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精选8篇)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篇1

闲暇之余,阅读了彼得·德克鲁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由此引发了诸多思考。

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字眼在今天可谓是比较“时尚”,许多机构都把它当作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但是对它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首先是把“创新”与聪明的创意或发明混为一谈;其次,是一提到它就意会到科技方面;最后,很多人认为凡开创一盘新生意或者一项新事业就是创新。

书中,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与上述误解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并不是价格。价值是客户得到的,价格是客户付出的。做企业的,推出一项新产品、新服务或一个新流程,要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客户有新的所得,才会从不买到买、从买得少到买得多,或者愿意付出比过去更高的价格。这反映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上,就是创造了新的财富。同样的,非营利机构的创新也要让服务对象有新的满意,从而愿意接受你的服务;政府的政策创新或体制改革也要产生让人民可以感受得到的新便利或保障。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因此,显而易见,创新是可以学习的。

在德鲁克的笔下,无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悠久的大企业还是新开办的小企业,企业界还是非营利界和政府,处处都有创新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他认为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创新并不需要天才,但需要训练;不需要灵光乍现,但需要遵守“纪律”(创新的原则和条件)。因此,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传授和学习的,只要照书中所总结的规则去操作,就可以学会如何成功的创新。这打破了以往创新给人的神秘感。但是,在大家同样都认真阅读了本书,或者上过同一个创新课程之后,为什么总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实行了创新呢?

要“创新”,正确的心态必不可少。

德鲁克的回答是:首先,必须不惧怕任何变化,不对外部和内部的改变产生反感。企业家总是把变化当作正常的、健康的事物,张开双臂去欢迎它,并主动从中寻找创新的机会。仅仅懂得创新的原理和规则是不够的,必须养成这样的心态。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成功或失败、灾难或惊喜,处在一个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更是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是抱怨它,力图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是把它当作契机,观察它、理解它、利用它?在书中德鲁克把“有计划的放弃”列为一个组织实行创业型管理的头等重要的政策,具有警示的作用。因为是否能执行这个政策,是对每一个管理者,尤其是最高层的管理者——首席执行官的严峻考验。

著名的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在他的经验之谈中,曾经检讨了自己过迟退出纺织业的类似错误,他把使人们本能地恐惧和抗拒改变的影响力,称之为“强制性力量”,他本人是花了超过十年时间,付出了重大代价,才学会如何摆脱这种“强制性力量”。可见对于任何管理者,养成一个企业家的正确心态,都是知易行难的。但是这个基本的心态转变问题,对于创新者来说,却又是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解决的。

付诸实施,使组织成为“企业家”。

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一手创办了生机勃勃的企业王国,他们成功了。但是在第一代创业者离开之后,企业却走向平淡无奇,甚至衰败。反观象宝洁、3M这样的公司,尽管历史悠久,却一直推陈出新,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依赖一两个单打独斗的个人企业家,而是经年累月,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一套创新管理机制,德鲁克称之为“创业型管理”;他又把宝洁、3M这类公司称之为“创业型管理”或者“企业家企业”。本书的第二篇集中阐述了“创业型管理”独特的政策、措施、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预算。德鲁克在这篇中所讲的“管理”,在流行的管理教科书或商

学院的MBA课程中是见不到的。市面上一些畅销的管理书籍,包括某些“大师”的著作偶有涉及对创新或创业活动的管理,至多也是东一点西一片,不象20年前德鲁克这本书阐述得那么精辟和系统。作为一位高层管理者,尤其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如果我们能认识这套“创业型管理”工具的价值,肯运用它们去把自己的组织打造成一个“企业家”,那么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在了,组织仍然可以自动持续创新,成为时下所推崇的“永续经营”的企业。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篇2

关键词:企业家,素质,创新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 创新与创新精神

1.1 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有3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笔者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卡尔森。卡尔森匆匆走在深夜的街道上。突然,眼前小巷一个穿着风衣的瘦小男子举着左轮枪挡住了他的去路。卡尔森唯有任由劫匪将他的手表和皮夹搜去。就在劫匪准备离开之际,卡尔森叫住了他,卡尔森说:“先生,你抢走了我的钱和手表没有关系,可是,我家里有一个极其凶悍的老婆,我回到家里,要是告诉她我被抢劫了,她一定不肯相信,她会以为我因赌博而把钱输光了。”劫匪道:“那关我什么事?”卡尔森说:“能不能麻烦你,用手枪在我的帽子上射一个洞,这样我回去会好交代一些。”经不起卡尔森再三恳求,劫匪勉为其难地在他的帽子上开了一枪。随后,卡尔森又说,为了逼真,最好在外套、裤管、靴子,甚至于手帕上都留下弹孔。做完这一切,身材瘦小的劫匪准备扬长而去,卡尔森却拦住了他,要求还回手表和钱夹。劫匪准备举枪威胁,卡尔森却平静地笑着说:“6颗子弹都打完了。”于是,皮夹和手表又物归原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总有面临困境的时候,当你面临困境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把困境看清楚,善于思考求变,然后想办法瓦解困境。卡尔森的困境不是劫匪,因为劫匪是个“瘦小男子”。他的困境是“6颗子弹”,这是他无法抵挡的力量。他能从新的角度去寻找办法,让一支充满威胁的手枪变成一个毫无杀伤力的小铁块。于是,他安全了,这就是创新。

1.2 什么是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2 企业家素质

2.1 企业家的定义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从法语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企业家通常都具有冒险家、创新者的特征。因此,我们不妨将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之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

2.2 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要确立正确的企业宗旨,要有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奋斗意识。

(2)有渊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显重要。

(3)有优秀的身心素质,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和接受一切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工作的知识;才能具有广阔的胸怀,取各家之所长,兼收并蓄,求贤若渴,从善如流。

(4)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这是企业家的重要素质。企业家最重要的职责是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有良好的大局观,有超凡的预见能力,能从总体上把握形势,既考虑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着眼于长期目标,而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

(5)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企业家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作风;讲究民主的作风。

(6)有胆量,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任何事物要想长盛不衰,在竞争中不被淘汰,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3 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素质之间的关系

3.1 创新精神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财富》杂志在分析总结全球成功企业经验时指出:成功来自于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是创新。多年来,海尔洗衣机致力于节水、节能、环保洗衣机技术的创新研发,通过关注消费者需求,不断以创新产品消除用户的抱怨,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2003年,“海尔”开发出可以分公斤洗涤的自选挡滚筒洗衣机,实现按照洗衣量多少进行洗涤的突破;2004年,“海尔”将自选取挡技术升级,开发出我国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各自动挡系列滚筒洗衣机,同年,又开发出不用洗衣粉的环保洗衣机;2005年,“海尔”将自动挡再次升级为自动挡洗干一体机,该机不仅通过了国家权威的“6A”检测,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由“海尔”发明的世界第四种洗衣机——双动力洗衣机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双动力洗衣机把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3种洗衣机的优点集中于一身,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洗涤方式,满足了人们健康环保的现代洗衣需求,因此这款洗衣机不但获得了法国列宾国际唯一发明金奖,而且成功入围国际IEC标准提案,“海尔”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获得此世界荣誉的厂家。这一全新的洗衣机以旺盛的市场生命力给世界洗衣机行业注入了活力,上市2年多,销量突破了100万台。多年来,“海尔”正是把对社会、对用户的责任感深深地融入节能、环保产品的创新研发中,才使海尔洗衣机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用户的忠诚,最终赢得了市场回报。据中怡康统计,2004年在洗衣机行业增长不到4%的大环境下,海尔洗衣机增幅高达57%;2005年上半年,海尔洗衣机市场份额月月递增,销售额是第二、第三、第四名加起来的总和,成为行业独树一帜的领跑者。

3.2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

创新精神是市场竞争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家最宝贵的素质是创新素质,对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不断创新、永远创新。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企业家,他的行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他们的行为活动无不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征。创新能力是企业家品质、智慧、才能和心理的集中体现,创新能力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家区别于一般管理者的本质特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内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企业家,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不积极开拓进取,就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没有创新,企业家的作用就会显得平淡、平庸,企业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就无法迎接“入世”的挑战。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是企业家带领企业赶超国际水平的灵魂。

4 如何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4.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提供思想保障

首先,要认识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企业家是决策者、领导者、指挥者,更是创新者,各级政府要把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其次,兼容并蓄,吸收各种异质文化,不断实现自身的改造和转化,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文化环境。

最后,要加大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传媒,大力宣传企业家创新精神,鼓励企业家不断创新。

4.2 实行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提供制度保障

从企业内部制度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要实行制度创新。一是要明晰产权关系,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关切度,调动企业经营者的创新积极性;二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经营者形成稳定的任职预期和报酬预期,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从外部制度看,一是改革现行的企业干部管理体制,鼓励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到企业任职;二是打破人才管理的条块、部门、地区分割,支持企业从全社会招聘经营管理者,将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配置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作用的企业中去。

4.3 改革教育培训制度,为企业家创新精神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应通过学习系统地提升企业家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在正规MBA教育中,必须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进行课程设置。一是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开发为导向。二是在训练方法上,要坚持参与式训练方法。三是在训练形式上,坚持多种形式,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非正式教育方面,“非学历教育”的灵活性和随时性有助于企业家学习最新的管理方式。企业家要利用网络优势,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管理经验,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加强自我培训。

4.4 完善选拔、激励、淘汰机制,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提供机制保障

首先,完善企业家选拔机制,使真正有创新精神的人走上企业领导岗位,要在全社会公开招聘企业的厂长(经理)。确保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

其次,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家创新活动。创新是以企业家冒险精神、承担风险的能力为前提的,高风险才能得到高回报,要加大对企业家激励的力度。

最后,完善竞争淘汰机制。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对于企业家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创新并非无原则的冒险,而是在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风险经营,通过市场的检验,使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样有利于企业家创新能力的提高。

论企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篇3

关键词:企业精神;传承;实践

吉林石化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历经60年风雨历程。一代代无私奉献的吉化人,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感召下,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吉化特色的吉化“四种精神”。即“麻袋毛精神”、“背山精神”、“登天精神”、“矛盾乐精神”。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特色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总是要反映企业的特点,它与生产经营不可分割。企业精神不仅能动的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本质特征,而且鲜明的显示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的。它能较深刻的反映企业的个性特征并发挥它在管理上的影响,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国内外那些历经几十年、几百年的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成功企业,大都拥有个性鲜明的企业精神。特色鲜明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基。

吉林石化四种精神之一的“麻袋毛精神”,同样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和时代特点。它不仅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吉化人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爱厂如家、从我做起的精神写照,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恒久的传

承价值。

正是这些特色鲜明的企业精神的作用下,吉林石化不仅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也积淀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就了自身。因此,培育特色鲜明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与时俱进,勇于实践,传承和发扬企业精神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最根本的就在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形成的。颇具个性的企业精神、形同凝聚全体员工粘合剂,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恒定的、持久的动力源。培养和弘扬企业精神最积极的意义,就是使之与众不同,独具个性,全员认同。吉林石化的“麻袋毛精神”经历了雏形、提炼、传承、升华四个阶段。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染料厂老工人于德泉发扬勤俭节约的主人翁精神,自发回收那些废旧的零件和被人扔掉的破铜烂铁,修零件、补麻袋、收废铁形成了,“麻袋毛精神”雏形。70年代末,“麻袋毛精神”从染料厂的工人李云山开始被提炼与升华。从此,“麻袋毛精神”在公司生根开花。80年代末,染料厂14号车间女职工丁占茹和他身边的同志们,在6年的时间里回收废旧塑料袋里的染料6416公斤,价值73.8万元。被誉为“麻袋毛精神”的女传人。

在企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吉林石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麻袋毛精神”,已经成为中石油企业精神中“创业”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和有力解读。

三、以人为本,加强管理,培育与创新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重在培育。培育和创新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新的时代要求和企业的工作实际出发,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首先,要利用制度的力量加以引导和强化。企业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不能仅靠一时的宣贯,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精神的培育,应该从利用制度的力量加以强化,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培育的计划、方式、步骤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育机制,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的示范作用。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作为领导者要坚定信念,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

再次,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弘扬和培育企业精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要抓好舆论宣传,为弘扬和培育企业精神营造浓郁的氛围,使广大员工工作生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企业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要运用报纸、网络、板报、标语等手段宣传企业精神。要利用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交班会、党课、团课以及各种培训班宣讲企业精神。在抓好经常性的宣传外,要善于抓住企业开展的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形成宣传企业精神的热潮。

企业精神也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企业包括西方企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他们优秀的管理理念、规范的制度文化、先进的品牌战略等等,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企

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如何构建先进开放和谐的企业文化[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5(10).

[2]吕星.浅谈企业文化建设[J].啤酒科技,2015(07).

[3]时玉华.企业文化建设与服务创新[J].中国有色金属,2016(01).

[4]魏明.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结构及地勘单位企业文化特征[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篇4

虽然德鲁克写的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但作为公司一份子的我们,也是与这个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的创新组成在一起,会最终成为公司的创新和未来。

创新是需要理论的。每一个创新背后都是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是在前人的积累上总结出来的。

创新更是需要实践的。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创造,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最终还是实践为目标的。有些创新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些都会成为后续不断改进的基础;而那些成功的创新,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

德鲁克认为创新有七个来源,对我们来说,创新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于工作中的不协调事件。我们在工作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很多没有办法做下去的事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改进和优化,这就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为企业不断改进的过程。

给我们印象最深是近一年多采购的变化,我们对采购的认知,对工作方式的变化,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源头就是新领导带来的新采购思路,新采购方式,也是因为我们原有的流程,原有的方式是存在问题的,而这些都是我们在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

以小论大,公司也需要创新,在现在市场环境如此恶劣,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创新是企业活下去的希望。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六排放升级需要,都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如何在这个时候抓住机遇,是我们整个企业需要讨论的。如果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终将被时代淘汰。创新将是我们生存壮大的一剂良药。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 篇5

在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使人们对创新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创新、怎样创新是我们所遇到的难题,我们总是在迷茫、在纠结,到底怎样做才是创新。创新是每位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它始于有意识的寻找机遇。如果我们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那么我们就能系统化地进行管理创新;如果我们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我们就能使创新发展为真实可行的事。这就是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为我们所揭示的重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将实践创新也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的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的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

书中在讲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的时候举了麦当劳的例子: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但是,麦当劳通过应用管理概念和管理技巧(研究顾客所注重的价值)使“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程序和工具,对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培训人员,然后制定其所要求的标准,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建立了新的市场和新的客户群。其实这就是企业家精神。书中在导言部分列出了一个等式:创新+企业家精神=再创生机,这就说明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萨伊当年是这样定义企业家的: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更高的领域。所有小的新工商企业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若要是企业家的,一个企业必须除了小和新以外还有其他特殊个性,事实上,在新企业中,企业家仅仅是少数人,他们创造了与众不同的事物他们改变了价值观,其实,不单单是小而新的企业才是企业家,事实上许多大型的企业和旧企业也正在实践企业家精神,比如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的大型百货连锁店马克士等,尽管规模很大,但在小小的方面一个革新,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践行。企业家精神是个人或机构独有的特征,它并不是个性特征,任何人有勇气面对决策都能够学会当一名企业家,而且行动上富有企业家精神,这就告诉我们:实际上企业家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能够去磨练自己,那么我们就会富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工作是“创造性的破坏”企业家总是寻找着变化,并对它做出反应,将它视为一种机遇加以利用。因此人们就普遍的认为企业家精神充满了巨大的风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书上是这样回答的:企业家精神之所以会存在风险主要是因为只有极少数几个所谓的企业家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企业家推陈出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书中是以分期付款和使教育普及的是教科书等例子来阐述观点的,其实,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因为企业家就是冲着变化去的,等变化、改变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创新,创新并不一定与新东西有关,它不一定是建立在科学或科技基础上,成功的企业家的目标非常高,他们不满足与只是对已有事物加以改善或修正,他们试图造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这里也许将创新复杂化了,对于创新来说,创新就是换一个视角看问题,就拿管理创新来说,引用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新的质量是创新,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是创新,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是创新,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提供来源是创新,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创新。更为通俗一点,创新就是改变一下流程,改变一下模式,改进一点服务,增加一点效率,改变一种想法,转化一种角度。其实创新很简单,有时候我们就潜意识里把它复杂化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会发现许多的创新,就单单水龙头,仔细观察,水龙头有很多种,这是根据人们不断变化的习惯所改变的水龙头的设计。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别人没想到的东西我们想到了并将这付诸于实践。

书中在讲创新时也讲了创新的来源: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在事件、不协调的经济现状、现状与假设之间的不协调、设想的与实际的客户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程序的步骤或逻辑发生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的变化、新知

识等,在表述这些时,书上用了IBM等创新的实例,让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又更近了一步。我认为我们的创新只要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我们都可以去尝试,不能够因为怕失败而止步不前,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那么你就不具有企业家精神,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盲目地去冒险,盲目是不可取的,我们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有理性,只有在理性的框架下我们才能够去创造价值。书在最后一部分写到了用人、禁忌、在各种行业中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去创新等。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因为没有实践过,所以纯粹的理论我不是很能懂,但是,我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关于企业创新的方法:关注市场的必要性、财务前瞻性、建立最高管理小组等等,我觉得即便这里给我们列的方法很多,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有用,我们应当清楚什么方法是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只有适合我们的方法。另外,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的创新也应当是中国特色创新,每一个创新者都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创新理念,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成为最强,而是要让自己逐步变强。我认为只要每个企业家都具有创新意识,都能够将创新付诸实践,那么这些企业家所创办的企业就能够保持活力,永葆生机。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篇6

电视剧《亮剑》终于看完了,除里面的炮火连天的画面不断的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外,更令我铭记于心的是里面李云龙及其所领导的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部队的那种军人的气质。军人除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在强敌所至而毫无畏惧、敢于亮剑的气魄。

令我深思的是剧末李云龙的那段“亮剑精神”的精彩演讲,使我突然心里有个疑问:亮剑精神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是否是如出一辙呢?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个人认为:亮剑精神应该与现在的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这么说,你们可能不明白是为什么,下面是我摘自《亮剑》里的亮剑精神的演讲稿,看完后你们应该就找到答案了。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的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16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就产生了20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罗德飞行中队产生了21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重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摘自《亮剑》

读到这里你们应该找到答案了吧!在这段语录里,我总结是讲了两个要点:亮剑精神与团队精神。

大家可能对团队精神这个词是屡见不鲜了吧,可大家了解团体精神的真正涵义吗?现在企业管理中讲的团队精神又是什么呢?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现在大家是不是对亮剑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了呢?笔者个人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亮剑精神其侧重点在于个体的胆识和在遇到艰难险阻时面对困难的那种勇气,令人有一中拿起大刀向前冲的劲头;而团队精神则强调的是将个体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及个体间协同合作,增强团队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使得整个集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侧重体现的是团队的力量。

企业现在都在讲团队建设,团队对精神,笔者个人认为现在企业管理应该将亮剑精神和团队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常抓不懈!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以五个手指头打人和将五个手指头握起来打人的故事,讲的就是手有五个手指头,把五个手指头攥紧变成拳头打人和伸展开以掌推人,造成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力度,这讲的是团队精神;我再举个例子,一个女侠客和一个彪形大汉对阵,女侠客也是将五个手指头攥紧,那么她的力度与大汉手握起来的力度相比呢?对,那肯定是大汉的力度大,可是结果是女侠客把大汉给打倒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女侠客先是攥紧了拳头,再者就是女侠客有将这拳头打出去的必胜信心,虽然大汉倒下的最终原因是要害受击,但如果没有前面的握拳,出拳,大汉是倒不下的,笔者陈述的是前两者的关系,那么在这个故事中的握拳那就代表着团队精神,出拳则体现的是面对强敌,毫无畏惧,敢于亮剑的精神。所以在企业的管理中这两者是同等重要,举足轻重的。

笔者个人总结:如果能够将亮剑精神和团队精神合二为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篇7

一、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美国管理大师、经济学家德鲁克 (1985) 把企业家精神明确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 并把这种精神系统地提高到社会进步的杠杆作用的地位。熊彼特认为,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即创新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它需要企业家进行创新行为。知识、创新和未来构成企业家精神的理性, 实践和自由三个层面的内容。

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理论后的实证研究大部分都证实了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杨宇和郑垂勇 (2008) 在其文章中提到了索洛 (Solow, 1956) 和罗默 (Romer, 1986) 的增长模型暗示着, 如果不是间接通过影响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而促进增长, 那么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应该是中性的。赵奉军等 (2009) 在其文章中研究了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的U型关系, 使用国际数据得到验证, 但是国内2005年31个省的截面的数据并未得到验证, 他认为国内要素的流动程度更高, 贫困地区劳动力向相对富裕地区的流动和富裕地区的资本向贫困地区的流动导致了创业的谋生动机减弱最终导致了二者表现出线性的正相关关系。

二、江苏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我们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反应一省技术创新能力, 江苏省地方2009年财政科技拨款为117.0亿元, 突破百亿大关, 增速超过了20%, 增幅达到37.30%。科技拨款的大幅投入为江苏省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不小的贡献。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达1300亿元, 比上年增长15%, 研究与发展 (R&D) 活动经费680亿元, 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 (GDP) 之比为2.04%。

2010年全省企业的研发总投入总额大幅增加, 高达840亿元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4%, 居全国第一。全年申请专利235873件件, 比上年增长35.3%, 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五分之一强, 达到21.26%。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093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923项, 国家重点新产品201项, 自主创新产品516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77个, 其中当年新建9个。全省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522亿元, 比上年增长21.9%。

三、存在的问题

江苏经济增长的同时, 科技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但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仍然面临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 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国际金融危机集中暴露了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合理和诸多结构性矛盾, 导致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科技投入力度小, 高层次人才短缺;相较于广东、上海、北京, 江苏省的科研产出与科研投入比值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企业科技投资的力度上江苏企业的投资空间还是有大的进步空间的。投资消费率差距增大, 外贸依存度过高;长期以来, 投资、消费、出口, 共同拉动了江苏经济持续增长。而在三驾马车之间, “奔跑”的速度却不尽相同, 投资和出口“跑”得比较快, 消费则相对落后。目前, 江苏许多企业处于加工组装等产业链低端环节, 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国际竞争力较弱, 抗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不多。在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四、对策

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更加长远的技术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 推进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让技术创新者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 使技术创新得到真正的尊重, 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

引进和培养创新技术人才, 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 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 如果高校和产业联动, 对企业来说, 可缩短创新的流程, 降低创新的成本, 让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应当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为他们提供可以施展才华、开创天地的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等为资本, 参与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

整合资源, 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大政府以及企业、社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 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 形成鼓励创新的良性投资机制。政府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建设, 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同时,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提高我国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摘要: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 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本文对江苏近几年来经济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论证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是江苏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要途径。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 1990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 1990

[3].富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3.富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张小辉.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表现的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51-lunwen.com/wznr-227.html4.张小辉.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表现的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51-lunwen.com/wznr-227.html

[5].赵奉军、高波.经济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的U型关系及其检验,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9 (1) 5.赵奉军、高波.经济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的U型关系及其检验,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9 (1)

[6].吉富星.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管理纵横, 2006 (5) :87~92。6.吉富星.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管理纵横, 2006 (5) :87~92。

[7].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 (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二辑) , 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7.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 (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二辑) , 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中美企业家创新精神差距比较 篇8

一、中美企业家创新精神差距的比较

意识决定行动,企业家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主动打破思维定式,有勇气和毅力去实践自己的创新思想,而创新行动最终必须转化为成果才能体现出创新的价值。

(一)创新意识

西方文化鼓励个人英雄主义,鼓励个性、颠覆与创新,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的企业家,敢于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如戴尔15岁创办戴尔电脑公司;盖茨20岁创办微软公司;英特尔从不等别人发明新产品来取代他们;乔布斯每一次都立志于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在美国公司里,“人人都是企业家”,“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企业采取的是创新或差异化战略,立志成为行业技术的领先者,因此企业家鼓励创新,并且为员工的创新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形成了一个从企业家到基层员工都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中庸、团结,排斥标新立异。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以及近几十年的经济改革的变动中,人们首先追求的是安稳与保障。表现在企业运营上,企业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健康运行,因此生产与延续企业成功产品,采取成本领先,实行低价销售成为大部分中国企业家的战略指导方针。由于在企业内部必须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员工要言听计从,既没有进行创新的资源,也没有创新的动力,因此从上到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成为大部分管理者和员工的处事哲学。

(二)创新行动

美国研发投入总量是世界第一,2009年达到430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3%左右,成果转化率80%。微软公司2007财年研发投入高达75亿美元;惠普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达35亿美元,约占公司年销售额的4%;3M公司每年投入其销售额的7%用于研发,而且规定员工可以将15%的工作时间用于检验他们认为有用的创意。正是通过这些巨额的投入,不断的实践与摸索,美国企业才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垄断。而企业创新一旦成功便可获得高额利润,并且在市场上领先于竞争对手。

中国的企业家明白创新的巨大价值,但是敢于行动的人却很少。因为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并且具有不确定性,总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即使发明成功,由于国内知识产权等保护制度的缺失,无论是产品还是模式的创新,都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其他人抄袭复制,并不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中国企业家选择了低风险的简单复制和微创新模式。以研发投入为例,中国企业500强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2%,远低于世界500强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平均3—5%的水平;2008年国有控股企业中仅有18.5%的企业有研发活动、21.6%的企业有新产品开发,而民营企业则更低。

(三)创新成果

创新可以表现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等各方面,其中技术与知识的创新是最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最能代表一国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看,美国企业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如惠普公司拥有专利2.5万多件,每年申请2000多件;英特尔公司拥有专利2万多件,每年申请1000—2000件。美国企业称其核心竞争力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创新,美国企业形成了一个个专利网络,在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海洋开发和系统工程等当代最新技术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但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增加了新进入者的难度。

中国研发投入总量排名世界第四位,2009年达到5800亿美元,约占我国GDP的1.7%,但产出的专利等科研成果却只有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几,而成果转化率更是不到20%, 形成产业规模的只有5%。目前中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由于绝大多数核心技术都被国外企业所掌握,在已申请的专利中,又以实用新型为主,战略专利数量太少,因此中国很多企业只能长期处于世界产业分工的末端,依靠加工制造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

二、中美企业家创新精神差距的成因

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它是在内外因素综合力量的影响下发展壮大的。

(一)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美国文化模式是由“个人主义”、“平等观”、“实用主义”、“竞争意识”等构成的。概念分析、逻辑推理、实证研究是美国人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其核心和根本特点是天人相分,向外追求和强调斗争。由于国家成立的历史短,没有受到过多的封建主义思想抑制,崇尚自由竞争、平等开放,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不论血统、宗族如何,只要是依靠自己奋斗成功的人士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而美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又为竞争提供了保障,因此以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为特征的美国文化造就了一个适合企业家成长,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环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行的方面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知的方面受佛道的影响较深,潜存于这二者背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则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教义。其认识世界的方法主要是直觉感悟、体验证悟,核心和根本特点是“天人合一”,向内追求,崇尚和谐。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儒家思想中诸多消极的因素,如思想大统一、无为而治、等级制度置高无上等却制约了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压制了人的创造性。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谦虚谨慎,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中庸或消极应对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二)个人特征

美国人生性乐观、自信、侧重外向探索、发展和改造世界以获取自由,他们认为机会到处都有,关键在于主动发现和利用。美国人从孩童起就被灌输以不依赖于他人的高度独立性独辟蹊径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的爱好、意见、选择及创造力被放到优先的位置。同时,美国社会到处充斥着白手起家的成功案例,对企业家的顶礼膜拜使其地位远远高于政治家及其它行业。因此,很多美国年轻人都有自己创业的愿望,而不以进入政府部门或世界知名企业为荣。

中国人内向、含蓄,追求个人身心和外部环境相适应。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就是个人的价值。在强大的文化和制度背景的牵制中,中国人形成了一种习惯容忍、依赖和合作的“依附性人格”。中国人传统的强调血缘、亲情的家庭观念,又造成很多父母对子女越俎代庖,忽略了孩子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此外,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深入人心,学生就业时首先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其次才会考虑进入民企或私企,而选择创业的则寥若辰星。

(三)教育模式

美国教育者认为自由是创造之母,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是美国教育的灵魂。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教育者都秉承着尊重学生的天性,培养思维灵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人才的理念,他们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运用技巧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很多大学都开设有专门的创业课程,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学生在上学期间就有机会尝试创业,或为一些大公司做基础性研究,直接与企业联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

上一篇:中国银行电子银行岗位认证考题-手机银行下一篇:销售人员月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