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现代企业管理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现代企业管理(共8篇)

教案现代企业管理 篇1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知现代企业类型、管理的职能; 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熟知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掌握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及构成。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性质和功能; 理解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熟知企业文化的结构及建设过程; 掌握企业形象的构成及塑造。

二、能力目标

树立和培养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模式;

能够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思考实际管理问题; 能够识别存在制度缺陷的企业。

能够运用本章所学理论分析现实中企业文化的特点; 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找出现实中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教学重点

现代企业的类型、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组织形式、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规则。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的结构、企业形象的塑造。教学难点

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机构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企业文化的建设、CIS导入。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了解现代企业管理

一、现代企业类型

二、管理的概念及其职能

三、管理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四、企业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五、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 任务二 解读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二、人本原理

三、效益原理

四、创新原理

任务三 了解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任务四 设计公司治理结构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

三、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的相互制衡 任务五 认知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的性质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任务六 构建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 任务七 优化企业形象

一、企业形象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二、企业形象的塑造

三、CIS导入

主要概念

一、1.企业

2.现代企业类型

3.管理

4.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学主要流派

6.企业管理

7.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

8.系统原理

9.人本原理

10.效益原理

11.创新原理

12.现代企业制度

13.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14.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5.公司治理结构

16.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

二、1.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的性质

3.企业文化的功能

4.企业文化的结构

5.物质层

6.行为层

7.制度层

8.观念层

9.企业精神

10.企业价值观

11.企业理念

12.企业伦理

13.企业形象

14.企业形象塑造的内容

15.企业形象设计(CIS)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一:

实地调研,认知企业管理。实训目标:

通过访问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性质、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活动的认识,增强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学的兴趣,提高参加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训内容与要求:

1.五、六人分为一组。2.调研内容:

(1)了解企业的性质、主要产品、企业规模等;

(2)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设置的部门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方式;

(3)若是工业企业,则了解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过程及生产特点。成果与检验:

1.访谈后每个小组写出调研报告。

2.全班交流调研收获。

实训项目二:

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企业文化的异同 实训目标:

通过企业调研,使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掌握企业文化的结构内容及建设过程;切身体会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训内容与要求:

1.每五、六人分为一组;

2.各组分别选取两家所有制形式不同的企业,并就其各自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3.比较两家企业在企业文化及建设上的异同,并总结出当前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成果与检验:

1.调研后每个小组写出调研报告;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调研收获。学习情境二 现代企业管理(7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战略管理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企业战略管理中对经营环境的分析; 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特征和层次; 熟悉企业战略管理的选择与实施; 熟知企业战略的评估与控制。

二、能力目标

熟练使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内外环境分析的方式、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企业相适应的企业战略模型。教学重点

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管理的特征、战略的评估与控制。教学难点

总体战略、竞争与发展战略的选择。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分析企业经营环境

一、宏观环境分析

二、行业及产业环境分析

三、竞争对手分析

四、内部环境分析 任务二 实施企业战略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

三、企业战略的选择

四、制定战略实施计划 任务三 战略评估与控制

一、战略评估的概念

二、战略评估的内容

三、战略控制的基本要求

四、战略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主要概念

1.宏观环境分析

2.行业及产业环境分析 3.竞争对手分析

4.战略管理

5.战略管理的特征

6.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

7.稳定型战略

8.增长型战略

9.紧缩型战略

10.进攻型战略

11.防御型战略

12.混合型战略

13.波特竞争战略

14.五力模型

15.三大一般性战略

16.价值链

17.钻石体系

18.产业集群

19.战略实施计划

20.战略实施模式

21.战略评估

22.企业战略控制

23.战略控制对象

24.战略控制方法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

认识企业战略管理。实训内容与要求:

阅读下面每句陈述,根据个人理解对其正误进行判断。全班讨论后,再由老师作解释。

1.产品与市场领域应当依据企业当前的具体产品组合与当前的市场领域来确定。()

2.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高低,以及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

3.如果一个企业的成长不好,则表明其未来的盈利下降。()

4.战略目标的可接受性是指战略目标要为公司的股东所接受。()

5.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方利用自己的品牌、专利或技术,通过签署特许协议,转让特许权,让受让方利用这些无形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战略联盟形式。()

6.新兴产业的企业最适合于开展集中化战略。()

7.市场进入战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战略方式:它包括强化营销、一体营销、多元化营销。()成果与检验:

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学习,是否加深了企业管理要从战略高度去进行的体会。

第二方面:人力管理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薪酬的内容;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企业的工资制度;

熟知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实施程序、绩效考核的方法、薪酬激励的意义; 掌握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二、能力目标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树立和培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与思想。教学重点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培训的方法、优化薪酬管理。教学难点

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过程、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与作用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任务二 开展招聘与培训

一、人力资源招聘

二、人力资源培训 任务三 实行绩效考核

一、绩效考核的概念和作用

二、绩效考核的程序

三、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 任务四 优化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含义与内容

二、工资制度

三、影响薪酬制定的主要因素 主要概念

1.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

3.人力资源规划

4.人员补充计划

5.人员使用计划

6.人员培训开发计划

7.人员配备计划

8.休解聘计划

9.薪酬计划

10.劳动关系计划

11.人力资源招聘

12.人员素质测评

13.人力资源培训

14.讲授法

15.案例研究法

16.角色扮演法

17.行为模拟法

18.学徒培训法

19.绩效考核

20.关键事件法

21.强制比例法

22.平衡计分法

23.小组评价法

24.360度考核法

25.薪酬

26.工资

27.奖金

28.福利

29.激励性薪酬

30.技术等级工资制

31.职务工资制

32.岗位工资制

33.结构工资制

34.年薪制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

认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实训目标:

通过实训练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的认识,增强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趣。实训内容与要求:

1.每五、六人分为一组。

2.每组分别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何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

员工考核与组织考核如何进行关联? 降低企业人员流动率的方法有哪些? 成果与检验:

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就讨论的结果在课上做分享。

第三个方面:生产管理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生产能力、生产作业控制的基本概念; 理解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步骤; 熟知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时间组织;

掌握生产计划的内容和生产作业控制的基本程序。

二、能力目标

树立和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生产管理理念; 能够在生产管理中的不同方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企业生产计划、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企业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教学难点

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任务的综合平衡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制定企业生产计划

一、生产能力

二、生产计划

三、生产任务的综合平衡

四、生产作业计划

任务二 组织企业生产过程

一、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任务三 进行企业生产作业控制

一、生产作业控制的概念

二、生产作业控制的基本程序

三、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 主要概念

1.生产能力

2.设计能力

3.查定能力

4.计划能力

5.综合计划

6.主生产计划

7.物料需求计划

8.产品品种指标

9.产品质量指标

10.产品产量指标

11.产品产值指标

12.期量标准

13.计划单位

14.在制品定额法

15.提前期法

16.生产周期法

17.定货点法

18.成组技术计划法

19.网络法

20.生产过程

21.工艺专业化

22.对象专业化

23.混合专业化

24.顺序移动方式

25.平行移动方式

26.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7.生产作业控制

28.投入进度控制

29.产出进度控制

30.在制品控制

31.工序进度控制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

调研一家制造性生产企业。实训目标:

通过调研使学生加深对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的认识,对企业生产流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增强学习企业管理学的兴趣,提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训内容与要求:

1.每十五至二十人分为一组;

2.每组调研生产企业的不同方面。例如,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步骤、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作业控制的方法等。成果与检验:

1.调研结束后,每个小组写出调研报告; 2.全班交流调研收获。

第四个方面:质量管理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现行的ISO 9000族质量标准; 理解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理解质量检验的环节以及不合格品的控制及其处置; 掌握质量改进的工具和技术。

二、能力目标

树立和培育“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能够运用质量管理的定量方法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部分质量问题。教学重点

质量与质量管理、ISO9000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的程序、制造企业质量检验的步骤。教学难点

质量控制的方法、企业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制定企业质量标准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二、我国现行的质量标准

三、ISO 9000质量标准 任务二 企业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

二、质量控制的程序

三、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任务三 企业质量检验

一、企业质量检验的概念

二、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三、制造企业质量检验的步骤

四、不合格品的控制及其处理 任务四 企业质量改进

一、企业质量改进的概念

二、企业质量改进的作用

三、企业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 主要概念

1.质量

2.质量管理

3.质量控制

4.分层法

5.调查表法

6.排列图法

7.因果分析图法

8.直方图法

9.控制图法

10.散点图法

11.质量检验

12.质量改进

13.关联图法

14.KJ法

15.系统图法

16.PDPC法

17.箭条图法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

顶岗实训——质量监督助理 实训目标:

通过顶岗实训,使学生加深了解质量监督的基本过程,初步了解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提高其实操能力。实训内容与要求:

1.学生分组进行,每小组6~8人;

2.各组分别安排到不同的生产车间担任质量监督助理;

3.实训期间要求:每名同学按流水线和工序分配为质量监督助理,负责帮助质量监督检验产品质量;学生助理有权对车间的工作提出质疑,并对他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在顶岗实训前,车间负责人对学生进行培训,明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每名同学在实训后应总结出一套质量控制行之有效的办法,应具有创新性。成果与检验:

1.每名质量监督负责对学生助理进行评估; 2.在顶岗实训中体会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并写出2000字左右的实训报告; 3.教师与模拟公司负责人负责对学生的质量控制报告及其表现进行考核。

第五个方面:市场管理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市场调研的概念和类型、市场需求量测量分析的四个阶段; 了解市场细分的标准和目标市场选择;

熟知产品市场定位的步骤和方法、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及相应策略; 掌握设计市场营销方案的四大策略。

二、能力目标

树立营销观念,并能够把营销观念运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能够利用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分析企业营销问题的运作过程,并能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教学重点

市场调研的主要类型、市场细分、市场营销竞争策略。教学难点

市场需求测量分析、市场营销方案的设计。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分析市场营销机会

一、市场调研

二、市场需求量测量分析

任务二 选择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一、市场细分

二、目标市场选择

任务三 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差别化与产品市场定位

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与战略

三、市场营销竞争策略 任务四 设计市场营销方案

一、产品策略

二、价格策略

三、促销策略

四、分销策略 主要概念

1.市场

2.市场营销

3.产品生命周期

4.市场调研

5.市场调研的主要类型

6.市场细分

7.目标市场

8.市场定位

9.快速掠取策略

10.缓慢掠取策略

11.快速渗透策略

12.缓慢渗透策略

13.市场领导者策略

14.市场挑战者策略

15.市场追随者策略

16.市场利基者策略

17.产品

18.核心产品

19.有形产品

20.附加产品

21.产品组合22.品牌

23.商标

24.品牌化策略

25.品牌使用者策略

26.品牌统分策略

27.包装

28.相似包装策略

29.差别包装策略

30.组合包装策略

31.复用包装策略

32.附赠品包装策略

33.定价的方法

34.定价的策略

35.促销策略

36.分销策略

37.销售渠道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

在校大学生饮料市场调研 实训内容与要求:

设计一份《在校大学生饮料市场调研问卷》,在学生自己所在学校进行小规模的试调研,根据试调研的结果修订调研问卷,再在学校进行大范围的调研。对收集到的数据用EXCEL或SPSS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编写调研报告。

成果与检验:

1.市场调研报告;

2.思考并总结调研问卷的设计、调研实施、调研数据的分析、调研报告编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个方面:物流管理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采购计划的制定;

理解物流管理的概念和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熟知商品出、入库管理和配送作业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掌握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配送中心功能。

二、能力目标

树立和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物流管理理念;

能够从物流管理中的不同管理方面实际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

采购预算的编制、商品入库管理、商品出库管理。教学难点

配送作业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制定采购计划

一、制定采购计划的目的

二、编制采购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采购预算编制的步骤 任务二 优化仓储作业

一、仓储管理概述

二、商品入库管理

三、商品出库管理

四、仓储成本管理 任务三 改进配送服务

一、配送概述

二、配送中心功能

三、配送作业管理 任务四 强化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主要概念

1.物流

2.物流管理

3.仓储管理

4.配送

5.供应链

6.仓储

7.仓储成本

8.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9.配送功能

10.配送中心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

出库作业和流通加工的管理。实训目标:

1.熟悉和掌握出库作业的内容和程序; 2.熟悉流通加工的内容;

3.掌握流通加工生产过程的时间管理。业务背景:

某产品需要在流通中进行加工,经初步分析改产品的加工工序为三道,且第一道要20小时,第二道、第三道工序均为10小时。先要生产两件该产品,请说明该产品的生产物料出库的程序?请说明其加工管理的过程。训练程序:

1.为提货人办理提货手续—核实出库单—协助提货—协助装车—签发出门证;

2.了解要加工的产品—组织生产要素—组织生产—控制生产。实训任务:

1.准备相应的出库用设备; 2.准备出库使用的表单; 3.准备好待加工的产品; 4.准备好加工所需的设备; 5.拟定参与加工的生产单元。成果与检验:

1.各小组写出实训报告; 2.全班交流实训收获。

第七个方面:财务管理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理解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及其关系;

熟知各种投资方式的内容;

熟知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的内容; 掌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树立和培养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

能够运用财务管理方法为企业进行各种财务决策。教学重点

资金的筹集、资本成本的计算、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教学难点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合理利用筹资

一、资金的筹集

二、资金成本

任务二 优化企业投资

一、企业投资的概念

二、内部长期投资

三、外部长期投资

任务三 进行成本和利润管理

一、成本管理

二、利润管理

任务四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一、经济效益的内涵

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

三、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 主要概念

1.财务管理

2.成本管理

3.经济效益

4.权益资金

5.吸收直接投资

6.股票

7.盈余公积

8.未分配利润

9.债务资金

10.商业信用

11.短期融资券

12.混合筹资

13.资金成本

14.边际资金成本

15.资金成本率

16.预期报酬率

17.现金流量

18.静态投资回收期

19.投资收益率

20.净现值和净现值率

21.内部收益率

22.无形资产

23.成本管理

24.成本预测

25.销售利润率

26.总资产报酬率

27.资本收益率

28.资本保值增值率

29.资产负债率

30.流动比率

31.应收账款周转率

32.存货周转率

33.社 会贡献率

33.社会积累率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

参观访问两个已成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工业企业。实训目标:

通过访问使学生加深对投资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程序、影响因素、以及决策评价指标。实训内容与要求:

1.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参观访问一个企业。

2.访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考虑了哪些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成果与检验:

1.参观访问后每个小组写出一份报告。

2.两组学生进行交流,比较两个企业的投资决策程序、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和决策评价指标与本书所讲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比较两个企业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和决策评价指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每个企业都结合自身实际考虑了哪些本书没有提到的内容。

学习情境三 了解企业网络平台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运作模式的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方法; 理解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所要考虑的问题; 掌握在淘宝开店所具备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能够辅助设计企业建立网站; 能够独立在淘宝开设网店。教学重点

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方法、网络平台的维护管理。教学难点

开设网站的实操。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 课时。教学大纲

任务一 筹建企业网络平台

一、企业网络平台的建立

二、企业网络平台的设计

三、企业网络平台的推广

四、企业网络平台的维护 任务二 如何开网店

一、准备开店

二、发布商品

三、装修店铺

四、推广网店

五、配送与客户服务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

独立在淘宝开设网店。实训目标:

通过独立在淘宝开设网店,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网络平台的认识,增强其参加网站设计与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训内容与要求:

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在淘宝网上开设各自的网店,并努力推广自己的网店。成果与检验:

教案现代企业管理 篇2

跨入新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 整个世界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科技化的方向不断前进。而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在信息化的管理方面有所作为, 否则将会被时代和社会淘汰。

1.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当下, 大部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管理,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将企业自身的管理质量提升到一个境界, 另外也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让其在同行企业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 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涵盖以下高端领域的知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 它以传统企业管理当中的理论知识为依据, 在此基础上加强管理的系统化、综合化和程序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一些比较小型的企业看到上级一些部门开设信息化的机制, 便在自身尚不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开设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这样反而弄巧成拙。

1.2 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1) 企业要注重选择计算机和管理知识兼备的人才

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 本身就包含着对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高度重视。如若对这两者的重视程度失衡, 将会导致整个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无疾而终。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人才做出知识体系、观念和师资方面的调整, 导致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缺乏大量合格的CIO。而一个合格的CIO必须要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以及项目管理方面有着专业化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因此, 企业要想在管理信息化方面有所突破和成就, 就要抓住人才这个核心因素。一方面, 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多侧重在上述两方面都有学习的人员。另一方面, 企业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的培训,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交流会等形式来落实。从而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入更多有利因素。

(2) 企业自身建立正确的信息系统价值观念

现如今, 一些企业的领导决策者受原始工作方式的影响, 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达到一定的认识。信息化在当前行业中发展缓慢, 其表象看来是由于员工的素质较低、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的管理不够规范等, 然而其根本上的原因是企业的决策人对信息系统的价值观念没有转变。信息化技术中的硬件设备作为人们认识了解信息化的知识窗口, 被广为研究和应用,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在这一过程中, 软件技术中的管理思想和方式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管理思想与时代脱节, 日益贫乏, 导致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陷入困境, 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缺少技术支撑的环境。这就要求企业自身建立正确的信息系统价值观, 改善和加强员工在这一进程中所担任的角色和责任意识, 从而扩大企业用户对信息化技术真正意义上的需求。

2 财务管理探究

当前社会,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 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刻不容缓。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必须予以改善, 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不被淘汰。

2.1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框架

一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首先就要把企业经济资源的各项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 从而组成一个健康有序、良性循环的体系, 而这个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运作都需要资金作为经济后盾。为了让企业的运营产生增值, 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做保障。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范围不断扩大, 而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的管理层, 二是法制法规, 三是预算管理层, 四是风险管理层, 五是决策管理层, 六是监督管理层。

2.2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当中的会计基础薄弱

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职位, 当前的会计职业活动主要涵盖企业、税务管理和审计相关的活动。虽然从本质上而言, 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强制性的, 但是以目前情况看, 大家的自律意识等还不是很强, 需要通过一些法律体系来规范大家的行为, 并且刻不容缓。除此之外,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比如会计行业中较为严重。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利用职位之便, 以权谋私, 侵吞企业和集体的财产, 并且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严重损害了企业和集体的利益, 同时也使企业的形象和公信力大打折扣。

(2) 相应的监督机制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 往往存在着很多由于执法不严、监管不严等而导致的违法情况, 致使相关从业人员从中钻空子, 加之部分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也使自身的约束能力降低。目前, 在一些企业中, 当财务活动与相关的制度规范相冲突时, 工作人员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活动方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放纵违纪违规的行为发生。除此之外, 当前的财政、审计和税务监督的标准不统一, 甚至自相矛盾, 大都自成体系, 但它们在功能上相互交叉, 这样导致各种监督体系不能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最后, 国家的法律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等现象的泛滥。

(3) 法人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由于受到以往计划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 大部分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思想理念和企业的运用模式尚且停留在“说教”状态, 没有顺应时势改变以往的经营观念, 使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这样就与法人治理的结构拉开了一大截距离, 使得内部控制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除此之外, 由于企业缺乏必要的常设机构, 没有对法人和相关管理层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使法人结构不完善, 这在很大程度上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3 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1) 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制

这是加强和完善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会计职业道德的落实主要依靠的是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 而非外界的强制执行力, 从这一方面而言, 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制定和颁布应该由会计行业的相关部门来制定, 而不能由政府部门等直接出面来制定, 从而实现会计行业的自律。当前的会计行业体现的不仅是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还体现了一个行业所拥有的信用度。因此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 也要加强道德建设,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综上而言,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符合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2) 加强法律监督体制

企业内部的控制需要有一个定期的检查和监督, 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体制进行有效监督, 将对公司的整体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监督体制的建立要与自我监督和独立评估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高层管理者要带头做起, 以起到表率作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 注重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发现问题和错误要及时提醒、指出, 不能包庇。此外, 相关的监督部门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进行有效监督, 而不能流于形式。

(3) 健全法人结构

健全法人结构, 首先要设立以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构, 并且要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发挥核心的决策作用, 而不能流于形式, 名存实亡。大家都知道, 企业的日常工作要受到外在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但真正起核心控制作用的是企业的法人结构。因此, 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法人结构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 在任何社会生产中, 信息化管理和财产管理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摘要:当今世界, 一个企业要想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 加强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以现代企业管理为着眼点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管理探究

参考文献

[1]武芳, 严丽芳.通过战略合作管理企业信息技术资源——企业信息系统外包及其ASP模式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02, (2) .

[2]张彬.日本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方略及我国之对策[J].技术与市场, 1993, (5) .

[3]达湘君, 李英.构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内部环境[J].商场现代化, 2006, (27) .

[4]曲哲.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2.

教案现代企业管理 篇3

(一)考纲要求

1.现代生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Ⅱ)

(二)考纲分析

本单元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非常的密切。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地高考,在该单元的内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一轮复习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生物的变异,应该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入手,也可和基因工程结合在一起考虑。(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例如感冒病毒疫苗的使用。(4)DNA分子杂交在亲缘关系的鉴定方面。

【考点提要】

(一)考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1.两种进化理论的比较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二)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進化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探讨进化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能力方面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进化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考点突破】

考点:基因库的概念、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

思考: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联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的计算(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学生回答: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条件是群体足够大,随机交配(进行有性生殖)并能产生后代,基因没有发生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二倍体生物核基因遗传。

PA——显性基因频率 qa——隐性基因频率

PA+qa=1→(PA+qa)2=1→P2A+2PAqa+qa2=1

PA2——AA基因型频率

2PA×qa——Aa基因型频率

qa2——aa基因型频率

PA=AA基因型频率(P2A)+■×Aa基因型频率(2PAqa)

qa=aa基因型频率(qa2)+■×Aa基因型频率(2PAqa)

教师考点延伸: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如ABO血型(启发学生完成)。

p(IA)——IA基因频率 q(IB)——IB基因频率

r(i)——i基因频率

p(IA)+q(IB)+r(i)=1→〔p(IA)+q(IB)+r(i)〕2=1

p2(IA)+q2(IB)+r2(i)+2p(IA)×q(IB)+2p(IA)×r(i)+2q(IB)×r(i)=1

p2(IA)——IAIA基因型频率

q2(IB)——IBIB基因型频率

r2(i)——ii基因型频率(O型血的基因型频率)

2p(IA)×q(IB)——IAIB基因型频率

2p(IA)×r(i)——IAi基因型频率

2q(IB)×r(i)——IBi基因型频率

也可以寻找出类似的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的方法:

p(IA)=IAIA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

q(IB)=IBIB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r(i)=ii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诸如此类都可以进行推理,比如多倍体生物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教学体会】

在高三第一轮考点式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复习中还要注意知识点的细化,既具有侧重点,也不能忽视一些知识死角,可创造性地设计一些问题的延伸和难度的拔高。通过近几年各地市的高考题分析及考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方向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应试能力。在本节复习中,要加强高频题的训练,比如,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隔离对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等,既有理论知识的复习,也有基础知识的考查训练,要让学生找到复习理论知识、解答典型题、总结解题方法体会考题的规律。

教案现代企业管理 篇4

【教学目地】掌握与厨房生产关系密切的相关设备的功能和使用 【教学重点】红外消毒柜的使用要点和运水烟罩的优点 【教学难点】制冰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教材、教案、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课堂常规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厨房其他设备的含义

厨房其他设备是指加工、贮藏、烹调以外,且与厨房生产关系也很密切一些设备,主要有洗涤设备、备餐设备、抽排油烟设备。

二、洗涤设备

主要指配合和满足厨房生产和餐厅服务需要,餐饮企业配备和设置的洗碗、消毒、餐具保养、贮藏等相关设备。

1、洗碟机,又称洗碗机

① 小型洗碗机:使用较多的是喷射臂洗碗机和叶轮洗碗机。

② 大型洗碗机:相当于三台小型洗碗机并列而成,洗碗步骤有预洗、洗涤、漂洗、干燥。可以流水作业,适合大批量洗涤。

2、容器清洗机

专门清洗较大容器的洗涤机。

3、银器抛光机

利用容器内的小钢珠与银餐具一起翻滚,借助钢珠与银器的摩擦出去银器表面的斑迹。

4、高压喷射机

是一种多用途的洗涤设备,能喷出高压的热水,水温可以调节并能自动加入清洁剂,适合清洗排烟罩、过滤网、冷凝器以及地面、墙壁等。

5、餐具消毒柜

常见的有直接通气式和红外线加热两种。

① 直接通气式,也称蒸汽消毒柜。是使用管道将蒸汽直接送入柜中消毒。

② 红外线消毒柜,可以自定控制消毒时间,其温度在100~150℃内可以所以调节。红外线消毒柜使用操作注意事项: ① 使用前外壳必须接好地线,以确保人生安全。

② 未放餐具的空箱体不能在高温下烘烤时间过长,否则会使箱体变形。③ 柜内的餐具应合理摆放。

④ 必须经常擦拭箱体内部,以保持清洁卫生。⑤ 操作时不要撞击红外管以免受损。

⑥ 消毒时,应先预热5~7分钟,然后放入餐具,15分钟后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三、备餐设备

指配备在备餐间,以方便服务员进行备餐服务的设备,主要有电热开水器、全自动制冰机等。

1、电热开水器

大多电热开水器具有自动测温、控温、控水等功能,有些还具有缺水保护。可兼作保暖毛巾柜。

2、全自动制冰机

制冰原理:当净水流入冰冻的倾斜冰板时,会逐渐冷却成为冰膜,当冰膜凝结到一定后度后,恒温器会将冰层滑到低压电线的纵横网络上,此网络将冰块溶解,将冰层切成冰粒,这个步骤不断重复,直至载冰盒里装满冰粒为止,这时恒温器会制动停止制冰。当冰盒内的冰粒减少时,恒温器有会重新启动,恢复制冰。

四、抽排油烟设备

主要指用于将厨房烹调时产生的炽汽及时抽排出厨房的各类烟罩等,这些设备及其正常的运行是保证厨房良好空气的基础。主要有排风扇、运水烟罩等。

1、排风扇的特点:设备简单、投资少、排风效果好,但容易污染环境。

2、运水烟罩的优点:

⑴具有较高的隔油烟效果,隔油效果可达93%,隔烟除味效果可达55%。

⑵具有放火功能,由于有洒水系统将烟罩与排气道分离,使风喉能避免被火热蔓延,因此放火功能增强。

⑶运水烟罩初期投资较大,设备配套性好;不锈钢制造,美观耐用,油污不易聚集,方便清洗,并能长期保持清洁卫生。

⑷由于有水循环,能有效降低炉灶及烟罩周围温度,改善厨师生产工作环境。

课堂总结:本次课讲解了与厨房生产密切相关的一些设备,包括洗涤、备餐、抽排油烟设备。与前两节一样,要掌握他们的功能和使用。尤其是红外线消毒柜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制冰机的工作原理和运水烟罩的优点都是本次课要着重掌握的内容。作业布置:

教案现代企业管理 篇5

【教学目地】了接厨房的分类,掌握组织机构设置原则,并能设计不同厨房的组织机构图 【教学重点】厨房的分类和组织机构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看懂并学会设置各种厨房组织机构图 【教学准备】教材、教案、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课堂常规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进行厨房机构设置的前提是分清并把握厨房各部门、各工种的职能,关键要将机构设置的原则有机的与本地餐饮的实际情况结合,力求有创意地设计出方便管理、节省人力、全面系统的厨房机构。

一、厨房要具备的要素

⑴ 一定数量的生产工作人员(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厨师、厨工及相关工作人员)。⑵ 生产所必须的设施和设备。⑶ 必需的生产窨和场地。⑷ 满足需要的烹任原材料。⑸ 适用的能源等。

二、厨房的分类 ⑴按厨房规模划分:

① 大型厨房:一般客房在500间、经营餐位1500个以上的综合型饭店。② 中型厨房:同时生产、提供300~500个餐位用餐的厨房。

③ 小型厨房:同时生产、提供200~300个餐位、甚至更少个餐位用餐的厨房。④ 超小型厨房:生产功能单

一、服务能力十分有限的烹饪场所,又叫迷你厨房。⑵按餐饮风味类别划分:

① 中餐厨房:是生产中国不同地方、不同风味、不同风格菜肴、点心等食品的场所。举例:粤菜厨房、川菜厨房、清真厨房、素材厨房 ② 西餐厨房:生产西方国家风味菜肴及点心的场所。举例:法国菜厨房、英国菜厨房、美国菜厨房

③ 其它风味菜厨房:生产制作特定地区、民族的特殊风格菜点的场所。举例:日本料理厨房、韩国烧烤厨房、泰国菜厨房 ⑶按厨房生产功能划分:

①加工厨房:负责对各类鲜活烹任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宰杀、去毛、洗涤)、对干货原料进行涨发,并对原料进行刀工处理和适当保藏的场所。

②宴会厨房:指为宴会厅服务、主要生产烹制宴会菜肴的场所。

③零点厨房:专门用于生产烹制客人临时、零散点用菜点的场所,即该厨房对应的餐厅为零点餐厅。

④冷菜厨房:又称冷菜间,是加工制作、出品冷菜的场所。

⑤面点厨房:是加工制作面食、点心及饭粥类食品的场所,中餐又称其为点心间,西餐多叫面饼房。

⑥咖啡厅厨房:负责生产制作咖啡厅供应菜肴的场所。⑦烧烤厨房:专门用于加工制作烧烤类菜肴的场所。⑧快餐厨房:加工制作快餐食品的场所。

三、厨房各部门职能

1、加工部门:是原料进入厨房的第一生产岗位,主要负责将蔬菜、水产、禽畜、肉类等各种原料进行拣摘、洗涤、宰杀、整理,即所谓的初加工;干货原料的涨发、洗涤、处理也在初加工范畴。

2、配菜部门:又称砧墩或案板切配,负责将已加工的原料按照菜肴制作要求进行主料、配料、料头(又叫小料,主要是配到菜肴里起增香作用的葱、姜、蒜等)的组合配伍。

3、炉灶部门:负责将配制完成的组合原料,经过加热、杀菌、消毒、和调味,使之成为符合风味、质地、营养、卫生要求的成品。

4、冷菜部门:负责冷菜(亦称凉菜)的刀工处理、腌制、烹调及改刀装盘工作。

5、点心部门:主要负责点心的制作和供应。

四、厨房机构设置原则

1、以满负荷生产为中心的原则。

以满负荷生产、厨房各部分承担足够工作量为原则,因事按需设置组织层级和岗位。

2、权力和责任相当的原则。

厨房组织机构的每一层都应有相应的责权,树立管理者的权威,赋予每个职位相应的植物权力。一定的权力是履行一定职责的保证,有权力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管理跨度适当的原则。

管理跨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控制下属的人数,通常情况下,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跨度以3~6人为宜。影响厨房生产管理跨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①层次因素 ②作业开工因素 ③能力因素

4、分工协作的原则

烹饪生产是有诸多工种、若干岗位、各项技艺协调配合进行的,因此,厨房的组织机构要按有利于分工协作的原则设置。

五、厨房组织机构图

1、定义:是厨房各层级、各岗位在整修厨房当中的位置和联络关系的图表表现。

2、厨房组织机构图的分类: ① 大型厨房组织机构图

② 中型(中、西餐)厨房组织机构图 ③ 中型厨(中餐)房组织机构图 ④ 小型厨房组织机构图

课堂总结:本次课讲解了厨房机构设置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厨房生产的五大要素,厨房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各部分的组成和相应职能,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以及不同类型的饭店的组织机构图设置。作业布置:

现代物流基础教案 篇6

1.2 我国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案例分析 香港成为世界市场物流枢纽的八大优势 第2章 物流系统 2.1 物流系统概述 2.2 如何推进物流系统化

案例分析 香港机场货运中心 第3章 物流功能要素

3.1 运输 3.2 仓储 3.3 装卸搬运 3.4 包装 3.5 流通加工 案例分析 联华便利物流中心装卸搬运系统 第4章 企业物流

4.1 企业物流概述

4.2 供应物流

4.3 生产物流 4.4 销售物流 4.5 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案例分析 蔡氏物流:让制造业赚物流的钱

第5章 第三方物流

5.1 第三方物流概述

5.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 5.3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4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选择和实施 案例分析 冠生园的物流外包 第6章 配送与配送中心

6.1 配送 6.2 配送中心

案例分析 沃尔玛利用物流配送节约成本

第7章 国际物流

7.1 国际物流概述

7.2 国际物流系统

7.3 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 7.4 国际物流结点 7.5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案例分析 中远:物流“旗舰”之七种“舞步” 第8章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8.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8.2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8.3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8.4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 戴尔的供应链之迷 第9章 绿色物流

9.1 绿色物流的概念和内涵

9.2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9.3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案例分析 夏普的绿色物流 第10章 电子商务与物流

10.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0.2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10.3 电子商务下物流系统的特性与要求 10.4 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

案例分析 “戴尔”的物流电子商务化

参考文献

1.1 物流的概念 1.1.1 物流概念的起源 1.1.2 物流的定义

在物流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组织和学者都给予其不同的定义。“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商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本书采用的是中国国标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客户要求的过程。1.1.3 物流的分类(1)按照作用分类

1)供应物流 2)销售物流 3)生产物流 4)回收物流 5)废弃物物流(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1)地区物流 2)国内物流 3)国际物流(3)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1)社会物流 2)行业物流 3)企业物流 1.2 我国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2.1 我国物流的现状

(1)现代物流的发展开始受到重视(2)一些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

(3)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4)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

(5)一些企业开始重视物流服务质量管理(6)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有了发展(7)物流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8)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已在物流业务中应用 1.2.2 我国物流的发展阶段

(1)初级发展阶段(2)停滞阶段(1966—1977)(3)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0)(4)高速发展阶段

1.2.3 我国物流发展前景 1.2.4 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意义

(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

【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2.1 物流系统概述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各环节所组成,它们也称为物流的子系统。2.1.1 物流系统的定义和构成(1)物流系统的定义2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移动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图2.1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6)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 2.1.3 物流系统的功能

(1)输入

(2)输出

(3)处理(或转化)

(4)限制、干扰

(5)反馈 2.1.4 物流系统的目标

(1)服务性

(2)快捷性

(3)有效利用面积和空间

(4)规模适当化(5)库存控制

2.2 如何推进物流系统化 2.2.1 物流系统化的原则

(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2.2 物流系统化的方法

(1)大量化(2)共同化(3)短路化(4)计划化(5)专业化(6)省力化(7)信息化

2.2.3 物流系统中的效益背反关系(1)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

(2)构成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关系(3)各子系统的费用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关系(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图 2.4 商品库存量与缺货率的关系

【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3.1 运 输

3.1.1 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物品在物流据点之间的移动。

3.1.2 运输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①运费——高低。②运输时间——到货时间长短。3 ③频度——可以运配送的次数。④运输能力——运量大小。⑤货物的安全性——运输途中的破损及污染。

⑥时间的准确性——到货时间的准确性。⑦适用性——是否适合大型货物运输。⑧伸缩性——是否适合多种运输需要。

⑨网络性——和其他运输机具的衔接。3.1.3 运输方式及特点

(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分为车皮运输和集装箱运输。1)车皮运输 2)集装箱运输

铁路运输的优点有:

①不受天气影响,稳定、安全。②具有定时性。③中长距离运货,运费低廉。④可以大批量运输。⑤可以高速运输。⑥可以按计划运行。⑦网络遍布全国,可以运往各地。⑧节能。

铁路运输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包括 ①短距离货运,运费昂贵。②货车编组,转轨需要时间。③运费没有伸缩性。④不能采取门对门服务。⑤车站固定,不能随处停车。⑥货物滞留时间长。⑦不适宜紧急运输。(2)公路运输

它是最普及的一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所使用的设施包括公路、公路车站和行使在公路上的车辆。

1)公路运输的优点

①可以直接把货物从发货处送到收货处,实行门对门服务。②适于近距离运输,而且近距离运输费用较低。③容易装车。④适应性强。2)公路运输的不足之处

①不适宜大批量运输。②长距离运输,运费相对昂贵。③易污染环境,发生事故。④消耗能量多。(3)水上运输

水上运输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运输方式,其设施主要包括天然水道(或经过改良的水道)、港口和船舶。

1)水上运输的优点 ①长距离运输,运费低廉。②原材料可以散装上船。③适用于重货物和大批量运输。④节能。2)水上运输的不足之处

①运输速度比较慢。

②港口设施需要高额费用。

③搬运费用偏高。④运输时间难以保证准确。⑤易受天气影响。(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的设施主要包括航空港、飞行器和航空设施。1)航空运输的优点

①运送速度快。②服务质量高、安全可靠。③受地形条件限制小。④包装简单。

2)航空运输的不足之处

①运费偏高。②受重量限制。③地区不能离机场太远。④受天气影响较大。

(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随着石油的生产和运输而发展起来的特殊货运方式,其设施包括管道线路和管道两端的气泵站,货物凭借高压气泵的压力在管道内移动,到达目的地。1)管道运输的主要优点 2)管道运输的不足之处

③管道建设的初期固定投资成本大。

④管道运输特征鲜明,适用范围极为有限,但是也发展到粉粒体的近距离输送。3.1.4 运输合理化

(1)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3)提高运送效率(4)推进共同运输 3.2 仓储

3.2.1 仓储的概念和功能

(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2)调节供需的功能(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4)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3.2.2 仓库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

1)自有仓库 自有仓库是指各企业为了保管本公司的物品(原料、半成品、产成品)而建设的仓库。

2)营业仓库 按照仓库管理条例取得营业许可,保管他人物品的仓库称营业仓库。3)公共仓库 国家或公共团体为了公共利益而建设的仓库称公共仓库,即为公共事业配套服务的仓库。

4)保税仓库及保税堆货场 根据有关法律和进出口贸易的规定取得许可,专门保管国外进口而暂未纳税的进出口货物的仓库,称保税仓库。(2)按结构和构造分类

1)平房仓库平房仓库是指仓库建筑物是平房,结构很简单,有效高度一般不超过5~6 m的仓库。

2)多层仓库

多层仓库为两层以上的建筑物,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仓库。3)高层货架仓库(或立体仓库)建筑物本身虽是平房结构,但高层的棚顶很高,内部设施层数很多,具有可以保管10层以上的托盘的仓库棚。4)散装仓库 散装仓库是指专门保管散粒或粉状物资的容器式仓库,如谷物、饲料、水泥等颗粒状、粉状货物。

5)罐式仓库 以各种罐体为储存库的大型容器型仓库,如球罐库、柱罐库等。(3)按技术处理方式及保管方式分类

1)普通仓库 普通仓库一般是指具有常温保管、自然通风、无特殊功能的仓库。2)冷藏仓库 冷藏仓库是指有制冷设备,并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以保持较低温度的仓库,是专门用来储存冷冻物资的仓库。3)恒温仓库

恒温仓库是指具有保持一定温度和保湿功能的仓库。4)危险品仓库

保管危险品并能对危险品起一定防护作用的仓库,称危险品仓库。(4)按仓库功能分类 1)生产仓库

生产仓库是指为企业生产或经营储存原材料、燃料及产品的仓库,也有的称为原料仓库或成品仓库。2)储备仓库

储备仓库是专门长期存放各种储备,以保证完成各项任务的仓库,如战略物资储备、季节物资储备、备荒物资储备、流通调节储备等。3)集配型仓库

集配型仓库是以组织物资集货配送为主要目的的仓库。4)中转分货型仓库

中转分货型仓库以中转储备为主要目的,其中转作用类似配送型仓库中的单品种、大批量型仓库,其储备作用又类似于储备型仓库。5)加工型仓库

以流通加工为主要目的的仓库称为加工型仓库。一般的加工型仓库是集加工厂和仓库的两种职能,将商品的加工业务和仓储业务结合在一起。6)流通仓库(类似配送中心)专门从事中转、代存等流通业务的仓库,称为流通仓库。(5)按仓库选址分类

1)港口仓库 港口仓库是为了保管进出口货物在海港、空港附近建立的仓库。

2)内陆仓库 与港口仓库相对应,在内陆部分地区建造的仓库称为内陆仓库。3)枢纽站仓库 为了发展现代化运输,把货运枢纽站和仓库集中在一起,在流通业务集散地建造的仓库称为枢纽站仓库。广义的枢纽站仓库包括港口仓库。3.2.3 仓储合理化

(1)实行ABC管理(2)应用预测技术(3)科学的库存管理控制 3.3 装卸搬运

3.3.1 装卸搬运的概念及构成(1)装卸搬运的概念

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2)装卸搬运的构成

①装卸:指货物装上或卸下运输工具。②搬运:指货物在短距离移动的作业。③堆码:将物品或包装货物进行码放、堆垛等作业。④取出:从保管场所将物品取出。⑤分类:将物品按品种、发货方向、顾客要求等进行分类。⑥集货:将物品备齐,以便随时装货。

3.3.2 搬运装卸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1)消除无效搬运(2)提高搬运活性(3)减少人体的上下运动,利用重力的影响和作用(4)合理利用机械(5)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6)集装单元化原则(7)提高综合效果 3.4 包装

3.4.1 包装的概念

包装是指物品在运输、保管、交易、使用时,为保持物品的价值、性状,使用适当的材料、容器进行保管的技术和保护的状态。(1)单个包装

单个包装也称为小包装,是物品到达使用者手中的最小单位。(2)内包装

内包装是将单个包装的物品归并为1~2个以上的较大单位,放进中间容器里的状态和技术,包括为保护里边的物品在容器里放入其他材料的状态和技术。(3)外包装

从运输作业的角度考虑,为了加以保护并搬运方便,将物品放入箱子、袋子等容器里的状态和技术。

3.4.2 包装的功能

(1)保护功能(2)定量功能(3)便利功能(4)效率功能(5)商品功能(6)促销功能 3.4.3 包装材料

(1)纸和纸板制品(2)塑料制品(3)木制容器(4)金属容器

(5)包装用辅助材料 1)粘合剂 2)黏合带 3)捆扎材料

3.4.4 包装的合理化 3.5 流通加工

3.5.1 流通加工的概念及功能

(1)流通加工的概念 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称为流通加工。(2)流通加工的目的

①适应多样化的顾客的需求。②通过流通加工来保持并提高食品的保存机能。③提高商品的附加值。④可以规避风险,推进物流系统化。

(3)流通加工的功能 1)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2)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 3)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3.5.2 流通加工的内容(1)食品的流通加工

①鱼和肉类的冷冻。②生奶酪的冷藏。③将冷冻的鱼肉磨碎以及蛋品加工。④生鲜食品的原包装。

⑤大米的自动包装。⑥上市牛奶的灭菌和摇匀。

(2)消费资料的流通加工 ①衣料品的标识和印记商标。

②粘贴标价。③安装做广告用的幕墙。

④家具等的组装。⑤地毯剪接。(3)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 ①钢板的切割。

②使用矫直机将薄板卷材展平。③纵向切割薄板卷,使之成为窄幅(钢管用卷材)。④用气割厚板。⑤切断成型钢材。【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4.1 企业物流概述 物流包括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两方面。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大领域,研究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物流活动,带有宏观性和广泛性。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这是从企业角度研究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领域。4 4.1.1 生产企业物流 生产企业物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到产成品销售,以及伴随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1)供应物流突出的企业图4.1 企业物流(2)生产物流突出的企业

(3)销售物流突出的企业(4)废弃物物流突出的企业

4.1.2 流通企业物流(1)批发企业物流(2)零售企业物流(3)仓储企业物流(4)配送中心的物流(5)“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

4.2 供应物流 4.2.1 供应物流概述

(1)供应物流的概念 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它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料运输。

(2)供应物流的地位与作用(3)供应物流系统 1)采购 2)供应 3)库存管理 4)仓储管理 4.2.2 合理组织供应物流的基本要求(1)准确预测需求(2)合理控制库存(3)科学采购 1)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信息

2)慎重选择供货商 3)制订正确的采购策略

4)科学地进行采购决策(4)强化供应保障 4.3 生产物流 4.3.1 生产物流概述(1)生产物流的概念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在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该点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2)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 1)生产的类型 2)生产规模 3)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4.3.2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1)物流过程的连续性

(2)物流过程的平行性(3)物流过程的节奏性

(4)物流过程的比例性(5)物流过程的适应性

4.3.3 生产物流类型与工序类型(1)生产物流类型 1)生产类型 2)生产物流类型(2)工序类型 1)多道连续工序 2)多道合流工序 3)多道分支工序 4)多道复合工序

4.3.4 各生产类型的物流特征分析(1)项目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1)项目型生产的特点 2)项目型生产的物流特征(2)单件小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1)单件小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 2)单件小批量型生产的物流特征(3)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1)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 2)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的物流特征(4)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1)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 2)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的物流特征(5)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物流特征 1)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过程的特点 2)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的物流特征

4.4 销售物流 4.4.1 销售物流系统的功能

(1)市场调查与需求预测(2)开拓市场和制订销售产品的方针和策略(3)编制销售计划(4)组织、管理订货合同

(5)组织产品推销(6)组织对用户的服务工作

(7)成本分析 4.4.2 销售物流合理化(1)产品包装(2)产成品储存(3)销售渠道(4)产成品的发送(5)信息处理 4.5 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4.5.1 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概述(1)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产生 1)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排泄物 2)流通过程产生的排放物

3)消费后产生的排泄物(2)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意义 1)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资源价值意义 2)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的经济意义 3)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合理化的社会意义 4.5.2 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技术

(1)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技术的特点 1)小型化、专用化的装运设备 2)简易的储存、包装要求 3)多样化的流通加工 4)低成本的要求(2)回收物流技术分类 1)原厂复用技术流程 2)通用回收复用技术流程

3)外厂代用复用技术流程 4)加工改制复用技术流程

5)综合利用技术流程 6)回炉复用技术流程

【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5.1 第三方物流概述 5.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1)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角度界定 2)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范围界定5 3)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与客户达成物流服务交易的形式界定 4)中国国家标准GB/T 18354—200《物流术语》中的定义(2)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1)外部联盟 2)长期契约 3)系统管理 4)个性化服务 5)信息化、科技化 5.1.2 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原因(1)市场环境的变化需要第三方物流 1)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2)市场变化要求物流从功能分散走向系统管理(2)企业形态的变化使物流外包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途径 1)规模巨大的企业面对全球市场,物流管理的成本剧增 2)电子商务型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构建配送网络

(3)技术手段的变化使物流外包成为可能 5.1.3 第三方物流的功能(1)为客户提供仓储和运输等基础服务(2)为客户提供仓储和货运管理等增值服务(3)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

5.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 5.2.1 按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源构成分类(1)传统仓储、运输、货代等企业转型的第三方物流(2)工商企业原有物流服务职能剥离(3)不同企业、部门间物流资源互补式联营 1)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联营设立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2)能够资源互补的不同部门联手进军物流领域

(4)新创办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5.2.2 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本归属分类(1)中外合资物流企业(2)民营物流企业(3)国有物流企业 5.2.3 按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某项功能为主要特征分类(1)运输型物流企业(2)仓储型物流企业(3)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5.2.4 按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占有为标准分类(1)资产基础第三方物流(2)非资产基础第三方物流

5.3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3.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1)国有大型企业(2)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3)中小型服务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4)外资参股、独资企业 5.3.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存问题(1)以传统型为主,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陈旧(2)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3)缺乏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物流技术有待提高(4)服务质量不高(5)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 5.3.3 加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措施(1)加强政府部门的规划和指导(2)加大宣传,树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理念(3)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

(4)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5)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

(6)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5.4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选择和实施 5.4.1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层次(1)基本业务

1)仓储

2)装卸 3)运输、配送(2)附加值业务 1)订单处理 2)货物验收 3)仓库再包装/加工 4)代理货物保险 5)送货代收款 6)货物回收/替换(3)高级物流服务 1)库存分析报告 2)库存控制 3)建立分销中心 4)设计供应链

5.4.2 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考虑因素 【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6.1 配送 6.1.1 配送的概念、特征与作用(1)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6(2)配送的特征

1)配送是以终端用户为目的地 2)配送是末端运输 3)配送时效性强 4)配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5)配送是各种业务的有机结合体 6)配送追求综合的合理效用

(3)配送的作用及意义 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 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3)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4)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5)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6)配送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物资的库存水平6.1.2 配送的分类

(1)按实施配送的主体不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 2)仓库配送 3)商店配送 4)生产企业配送

(2)按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小批量配送 3)配套成套配送

(3)按配送的时间及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 ①日配(当日配送)。②准时——看板方式。③快递式。2)定量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路线配送 5)即时配送(4)按经营形式不同的分类 1)销售配送 2)供应配送 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 4)代存代供配送(5)按加工程度不同的分类 1)加工配送 2)集疏配送(6)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

1)综合配送 2)专业配送(7)共同配送 6.1.3 配送的合理化(1)实现共同配送(2)实现区域配送(3)推行准时配送(4)推行即时配送(5)实行产地直接配送(6)实现配送的信息化(7)实现配送的自动化(8)实现配送的条码化、数字化以及组合化(9)提倡多种配送方式的最优组合 6.2 配送中心 6.2.1 配送中心的概念及作用

(1)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是指作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结点设施。(2)配送中心的作用 1)可降低物流成本 2)实现供销方库存集约化和需方零库存 3)实现物流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4)通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品销售 5)有利于把握销售信息 6)减少交易中间环节 7)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6.2.2 配送中心的分类

(1)按配送中心的设立者分类 1)制造商型配送中心

2)批发商型配送中心 3)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4)专业物流配送中心(2)按服务范围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 2)区域配送中心(3)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 1)储存型配送中心 2)流通型配送中心(1)流通行销的功能(2)仓储保管功能(3)分拣配送功能(4)流通加工功能(5)信息提供功能 6.2.4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1)进货作业

1)搬运

2)储存 3)盘点(2)出货作业 1)时效性 2)可靠性 3)沟通性 4)便利性 5)经济性

6.2.5 配送中心现代化物流技术(1)自动分拣系统(2)自动化立体仓库(3)计算机智能化技术 【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7.1 国际物流概述 7.1.1 国际物流的概念 所谓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简称IL),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7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7.1.2 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2)物流渠道长、物流环节多(3)国际物流中的标准化要求较高(4)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5)国际物流中的多种运输方式组合(6)国际物流中的风险性 7.1.3 国际物流的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的50年代至80年代初)(2)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的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3)一体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7.1.4 国际物流的种类(1)根据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分类(2)根据货物流动的关税区域分类

(3)根据运送货物的特征分类 7.1.5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比较(1)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经营环境不同(2)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中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不同(3)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作业完成周期的长短不同(4)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作业复杂程度不同

1)语言方面 2)产品数目方面 3)单证数量方面 4)存货的物权和地点方面 5)运输复杂性方面 6)系统一体化方面 7)联盟方面(5)国际物流比国内物流面临的危险大(6)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信息沟通方式不同

(7)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高于国内物流 7.2 国际物流系统

7.2.1 国际物流系统构成(1)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1)出口货物的国内运输段 2)国际货物运输段(2)仓储子系统(3)商品检验子系统(4)商品包装子系统(5)通关子系统

(6)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7)信息子系统

7.3.3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 7.3.4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

7.3.5 国际集装箱运输 7.3.6 国际多式联运

7.4 国际物流结点 7.4.1 国际物流结点概述

(1)国际物流结点的概念 物流结点(Nodes)是物流网络中物流线路的连结点或端点,又称物流据点。有两种基本形态,即枢纽型结点和普通结点。(2)国际物流结点的功能 1)衔接功能 2)信息功能 3)管理功能(3)国际物流结点的类型 1)转运型结点 2)储存型结点 3)流通型结点 4)综合型结点 7.4.2 几种主要的国际物流节点

(1)口岸(2)港口(3)自由贸易区(自由港)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条件吸引大量商品、物品聚集 2)多功能的综合物流结点为投资者提供各种经营选择(4)保税仓库与保税区 1)保税仓库 2)保税区(5)出口加工区 7.5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7.5.1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简介 7.5.2 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范围 7.5.3 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对象(1)为发货人服务(2)为海关服务(3)为承运人服务(4)为航空公司服务(5)为班轮公司服务(6)提供拼箱服务(7)提供多式联运服务 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状结构。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简单地说,供应链包含了那些与转移货物从原材料阶段直到最终用户的相关联的所有活动,它包括供应来源与采办、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物料处理、订货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和顾客服务、信息系统等,如图8.1所示。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 4)交叉性 8.1.2 供应链管理概述(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2)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3)供应链的战略内涵(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

1)信息资源共享 2)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客户需求

3)实现双赢 8.2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8.2.1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8.2.2 供应链管理的模式(1)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3)供应链管理关键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的简单连接 4)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2)供应链管理的三种模式 1)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如图8.4所示)2)以零售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如图8.5所示)3)以3PL(集成物流供应商)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如图8.6所示)8.3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图8.6 以3PL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 8.3.1 生产计划和控制(1)生产计划(2)生产控制 1)进度控制 2)生产节奏控制 3)提前期管理

4)成品、半成品、在制品控制 8.3.2 库存控制

(1)多级库存优化和控制(2)VMI管理系统(3)联合库存管理 8.3.3 绩效评价机制

(1)对企业供应链中业务流程的评价(2)供应链上下节点间关系的评价(3)供应链经济效益评价(4)供应链的创新与学习能力评价 8.3.4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1)EDI数据交换模式

(2)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 8.4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8.4.2 供应链管理联盟化(1)横向联盟化(2)纵向联盟化(3)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联盟化

8.4.3 供应链管理全球化(1)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选择适宜的物流网络 2)同步全球化

3)国际运输企业之间的联盟(2)全球化供应链的类型

1)国际配送系统 2)国际供应商 3)离岸加工 4)全球性供应链(3)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1)产品开发

2)采购

3)生产 4)需求管理 5)订单履行(4)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的作业 1)语言差别 2)产品量差别 3)单证数量差别 4)存货量难以确定 5)运输的复杂性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是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也可称为环保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

9.1.2 绿色物流的内涵(1)绿色物流是共生型物流(2)绿色物流是资源节约型物流(3)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

9.1.3 绿色物流的概念体系(1)绿色交通运输 1)交通源规制 2)限制交通量 3)控制交通流(2)绿色仓储与保管(3)绿色装卸搬运 ①消除无效搬运。②提高搬运活性。

③注意货物集散场地的污染防护工作。(4)绿色包装 1)符合人类工程学 2)有害物质的低排出 3)保护生态环境 4)节约能源资源(5)绿色流通加工(6)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7)绿色标志(8)物流业绿色指标体系(9)企业绿色物流管理(10)绿色物流政策 9.2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9.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生态持续(2)经济持续(3)社会持续 9.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所谓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指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循环、能量循环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9.2.3 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学提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9.3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9.3.1 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1)绿色物流是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3)绿色物流还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4)绿色物流的建立,更有利于全面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5)绿色物流是适应国家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9.3.2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1)观念上的差距(2)政策性的差距(3)技术上的差距 9.3.3 实施绿色物流的策略(1)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2)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3)积极推行ISO 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4)推行绿色物流经营 1)选择绿色运输 2)提倡绿色包装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 4)搜集和管理绿色信息

(5)大力推行绿色采购(6)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7)开发绿色物流技术(8)制定绿色物流法规(9)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本章目的和任务】 【本章要点】 10.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0.1.1 电子商务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10.1.2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1)物流对电子商务的作用10 1)现代物流——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2)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的重要内容 3)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2)电子商务引导现代物流的发展(3)电子商务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4)电子商务提供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处理平台和技术

10.2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10.2.1 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1)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2)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1)供应链短路化 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3)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1)跨区域物流 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10.2.2 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1)采购(2)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 2)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 10.2.3 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1)物流网络的变化 1)物流网络信息化 2)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2)运输的变化 1)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 2)多式联运大发展 3)物流信息的变化 10.3 电子商务下物流系统的特性与要求 10.3.1 电子商务下物流系统的定义

10.3.2 电子商务下物流系统的特性(1)物流系统具有开放性

(2)物流节点实行信息化管理(3)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4)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10.3.3 电子商务下物流系统的要求(1)物流的运作方式要信息化、网络化(2)要提高物流运作水平的标准化、信息化

(3)要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4)要提高物流动态调配能力,提供个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服务(5)要改变物流的经营区域态势,实现物流经营的社会化和全球化 10.4 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 10.4.1 电子商务下物流网络的建设

(1)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的发展原则 1)准确性和正确性是物流企业健康运行的首要前提 2)坚持物流作业的时效性

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浅析 篇7

绩效,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是组织期望的结果, 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 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 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 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 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

绩效, 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用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 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是指主体行为或者结果中的投入产出比;用在公共部门中来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 则是一个包含多元目标在内的概念。

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 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 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二、为什么要做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有什么作用?

所谓绩效管理, 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 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 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 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 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三、如何实施绩效管理

现实中, 人们往往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绩效评价上, 想方设法地找出最佳评价方式和理想的评价方法, 但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 它在绩效管理中投入的精力应该是最少的。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应该是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与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四个步骤的循环, 也可以理解为PDCA循环。

(一) 绩效计划

首先要明确几点:一是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 是绩效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 因为计划是往前看, 以便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好的绩效, 一个好的绩效计划, 意味着绩效管理成功了50%, 所以, 这是部门管理者在实施绩效管理中需特别关注的;二是要让员工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 并且签订相对规范的个人绩效承诺, 这样员工就会更加倾向于遵守这些承诺, 改造自己认可的绩效目标;三是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事情, 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实际上, 部门的管理者要履行的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所以, 绩效管理是部门管理者必须关注的事情。

(二) 绩效评价与反馈

绩效评价与反馈可以说是我们现实绩效考核中做得最多的, 但往往感觉效果不是太好, 主要的问题有:工作绩效评价标准不清, 评价者的晕轮效应, 评价居中趋势, 评价标准掌握偏紧或偏松倾向等。解决评价中的问题, 首要的是要解决工作绩效评价标准不明确的问题。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部门管理者在评价时是给员工各发一张表, 由员工来对员工打分, 并把此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是在掩盖评价标准不明确以致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混乱的做法。员工绩效的管理和评价的责任人是部门管理者, 如果一个部门管理者连员工的绩效评价都做不了的话, 无疑这是一个不称职的部门领导。一个合格的部门管理者, 不能只沉迷于具体的业务工作中, 要去想如何去管人, 如何去发挥组织资源的效用, 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中来,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磨炼和修炼过程, 但一定要去想着做, 首先就要负起责来。绩效反馈有三个目的:了解主管对自己工作绩效的看法;共同分析原因, 找出双方有待改进的方面;共同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如何才能最好地进行绩效反馈?首先要事先准备, 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所, 准备面谈的资料, 还要掌握一些面谈的原则 (比如建立依赖、鼓励下属说话、聚集未来等) ;其次是拟订面谈程序, 设计好如何开始, 面谈事项的次序等;第三是要驾驭好交流过程, 要注意营造面谈气氛, 避免对抗与冲突, 并根据面谈进程及时调整反馈方式。

(三) 绩效结果应用

能否成功地实施绩效, 关键的一点在于绩效评估的结果如何应用。绩效结果应用一般可以归纳为薪酬支付和员工发展改进计划两个方面:

(1) 绩效与薪酬挂钩是大家能够共同认可的, 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能否发挥到很好的作用与绩效指标设计管理和薪酬制度设计方面联系密切。这是需要专业部门认真研究的。

(2) 将员工绩效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 一方面强化了员工对公司价值取向的认同, 使个人职业生涯有序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价值分配激励功能的实现, 使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得以更快地发展, 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组织的发展。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 要想有效地实施, 需要企业高层管理、部门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努力, 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起到组织者、咨询者、培训、宣传者的作用。

管理是实践的科学, 绩效管理本身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认真思考, 以务实的态度做好绩效管理, 才能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俊平.工商统计管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2.240.

[2].Karen Holems, Corinne Leech.个人与团队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91.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探讨 篇8

应该说,WTO的加入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机遇包括:了解世界及其发展趋的机会更多,不出国门也能学到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相互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企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因而产生的动力也越大,奋起直追的欲望强烈,使命感增强;企业的市场领域扩大,空间拓展的机会也更多,拥有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促使中国企业改进技术、改进管理、转变观念,而地理位置、劳动力价格低、文化背景熟悉等优势依然具有。

与此同时,WTO的加入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对产品的技术性能、规格、档次、质量、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各类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

那么,面对上述形式,现代企业将面临那些问题呢?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应如何应对呢?

管理模式的转变

·从传统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处于纯生产型,政府让企业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以满足需求。

·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经营为中心转变。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生产、销售、技术开发位置的转变。

计划经济时期,生产是前方,销售、技术开发是二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技术开发是前方,生产是后方。

·生产管理从执行性向决策执行性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属于执行性,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生产指令来自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生产指令来自于市场信号,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的产品开发。

管理模式的转变

从单一的经营战略向灵活多样的经战略转变。产品的多样化,迫使企业改变计划经济单一的经营策略,实施多品种、差异化战略。产品档次的高层化,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含量大大增加。以质取胜、以优取胜取代以貌取胜,市场更加规范要求企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产品开发要做到以老养新;产品的升级要做到推陈出新;要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良性循环。在管理具体工作中,要抓经营领域的四定位:行业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人才结构定位。

企业高层领导工作重心的转变

从生产管理型向战略决策型转变:

供求平衡或供不应求时,企业领导属于商品经营型,既重视生产也重视市场。市场发育正常时,企业领导要向多种经营型和资本经营型跨进。企业高级领导要研究市场信息、行情,研究竞争对手,重视市场调研、分析、预测;研究资源的最佳配置,人、财、物的合理调配,正确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企业高级领导要研究风险与机遇,研究市场的适应性;研究本企业的战略重点,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事务型向政策研究型转变。企业高级领导要熟悉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并用好政策。注意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如转移、跟踪优先发展的产品;研究营销策略,并确立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重大措施、重要政策。

现代市场竞争的新热点

现代市场竞争的新热点主要有:技术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人才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聚焦点;知识经济成为市场竞争的新话题;结构调整成为增强竞争活力的新措施;绿色营销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新特点;名、特、优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现代管理又要求企业家具有发展眼光,要有魄力胆略,要有组织领导能力,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上一篇:奠基仪式邀请函范文下一篇:我心目中理想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