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

2025-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精选12篇)

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 篇1

一、容易读错的字词

螳臂当(dāng)车安步当(dàng)车大腹便便(pián)便(biàn)宜行事

箪食(sì)壶浆安土重(zhòng)迁间(jiān)不容发斗转参(shēn)横

自怨自艾(yì)方兴未艾(ài)为(wèi)虎作伥和(hé)衷共济

宁(nìng)缺毋滥兵不血(xuè)刃一哄(hòng)而散哄(hōng)堂大笑

未雨绸缪(móu)反躬自省(xǐng)牵强(qiáng)附会强(qiáng)弩之末

引吭(háng)高歌顺蔓(wàn)摸瓜禁(jìn)网疏阔乳臭(xiù)未干

靡靡(mǐ)之音泥(nì)古不化度(duó)德量力危如累(lěi)卵

奢靡(mí)之风一脉(mài)相承荷(hè)枪实弹呼天抢(qiāng)地

茅塞(sè)顿开犯而不校(jiào)毡帽zhān mào赊欠shēqiàn

蹊跷qīqiāo不足齿数chǐshǔ煽动shān dòng簌簌sùsù

视若草芥cǎo jiè落第luòdì衣兜yīdōu嗥叫háo jiào

堂倌táng guān赧然nǎn rán凛然lǐn rán河埠头hébùtóu

悚然sǒng rán瘟头瘟脑wēn庭训tíng xùn咂巴zābā

鸟窠niǎo kē孽障nièzhàng黑魆魆hēi xūxū茶坊酒肆cháfang jiǔsì

下颚xiàè惴惴不安zhuìzhuì怃然wǔrán错愕cuòè

咸与维新xián yù拗断ǎo翰林hàn lín秋行夏令líng

骤然zhòu rán舆论yúlùn初隽秀才chūjùn躄进bìjìn

斫柴zhuóchái络绎luòyì逾垣yú yuán阖上héshàng

兜搭dōu dā重听zhòng tīng追赃zhuīzāng释然

惩一儆百chěng yījǐng bǎi违拗ào穹顶qióng dǐng暴殄轻生tiǎn

昏厥hūn jué黏性nián xìng瘸腿quétuǐ蜷缩quán suō

愣愣怔怔lèng l zhēnɡ骷髅kūlóu讣告fù夷为平地

赝品yàn pǐn熵shāng唠叨dāo叨教tāo

呆滞dāi zhì古冢gǔzhǒng箭镞jiàn zú颦蹙pín cù

褶皱zhězhòu桅杆wěi gān荒谬huāng miù天篷tiān péng

土墩tǔdūn荒诞huāng dàn数典忘祖shǔ万劫不复

褴褛lán lǚ铁钳tiěqián痼疾gù jí一绺头发liǔ

灼伤zhuóshāng熙攘xīrǎng抖抖索索dǒu suǒ罹难línàn

方兴未艾ài锃亮zēng liàng麝香shèxiāng蝾螈róng yuán

曝晒pù shài棕榈zōng lǘ精雕细镂jīng diāo xìlòu推推搡搡sǎng sǎng

脚踝huái胼手胝足pián shǒu zhīzú自怨自艾yì窥伺sì

伺候cì症结zhēng征候zhēng扛鼎之作gāng扛枪káng

涤纶dílún纶巾guān吁请yù龟裂jūn龟卜guī

长吁短叹xū劫数难逃shù狙击jū纂著zuǎn篡改cuàn

咄咄逼人duōduō收讫qì迄今qì同侪chái舐shì犊之情

怅惘chàng wǎng援例yuán lì怙恃hù shì沽酒gū檄文xí

为虎作伥chāng贸然mào袒护tǎn针砭biān贬低biǎn

尘滓chén zǐ告罄qìng钟磬qìng接洽qià精粹cuì

效尤xiào yóu敕令chì钩玄gōu xuán附丽fùlì歆羡xīn xiàn

得陇望蜀délǒng wàng shǔ泽被(pī)后代冥冥之中míng折衷

衍射yǎn shè摩天大楼mó火钳qián煞有介事shà矫揉造作jiǎo róu

嬉戏xī左睇(dì)右盼瓦垄lǒng打拱作揖gǒngyī窠臼kējiù

荒谬绝伦miù言不由衷zhōng纸篓lǒu轮廓lún kuò感恩戴德

寥寥liáo蝼蚁lóu yǐ臭名昭著chòu琢磨zuómo坍缩tān suō

麒麟qí lín混沌hùn dùn模棱两可mólèng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言简意赅gāi味同嚼蜡jiáo là引擎yǐn qíng山沓水遝tà tà

秋风飒飒sà sà铿锵kēng qiāng波澜不惊lán一碧万顷qǐng

皓月千里hào宠辱偕忘xié掷地有声zhì骈体文pián席地而坐

意译忌讳jìhuì水泵bèng皂角树zào jiǎo简明扼要è

害臊hài sào洗耳恭听妨碍狭隘Xiáài穷年累月qióng nián lěi yuè

牵涉qiān shè垄断lǒng杜撰zhuàn干瘪biě瘪三biē

涵养hán yǎng应酬业务yìng chóu忖度cǔn duó纨绔子弟wán kù

刻骨铭心míng拭泪shì轰雷掣电chè葳葳蕤蕤wēi ruí骨软筋酥sū

身亡命殒yǔn惶悚huáng sǒng痛笞chī勒死lēi血渍xuèzì

挑唆tiǎo suō调唆tiáo suō恣心纵欲zì zòng跌宕多姿diēdàng

造次气噎喉堵yē学术泰斗tài dǒu起承转合穿凿záo勘察kān

倾轧yà凶神恶煞厮混sī封诰gào妆扮zhuāng涣然冰释

内帏wéi憨态可掬hān

二、成语中的`通假和古今异读现象

一曝(pù)十寒余勇可贾(gǔ)博闻强识(zhì)图穷匕见(xiàn)

暴虎冯(píng)河虚与委蛇(wēi yí)臧否(zāng pǐ)人物

三、成语中的难读字

病入膏肓(huāng)封妻荫(yìn)子休戚(qī)相关卑鄙龌龊(wòchuò)

负隅(yú)顽抗戛(jiá)然而止不容置喙(huì)怙(hù)恶不悛(quān)

汗流浃(jiā)背功亏一篑(kuì)股肱(gōng)之臣光风霁(jì)月

鬼鬼祟祟(suì)官运亨(hēng)通敛声屏(bǐng)息吹毛求疵(cī)

插科打诨(hùn)大笔如椽(chuán)含英咀(jǔ)华擘(bò)肌分理

身陷囹圄(líng yǔ)莘莘(shēn)学子舐(shì)犊情深喟(kuì)然长叹

犄(jī)角之势麻痹(bì)大意推本溯(sù)源烜(xuǎn)赫一时

赧(nǎn)颜苟活一丘之貉(hè)秣(mò)马厉兵因噎(yē)废食

皮开肉绽(zhàn)奴颜婢(bì)膝一蹴(cù)而就沆瀣(hàng xiè)一气

针砭(biān)时弊杀一儆(jǐng)百歃(shà)血为盟振聋发聩(kuì)

别出机杼(zhù)良莠(yǒu)不齐稗(bài)官野史纵横捭阖(bǎi hé)

甘之如饴(yí)瞠(chēng)目结舌暴殄(tiǎn)天物魂牵梦萦(yíng)

邂逅(xièhòu)相遇缠绵悱(fěi)恻命运多舛(chuǎn)前倨(jù)后恭

蚍蜉(pí fú)撼树刚愎(bì)自用焚膏继晷(guǐ)风声鹤唳(lì)

户枢不蠹(dù)蛊(gǔ)惑人心罄(qìng)竹难书不胫(jìng)而走

疾首蹙(cù)眉扪(mén)心自问垂涎(xián)三尺繁文缛(rù)节

飞扬跋扈(hù)穷兵黩(dú)武茕茕(qióng)孑立众口铄(shuò)金

并行不悖(bèi)时乖命蹇(jiǎn)睚眦(yá zǐ)必报越俎(zǔ)代庖

饮鸩(zhèn)止渴韬(tāo)光养晦如火如荼(tú)通衢(qú)广陌

卖官鬻(yù)爵风驰电掣(chè)不落窠(kē)臼忧心忡忡(chōng)

羽扇纶(guān)巾亘(gèn)古未有浑(hún)水摸鱼渐臻(zhēn)佳境

佶(jí)屈聱牙草菅(jiān)人命矫(jiǎo)枉过正同仇敌忾(kài)

寥(liáo)若晨星面面相觑(qù)管窥蠡(lí)测色厉内荏(rěn)

鹬(yù)蚌相争提纲挈(qiè)领卷帙(zhì)浩繁拈(niān)轻怕重

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 篇2

一、预习要过硬

在教研员的指导下, 我校大力推广了“文言文硬读”, 即学生拿到文言文后不借助注释, 不看译文, 自己去读懂文章。具体做法是: 学生依靠反复阅读学习, 做到读准字音, 熟练朗读文章, 疏通文意, 关注并学会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文言文的思想情感内涵。采用“硬读法”教学的好处是: 1. 促使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都必须“精”读, 变传统的死记硬背为在语境中熟悉文章词句的含义, 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自主判断这篇文章教师的考查点, 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思考记忆。2. 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注释和译文的依赖而去“读懂”文章, 文言文理解能力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一旦学生感受到无障碍阅读文言文的乐趣, 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自然不在话下。

二、讨论要落实

读懂课文大意后, 独立整理知识点, 主要内容就是课文中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课上在小组内交流完善。在学生讨论时, 可能会出现同词不同义的情况, 当意见不能统一时, 学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包括各类工具书及现代汉语译文, 明确词义, 彻底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在同伴的激励下,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参与空间。当组内成员相互质疑、解疑后, 大家能自觉地完善自己的预习笔记, 并由组长把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汇总, 交给教师, 全班共同探讨解决。探究、思考与记忆就在这样令人兴奋的氛围中进行着, 他们在一点一点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的过程中, 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体会到了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字词落实的标准是: 组长口头叙述检测题, 组员要能做到听写出文句, 听写组长的考查题, 然后再完成题目, 且必须达到一定的正确率, 否则, 必须重“读”文本, 重新学习。检测题一般包括两类: 文言实词10个, 虚词5个, 文言句子翻译2 ~ 3个。全部用时约10分钟。长此以往, 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虚词将如数家珍, 阅读基本功必定越来越扎实。

三、巩固要及时

想要把文言文一气呵成地读完读懂, 必须要有足够的文言实虚词作后盾, 而要把那么多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全部记住, 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 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以往的文言文教学的作业形式常常是: 熟读成诵, 默写课文, 翻译课文, 解释加点的字词, 积累文中各种语言活用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再有就是对课文文意的探究以及课外知识的补充等。其结果是导致了有些学生耗费时间, 做无用功, 有些学生来不及完成, 只能疲于奔命, 而每天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让教师苦不堪言。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让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作业, 将自己活页本上的知识点按项整理出题, 然后互相解答, 小组内交换批改, 督查。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不仅完成了自设的作业, 同时又学习了他设的作业, 量上增多了, 但质却没有降下, 反而成倍增长了。这样, 不仅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热情, 使他们主动研读课本, 更在出题过程中巩固了所学文言基础知识, 让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得心应手。

作业只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式, 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件事, 任何人都会厌倦。所以, 我采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 权力下放给组长, 组长设计复习方式及内容, 不定期地找学生到办公室背诵、默写, 定期举行知识竞答活动等, 这样, 让学生体会到了“寓教于乐”, 更加有学习热情, 而教师也可尽情地享受事半功倍的喜悦。

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 “找出一种教育的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多学; 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 教师只要坚持“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 践行“生本课堂”模式,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 文言文教学, 即使是枯燥的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由“怕学”变成“乐学”。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 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夯实基础, 在自信中实现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红霞、何志波《素质教育改革:从量到质的转变———谈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9期。

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 篇3

一、文言文字词教学的“翻转”模式

云技术下的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翻转课堂之所以可行,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文言文字词的知识点单一,就是字意的认知,像《湖心亭看雪》这样篇幅的文章,其字词完全可以在三分钟内串讲完;就算是长点的文章如《出师表》,也可以分成几个微视频串讲完成。其次,文言字词在中考中的考点很明确,主要包括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虚词的一词多义,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样的考法,把文言文中纷杂的字词,归纳成以字为联结点的知识模块,并设置相应的题目类型,比如说当学生做错一道考查“之”字用法的题目以后,我们可以通过云技术找到更多有关“之”字用法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而云技术下初中文言文字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见图1):一是教师课前准备,设计好微视频内容和习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初步的文言文字词学习;二是学生课前学,通过观看微视频,主动了解文言字词,并完成作业;三是课堂深化内化,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多层次的练习及教师指导,进一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四是评价反馈,教师在布置作业后,借助云平台的反馈功能实时掌握学情、改进教学。下面,我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湖心亭看雪》的字词教学为例,阐述我的“翻转”经历及体验。

(一)教师课前准备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两个微视频。一个是文章的配乐朗诵视频,约一分三十秒;另一个是文言字词串讲,约三分钟。我让学生通过云平台观看这两个微视频,做到读对全文字音,并在课本上做好文言字词的笔记。此外,我还在云平台上给学生布置了三种类型的预习作业:字音,实词含义理解,虚词含义理解。每个类型各两题,基本涵盖了本课的全部文言字词。要求学生在晚九点之前完成。

(二)学生课前学习

通过观看配乐朗诵视频,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基本解决了字音问题。文言字词串讲,原本是传统课堂中最枯燥、学生最难跟上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自由自主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流畅地播放视频并快速完成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调慢视频播放速度、暂停或反复观看等,也可以基本解决字词问题。

(三)课堂深化内化

云平台上的数据显示出每一个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我据此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并按组排好座位:正确率达100%的学生为第一组即上组,坐最后;正确率在50%以下的为第二组即下组,坐前排;其余的为第三组即中组,坐中间。

【课堂实施】

1.字音强化。我先让几个在预习作业中做错字音题的学生起来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帮忙指出读错音的地方,并板书了“更”“挐”“沆砀”几个读错率较高的词。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2.翻译内化及展示评讲。我给上、中、下三组分别布置讨论和翻译任务:上组通过讨论翻译全文,中组通过讨论翻译五句话,下组通过讨论翻译三句话。要求学生译好后写在本子上,再拍照上传云平台。最后我选择了每一组中最具代表性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评讲。

下组翻译的句子相对简单,但包含的知识点是他们在预习作业中错得最集中的。比如预习作业中的这道题: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停止)

B.上下一白(全)

C.三大白而别(酒杯)

D.余强饮(勉强)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但下组大多数学生都选错了,这说明他们对“强”字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在之前安排翻译任务时,我就让他们小组翻译了这个句子——“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他们拍照上传的答案是——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

我把该答案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举手分析这句翻译的问题在哪里。因为中组也要翻译这句话,所以,有一个中组的学生很快举了手,指出这个翻译对“强”和“而”二字的翻译不够准确。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并展示了他的答案——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告别了。

这个环节看起来和常规的课堂没什么区别,但“翻转”后的这个环节是有的放矢的,是基于学生学情中的问题设计出来的教学环节,是对知识的纠偏和内化;分层讨论、翻译,也是基于学情,安排适合学生的任务,以保证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都能动起来且都能有收获,进而实现分层和个性化教学。课堂成了学生协作和自主探索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通过由三句到五句再到全文的翻译评讲,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文言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评价反馈

串讲完毕,我通过云平台当堂给学生布置了十道字音、实词含义理解、虚词含义理解题。学生当堂完成效果很好,正确率达到了93%。我记下仍有错误的学生,待课下单独辅导。

接下来,我又通过云平台给学生出了五道题,分别考查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如“更”“一”“焉”等。每道题考查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最后的数据显示,“焉”字意义和用法的错误率最高,达到了56%。题目示例如下: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湖中焉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故水潦尘埃归焉不复出焉

C.父异焉故日月星辰移焉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

标准答案为B。学生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说明他们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不清楚。我当堂帮学生归纳出目前学过的“焉”字的几种用法:①兼词于之;②代词;③语气词;④怎么,哪里。之后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上组给每种用法找两个例句,中组给每种用法找一个例句,下组给“兼词于之”这个用法找两个例句,最后展示。

最后布置这五道题,是为了和中考接轨。每道题四个选项,考查的全是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定位学生知识点的缺漏。课后我想,如果能够把十几个常见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做成微视频,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可以观看视频,这样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更高一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困境与思考

(一)对学生知识点漏洞的定位问题

云平台是通过学生做错的题目来统计学生知识点漏洞的。可是以实词含义理解题为例,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里,至少会考查到四个字词的含义,而每一道题目只能设定一个知识点。所以,在考查字词含义的题目中,我们只能笼统地把知识点设定为“实词含义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准确地统计出学生具体是对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还理解得不够到位。

(二)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问题

学生的学情不同,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也不尽相同。通过云平台布置统一的作业,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PAD实时监督全体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果要等到所有学生都完成作业再讲评,势必会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如果照顾基础好的学生提前讲评,又会让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或者直接放弃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锻炼机会。而布置分层作业时又会出现一个讲评什么的问题: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做的题目多一些,可当讲评这些多出来的题目时,学情薄弱的学生在没有见过、做过该题目的情况下,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三)技术问题

在现阶段,我们在运用云平台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习题推送延迟或网络掉线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节奏,导致教学不畅。

(责编 白聪敏)

中考文言文字词解析 篇4

1、家族;同姓的`亲属。

2、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3、灭族。(族秦者秦也)

4、丛聚、集结之处。(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1、士兵;吏卒;古代军中队伍的编制,一百人为卒。(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2、死;完毕。(初,鲁肃闻刘表卒)

3、终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cu通“猝”。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1、跑。(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逃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4、轻快。(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5、奔向、趋附。(窃计欲亡赵走燕)1(古代指疾行,即跑)

6、谦称、我。(走虽为敏)

1、左边,与“右”相对。

2、较低的地位。(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3、不正;邪僻。(执左道而乱政)

4、不合。(身正而事左)

5、不赞助。(右韩而左魏)

1、座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信》)

2、坐着,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

3、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4、通“座”。(座位因击沛公于坐)

5、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

6、坐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 篇5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

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

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

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

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

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

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岂取之易(天下)

择善而从之(它)

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董之以严刑(人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

贪于财货(对于)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

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入(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

时不与法俱至(时代)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而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

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

以益所见(连词,来)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

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买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

下:

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

载:

载舟覆舟(乘载,装载)

载歌载舞(又)

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盖:

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盖在殷忧(因为)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九年级语文字词复习教学反思 篇6

复习课如果上不好,就显得异常枯燥。我们不能简单地“炒剩饭”,否则学生是不愿意听的,也达不到效果。有鉴于此,在复习时,我们应瞄准考点,分门别类,拟好复习要点,作系统的布局,按部就班,就不会顾此失彼了。这样,也好让学生知道要复习什么,在复习当中做到心中有数,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音、形、字、类的题型,老师可在复习时重点是3500常用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和字的意义类别有关,声旁和字的读音有关。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提倡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其中,字、词读音、含义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才是做到准备无误。对此,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这几点:

1、立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复习记忆,也便于搜集。

2、各个击破。对常用字词中不熟悉的`字词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

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 篇7

一、究其本、问其变,“据形析义”、“建图索义”,探源逐流,构建以汉字字理为基础的文言汉字教学之法,字词释义之学术性追求可见一斑。

当然,设计者在字词教学上的学术追求使整堂课并不止步于了解汉字的源头,毕竟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流变之复杂,由此产生的多音、多义现象,绝非只是掌握本源之义可以解决的。在“据形”环节中,“绝”字的本义得到了追溯,但从初中到高中,所学文言文中关于“绝”字的释义绝非一个简单的本义能够涵盖所有。如何由最初的“用刀割断丝缕”引申出如此丰富的义项,比如《劝学》注释中简单提及的“横渡”?它们彼此之间存在怎样的勾连?如果让学生只是根据课文注释逐篇记忆,低效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设计者引入了时下相当流行的思维导图模式,以甲骨文、金文、篆文等简化前的汉字为源头,通过链条式、放射式等图表模式,串联起单个汉字的多重义项,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某个汉字碎片化的意义内涵得到了整合,有助于摆脱机械记忆的窠臼,达到了纲举目张、触类旁通、井然有序的文言字词学习效果。

“据形”“建图”之法的运用,体现了一种高于惯常的浅表化文言文字词教学的学术追求,使得整个文言字词教学立足于更为科学、系统的识记,但又高于字词释义层面的识记。它以文字为本位,用字理关照学理,站在学术的高度,使得整个字词教学的境界获得提升。

二、随文释字,以字解文,依托于语境理念,实现文言字词及篇章理解的深入化,促成汉字字理运用的有效实践。

在帮助学生完成“据形析义”“建图索义”这一文言字词积累的知识系统初级架构之后,设计者把目光投向了“文”与“言”的结合之上。因为我们知道文言字词的学习积累,最终要回归到句子篇章的实际运用和表达之中。撇开具体的文本,孤立地谈字词积累,无异于舍本逐末。于是本堂课便有了这样的一个统一“文”与“言”的教学环节设计:“‘游:游习。《〈论语〉选读》中对此处的‘游作了如上注释,你怎么理解?如果把此处的‘游换成‘习,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在这个环节中,设计者首先提供了一个可以品读赏鉴的语境空间,然后又提供了相关的资料链接作为学生活动的一个知识背景支持,并且给予学生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指导,形成了完整科学的活动流程。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中字词积累与文本解读呈现出互为因果的态势。第一问提醒学生以质疑的眼光关注课文注释,打破机械记忆的固定思路,这种随文释字的学习思路可以帮助学生依据语境更为深入地理解该文言字词的实际运用环境,以形象化的例子强化学生的记忆,实现更为高效的积累。第二问和第三问则以比较阅读为手段,通过以字解文的方式,将学生对“游”字内涵的静态识记与理解转换成动态的富于字理依据与情感意蕴的赏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之所以是这个字而不是那个字,背后有其字理和情感的双重加持,而非简单的一个感觉可以概括,也使得文与言的结合更富科学性和鲜活的生命力,更利于学生感受力、表达力乃至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搭建活动支架,以程序性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实现文言文字词学习实践的有效化,展现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自新课改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但活动效果的好坏却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搭建科学合理的活动支架,帮助学生走出盲目低效的误区,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习得。而作为课堂形式,科学合理的活动支架应当立足于学理,能达成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充分落实。

这堂课的设计,就是一个文言字词学习活动支架逐步搭建完成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理为基础,依据汉字字理实现文言字词学习的科学化、高效化、系统化的教学目的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导入环节的激趣设计引发对汉字本源的关注,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第二步的“据形析义”,让学生在观察金文、篆体等原初字形的实践活动中初步体会汉字字源之理,调动了学生形象化思维,对字词释义的记忆也由机械记忆转为理解记忆,学习由肤浅而深刻。第三步引入思维导图模式,建构汉字一词多义的流变图,串联起“绝”字原本散落于各个文本之中的独立义项之间的内在关系,使文言字词的理解记忆系统化,让学习由庞杂而变得简易。可以说,这个环节的活动设计当为整堂课的亮点,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意在起示范引导作用,以此总结“建图索义”的基本图示和方法,由此搭建起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支架,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获得“据形”“建图”的基本能力,以及探究文言字词本源及其发展的程序性知识,并且马上跟上具体的拓展实践活动,强化相关能力。这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摆脱了面对浩瀚文字海洋时的无助感,让他们拥有了一条线,串起散落于源远流长的文字江河中的珍珠,得以识得某个文字诞生、发展的全过程,不能不说在现今的字词教学中是极具前沿性和全局观的。最后环节的“联想比较,依境鉴赏”则是由“文”入“言”,实现文言字词积累基础之上的语句篇章语境的具体理解赏析。可以说整堂课的活动设计逐层深入,逐步完善,架构出了对某个文字的认识由其源至其流而最终得其用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当然,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过程中似乎缺乏一个可以量化考核的评价标准,对于个体学生对某个字词的探究是否科学合理这一问题的判断也有相当的难度,所以个人认为相关评价体系的开发仍将是整个活动支架搭建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堂课的设计基于汉字字理,运用多种手段搭建文言字词教学活动的支架,试图解决中学阶段文言文字词学习中存在的浅表化、零碎化、机械化、非系统化等实际问题,富于学术价值,是文言文字词教学中极具前沿性的有益尝试。不过,面对浩瀚而复杂的汉字海洋,这堂课构建的知识框架是否能面对所有文字学习方面的挑战,则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 篇8

二 四 九 十 早 上 水 山 工 用 才 升 们 中 正 江 南 在 虫 沙 风 贝 车 厅 林 阴 字 长 书 青 草 住 分

笔顺较容易错的字:

四 七 九 小 鸟 牙 水 火 山 马 又 才 升 正 我 北 西 飞 在 放 许 好 心 方 头 是 白 子 厅 阴 车 泉 浪 河 青 长 书 写 先 草

表示动作的词语:

穿衣 下床 刷牙 洗脸 上学 升旗 做操

形近字辨析:

白——日 西——四 江——工

们——门 五——正 阴——阳

浪——泥 贝——见 鱼——渔

草——早 住——主 对——村

高中文言文字词复习 篇9

纳粹(cuì) 荒谬(miù) 悼念(dào)

恍惚(huǎng hū)反驳(bó)

【词语解释】

肃(sù)穆(mù):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很庄严等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使人有凛然之感。

荒(huāng)谬(miù):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jiàn)忘(wàng):记忆力差,容易忘事。

纳粹(cuì):“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zi”,即德国国家社会党,这里指以希特勒为头子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德国侵略军。

杀戮(lù):杀害(多指大量的);屠杀。

恍惚(huǎnɡ 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高中语文字词释义教学难点与突破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字释义  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38-01

词汇虽说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但是由于汉语是中国的母语,高中又是语文教育的高级阶段。大部分教师认为对字词释义是一个主要靠学生自发掌握的知识点,不需要过分的强调讲解,因而目前字词释义教学的重要性常常被许多教师忽略。再加上语文的字词覆盖面广、又存在着一词多义、多音字、近义词、同义词等多种现象,对词汇的总结归纳和讲述也成为了词汇教学的难点。因而在字词释义讲解过程中,其讲解内容也显得十分难以把握。因而,掌握合适的方法,突破语文字词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强化学生的词汇网络结构,增强学生学习字词释义的兴趣和能力,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一、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教学难点

(一)同音异形字太多,不便于学生掌握

语文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异形字,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字词的难度。从最基本的层面出发,其书写就常常存在着错别字现象。

比如,学习中遇到的“罄竹难书”中的“罄”就很容易写出“磬”,生活中用到的基本词汇“安详”的“详”,就会有很多学生会写出“祥”。由于同音异形字在语文中非常的普遍,再加上语文教学课本上内容的局限,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都及时的归纳总结并进行改正。

(二)字词本身的内容太多,教学中难以把握

由于高中语文的字词释义是包括很多方面的,比如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度”,“予度不得脱”中就表示“估计”,在“付之度外”中就表示“考虑”。但是在考试中,考查的内容都是非常灵活地,因而教学的内容难以把握。而类似的现象又没有相关的书目进行系统的概括整理,这就需要教师自己的归纳总结,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三)词释义的教学重心难以把握

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高中教材所呈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因而,对于语文的学习,字词意义的扩展和理解其实大部分应该来源于课外知识的拓展补充。但是由于教学大纲对于语文课本的重视和要求,课本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大部分的时间,这就给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充分的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学生对字词的充分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语文字词释义的教学突破方法

(一)对词语的释义教学与语境语体相结合

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其用法和涵义不同,比起“闹”字,在常规的解释中指“喧哗,不安静”,多与声音相关,而在“杨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话中,正好与语言中描述的“花艳相交,蜂飞蝶舞”的语境相符合。又如,《荷塘月色》中描述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的“渺茫”就恰到好处的体现了荷香的若有若无。

不同的语体,是根据其不同的交际领域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区分的,每一个语体,都有它特有的词汇系统。这里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描述中所用的的语体来讲解词汇,比如,出现在课文《守财奴》中的“文书、签字、财产、收入”等词语都是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公文事务的语体色彩的。

(二)对词语的释义教学与语言的运用和语感相结合

不同的词语,在语言中的作用不同。比如鲁迅《祝福》中描述天气时写到“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句话中用到的“闪光、钝响”等词语就很好的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语感教学,就是将一些字词释义与学生的灵敏感觉结合起来,比如看到“红色”就想到正义,看到“绿色”就想到希望等等。只有感受到字词在语言中的魅力,学生才会真正的喜爱上语文,真正的去理解和学习语文。

(三)从字词释义出发,引导学生积累,进行深层的探讨

汉语中大部分成语的释义都来源于过去的典故或民族文化。比如“画龙点睛”出自出于:“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在日常生活中就多解释为“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地方简明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又如“绿”常常解释为“黑”,正式由于其在“绿云扰扰,梳晓鬓也”“沉愁能伤人,绿鬓成霜斌”等诗文中的运用。字词的学习是学习语文学习文化的基础,在字词的教学中,及时的补充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也更够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篇11

很多人都觉得语文书没有用,但其实它才是一个标准,很多字在不同的翻译书上会不一样,看课本,以课本为主,一定要利用好课本

在第一条的基础上,你还要掌握,古诗中的赏析,体现的意境,以及里面的部分名词所代表的含义,文言文里,把书上标注的背好,同时自己不会的,先想再查,毕竟现在不是单纯的考察背诵

高中文言文一义多词汇总文档 篇12

二、清单一速记)1.表选择:与其…孰若,其…其,抑;非(不)…则(不是…就);宁(宁可),宁…将(宁愿…还是),且(王以天下事秦乎?且事齐乎?还是)

2.表如果:当 倘籍 藉第令 使 而 今 假 即 如

自非(假如不是)或 脱 向…则

微(如果没有)苟

若 将(盖将自其变者…)诚 3.表难道:顾 岂 独 庸 其 宁

4.表递进:尚(犹)…况(尚且…何况),非惟…抑亦(不但…而且),非徒…亦(不但…而且),而况(何况)5.表因果:以,以故,为,是故,是以,缘,用是,是用,坐

6.表揣测:其…乎(大概),无乃…乎(恐怕),得无…乎(该不会是,莫非是),庶几(差不多),殆(大概,殆有神护者),盖

7.表目的:以,所以(用来…的),庶(希望),为

8.表条件:纵(纵江东父老…即使),乃(兵乃出,才),无(无论),则(那么)9表只是的:徒特顾但 直只 唯 惟 第(弟):只管 10.表称赞 :多嘉称誉、与、许、叹、高、赞、善 11.表突然:促 蓦 猝 骤暂 遽

12.表给予:遗 馈 予授 致 施 归 给 与 赏 赍 赉贻 饷 13.表本来:固 素 雅 自

14.表背离:乖 逆 悖 忤偭 叛 非

15.表一会:既 既而 寻 须臾 俄俄而 俄顷 顷之 未几少间 顷尔 顷刻 少顷 少焉 无何有顷 有间已而 俄顷 逾时 移时 向者 斯须 适(刚才)、旋 遽(立刻)16.表第二天:次日 明日 诘日翌日

17.表凭借的:培 以 资 待 因 假 借 恃 负 18.表轻视:僈 慢 蔑 小易 鄙 贱 邈 19.表偏袒:阿 党 私

20.表攻下:下 拔 取破 夺 举 略掠 徇 21.表否定: 微 靡罔

22.表交友 交往:善 友交接交 与 知 游 结 纳 内 通 23.表率领:率 领 将 帅 引 以 带 制 勒 援 统 挥

2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诘、望、数(列举罪状)、刺、怨、埋、谇、谯、诮、非、斥、咄、呵

25.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恨)、怨、患、疾、恨、怒、诅、恚 2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假、假借、宥饶 27.表劝说的:讽、诽、谤、谏

28.1)害:嫉妒(2)短:说某人的坏话(3)隙:与某人有隔阂。(4)刺:①指责。29.表等到:比 比至比及及 迨 逮 洎 自待 等待:伺俟 30.表更加:益 愈 重 况 倍 滋

31.表揭发的:劾、讦、揭、发、擿 32.表女子出嫁:归 适

33.表最终 :竟 遂 卒 终 罄 穷 34.表料想 :分 念 料 意 谓 35.表擅长 ;工 善 擅

36.表暗中的:阴、间、密、潜、微、窥、窃、私、偷 37.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负

38.表说话的:谓、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39.表慢慢的:款 徐 渐

40.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41.表叩头 :顿首 稽首 稽颡 42.表背的:负 荷

43.表实在、确实:诚 信 固 洵

44.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45.表诬陷的:中、谮、诬

46.表平民百姓的:布衣 褐衣 草民 庶民 黔首 野人 黎民

47.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收成不好的:歉 凶 饥馑 荒 俭 48.(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3)异:认为才能奇特。(4)见知:被人所知

49表主管的:知、典、主

文言文归类(可结合清单

二、清单一速记)1.表选择:与其…孰若,其…其,抑;非(不)…则(不是…就);宁(宁可),宁…将(宁愿…还是),且(王以天下事秦乎?且事齐乎?还是)

2.表如果:当 倘籍 藉第令 使 而 今 假 即 如

自非(假如不是)或 脱 向…则

微(如果没有)苟

若 将(盖将自其变者…)诚 3.表难道:顾 岂 独 庸 其 宁

4.表递进:尚(犹)…况(尚且…何况),非惟…抑亦(不但…而且),非徒…亦(不但…而且),而况(何况)5.表因果:以,以故,为,是故,是以,缘,用是,是用,坐

6.表揣测:其…乎(大概),无乃…乎(恐怕),得无…乎(该不会是,莫非是),庶几(差不多),殆(大概,殆有神护者),盖

7.表目的:以,所以(用来…的),庶(希望),为

8.表条件:纵(纵江东父老…即使),乃(兵乃出,才),无(无论),则(那么)9表只是的:徒特顾但 直只 唯 惟 第(弟):只管 10.表称赞 :多嘉称誉、与、许、叹、高、赞、善 11.表突然:促 蓦 猝 骤暂 遽

12.表给予:遗 馈 予授 致 施 归 给 与 赏 赍 赉贻 饷 13.表本来:固 素 雅 自

14.表背离:乖 逆 悖 忤偭 叛 非

15.表一会:既 既而 寻 须臾 俄俄而 俄顷 顷之 未几少间 顷尔 顷刻 少顷 少焉 无何有顷 有间已而 俄顷 逾时 移时 向者 斯须 适(刚才)、旋 遽(立刻)16.表第二天:次日 明日 诘日翌日

17.表凭借的:培 以 资 待 因 假 借 恃 负 18.表轻视:僈 慢 蔑 小易 鄙 贱 邈 19.表偏袒:阿 党 私

20.表攻下:下 拔 取破 夺 举 略掠 徇 21.表否定: 微 靡罔

22.表交友 交往:善 友交接交 与 知 游 结 纳 内 通 23.表率领:率 领 将 帅 引 以 带 制 勒 援 统 挥

2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诘、望、数(列举罪状)、刺、怨、埋、谇、谯、诮、非、斥、咄、呵

27.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恨)、怨、患、疾、恨、怒、诅、恚 28.表宽容的:容、贷、恕、宽、假、假借、宥饶 27.表劝说的:讽、诽、谤、谏

28.1)害:嫉妒(2)短:说某人的坏话(3)隙:与某人有隔阂。(4)刺:①指责。29.表等到:比 比至比及及 迨 逮 洎 自待 等待:伺俟 30.表更加:益 愈 重 况 倍 滋

31.表揭发的:劾、讦、揭、发、擿 32.表女子出嫁:归 适

33.表最终 :竟 遂 卒 终 罄 穷 34.表料想 :分 念 料 意 谓 35.表擅长 ;工 善 擅

36.表暗中的:阴、间、密、潜、微、窥、窃、私、偷 37.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负

38.表说话的:谓、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40.表慢慢的:款 徐 渐

40.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41.表叩头 :顿首 稽首 稽颡 42.表背的:负 荷

43.表实在、确实:诚 信 固 洵

44.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45.表诬陷的:中、谮、诬

46。表平民百姓的:布衣 褐衣 草民 庶民 黔首 野人 黎民 47 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收成不好的:歉 凶 饥馑 荒 俭 48.(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3)异:认为才能奇特。(4)见知:被人所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论证报告下一篇:描写柳树的好词好句摘抄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