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县局税收征管调研情况的报告(精选4篇)
(一)根据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2010深化征管主题活动及作风建设活动督导调研税收业务类风险问题汇集》的通知,查看县局缓缴税款申请资料、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二)了解个体工商户核定定额程序(电脑定税)、个体双定户定额执行期汇总申报的情况;
(三)调研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生产加工企业情况。包括: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管控、深入企业了解其生产工艺、农产品耗用、农产品增值税进行规模、“投入产出”管控应注意的问题(如区分生产工艺、产品、生产规模等进行测算定额)。
重点内容:(1)了解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样式;县局对收购发票的控管措施;到具体企业了解农副产品的收购途径、资金结算等,研究收购发票的控管措施。(2)到企业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目的是为下一步采用“投入产出法”提供依据:主要是“消耗定额”的测算,其中又区分电力的“定额”和“原料-农副产品”的消耗“定额”。“原料-农副产品”消耗定额的测算又要区分生产环节测定约当产量(取得期初在产品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期实际产量、本期实际投入原料,并据以测算原料消耗定额)
(四)县局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开展情况;
(五)灾区停业个体双定户的资料的归集情况;
(六)灾区受灾企业、恢复情况、税源情况;
(七)小规模企业零(小额)申报的原因;
(八)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及归档情况;
(九)《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的贯彻情况,即“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其全部账号;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十)税源监控、户籍管理是否到位。县局工商税务信息交换系统的使用情况及效果;
(十一)纳税人银行账号报告制度及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执行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XX〕104号)(XX年7月13日):“换发税务登记证件后,纳税人在银行开户时,开户银行必须按照规定在税务登记证副本登录新的账号。对原有账号暂不作登录要求,但纳税人必须向税务机关报告。”
(十二)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行政许可执行情况;
(十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免审批情况;
(十四)地震受灾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保管情况;
(十五)基层税务机关企业所得税管理情况;
(十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
二、调查研究方式
本次调研,我们主要采取抽阅历史征管资料、组织管理、征税人员座谈、现场上机演练或查询、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调查等方式进行。
三、调研活动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研活动发现的主要问题类型有:征收管理类、流转税管理类、所得税管理类、干部队伍素质类等问题,暴露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税务执法风险隐患。
(一)征收管理类问题
1.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企业缓缴税款报送资料不齐全,存在缺自产负债表等申报资料的企业申请资料;
(2)审批手续不完整,存在企业报送的“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无主管税务机关签注意见的情形;
(3)调查核实工作不到位。部分县局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到企业实地调查核实,没有形成调查核实报告,或对申请缓缴税款金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缺货币资金余额调查核实报告;
(4)对企业申请资料案头审查不仔细,甚至未进行审查。如:未对可疑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余额”作进一步的关联审查等。
(5)未对金融机构出具的货币资金余额时间与申请日期进行比对审查,存在不符合规定的问题。
2.纳税人申报资料填写不规范、资料不齐全。普遍存在个体双定户(包括达起征点和未达起征点)无定额执行期汇总申报的纸质申报资料问题;加油站纳税申报资料不齐,主要表现为:缺《加油站月份加油信息明细表》、《加油站月销售油品汇总表》、《成品油购销存数量明细表》等;
3.存在达起征点个体双定户月度申报资料填写项目不全、错位、无纳税人签字等不规范问题;
4.征管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各县局征管资料的完整度、归集的方式方法、装订的整洁美观度等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征管资料未及时按照要求整理归档的问题。
5.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力度不够、方法简单,未建立有效的税收征管实时预警机制;
6.普遍存在纳税人未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所有开户账号的问题;
7.普遍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未在税务登记证件副本登录银行账号的问题。
(二)流转税管理类问题
1.农产品收购、加工行业普遍存在税负偏低,农副产品跨省收购普遍,收购业务真实性难以核实,税务机关对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及收购业务管理难度大;
2.增值税专用发票配售审核不规范。部分县局存在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审批未遵循规定的行政许可程序。主要表现为:缺《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实施机关对申请材料的实地审查未形成核查报告、未向申请人送达《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等资料、个别县局存在超额审批现象:
3.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资格认定审批不规范。未按规定审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民贸企业和销售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县以下供销社减免增值税资格,存在政策性减免税已到期限未及时恢复征税的情形;
4.地震受灾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保管存在安全隐患。地震后,部分企业只能将专票存放在板房内,不具备“三铁”保管条件。
(三)企业所得税管理类问题
1.管理粗放
(1)季度申报和申报方面。季度申报多体现在企业未申报时进行催报。但受理申报时部分管理人员不注重细节,如存档的申报表显示:申报表有ctais直接打印无企业和税务签章的,有企业提交但企业或税务签章不全的,这种情况下申报表缺少法律效力。对于汇算清缴工作,所得税科原制定的工作底稿汇算模式流于形式,部分县局管理人员并没有进行汇算审核,即使审核也仅是对ctais录入时出现错误的申报表进行逻辑审核。通过汇算审核对企业的申报数据进行纳税调整的情况很少。
(2)政策的宣传方面。对企业集中的宣传和培训较少,基本体现在下户调查时宣传政策(形成调查日志)、汇算清缴时进行相应的政策提示。
2.所得税管理人员少,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其中部分县局缺少所得税管理业务骨干。管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内部培训和在岗培训未有效开展。
3.企业所得税审批事项存在以下问题:
(1)个别财产损失审批无县局管理人员的调查核实报告;
(2)已取消审批的项目或者不需要审批的项目,部分县局仍然进行审批,并下正式文件予以批复;
(3)未建立重大涉税事项(如减免税、财产损失审批)集体审议制度,程序上不健全;
(4)部分县局未按要求企业上报减免税申请。
(四)干部队伍素质类问题
县局一线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税收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综合业务素质较低,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不强,税收执法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部分税收管理员难以胜任管户工作,突出表现在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方面。
四、工作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拟提出进一步加强全州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见,并以正式文件下发执行。具体措施有:
(一)结合我州实际,突出重点税源和管理漏洞大的行业分类管理,着力于行业精细化管理。对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行业的管理,由流转税科、征管科、所得税管理科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行业税源管理办法,并加强对县局的管理指导,择重点农产品收购、加工行业进行专项评估、重点剖析。核心和重点是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领购、使用,从农产品收购发票环节减少纳税人“舞弊”的空间。另外就是要在重点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我州农产品收购、加工行业评估“定额”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通过强化纳税评估,发现纳税遵从的疑点和线索。
(二)各县局要严格按照《四川省国家税务局缓缴税款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已报批的缓缴税款资料进行逐户资料清理和问题补正。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仔细做好企业缓缴税款申请资料的案头审查工作,认真落实缓缴税款的调查核实工作,及时形成调查核实报告。对缓缴税款报批资料要按户完整归集,按年集中装订归档。考虑企业申请缓缴税款报送资料中增报《纳税人全部存款账户》书面报告的复印件。
(三)各县局要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按照《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办法》规定,要求个体双定户(包括未达起征点户)严格履行定额执行期汇总申报义务,管理人员要做好个体双定户月度、定额执行期汇总申报的审查、催报工作,个体双定户纳税申报必须有本人的签字,严禁代办、包办申报情形的发生;
(四)在税务部门统一的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出台前,州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先暂制定全州国税系统统一的税收征管资料归集、整理、装订、归档的标准;
(五)规范税收日常征管活动。包括:
1.清理、自查和补正填写不规范、报送不齐全的纳税申报资料;
2.要求各县局要责令未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所有开户账号的纳税人要限期报告;
3.各县局要就税务登记证件副本登录银行账号政策对辖区内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一次普遍宣传和政策执行的清查,未执行的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相应处理;
一、概述
本文所称的数据分析是指在包括风险管理、专项核查及其他日常征管工作中, 充分依托征管基础数据, 有效借鉴第三方数据, 以纳税人生产经营中的相关规律为标准, 以数据筛查、比对等方式查找和发现纳税人生产经营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方式。
二、数据分析工作概述
近年来, 各项征管工作中的无数次实践证明及准确有效的数据分析, 对于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其指向性和说服力正不断强化。在目前工作中, 采用和依赖数据分析方式的主要包括风险管理、一体化核查及其他相关的征管工作。在此, 仅以应用最广、成效最大的风险管理工作为范本加以浅析。
(一) 风险管理概述
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 省、市局机关近年来愈加注重和依托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申报征收各项数据的综合比对, 结合行业模板制发疑点任务, 使有问题率和评估税款额度逐年递增, 风险管理工作的震慑力和有效性不断加强。在此理念的指引下, 基层税务机关立足现有条件, 逐步发掘这一工作理念的应用和强化, 风险管理自设任务的成果也呈相当速度增长。
在表1中, 选取了皇姑区国税局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上半年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指标加以阐述。由于2016年上半年国税部门忙于营改增、金税三期上线推广等紧迫任务, 风险管理工作相对弱化, 因此自设指标数量较少, 应对成果也有所下降。但是基本可以看出, 风险管理在现阶段的征管工作中以及自设风险管理任务在整个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3年, 绝大多数的风险管理任务均为上级下派, 在当年完成的478件任务中, 仅9件为区局自设任务, 占比为1.88%, 上述任务的应对成果为62.79万元, 占当年风险管理工作总应对成果的比例为6.7%, 但自2014年起, 自设任务的数量和应对成果均有了相当幅度的提高。
2014年, 皇姑区局共完成风险管理任务600件, 其中自设任务353件, 占比为58.83%, 应对成果合计5161.72万元, 其中自设指标对应成果4805.52万元, 占比为93.1%;2015年总任务数888件, 自设任务数372件, 占比41.89%, 应对总成果1050.25万元, 自设任务成果651.05万元, 占比61.99%;2016上半年, 总任务数210件, 自设任务数100件, 占比47.62%, 应对总成果437.09万元, 自设任务成果364.72万元, 占比83.44%。
由上可见, 在日常工作中,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已日益增强, 对纳税人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更重要的是这项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疑点的管理办法, 可以有多个标准划分需应对的纳税人集群, 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进项比过低、某行业纳税人税负偏低等, 方法上灵活多变, 具有传统征管方式无可比拟的多样性。不过, 随着这一工作的逐渐发展演进, 其弊端逐渐显现, 基层局风险管理人员开始有意识地采用自设任务的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涵盖范围。
(二) 风险管理问题简析
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渐铺开, 应对成果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大, 但从表1可以看出, 自设指标无论是在件数还是成果方面均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件数上基本持平, 成果上已占大部分) , 由这一现象切入, 可以对下派任务现存的问题乃至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认识。
表2为皇姑区局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上半年下派任务的相关情况。就统计年份来讲, 仅2013年有复查评估任务, 由于其所占比例较大, 故予以保留;统计期内共完成下派评估任务1342件, 其中有问题户851件, 有问题率63.41%;在任务类别的划分上, 共有复查评估案件231件, 针对特定行业 (如房地产业) 、特定资格 (如一般纳税人) 或特定事项 (如所得税年度亏损) 开展的评估任务436件, 高风险企业评估任务358件, 月度评估任务317件。由此, 通过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约谈、问卷及对各类别任务的分析, 可知现阶段下派风险管理任务存在以下问题。
1.实用性。在风险管理工作中, 国家、省、市局一直以来, 都在此系统的规范化、专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如各类计算公式、行业模板的采集与制定等不可谓不专业, 但在实际工作中, 其实用性却经受考验。事实上, 绝大多数评估有问题的风险管理任务均未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而行业模板的制定, 又是以未采用计算公式的风险管理任务为基础提炼出来的。造成这种境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方面, 以皇姑区局为例, 该局现有税收管理员117人。在年龄结构上, 最小的44岁, 最大的接近退休, 平均年龄52岁。通过人员花名册, 上述同志中的绝大部分, 均未受过财税会计等专门的教育, 其工作能力和经验基本上由工作实践得来, 面对如此专业的计算公式, 吸收、消化和运用的程度可想而知。这一点也在调查问卷与约谈中得到了印证, 大多数受访同志表示对计算公式和行业模板“理解困难”, 在工作中也往往不予采用。
2.随意性。前文已述, 风险管理在任务的制定上具有传统征管思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同批次任务划分类别的灵活性使工作在运转上成效不小, 但从另一个角度, 当本工作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不可避免地会引来跟风和“挂靠”。试举一例, 辽宁省局2015下半年所得税任务中, 分配至皇姑区局的84户, 包括混凝土生产企业、供暖企业、娱乐业纳税人和高收入亏损企业以及其他由申报表导致的各类疑点问题, 经评估有问题的仅16条, 占此类任务总数的119.05%, 远低于平均任务数。这种情况固然包括风险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工作责任心不足等主管因素, 但任务选取中的随意性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考量, 如纳税人报表中的相关疑点, 完全可以通过数据质量核实的方式加以评价, 而不必要提升至纳税评估的高度;即便强行引用, 任务中涉及的疑点也无法与风险管理工作中设置的公式和行业模板一一契合,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先进理念的效能和执法刚性。
3.依赖性。不可否认, 风险管理工作对于现阶段的征管工作, 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用, , 但但毋毋庸庸置置疑疑这这一一方式的完善成熟尚需时日。但在日常工作中, 上级部门却对这一方式寄予了过高的期望,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 将之定义为衡量基层局征管工作开展水平的绝对重要因素, 以下为绩效考评工作中的某项指标:按照省、市局要求认真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纳税评估入库税款变动与税收收入变动的配比情况符合要求, 得4分;当期税收收入同比减少且评估入库收入同比减少的单位, 如无特殊原因, 评估入库收入同比减幅大于税收收入同比减幅的, 每相差1个百分点扣0.2分, 不足1%的按比例计算扣分值;评估入库收入取自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税款属性为“评估部门查补罚没收入”的入库税收, 包括税款和滞纳金, 不包括调减留抵亏损、不予退税等其他情况国。当期税收收入是指收入规划核算处提供2014年本局税收收入数据;同期税收收入是指收入规划核算处提供2013年本局税收收入数据;当期评估入库收入是指本局2014年评估入库收入;同期评估入库收入是指收入规划核算处提供的2013年本局税收收入数×0.6%。
由上所知, 风险管理各指标的下派仅为通过数据比对发现的疑点。在实际工作中, 纳税人的情况千差万别, 难以一概而论, 某些纳税人由于生产经营情况的特殊性可能导致疑点筛查中存在问题, 但通过约谈评估、实地走访等环节其疑点可以排除。因此, 风险管理任务提供的疑点乃是评估纳税人经营合法性的切入点, 而非突破点, 以此作为考核指标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在这种条件下, 基层局为保证考核质量起见, 一方面面可可能能存存在在““简简单单粗粗暴暴””的的执执法法方方式式, , 如如强强行行要要求求纳纳税税人人补缴税款至行业平均税负标准或以当期税款充当评估成果;另一方面, 则会另辟蹊径大量地发现和制作自设工作任务。
4.无序性。如前所述, 在下派任务难以保证绩效考评成绩的情况下, 风险管理人员会通过自设指标的处理和应对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成果。从积极的角度, 这一工作方式更具灵活性和普适性, 立足征管工作实际, 有效弥补了大数据分析——下派——应对的传统工作方式的漏洞;但从消极的方面, 绝大多数自设任务的产生并非基于风险管理工作规定的案头分析方式, 而只是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并处理的, 如表1所述, 自设任务无论在数量和成果上, 都占据了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相当大的比重, 但这一方式, 则具有先天的无序性、自发性, 究其根源, 依然是传统征管工作的延伸, 不具备风险管理工作强调的数据分析、评估约谈等先进性特质。根本上只是应付绩效考评工作, 并未对风险管理工作有所促进。
三、工作对策
(一) 不断强化和完善数据分析思维, 深入探讨各数据间内在联系和关联性, 有意识地开展引入、强化和依托工作
经与税收管理员约谈及问卷调查, 相当数量的同志认为现阶段风险管理工作中普遍采用的诸如一般纳税人销进项比例过低、行业税负偏低等指标, 过于理想化和量化, 在具体工作中, 可借鉴度较低;虽然指标本身仅是提供了一种思路, 但和严格的考评指标相结合, 便为上述疑点增加了一定意义上的权威性, 也在某种程度上将风险管理工作引向了另一个方向。还有部分同志在约谈中, 对工作中出现的如“验旧发票金额大于申报销售收入”疑点问题表示了赞许,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风险管理工作的疑点查找不接“地气”, 工作成果转化率不高。有必要在后续工作中思考更直接、更精准的疑点指标采选方式。
(二) 不断加强创造性, 体现长效性, 以之作为完善征管工作的必要手段, 长期坚持, 不断探索
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工作, 包含了纳税评估在内的多个类别, 如提升风险管理等级、纳税异常告知等。但在实际工作中, 就效能的短期性和成果的直接性方面来看, 纳税评估无疑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质言之, 较之其他工作方法这一手段可直接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 或许这就是本工作长期以来深受各级税务机关重视的根本原因。各项工作的推广落实, 无不面临着“急”和“渐”的抉择, 其效能的考量, 也有“显”和“隐”的分别。在工作中, 仅强调纳税评估的功用和重要程度, 而忽视了征管基础工作。因此, 建议在后续工作中能够调整思路和方式, 既注重风险应对成果, 也对完善日常征管工作予以应有的关注。
(三) 构建稳固的第三方数据获取渠道, 确保及时获取、有效采用、指导工作
在风险管理工作上线以前, 市局通过烟草专卖局、省、市医保中心等部门获取了相关第三方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基层局开展烟草销售和药品销售行业的专项核查工作。有详实可信的第三方数据, 使工作卓有成效。但自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以来, 税务机关基本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 仅通过涉税数据的采集和比对查找确认疑点, 在数据的准确程度和问题确认的准确度方面均有所退化。因此, 评估任务制定部门可考虑加大第三方数据的采集和利用程度扩大应对成果。
四、结语
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之间合作建房不按规定申报纳税。目前房地产行业己形成多种开发形式,有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转让部分房屋的所有权为代价,换取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形成所谓的合作建房或名义上的代建房。按照税法规定,合作建房的双方均发生了销售行为,应分别交纳销售房地产和转让无形资产的相关税收,应该申报纳税。但在实际生活中,合作双方常常不申报纳税。瞒报了这部分销售收入,偷逃了税款。
(二)以开发房屋抵顶所欠建筑商款项,不入帐,不做收入。只在企业内部财务报表中体现,致使企业少计了应税收入,少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以房屋抵顶拆迁户补偿费、银行借款本息、支付工程款、获取土地使用权等不计收入,偷逃企业所得税。
(三)销售款长期不结转或少结转收入。房地产开发商长期将销售款、预收定金、房屋配套费等挂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帐上,不与帐面的成本、费用配比结算,造成帐面无应税所得或亏损,或者以实际收到款项确定收入实现,偷逃企业所得税。分期收款销售,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确认收入,以未清算、未决算为由拖延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无正当理由以明显偏低的价格销售开发产品,从而达到少缴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目的。虚开发票减少计税依据,实现“双偷”。房地产开发企业依销售不动产发票开具金额确定售房收入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购房者以销售不动产发票开具金额缴纳契税后,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可见销售不动产发票开具金额是双方缴纳税款的计税依据,故双方协议少开或不开销售不动产发票,实现所谓“双赢”,实则是实现应纳税款的“双偷”。
(五)代收款项偷逃税。将在销售房产时一起收取的管道燃气初装费、有线电视初装费不按价外费用申报缴纳营业税,所得税。将收取的拆迁安置补偿费列“其他应付款”,年末不申报纳税。
(六)“收入实收不转”直接抵减应付工程款,偷逃税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因施工方延误工期等原因收取的罚款收入及投资方对应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转付施工方优良工程及提前竣工奖励收入不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而直接抵减应付工程款,从而减少会计利润偷逃企业所得税。
(七)与关联方企业之间互转收入和费用。与关联方企业之间,特别是同一地址办公的关联企业之间,由于业务往来频繁,利益关系密切,互转收入和费用存在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隐蔽性,导致企业最终多计费用或少计收入,偷逃税款。
(八)多列预提费用。一些企业采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帐目调整当期利润。特别是预提“公共配套”费用数额大,在配套工程完工验收之后不及时结转配套工程成本,对多提费用的余额不及时调整、冲减商品房成本,而是长期滚动使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甚至有的企业在配套工程完工验收之后仍继续计提或重复计提“预提费用”,借以偷逃税款。
(九)虚列或者虚增成本费用,偷逃企业所得税。具体表现为:(1)将完工与未完工的项目混在一起,造成完工项目成本虚增;(2)将开发项目之外的道路铺设、小区绿化等工程成本列入开发成本。自用房产开发成本不从“开发产品”转到“固定资产”,而是计入对外销售商品房成本,偷逃企业所得税。(3)多列利息支出和经营费用。(4)扩大拆迁安置补偿面积,减少可售面积,多结转经营成本。
二、加强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摸清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对房地产行业开发项目、开发地段、完工情况、销售情况等进行外围的调查摸底。并对其售楼处进行调查,向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了解被调查企业整个楼座的建筑总面积、已售数量、最低售价、预付款比例等内容,推算出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应预缴的所得税数额。
(二)建立涉税信息传递和协作机制,全面掌握房地产企业的第一手基础信息资料。一是建立与房管、规划、建设、金融等部门信息沟通制度,全面掌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立项、开工日期、预计完工日期、建筑面积、销售进度、现金流量和预收房款情况、已交付产权情况等各种信息,力求通过信息交换和分析比对,最大限度地掌握有关涉税信息。二是加强信息分析比对,对差异户进行实地核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漏征漏管问题。三是加强信息交换,进一步了解掌握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营规律,进而准确审核纳税申报资料,强化控管。
(三)加强银行账户预收款和关联方等信息的监控。争取银行部门的合作,对设立的预
售房款账户进行有效监控,掌握销售收入情况,实现源头控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等方式,及时掌握楼盘销售的进度,加强对售楼情况的适时监控,保证销售信息、预收房款真实、准确,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到企业关联方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看其收入、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合法。
(四)加强对亏损、微利和低价出售等疑点
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因其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人员构成复杂,历来是税收征管的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个体工商户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量的比例不高,但却是衡量各地税收征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现状,研究并解决个体户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我市个体税收征收管理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市财税办在四个城区抽取调查了154户个体工商户2008~2009年6月的税费上缴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一、个体工商户上缴税费情况
从调查154户资料情况来看,2008年、2009年1-6月同时上缴国税和地税的16户,占调查户10.39%,只上缴国税的59户,占调查户的38.31%,只上缴地税28户,占8.44%,未交两税的52户,占33.77%;在调查154户中,实行定税制有68户,占44.16%,享受免税(下岗、退伍军人、残疾人等)17户,占11.04%,其它的9户,占5.84%,有6户按税款机开票缴税和代交税款,占3.9%。2009年上半年68户中,有13户1-6月未上缴税收,也不知道自己税收定额是多少。2009年上半年与2008年上交各项费用下降了75%,1主因是取消了工商费。这次调查的主要行业是批发零售、汽车配件、汽车修理、餐饮、其他服务业等几大行业。在缴税户中定税额大都集中在100-300元之间,定税在200元占60%以上。
二、当前个体工商户税款征收工作的现状
个体工商户具有分布零散且经营规模小等特点。近年来税务部门在税源监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征收效果仍不太理想。据第二次经济普查初步结果,全市有个体工商17多万个,而实际交税户只在20%左右,据调查测算达到起征点而应该在40%左右,因此税款流失比较严重。经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税管员严重不足,征管力度小。街、乡投入人员少,一个税管员要包几条街道或几个乡镇,又没有相应的控管措施,征收方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和执法力度。
2、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致使对税源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难以掌握。个体工商户具有流动性大、经营不稳定等特点。而税务机关又缺乏与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间的情报交换,对许多非正常户和注销户都不能及时掌握,在征管工作中缺少必要的基础信息,从而大大削弱了征管力度。
3、征收方式单一,征管存在漏洞。个体工商户税源散,税款少,同时又缺乏健全的财务核算机制,难以准确核算经营收入。在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时,存在定额征收方式不
规范、定额普遍偏低、不能按规定调整定额或者长期不调整定额的情况,造成税款流失。
三、当前工商个体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我市在个体税收征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体税收征管的重视不够。个体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例低,对完成税收任务贡献较小,个别个体经营业主的素质偏低、难管理,征管时,还要对这一类纳税人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物力和时间,从面造成了征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想管好又管不好的尴尬局面。现实中,征管人员配备结构上既不能不考虑又不能多考虑,难以取舍,这也使部分个体税收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抱有一种轻视的心理,工作时不专心、不用心和不尽心。
2、公民依法纳税意识不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经营者的追求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而税款就是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利益。目前,社会公民法治观念淡薄对税收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必然发生利益冲突,形成矛盾,从面上看有不少个体业主对缴纳税款抱有抵触情绪,能拖就拖、能少就少、互相观望、尽量不缴。
3、个体营业额核定偏低。新《征管法》已明确对不建帐的个体工商户,可以采取不同方法核定其营业额,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个体工商户经营收入、经营成本不能准确提供,税收核定工作依据不足,随意性很大,测算方法也
不是很严密,导致名义税率很高,而实际税率很低,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
4、个体税收征管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统一性。由于个体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不大,因此长期以来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只是由相关的处室分别就各自分管的业务明确管理内容和提出要求,造成了个体税收管理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5、优惠政策实施不配套,极易造成避税空间。由于税务部门对适用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的个体户监控手段有限,对其发票使用量控管有一定难度,再就业优惠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说容易产生避税空间。
四、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经济危机影响下的税收形势,税务部门坚决贯彻市政府提出的“一打击四强化”,要转变思想,建立“大个体”工作格局,将个体税收征管由以前各征收部门分别管理的“松散型”结构调整为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的“集约型”结构,全面推进个体税收征管工作开展。
1、摸清底子、核准户数,加强对个体户的动态管理。下半年国税和地税要集中一段时间对个体工商税收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个体户增减变化情况。在税款征收过程中向街道、社区及时了解个体工商户新开业、歇业的情况;二是与工商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加强同工商部门的联系,定期与工商部门核对户数,以控制税源
流失;适时向工商部门通报个体工商户的变动情况,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经营户的管理,必须经双方商定协调配合工作;三是透过经济管理部门的报表资料,了解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情况,从中分析个体工商户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管理部门的发展规划及个体户分布情况,了解经济管理部门的经济计划,准确推算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情况。
2、完善个体定额核定方法,进一步提高征管效能。积极、稳妥、创新地推进定额核定工作,确保税收定额核定公平、公正、公开。应综合考虑纳税人生产经营的行业、地段、主要设备、从业人数、经营面积、房租、人员工资等各方面因素,根据部分行业的特殊性,分别制定出适应不同经营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程序和适应不同行业特点的个体工商户经营额或销售额测算核定方法,在定额核定方法上,克服要素系数法的片面性,参照成本费用法、核定法、以票核税法等多种核定方法,优化定额核定方法,提高核定水平。同时对不同的程序和办法,在具体的定税实践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尤其对证据不够充分、容易产生冲突的纳税人,应当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确保核定结果的真实准确。
3、明确职责抓责任。一是抓岗前培训。针对人员调整,对现有税收管理员全部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对一些日常管理方法进行统一和规范:具体包括个体户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税收政策宣传送达;应纳税
额核定前的调查;未按期申报缴税的催报催缴;发票领购数量、品种的调查和使用情况的管理;税源管理资料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生产经营情况的实地检查了解内容等。二是抓职责明确。要求税收管理员通过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巡视、检查,履行户籍管理、信息采集、催报催缴、日常检查、发票管理和咨询服务等职能的履行,加强对户籍的了解和管理。三是抓责任到人。为将责任落实到人,对个体税收实行分片、分类的管理办法,以街道和路段划片,每片明确一名税收管理员,将所有个体工商户全部划分到人,统一制定管户清册,对征管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和责任追究。
【关于部分县局税收征管调研情况的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我省征兵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6-12
关于全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06-18
关于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6-10
关于对广播电视改革工作进行调研的情况报告06-11
关于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7-08
关于大理州物业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0-08
关于村级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的调研报告10-29
区妇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2-10
关于绥宁县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