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精选6篇)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篇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使用的辐射源或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根据辐射监测结果和其他调查数据资料评价放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1.1 评价目的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

1.1.2对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在控制职业照射和防止潜在照射方面的有效性、适宜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1.2 评价范围

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

1.3 内容与方法

1.3.1 内容

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

1.3.2 方法

在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检测与检验的方法。

1.4 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1.5 评价目标

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2 建设项目概况

2.1 概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构,发展规划。

2.2 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

2.3 环境γ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

3.1 工程分析

3.2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 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

4.1 辐射源项

4.1.1 辐射源项概况

4.1.2 正常运行状态

4.1.3 异常和事故状态

4.2 防护措施

4.2.1 辐射分区

4.2.2 辐射防护屏蔽设计

4.2.2.1屏蔽计算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

4.2.2.2计算模式或公式及其出处,计算参数;

4.2.2.3辐射屏蔽计算结果与实际屏蔽厚度相比较;

4.2.2.4对辐射防护屏蔽情况作出评价,确认屏蔽是否满足放射防护标准要求,是否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4.2.3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

4.2.3.1对安全连锁装置、装置故障系统、故障自动停机系统、装置运行保障系统、故障显示系统、紧急停机装置,报警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标志等防护与安全装置进行描述;

4.2.3.2介绍对安全连锁装置等防护与安全装置的使用情况和防护效果;

4.2.3.3对防护与安全装置或系统的评价,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确认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冗余、多样化原则。

4.2.4 个人防护用具

(1)介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情况。根据建设项目放射性危害种类不同,建设单位应分别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配备放射工作个人剂量报警仪或手持报警仪,防护服,防护帽、铅橡胶或铅塑料防护用品、铅玻璃眼镜等。

(2)对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作出评价。

4.2.5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辐射监测与评价

5.1 建设单位的自主监测与评价

5.1.1 辐射监测概况

介绍监测项目、种类、地点;本单位监测或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监测,监测机构的人员、设备和资质条件。

5.1.2 个人剂量监测

5.1.2.1个人剂量监测种类,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元件,监测周期。

5.1.2.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3 辐射装置的监测

5.1.3.1辐射装置名称,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

5.1.3.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4.1工作场所监测

5.1.4.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5 质量保证措施

分别阐述个人剂量监测、辐射装置的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等不同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5.1.6 对建设单位自主监测的评价

建设单位自主监测的项目、种类、方法及其监测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法规与标准的要求。

5.2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验证监测与评价

5.2 1 验证监测与评价的范围与内容

介绍监测与评价的范围,包括监测与评价的区域和位置,人员范围;介绍验证监测的内容,如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辐射设备的防护性能监测,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放射性核素分析,大气气溶胶监测,固体放射性废物和

人员排泄物监测等。

5.2.2 监测仪器与方法

给出监测仪器的名称、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并列表表示;介绍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如属于标准方法,给出标准名称;如属于经过认证的非标准方法,给出监测方法的出处。

5.2.3 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5.2.4 监测结果及其与相应标准的比较

详细阐述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并与相应标准的限值比较。监测结果同时以列表的方式给出。

5.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综合评价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作出综合评价。健康影响评价

6.1 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根据监测结果和其他资料,确认工作人员受到的内、外照射,估算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年有效剂量,与管理目标值和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的比较。

6.2 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潜在照射的健康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可能受到照射的人数,人均受照剂量,最大受照剂量。

6.3 职业病危害综合评价

分别对正常运行条件下和事故情况下辐射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作出综合评价。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7.1 应急组织与职责

介绍应急组织的组成结构情况及其职责。

7.2 应急准备详细描述应急准备

详细描述应急准备的实施情况,包括物资、通讯、技术、人员、经费等准备的落实情况。

7.3 应急计划

介绍应急计划落实情况。

7.4 应急能力的保持

介绍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习等情况。放射防护管理

8.1 管理组织

介绍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和职责。

8.2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8.2.1个人剂量管理;

8.2.2职业健康检查;

8.2.3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8.2.4个人剂量、健康监护和教育培训的档案管理。

8.3 对放射防护管理的综合评价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1.1放射防护设施平面布置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

9.1.2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

9.1.3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在事故工况下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9.1.4对职业卫生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与相应规章制度的评价;

9.1.5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等条件是否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

9.2 建议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综合考虑环境、设施、设备、人员和管理情况, 评价范围包括: (1) 放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包括X射线影像诊断机房、控制室、候诊区等及其相邻场所环境。 (2) 防护与安全设施、管理措施:主要为机房的屏蔽及通风效果、设备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及使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及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3) 人员: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公众。

1.2 方法

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 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要求的数值及《某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机房改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的辐射防护设计要求相比较, 并对符合程度作出评估。

工作场所放射卫生检测:在各机器正常工作条件下, 该医院影像科透视机房改建项目辐射防护效果进行了验证检测;对透视机影像质量控制性能指标进行了验收检测。见表1。

1.3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GBZ130-2013)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76-2011) 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改建项目位于太原市某医院医技楼二层体检科东侧南面, 是在原儿科病房基础上改建而成, 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为40㎡, 包括透视机房及控制室。

2.2 辐射源项分析 见表2。

2.3 人员结构

放射科有9名放射工作人员, 均有《放射工作人员证》;3名有《执业医师证》医学影像诊断专业、2名有《助理执业医师证》医学影像与放射诊疗专业, 3名有《初级 (士) 证》放射医学技术, 1名有医学影像学本科毕业证;7名本科学历, 1名大专学历、1名中专学历;1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

2.4 现场检测

2.4.1 透视现场检测

2.4.1. 1 透视机房辐射防护检测结果 见表3。

2.4.1. 2 透视机房辐射防护检测结果评价

在一定的检测条件下, 本项目DG5015A遥控透视X射线机所检3项性能检测指标均符合《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76-2011) 的要求。

2.4.2 性能检测

2.4.2. 1 透视机性能检测结果 见表4。

2.4.2. 2 透视机性能检测结果评价

在一定的检测条件下, 本项目DG5015A遥控透视X射线机所检3项性能检测指标均符合《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76-2011) 的要求。

2.5 辐射防护措施与评价

2.5.1 工作场所布局和分区

控制区和监督区分区明显见表5。

2.5.2 改建机房实际屏蔽设施与预评价屏蔽设施比较 见表6。

注:实心砖 (ρ=1650kg/m3) , 铅 (ρ=11350kg/m3) , 砼浇筑 (ρ=2350kg/m3) , 铅玻璃 (ρ=2560kg/m3) 。

经核实:该项目透视机房实际屏蔽防护设施均满足《某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机房改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中的辐射防护屏蔽设计要求。

2.5.3 通风系统

在透视机房南墙上方距天花板50 cm~60 cm (原窗户) 处安装有动力通风装置, 且运行正常。

2.5.4 防护安全装置

该项目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设置有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安装有工作状态指示灯, 且使用正常。

2.5.5 个人防护用品

该项目放射诊断工作场所配备有1套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铅方巾、铅防护帽, 铅脖套、铅眼镜、乳腺防护) , 并能正确合理使用。铅当量为0.35~0.5 mm Pb。生产厂家为山东省龙口市双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生产日期:2012年10月5日。

2.6 放射防护管理与评价

成立放射防护领导组, 明确人员职责。制定《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健全个人剂量监测、健康监护、教育培训和档案管理等制度;2013年放射科9名放射工作人员按规定佩戴了个人剂量计, 并委托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个人剂量监测单位。2013年8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为0.93-1.80 m Sv/年;1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为4.18 m Sv/年 (张XX) , 经调查个人剂量计曾经被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该医院分别于2012年6月11日与2013年12月委托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山西省职业病医院为放射科9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结果为5名放射工作人员为可继续从事原放射工作, 4名放射工作人员于2014年7月经山西省职业病医院职业健康体检复查后确定为可从事原放射工作。

3 讨论

3.1 结论

(1) 该项目辐射危害因素为南京华东生产的DG5015A型遥控透视X射线机, 辐射危害因素为透视机运行时产生的X射线经过屏蔽体后的散射线及泄漏辐射。 (2) 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项目。 (3) 该项目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平面布局满足放射卫生学要求, 功能分区合理, 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监督区, 符合GB18871-2002的要求。 (4) 该项目透视机房使用面积为28 m2, 符合GBZ130-2013的要求。 (5) 该项目工程针对电离辐射危害采用的防护屏蔽设施 (墙体、铅玻璃、铅防护门) 及防护安全措施等均满足《某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机房改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的辐射防护屏蔽设计要求, 符合GBZ130-2013) 的要求;满足该项目执行的机房外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3 m Sv及公众年有效剂量0.25 m Sv的管理目标值。 (6) 辐射防护监测结果显示:在一定监测条件下, 该项目透视机房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1~0.23μSv/h。其放射工作场所所致工作人员及公众的辐射剂量均符合GBZ130-2013的要求。 (7) 性能检测结果显示:在一定检测条件下, DG5015A遥控透视X射线机所检3项性能指标均符合WS76-2011的要求。 (8) 该项目透视机房安装有动力通风装置, 并能保持良好的通风, 符合GBZ130-2013的要求。 (9) 该项目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设置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安装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符合GBZ130-2013的要求。 (10) 该项目放射诊断工作场所配备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 符合GBZ130-2013的要求。1 1放射科有9名放射工作人员, 均符合卫生部第46号令的执业要求。12放射科9名放射工作人员均按规定佩戴了个人剂量计、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符合卫生部令第55号要求。1 3医院制定了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放射防护管理制度、透视操作规程及X射线影像质量控制保证方案等规章制度, 并建立了较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档案。以上评价结论显示, 该项目已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 可报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3.2 建议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篇3

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厂内总体布局、主要生产工艺、新增设备及利旧部分的辅助设施、个人使用防护用品、卫生管理措施等,对技术改造项目主要设备仪器在常态运行下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对作业场所空气、噪声、物理及化学等危害因素进行测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等法律、法规及规范为评价依据。通过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等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检测结果做出评价。

结果

危害因素分布。啤酒生产首先需对原料及辅料进行预处理,包括麦芽、啤酒花、二氧化碳、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玻璃瓶、瓶箱等。改造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以糖化、发酵和包装为主,其中在糖化环节,投料和糖化产生的危害因素有谷物粉尘、噪声、高温等;在发酵环节,清洗、脱氧水制备和滤酒产生的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氮、硅藻土粉尘、噪声、高温等;在包装环节,洗瓶、灌装、压盖、贴标、装箱等产生的危害因素主要是噪声和高温。此外,在动力工段,涉及制冷、空压、污水处理等工序,产生的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噪声等。

检测结果分析。在正常生产状态下,采用现场检测、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作业场所中粉尘和化学毒物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以每周40h等效等级LEX,W为参照对作业场所中噪声进行检测,在接噪时间均为12h/d情况下,糖化岗位的LEX,W为77.0dB(A)、锅炉岗位的LEX,W为80.0dB(A)、制冷岗位的LEX,W为81.5dB(A)、二氧化碳和空压机管理岗位的LEX,W为76.00dB(A)、洗瓶的LEX,W为96.0dB(A)、灌装的LEX,W为88.5dB(A)、压盖和装箱的LEX,W为90.0dB(A)、贴标的LEX,W为92.2dB(A)、成型箱机的LEX,W为84.2dB(A);进入高温季节后,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其中糖化、包装和锅炉的白天气温均在30℃左右,体力劳动强度均为1级,其中糖化岗位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为26.2℃,接触时间率和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44%、32℃;包装岗位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为26.5℃,接触时间率和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6%、33℃;锅炉岗位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为25.8℃,接触时间率和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25%、33℃。

讨论

某啤酒厂项目采用当前行内先进技术,并加强各项防护设施建设,包括防尘、防毒、防高温、防噪声以及个人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上达到可控范围内,经多种方法联合检测显示,投料岗位中淀粉操作位谷物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规定限值,分析认为,与淀粉粉尘粒径小于麦芽等投料,且重量较轻,倒出时需多次抖动包装袋,容易逸散;包装岗位中洗瓶、灌装等工序的噪声强度也超过规定限值,这已成为该项目噪声的关键控制点。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建议对淀粉投料岗位和包装各工序防护设施进行持续改造,使所有技术参数均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作者单位: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科)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篇4

某医院新建CT引导125I粒子源植入场所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某医院新建CT引导125I粒子源植入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与评价,以保护操作人员和公众健康,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 按国家放射卫生防护相关监测规范,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布点监测,并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 125I粒子源植入场所辐射水平平均剂量为0.3μGy・h-1,临床操作医生在植入7粒125I共2.07×108Bq时,10~50cm处剂量范围在0.4~1.0μGy・h-1.结论 该院新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场所放射防护屏蔽效果经检测基本合格,所设置的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及粒子源植入的临床医生纳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之规定.

作 者:张秀莲 姚小东 董强 张雨东 张志平作者单位: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乐山,614000刊 名:中国辐射卫生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年,卷(期):200918(3)分类号:X591关键词:粒子源 控制效果 剂量限值 评价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篇5

()职项目审字〔 〕 号

(单位名称):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你单位提出的《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申请受理后,经组织专家对你单位提交的申请文件、资料内容等审查,我局同意你单位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请你单位严格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措施组织落实,并将《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作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依据之一。并在项目建成试运行180日内向我局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年 月 日

(本文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建设单位,一份实施机关留存)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意见书

()职项目审字〔 〕 号

(单位名称):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你单位提出的《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申请受理后,经组织专家对你单位提交的申请文件、资料内容等审查,我局同意你单位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请你单位严格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措施组织落实,将《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作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依据之一,并向我局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未经审查批准,不得开工建设。

年 月 日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篇6

关键词:液面控制系统,放射源,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

采用液面控制系统对钢水液面进行自动控制, 是炼钢企业连铸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能够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节约能源等[2]。该系统由放射源、接收器、计算机处理系统、塞棒液压缸控制系统、传感器等组成。工作时, 计算机处理系统依据放射源发出的射线被钢液吸收后发生的强度变化, 来动态监测钢水液位的变化, 同时, 塞棒液压缸控制系统根据液位信号, 对钢水液位进行控制。为了解某炼钢企业液面控制系统所使用放射源的放射职业危害状况及对外周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最优化、可行的职业卫生措施和管理对策, 2008年, 马鞍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受委托对该炼钢企业液面控制系统的放射职业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监测、分析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炼钢企业集团使用密封源液面控制系统的3家炼钢分厂。对这3家分厂的相关工作场所、周围环境进行现场监测, 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体剂量监测和健康状况评价。

1.2 仪器与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现场调查、环境监测及个体剂量监测等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职业危害及生产工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1.2.1 环境监测

X-γ辐射仪, 型号:FD-3013B, 上海申核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出厂日期2007年12月, 为校准合格后出厂。工作场所及外周环境监测及评价参照《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 137-2002) [3]、《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4] (GBZ 125-2002) 进行。

1.2.2 个人剂量监测

微机热释光剂量仪, 型号FJ 427 A, 北京核仪器厂生产, 出厂日期2008年2月, 为校准合格后出厂。个体剂量监测结果评价参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5]进行。

1.2.3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由马鞍山市某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1.2.4 其他

放射工作的实践正当化、工作场所的选址、放射职业危害、放射防护情况等综合评价参照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6]进行。

2 结果

2.1 3家炼钢分厂的放射密封源情况

2.2 正常生产、密封源贮存及维修时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

正常生产时, 工作场所的环境辐照水平波动范围为 (11-376) ×10-8 Gy/h, 均值为43.2×10-8 Gy/h。除三钢厂1号连铸机放射源的工作区域, 部分检测点的剂量超过国家标准2.5 μ Sv/h的规定[4]外, 一钢厂、二钢厂所有检测点的辐射水平均低于国家放射防护标准。贮存时放射源保管箱外表面的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3个分厂辐射源维修程序不尽相同。第一、三钢厂维修时, 打开盖板后, 先用长约1 m的工具抬出源罐 (人员距离源罐约0.5 m ) , 然后用手推车送到保管箱, 此过程大概130 s。更换辐射源的时间大既需要90 s。根据第一、三钢厂提供的每年维修、更换放射源的记录, 估算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约为 0.164 mSv。第二钢厂打开盖板后, 则是用套筒取出放射源装入铅罐, 再放回保管箱, 此过程大概需要160 s。换放射源时只取源套筒, 接触放射源时间大概10 s。根据第二钢厂提供的每年维修、更换放射源的记录, 估算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约为0.96 mSv。3个分厂工作人员在放射源维修、更换的年受照剂量约为国家标准限值 (20 mSv) 的1/120~1/11。

3个分厂车间外环境辐照水平, 与环境本底值基本一致, 约为0.13 μSv/h。见表2。

注:以上检测结果均为扣除了环境本底值后。

2.3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体剂量监测结果及健康状况

3家分厂共有608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为 0.825 mSv, 为国家管理剂量 (5 mSv) 的1/6, 是国家标准年剂量 (20 mSv) 的1/24。见表3。

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均参加了职业性健康检查, 合格者方可上岗。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显示除工作人员自愿离岗外, 未出现因健康原因的调岗或离岗者。

2.4 意外情况时工作场所、外周环境、工作人员可能接受到的辐照水平评估

当由于放射源脱落、丢失被盗、外壳破裂等原因, 使放射源暴露于环境, 其辐射剂量会相当高。根据下式可估算出距离放射源不同位置处, 人员可能接受到的吸收剂量率 (102 μGy/h) :

undefined

从表4可以看出, 任何一枚放射源脱落, 距源0.5 m处的吸收剂量率大约是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200~4000倍。

3 放射职业危害的综合评价

3.1 实践的正当性

含放射源仪表投入使用后, 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产品质量, 其放射实践活动符合正当化的原则。60 Co放射源比137 Cs放射源活度高、毒性大、半衰期短, 选用137 Cs放射源作液位计相对于60 Co放射源更合理。

3.2 放射安全防护措施

3.2.1 管理机构及制度

集团公司及各分厂均成立有放射源或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机构, 制定了较详实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以保证放射源的安全使用。但在工作中缺乏协调, 存在交叉管理及管理“真空”的现象, 给具体用源单位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制度中对放射人员的健康管理方面 (包括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等内容) 规定较少, 也缺乏正面的宣传教育及危害告知, 致使个人剂量计的佩带、更换不规范, 较多放射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现场辐射防护水平不太了解。

3.2.2 意外情况的准备及应急预案

各分厂均制定有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并成立了应急组织, 但集团公司未制定总预案。在所制定的预案中只是将放射源的丢失、被盗、泄漏3个方面的情况列入应急处置管理, 未将工作人员及公众可能受到的异常照射及超剂量照射列入辐射事故的范畴, 也未考虑到辐射事故时物资准备及人员的医疗救治情况。而且报告的程序过于复杂, 报告渠道存在不畅通的可能性, 向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时限也不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7]的相关要求。

3.2.3 防护措施及效果

各分厂使用的液位计放射源均位于连铸平台上, 周围2 m处设置有护拦, 在护拦边悬挂有电离辐射标志及中文警示说明, 并确定该区域为控制区。工作场所布局与分区合理。公司还为每名放射工作人员配备了铅帽、铅眼镜、铅围脖、短袖双面铅衣和铅手套等个体防护用品。

放射源本身具有自身防护设施, 监测结果显示,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工作人员及外环境公众有效受照剂量不会超过年有效剂量限值的要求。为便于更换和维修放射源, 各分厂在工作现场制做了放射源的专用保管箱, 放射源保管箱外表面的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监测结果同时显示3个分厂工作人员在放射源维修、更换时, 年受照剂量也仅为国家标准限值的1/120~1/11。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平均为0.825 mSv, 为国家管理剂量的1/6, 是国家标准年剂量的1/24。以上均说明在正常使用及储存、维修更换等情况下, 公司的车间放射防护措施和设备是有效的。

3.2.4 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健康监护

包括为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个体剂量监测、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性健康检查等。对工作人员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还需加强。

3.3 综合评价结论和建议

3.3.1 结论:

①该炼钢企业密封放射源仪表投入使用后, 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 保证了产品质量, 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符合放射实践的正当性原则。②使用辐射源单位现场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在正常运行时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 保证放射人员及公众受到的年有效剂量不会超过相关标准的剂量限值要求。③制度及监管措施基本能满足在正常情况下放射实践活动的要求。应急准备能基本保证在事故情况下有效控制不良影响及潜在照射的危害。

3.3.2 要求与建议

①股份公司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加强辐射事故的应急物资贮备、应急演练及人员能力的培训。②公司各放射源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工作, 定期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防护巡检, 及时处置辐射事故隐患。③使用放射源单位应配置个人剂量警报仪和现场辐射水平检测仪器, 加强对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及维修、检修过程的监测。④强化相关管理人员及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法规及知识的学习, 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8]。

参考文献

[1]李宝廷, 石二为, 王应欣, 等.放射实践正当化在放射防护三原则中的地位.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 (1) :74-75.

[2]龙玉汉.钢水液面控制系统的应用.中国仪器仪表, 2008 (9) :82-84.

[3]GBZ137-2002.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检测规范.

[4]GBZ125-2002.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

[5]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6]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7]程晓军, 戴富友, 乔红兵, 等.河南省263台含密封源仪表放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 (1) :47-48.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娃娃请客》下一篇:天使的味道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