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精选8篇)
据《尔雅·释诂》中载:“康,安也。”另据《尔雅·释言》中载:“复,返也。”其含义为恢复健康或平安,在历代中医古籍中,康复一词多用平复、复旧、康健、康宁、再造等词汇加以表述。分类如下:
康 复 分 类含 义传统的康复 传统的康复概念是指恢复,即经过治疗、调理,使病人的健康状况恢复到患病前的正常水平。现代意义上的康复 现代意义上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 等措施,减轻各种疾病损伤和年老体衰所带来的后果,以尽量提高这类患者的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劳动能力,能够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2 中医康复护理的概念
中医康复护理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故古人云:“善调则生,失调则死。”
3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不同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来我院就诊病人200例, 年龄20岁~68岁。
1.2 方法
发放调查表200份, 收回200份, 有效回收率100%。调查表自行设计,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病人对中医“治未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是否认同中医护理服务。第二部分是对中医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 包括中药用药、饮食、生活起居、情志、康复、疾病预防、疾病护理以及常见的健康问题。
2 结果
就诊病人对中医“治未病”健康知识认知, 不了解105例, 比较了解65例, 非常了解30例, 分别占总人数的52.5%、32.5%、15.0%。就诊病人对中医护理服务是否认同选择中, 认同者112例占56.0%, 不认同者88例占44.0%。就诊病人对中医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见表1。
3 讨论
3.1 病人对中医“治未病”健康知识认知度低
调查显示, 病人不了解“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者占52.5%, 说明来我院就诊病人对中医健康知识和中医护理服务项目缺乏了解。分析原因, 和宣传“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力度欠缺、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单一有关系。因此, 首先要加强“治未病”中医特色保健知识普及和宣传, 提高老百姓对中医“治未病”保护健康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其次可以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理服务项目, 为病人提供中医药特色的“治未病”保健服务, 如:中医饮食调护、中医养生、中医康复、中医按摩等。
3.2 重视病人对中医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动向
表1显示, 就诊病人对需求项目的排序来看, 人们更需要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 如:饮食、生活起居、疾病的预防和按摩知识有较高的需求。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 拥有丰富的中医护理学知识, 根据不同的病人提出适合的、因人而异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如:提供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季节适合的饮食调理知识;提供个性化辨体食谱;提供中医有关起居有常、安卧有方、适当劳逸、消除不良情绪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处方, 指导和教会病人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拔罐、刮痧等中医护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关注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主题:
“治未病——把握健康”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要求, “治未病”工作要加快建立服务提供体系, 推进科学技术研究,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完善中医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药出版社, 2005: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的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西医护理来说,很多人的观念里,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的内涵变的更加人文了,而人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医护理还是西医护理,整体护理都应该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医护理知识中的情志护理和饮调护理更能体现现代护理工作的内涵。
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等精神活动。适度的精神活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过度或不良的精神活动则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因素[1]。《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2]。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我们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中范进的结局即是此种情绪的完美表现。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徵、羽)入五脏(肝、心、脾、肺、肾)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虽然这里的情志护理不能单单是现在的心理护理,它是指使整体的人,在各个脏气的协调下,处于最佳的状态;心理护理也不等同于情志护理,它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它们相互渗透而又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好的情志护理即好的心理护理,这样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护理工作更好的展开奠定了好的基础。
情志护理的重要方法是调摄精神,疏肝解郁,情志舒畅。不管是内科疾病患者还是外科疾病患者,都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甚至绝望等多种情志变化。要使患者保持情绪安定,不要暴喜暴怒,以免引起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要精神宁静、乐观、豁达,应做到节制情欲,学会控制感情,避免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好劝导安慰工作,比如是担心手术会不成功,可以拿以往成功的病例给他打起;如是因病情,疼痛不已,医务人员通过对疼痛的辩证分析,从而进行治疗和护理。让患者解除思想负担,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使疾病早日痊愈。
饮食调护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述的是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这是传统中医学中人们用于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指导思想。“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现代临床工作中,虽不能与西药相媲美,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对病患能早日康复,防止或是减少各种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春日養阳重在养肝,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故宜多食甘而少食酸,“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还要顺应气候,不可骤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夏时为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火之味为苦,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故夏季应少食苦味,多食酸味、咸味,且饮食不可过寒贪凉,清淡易消化,是夏季养阳应特别注意的。秋季饮食应顺应肺气清肃下降的特点,多吃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菠萝、乳品等。冬季饮食上要多食苦味及辛味食品,如谷类、鸡肉、葱椒等,达到开通腠理,畅通气机,化生津液,润燥益肾,是肾闭藏阴精[3]。
讨论
现代护理和传统中医护理都各有认知和发展,各有优势和特色,也各有局限和不足,但他们的护理目标都是以人体为对象,都是探索维护人类健康的客观规律,都是共同参与并担负着保障人民健康的任务.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在护理理论上,中西医汇通,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护理理论,丰富中国护理学的内涵;在护理实践上,西医的先进护理技术与中医的辨证施护相结合,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服务对象解决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甚至是防止疾病的实际需要。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进而相互学习,吸取两者之长,确定两者结合点,从而融会贯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它不同于中医护理现代化,更不同于传统中医护理。它是医学新理论的真正结合,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最终建立起有中国特色、以西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护理模式。作为新一代的护理人员,更要把传统中医及现代护理的精髓发扬光大,不仅不让我们的国粹“中医”成为遗忘的历史,还要好好的传承,为更多的人类创造生命的奇迹。
参考文献
1侯妍.中医特色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当代护士,2005,2:70.
2宫桂青,娄静,牛玉芬.骨折病人的中医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5):79.
人体有各种时间节律,人体的气血阴阳随着昼夜、四时阴阳、寒热的消长而变化。若顺其势而用药,即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就可借助阳气生发或阴气沉降的作用趋势,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选择用药时间
需借助人体阳气祛邪的疾病,多选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等治法与方药时,宜早晨或上午服用。
◆ 升提外透的药物,宜午前服用;
◆ 祛除阳分、气分之邪的药物,宜清晨服用;
◆ 温阳补气的药物宜清晨至午前服用。
需借助人体阴气祛邪的疾病,多选用滋阴补血、重镇安神、清热解毒等治法与方药时,宜午后或傍晚服用。
◆ 苦寒攻下的药物,宜下午或晚上服用;
◆ 清泄阴分伏火的药物、养血宁心安神的药物,宜入夜服用。
确定用药时间
一般中成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用,一日2~3次。
急性病、热性病应随煎随服,使药力持久。
健胃药、制酸药宜饭前1小时服用。
消导药、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1小时服用。
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用。
滋补药宜空腹服用。
驱虫药宜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服用。
治疗咽喉疾患的药、清热解暑药宜不拘时间频服。
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或半空腹服用。
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用。
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用。
泻下药宜入夜睡前服用,病情严重者,可不拘于此,应酌情给药。
止泻药宜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药。
涩精止遗药宜早、晚各服一次。
调经药宜行经前数日和经期服用。
平喘药宜哮喘发作前2小时服用。
治疟药宜发作前3~5小时服用。
剂 型概 念特 点服 法 或 用 法汤 剂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成汤液,去渣取汁饮服,称为汤剂。 吸收快,作用迅速,
加减灵活,能照顾到各种体质的病人及不同病证的特殊性,适用于一般病证和急性病证。 内服、熏洗、灌肠。丸 剂一种或多种药物加工成细末与水或蜜、米糊、面糊、酒、醋等赋形剂混合制成的内服丸剂。 吸收慢,药力持久,
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常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散 剂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研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干燥。 运用灵活,吸收较
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便于携带。 内服,即可直接冲服 或用汤剂、米汤等调服,如元胡散;外用,即将药物外敷、掺、撒疮面或患处,如养阴生肌散。膏 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服用量小,外用可缓 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 ①内服膏剂有浸膏、流浸膏、煎膏(膏滋),一般用开水冲服。
②外用膏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
③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丹 剂用含汞、硫磺等矿物
质,经过炼制、升华、熔合等技术处理的化合制剂。 剂量小,作用大,常
用于急性病证。 内服,如回春丹、大活
络丹;外用,如红升丹、白降丹。胶 剂用单味或多味含有胶质的药物熬成胶状制剂。 多用于滋补治疗,贮运方便。 烊化服用,具体服法参
看本章第三节汤药煎煮法。酒 剂又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酒中,得出澄清浸出液的剂型。 对于阴虚火旺之证的病人禁用。 内服,多用于体虚失
养、风湿骨痛。外用可消肿止痛、杀虫止痒。药 露用新鲜芳香药物通过蒸馏收取蒸馏液的剂型。 气味清淡、芳香无
色、便于口服,一般作为治疗中的辅助饮料。 茶 剂由药物粗粉与粘合剂混合而制成的固体剂型。 用量小,贮运服用方
便,多用于治疗感冒、积滞等病证。 服用时,置于容器中以
沸水泡汁代茶服用。合 剂将各种药物通过蒸馏法、渗漉法或煎煮浓缩法加防腐剂而制成的一种剂型。 多用于感冒、咳喘、咳痰等证。 片 剂将一种或多种中药经过粉碎加工和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剂型。 体积小,用量准确, 易服用,贮运方便。 糖浆剂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蔗糖饱和溶液而制成的剂型。 便于服用,比较适用于儿童。 冲 剂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 比丸剂、片剂作用迅
速,服用简单,重量轻,易携带,但易吸潮,需密封保存。多用于外感、肝胆、脾胃等病证。 服用时冲入开水,使其
溶解后,即可服用。注射剂将中药经过加工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菌溶液。 剂量准确,作用迅
速,给药方便,药液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常用于各种病证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穴位注射。其 他除上述剂型外,还有胶囊剂,如西洋参胶囊;气雾剂,如定咳喘雾化剂;安瓿
中医操作评估内容包括: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治疗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用药患者须评估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等。
一、艾条灸法
用纯净的艾绒卷成卷成圆柱状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操作技术。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施灸方法。艾灸距离皮肤2-5cm,每次艾灸时间20-30分钟,其中温和灸每处5-7分钟,雀啄灸每处5分钟,回旋灸20-30分钟。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寒性病证如胃脘痛、风寒痹痛、月经不调等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
(1)凡属实热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5、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中要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要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块,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二、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 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2、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5、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带、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6、护理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块,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7)留罐时间为10分钟。
三、耳针法
耳针法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5)心理状况。
2、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减轻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护理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经经络反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四、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纯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勺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凑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刮痧从上至下单一方向刮,不可来回刮。每部位刮20次左右。刮背部宜弧线由内向外刮,用来均匀。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适应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慎用。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2)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3)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4)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4、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瘀点或瘀斑,数日后可消失。(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5、物品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6、操作注意事项:
(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2)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刮痧后嘱患者1小时内刮痧处勿湿冷水、吹风。(4)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5)治疗刮痧后,一般约 3 小时左右即可洗浴
(6)皮肤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7、操作方法:
① 拿刮板法
用手掌握着刮板,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若为达到治疗目的,刮板厚的一边对掌心,用薄的一边刮拭;若保健时,则薄的一边用对掌心,用厚的一边刮拭。
② 刮拭方向、部位
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③ 刮拭角度
刮痧板与刮拭方向保持90°~45°进行。
⑤ 刮痧方法
(1)直接刮法:用器具蘸介质直接刮拭。
(2)间接刮法:在要刮的部位放一层薄布类物品,再用刮痧用具在布上进行刮痧,适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高热出现抽搐者。
五.湿敷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块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湿敷时药液温度50-60度,治疗时间15-20分钟。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3)心理情况。
2.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3.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4.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6.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配合。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 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六、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变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
2、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
3、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迹等污染衣物。
4、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绑带、橡胶单、中单等。
5、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6、护理及注意事项:(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后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七、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2、目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 位禁止按摩。
4、告知: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5、物品准备:治疗巾。
6、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八、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好,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情况。
2、目标: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3、禁忌症:月经期、孕妇禁用
4、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 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6、护理及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应揭开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4)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药液温度要适宜,熏蒸时温度为50-70度,洗时温度为38-42度为宜,以免蒸汽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社会形态的演化存在推动和引领两种力量的作用, 评价各种力量的社会价值取决于一定时代的主导价值观。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 全球化可能是最主要和重要的时代特征。不过, 正是因为我们处于这个时代, 感受这个时代, 所以一般来说, 我们也难以超越这个时代自身的缺陷和限制, 不能对其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价。况且就历史的观点来看, 对于一个人或一个事件的评价也存在“盖棺定论”和“盖棺不能定论”的争论, 从而显示出具体情况的复杂性。因此, 要评价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 可能需要“同情的理解”作为基础。有没有这种“同情”, 不仅关乎人文素养的问题, 而且也关乎作为一个“情报”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问题。我们能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 实际上取决于基于通观水平的认识能力。可惜的是, 专业情报工作者限于专业分工, 往往不能自觉地完成既在专业之内也在专业之外的情报分析工作, 从而造成情报资源的合乎程序的浪费和流失。
在把握具体的信息资源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 人们往往只注意正前提所带来的结果, 以为这样的推论是肯定的。可是在这一逻辑之外, 仍然存在大量的事实及其可能的推论, 因此张绪通先生在讨论这一问题时, 非常强调反前提的重要性, 认为只有正反合一, 才能真正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结论。事实上,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看到反对全球化的力量已经生成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4.1 另一个世界与社会
作为这种社会力量的集中表现, 世界社会论坛 (World Social Forum) 在举行之初就与代表全球化力量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2000年6月, 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决定在世界经济论坛举行的同时召开世界社会论坛。成立之初, 世界社会论坛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 它反对经济全球化, 反对“新自由主义的过分做法导致的灾难、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2003年1月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社会论坛年会认为, 世界社会论坛不应成为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的会议, 而应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论坛。如今, 世界社会论坛更关注推动全球的社会发展, 它与世界经济论坛最大的区别是更加开放, 与会者无论持何观点、来自何阶层, 都可自由参与讨论。
世界社会论坛涉及的主题广泛, 其中主要包括: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消除贫困、普及教育、保护弱势阶层权益、新的社经发展模式, 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债务、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和企业私有化等当今世界, 特别是非洲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首届世界社会论坛年会于2001年1月在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开幕。在第二届会议上, 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着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第七届世界社会论坛年会于2007年1月20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 本届年会的议题主要涉及艾滋病、种族歧视、自由贸易、妇女儿童权益、减债和消除贫困等各种社会问题。由于社会不平等的广泛存在, 世界社会论坛在更基础的层次上并以一种看似非主流的方式对建构未来社会作出独立的贡献, 从而“使另一个世界成为可能”。在第七届年会之后,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在《南北两大论坛的微妙变化》这篇随笔中认为:近年来, 这“两嘲对台戏”却出现了趋同的迹象, 这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它们由对抗转向对话的可能。
4.2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成本
与世界社会论坛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相比, 当今世界对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则发端于一些发达国家。2003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 法国和加拿大联合建议, 就文化多样性制定一项国际公约, 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文化的特殊性, 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和语言单一化的威胁。“文化多样性”的提法源于法国在与美国进行数年世贸谈判时所坚持的“文化例外”原则。与美国认为文化产品同其它产品一样, 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行事的看法不同, 法国则认为不能把文化产品等同于一般产品, 任其自由流通, 因此“文化例外”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反对文化产品的自由贸易。据资料介绍, 法国将“文化例外”的提法改为“文化多样性”, 这一修正既考虑到文化产品有商业性的一面, 更考虑到其价值观的一面。“文化多样性”的概念涵盖的内容更多, 也更容易被接受。为了宣传这一思想, 希拉克总统在多次讲话中重申关于“文化多样性”的主张。在他的建议下, 法国从2000年起每年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文化多样性论坛, 邀请各国政界和文化界人士参加。希拉克甚至雄心勃勃地要把凡尔赛的文化论坛办成世界文化的“达沃斯”。实际上,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法国的主张之后, 由于其成员比世贸组织多40多个, 范围也更广泛, 所以在2001年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上, 经过法国的积极努力下, 大会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4年之后, 2005年10月20日在巴黎举行的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 与会成员国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 在154个参与投票表决的国家和地区中, 有148票赞成, 4票弃权, 只有美国和以色列反对。不少国家认为, 《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取得压倒性通过的政治意义和它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也表现在对美国“文化霸权”的遏制方面。
专家认为, 法国将“文化多样性”作为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其“世界多极化”的政治主张,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行动上都相辅相成, 是为其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在当今美国“一超独霸”的时代, 法国只有保护自己的民族特性, 才能维护其民族利益。同样, 中国与法国一道坚持维护文化多样性, 认为尊重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尊重文明与文化的特性, 还包括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 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应该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不能刻意排斥, 强求一律。”相比之下, 中国赋予文化多样性具有中国特色的意义, 使之与“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联系起来,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选择条件下的全球化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在《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这份经典文献中, “文化成本”的概念使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增加了理论色彩:
大家都清楚, 如果不慎重考虑“人的因素”, 很多项目都可能会失败。传统方法向新方法过渡、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型的过程中, “文化成本”不可小视。这类成本一般超出经济成本或社会机会成本的范畴, 它们属于非物质形态、不可触摸的社会人文环境和文化成本。要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要重新设计项目发展计划, 通过把文化分析引入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扩大研究问题的框架。这样做可能会从根本上改造成本 (cost) 这一概念。
对文化成本的认识不是仅仅看到文化传统的负面作用, 而是看到通过文化多样性原则的坚持, 它可以拓宽创造性的概念。要在一个开放和多元化的社会中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所有的思想和表达形式都应得到鼓励, 无论它们是从传统还是现代资源中发展出来的, 无论是多数人的创造还是少数人的发明。要通过教育和其它社会行动, 促进多种思想和表达形式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了所有人 (包括少数人群体和移民) 的幸福, 政府特别要促进艺术创造性与其它领域 (包括教育、城市发展规划、工业和经济发展战略)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这种认识, 人们对“软”环境的转化作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英国一个智库提出了“创造性城市”的概念, 意指在21世纪, 城市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信息与知识的创造作用, 而不是依赖自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使我们有能力应付挑战, 从依赖物质条件转向注重“软”环境, 通过这种转化, 我们才有能力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当前, 创意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兴起, 这种趋势应当说是文化多样性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实际表现。199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在这个会议上, 又提出了一项《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供大会讨论通过。这项计划指出, “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 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 无疑, 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西方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认为, 在西方, 如今的文化已变得至高无上。文化已成为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成分, 其能量已超过技术本身, 而且这种文化冲动力已获得合法地位。应当说, 这种合法地位的获得就是要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世界。
4.3 整体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拥有经济一体化特征的全球化在社会和文化的力量面前出现了脱离线性发展轨道的转型。这种转型表现在许多方面, 而在最基本的层面却表现为对人自身认识的转型。关于这一点, 经济学家已经感受到了“春江水暖”:
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中的利己主义行为的分析津津乐道。这一概念已经从纯商业领域延伸到投票和政治行为, 甚至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毋庸讳言, 这种“植入性”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 最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发生了转向, 由经济学领域开始, 专家学者们开始转向对利他主义行为、信用、合作、忠诚、团结甚至友情和爱情的分析。上述这些因素都属于广义的文化领域, 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就必须对项目和计划进行调整。
这种转向使人们回忆起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关于“性善”与“性恶”的争论, 有助于肯定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与之相适应, 随着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原来许多传统的价值观也正在被重新重视, 从而使原来期望中的文化的全球化成为一种幻象, 而坚持本土文化价值观, 回归传统与身份认同成为时代潮流, 人们需要一种生活意义的精神支撑。
这种基于经济发展的转向使人们在继续研究经济问题时不得不考虑自然环境、文化、信仰等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这些因素在本质上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规范。就基本信仰来说, 它既是一种文化的内核, 也是一种终极意义的生活法则, 而对它的忽视也是过去许多失败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当人们在反思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和生态危机的时候, 发现所谓“增长的极限”其实只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极限, 正如人们看到的对抗疗法所暴露出的对许多疾病无能为力一样, 传统医学并不是同样的束手无策。因此, 发展及其意义就需要理论上的创新, 人们不仅“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要树立一些有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信仰。”令人值得关注的是, 实际上这种创新来源于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领会, 以便为未来社会找到不同于“经济时代”的思想基础。而作为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观”被放在了最优先的地位:
首先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为未来的世界构建一个新的理论的、实践的、历史性的和哲学性的框架。其中的关键则是强调“整体”的优先权而不是“整体中一部分”的优先权, 强调“手段同时也包括结果”。如果想要在部分和整体之间, 在经济学和所有其它社会活动之间创建一种平衡的、和谐的和平等的关系, 那么这种强调就具有强制意义。在优先权被赋予某项活动或者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而令其它活动或者整体处于次要位置的情况下, 总是会出现问题, 因为这不可避免地会给世界体系和人们的生活带来过度消耗、不平衡和资源不足等问题。
事实上, 这种转向是在一种把优先权赋予部分的失望情绪下作出的。总的来说, 虽然经济时代在过去的岁月里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为全球的发展和人类事务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它在理论的深处却没有能力把人类带入人类历史上下一个伟大的新纪元。因此, 时代的转向其实就是方法的转向, 其中包括与之相联系的“一整套不同的原理、规则、政策和优先顺序, 以及不同的世界观、价值系统和发展模型”。当然, 这个被称为“文化时代”的新纪元尚未到来, 但种种迹象表明, “一个文化时代正缓慢却毋庸置疑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而在所有迹象中, “与文化时代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今天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整体化转变”。
这种整体化的转变表现在诸多领域。在教育领域, “整体教育”被提上日程, 整体比专科的教育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更必要;对“发展”的整体性研究表明, 发展既是经济、商业、技术和金融的, 也是社会、政治、环境、艺术、科学、娱乐和精神的;在科学领域, 科学家正在改变他们看待宇宙、世界、人类以及人类进化的方法, 体现出“一个整体”和“一个动态整体”的特点。这些改变能够给人类带来, 或者说“创造一个更加有序、更加全面和更具人性化的发展途径, 以及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而与人性化相联系的整体化转变, 医学领域却被认为比上述所有领域都表现得突出。
经过几个世纪对人体各个部位的集中研究之后, 在今天的医学界, 人们越来越注意从整体上来研究人体。
很多原因都在支持医学领域的整体化转变。但是, 我们也应当看到, 这种变化被看作人类文化学家认识的延伸, 而其贡献就是发现了文化的整体性。为此, 保罗·谢弗说:
使今天世界上正在进行的整体化转变与宣告文化时代即将到来的黎明之间关系尤为密切的是这样的事实:自从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Edward Burnett Tylor) 以来, 文化学者们就一直非常关注整体论;作为世界首批人类学家之一, 泰勒终结了把文化限定于部分的这种历史悠久的做法, 开始把文化的视野转向整体。这一行动发生在1871年, 当时, 泰勒正式把文化定义为“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以及其它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备的能力和习性。”从那时起, 众多的文化学者——特别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历史学家——便把文化定义为“整体”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部内容”, 而不仅限于人类参与的特定活动。正如马文·哈里斯 (Marvin Harris) 这位杰出的美国人类学家所说:“许多文化人类学家提出建议, 热力学方法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框架, 也就是说, 在于这样的观点:对于整体之部分的描述尽量参照部分之整体。”这足以证明文化和整体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这还证明, 今天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整体化转变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之中, 因为一百多年以来, 文化学者们就一直在关心着整体论的观点和观点的整体化。
由此保罗·谢弗认为, “文化, 与任何其它领域、学科、活动或者主题相比, 可能更有利于今天世界正在进行着的整体化转变并挖掘出它全部的潜力。”
与强调文化的活力和重要性相比, 我国在中医药的创新实践中仍然以科技为导向。虽然和以前不同, 有关中医药的国家规划越来越关注哲学和人文, 但是在具体的科研项目中有关研究却难以安排, 况且在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中, 涉及中医药的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少之又少。而在这种基础研究薄弱的情况下, 有关《中医药法》和知识产权战略的颁布和实施能否真正收到实效仍然是未知数。有美国学者在评论美军在伊拉克的境况时认为, 不是军事战略, 而是对伊拉克社会和文化研究的战略缺失才是使美军陷入占领困境的真正原因。同样,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让-吕克·多梅纳克的看法更使我们感到了加强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法国《科学与未来》月刊11月号文章中, 让-吕克·多梅纳克认为“在中国, 科学是最好的投资”, 但是, 中国要在世界科学领域发挥作用仍然要付出机制上缺陷的“代价”。
因此,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全部潜力, 特别是其原始创新的潜力, 一方面必须将中医药与正在进行着的整体化转变的世界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则需要弥补中医药研究的薄弱环节,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2007年1月29日,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 目前这个学会正在积极建议国家要抓紧制定中医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只有在重新肯定中医药人文价值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立其科学价值, 从而在促进中医药自主转型的同时为建设一个新的以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奠定理论基石。与此相联系, 有关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国家项目中也应当安排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只有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 互相支援, 中医药才能够面向人类的全面发展并成为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础性资源, 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才能够真正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绪通.管理之道[M].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 2002.
[2]Damian Grenfell.A moment, not a movement:the world social forum2004[J].Arena Magazine, 2004, (69) .
[3]叶书宏.随笔:南北两大论坛的微妙变化[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1/26/content.5659497.ht m, 2007-01-26.
[4]郭京花.从文化多样性看法国外交[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 (1) :46-47.
[5]何鲁丽.“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http://www.fgcnet.org/fo-rum3/index/lp2.ht m, 2006-11-19.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M].张玉国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7]罗勤.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金元浦访谈[EB/OL].http://www.culindustries.com, 2005-08-18.
[8]D.Paul Schafer.经济革命还是文艺复兴[M].高广卿, 陈炜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关键词】中医护理;优质护理;结合;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34-02
一中医护理与优质护理的特点及区别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医生给病人诊治,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当然,病者的家属,有时遵照医嘱,在就医后也常如法迸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
而优质护理是指以病人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展,病患对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如果要缓解目前的这种紧张关系,医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仅从概念上理解,中医护理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病患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而优质护理正好能弥补中医护理过程中的不足。
二中医护理与优质护理结合方法实施
1、积极开展优质护理的各项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1.1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服务礼仪和规范,美化服务形象。规范和统一护理人员的着装,要求文明用语,接听电话规范,微笑服务,让护理人员以端庄、和蔼、亲切、大方的形象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热情接待病人,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1.2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合理排班,实施分组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APN排班模式,以层级、均衡、责任和连续为原则,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层级管理,优化排班;根据每位护士的综合素质(如工作经验、技术和知识水平、判断性和预见性能力等),分配难易度不同的病人和数量。
2加强业务学习,深化中医整体护理,促进专业发展
2.1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在病人入院后,对病人心理上、生理上、社会上、精神上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病人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整体护理计划,并实施于临床。
2.2 计划性的培养专科护理骨干。在护士培训计划方面,详细制定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文件书写、护理业务学习等方面的具体培训计划及方案。
3 突显中医特色护理,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与优质护理有机结合。
3.1 辨证施护
以病人为中心,将整体护理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有机的结合,对每一位患者实施辨证施护,与医生临床路径相结合,并根据本专科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制定了专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在中医护理常规中,详细的制定了每一个证型的临床表现、施护原则及具体的施护措施,作为临床辨证施护的指引,要求人人掌握并实施于临床工作。
3.2 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实施护理方法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有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4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指引,制订并实施健康宣教
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每个科室应根据病患的病情,制订预防疾病和复发的健康指导,中医护理结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中医护理与优质护理“并轨进行”后的影响
1、从患者角度出发,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管病人,实施床边工作制,将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服务有机结合,患者认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好用实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2、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水平。护士管病人,护士的责任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中医知识及中医护理业务方面的知识,并用之于临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稳步提升。
3、促进中医特色护理稳步发展。
通过护理人员对中医特色护理的学习并用之于临床,积极推进中医护理的继承创新,使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论
中医护理与优质护理的结合,可以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责任包干的模式,对于加强中医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改革与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对于中医护理来说,我们一定要抓住护理改革的机遇,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清 关丽娟.中医护理特色与存在问题.《现代临床护理》2010(02)
[2]郏群林.浅淡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体会[J].全科护理,2011,9(4C):10961097
[3]崔群仙.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1B):158.
[4]王颖,李秀云,汪晖,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J].护理研究,2010,24(12B):32673268.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推荐阅读:
中医护理常规试卷11-14
烫伤中医护理方案11-22
3中医护理查房记录06-09
中医护理心得体会10-28
中医护理科室自查报告11-11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09-15
剖宫产中医护理常规10-10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06-01
护理教学查房记录(中医特色)09-15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