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精选8篇)

旅游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篇1

2、2001年2月,旅游者李某等5人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称,他们与某国际旅行社协商鉴订了一份东南亚8日游的旅游合同,且交纳了全部费用。该合同书上加盖了该国际旅行社海外部的印章。不料,时至计划出团的日期,该国际旅行社海外部借故一推再推。最后,该国际旅行社海外部的电话竟无人接听了。李某等人寻至该旅行社海外部,只见“铁将军把门”,已是人去楼空了。为此,李某等人联名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追回所有旅游费用,并给予经济赔偿。经查,该旅行社海外部已由该社职工张某承包,属企业内部承包,海外部无独立的法人资格。该国际旅行社负责人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说明情况称,该海外部已由张某承包,双方在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承包期间产生的债务债权与社里无关,均由承承包方承担。因此,李某等人应向张某索取赔偿。

3、旅游团A,准备到长江三峡旅游,在与甲旅行社多次协商后,决定有甲旅行社为其安排旅游行程,双方签订了旅游合同,但合同中未约定违约责任。在团队出发前10天,旅游团A打电话告诉甲旅行社,称他们了解到另一家旅行社乙去三峡旅游的价格比甲社便宜很多,他们决定旅游活动改为由乙社组团,提出解除合同。甲社了解到乙社所报的旅游价格比自己的成本还低,认为乙社低价恶意竞争,其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乙社负责人认为,自己是包船旅游,而且包船期限将到,部分旅客的价格低于包船价格由自己说了算,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甲社要求旅游团A赔偿10万元作为解除合同的补偿。旅游团A认为,甲社还未操作团队,用不着赔偿损失费。

4、某旅行社二名工作人员与某公司业余导游张某拼凑了一家“旅行社”在外承揽旅游业务。2001年12月初,某公司的李某等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张某,在张的介绍下,与12月20日参加了有该“旅行社”组织的武夷山四日游,每人缴纳旅游费用750元,共10人,计7500元。张某担任该团的全陪。在到达武夷山安排住宿的宾馆和用车时,双方发生争议。双方原来约定住二星级酒店,实际变为无星级宾馆;原定空调旅游车,现变为无空调车。张某因担任该团全陪获得导游费1000元。旅游结束后,李某等10人联名向该市旅游质监所投诉。据查,该“旅行社”是未获得旅游主管部门批准和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无证旅行社。

5、2001年10月12日,孟小姐一家报名参加了上海某旅行社组织的黄山汽车三日游,没人缴纳团费480元。旅行社开具了发票。双方约定于12日下午18点在上海博物馆门口上车。但后来得知这个时间恰好会实行交通管制。于是旅行社临时将上车地点改在北京路。由于旅行社门市接待小姐的疏忽,忘记通知孟小姐一家。以致他们在缘计划上车地点空等了一个小时,不得已而返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孟小姐的母亲摔了一跤,造成小腿骨折,躺在床上近一个月,无法上班。事后孟小姐到该旅行社投诉,声明由于旅行社没有及时通知,使得他们一家未能如期出行,旅行社的行为构成违约。并且,由于她母亲是在从旅行社告知的出发点回家途中摔伤的,对此,旅行社也有责任。因此,要求旅行社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她母亲的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经查上述情况属实。

6、2002年5月,某旅行社与该地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份无锡二日游的旅游合同,全团19人,每人旅游费用400元。约定往返乘坐进口空调车,住三星级双人间标房,餐费每人每天50元,主要游览无锡四个景点。该团在导游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由于当天安排了两个景点,导游为了能早点让游客返回宾馆休息,故在带团过程中加快了节奏。在游览最后一个景点时,由于天雨路滑,一游客不慎跌了一跤,造成小臂骨折。在导游安排下受伤的游客去了医院,处理完毕后返回宾馆。当晚,该团游客认为这是导游不负责任造成的,因此与导游发生了争执,并决定自行解除合同,当晚返回。第二天即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退还全部旅游费用,并赔偿损失。

7、2002年8月下旬,上海某国际旅行社组织了一个去长江三峡双飞五日游的团队,共有32名游客,每人缴纳2180元旅游费。原定飞机于8月27日晚起飞,但因雷雨天气,当天航班取消。航空公司安排了住宿,并安排了航班延期到第二天早上7点30分。第二天,当所有乘客都办好登机手续后,突然游客陈某等22人拒绝登机,并拒绝将托运上飞机的行李取出,要求导游小李全部退回团费。导游小李一边与陈某等协商,一边向旅行社汇报,经多次请示后,旅行社经理同意了陈某等人的请求。此时已是下午2点,航班再次延误。小李与宜昌的地接社联系,得知预定的游船已经出发,只能追赶上当天最后一班游船。小李告知其余10名游客实际情况后,他们决定继续飞往目的地。到达宜昌后,最后一班游船也已出发,地接社用汽车载客追赶游船,在最近第一个码头让游客上船,但此时客房很紧张,只能安排6人住4人间。而且此时船已驶过西陵峡,游客错过部分景点。一路上这10名游客十分不快。游程结束后,回到上海,这10名游客向该旅行社投诉,要求赔偿损失。

8、2001年“七一”期间,甲旅行社组团前往井冈山、南昌5日游。虽然气温高达37度,但大巴良好的车况和满山的翠竹让大家感受不到旅途的辛劳。第三天在井冈山前往南昌途中,车内空调突然失效,车内气温高达40度左右,有些游客出现呕吐。在如此高温下是不可能让游客再乘4个多小时车的。导游小吴为了稳定游客情绪在频频道歉之余请大家谅解,并安排游客就近在较为舒适的饭店用餐,想利用这段时间解决汽车空调故障。可是司机跑遍整个县城的车行都没有找到配件,就近也无车辆调配。导游小吴经过与游客及带队人员协商后,向旅行社请示汇报,最终决定改乘火车赶往南昌。在游客的协助、配合下,还算顺利的抵达了南昌。但事后客人要求赔偿,其理由是绿新设安排的车况不佳,不仅影响游程,还使得游客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造成精神上的损伤。而旅行社认为他们已承担了游客改乘火车及车辆接站的全部费用,而且旅行社派出的是新车,车况良好,途中皮带磨损致使空调失效实属意外事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10、游客杜某2002年7月5日报名参加了甲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五日游,当天与旅行社签订了合同,并缴纳了团费1650元。7月20日,杜某按约定的时间,乘上了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车。导游给了旅游者一张旅行社因为地接社调价而要每人加收150元的通知书。杜某拒绝交费。7月22日下午,地接社导游带团到某商店购物,杜某因劝说游客小心被斩,少买为妙,遭商店工作人员殴打,经验伤鼻梁骨骨折。当时在场的游客都十分愤怒。当晚,杜某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退还全额团费,并赔偿治疗费8000元,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损失费等2万元。并要求旅行社向法院起诉海南某商店的工作人员。

9、2009年8月,甲旅行社组织了一个西安临潼一日游的团队,20名游客参加了此次活动。依照合同约定,行程包括兵马俑、华清池两个景点,中午在当地就餐,然后返回西安。旅行社委派了李某担任该团导游。在游览过程中,导游李某加快了游程,不到11点,两个景点就游完了。看到游客意犹未尽,导游李某便介绍他们去秦陵及秦陵地宫,每人另交100元作为门票费及导游服务费。原定12点30分,游客在景点门口集中,前往饭店用餐,可到了12点40分,还有两名游客未到,导游李某便带领已到的18名游客到饭店就餐,安排妥当后,匆匆赶回景点门口,只见两名迟到的游客十分焦急地正寻找着他。见到李某后,一名游客一句话未说当即就给了他一耳光。导游李某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便甩团而去,下午游客由司机一人送回。游客返回西安后,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导游李某擅自增加活动项目,擅自中止导游服务,应退还增加的景点门票及导游服务费,每人100元。导游李某辩称,增加活动项目是游客们都同意了的,甩团也是自己在人格受到侮辱后才做出的行为,自己没有过错,不应赔偿。

11、2006年暑假,某旅行社接待一教师团队参加“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十二日游”。经双方协商后签订了合同,并预收了团费。7月30日团队出发开始了云南之旅,一路上旅游活动进展还算顺利。8月7日到达丽江,接到当地旅游行政部门的通知,由于丽江上游发生洪水,前往中甸的道路不很畅通,将严格控制前往香格里拉的旅游人数,以防不测。地接社导游小王和全赔小谢将此情况立即告知带队校领导及部分教师,要求老师们考虑改变旅游行程。可部分教师却不以为然坚决要求一睹香格里拉芳容。小谢和小王两位导游在征得地接社和组团社同意后,决定权威香格里拉。8月8日上午旅游团发车先到虎跳峡。午餐时接到镇政府和当地旅游局通知,前方50公里处道路以被洪水冲毁20多米,无法通行。两无导游再次将这一情况通报给校领导和老师们,建议另作安排。可是,老师们仍不肯作罢,表示不到亲眼看见冲毁的道路,决不回头。无奈,团队继续前行。果然,车行不多远就到了被毁的那一段路,大家看到现场实景再没说话,只得返回丽江古城。经与带队领导和老师们协商,两位导游将放弃的景点改为游览玉龙雪山。在返回昆明的途中,由于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导游安排游客进行了购物,教师张某买了一快近万元的玉佩,可事后经专家鉴定,该玉佩质量低劣,价值不过100元。于是教师张某向旅游行政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退还部分旅游费用,并赔偿其购物中的损失。

12、2007年国庆期间,王先生与几个同事报名参加了A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五日游,双方约定了游览的内容及违约责任。在王先生抵达海南机场时,发现接机的当地导游没有带导游证,就有些疑问。上车后导游能说会道颇得游客欢迎。但好几次讲到海南导游收入微薄,要请大家多多配合。王先生为使导游更好地为其服务,便给了100元作为小费。当天晚餐后,导游向大家推荐了一项自费活动,并暗示男游客活动中含有禁止项目,建议取消原来观看海口夜市的计划。在导游的鼓动下,少数游客接受了导游的提议,但多数游客表示不满。但由于初到海口不熟悉情况,所以只得交钱跟导游参加了自费活动。夜间,在娱乐场所正逢旅游行政部门检查导游工作,该导游拿不出导游证,据查,属无证导游。王先生等游客事后以地接社导游属无证带团,擅自更改游程为由,要求A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

13、某旅行社在“五一”黄金周期间组团去杭州旅游,因导游人手不够,聘请仅有导游资格证的非本社青年王某为该团导游。因时间较紧,在没有签订书面聘用合同的情况下就匆忙发团。当游客看到王某没有佩戴导游证提出疑问时,王某却说他有导游资格证书,戴不戴导游证没有关系。第二条西湖乘船游览时,因游客众多十分拥挤,一位姓张的游客掉入湖中。后来虽被救起,但由于受惊吓,心脏病发作送入医院,花去医药费2500元。返回后,姓张的游客找到旅行社要求赔偿医疗费以及退还旅游费。旅行社辩称张某掉进湖中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即使有责任,也是在导游身上,与旅行社无关。王某则称,自己不是旅行社职工,况且旅行社没有和自己订立合同,出了事故与自己没有关系。最后游客张某到旅游质监所就此事作了投诉。

14、2008年12月,北京某旅行社接到一个去三峡旅游的团队,一行共有28人。开始的行程非常顺利,游客也相当尽兴。可到了第四天晚上,有两位游客向导游提出到街口去逛逛,导游劝说:“今天旅游行程安排得很紧张,想必两位先生也很累了,请早些休息吧。”但两位游客坚持要求,导游无法阻拦。时隔一个半小时,两人回到酒店,其中一位徐先生说他的手提包被抢,包中有三千多元现金及身份证等重要东西。导游在得知情况后,立即带两位去当地公安局报案。公安人员表示,一有消息,立即通知公司。旅游结束后,两位游客回到北京,立即向旅行社提出赔偿要求,理由是他们是旅行社组织去三峡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要求旅行社负全部责任。

15、2007年3月,导游人员李某经一朋友介绍,为日本来上海旅游的团队担任导游。在旅游行程中,李某见一游客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精巧诱人,功能齐全。经了解该数码相机售价比国内便宜。于是多次与该游客协商最后购买了此相机。另外,在送日本游客离开前往机场的旅游车上,李某还向游客推销了朋友经销的旅游工艺品。事后,由于日本游客投诉,李某的上述行为受到旅游行政部门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并没收了推销工艺品全部所得,李某不服,准备向上一级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复议。

16、2004年8月,上海一对青年夫妇报名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海南四日游活动,支付了旅游费用3000元,该社与他们签订了旅游合同,并告知他们到达海南后由当地分社的导游接待他们。飞机抵达海南后,当地分社的导游把他们接往酒店安排了住宿,随即该导游对游客宣布:原定的游程,即次日下午游览的景点之一西岛因故取消(理由是西岛地方政府与海南各旅行社一星期前因某事件而矛盾激化,游客若前往会有潜在的不安全),需临时更改为到某海鲜酒楼品尝真正的海南特殊海鲜。导游并声明:由于该自费项目不属于旅行社原定安排的项目,故每位游客需另付特色海鲜品尝费300元。无奈之下当时该青年夫妇与部分游客按导游要求如数将吃海鲜的钱交给了导游。次日下午,大家在导游的带领下去品尝海鲜。当天晚上,该青年夫妇及部分游客不约而同地因食用了不干净的海鲜而严重腹泻,导致接下来的二日游程无法成行,只能躺在医院里调盐水。回到上海后,他们即向旅行社投诉要求赔偿。该旅行社有关负责人辩称:尽管该分社导游事先未将游程更改一事告诉在上海的总社,但由于该事件的发生前提是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故不能追究导游的责任;吃海鲜纯属游客自费活动,食物中毒也只能与当地海鲜酒楼交涉赔偿,而与旅行社无关,不接受退赔要求。

旅游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篇2

其中, 旅行社低团费甚至零团费在2013年新修订的《旅游法》中明确予以禁止。然而, 新《旅游法》颁布实施两年多来“, 低团费”甚至“零团费”依然可以见诸于报端, 由此而导致的导游强制游客购物、导游辱骂游客的报道屡见不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法律是调节市场利益主体的有效手段, 因此依照旅游法规调节在旅游事务活动中的纠纷成为维护市场各方利益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由于旅游业是服务型产业, 而旅游业从业人员则是旅游业服务主体, 因此,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法律素养是提高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正常开展市场竞争的前提。在旅游业执业资格考试中《, 旅游法规》的考察在其中占有大概10%的比重, 提高《旅游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 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从业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旅游法规素养对于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作用

从业人员素养代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也是一个行业发展是否成熟的重要研判指标。其中, 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从业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业法律、法规素养是维持行业良好的生存业态和竞争秩序的基础。法律是由代表国家权力的机关制定并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由于通过对人的行为和行为关系的调整来确认、保护与发展统治阶级所决定的意志。

1.1 法律对旅游从业人员行为的影响

法律主要通过明示作用、预防作用以及校正作用对旅游从业者行为产生影响。首先, 法律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旅游从业人员什么是可做的, 什么是禁止的, 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哪些行为是违法的, 以及违法成本是什么等。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让旅游从业人员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 维护行业的市场秩序。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明示作用, 以及公正执法的效力来对违法者施加惩戒。法律的校正作用则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和暴力来机械执行行业从业者偏离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 使之回归到政策的法律轨道。

1.2 法律对旅游从业人员影响体现

法律是为了规范行为主体的行为而产生的, 首先需要对行为产生作用, 而法律从业人员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不同行为主体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在法律视角中, 法律行为这一概念的出现, 即是对社会实践行为体系的命名与意义赋予, 也是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在法律的视角范围内, 人的行为必须要受到法律强制性、禁止性和鼓励性的规范, 才能对人的行为实行有效约束, 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同时, 法律还存在激励功能, 当对某种行为的赞赏与奖励仅仅由社会道德或者社会评价不足以支持时, 就要通过国家意志来给予强力支持。

2 旅游从业者法规意识淡薄的原因

伴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是旅游从业人员素养的参差不齐。在“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 通过法律规范来调节旅游从业者的行为, 以此来保证旅游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成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共识。近些年来, 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通过列支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经费来提高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最重要教育机构之一, 旅游法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 根据笔者多年参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可以发现, 通过培训来提高旅游从业者法律素养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旅游法规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

与其他旅游学科如导游基础和导游实务等不同《, 旅游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旅游法规》的教学必须紧跟法律法规的实际步伐和节奏, 及时更新旅游教学内容和教学规范。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 相应的规范旅游产业相关利益主体的法律法规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 而每次修订都使得《旅游法规》教学内容均要做较大幅度修改以适应实际经济形势的变化。2013年10月, 我国《旅游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对《旅游法》的内容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 其修订所涉及的旅游业相关主体既包括旅游管理部门, 也包括旅游开发、旅游景点以及旅游人员行为的规范。因此《, 旅游法规》的教学要以新颁布的《旅游法》为蓝本及时更新旅游法的教学内容, 避免《旅游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落后于旅游发展实际。

2.2 旅游从业者对旅游法规重视程度不够

笔者曾经对某市旅游局举办的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法律知识培训班学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学员对《旅游法规》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对导游基础和导游业务课程的重视程度高。在他们看来, 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最主要目的是为顺利取得导游从业资格证以及熟悉旅游社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 而《旅游法规》课程的学习相对而言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太大作用。另外, 如上文所述, 理解《旅游法规》所界定的特定主体和客体必须对法律体系的分类和我国法律法规要有大致的了解。从笔者《旅游法规》教学实践来看, 很多学员对于法律专业常见的属于如诉讼时效等概念都不是特别清楚, 因此造成学员对于这门课程的学员客观上产生了一些障碍。另外, 由于学员法律基础知识的欠缺以及对待《旅游法规》课程的消极态度也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打折扣《, 旅游法规》课程的培训效果也得不到很显著提升。

2.3 没有形成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一项研究表明, 我国2013年旅游从业者人数就超过了1350万人并且从业者主要以年轻人为主, 其中在旅游住宿、餐饮、零售以及交通行业没有学历强制性要求的岗位人员的学历大多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在现有的继续教育体制下, 学历教育成为旅游从业者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 而继续教育机制在我国发展依然不成熟。由于受到培训经费制约和培训组织等问题使得我国旅游从业者继续教育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另外, 即便是旅游教育的培训活动也主要“重技能, 轻素质”“, 重过程, 轻效果”, 使得我国旅游从业者继续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3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法律素质的对策

3.1 根据教育对象制定合理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最重要的路径, 是培养高质量高职人才的最根本保证。由于旅游产于属于服务型行业, 相应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也相对较低。其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员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员旅游相关法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未来旅游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与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由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员主要是在毕业以后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基础性服务工作, 如导游、酒店服务等, 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并不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法律知识, 而是应当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旅游工作的各个环节重点学习旅游政策法规的相关知识。

3.2 适当补充教学辅助材料与实践训练

由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员并不是法学专业出身, 没有相关法律知识作为基础, 而目前我国规范旅游从业主体的最重要法律就是2014年10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旅游法》 (相对于修订前的旅游法, 一般将这一时间通过的旅游法称为“新《旅游法》”) , 由于法律基础知识的欠缺, 因此在《旅游法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补充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和学习辅助材料, 用以开阔学员视野, 弥补由于常规法律知识确实所产生的学习困难。如在讲授“旅游合同的有效性”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可以及时补充民法的相关知识, 如自然人与法人的概念“, 定金”与“订金”的区别等。通过补充适当的法律学习辅助材料, 即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也有助于增强学员对于法律概念的理解, 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另外,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员就是未来从事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 因此旅游行业的运作流程和行业规则方面的法律制度一定要烂熟于心并能融会贯通。同时, 由于旅游业服务对象是直接面对旅游消费者, 熟知旅游消费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及时稳妥的处理旅游消费者的诉求, 化解各类旅游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旅游纠纷, 实现旅游消费者和旅游服务供给者的“双赢”。

3.3 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

研究表明, 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 本科以上学历占旅游从业者的比例仅为18.9%;同时, 其工资福利、社会认可程度等普遍较低也使得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社会地位并不高 (王占成、张国成, 2015) 。在此背景下, 只有通过探索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新机制才能切实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法律意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旅游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旅游继续教育”。

然而, 旅游从业者整体法律意识的提高并不能单纯依靠企业或者高校来完成, 通过员工培训经费支出也不能单纯依赖企业。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教育本质上属于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一个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所导致的后果并不仅仅损害是企业自身的利益, 而是一个地区旅游服务的整体形象。因此, 建立政府主导、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联合大中专院校实施的地区旅游从业者继续教育模式是必然趋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利用行业优势推进旅游职业教育资格和旅游行业继续教育想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来调动旅游企业及其从业者参与的积极性, 保证旅游继续教育的有序开展。政府、高校与企业通过利益整合, 形成有机化、网络化的立体旅游继续教育和培训模式, 为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包括法律素质) 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高职《旅游法规》教学难点思考[J].科协论坛, 2010 (4) .

[2]钟莹.基于“2+1”教学模式的高职《旅游法规》教学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1) .

[3]刘雪梅.关于深化高职《旅游法规》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 2011 (3) .

新旅游法之法律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旅游法;变化;问题

焦点一:景区门票随意涨价

条例:严格控制价格上涨、公益性景区逐步免费开放、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六个月公布、旅游者有权选择购买合并景区单项票、涨价应举行听证会(出席人员须含旅游者)。在新旅游法未颁布之前,旅游景点的价格上涨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敏感问题。因为一些旅游景点随意提高门票价格,很少举行听证会,这样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一方面会导致游客的减少,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景点的长远发展。新旅游法规定的景区门票涨价必须通过听证会的形式这样就有利于保障游客的利益。

焦点二:“零负团费”,强迫购物、参加自费项目

条例: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当前的旅游市场中旅行社通常以不合理的低价招揽游客,团费通常是低于正常标准的价格的,这样就造成了旅游市场的混乱。也会导致旅行社之间不公平的竞争,最终损害的是游客的利益。

焦点三:旅游开发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

条例: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对跨行政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利用时应统一编制;对特定区域内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专门要求;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这项条款的规定有利于保护环境,为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焦点四:旅游旺季部分景区人满为患

条例:核心游览项目因故暂停应公示并减少收费、景区接待旅游者不超过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可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每逢假期旅游景点为了获得利益通常超承载量,导致景点人流拥堵,游客无法正常游玩,损害了游客的利益。

焦点五:导游无薪酬收回扣

条例:不得索要小费,不得以任何方式欺骗、诱导、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者消费,被吊销导游证三年不得重新申请;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订立劳动合同支付报酬,对临时聘用的导游,应当全额支付导游服务费用,不得要求导游垫付费用。在新旅游法颁布之前,导游通常采用各类方式所要小费,变相的增加旅游者的消费。旅行社通常不支付导游费用而是允许导游所要小费或者增加购物景点。

焦点六:旅游者“投诉无门”

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或者设立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受理机构接到投诉,应当及时进行处理或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投诉者)。旅游者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通常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旅游者投诉无门。新旅游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或者设立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这样就全面的保护了旅游者的利益。

焦点七:旅游途中的不文明行为

条例: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旅行的游客越来越多,这样也导致了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果不严格要求旅行社的行为规范,那么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旅游者的行为,对于发展文明旅游具有重要的作用。

焦点八:各地一日游乱象

条例:无偿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气象、住宿、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旅游者集中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在景区和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设置旅游指示标识。目前的一日游市场非常混乱,没有资质的旅行社和个人扰乱了一日行的旅游市场。因此各地需要进一步规范当地的一日游市场,严格要求承办一日游的旅行社或者个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

焦点九:旅游安全及救援。

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旅游安全工作;突发事件或者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旅游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救助和处置措施;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权救助(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这样有利于保证旅游者在受到人身危害时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救助。

焦点十:不可抗力责任分担

条例: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的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旅行社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因此支出的费用,由旅行社与旅游者分担。通常一些旅游者个人原因无法继续旅行合同,那么旅行社应当予以协助。也存在旅行社因为天气原因或者行程安排问题无法继续旅行合同,旅游者也应当予以理解并配合。

旅游法律法规易错题(五) 篇4

(五)1、旅游行政执法人员玩忽职守、不按照规定随意进行扣分或处罚的由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批评和通报 由本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2、对旅行社作出停业整顿行政处罚的,旅行社在停业整顿期间,不得招徕旅游者,不得签订旅游合同,不影响已签订的旅游合同的履行。

3、旅行社和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有利于旅游者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4、为最大程度提高资金效益、简化续存手续,银行按照不少于一年定期、到期自动结息转存方式管理保证金,中途提取部分改按活期结算利息,利息收入全部归旅行社所有;为防止保证金存单质押,银行应在存单上注明“专用存款不得质押”字样。

5、申请设立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拥有产权的营业用房或租期不少于1年的营业用房;有必要的营业设施有两部以上的直线固定电话;有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具备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旅游经营者联网条件的计算机;有不少于三十万元的注册资本。

旅游法规常识 篇5

《旅游法规常识》立足于最新中等职业旅游课程教学大纲,采取有新意、重实用、高标准的编写原则,力求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职业教育性,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使其通过学习获得相关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是内容的先进、精简和实用性,结合发展潮流,体现最新趋向,以实用为中心,力戒臃肿深奥,少涉空洞理论,合理设置案例和趣味内容;三是适用于课堂教学,突出中职教学的特点,在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既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又兼顾教师的授课效率,统一而又灵活,

简介: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大国,旅游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旅游从业人员的规模日益壮大。与此同时,旅游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体现在旅游职业教育上,职业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发展都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千所中等职业旅游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0万人之多。

然而,在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的中职旅游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中职课程目标定位模糊,缺乏社会岗位的针对性,不少学校过于重视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造成人才培养与需求的脱节;二是课程模式缺乏实践性,背离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初衷,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职业意识低下;三是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性和一定的前瞻性,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如果不注重知识更新,不关注教学内容的行业应用前景,学生就无法“学以致用”,更谈不上成为合乎国际化标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当前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需要,加强中职中专旅游学科的建设,完善旅游课程的课堂教学知识体系,我社特组织了广东省旅游学校、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广州市旅游学校等相关院校的专业教师编写了这套“新思维中职中专旅游精品教材”。

本套教材立足于最新中等职业旅游课程教学大纲,采取有新意、重实用、高标准的编写原则,力求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职业教育性,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使其通过学习获得相关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是内容的先进、精简和实用性,结合发展潮流,体现最新趋向,以实用为中心,力戒臃肿深奥,少涉空洞理论,合理设置案例和趣味内容;三是适用于课堂教学,突出中职教学的特点,在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既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又兼顾教师的授课效率,统一而又灵活。

本套教材适合于中等职业旅游学校(包括开设有旅游专业的综合性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也可作为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自修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旅游法规概述

第一节 旅游立法

一、旅游法的概念

二、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

第二节 旅游法律关系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二、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

第二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

第一节 旅行社概述

一、旅行社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二、旅行社的类别及其经营范围

第二节 旅行社的设立与审批

一、旅行社的设立

二、旅行社的审批

三、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四、申请设立外商投资旅行社的特别规定

第三节 旅行社的管理

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

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

三、旅行社公告制度

四、旅行社的监督检查制度

五、旅行社业务年检制度

六、旅行社的出国旅游经营管理制度

第四节 旅行社的经营

一、旅行社的经营原则

二、旅游业务经营规则

三、旅行社的职责与权利

第三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

第一节 导游人员概述

一、导游人员概念与分类

二、导游人员执业制度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及法律责任

第三节 导游人员的管理

一、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

二、导游人员的计分管理制度

三、导游人员的年审管理制度

第四节 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

一、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的概念

二、领队证的申请与管理

三、领队的职责与法律责任

第四章 旅游合同法规

第一节 旅游合同概述

一、旅游合同的概念

二、旅游合同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旅游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一、旅游合同的订立

二、旅游合同的法律效力

第三节 旅游合同的履行

一、旅游合同履行的概念

二、旅游合同履行的原则

三、合同履行的规则

第四节 旅游合同的变更、转让和解除

一、旅游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二、旅游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第五节 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及原则

二、违约责任的分类

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四、违约责任的免除

第五章 旅游饭店管理法规

第一节 旅游饭店及其管理法规概述

一、旅游饭店的概念及发展

二、我国旅游饭店业的立法情况

第二节 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

一、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概述

二、星级评定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旅游饭店行业规范

一、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概述

二、旅游饭店行业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旅游饭店经营管理制度

一、旅游饭店经营中的治安管理

二、旅馆企业开办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

三、旅游饭店经营中的食品卫生管理

第六章 旅游安全与保险法规

第一节 旅游安全管理法规

一、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概述

二、旅游安全事故

三、漂流旅游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节 旅游保险法规

一、旅游保险的概念及特点

二、常见的旅游保险险种

三、旅行社责任保险

第七章 旅游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

第一节 旅游交通运输法律法规概述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的旅游交通法规

三、旅游交通法规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旅客航空运输管理

一、旅客航空运输概述

二、旅客航空运输法律规定的有关内容

第三节 旅游铁路运输管理

一、旅客铁路运输概述

二、铁路运输企业的职责

三、铁路运输合同及其违约责任的承担

四、旅客乘车条件的规定

五、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规定

第八章 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

第一节 旅游者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概述

第二节 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管理

一、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有效证件

二、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法律限制

第三节 外国旅游者人出境管理

一、外国旅游者入出境的有效证件

二、外国旅游者入出境的法律限制

三、外国旅游者在中国居留、住宿的管理规定

第四节 旅游者出入境检查管理

一、海关检查

二、边防检查

三、安全检查

四、卫生检疫

五、动植物检疫

第九章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第一节 旅游资源管理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二、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的法律保护

一、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二、风景名胜区的级别划分及设立

三、风景名胜区的规划

四、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五、违反《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的法律保护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设立条件

二、自然保护区的等级、区域划分和建立程序

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四、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人文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

一、人文旅游资源概述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

三、人文旅游资源的考古发掘

四、对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

五、文物出境进境的管理

六、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第五节 世界遗产的法律保护

一、世界遗产的含义

二、世界遗产的分类

三、我国的世界遗产

第十章 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第一节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一、消费者与旅游消费者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的权利与旅游经营者的义务

一、旅游消费者的权利

二、旅游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节 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一、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含义

二、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家与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四、侵害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

五、依法理性维权

第十一章 旅游纠纷与旅游投诉管理法规

第一节 旅游纠纷处理

一、旅游纠纷的概念及特征

二、旅游纠纷的种类

三、旅游纠纷处理的方式

第二节 旅游投诉管理法规

一、旅游投诉概述

二、旅游投诉管辖

旅游法规第七章 篇6

2012导游业务知识提纲

第七章:导游讲解

一、导游语言:达意、舒服、美

1、导游语言运用遵循的基本原则:(导游语言特点;快、急、难、杂)

1)正确:表现在;语音/调/法、造句正确,讲解内容有根有据、无误,谨慎使用敬语/谦语

2)清楚:简洁明了,交代清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3)生动:形象化,流畅,趣味性,比喻恰当,幽默(开放自己、烘托气氛),有机配合2、语言的音、调、节奏:强弱适度(适中)

1)讲解的节奏:快慢相宜、徐疾有致

2)声调的节奏:抑扬顿挫,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3、导游交际中的语言方式 参照P268——373

1)劝服式:诱导式,双赢式,暗示式

2)提醒式:敬语式,协商式,幽默式

3)回绝式:柔和式,迂回式,诱导式,直截了当式,模糊式

二、导游讲解方法

1、运用原则:

1)依托客观现实原则:客观存在的,导游讲解的基础,一切之本,2)针对性原则: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投其所好

3)灵活性原则:因人/时/地,贵在灵活,妙在变化

——三个原则;体现导游活动本质,反映导游方法的规律,2、常用的导游方法和技巧

1)分段讲解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各种景点或重要景点

2)突出重点法:代表性的,特征及与众不同的,游客感兴趣的内容,突出……之最

3)触景生情法:借题发挥

4)虚实结合法: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趣闻轶事,实体/史实、艺术价值

5)问答法:自问自答,我问客答,客问我答,以问为答

6)制造念法:吊胃口,卖关子

7)类比法:以熟喻生,触类旁通(同类相似类比、同类相异类比、时代之比)

8)画龙点睛法:概括独特之处,留下突出印象

9)精选名句点缀法:

另:简述法、详述法、引人入胜法、由此及彼法、联想法

3、不同场合的导游与讲解

1)旅游车上:前往与返回,时机与情绪,内容的长与短(前往60%—75%,返回20%—

30%),手势与时机的把握(以客人的左右手方向为准)

2)景点景区:路线的巧妙安排,由此及彼的合理延伸,留有一定的照相摄像时间

3)博物馆:突出重点讲深讲透,快慢得当闹中求静,半圆人墙避免干扰

旅游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篇7

一、生态旅游标准化概述

生态旅游又被称作“绿色旅游”,是一种以大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方式。因为生态旅游既能抑制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又能尊重大自然的个体性差异,所以生态旅游业在当代已经被认为是将来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从原来的“粗放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转变到从保护旅游地的自身生态环境出发,同时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达成“天人合一”的和谐局面,形成多赢。

(一)生态旅游与标准化

“生态旅游”(Eco-Turism)作为正式的学术词汇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下文称IUCN)的一位学者在某次学术会议中首次阐述,自此,生态旅游研究热潮兴起,世界各地建立起相关的组织、机构等。对于“生态旅游”国内外学术界、各组织机构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可概括出以下三个特点:以当地本身的自然资源为基础,游客体验和感受自然生态环境;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是生态旅游能够形成产业链条,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由此可见标准定义的重点就在于能够被反复使用的规则。根据我国颁布的《标准化工作指南》(即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畴内得到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能够被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二)生态旅游的标准化

广义的生态旅游标准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二是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狭义的生态旅游标准化是指生态旅游项目资格认证的评估标准体系。二者区别于生态旅游规范是经过制定或者认可的静态的规范及标准,而生态旅游认证是一个如何遵循标准、技术规范的动态的过程。

(三)生态旅游标准化的特点

与一般产品质量认证标准不同,生态旅游标准化是公权力机关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和约束旅游行业行为制定的,它的制定、颁布、实施与国家制定认可的法律法规的条件和程序相同。所以,生态旅游标准化具体表现为规范性的文件,而该种规范应具有约束性、普遍性、导向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法律表征。

二、生态旅游标准化的法律效用

(一)提供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价值标准与价值评价标准的统一,即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同时它又有别于对事物事实的评价。任何标准的贯彻、执行、落实、监督、管理等职能的实现,都必需有一个价值尺度作为判定标准。生态旅游标准化就是作为一个价值尺度用来衡量旅游产品的优劣程度、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旅游类企业经营是否合格与否,同时也是旅游监管部门对环境管理、旅游规划、特别是监督执法的基本依据。所以说在生态旅游中所产生的相关活动都应该要围绕生态旅游标准化作为判断的依据。

(二)为生态旅游市场提供规范指引

生态旅游标准化的制定既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同时又要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旅游监管部门定期对生态旅游活动进行监控、检查和评估必需倚赖制定出生态旅游的标准体系才能完成,同时亦能指引和规范生态旅游产业相关主体的行为。除此之外,生态旅游标准化对现行生态旅游建设与经营状况进行衡量也给出了基础的尺度和标准,这就能够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起构成生态旅游行业的政策调控工具,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环境,避免虚假营销和无序及无序竞争。

(三)引领游客“绿色健康消费”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游客可以通过正规的旅游标准将那些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的生态旅游经营者与那些只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营销噱头的经营者区分开;其次,旅游标准化的制定也能督促监管部门解决生态旅游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实现生态旅游标准化可以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循环经济互促发展。

三、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的法律环境的构建与完善

生态旅游标准化的出台需要依托法律大环境得以实施运行,我国旅游产业立法工作正式开始的标志事件是1982年关于《旅游法》开始起草。之后三十年,旅游法律法规主要依靠地方行政机关出台,逐步形成旅游法规体系,《旅游法》是一部专门针对旅游合同的正式法律文件,这也为司法实践中解决旅游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能够有效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是《旅游法》作为基本的法律参照依旧缺少关于旅游市场行政监管的详细具体规定。只有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的搭建和生态旅游法律法规齐头并进,才能更好的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度建设

1、生态旅游标准化主体法律制度

(1)旅游行业协会是生态旅游标准化制订及标准体系构建的中坚力量。旅游行业协会特别是关于生态旅游方面的这种组织作为行业整体的代表,聚合了一大批与生态旅游产业相关,并且熟悉该专业技术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资源,这种协会组织具有很强的系统协调能力,调配各类资源,使其在同行业的管理中发挥出独到的作用。例如,在国外的“绿色星球21”(下文简称“GG21”)的可持续旅游体系、NEAP认证体系等基本上均有由行业协会牵头来组织制修订技术标准的,之后再向政府有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批准认可成为法律规范。

(2)政府是生态旅游标准化制定及标准体系构建的指引力量。因为政府的具有监管生态旅游市场的重要行政职能,同时,政府还应当引导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制定自己的旅游标准化体系,所以根据国家标准战略以及我国标旅游准化工作的发展和实施,政府部门作为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的众多主体中的一员必不可少。政府在生态旅游标准化制定中政府组织应是宏观掌控、引导、批准标准的主体。

(3)多元主体参与辅助。生态旅游标准化制修订及标准体系的搭建除了依靠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为核心,依托政府引导,还应有能够充分吸纳公众的其他组织和科研机构的辅助。首先,政府可以建立公众服务平台,为生态旅游标准化制修订及标准体系构建吸纳公众的建议,由该平台作调查问卷、开设听证会、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加大公众的参与权。其次,在标准化制定过程中引入专家时也需要相关科研机构提供人才进行辅助,促使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我国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构建。

2、生态旅游标准化制定程序制度

在法律执行上,程序正义是首要正义,只有程序正义才有可能实现实体正义。因为在法律程序执行上任何缺失都极有可能造成实体权利的缺失,所以生态旅游标准化修订及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必须首先坚持程序正义,按照程序制度公平正义的原则展开生态旅游标准化工作。

3、生态旅游标准化档案制度

为避免生态旅游标化制定无序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料库,它能完整、准确、系统的归纳该标准在制修订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首先,成立专业的生态旅游标准化档案管理部门——对已经制定的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的资料进行统一归档管理,分类存放。其次,档案管理机构人员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档案进行分类。最后,档案的保管需要专门化管理,实时进行规律地检查、整理、登记及清理。

4、生态旅游标准化环境教育体制

目前,在我国生态旅游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与生态旅游标准化相关的环境教育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缺乏相应的立法指导,政策支持环境也不成熟,这一点极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来推动其发展。这一点,在我国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中,我们最应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完善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制度,如澳大利亚就在其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和认证标准中对环境教育的设施和活动要求作出刚性的规定。

5、生态旅游标准化的社区参与制定制度

首先,明确社区居民的决策参与权。在生态旅游标准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广泛吸纳社区居民的意见,尽可能以群众的意见作为决策依据,以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保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生态旅游标准化的有效实施。其次,与社区建立有效沟通协商机制,通过各项有效途径加大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传递。最后,建立信息公示制度,让生态旅游社区居民享有知情权。信息公示制度的搭建直接关系到公民环境权的实现和完善,是环境保护法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整体利益的实施。通过以上各种办法社区居民能依法获得生态旅游相关信息,掌握有关生态旅游的标准制定规划、信息、资料等,尽早实现信息共享,利于当地社区居民能够依据这些信息更适当的提出对生态旅游事宜的建议。

6、生态旅游标准认证制度

生态旅游业的认证,即“衡量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它鼓励企业稳定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生态旅游认证是需要通过具体指标来衡量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行为等是否合格,也可以说生态旅游认证是拿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作为参照物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在国外的生态旅游市场中发展的相当成熟,该认证是国外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国内,生态旅游认证尚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需从认证原则、认证程序、认证的结构体系、收费制度和管理方式全面把握。

7、生态旅游标准化法律责任制度

法律责任是法律条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标准化体系中必备的内容之一。责任制度是保证权利实现和义务履行的重要方式,完善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同时,适当加重对违反生态旅游标准化法律规定的惩罚力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二)运行机制保障建设

1、建立生态旅游标准化的修订机制

生态旅游标准化的修订是一项繁琐又系统的工程,生态旅游标准化修订机制是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标准体系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生态旅游标准化修订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时更新过时的条款,及时为标准化的修订提供学术资源保障,以保证生态旅游标准化制定的权威性及科学性。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参与国际交流会议吸取国外先进、成熟的经验,为我国生态旅游相关标准的修订创造条件多方主体共同保障生态旅游标准化的修订工作,为生态旅游市场制定更符合其发展、符合生态环境、符合群众利益的生态旅游标准化,这对生态旅游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立生态旅游标准化实施的监督机制

完善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思考 篇8

一、制定旅游基本法

为了尽快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确定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方针,日本政府在总结旅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早在1963年6月就制定了《日本旅游基本法》。美国政府也在1975年5月颁布了本国的旅游基本法《全国旅游政策法》。又如1972年的墨西哥《旅游法》,英国的《旅游发展法》,韩国的《旅游振兴法》,这些旅游基本法在统一管理全国旅游发展工作,制定政策,协调关系,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确保旅游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制定一部旅游基本法来统一管理全国旅游业。

1、旅游基本法的基本框架:

借鉴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基本法,我认为我国旅游基本法应具备以下内容:(1)规定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2)规定政府主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能;(3)规定各类旅游企业的行为准则;(4)规定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5)规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原则;(6)规定国际旅游原则;(7)规定一系列行业管理制度;(8)规定法律责任。

2、立法应侧重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和旅游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对他们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到一国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综观各国法律和有关国际条约,都十分重视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建议立法应该规定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第一,自由旅行权;第二,逗留权;第三,知悉真情权;第四,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权;第五,自由公正地缔结旅游服务合同权;第六,享受医疗权;第七,求偿权;第八,寻求法律救济权;第九,受尊重权;第十,监督批评权;第十一,残疾人的旅游权。

二、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

所谓惩罚性赔偿又称加倍赔偿或额外赔偿,是指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超过其实际损失的赔偿费。它是传统民事责任中的补偿性损害賠偿制度之外发展的一种例外赔偿制度,除了赔偿功能外,还具有惩罚和威胁的功能。将这一制度运用于旅游消费领域,对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虽然我国的《消法》第49条对惩罚性赔偿作了规定,但与美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规定相比,其适用范围显得过于狭小。在我国,规定侵权行为主观上有“欺诈”时才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显得过于狭窄,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我认为,《消法》第四十九条的适用,应该延至故意和重大过失,而不仅限于“欺诈”。

2、惩罚性赔偿基数

我国《消法》第四十九条的赔偿并不是建立在消费者的损失或经营者的基础上,而是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服务的费用”挂钩,在实践中会出现许多不公正的做法,权利义务严重失衡。以商品的交易金额来计算惩罚性赔偿,最大的缺陷还在于,由于交易的大小与有可能的诉讼成本进行比较和权衡,得出消费者进行诉讼的概率,准确掌握加害行为的法律成本,这样会使《消法》第四十九条的惩罚效果大打折扣。《消法》有关赔偿的基数,应该是以实际损害为准,包括律师费、误工费等费用,还可将旅游经营者侵犯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主观上的恶意程度、旅游经营者的违法所得以及经济实力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主要依据。

三、完善旅游合同立法,规制旅游格式合同

我国目前旅游合同立法现状考虑,我认为对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格式合同除了普通法的规制以外,还需要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特别规定。

第一,将旅游合同有名化。纵观旅游业发达国家,随着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在传统法律和商业习惯不能公平有效地处理旅游合同纠纷的情况下,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调整这种新型关系是各国共同的做法,他们纷纷颁布了旅游基本法,并且相应地在旅游基本法和民法中制定或增补了大量调整旅游合同的法律规范。

第二,强调旅行社的先契约义务。旅游合同的签订一般由旅行社预先拟订好旅游合同的内容,将设计好的旅游产品供旅游消费者选择,旅游消费者一旦确定接受格式合同则宣告合同成立。因此让旅游消费者选择接受之前充分了解格式合同的内容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参照德国的做法用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旅行社提供的包价手册应当包含的信息内容,应当让消费者了解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规定旅游格式合同中与旅游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条款尤其是责任条款应当采取醒目的方式向旅游消费者展示,如在该条款前做特殊标记来提醒其注意,或者规定旅行社负有口头提示义务等。

第三,限制不公平责任条款,可以将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基本原则为立法指导,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款对旅游格式合同的效力予以限制。

四、完善旅游债务履行辅助人责任制度

旅游消费过程的完全实现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旅游给付的完成不是单由旅行社一方独立完成的,在包价旅游中第三人参与合同履行的现象极为普遍。包括旅行社以自己名义与运输公司签订的旅客运送合同,与饭店签订的旅客住宿合同、餐饮供应合同以及在经过旅客同意之后由其他旅行社为旅游给付的情形等。在实践中,由于运输公司、饭店、宾馆等这些旅游债务履行辅助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而给旅游消费者造成损失的现象也极为普遍。

在现实中,这种因旅游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过错而导致旅游消费者与旅行社之间的合同纠纷不仅非常多,而且十分复杂。基于对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考虑,我认为旅行社应当对旅游债务履行辅助人违约给旅游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旅游消费者因此而受伤害有权向旅行社提出请求赔偿。

参考文献:

[1]王利民.惩罚性赔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9).

上一篇: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下一篇:乡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