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推荐13篇)

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

根据以上分析,本次活动的提升点是:

1、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准确地认识二等分,并能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进行二等分。

2、在二等分的过程中,多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图形进行二等分,发展其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

1、活动以故事形式导入,设置悬念,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

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性的特点, 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 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幼儿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 主动地进行探索, 激发思维想象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幼儿来说, 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统计”时, 在导入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幼儿园开联欢会, 可热闹了, 有的小朋友在唱歌, 有的小朋友在跳舞。为了办好这次联欢会, 老师买了好多水果准备分给所有的小朋友。可是到了最后, 有的水果还剩很多, 有的水果却已经没有了, 于是, 有些小朋友不开心了。动画型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和注意, 教师则通过刚才的故事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些幼儿不开心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组织幼儿讨论, 从而自然地将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 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 证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 有利于其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 促进自主学习。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 制作多媒体课件, 将红领巾、三角板的颜色去掉, 只留下其外框, 教师指着这些外框让幼儿数一数这些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 这样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随后计算机屏幕上三条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 对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一意义给幼儿深刻的印象, 对新概念的建立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而达不到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呈现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 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幼儿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 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 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 使每个孩子都获得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 有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发展思维能力。

如数学活动“认识梯形”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逐一呈现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并启发幼儿思考: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图形转化成梯形呢?幼儿思索、回答, 教师利用多媒体操作现场实践, 形象地呈现出幼儿思维的过程, 让其感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经验, 从而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知, 如果能启迪幼儿的思维, 促进幼儿自主探索,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幼儿带来的学习困难。在教学中, 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 通过演示引导幼儿进行正确实践操作, 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的体现,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例如, 幼儿在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后, 在以上所例的活动“认识梯形”中, 就可以让幼儿自己上机操作实践, 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理性认识, 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深刻领会教学思想, 揭示教学本质,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最富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营造活跃思维的气氛, 准确地把握哪些内容该用课件来演示, 扬长避短, 合理运用, 并将它与教学艺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完美地结合,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数学教育, 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从而开创数学教育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郑毓信.现代教育技术面面观[J].数学教学通讯, 2000 (08) .

试谈大班额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篇3

一、爱学生,培养责任

我国教育家夏焉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作为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全身心的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心里接受老师,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持久下去,除了喜欢,还应教育学生以学好数学为己任。教师要常常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不仅仅是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而是对我们今后继续学习、工作以及民族的发展与未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是一种责任使然。

二、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使这一要求在大班额教学班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要从不同层面去了解每个学生,给全班学生合理分类,然后将每类学生合理搭配,分学习小组分层次指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为了防止时间空耗,保证小组讨论的时效性,要认识到合作学习是学生独立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独立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更是一次调整其认知结构的机会,也是给优生一种交流展示的机会。这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合作兴趣,产生探索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也能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落实。如教学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高,由于学生各方面存在差异,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高”与“底”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及三角板的“比”、“放”操作等有困难。可利用小组活动,优生帮助学困生,在同伴交流與一对一的帮助下,全班学生顺利掌握这些平面图形高的画法。这样的学习活动还可延伸到课外,开放探索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展开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真正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三、分层要求,分类指导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就要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只要在确定课堂教学要求和设计教学内容时体现这方面的要求,就能在课堂教学中“让优生吃饱,中差生吃好”。同时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练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的梯度,体现层次性。如教学“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堂练习设计可分如下层次:

(1)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①某小学今年有教职工和学生约2500人,其教职工占总人数的 ,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②某小学六年级四班有女生40人,男生比女生人数多 ,男生有多少人?

(2)对比练习:根据算式补充条件。

学校有30个篮球,_________,足球有多少个?

这样的课堂练习,下保了底,上不封顶,各类学生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四、反思比较,不断提高

有比较才有鉴别。让学生每隔一个时段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总结、比较,发现自己学习方法的进步与不足,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同伴的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这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提高很大。

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作业,请写出你最近“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哪些收获?”然后全班交流。先我担心很多学生难写,结果他们的总结让我刮目相看。有一位学困生写道:“过去我对数学索然无味,成绩老是提不高。现在我知道怎样去看书了,尤其是书上的插图,同时还学会了一些思考方法,把不懂的在小组交流时提出来,得到同学的帮助,解决问题。我觉得自己的进步很大,我想,自己过去不如人家,将来就未必输给人家。”这让我看到了学生不只是学习方法在进步,而且学习意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学习信心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4

大班数学《8的分解与组成》教学反思

为了让大班幼儿能在小学有效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知识,幼儿园的大班教材就已经安排了数的分解与组成内容,其中第一学期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第二学期安排的是6至10这5个数的分解与组成,这也与《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目标要求相符的。

第一学期大班的幼儿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分解与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尽管以往教学数的分解与组成时,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还是发现,活动过程与方法都有些机械,不够灵活,所以本次活动前我用心思考:如何以游戏的方式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如何用操作来引发幼儿思维的活动?

去年10月份,我在园内公开课时,执教了《4的分解与组成》,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的设计非常好,就是没有给幼儿提供记录单。所以在后来的数的分解与组成活动中,我都给孩子们提供了记录单。本次在执教8的分解与组成时,我课前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张大的记录单和8个苹果图片及提前画好的一棵苹果树。

参照教学用书中的活动设计,先学习8的组成,运用“结苹果”的游戏,幼儿很快也很顺利完成了活动任务,效果良好。在运用游戏“摘苹果”来学习8的分解时,我指名两个幼儿来进行“摘苹果”,其活动目标就是要求幼儿知道8具体能分成几和几,两名幼儿上台后,拭目以待,老师一声令下,“摘苹果”开始了,结果是A摘了4个,B也摘了4个,这样就把8分成了4和4,幼儿记录后,重新换幼儿,游戏继续进行,通过6轮游戏后才发现,8能分成4和4,出现了4次,8能分成5和3出现了2次,而8能分成1和7及其他情况均未出现,这是因为,每个幼儿都不想落后,都想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他们的能力相当,所以摘下的苹果数总是相差不多,如果用这种游戏方法可能很难完成活动任务,而且效果不佳,此刻,我机灵一动,打算重新考虑游戏方法,对幼儿说:“这个游戏经常出现重复现象,我们不玩了。”于是在美工区,拿来两个可比克的盒子,取来8根水彩笔,指名幼儿来分,告诉幼儿,每次分的要和别人的不一样,很多幼儿的常规思维就是等分,首先是8能分成4和4,接下来,就有幼儿将彩笔分成了5和3,当然也有重复的分法,但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就会发现重复,于是掌握了规律的幼儿就在前面幼儿分的基础上,直接将一个盒子里的水彩笔,取出一支,放在另一个盒子里,幼儿们一边探究,一边分,一直将8的7种分法全部分完,并正确记录了下来,在此时,我依旧用鼓励的口气说:“赶快开动脑想想,还有别的分法吗?”就在其他小朋友还在思考怎样分时,C突然举起了手说:“老师,老师,我还有分法。”我以为他肯定是慌张,弄错了,就给他一个机会:“你说吧!”“8可以分成8和0,8可以分成0和8”,他一口气说完,很是自豪。于是我表扬他:“你真是个爱动脑子的聪明的孩子!”

最后在填写记录单时,对于填写的顺序我作了引导和指导,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了填写,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活动很重要,不仅仅是物质教具材料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幼儿预设生成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提前备的活动设计只是一种预案,教学活动中要随时调整活动方案,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课前备的教案去执行,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自己主见和构想,不要照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才能使活动效果趋于高效化。

2.幼儿园的活动虽说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游戏情境中渗透知识,但是,并不是说越好玩的游戏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活动的有效性,不要一味地为了游戏而游戏,失去了游戏性活动的目的和价值,降低了游戏活动的效果。

3.虽然本次活动效果比较良好,但是中途出现了一点小的意外,临时改变了游戏方案,操作材料有限,只有一部分幼儿参与到了活动中,进行了分彩笔的活动,对于绝大多幼儿来说,只是举了手,也没有实际操作,故此,我们在准备活动材料时,必须考虑到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其操作活动,这样才是是最公平的课堂。

大班数学教学大纲 篇5

上半学期百以内数进位加与借位减数学算式得数比较大小应用题:理解口述应用题,学会解答口述应用题及自编应用题,20以内加减:解

答仿编:自编自接:看实物编看图片编看算式编

加法:10以内,加的几种形式:合并、增加、按序数求和。

减法:10以内,减的几种形式:求剩余、求差、按序。

如:牛牛一共有多少块糖果?现在牛牛还剩下多少块糖果?

4看图自编应用题

5括号题(5+2)--7=?

6序数 学习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上到下)正确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7书写阿拉伯数字(1--100)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

8掌握100以内的单双数。

9认识位数 万位数

10认识 前天后天认识方向 东 南 西 北

11认识钟表

12认识货币

13思维训练题100以内数的唱数 正数 倒数 按群计数(2351020)

下半学期

1练习百以内各种算式题

2书写数字

3思维益智题多位数直加直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练习

4教幼儿懂得对不同的量进行测量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6

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活动,请幼儿帮助小猴分窗花,在这个集体学习环节当中,主要以个别幼儿上台操作为主,引导幼儿把这6朵窗花分给小猪和小兔,你会怎么来分呢?并且每一次分的结果都要不相同,进行一两轮之后,再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同样的还是要求每一次分的结果都不相同,讨论之后再引导幼儿进行操作。

结合幼儿的学习情况,我注意了以小组操作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以帮助幼儿在练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第一、二、三组幼儿“分窗花”,第四、五组幼儿“涂气球”,第六、七组幼儿“连线”。在操作时,大部分幼儿能够写出3组以上分合式,部分幼儿能够全部记录出来。针对能力强的幼儿,我鼓励他们完成了分窗花、涂气球这两部分操作,并且做到能够有序的进行记录,但是仍然有个别的幼儿不能正确的进行操作。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我进行了课后辅导,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创编大班数学游戏的策略 篇7

一、借助传统游戏创编数学游戏

我们以幼儿熟悉的传统游戏为基础创编数学游戏。 由于幼儿熟知这些传统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很快能熟练玩这些数学游戏了。

1.来源于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 我们创编了许多源自传统体育游戏的数学游戏。 如“和时间赛跑”, 该游戏是由体育游戏“丢手帕”改编的,目标是帮助幼儿掌握昨天、今天、明天和一个星期中每天的顺序等时间概念。 玩法是每位幼儿都佩戴了星期×挂牌,教师以击鼓传花的方式发令,当鼓停时花传到谁手中谁就说: “我的昨天 (或今天 、明天 )快快跑 ”,此时佩戴的星期× 挂牌正好是“昨天”(或今天、明天)的幼儿,就得逃跑, 以免被发口令者抓住。 又如我们将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改编为同名的数学游戏,其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玩法是每位幼儿分别戴上1~9的数字胸饰,每次玩时,老狼先说出一个数,如10,游戏中当老狼说“10点钟,天黑了”,那么小羊就得去找与自己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朋友,找对了朋友就可以避开狼的抓捕,找错或没找到就要被狼抓。

2.来源于益智游戏

我们创编的许多数学游戏是来自益智类游戏,如改编于同名纸牌游戏的数学游戏“抽乌龟”,其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玩法是取出一副牌中所有1到9的纸牌和大王,均分给两个玩者。 两个玩者先商定一个数,如10,玩者先将自己手中合起来是10的两张牌拿出来放在一旁, 然后开始轮流抽对方的一张牌, 如果抽到的牌能和自己手中的一张牌组成10, 就把这两张牌放到一旁,谁先没牌就是赢家。 又如数学游戏“碰碰乐”,它是在拼图游戏的基础上创编的,其目的是帮助幼儿了解图形组合的规律。 玩法是两个玩者各持有若干块小三角形,一人发出一次指令:碰一碰, 碰一碰,两个三角碰一碰,你碰我,我碰你,碰完以后变成×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谁先用手中的三角形拼成指令要求的图形, 就把用过的三角形放置一旁,谁的三角形先没了谁就赢。

二、巧妙制订数学游戏的规则

数学游戏是规则游戏,规则是游戏的重要成分,保证游戏得以顺利地完成。 经过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两种制订数学游戏规则的方法。

1.借壳巧用———游戏前制订规则

对来源于传统游戏的数学游戏,考虑到幼儿十分熟悉前者的游戏规则, 可以采用借壳巧用的方法,即套用原来游戏的规则,并根据数学游戏的内容对原有规则进行修改。 如数学游戏“和时间赛跑”的规则,就是套用和组合了传统游戏“击鼓传花”和“丢手绢”的游戏规则,游戏开始部分的规则是用鼓声来制约传花时间,游戏基本部分的规则是鼓声停止时手上有花者为发令者(原有规则是持花者是表演者),同时又是追者,而挂有相匹配星期牌的人为逃者(原有规则是投放手帕者)。

2.对症下药———游戏中深化规则

制订的数学游戏规则可能有不完善之处, 可以根据游戏中出现的情况而增设新的规则,即对症下药。 游戏中需要增设新规则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规则增设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如数学游戏 “抽乌龟”,有一次两位幼儿始终分不出胜负 ,因为其中一玩者手中剩下了“乌龟”(即大王)和纸牌4,而另一玩者剩下的是纸牌7。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组织孩子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了原因:4和7无法组成10,这说明前面玩的时候肯定有人犯错。 为此,孩子们制订了新规则:将每次组成10的两张纸牌整齐地放在自己身边。 这样,游戏中是否有错误,犯错者是谁,错在何处就一目了然了。

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教学模式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62-02

近年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高职数学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确保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深化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同时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意见。

一、在高职数学课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扩招的形势下,学生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导致原有的教学资源出现短缺的现象,如何正确的协调处理教学资源和大量学生之间的矛盾成为高职院校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增强了高职数学课的实效性。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大班形式下进行整体、统一的教学,并以小班研讨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转变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将学生摆在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该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课堂教学重点,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研讨的途径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利用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

二、在高职数学课中应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师生间的互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模式下的数学课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教师要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关注,体会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从而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讨,将理论知识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感受合作的力量。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积累教学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结合数学课堂知识,合理的应用教学手段,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改善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制定教学阶段计划,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

受传统教师教授、学生听讲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较弱,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在应用新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后,数学教师要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制定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还要提高对数学课小班研讨教学环节的重视,将大班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应用,让学生完成针对性的习题训练,有条理、有步骤、按部就班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施多元化评价考核制度,兼顾教学结果和过程

新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原有的评价考核制度进行改进,丰富考核方法,设置多种日常考核方式,例如:随堂小考、自学报告等。在对学生數学成绩进行判定时,应做到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的整合起来,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期末成绩,也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日常考核结果纳入评定标准中,实施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在小班研讨教学过程中,完成小组代表发言后,还要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测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营造一个和谐的合作研讨环境,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结语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高职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高职院校应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进行数学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强化师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考核制度,兼顾教学结果和过程,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9

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易于理解容易于接受,就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一节课,我运用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在其中。然后让学生由数画上的物体的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的数量,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数一数”的学习动中,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尤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培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不断获得成功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部分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教学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创新

数学教学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所以为了做好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好数学知识。目前我国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水平。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创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保证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另外,问题情境创设可以采用游戏、图画以及谜语等方式,这样会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直观,会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找图形”时,首先教师创设游戏情景,教师给幼儿展示了许多形状、大小不一样的彩色图形,对幼儿说:“这些彩色图形喜欢与自己特征相同的朋友做游戏,你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特征相同的图形吗?”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彩色图形,一一说出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等,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彩色图,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找出这些图形的共性,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觉得哪些彩色图形适合做朋友?”让幼儿找出形状、颜色以及大小相同的图形。

二、充分结合实际生活

在幼儿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材内容、教材环节与幼儿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以此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其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小小文具店”时,首先教师按照幼儿的不同特点,对全班幼儿进行了分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文具,并说出它们的功能,互相介绍完之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幼儿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文具以及它们具有的功能;其次,教师让每个小组设置一个文具店,小组成员通过分析和讨论,确定文具的摆放、文具店的名称以及文具的价格等;再次,幼儿对文具店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检查;各小组再选出一个售货员,负责售卖文具,顾客拿“10元钱”到各个文具店买东西,把想要的东西买回来,放到自己的书包中。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幼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是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探究材料,同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较新奇的探究材料,使幼儿有想去动手触摸的欲望,从而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花儿与夹子”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夹子,原本对收集夹子感兴趣的幼儿,面对各种各样的夹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各种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热情,然后教师通过花儿图卡和夹子,开展了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给幼儿提出一个10以内的加减法,让幼儿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在图卡上夹与得数相同的夹子,经过几次计算之后,幼儿丝毫没有感觉到枯燥,反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教学活动交流与反思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多为幼儿提供“对话”的机会,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交流与对话,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数学思想,同时在完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之后,还需要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反思,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身。

总之,创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应加强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充分结合,同时还应为幼儿的探究式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加强教学互动的反思与交流,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大班数学活动:交换市场 篇12

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 我把等量替换的数学知识融入故事当中, 通过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幼儿跟故事中的角色一起, 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

2.尝试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3.体验换购物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PPT课件, 创编故事《交换市场》, 《去郊游》音乐, 苹果、菠萝、桔子、樱桃、梨、草莓等水果图片若干, 创设桔子、桃、草莓三个水果摊情境, 大、小记录单 (附后) 。

2.经验准备:有初步的等量替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 导入活动

师:熊爸爸和熊妈妈有6 个孩子, 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今天又到了交换市场开放的日子了, 小熊们可开心了。

师:猜一猜, 交换市场是干什么的?

二、分层次探索, 解决问题

1. 讲故事, 了解交换物品的规则。

师:熊爸爸给了老大、老二、老三每人2 个苹果, 给了老四、老五、老六每人1 个苹果, 让他们自己去交换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熊妈妈对他们说:“孩子们, 你们听好规则, 1 个菠萝换4 个桃, 一个桔子换3 个樱桃, 1 个苹果换1 个梨, 2 个苹果换1 个菠萝, 1 个梨换4 个草莓, 1 个苹果换2 个桔子。”熊爸爸又对他们说:“孩子们, 你们想换什么水果, 一定要看清楚, 算仔细了, 换好以后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

2. 引导幼儿观察、替换、验证。

(1) 提出问题。 师:老大用2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梨呢?谁愿意试一试?

(2) 个别幼儿尝试替换, 师幼共同操作水果图片进行检验, 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

(3) 教师操作PPT演示替换的过程。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大换的梨和我们换的是不是一样 (见下页图1) 。

3. 游戏“交换市场”。

(1) 介绍游戏玩法。师:老二用2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桔子呢?老三用2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桃?老四用1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草莓 (见图2) ?请小朋友们分别到桔子、桃、草莓的水果摊上, 自己动手操作图片交换水果, 并把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

(2) 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观察、指导, 提醒幼儿按照规则进行交换。

(3) 教师操作PPT检验等量替换的结果。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二、老三、老四换的水果和我们换的是不是一样 (见图3、图4、图5) 。

4. 尝试运用推理解决问题。

师:老五用1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樱桃?老六用1 个苹果可以换几个桃?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动脑筋思考, 然后在黑板上的大记录单上记录自己的结果。 (交换活动难度增加, 让幼儿不借助操作材料只凭借交换规则, 运用推理的方法帮老五、老六解决问题)

再次操作PPT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见图6、图7) 。

三、去郊游

师:小熊们都正确换好了自己喜欢的水果, 他们一家要去郊游了, 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玩吧, 走喽。 (播放《去郊游》音乐)

附记录单

小记录单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13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能进行30以内的物群计数,说出总数

2、体验两个一数计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细致地用新的办法计数。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准备

活动道具:黑白棋子各1筐,空筐两个(自备)多用插板1个,已插好的29个组块(如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派派麦麦带来了许多围棋子,你知道一筐有多少吗,怎样才能知道呢?(数一数)“派派和麦麦想请你用一种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个棋子,这种方法叫两个一数,你们知道两个一数是怎么数的吗?大家会数了吗?”

2、演示规则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去找一个好朋友,两人合作来做数数的游戏。(请一名幼儿配合,边说边演示下面的操作),两人分工,一个数白棋子,一个数黑棋子,一个数白棋子。数之前先在活动单上的方框先画出你数的是那种棋子,然后开始两个两个数,数完之后在活动单上圈出你的总数,然后两人交换材料再做一次、最后看看两人圈出的总数是否一样。“教师:“这个活动的名字就叫“数的快“。大家会玩了吗?

3、介绍巩固活动 出示底纸1(排座号):“今天我们可以接着玩“排座号“的游戏,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请幼儿复述规则。

4、分组操作

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理解规则,教师重点关注幼儿合作游戏和两个一数的表现,并做个别指导。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幼儿的操作,观察幼儿能否友好合作,能否将两个数,选择指导对象,适时提供帮助。

5、提示换组

教师:“做完一个活动的小朋友 请你先把材料还原,然后可以去其他组去玩一玩。

6、交流评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为三点:

1、能进行30以内的物群计数,说出总数。

2、体验两个一数计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细致地用新的办法计数。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操作,兴趣点很高。但是对于两个一起数的方式,很多幼儿还是在这节活动中很难掌握,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在操作活动环节还是会一个一个的点数。通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减少棋子的数量,比如一开始各投放20个黑白棋子,然后通过幼儿的掌握水平,再逐渐增加棋子的数量。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2

设计意图:

守恒观念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各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都是建立在量的不变性的原理基础上的。大班的幼儿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已倾向于自主探索去寻求答案。“面积守恒”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难理解的一个内容。但却符合大班幼儿爱探索的年龄特点。对此,我选择了《体验面积守恒》这节活动。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在活动中我将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操作的环节,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感知,会比较用相同的小图形组成不同形状的大图形的面积,感知大图形虽然形状不同,所摆放的小图形个数、形状相同,从而推理出大图形的面积相等。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活动,使自身动作与所学知识协调,从而获得知识。整个活动由初步感知——排除干扰——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难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引导幼儿去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继而粗浅地掌握了图形面积守恒的概念。

在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比较法、讨论法、操作法,让幼儿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玩一玩中了解了原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是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的。从而轻松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能够大胆的探索发现。

2、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进一步发展观察力、探索发现能力。

3、能不受形状、颜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扰,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难点:能不受排列形状、颜色、方位的影响,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活动准备:

图形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初步感知图形面积守恒

(一)整体导入,引发话题。

请幼儿观察正方形并沿着图形上面的虚线进行分割。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部分?是什么图形?

(二)探索发现,分割比较。

1、比一比、看一看这四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为什么说它们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操作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四个三角形是一样大的。

小结:将四个三角形摞在一起,边与边、角与角对齐的方式重叠在一起,比较出四个三角形一样大。

(三)图形还原,逆向深化。

还记得老师最初给你们的是什么图形吗?你还能用四个三角形变回原来的图形吗?

小结:我们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合起来能在拼成原来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大小不会变。

二、排除排列干扰,体验面积守恒

(一)知识迁移,感知面积守恒。

这四个三角形除了能变成之前的正方形,你还能把它们变成其他的图形或图案吗?

(二)排除排列干扰,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1、你变出的图形和刚才的正方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2、观看PPT课件,拓展幼儿知识经验。

小结:分割出的图形的排列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它们数量和大小没变。由它们所组成的新图形的大小也不会改变。

三、小组合作,进一步感知体验面积守恒

请幼儿分小组合作拼摆图案,并通过记录进一步深入感知面积守恒。

小结:数量、形状、大小相同的地垫拼成的不同的图案,它们的平面大小是一样的。

我这里还有更多的地垫,我们一起到外面拼一拼、摆一摆,看看它们还能变出什么不同的图形或图案,在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是不是一样,带好你的地垫,快跟我一起出发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3

“百数表”的教学是在幼儿学过读数、写数之后。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幼儿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幼儿的思维,而且开阔幼儿的思路,提高幼儿的学习的兴趣。

第一次观察是完整的百数表,让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百数表去观察。让他们快速发现百数表的横行、竖行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从中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以此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二次观察是遮挡百数表的部分数字,让幼儿猜一猜,从而达到使幼儿对数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利用百数表猜数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因为幼儿对数字间的相互联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幼儿只要利用学会的方法对重排的数字进行推理论证,就能形成结论,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本次活动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先遮挡一个数字,慢慢增加到遮挡四个数字,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掌握本次活动的重点。

开始找规律的时候,有些幼儿对规律的表述还是存在表述不清的。因此活动上中幼儿能说出最后一竖列都是10,20,30……,已经是很好的答案了。行列的规律的寻找,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得还是太快,有很多幼儿还是没有很好的反应过来。幸亏练习的设计比较好,还是能帮助幼儿逐渐清晰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的减法。

2、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二、活动准备

1、提前把卵生动物的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2、《狮子和蛋》幼儿用书。

3、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为。

2、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边,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鸟妈妈筑了个窝,生了3个蛋,有两个蛋孵化小鸟,窝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鳄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孵化小鳄,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都孵化出小宝宝,叶片还有多少个蛋?

3、认识“-”减号,每次讲完一促故事,老师引导幼儿 在白板上写算式,找出答案。并请幼儿说说“-”表示什么?

4、幼儿两人一组,师 给每组幼儿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 减法算式。

5、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在生活还可以利用什么东西进行5以内的减法学习的?

反思:这堂课整个过程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一开始动物和他们的蛋出现时,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很想知道答案,所以课堂气氛很好,孩子也很积极配合,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开始时孩子们还很清楚开始有几个最后剩几个,后面就有点乱,有些是不明白讲的是什么,有些是知道但是结果却算错了,但总体而言还是达到了整个活动的效果。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将数量为4的雪花片分别分成两份,探索各种不同的分法。

2、探索并发现分合式中互换关系和递增递减关系。

3、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如数字、标记等、记录自己分雪花片的结果。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雪花片、本子、笔、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

教师: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做问答游戏,老师问,小朋友答,你们会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二、幼儿探索并验证4的`组成规律。

1、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许多雪花片,现在请小朋友们每次取出四片分成两份,每次分的数目不能相同,并把分的结果记录在本子上,分一次记录一次。

2、教师指导幼儿探索。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给予提示。提醒幼儿每次分的要和前面不一样,分出来的两部分数量合起来要和原来的数量(四片)一样多。分好后及时记录分的结果,记录的结果要和分的结果相同。

3、幼儿展示探索结果。

教师:小朋友们是怎样分的?幼儿说出每一种组成形式,教师要用数字在黑板上有顺序的记录下来。

教师展示幼儿的记录单,并让个别幼儿说一说他喜欢哪一个记录单,为什么?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比较清楚的记录方式。

4、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数的组成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记录下来的4的各种组成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和思考。

教师: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的记录,你们能发现什么:左边的一行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逐一递减)再看右边一行数有什么特点?(逐一递增)

(2)教师小结:分出来的两个数一个数减去1,另一个数就增加1,但总数不变。我们再来比较第一和第三组的分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都有1和3只是互换了一个位置,1和3,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巩固练习。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31页。

2、教师读题:请用画圈的方式把4个苹果分成两份。每排答案都不能相同。

3、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讲评作业。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6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该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幼儿在分东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的分合关系;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了记录方法并内化数的分合知识:在帮玩具找家人时运用已有经验解决了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提供玩具让幼儿操作,同时通过猜拳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猜拳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活动过程充满挑战,幼儿跃跃欲试;猜拳过程需要两人的磨合,能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幼儿只有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才能逐渐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幼儿只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信心,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帮玩具找家人”的游戏任务是让幼儿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当教师问及怎样才能知道气球中的秘密时。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完成了任务,满足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玩具的活动远没有结束,教师可以在节日里提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玩具让幼儿分类、数数,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玩具,统计不同特征和种类的玩具,并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教师应努力让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核心,将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相关经验,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7

数学活动《打扮新年树》该活动我准备了一棵实物新年树,和许多礼物挂件,这样的情景创设着实让孩子们激动了一回。如此,孩子们在按数取物的环节,无论是操作者还是关注的孩子都十分的投入,操作的正确率也是比较高的。然而,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就有一些值得自己反思的细节了。看到孩子们在第一环节中的出色表现,想必孩子们是牢牢掌握了6以内数量的数物对应关系了。因此,我迫不及待地将人手一份的“新年树”操作材料投入集体操作活动,难点就是在每棵新年树的树干上写上了不同的数字,让孩子们根据新年树上的数字画上自己喜欢的礼物数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孩子画着画着,就忘记了先前的任务,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以图画为乐趣,礼物画得细致精美,但是数量却不符合事先核定的数量。我想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不长,画礼物的形式使得孩子注意分散,不利活动展开,调整为贴礼物的环节就可以避免孩子操作中的不利因素干扰,从而真正为操作实效服务。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8

《认识人民币》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功能。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节课的开始时。我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认识人民币”同时也渗透一种德育思想在其中,合理利用零花钱,教育幼儿养成节约的品质。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区分硬币和纸币。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为了完成这一环节,我课前让幼儿准备了假币,所以我就让幼儿拿出样币逐一进行辨认,并让有疑问的幼儿请教同桌。反馈提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人民币的面值?”通过幼儿的回答总结出方法。再让幼儿对手中的样币进行分类。最后一个环节是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在这次活动,课上的很好,完成得还很顺利。我思考了许久,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在这次活动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于1元的人民币比较熟悉。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因为人民币每人都有一份,所有的幼儿都看的很仔细。

2、在《纸币找朋友》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是多少人民币,幼儿怎样拿这么多钱。

3、《看谁拿得对》这个游戏,大部分幼儿都能拿正确。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9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九以内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学中,学会10的加法。

3.能将的10的加法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中。

4.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购物券、贴有数字的动物卡片。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10的加法》PPT课件

教学过程:

1.碰球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碰球的游戏吗?(会)那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这里有一个规则,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来是9。你们准备好了吗?嘿嘿,我的两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两球碰7球,2+7=9)... ...

2.新授10的加法。(PPT)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可真好,所以我决定要给你们一些奖励。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去吗?(想)好,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0的加法》含PPT课件

师:你们看,那边有很多漂亮的鸟。请你们自己观察,你看见了什么?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鸟儿?你能为这些鸟儿列个算式吗?

师:看过了美丽的小鸟,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继续逛下去。呀,这次来的是谁呀?(小狗)小狗怎么样了?(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笼子外面)数数笼子里的有几只?外面的又有几只,一共有什么?你来给小狗们列个算式好吗?还可以有怎样一个算式?

师:最后我们去美丽的花丛里看看,这里面也藏着小动物哦。原来是勤劳的小蜜蜂。我发现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样哦,你发现没有?有绿头发和黄头发的蜜蜂。数数绿色的有几只?黄色的几只?总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请你来给小蜜蜂列算式了。那这次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呢?(没有)为什么?(前面的数字又是5,换位置以后也是一样的)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动物园的小动物呀,每个种类都是10个,这就是这个动物园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戏:动物超市

1)幼儿购物游戏师:动物园逛完了,我在动物园还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动物超市。在里面我们可以买些纪念品。看,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10元购物券,你们等会可以去超市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每个纪念品后面都标有价钱。在这里呀,我有一个要求,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有没有听明白。这是我在动物超市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买了什么?你们看,我买了两样,这个是多少钱?这个呢?..+..=10,所以我刚好把10块钱用完了。好,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购物券去超市购物吧。记住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

2)互相检查师:买好的小朋友请回到位置上,现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买到了什么?还可以互相检查你有没有买对,有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发现错误的小朋友,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儿介绍自己的购买情况师:谁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买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1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学习9的组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PPT课件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2、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3、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4、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2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3

《找邻居》教学反思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能也会有难度,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可能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中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决定选择《我的邻居朋友》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一结束就发现许多的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对此次活动作以反思:

一、借助故事,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故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二、调整教学顺序,分解知识难点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对学习相邻数的安排是先认识比本数多1的数,再认识比“本数”少1的数,最后总结出比本数多1或少1的数是它的相邻数。我觉得这种教学不利于幼儿掌握相邻数这一知识,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

三、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用一节课中的学习方法,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4

数学游戏对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在游戏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同步协调发展。

在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我在教大班学习6的分合与加减时,我在导入时出示小猴小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然后用儿歌;小猴爬上苹果树,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三个苹果一直数到八个苹果,吞下肚,呃!呃|!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我都爱。指出今天我们要学的是6的分合,趁小朋友兴趣·正浓我又在新授环节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轻声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让每个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操作物品“苹果”,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6的分合。再用口编应用题的方法学习6的加减法。就这样每个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巩固时我用平时没做过的游戏——“摘取爱心”的游戏:出示一颗爱心树,树上结满爱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6以内加减法试题,幼儿随音乐摘爱心后算对的爱心卡片就送给他。这样大大的增强了小朋友的兴趣。接着是出拳游戏:如复习6的分合时教师与幼儿共同玩出拳游戏,我出“2”,小朋友出“4”,2和4合起来是6,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游戏。

真正让小朋友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每个小朋友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合”、“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这些游戏都为以后学习有关应用题做了铺垫。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学概念,活跃思维。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具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具要新颖、直观,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如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可操作性教具,让幼儿去摆弄、去思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幼儿才会有兴趣,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具,给每个孩子提供充分感受数学,参与学习的机会。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

情趣。令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游玩,让数学变成一种好玩、有趣的游戏。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5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加强,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会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他们喜欢用数字相互留下电话号码,喜欢用很多常见的字来相互留下地址,加强相互间的交往。这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都还都处于零碎状态的幼儿,那些知识碎片就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XX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

4)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门牌编对了吗?没有编对的调整过来。

三、探究学习认识住宅地址

(幸福小区)小区落成了,大家为小区的落成放个三响炮表示庆祝吧。“啪!”(集体击掌三下)

1、探究楼号。XX小区里有几栋楼房?请小朋友来编号。

2、探究单元号。观察第一栋楼房和第二栋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栋短,第二栋长……)第一栋楼房有三个单元,第二栋楼房有1、2、3,4、5五个单元。让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教师逐一指各栋楼房,说说各栋楼房都有几个单元。

3、探究栋、单元、层、间的关系。红红要住进这个幸福小区了,她拿到了她家的钥匙,钥匙上有她家的地址(出示及钥匙地址卡片2—3—301),你看得懂吗?你知道他家的地址是XX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单元?哪一间吗?

4、巩固认知。如果请你也来这个新小区住,你希望住在那里,请在新家的阳台上插一枝花,并告诉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几栋第几单元几零几?(请幼儿指出具体住处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说“我的新家在XX小区XX栋XX单元XX室,欢迎大家到我的新家来玩”。)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分别板书。

这个小区太漂亮了,徐老师也想把家搬到XX小区来,我喜欢这套房子,你能说说徐老师新家的详细地址吗?(XX小区第4栋第二单元501。)

四、巩固迁移尝试生活中的运用

搬新家:小区建好了,很多住户要搬进来了。请你帮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吗?请你根据他给的地址帮助他们搬进新家。

请一幼儿讲解他准备把新住户搬进哪里?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XX表示第XX栋,中间的XX表示XX单元,后面的XX表示XX房间。(同伴间可相互交流)

五、延伸活动:小朋友互相交换家庭住址。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活动制作楼房的时候非常的感兴趣。

2、在刚开始编排门牌号时少数的小朋友会把楼数和号数弄混。

上一篇:2024~2025学年度中心校教育教学工作意见下一篇:卫生局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