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共12篇)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 篇1

长乐洞江小学

张燕林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雇定、翘起、哗笑、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

2、通过朗读体会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事物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3、初步感受威尼斯的异域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 篇2

一、直观导入, 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用到或见到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师: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有一座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使用的交通工具与众不同, 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让我们到威尼斯去领略一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吧! (播放录像)

师:游览了威尼斯, 你都见到了些什么?

生:我发现那里的河特别多。

生:我发现那里的桥特别多。

……

师:本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在游览威尼斯时, 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从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威尼斯, 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 轻声自由地读课文。 (生读)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威尼斯呢?

生:因为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教师板书:交通工具)

师:说到交通工具, 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 (威尼斯的河道) 那“汽车”又指的是什么呢? (小艇)

师: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这都写了谁?

生: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

师:除了这些人离不开小艇外, 再想想还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

生:邮递员、医生、学生、市长……

师:是啊!在威尼斯, 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 可见小艇确实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这里, 我们知道了小艇的一个特点, 这个特点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 (板书:作用大) 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的特点, 所以作者在写威尼斯时选择了小艇来写。

师: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小艇样子奇特、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和它的特点。

【评析】教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及讨论交流,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二、品读课文, 突出特点

师:作者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生默读, 画批。)

生:“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师:除了这些,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 (生:比喻) 用了几个比喻? (生:3个) 同是写小艇, 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为什么?

生1:比作独木舟, 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生2:比作新月, 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生3:比作水蛇, 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理解得非常好, 可见,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 抓住了小艇不同的特点来写, 描写得很精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小艇不同的特点吧! (指名读)

师:刚才, 你朗读时注意强调了“又窄又深”的特点, 如果能将“二三十英尺长……”中“长”的特点也读出来, 就更好了。来, 再试一试。

生:小艇有……

师: (指名读) 请你读打比方的部分。 (生读)

师:“有点像———独木舟”, 多有趣的样子!读得不错。

……

师:小艇的样子是这样——— (奇特) , 坐在里面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 (驾驶技术) ,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呢?

生:“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船只很多, 速度很快的情况下, 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 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做到平稳穿过。

师: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精彩在哪儿?

生:“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 精彩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 显得很生动。

师: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生:“沉沉地入睡”。

师:是的,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呢?

生:静。

师:你找得非常好, 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生:“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传来一片……声音”写得精彩。

师: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生:威尼斯小艇在夜里给人们带来欢乐, 同时也写出了威尼斯的动态之美。

师:你理解得很好, 有道理。但这一句中还有更精彩的地方, 你们发现了吗?

生:“水面上渐渐沉寂,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这一句精彩。

师:这一句精彩在哪儿?

生:月影给人摇晃的感觉。

师:是啊, 古老的威尼斯无论是动也好, 静也好, 都是那样的优美迷人。让我们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来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 (教师播放音乐)

师:你看,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 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 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 (密切) , 说明了小艇的——— (作用大) 。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城月夜静寂的美景吧!

【评析】教师通过补充、提示、赞许与指正, 来了个“水涨船高”的引导, 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 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评价, 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积累知识。

三、总结课文, 有效拓展

师:到了这时, 人歇了, 船停了, 城市才进入了梦乡。到了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 人醒了, 船动了, 城市又开始活跃了, 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 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请概括地说一说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生答) 你能用抓住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开封的铁塔吗? (生答)

……

威尼斯的小艇 篇3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初读题目和课文,我们也许会感觉这是一篇状物散文,即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等。

这真是一篇状物散文吗?

我们细细阅读课文,感知作家的文路,即写城,写艇,写人。我们会觉得这绝不是一篇状物散文,而是一篇游记。

尽管作者展现的是威尼斯的异国风情,但以小艇为题,在读者阅读这篇文章后,内心就产生了一种错位的感觉,即题目与文章内容并不完全相符合。这种错位,让文章充满了情趣。阅读的情趣,不正在于此吗?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师:昨天,咱们已经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威尼斯的小艇》。教师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回顾讲了关于小艇的哪些内容?

(二)深读感悟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哪些地方令印象最深刻?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自学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交流一: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

(1)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点拨:这句抓住小艇的长度、深窄写出了小艇外型特点。

(2)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点拨:什么时候的月亮称为新月?小艇像天边一弯新月,造型多美啊。除了像新月,还像什么?

(3)小艇行动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点拨:这句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的灵活。

师:你们发现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小艇的样子的?

生:(比喻)

师:请问,“仿佛”是什么意思?(好像)

师:既然“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咱们把这句话改一下,改成“„„行动轻快灵活,好像田沟里的水蛇。”来和原文对比品味一下,(让学生对比读并讨论)。

师:可以对换吗?(可以)

出示课件:

⑴、„„有点像„„像„..好像 ⑵、„„有点像„„像„..仿佛

师:我们把它们各放到句子中去读,想一想哪句读起来感觉更好些呢? 师:为什么?

师:(如果都用“像”,这样感觉就死板了,用“仿佛”读起来有变化,味道更好)

师小结:对,说明作者词汇很丰富。中国的汉字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咱们写文章,有时候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而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味道。

师:来!咱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这不一样的味道。

指导读第三节:游客坐在小艇里观赏周围的景色,多惬意。书上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那休闲自得愉快的情致?我们也一齐把那份悠闲自得的情致读出来。

师:美丽的威尼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小艇没有人可不行,没有驾驶小艇的人,没有威尼斯的船夫,再美的小艇,再奇特的小艇,它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所以咱们更需要了解的应该是人,驾驶小艇的人。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描写船夫的文字。

谁知道作者在描写小艇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

老师:以后你写作文时候怎么做呢?

2、交流二: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

同学们已经领略到威尼斯小艇的独特,灵活,轻快,怪不得同学说,我真想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看一看,玩一玩,但是小艇是物,没有了船夫,就没有它的特色,所以,咱们去威尼斯特别不能忘的是——船夫。

(1)谁能概括地说说船夫的驾驶技术,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

(2)威尼斯船夫的驾驶技术真是精湛,我们来欣赏。(观看录像)

(3)语言训练: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船夫最想说什么?

(4)演一演:推荐三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招揽你的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计吆喝好。能不能用课文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自己各国,你听了吆喝后有什么问题要问?

(5)交流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交流网上看到的资料]

师生对读第四节。

3、交流三: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作用大

威尼斯的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离不开小艇。谁来说说小艇与人们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1)想想青年妇女乘小艇干什么去?

(2)除了书上这些人用小艇做事外,再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医生、学生、邮差、病人、教师等)

(3)小结: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板书:白天

喧闹

充满活力

(动态)

师:夜晚的威尼斯是静寂的,当坐着威尼斯的小艇,拉开窗帘,你们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板书:夜晚

静寂

美丽

(静态)

出示课件: 生(朗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很静很静的感觉,仿佛小艇使威尼斯入睡了,在美妙的梦乡中。)师:威尼斯睡了,我们读时声调应该是怎样的?(小声,恬静)

生:(小声齐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朗读情感升华:

播放背景音乐

师:小艇不动了,静寂笼罩着威尼斯。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四周一片蔚蓝,宁静,水天一色。我们看到──生:(齐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师:陶醉了,是吗?你舍得离开这宁静的威尼斯吗?

师生共同(朗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看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小结:(动态、静态)描写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用到习作上去。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呢?

(四)作业拓展阅读

人们习惯把我国的苏州称作东方的威尼斯,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苏州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之处

板书设计:

小艇(独特)

长、窄、深、翘

轻快灵活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技术好)

操纵自如

白天

喧闹

充满活力(动态)

作用(大)

夜晚

静寂

美丽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

2.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2.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小艇的特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三)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二)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这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小艇的形状,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在领略威尼斯小艇的风采之前,我们首先来检查预习生字和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情况。

(三)检查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1.填写生字表格。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艇”字应读“ting”,不能读tin; “纵”,字应读“zong”,不能读cong; “叉”字应读“cha”,不能读ca; “艄”字应读“shao”,不能读xiao;

“哗笑”的“哗”字应读“huá”,而“哗啦”的“哗”字要读“huā”。3.分析生字结构,正确书写。

“艇”字中间部分是“廴”,不能写成“辶”;“雇”字是“户”字头,里边是“隹”,不能写成“住”;

“梁”的右上部是“ ”,不能少写一点“刃”。

“叉”字是“又”字加上一点,不能忘记写中间的“丶”。4.区别形近字。

出示形近字,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艄”和“稍”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艄”,船艄;“稍”,稍微。这两个字的偏旁不同。

“毫”和“豪”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毫”,丝毫,毫不在乎;“豪”,豪迈、豪言壮语。

“勿”和“匆”两个字形相近,音、义都不同。“勿”是不要的意思,比如,请勿打扰;“匆”有些着急怎么样的意思,比如,匆忙,急匆匆。

“梁”和“粱”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木字底的“梁”是桥梁,房梁的意思;米字底的“粱”是高粱米的粱。

5.理解重点词语。

世界闻名: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自如:活动或者操作不受阻碍。课文中指驾起船来不受阻碍,熟练,灵活。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簇拥:紧紧围着。课文中是聚集的意思。哗笑:高声喧哗说笑。

沉寂:十分寂静。与“静寂”意思相近。

呎:英尺的旧称,现在已不用。一英尺约合0.3048米。圣经:基督教的圣书。

教堂: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祷告:信教的人向神祈求保佑。

雇定:雇,出钱叫别人为自己服务。本课指事先已确定好,在某一时间内专门为自己服务。

6.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1)近义词:

闻名(著名有名)摇晃(摇摆)沉寂(寂静静寂)残破(残缺)

灵活(灵巧)操纵(操作)庄严(庄重)祷告(祈祷)簇拥(拥挤)哗笑(嬉笑)(2)反义词:

残破(完整)簇拥(散开)灵活(笨拙)庄严(活泼)沉寂(欢腾)新鲜(陈旧)笼罩(敞开)弯曲(笔直)

(三)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请六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画出这句话。

(全文围绕“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画出来的这句话,并谈一谈它在全文的作用。(这句话在全文起总起和点题的作用,说明小艇在这座城市很重要。)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文章是按不同方面的顺序叙述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用合并几个自然段的方法,将意思紧密相连的自然段合并为一段,再概括段意。也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小艇”,这样分段和概括段意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这几个方面分别是什么?(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由此把课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的是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的是小艇样子奇特,乘坐小艇观赏风光富有情趣。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的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的是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这篇课文先总后分、思路清楚,学生容易理解。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给学生创造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请同学谈对课文的印象。

这篇课文分四段,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段?请你朗读一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想象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子和坐在里面的感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二)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二)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启发同学谈谈自己了解的世界著名城市,说说那里的特色和印象最深的地方。(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莫斯科的红场、北京的故宫、水上城市威尼斯等)

板书:威尼斯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来欣赏欧洲意大利的这座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光。

2.播放电视录像片,或者幻灯片,也可以用图片,展示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请同学谈谈自己对威尼斯的印象,喜欢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等。(河流、雕塑、建筑、服装、桥梁、小艇等)由此引出“小艇” 板书:小艇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威尼斯的小艇,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与这座城市的关系。

(二)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因为威尼斯的河道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水上城市,这里水道比车道要多。因此小艇在威尼斯就显得很重要,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齐读这一段。

小艇这样重要,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同学们最想知道的。请看第二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察威尼斯小艇的幻灯片或图片。启发学生谈论观察到的小艇的外形及特点。

(小艇很窄很长,两头上翘、漂亮、像新月等。)

2.分析比较句子,了解小艇的特点,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1)出示幻灯片①“威尼斯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着,行动起来又轻快,又灵活。”

出示幻灯片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学生几人一组讨论:比较这两段话,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哪句话更生动。

(特点是又窄又深、两头翘、轻快灵活。第二段话写得生动,主要是里面的比喻句用得好,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比作熟悉的事物,这样就突出了本来不熟悉的事物的特点,比较好理解。

这段话中运用了三个比喻句,一是用人们熟悉的独木船作比喻,人们脑海中就会出现小艇的大概模样,二是用新月作比喻,使人感到小艇的造型很美,很有情趣;三是用蛇作比喻,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好像小艇就在眼前游动。)

板书: 特点

又窄又深,两头翘 轻快灵活

作者抓住了小艇的特点:又窄又深,两头翘、轻快灵活,运用三个比喻句,非常形象地把威尼斯小艇展现在我们面前。

(2)播放轻松的音乐,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有说不完的情趣”的含义。在音乐的伴奏下,听着教师朗读课文,请同学想象自己坐在小艇上的感觉。(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很舒服;看着两边的河流、桥梁、船只,很新鲜,很有意思;两岸的建筑物很有特点,很漂亮,坐在小艇上欣赏是一种享受„„)

再加上偶尔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打个招呼,你觉得怎么样?(真是有“说不完的情趣”。)

“情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的“情趣”说不完?(“情”在这里是情调的意思,即不同于寻常的愉快的感觉;“趣”在这里指外界对自己的吸引力,即有趣。因为这种“情趣”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感受良多。因此,这种“情趣”是说不完的。)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作者在这一段先写了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但船夫“总能操纵自如”。接着进一步加以说明怎样操纵自如:极快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也能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

书上的一个词概括了船夫的驾驶技术,是什么词?(“操纵自如”)板书: 船夫

速度极快时能拐弯 拥挤时能挤进挤出 极险极窄处能穿过 操纵自如

2.齐读这一段,进一步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五)学生自学第四段。

1.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2)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3)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

如果学生感到第三题有难度,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威尼斯的“静寂”和“喧闹”与小艇的动与不动有什么关系这方面去思考。

(课文中讲到白天商人坐小艇做生意、运载货物;青年妇女坐小艇娱乐、交友;孩子们坐小艇到郊外游玩;老人带全家坐小艇去教堂做祷告。夜晚,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可能还有一些人坐小艇。比如,警察坐小艇指挥水上交通;医生坐小艇急着去看望病人;演员坐小艇去另一戏院演出等等,可见威尼斯人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小艇。

课文用威尼斯宁静的夜晚结尾,是进一步反衬小艇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威尼斯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小艇行动了,威尼斯就喧闹;小艇都停泊了,“静寂”就“笼罩”着威尼斯。这说明小艇与整个城市的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

2.自由朗读这一段,体会“喧闹”、“静寂”与小艇的关系。板书:

白天做生意娱乐 郊游祷告 夜晚回家

3.小结第四段。

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写各种各样的人都要乘坐小艇,从而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可以说在威尼斯谁都离不开小艇,小艇可以去威尼斯的任何地方。“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作用

(五)总结全文。

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因为威尼斯是著名的水上城市,城市被纵横交错的水道环绕,小艇是这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所以说小艇在威尼斯这座城市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呢?

(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具体,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作者通过多次观察,从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因而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 篇6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哗”,能读写下列词语: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桥梁、静寂、操纵自如;联系上下文说出“操纵自如、沉寂、静寂、笼罩”等词语的意思;

2.技能目标:领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纵横交叉的河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船是市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下面让我们一起到威尼斯领略一下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去看一看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

二、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让学生根据问题圈点、勾画。

用“——”划出直接描写小艇特点的词(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2、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比喻)

(1)“窄”、“深”,用“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出示幻灯片)

(2)“翘”,用“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两头翘起的样子。新月两头尖尖的,弯弯的,很美,作者用“新月”比喻小艇这一特点,形象地描写出小艇独特的美。

(3)“快”,用“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水蛇在水里游动,行动灵活自如,用水蛇比喻小艇行动快,就更能使人形象地体会出小艇这一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指导朗读,体会小艇的特点。

4、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坐在这样小艇里的乐趣

3、小结:大家理解的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描写得很精彩,今后我们写作文时不仅要仔细观察事物得特点,还要充分发挥自己得想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学习“船夫的技术特别好”一段。

指名读,学生思考: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充分表现出来。

四、学生自学第五六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作者是抓住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写的?说明了什么?

(商人、年青妇女、小孩、老人,说明了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小艇)

(2)作者抓住哪两个不同的时间?说明了什么?

(3)请同学说说描写的精彩的句子,好在哪里?(师相机引导)

(4)小结

五、齐读全文,思考。

1.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2.作者写威尼斯小艇是为了什么?

(为了显示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2、收集关于苏州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异同

附板书设计:

┌小艇的特点

┌外形:窄、深、翘

1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艇的作用┌白天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 篇7

《威尼斯的小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领略威尼斯水城的奇异风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学习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 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阅读这篇课文, 我们要抓住主要内容,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特点。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掌握10个生字, 能理解读写“威尼斯”“操纵自如”“祷告”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课文4~6自然段, 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 通过学习课文,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和它与这座水上城市的关系。

4.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本文预设第二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看片激趣

(1) 师:今天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节语文课, 带领你们去国外游游, 领略一下异国风情, 好不好?

(2)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赏一段视频。

(3) 师问:课文写的哪座城市, 有哪些景物?

(4) 师总结这就是意大利的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 威尼斯的小艇也同样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 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师:这么美丽的水城, 这么优美的小艇, 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

(2) 师:同学们读完后想想:课文紧扣小艇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 师生讨论交流, 归纳整理全文主要内容:

地位, 特点, 坐船感受, 船夫技术, 作用

3. 师生合作, 探究学习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师:威尼斯的小艇地位怎么样, 课文是怎样介绍的?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来吗?抽生读一读, 集体评一评。

(2) 指导朗读那我们应该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赞美、突出重点词语) 大家齐读感受。

(2) 学习第2自然段

(1) 师:威尼斯小艇这么出名, 那它究竟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一睹它的真面目。观察小艇图片,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

(2) 师:威尼斯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重点词语。

师生交流小结:

样子:“长”“窄”“深”, 像———独木舟, 比喻小艇又窄又深;“翘”, 像———新月, 比喻小艇两头翘起的样子。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3) 师:作者对小艇的介绍怎么样?好在哪里?抽生说说。 (抓住特点, 巧用比喻) 让我们来模仿练习练习。

例:平静的湖面像_____, 公园里一排排整齐的塔柏像_____, 街道两边的梧桐树仿佛_______。

(4) 师:根据课件显示, 学生再品读, 体会小艇的特点。

(3) 学习第3~4自然段

(1) 师:这么优美灵活的小艇, 坐上去游览会有什么感受呢?请男生读一读, 女生在文中找出坐船的感受。

(2) 师:坐上软软的小艇游览, 船夫是怎样驾驶小艇的? (看图)

(3) 师:女生齐读, 想想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4) 师:作者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一共有几句话?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边读边勾画出来。

师生交流小结:

*速度极快, 来往船只多, 能够操纵自如。

*不管怎么拥挤, 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 总能平稳地穿过, 而且还能做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

(5) 指导学生通过接力读、比赛读, 把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充分表现出来。

(4) 自学第5~6自然段

(1) 自学第5~6自然段。学生自由阅读, 思考自学提示:

*作者是抓住了哪些人物来写的?说明了什么? (商人、年轻妇女、小孩、老人;说明了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小艇。)

*作者抓住哪两个不同的时间?说明了什么? (白天人们乘着小艇去办事, 晚上人们乘着小艇去娱乐、游玩;说明威尼斯这座城市白天、夜晚都离不开小艇。)

(2) 学生前后四人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

(3) 汇报成果, 教师小结。

师:是啊!白天, 威尼斯充满生机活力;晚上, 寂静围绕着威尼斯入睡。这些情景都与什么对象有关?看看课文开头, 想想再次说明了什么? (威尼斯小艇的地位非常重要, 照应开头,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就要运用这种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4) 师:多美的威尼斯!多美的夜晚!我们应该怎样来赏读? (白天读出勃勃生机, 夜晚充满诗情画意, 渐渐低沉。) 分男、女比赛赏读。

六、总结回顾, 谈出感受

*师:课文讲完了, 根据板书, 请同学们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师生小结:仔细观察, 抓住事物特点写;

巧用比喻, 形象描绘。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生动。

七、反复诵读, 领悟积累

师:课文写得美, 现实中的威尼斯更美丽。同学们想去威尼斯吗?想坐威尼斯的小艇吗?那我们再来看看吧。

师:走进课文, 就是来到了威尼斯;走进课文, 就是坐到了威尼斯的小艇上;让我们再来乘坐威尼斯的小艇, 再去游玩观光吧。学生赏读背诵。

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会翻船吗 篇8

课前,我大量收集资料,掌握她的风情,信心十足地带着孩子准备一览其独特的美。故上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后,就从题目入手,问孩子:“看了这一课题,你们想了解什么?”

有的孩子想知道,威尼斯这城市是个怎么样的城市。有的孩子想知道,威尼斯小艇是怎么样的。有的孩子想体会,坐在威尼斯小艇上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而这时一个孩子却说:“我想知道坐在威尼斯小艇上会不会翻船?”

他这担心一问引来了全班学生的哗然,学生纷纷议论起来。看这个孩子笑嘻嘻的样子,似乎为自己提的问题引来这么大的反响而得意。此时,我灵机一动:好,今天我就从他担心的问题入手,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找找证据,看看这种担心是不是多余的。

孩子们的积极性来了,学生一眼就找出了“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这个最直接的证据。可他们无论如何就是无法再找出第二个证据,任我怎么提醒他们。我说:“根据我们搜索的材料知道,威尼斯是世界有名的水上城市,再看图中,房子与房子之间是什么?”可孩子们还是显得茫然。看来这些孩子书都没细看,囫囵吞枣的,像只无头的苍蝇——瞎撞!我只好再提醒孩子们静下心来,再細读课文,看在哪自然段从侧面给我们作了提醒。终于有个学生细细声地、不敢肯定地回答:“威尼斯是世界上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是呀,在威尼斯,小艇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实也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他们的大街就是河道,他们的汽车就是小艇!再加上有驾驶技术这么高超的船夫,你说还担心翻船吗?”这一点,孩子们茅塞顿开,脑袋瓜都开窍了,纷纷找出了更多的有力证据,连刚才那孩子都和大家一起忙碌起来。

孩子们发现威尼斯人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我再借机让孩子们列个表,看看威尼斯的人们平常都用小艇做些什么。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篇9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小艇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威尼斯独特风光,感受异国风情,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如何把小艇的样子写得具体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交融

今天我们共同来来游览一座奇特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出示课件:威尼斯的风光)旁白: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城有117条纵横交叉的大小河道,有400多座桥梁。因此又被称为“水城”或“百岛城”。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游览后,说说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板书课题并指导“艇”的写法(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词语

讲解“哗”是多音字,理解“纵横交叉”的意思。

3、指名读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写出了小艇的样子的词句。

2、单位换算二三十英尺长,有多长?读出小艇的与众不同来。

3、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瞧,有了这个天边的“新月”,咱们就明白威尼斯的小艇弯到像“新月”,作者就是这样,用咱们熟知的事物一下子就让我们从未见过的事物,也能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同学们带上理解来读读这一段,谁能读出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4、仿佛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好像?你还知道哪些比喻词?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5、播放威尼斯风光的视频:坐在小艇上,我们可以————,可以————,还可以————,难怪作者这样说,读第三自然段。

6、按照老师的提示,试着积累这两段的内容。

(四)扩展延伸

小结: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如果同学们还想更多的了解威尼斯的小艇,同学们还可以阅读《威尼斯之夜》。

六、板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 长、窄、深、翘 小艇

驾驶技术

威尼斯的小艇反思 篇10

廖 其 兴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结构十分严谨,语言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学生去品味与欣赏。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感悟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课文围绕着小艇写了三部分,如果逐个部分来讲,就又落入了俗套,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因此,学习新课时我提出问题:“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吗?”学生不受我的限制,自由发言,大胆展示自我。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不是我牵着同学的鼻子走,而是以他们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读,可以画,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学生纷纷动手、动口、动脑,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中感受到小艇的独特美,尤其是末了,我出示小艇的纸模,让大家看着模型去回忆小艇的样子,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比较顺畅,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又如: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使学生对小艇的结构领会得不够准确清晰。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改进。

总而言之,讲授《威尼斯的小艇》这课时,从备课到上课,都有所收获和体会,受益匪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课堂紧凑,层次清楚,学生分析、理解等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是一节成功的课。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把读思结合,思说结合。学生在朗读中,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过程中,学生感情朗读三次,每次都有层次上的不同要求。第一遍眼中要有语言,第二遍脑中要有形象,第三遍心中要有感情。这只是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但学生感情朗读还差,也就是学生的语感还差,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加耐心地培养训练。

最成功的有两个地方。其一,是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我没有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而是采用给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去读去找,学生每次读完后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通过学生的说,全班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真正做到读、说、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其二,对“水蛇”一词的挖掘。以前从没有注意到这个词。在这次备课中,通过反复读文章,发现“水蛇”一词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威尼斯的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还写出了它所有的特点。有了这一发现,怎样把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又怎样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我找到一个切入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语言训练: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从“轻快灵活”开始,学生联系到第四自然段理解这个词语之后,再提出“我发现,‘水蛇’一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威尼斯的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意留下悬念,并促进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联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前一句,找到了答案,这一答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对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是具体形象的了解。真是不容易。

威尼斯的小艇反思 篇11

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心中勾勒出小艇的样子,然后,请同学上台画小艇的简图,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归纳小艇的外型特点,为弄明写作意图,继续深入,让学生想想小艇奇特的外型与小艇的轻快灵活之间到底又何关系?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潜入,学生对重点部分理解得十分透彻;又如突破学生如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这一难点,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谈感情、谈体会:一是在将完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后,让学生谈作者为何能将小艇的外型描写得如此具体?

学生很快得出要注意勤观察、勤想象,注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绘的结论;二是讲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后,又让学生谈作者为何能将船夫驾船的场面描写得那么精彩,学生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文章写得生动逼真。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设计了船夫作导游,带领游客游览威尼斯的情景活动,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学生扮演船夫和游客,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自编自演,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启动”,积极开动脑筋,丰富了想象力。课堂气氛达到小高潮,热烈而和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惊叹的语气。我觉得,任何一节课都要相信学生,都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 篇12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的一篇精彩课文。文章介绍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作者描写了小艇奇特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作用,从而说明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引导学生把握住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不过,学生对于水上城市威尼斯比较陌生。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分析描写小艇的句子,并结合课件,让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和特点,为后面学习威尼斯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做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小艇、威尼斯、纵横交叉、船艄、船舱、翘起、保姆、雇定、祷告、哗笑”。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艇的的特点,感受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3、引导学生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运用准确的词语,恰当的比喻描写小艇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抓住中心问题,了解小艇的特点、作用,体会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进而体会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好处。

三、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发现文章的主要问题;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设计

如何设计教学过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出示幽默故事,激情导入

1、出示幽默故事

2、板书课题 3.简介威尼斯

二、检查复习,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

小艇 威尼斯 纵横交叉 船艄 翘起 船舱 保姆 雇定 祷告 哗笑

2、想一想并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1、我们刚刚从图片中看到了威尼斯的景色非常美,可作者为何要单单写小艇呢?

2、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呢?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小艇的重要性的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于威尼斯而言,“大街”指的是什么?汽车指的是?

四、研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小艇的样子(2)

1、同学们,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想看看吗小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吗?

2、那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找一找,看看谁能发现。

3、你发现作者在描写上有何特点吗?

4、这三个比喻都是写小艇样子的,去掉一个不也一样吗?

5、小结。

(二)坐在小艇中的感受(3)

1、这么独特的小艇不知道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你能通过读书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乘 坐小艇的感受介绍给大家吗?

2、同学们,这次旅行,有什么感受啊?你想说些什么呀!

3、请同你们也带着这美好的感觉,齐读第三自然段。(三)船夫的技术(4)

1、我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可以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真是很有情趣。这就不能不提到船夫,请同学们默读描写船夫的段落,看看船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从哪里能看出船夫驾驶小艇时操纵自如呢?

3、船夫的驾驶技术真是不简单!请同学们看看这两

段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能不能去掉?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遇到极窄的地方,他能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能作急转弯。

4、让我们一起带着赞叹之情,朗读课文,再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

(四)小艇与人们的关系(5-6)

1、小艇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说明它在人们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课文也进行了描写。2朗读课文,找一找人们作小艇干什么?完成下表。

2、想一想,还有哪些人会乘坐小艇干什么?

3、师这么多人都会乘坐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不仅白天离不开小艇,就连晚上也同样离不开小艇。半夜,戏院散场了……

4、想一想: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晚上,当小艇载走最后一批客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艇动城闹 艇停城静

5、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的手法,让你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么关系?

生: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非常重要,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6、小结:作者在这里通过描写白天和夜晚情景,将描写事物与人们的活动联系起来、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相结合,真是十分巧妙。

7、朗读。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男女生分角色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威尼斯的夜景!

(五)课后练笔:总结全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

(六)作业

法国作家乔治 桑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威尼斯之夜》。《威尼斯之夜》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景物描写特点突出。课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比较两篇文章写法的不同之处。

以上就是我对《威尼斯小艇》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威尼斯的小艇》

教 学 设 计

十八里堡教育工作站

上一篇:学生个人怎么写自我鉴定下一篇:保安队月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