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成长的三个坚持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轻教师成长的三个坚持(精选8篇)

年轻教师成长的三个坚持 篇1

第一课时 坚持读书

第一,读自己的专业书。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管你是教什么科目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过硬,在学生面前就没有说服力,更难以树立起你的学科魅力,何谈让学生爱上你的课?所以我呐喊:年轻教师,请不要将你的专业书束之高阁!这是不误人子弟的第一步。另外,还要保持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落伍,“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不能只读自己那几本发黄的大学书,还可以适当的订一些学科杂志或者多关注学科网站及论坛。

第二,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书。

我们本身就是做教育工作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本质是受教育的人。所以,这些书籍实质上应是我们的“看家书籍”。对于这些书,我们必须要坚持阅读。你可能会觉得那里面的理论抽象而空洞。刚开始当我走马观花随意浏览的时候我也曾经觉得它们大而无用。但当我滤去浮躁,细心思考、拜读的时候才发现那些理论其实都是教育家们集体经验智慧结晶的高度总结,而且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第三,读班主任方面的书。

不管是不是担任了或担当过班主任,我们年轻教师都要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有人说,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工作生涯是不完整的。而我认为,没有“班主任”底气的任课教师是脆弱的任课教师。现在的孩子会有观察哪些老师“好欺负”的行为,进而产生“他怎么不了我”的心理。如果被学生这样认定,你这个任课教师日子肯定不好过。不但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调皮的学生还会经常给你设置一些大大小小的 “突发事件”,让你忙不胜忙,却是瞎忙。当学生从心眼里轻视你的时候,就谈不上尊敬你,喜欢你了。

第四,读一些启迪、励志方面的书。

每个人在琐碎的工作生活中都会日渐产生厌烦。美好的理想在现实的打磨下有时候会“隐身”。而且,年轻教师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容易产生自满自得和自以为是的心理。在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还容易迷失方向。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大部分年轻教师在从教三年以上后,都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激情了,”“就这样了,”“马马虎虎好了,”甚至有一些年轻教师开始眼红别人做其它事业发了财,萌生了后悔走“教书匠”“孩子王”之路的念头,对工作 提不起来精神,搞不好就跨入“熬日子”“混口饭”的行列。所以,经常让自己的心灵沐浴春风,让自己的智慧得到提升,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坚持去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励志书籍就必不可少。

第二课时 向身边的同事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道理我不必多说。但我们年轻教师,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很多时候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具体做的时候,要么不好意思,要么觉得别人“也就那样”。从而丧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非常遗憾。怎样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呢?

第一,多听身边教师的课。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中就有一条:多听别人的课。他指出:“看优秀老师的课,就是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她还引用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提出“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年轻教师要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他们的课上看到闪光点,比如某些问题的巧妙处理,某些问题的巧妙过渡等。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各自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第二,多留心身边教师的言行。

学校教育不只停留在课堂上,更多的教育在课下。甚至有时候,课下的教育能够决定你的课堂效果。可能有些年轻教师接触些老教师的时候,觉得他们都很随意,似乎随时都能上课堂,谈起某个专题都能信手拈来,洋洋洒洒。课堂上不用怎么维持纪律,课下仿佛也不怎么大批量的改作业,可带出来的班级学生的成绩永远排在年级的最前列,就觉得可能是学生对老教师天然的尊敬效应所致。其实不然,他们付出的远比想象的多。他们虽然经验已经很丰富,但备起课来依然非常细致;跟班、和学生个别交流,都非常用心。有的老教师在找某个学生谈话前,还会列出一个谈话提纲,甚至点上某个经典小故事等。这些,都会给年轻带来教师越来越多的震撼和感动以及无时无刻的无形鞭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年轻教师要时时处处留心,从老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方式,批改作业的方式,以及备课的方式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课时 坚持经常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有人说,名师和普通教师成长过程的区别就在于,从教的前三年是否坚持写教学反思。反思可以让不成功的教师走向成功,让成功的教师更成功。《班主任兵法》的作者万玮老师,在初次担任班主任时,是以失败告终的,而且据说“一败涂地”。可他没有被打垮,而是“知耻而后勇”,在“一件件不成功的往事”面前,驻足反思,从而寻找解决的策略。终于,不仅“一雪前耻”,而且成了全国著名的班主任。在阅读《班主任兵法》的过程中,序言中的“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一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学期反思。我注意到,很多老教师都在很认真的进行“原创”。但很多年轻教师却将之视为一种形式,根本不去认真对待,大部分从网上复制粘贴一些大话套话了事。还有的年轻教师想要认真对待,却根本不知道该反思什么,如何反思。以下是我的认识:

1、经常反思令自己遗憾的事。

有这样一首诗:“记忆说我是盐别怕我把你的旧伤口扒开撒上去我要融入你的血我要化成你的泪我要让你在痛苦中更坚强更有力„„”说的就是直面自己遗憾的过去,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爱冲动,往往会做一些不完美的事,有时还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此时,经过到位深刻的反思,也许已经不能挽回什么,但是,这反面的教训却有可能会转化为宝贵的经验财富。而若不去反思,很有可能会一错再错,最后自己的自尊心受挫,却又只会怨天尤人,感受不到从事

教育事业的成功和幸福。

所以,一定要经常反思那些令自己遗憾的事情。那么如何对令自己遗憾的事情进行反思呢?

第一,反思令自己遗憾的原因。

毛主席说过:“调查问题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所以,找到自己感到遗憾的原因,也就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才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我曾经因为一个学生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狠狠地批评了他,从他的平时表现到他的学习态度再到家人为他的付出到以及今后的出路等,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并责令他马上补完,还要罚抄数遍。事后,看到该生闷闷不乐,上其它课也在补我的作业,完全不见平时生龙活虎的样子。我感到很遗憾,觉得自己没有

做好。

因此,我对此进行反思,我首先想的是,学生要完成作业,天经地义,学生不完成作业,受批评很正常,我为什么要感到遗憾呢?

想来想去,最终我想到: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他没有及时完成,这个巩固的效果没有达到。我作为教师,批评他的目的,应是促使他去达到这个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我的批评力度虽大,最终造成的后果是他非但没有达到那个效果,反倒在别的课上补我的作业,又造就了另一个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且,我的批评可能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使他闷闷不乐。也就是我的批评是无效的,甚至是具有消极效果的。所以,我觉得很遗憾。

第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无效的批评呢?先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 矢,找到应对策略。这也属于调查的过程。

在以上事例中,我发现自己主要是因为该生成绩较差,作业没有完成,我已经在潜意识中认定为他偷懒,不愿意写。所以,在批评时,我做出了“狠狠批评”的错误方式,希望给他醍醐灌顶的感觉,能够激发他。如果该生成绩较好,而且平时表现也不错的话,我可能就会以为他可能做作业时出现了意外,就会用另外一

种教育方式了。

这就说明,我虽然也希望自己对学生一视同仁,但在潜意识中,还存在着以学习和平时表现进行评判的误区。而且,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虽然也知道要进行发展性评价,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问题。

已经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我赶紧再次调查,后来发现该生其实在一周前已经下定决心用功学习,而且已经努力一周了,只是我还没有观察到。这次作业没有完成则是因为家里出了一些事情,周末他随家人回了很远的老家。在我的批评过程中,他也想解释,但又怕老师不相信。被我批评后,他十分伤心,又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于是,我赶紧再次找到他,诚恳地就对他曾经的偏见和误解道歉,并对他的一些做法表示欣赏和鼓励。随即我欣喜的看到,他的状态越来越好,后来竟然从年级300名之后进到前100名之内,令我释然。

试想,如果没有我的及时反思,这个孩子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教师的一言一行可

能影响某个孩子的一辈子。

第三,对反思的类似事件或不同事件加以归类、总结,提升自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我们的反思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们遗憾的事会越来越少,感受到的成功和幸福会越来

越多。

后来,我专门为如何批评学生写了一篇日志,题目为《理性批评》。所以现在我在教育学生之前,首先会问清楚自己调查清楚了吗?事实是否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我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我的这些话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等等。争取达到批

评有效、不偏颇。

2、经常反思自己感觉成功的案例。

可能很多年轻教师都会认为,成功还需要反思吗?我答:需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自己觉得欣慰的成功的案例。这会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前进的自信。但其实,它也有可能是我们走向更优秀的最大障碍。很多优秀教师,之所以无法更加优秀,就是因为沉浸在成功中,没有从成功中寻求更深层次的内容。有的人将之归纳为天然素质。实际上是自己走入了优秀的瓶

颈,却不自知。怎样反思成功的案例呢?

第一,反思自己感觉哪些地方是成功的。

有的年轻教师取得了一些成功,可让他说成功在哪里了,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难以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成功在哪里了。比如,我觉得我带班主任期间,比较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提高了班里学生的整体成绩,树正了班级的班风。第二,为什么会成功?

这是更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教师,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在总结成功经验时,往往把成功简单归功为爱心的感化,自己的坚持等等。这样的经验总结,很多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属于自己的具体的东西。

比如,我反思自己在以上两个方面比较成功的原因,我总结出来的是:首先,对 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所谓“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进行班级量化管理,管理条例做到细致、可操作性强,扣分有理,加分有据,尽量公平公正,定期总结评比。然后,采取定期分批谈话和召开主题班会及设擂台等几大班级习惯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打造竞争与书香氛围。再然后,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及时通过周记、纸条、书信或谈话等方式和学

生沟通。

当然在反思成功原因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出现的问题。比如,前期沟通工作做的不到位,显的有些专制,造成学生对我有一定的误解,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使以后我要做的沟通工作量很大,几乎逐个学生进行。还有,有时候严格到苛刻的地步,因为担心学生放松自己而刻意掩藏我对他们的感情和体谅。再有,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有些自以为是和浮躁,阻碍了自己更快的成长。

另外,在反思成功原因的同时,我还发现即使某些做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刚接班的时候应和学生做朋友,多听学生的意见。在制定班规的时候,如果加入学生讨论的成分,那可能实施起来会更顺利。班级日志如果不仅记录每天的纪律卫生等情况,而将更多的内容充实进去,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大家分享,那班级气氛可能会更和谐,等等。

这么一分析,就有点头头是道和豁然开朗的感觉了。反思了成功的原因,也不能急于推广。我们还要反思的是:

第三,同样的方法,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比如说,对有的学生,我们用表扬激励法,他的积极性非常高。可是有的同学,面对我们的表扬,却会觉得我们虚伪?

所以,还是马哲里的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教育学里的:“因材

施教”。

三、坚持写作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准确。”而我觉得,在今天我摭议的三个坚持中,如果说坚持学习和坚持反思是我们在自己的教育田地上耕种的过程的话,坚持写作则是收获的过程了。现在的年轻教师,很多是文笔很不错的,有的还曾经是大学时期的“校园诗人”。但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丢弃了写作。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1、写什么? 第一,写读书笔记。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读后感,现在我们要求自己写读书笔记。实际上都是要求自己读书后要有收获。我的体会是:如果书是自己的,读书笔记可以见缝插针写在某一段文字的后面或字里行间,这样有一种和作者交流的感觉,感觉

很好,收获不小。第二,写反思笔记。

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出错,而反思中又思路模糊的问题,在我们写反思笔记的过程中,却会慢慢变的清晰了。由此,认知能力也会得到更大提高。

如果你觉得写就事论事的反思笔记枯燥的话,可以将它和工作日志、私人日记、随感、个人空间、博客等融为一体。我个人觉得工作反思并不一定只就工作论工作,如果在工作反思中融入个人情感,成为有“人情味的反思”,才是能使你更加了解自己,同时更加了解你的工作的反思。我喜欢这样做:先在自己的私人日记本里以写随感的形式写反思,然后,每过一段时间,将其中一些总结归纳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觉得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样,我们的反思还有可能成为创作。

第三,写教育教学论文。

这个可以包括写教育学案例及案例分析、教育时评等。张先华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就说,“教育教学研究是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必由之路”。

关于这点,我的发言权不大。因为我是个新手。这是我写的第一篇论文。但我想说的是:它可能写的不好,是次品,可能远不到发表的水平,甚至还算不上是一篇论文。但同样是我的一份财富。因为从我起笔开始到现在我已经有了莫大收获。所以,我会继续写下去。我号召和我一样的年轻教师们:别害羞,动笔吧,让我们一起卖力地成长!

其实,我们处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研究,现在让我们把研究的东西写出来,让它成为教育教学论文吧!

2、通过哪些方式写作?

这个因人而异,看你喜欢。我的建议是:

第一,如果你喜欢和别人分享、讨论,那就通过空间、博客或者论坛写作。这样做的好处是“理越辩越明”,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同时,说不定会吸引一批“小粉丝”,激励我们再接再厉。

第二,如果你喜欢自己安静的写作,可以写在自备的日记本上。这样做的好处是,私密性强,适合喜欢独立思考和心灵沉静的人。

第三,随身携带小记事本。

有很多灵感,都是一闪而过的。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随身携带小的记事本扑捉一闪而逝的灵感必不可少。

参考: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一中 李武生 之《年轻教师成长需要的三个坚持》

年轻教师成长需要的三个坚持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一中 李武生 737100)

任何年轻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都有成为名师的想法。然而,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路又在何方呢?

根据我个人的一点经验,我觉得,要想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必须做好三个坚持:坚持学习、坚持反思、坚持写作。

一、坚持学习

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也就变成了一桶死水,迟早有一天会枯竭。当水枯竭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变成了重复、重复、再重复。有些教师工作20年,其实也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一天后的工作就只是重复而已!

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学,向谁学。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学习:

1、通过阅读书籍学习

书籍是最方便、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带着书籍,进行阅读。阅读书籍的过程,也是我们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向作者进行学习的过程。

可书海浩瀚,生命有限,我们应该读那些书籍呢?

第一,坚持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我们就是搞教育的,所以,教育学方面的书籍是一定要读的。而我们也是干人的事业的,要教育学生,没有心理学知识是不行的。具体的书目,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等。

第二,坚持阅读班主任方面的书籍。

不管是不是已经担任了班主任,我们年轻教师都要读一些这方面的著作。一是为了以后当班主任作准备。有人说,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工作生涯是不完整的。暂不说这句话的科学性如何,我觉得不定什么时候,学校就安排你当班主任了。所以,提前为自己做好储备,是明智之举。二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育艺术。即使不是班主任,我们在教学中,也会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教育艺术,我们就能变“突发事件”为教育情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觉得像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王晓春老师的著作,李镇西老师的著作,都是我们年轻教师的首选读物。其次,最近看到的【美】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是非常值得一读好书!

第三,要订阅一些教育方面和本学科方面报刊杂志

做教育的,也要“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因此,及时了解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消息,自己才能保持敏锐性。同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一些动态,也是我们进步和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最近,本人订阅了《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班主任》杂志、《中学物理教学》等报刊杂志。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自己的眼界也开阔了,自己的格局也拓展了,自己的境界也提升了。

当然,这也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财力,我也是很心疼的。可有句话一直支持我,和大家分享:“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

第四,坚持阅读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

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耗体力、耗精力的。而且,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也容易产生满足感。在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还容易迷失方向。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同时,在艰辛的工作之余,还要坚持学习,也容易产生倦怠。

因此,励志书籍这个时候就必不可少了。

对本人影响比较的大的励志书籍有:《了也成就伟业》、《从主动到卓越》、《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88种黄金心态》等。还有一本就是《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昔 仲尼,师项囊。古圣贤,尚勤学”,“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文字,在我疲惫的时候,在我懈怠的时候,在我迷茫的时候,像丝丝细雨,侵润我的心田,让我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第五,阅读一些开启心灵、启迪智慧的书籍

一名教师,只有心灵纯洁,拥有智慧,才能干好教育事业。所以,经常让自己的心灵沐浴春风,让自己的智慧得到提升,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坚持去做的事情。

我感觉自己读过的这方面书籍中,《读者》是一本值得坚持去读的书。当然,还有像余秋雨老师的书籍,也是很值得一读的。再有,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古籍经典,也是很好的启智修身的经典读物。其他的,在此就不在赘述!

当然,以上所述的读书,有点过于功利。我们还要经常进行“无功利”的阅读,当我们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也是我们真正享受阅读的时候!

2、向身边的各位同行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的经验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是含金量很高的知识。通过向他人学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量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向他人虚心学习。

当我们走上讲台的时候,我们的角色,已经由学生突变为教师。“隔行如隔山”,从“学生行”进入到“教师行”,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不管我们在上学期间多么优秀,也不管我们的学历多么的高,我们都得从零开始。

而这个时候,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同行们。那我们该学些什么?怎么去学呢?

第一,要虚心向身边的同行们请教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道题左思右想,还是不会做;又如有个知识点,自己演练了很多遍,可就是感觉很别扭,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再如有调皮的学生,上课老有怪动作,自己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没有丝毫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很多年轻教师,都是耻于向身边的同行请教。总觉得自己堂堂一名某某师大的高材生,而且现在也是老师,连这都搞不定,多丢人啊!

可是,你不请教,老教师一般是不会主动指导你的,一来是他怕你不高兴,觉得他小瞧你;二来教师都有所谓的“自尊”,“你向我请教,尊重我,我可以说说,你不请教,我为什么要说?”!

其实,老教师也是从年轻过来的,更何况老师有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老师之所以在学生面前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是因为老师在课前通过请教等方式把自己不懂、不会的问题解决了。!

所以,要想在学生面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就要在课前勤学好问。!

同时,即便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也可以向老教师们请教。比如,本人在筹办婚礼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真的是受益匪浅!

第二,要坚持听身边教师的课!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中就有一条,多听别人的课。他指出:“看优秀老师的课,就是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并引用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提出“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

记得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去听老教师的课,感觉非常一般,根本没有我讲的好。后来听课听多了,才发现,“外行看热闹”,我根本就还没有入行。

听了一段时间别人的课之后,听课时,我常常带着自己在上课过程的问题。才发现,“姜还是老的辣”,“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巧妙处理呢?我怎么就不知道这样过度到下一个问题呢?”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有点入门的意思了。

再后来,我听课时,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各自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这样,我就省了很多去查资料,选例题的时间,又省时,又省力。!

当然,还要感谢那些无私让我们年轻教师听课的老教师和年轻的前辈们。所以,在平时,我对他们是非常尊敬的,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第三,要时时处处留心身边教师的言行

我们通过请教,只能够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听课,也只能主要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而且,有些教师即使你请教,他也不会悉心指导的。有的时候,很多教师也不愿让你去听课。所以,要真正从同行们那里学到东西,你就必须时时处处留心身边同行们的一言一行。

当身边的教师和学生谈话时,我仔细聆听,学习如何与学生谈话。当身边的教师教育违纪学生时,我仔细聆听,认真分析学生违纪事情始末,学习应对不同违纪事件的不同策略。当身边的身边的教师在认真备课时,我不动声色,仔细观察,记住他所用的资料和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当身边的身边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我借机到跟前,观察他的批改方式,感受他那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只要我们时时处处留心,身边教师的一言一行,便都在我们的心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便会时时处处都有所收获!

比如,刚接触我们的有些老教师的时候,看到他们都很潇洒,不拘小节。可经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才发现,他们付出的远比我想象的多。他们虽然经验已经很丰富,但备课依然非常认真;跟班、和学生个别交流,都非常认真、细心。这些,都是一本本活的教材,也是对我无时无刻的无形鞭策。

二、坚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适用。我觉得,用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上,更加适用!我们的每堂课,我们处理的每一件事情,我觉得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的教师,自出道之日起,就是那一套,一直用到自己走下讲台。我觉得,除了他不爱学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

成功的教师需要反思,没有成功的教师更应该反思。

《班主任兵法》的作者万玮老师,在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时,就是以失败告终的。可他没有放弃,而是“知耻而后勇”,在“一件件不成功的往事”面前,反思自己的失败之处,寻找解决的策略。最后,不仅“一雪前耻”,而且成了全国著名的班主任。在阅读《班主任兵法》的过程中,序言中的“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年轻教师该反思什么,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学校领导倡导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还给我们配发了反思记录本。可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该反思什么,该如何进行反思。

1、经常反思那些令自己遗憾的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爱冲动,往往会做一些令自己事后很后悔,很遗憾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如果不反思,不去寻找好的应对策略,就很难过自己的良心这一关。

长此以往,不仅不能使自己的业务有所进步,而且还很可能使自己患上心理疾病。您可能觉得我有点夸张了,但试想一下,令自己遗憾的事情常常浮现在脑海中,而我们却不能再次避免,难道我们还能心理很轻松吗?

当我们通过反思,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到了应对策略,那我们肯定会释怀。

所以,一定要经常反思那些令自己遗憾的事情。

那如何对令自己遗憾的事情进行反思呢?

第一,反思令自己遗憾的原因

毛主席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所以,找到了自己感到遗憾的原因,也就是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存在的问题,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学生没有回答上我的提问时,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事后,看到该生垂头丧气,反而没精神听课的样子,我感到很遗憾,觉得自己没有做好。

因此,我对此进行反思,我首先想的是,回答不上问题,受批评很正常,我为什么要感到遗憾呢?

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以前学过内容的掌握情况。而批评应该是对他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他的发展,也就是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可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他垂头丧气,没有精神听课。这样的评价,显然是失败的,所以,我觉得很遗憾。

第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知道了令自己遗憾的原因,我们就先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找到应对策略。这也属于调查的过程。

接着以上的事例,我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主要是因为该生平时表现较差,提问时他没有回答上,我已经在潜意识中认定为他上节课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做出了“狠狠批评”的错误评价方式。如果该生平时表现比较好,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的话,我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评价方式了。

这就说明,我对学生虽然也希望平等对待,但在潜意识中,还存在着以学习和平时表现进行评判的误区。而且,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虽然也知道要进行发展性评价,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问题。

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那寻求解决对策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第三,通过反思此类事件,寻求应对策略,提升自我

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反思,使得我们较深层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时,我们就可以取寻求应对策略,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自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至少,当我们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有备而来”,就不会犯类似错误了。

比如,我刚担任班主任时,经常出现学生顶撞我的事件,让我很是头疼,也很遗憾。于是,我进行反思,寻找学生顶撞老师的成因,并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求解决对策。最后,还写了一篇文章《高中生顶撞老师寻根及对策》,在《中国教师报》发表。而由于经过这样的反思,在后来的班主任工作中,从未出现学生顶撞我的事件。

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反思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经常反思那些自己感觉成功的教育案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值得自己欣慰的成功的案例。这类案例常常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和前进的动力。可有时,它也是我们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大障碍!

很多优秀教师,之所以无法更加优秀,无法从优秀到卓越,就是因为沉浸在成功中,没有从成功中寻求更深层次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最终从优秀到卓越。

具体来说,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那些自己认为成功的案例:

第一,自己感觉哪些地方是成功的?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也会有成功的案例。自己感觉是成功的教育了学生,或成功地完成了某项教学任务。可如果让我们具体说说哪些地方是成功的,我们又似乎说不出所以然。

所以,多思考到底哪些地方是成功的,才有可能正确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比如,我觉得我的某节课上的很成功。那我就要反思,结果可能会发现,我引入的时候很成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我在过渡时,让学生有了疑问,学生想要解决自己的疑问,继而展开讨论,进行新的内容的教学。或者,我的例题非常典型,学生通过例题,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等等。

第二,为什么会成功?

其实,当我们搞清楚了成功的地方,也就知道了成功的原因。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成功,我们才能总结成功的经验,使自己有所提升。

很多教师,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在总结成功经验时,往往把成功简单归功为爱心的感化,自己的坚持等等。这样的经验总结,很多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科学性可言的。教师的工作,也是一种需要科学精神的工作。

比如,在最近的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对于我班的宋某的转化我感觉比较成功。反思成功的地方和原因,我发现,首先,我没有和他对立起来,而是站在他 的角度,切身体会他的处境;其次,我抓住了几个比较好的时机,表扬了他的闪光点;再次,我以合理的方式指出了他存在的问题,并和他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最后,我在和他的家长的配合上,取得了成功,他的家长也改变了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这么一分析,就有点头头是道的感觉,也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

反思了成功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进行经验推广了。但要明确,在这里适用,在其他地方是否也适用。

第三,同样的方法,在其他地方会不会成功?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用的时候,却起不到好的效果。同样,我们自己的经验,能不能在其他案例中使用,也是应该反思的。比如说,有的学生,我们抓住闪光点表扬之后,他的积极性非常高。可有的同学,面对我们的表扬,无动于衷。

第四,如何把成功的经验和理论联系起来?

3、对照榜样反思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坚持写作

杰出的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写道:“阅读是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准确。”同时,我觉得写作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

所以,教师应该善于积累,让自己不断提高。而且,我觉得,只要愿意写,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高产作家。每一天的教育教学中的事,写一些,就是一篇文章。每一位学生的事情,写一写,也是一篇文章。

1、写什么

很多教师,都有写作的愿望,可当静下心来,准备写写什么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从哪下笔。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写读书笔记

我们要坚持读书,读完一部分内容之后,一般都有很多感想。这个时候,把它写下来,不仅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且,对我们阅读的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写反思笔记

经常进行反思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我在前文已经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我要说的是,写反思笔记除了可以提高反思的效果之外,还可以积累。当我们坚持写反思笔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了,我们的思考和认识也更加深刻了。同时,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已经写了几万字的反思笔记了。再翻阅时,有的反思笔记,可以提醒我们;有的反思笔记,可以鼓励我们;有些则可以简单修改后投稿,发表。

这样,我们的反思效果将得到了延伸。

第三,写教育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很多教师,觉得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主业,教学研究是不务正业,写论文、靠论文考评时加分更是不务正业中的不务正业。我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认识,可读了张先华老师的一篇文章后才发现,“教育教学研究是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必由之路”。

所以,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要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第四,写工作日志 其实,很多企业都在写工作日志。写工作日志的好处,我觉得,一是可以记录自己的工作业绩;二是可以起到备忘的作用;三是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当我们把每天要做的,和已经做了的事情记录下来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很多自己平时忽略的东西。首先,可能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做了一下没有必要去做的事情。其次,可能会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第五,写自己的随想

每天,我们很学生之间,都有很多故事发生。每天,我们也都有不同的感想。当我们把这些都写下来的时候,可能就是宝贵的经验,还有可能上升为理论。

第六,写教育时评

针对国家或地区的某些教育事件,某些政策法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当我们再读到他人的见解时,对照自己的想法,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这些事件和法规。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也可以看看自己的见解和别人有什么差距。

第七,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一定要进行教学研究。而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些结论。当我们把这些写下来的时候,也就形成了教育教学论文。

2、通过哪些方式写作

教师的工作很忙,很少有专门的时间用来写作。所以,我们要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写作,才能写出较多有质量的东西。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写作。

第一,通过博客写作

现在电脑和网络比较普及,学校教师基本上都能很方便地上网。每天将自己的一些感受、想法写下来,是很方便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写出很多东西。进行整理,就能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即便是整理不出有价值的东西,对于自己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调适,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通过论坛写作

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论坛的好处是可以看到别人的意见,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严密,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

第三,设立专门的反思记录本

有时,我们不想将自己的一些反思写在网络。这时,设立专门的反思记录本,就很有必要。

第四,随身携带小记事本

年轻教师成长的三个坚持 篇2

作为业务园长, 不仅是教师业务的领航者, 也扮演着教师贴心人的角色, 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 也关注年轻教师的心理成长。

一、正确认识自我, 明确方向

L老师是一名中途转岗的教师, 由于原来的专业与幼儿教育完全不沾边, 她必须从头学起, 是我园教师群体中一名不折不扣的新兵。

在学期初的亲子班报名中, 她积极主动地推荐了自己。可是, 公布的名单里却没有她。一下班, 我就收到了她的短信:“我感到很困惑, 很多事情也尽力了, 但是让我觉得气馁, 我不知道是多想了还是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 请给我解解惑吧。”

从短信的字里行间, 我可以看出L老师的内心是极不平静的, 在她认为, 自己认真地付出, 就应该获得相应的机会, 可是她忽略了一点, 这次亲子班将对社区完全开放, 为了保证最佳效果, 教师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经验, 而这一点, 恰恰是她所缺乏的。对专业要求的认识不足, 对自我能力的盲目判断, 导致了她内心的失落。

打开电脑, 我和她及时展开了沟通。首先, 我说明了我们这次选择教师的标准, 然后帮她分析落选的原因;接着, 我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真心地付出是你努力的态度, 你是这个队伍里的一员新兵, 组织好常态化的教学, 是你目前所要努力的方向, 希望你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过了一会, 聊天窗口上一张微笑的脸发送过来。我知道, 她已经从落选事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新尝试。

二、及时唤醒自我, 提升理念

开学伊始, 园长室针对一日生活管理中出现的松散、拖拉等现象, 加大了整改力度, 要求教师规范幼儿一日常规, 细化游戏、学习环节。与此同时, 我也听到了一些老师的抱怨。年轻老师小C就是其中一位。

在谈心时, 她诚恳地告诉我:“我从早忙到晚, 整天围着孩子, 真的太累了。我都开始怀疑自己, 我是不是没有这个能力。”

听了她的话, 我内心咯噔了一下。加强常规管理是将常态化的活动安排得更井然有序, 使带班教师有效地组织幼儿活动, 这与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并不相违背呀。

看看小C一脸的委屈和茫然, 我明白了, 她是被规则与制度牵制了手脚, 陷入了拘泥于规则、盲从于标准的怪圈, 从而失去了主观、自我的判断能力。

回到家里, 我想到小C老师的困惑, 立刻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 我向她讲述了我以前一个人带班的经历, 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参照标准却又不受标准的束缚, 在职责允许的范围之内,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充分利用幼儿资源, 挖掘幼儿自我管理的潜能, 从而将教师从琐碎、繁重的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话锋一转, 又语重心长地给她指出工作中的盲区, 如做一件事之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冒然动手, 必然导致因考虑不周而重新来过, 既浪费精力又影响情绪。再如, 爱孩子不等于没有方法, 虽然教的是小班, 依然要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缺乏规则的班级管理必然会带来安全隐患。

我的信发出不久后, 我收到了个短信: “我会记住您教给我的一切, 衷心地谢谢您!”这短短的一句话, 让我如沐春风, 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年轻教师从茫然不解到豁然顿悟的心理转变。

三、深刻反省自我, 转变方式

周五放学不久, 走廊里传来一阵喧闹, 一位爷爷拉着孩子的手吵着要见园长。只见爷爷手中拿着一团破破烂烂的纸, 扯着嗓子喊“:人家欺负我家孩子, 老师不说, 还把他的作业纸给撕了。”我隐约猜到了事情的经过, 一定是因为孩子顽皮, 挨了老师的批评, 老师情急之余又把他的作业纸给撕了, 导致家长大吵大闹起来。

我好言劝走了这位爷爷, 并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 爷爷总担心别人欺负这个“没娘”的孩子, 所以格外宠爱, 导致孩子在班上总是欺负别人。今天, 作业纸刚发下去, 邻座几个孩子的就被他抢过去撕掉了, 老师很是生气, 就把他的作业纸收来撕毁了。于是, 一场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年轻教师因轻率、简单、冲动而导致误会升级的案例。于是我和班主任S老师有了一次促膝交谈。我开门见山地问她关于这件事的感受, 并和她聊起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例, 告诉她我也曾因为自己的年少轻狂和家长闹得很不愉快,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所以遇到这样的事, 关键是要学会思考“: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我怎么处理就比较得当?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平时我要怎么做?”经常开展这样的反思, 提升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积累经验, 并且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S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回班级去了,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年轻教师成长的三个坚持 篇3

年轻干部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是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年轻干部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遇到一点挫折就失落气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习近平提出的“大兴学习之风”为年轻干部敲响了警钟。年轻干部阅历较少,各方面的知识经验相对不足。因此,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党的最新大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及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要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在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增长才干,丰富自己。因此,年轻干部要克服娇气、浮躁的心态,发扬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干出让人信服的成绩。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学懂学通贵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养成习惯,要分类分步、反复品读、细细研究,准确掌握精神要义。

“学新知新”是保持执政党先进性的思想基础。在新生经济大潮面前,年轻的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担负起领导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的艰巨重任。“学新知新”对党的年轻领导干部提升学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项创新事业日新月异,只有善于捕捉新概念、研读新理论、拜会新精英,才能提升学习的含新量,成为新学新知的受益人。“学新知新”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注入了新颖的学习理念。如何在新生经济条件下建立学习政党,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提升主要通过保持思想理论和政治战略的先进性予以保障。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学新知新”的指示,有助于提升全党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为“十八大”之后的经济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还要在学习中明确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年轻干部要抢抓改革发展机遇,主动对接改革发展任务,奋勇争先迎难而上。要大胆创新,突破思维定式,在工作理念和方法上求新求变,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上想新招、出良策,努力在不断创新中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

同时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更要坚持学习,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就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

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年轻教师成长典型报告 篇4

三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知识水准起点较高,思想观念较新,思维定势较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热情高、干劲足,上进心和创新意识都很强,一心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但由于我缺乏教育的实践锻炼,经验少,业务不成熟,与老教师相比,教育教学能力都有所不足。

好在刚进校的时候,学校实施“师徒结对”活动,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选配有经验、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当师傅,建立“师徒结对”的共同体,师傅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通过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程序与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打造高效课堂,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通过导师张勇的耐心帮助,我感到不仅在知识能力上有所增益,技能上也有了较大提高;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这个没有一点高中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能够迅速适应高中教学。在这段时间里,我坚持先听课,再研讨,最后上课。

在开学的前一个月教学中,主动和张老师推后一节,先独立备课,发现疑难,赶快请教张老师,及时弥补知识上的漏洞;然后深入课堂,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处理重难点,特别是张老师在课堂上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和灵活的教法都给了我很大启发。他每节课讲题时,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起来讲,最后让有问题的学生随时起来发问,给师生创设了互动平台,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上课时给学生渗透掌握答题方法的意识。通过向张老师学习,我很快了解了高中教学的常规。

张老师对学问的执著、对工作兢兢业业的精神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备课时细致周到,一丝不苟;上课时旁征博引,声情并茂;批改试卷认真规范,以身作则,特别是周练试卷坚持全收全改全统计;对学生,要求严厉而不失和蔼,特别是每次周练后,那些做得不好的同学,当面帮助他们分析失误的原因;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给我这个青年教师树立了好的榜样,也促使我这位青年教师,更加勤勉工作。

总之,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颇多;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某些东西领会得还不透彻,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虚心求教,提高自身能力,不辜负张老师的厚望。

此外,每学期开学伊始,我校教导处就安排学期听课表,了解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施教情况;再检查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学期中,是全校性的观摩课和探索课,由学科带头人、骨开教师展示课、示范课,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论是什么样的上课、听课活动,我都踊跃参与,课后进行讨论与小结,并做认真的记录。通过认真的执行听课制度,并且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我的教学水平逐年提高。

随机听课是我校的特色,评课时常常少不了“批评”,只要能正确对待批评,勇于改正,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这一点,为我们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每一次听课、评课,我总是认真做笔记,随后就进行归纳整理,想想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把教学漏洞及时补上,有不懂的再与同事交流。学校把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安排在一个办公室,这也为我向同事们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每篇课文教学前我都会在备课组会上请同事们指导,互相学习,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日常的教学中,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渐渐地写教学反思成了一种习惯,许多不成篇章的教学点滴成了我备好课、上好课、提升专业水平的宝藏。

学校领导时常提醒我,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都是用书籍铺筑起来的。因此,我坚持从繁琐的教学事务中挤时间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三年来,无论在哪里,我随身携带的包里都放着几本教育书刊,尤其是《高效教学》、《课堂艺术》、《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这几本书,每次看都有新的发现,获得新的启示,而且为我深入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树立自己风格的高效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我看来,要创建高效课堂,教师课前的备课极为关键。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讲而备。所以要灵活地用教材,将不同教材、教参优化组合,构建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次序。同一备课组老师还要多加交流,集思广益。

新课程中的“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所以我设计课堂时更多是从学生的“兴趣”方面来设计问题,让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激发起他们的联想和创意。在此过程中,我尽力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的“求解”,进而激发起一系列问题,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四射。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所以,我的高效课堂设计,基本遵循以下五项策略。

1、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2、教学从“学情”开始实行,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

3、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

4、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5、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办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除了备教材,备学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要想让所有学生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学生是不容易的。因此,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学生本就是不对的,应该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发现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长处。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励与鼓励为主,努力用富于情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

教师成长心得目标坚持成长 篇5

昨天,我们几个省级骨干教师在讨论如何确立研究课题的事情,大家谈到了一个课题题目是:小学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看到这个课题,让我想了很多有关教师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一些事情。

在和一些朋友谈论有关教育工作时,大家都有一个感受:说现在的很多青年老师很现实,很功利,比如他们职称问题没解决以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还很积极,让讲公开课就讲公开课,让做分外的事情也很积极,因为还需要评先呢,但是一旦职称问题解决了,你就再也用不动了。

其实我也有同感:我曾不止遇到过这样的事,曾经认为的很努力很勤奋工作的人,当目的达到时,就一下子让我有了自己是不是看错人的感觉。

后来想想,也不能全这么想:评职称或想达到某方面的荣誉,其实就是一个目标,他们努力工作来实现这个目标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实现目标后,没有再努力,可能与我们的机制有关吧,也跟个人制定的目标有关。当他的目标实现后,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了,如果我们能够给予适时引导,再加上工作制度,我想很多老师会弄清楚自己的下一个目标的。就那我身边的两个例子说起吧。

陶岚老师就是一个由被动成长到主动成长的例子。从开始逼着她作课,逼着她参加各种比赛,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很多的累,但苦过累过后,回过头来看,是自己的一笔财富,当各种意想不到的荣誉到来时,自己的付出也是值得的,但平台高了以后,会很快发现,比自己努力的.人还有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为此,自己又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向下一个目标进发,不是为了什么利益,而是为了自己成长,当一个人愿意成长,愿意在自己工作的领域里有一番作为时,她就会想很多办法,让自己更加睿智,更会得到很多成功后的小喜悦,自我认可就高了,这样就实现了从功利性到我成长需求的一个转变,当外力内化为内力时,就做到了:不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有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想:在我无法对职业再次选择时,我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些什么,给孩子给自己留一些什么,这样,若干年再回首时,能否有一些地方值得记忆,能否有一些事情值得骄傲呢。

现在,我身边已经出现了为自己定好努力目标,自我奋起的年轻人,如谢艳萍老师、付圆员老师,她们很努力,没有因为获得了某些荣誉而停步,而是找到了更远的目标,再努力前行,我喜欢和这样的老师在一起,我也在找我的下一个目标:多读书,多学习,丰盈自己,睿智自我。

年轻教师成长的三个坚持 篇6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村庄,村子里有三个发小,他们在同一时间段出生,一起读书,一起慢慢变得懂事,于是他们对未来都充满了不同的幻想!

他们一起读书,当他们读到完初中的时候,小A说:我不想读书了,我已经认识那么多字了,比村里的人强多了,村里好多人都不如我呢!能够学到这里就很好了,我要出去上班找工作,于是他决定不再学习,不再求知!

小B和小C很失望的摇摇头说:我们要多读书,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努力!你既然以村里的人为目标,那你就留在这里吧,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迈向更远的地方!

小B和小C继续读书,他们见识了更多的知识,看到了更多的城市,当他们考上大学进入光鲜亮丽的城市的时候,小B开始兴奋起来:我不想再努力了,我已经到城市了,我要在这座城市努力,你难道不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吗?

小C想了想说到,现在是比很多人都厉害了,但我相信还有更加值得我去追求的地方,看样子只能我独自前行了!

之后小C看到了更多,见识到了更多,并一直追求下去!

最后读完初中的小A成了工厂里的一线生产者,到了城市里的小B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断努力向前的小C成了首屈一指的名人!

很多人就像小A,小B,小C一样,都是从同一起跑线开始的,最后却有了不同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只不过每个人对每个人的要求不一样,小A跟村里人比,小B跟城市人比,小C却跟更多的成功人士比,最后有了不同生活!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跟小A一样,当然并不是说读完初中,这只不过是一个故事,我想要说的`是,绝大多数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没有人比你更有钱,更有背景!只不过小A这样的人永远拘泥于“这样就够了”,无论是做事做人都力求一个及格线,就像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知道的60分这样一个标准!

但很多人也像小B一样,自己空有很多抱负思想,认为那些低等的活肯定不是我去干的,但小B这样的人之所以不能登上顶峰,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那就是只要不垫底,一切都好说!

像小C这样的人很少,少的可怜,这类人有很大的抱负,而且不是空抱负,他们会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自己未来的生活视为自己的生命,并付出努力!这类人最终都会成为那些不可替代的人!

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点” 篇7

一、读书——专业成长的“充气点”

先夯实理论底蕴,积淀功力,为教学与研究“加油”。年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也才能满足学生的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要。首先,教师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或通过自学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年轻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再次,年轻教师应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同时,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多层次、多领域涉猎知识,迅速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驾轻就熟。教师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吸收和扩充知识,更是人生体验,这种学习的精神一旦对学生形成影响,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若一个人停止了学习,也就变成了一桶死水,迟早有一天会枯竭。当水枯竭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变成了重复,重复,再重复。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其实也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一天后的工作就只是重复而已。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开展教师的学习活动呢?一是保证有材料学。学校为教师配备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征订了多种教育期刊,广泛收集课改新信息和有关理论文章,印发到教师手中,供教师学习。对于教师自主订阅的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学校要给予鼓励并给予适当的补贴。二是保证有时间学。为保障专业阅读质量,我校将每周四下午定为教师集中专业阅读日,每周四下午教研活动时间和每月一次的校本研修时间集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课改经验成果。三是交流学习成果。每次学习交流活动,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注重学习效果的检查与反馈。

二、模仿——专业成长的“支撑点”

年轻教师在备课时,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模仿的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处理教材、驾驭课堂。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应当结合自己的教情与学情对他人的优秀教案或优质课要进行适当整合与修改,借鉴并吸收他人的营养成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模仿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年轻教师应如何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学会模仿是年轻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不过,年轻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互助——专业成长的“联结点”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

一是成立集体备课小组。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由中心发言人,准备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教师在这个小团体里,共同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是开展互听互评活动。我校每学期都安排一些互听课活动,互听互评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证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通过听课,再听其他教师对所听的课的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市级或中心校级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通过共同备课、互听互评、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等形式,总结教学得与失,提高教学能力,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与指导。

四是举办教师沙龙论坛。让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困惑、与学生相处的技巧、班级管理的方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育过程的心路历程等,通过交流思想,总结方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五是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学研究平台、跟进式教学指导平台、教师备课平台等,积极提供集课程资源、教案撰写、集体交流、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于一体的教师备课网络服务。以教研员为召集人,以骨干教师参与为主要形式,引导教师人人建立教学博客,加强教研交流,促进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特别是增进与外校、外地教师的交流,做到教育资源充分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引领——专业成长的“促进点”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撑。专业的引领能弥补我们专业水平的欠缺、教学经验的不足。为此,年轻教师必须多与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接触,聆听他们的意见,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一是专题讲座的形式。它是校本培训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专题讲座的内容要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的有关方面的理论,可安排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或组织教师观看有关专家的讲座录象,及时了解教改信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二是结对子的形式。为了让教师尽快成长,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进行培养,选配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徒弟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师傅听徒弟一节课,一年见成效,两年见成果,并签定了责任状。而且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挑起大梁;也促使师傅不断提高与发展。

三是邀请市进修校教研员到校做现场指导,与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指导教学。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因为专业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指导)等,对年轻教师帮助很大。因此,邀请他们参与我们的课改,不光是讲座,还要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nlc202309020200

五、研究——专业成长的“着力点”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他们的成长就较快,职业的境界较高。今天,我们面临着信息化、市场化、竞争化、教育现代化等趋势的挑战。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位年轻教师都要把握新的质量标准,都应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精髓,都应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的本质就是使教育和教学获得一些实质性的改变,自身素质获得提高。教育科研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他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的工作品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并用“写”来显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有这样不断地学习、追求、发展和提升,才能克服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年轻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长久地保持对学问的兴趣,保持对工作的热情,避免对教书育人的倦怠感,并且通过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六、反思——专业成长的“伸展点”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强化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年轻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要求年轻教师多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即记录一节课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记录一节课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失败在哪里;记录遇到了困惑,是怎么解决的;记录遭到了哪些挫折,有怎样的感受。若把这些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爱冲动,往往会做一些令自己事后很后悔,很遗憾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经常反思那些令自己遗憾的事情。同时也要反思成功的案例。只有这样,年轻教师才能不断进步,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最终从优秀到卓越。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牵手行动助力年轻教师成长 篇8

一直以来新教师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群体,为了帮助他们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我们在区域研训活动中组织新教师观摩优质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新教师了解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尤其是如何上好始业课。新教师在模仿中练习,在学习中实践,逐步练好教学基本功。

2010年9月,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助力新教师的成长,我区全面实施“点对点”的牵手行动。具体办法是:5位二层次骨干“一带二”,牵手三层骨干和区教坛新秀,专项引领教学研究;三层次骨干“一带一”,牵手三年内新教师,全面指导教学技能,并制定了《江干区信息技术学科牵手行动实施细则》,以三年为一周期。除师徒间日常交流指导外,牵手行动还作为区域研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区片协作组研训、校际联盟研训、校本研训等整合实施,注重过程管理。牵手结对的教师们在业务上相互促进,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师傅在引领示范中不断提升,徒弟在学习分享中不断进步。在牵手行动中我区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师徒组合,他们在牵手行动中协同共进,共同成长。

2014年9月,第二轮牵手行动以“牵手行动进校园”拉开帷幕,由我区三层次骨干教师、各校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成研究团队,每学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走进2~3所学校,力求推动“每校一主题,每组一特色”建设。2014年10月,“牵手行动”走进四季青中学,推出了教研组的“网站助力教与学”的主题研究;2014年11月,“牵手行动”走进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推出了教研组的“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主题研究;2015年4月,“牵手行动”走进天杭教育集团,推出了教研组的“Moodle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主题;2015年5月,结合江干区“钱塘之春”系列活动,牵手行动走进了采三,推出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特色课程建设与实施”校本研究主题等。“牵手行动”推动了我区信息技术校本研训的有效开展,也发挥着校本研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016年3月,我区信息技术教研大组和核心团队在总结以往牵手行动经验的基础上,以“牵手行动共同体”的形式对第二轮牵手行动进行了拓展。每个共同体由二三层次骨干及五年内年轻教师组成,并将2016届准新教师也纳入共同体中。本轮牵手行动提出了“分层培训,分段实施”策略。第一年新教师侧重教学常规,第2~3年侧重教学方法,第4~5年侧重专题研究。每个牵手共同体自主设计、自由活动,围绕“课堂观察·课例研究”展开,借助“互联网+研训”,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江干教育网和江干信息微教研公众号同步推送。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展示和牵手行动总结交流活动,分享牵手行动的历程及成果,见证牵手行动的成效。

在“牵手行动”中,每一位江干信息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东城实验学校的洪优萍老师,在第一轮牵手行动中还是位三年内新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教学、科研、竞赛指导等各方面都逐年进步,成为区二层次骨干教师。近几年,她又接连获得区、市、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并在2015年11月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展评特等奖。在第二轮牵手行动中,她已成为师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示范引领,积极地影响着新教师。

上一篇:四步课堂教学法心得体会下一篇:静女获奖优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