新版《细则》, 推动企业加快实施工艺装备升级, 满足生产许可条件的各项技术要求, 促进行业在质量提升、节能环保和装备制造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4) 加强市场的监督抽查, 加强对生产企业定期监督检验, 定期对生产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产品质量的技术与管理培训, 进一步提高企业全员的质量意识, 加强质量管理。 (5) 重点打击无证生产, 遏制获证企业生产‘无标’、‘低标’等产品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和恶性质量案件要加大曝光力度, 并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用户和社会公布违约行为。 (6) 淘汰落后产能、实行清洁能源生产, 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兼并优化重组、整合资源,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组建上规模的防水企业, 扶持龙头企业, 加速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澜, 翟跃忠, 万惠娟, 朱德明.2014年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 2015 (1) .

[2]敖光智, 耿彦威, 张萍.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特点及其发展[J].品牌与标准化, 2014 (10) .

[3]李亚超.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应用及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4 (19) .

建筑行业多头管理现状 篇8

摘要:本文从建筑行业发展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新挑战的角度分析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以便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TU-4

前言:2014年,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提到“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但是我国的高职教育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速度较快,目前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決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怎样才算成才的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方面,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因素限制,高职院校学生长期深受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的影响,其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往往存在着偏重认知能力考核,忽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个性化能力的价值;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轻视甚至无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这样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无疑是打着大工业时代的烙印的,这种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像生产流水线上的千千万万规格相同的零件一样,没有个性魅力,缺乏独特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准入制度的推进实施,行业发展对非技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少,对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的起步晚,经验不足,目前已经暴露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其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一直在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存在着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的弊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学生的能力特长,更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例:

二、传统观念中对建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1)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建筑物是百年大计的产品,建筑行业素有“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说法。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是隐蔽工程,现有的建筑工程监督和管理机制根本不可能全方位的涉及到每一个工程细节,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操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招投标市场以及原材料采购能方面很容易滋生违规行为,最终造成工程质量隐患。要想振兴中国的建筑业,在招投标以及施工方面向西方先进国家看齐,必须大力加强建筑行业职业道德建设。2)过硬的专业素质。建筑工程行业的许多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无论是勘探、设计、施工还是招投标等环节都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所谓“一招鲜吃遍天”,高职院校毕业生如果要在建筑行业就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技之长。3)超群的沟通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建筑行业具有资金量巨大,人流量、物流量密集的特点。建筑工地现场工作人员每天需要面对大量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没有超群的沟通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是无法胜任的。4)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评价成为其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现代建筑行业特点

建筑工程虽是传统行业,但却是极具生命力的行业,每年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均超过6%。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059个,新签合同额591.1亿美元;另据发改委公布,2015年1-9月,发改委共审核批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8个,总投资金额为18131亿元。交通设施、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的改造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发展有以下三种趋势:

方向一:“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都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进而作用于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前,我国智慧建筑市场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可达数万亿元。

方向二: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绝对不能缺席的角色。事实上,随着技术进步,如今3D打印实体房屋已被证明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实体房屋也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现。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在3D打印技术的引领下,建筑产业由“建造房子”向“制造房子”模式转变已成趋势方向

方向三: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这种新型建筑防护施工机器人不仅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提升迅速,而且操作简单,每层提升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节省了大量人力。

四、适应行业发展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求: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了新的挑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特点以及建筑工程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我们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加以总结如下:

专业能力包括1.正确识图,用图的能力,并掌握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2.正确使用、检测和管理建筑材料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构件计算( 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 5.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6.认识和了解自动化设备,掌握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 6.了解最新国内外建筑行情,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

关键概括为六方面的内容:责任意识、承受能力、诚信意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1.责任意识。在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关键时刻不等不靠,具有强烈的责任意思是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必备潜质。2.承受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属于高考分数偏低的考生,许多学生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自信心不足,不肯鼓足勇气面对生活。稍遇打击就会心灰意泠。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承受能力,提高自信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3.诚信意识。诚信度是职业操守的重要组成部分。4.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任何工作岗位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5.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6.适应能力。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对员工的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并胜任工作的人才普遍受到企业的青睐。参考文献

1.卢勇威.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实行“双考核”的尝试[J].职教论坛,2008(03):21-23.

上一篇:混合形式英文简历写作下一篇: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