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法论文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法论文(精选11篇)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法论文 篇1

党岔中学

张艮东

摘要:在上学的时候,我就钟情于数学。自从2009年参加工作之后,我觉得数学中的奥妙无群,所以,我决定,潜心研习数学,并将我的一切都付诸于实践。在此,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数学习题课中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习题课

Abstract: When I was a schoolboy, I love math.Since 2009, I find a job as a math teacher, I think math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deep.From now on , I determined to work on math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This thesis will combine my experience in recent years with some famous people’s research results in students’ self-learning and groupwork to cultivat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which can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math in middle school, self-learning, groupwork,uebung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建模的背景

“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教会学生解题才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第一任务。由于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概括性,在例题、习题中,还有一些没有写明白的信息。即使是最简单的题目里,也存在着可发掘的因素,存在着一些解题规律。而这些往往并不是学生们所能领会的。习题课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有所“错”。对于“悟”,分三个方面:一是要明确每一道

习题考察课本上哪些基础知识;二是让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反思解题的关键、困难在哪儿、可总结哪些经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揭示隐藏在具体习题中的一般特征,推广为某一类对象的普遍性质,使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揭示解题规律、提高分析、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注意的是,要树立合作学习观,面向全体,重点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使各类学生都能自主、合作学习。

2、模式流程 2.1、教师呈现习题

2.2、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2.3、小组内合作讨论,教师问题引导 2.4、小组合作讨论,发现解题规律 2.5、学生解题,小组反思 2.6、师生总结解题规律

3、说明事项

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探究、合作热情、培养问题意识、要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常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激起解答习题的兴趣、培养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二、课例说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二次方程习题课

(一)观察思考

本节课上“解一元二次方程”习题课,请大家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呈现习题:例题1.(2x-1)^2=9(1)讨论:解方程有四种方法“公式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还有“配方法”,其中“因式分解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而“配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道题用“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便直接。(2)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学生思考后看例题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x+3=0 A:当m取何值时,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当m取何值时,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当m取何值时,此方程没有实数根。

(3)合作讨论:方程左边代数式不能直接分解,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添加的方法解决。我们把这种添项在分组分解的方法称为“配方法”,掌握了这一方法后,我们就能解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我们就把它提炼成“公式法”,所以“公式法”是由“配方法”推导出来的,而“直接开平方法”是一种特殊的解法,实际上它已经是配方结束后的形式。(4)教师问题引导

解题时,注意m+1≠0, m≠-1;再结合b^2-4ac来判断(5)小组合作讨论,发现规律 讨论后,学生还可得出

A: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把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观察 B:首先考虑因式分解法,若不行在选择其他方法

C:解方程时要细心,注意符号运算及每一步细节(6)学生解题,小组反思

学生相互间出两道题,并解答、检查。小组内反思出题所考查知识点。这样,就变成一个变化万千、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了。

(二)合作探讨 呈现习题:x(x-4)=4-x(1)计算

(2)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运算前,先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3)合作讨论

对于该题,讨论后,很多小组认为,应用分解因式法进行计算。(4)教师问题引导

对于该题,能否整理变形,把相同的项放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把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项分为另一个“整体”。(5)小组合作讨论,发现规律

讨论后发现,解题时,应先从总体入手,再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好的办法。

(6)学生解题,小组反思

每个人用两种方法做出两个小题,小组内核对答案,互相检查,如后进生有问题的,优秀生予以帮助。

(三)自主探究 呈现习题:

①4(x+3)^2=(x-1)^2 ②0.8(x+2)^2=80 ③x^2+5x+7=3x+11(1)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对于①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2)合作讨论

对于③,经小组合作后,也都解决了。(3)教师问题引导

观察①②的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组合作讨论,发现规律:该题关键在于正确分组,把完全相同的项分为一组,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项分为另一组,使其构成平方差公式。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得:“b^2-4ac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同时能根据根的情况来判断某些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的结论。

(5)学生解题,小组反思

运用这一结论做③,小组反思,如果不按“配对”的两个先计算而按一般规律从前算到后,则运算相当繁琐。

(四)师生总结解题规律

小组讨论,师生总结解题的收获与解题过程中的困惑,通过以上三题,我们发现,做习题养成分析观察、研讨解题策略的好习惯往往可以使题目解得又快又巧。因此,同学们要避免一碰到题就盲目计算的不良

习惯。

(五)作业设计:一课三练P21第11、12题。参考文献:

【1】尹磊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高向斌著:《走向合作性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

【5】刘增利主编《倍速学习法九年级数学》上.北京教育出版社。

时间:2012.3.12 作者:张艮东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法论文 篇2

一、初中数学习题课的现状及原因 分析

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开展已经有一些年头了, 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 是数学课堂的延续和补充, 已经成为数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笔者的调查发现, 当下的初中数学习题课效果不佳, 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习题课重视不足, 迟到早退的现象十分普遍。习题课上课代表催交作业, 学生补作业者较多;学生自觉性较差, 敷衍行为严重, 很多学生都在做样子, 一看老师来了才勉强做些题目。从笔者的调查来看, 初中生对于习题的态度中, 60%的学生不喜欢, 这是一种让人非常堪忧的现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初中生课业重, 作业多, 有时候很难完成作业, 习题课只能补作业了; 初中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习题课上也容易分心和懒惰。另外就是教师的引导不足, 我国的初中生多数都容易接受任务型的学习, 这就会导致很多的学生不知道习题课应该做些什么等等。

二、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质量的策略 探究

学生是习题课的主体, 为此要想提升习题课的质量, 教师必须要从学情出发, 了解学生的现状, 然后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实施模块化 学习。

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初中数学习题课必须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此, 笔者认为实施模块化学习极为重要。一是, 在习题课上, 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学习, 包括新学习的数学原理、公式、定理、公理等, 虽然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 但是也需要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 实现知识目标。二是, 针对练习来说, 除了确保习题量之外, 还要保证做题的质量和速度, 并且做到熟能生巧, 学会做题经验和技巧的总结。三是, 在相关习题的练习当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生活性或者实践性的题目, 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 学会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做到学为己用, 学以致用。

2.体现学生主体性, 完善习题课形式。

初中数学习题课虽然是常规课堂的延伸与延续, 但毕竟不是常规课, 所以它的知识容量远远小于新授课, 没有太多的课堂束缚, 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体现他们的主体性, 当然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学生在习题课上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习题的内容和形式, 但必须建立在能够完成习题目标的情况下。上述所涉及的三个模块, 如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进行优化设计, 就会很容易让学生出现疲倦感和厌恶感, 为此, 需要教师完善习题课的形式, 整合习题课的内容,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题课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做题, 如何选择适当的题目和适当的题量关系到学生习题课的教学质量。所以,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强化自我 管理能力

习题课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习惯, 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素养的提升,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法, 一旦学生了解了这些真谛, 自然而然地就会调整学习的策略, 实现自主学习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态度都要实现规范化, 要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数学习题课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理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实施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做好相关的知识巩固和习题练习, 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数学教师的引导, 这样才能确保习题课的质量。为此, 优化习题课课堂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他们爱上数学课, 爱上习题课, 养成自主学习和热爱学习的习惯。在习题课上,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探究与合作探究, 让学生通过竞争和合作, 提升习题课的质量。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起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而数学习题课作为学生复习旧知, 预习新知, 积累素材, 拓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已经成为数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就目前初中数学习题课来说, 成效甚微,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淡, 从效果上来看, 形式大于内容,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习题课主要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习题课的主角, 习题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兴趣和自觉。

关键词:学情,习题课,提升,初中数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芸珊.提升初中数学习题课质量的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3 (09)

[2]蔡建祥.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有效性[J].中学数理化.2012 (05)

[3]黄建飞.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 (01)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篇3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4个方面(公式名称、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接着笔者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扩展学生思路的“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可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千克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申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重一题多变,拓宽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拓宽学生思路。

三、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让他们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这时可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三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篇4

邢燕燕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教师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教师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教师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教师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教师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教师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电路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电路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

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 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初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4、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低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让兴趣走进物理课堂—课题教学反思

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许多进入初中的同学都感到物理难学,怕学物理,而且课堂上也不愿听,老师也感到难教,不管老师多么用心,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甚至出现老师花的时间越多,学生越反感的反差现象。新课标的出台呼唤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动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使学生愉快的因素,如和谐的师生让学生发现快乐。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充满快乐的气氛。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发现快乐。一直以来,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乌及乌”程度。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学科。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把以和物理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物理为快乐。

投其所好,得到快乐。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不够,要学好物理的另1 点是教师必须投学生所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了解到以下的课学生都不愿听:

1、老调重弹的复习课、试卷分析课。

2、是新课,但大部分同学都能看懂的内容。

3、实验课,教师课前喋喋不休的交待。鉴于此,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在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因为我了解到,每考完试学生都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题。每个同学都会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学生留空间,能使他们很好的展示自己,课堂效果也显而易见。至于对新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的更透,当然,有学生讲解,也有学生为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这样以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做教师的辛苦,课下要查资料,写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每1 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倾注老师的心血,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对实验课的教学,是学习物理的重点,所以实验课前老师总不放心孩子,怕弄坏这,碰坏那,但学生不这样认为,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要求,还能进行1 些合理的探索,看到这种情况,老师高兴,学生不仅玩出来门道,而且玩得更高兴更有趣。探究试验,体验快乐。物理,即从自然现象中悟出道理。也就是说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自然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而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对实验特别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1 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1 枚铁针?再如,学习摩擦时,我们学生思考这样1 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

师生共同探讨。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1 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1 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的,初中学生更难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学生分组讨论。在学习压强1 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1 根1 端削尖而另1 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1 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再如,讲授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们各抒已见,提出各种猜想、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并对他们的探究进行交流评估。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快乐。

总之,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物理,教师要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和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以欣赏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应注意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1 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使学生学习兴趣稳定,学习成绩进步,学习能力提高;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由感官上的快乐转化为内在的快乐,长期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就能自觉地克服学习困难,保持学习的进步。

初中物理复习课中选题的教学反思

题目的选编以新课标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

初中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是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直截了当地把合作学习的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相反,有的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是建立在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可以是生动、形象的动画,富有童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等等,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引导思考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促进、互助协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参与讨论,必须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大班额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自己发现规律,同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并且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展开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合作学习是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在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当把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数学任务分配给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数学知识,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四)练习反馈,调整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大班额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在大班额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注意到练习内容要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出梯度,同时要注意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设计一些同等难度的平行、变式练习以及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此来检验合作学习的效果。练习反馈时,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形式,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促进评价,共同成长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法论文 篇6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要求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增强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主要在论述合作学习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数学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各种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初中数学在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仅要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形式,更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实质。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效率。如果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学习或存在错误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应用的效果。因此,要想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必须审视初中数学课堂的特点和合作学习的特点。而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共同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单位的基本学习形式,是教师利用教学动态因素即学生要素进行互动式、主动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之下学生评价学习的效果是以团体成绩为标准,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所谓的合作不是简单的指横向的交流与互动,也包括基于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的纵向的知识交流与互动,在合作小组当中责任分工是正确进行的基础,互助性学习是最基本的方式。

二、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

结合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合作学习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式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学会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合作学习应用的效果,教师应该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当中应该明白自己不是课堂学习的执行官,而是应该作为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合作小组里面,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习者,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积极的参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在平等的学习关系中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关系,只有这样才恩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以轻松愉悦的环境,才能为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学会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

(1)课堂合作活动环节

现在为了尽量是教学资源最大化,初中班级依然采用大班制,这种情况下数学课堂仍然是以班级授课的形式为主,在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应该遵循引、读、议、练、结活动的过程要素,但是教师对于这些环节不能机械化的操作,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在突出教学重点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调换各个环节的顺序安排课堂数学合作活动时间,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优化组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说在单元复习课上应该以学生的练、结环节为主,而在在概念课上应该以组织小组以读、议环节为主。 (2)合理设计合作活动的内容

课堂合作学习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设计合作活动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合作学习的目标,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明确体现出来。此外,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与课文内容相切合,并且符合学生思维的特斯按,利于老师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活动内容设计中还应该设计合作学习效果汇报与反馈的环节,根据汇报与反馈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评价和归纳,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恰当的教授学习的内容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当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情境,在这个情境里教师向学生展示、说明合作学习的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时间都能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师应该找准时机,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合理的导入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上教师应该在确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层次要符合层次性、讨论性的一般要求,难易程度上大于个个能力,而小于小组合力。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实践性问题、规律性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4)应该建立在充分的思考的基础上

在数学合作学习当中,合作学习的过程只有建立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当中,在讨论当中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对某一数学问题见解和认识。合作讨论只有建立在个人重根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三、构建多元化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合作学习成功应用的要点,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评价的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将过程和结果置于同等地位,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以小组凭借和个人评价为主,教师的评讲应该置于次要地位,通过评价能够起到督促、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作用。

总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篇7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 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要求学生从4个方面 (公式名称、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 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 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 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 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 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 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 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认真钻研教材, 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迪学习动机, 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 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 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 老师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km, 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 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接着笔者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 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重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扩展学生思路的“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 密度应用练习, 可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 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 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千克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申扩散思考。通过练习, 促进知识迁移, 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重一题多变, 拓宽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 形成多变导向, 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 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 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 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 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 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 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 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 拓宽学生思路。

三、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 (1) 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 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 找准症结, 予以指点。例如, 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 让他们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 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 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 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它将如何运动?”从而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 (2) 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 分设疑点的方法, 突出解题思路, 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 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 所用的力是60N, 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 很多学生无法解题, 这时可采用“分解肢体, 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三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 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 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 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法论文 篇8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组准备。开学初,我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平时的上课、作业、检测以及与学生个别交流等方式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哪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成绩优秀,那些学生学习有困难,这个困难到底是因为基础原因还是因为习惯因素,或者是因为态度问题。待摸清楚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即着手进行分组。

2.学生分组。对学生的分组,我一般采用的是六人一个小组,根据分组前所了解的情况,每组内有两名数学学习成绩的较好的学生,两名数学学习中等的学生,两名数学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座位的编排上,让成绩好的两名学生坐在中等生和困难生的中间便于随时指导和帮扶,同时也便于教师的监管。在两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中间,任命一人为组长,一人为副组长,负责监督和督促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并进行作业检查和指导。在考虑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小组内各个学生的性格因素,尤其是成绩较好的两名学生的性格因素,要保证他们会帮扶困难学生,能帮扶困难学生,愿意帮扶困难学生。否则,小组分工将会陷入消极怠工无效状态。另外,小组一旦建设之后,教师要随时进行关注,对小组分工后的学习进行监管,如发现效果不明显,即应考虑进行调整。

3.建立帮扶原则。分组完成后,教师即要召开说明会,将小组帮扶原则告知于全体学生。要求小组内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即组长和副组长,要无条件地对其他同学进行帮扶和指导,成绩中等和学习困难的同学要抱着感恩的心态接受来自其他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尽快提高学习成绩。不得挑三拣四,拒不合作,或者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自欺欺人。帮扶原则的订立是为了督促小组内所有成员能够合作交流,共同进步。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帮扶原则,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一直延续下来。

4.完善奖惩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奖惩则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要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为此,我在完成小组分工后即和各小组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向他们询问如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该如何处罚。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都很有信心,但我们从事的教育的人都知道,学生的热情往往持续不了几天,时间一长就会有所懈怠。为此,我采用小组成员捆绑奖惩的办法,即小组内有一人做的不到位就对所有成员进行处罚,小组内所有同学都有进步都做的很好对全体成员都进行奖励。以此来督促小组成员积极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5.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坚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我主要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即将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通过课件展示,让所有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然后,让各小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始进行自学。在学生自学环节,教师不断在各小组间进行指导和说明,对有些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向学生指出来,以便于学生达到自学效果。学生自学完成之后,一般是进行自学检测,自学检测要求各组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展示,展示完之后,是中等学生进行补充,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评价。展示大多数情况下是在黑板进行。对展示的情况,老师第一时间向学生进行询问,并请各组组长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如某一组某位同学在做某道数学题步骤或者计算错误,则组长将会如实进行汇报。当然,组长还要负责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并帮助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改正或者再次掌握。除了课堂上的具体运用之外,我要求各小组同学以本小组六人为一个单位将作业本按时上交,每六人一摞,横竖交替,便于随时掌握改组同学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效果。在每次检测或考试结束后,也是将各小组成员的数学成绩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既是一种考核办法,也是督促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努力学习。

二、小组合作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引导作用要突出。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开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接受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要对部分存在抵触心理或者自私心理比较重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从同学之间的友谊、友情这个角度去看待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成绩。

2.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学习,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向同学问,向老师问。

3.要完善积极的评价制度。某个小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成绩好,困难学生进步快,即应予以一定的鼓励。某个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好,教师除了做必要的调整之外,还要对效果不好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正,以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总之,在新课改革的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维,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增强初中学生的小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相互帮助,相互交流,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法论文 篇9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初中数学而言,传统的机械式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所以,亟须新方法的出现。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但也并不如高中生那样能够长时间接受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提出了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相互之间彼此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数学,学会学习。如此,才能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他们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当今教育前景下的必要之举,是为了实现数学学科最大有效性的`必要方法。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若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就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合作,激发兴趣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对接下来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先进行了解。这种方式通常是把整体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再把一个个小任务分配给团队中的成员,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任务。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课会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要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这个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安排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做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供这节课的学习使用。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乐于去做,而且课前就经历过合作,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合作得更好。

2.课堂合作,共同学习

课堂学习离不开合作,老师能教授的只是固定的数学知识,要想学习别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就应该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学习要求为基础,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研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应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时,一定要分工明确,既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会学到“因式分解”,对同一个“因式”进行“分解”有很多种方法,而且方法有优有劣,只有大家一起钻研,才可以寻找出最好的方法。如果单靠自己,是很难取得较好成果的,只要综合所有人的智慧,聚沙成塔,滴水成海,最终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课后合作,交流沟通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课后的巩固工作特别重要,因为课堂上就算听懂了,但是要想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还是需要大量的课后总结、课后练习。每个人的领悟能力都不一样,学完后,获得的感悟、经验等也都不同,为了共同进步,就应该要大家一起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取长补短。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课是“命题、定理、证明”,这是一节比较特殊的数学课,与普通的数学课程不一样,它计算方面的知识比较少,更多的还是关于文字方面的,学完这节课后,相信每位学生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触,比如,有的学生对证明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有的学生对一些规律、定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把这些都综合到一起,彼此学习,就一定可以共同进步[2].

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融目标教学、尝试教学、成功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学好数学,从而学会学习,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兵。课堂教学之学生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09)。

[2]杨成军,聂国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05)。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法论文 篇10

摘 要: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实际是群体力量下的团队活动。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策略及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助合作;素养培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等各项活动,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和支持。加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社会性、群体性以及自然性等一般社会属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其他学生个体的帮助和支持,是一种群体性的学习活动。但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单兵作战”,致使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住合作意识得不到锻炼和增强。近年来,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现行教学纲要内容,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住合作学习能力及素养进行了尝试和探究,现将教研收获进行简要论述。

一、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

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视学习方法要领传授,传授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要诀”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要领,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可见,“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金钥匙”。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只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训练,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补充,搭建学生锻炼和解答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过程的“回头看”,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和要领,逐步形成问题解答的一般要领,从而使学生带着方法要领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提升互助合作学习效能。

问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如图所示,E、F分别是ABCD的边AD、BC中点。求证:AF与CE相等。

上述问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数学问题案例,教师在该问题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该问题探究解答的“任务”。学生在解答问题活动中,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在探究问题条件的过程中发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因此,在学习小组探究活动中,有学生提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根据问题条件,判定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ABF≌△CDE,从而得出AF=CE的结论。其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方法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E=CF。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即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F=CE。

方法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E、F分别是AD、BC的中点,∴BF=DE。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AB=CD。∴△ABF≌△CDE。∴AF=CE。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答,同时为有效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指导。

三、强化互助合作活动指导,奠定学生互助合作素养“基石”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学生个体之间开展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水平和解题素养作为支撑。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引导,使学生能够解决合作解题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纠偏”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互助合作学习思想和习惯。

如在“△ABC中,已知AC=2,AB=2,∠A=600,求角C”这一问题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未能审清该问题条件,得出了“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a,∴a=2。再由正弦定理得,sinc=sina,而c>a,知c>a,∴c=750或1050”的解题过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回头看”,查找解题过程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认识到该问题解答时,看似角c似乎应该有两解,但是题目条件是所给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夹角,这样的三角形的形状是唯一确定的。所以角c不应该有两解。这时,教师让学生改正,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找准问题症结,为良好合作学习开展打下的基础。

总之,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素养的培养

富裕二中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时机;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要抓住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时机,在课堂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

一、独立处理信息困难或认识模糊时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处理信息最适合于合作学习方式。一个学生收集信息范围毕竟较窄,其收集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而合作学习就可以实现集思广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如“让学生通过阅读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编写一道符合该图象意义的应用题,并指出横、纵轴所表示的意义”。

由于问题挑战性较强,独立思维后仍难以完成,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产生了许多带有自己的经验背景的应用题,如图:

生1:横轴表示时间(小时),纵轴表示温度。

某天气温呈上升趋势,4小时上升了4摄氏度,以后开始回落,经过10小时后又回到了原来的温度。问经过了7小时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生2:横轴表示时间(分),纵轴表示路程(千米)。

小明爸爸早晨从家开车出发4千米后,往回开,时间与路程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爸爸何时离家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离家5千米?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不但拓宽了独立处理信息的思路,而且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将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概念 、定理理解不清,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疑问。如在相反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叙述其概念时,漏掉了两个字——只有。我就趁机让学生展开讨论,去掉“只有”行不行?为什么?你能举出反例来说明吗?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 ,终于明白了“只有”在此的含义,也知道了对于数学概念的叙述不能马虎。

二、遇到创新性的问题或不统一、有争议时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创新性问题很难给出正确答案,前面提到,一个人的信息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维也是有限的,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给问题寻求答案提供了思路,从而达到培养分散思维的效果。

对这类问题的评价,应注重先让平时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发言,而不足部分或深层次的答案则可由中上水平的学生补充。因为此类问题往往有较简单的答案,这样,能给差生一种“老师重视我”、“老师看得起我”的感觉,给他们更大的成就感和更高的积极性。

三、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和条件不充裕时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虽然新课程下的数学不再像旧课程那样,但许多数学题看似简单,倘若没有想到某一个点上,转不过弯来,也许会事倍功半。加上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计算速度等也是各异的。如果每道题都由学生独立完成,那么,也许会令许多学生感到失望;即使解出来了,可能已花去了大半堂时间。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也不符合班级授课的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学生徘徊在解题的十字路口,而没有时间去深入探究更有价值的东西,甚至给另一部分学生在信心和兴趣上以严重的打击。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的丧失,这是何等的悲哀!但如果当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答案而另一部分仍未有果的时候,我们把独立思维改成合作学习,指导由已经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则可以提高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上的浪费。

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合作学习并不单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它还包括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中分工不能过于明确,重点是要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除了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还包括情感的认识与认知的参与。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但要注意优化合作学习过程,避免走入误区,才能让学生从中受益,让教学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卜素英.浅析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2]房学敏.浅议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实验说课下一篇:非主流符号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