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精选12篇)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1

(本文抒情部分纯属扯淡。请根据老师上课风格,慎重选择表达方式!)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如醍醐灌顶,解答了多年以来我对于中国政治的许多疑惑,让我更清晰的认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更使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十足的自信。下面我从两个部分展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课程总结——第一部分是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第二部分是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主要讲述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等课堂内容带给我的思考和现实指导。

第一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并非是一种盲从,这种自信来源于历史、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真理。总过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新中国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二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课堂感悟

在开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课程的这个学期,我一方面通过上课所听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另一方面用听课时的心得指引自己的实际行动。蓦然回首,竟发现这门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待人接物的心态和人生价值的期望。在这一部分中,我按时间顺序大致分享自己的心得,难免有所偏颇,望老师见谅。

(一)关于毛泽东生平

1.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2015.3.30)

经历三起三落,毛泽东坚持真理、不卑不亢。十四年之久的大浪淘沙,才证明了毛泽东的选择是正确的。“自信人生二百年”,小风小浪阻挡不了“击水三千里”的壮志豪情,抛开那些酸文人的敏感脆弱,坚持自己的选择,让时间证明一切。

2.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2015.5.13)有马克思的矛盾普遍原理,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生活中总是会遇到重重的矛盾与困难。但天无绝人之路,毛主席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困难,但总会有解决矛盾的办法。我们也会遇到走不通的路,不好过的坎,不必迷茫、绝望,继续探索,勇敢闯荡,终将踏上自己的坦途。

(二)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时代观(2015.5.21)

列宁、毛泽东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帝国主义时代),邓小平之后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几个主要战略力量的核平衡)。狄更斯在《双城记》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关于我们所处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提及这样一个说法:过去的一辈人属于大时代,而现在的一辈人属于小时代。

在我看来,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要求人们团结起来,以防政权被颠覆;如此便不难理解过去的人们在大的历史浪潮中牺牲自身的利益建设强大的国家,这是所谓的大时代。而当今的和平与发展不再危及民族生存,为经济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越来越多的人在追逐小我利益的过程中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抛之脑后,活在所谓的小时代中。

《羊城晚报》上的一片文章是这样评价我们现在这个小时代的——

消费方式尽管是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外人无权干涉,但在许多人还上不了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领不到工资、娶不到老婆时,在世界各大奢侈品店却出现蝗虫般的中国消费军团,却出现动辄出资数十万搞征婚派对、像挑选商品一样挑选美女的富豪„„(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没有品尝过生活的辛酸苦辣,不知道财富来之不易,把享乐视为理所当然,在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的社会里滋长攀比之风。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伪劣可以有、奢侈可以有,一切可以有,但唯独思想不能有的小时代。

虽然宏达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没有机会参与大的历史事件更没有机会创造历史,但年轻的一辈不能因此忽视自身的历史责任,沉湎于物质和资本的网格里。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浩瀚的宇宙里面,我们都非常的渺小,我们被抛弃、被嘲笑,但是我们就像是夜空中无数的小星星,这些小星星可以汇聚在一起,形成璀璨的天空。”我们这些微小的人构成了这个社会的主力军,我们虽小,却在这个时代闪烁。新一代的青年人不能因为自身的渺小就失去担当的勇气,亿万微弱的星光足以点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苏共兴衰》(2015.5.29)

苏共脱离人民、失去人心的原因: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高度集权的党建模式;治党不严,为政不廉。

中共现状:经济高速发展,掩盖严重危机;官性不改,党建难搞;暂时清廉很大程度上是迫于高压反腐。

(四)如何实现中国梦(2015.6.7)

在毛概调查中,同学问我怎样看待中国梦,我有些失望的开了句玩笑,“不要跟我谈梦想,我戒了”。显然,我们都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但我们往往也只停留于谈谈道理。

在我身边不难看到这样的大学生,他们本科毕业后能十拿九稳的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因此,他们挥霍青春、甘愿平庸,还恬不知耻的高声唱道“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我认为现在有不少大学生曲解了“实干兴邦”。以我们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诚然,搬砖也是实干,实干就能兴邦。但为什么不尽最大努力发掘自身潜力,为民族复兴做更大的贡献呢?这些大学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一旦自身的安乐生活得到保障,就近乎无下限的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就不愿再为了民族未来去艰苦奋斗。所以结构力学老师于永南才会怒斥“你们就是共和国的未来?!”中国的土木人啊,我们选择土木不仅是为了设计的乐趣和工程竣工后的成就感,更是为了建成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认识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定的阶段, 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从本质上看,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即实践活动。如果说将实践活动区分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三大类的话, 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归入社会实践活动, 是其中的教育实践形式之一;如果说将实践活动对象区分为自然、社会、人的话, 它就属于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思想观念与行为的发展与改造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是关于“教学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而不是关于“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学生通过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 既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又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教学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 并且取得了切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认识

(一)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 可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中以大量的、鲜活的资料或案例, 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一方面, 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通过提供自学、思考、研究、讨论、辩论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二) 通过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从身

边的小事做起, 关注社会, 承担责任,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对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的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 而课外实践教学又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

(一) 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

根据教学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堂讨论、演讲、辩论、观看课件等。

1. 课堂讨论和辩论。

课堂讨论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现实问题抒发己见, 展开辩论, 以求得正确认识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的特点在于信息多向, 传递反馈迅速, 能够调动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使得教学模式不再单一, 课堂气氛不再沉闷, 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通过课件创设现实情境。

课件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了用语言无法营造的情境, 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其主要特点是生动、形象、具体、富有吸引力。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有些事物和现实, 如具体事件、异国的风土人情、宏观世界、微观结构、事物的内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等很难使学生实际感知, 而这些通过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可以表现出来,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增强生动性、实效性, 并提供更大的信息量, 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外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之

外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包括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

1. 校内实践活动。

校内实践活动是在学校范围内除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外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 主要有:读书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 是寓教于乐的载体, 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增长智慧, 激发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 读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阅读报刊, 丰富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 加深对时事政策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帮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 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丰富知识, 加深对已学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观看影像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电影、教学资料片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构建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怡情养性, 陶冶高尚情操。

(3) 开设专题讲座。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和学术讲座,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可采用外请专家或自己开设讲座的方式。

2. 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以外进行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 能弥补校内实践活动和课堂内实践活动的不足。包括:社会调查, 参观访问, 志愿者服务等。

社会调查就是指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入农村、社区、单位和家庭, 了解情况, 找出问题的表现、分析原因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培养面向社会的高质量适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科学规划, 精心设计, 制定详细的措施, 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 1997, (9) .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 .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体性;理念;创新

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社会日益需要整体素质好、有特长、有个性的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适应力、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责任心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即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目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程度不同地忽视主体性人格的培养。这就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树立“人性”教育理念

统观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实质上仍是一种“物化”教育,它只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工业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学校的管理往往也是以事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忽视对主体精神世界的培育和扩展。这种没有人文关照的教育是一种缺少“人性”的教育。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学校的任务便是“教知识”和“学知识”,教师成了教学机器,学生成了缺乏个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精神的“工具人”。这种教育氛围,表面看来是安全的、稳定的,但它是陈旧的、刻板的、僵化的、毫无生气的,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一种旧式的、机械的、外在的、形式上的教学效果。在这种观念下的教育,只注重解释知识、接受知识,而看不到或漠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知识的教与学中的主动性、互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一条生产流水线,按照设计好了的图纸,把学生作为产品生产出来。它虽为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出了大批标准化的人才,但效果却是令人担忧的。在这种模式中,校园已异化为工厂,教师异化为机器,学生异化为

产品,师生之间的关系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与灵魂的交流,而是物与物的联结,学生几乎都一模一样,已毫无个性、独立性和活力可言。显然,这种工具人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主体性人格培养,最根本的就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张扬和发展。它要求对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体性的思考,通过创新人才观念,提高教育的绩效,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当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开始认识到教育面对的乃是人,人之生存境界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乃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关注人的世界,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将成为21世纪教育之主题,而倡导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人才观也必将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向。高等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形成尊重、张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根据不断变化的高教改革实践和师生思想实际,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教育的绩效。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树立“主体性”培养理念

中国的传统是敬畏权利、顺从权势和崇拜祖训,具体表现为敬畏、顺从、巴结、讨好、羡慕和追求权力,崇拜已故先哲圣贤的经典理论和价值观念,并以此来约束自我的意识活动,形成论证或佐证式思维,或以上级领导的某句讲话或传统的祖训即先哲圣贤的理论和价值观念衡量、评价现实生活。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是严格的意识控制。不单以政治的奖惩与伦理舆论的褒贬钳制人的自由意识,而且积累了许多灌输式、训诫式的教育手段,强行让人接受某种既定的圣贤价值观念。即使是启发式教育,也不过是启发人们自觉自愿地相信这种训诫,并不是启发人自由联想、自主实践,这种严格的思想控制萎缩了中华民族的个性智慧和创造才能,造成中国曾经的愚昧、贫穷、落后的社会状态。实践证明,假如个人的思维空间是狭隘的、单向的、线型的,整个民族智慧、文明和文化只能是一条干瘪的曲线,整个民族都按照限定的模式去思考限定的问题,这无异于一个人在思维。所以必须破除祖训崇拜、个人崇拜、经典崇拜等各种传统观念,树立自觉的自主意识,给人的主体性的产生以自由的、内在的前提和空间。所谓自由意识主要指人的意识的自由状态,即人的意识活动没有人为设置的禁区:既不受外在势力的强制和束缚,也没有内在的敬畏、屈从、恐惧、焦虑等心理影响,敢于对自我面临的一切客体对象进行独立思考,不崇拜权威与偶像,只把它们也当作自我理性思维的部分对象。一个民族在现代世界上要想成为智慧的、强大的民族,就必须具有时代精神的丰富智慧,而这只能植根于自由意识的肥沃的土壤中。人只有高度的自主意识,才能无拘无束地心游万仞,思接千载,在广阔的领域内自由驰骋自己的思想,使意识呈现出开放性、创造性的状态。这样,一个民族的智慧才会有多方向的开拓,发现和提出众多的新问题,从多个侧面或角度进行观察和论证,对多种多样的结论加以比较和争鸣。只有在这种局面中,一个民族的智慧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并得到鲜活、丰满而充分的发展。

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自由意识都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分野就在于是否具有这样独立的主体性。主体性的确立,乃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所在。那么,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自由意识的现代人从何而来呢?现实和逻辑同样证明,人的主体性的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教育渠道。最根本的就是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从“人”出发,关注人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激发人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承载着更多的塑造人的功能。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培养,就有可能落入传统教育的窠臼,影响教育的绩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树立“主体性”教学理念

学校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舞台,而且为教师提供学习、发展的机会。大学生是带着几分稚气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的,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最后定型,可塑性较大,他们思想单纯,热情积极,思维敏捷,好奇、易冲动,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独立思维能力提高。由于身心特点的制约,他们的情绪易于波动,兴趣容易转移,人格易被扭曲,思想容易消沉。这种身心特点为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但随着知识面的扩大,视野的开阔,他们会逐步长大,开始变得不再人云亦云,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主体性逐渐提高,参与意识得以强化,逐渐成为有思想的、积极参与社会的优秀青年。他们已感受到传统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育发展,轻人格塑造,与当今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已构成了尖锐的矛盾。于是他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普遍高涨,并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因此,学校应从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出发,大力培养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打破保守思想,发展他们的个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竞争选择、创造革新的机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仅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且发挥着培养主体性人格的功能。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对人才的需要,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模式的运用,都必须结合教育者、受教育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正确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正确处理人文与德育、人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文化品位;尊重师生个人自主的选择权利与发展机会,以人文价值为引导,促进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成为具有自主精神的个体和自由研究、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承认学生是“独特的自我”,教师也是独特的自我。教师的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与表现。同时,要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教师把生命的潜能变为现实,让个性和特长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全面地发挥。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才能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树立“人格”培养理念

教育乃是人对人的活动,是以教师为榜样,为人师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作用于学生、影响学生。这种活动成败之关键乃是师生关系模式之合理性,即合“人”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主要是以一个知识者、灌输者的形象出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师成了知识、理论的输出机器,学生是知识、理论的接受器。教师是台上的扬声器,学生是台下的录音机。学生和老师都成了知识的附庸,师生之间没有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学术的争鸣、文化的和谐。这样教育缺少的是人性的“关爱”,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工具”关系。正常的师生关系应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只有“关爱”的教育,才能真正达成人与人的“灵与肉”的交流,才能引起灵魂的共鸣,才能达成师生之间视域的融合,从而使师生双方的生命意义、生存境界得到提升。

学校教育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具备完善的社会人格的人。坚持“友爱、诚信、守法”,追求“真、善、美”,辨别“羞、耻、丑”,是健康人格的基本特质。精神的关怀、心灵的关爱,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把教学活动从单纯的认知活动导向全面的心理、思想活动,成为师生的认知、情感、意向及自我意识的综合活动过程;把教学活动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让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重教法的研究转向重视学生学法和生存法的探讨与指导;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确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改变机械、沉闷、呆板、严肃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创设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调动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育以课程深刻的理论渗透力、教师睿智的思想感召力和广泛的行为引导力,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认识、判断、选择和行动,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让他们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不懈的追求,成为具备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和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前提,努力培养具备完善的社会人格的人。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4

一、目的要求

本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项目是----社会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建设人才。

二、调查具体要求:

1.就近就地进行。建议结合学校、及学校周边农村、社区、企业等地实际进行调查。

2.社会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3.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要有一定代表性。

4.开展社会调查需要认真搜集资料。

5.每位指导教师要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指导。

6.社会调查以实践团队为单位。即每班以自愿为原则,组成8人以下,5人以上的实践团队。每个团队必须有自己的团队名,有团队负责人。

7.每个团队在调查结束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份,调查报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限2000字左右。

8.不得抄袭他人的文章或调研成果。

9.调查报告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调查报告完成质量确定相应等次。

三、时间安排:课程的最后四周四、实施过程:

1.完成理论课时后,利用三周的时间,组织与指导学生调研与撰写报告,并评定成绩。

2.每位教师选取所指导的团队中,一个最优的团队,参加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汇报会,并进行相应的评比(最后一周)。

五、主要内容:

(一)参考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1课题名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

1.通过调查将每一项问题的数据统计出来

2.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学校管理的普遍状况。

3.通过对各个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例如:学生管理工作和学校学习风气;学生管理工作和学校治安状况;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提高之间的关系等。

4.提出一些适合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的方案。

课题名称

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

1、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为各学院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2、途径:学院及各分院的学生就业办公室、人才市场等

3课题名称

高职毕业生在杭的生存状态

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

1.设计调查问卷或实地走访

2.调查内容包括工作、生活、休闲等等

3.大量实事求是的调查基础上,写出一份分析调研报告

4课题名称

对农民收入来源的调查

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

1、这里的收入包括可支配收入和不可支配收入,分析农民收入来源,以此为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2、选取特定的一个区域(如某村某镇)来进行调查。

课题名称

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调研

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

1.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2.当前影响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5

在本科学生中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落实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灌输、轻实际调查”的弊端,我们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届本科生开始,就有意识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大胆引入案例素材,实施研究性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二是作业布置和要求上,打破一章一节多题、学生照抄书本的模式。作业布置不求数量,但求质量,每道作业题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综合性,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写出千字以上的小论文。批改后,选出部分质量好的作业在班里公开讲评。

三是注重指导学生的实习支教工作。自2007年实习支教以来,课组成员几乎每年都要到实习支教点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情况,就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予以指导。

四是积极开展社会调查。2004年暑假期间,徐永春老师与其他几位同事,深入河南南街村进行考察,获得第一手宝贵资料,他们编写的《南街村发展之路》,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裴云老师在2005—2010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提交了数百篇调查报告,其内容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

五是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历届本科生选做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平均10篇,课程组成员从选题、开题、撰写、修改、答辩等环节严把质量关。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每位教师耐心细致,表现出高度负责的精神,一方面,在资料搜集、谋篇布局等环节热情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对学生提交的论文初稿反复修改,部分论文的修改次数达7次之多。所指导的论文全部合格,其中10余篇被评为院级优秀论文。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是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课程组就教学中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到有难必解,有问必答。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6

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人民群众中蕴涵着丰富而实际的教育资源,要注意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在新的形势下,为加强毕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05新课程方案和《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黔教(委)社发[2005]9文件号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5]10号)文件精神,我院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现就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开设情况、新教材使用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体会和感受等经验做如下交流:

一、新课程开设情况及新教材使用的主要做法

(一)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开好新课程

我院马列主义教学部于2005年2月由德育教学部更名而得,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5名,助教3名;兼课教师12名,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6名,助教3名。24名教师共同承担了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05年3月,根据“中宣部、教育部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署”,我部向每一位“两课”教师贯彻了文件精神,为新方案的改革作好准备。2005年9月,根据教育厅黔教办社(2005)254号文件精神和学院领导安排,我部派出三位教师参加9月12日至9月14日在贵阳举办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即“两课”新方案)骨干培训班。2005年10月,我部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黔教社发[2005]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政治理论教学的实际,拟定了《毕节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并以学院文件的形式向各系部发放,对05新方案作进一步进行的落实。2006年5月,我部于2006年6月与教务处面向各教学系联合发布了05新方案的课程设置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及课程代码,对05新方案进行全面的落实。本学年排课的指导思想就是在教师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增加合并课程的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而《法律基础》教师则要求他们进行跟班听《思想道德修养》课,这样使我部教师能尽快适应05新方案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006年6月,我部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管理、规范教材使用的通知》(黔教办发[2006]184号)文件精神,将05新方案4门课程统一使用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

1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对即将担任05新方案课程的教师开展各种相关的教研活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等学校思想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省教育厅及学院党委的领导下,05年以来我部严格按照中央及省教育厅社政处的要求加强课程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进一步深入;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扎实推进,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切实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我们加强了部门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涉全局的重要工作,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总体思路,初步形成了全校各方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氛围。

(二)及时征订,落实到位,按规定使用新教材

05年贯彻实施新课程方案以来,我部按照学生人数拟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订购计划,报教务处按省教育厅文件要求进行订购。同时,为每位学生配备相应的辅助教材和读物,教材在开课之际按时到达学生手中,保证教学正常运转。

(三)合理设置新课程,按期开设新课程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新方案课程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实施。具体设置如下:

本科:

专科:

二、取得的成效

(一)认真实施新方案,加强和改进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05年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取消98方案,使用05新方案。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新方案学习培训中,要求各校从2006级新生开始结合新方案和自己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此,我部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黔教社发[2005]9号)及部门拟定的《毕节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院政治理论教学的实际,对05新方案进行落实,本科从原有的七门课程合并为四门课程,专科减为两门课程,06级以前的学生按98方案执行。新方案实施三年以来,为使05新方案顺利在我院实施,我部首先在排课上对教师授课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为:新方案中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合并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法律基础》和《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因此,排课的指导思想就是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教师队伍,努力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对口专业课的新进研究生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原任课教师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合并课程的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法律教师则要求他们进行跟班听课,这样使我部专兼职教师能尽快适应05新方案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006年6月我部与教务处面向各教学系联合发布了05新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设置计划及课程代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常规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的核心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常规就是抓教师。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同时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也是我部工作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部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持之以恒抓好教研活动及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成立新课程综合教研组。

2、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我部成立了部门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3、为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推进本部门各项工作,根据毕节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成立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的毕节学院马列教学部专业学术委员会。

(三)积极探索学科发展规律,推进了我院新课改实施步伐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基础,是体现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正确处理我院整体学科建设规划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关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以自然班级为主,合理调配大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大班平均人数在80人左右。无论自然班级或大班均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备好每节课,认真上好每节课,并采用不同的方式促使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四)以科研工作为牵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我部不断深化理论研究,狠抓课题立项,组织马列部教师积极开展科研论证和项目申报,近一年来,组织我部教师积极申报了教育部重大课题招标,共争取到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学院社科基金立项4项。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体会和感受

由于我部成立时间较短,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有待提高;

2、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培训交流有待拓展,学历职称有待提高;

4、所有任课教师压力大,教师学生均反映教材内容太多,教学任务繁重。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贯彻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精神,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踏实认真地做好新课程方案的贯彻落实,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得更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毕节学院马列教学部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7

一、实施“校企一体化”的教学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应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课程改革中, 实施“校企一体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 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要和老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处理问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

3. 个性化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以一颗博大的心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利用学生心理优势, 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学习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

4. 问题性原则。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通过教学中的问题, 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施“校企一体化”的主要做法

1. 建设有典型性、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 在“校企一体化”的实施中要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校中企”的教学理念, 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根据企业的要求建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资料的收集, 对案例进行分析逐渐形成教学资源库。按照行业的要求并以典型的案例为教学依据, 利用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人员的教学经验。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数字资料相关课件, 力争将思想政治教育课打造精品课堂。

2. 实施“企业课堂”对学生进行前期培养, 让企业在学校中选拔适合的人才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其企业和学校都获得收益, 实现教育的双赢。

三、校企一体化的办学理念

校企一体化实践平台是全方位一体化的, 只有运用校企一体化的理念, 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品质。

当前校企合作的方式正体现出多样性, 这种教学模式始终贯彻在教学的始终, 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也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影响了教育的整体效果。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的发生, 在校企合作中要贯彻系统化理念把握全局, 力争教育的全面发展。

校企一体化要做到学校和企业有效结合在一起, 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我们不能把“校企一体化”教育工作只停留在表面, 企业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企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最终实现“校企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在校企一体化的建设中, 学校要选择主流企业, 企业和学校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企业要凭借相关的技术, 成熟的理念使教育不断发展,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将高品质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育始终。

四、多层次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考虑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来培养全能人才, 在我国面临教育改革的提前下切实做好校企一体化的工作以满足社会需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实现学生的角色互换。

1. 岗位适应。所谓岗位适应是指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学生的给位要和岗位进行密切的对接, 因为校企一体化需要企业全程参与, 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岗位进行实习。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本质, 实现毕业就上岗的教育效果。

2. 多岗迁移。岗位迁移是指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在不同的岗位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校企一体化的要求下企业培养人才要有责任意识。学生在实习中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中, 智能机械式的进行操作, 不能掌握知识的单独运用能力。学校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 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3. 可持续发展。所谓高效发展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 高职教育现在已经不能仅仅只依靠传统的教育模式, 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而实现职位转变。

五、多层次培养校企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策略

1. 实行校企联动。能否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行校企一体化的关键, 企业要通过实训岗位让学生多了解有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团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教育策略, 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重视企业需求也是校企一体化教学理念核心理念, 而校企联动是把握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

2. 联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并将这些需求融合在教育体系中, 通过思想教育的模式展现出来。实现教育和岗位挂钩, 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校通过企业了解到岗位的需求, 建立相关的课程, 进行岗位培训。做到走进社会能上岗。将社会的需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直接传递给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德育教育始终融会到教育之中, 让学生不仅成为专业中的强手, 而且还要拥有良好的素质, 为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拥有良好的素质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 重构课堂。学院要在校企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重构课堂, 重构课堂的教育理念在于重视学校的师资力量, 注重课堂氛围, 重视教学评价的教学课堂,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倡在课堂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实训,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教育教师要重新构建教学情景, 做到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要积极配合政治老师的教育工作。通过现场实习等方式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双师共育。在政治教育课堂中, 学院要加强教学培训, 提升教学能力。学院的教师要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从根本上实现校企共同教学。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弘扬依托产业的办学传统在此基础上探索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机制, 是缓解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有效举措, 但是在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这样校企联合办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修炎.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33) .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0) .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8

关键词:职场化育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94-01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受教育者最终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职场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现代职教课程”模式使得高职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变,这种变革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积极应对这种新要求,才能更好地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因此需要积极构建“现代职教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一、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由教材章节体系向专题式教学转变

“专题式”教学以其灵活、便于组合的特点正好适應“现代职教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按照专题式将教材内容进行改组,这些专题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题、也可以职业态度(敬业、诚信、团队精神、创新等)养成为主题、还可以社会问题探究为主题等等。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富柔性,能有效缓解课程教学安排和“现代职教课程”模式之间的矛盾。

例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两门必修课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筛选和重新组合,使之由教材章节体系向教学专题体系转变。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知识导向教学向行动导向教学转变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将各种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识分类组合,按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顺序将其编排在一起,然后将其“灌输”给学生。在这种知识导向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和手段。实践表明,这种热衷知识记诵和逻辑演绎的教学易造成学生认知和行为断裂,因为具备知识不一定就具备教养,知之并不能确保行之。而“现代职教课程”设计的理念就是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让学生“课前盼着学、课中享受学、课后思变行”的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行分离转向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突出思想性、实践性和高职性的特点。

教学总体设计上,以情景问题为导引,以学习理解党的政策路线为中心,以转变学生思想观念为根本出发点,实行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既照顾理论体系,又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式、对话式、研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程评价上,坚持平时考核与课终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为了增强授课的时效性,我们提出了实施“12345”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种途径:理论教学、实践立足于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具体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三大理论板块: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实现四种结合:网络教学与翻转面对面课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五种实践教学形式:参观、支教、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法律咨询;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提出五种实践教学形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行动,促进了知行统一。

三、构建“线上”自学与“线下”翻转课堂学习相结合的“现代职教课程”教学体系

采用慕课教学的有关原理和形式,建立和开发“现代职教课程”教学平台,在现代职教课程平台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经典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师生互动翻转,从教学中要达到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出发,进而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使学生对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认同,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参观、支教、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法律咨询等活动,使学生在行动中有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日常表现,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四、构建适应“现代职教课程”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

“现代职教课程”要求高职思政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考评方式进行改进:

(一)注重过程性考核,打破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本课程采用更加科学的多元考核机制。例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采用日常考核评价占80%(线上成绩40%+翻转课堂40%)、考试评价占20%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式进行考核。其中线上成绩40%考核评价包括:MOOC在线测试成绩占10%、在线学习时长占10%、在线课程作业占5%、在线讨论占5%、课堂表现占25%、小组任务完成占15%、创新方法占10%。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现代职教课程”要求所有任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所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学生以小组互助合作方式进行评价:主要是小组出勤情况、完成任务质量、小组成员精神面貌、成员参与活动积极性等。例如:如果在这一学期一个小组得了8个A,3个B,1个C的话,小组最后得分为8*95+5*85+1*75=1050/12=87.5*10=875分,各组组长和副组长根据各个学生的学期表现客观公正分配成绩。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评价更客观公正,有利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篇9

一、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

按照上级党组织规定结合本支部实际情况,学生三支部积极组织制定了本支部2013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安排了学习内容、强调了学习要求。使本支部的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达到了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四落实。

二、突出重点,丰富学习内容

(一)开展科学发展观专项学习活动

结合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促跨越”作风建设活动,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八届二中全会”、“十八大三中全会”等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本支部成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组织学习《青少年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党员学会知法、守法、用法,并学会用法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本支部成员对法律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围绕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在此次学习活动中,支部成员学到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了党性修养。

三、落实制度,多形式开展学习

(一)坚持集中学习

本支部规定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要求所有支部成员不得缺席,学习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所有党员能认真学习,并做好了学习笔记,写出了心得体会。

(二)坚持灵活多样的自学

支部成员按照本支部的学习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学内容,培养学生党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习深入到生活当中

在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学生党员通过课下,倾听同学的呼声,了解学生

实际情况,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同时对部分困难学生进行了慰问,为进一步增强全支部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2013年支部理论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成效。通过学习,支部成员提高了政治理论素质,增强了转变工作作风、树良好中心形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如学习的形式还有些单调,学习的深度还不够等问题,今后要力求有所创新,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深入性,坚持不懈地做好干部理论学习这项工作。——————

今年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于 2011 年 3 月 5 日在北京召开。“两会”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正式党员,我觉得我更应该时时关注“两会”。

“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报告探索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契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鲜明的特点,也从根本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区别开来。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时时关心时局,倾听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积极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干部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10

不知不觉地,党校培训的理论课程于昨天结束了,但并不代表党校培训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并没有松了口气,我们没有停止学习,我们时刻准备着实践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客观性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课程更需要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经过党校培训的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意识到端正入党动机十分重要。我认为端正入党动机首先要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一个人可以没有梦想,但他不能没有理想,不能没有前进的方向,不能没有指路的明灯。共产主义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为之奋斗的唯一目标。

其次,入党就意味着牺牲,牺牲时间,牺牲精力,牺牲享乐,甚至是牺牲生命。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只有当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才能真正做到奉献自己。

最后,我们应以实际行动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当代大学生,都应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锻炼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共产党员。

端正入党动机极为重要,能否端正入党动机关系到一个党员能否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因此,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必须端正入党动机。

汇报人: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11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76-02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扎实实地推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处于主导地位。“概论”课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概论”课程为例,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强团队建设等,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一、创新教学理念——课程建设的灵魂

教学理念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明确清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课程建设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理念。

基于“概论”课程性质和高职学生特点,我们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贯彻“意识、信念和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思想,确定“三个坚持,三个突出”的教学理念,明确定位。

(一)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政治性。通过问题引导,直面和正确回答大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定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此,应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未来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实践育人,突出实效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根据文件精神,高职院校“概论”课同样要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行。

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课程建设的核心

“概论”课是面向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治性和时代性,并且是本专科通用的教材。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以教材为纲,遵循教材的理论体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线,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精髓,围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突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点,同时,把握好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凝点,结合国情、区情、校情和学情,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第一,结合国家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重点、热点问题等,根据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及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比如,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要求,把“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要界’限”、“七个怎么看?”、“辩证看,务实办”等现实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不但体现课程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更体现时代性。

第二,结合广西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广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广西与东盟对外开放现状、广西新农村建设等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指导广西建设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解答和解决地区发展面临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交通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方向,将广西大交通建设的伟大成就及未来发展前景引入教学,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度和认同感,坚定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第四,结合高职生群体朴素纯真、上进心强、有理想、敢追求,但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实际经验,比较注重物质追求而缺乏精神层次的恒定追求,比较注重张扬个性而缺乏社会责任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心智又不够成熟容易产生动摇和困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使他们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改革教学模式、方法——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改革教学模式、方法,构建多样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论总结 篇12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明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专题化教学改革, 将其调整为三大部分、九个专题。第一部分为概论, 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从总体上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与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为毛泽东思想专题, 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主要讲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取得的理论成果。第三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为八个专题进行讲解, 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主要让学生了解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探索改革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的来说, 这样的专题设置可以使框架内容更加清楚, 有利于组织系统化的教学。

新教材教学要紧跟形势, 与时俱进, 要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与内容贯穿到教学环节中。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这一专题, 可以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思想, 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彼此联系, 突出党在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要让学生明白, 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不能以子孙后代的健康为代价, 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生态文明建设, 营造“天蓝、水静、地绿”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在讲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内容时,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更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只有青年学子精于学业、敢于担当, 从自身做起, 从今天做起, 才能共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特色理论”课程, 在教学中应摆脱过去“说教式”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增加“互动”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行“点菜式”教学, 能契合学生关注的兴趣和话题;“让学生讲”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更好地领会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能一味“填鸭式”教学, 要做到边讲解边沟通。在“互动中, 要相信学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 可以挑选一些学生关心的话题, 让学生们自己去讲。比如, 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专题时, 完全可以发动学生去组织材料, 制作电子课件与动画。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一个转变就是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特色理论”课程所讲解和涉及的知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讲原理, 还讲政策, 将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政策讲解给学生。所以, 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角色转变首先是“宣传员”, 不仅要向学生宣传为什么西方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我们为什么要实现中国革命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更要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同时, 还要向学生讲解党和国家进行政策调整的背景、领导人讲话的深刻涵义。

第二个转变是向“沟通者”转变。过去我们的理念中“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思想, 使得教师的角色固定于教书, 上课时激情澎湃, 下课后卷书走人。教师本人不能总是端着架子, 一副高高在上、难以接近和沟通的样子。古人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 教学其实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可以向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电脑技术和电子课件制作技巧;可以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学生也可以称为老师的“老师”,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师, 要与学生多接触, 主动地去了解他们。所以, “特色理论”课程的教师要加强沟通, 正确引导学生。

第三个转变是向“知心人”转变。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要了解学生真正想在课堂上学些什么, 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想知道和想了解什么?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与波动。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 感触青年学生的激情与热血, 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关注的热忱。所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讲授的知识, 要与学生关心的话题相结合, 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学生关心的、想听的话题, 这可以称之为“点菜式”教学。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1. 指导思想的改革与创新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 提高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数据分析、人际交往表达、调查报告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能力。“特色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思想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理论加实践, 思想不断线”, 实践教学是对“特色理论”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补充和检验。实践教学活动要把握针对性,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来确定, 避免出现脱离教育教学以及思想实际的现象;要把握时效性, 即实践活动要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 实践活动要紧跟时代步伐,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把握实效性, 即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必须始终把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自身行动的指南作为判断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2. 实践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比如传统的课堂讨论、辩论或演讲活动, 可以采取“大班动员, 小班实践”的形式, 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宏观层面进行动员, 在微观层面加强指导。实践证明, 将每个班分为若干小组, 有利于进行合理分工以及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动员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采取分数奖励、推优推先等方式推荐表现优秀的小组实践活动。好的开场对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非常重要。除此之外, 实践教学活动的话题除了紧扣教材相关知识点, 更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密切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讨论、辩论或演讲活动, 可以让学生先把题目呈交上来, 由老师进行筛选, 目的是在方向性上有一定的把握, 不至于离题太远或选题不恰当;但总的目的是把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出来, 仔细聆听学生对一些事件、一些问题的看法,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过去用一张试卷来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要摆脱过去饱受诟病、不受学生欢迎的、死记硬背的应试性考试模式, 可以采取普遍受欢迎的、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拍摄、放映学生学习生活和身边好人好事的微电影;可以组织“讲课活动”, 以课堂的形式将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组织调研活动, 调研的主题和范围不拘泥于校园相关话题, 要积极走出校园, 到社会上去调研, 去了解社会主义新型社区以及新农村建设新景象和取得的突出成就。调研论文由学生选出小组代表与老师共同参与打分, 既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写出有分量的“精品调研文章。通过各种不搞“形式主义”“接地气”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 亲身感受和深入思考, 可以达到普通考核方式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较以前版本有了较大变动。不过, 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环节来看,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师角色转换及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 仍需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

上一篇:中华魂美德颂演讲稿下一篇:公司岗位职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