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精选8篇)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篇1

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这里,我只是粗浅的谈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概念。

人生观的解释是: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而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要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然而,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不仅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只有符合社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才能实现。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是能够实现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决不能脱离社会的客观条件。当今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生观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状态。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所以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不仅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因为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必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事态度,其背后必然是庸碌沉沦的人生观。我们大学生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有成为“先进分子”的能力和人生态度。

十二年的学习路,高中三年的拼搏奋斗,终于拿到了大学的准入证,或许没有进入自己想进的大学,但大学仍然是大学。大学,是学习的地方,而不是玩乐的地方。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学习,逃课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些同学沉沦了,人生观也不是正确的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的生活才会充实而精彩。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的社会实践、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仅具有动物的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人是不能存在的;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主宰。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社会可言。每个人对他人来说只是手段;最后,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人要存在,必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必然要处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总归为社会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从教育的实效性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分析、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更高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广大的公民遵守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

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特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人生观教育的特点应重点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方面。从施教主体的角度分析,教育工作者的施教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矛盾。人生观教育要正确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他们现实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自身实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但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学校不是封闭的环境,学校与其之外的社会享有的信息是互通的。因此,要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就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从理论和实际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要激励他们以科学的人生态度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这对于人类又是新的挑战。人与社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必然要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人与社会才能逐步向前发展。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相结合。人的一生都有各自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是先进分子的追求。大学生是社会的“先进分子”,从思想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对所有的大学生都提出这一要求。人生要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然而,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不仅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只有符合社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才能实现。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是能够实现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决不能脱离社会的客观条件。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存在,人与社会才能发展。我国社会发展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在教育的内容还是在方式方法上都要充分认识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性,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的千差万别主要是门类繁多的价值观导致的,耶稣和佛陀的价值观成就了他们神佛的品质,希特勒的价值观成就了他魔鬼的品质,有人从政,有人经商,有人当牧师法师,有人成了大盗窃贼,这主要是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成就的。

价值观就是一种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或者说他们的价值观是混乱的,不确定的,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也不清楚人生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他们在随大流,东风大了跟东风,西风强了随西风,忙了一辈子,也没忙出一个所以然来。

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的苦恼和不幸主要的在于没有人生的方向和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来自对宇宙时空和生命的正确认识,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对大千世界纷呈万象的认识和感悟使我们觉悟到宇宙中有一个超自然灵魂——上帝,也认识到宇宙是有序运行的,控制有序运行的力量就是道,一切的一切都在上帝的灵——道的掌控之中。我们同时知道宇宙中有36维空间,生命是不灭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站,人生只是生命的一次旅行,人生旅行的终点就是又一次生命旅行的起点,这个起点的好坏取决于人生到达终点时生命的品质,品质好的,可以去天国旅行,品质差的,就去生命的下层空间旅行。

基于以上的世界观和生命观,生命禅院倡导的人生价值观是这样的。

完善生命的反物质结构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生命是无限的,人生是有限的,人生奋斗一辈子所获得的有相的东西最终都是空的,只有获得的无相的东西才是实的。人死的时候能带走什么?金钱、名利、地位、有形财产一样也带不走,父母配偶子女也带不走,带走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修行修炼成就的生命的品质,从基督耶稣的教诲讲,就是积存在天国的财富,从佛陀的教诲讲,就是我们成就的正果。

不惜一切代价完善生命的反物质结构,死后去生命的高层空间享受生命的永恒最有价值,为此,我们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走上帝的道,我们悟道、求道、证道、得道、守道;为此,我们聆听耶稣和佛陀的教诲,积极探索时空和生命的奥妙;为此,我们积德行善,努力偿还亏欠的一切人间债务,尽心了心,入世出世,超凡脱俗,勇敢攀登人生和生命的最高山峰;为此,我们积累功德,勤奋工作,努力积存财宝在天国;为此,我们努力了却尘缘,广结仙缘,越过苍茫,超越时空,将视野聚焦到千年界、万年界、极乐界,将有限的人生投射到无限的生命时空。

除此之外,我们将人生当作一场游戏,单调也罢,复杂也罢,得到也罢,失去也罢,辉煌也罢,寂寥也罢,短命也罢,长寿也罢,富裕也罢,贫穷也罢,好也罢,赖也罢,反正人生是一次旅行,到站必须下车,活一天,就最大限度地追求自由,追求开心,追求快乐,追求无愧我生。

对生命的原理明白的越早越好,或许明天就是人生的终点站,所以,活着的一天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不能虚度任何一寸光阴,决不能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虚无飘渺的东西上,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人斗,不与政府斗,我们把生命交给上帝,交给道管理,决不把生命交给国家,交给政党,交给宗教,交给家庭,交给师父,交给丈夫(妻子),交给任何帮派或组织,更不能交给任何其他个人。

我的命运我掌握!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篇2

一.虚心实腹, 减轻过度竞争造成的精神困扰

在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过多地强调了当好学生。好学生的标准就是一刀切的学习成绩好, 将来考名牌大学, 找有前途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就仿佛走在一座独木桥上, 对于自己也只有一种评价标准。除了少数最优秀的学生, 大多数学生并不符合这种标准。这些学生只能消极地追随自己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 内心煎熬, 进退两难, 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变得消极, 甚至愤世嫉俗, 眼中只能看到社会的种种不公, 根本看不到积极的一面。

《老子》第三章说: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大学生心智已经成熟, 具备自我塑造的能力, 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 如果能遵循虚心实腹, 弱志强骨的原则, 正确分析因社会发展太快而滋生的过多的欲望, 进行扬弃, 甩掉不当欲望造成的巨大负担, 这样才能脚踏实地, 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二.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学习老子辩证法, 避免看待世界时绝对化的错误态度

当代大学生从小到大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所受的教育让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大学是一个小社会, 和中学不同, 各种思潮纷至沓来, 社会的丑恶面突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尤其是将来进入社会, 突然受到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冲击, 部分学生本就建立在脆薄基础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瞬间崩塌, 甚至会瞬间走上与真善美截然相反的道路。

老子思想最受世人重视的就是辩证法。老子认为世间万物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没有绝对的东西。老子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先后相随, 恒也。一切事物及其称谓、概念与价值判断, 都是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的。不要抱着成见来看待这个世界, 更不要固执己见, 当发现世界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就失望甚至悲观。

要正确看待人性的自私面, 老子第四十九章说: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要承认并包容普通人的正常范畴的私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能做到“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 让心胸豁达起来, 真正学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建立宏大的视角,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败得失

由于从小在竞争的环境中长大, 学生都很在意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能够比别人强, 有少数的学生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 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成败得失。

老子第二十三章说:故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现代科学已经证明, 不论是地球, 还是太阳, 甚至整个宇宙都不是永恒的, 生活中的种种纷争更不存在永恒的意义, 都只是一时的得失, 不用过分介意。

老子第二十三章说: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对于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也不要过分计较, 只有不居功, 才有可能真正体现自我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篇3

关键词:延安精神;大学生;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235-02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进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圣城”。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延安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

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一般是指对我党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13年(1935-1948年)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概括。在延安时期,延安精神并没有被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而是以其他相互联系的精神表现出来。原生态的延安精神包括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整风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张思德精神: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白求恩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不怕牺牲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完全不怕困难,对工作充满负责的精神。劳模精神: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无限忠诚,埋头苦干的精神。[2]正是透过这些原生态的精神,我们从中概括出延安精神更深层次的内容。

(二)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2002年3月,江泽民到陕西调研时,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实践证明,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因为有这一政治方向的指导,“到延安去”成为当时一切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和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他们四面八方像潮水般地奔赴延安,形成了“天下人心归延安”的壮观景象。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801通过延安整风,全党思想从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对于中国人而言,为人民服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追溯其来源,当属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延安时期各解放区的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公仆,帮助农民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扫除文盲。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延安精神的本色。坚定地政治方向给艰苦奋斗注入了强大动力,给了延安军民战胜困苦的智慧和勇气。一位老延安回忆说:“延安时期那么淳朴,那么美好的生活气氛,就是由于大家抱着一个崇高的理想,要创造一个新的美妙生活,新的中国与世界。生活虽苦,但苦在体肤,乐在心中。”[4]63毛泽东在“抗大”诙谐地说:“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4]68

二、延安精神在大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任何一种传统、文明、理论、精神,在继承和弘扬时,必须与时代特征和新的实际相结合,否则就要走进历史博物馆。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大学生应当树立的科学人生观

共产主义人生观即无产阶级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人生观。它的基本特点是:(1)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 (2)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其本质是大公无私。(3)以乐观精神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延安精神与共产主义人生观的一致性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的,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在人才素质中首先要问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否则,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才能,也不能有益于社会和人民。延安精神的灵魂和核心正在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与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特点一致。此外,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也需要延安时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做支撑。

(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有了新的进步,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健康、进步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第一,不能从深层次上把握政治理论的内涵,政治素养有待提高;第二、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思想认识比较模糊;第三、不能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价值取向有功利性。[5]

三、把握大学生人生观特点,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人生观主要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问题。人生观教育主要包括人生理想教育、人生目的教育、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教育等内容。

(一)弘扬延安精神,使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

人生观教育最核心的是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大学生要把共产主义理想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为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此外,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些大学生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进取心不强。延安精神对于大学生实现理想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弘扬延安精神,使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生目的教育。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1096他倡导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一是要“全心全意”,不要半心半意或三心二意;二是要“完全彻底”,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要求我们站在人民的立场立身处世,以人民利益为言行宗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自觉抵制和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当然,要做到为人民服务我们就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影响他人,帮助他人。

(三)弘扬延安精神,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价值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与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创造活动的肯定和满足。人生价值是二者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已经开始了尝试。比如:学校组织的各种支教活动、“三下乡”活动等。再如,“支教玫瑰”赵小亭,情系山区儿童,两度奔赴贫困山区支教的武汉大学学生赵小亭,2010年7月21日在贵州贵定县乡村支教途中被山石击中头部,不幸遇难。人们关注赵小亭,不仅是被她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更是被她和像她一样的青年志愿者们的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心系基层、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不畏艰苦、勇于实践的朴实作风,脚踏实地、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所感动。

(四)弘扬延安精神,使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教育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人生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将使人生取得成功。一些大学生面对挫折困难就一蹶不振,丧失勇气。延安时期,人们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但精神生活却十分满足,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南泥湾》《白毛女》等。再比如秧歌舞,它的热烈、优美和大众狂欢色彩。也许要让后世的“迪斯科”、“蹦迪”都瞠目结舌。[7]美国人埃德加·斯诺1936年第一次踏上“红色中国”的土地,碰到了一支红军队伍。他惊异地发现,这支队伍“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4]233人们为什么那么爱唱歌?何其芳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我歌唱延安》,文中的话是最好的回答:“我想,延安的人们那样爱唱歌,大概由于生活太苦。然而我错了,刚刚相反地,是由于生活太快乐。”延安精神就在这苦与乐的强烈反差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4]235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和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良好与否,特别是人生观,对中国软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鉴于大学生人生观方面存在一些不良倾向,结合新的形势不断挖掘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用延安精神来加以积极引导,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剑.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如何践行延安精神[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2]李忠全.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6).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郭德宏.永恒的延安精神[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5]刘永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13).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规划 篇4

好的人生是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职业定位等一系列都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其实主要的还是当代大学生看待社会发展情况不够客观、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系列规划有些脱离实际、有理想化的倾向。其主要的就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期望过高,规划路径设计不合理

2.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

3.过于追求“最佳规划”

目前有不少大学生只盯住大城市高收入、大企业高福利、大机关高地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一些偏僻一点的城市发展。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

为了增加自己的一些所谓的“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做兼职、自主创业、做家教等;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工作保障,不少大学生选择考证来加以保险,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有的大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想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在以后的生活中想得到社会的肯定。总得来说,现在大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真的缺乏职业方向性,他们追求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他们忽视一个最重要的“质量”问题,不管你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情,没有质量的保证,那么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无稽之谈。

其实现在有一大部分大学生是很危险的,他们这样做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累的身心疲惫,其实盲目的去最求一些低质量的东西是不起任何作用。

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很完美,把它作为自己人生最佳的规划。有的人对很多名人得以崇拜,并且有一部分的同学尝试着走一走名人的路线,绝得自己现在也能做到,但最终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有很多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明确自己的“最佳规划”,他们很希望这一次的计划,也将是自己一生的计划,自己能够在这一计划中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自己能在自己的这一计划中终生受益。当他们在做规划的时候那可真的是面面俱到,不愿舍弃任何一个机会。当自己确立好自己的目标后,但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根本就不会灵活采取解决措施。实际上,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生规划的,况且,由于社会的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生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正确的做事强!

要确立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要做到正确的认识自己

2.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要作有效的分析

3.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4.在执行中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措施

大学生人生规划必须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自己

是个人人生规划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一个人只有通过对自己的评估,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未来的人生规划生涯作出最佳抉择。如果当一个人忽视了对自己的自我评估,那么所做的一切人生规划很容易前功尽弃。

社会环境对个人人生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只有顺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向好的东西靠拢,远离一些不好的东西,这样才有可能最大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

制定个人人生规划,就是为了实现某种人生目标,进而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所以目标抉择才是人生规划的核心。首先根据我们个人素质与社会大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化成符合现实需要的长期、中期、短期目标。

人生生涯的策略与措施,是在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制订的行动计划。在我们确定人生目标后,就要制订一个相应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它们。实施策略措施要可行,容易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调查 篇5

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长江大学10余名大学生在荆州宝塔河江段手拉手组成人梯救助不慎滑入江中的两名小男孩。因大多数同学不会游泳,最终2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英勇献身„” 19岁——花样年华,人生中最美时光刚刚开始,3个生命却被定格在滚滚江水中,沉没于救人义举的瞬间。27年前,第四军医大学大学生张华,为救一名淘粪老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而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人的优秀代表。当时,社会引发了激烈的大辩论:如此宝贵、稀缺的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淘粪农民,值不值得?张华事件早已盖棺定论,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但是,中国社会对于个人价值的讨论仍在继续。我个人认为,三位大学生的这种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救人的行为高尚,但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可以高喊,也可以让会游泳的下去。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个性群体,但相同的是社会责任感。此次救人事件,从侧面反映出‘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他们在紧要关头没有忘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从这件事件中,我想,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还应告诫我们的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危机和危难当头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也是我们从中要吸取的教训和值得反思的问题,即,让奇迹多一点,悲剧少一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在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中,是希望和困惑并存,进取与仿徨相伴,健康与消极相互揉合。目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竟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人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他们在申请人党和人党以后,基本上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主要呈现以下三种趋势。

1、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个人价值主体地位明显增强,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多数大学生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同时,强调自我价值,崇尚独立自主,张扬个性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鲜明的特征。他们追求人格独立,主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这种个体主导意识的觉醒,是对传统观念只强调社会价值,否定个人价值的极大挑战和突破,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但大学生个体本位意识的不断强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精神逐步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无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学生发出“郁闷”“、无聊”“、空虚”的感叹,大学校园里自杀、凶杀、盗窃、抢劫等一系列反常或恶性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上的不适应,自我认知及评价的不恰当,人际交往的困惑,恋爱和性心理问题,求职和择业的巨大压力,是产生上述问题的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核心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2、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转向实用主义。富于理想是大学生的天性。我国大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团誓词曾点燃几代青少年的理想之火,他们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人生最高信条,为了理想,他们心甘情愿牺牲眼前利益,乃至宝贵生命。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由理想转向现实。他们往往认为共产主义理想虽然美好,但都是遥不可及、纸上谈兵。因此,他们更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物质利益。具体表现是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价值目标短期化。目前,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缺乏知识分子严肃刻苦追求知识的美德,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人阶层,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大学生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追求高消费,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学生追求高消费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蔓延。

3、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政治上高度集中统一,经济上的一大二公,思想文化上的一元主导,“服务人民,建设祖国”的价值观是当时大学生的根本选择,也是唯一选择。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人,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尽管报效国家,造福人民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识,但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则陷人迷惘,在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重“义”与重“利”之间的冲突中摇摆不定。其中既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追求人生与社会真善美崇高境界的价值观,同时又有消极待命、及时享乐,以物欲满足为最高的奋斗目标的价值观,甚至有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错误选择。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研 篇6

1. 写作要求

第一,必须用A4纸手写或者打印。

第二,字数为2500字左右。

第三,调查时间为2010-2011学年第1学期(本学期)寒假。

第四,学生一定要亲自去做,不能搭顺风车,不能抄袭,否则按不及格处理。第五,关于社会实践报告的写法,见附件二。

第六,请从以下(附件)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调研,也可以自拟题目,但你选的子题目必须与“我与国家同行”大题目相关。

第七,最好有佐证材料。如:调查问卷和调查数据;实践中的照片(照片可打印);座谈后整理的资料;被调查人的签字;实践地领导批语等。佐证材料直接订在报告的后面。第八,社会实践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结组集体进行,但每组最多不能超过4人,每组出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即可,但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附件一,《形势与政策》课“我与国家同行”社会实践子题目:

1.当前学生的爱国主义状况调研

2.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问题调研

3.农村留守儿童或者留守妇女生存状况调研

4.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调研

5.农村废弃物(村容整洁)状况调研

6.农村医疗制度调研

7.家乡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调研

8.家乡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情况调研

9.家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

10.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研

11.家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状况调研

12.当代青年对传统孝道伦理的认同状况调研

13.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4.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15.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秩序状况调查

16.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情况调研

17.农村或城市社区封建迷信存在方式及存在原因的调研

18.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调查研究

19.本区、县、镇中小企业发展调研

20.本地区民办教育发展调研

21.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研

22.本地区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调研

23.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非经济因素调研

24.城市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调研

25.本地区民风民俗调研 26.新时期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施情况的调研

27.本地区食品安全问题调研

28.本专业就业前景、趋势调研

29.校友及成功人士创业历程访谈或调查

30.大学生择业趋势、特点调研

31.个体企业成长壮大的瓶颈调研

32.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调研

33.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调研

34.家族势力对农村事务的影响情况调研

35.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研

36.石家庄市的乞丐生存状况调研

37.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研

38.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

39.企事业单位选聘大学生标准的调研

40.特殊青年群体生活状况与心态调研

41.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

附件二,《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写作说明

社会实践报告由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组成。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调查报告可采用“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或“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以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篇7

一、功利性价值取向的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功利性价值取向表现在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入党等许多方面。

如阅读学习中的功利性:读应试书, 为就业而读书。忙着考各种证件, 获得更多进入职业生涯的资格。

又如, 人际交往中的有用标准。看到哪位老师和同学对他有用, 他就结识谁, 拉近关系;一旦认为对自己没用了, 就形同陌路, 见面连个招呼也不打。功利性交往, 以我为核心, 以利为尺度。

还有大学生的一些时尚行为也很难避免功利性的纠葛, 例如环保行为的形式化。有些大学生在进行环保活动的时候, 看重的是将来寻找职业的时候一个可以称道的经历, 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更注重媒体的渲染。

再者, 大学生的入党行为中也体现有一定的功利性。如入党动机中的功利性:因为学生党员在就业选择和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 如大学的辅导员、公务员、事业单位, 甚至是一些待遇丰厚的外资企业多倾向于录用党员毕业生。因此, 为以后能够找到好工作而入党的占相当大的部分, 在入党动机中过多强调个人价值和利益因素。

二、功利性价值取向存在的原因探析

当代大学生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存在是当代现实存在状况的一种反映, 同时也和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工具理性倾向有很大关系。

(一)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们的社会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凝聚力量从事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受到当时经济体制的严重束缚, 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人民的物质生活难以保障,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是停留在口号中, 停留在字面上, 无法深入人心, 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生活问题。随着世界范围的现代化的浪潮的冲击, 我们再也无法闭关自守了。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随着中国社会进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的推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和人民在新时期的选择。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商品交换原则不仅成为经济行为的基本准则, 而且在日常社会生活中, 甚至在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许多的领域也开始渗透, 成为一种在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价值观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市场, “利字当先”成为一种时尚, 成为一种社会现实。

在这种大背景下, 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幸免。学生就业被推向市场, 教育对象走出校门首先面对的是沉重的社会竞争的压力, 面临的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局面, 社会压力的增大也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实性, 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另外, 高校不断的扩招也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所有这一切, 为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奠定了一个大的环境基础。

(二) 传统文化中的工具理性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积淀, 总是在不经意间影响、造就着人们的价值观, 指引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也在潜移默化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和西方文化不同类型的文化。马克思曾经把文明的类型分为早熟的儿童和正常的儿童, 认为希腊文化是正常的儿童, 中国文化是早熟的儿童。简单地说, 正常的儿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早熟的儿童充满了忧虑意识, 过早地关心一些在他成熟后才应该关心的事情。这种早熟, 突出地表现在中国文明是带着血缘氏族的纽带进入文明社会的。在文明早期, 我们的血缘纽带没有被切断就进入文明社会, 而且对血缘关系的重视贯穿整个中国文明发展的始终。和西方人相比, 中国人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重视血缘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显层次的意识形态, 儒家文化在义利关系方面重义轻利, 所谓的“君子爱财, 取之以道”, 就是这种义利观的典型的体现。但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面是主张“学而优则仕”, 鼓励人读书, 倡导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用高官厚禄、名望地位等诱惑读书人, 给读书人以动力。由此来看, 儒家的价值导向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让人们行为做事, “义”字当先, 以公众的利益为重、以大义为重, 但是另一方面又鼓励个人从其私欲出发, 获取“黄金屋”和“颜如玉”。如此一来, 在现实意义上, 儒家的价值观念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透视我们的民间文化, 传统文化的功利性能更清楚地体现出来。从民间信仰的角度看, 周作人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叙述:“中国民间对于鬼神的迷信其意义大都是世间的——正如结果终出于利害打算, 则其所根据乃是理性。”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 在传统农业的生存方式里, 人们的交往十分有限, 生产力的发展也十分有限, 衣食住行和种族繁衍的问题是农业文明中的核心问题, 在这种氛围下容易重视当前利益, 形成传统文化的工具理性特征。

三、功利性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存在, 有现实性的根源, 同时又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是社会现实的要求和压力在大学生思想行为中的反映。对大学生来说, 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的目标性明确, 有一定的能动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 从一定程度上看,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能使大学生更有心理满足感, 能够满足其现实的需要。

功利性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的主体自身发展, 对主体间的关系, 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还是形成了或者即将形成消极的影响, 对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当代大学生处于一种被外物、被现实、被物欲奴役的状态。功利性价值取向实际上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经济人”, 听命于经济的现实的考虑, 用经济人的思维来思考人生的诸种问题, 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等。

存在主义的先驱、丹麦哲学家和神学家克尔凯郭尔在谈到人生境界的时认为, 人如果只是求得满足于物质和精神的一时的享受, 这种片刻的满足是极为不稳定的, 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烦恼和对生活更深的忧虑, 以致最终对生活丧失了信心, 陷入绝望。

功利主义昭示着物化意识的加深, 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盛行。功利化性的价值取向容易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短期行为, 使当代大学生缺乏远大目标, 在学习中急功近利。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还容易使当代大学生和世俗的“利则相攘患则相倾”合流, 把世俗文化中消极的东西传承下去。

四、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人作为社会存在物, 在社会上生存不仅仅有经济的利益的考虑, 而且还应该有对真善美的追求, 人的存在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更深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体, 尤其应该如此。马克思从人的基本需要出发理解人, 认为衣食住行的需要是现实的需要, 现实的需要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敏锐地看到了人的现实需要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性, 并且把人的生存的需要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把它看成理解人类发展史的起点。但是, 马克思的思想并没有停留于此, 他从人与动物的区别, 从人之为人的特性出发, 指出:“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 因此是生活的乐趣。”动物的活动只是顺应生活环境, 而人不同, 人要通过劳动满足自己的需要, 而且在创造性的劳动中, 人的自由的生命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马克思从宏观的社会发展来定位人的自身的价值和人的发展。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 他的思想中蕴含着对人的现实的、功利的需要的充分肯定, 他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从社会发展的整体来思考问题, 人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就是他的创造性劳动为人类生存发展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 马克思在谈到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的时候, 尤其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也就是说在创造价值过程中, 人应该是一个感性和理性、生理和精神需求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表现的人。这样的人的生活既有功利性的因素在其中, 但是又能超越功利性的限制, 体现出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主体的人生应该有超越功利的更高的境界。著名的学者冯友兰先生根据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根据自己的人生体会提出了人生从低到高的“四境界”说。冯友兰先生认为在超越境界, 人仿佛回复到自然境界, 人的行为和生存“顺乎自然, 而超乎自然”。不刻意求之, 却超凡脱俗。

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的功利性价值取向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当今社会, 我们不可能消除大学生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存在也是一个事实, 为此, 我们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此进行合理的引导。

曾经我们用崇高的理想、崇高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 但是因为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价值观离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太过遥远, 因此, 过于伟大的理想、过于崇高的激励对大学生来说就变得虚幻。在新的条件下, 我们需要把崇高的人生境界的引导和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另外, 在用崇高的人生境界引导大学生的过程中, 我们也要讲求一定的方法。首先, 把大学生的选择、活动放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去看待, 让大学生不只是看到自己的今天, 同时也要思考自己的明天。把大学生的个人的活动、个人的选择放在人类文明的海洋中去, 让大学生自己去思考:作为人, 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 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而不仅仅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趟而已。

其次, 大胆地用崇高的东西激励学生。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 崇高的东西距离我们已经有点儿遥远, 谈崇高好像已经成了奢侈品。但也正是因为我们不谈, 不对学生讲, 学生一定意义上也就远离了崇高。因此, 为了激励学生, 作为教师就要大胆地讲崇高。大学生有了崇高感, 才能让平凡的生活显出不平凡的意义。

再者, 要借鉴西方学者在世界观传播中的一些经验, 根据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探索行之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走出功利性价值取向的有效方法。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在讲到如何传播和普及新的世界观的时候提出:要培养群众中的精英分子, 通过这些精英分子去影响群众, 因为这些精英分子是从群众中脱颖而出的, 因此, 他们最了解群众, 也最能对群众产生影响。葛兰西的这些方法, 在我们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方面都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作人.药堂杂文.关于祭神迎会[M].河北教育出版, 2002:3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4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8-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3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29.

浅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篇8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28-01

伴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认识、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其价值理念会受到市场经济氛围的巨大影响,因此往往具有着复杂性、变动性等特点。

1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人生目标的选择过于自我和消极

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尽管许多学生都认可这一说法,也将集体主义视为人生价值观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真正完全将其付诸实践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在社会上某些腐败、不公等问题和少数不良思潮的负面作用下,一些学生受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将享乐作为人生目标,淡化了集体主义观念,开始觉得人生的价值仅仅在于实现自我价值,并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质属性,那些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仅仅适用于非经济领域。更有少数学生觉得集体主义是对自我的否定和对个性的泯灭,只有在否定个人利益的前提下才能保障集体利益,这实际上导致许多学生在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上产生了焦虑和困惑,也动摇了学生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1.2 人生价值评价的功利化

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其人生价值的评价,在消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价值目标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在权衡各方利益、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时,常常出现重现实、轻理想的倾向。很多学生认为同时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卓越的专业成就、较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物质收益,才能算是生活得有价值。而“为人民服务”、“为绝大多数人作贡献”等精神层面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都被转化为住房、收入以及职称等更加具体的衡量标准。还有少数学生用财富、权力、社会地位等标准来对人生价值进行衡量,这很容易使学生变得一味索取、不思奉献,并在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爱慕虚荣、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2 提升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2.1 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应从原则与根本方向的角度明确“人生究竟应追求什么”、“如何做才能够将其实现”等问题,这不仅是我们的生命线,也是我们需要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若大學生离开了正确人生价值目标的指引,就很难摆脱盲目、庸碌的人生,因此可以说,正确人生目标的树立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必要前提。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必须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目标,努力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贡献,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服从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生活实践、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要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主体素养的提升,认真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诚实守信、百折不挠、拼搏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品质,为其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大学生有了更加多样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但其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依然是学校。“两课”对于高校而言,是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渠道,也承担着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思想教育的职责,拥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点,高校教师必须充分运用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武器来对思想进行武装,并以此来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集体、国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真正懂得只有在集体、社会关系得到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使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理论高度进行正确人生价值目标的树立,否则学生在日后的人生中将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2.3 充分运用互联网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基于这一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努力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借助互联网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度的追踪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对价值观和人生观思想进行弘扬,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舆论导向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制作和建立与学生关系更加密切的网页和网站,能够有效地将趣味性、思想性、服务性和知识性融为一炉,在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各类生活信息、学习信息、就业信息的同时推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学校日常工作中来,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和交流,使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最终在不知不觉间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必须强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控与管理,从而尽可能避免学生受到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侵蚀与渗透,帮助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2.4 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能够起到课堂的作用,高校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之中,并深度利用暑假和寒假,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努力扩充和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帮助学生在社会浪潮中进行搏击和锤炼,引导学生体验社会、认识社会,亲身参与到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这对于学生更好地体察国情、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深入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着巨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对未来更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最终树立起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

3 结语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强化和发展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各大高校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做到坚持不懈、高度重视,并对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应对手段进行深度的探索,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作为引导,着重强调人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实践活动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月考分析下一篇: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小小气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