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2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方音乐史2(通用8篇)

西方音乐史2 篇1

康都克特斯:

12、13世纪的教会乐曲,它不同于经文歌之处是没有格里高利圣咏声部,所有声部都是由作曲家创作的,因此,就有了作曲家个人情感上的表现。康都克特斯比较简单,各声部是一个音对一个音的自由乐曲,三个声部同时唱相同的歌词。

猎歌:14世纪意大利较受欢迎的体裁之一,它的内容与狩猎有关,具有标题性和造型性。常有三个声部,其中低音声部是和声的支柱,另外两个声部以卡农式的手法相互对答。这正是猎歌体裁的特点和主要技法,并且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奏鸣曲:在巴洛克早期只是泛指器乐的前奏或声乐曲的器乐间奏,到17世纪中叶以后,奏鸣曲被大大的完善,奏鸣曲有一个带有几部分的乐章或由几个在速度和肢体上大不相同的乐章组成。奏鸣曲有两种形式:室内奏鸣曲、教堂奏鸣曲。

大协奏曲:巴洛克时代最重要的管弦乐曲,它是由独奏组和管弦乐队协奏而成。大协奏曲是由几个舞曲性或非舞曲性的乐章组成的套曲,曲式与奏鸣曲相同,大协奏曲体现出那个时代意大利式的激情与狂热。

受难曲:中古时代的受难曲是从格里高利圣咏变化而来的,中古时代以后,在德国产生了经文歌表现受难福音的形式,直至许茨、巴赫才以其独特的样式在受难曲领域拥有自己的天地。巴赫的受难曲形式与康塔塔一样,有独唱、合唱和管弦乐。

玛祖卡舞曲:这种体裁是直接来自民间,主要是玛祖卡、奥别列克和库亚维亚克三种波兰民间舞曲。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很少直接采用民歌素材,而是把握民歌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进行新的加工,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玛祖卡舞曲。节奏和旋律是玛祖卡舞曲的灵魂。

波洛涅兹舞曲:原是民间舞曲,16世纪后半叶进入宫廷,成为无词的纯粹器乐曲。波洛涅兹被采用于爱国歌曲、钢琴曲、提琴曲和管弦乐曲,肖邦的波洛兹涅舞曲有《A大调波洛兹涅舞曲》《c小调波洛兹涅舞曲》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审美价值的意义:

第一、从音乐审美价值的角度看,音乐创作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人的生活情感成了主要的表现对象,宗教体裁和世俗体裁的作品都包含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最珍贵的情感特征,是一种高度概括性的人生感受。第二、从艺术社会学角度看,这时的音乐也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这时期世俗感情的刻画在宗教体裁中成为自觉追求的目标,从根本上打破了宗教音乐处处受着教会束缚的情感美来说,是一次大的变革。也是对音乐本质认识的一大进展。第三、从音乐形态学发展角度看,有着显著的创新性。法国杰出诗人、作曲家维特里所写的新艺术很具代表性。对位法则的出现,和声连接中禁止连续使用八度和五度,记谱法的逐步完善。复调音乐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第四、与宗教音乐对立的世俗音乐空前繁荣,并成为这时期音乐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的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想当一部分的宗教音乐不只是一个表达宗教的问题,也是音乐观念领域中的问题。宗教音乐不仅是为教徒而写,它已成为面向宫廷和市民阶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微妙之处和神奇的魅力。这在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作品中颇具代表性。尼德兰乐派的其他作曲家的宗教音乐作品也是通过世俗音乐的渗透来体现宗教音乐世俗化的倾向性。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也必须面向宫廷和市民阶层,也需要与听众发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鸣。意大利教会复调音乐的卓越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为代表的罗马乐派。创作的宗教体裁,最重要的是弥撒曲和经文歌。这时期另一种体裁是德国产生的多声部的新教圣咏,其创始人是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

马丁 路德宗教歌曲“圣咏合唱”的特征:

1、歌词用德文而不是拉丁文(格里高利圣咏是拉丁文);

2、曲调主要来源于德国的民歌,一部分来源于德国古老圣歌;

3、四声部的圣咏合唱,原是单声部的新教歌曲。因此圣咏被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从形式到内容均获得升华。这是欧洲音乐文化史上宗教音乐中主体与其他因素发生交融、变化的又一成功范例。

蒙特威尔第的歌剧特征:

第一、歌剧表现过程中十分突出强烈的感情,从他的歌剧中可以看到人物性格动人的音乐刻画,对人物感情把握的非常准确,朗诵调更富旋律性,加强了戏剧化的效果。从创作实践角度看,蒙特威尔第早期的作品已显示了他在现代和声、声部的进行、戏剧化表现、朗诵风格等方面的辉煌才能,而且还不断探索最深入地刻画人物的方法,不断发现的、当时尚未为人知晓的表现手法。第二、在作曲技术方面的贡献。其一,和声运用丰富多样,并适当的使用不协和的和弦和转调。其二,注重管弦乐队的表现,这一点同样是蒙特威尔第歌剧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拉穆的音乐特征:

第一、歌剧音乐既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又有明确的民族风格特色,音乐趣味典雅、细腻,又有鲜明的戏剧感染力;第二、为了增加歌剧艺术的表现力,提高了合唱与乐队的作用,广泛应用协奏的手法,而且十分了解乐队的特点,并扩展了乐队的编制;第三、与吕利相比,他的和声手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有价值的是他的歌剧《希波里特和阿里细》中的转调手法,表现出拉穆创作的极佳特点。

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及意义:

亨德尔清唱剧创作特征:

第一、清唱剧采用《圣经》为题材。亨德尔的清唱剧是采用英文唱词,并赋予《圣经》题材以新的社会意义。最为明显的例证是《犹大·玛可白》,借用宗教传说中的犹太英雄的凯旋来赞颂现实生活中英国军队的胜利,引起了当时英国听众的强烈共鸣。第二、个人的情感意志与人们追求的英雄达到高度的统一。亨德尔的清唱剧充满着英雄气概,非常符合英国的民族情感,同时也表明的亨德尔人格的伟大和坚强。第三、亨德尔清唱剧的结构原则,基本上是以合唱为主,他那史诗般宽广与宏伟的风格,在合唱里得到鲜明的体现。

巴赫音乐题材内容的多样性:

1、《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等以宗教内容为题材;

2、《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表现了雄浑豪放的情感特征与戏剧性的构思;

3、《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等世俗音乐里,都充满着欢快明朗的情调和昂扬奋发的特点;

4、《g小调幻想曲和赋格》是多种感情因素促成的,充满丰富的幻想意味。

5、内容的丰富多样还表现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

巴赫作曲技术的独特性:

1、旋律,巴赫的旋律进行连绵不断,川流不息,其主要来源:一是民间音乐,二是来源于新教圣咏,三是广泛是吸收外来的优秀音乐成果。

2、和声、复调,巴赫的和声手法充实而富有变化,乐思是宏大的,其次,赋格曲是巴赫复调音乐中最具决定意义的部分,而且将赋格技术写法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3、巴赫在实践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突破了传统和声学在调式、音律方面的局限性,为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铺平了道路,对后世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

1、专业音乐家已开始挣脱封建宫廷和教会的束缚,走向市民阶层。

2、喜歌剧的诞生,标志着歌剧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平民的生活成了主要的描写对象。

3、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大多具有社会意义,他们的成就为维也纳的音乐增添了不朽的光彩,使维也纳成为后世音乐家膜拜的圣地。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动因及意义:于润洋

海顿音乐创作的历史贡献及评价:讲义

莫扎特的歌剧美学思想:

1、莫扎特认为在歌剧中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他对于歌剧创作的合乎规律的论述抓住了歌剧本质的问题,也是他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2、歌剧创作与民族的关系。歌剧创作中的民族性问题,也是莫扎特最为关注的问题。显示了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总体认识和理解。莫扎特的歌剧与意大利歌剧相比,他有自己的特色和民族气质,这是依托于深厚的德国古典文化,体现出德国歌剧与意大利歌剧在表现形式上的相异性,从而增添了他歌剧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的歌剧创作特色:讲义

莫扎特器乐创作成就:

莫扎特的器乐创作主要是交响曲、协奏曲和四重奏。他的器乐创作的成功,不仅有歌剧音乐的影响,更主要是个人的因素与社会的因素融合所致。

1、他在交响曲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体现在最后三部交响曲,《第三十九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

2、在莫扎特的器乐作品中,协奏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确立了三个乐章的协奏曲结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板的,歌唱性的三段体;第三乐章,回旋曲式。

3、室内乐在莫扎特的创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有: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和《g小调弦乐五重奏》,这些作品标志着莫扎特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和感人至深的感情表现,戏剧性的因素和丰富的复调手法是其突出的特征。

时代背景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 贝多芬的思想之所以深刻、伟大,除了他本人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有着独特见解外,一方面是同时代的思想家的影响及文化熏陶不无关系。另一方面贝多芬是思想发展也与当时几个重要的社会大事分不开,形成贝多芬思想的几个阶段。第一是贝多芬的青少年时代,约瑟夫二世推行开明君主专制,这一时期科学和文化也得到看提倡,使贝多芬对开明君主有了一种热忱的向往,这已成为贝多芬早期音乐情感内容之一。他的大型声乐作品《约瑟夫二世康塔塔》就寄托了对开明君主约瑟夫二世的深切哀悼。此后,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逐步成为他的世界观核心。第二是法国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音乐对贝多芬的重大影响。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及革命时期的音乐对贝多芬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极大的影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便有梅雨尔歌剧《艾甫罗齐娜》序曲的影子,也可以看出列修埃尔的歌剧《山洞》音乐的痕迹。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如《悲怆奏鸣曲》《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等作品里都可以找到大革命时期音乐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法国革命的精神对贝多芬的影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英雄性的风格方面,那种壮阔、深刻的风格成为贝多芬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第三是拿破仑称帝。贝多芬的一部作品以庆贺最伟大的时代英雄,接着而来的是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使贝多芬大失所望,这个变化可由《第三交响曲》看出。第四是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贝多芬仍为自由而斗争,且非常尖锐的对政治现状进行批评。经过这次斗争,他的思想深刻多了,其晚期的创作不论是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高峰。虽然贝多芬经历了启蒙运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等重大事件,但仍可看出其思想发展的主线,即对民主、自由、共和的追求,并坚定不移的讴歌。

贝多芬创作的独创性:

一、情感内容的独创性。

贝多芬的音乐不是供人娱乐的,更多的是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索。在这样的前提下,英雄主义基调与肯定人性的自然是构成贝多芬情感内容独特性的两个基本特点。

1、英雄主义是贝多芬音乐中突出的美学特征。贝多芬认为音乐能够消除现实中的矛盾,达到理想的美的境界,应是人类崇高精神的闪烁。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很容易联想起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三英雄交响曲》不但形成了新的英雄性风格,还为新的内容所充实,第一次把博大的社会性题材注入交响曲。呈现出以往交响曲从未有过的广阔丰富内涵和雄伟壮丽的气势。《第五命运交响曲》乐曲一开始,命运的动机十分强烈,显示出非凡的力量。乐曲包含着强烈的矛盾冲突,包含着跌宕起伏的变化。音乐充满着贝多芬所特有的绝不屈服的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力量与意志的化身,是贝多芬个性化的创作的突出范例。

2、肯定人性的自然是贝多芬音乐最引人注目的另一美学特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第六田园交响曲》是以大自然为题材而写的,音乐具有感人的力量,从中也可以深刻的领悟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内在生命的存在。该曲是最早的标题交响曲。《暴风雨奏鸣曲》表现了人的意志和智慧必将战胜大自然的力量;而《黎明奏鸣曲》则表现了一副清新、优美的大自然景象。总之,贝多芬音乐情感内容的独特性,在于从他的时代、思想出发,深刻的触及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从而使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表现手法的独创性。

在绝大部分器乐体裁领域,无论是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贝多芬的作品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表现手法上,有如下基本特点:

1、力度的强烈力量与力度的强烈对比,在贝多芬的音乐表现上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最为直接的核心问题就是力度。就力度的美学意义而言,它具有永恒的价值,虽然贝多芬同时代的海顿、莫扎特对音乐作品中的力度表现上都有过要求,但却没有贝多芬作品中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贝多芬深入到对力度的变化的心理感受体验中去,把力度看做是一个与社会时代合一的过程,力度的强烈对比和力度的强烈力量的调整,主要基于上面阐述过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他的个性特征基础之上。因而,就音乐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来说,贝多芬音乐力度的千变万化都与内容相适应。

2、对奏鸣曲式结构上的贡献。奏鸣曲式作为一种长于表达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戏剧性的冲突的结构是从贝多芬开始的。在奏鸣曲式结构上,他的突破之处在于:①加强了引子的意义,如《爱格蒙特》序曲的引子已预示了整部作品的基本内容;② 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篇幅得到了扩充,并且二者之间的矛盾对比更加鲜明,因而二者间的调性对比也是以表现特定的情感为目的。

3、对奏鸣、交响套曲曲式的贡献,贝多芬对奏鸣、交响套曲曲式的贡献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加以认识:首先,他创造性的将奏鸣、交响套曲的第三个乐章小步舞曲改为泼辣奔放的谐谑曲,同时在曲式、意境、音乐语言诸方面形成一定的套路,其次,根据音乐内容需要,首次把葬礼进行曲运用到《第三交响曲》中,首次在《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采用了合唱和独唱,此外,贝多芬还创造出具有标题的五个乐章的《第六田园交响曲》。所以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套崭新的写作手法,为奏鸣、交响套曲曲式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柏辽兹交响曲创作的艺术成就及意义: 柏辽兹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他为交响乐创作缔造了新型的标题交响乐和新式的管弦乐配器法。他的标题交响乐是欧洲交响乐历史上最精彩的成果范例之一。首先,柏辽兹构建了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标题性交响乐,不仅整部作品有标题,甚至每一乐章前都冠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标题,描写具体的情节,使乐曲的音乐形象更加具体化、文学化,达到了文学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从而丰富了交响乐的文学内涵。也使得交响乐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的被听众所理解。柏辽兹标题性交响乐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幻想交响曲》《哈洛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其次,柏辽兹新式的管弦乐配器法具有突出的地位。他的创作已经基本超出了其他作曲家的习惯范围,构成了他配器技巧中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更为成熟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他在追求管弦乐新颖的音响上表现了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意象。所以,他的音响常常求变,也给交响乐增添了一种新颖的美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作手法。此外,管弦乐队的编制也很有特色,如竖琴、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大号及打击乐器运用于管弦乐队,丰富了乐队的表现力。同时,为了追求色彩的层次变化和开拓管弦乐队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幻想交响曲》中增添了个别乐器的数量。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柏辽兹在交响乐创作上积极的意义。首先,他开创了交响乐创作的多元化格局,改变了人们欣赏交响乐的传统思维和概念,形成不同于前代交响乐创作的风格特征,并显示其交响乐历史发展的特点。其次,标题交响乐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同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有着特殊的关系,他以最通俗的表现方式衔接起文学与音乐的姊妹艺术关系,因而比较符合大众潜在的审美心理和社会审美基础,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因此,他的标题性交响乐创作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独立的地位。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征:

第一 歌词思想深刻、意蕴深邃,有强烈的抒情性、叙述性和戏剧性。舒伯特歌曲的内容大部分来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取自德国的抒情诗。舒伯特是音乐与诗完美的融合,无论是旋律、和声、速度、力度、曲式都和诗密切配合。其典型例子是,舒伯特的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第二,诗的韵律和音乐旋律的和谐统一,相互烘托。舒伯特的歌曲之所以在同类作品中享有盛誉,在于他鲜明的突出了旋律的个性,从不与他人雷同,也不重复自己。他的旋律注重表现诗歌的意境,抒情化多于戏剧化,既有如歌性,又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性。第三,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特征,在舒伯特的歌曲里同样有重要的作用,他的心理描写常常带有幻想色彩。在艺术方面,舒伯特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在音乐表现上已经非常完美了。如《纺车旁的格丽卿》《魔王》这两首都是用歌德的诗谱成。他们的出现标志着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开端。第四,钢琴伴奏的独特性。单独的和声、节奏音型等方面赋予特殊意义,并与声乐共同完成塑造形象的任务。

舒伯特器乐创作的独创性: 舒伯特的《C大调幻想曲》《降B大调奏鸣曲》均代表了其大型钢琴作品创作的最高成就。他极重视浪漫主义钢琴小品的创作,可以说钢琴小品最能代表他对钢琴音乐的贡献,也是一种灵感的获取。主要作品有:六首《音乐瞬间》和十一首《即兴曲》。舒伯特的室内乐是抒情的戏剧。其特点不仅在于更精彩的旋律创造,而且在于这种抒情戏剧的升华以及主题调性扩展的非凡的组织和控制。舒伯特共有十四首室内乐作品,《a小调四重奏》《d小调四重奏》和影响最广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等。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九部交响曲,早期的创作在音乐风格上接近古典音乐的传统。后期的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第九交响曲》,他把歌曲性旋律运用于交响曲。

韦伯《自由射手》艺术特征:

作为浪漫主义开创性的歌剧《自由射手》的主要特征有:

1、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深度融合。韦伯不但强调德国民族文化个性的特色,同时追求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并使二者浑然一体。

2、丰富的想象力和形式上的大胆创新的结合。韦伯以新的配器色彩和新的和声手段来实现艺术变形。最有特色的《狼谷制造魔弹》这一场,为求特殊效果,他使用减七和弦构成主导动机,造成阴森恐怖的气氛。

3、意境美和情感美的融合体。他既善于写景,也善于抒情,这种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对浪漫主义音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4、民间传奇故事中包含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是《自由射手》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又一特色,这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又一特色。总之,《自由射手》作为新型的浪漫主义歌剧,其重大意义还在于影响到以后一系列的浪漫主义歌剧的创作。

门德尔松在音乐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一 音乐创作方面的贡献。他主要的管弦乐作品和钢琴小品是追求诗情画意和力量之美的典范。门德尔松以典型的浪漫主义特点写了主要管弦乐作品:《A大调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 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 钢琴小品有《无词歌》。第二,在艺术表现方面的贡献。一是首创独立的标题性音乐会管弦乐序曲,如《仲夏夜之梦》 二是以精湛的技艺吸引了各个时期的音乐家,《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浪漫类型与精湛技艺的结合;三是开辟了三段体结构的钢琴小品《无词歌》,其代表作有《春之歌》《狩猎歌》《纺纱歌》《威尼斯船歌》。第三,在音乐活动方面的贡献。门德尔松积极从事德国传统音乐的宣传、演出工作。门德尔松在歌唱学院指挥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访英时,首次演出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第四,门德尔松又是莱比锡音乐教育领域内一位伟大的开创者。1843年,他在莱比锡创办了音乐学院,培养了许多人才。总之,我们要将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视为一种独特的现象,他的音乐蕴含着人格美、情感美和自然美三者高度和谐统一。

李斯特交响诗的艺术特点:

李斯特交响诗的标题大多取自文学、戏剧、绘画及古代神话,当标题的含义与他个人的感受能够紧密结合而蕴含着激情时,作品更显得感人。李斯特并不完全主张用标题具体的描绘情节。他更强调文学与音乐的内在联系,用音乐概括体现诗的主要思想。在标题交响诗中,音乐形象及其发展是与诗的意境相联系的,用音乐的手法体现出诗意和诗的主导形象。李斯特的交响诗结构自由,富于文学性,体现了综合艺术的理想。具有多乐章套曲压缩成单乐章的特点,同时,他还创造了单一动机的手法。可以说标题交响诗集中体现李斯特的艺术理想。

李斯特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的艺术特点:

把简单的民歌或民歌的语言提高到富有高度艺术性的程度;从音乐史的角度看,《匈牙利狂想曲》也非常深刻的揭示了李斯特的性格特征及匈牙利民族文化艺术之真谛;从内容上看,狂想曲包含着特殊的精神内涵,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匈牙利人民丰富的民族感情和鲜明的爱憎;从艺术形式角度看,狂想曲的钢琴技巧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更有意义的是它的产生又推动了匈牙利民族文化朝着世界性文化方向的发展。这几个方面的特色使狂想曲有着异乎寻常的魅力,在匈牙利音乐中享有特殊地位。

瓦格纳歌剧改革理论的内容:

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基本特征:

西方音乐史2 篇2

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目标主要由两个重要的方面组成:一是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培养学生用英语听说、阅读与写作西方音乐史的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西方音乐的发展演变过程, 对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重要音乐流派、代表性作曲家、以及经典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音乐的讲解、欣赏与分析, 培养学生赏析西方音乐的能力, 从而提高艺术修养, 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1. 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沿革。

如西方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史, 西方音乐理论及各种音乐体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主要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特征及其影响;

2. 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

响, 从音乐这一独特视角反映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人文精神的特征。

3. 音乐的表现手法与音乐审美方法。

如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音乐的构成要素及各种理论、流派等,

二、要始终坚持以音乐为本

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强化“以音乐为本”的教学观念, 把握音乐本体才是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的“硬道理”, 切实把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放在各阶段的音乐自身特点的分析与归纳。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有极为丰富的感性知识, 对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作品能够从直觉上去把握音乐, 既能够深入到音乐内部从微观上进行分析, 又能够从宏观上从史学、美学、社会思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如今, 在大力提倡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的高等教育中, 作为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摇篮和前沿阵地的高师音乐院系, 要培养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西方音乐十分敏感、热爱西方音乐文化的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 认识到《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的施教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为稳步提高高师《西乐史》的教学与科研,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音乐发展的历史纷繁中, 在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乐谱和丰富的音响图画的编织中停驻, 去寻觅、去思忖、去感悟, 然后进行纯粹的感性体验之外的深层思考。

三、音乐技术分析是学习西方音乐史的重要手段

在关于西方音乐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一般的程序都是该时期音乐总体的发展、音乐事件、音乐现象、政治史及其背景下的作曲家、该作曲家所属流派及风格特征、其成长的历程.主要作品及表现内容.其与同期其他作曲家的同异、其对后来的影响等等。客观地说, 这样的教学似乎是十分全面的, 也强调了音乐史中最重要的组成---音乐作品,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对作品的讲解与介绍几乎完全停留在文字语言上, 而且主要是关于作品外围的介绍 (诸如时代背景/受何种因素影响/甚至一些佚事等) 。而几乎不渗透到该作品内容, 从而很少涉及构成该作品的音乐材料及其音乐语言的特征, 以及相继从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该有作曲家 (包括作曲家所隶属的流派) 的技术风格以及在技术风格上形成的美学观念。笔者认为学习西方音乐史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使学生真正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而这条主脉络是由许多作品联结起来的, 它们是对音乐史最准确、客观的了解, 而要对这些作品准确了解则必须进入到音乐作品的内部中去。当然对西方音乐史的掌握我们需要一种自上而下的历史认识, 但同时更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科学而客观的认识, 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技术的认识方式, 在这种相互共同的认识过程中, 对西方音乐史的掌握和认识才能达到最佳状态。音乐作品及音乐史的技术是学习西方音乐史的基础,

音乐的技术包括许多因素, 如组成音乐的各种材料, 对各种音乐语言的运用及特点, 特别是和声、旋律及其展开、结构形式、织体等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 针对各种代表性的风格流派, 我们常用一些理论性的语言将之概括, 而很少进行实例分析:如浪漫派的奏鸣曲的展开部与维也纳古典派有什么不同, 后期浪漫派的和声语言有哪些特点;等等。因此可以对一些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必要的简单精辟的技术分析,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该流派或该作曲家的风格和特征作理论的阐述和总结, 在更具说服力的同时, 学生也更能完整、充分地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此外, 各流派或不同作曲家之间的差异或渊源关系通过对作品的具体比较分析, 也能使学生得到深刻而生动的理解。所以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

四、作曲家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研究是学习西方音乐史的主线

作曲家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研究仍然是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主要方面, 例如:钱仁平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与潜在标题性》通过音乐分析并与肖斯塔科维奇先前的交响曲创作进行对照, 揭示了这部作品在音乐语言尤其是在整体结构方面的“总结性”特点, 以及作曲家通过对前人和自己音乐作品主题的摘引与融合, 来表达相应的潜在标题性的方法。

总的来说, 作为音乐史研究的主要领域, 对作曲家创作风格和作品的研究仍吸引着大多学者的目光, 也是每位西方音乐史学者涉足最多的领域。就目前来看, 每位学者的研究范畴越来越明确化和专门化, 各有所长, 各有所专。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 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势头, 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专的同时, 必然也面临着广度的局限, 因此, 在这方面我们自然地提出新的要求, 就是对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的研究群体的需求, 这也是时代的要求。对作曲家创作风格和作品研究主要涉及到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音乐本体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对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学习, 从而借鉴, 时代和学科自身的发展对我们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只能应要求而动, 向“T”字型发展, 既广又深, 既博又专, 这样才可能真正将我们学科带出尴尬境地。

克罗奇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历史的态度对待西方音乐史这个艺术性问题。就音乐而言, 当音乐作品作为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时, 由于“现时”的研究者不可能脱离“此时”的特定背景因素去理解“过去时”所创造的作品, 加之音乐“抽象”的特殊性, 因此, 我们对它的解释不可避免地较之其他艺术有着更多的主观色彩。伽达默尔认为音乐意义的丰富性正是通过现时与过去时之间的“时间间距”中理解者的再创造过程来实现的, 据此提出了“视界融合”的观点。即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 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 从而使二者都超越自身, 到达一种新的视界, 进入一种新的理解和解释。毕竟。历史学解释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对事件原因、结果的解释, 对于事件特质、特性的说明也同样必要:历史学家区别于他人的并不是他的对象——过去的事件, 而是他在处理自己对象时所持的态度和所采用的方法。

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以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并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真地接受和理解音乐, 使其感染, 并影响他的身心。

参考文献

[1]. (美)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 《西方音乐史》, 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1996年版, 第37页.

[2].黄晓和, 《要关注音乐本体的研究》, 原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 第91页.

[3].钱仁康, 《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6月.

[4].余志刚, 《西方音乐史纲》.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0年10月.

浅谈《西方音乐史》的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教学思考 《西方音乐史》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西方音乐史这门课程主要以课本讲授为主,视听欣赏为辅来进行整个教学活动。虽然在教学中还是不断的突破,采用片段欣赏、讲述历史故事等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的形式还是没能打破这门课程枯燥、乏味的僵局,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没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学下来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对于这门课程始终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作为教师的本能,这样的现状不得不从中思考改变的方法,来提高、完善我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喜欢西方音乐史这门课程。笔者从自身的体会来简单的谈几点教学的思考。

一、首先了解历史发展,由点到面的联想

目前市场上的教学材料多不可数,从实质性的内容上看,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中,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的选择。从学习内容的进程上来看,我们以发生的时间为顺序,先了解每一个时间段所形成的风格流派,到每一个流派的作曲家,再到每一个作曲家的代表作,最后是产生这些作品的社会及文化原因。这一条线路是我们习惯性的教学思路。只要顺藤摸瓜,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清晰可见。比如表现主义音乐:产生的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地点是在德国、奥地利所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代表作曲家有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代表作品有《月迷彼埃罗》、《华沙幸存者》。基本情况了解之后,我们可以由点到面的联想,表现主义常常与印象主义相对立而言。简单的阐述就是,表现主义是体现人们的内心情感,印象主义是把人们对外界的印象描绘出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将视野不断扩大学习,这就是学习中要求的由点到面的联想式学习方法。

二、结合历史,理解问题

很多同学在学习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维混乱,前后颠倒,张冠李戴,这是大多数同学学习的通病。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没有把西方音乐史的学习贯通在整个西方历史的进程中去思考学习。如果你把这个历史的时间条理和社会背景梳理清楚,再来看待在特定时间背景下发生的事件,这样不仅能使你的学习思维豁然开朗,而且便于你理解记忆。例如: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加布利埃里经文歌《天使走向牧羊人》,雖然都是经文歌,但不同的时期产生的音乐特征也不同。中世纪的音乐:无伴奏、没有拍点、自有节奏、单声织体、音域窄。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节奏有律动、多声音乐、有乐器伴奏、欢快、明朗。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在中世纪音乐活动起初主要是在教会礼拜活动中,具有明显的宗教特征。而文艺复兴时期虽还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但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它是中世纪音乐的进一步延续。因为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潮流,人文主义者反对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当你理解了这些以后,你再来看这两个时期的音乐差别,就会顿时明了。这就是在理解历史问题时,必须结合历史的现实发展来进行。

三、透过历史看待问题

在学习西方音乐时,很多同学会问为什么它会是那样的音乐风格及特征,这与中国的音乐风格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你只要从这两种音乐的根源去看它,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他们存在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发展、不同的社会背景等等很多方面,所以表现出来的音乐特征和风格肯定存在有差别。在理解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看问题本质,从而进行思考学习。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作为炎黄子孙,在华夏文明的历史社会中,人们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在遥远的西方,西方人不断的认知世界从而改造世界。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蕴育出不同的事物。所以看待不同地域的问题,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来分析理解。

综上所述,依据课程的特殊性质,我们今后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勤于动脑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新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的把西方音乐史这门课程学好。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西方音乐史整理 篇4

[1.]浪漫主义特征:在表现上强调主观和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2].区别于其他时期的特征:1.作曲家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方面得以独立,再也不需要依赖教会和贵族的庇护。3听众分成两类:一是音乐厅和歌剧院的听众,还有是沙龙里的听众。4作品:一是交响曲,协奏曲和歌剧等大型作品。另一类是独唱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等小型作曲。5作曲家在作品中倾注更多个人情感因素6作曲家对诗歌及其其他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发生浓厚兴趣,产生标题音乐。7器乐曲的高难度演奏技巧和演奏家必备的博大精深的艺术修养最为观众所仰慕8比较受听众欢迎的音乐形式是带有钢琴伴奏的独唱艺术歌曲,歌剧,钢琴作品和交响曲,室内乐及合唱等音乐媒介受欢迎的程度有所下降。9民族主义趋势在音乐中产生极大的影响,作曲家将民歌直接作为歌剧,歌曲或标题音乐中的主题旋律,进而吧民间旋律和民族风格融化在作品中。

[3].浪漫主义的作曲和作曲技术风格:1旋律:抒情风格2和声:作曲家发现这是一种抒发浪漫乐思的重要载体。使用协和和旋的地方明显多了,处理更为自由,七和旋和九和旋的使用更为频繁3调性:变化音转调和远关系转调的大量使用。4织体:从强到弱之间存在很多的力度等级,细腻的情感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渐强和渐弱大量使用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之一。【4】作曲家 德奥浪漫主义作曲家 1 韦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重要作曲家和奠基人之一,钢琴家和指挥家。代表作品:三慕歌剧《魔弹射手》和《猎人之歌》 2 舒伯特,被称“艺术歌曲之王”,代表作品 变化分节歌《鳟鱼》,通谱歌<魔王》,分节歌《野玫瑰》,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20首歌组成,《冬之旅》24首歌,他还创作11首即兴曲,6首音乐瞬间。室内乐:以《死神与少女》作为音乐主题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最为著名。9部交响乐,以4,5部和《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为著名 3门德尔松 :他的音乐创造:1从1829年开始,先后发现并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2 门德尔松于1843年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他的创作:管弦乐:5部交响曲,其中四部带有标题,最为流行的是《第四“意大利”交响曲.,管弦乐序曲是他重要的体裁,是他创作技巧的最好体现,6部管弦乐作品,《仲夏夜之梦》{选自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赫布里特》影响最大,《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独奏主题,乐队演奏,首创里小型钢琴体裁无词歌。

无词歌:无词歌是最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 新体裁,是一种有歌曲般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的曲子,旋律可以在固定音型的伴奏上充分表现,它犹如舒伯特的钢琴小品一样,形成比较精炼但有缺乏完美性,手法简单朴素。门德尔松的作品特征:内容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优美如歌的旋律,精巧的管弦乐配器,简明的 多声部织体,感人的音乐语言。4舒曼 作品《阿贝格钢琴变奏曲》《蝴蝶》《克拉拉主题即兴曲》<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音乐会练习曲.》,钢琴作品:《狂欢节》21首各具标题的乐曲,将狂欢节上的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情景贯穿在一起,这是他的钢琴创作特点之一。12首乐曲组成的钢琴套曲《蝴蝶》,18首乐曲构成《大卫同盟舞曲》 管弦乐作品;1841年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是舒曼在这领域成功的标志,是一部生活风俗性,古典传统结构的交响曲,他的每一个乐章曾分别冠以《春天的来临》《夜晚》《欢欣的娱乐》《春天的告别》等标题,体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扬。《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他的唯一一部钢琴协奏曲。声乐作品:1840年是他的歌曲创作高峰年,海涅诗谱写的《歌曲集》9首,声乐套曲《诗人之恋》16首,《桃金娘歌曲集》 音乐评论:《新音乐杂志》,他具有浪漫主义美学倾向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音乐会死感情的表现,尖锐批判30-40年代德国音乐创作中的庸俗倾向。4.勃拉姆斯,他是用“纯音乐”形式,是“纯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热衷于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大师,他是舒伯特之后最接近古典主义精神的音乐家之一,他反对只注重外在形式的华丽,追求深刻而含蓄的感情表达方式,但他并非是名副其实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他有双重性。音乐风格:体现许多的创新意识和独到的技法,丰富了古典主义的音乐创作传统。作品《匈牙利舞曲》【第五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5】标题音乐和钢琴音乐 1代表人物:(1)柏辽兹,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是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开创者之一,他非常重视乐曲的标题性以及乐曲的文字说明,他是法国浪漫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管弦乐:交响曲是他创作成就最突出的领域,他的全部交响乐和管弦乐序曲都是有标题的,他大胆创用了新的艺术形式,运用固定乐思手法,曲式比较自由,在乐队中增加了新的乐器,丰富了配器手法。出书《配器书》。《幻想交响曲》的第五乐章用了降E调单簧管,表现已堕入的情人在妖魔夜宴上出现的丑陋可笑。《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应帕格尼尼之约所写,作品借用拜伦诗作的标题。声乐作品:根据维吉尔的史诗《伊利亚特》写的《特洛伊人》。音乐评论:柏辽兹是一位音乐理论家,他的《配器书》是他艺术理论总结,至今还在用。音乐风格:1偏好综合艺术的倾向 2将协奏曲,清唱剧的因素揉进交响乐框架,讲歌剧的因素渗入交响乐中。3配器率先打破古典传统“双管编制”(海顿创立)的配器原则,实行“夺冠自由组合”的“大型管弦乐队制”(2)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作品:创作《帕格尼尼练习曲》《魔王》《拉科奇进行曲》,大部分好作品于魏玛时期,12首交响诗,13首想匈牙利狂想曲及许多钢琴曲和抒情曲。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旅行岁月》《安慰曲》《诗与宗教的谐和》交响音乐:他在贝多芬和柏辽兹标题音乐的基础上,结合韦伯的标题戏剧性作品的特点创造了交响诗的体裁,他的13首交响诗大部分根据著名是戏剧或绘画等创作而成,将主导动机原则加以发展采用单一主题贯穿,变形的发展手法,旋律常用变化音,用三度关系的 转调扩展和声功能网。交响诗是一种能表现文学或美术题材内容的单乐段乐队表演形式,交响诗是采用希腊神话,诗歌,戏剧,绘画雕塑和历史题材,着意表现伟大人物的崇高理想和人道主义,为光明和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以及最终的胜利,《前奏曲》借用拉马丁的诗《诗意的沉思》。(3)肖邦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也被称为“钢琴诗人”,1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对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玛祖卡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2波罗奈兹舞曲是肖邦民族精神体现地最为强烈的体裁,《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主题果断,刚健的节奏,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3夜曲作为一种钢琴体裁,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所创,肖邦的夜曲悲哀愤懑,充满动力性和戏剧矛盾。4,他的练习曲继承了巴赫所奠定的传统,是技术性的联系和高度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既有明确的技术练习目的,又有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5.叙事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是肖邦音乐中形式最完美,内容最丰富的作品。6.《C小调练习曲》也称《革命练习曲》 【6】法国歌剧及其他】:分为大格局,喜歌剧和抒情歌剧,这时的喜歌剧与古典时期的法国喜歌剧不同,诞生于浪漫主义时期,并以轻歌剧的形式在法国等地流传,它与大歌剧的区别就是在于说话而不用宣叙调,题材,规模都比大歌剧要小,布景和服饰也比较简单,音乐语言更朴素,情节平铺直叙,并有大量动听的分节歌词和重唱。抒情歌剧是由浪漫型的喜歌剧演变而成的。代表人物:比才,法国作曲家,《卡门》(法国喜歌剧体裁),是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卡门》的创作不但是他达到了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当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卡门》的剧本是由梅尔哈克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卡门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7】德国歌剧 代人物:瓦格纳,德国作曲家,歌剧家,歌剧改革者,也是杰出的音乐评论家和著书者。代表作品:7首《浮士德》,《C大调交响曲》。早期歌剧:《仙女们》《爱情的禁令》中期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汤豪瑟》《罗恩格林》(婚礼进行曲,取材于中世纪德国的叙事诗),《纽伦堡的名歌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一部规模庞大的巨作,由《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四部歌剧组成。乐剧特点:1认为传统歌剧把戏剧当做手段,把音乐当做目的,将音乐凌驾于戏剧之上,从而颠倒两者关系2他一般自写台本,根据德国民间传说,传奇故事,中世纪的实践等进行再创作。3主张剧中乐剧和音乐的发展应该是连绵不断的摈弃传统的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分曲的声乐形式,始终贯穿“无终旋律”4极大扩展了管弦乐队的建制规模5频繁使用半音阶和声,复杂的调性转换,以助于更深地揭示刻画人物内心世界。6他的乐剧特征还有变化和声,远关系转调,对位化的织体以及合唱队的轻声唱法等

【8】意大利歌剧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特征:1意大利人以恪守本民族传统意识而著称,歌剧也略显因循守旧。2正歌剧和喜歌剧的界限任然存在,但在后者在本世纪下半叶逐渐失去其重要性3在戏剧和音乐二者之间关系处理较为妥当,意大利作曲家一般避免荒诞离奇和超自然的戏剧情节,偏向写实,以后“真实主义歌剧”的诞生打下了基础。4第一重要是旋律,戏剧冲天和浪漫情感的抒发全凭其为载体得以体现。代表作家: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威尔。代表人物:{1}罗西尼,作品《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原名《阿玛维瓦》),这部歌剧莫扎特于1786年依照其中的第二部创作同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三部《有罪的母亲》是博马舍写成。他还写了38部歌剧,12部康塔塔和大量其他音乐作品,以及1829年创作巴黎的《威廉.退尔》。歌剧音乐评论:他能将流淌不断的优美旋律,虽不复杂但却别出心裁的和声结构清晰的乐句,乐段和乐器个性明显并且干净的配器,以及富于色彩的织体融为一体,音乐随剧情发展不断造成戏剧性的音乐效果,他的歌剧序曲显示出他对管弦乐队卓越的驾驭技巧,很多歌剧序曲常作为独立的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2}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作品《黎戈莱托》(又名《弄臣》),《茶花女》(三幕歌剧),《阿依达》(创作于1870年,歌剧脚本的作者原是以为研究古埃及及历史的法国学者)

【9】民族乐派的蓬勃发展 1民族乐派的艺术风格:民族乐派的作曲家运用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创造性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创作技巧相结合,使作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但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这一点 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体裁和音乐语言方面。在节奏方面表现较为复杂,如普遍运用节拍的不对称手法,并结合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变换等,在和声方面,穆索尔斯基和格里格的表现手法尤其大胆,新颖,同时又富于描绘性和色彩性。2(俄罗斯音乐):代表人物:1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后人称为“俄罗斯之父”,作品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部歌剧创作于1837年至1842年间,根据俄国大文豪普希金的同名讽刺长诗构思的神话歌剧。2强力集团:居伊,鲍罗丁,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3鲍罗丁:代表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是交响音画。穆索尔斯基:代表作品《图画展览会》,这是钢琴组曲,乐曲是由“图画”有关的十部小品以及“漫步”主题组合而成,“漫步”是该乐曲的特色之一。《荒山之夜》是一首富有俄罗斯民族色彩的交响音画。4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代表作品: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取材于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野蜂飞舞》是一首常用于小提琴或其他器乐独奏的小曲,原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作歌剧《萨旦王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5柴可夫斯基,1850年进入贵族化的圣彼得堡法律学院学习,代表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玛捷帕》《黑桃皇后》《1812序曲》。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乐曲中充溢中火热的情感,蓬勃的朝气和辉煌明朗的性格,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仿佛是介乎于前后两个交响性乐章的一首田园抒情诗,第三乐章为奏鸣回旋曲式,是一首欢乐的颂歌。,《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大致构思:第一乐章对比,第二乐章安慰,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室内乐《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是“如歌的行板”。(捷克音乐)代表人物1: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作品:6首交响诗组成的大型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第二首《沃尔塔瓦河》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2德沃夏克:受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 影响,创作了《斯拉夫舞曲集》。幽默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兴起的一种特性曲体裁,他于1894年创作了钢琴曲集《八首幽默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为德沃夏克带来世界性声誉的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二乐章(最有名,《念故乡》,双簧管)(挪威和芬兰的音乐)代表人物:1格里格作品《a小调钢琴协奏曲》,1874—1875年,他为易卜生的幻想诗剧《培尔。金特》编成2部管弦乐组曲,即《培尔。金特组曲》(《索尔维格之歌》《阿尼特拉舞曲》,堪称是配器色彩运用的杰作,《阿尼特拉舞曲》则充满具有东方音乐特色的异国情调)2西贝柳斯:芬兰最伟大的音乐家,作品《芬兰颂》

西方音乐史读后感 篇5

本书立足于文化史、艺术史的大背景下阐述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概述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到二十世纪的种种音乐艺术风格,介绍各种音乐流派以及其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使读者在认识到一众举足轻重的音乐家之余,更能了解到产生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社会背景和该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审美特征,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本书是一堂深入浅出的音乐历史课,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和音乐爱好者也甚具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十六章,一至四章分别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音乐的主要现象,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音乐;中世纪宗教与世俗音乐;复调的诞生和发展,以及14世纪“新艺术”蓬勃兴起。五至七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论述了勃艮弟乐派、弗兰德乐派、以及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各种音乐。八至十章,涉及巴罗克时期,重点在于歌剧的诞生和早期发展、器乐的状况和晚期巴罗克的两位音乐巨人----巴赫与亨德尔。十一至十二章,论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首先对古典前期有所论述,然后分别讨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特别是贝多芬给予了较多的篇幅。十三至十六章,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讨论,不仅涉及了众多的音乐大师,也对重要的音乐体裁的发展线索进行了梳理。勿需质疑,这本音乐史概述全面而详细。

整本书注重风格研究这一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把音乐风格演变作为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描述西方从古代文明到20世纪这一过程中,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音乐现象,把风格作为重要话题。诵读这本书,对于理解不同时期的风格及演变,乃至更多地去理解西方音乐,有很大的帮助。作者已阐述了自己编史的目的是为了力求在阐明作品意味前提下,概要的勾画出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作者在描述西方音乐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定要重视音乐作品风格在音乐历史发展这一历程的重要作用。

看西方音乐史必须从音乐的起源看起,回顾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知道它是由资料收集和故事记录开始的。从对西方音乐史的相关资料我知道,许多音乐史都史以故事的形式记载音乐起源、发展以及伟大的作曲家。而音乐史至今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早期音乐史料少,且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基础,只能凭极少量的记载,辅以一些雕刻、建筑来追溯古代音乐,当然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直至今天,在人们陆续发掘出的约40 件古希腊乐谱中,大多还都是些残缺的片段。因此有人认为,把中世纪作为西方音乐的开端更为合适,因为这时才有较多的音乐作品以乐谱的方式记录下来,直接传演影响后人。然而,从古至今大多数的音乐家们都要把西方音乐的源头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技艺。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但是古希腊音乐的文化精神却深深地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经过多年的研究,书中把它划分为七个时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现代时期。这样划分,对于把握每一时期的音乐家和音乐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西方音乐史试卷及答案(共) 篇6

B.《魔弹射手》

C.《欧利安特》

D.《魔笛》

2.主导动机是___首创的.A.柏辽兹

B.帕格尼尼

C.李斯特

D.韦伯

3.固定乐思是__首创的。

A.门德尔松

B.李斯特

C.莫扎特

D.柏辽兹

4.标题性序曲是__首创,标题交响曲是__首创

A.贝多芬

B.梅耶贝尔

C.唐尼采蒂

D.威尔第 E.拉威尔

F.门德尔松

G.柏辽兹

H.奥芬巴赫 I.瓦格纳

5.交响诗体裁是__首创

A.莫扎特

B.舒曼

C.海顿

D.李斯特

6.主题变奏手法是由___首创。

A.李斯特

B.贝多芬

C.肖邦

D.莫扎特

7.被誉为意大利第一步赋于战斗性的正歌剧是____?

A.《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B.《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C.《威廉退尔》

D《唐克雷蒂》.8.1829年罗西尼创作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歌剧

A.《塞尔维尔的理发师》

B.《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C.《灰姑娘》

D.《威廉.退尔》

9.1816年罗西尼仅用2个半星期完成了____,这也是其喜歌剧创作的高峰

A.《塞尔维尔的理发师》

B.《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C.《灰姑娘》

D.《威廉.退尔》

10.《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送葬与凯旋交响曲》和《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奠定了__在法国以及欧洲的巨大声誉

A.兰迪尼

B.唐尼采蒂

C.贝里尼

D.柏辽兹

11.____被世人誉为“意大利的夜莺”

A.兰迪尼

B.罗西尼

C.贝里尼

D.唐尼采蒂

12.代表作有《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____.A.兰迪尼

B.罗西尼

C.贝里尼

D.唐尼采蒂

13.一生就一部歌剧《费得里奥》的作曲家是___。

A.海顿

B.舒曼

C.贝多芬

D.莫扎特

14.___的代表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将俄罗斯专业音乐提升到欧洲强国水准

A.格里格

B.格林卡

C.斯特拉文斯基

D.柴可夫斯基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其特点是追求感官印象的___.A.美感

B.体验

C.描绘

D.抽象

16.____前奏曲基本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A.《海》 B.《欢乐岛》

C.《牧神午后》

D.《水中倒影》

17.第一部真是主义的意大利歌剧是______.A.普契尼《图兰朵》

B.莱翁卡瓦罗《丑角》

C.威尔第《奥赛罗》

D.马斯卡尼《乡村骑士》

18.(匈牙利)20世纪最成功的民族主义作曲家是____.A.艾凯尔

B.格林卡

C莫纽什科.D.贝拉.巴托克

19.格林卡第一部歌剧《____》

A.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B.《伊凡.苏萨林》

C.卡玛林斯卡亚

D.《为沙皇献身》

20.___为话剧《彼尔.金特》配乐。

A.格林卡

B.瓦格纳

C.格里格

D.德沃夏克

21.___的歌剧创作是戏剧、诗歌、音乐高度结合的“乐剧”并坚持“音乐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

A.拉威尔

B.瓦格纳

C.威尔第D.罗西尼

22.《奥赛罗》汇聚意大利300年悲剧的精华,是__的巅峰之作。

A.兰迪尼

B.罗西尼

C.贝里尼

D.威尔第23.法国歌剧新倾向的代表德裔法国作曲家____其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

A.瓦格纳

B.奥芬巴赫

C.拉威尔

D.威尔第24.下列哪位属于浪漫时期的作曲家?

A.海顿B.舒伯特C.莫扎特D.亨德尔

25.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是下列哪种体裁

A.夜曲B.小夜曲C.前奏曲D.无言歌

26.下列属于多乐章结构的乐曲体裁是

A.练习曲 B.交响曲 C.交响诗D.序曲

27.下列属门德尔松作品的是

A.仲夏夜之梦B,六月船歌C.蓝色多瑙河 D.土耳其进行曲

28.下列属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

A.悲伦奏鸣曲 B.1812序曲

C.军队进行曲D.欢乐岛

29.下列乐曲中属舞剧体裁的是

A.《天鹅湖》B.《卡门》C.《塔索》D.《六月》

30.下列曲目中那首是属于钢琴曲?

A.《1812序曲》 B.李斯特《前奏曲》C.德彪西《大海》D.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31.长于描写叙事且具有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管弦乐曲是()。A,交响诗B.奏鸣曲C.交响曲D.协奏曲

二、判断改错(每空1分,共7分)1.大歌剧:①在一般情况下,指场面浩大,内容比较严肃,多为历史悲剧或史诗性内容的歌剧。剧中不用说白,朗诵调全部用乐队伴奏,重视合唱的运用,并常插入芭蕾。②泛指各种形式的正歌剧。③专指法国大歌剧。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

3.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

4.乐剧:乐剧(Music Drama),是由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歌剧基础上加以改革而创立的一种新样式,它结合了文学、表演和音乐,成为一门庞大的综合艺术形式.德国人将瓦格纳的这种大型作品称为“Gesamtkunstwerk”,意为“完全的艺术作品”.5.无词歌: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听似歌曲,但没有歌词。强力集团:又被称为“五人团”。19世纪60年代,由俄国进步的青年作曲家组成的“强力集团”(即新俄罗斯乐派),是俄罗斯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强力集团”的主要成员有5位,他们分别是: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1837—1910)是“强力集团“和新俄罗斯乐派的领导人,凯撒•居伊(1835—1918)、莫捷斯特•彼得诺维奇•穆索尔斯基(1839—1881)、亚历山大•波菲利维奇•鲍罗丁1823—1887)、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三、连线(每题1分,共 11分)

《牧神午后》

梅耶贝尔

《伊凡.苏萨林》

罗西尼

《尼博龙跟的指环》

柴可夫斯基

《塞尔维尔的理发师》

德彪西

《罗密欧与朱丽叶》

古诺

《被出卖的新嫁娘》

威尔第《奥赛罗》

瓦格纳

《胡桃夹子》

格林卡

《辣妹摩尔的露琪亚》

唐尼菜地

《新教徒》

斯美塔那

《浮士德》

柏辽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法国大歌剧有什么特点?

2.肖邦的音乐创作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在有些音乐史书上将贝多芬列为古典主义作曲家,而有些则将他列为浪漫主义作曲家?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1.谈谈威尔第的音乐创作

2.谈谈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

3.论述拉赫玛尼洛夫的生平及创作。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1分)1.B

2.D

3.D

4.FG

5.D

6.A

7.D

8.D

几个首 创意大利的几个“尼”

A兰迪尼

14世纪

盲人音乐家,154首作品 Tre cen to Music时期

B罗西尼

19世纪

《唐克雷蒂》《意女阿尔及尔》《塞理发》《威廉退尔》

C贝里尼

19世纪

“意大利的夜莺”《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

D唐尼采蒂

19世纪

正歌剧:《辣妹摩尔的露琪亚》喜歌剧《爱的甘露》《军中女郎》

E普契尼

19世纪末

《蝴蝶夫人》《图兰朵》《托斯卡》《曼侬。列斯科》

10.D

11.C

12.C

13.C 民族乐派的两个“格”

A 格里格

挪威

1843-1907

9.A 《彼得.金特》《索尔维格之歌》《奥赛之死》

B 格林卡

俄罗斯

1804-1857 《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硫德米拉》

14.B

15.C

16.C

17.D

18.D

19.B

20.C

21.B

22.D

23.B

24.B

█按时期分█【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有: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约翰.斯特劳斯父子、奥芬巴赫、古诺、比才、(以下是是【民族主义】)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居依、穆索尔斯基、包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艾凯尔、莫纽什科、格里格、西贝柳斯、(以下是【19-20世纪之交的】)德彪西、拉威尔、马勒、沃尔夫、理查德.斯特劳斯、斯克里亚宾、拉赫曼尼诺夫、普契尼。

25.B.26.B

27.A

28.B

29.A

30.D

31.A

二、判断改错(每空1分,共7分)

都对

三、连线(每题1分,共 11分)见图片文件: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完整缜密的宏大结构、及其壮阔的舞台效果以及强烈的戏剧性和动人的音乐

2.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3.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I.门德尔松艺术创作,1、在创作上首创了无词歌这种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音乐,它是一种在伴奏音型的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其特征与歌曲非常接近,能像日记一样把日常感受记录下来;他对标题交响乐作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等作品,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他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表现出生活中明朗的一面,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2、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他使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

3、在音乐教育上,他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近代的过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II.威尔第歌剧创作。

创作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渊源,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歌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质朴真实,音乐,戏剧的紧密结合,声乐歌唱的主导地位和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而著称。《茶花女》,《弄臣》,《阿依达》,《奥塞罗》等是其代表作,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方音乐史2 篇7

近代西方文化源头在希腊, 古代希腊和罗马给了整个西方世界结构意识, 这已经是定论了。最直观的文化成果莫过于建筑, 而大多建筑都用于宗教目的。如果说古希腊建筑是西方第一时期有形艺术的话, 那么后面的罗马、哥特等等都是源自于此。人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作为直观的文化表达, 其结构可以对应上同时期无形的艺术门类。还以希腊为例, 典型的希腊式建筑是立柱、过梁和立面上的三角墙, 三角墙中间是英雄和神话故事的浮雕。而古代希腊戏剧是由唱队、主要人物构成。如果说立柱对应主要人物, 那么横梁就该是唱队了, 而三角墙代表戏剧冲突, 其内容大多是人神之争、人抗争命运、爱、权力、阴谋以及生与死, 希腊的戏剧是这样, 而经典的西方大歌剧不也是如此吗?

从以上例子引申, 耐人寻味的是, 各个主要建筑流派都能对应音乐上的历史分野, 如果说建筑是固态音乐的话, 那么音乐就该是流动的建筑了。

以下我们从中世纪, 即哥特时代开始逐一对应阐述。

哥特建筑始于12世纪的法国,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尤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 其中最为典型的结构是肋状拱、尖券、扶壁系统、高侧窗和尖塔。到了文艺复兴时代, 艺术家有明显的复古倾向, 因此批评这种建筑怪异、野蛮, 像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哥特人兴建的似的。由此这个名字流传下来。这是西方建筑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 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一时期的音乐也有着明显的“哥特”风格。比如所谓的教会调式 (church modes) , 或格里高利圣咏调式。它之所以具有超凡脱俗般的声音, 部分源自乐曲采用了一些人们不熟悉的音节, 另外, 节奏是不确定的。这种音乐配合哥特风格的建筑氛围可以说珠联璧合, 加上歌词非常简单, 给人一种净化、升腾的身心感受。记得在音乐史上, 还专门有一个“巴黎圣母院乐派”。在这个时代, 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之间, 并没有以后的时代中那样大的区分, 整体上, 它们有着共同的气质, 那就是神秘、冥想, 如哥特式大教堂一样在着蓄势升腾、不断向上的动态。

文艺复兴是一个伟大的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从结构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 例如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教堂, 它的立面是一种典型的罗马形制的变种, 但是从装饰方面, 这个教堂采用的彩色大理石 (白色、墨绿和紫色) 贴面, 整体看上去是对哥特以及以前的天主教那冷冰冰单色建筑装饰的反动。彩色或可以说是对人的回归的喻示。而这一时期的音乐尽管跟中世纪相同, 即声乐比器乐重要, 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对语言的兴趣以一种新的方式影响着声乐, 因此歌词与音乐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一位16世纪的音乐理论家约瑟夫.扎礼诺这样写道:“当歌词表达出哭泣、痛苦、心碎、悲叹、落泪或类似情况时, 和声必定充满哀愁。”“与之相比, 中世纪作曲家在表达歌词的情感方面的兴趣相对较少。”另外, 非常重要的一点, 意大利的歌剧起源于这个时期。

“巴洛克”是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 就其字面意思, 是指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 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 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在建筑、雕塑和绘画上, 强调的是动感、戏剧性片段、富丽堂皇的整体氛围。

按照《剑桥艺术史》的说法, 巴洛克风格代表的是信仰的复归和胜利。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家师承的是晚年米开朗基罗, 尤以罗马城内的凡提冈的西斯廷小教堂壁画《最后审判》为例, 在米开朗基罗笔下的耶稣, 一反以往苍白消瘦、一副受难的形象, 而是健壮、气势逼人的最高审判者的姿态, 他的动作也相当富有戏剧性。巴洛克艺术家们由此获得无上灵感, 于是以罗马为中心, 演绎了一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盛会。

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 莫过于参观世界第一天主教堂——凡提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这个教堂无论外部结构还是内部装饰都是最典型的巴洛克风格。门口两位使徒——圣彼得和圣保罗的雕像威风凛凛, 手持钥匙和剑, 似乎要随时进行裁决和护卫;宏伟的圆形广场, 按照设计者贝尼尼的解释:“仿佛母亲的臂膀。”巨大的柱廊, 布满雕塑的青铜大门, 内部彩色大理石地面, 一系列夸张动感的雕塑等等。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祭坛上方标示圣彼得座椅、象征圣灵的鸽子, 四周一片金光, 被称作贝尼尼的华盖算是极致了, 四根螺旋形大柱子支撑的华盖, 这四根柱子精雕细刻的纹理, 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同一时期的音乐, 仿佛几条交织的旋律线不断升上去, 其中的变化可谓有序中孕育着无穷。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1600——1750年) 是音符组成的这种动态的雕塑, 小到一首赋格曲, 大到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或亨德尔的《弥赛亚》这样的神剧皆是如此。从音乐技术上看,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表现动态和戏剧性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比上: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 (快与慢的段落对比或快慢声部间的对比) ;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 (唱) 与全奏 (合唱) 等等。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多整齐优美, 充满活力。活跃而不断反复的节奏、精致且装饰音很多的旋律也是其重要特征。乐句长度不一, 气息较长, 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 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 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

巴洛克是个伟大的音乐时期, 西方近代的主要音乐元素由这一时期奠定, 因此音乐史把巴赫成为“音乐之父”, 而把亨德尔称作“音乐之母”。如果把他们有形无形的艺术统合起来总结一句话,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的目的就是“希望创造出一个结构化的世界。”

洛可可 (rococo) 一词源自法语rocaille, 意为贝壳制品。形象地说, 巴洛克过渡到洛可可如同大树变成盆景。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 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 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而紧随其后的时期, 即洛可可艺术, 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 则显得更为讲究, 更为矫饰, 更为呆板, 因而也更为柔弱。可以认为, 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原先, 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 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 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 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 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在发生原理上, 按照美国文明史权威威尔.杜兰特的说法:“娱乐代替了崇高, 优美取代了尊贵, 而迷人雅致也替换了宏伟与庄严。在一个预期巨变里, 少数享乐主义的富豪, 希图在那个脆弱的世界消失之前, 享尽人间的一切乐趣。洛可可的艺术, 即根源于此。在这种坦白而通俗的形式下, 线条欢跃着, 颜色柔和地伸着, 花儿没有了刺。”这个时期的建筑主要体现在装饰上, 以笔者浅见, 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的美泉宫装饰应该算是典型。无论脚线、窗饰还是宫廷的大门, 统而言之, 没有一笔是直的, 没有一个角僵硬锐气。而这个时期的音乐, 没有像巴洛克形成一种独立的风格, 如果硬要说有, 那就是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的过渡阶段, 有的史书称为“前古典主义”。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法国音乐的代表性风格, 对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典主义的音乐语言崇尚简洁通俗、柔和明快, 它的形成虽然与启蒙运动有着极大的关系, 但也明显受到洛可可风格的影响, 因其轻柔欢快的一般特征和洛可可音乐的基调是相似的, 洛可可摒弃了晚期巴洛克音乐繁复的形式、复杂的复调织体和宏伟壮观的风格, 倾向于小巧精致、自然简朴、轻松愉悦。

如果有人从上述得出结论, 西方建筑跟音乐流派是完全同步的, 那就会流入机械论的窠臼里。艺术的类比只能是大概的, 而非跟数学一样精确。这也符合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特有逻辑。比如西方近代建筑, 其实在哥特时代就已经基本成形了, 而音乐却要等到400年后的巴洛克时代。当发展到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时代以及浪漫派时期, 音乐发展到了它的全盛期, 而18——19世界的建筑却很难再找到占压倒优势的风格, 而是变成各个国家民族和各种建筑风格的变种。

说了这么多, 到达笔者教学的重点范畴:什么是歌剧可以把握的直观结构?

从哥特建筑以降, 建筑的减力构件是核心结构, 它规定了建筑的规模, 那么相对应的应该是歌剧故事的矛盾焦点:是人与神或人与人的冲突, 还是来自命运的巨大阻力?其次, 柱式是建筑的风格精华, 它们对应上的是剧中人物;再次, 基础构件和装饰代表建筑得以建立的元素并提供了整体氛围, 那么, 剧词和音乐就是歌剧相对应的基础构件与装饰, 最后, 色彩可以代表建筑的情感表达, 而歌剧属性 (例如悲剧、喜剧或正剧) 便能与之呼应。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在音乐方面跟建筑一样, 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 绝不可分裂开来看待。

从上述观点看, 以笔者浅见,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特洛伊人》也许是歌剧最为理想的建筑奇观。这部结构庞大的歌剧作于1856―1859年, 共五幕, 脚本为李斯特当时的恋人维特根斯坦公主根据《埃涅阿斯纪》所作。据说维特根斯坦公主为柏辽兹创作这部歌剧曾使用了激将法, 称柏辽兹要是不能完成将永远不想见他。这部歌剧因过于庞大, 歌剧院在当时无法演出, 柏辽兹只能将其分为两部。第一部为:《特洛伊之争》 (又叫《木马屠城记》) 于1863年11月4日在巴黎首次公演, 1890年又在卡尔斯鲁首次公演, 第二部共分为三幕:《特洛伊人在迦太基》。两部合称《特洛伊人》。剧情属于世界历史意义上的, 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毁灭, 因为愚昧和神意, 该城的毁灭是必然的, 在此期间, 人所表现出的英勇与决绝, 为历史悲剧定下框架。但该剧并没止于此处, 埃涅阿斯作为特洛伊城的劫难英雄, 他负有创立意大利的使命, 经海上漂泊来到非洲, 跟狄多女王的缠绵爱情是该剧的一抹暖色。接下来, 埃涅阿斯的使命不允许他停留, 女王自杀, 埃涅阿斯去迎接他那“英雄般的死亡”。由于篇幅, 笔者无法在此把剧情一一详述, 但就其本质看, 这个剧, 符合音乐建筑结构的所有理想条件。人物是王者、神与英雄的后代, 他们所面临的是毁灭与重建、爱与责任、生离死别等等。从技术上看, 这个剧古典到仿佛回归了古希腊时期。据《歌剧与观念》一书的作者说:“剧中有三分之一的分曲需要合唱队的参与。”埃涅阿斯一角, “当今世界, 唯有男高音歌唱家乔恩.维克斯 (加拿大) 能胜任。”这是可以理解的, 埃涅阿斯不但是特洛伊城的驸马, 人神的后代, 更是创立意大利的顶天立地的英雄, 是古罗马的直系祖先, 是整个西方世界的父亲。

由此笔者联想到曾经观摩过的一个建筑, 可以被称作建筑方面的《特洛伊人》, 这就是米兰大教堂。这个建筑的规模是绝对的, 里面可以容纳四万人, 基本材质是大理石, 从里到外, 一共有2245个雕像, 上端有135个塔, 中心最高塔为102米, 上立一个4米多高金色圣母像。它奇迹般的承重力姑且不论, 这么多附属物, 居然没有使焦点散乱, 均为一个主题服务;最为神奇的是, 二层塔林处, 所有扶壁和飞扶壁也都是大理石的, 他们相互勾连, 复杂而有序, 只有伟大的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细密又宏大的织体才能对应上。怪不得有人称赞米兰大教堂为大理石写成的史诗、固态交响乐。

如前所指, 结构观念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构成因素之一。这个观念渗透到西方历史、社会形态和文化生活方方面面。具体到文学艺术, 从古希腊时期就能涌现出几万行组成的史诗, 或者人神对峙的戏剧,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欠缺的。一方面看, 中西文化属性是这种不同的直接根源, 另外, 对事物的宏观把握也决定了方法论。就其根本, 结构是由事物的性质和内容物决定的。西方的宏观巨构主要起自上述人神的对应, 面临的是终极问题。了解了这个, 并采用横向的、直观的阐述, 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将有质的帮助。

西方音乐史2 篇8

关键词:综合性院校  西方音乐史  课程要求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西方音乐史是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基础课,学习它的意义从浅的方面来讲主要是了解西方音乐大体的发展脉络,但从深的层次来讲,不同的专业对于西方音乐史学习的目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音乐学专业,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为培养音乐教育者,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对西方音乐史的整体把握。音乐表演专业是为了了解不同时期的各种作品风格,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作品,便于自己的演奏。音乐理论方向的同学则主要是为音乐研究打基础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专业学习西方音乐史的侧重点不同,所要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对于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西方音乐史课程要求,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对于他们自身的专业学习才能达到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

下面来针对几个主要的专业谈一谈西方音乐史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

一、音乐学专业

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音乐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一般是音乐研究人员以及社会所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所以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西方音乐史的学习过程中整体脉络的把握很重要,需要将整个西方音乐史的纵向和横向发展的线条梳理清楚,这样在自己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思路清楚。

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西方音乐史时,在了解音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大环境,这样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他们的学习应该是在学习到每个时期的音乐发展情况的同时加上当时那个时候的历史发展。比如在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就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17世纪的欧洲在历史上是一个变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加强,开始在政治上与封建统治阶级抗衡,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欧洲带了新的生机。另一方面,16世纪宗教改革社会背景下,出现了巴洛克形式的艺术。这样首先对巴洛克时期就有了个整体的认识,建立起一个简单框架,然后再将详细的各分支如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总体特征,与之前相比有哪些不同,主要的作曲家及其作品特征和主要代表作有哪些等加进去,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就有了完整的体系,有了如此完整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更加清楚的给学生讲述相关知识。

在学习方面,音乐学专业的同学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更多的是“教”,不仅会“学”还要会“教”。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自身的学习方法,也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学会分析教材,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践,为以后的教学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音乐表演专业

音乐表演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的是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及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西方音乐史对他们主要是用于演奏过程中对乐曲的诠释,需要他们将作曲家所创作的音符来化为音响的二度创作。他们在西方音乐史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加强对不同风格的乐曲的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诠释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意思。

但是音乐表演的同学往往注重技巧的训练从而忽视了理论基础,这样导致他们只是将音符演奏出来,对于乐曲深层次的含义根本不予理会,这往往是很失败的演奏。大部分音乐表演的同学对于西方音乐史的关注点仅仅停留在一系列的作曲家的代表作的层面上,对于乐曲的时代背景和乐曲分析了解的很少,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学表演的同学需要更加注重了解作曲家的相关信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于每个作曲家的信息,如流派、创作特征、所处的社会环境等都要有很清楚的认识,乐曲中的音符,织体的运用要有深入研究,把乐曲的每一句都要透彻理解,这样才能便于对乐曲的二度创作。

在学习方面,音乐表演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对于音乐作品多聆听,不同版本的对比聆听,结合自己的经历融入到乐曲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时也可以通过聆听来更好的掌握不同流派及个人的风格,有意识的关注音乐表现手段对音乐情感表现的作用,学会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联想。

三、音乐理论专业

这个专业培养的是能在有关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及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理论专业的同学学习西方音乐史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论研究,掌握基础性知识,再在整个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培养自身良好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理论专业的同学来说,西方音乐史的学习不仅学习“是什么”,同时也要了解“为什么”,所掌握的知识不仅仅是停留在单独的概念和事件上,需要能够有深度的思考。例如在歌剧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的除了歌剧的起源,歌剧的名词解释,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代表作外,还得对整个歌剧从起源一直到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歌剧特点,彼此之间的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其社会地位,审美价值等这些方面有清楚的认识。

在学习的时候,要能够把每个时期单独拿出来仔细研究,也要能够了解每个时期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要结合现在的研究趋势,要了解国际国内的研究状况,对研究形式有清楚的认识,总的来说就是对西方音乐史要有整体的把握,综合要求比较高。与此同时也要知道西方音乐史是讲述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对我们中国人就是外国音乐历史了,那么一味的跟着人家的步伐进行研究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需要了解中西音乐文化差异与价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更透彻。

西方音乐史虽然只是音乐专业同学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对于学音乐的我们有着很大的作用,最关键的是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了解其重要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邱桂香.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探讨[J].艺术教育,2012,(11).

上一篇:传染病上报程序下一篇:夏令营军训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