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核磁共振报告(精选6篇)
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长期以来,我院缺少核磁检查设备,成为制约多个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医疗综合保障实力,我院打算引进1.5THD型核磁(MRI)诊断系统,现将有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投资概算
1.5THD型MRI诊断系统招标价约900-1000万人民币(根据具体软硬件配置需求可能有所增减),设备安装、屏蔽、机房改造等配套建设费用约80万元左右,合计投资约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二、引入核磁的必要性
核磁具有无创、高对比度、三维任意成像的特点,能弥补CT等检查的局限,特别在神经系统、脊柱、骨关节、纵隔心脏、大血管、泌尿生殖系统及其它软组织成像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减少患者外诊和病源的流失,进一步提高医院在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经济效益分析
目前,仅县医院1台核磁(MRI),检查患者较多,核磁(MRI)室常处于饱和状态,预约等候时间长,患者存在一定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我院每日核磁(MRI)检查数量应约为20例。
(二)单机地方患者毛收入分析
核磁(MRI)的收费按每个部位平均价400元,每月按30日计算。
毛收入:400元*20例*30天*12月=288万
(三)核磁(MRI)直接成本分析
维修费;第一年为保修期免费,第二年起预估每年20万元。电费:100元/天。胶片费用:20元/张。
直接成本=维修费+电费+胶片费 第一年成本:18万元
第二年开始成本:18万+20万=38万元/年
(四)核磁(MRI)效益分析
使用周期总效益以使用8年周期计算: 288万*8年=2304万-284万(8年/材料+电费+维修)-1000万购置=约1020万利润
2、全院间接效益:由于核磁的引进,全院各科室因此而带来的地方病源流失会减少,收容病种的数量和质量会增加,医院品牌效益得到提高,医院发展机遇的正确把握更无法用单纯经济指标来衡量。
四、结论
故障现象日立AIRIS 0.3 T磁共振机工作一直正常,但最近在扫头颅横断面SE T1和快速自旋回波(FSE)T2后,预扫矢状面FSE T2时出现故障,显示屏出现错误码PC10 PSC error(脉冲序列控制错误);PA36 NOT ready(梯度磁场未作准备)。
故障分析与检修根据PC10、PA36,查看service mode(维修模式)中的error list displa(错误目录显示),那上面说是fsearch sictnal low(射频检索信号过低)。查射频放大器,见2通道和VSWR(压波比)的2只红灯“亮”,初步判断问题出在2通道射频输出信号过低或射频线圈损坏。先用12.7 MHz共振频率激励线圈,用频谱分析仪排除线圈故障。再测试比较4个通道的RF out和75Ω测试口,均无异常。因此将故障锁定在射频放大器的某一电路中。观察射频放大系统,知道它是由4套独立的放大电路和一套预警电路组成。首先对1、2两套电路各元件作静态测试对比,无异常;然后对换1、2电路中反馈给预警电路的联接线FWD、RFL(在预警电路端),开机显示1通道红灯“亮”,说明故障在2电路(排除预警电路故障)。考虑到对1、2电路各元件静态测试、RFout与75Ω测试口信号测试均相同,同时又很难直接测试FWD、RFL端信号,而故障主要是射频检索信号过低,在反复调节可变电阻未见故障消除的情况下,于是分别脱开FWD、RFL,人为地给1电路“Low”,观察并未出现与2通道一样的错误信息。这就说明故障是由2通道的FWD、RFL端电路或联线短路引起。仔细观察接口,发现RFL接口蕊线与外网过近并潮湿。用热风机吹干后接上,错误信号消失,开机能正常工作。
2 OPER 0135型核磁共振(MRI)常见故障检修三例
故障现象1找不到信号。
故障分析与检修(1)检查接收线圈检查线圈是否扣好,包括线圈是否接触良好,衣服有没有夹进去和有没有异物等;检查接收多极插座,线圈有没有推到位,有没有放信号源,线圈连接线有无折断。(2)检查射频功放在正常扫描情况下,射频门控灯应该在不断地闪烁,在不扫描的情况下射频门控灯是不亮的;看FAULT保护灯,如果灯亮代表设备出现故障;如果READY黄灯亮,代表准备好;如果POWER绿灯亮,代表接通电源;若FAULl T灯亮,READY灯出现周期性的故障代码,在确认停止校正或扫描的前提下,轻轻按一下RESET故障复位按钮.稍等片刻射频功放即可恢复正常;假如按下RESET按钮,仍然不能恢复正常,就把RF GATE的BNC头拔出,再按下RESET按钮,假如故障仍存在,就按照关机顺序关闭系统,然后再开机,观察射频功放能否正常启动:若故障仍不能恢复,就应通知提供商维修。(3)检查射频偏移量(1)射频偏移量应控制在±5以内,假如超出这个范围,就要检查屏蔽间的温度或者要调节空调的设置温度(频率上升,应升高温度;频率下降,应降低温度),因为,空调每升高1℃,射频偏移量就降低10 k Hz左右;空调每降低1℃,射频偏移量就升高10 k Hz左右。屏蔽房空调要改制成停电后再来电时能自动启动,以避免屏蔽房内的温度产生较大变化.导致射频偏移较大而影响设备的使用;(2)假如射频偏移量出现不正常的数字,应按以下步骤调整:在系统/选项菜单中,把“自动校正中心频率”、“自动线圈调谐”、“自动增益调节”3项都去掉,再“确认”;把接收谱宽改为10万;人为地把“射频偏移量”改为0,然后点“校正”。若能在视野范围内观察到1个尖峰,然后再选“自动校正中心频率”,再点“校正”即恢复正常;若在上一步骤中,仍不能看到有1个尖峰,就要把射频偏移量的值调为+2、+400、+20或者-2、-400、-20,要一个一个点的校正,直至能在视野范围内观察到1个尖峰。然后再选中“自动校正中心频率”,再点“校正”即恢复正常;恢复参数,包括在系统选项菜单中。把“自动校正中心频率”、“自动线圈调谐”、“自动增益调节”3项都选中,再“确认”即可。(4)梯度功放故障以至于点“校正”找不到信号,这时把梯度功放关闭后,再做“校正”。(5)发射线圈有故障若有条件可用示波器检测前反向功率比,正常情况下至少应大于2倍(用图像序列扫描);也可以做图像,间接地反应出来,如做出来的水模一边偏暗等;若发射线圈有严重故障,按一下扫描射频功放就会保护。遇到这样的情况,处理好发射线圈即可解决问题。
故障现象2点“校正”、“扫描”,没有任何反应。
故障分析与检修(1)检查谱仪与计算机是否连接正常,方法是启动程序。开始程序k Resonance Rinmr,若上下2排都能在短时间内出现100%,则代表连接正常;反之谱仪与计算机连接不正常。解决办法是重新启动系统。(2)OPERView界面文件的丢失或者破坏。解决办法是将事先备份的D:OPERView目录的文件覆盖到D:OPERView文件夹中(出现上述情况一般是非法关闭计算机或在扫描过程中突然断电引起。可配备UPS为计算机供电)。
故障现象3校正信号正常,但进行扫描时出现“接收增益失败”。
故障分析与检修可能没有扫描到信号源,梯度有故障:观察指示灯是否都正常;观察电压表指示(正常140V)和确认电流旋钮是否被改动(正常位置在最大量程的2/3);梯度风扇有没有开启,梯度是否过热保护。若只有GRE序列不能扫描,其它序列如SE,FSE序列都能正常扫描,解决办法是用头线圈放水模,确认3路匀场补偿是否有变化。若3路补偿正常,肯定是受检者带有金属类物质,应取出扫描室。如还不能解决问题,可适当增大GRE序列的接收增益,这样可以解决问题。
3 西门子核磁共振(MRI)故障检修一例
故障现象工作中断,显示器提示:GPA not ready:X2 high voltage,high voltage by power stage X2 GPA039K2209,即梯度电源板X2故障。
分析与检修梯度电源系统X1、Y1、Z1、X2、Y2、Z2共6块梯度电源板,分别向X、Y、Z轴三组梯度线圈供电,产生一场强随空间坐标线性变化的磁场。这6块板的电路结构完全相同,主要是由每6个APT50M50JVR型场效应管和4个APn Xc60D100G型双二极管并联为电桥一臂,组成的桥式平衡BTL功率放大电路。
当有触发信号输入时,在信号的前半周,电桥的对称1、4臂导通,2、3臂截止;在信号的后半周,电桥的1、4臂截止,2、3臂导通,就这样产生随触发信号变化而变化的梯度场电流。但梯度场电流的建立并非是跃变的,它要有一个上升和下降的时间,越是短的脉冲序列越需要快速的梯度场变换,一般要求上升和下降时间小于lms,否则就会影响磁共振的成像质量。该电路采用的APT50M50JVR型场效应管,是一种新型高品质N沟道增强型低泄漏的高速开关管。由于梯度电源的工作电流非常大,所以电桥的每支臂是由6个场效应管和4个双二极管并联装在循环水冷散热板上。这样就对每个场效应管和双二极管的品质以及Voss、ID、RDs(On)等参数的一致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就不可能正常工作。
——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原理和应用
班级:生物医学0902 姓名:xx
日期:2010年1月6日
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原理和应用
摘要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仪就是因这项技术而产生的仪器。它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I)。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扫描、成像、计算机 正文: 前言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
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
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珀塞尔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
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很快就产生了实际用途,早期核磁共振主要用于对核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如测量核磁矩、电四极距、及核自旋等,化学家利用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了核磁共振谱,用于解析分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磁共振谱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一维氢谱发展到碳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等高级谱图,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进入1990年代以后,人们甚至发展出了依靠核磁共振信息确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技术,使得溶液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后来核磁共振广泛应用于分子组成和结构分析,生物组织与活体组织分析,病理分析、医疗诊断、产品无损监测等方面。
20世纪70年代,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出现了,它使13C谱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仪器结构
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其中型台式核磁共振成像仪主要由谱仪、磁体柜、电子柜、梯度柜、监视器等部分组成。
仪器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运动。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 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 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仪器的应用和现代发展
MRI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NMR在生物学研究中范围很广。主要有:分析研究、热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分子运动研究、分子构象及构象变化研究、活体研究。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2007月12月4日宣布,该校研制的高强度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已经完成了安全测试,即将投入临床使用。这将是世界上扫描能力最强的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研究人员在《核磁共振杂志》上报告说,测试证明,这种强度高达9.4特斯拉的扫描仪对于人体是安全的。与目前核磁共振成像仪利用水分子追踪扫描不同,这一高强度的仪器借助的是钠离子。
研究人员说,在兼顾安全性的前提下,这种高强度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扫描能力将大大提高,能帮助医生更早地检测疾病,更好地监测疾病进程。医生将可以实时地观测人脑内的新陈代谢等生物过程,有助于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据韩国媒体2008年7月10日报道韩国一科研小组成功开发出高清晰磁共振成像技术,可获得脑细胞的清晰影像。
据韩国首尔大学教授玄泽焕和成均馆大学教授李贞姬共同负责的科研小组介绍,他们利用纳米单位的氧化锰粒子制成的造影剂,成功拍到一般磁共振成像技术无法确认的脑细胞清晰影像。
玄泽焕表示,这项技术可望用于发现早期脑癌细胞,以及确认被检测者是否已患上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癫痫症等疾病。
科研小组称,他们目前已完成这项技术的动物实验,并准备下一步进行人体临床实验。相关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德国 《应用化学》杂志网络版上。
仪器的特点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对身体没有损害的前提下,快速地获得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高精确度立体图像。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诊断以前无法诊断的疾病,特别是脑和脊髓部位的病变;可以为患者需要手术的部位准确定位,特别是脑手术更离不开这种定位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跟踪患者体内的癌变情况,为更好地治疗癌症奠定基础。此外,由于使用这种技术时不直接接触被诊断者的身体,因而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MRI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用核磁共振法进行材料成分和结构分析有精度高、对样品限制少、不破坏样品等优点。
MRI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I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
实习体会
很早以前就听说我们这个专业就业不好,心情很不好。但是经过这次实习,再加上上网看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才发觉知识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因此,现在的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
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器械的发展势头是很猛的,且势必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如今国外基本上垄断了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国产的基本没有。因此,国产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和机遇。
另一方面,医疗器械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现在我国的缺口还中比较明显的,如一些高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目前基本都是国外的技术,而国内这方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微量的一部,导致这些原因主要是的国内这方面的高级人才欠缺使得这方面我国和欧美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案例概述
本案例讲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举办雅典奥运会之际,抓住机会,在奥运会前后做的一系列营销工作,借助奥运会进行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如:在奥运会开始前数月已启动“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选拔”活动;奥运会举办时又在北京组织一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大型新闻发布会;奥运会后可口可乐又通过中央台展开“后奥运营销”,在“奥运特别节目”和“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目中签订贴片广告。然后通过提前周密的调查和客观的评估运用独特的眼光大胆选择刘翔等三位年轻的运动明星作为奥运代言人。
百事可乐公司没有抓住这次机会,没有推出与奥运相关的广告,败下阵来。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奥运会,大大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推动终端销售,成为此次奥运会的广告策略的最大赢家。
二、知识点简介
本案例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市场营销的范围以及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是一项协调生产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活动。市场营销的范围包括:商品、服务、事件、人物、地点、机构、信息、观念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有:需要、需求和欲望;商品和服务;交易和关系;市场。营销并不创造需求,只是影响人们的欲望。市场三要素:消费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全部市场营销活动的根本准则和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和全球营销观念。其中本案例中涉及到的大市场营销观念与一般营销观念相比有两个特性:①打破可控制要素和不可控要素之间的分界线。强调企业可以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②强调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才能成功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活动。
三、案例分析
案例决策分析:在案例中,在奥运会到来之际,可口可乐公司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和公关活动,在奥运营销的各项活动中,将与消费者的“分享”理念奉为天理,所有活动无不强调消费者的参与。在销量大升的同时,在2004年夏天占领了品牌宣传的战略高地,成功遏制了老对手百事可乐的追赶风头。可口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手相持的局面,超然胜出。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正是因为其运用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这和大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心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力的缺失完全不同。
问题1: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理念属于哪种市场营销观念?
问题2:为什么赞助不能过度以品牌为中心,而要以消费者为中心 答1:可口可乐公司经营理念属于大市场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企业的市场营销既要有效的适应外部环境,又要能够在某些方面发挥主管能动作用和使外部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都只是单纯满足需求,而大市场营销观念是创造或者改变需求,大市场营销观念与一般营销观念相比有两个特性:①打破可控制要素和不可控要素之间的分界线。强调企业可以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使环境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
②强调必须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才能成功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活动,从而扩大企业市场营销的范围。在案例中:①可口可乐在奥运圣火抵达北京前提前数月启动“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选拔”活动,圣火抵达北京时,推出240万灌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在很多地方销售一空;②奥运会举办时又在北京组织一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大型新闻发布会,同时分别以刘翔等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要爽由自己” 可口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球市场限量销售;③奥运会后可口可乐又通过中央台展开“后奥运营销”,在“奥运特别节目”和“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目中签订贴片广告。又精心设计“要爽由自己—2004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在全国举行。同时将其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酷儿作为促销产品,以100%中奖率回报消费者。④然后通过提前周密的调查和客观的评估,运用独特的眼光大胆选择刘翔等三位年轻的运动明星作为奥运代言人。雅典奥运会的到来与可口可乐是没有多大的直接关联的,可是可口可乐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远”,这正好吻合了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核心品牌价值,最后不仅仅很好的适应了这次外部环境的大变化,而且很好的影响了环境,创造了很大的需求,比如自己关于奥运会的许多产品都销售一空,很好的促进了自己的销售和宣传的效果。而案例中没有谈到可口可乐在全球的营销,只说在中国市场,故由案例可知可口可乐的经营观念是大市场营销。
答2:①品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品牌离不开消费者,品牌的价值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品牌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可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带来利益②现代营销观念的出发点都是市场需求,市场的核心是顾客,因此归根结底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顾客为核心。品牌只是营销的一个工具,最后落脚点还是在消费者。③体育营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成为卖方和买方改善或重建彼此关系的重要工具,双方借助体育运动产生共鸣。而与消费者的联系,成为最难把握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重点。在本案例中,可口可乐公司在奥运营销的各项活动中,将与消费者的“分享” 理念奉为天理。从奥运火炬手的选拔、奥运中国行的路演到迷你奥运会的街头活动等,无不强调消费者的参与。①可口可乐在奥运圣火抵达北京前提前数月启动“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选拔”活动,在中国20多个城市里选拔火炬接力选手和护跑选手,很多普通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口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②精心设计“要爽由自己—2004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在全国举行将其麾下产品作为促销产品,以100%中奖率回报消费者③可口可乐公司推出“要爽”由自己的品牌主题,用这个积极的信号,表达了关注年青一代消费者的战略意图所以赞助不能过度以品牌为中心,而要以消费者为中心
四、案例启示 ① 要选择正确的营销观念来指导营销活动。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市场已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变化的,我们不能局限在旧的市场营销观念,要随时改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不断创新,以使企业符合时代的发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案例中,可口可乐就很好的抓住了奥运营销的机会,采用大市场营销观念,适应和影响了环境,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最后可口可乐公司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手相持的局面,超然胜出。
② 要放眼大的范围,着重于长远的利益。案例中可口可乐就运用了体育营销的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案例最后还说到可口可乐不仅仅考虑这届奥运会,还考虑到未来,不光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这一次,还有08年的奥运会。通过奥运会,可口可乐不仅仅是单纯的收货利益那么简单,还有自己品牌的推广,广告达到的效果等等。
很多人从核磁共振这个名字上就盲目的判断核磁共振副作用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经研究表明,核磁共振副作用并不大,优点大于缺点。下边就来介绍一下核磁共振,纠正你错误的认识。
核磁共振,简称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也就是说,核磁共振不同于CT,X光,和放射成像,它不带有放射性,仅仅是依靠一定强度的磁场,激发物体内部原子自旋轴保持一致,而产生一个自旋脉冲,再通过这个脉冲信号来产生需要的图像。而如果非要深究它给人体所带来的伤害,主要是强力磁场可以引起金属的位移,例如眼睛和脑中的金属碎片,在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导致脑损伤和失明,所以有过脑外科病史和眼睛受过伤的人,以及电焊工人一定要注意事先照一次头部x光。另外强磁场可以引起金属物品如叉子、钥匙、氧气瓶等飞向设备中心,从而造成病人的伤亡。所以屋子中是严禁任何金属物品的。至于类似辐射的伤害,核磁的作用是不明显的,只要你不是天天照,年年照,就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没有必要佩戴严格的防护用具。
以上介绍了核磁共振副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希望您能正确的选择,但是,核磁共振的诊断也并不是万能的,像一些胃肠道疾病,就不如内窥镜看起来直观。在选择做核磁共振的时候,也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场的原因来诊断的,一些体内有磁金属和起搏器的人不适合做核磁共振,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 一共128例, 其中男性患者48例, 女性患者80例, 年龄45~77岁, 平均年龄 (51.9±5.2) 岁, 单发126例, 多发2例, 其中70例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检查前均注射GD-DTPA。
1.2 诊断方法
先使用MSCT检查, 由于传统方式的局限性, 针对其中70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使用磁共振成像系统[2] (MRI) (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 型号:1.5超导型) 对其中70例患者行增强扫描, 包括项目有TE 12 ms, TR 500 ms, T1WI失状面;以及TE 128 ms, 横轴位TR400 ms, T2WI失状面, 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 于横轴位另行增添T1WI扫描。
随后进行图像研究与分析, 根据扫描的结果和临床表现, 详细了解患者肿瘤发病位置, 根据图像特征分析是否产生病变[3]。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组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和传统MSCT检查方式相比, 在呈现肿瘤和脑膜的位置关系方面效果显著, 通过MRI检查, 直观且清楚地观察到患者病灶位置和变化特点, 经手术证实有66例脑膜瘤患者, 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脑膜瘤是脑外肿瘤的一种, 具有生长缓慢的特点, 且局限性突出, 质地比较硬, 但边缘处却十分光滑, 大部分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 在颅内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二, 发病概率小于胶质瘤。绝大多数脑膜瘤属于单发情况, 只有极少数为多发, 通过手术可以将脑膜瘤进行切除, 良性脑膜瘤通常不会对脑实质产生重大影响, 但会对脑灰质产生一定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导致大脑实质性缺血, 造成大面积水肿[4]。脑膜瘤存在位置最多的包括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 大部分属于球形包块, 性质为实性, 包膜较为完整, 主要供血途径包括脑膜动脉和脑内动脉两类。一小部分肿瘤会发生囊变和钙化情况, 同时由于颅骨被肿瘤附着, 导致骨质增厚, 骨骼原本结构遭到破坏, 因此在诊断中发现有骨质增厚现象, 可以初步诊断为脑膜瘤。
传统的MSCT检查平扫结果使得肿瘤的边界比较清晰, 可以判断出脑外病变的特点, 在瘤内也可以见到不规则的密度区域的形成, 该种诊断的方式具有均一强化性, 经MRI扫描可以准确判断出肿瘤和脑膜的结构特征, 并判断出具体承受压力情况[5]。MRI平扫结果可以呈现出脑膜肿瘤的静脉窦发展情况, 清晰地判断出静脉窦受到压力产生位移变化的幅度, 尤其是针对冠状位置的诊断效果突出。当肿瘤受到位移信号驱使后, 血管流空信号随即显现, 形成脑膜瘤特征的临床表现。同时脑膜瘤的基底比较宽, 附着在硬脑膜之上, 对冠状位置的扫描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肿瘤和脑膜的关系, 尤其在反映脑膜最底部肿瘤和邻近脑膜关系上, 作用优于MSCT检查。当T1WI信号较低时, 脑膜瘤成像略显模糊, 当T2WI信号较强时, 肿瘤的成像效果亦欠佳, 这与肿瘤囊变的程度有关, 如果患者肿瘤产生坏死情况, 则接收到的信号水平呈现出不稳定性, 若肿瘤的体积比较小, 信号强度就具有均匀性特征。同时纤维化程度的加深、钙化水平较高也会影响到扫描信号强度的变化。病灶周围出现水肿时, 不仅要进行横状面扫描, 还要进行冠状面扫描。在脑膜采用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脑膜信号变化的强度, 并直观看到肿瘤形态的具体改变程度, 对分析各种病变都有显著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 对70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 均检查出了肿瘤和脑膜的具体位置情况。
综上所述, 脑膜瘤患者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一方面可以为确诊提供科学充分的依据, 另一方面也是增加患者治愈率的关键途径,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脑膜瘤患者诊断中, 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 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脑膜瘤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 先采用MSCT检查, 没有获得肿瘤与脑膜全面的具体位置关系, 再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果 这128例患者中, 通过MRI检查, 脑膜瘤位于大脑凸面71例, 大脑镰有27例, 蝶骨嵴有3例, 小脑桥脑角7例, 乙状窦1例, 矢状窦1例, 鞍旁有18例, 两次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脑膜瘤应用MRI诊断联合MSMSCT诊断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脑膜瘤,MRI诊断,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珍, 周艳鹏.43例脑膜瘤患者的MSCT表现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1) :182-183.
[2]贺艳阳, 李恩, 周武涛, 等.显微神经外科联合术后伽马刀治疗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4, 19 (5) :439-442.
[3]刘瑜培, 王艮卫.内镜辅助眉弓锁孔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8) :138-139.
[4]肖华锋, 马林, 安维民, 等.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刊, 2014, 47 (4) :68-70.
【mri核磁共振报告】推荐阅读:
核磁共振报告怎么看01-06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10-23
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在重油表征中的研究进展06-09
磁共振主治医师职责01-08
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07-09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