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通用8篇)

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 篇1

厚重的知识积累可以增加想象力的储备,作为家长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多的获取知识,使孩子对尽可能多的事物产生基本认识,从而拥有更多的事物形象参与到思维过程中去。

二、重视和鼓励孩子的游戏。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想象力能在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发展,游戏玩的好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发展的好,作为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引导孩子玩游戏,不能一棒子打死,彻底封杀。

三、讲一些孩子爱听的故事。

对于孩子爱听的故事,他/她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力异常活跃,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们/她们的脑海中会不断出现故事的人物、情景等等,这样不断的强化训练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十分有好处。

四、培养孩子的艺术素质。

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 篇2

一、第一阶段:基本造型

“基本造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学习陶艺技术的基本方法:泥条造型法和泥板造型法。通过对这两种泥塑基本技法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一是外观装饰性方面, 二是实用设计性方面。以下是本阶段的课题内容:

课题: (1) 泥条造型; (2) 泥板造型。

作业: (1) 未来的花瓶; (2) 我们心中的家园。

从以上内容大家可以看到, 本人把一个内容的作业量化为两个层次方向, 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明确自己的创作方向。但期间有个重要的前提,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入两个层次方向的作品欣赏环节, 即物体的装饰性元素和物体的应用设计性元素, 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创作中可以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发挥想像能力完成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花瓶和家园, 或者是创作出一个未来的花瓶和设计一个我心中的高科技的家园。通过这种分层形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让同学们在课堂里成为真正的主人。

二、第二阶段:实用造型

“实用造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泥条和泥板造型的训练, 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装饰手法。通过制作各种陶艺作品, 让学生熟练运用泥条, 泥板造型技法和装饰手法来进行创新设计制作。

课题: (1) 家居用品; (2) 公共建筑。

作业: (1) 创意餐具; (2) 创意宣传墙。

这两个课题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创意课程。第一个课题“家居用品”要考虑两方面重要元素, 即家居用品的美观性和创意实用性, 要求学生可以从一个层次进行研究制作。第二课题“公共建筑”则是本阶段的总结, 就是要求学生在创意制作的过程中, 既要达到美观又要达到实用, 还要有一定的创意。这样可以对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中 (特别是创造力方面能力的学习) 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第三阶段:创意造型

“创意造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已学的各种陶艺技法, 通过不断地创新变化, 创作设计出更具有个性的作品, 同时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课题: (1) 动物世界; (2) 人物百态。

作业: (1) 各式各样的鱼 (泥板) ; (2) 卡通人物形象 (泥条) 。

动物世界分为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运用泥板来进行各式各样的鱼的制作,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可以制作平时看见过的鱼, 另一个层次制作想像中的鱼。这两个层次都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制作平时看见过的鱼可以锻炼学生对细部制作的能力, 而制作想像中的鱼则锻炼了学生对外观制作的想像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第三课时加入了综合合作制作的概念, 但同时也要具有创新意识。在这之前学生的实践操作都是“单枪匹马”, 学生或制作或创新的作品只是“零星点点”, 通过加入这个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百态这个课题是培养同学们创造力最重要的一环,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线条在泥板上进行创意刻画来描绘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则要求学生运用泥条盘筑出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或创造出一个新的卡通形象。学生经过前面这些阶段课程创造力的训练积累, 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尺度来完成作品的创作学习。这便应了“在有限的文字描述中发挥出无限的创意”这句话。

四、结束语

陶艺创作的纯粹、自由和便捷使学生在较短时期内研究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课题成为可能。事实上, 学生身上所富有的想像力、创造力远超大家的预计,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则需要尽快地让他们放飞梦想、直面创造, 在实践中去体验创造力的神奇和喜悦。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 把陶艺作为重要的校本课程资源融入到劳技课的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们自己放飞梦想, 在实践中体验创造力的神奇和喜悦。

关键词:劳技课,陶艺,创造力,泥条造型,泥板造型

参考文献

[1]吕波主编.陶艺制作.人民美术出版社.

[2]唐英著.艺术设计方法与实践教程工艺系列 (陶瓷工艺) .重庆大学出版社.

[3]杭州南宋官窑编.陶艺动手小精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 篇3

一、 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我看见了大海》一文中写河子上街串门以后,变得开朗、自信了,“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小朋友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独自进商店买东西……”此时,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河子除了交谈、游戏、买东西之外,还可能有那些变化?同学们有的说河子当了孩子王,有的说河子面对陌生人不再躲避,有的说河子自信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了……总之,学生调动了已有的生活经验,较合理地发挥了想象,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训练,思想感情得到了陶冶。

(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积极地发现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例如:在教学修改病句的练习时,我放手让学生来独立完成。学生投入积极,争论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尤其这句“小刚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一个同学说“光荣”错了,因为做了好事才光荣。马上就有人反对,说加入少先队也是光荣的,光荣没有用错,错的是“少先队员”应该把它改成“少先队”,“少先队员”指人,“少先队”指一个集体。所以应该是加入少先队。此时,我马上给予表扬,因为和标准答案一样。这时,我问有不同看法吗?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看法,说少先队员可以不改,把“加入”改成“成为”。这样就成了“小刚光荣地成为了少先队员”虽然他原因说的不是很正确,但我依然把他大加赞扬。同时告诉学生要相信自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疑问要大胆地提出来。

二、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不仅对儿童,就是对科学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2)解除怕犯错误的心理。学生怕犯错误是阻碍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挥其创造性见解的机会,因此要解除他们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学习。小学生模仿尝试的欲望极强,让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或讲一些爱迪生、居里夫人、达尔文等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一) 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平台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家庭气氛严肃,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得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努力加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生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二)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允许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从而,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藩篱,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

总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有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作为教师也要努力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 篇4

通常所说的设计师,可以包括在路边小店里编辑排版的刚出学校的小伙子小妹妹,也包括在小厂小公司大厂大公司自己成立的公司里的负责设计这一块的人,更包括那种经济上生活上和设计技术上都已经完全自由的超级设计师。下面言论我只针对中下层的,在社会的下游一天到晚辛苦苦谋生活的兄弟姐妹们。

一般的人都叫你要善于运用右脑想像,看到好的作品经常闭上眼回想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回忆得出来?清不清晰?但是我劝你更要用左脑多分析别人的设计,特别是国外翻译回来的优秀作品,经常分析优秀的作品,大家用的都是同样的软件,但为什么人家那样子画,而你却又这样画?你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人家那样画的依据又是什么?能不能把别人头脑中的思路写下来?然后再加以改进?或是你根本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一旦你能看透别人头脑中的想法,你还能不能在别人的基础上改进画出更好的画面?

1.一定要时刻的提醒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做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你做设计是为了什么?为了那点工资?还是为了通过这些图,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能过上更舒适的生活?为什么有的设计师那么有钱?有房有车还大把多时间去交朋友?你自己又是个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向人家看齐?

2.绘画基础与造型能力是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绘画基础才能通过设计的造型表现能力以绘画的形式准确地表达设计师的创作理念。这些视觉上的东西你研究过了没有?你收集的视觉分析案例资料有多少?好不好用?人家让你评论一幅素描你能说出多少句话?还是能够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人家让你评论一幅广告呢?让你评论一个包装盒呢?让你评论一个店面设计得好不好呢?你怎么评论呢?依据是什么呢?

3.要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图案设计中,也是日常设计工作中的需要.拓宽你的设计表现方式、更好的表达你的设计作品。搞室内的,会不会用cad画图?会不会画3dsmax效果图?效果图好不好看?还是灰灰的一团?搞平面的会不会用ps合成出好看的图?会不会用cdr排版啥的?会不会用AI转换素材?还有其它的一些辅助的软件会不会用?还是面对有着好的素材只能干瞪眼却用不上?

4.设计师的工作更多时候要紧盯市场变化、不断研究和预测市场流行,准确地把握公司品牌的定位和风格,时刻关注创意产业动向和设计资讯.为什么你做的东西得不到客户的肯定呢?为什么你贴出来的广告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呢?你有没有研究过消费者的心理?你这广告贴出去人家看了会不会记得住?会不会来找你?还是看了就烦?你做的包装盒和同类产品放在一起,人家会倾向于选择哪一个?为什么?搞室内设计的,给人家设计店面,本来就不怎么样的产品,怎么样让它看起来高档又便宜?时尚又大众化?想过没有?想过没有?我看大部分的所谓设计师都是没想过的。

5.要经常的与同行业的工作者交流和学习了解行业情况,分析行业概况。这样你的设计产品时会考虑公司概况,才能更符合客户的利益。平时挂Q有没有加一些设计群?私下有没有搞设计的朋友?有没有经常和成功的设计师一起交流设计方面的东西?有句话叫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不定人家给你指点一下你就少摸索十年。

6.要能快速清晰的描述出自己的作品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包括很多老设计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不知道自己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单纯为了适应消费人群这样很失败,只会被牵着鼻子走。经常准备一支笔一张纸在桌面上,经常写写思路,不要一要设计就直接打开软件画。先把方案写下来。分析一下。构思构思,看怎么样搞得快,怎么样搞得更好?然后再动手画不迟。

7.要学会分析和创造流行。设计师就是要走在别人的前面,要试着去分析流行趋势这样才能辅助自己去创造一些新鲜的东西。巴黎的服装设计师,他们在做什么?设计的那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作秀?还是表现他们自己的设计水平?错。他们就是在引领服装的流行趋势。

8.要记住你是为客户创造利益,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不断的摸索和探究,最终形成自己独树一帜而又符合市场的设计作品。设计师就是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消费者不知道你这个牌子,你要画个广告贴出来广而告之。消费者对你的东西不熟悉,你要想办法设计出来的东西拉近消费者的距离,让他们对你的产品有一种亲切感。消费者把你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相比,不知道选择哪个牌子,你要用包装、广告、形象上体现出你的产品更优秀更有价值你的牌子更可靠更值得信赖。

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 篇5

教师CN(TeacherCN.COM)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倡导网络文化,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果我们的文章涉及或侵犯您的有关权益,请即时与我们联系,请注明网址及文章,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感谢您的合作!

转载声明:如果您要转载本站文章,请载明出处“教师CN”。

特别声明:教师CN部分文章需征求教师CN同意方可转载,请与我们联系,经允许后再行转载。

激发学生内在需要

提高学生创造力

——兼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溧阳市光华中学

学校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的统一,是传授与接受的统一,是教师主动地向学生传输理论观点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能动地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吸收、接受活动的统一。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能作为引发学生学习吸收、接受的前提和条件,而教学的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学生接受活动效率的高低。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在提高学生接受活动效率。

一、学生的自我需要,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动力来源。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没有一定的基础,任何创造力也难以发挥和体现。中学生基础的来源,主要只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满足学生的接受需要,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接受是指学生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对教师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教学信息,加以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可见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依靠教师的传授,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在于学生是否有内在需要。众所周知,同一种教学方式和同一种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生面前,会呈现出相差甚远甚至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内在需要的差异。

需要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产生的主观意向。接受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接受活动的产生,一般来说,需要越强烈,学生接受的自觉性就越高,积极性也就越大,教与学的效果也就越好;相反,需要比较弱,那么这种自觉性和积极性就比较差,甚至会出现拒绝接受、反向接受的局面,教与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

就目前学校教学状况而言,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理科知识的需要强于文科知识的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对外语的学习,不管学生从何种角度去思考:出国留学、外资企业、适应加入WTO的需要„„等,出于这些需要,均激发了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对政治、历史等学科,只是出于升学的需要,才激发出一点儿学习的自觉性,而对于一些成绩较差、升学无望的学生,就放弃了这些学科的学习,因为他们缺乏这种需要。因此,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需要或根据学生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传授与之需要密切联系的知识、内容,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需要的有效途径。

1.要重视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研究表明,当人们被工作和学习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且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外在监督、限制以及过多的奖励等都是导致内在的动机下降和外在动机提高的因素。因此,减少外在的控制(包括奖励和惩罚),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使其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探究,从而激发出内在需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更要引导他们探寻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形成不满足于现有结论,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心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从而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不断发展。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接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有创造力,正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将成为课堂教学进行的内部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要的不同,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法适应和满足学生合理的正确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知识,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不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要求,学生学习感到枯燥无味,也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必须改变这种束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服务者,为学生需要的满足、创造力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形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突破教材限制,突破学校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全部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只是服务者,起点拨的作用。一切资料都是最新的,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学内容是依据学生的需要而定,那整个教学过程将更活泼,教学效果则更是令人满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将会得到训练和培养。

在教学中,我结合高二《哲学常识》的教学内容,就网络环境下教学进行了尝试,其效果是令人惊诧的。高二哲学内容抽象性较强,即使利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仍是似懂非懂,更谈不上如何分析、运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一堂“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试验,作为探索。

第一步: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最需要了解、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三个最感兴趣并且迫切想了解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能和教材相联系的问题(这是教师必须把握的)——《西部大开发》。

第三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准备好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网上查阅时具有针对性。

一切准备妥当,把学生带进微机教室,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互联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点拨,帮助学生查阅资料。

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思维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正因为思维的高度活跃,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内容,思维内容是令人惊奇的。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哲学原理,在这里竞然脱口而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的观点,等等,并且能自觉地利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联系教材内容加以分析,对原理的理解,运用发挥到了极点,更有甚者,在查阅过程中能自然得出“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各地方根据中央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政策,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是正确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确立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代表”的观点,思维得到升华,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利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开设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2.注意学生情感陶冶,锻炼意志力。

与众不同容易招致非议,创新往往遭遇批评,创新过程本身也会存在各种困难,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创造自身宽松的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动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情感陶冶,锻炼意志力,使其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到底的韧性。

情感是学生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调节因素,它既是学生思想意识转化为思想信念的催化剂,又是思想认识转化为实行行动的推进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也是学生接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强化或抑制接受活动的进行,构成推动或终止学生创造的动因和动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持肯定性情感和态度,则会把积极的意志转化为接受动力,使自己努力地接受所学的内容,提高认识活动的效率,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如上所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它持有肯定性的情感,故教学效率较高。反之,如持有否定性情感而产生拒绝接受行为,则抑制教学效率、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就不可能有创造力的发生。如传统模式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或同一学生对不同学科学习所产生的差异性,均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陶冶学生的情感,如:形象感染法、艺术感染法、群体感染法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这三种感染法的统一。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动力源泉,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需要、满足学生需要,但并未指学生的所有学生均能满足,教师在这一点上必须引导和控制。

1.只能满足学生正确的需要,对于学生错误的需要必经加以制止。

2.只能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对于过份的、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但不能扼杀学生的需要。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师在选题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要和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相密切,否则,难以激发学生需要。

其次,网络内容要丰富,教师要事先浏览,做到心中有数,否则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再次,网络内容必须是健康的,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 篇6

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和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智育课程,它是一门点燃和塑造学生灵魂与思想的课程,不能用智育化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德育。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而思想品德课要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关键在于变革创新,惟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被赋予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学科功能。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灌输式,教师一味的讲解,忽略了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法的利用,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教法与学法单一化、机械化。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教师的每一次教实际上都体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如果教师照本宣读,学生也往往就死记硬背。如果教师留足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必然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为此,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有现代教学观思想,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将教法改革与学法的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以共同提高效果。

一、讨论式对话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动脑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利于联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热点问题,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方法。通过讨论能明辨是非,可以集思广义,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认识水平相近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更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

对话法应该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话可以促进参与者进行高水平的思考,促进知识的保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道德评判水平。平等对话和平等探讨是新课程标准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对话是思维的反映,它给予学生纵横驰骋的想象,以最丰富、最富于跳跃的形式,绽开智慧的火花。对话加强了交流,让学生分享发现、成功和快乐。在对话中,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

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话是一种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式教学。

为了提高课堂探究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创设情景,将概念或原理设置为探究讨论的问题。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对概念原理的探究,应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之后才能逐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但是教师在创设了情景之后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利于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深刻认识,不宜“单刀直入”设计结论性的问题,以免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渠道。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除了自己设置问题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反问、学会设置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这是课堂互动的需要,也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思想品德课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建设,它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个体感受。唯其如此,学生的主体性才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教师也能在交流沟通的过程里把握住学生的思维变化、情感波动,进而适时地调整教学活动的方向,进而实现思维共振、知识内生。因而,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有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活动中由外而内的升华情感、端正态度。

和谐的问题式课堂一定是民主平等的,但也必须是知识互动的,盲目的发挥主体性不利于知识的传授,甚至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所以说,对某些比较抽象的重难点,单靠学生的自主探究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发挥教师的知识优势边导边问、精问精讲,只是不要讲得兴起而钳制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注意“主导—主体”的互补。

三、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在现代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在突变,人们面临的形势日趋严重,问题日趋复杂,必须转向创造性学习和自觉推行终身教育,才能生存和发展。让“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事实表明,有作为的人,历来注重自主学习,都是学习的主人和创造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把读书指导法上升到主要地位。教关键在于“授人以漁”,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不应该是“鱼”,而应该是“捕鱼”的方法,“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受用一时,只有“授人以漁”,才能使人受用终身。

四、合作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能力。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独自发明创造已经越来越不可能。这从现代各国高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其成果的取得得到了证实;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注意到相互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不仅在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显著的实效。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以一种目标为导向,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为避免实践中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心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教育教学主题,这是实施成功合作学习的前提。此外,组建各具特色的学习小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另一个基本条件,当然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介入是必要的,合作学习是新生事物,是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其操作的难度较大,这一新的教学策略对教师的要求是较高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的主题和学习领域应该是有限的,所以合作学习应该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充分发挥其优势,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发扬团队精神。

五、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地探索、发展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定位,学校如何开展、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学生素质和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专有者、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它对于改变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容切实做到“三进”,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既需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又要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学生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得让他们信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自己从真实的事例当中去领悟和学习。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该是符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案例,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地推陈出新,反映现实问题,反映社会热点,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时代发展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趣味性。所谓的趣味性就是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可读性。只有选择了学生感兴趣、喜欢读的案例,他们才会就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

七、教学形式回归生活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意味着学校、社会与教师需要全面合作。这正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整合所追求的结果,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所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也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活教学的要求。

造成思想品德课教学枯燥,脱离生活实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笔,机械地单向灌输书本知识,这就造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一问题就要使教学形式回归生活,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法就是将所学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尝试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参与性强,所以学生兴趣很高,恰当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艺法就是把音乐、诗歌、小品、漫画、名言警句引入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些文艺形式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有着单纯说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和理解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回归生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 篇7

一、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及过渡性, 树立学生的构成与创造意识

由于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的知识内容是相互关联与递进的, 因此教师需要确保构成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后期学习打好基础, 从而利于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一般情况下, 许多艺术院校在编排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时, 是依据教学内容的承接性来进行, 为了更好的进行色彩教学与素描教学, 通常选择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设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 以培养学生的构成与创造意识。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转变非专业视觉习惯, 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及设计造型能力, 对于学生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有极大益处。教师在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教学中, 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让学生充分掌握平面、色彩、立体这三个构成基础知识, 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进而令学生掌握美学形式的表达。当然, 因为学生首先学习的是构成课程的理论知识, 尚未接触过具体的设计,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过渡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构成与设计的概念, 并对现代设计观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 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构成知识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明白只有掌握了构成基础知识才能形成系统的艺术设计观念, 而后经过不断的训练以达到艺术设计创作的目的。

二、重视构成课程的关联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构成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课程, 其课程体系中主要有三大教学内容构成, 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形成造型空间意识, 教授学生关于二维平面设计的知识, 如构成方法、形式组织等。而色彩构成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意识, 让学生明确色彩搭配的原理与规律, 使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技巧与法则。最后, 立体教学是树立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 掌握立体形态中元素的构成规律。在构成课程中,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这三部分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关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三部分的关联性, 将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从而使构成课程教学实现相互渗透的目的。如在进行“点”的知识教学时, 教师应分别从平面、色彩、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以实例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观念。此外, 由于艺术设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树立学生的三维形态意识, 使学生明白艺术设计过程中有关体积、空间形态、材质、色彩搭配的关联。学生通过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 能够进一步掌握二维平面设计方法、三维形态造型规律, 以及色彩搭配审美, 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设计。

三、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性是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 因此教师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应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情境, 在实践中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构成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实际设计技能, 让学生尽可能将自己的创意变为实际的艺术设计作品,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而且还能够树立学生艺术创作的自信心。为了提高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采取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构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首先,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构成课程的理论性教学, 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课件、录像等形式进行教学,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让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与掌握构成课程的理论知识。其次, 教师应创设极具娱乐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情境, 安排设计任务,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知识, 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从而掌握构成课程中的基本实践技能。教师在实践课堂上布置设计任务, 让学生自主发挥进行设计创作,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四、总结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 艺术设计专业还算是一个新兴专业, 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程引进我国课程教育体系的时间不长, 因此在构成基础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与不成熟之处, 需要各大艺术院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在汲取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革新。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构成基础课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应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将教学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技能, 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

摘要:现今在我国各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 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已成为一门基础的必修课。由于艺术设计是一种集实践性与创造性于一体的专业, 因此在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对大学生创造力与艺术实践技能的培养,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构成意识, 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掌握一定的创造能力、视觉思维能力、设计造型能力等。在此, 本文将深入探讨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的教学, 从中分析如何在构成基础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构成基础课,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洪波.“文化嵌入”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意能力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 2011, 26 (4) .

设计如何提高创造力 篇8

一、目前网点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

(一)经营理念传导不深入。一是受经营绩效导向影响,目前营业网点较注重的仍然是存款、贷款规模、产品数量,经营管理的重点基本上还停留在注重规模增长的传统思维,对于成本、风险的控制,价值创造理念还不深入,资本约束机制尚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网点布局不尽合理。网点过于集中市区局部,形成资本资源内耗性竞争局面;低效物理网点的迁址撤并不及时,导致设备投入与网点的业务量不匹配,部分自助设备业务量不饱和,造成了网点资本资源的浪费。

(三)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一级支行及网点严重缺乏资本管理专业人才,直接导致网点无法有效承担起经济资本管理的核算和督促职能。

(四)精细核算难以计量。对于具体每笔贷款或表外业务,还无法准确量化业务的经济资本占用额,客户经理手头也缺少与实际经济资本计量结果相匹配的经济资本占用“计算器”。网点价值管理平台中上级行下划部分中间业务收入、部门统一申请的费用在网点间的分摊均靠手工还原,准确性不够。 (五)管控成效无法量化。当前网点所采取的经济资本管理措施依然停留在定性管理上,上级行对经营行所提示的压降措施大都是方向性内容,经济资本压降 的量化效果不明显,经济资本定量管理缺乏有效抓手,网点不能每天直观看到能反映本网点经济资本占用及经济增加值的报表数据。

二、强化经济资本约束,促进网点价值创造

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经济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作为网点来说,要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必须强化经济资本约束,在有限的经济资本规模下精耕细作,将收益与风险、成本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实现价值最大化。

(一)深化理念传导,营造网点经济资本约束,价值创造管理氛围。一是强化观念深植。引导网点每一位员工树立“讲本求利、精细管理”的经营理念,在每笔业务、每位客户、每项开支中讲价值、算回报,注意节约财务成本,控制风险成本,降低经济资本成本。二是对网点绩效考评中设立经济增加值等能反映网点经济资本约束,价值创造的指标体系。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发挥经济增加值(EVA)对网点业务结构调整的引导约束作用。将网点的工资、费用分配直接同经济增加值挂钩,鼓励网点通过提升价值创造力来争工资、争费用,保证财务资源向高收益的网点倾斜。三是加快网点价值管理实施步伐。深化价值管理平台应用,前台部门合理计算、分摊网点的中间业务收入,对于部门发起的费用尽量合理分摊至各个营业网点,切实把资本管理理念、操作和执行有效传导到各操作层面和员工,促进价值创造能力、综合竞争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加快网点转型,推进网点资产直营。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点资产直营,加大资产业务拓展力度,不仅能深化网点的资本成本管理的理念,还能带动网点业务品种更加多样化,增强客户黏性,从而提升网点整体竞争能力、创利能力。

(三)强化经济资本约束,推进结构优化。以经济资本占用为重要标尺,积极推进组合营销,调整贷款投向投量,促进低风险业务优先发展。一是优化品种和客户结构。继续优先支持个人助业贷款、优质小微企业贷款和高价值客户的信贷需求,加快低风险的贸易融资与贴现业务发展。坚持好中选优,加大信用风险考核权重,提高高信用等级客户贷款占比,降低客户违约风险,严控新增贷款风险。二是重视客户的评级。符合提级条件的客户应尽量提级,可有效降低降级经济资本,对应评级而未评级的,将按照B、C级客户给与资本惩罚,审慎发放低评级、无评级贷款。网点的客户经理在平时工作中,对录入至信贷系统的客户财务数据应做到仔细核对,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客户的信用等级、风险分类形态下降。三是优化期限结构和担保方式。既充分考虑法定贷款利率,也要发挥好FIP(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价格杠杆激励作用,适度控制中长期贷款,缩短资产久期,期限越长系数越高,相同条件下,尽量发放短期贷款。贷款业务尽力争取符合规定的抵质押方式,增加风险缓释量,减少经济资本占用。四是按现在资本成本的计算方式,以各月末资产的余额计算资本成本。在不影响信贷规模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月头发放贷款,月末收回贷款,压降月末贷款余额,降低经济资本占用。五是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确保不良资产总额和内在损失额的双下降,减少经济资本计提要求,这对资本占用的减少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特别重视加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盈利能力下降、发展前景差的、对农行综合回报率不高等客户的退出力度。

(四)改进定价管理,提升价值创造。一是转变考核思路。改变以往对信贷产品完全“从量”的考核模式,以省分行全面推行法人贷款逐笔定价测算为契机,研究出台针对法人贷款价值创造水平为对象的考核奖励办法,按照多创造EVA部分的一定比例对客户经理实施价值创造贡献奖励,以调动客户经理提升贷款利率定价的积极性,深化量效并举的营销意识。二是落实负债组合管理要求推进存款差异化定价。科学评估存款利率定价结构,合理利用利率上浮政策,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力度,鼓励吸收中短期存款,减少对高成本主动负债的依赖,控制存款付息成本,引导网点注重存款业务价值创造,增提资产收益水平,树立“靠利率挣钱”的指导思想,提高每一笔贷款的“含金量”。将存贷款利差纳入网点考核。

(五)大力拓展不占用经济资本或占用系数较低的中间业务。在继续巩固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适时开发新产品、新领域,提升新兴中间业务占比,以产品多元化为重点,开展分群营销,努力构建中间业务收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非信贷资产经济资本管理。一是积极拓展经济占用系数低、不占用信贷规模的买入返售票据、存放同业业务,有效提高资金收益。二是调整结息周期,尽可能按月结息,可降低应收利息月末经济资本占用。三是加大低效、无效闲置固定资产清理力度,可有效降低网点经济资本占用。

(七)加强表外业务的经济资本管理。一是保证金存放行和银票开票行相匹配,可降低风险敞开。二是尽快清理已签订借款合同但未放款的贷款承诺,控制表外承诺业务风险敞口,对客户贷款归还、合同履行完毕、业务终止的信贷业务,客户经理在C系统中要及时处理,有效降低本行经济资本占用。三是优先发展低风险银票、信用证及保函业务。

(八)落实管理职责,约束网点经济资本占用。一是强化对网点资本约束的预警机制。加强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和回报理念,亟需规范经济资本监测和分析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和方法,明确经济资本监测和分析的数据平台、手段、方法、范围和指标体系等,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不同阶段的管理流程,设置预警限额,规范警告标准和等级,明确问责和整改流程,强化执行和控制力度,提升对网点经济资本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优化网点的布局,对低效的物理网点进行“瘦身”或转型,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经济资本成本,提升网点价值创造能力。三是对网点资产的投入,要充分考虑网点的业务量、网点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优化资源配置,约束网点经济资本占用,扩大网点盈利空间,提升网点价值创造能力。

经济资本实质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点要提高收益,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回报,必须增加风险资产,因为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另一方面,风险资产的增长并不是无限扩张的,而要受到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制约,必须在风险资产总量约束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资产结构,积极寻求使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的资产组合和经营策略。

上一篇:【精华】未来的世界小学生作文下一篇:竞选班干部出色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