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讲稿(精选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其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情怀。
3、诵读、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浩浩长江,滚滚东逝。自古及今,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幽思,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乐章。“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多情的女子面对长江抒发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孤帆云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情寓江水,抒发对友人的无限眷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以水喻愁,抒发亡国失家之痛。九百多年前,又有一位文坛奇才来到长江岸边,他是因为才华横溢被人嫉妒、遭人陷害而来,他是带着满腹幽怨和不合时宜而来。但他没有沉沦,没有堕落,没有自弃,面对东逝的长江水,他发出了古人少有的旷达之语。这位奇才就是苏轼。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聆听来自历史那端的声音。
二 作者简介
生平:(1037-1101)65岁,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三 创作背景
/ 6
“似二陆初来俱年少,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十九岁的苏轼与父亲弟弟一起首次出川赴京,才华横溢的他很快就受到文坛老将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赏识,一时名动京师。这时候的他是意气昂扬的,前途在他年轻的眼里一片风光无限。
等到为父亲守孝归来,王安石变法开始,他的朝堂故旧尽数凋零,他也因为不支持变法而屡遭贬谪,从此仕途坎坷。乌台诗案后因为王安石的搭救免于一死,发配黄州。拾年43岁,此词即写于黄州任上。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四 朗颂词章(注意体味词的节奏韵律)1点学生起来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五 文本分析
题解:“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赤壁怀古,怀的自然是周郎,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数百年之后,英雄鏖战的赤壁只剩下江水东流,长江,流它万年不竭的水,卷它千年不改的波涛,冷眼看世间繁华,转眼千年。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这首词,那么让我们一起对整首词的情感做一个整体的把握。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 6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可是我们转念一想,周瑜系出名门,与孙策交情匪浅,在东吴创国之初,一力担下了整个国家的军事安全,他相貌堂堂,文武双全,位居东吴四英将之首,可惜天妒英才,36岁病死巴丘,留下了东吴,留下了孤儿寡母,终于遗恨千年,而此时的苏轼,乌台诗案,他九死一生,能活下来吟咏感叹,已是万幸。这才是他能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能够最终心事安然的原因吧。
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观摩他面对着万古长江水,遥想着公瑾当年,他的心事如何从激昂到平静的。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写景片段分析】
1、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
(上阙)。好,现在我们一起来齐读上阙,大家一起来找一下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2,词人往往通过意象来渲染一定的意境,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激烈、磅礴,有气势、雄伟壮丽(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3,因此,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江山如画”)对,我们说,所谓意象是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那么从这些意象上,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对古代英雄的赞美)更具体一些应是对周瑜的思慕。从哪句词表现出来?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为吟咏周瑜做好了铺垫。
4、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片,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幅图。?
石乱山高,两岸的悬崖峭壁高傲地耸入云霄,夕阳的大半已沉入水中,在乱石高山后投下了鬼魅般的黑影。惊涛骇浪汹涌澎湃,不停地击向江岸,似乎想将其冲毁撕裂。浪花就这样翻滚腾跃着,仿佛扬卷起了千堆的白雪。
/ 6
5、总结上片内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 5 / 6
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六 延展探究:在词的结尾处,多少激昂心事,少年意气,人生遗憾,都已经趋于对月饮酒的平静。可以说,他在久久的执迷之后历经沉浮,终于有了一份豁达心境,而所谓豁达,究竟是主动的放下还是被动的妥协?
面对多难的人生,我们究竟是要放下还是继续坚持?是妥协麻木还是清醒地痛苦?(请同学们踊跃发言,反面可以以李煜为例。)七 课堂小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八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 6
2,预习《定**》,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 【板书设计】
(一)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勾画美景 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 羽扇纶巾
念奴娇 田唐,念奴娇 田唐蔡松年,念奴娇 田唐的意思,念奴娇 田唐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田唐作者:蔡松年 朝代:元 体裁:词 间,襟韵飘爽,无复市朝气味。然甚穷,难忍时无料事之者。比罢熙和酒官,复为药局,与余有林下相从之约,作念奴娇以寄之九江秀色,看飘萧神气,长身玉立。放浪江南山水窟,笔下云岚堆积。药笼功名,酒垆身世,不得文章力。人间俗气,对君一笑都释。畴昔得意忘形,野梅溪月,有酒还相觅。痛饮酣歌悲壮处,老骥谁能伏枥。争席樵渔,对床风雨,伴我为闲客。朱弦疏越,兴来一扫筝笛。
【念奴娇讲稿】推荐阅读:
念奴娇昆仑赏析推荐09-27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10-13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05-31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12-03
李清照的念奴娇01-02
念奴娇学案教案01-0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议06-05
《念奴娇 过洞庭》文言文阅读答案11-12
高中语文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