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教学计划(通用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泉, 在教学中利用高职生的好奇心,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国家只有对人才培养加以重视,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而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职生作为国家的希望, 应接受高质量的教学, 因此, 高职计算机教育必须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 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等[1]。利用兴趣教学模式, 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本文就兴趣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展开研究,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1 兴趣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学生普遍觉得计算机课枯燥无味, 而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 使学生对计算机进行自主操作, 感受到计算机科学的魅力, 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兴趣教学法相对于传统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模式而言, 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 能提高操作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1.1 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操作,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 教师应用兴趣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使其对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计算机操作的奇妙之处,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探知的欲望。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和求知欲望, 就会自觉地进行探索,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 而且能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2]。
1.2 和谐课堂氛围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模式, 加强了师生互动, 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通常情况下, 学生在喜欢的教师的课堂上能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但若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 在其课堂上就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时甚至还会进行破坏捣乱。利用兴趣教学法,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 激发学生潜能
一般情况下, 学生对感兴趣的学科会付出更多努力, 相反, 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 则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少。因此, 兴趣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计算机, 不仅激发了自身潜能, 而且也提高了思维能力[3]。
2 兴趣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促进兴趣教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已经得到普及, 因此, 大多数学生都对计算机有所接触, 而且对其使用方法有简要了解。一般情况下,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较感兴趣, 可以说, 学生存在内在驱动力, 因此, 高职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兴趣教学时,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理。例如,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制作幻灯片这一节, 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展示事先做好的幻灯片,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幻灯内容, 如娱乐人物、时下热点等, 通过幻灯片展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对幻灯片制作的学习积极性[4]。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推动兴趣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计算机课堂学习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两者相互促进,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利用电脑游戏促进兴趣教学
高职生一般都较喜欢玩游戏, 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且能提升人的情感认识。利用电脑游戏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实效性高, 通常, 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讲解提不起兴趣, 如果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游戏, 使每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其中, 然后再进行知识讲解, 并且融入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 部分学生的语数外学习成绩不好, 但却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这主要是因为其喜欢动手操作, 这时,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适当运用电脑游戏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 利用活动比赛促进兴趣教学
学生对计算机的长时间重复操作, 会导致其厌倦计算机学习, 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 举办一些关于计算机知识的比赛和活动, 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通过举办知识竞赛, 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 而且有效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思考的能力[5]。例如, 在进行Word相关知识的教学前, 教师可以事先通知学生在该内容学习完后进行Word操作比赛,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比赛结束后, 为优秀的小组成员颁发奖状, 以此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4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 基于学生学习情况及思想现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关注,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 为了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必须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 把理论和实际教学结合起来[6]。比如, 在教授Word章节时, 首先可以简单介绍教材,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Word软件操作, 详细介绍菜单栏中各选项的功能, 使学生对文字形成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最后引导学生自我发挥,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语
目前, 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其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办公中。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能为以后高等计算机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因此, 人们对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 要求保障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堂效率。教师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 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注重创新, 选择多种渠道应用兴趣教学模式, 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就兴趣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展开研究, 以期为各高职院校有效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钢, 邹红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 2006 (2) :52-54.
[2]罗飞将.浅谈多元化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4) :237.
[3]郭阳勇, 何俊林.优化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0) :4909-4910.
[4]闫海英, 李明杰, 王晓喃.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 (12) :123-124.
[5]陈代进.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6) :1083-1084, 1099.
【关键字】一体化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方法 网络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48-02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学习,并且此教学内容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课程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学要求学生要理解概念的内容和实质,又要求建立起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联系。所以,職业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关系,即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一体化教学,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式根据职业培养目标要求整合教学资源,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真正地“教会”学生;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位中心。可见,一体化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师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教材一体化——理论教材和实习课教材一体、教室一体化——理论教师和机房一体。
三、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
1.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在通常情况下,职教的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都会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讲授方法:教师根据某个知识点,运用课件来进行展示。然后,在课堂上或者实验室演示有关该知识点的一些实践操作,通过这些演示和实践帮助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我们把这种授课方式归纳为二元授课教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特点就是理论直接过渡到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进一步提升。经过多次反复,最终使理论和实践都得到提高。这种授课模式比较适合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但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计算机网络物质条件较差的环境下的学生,就很难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时,将相关知识点组合成一个系统的体系结构,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后续网络应用。综合上述,我们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一体化教学”,针对课程重难点,运用软件、实际 操作等方式,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另外,还能够对实践起到一个指导性和解释性的作用。使学生的课堂实践和课后自主学习,能够具体为实例,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一体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加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和算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决不能泛泛而谈,否则,学生将什么也掌握不扎实。
(1)重点讲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结构
OSI参考模型从功能上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7层,网络用户必须按照7层协议进行相互通信。所以,OSI参考模型的学习是了解网络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强调了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和每一层的功能和含义。
另外,TCP/IP模型在其它网络体系结构中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TCP/IP是有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组成,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分别讲述其工作原理。在本模块,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IP地址,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基于IP地址。同时,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添加Ipv6协议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接触一些新知识。
3.重点讲解局域网技术和组网技术
局域网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网络结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把重点放在传统的以太网技术的讲解上,还要在局域网知识讲解过程中,把快速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的知识灌输进去,以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也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组网设备以及组网规则。
4.鼓励学生动手编写程序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C语言和VB程序的知识,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网卡时,要求同学们利用WINPCAP开发包列举出使用的计算机上所有的网卡信息;在讲解分布式进程通信时,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并且在布置任务时,把握好编程作业难度,只需要达到通过编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即可。
5.通过网络学习网络
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议较多,而且更新较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讲解所有的协议,也不敢保证所学的协议在将来被新协议替换。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进展。
6.注重实验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网络模型、网络协议等理论知识,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就是让学生学会组网。职业学校大多数的学生将来都要从事一线具体工作,实际组网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教学受学时的限制,所以我们实验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安排了六个实验,分别是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虚拟局域网、路由器基本配置、路由协议、防火墙配置、服务器配置。在实验前,要求同学们在模拟软件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以保证实验效果。同时,每个实验都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办法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内容。对于,其他实验,比如网线制作等,我们都提供了详尽的实验指导文档,让学生自己了解,在生产实践环节具体操作。
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究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可能。它的产生,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支援和配合。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网络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
1.网络教学过程的自主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一般由教师选定,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完全相同。可以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自主性。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从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而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安排学习计划,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使有能力的学生能在相同条件下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2.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内容均由教师事先安排好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同学之间也基本上没有交流,更别谈协同学习,这是一种单向的交流。而在网络教学模式下,这种情况得到了改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丰富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时,除了可以使用本校教师制作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外,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大量的其他教育工作者制作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来学习。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集体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和反馈及时的特点,答疑解难。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分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
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为他们提供帮助。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网络教学有它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课堂容量问题;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关人员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却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又是背景资料、又是电子板书、又是图片、又是相关链接资料等。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状态。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课堂教学容量的认识走进了误区。我们知道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信息容量不应该作为网络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才是目标。作为教师,要处理好网络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网络知识如果局限于现有教材,它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知识如果完全脱离了教材,它又变成了无源之水。网络只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主题、重点、难点,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而随心所欲。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好课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问题;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加干涉。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随意阅读该不该干涉呢?这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吗?这是网络教学实践中让人感到困惑的又一个问题。
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
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比如在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个别同学调节阅读进度、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概念及时纠正,发现讨论过程中学生高质量的论证分析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在线指导解决同学的疑问等等。所以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情感互动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解决情感互动问题,思想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体现?笔者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没我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升华就会在有声与无声之间达到潜滋暗涨。比如:开始上课时播放一段音像资料、课中穿插一段生动的讲述、课尾同学之间通过语言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等等,都可以起到情感互动的作用。因此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可做必要的补充。
4.网络教学难以推广的问题;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没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没有接入互联网就无法正常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我们对网络教学认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过程,新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变革的,这种变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建设一个小型的实践环境开始网络教学的探索。当然,随着我们实践的深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的物理条件会得到改善的。即便由于经济困难,无法大规模
开展网络教学,只要我们在小规模网络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这同样可以视为网络教学实践探索的有益效果。
从学校层面来看,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相比,网络教学对技术的依赖不高。我们应充分运用已有的公网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权威机构专业网站、个人特色网站,充分运用通用软件,技术复杂的事情交给个别专业人员去做,教师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更多地集中在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辅导上。
本人本学期担任二年级《机械基础》的教学工作。《机械基础》全册共有十章,本学期计划学习后六章的内容,在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安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下,为了更好的完成这六章的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简单的零件图已能识读;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这门课的解题方法等还是没有条理,因此更要加强学生解题能力。
(二)本学期的主要学习目标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掌握机构组成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2、掌握机构自由度、约束、运动副的基础知识
3、平面机构的简化画法
4、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5、学习、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实用意义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与演化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4、初步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三章
凸轮机构
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
2、掌握凸轮机构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3、掌握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第四章
间歇运动机构
基本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第五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国家标准
2、初步掌握带传动的设计和计算
3、了解链传动的类型和国家标准
4、初步掌握链传动的设计和计算 第六章
齿轮传动
1、了解齿轮传动的主要类型
2、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啮合定律
3、掌握渐开线齿轮啮合的特点
4、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尤其是模数m)
5、掌握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第七章
蜗轮蜗杆传动
1、了解蜗轮蜗杆的传动类型和特点
2、掌握蜗轮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3、掌握蜗轮蜗杆传动的左右手定则 第八章
齿轮系
1、了解齿轮系的分类
2、掌握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3、掌握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4、掌握多级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九章
螺纹联结和螺纹传动
1、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螺纹
2、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
3、了解螺纹联结的预紧和防松 第十章
轴及轴毂联接
1、了解联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
3、掌握轴的设计计算
4、掌握轴毂联接工艺
李立
[目标]:掌握电流与电压的概念
[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一、电流的基本概念
电路中电荷沿着导体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或负电荷流动的反方向),其大小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设在 Dt =t2-t1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Dq ,则在Dt时间内的电流强度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式中,Dt为很小的时间间隔,时间的国际单位制为秒(s),电量Dq的国际单位制为库仑(C),电工基础教案 电路。电流 (t)的国际单位制为安培(A)。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mA、千安kA等,它们与安培的换算关系为1 mA =10-3A;1 mA = 10-6A;1 kA = 103 A
二、直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记为DC或dc,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I表示。
三、交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流,教案《电工基础教案 电路》。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流,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将之简称为交流(Alternatingcurrent),记为AC或ac,交流电流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i或i(t)表示。
四、电压
1.电压的基本概念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mV)、千伏(kV)等,它们与伏特的换算关系为1 mV = 10-3V; 1 mV = 10-6V; 1 kV = 103V2.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课堂作业]:
1.形成电流的充要条件是
A.必需有电源B.电路必需闭合C.导两端必需有持续的电压D.只需将导体放在电场中
2.区别交流还是直流电,关键是看电流的方向。大小,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
A.稳恒直流B.脉冲直流C.交流电D.正弦交流电
3.习惯上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
A.正电荷B.负电荷C.相同D.相反
4.为了确定电流的方向而假定的方向叫()方向。若计算出的电流为正,则表示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
A.参考B.实际C.相同D.相反
5.电压反映了( )做功的本领的大小。电压的方向规定为( )
自底向上模式的弊端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大都是自底向上的, 即先从OSI网络模型中的底层物理层教起, 然后是更高一层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直至应用层。为什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大概是长久以来的教学习惯, 如数学、语文、英语等等的教学都是从基本概念开始的。现在网络基础教材也大都以此教学模式展开撰写。至于教学效果, 显然不尽如人意。使用该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网络时往往都面临着以下问题。
使用自下而上的教学法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就是进行挫折教育, 一开始就是什么拓扑、调制、解调、曼彻斯特、冗余循环等等, 一长串陌生的概念砸得他们晕头转向。学生在课程的一开始就纠缠于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概念, 刚脱离一层概念又陷入另外一层的概念中, 学生仿佛置身于概念的迷宫中, 看不清网络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枯燥和迷茫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导致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坚持下去, 甚至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自下而上的方法也可以称之为自底向上 (bottom-up) 方法, 它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总体的方法, 这也就是我们在小学到中学都常用的教学方法模式。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等都采用自底向上模式, 效果也不错, 但为什么就不适用于网络基础的教学呢?答案是自底向上模式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由概念至框架而形成系统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要花费多少时间, 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又有多少时间?该模式显然不适合于这种短时间内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学习。
自顶向下模式的优势
面对复杂而陌生的系统, 如何才能快速的掌握?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 网络工程是怎样开始的?是在工程已开始就先选择买网线、交换机和路由器, 还是先做好网络设计, 画出拓扑图?答案显而易见, 在选择物理设备或介质之前一定要先完成网络设计选择等工作。设计着重于在选择运行于低层的路由器、交换机和介质之前的工作。
我们编写教材的时候又是怎么编写的?是先写概念, 然后把它们堆砌起来?还是先写出整体框架, 确定每个章节的内容, 然后再往里面填充具体的知识?答案依然显而易见。
而这种由概括、轮廓, 至具体, 即是自顶向下 (top-down) 方法。它是先考虑事物 (物理的或逻辑的实体或过程) 的全局而后逐步细化地考虑局部的方法, 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体、从一般到个别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著书和网络工程本质都是系统问题, 而系统问题的解决主要地取决于应用自顶向下方法的程度, 因为自顶向下有助于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避免迷失大方向而陷入枝节;有助于迅速的掌握系统的核心问题, 快速的构建知识架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是否也应该使用自顶向下模式呢?答案不言自明, 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本质上也是系统问题, 因此网络基础的教学应用自顶向下的模式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较短的教学时间也决定了这是必然的选择。
再反思一下网络基础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网络基础的教学重点在哪里, 是网络运行的基本原理还是具体的概念细节?
答案可以由该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得出, 对于网络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而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解决的是整个系统的前期问题, 为后期课程搭建整个框架。而交换与路配置、网络安全等课程则是为搭建专业能力与知识系统的后期服务。因此网络基础的教学重点在于网络运行的基本原理而非具体的概念细节。网络基础的教学因该从网络的框架讲起, 从网络的运行原理讲起, 从网络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传递讲起, 然后才是实现的细节。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构建起网络的知识体系, 才能快速的掌握网络的核心问题, 才能更好的为后继课程构建基础。因此由该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使用自顶向下模式是必要的。
选择自顶向下模式是网络基础教学的必须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自顶向下模式比自底向上模式更适合网络基础的教学, 选择自顶向下模式是网络基础教学的必须。这个结论使笔者开始尝试使用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使用的教材是《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
自05年起, 笔者一直担任本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 至07年开始使用自顶向下教学模式教学, 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为进一步验证, 对08网络3个班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模式, 下面是具体数据。
表中的考核优秀率为期末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综合题得分率是期末考试中的综合题的平均得分占该题总分的比例, 该题涉及网络的各方面各层次的知识, 解答该题需要对网络有较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对比证明, 教学重点放在网络运行的基本原理上, 对于网络基础教学是有益的。而使用自顶向下教学模式对网络原理的教学则是极为必要的。
摘要: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都采用是自底向上的模式, 该模式不适合较短时间内对复杂系统的掌握。本文尝试从网络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出发, 采用自顶向下的模式去分析、解决问题。实践证明, 采用自顶向下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有益和必要的。
关键词:网络基础,教学模式,自顶向下
参考文献
[1]王连成.《工程系统论》[M],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2.
[2]钱华林.《层次交换网络体系结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在社会快速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起着重要作用,“网络就是计算机”的观点已经很大程度上被人们所接受。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成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它的出现和进展,已使人类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得巨大的进步。有无覆盖全国并与世界沟通的高速、安全并能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有无高效安全能包容企业重要业务并能与外界交换信息的企业网,是一个企业能否生存的重要重要条件,因此学习计算机网络做为二十世纪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高校开设的基础课程,学生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有理工科学生也有文科学生,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基础,但是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相对比较差,因此大部分学生觉得计算机网络课程比较难,学习兴趣不高。计算机网络课程虽然都是围绕网络在进行介绍,但是课程内容具有很大独立性,不像很多课程的搭积木特点。这种课程一方面具有个别内容学习耽误不影响后续学习的优点,也带来学生觉得知识太散,不容易归纳掌握的缺点。同时学生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给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针对这些情况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进行以下几点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把老师要求学生学改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好本课程。在教学之前做了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普遍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对网络有神秘感和兴趣。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第一节课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在生活的具体应用,让同学对网络的宏观有个轮廓印象,也明白了网络的实用性,增加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畅谈网络的用处,及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然后在交谈中,顺带介绍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这样就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也便于掌握学生情况,给学生学习增加兴趣和动力,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学好《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愿望。
(二)情景教学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此作为教师结合计算机网络知识总结教材体系是很重要工作,整个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可以以网络体系结构为框架进行展开。教学中直接给学生一个框架可能是晦涩难懂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将抽象的框架结构,变成学生脑海的印象。例如:介绍硬件设备路由器。首先教师介绍路由器是做什么用的,展示其各种常见产品图片。然后提问为什么路由器能完成这些功能,分析这些功能实现,再分析这些功能的实现条件,逐步回到网络层模型上。这时再重复介绍网络体系结构框架,为了巩固这个印象,可以由根及末介绍其他设备,帮助学生建立这样一种结构,以及利用这种结构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各种方法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运用各种媒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达到教学目标。大量的实践发现,活动都与学习者问题解决有关,学习者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①开始意识到难题的存在;②识别出问题;③收集材料并对之分类整理,提出假设;④接受和拒绝试探式的假设;⑤形成和评价结论。
如果教师将所有问题都自问自答,学生很多时候还是不能真正理解问题。就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而言,很多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都能接触到一些网络设备和网络环境。因此结合教材内容给他们提一些问题,让他们下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能增加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
(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情况,在第一次上课时,首先给学生介绍学好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问题,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电话、电子邮、BBS、在线讨论等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特别教会学生如何到Internet网络搜索、查询资料,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效果评价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内部动机,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师生们正是在这种相互监督、交流、反思过程中实施着评价。
学生做完试验后,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效果评价。采用的方法是由教师制定一个评价标准,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辩,并用PPT介绍他们的活动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向当前正在答辩学生进行提问,最后,根据每个小组的答辩情况给出一个成绩。
以上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基础》对计算机教学进入的探讨,教师的作用就是尽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上机练习、最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过程。
[1]李锟华,桑志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5(5).
[2]黄震.关于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舞蹈基础班教学计划
(一)为培养孩子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为加强少儿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力的挖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融合式教学”,把教学趣味的、规格的、专业的、融合在一起。初学舞蹈时,孩子们因为年龄尚小,往往学了一会就会到厌烦。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以“兴趣式教学”为基础,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前提下,让孩子们易于吸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引导少儿通过想象,创造用肢体动作将模仿的事物表现出来,如:大海的波浪、风中的杨柳、各种人物、各种动物。舞蹈老师不光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强健体魄的,同时还培养了她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全方位的、完整的培养了孩子们健全、完美的品格。家长们一起为少儿的未来着想,鼓励她们发表自己的思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变被动的练功转化为主动的练舞,让孩子们热爱舞蹈,达到心与灵、肢体与神韵的完美结合。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快乐、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x.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以舞带功的形式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领和要求
1.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可以灵活运用。
2.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情感。
4.集体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第七周)综合训练,动作提高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
第二课时(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
第三课时(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
第四课时(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教学
第十七、十八周 欣赏课成品舞表演 汇报
注:每个学期让孩子学会并掌握一个舞曲,能独立随音乐跳舞。每个舞种根据孩子本身的掌握情形而定。
舞蹈基础班教学计划
(二)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舞蹈兴趣班是由一年级x人、二年级x人、三年级x人组成。年龄差距较大而且二、三都年级已经有了一年以上的舞蹈基础,对音乐的感受力、协调能力的发展已比较完善。而一年级只是刚刚起步,有些学生则对舞蹈一无所知。这样的混合班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一年级人数较少,因此我们准备把本次舞蹈兴趣班的教学重点放在对二三年级的训练上。部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都是刚刚开始发展,虽然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是手脚并不听使唤,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但是一年级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开展分层次和以大带小等等多种的教学活动形式,使每名儿童在舞蹈兴趣班的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舞蹈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2、训练学生协调,速度,肌力,耐力,瞬发力,柔软性等基本能力.3、进行形体训练并学会简单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4、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5、培养幼儿具备透过舞蹈, 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表达思想、情意的创作能力。
三、注意事项
(一)舞蹈专业训练中,不宜过早安排力量性练习。在力量练习时,负重、练习次数过多、时间过长,会影响下肢的正常发育,引起腰的变形,足弓下降,影响身高增长。所以应以自身重量的练习为主,采取交替进行的方法。
(二)当儿童少年的肌肉主要向纵向发展时,宜采取伸长肢体的练习,如弹跳和支撑自己体重的的力量练习。把力量练习安排在青春发育期后期较为合适。
四、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熟悉学生,方位练习。
第二周:复习:方位练习,肩部练习,小碎步舞蹈基础班教学计划
(一)。
第三周:肩部练习,小碎步舞蹈基础班教学计划
(二)。
第四周:复习:肩部练习,小碎步, 芭蕾手位(二)。
第五周:复习:芭蕾手位,学习:走步和敬礼。
第六周:舞蹈《茉莉花开》。
第七周:复习:手位,学习:舞蹈《茉莉花开》。
第八周:复习:手位,学习:舞蹈《茉莉花开》。
第九周:形体练习,学习:舞蹈《茉莉花开》。
第十周:学习:舞蹈《茉莉花开》。
第十一周:学习:舞蹈《茉莉花开》。
【关键词】 掌控构建;自主;最近成长进步区;翻转课堂;高职基础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2
当前高职院校关于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学生听讲、记录,然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一线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要做的就是被动的接受要讲授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以求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种教学模式长期实行下来,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学习记忆机器,缺乏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高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抽象判断能力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较差,在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普遍感到之前学到的理论基础医学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运用能力。长期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使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感到学习十分吃力,继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陷入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的反馈也是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这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战略目标中注重应用性、实用性不符。因此,为使高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医学实践中更好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改进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其新颖的教学思路,为改进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下文将着重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方面论述该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
一、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者提出。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就如何激活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展开研究,提出了“颠倒教学”的概念,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萌芽。2007年,美国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铂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采用录制讲课视频的方法帮助缺课的同学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2011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颠覆性的伟大教育技术革命。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当前很多美国著名高校推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公开课程。目前我国教育学界也开始了对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中小学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较少。
翻转课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先将原本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以课件、讲义、视频等形式传到网上,学生通过网络提前学习这些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活动,注重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交换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看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掌控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形式,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可以对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对懂的知识点快速带过,学生自主“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查漏补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中的掌控学习理论。掌控学习理论就是指在“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的思想宗旨下,通过对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差异化帮助和额外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掌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能决定该学生是否能学会相关知识点,只是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根据自身情况花费不同长的时间就能“掌控”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掌控学习理论不但是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提示教育者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掌控自己的学习。
(2)构建学习理论
掌控学习理论着重介绍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的,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的初级阶段。掌控学习理论并不足以支持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依据,这时需要第二个理论依据,即构建学习理论。
构建学习理论就是指每个人所被要求学的知识内容是一致的,但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同,主要是指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构建”不同。我们每个人的头脑、经验以及认知能力不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就有差异。因此,学习并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是自己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体系的过程。
从构建学习理论来看翻转课堂式教学,会发现其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进度过于浪费时间的现象。学生通过看教学视频以自己的节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翻转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使这种“构建”更加主动和全面。
(3)自主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就是学生可以不依靠老师的讲授,而是通过网络教学视频的支持,自学知识。这个理论就是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会自己和同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理论进一步验证了构建学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从网络上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获取各方面的学习资源。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在翻转课堂上结成学习小组,协作交流和讨论,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
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是指教育要确定学生成长进步的的两种区间,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区间,另一种是学生最可能达到的成长进步区间。把握好这两种区间之间的距离,能加快学生的成长。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发展的起源,强调了教学的作用,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同伴影响与协作学习对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意义。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体现着教育应当走在成长进步前面这一重要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落脚于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学习后所达到的“最近成长进步区”,翻转课堂上的教学必须在课前自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通过课堂上教学和讨论,让学生达到最近成长进步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对知识要点的机械性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学习效果将会大大增强,经过后期课堂讨论和教师点拨,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成长进步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
三、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等职业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突出技能、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高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教育要求“够用”即可。在人才培养就业目标上,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定位于广大农村和社区的基础医疗岗位上。既然如此,高职基础医学教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要选取最为实用的知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考虑到高职学生相对较弱的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当前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容易,后劲不够,技能优势不够突出的现状,传统的侧重于老师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应考虑采取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特点符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需求。高职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知识点逻辑清晰完整,术语表述规范,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在课堂上讲述传授知识,高职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难懂。如果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知识转化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走向医疗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翻转课堂式教学可以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中不断的讲解和重复中解放出来,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与此同时,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此模式下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后,课堂上学生特殊状况增多,这对教师如何更好的加强对课堂的把控和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素养提出了挑战、还有如何保证特殊状况不断发生下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有些高职医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如何有效督促他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下自我学习,这些难点相关教育学者都必须着重考虑。
相比于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传统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控制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一些传统知识点将手上,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不可忽视。因此,在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上,如何针对高职院校本身的状况,有效结合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也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五、结束语
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要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在教学中要更多考虑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目的,结合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现状。翻转课堂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当今时代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互动,提高了他们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更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重点依据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的完成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潘庆红.基于主题设计的反转教学模式时间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41-46.
[2]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3]张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4).
[4]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5]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6]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网络基础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计算机网络基础培训06-14
网络安全配置基础总结05-25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报告06-19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01-16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习09-15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一09-25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10-06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培训10-08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及答案范文07-01
网络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