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精选13篇)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篇1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一、教材分析:

小花猫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动物,小班的孩子又特别爱玩躲猫猫的游戏,通过《找小猫》的音乐游戏让幼儿既模仿了小猫的动作又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选择《快乐星猫》歌曲导入,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大胆创作自己眼中的小猫形象,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整个游戏幼儿和老师共同参与,共同探索,体现了师幼的平等和浓浓的亲情。

二、目标预设:

1.模仿小猫的动作,敢于大胆表演自己喜欢的动作。

2.乐于参加音乐游戏活动,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三、重点与难点:

敢于大胆表演自己喜欢的动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四、设计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敢于尝试、乐于创造的学习品质。艺术领域建议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即兴模仿,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所以在《找小猫》的音乐游戏中,没有固定的动作要求,没有一层不变的行为方式,强调了幼儿的自主性。

五、设计思路:

1.音乐导入,激发幼儿的表演欲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保持持久兴趣,能激励幼儿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动画片《快乐星猫》的主题曲是一首幼儿熟知的音乐,而且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节奏不是很快,易懂易表演,能让幼儿有表演欲有成就感。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

这个环节不设定固定的动作要求,能让幼儿自由发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这样幼儿就敢大胆发言,大胆创新,大胆演绎。3.参与《找小猫》的音乐游戏

不管是轻松的学还是有目的的教,幼儿最喜欢的还是游戏,所以把这一有规则的游戏环节放在这里,让幼儿在轻松的过程中感受艺术作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艺术作品,和老师、同伴友好的、快乐的游戏,并且达到活动的目标。

六、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激起幼儿的兴趣,愿意参与游戏。

播放《快乐星猫》主题曲的剪辑歌曲,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模仿“大猫”(老师)的动作并感受小猫咪的自豪与快乐。(我是一只猫快乐的星猫 周围冒气泡 音乐的符号 我是一只猫 带给你热闹 一起来舞蹈 你快乐就好 我的身体摇摇 嘴巴翘翘 我是快乐星猫 不睡懒觉身边阳光围绕 闻到快乐的味道一起大声叫 喵 喵 喵)重复一遍。

2.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猫的特点,愿意做一只特别的小猫。

教师表扬活动中有“个性”的小猫,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行走,让幼儿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成一只真正的小猫。(教师有节奏的念歌词:许多小花猫,喵呜喵呜叫,我们大家真高兴,来和妈妈做游戏,找个地方躲躲好,妈妈快来找)

3.介绍音乐游戏《找小猫》的规则,让幼儿倾听音乐玩游戏。

①第一段音乐响起时,幼儿自由行走。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妈妈快来找”时,停下动作找个地方藏起来。

②第二段音乐,猫妈妈边做动作边找小猫,被找到的小猫坐到椅子上休息。

③音乐结束后,猫妈妈问“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时,小猫一边喵呜喵呜地叫,一边爬到猫妈妈身边。(重复游戏一次,个别幼儿做猫妈妈)

4.活动结束,动员幼儿与家长共同游戏。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篇2

一、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充分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 情绪变化快, 注意力易转移, 兴趣短暂。而一个好的音乐游戏的开展, 能让幼儿在理解游戏内容的基础上, 在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享受到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还能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组织幼儿开展“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音乐游戏, 令我印象深刻。“老猫睡觉醒不了”是个比较传统的音乐游戏, 同时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 主要是歌词朗朗上口, 情节生动有趣, 在游戏中由老师扮演老猫, 声音变粗, 脚步变慢, 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 妈妈就来找”这段时, 幼儿激动不已, 而后手忙脚乱地往桌子底下钻 (或者躲在小椅子后面) , 然后个个屏住呼吸, 全然不觉屁股、小脚全露在外头, 只把眼睛闭起来。我往往是忍住了笑, 一个一个去拍, 最后张开双臂问一句:“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 ”这时就会听到桌子、椅子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拱到我的怀里, 小眼睛因为兴奋而放着光, 大声地喊:“妈妈! 妈妈! 我在这里!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 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我真的有种喜悦的满足, 心里是甜甜的。这时, 游戏给了孩子最大的快乐体验, 老师所做的就是扮演他们眼中真正的“猫妈妈”, 用歌声和形体动作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享受躲在桌子底下和椅子后面的刺激及最后跳出来的兴奋, 当时那种快乐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只能用心体验, 我想: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所在, 也是老师的愿望。

二、从游戏规则入手, 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 是约定俗成的, 或是由成人事先拟定好的。每个游戏都有一个规则, 它规定了游戏动作的方法。规则在游戏中起着组织游戏者参加活动和充当评价游戏行为标准的作用, 约束与调整幼儿游戏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规则游戏的规则包括: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规则、竞赛性规则等。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 获得游戏性体验的前提, 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 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 才能开展游戏, 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 只有真正在游戏中, 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 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 才能有心灵的“震颤”。从而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 创造游戏自身的美, 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游戏的规则制定不能由成人包办, 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 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游戏“网小鱼”是大家熟悉、幼儿喜欢的一个游戏, 有一次, 我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网小鱼》时, “小鱼们”由于怕被“渔网”捕到,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 大多数“小鱼”总是盯着“渔网”, “渔网”刚拉好手准备去捕“小鱼”时, “小鱼们”就已经逃回了“家”, 结果渔网一条鱼也没捕到。这时, 赵明伟就大叫起来:“老师老师, 音乐没有结束他们就全跑了。”杨轩也跑过来对我说:“他们都是胆小鬼。”被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说, “小鱼儿”都低下了头, 有点不好意思, 为了增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 我鼓励道:“才不是呢, 我相信他们都是聪明勇敢的小鱼, 不是胆小鬼, 你们说对不对? ”“对”, “小鱼们”响亮地答道。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游戏, 幼儿都能在音乐结束之后快速跑回家, 再也没有胆小鬼了。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 既遵守了规则, 又享受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体验。

三、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 进入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很好地起到逐渐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的情感的作 用。因此音乐游戏是最佳选择。音乐游戏本身是生动形象的, 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如果老师再结合班中幼儿实际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袋鼠》时, 我是这样做的:

1.活动前我选 择并录制了两段 特点鲜明 的音乐 , 一段音乐活泼轻快, 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 、凶恶的大灰狼形象及勇敢的猎人形象, 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 (大灰狼想抓袋鼠吃, 袋鼠赶紧躲起来, 最后猎人打死了大灰狼) 。

2.活动中让幼儿充分 倾听袋鼠 音乐、大灰 狼音乐 , 学习分辨两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性质, 大胆地模仿袋鼠跳、大灰狼走路等动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仔细倾听, 很容易能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表现的是袋鼠形象, 缓慢低沉的音乐表现的是大灰狼形象, 且还能听乐曲的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一起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愉快地共同游戏。

3.活动结束时 , 我给幼儿 设置了一 些比较有悬 念的问题 , 如大灰狼来了, 袋鼠宝宝怎么办? 除了躲起来还可以怎样制服大灰狼? 谁来帮忙呢? 幼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以身体动作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小班音乐游戏:小动物和包子 篇3

[关键词]音乐游戏 幼儿教育 体验 感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92

设计意图

乐曲《小兔和狼》是一首AB两段体结构的乐曲,A段音乐轻快、跳跃,B段音乐沉重、缓慢,整首曲子节奏感强,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又有变化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发地用动作表现与创造。

根據乐曲的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做包子、藏包子的游戏情境,这样的故事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为了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节奏感知和体验,在A段做包子环节,我引导孩子用动作合拍地表现做包子的流程:如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等;接着引导幼儿倾听B段音乐,理解故事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激起小班幼儿极大的参与热情,有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AB结构,合拍地表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等情节。

2.通过图谱和对老师、同伴的观察模仿,掌握音乐与动作匹配的规律。

3.玩做包子、藏包子的游戏,体验参加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兔和狼》、制作包子图谱、盖布,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了解制作包子步骤.尝试跟随音乐制作包子.引发幼儿兴趣。

1.师:看,(包子模型)这是什么?小朋友喜欢吃包子吗?你吃过什么馅的包子?

幼:我吃过菜包、豆沙包、肉包、萝卜丝包、奶香包……

2.师:今天,让我们来当一回点心师,也来学着做包子。谁知道包子是怎样做出来的?让我们试一试!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制作包子的流程图,并哼唱乐谱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揉面、擀皮、包馅、捏褶的动作。)

师幼小结:原来做包子首先要揉面,然后擀皮儿,接着包馅儿,最后捏褶。

(评析:幼儿看到包子、回忆起吃过的不同馅儿的包子,从而产生做包子的愿望,出示流程图谱:揉面、擀皮、包馅、捏褶是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地跟随音乐创编出做包子的动作,教师跟随幼儿动作哼唱出乐曲的旋律,更好地为幼儿随乐而动作了铺垫。)

(二)幼儿看图谱,跟随A段音乐做动作,感受在身体不同部位做包子的乐趣

1.看图谱听音乐,幼儿在自己的不同身体部位做包子,玩2-3次。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做包子吧!

师:Wow,香喷喷的包子做好啦!闻一闻,香不香?

2.在同伴身体上做包子,感受身体接触的快乐。

师:除了可以自己做包子,还可以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呢!看看,我是在朋友的哪里做包子的?

师:你们也想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在朋友背上揉面做包子吗?应该怎么做?

师:原来我们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转过去坐,就可以了!让我们试一试!

师:这次让我们再换一个地方揉面,看看能不能做出包子来。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做出了许多美味的包子!

(评析:幼儿跟随A段音乐做包子,每一次做包子后,教师都神秘地出示包子宝宝模型,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为了让幼儿反复随乐合拍表现做包子而乐此不疲,教师创设了做甜包子、做成包子、与同伴身体接触接龙做包子的情境,不断给幼儿新鲜的刺激,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

(三)倾听B段音乐,理解故事情境,并随音乐玩藏包子的游戏

1.师:好吃的包子出笼了,可是在包子们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我们听一段音乐,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儿?

2.师幼倾听音乐B段。

幼:是大灰狼出来了/包子的香味引来了大象/也可能是贪吃的小猪来偷包子了……

师:你们猜的这些都有可能,这些可爱又贪吃的动物朋友闻到了包子的香味,跑过来把一个包子藏起来了。究竟是哪一只包子不见了呢?

师:现在你们都是好吃的包子宝宝,我是谁啊?(贪吃的XX)我要来啰!

3。播放音乐B段,玩小动物藏包子的游戏。

师: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只包子不见了,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把他找出来!

(评析:幼儿倾听B段音乐,根据音乐缓慢、沉重的节奏大胆想象故事情境,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并跟随幼儿的想法进行角色扮演,在乐句结束处藏起一个幼儿。其他幼儿大声喊出被藏幼儿的名字,待找出后,引导该幼儿用亲一亲、抱一抱的亲昵动作去感谢找到他的朋友。整个过程中,幼儿有强烈的存在感,沉浸在他们自己主宰的游戏情境中,快乐无比。)

(四)完整倾听音乐AB段,玩做包子、藏包子游戏

1.师:这次我们要把做包子、藏包子连起来跟着音乐玩一玩,想想,是什么地方包子宝宝开始睡觉的?

幼儿跟随音乐在各自的身体部位做包子,教师角色扮演藏起一只包子宝宝。

2.师:还有哪个勇敢的包子宝宝想被藏起来的?这次让我们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吧!有谁想来当贪吃又可爱的小动物的?想想,小动物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把包子藏起来的。

幼儿跟随音乐一个接一个在朋友的身体部位做包子,扮演动物的小朋友在音乐结束乐句藏起一个包子。

3.师:这次做包子的师傅不小心把盘子打翻了,包子们的位置都乱了,来,宝宝们找个跟刚才不一样的位置坐下来吧!让我们再换个不一样的地方跟朋友一起做包子吧!

小班音乐教案:找小猫 篇4

歌曲《找小猫》旋律动听,歌词简单,融入情境,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其中小猫这一角色也让幼儿所熟悉和喜欢,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教材。在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孩子喜欢在游戏情境中学习的特点,借用《找小猫》的歌词情境,结合幼儿熟悉的民间游戏“躲猫猫”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玩之中”积极、热情地去表现、去游戏、去享受其中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有规则的进行找小猫游戏。

2、乐于参加音乐游戏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有规则的进行找小猫游戏。

四、活动准备。

猫妈妈的胸饰一个;歌曲《找小猫》的音乐;欢快的进场音乐;第一课时已经学过《找小猫》。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猫们,今天天气真好啊,猫妈妈带你们去森林里玩吧。

2、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场。

(二)民间游戏:捉迷藏。

1、谁玩过捉迷藏的游戏?怎么玩的?

2、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你们来躲,妈妈来找。你们想躲到哪里?

3、讲述规则:当妈妈“喵喵喵”叫三声的时候小猫们才能开始躲起来。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5、教师小结。

6、师幼再次游戏。

(三)音乐游戏《找小猫》。

1、欣赏理解第一段音乐。

(1)捉迷藏的游戏还藏在一首好听的歌曲里。

(2)播放第一段音乐。

(3)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4)强调游戏规则: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的时候赶紧躲起来。

(5)教师清唱,带领幼儿开始游戏。

(6)教师小结。

2、完整游戏《找小猫》。

(1)再次游戏,当小猫躲好后播放第二段音乐。

(2)讲解游戏规则:当唱到“找呀找呀找呀找”的时候,小猫们可以挥挥小手、伸出小脑袋或“喵“叫一声,让妈妈能找到你。

(3)教幼清唱,第一次完整游戏。

(4)提升要求,播放音乐,再次游戏。

(5)教师小结。

(6)第三次游戏,请几只小猫一起来找。

(五)活动延伸。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2.培养幼儿一定的自制力。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猫妈妈的头饰一个,小猫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戴猫妈妈头饰)“今天,猫妈妈要和小猫玩游戏,谁是我的小猫?”

二.学习游戏《找小猫》第一段。

1.教师表演歌曲第一段,并用表情激发幼儿一起表演的兴趣。

2.老师和幼儿一起根据歌词内容表演第一段的动作。

3.幼儿在最后一句时找个地方躲起来,.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请幼儿说说你躲在什么地方。

4.用游戏性的语言鼓励幼儿躲好后不动。

三.游戏《找小猫》

1.教师扮演猫妈妈进行游戏,要求拍到的小猫要出来跟好妈妈,没拍到的小猫最后出来。

2.幼儿听完整的音乐(磁带)做游戏。

3.可请个别幼儿做猫妈妈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篇6

1. 用游戏的形式, 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应以游戏贯穿歌唱教学活动中, 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如:歌曲《洗澡歌》描写了洗澡步骤, 教师可先问“洗澡有什么用?”“洗澡需要洗哪些部位?”等问题让幼儿回答, 再引导幼儿一起玩“找身体”的游戏, 让幼儿了解洗澡的步骤。通过玩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幼儿愿意唱、开心唱。

2. 用游戏的形式, 使幼儿掌握音乐歌唱活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游戏化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1) 利用玩具游戏学唱歌曲。利用玩具游戏教学形式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 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 在唱唱、玩玩之中去感知音乐。如, 在《丢手绢》歌曲中通过创设场景, 让幼儿每人拿一个手绢, 边操作边学唱歌;在《小螺号》歌曲中让幼儿自己制作一个小螺号, 然后拿出来边做吹号的动作, 边演唱歌曲。由此, 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和熟悉歌曲内容, 体验快乐的感觉。

(2) 利用游戏感受歌曲中的旋律。如, 在《开火车》歌曲中, 教师可根据内容把教室装扮成火车站的模样, 让幼儿在《开火车》的优美旋律中, 背着包乘火车去朋友家做客, 在感受旋律的基础上, 模仿火车司机开车, 找到歌曲中蕴含的节奏, 然后在游戏中学习歌曲。

(3) 利用游戏学唱休止符。在歌曲教学中, 有时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情境来突破难点, 让幼儿易于接受?如, 让幼儿理解并唱准休止符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击鼓”的游戏:教师随着音乐拍手唱歌, 唱到休止符时就击一下鼓, 幼儿就停顿一下。看谁反应最快, 轮到休止符时就不出声。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 幼儿既认识、唱准了休止符, 又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解决了教学难点。

(4) 利用游戏学习节奏练习。儿童不具备像成年人那样把枯燥的定义、符号融会到音乐中去的能力, 因此, 在教学中不能单纯讲解什么是声音、节奏等, 而是要把节奏和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起来, 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 让幼儿主动挖掘语言方面的音韵美, 进一步来学习、掌握节奏。如, 音乐游戏《小青蛙回家》, 可引导幼儿根据青蛙的特点, 用肢体动作来表示, 以和教师对唱的形式进行。如老师唱:“跳跳”, 幼儿唱:“呱呱”;老师再唱:“跳跳跳”, 幼儿唱:“呱呱呱”。以此类推, 幼儿掌握了规律, 就能在游戏中进行节奏练习、问答练习, 快速地学唱歌曲。

(5) 利用游戏愉快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要选一些富有诗意的歌曲, 要尊重幼儿的个性, 歌词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力, 启发幼儿新的思考、新的观察、新的展望。如:《在农场》的音乐游戏中, 教师让幼儿先听音乐, 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从而创造、模仿小动物走、爬、飞、跳等动作, 并且把小动物的叫声也模仿出来。

3. 用游戏的形式, 使幼儿以最自然的方式熟练准确地进行歌唱学习

(1) 用游戏学习唱歌的呼吸技能。呼吸是唱歌的基本技能, 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 唱歌时歌声的强弱、快慢、高低及声音的连贯、跳动等变化都要靠呼吸来调节、支持。为了直观、形象地讲解唱歌的呼吸技巧, 教师可用“气球演示法”, 教师将充满气的气球往外排气, 让幼儿比较无控制的排气与有控制的排气所需时间的区别, 明白控制气息的重要性, 进而让幼儿学习控制自己“肚子气球”里的气, 从练习说话时控制, 再到演唱时控制, 渐渐地幼儿就能学会呼吸技能, 使得自己流畅地歌唱。

(2) 用游戏学习唱歌的发声方法。发声的方法对于幼儿来讲很难, 我们不可能给他们讲唱歌发声共鸣部位, 但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那些能够获得口腔、咽腔、头啌共鸣的发声练习曲或歌曲, 如:模仿动物叫声的练声曲, 模仿各种汽车的曲子, 模仿各种自然现象的曲子, 都可以起到帮助幼儿练习发声方法的作用。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篇7

【关键词】小班;儿童心理;民族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寓教于乐

幼儿作为学习能力还不完全的学龄前群体,幼儿园在进行社会化教育引导时,必须遵循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独特的心理和对新事物的学习接受能力,尽可能地保护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用更适合他们身心教育的游戏形式,帮助小班幼儿通过一种更富趣味性的方式来感知和学习对他们来说还较为复杂的民族音乐,必定会获得相较于普通的口述讲学更为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

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展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中华儿女优秀品德和无穷创造力、想象力的音乐,我国民族音乐大多旋律婉转,节奏感强,容易学习模仿,这对于小班幼儿的乐感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1】。小班幼儿的好奇心重,乐于模仿,但是学习的集中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采用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富有趣味的游戏可以很快达到吸引幼儿模仿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机械记忆之上增添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小班幼儿初步树立起民族荣誉感的意识。

(一)采用亲身接触的方式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乐器

亲身接触是可以帮助小班幼儿最直观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声媒介,逐渐累积对民族乐器不同音色的了解可以为日后开设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奠定基础。例如,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来介绍给小班幼儿极具陕北特色的腰鼓,同时还可以交给小班幼儿简单的打腰鼓的方法和陕北秧歌的步法,通过轮流敲击腰鼓,是小班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的双手感知腰鼓的结构,并调动起感官模仿腰鼓的声音,将打腰鼓、扭秧歌作为游戏的惩罚环节,并为小朋友们播放旋律较为简单的陕北民歌,从而使每个小朋友都能全方位的融入到陕北民族音乐的学习当中来,而且还能了解到极具陕北风情的腰鼓和秧歌。

(二)采用节目表演的形式为小班幼儿学习民族音乐创造氛围

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模仿力都比较强,设置游戏情景化的节目表演可以将小朋友迅速带入到轻松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氛围中来,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融入到表演中来,是小朋友们模仿民族音乐中表现的行为,感受真善美,并通过这样的模仿将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小班幼儿自身性格的培养。幼儿园可以让正处于字音矫正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通过朗诵儿童民谣的方式,来掌握歌曲表达的核心内容,并为朗诵搭配情境相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配乐,例如儿童民谣《劳动最光荣》,用最淡淡的生活情境为儿童讲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和小喜鹊,小蜜蜂一样通过辛勤的劳动得来的。

二、小班幼儿民族音乐学习活动游戏化的优点

小班幼儿多处于三到四岁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学习模仿能力在社会的积极引导下可以进步得特别快,与学前班的幼儿相比,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比较简单,形式更为多样了,所处的环境更为轻松,将做游戏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将学习客体形象,趣味化。对于小班幼儿进行游戏教学的优点如下:

(一)保证了小班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小班幼儿虽然已经开始进行社会化的培训引导,但是在心智上仍不成熟,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保留一份快乐的童年记忆的意义远大于知识教学的意义,这种轻松的游戏可以帮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为其社会化的生活体验和人际交流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在培养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国优良传统的熏陶。

(二)培养了小班幼儿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为兴趣而学习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最佳状态,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容易在学习中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并进行主动模仿,为了培养小班幼儿对于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幼儿教师需要将儿童民谣和旋律简单,能够朗朗上口的民族音乐通过亲身接触,节目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小班幼儿学习民族音乐,感受祖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游戏也可以帮助儿童迅速地转变角色,感受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方式,将渔夫,牧童,甚至是小蜜蜂等动物角色带入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来,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音律,提高小学幼儿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来。

结束语

民族音乐是我民间文化的精粹,它包含了我国有趣的民间故事,包含了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对于幸福和谐生活的不懈追求,具有很高的音乐鉴赏价值,民族文化历史研究价值。对于初出家门的幼儿来说,民族音乐可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使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比起口述教学而言更为轻松,同时还可以通过行为模仿和感官体验培养小班幼儿初步建立起热爱国家,团结民族的优秀精神框架。

【参考文献】

[1]朱春娟.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探微[J].科教导刊,2014.(15)

[2]潘静叶.民间童话与音乐结合创趣味民族音乐欣赏课堂——浅谈音话结合在幼儿民族音乐欣赏评价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

[3]陈宣伊.多元化学习让孩子爱上民族音乐[J].教师,2011.(36)

小班表演游戏《小猫钓鱼》 篇8

作者:艺教网会… 文章来源:少儿画苑编辑部 点击数:

1992 更新时间:2011-11-2 17:42:23

教学理念

“孩子具有合作与分享意识,不仅是他们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现今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品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社会目标中也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建立“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班幼儿在生活中萌发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一些幼儿也具有愿意合作倾向,但让他们真正了解合作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进一步体验和感受,而本次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讨论、发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表演游戏:小猫钓鱼 目标:

1、熟悉故事的内容,喜欢扮演角色表演,初步运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2、进一步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能运用故事中的词汇“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进行表演;

3、能进一步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感受,能与同伴一起商量分配角色。活动准备: 背景道具、故事中的角色头饰和服装,小桶和钓鱼竿; 过程:

1、分角色表演《小猫钓鱼》

¡将幼儿按照角色意愿分成4组;进行集体表演;

¡表扬有表情和对话时运用动作的幼儿,并请幼儿进行重点的示范;

¡和幼儿一起讨论:“猫弟弟为什么看到妈妈钓上鱼来会生气?你会怎样表示它生气的?”

…………………………………………

查看全文。。

“猫妈妈是怎样教育猫弟弟?”(练习对话)

“最后猫弟弟听了妈妈的话,他怎样钓鱼的?他的眼睛是怎样看鱼竿的?”“猫弟弟最后钓上鱼来了,它高不高兴?怎样表示猫弟弟很高兴?”

2、请幼儿相互商量选择角色,和同伴一起表演《小猫钓鱼》的故事。请

幼儿说说怎样和小伙伴一起商量分配角色。

小班音乐活动:《大猫小猫》说课 篇9

[教材简解]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妙的声音、丰富的节奏,小班的幼儿在倾听音乐的方面是有一定的经验的,但感受音乐特别是表现音乐才刚刚起步,其经验是缺乏的,音乐节奏的敏感性也不强,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寻找容易让幼儿接受的形式来提高幼儿表现音乐的技巧和能力。《大猫小猫》音乐表现了大猫和小猫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结构简单,节奏工整,是一个很有趣的音乐活动。[目标预设]

1.欣赏乐曲,对比感受大猫和小猫强弱不同的音乐性质,初步学会演唱歌曲。2.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活动感兴趣。[重点、难点] 对比感受大猫和小猫强弱不同的音乐性质,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活动准备] 1.图谱:大猫和小猫图片一张,大圆5个,小圆5个,6条蝌蚪线 2.大猫和小猫家各1个 [设计理念]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纲要》中指出:“幼儿阶段是音乐感受能力,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次音乐活动《大猫小猫》正是从发展幼儿的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出发而设计。基于小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大猫和小猫的图片,吸引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运用多次音乐欣赏进行感受音乐强弱的对比。还通过多种演唱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音乐。[设计思路] 本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律动、练声”,此环节主要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旋律,并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初步学唱歌曲。”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分三个步骤解决。步骤一“完整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角色。”;步骤二“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在这个步骤中运用完整欣赏音乐和分段欣赏音乐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强弱的对比;步骤三“学唱歌曲,完整演唱”运用合唱和轮唱的方式,加深幼儿对音乐强弱的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大猫小猫”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演唱,鼓励幼儿配合动作进行。[教学过程] 活动组织

一、律动,练声

1.《大猫小猫》伴奏,律动进场。(配合猫步以及手做猫咪状)2.练声:《动物怎么叫》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初步学唱歌曲。

(一)第一遍完整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角色。(教师配合伴奏、动作,完整演唱)提问:是谁来了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大猫小猫图片)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1)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师:听听看哦,他们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哦。

(2)根据幼儿回答,分段欣赏歌曲,感受大猫和小猫两段音乐强弱的对比。(如果幼儿先说出大猫的声音大大的)A.欣赏理解大猫段音乐

1.提问:大猫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鼓励幼儿初步讲述大猫声音的特点)2.教师清唱(再次欣赏,配合动作,感受大猫声音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3.小结:大猫的声音是大大的、响响的、粗粗的。4.师:那我们用大圆来表示大猫的声音。

5.师:你猜猜看,刚刚大猫喵喵叫,叫了几下?(幼儿猜测)6.教师再清唱一遍,帮助幼儿数一数喵喵叫了一下 7.师:大猫叫了几下啊?

师:是五下,那我用五个大圆来表示吧,看这里的大圆一样吗? 师:最后一个大圆后面带了线线,那我们要把这个喵要唱的长一些哦。

(通过倾听、提问和图片,帮助幼儿感受并学习喵喵叫的节奏,同时为学习完整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8.师:我们来试试吧。(教师带领幼儿练唱一边,伴奏较轻)B.欣赏理解小猫段音乐

1.提问:小猫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鼓励幼儿初步讲述小猫声音的特点)2.教师清唱(再次欣赏,配合动作,感受小猫声音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3.小结:小猫的声音是小小的、轻轻的、细细的。

4.师:这里我们就可以用小圆表示小猫的声音。(教师语速放慢,引导幼儿说出“小圆”)5.师:那小猫叫了几下啊?(幼儿猜测)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6.教师再清唱一遍,帮助幼儿数一数喵喵叫了一下 7.师:小猫也叫了5下。(出示小圆图谱)

(小猫喵喵叫的节奏与大猫一样,可以较快速的与幼儿熟悉一下即可)8.师:我们来试试吧。(教师带领幼儿练唱一边,伴奏较轻)

(三)学唱歌曲,完整演唱。

1.师:这首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大猫小猫》 2.复习巩固

师:大猫的声音是大大的、响响的、粗粗的,小猫的声音是小小的、轻轻的、细细的。(在幼儿选定角色后,对前面的演唱方式在进行巩固,同时可以让幼儿对选定的角色做一个自我判断)3.幼儿跟唱第一遍

师:我们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跟唱)4.幼儿跟唱第二遍,听清前奏。

师:听好哦,是有前奏的,前奏我们不要唱的,是准备的。师:我们来听听前奏是怎么样的。(幼儿听一遍前奏)师:宝贝们前奏不要唱哦。(幼儿学唱第二遍)5.轮唱

第一遍轮唱:男生大猫,女生小猫。(教师做适当点评)第二遍轮唱:女生大猫,男生小猫。

三、游戏:大猫小猫

(一)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家

师:这是大猫家,这是小猫家,你想和哪只小猫做朋友呀,就轻轻的走到他家去做客吧。

(二)幼儿大胆演唱,鼓励幼儿配合大猫和小猫的动作 1.歌表演第一遍

师:大猫的声音是大大的、响响的、粗粗的,小猫的声音是小小的、轻轻的、细细的。你们想一想大猫可以做什么动作,小猫可以做什么动作呢。2.歌表演第二遍

师:你还想去谁家做客,轻轻的走过去吧。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篇10

目标:

1、幼儿能高兴。愉快的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

2、学习听信号。手膝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3、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发展幼儿平衡的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准备:

猫头饰与幼儿它让人数相当;鱼若干;铃鼓1个;口哨1个;平衡木1个

重难点:

1、听信号分辨方向爬行。

2、掌握平衡能力。

活动过程:

一、侓动

师:今天我碰到一个魔术师,他告诉我,只要我把眼睛闭上数十声就能把我变成一种小动物,我有点不相信,咱们来试一下好吗?(幼儿和老师一起数十声并把眼睛闭上)助教老师帮忙戴头饰。戴好后请幼儿睁开眼睛。

宝宝们你们看看自己的胸前,看看魔术师把你们变成了什么小动物了呢?幼儿回答。那今天老师就来当猫妈妈,你们来当小猫,我们一块来听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好吗?

二、听信号变换方向爬行

这是什么?幼儿回答。今天妈妈要小猫听着铃鼓声和口哨声来学本领。看看谁最聪明能干。

1、听到的是拍铃鼓声小猫们就往前爬,听到的是摇铃鼓声就往后退着爬。

2、听到的是敲鼓的声音就转着圈爬。

三、小宝宝们,我们玩累了,让我们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吧。咦,妈妈的肚子怎么叽里咕噜的叫呢?(幼儿回答)那宝宝们饿了吗?(幼儿回答)

四、游戏:小猫找鱼

1、师;你们看,那边有好多鱼,你们想不想吃呢?(幼儿回答)但是要拿到鱼我们必须摇爬过草地,到那边去把鱼拿回来,在回来的路上要走过一座小桥才能把鱼拿回来给妈妈。看看谁最能干,最勇敢。每个宝宝必须拿一条鱼回来给妈妈。那我先请一个勇敢的宝宝先过去拿一条鱼回来。

2、请幼儿重复游戏规则

五、游戏结束

师:宝宝们真能干真勇敢,每个都是妈妈的乖宝宝。那咱们都表扬一下自己吧。哇,这么多鱼,宝宝们赶快跟着妈妈回家把鱼煮好一块吃吧。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鸟找食》 篇11

【活动目标】

练习双脚站立由高20~25厘米处往下跳。

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小椅子、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学做小鸟。

教师带幼儿模仿小鸟的动作一会飞、一会停在草地上找食、一会理理羽毛。

2、游戏:小鸟找食

(1)教师当鸟妈妈,幼儿当鸟宝宝,小鸟飞到鸟妈妈身边,鸟妈妈告诉鸟宝宝“前面有许多小树(花坛代替)我们飞到树上,妈妈教你们轻轻地飞下来”小鸟们都飞到树上,然后鸟妈妈讲解示范从树上飞下来的动作:小腿一弯轻轻跳。鸟宝宝自由练习几次。

(2)鸟妈妈说:“鸟宝宝,你们学会了从树上轻轻飞下来的本领,现在妈妈要带你们到草地上吃小虫,当你们听到野猫的叫声,就赶快飞到树上,听到妈妈说野猫不在了,你们再飞下来,继续在草地上找虫子吃。”

(3)请一个幼儿当野猫,在小鸟们找虫子吃的时候“喵喵喵”叫着跑出来,看到没有飞到树上的小鸟就去抓,被抓到的小鸟要关到野猫的家里,暂停游戏一次。

(4)提醒幼儿在双脚同时跳下时要轻轻落地,不能过猛,要注意安全。

(5)游戏进行几次。

3、活动结束。

师:鸟宝宝,你们都吃饱了吗?天黑了我们飞回家吧。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 篇12

活动名称:小猫钓鱼

活动准备:

1.垫子四块,分作两排摆放。

2.长橡皮筋一条(挂上绿色纸树叶)。

3.小鱼图片若干四散放在场地一端。

4.“鱼篓”两只。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6.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掌握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练习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

2.发展钻爬能力,锻炼幼儿大肌肉力量,促进手脚的协调性。

3.培养幼儿勇敢品质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口令模仿小猫,边“喵喵”叫着边走路进入场地。

2.“小猫”在“猫妈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愉快地做操。儿歌为:“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猫小猫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垫子(草地)前的起跑线。

2.教师交待游戏名称、玩法:“今天猫妈妈要带小猫去小河边钓鱼,路上要先爬过草地,再钻过树林,最后来到小河边钓(捡)起一条小鱼,放在鱼篓中,然后从垫子两边跑回来。”

3.请两名幼儿分别示范一次。引导幼儿观察,掌握动作要领及游戏玩法。

4.提醒幼儿注意在爬时,双手双膝趴在垫子上,快快地向前爬;在钻时,别碰到树上的叶子。

5.幼儿游戏3~~4次,直到把“小鱼”全部钓完。

6.小结游戏情况。

三、结束部分

1.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

玩法:边念儿歌四散走。儿歌:“老猫睡觉醒来了,小猫偷偷往外瞧,小猫小猫爱游戏,轻轻走到外面去。”儿歌念完,“小猫”四散在场地周围躲好。“老猫”醒来,不见“小猫”,着急地说:“一觉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见了,喵喵喵,我的小猫快回来。”“小猫”听到“老猫”叫声,一边“喵喵”叫着,一边赶快走回“老猫”身边。

游戏进行1~~2次。

2.“小猫”跟着“妈妈”抬着“鱼篓”自然地走下场。

3.带领幼儿回教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大多玩的很开心,但是仍有两个小朋友哭鼻子,因为他俩没有钓到鱼。看到他俩哭,好几个小朋友围上去有的为他们擦眼泪,有的为他们擦鼻涕,还有小朋友掏出了兜里的糖果给他们,得到最多红花的那组小朋友还要把划给他们---那会儿我都看的感动了。总之,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动手做游戏的乐趣,懂得了分享与合作的 重要性,还懂得了 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

小班优秀体育游戏教案《小猫钓鱼》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201字。

相关文章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小班体育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适用于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练习双脚原地向上跳,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培养弹跳能力及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铃儿响叮当》教案吧。

小班音乐课反思——找朋友 篇13

今天上完音乐课,意识到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对“音乐课”的理解上就太过狭义。以为上音乐课就是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没有多大新意,导致取材很限制。但其实上音乐课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欣赏音乐,学习乐器等等。在这些方面去挖掘更好的题材,突破常规,准备新颖的课件,这样才能打动幼儿,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设计的过程上,没有准备充分。吸引不到幼儿的兴趣。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小动物进来,进行情景表演,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幼儿参与到我的活动中来。

在提问题上,事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提问幼儿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时候,幼儿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反应不过来。老师可以换一个幼儿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问幼儿。所以在掌握课堂上语言组织方面还不够好。

这堂课中过多的去强调怎样找好朋友以及和小朋友相处的方式,在音乐中的重难点没有突显出来。音乐环节太少了。以及老师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应该再标准再夸张一点,这样更利于小朋友的学习。

在大家一起表演的环节,我的观察还不够,其实有几个小朋友做的很棒,而其他小朋友还没有真正的学会怎样来表演,所以老师可以叫那几个做正确的小朋友来示范,并且多鼓励幼儿,刺激他们想要学以及想要表演的欲望。

在播放PPT的时候,我说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其实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他们对性别还没有具体的意识,所以如果我为小男孩小女孩取一个名字的话,幼儿会更加的理解。

和小朋友的互动环节上没有设计好,所以在课堂上幼儿对老师的问题不闻不睬,教师可以加入情景式的表演这样更能带动幼儿加入到课堂上。

上一篇:HR管理需要考虑的因素下一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