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语文衔接建议(精选8篇)
我们深知,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家庭教育意义重大,为人父母,责无旁贷,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一个好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位好的父母给过他终身受益的教诲。德国伟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民的教育,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英国诗人格贝尔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教育孩子的谈话都将成为空谈。”
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只有几步,小学升初中就是其中一步。下面我分两点向大家汇报。
一、小升初衔接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小升初衔接教育”的含义
“小升初衔接教育”是指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和过渡,要从“师与生、教与学” 这一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矛盾进行“衔接”。主要解决如何铺垫搭桥,导引学生顺利过渡的问题,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二)“小升初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
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表现在“师与生、教与学”中是双向的、相互的。这些不适应集中反映在: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管理难度增大,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冲突增多,两极分化严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这种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中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由几门课增加到十几门课,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导致一部分同学落伍,走了弯路,成绩出现滑坡。
(三)暑期衔接教育建议
1、暑假做好预习
小学升初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阶段性跨度,中学学习的知识容量、难度、方法以及对自主学习的要求都是和小学完全不同的,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过渡时期的放松。以至于许多刚上初一的学生说:“暑假没做准备,感觉有点吃力。”假期里孩子需要放松,但不能完全与学习脱钩,因为学习是有延续性的,完全脱钩容易造成断档,应该适当接触为好。比如在家读读英语、看些少儿英语节目、做做趣味数学题等,孩子既不会觉得枯燥,也能学到知识,为初中学习做好准备。
2、做好心理调试
刚进入初中,面对众多经过选拔、跟自己同样优秀甚至比自己还要优秀的学生,很多学生会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认为“自己不突出、不优秀了,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了”;此外,中学对抽象思维能力的更高要求,使没有经过很多这方面训练的学生感觉学习有些吃力,认为“到了初中,就进入成绩下滑期了”等,诸如此类都是刚升初一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完成的。此时,家长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这样才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假期里,可以请亲戚朋友中上中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介绍经验,说说刚上初一要注意的东西、会遇到的情况,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
(四)父母应有的准备
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代,学生的课程加重了,人际关系也复杂了,学校生活比小学多样化。作为家长,您要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设施,配合教师的教学,共同关心孩子智能的发展。为此,父母务必做好以下诸方面的准备:与孩子讨论中学的教学、课程、学习活动、生活规范、作息时间等,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为孩子准备一个远离电视和干扰的读书环境,给他(或她)一张专用的书桌,以便专心做功课。一定要让孩子吃过早饭再上学,中午饭最好由您亲自打点,鼓励孩子自带水壶上学。每天早上送孩子出门,并检查孩子的穿着是否得体、舒适。鼓励孩子主动认识班上的同学,学习、生活上相互关照、帮助。指导孩子与学校的任课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经常与老师联络。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留意孩子的行程。教孩子每天按课程表做好预习工作,帮助孩子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当天的功课要当天做完。孩子放学归来,家长应和孩子交谈片刻,对他(或她)的回答肯定、支持、鼓励,并帮助孩子及时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二、小升初衔接期间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一)要让自己情绪稳定
注意用自己乐观积极的情绪去冲淡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紧张与不安,切忌唠叨不休,照顾过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我们深知,孩子考试分数高,绝不代表各个方面都好(还有德、体、美等),考试分不高的孩子,绝不是别的方面都不行,更不是孩子没出息。爱因斯坦9岁仍不能流利说话,考大学都要复读;连医生都说爱迪生脑子坏了;多数教师认为瓦特是劣等生;任性粗野的少年拿破仑学习成绩一直在40名开外。条条大路通罗马,耐心教育吧,也许大器晚成呢。
(二)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学生如果精力不济、学习吃力、性格忧郁等现象,那么这些学生中有85%的人是由于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所谓思维迟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生理和功能改变,而是由于孩子的整个机体出现了毛病。
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众多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对健康的关注是家长首要的工作。孩子的一切,包括精神、世界观、智力、知识的学习和自信心都是取决于他的身体是否健康。只有身体健康,孩子才会乐观愉快,才会朝气蓬勃,否则一切免谈。这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真理。但正是这个最简单的真理,常常被我们在无意中忽略了,我们却很少真正给予充分的关注。把我们在孩子的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与真正花在孩子身体锻炼上的那部分相比,孩子的健康就变成了一种“业余生活”,充其量是一种调节、一种补充,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教师可以花费两个小时给几个学习困难生补课,却不舍得放他们到操场上玩耍十分钟;家长可以整个周末带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却很少让孩子在游泳池里戏水半小时。仔细想想,我们确实没有像关心孩子的学习那样去关心孩子的健康——往往是只要孩子不生病,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但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孩子身体素质极差,军训时常有孩子支持不住昏倒在地;每逢天气突变,不少孩子就会伤风感冒。至于近视、莫名其妙的头痛、胃痛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在劳动中发展智慧,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教育活动。现在的孩子太缺乏劳动了。不仅缺乏真正的体力劳动,更缺乏那些精细的、需要动脑筋的劳动。我们的眼睛始终紧锁在孩子的分数上,紧锁在某些立竿见影的“措施”上。那些智力发展迟缓的孩子,他的大脑结构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把他的智慧激活?研究发现: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这种结合非常重要,否则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将处于沉睡状态。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错过了儿童和少年时期,他们大脑中的这些区域就永远无法唤醒了。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自信与自尊
要分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给孩子精神上有力的支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气可鼓,不可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某方面不行,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行。家长如果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弱项与别的孩子的强项比较,就会使孩子失去竞争或迎头赶上的勇气,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消失殆尽。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数落,也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并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出了问题或学习成绩差,应该从孩子实际的基础出发,寻找原因与差距,而不是拿孩子与别人比。
帮助孩子找到优势,找到擅长的学科,找到长处,孩子才有立足之地,才有前进的基础;帮孩子找到考得差的学科中考得好的部分,先使孩子喜欢上“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中的某一部分;帮助孩子分析丢分原因;帮助孩子制定提高分数的具体措施。
2、友善与合作
在道德教育体系中,培养孩子具有善良的心灵是一条一贯到底的红线。真正的教育要唤起孩子努力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要激励孩子成为一个好人,在心中树立与人为善的人生信念。教育中若没有对善良的培育,就谈不上培养真正的人。若没有善良的培育,所有的教育艺术、教育智谋、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都将丧失其意义。要让善良这一人性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在童年时代就扎下根来。我们的孩子,他们应该成功,但更应该善良;他们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善良。
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发展理解得太狭隘,以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如德育、体育、美育方面都变得不重要了。其实,孩子的全面发展正是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相互融合、促进。中学阶段是为孩子人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孩子综合素质的状况尤为重要。
如孩子当学生干部看似吃亏,实际上受益匪浅。有家长认为,孩子经常开班会,出班报,帮助差生补课浪费的时间太多,其实不然。孩子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学习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为了更好地帮助别人,当干部的需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刻苦学习,这本身又成为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内在动力。如果孩子担任过多的或不相称的班级工作会与学习发生冲突,这时父母不要责怪孩子,而要给孩子当参谋,出主意,让孩子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时,也可以与老师联系,作些调整,妥善安排。
3、坚韧与进取
决定成功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是聪明、高智商吗?美国心理学家就此问题从1913年起对一千多名高智商儿童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其中有些人获得了很大成功,而另一些人却平平庸庸。科学家把这些人分成两组,“有成就的人”和“无成就的人”。这两组人的智力水平相近,差异却在于他们的意志品质。“有成就的人”意志顽强,坚忍不拔,对认定的目标执着追求,毫不动摇,而“无成就的人”意志薄弱,总是消极地坐等机遇的光临。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学习努力程度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呈正比。尤其是大约十二岁或进入初中以后的孩子,加倍努力可以弥补能力方面的不足。知道了这些,家长朋友就可以从今天开始,要求孩子更加努力做更多的家务,完成更多的家庭作业,参加更多的义务劳动,培养孩子坚强的韧性。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通过成功的体验,让孩子明白:持之以恒是多么地重要!
另外,要严禁孩子进入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网吧,倡导孩子自觉远离、抵制不健康网络内容及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把孩子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道上来。
(四)相信老师,与教师合作
世界上最希望一个人有作为,最真心愿让一个人超过自己的,除了他的新生父母之外,就是他(她)的老师了。当老师的,都真心诚意地盼望自己的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做梦都
想着自己的学生们进步,成绩提高,个个成才。老师盼望每个孩子都好的心情与家长是一样的。请各位家长继续积极配合老师,加强与老师的联系。经常与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准确把握孩子学习动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给孩子一个可靠可行的建议,做孩子学习的参谋与助手。
1、要耐心倾听双方的声音。家长和教师之间问题中的90%,可以通过给彼此机会描述事情的经过而得到解决。孩子们通常会在描述事情经过时避免谈及自己的责任部分,这会造成很大的误解,因为家长基本上会把孩子的话当作事实。但是,家长们应该记住,在你对教师表示不满意前,要给他们机会说明他们对所发生事情的看法。
2、要避免在家中表现出对教师的消极否定情绪。有时家长会对孩子的老师感到不满,这不足为奇,因为即便是最有教学经验、最能干、最受尊重的教师,有时也会因某一原因令家长不满意。这时家长应该直接和教师沟通,而不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消极地谈论此事。如果家长在家中表现出对教师不尊重,孩子就会觉得他们也可以对教师表现出不尊重。
3、要在恰当的时间和教师联系,出了问题要先和教师进行沟通,然后再去找校长。不和教师交流就直接去找校长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不但不尊重教师,而且对教师也不公正。如果已经尝试了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但仍没有进展,那么家长就完全可以和校长或者其他校领导见面,要求解决问题。
建议家长牢记以下要点:您要记得孩子的年级、班级,并认识孩子的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您要每天检查或询问孩子的作业状况,如有问题尽快与老师联络。留下家里或您工作单位的住址、电话,以便校方在紧急状况时联络使用。重视老师的家访,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不要护短,与老师一起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学校有事与您联络时,应快速取得联系。您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一般情况下,不要缺席。师生之间发生了冲突,不要先听孩子一面之词,应同时与老师沟通证实。切忌在孩子面前责备、批评老师。如果对任课老师的教学与管理不满,不要直接对老师非难,要用委婉的态度向老师建议,或通过校长、班主任,请任课老师改进。
(五)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业上的肯定与否定,即考分上的高分与低分,在孩子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反应。理想的考分往往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较低的考分常常使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尊心受挫,甚至产生某种自卑感。因此,有责任心的家长不仅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分数,而且还要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考分,消除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考试成绩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孩子的分数不是绝对的,必须以班级其他同学作为参照系,才真正有意义。学校在期中或期末后,都会发成绩单。成绩单仅仅是学校给学生家长的一份成绩报告,而不是家长训斥或惩罚孩子的依据。建议父母:称赞孩子在学业上取得的显著进步。指出孩子在哪些方面没有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改正某些不良学习习惯。您可以问孩子以下几个问题: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吗?你认为你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你觉得你要想使自己得到提高,必须如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之间的差别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初中语文相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来说难度更大, 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文体, 同时要求学生开始学会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知识量方面大幅度提升, 同时初中课程类型增多了, 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第二, 小学语文侧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 对学生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 学习的强度以及难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语文学习难度提升, 教学重点除了基础知识外, 还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 与初中生年龄特点相符。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初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虽然初中语文学习以及小学语文学习都符合各自的年龄特点, 但是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 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几乎没有差别。学生在升入初中后, 就会面临比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压力, 如果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能有效地做好衔接工作, 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不仅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另外, 对于有些地区来说, 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与初中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样,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三、小学六年级语文初小衔接工作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语文是小学与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 小学语文学习不仅需要考虑学生升学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小学生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打下升初中的基础, 需要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对更高层次语文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学生中间, 增强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2. 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根据小学语文基础性强的特点,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强化教学, 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这样学生更容易应对初中系统化的语文知识, 也能够理解相对抽象的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 增加学生自我的语文素养, 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重视初小语文衔接工作, 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能够逐渐地适应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任务实施中, 可以有效地借助多媒体工具, 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 应该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帮助学生建立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4. 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来说, 应该注重学生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了, 其他的语文素养也就相应提升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同时不断地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将生活融入到语文写作中, 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提升了, 就能够适应升入初中后语文知识的学习。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 小学六年级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阶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初小衔接问题, 从巩固学生语文基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 为学生升入初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勇.论如何做好小学六年级语文初小衔接工作[J].都市家教月刊.2012, 21 (8) :155-156.
[2]陈光军.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J].山西青年月刊.2013, 32 (12) :85-86.
关键词:语文能力;教育管理;实用知识;中国文化
生活中我们要交际,交际就要说话。而说话是一门很高级的学问,要说得得体、简洁、中听,要说的有内容、有情趣。“话不投机半句多。”不会说话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写文章就是将所说的话用优美的、规范的汉字表现出来。它是让人看得,有宣传保存的可能。遇到胡写乱画、胡言乱语怎么能够交际?因此,加强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势在必行,要做好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一、现在的中小学生语文能力令人担忧,语文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走访许多中小学校,语文课花费的教学时间最多,而语文能力反而不如其他课程的能力强。这说明我们的语文课效率不佳,做了好多无用功,教师辛苦,学生劳累。语文本来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基础课,硬是给弄成了一门死学问。小学生不会说流利的普通话,初中生不会写简短的文章,高中生不会写常见的汉字。我们的文化好像要被肢解了一样,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家想想,好多招聘单位接到的满是错别字的个人简介,多么的尴尬。有高文凭的天之骄子写一百个汉字,差不多要出现三四十个错别字。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曾几何时,哪瞧见生活中的大学生不会写借条,不会大写的壹贰叁,不会签自己的姓名,等等。学生是无辜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责任的。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力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为扭转这个不好的局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有待调整,不能有有碍学生发展的现象存在
国家的语文课本是指挥棒,我们工作起来有本可依。一套语文教材,那是专家辛勤工作的结果。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材已经接轨,这只是教材的衔接而已。可是,现在大多数中小学分设,小学老师教小学的,初中老师教初中的,各干各的,老死不相往来。同行是冤家,勉强见面也是你说我的不是,我说你的不是。这可苦坏了无辜的学生们。其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教师是一家人,都是初等教育工作者。大家平日里工作要多沟通,小学语文老师要跟踪自己的学生,看学生去了初中以后有进步没有?初中老师要常去小学,了解一下自己学生以往的语文基础,便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而目前的高中教育,更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象牙塔,高高在上,不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交流。反正国家不严格高中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基础差的学生就辍学。
三、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应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千
万不要照本宣科,教出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来
我们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写字的姿势要指导;汉语拼音要熟练;分析汉字的音形义,用简单的句子表情达意,激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完成简单的语文阅读题;会写有真情实感的短小文章。再就是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在语感上给学生以熏陶。课不必讲得太深,作业不必做得太多。要避免重复无效的劳作,还小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初中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一下,应该将语文字词等学习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学,指导好记叙文的写作,熟悉说明文的特征,了解议论文基本常识即可。大力提高学生解决课本延伸的阅读题的能力,用掌握的语文阅读能力去解决实际阅读问题。做到准确、简洁、流畅、有文采。反对标准答案之说,抓住要领,灵活作答就不错了。多开展些辩论会,多办办手抄报,多搞几次班级演讲,多谈谈读名著的心得体会等,都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是一个较高档次的语文园地。学生要增大阅读面,熟悉各种文章体裁,有逻辑思维知识,能写出有一定哲理的议论文。教师要做导演,引领学生在高中阶段语文能力大大提升。高中有必修语文课本和选修语文课本,教师要当好编辑,凡是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指导到位。
四、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担当起提高学生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流派似繁星,内容包罗万象。语文教师要经常学习,多遨游在中国文化的大花园里。多嗅花朵,才能呼出芬芳。一个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学生是爱戴的。语文教师要能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最主要的是语文教师要有激情,有热爱汉语的赤胆忠心。古今中外,都要涉猎,立足本国,借鉴外国。让我们的学生继续做捍卫汉语尊严的卫士。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语文教师也就无愧于子孙后
代了。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部分初中学生步入高中能很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 但是也有多数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教师通过有效处理初中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不仅能够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一语文课程的学习, 更能够为学生高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 语文教学; 差异;
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 伴随着语文教材的难度加深, 高中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量逐渐增多, 学校教材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需求有进一步的增强, 这就促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上皆出现了不衔接的现象。究其原因, 是因为初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要求掌握的能力素养不同,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
(一) 在教学目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阶段,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这一阶段, 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情感与态度的积累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相比,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掌握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上形成的, 更加注重表达、逻辑、运用等。
(二) 在培养目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 对语文的语感掌握能力。和这一阶段相比, 高中阶段, 特别是高一阶段, 则倾向于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初中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高中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同, 初中阶段语文着重要求学生在处理文章时, 要有清晰的思路, 能够对文章内涵有深刻的理解, 能够对部分词句在整个文章中、语境中的意义以及作用有一定的掌握, 并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看法以及作者所持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点。而高中阶段, 则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本身进行有效分析与合理判断, 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了解到文章所反映的本质, 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价值观有深刻的认识。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一) 要加强对教学进度的有效衔接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知识点较多, 学习难度比较大, 学习时间较紧等几大问题, 高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掌握, 并采取有效策略, 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开快车”, 坚持教学循序渐进, 制好进度;同时, 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适当地控制好教学难度。
(二) 要加强教材体例及教学目标的衔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得知, 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语文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不同, 因此, 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 需要逐步调整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全面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同时, 教师要明确初高中阶段, 在语文培养目标上是不同的, 让学生做到语文课程学习的逐步衔接。
(三) 要加强对初高中语文知识层次的进一步衔接
高中阶段语文在课堂篇幅方面, 通常较长, 在课后习题方面, 多以主观认识题为主,习题较少, 但考查的知识点却很全面。高中语文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宽加深, 迁移性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适当进行引导, 使学生适应长篇、深度的文章阅读。
(四) 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衔接
初中阶段以加强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主, 而高中阶段主要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主, 更加注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运用, 因此, 教师要不断研究、分析, 通过改善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 加强语文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衔接。
综上所述, 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衔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对待、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区别所在进行了分析研究, 总结出高一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注重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改善,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以便于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袁家强.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河南大学, 2013.
小升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加,任课老师增加,多数学生都感到不适应,有些学生甚至出现消极情绪。如果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是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么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该怎样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过渡和衔接呢?
从教师观念上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连贯性。超前知识的合理渗透,扎实基础的自然衔接使学生进入初中后, 在已有的小学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更顺利地迈进新的知识领域。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小学和初中有比较大的区别。一般说来,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讲课比较生动活泼,而初中阶段相对来说就显得严肃而单调。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短时间不容易接受这个改变的,也就是说,学生开始有些适应不了了,成绩会有很明显的下降。所以,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相互借鉴,使得学生在小学到初中的转变过程中感到不是那么的突兀。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来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多培养学生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
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上来说,在学生从儿童向青少年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都会发生改变。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平常能接触到的事物也随之增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成熟度都有所提高,在小学阶段有些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就会发生改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多交流,使学生进入初中后能感受到自己的一些改变有一个连贯性,而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两个不同时期。
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工作远远不止这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使我们的小学生能够顺利地在各方面从小学过度到初中。
小初衔接的重要性
对于新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因没有重视小升初的衔接从而产生不适应的例子比比皆是,主要的类型有:
第一,对初中新环境的不适应,尤其是到一个新的学校、接触新的老师、同学,难免会出现排斥的现象;
第二,对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明显增多,课程量也明显加大,许多孩子对这种突然的“量变”感到很不爽,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第三,对思维方式的转变不适应,一些小学的牛蛙们初中数学成绩突然下降,多数是因为过分依赖小学的思维方式,如果思维方式不转变,初一可能相差不大,越往后就会越来越吃力,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对付这些“不适应”,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初中的学习状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提前准备,做好衔接,一定要重视到小升初衔接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放在小升初上,再合适不过。
学习上要迈过五道坎
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
在小学,学习科目少,学习任务不太重。进入中学,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而且难度增大,学科内容的普通常识性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强,因此刚进中学的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变化。
随着学科多样和深刻化,中学生比小学生要求更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中学的任课老师多,每位老师教的学生多,一会儿一门课,一会儿一个老师,而且各个老师的教法不一样。他们不可能采取像打篮球那样“人盯人”的方法。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五个环节。孩子读小学时,家长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孩子作业做好了吗,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长也就放心了。这种课后只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就不能满足中学学习的要求了。
第三个是学习心理反应的变化。
小学生多数能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讲课深信不疑,而中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重视、信赖,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强了,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条”。
第四个是在初中阶段孩子的生理也发生变化。
小学时,孩子身体发育一般。进中学后,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第五个是集体关系的变化。
与小学相比,中学生的集体关系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也有许多不同。在学校和班级集体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照顾得具体而细致,实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课老师。这样,让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心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
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根本。那么作为初中生的家长应该注意哪些?
一、掌握教育提前量和保持亲子氛围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从子女言谈举止中也许会发现孩子渐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
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内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子女兴趣。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这点家长一定要把好关。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
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给子女一个可靠的经济保证很重要,而给子女一个温馨可靠的亲情环境更为重要。
你的子女能否给你敞开心扉,诉说他的苦与乐,这对你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非常关键。只有经常保持这种坦城的交流,才能实现两代人的成功对接。
因此,抽出陪朋友、陪客户的时间陪陪孩子,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投资。但不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说教,有时做做游戏、说说笑话、到野外郊游更有利于下一次教育。这一点,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有很多表白。能感动、能教育孩子的,常来自于生活中琐事折射出的亲情。孩子的情商亦会在这种亲情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单亲家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无论那一方,都应该关爱孩子,夫妻离异不甩掉作为家长的责任,不能剥夺孩子应得的父爱和母爱。这是法律,是道德,也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生活上培养孩子好习惯
家长可以从一些小事着手来帮助孩子。例如,孩子自己的东西现在要他们自己整理,适当给孩子分配家务劳动,并鼓励孩子多参加些活动,这样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以及独立生活、处事的能力,使他们较快地成熟起来。平时的零用钱家长也不要给太多,不要造成孩子与人攀比的不好现象。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初中阶段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身体迅速成长,需要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更充足的休息,这时候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很容易饥饿和疲惫,尽量避免他们吃零食,三餐营养上要供给充足的热量。有的学生由于早上时间仓促往往不吃早饭,空着肚子上课,结果第三节课就感到饥饿无力,学习精力不集中,记忆力、理解力降低,思路变得迟缓、混乱,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长时间在饥饿状态中学习,不仅学习效率明显降低,而且身体会受到一定损失。建议中学生早餐除了吃各类的主食外,最好再加点鸡蛋、牛奶或豆浆一类的优质蛋白食物,并要干、稀搭配,注意花样更换。增强学习效率,不拖沓,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疲劳影响学习生活。
加强锻炼,好的身体是其他一切活动的保证。很多运动不仅强健身体,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活跃,在这个时期,择友也是一个关键,家长可以通过实例向孩子讲清什么是同学之间真正的友谊,应该跟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鼓励孩子与同学交往,正确选择朋友。刚进入初中时,孩子分辨能力还低,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特别关照孩子不要跟班外、校外不明身份的少年交往。
升入初一,孩子们面临着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种种不同,同时自身生理、心理发生了变化。应对这一系列变化就需要孩子了解自己,掌握初一生活、学习的必要知识,做好上初一的心理、生理和物质准备。
一项针对初一新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过渡时期的指导(心理,情感和知识的准备),进入中学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生活。总结起来,学生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入学不适应(恐惧),从小学熟悉的学习环境,到全新而陌生的初中环境,学生容易产生入学恐惧,出现入学不适应症。
二是课堂上问题行为不断发生。由于小学课堂学习要求与初中有些变化,学生坐45分钟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或正确的学习姿态,出现各种问题。
三是学习要求不适应。初中阶段科目增多,阅读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识增多,数学
也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难度增大。
四是小学伙伴的分离与新群体的适应。由于升学,小学认识的好朋友分散到不同学校,而新环境下,新的伙伴短期内难以形成,一些学生出现内向寡言的现象。
五是与教师的融合有一个适应过程。师生相处方式发生变化,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方式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六是人际关系更加广泛。进入初中后,孩子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范围扩大,获取的信息大大增加,生活的地域范围也更广了,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成为学生面临的新课题。
子课题《“五〃四”学制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
题
类
别 烟台市教育局规划课题 子课题
课
题
名
称 “五〃四”学制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体育教育 课 题 负 责 人 周万利
负责人所在单位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五〃四”学制下落实体育与健康国家课程的需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课程标准》是以“六.三”学制为依据制定的,对于实行“五〃四”学制的烟台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教材,以至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课
程开发与实施上“无从下手”,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锻炼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指导,课程的实施难以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需要。长期以来小学与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之间,没有有效的衔接,通过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的运动兴趣、爱好、习惯等没有在初中得到很好的延续,影响着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需要。“六.三”学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而我们烟台市实施的“五.四”学制水平的划分与“六.三”学制有冲突,特别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划分方法。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建立适应“五〃四”学制《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保证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能有效的衔接,促进中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界定是:
“五〃四”学制:所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学制。
衔接:“五〃四”学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实施的衔接.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授,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可以界定为: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法规、文件的要求,在“五〃四”学制下,建立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题研究依据与价值
(一)课题研究依据
本课题研究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大师的通知》、《“五.四”学制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等法规、文件、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基于区域性“五.四”学制的背景,探索出针对学区对接型的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模式,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诸多领域的持续性培养和特色化发展,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的终身性育人价值,为省内外同类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价值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制定“五.四”学制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水平划分。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在“五.四”学制下,将各学习水平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合理划分和科学设定,以小学一至三年级(水平一:兴趣全面培养期)、小学四五年级(水平二:兴趣定向引导期)、初中一二年级(水平三兴趣形成巩固期)、初中三四年级(水平四:兴趣稳定发展期)分段,形成学习水平划分的“3222”制。在体育与健康中进行研究水平划分的合理性。
(二)建立学区对接型的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模式。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划片就近入学的政策,哪几所小学的学生升入哪所初中基本固定,有利于建立学区对接型的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模式。
在课题研究期间,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研究。
2、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衔接的按学生兴趣分班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3、如何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一贯性。
五、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课堂实验、个别访谈、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收集理论、梳理问题、分析总结、形成成果。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对烟台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出调查统计分析;成立实验课题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按照子课题方案组织课题实验学校进行子课题的研究。实验学校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学校子课题实施方案,从学生兴趣、体质发展、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收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各种实验报告,最终形成相关课题的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源。研究可形成多篇论文和经验总结。
3、总结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对近五年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公开课、观摩课、经验论文、教育教学案例);
2、形成“五〃四”学制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的教学计划、内容评价方法,学生兴趣爱好良好的培养模式。
七、子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研究保障
有县市区体育教研员、课题实验学校负责人组成子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子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课题研究的实施。实验学校成立
课题研究小组,保证课题研究在学校的顺利实施。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分工。建立课题研究QQ群:325962385 课题负责人:周万利,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负责课题的经费及总体调配。
课题联系人:常春龙,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联系,负责课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材料等。科学学科研究。
主研人员:于文峰,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主研人员:贺春辉,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主研人员:曲晓明,小学高级教师,专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
主研人员:曲志远,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负责课题课堂实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新大纲一体化设计, 整体考虑, 互相衔接, 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见, 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了。就背诵篇目而言, 大纲规定小学不少于150篇, 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 诗词、曲50首。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 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对此, 我采用每天一诗, 先诵再背再懂, 至于有些诗词懂与否, 我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或年龄的增长会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 在初二、三年再继续训练也不迟。这既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与序列性, 也符合人的认识与发展规律。
二、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 熟悉中小学教材, 处理好衔接, 明确教法学法。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
车, 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 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 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 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 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 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 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精神世界。
(二) 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 这套教材给予了极大的体现。试用修订本教材又进一步给予了重现, 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订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 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 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 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 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 由简及繁, 由浅及深, 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 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 因此, 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 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 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 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 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 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 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 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 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 由简而繁, 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 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 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过去, 我让学生就姓氏的来源作为调查, 写题为《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姓氏来源调查活动》的报告;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严重的情况, 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 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 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 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 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 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 如学习了《数字杂说》, 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 (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 ;学习了《皇帝的新装》, 我就让学生编话剧 (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 效果还好) 等等。应该说这“读”, 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 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 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否则的话, 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 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 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
三、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 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
学生的特点, 各年段学生, 各类学生的特点, 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 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 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 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 了解学生各个阶
段学习语文水平, 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 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关键词:小升初;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27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无论是在学习心理,还是在语文目标的落实上都有很大不同,并且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要从小学“保姆式”的管理和学习方式中向中学“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过渡。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注意调整心态,调整学习方法,将小升初语文衔接好,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下面,笔者就从五个方面来谈一下“小升初衔接:如何學好初中语文”这个话题。
一、初中语文的特点——“新”
1. 古诗文大量出现。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言课文和古代诗词的收录,今后的中考语文卷也必将在这两个方面大做文章。
2. 文学作品比例大增。在现代文选文上更倾向于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篇幅普遍较长,文学化趋向明显。
3. 作文更加注重真话、实话、心里话,反对假话、空话、套话。作文形式更趋向于开放、宽泛、灵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和充分展示才情的空间。
4. 学习方式更强调自主、合作和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将会少讲,更多的时间将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写、多背、多思考、多讨论。
5. 语文评价的内容将以能力立意为主,更趋向于大语文的范畴,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二、初中语文学习的关键——兴趣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学生们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地学。
三、初中语文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语文学习的有力保障。从总体上来说,语文的学习习惯就是听、说、读、写的习惯。1. 在养成预习习惯的同时,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除此之外,多发言,发言时注意表达清楚流畅,并懂得讲礼貌。2. 要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3. 养成自评作业的习惯。从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4. 要养成学完后应及时复习,再做作业的方法。5. 读的习惯,不仅仅是读课本上的课文,还应提出读书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养成制作读书卡的习惯,培养圈、点、评的习惯。6. 查工具书的习惯。7. 养成善观察、多练笔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搜集资料,积累资料,筛选资料。8. 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得不到高分。
四、初中语文学习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小学阶段更为系统和完善。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有规可循的,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人文性”决定了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而“工具性”则体现了其实用与具体操作的可行性。语文学习方法的摸索和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不断加强积累,并使其上升为一种为我所用学习的策略:
1. 要学会有计划地学习
初中的学科较多,学习内容多而且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复习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 分模块巩固与加强
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学生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习重要的“攻关对象”。
3. 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习,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学生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学生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 勤阅读,广积累
这两种策略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习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绝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习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五、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1. 基础知识 —— 生字词(包括文下注释和文后“读一读 写一写):要求自己能够会读、会默写,重点词语弄懂词义。 2. 要求背诵的课文、古文及诗词:要求学完即会背;对课外古诗词要求每天(指有语文早读的日子)背一首。 3. 练习中的阅读:要求每篇必做,且必须认真做;用好配发的语文练习,教师讲解阅读过程中,注意总结阅读方法。 4. 每周一篇作文,一篇美文贴评,小作文随课文要求安排;平时多看《语文报》和各大报纸的作文周刊。 5. 作业要求:态度认真,书写工整。 6. 每节语文课两分钟名人名言积累交流。7. 语言积累:要有语言积累本,摘抄词、句、段、成语、名人名言、名诗佳句或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段落。
最后,笔者希望大家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获得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小学初中语文衔接建议】推荐阅读: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10-27
初中升高中衔接内容06-23
数与代数小学初中07-04
小学初中古诗词09-20
谈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11-08
小学升初中数学试题卷07-14
人教版英语课本目录(小学初中高中)06-02
小学升初中同学录留言寄语07-01
2024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教学建议06-08
我的小学老师初中生作文500字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