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置会议讲话稿(共6篇)
各位同志:
感谢各位同志一年来在建筑业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并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今天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全县建筑业工作,全面部署安排‚十二五‛及2011年全县建筑业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各级及建筑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负重拼搏、勇争一流,全力推进我县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两个方面的意见。最后,请省、市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县委周书记作指示、提要求。
一、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全县建筑业发展取得新业绩 ‚十一五‛期间,如东建筑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坚持开拓市场与打造品牌并重,巩固传统优势与实施多元发展并进,推进科技进步与强化企业管理并举,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发展档次,努力构筑“大建筑”格局,全县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新的业绩。主要表现以下六个方面: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十一五‛期间,全县建筑企业在着力巩固发展省内建筑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力地促进了建筑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全县施工队伍遍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37个地区,涉及5个国家10个地区;超过亿元的外埠市场24个,其中超过5亿元的外埠市场7个,超过10亿元的外埠市场4个。五年来,全县建筑业累计实现施工产值736亿元,年均增长21%;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年均增长24%;期末从业人数达到7.7万人,比2005年增加近2万人,年均增长近8%。其中,2010年完成施工产值206亿元,实现增加值5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万元/人。当年建筑业新签外经合同额3380万美元、同比增长18%,累计完成营业额6211万美元、同比增长21%,在外人数近1600人,同比增加300人。去年,南通五建除在阿尔及利亚有续建工程外,又向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安哥拉输出建筑劳务。总的来讲,去年在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面临困难比较集中的情况下,我县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正进入由‚快‛变‚好‛、由‚快‛转‚稳‛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建筑企业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全县建筑企业通过外拓市场、内抓管理,横向拓宽产业结构、纵向拉长产业链条,积极走资本经营之路,大力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档次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建筑业企业128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企业7家,二级企业35家,其它企业84家。2010年,全县年施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南通五建和江苏顺通均超过50亿元,万通集团超过10亿元。全年共有18家企业申报增项资质或资质升级。南通仁德装饰幕墙公司取得玻璃幕墙和装饰装修双一级专业承包资质;戴园建材集团取得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南通五建起重设备安装公司取得起重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南通五建宏业建设公司房建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如东大通建设公司一级资质已上报国家住建部审批,近斯有望获批发证;南通五建金诚公司、南通东苴公司等企业正在积极申报房建总承包一级资质;南通炜博建筑公司、江苏东立建设公司、如东县广顺建筑公司等获得房建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全县建筑业资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万通建设集团、顺通建设集团相继成立,标志如东建筑业向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方向又迈出重要一步。南通五建公司、江苏顺通公司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评为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并荣获2010江苏省和南通市建筑业综合实力50强和30强企业;大通公司荣获2010南通市建筑业专业施工20强企业;南通五建、江苏顺通两家特级资质企业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表彰为‚2010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有5名项目经理被评为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
(三)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各建筑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做好工法编制申报、国家标准编制、科技课题研究、专利申报、技术中心创建等各项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建筑企业共获得国家工法6项,省级工法32项,国家级QC成果18项,省级QC成果39项,创造发明专利42项,创建国家标准1项,国家行业协会标准1项。其中,去年共取得专利20项,省级科技示范工程6项,省级QC成果8项,创建国家标准1项,国家行业协会标准1项。江苏顺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十一五’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葛家君同志主持研究的《绿色植被屋面技术》,经住建部、科技部评审,被列入《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推广目录》;万通建设集团省级技术中心通过审定批准。由万通建设公司和如东水利建筑公司主编的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经住建部批准,已经正式起动;由顺通建设公司主编的《预制塑筋水泥聚苯保温墙板应用技术规程》被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批准为协会标准;由南通五建、江苏顺通等企业编制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由国家住建部正式批准,自2011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开创了南通建筑业企业编制国家标准的先河。
(四)建筑品牌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各建筑企业始终坚持把质量创优放在施工管理的首要位置,积极推进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建设,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县建筑企业共承建高层建筑1475 栋,其中高、大、难、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代表性工程139栋;获‚鲁班奖‛3 项、‚詹天佑优秀建筑奖‛1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奖2 项,江苏省‚扬子杯‛、上海市‚白玉兰杯‛等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65项。其中,去年创‚扬子杯‛等省级以上奖项13项,创‚紫琅杯‛等市优工程奖35项,创省级文明工地40项。由南通五建公司承建的苏州工业园区荣域花园住宅工程荣获2010年中国土木工程住宅小区詹天佑优秀建筑奖。
(五)行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县建筑主管部门把规范建筑市场、改善行政服务作为重点,积极创新举措,优化机制,全县建筑行业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行业监管方面,以企业资质管理、建造师资格管理、信用手册管理为切入点,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注销、淘汰了一批不合格企业,有效整合优化了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质量、技术和安全监管,切实规范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行为,深入开展质量、安全创建和整治活动,全县建筑工程未发生重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率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同时,健全完善招投标市场管理制度,有效遏制围标、串标、陪标等现象。在行政服务方面,积极做好政策引导、业务培训、融资协调等服务工作,适时组织企业家赴浙江考察,召开银企洽谈会、建筑业发展恳谈会、形势分析会等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努力力促进建筑企业及整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村镇建管方面,进一步完善村镇建设管理网络,对全县各镇农村建管人员、个体工匠近600人进行全面拉网式培训,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认真推行农民聚居区‚六统一‛(由镇政府或开发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监理、统一管理)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得到了省住建厅和国家住建部的肯定。
(六)社会贡献份额显著提高。2010 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总量仅次于工业、农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位居第四;累计上缴税费近30亿元;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约5万人(不含农村个体工匠),人均收入3.6万元,对全县职工收入贡献额达到18亿元,为促进城乡就业和农(居)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建筑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突出表现在建筑业总量规模还不够大、发展档次还不够高,建筑企业人才、资金、技术还比较缺乏,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还需要不断创新;建筑市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还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
二、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努力实现“十二五”及2011年建筑业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由全面实现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筑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综观今后几年的发展,我县建筑业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由于我省建筑市场相对开放,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竞争将会更加激励。综合分析‚十二五‛我县建筑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为建筑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国际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地区经济逐步复苏,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的工程发包正逐步走出危机阴影,趋于稳定;中东地区建筑业投资已走出低谷,回升较快;拉丁美洲、非洲一些国家的大规模建设已有前兆或已拉开序幕。二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内需保障。‚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加大重大板块的开发建设,必然会上马一批重大新兴项目,并配套完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管道等各类基础设施,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板块(近两年国务院已批准22部区域性规划,其中包括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等区域振兴规划,数量几乎是前4年的总和,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囊括了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板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据有关部门的初步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将达20万亿以上,其中三分之一由建筑业完成。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型工业,交通、电力、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看好;另外,‚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最终要达到75%左右,大规模、长时间的城市化建设,必将带动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业至少还有30年的黄金期。三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县建筑业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十二五‛时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处于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核心区的如东,必将更多地分享到两大战略实施带来的综合释放效应,必将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的快速集聚区和外来投资者的首选地,建设投资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000 亿元。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县建筑业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还不够稳固,发达国家金融流动性紧缺和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给建筑业拓展国外市场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压力,直接影响建筑业发展,使‚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建筑市场内部长期形成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如最低价中标、垫资工程款、拖欠工程款、保证金名目繁多等问题将长期存在,不但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加重建筑企业负担,降低行业利润率,也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制约建筑业做大做强。面对这样的形势特点,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快转型升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提升建筑业发展地位,切实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扶持引导建筑企业,加强科技进步、人才开发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走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科技型发展道路;进一步确定‚经营建筑‛理念,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实施“建筑业带动建材业”、“建筑业与房地产互动并进”战略,不断拓展领域,提升建筑产业发展规模和档次,使如东建筑业成为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贡献率产业,奋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建筑强县‛。
‚十二五‛时期全县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建筑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总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创利税35亿元;专业市场领域进一步拓展,专业施工产值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规模骨干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在现有基础上新增一级资质以上企业8家,培育2家年产值超100亿元规模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超30亿元、2家年产值超15亿元,5家年产值超10亿元,10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骨干企业;外向开拓水平快速提升,力争完成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亿美元;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十二五‛期间创鲁班奖、国优工程2-3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超过80项。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我县建筑业的总体目标是:建筑业总产值230亿元,力争达到250亿元;新培育2-3家一级资质企业,3-5家二级资质企业;争创省级优质工程奖项15项,市级优质工程35项;申报专利10项、省级工法8项;规模以上工程文明工地创建率达60%,力争跻身全省建筑业发展第一方阵,争当全省‚建筑强县‛。
新一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是建筑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不断提升我县建筑业综合实力。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建筑业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构建横向联系具有均衡性、纵向发展具有协调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建筑业产业体系‛的要求,积极培育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和集勘察、设计、监理于一体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行业组织体系;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鼓励企业向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等综合功能的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方向发展,不断完善我县建筑产业结构。二要进一步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资本运作,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并加快上市步伐,着力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万通集团公司今年要做好晋升特级资质各项准备工作。三要进一步优化企业股权结构。积极引进各类资源要素参与建筑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促进建筑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对股权过于分散的企业,要促进股权向经营管理层流转,以调动股东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对股权过于集中的企业,要通过送、配、奖等形式,不断优化企业管理、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同时,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努力探索建筑企业股权流转和注册股东进退机制。四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管理方式创新,通过压缩管理半径,再造管理流程等,切实提高管理效率;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加快建立企业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建筑业,促进企业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积极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五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一是扶持企业通过资质晋级创品牌。一方面,积极鼓励南通五建、江苏顺通、万通集团等龙头企业,加速人才、资本、装备等生产要素集聚,不断放大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扶持工作,加大专业资质的申报力度,加快中小企业资质晋级步伐,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为依托、高质量的劳务队伍为基础的合理布局。今年,重点要做好南通五建和江苏顺通两家特级企业的保级就位工作。同时,对规模小、管理差、实力弱,达不到资质动态核查要求的部分企业,要加强整治,该降级的降级、该吊销的吊销,切实提升品牌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开展工程创优活动。牢固树立‚质量兴业、质量创牌‛理念,认真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组织施工生产。对大体量、标志性项目,要对照‚创名牌、创优质‛目标,全力争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力争获得更多的‚鲁班奖‛,以品牌树信誉,以信誉扩市场。
(二)围绕市场开拓,着力拓展我县建筑业发展空间。抢占市场是建筑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道。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回暖,基础建设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把市场开拓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力争形成多个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市场板块。一要进一步拓展国内主体市场。在继续巩固沪宁线、环渤海等主体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资本、品牌等优势,积极通过‚抱团‛发展、联合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快构建区域协作关系,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二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紧紧依托目前已有的阿尔及利亚、日本、澳门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美等高端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加强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的联营合作、劳务合作,独立承揽或合作开拓国际建筑市场。南通五建要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的突破,江苏顺通今年要力争获得对外签约权。三要拓展新兴市场。积极鼓励建筑企业打破行业界限,抢抓国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契机,积极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努力向交通、电力、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扩张;同时,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向房地产业、服务业、建材业等与建筑业联系较为密切的行业和与建筑施工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努力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主业创名、三产创利‛的经营发展新格局。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开拓推介机制。积极组织本地优秀建筑业企业赴国内外新兴建筑市场召开推介会,宣传如东建筑业,着力构建县外市场政府推介机制。同时,对县外承包工程年营业额达到10亿元的企业或单个工程合同额达到2亿元的大项目,建立跟踪联系和定期会商制度,积极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努力增强企业的市场拓展力。
(三)围绕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建筑业发展后劲。一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方式,切实加大建筑业科技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快树立科技创新典型,努力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二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导建筑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发展需要,切实加大人才引进、技术研发、装备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保障水平。三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引导建筑企业全面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引导全县所有资质较高的建筑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导建筑企业进一步加强工法申报、科技示范工程申报工作,努力打造如东建筑科技创新品牌;引导企业加强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平台建设,以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为抓手,规范施工工艺,提炼施工工法,攻克技术难关,全面提升工程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层次。四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培养、引进一批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科技带头人才、市场经营开拓人才以及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强化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聚集人才‛良好氛围;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立足岗位、钻研技术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团结和谐的员工队伍,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围绕强化服务,切实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考核激励等方面,切实提高建筑业工作的组织运筹水平。各镇(区)要进一步强化对建筑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大考核力度,努力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着力解决好事关建筑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化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多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要不断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切实加大对建筑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要切实强化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进一步发挥建筑业行业协会在发展规划、经营战略、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形成建筑行业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改善建筑业发展环境,提升建筑业发展规模和层次,提高建筑经济在富民强县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我们坚信,有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体建筑将士的团结奋斗,全县建筑业发展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建筑业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如东作出不懈的努力!
我们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 也是一次现场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供热计量改革前一阶段工作, 学习先进经验, 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推动此项工作。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工作进展情况
从工作进展的方面来看, 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取得了三个方面的进展。
一是供热计量收费初见成效。目前开展供热计量的城市有40多个, 已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建筑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 实现热计量收费面积4600多万平方米。尽管数量不大, 但是实践证明, 凡是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供热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凡是实施了供热计量的用户都节省了热费, 计量收费得到了用户的支持。如天津市仅部分实施供热计量改革, 就实现供热系统节能10~15%, 70%以上用户节省了热费, 节费额8~15%;榆中县实现供热系统节能26%, 94.7%的用户节约了热费, 节费额18.3%左右。
二是供热计量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2003年以来, 我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明确了供热计量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措施和配套政策等。《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国家技术标准都将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列为强制性条文。所以说, 供热计量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标准上逐步健全。
三是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任务逐步推进。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 “十一五”期间北方地区应完成1.5亿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及正在实施改造项目的总面积为1.06亿平方米, 占“十一五”期间任务的70%。虽然任务非常艰巨, 但为改造后下一步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奠定了基础。
从取得的经验方面看, 有四点值得总结。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将供热计量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如河北省将供热计量改革作为对基层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新疆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供热计量完成情况列入城市建设“天山杯”竞赛考核评价体系。唐山市将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市委书记亲自抓。所辖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为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工作第一责任人, 实行属地管理。形成了家家有任务, 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全市今年新建建筑已全部同步安装了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 现有的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2200万平方米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部完成。这些经验说明, 只要领导重视, 下定决心, 发挥主导作用, 供热计量改革就能顺利推进。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 把住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关。各地在做到新建建筑供热计量不欠新账的工作中, 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天津市以商品房入住证供热证明为载体, 从新建建筑规划、建设、销售到供热等环节, 建立了一整套的供热计量监管体系, 把住了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关。河北省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地方性法规。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明确要求实行集中供热建筑应当配套建设分户计量系统, 并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凡没有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的新建建筑将不得通过验收, 不得交付使用, 不得给予供热。这些经验充分说明, 只要建设主管部门严把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 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完全可以做到不再欠新账。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欠账的责任在建设系统。建筑是否节能是建筑质量的一项重要性能。过去建设质量验收部门忽视了对建筑能耗的验收, 使得一些热效率非常低下的建筑也通过了验收备案, 这是对人民的失职, 对环境的失职。
三是落实实施主体责任, 发挥供热企业主力军作用。刚才承德市热力集团就介绍了这方面很好的经验, 自2008年他们主动筹资2000多万元对2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了供热计量改造, 对16万平方米实施了远程抄表系统改造。通过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 热力集团实现系统节能1 6%, 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北京市热力集团对299座热力站进行了改造, 安装热量表310台, 对2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实行计量收费,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经验都说明, 实施供热计量, 供热企业可以节约能源, 降低成本, 扩大供热面积, 这是供热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今后在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改革方面, 凡是供热效率高、主动进行改革的企业, 完全可以跨城市进行承包。而那些长期不进行供热计量改革、畏缩不前、拿国家可持续发展当儿戏的企业负责人, 就要让他们感到下岗的压力。
四是创新资金筹措模式, 建立热计量改造投资偿还机制。甘肃省榆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该县供热站创新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资金模式, 采用“资金共同筹措、利益共同分享”的方法, 引导用户分担改造费用, 分享节能效益。对困难户暂不交纳改造费用的, 改造费用全部由供热站先垫付, 计量收费节省下来的热费由用户和供热站五五分成, 偿还前期的投入。这就是节能服务公司和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这样做既缓解了资金筹措难题, 又降低了能源消耗。承德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26家公建用户30多万平方米开展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并安装热计量表和远程调控设备, 进行供热计量收费。能源服务公司和用户按比例分享供热计量产生的节能收益, 实现了系统节能2 0%以上。供热计量改革上有国家资金奖励, 下有市场机制, 中间缺的就是决心和创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看,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新建建筑热计量设施欠账严重。虽然《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都明确规定, 新建建筑和经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应当实行计量收费。这是法律要求的, 违法就应受处罚。目前很多违法的单位和个人并没有受到处罚, 所以各地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只有天津市、唐山市、承德市等少数城市做到了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不欠新账。而大量的新建建筑没有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 或者安装的是一次性、供验收用、质量非常低劣的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 根本无法实施供热计量收费。
二是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进展缓慢。2008年北方地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近4000万平方米, 供热计量改造只完成2100万平方米。大部分既有居住建筑只进行了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 而没有进行供热计量改造。有些地方只安装了楼栋热量表, 没有安装分户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实施节能改造后, 室内温度高了, 只好开窗放热, 导致节能改造不节能, 百姓行为节能也不节钱。有些地方选用了不符合供热计量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计量装置, 为以后计量收费留下了纠纷隐患。有的地方甚至在室内安装一个温度表, 实行所谓的按温度表“计量”, 其实根本无法实现能耗监测和分户计量收费。
三是供热计量收费不到位。目前北方地区132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大多数城市没有计量热价, 使得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无法实施供热计量收费。有些地方即使开展了供热计量收费, 但总体上还只是处于试点阶段, “试点”、“探索”、“模拟”成为忽悠上级领导的新名词。有的城市供热计量面积少, 分布散, 系统节能效果差。有些地方计量收费方法不规范, 将“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变成了“按楼计量、按面积分摊”收费, 挫伤了用户行为节能的积极性。
从原因方面来看, 也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政府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供热计量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担心供热计量改革影响社会稳定, 认为供热只要不出乱子就行了。有的错误认为搞供热计量节能还不如搞热源管网改造节能效果大。事实证明, 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地方不仅不会影响社会稳定, 还会改善民生、实现节能、促进供热行业可持续发展。而不进行热计量收费, 就不能实现行为节能, 无法提高用户节能意识, 也不利于下一步建筑节能改造。
唐山市、榆中县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主要由政府承担。改造后, 用户因为节约了能源, 每户退费就达到了400元。用户节能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 主动集资安装双层玻璃, 进行外墙保温。建筑材料使用期一般都在25年以上, 节能改造如果个人投资4000元的话, 不到10年就可以收回来, 经济上完全划算。如果把外墙保温、门窗节能改造和计量改造同步进行, 节能率可以达到50%, 计量收费后, 用户退费就会从400元变成800元。但是如果没有计量改造和计量收费, 建筑节能的良性循环就无法形成。
其次是监管不力。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设施欠账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质量监管、验收, 特别是质量监管和验收两个环节上缺乏有效监管, 责任追究不明确。有些单位和地方虽然安装了供热计量设施, 但收费管理机制不健全, 没有落实供热企业对计量表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计量收费等方面的责任, 供热计量收费工作进展缓慢。目前供热计量装置基本上还是由开发商自行购买、安装, 而开发商为节约成本, 往往选用的是不合格的计量装置。市场上一度出现了质量合格的热计量表卖不出去, 不合格的却能卖出去的怪现象。众所周知, 电表是电力公司安装的, 水表是自来水公司安装的, 燃气表是燃气公司安装的, 而唯独热量表是开发商安装的。这是违背常识的事情。
再次是企业不积极。相当大的一部分供热企业对供热计量改革持消极态度。刚才天津同志在发言中明确指出, 当前, 推行计量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供热单位。这句话道出了事实真相。当然, 供热企业也有实际困难。一方面, 实施供热计量要投入成本, 对原来的设备、管网进行改造更新, 如果不采取能源合同模式, 就得供热企业增加投入。另一方面, 实施供热计量后, 企业会增加运营成本, 比如增加了抄表工作量。再者, 有些供热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不高, 达不到供热计量收费的要求。但是, 供热企业不积极的根本原因是只看到了短期的企业收益下降, 而没有看到供热计量对降低供热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比如承德市、榆中县仅通过计量改造以后, 实现了节能20~30%, 唐山实现了节能50%。在原来供热能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供热面积增加了20~3 %, 成本大大降低。从这些经验教训来看, 供热体制改革应以供热计量改革为核心, 而许多城市的此项改革没有抓住此项关键。事实证明, 不实施供热计量改革, 用户就没有节能的积极性, 节能改造没有产生节能效益, 供热体制改革等于“白改”;如果用户室温不可调、热收费不计量, 所有的节能改造都等于“空改”, 因为, 室温过高, 用户只可开窗放热。所以说, 用热户如果节能不节钱的话, 那么企业就不节耗, 城市就不节能, 环境就不减污, 形成了恶性循环。分户供热计量改革是要消除这种“白改”、“空改”。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 明确工作目标
从今年起, 各地要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各项工作, 将按热计量收费摆在最主要的突出位置, 坚决做到“三个同步”:新建建筑工程建设与供热计量设施安装同步;既有居住建筑分户供热计量改造与节能改造同步;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具体目标是:
一是2010年采暖期前, 所有北方城市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 一律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 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
二是2010年采暖期前, 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并实行按实际用热量计价收费。
三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2011年前完成北方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任务1.5亿平方米, 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其中2009年要完成改造任务6000万平方米。其余的任务都要在明年全面落实, 力争超额完成。
各省市都要分解落实今明两年供热计量改革的目标任务, 并与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签订责任状。
(二) 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北方地区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统一协调财政、物价、质量技术监督、建设等主管部门, 明确分工, 建设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都应建立供热计量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将供热计量改革成效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并作为对供热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主要的内容。对不按标准规范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单位和供热企业及其负责人应依法给予处罚。明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根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 处罚一批推行供热计量改革不力的建设部门、供热企业和企业领导人, 并公之于众。
(三) 加大监管力度
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分户供热计量的要求, 没有商量的余地。各地要切实加强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质量监督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 保证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和分户计量收费的要求。尤其是建筑质量监督部门要将新建建筑安装分户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列入强制性验收范围, 对不符合供热计量要求的新建项目, 一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 不予供热。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同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的, 决不能通过验收, 更不得拨付中央奖励资金。违背这两条要求的, 由省厅和部科技司会同城建司、质量司给予公开通报批评。
(四) 狠抓供热企业责任落实
各地要严格执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强化供热单位计量收费实施主体责任。由供热企业负责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以及计量收费。新建建筑符合供热计量收费要求的, 供热企业必须实行按热计量收费, 如未依法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 供热企业不予供热。凡进行了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 供热企业必须实行按热计量收费。对拒不实施供热计量的供热企业应由当地建设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各地在供热计量收费中, 应将两部制热价中按面积收取的基本热价比例降到30%, 将按用热量收取的计量热价比例提高到70%, 以进一步提高用户行为节能的积极性。以上两项工作由部城建司牵头进行专项检查处理并将结果通报全国。
(五) 制定完善配套政策
一是要根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 将供热计量改革内容纳入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处罚的条款要比国家的法律法规更加明确, 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在用好用足中央奖励资金的同时, 制定地方性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配套资金等政策。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四是按照《供热计量技术规程》要求, 出台地方性供热计量技术标准, 选择经济适用的供热计量技术路线。五是没有完成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的城市要克服困难, 抓紧落实, 并同步建立个人热费账户。
以上五个工作要求必须在明年采暖期前全面完成。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明年采暖期前及年底分两次对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实施专项检查, 检查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通报, 特别是向省委组织部门通报。
鉴于, 北方地区供热计量改革是我国北方地区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性工作。北方地区的建筑能耗占全国建筑能耗40%, 如果实施分户计量和节能改造, 将影响全国社会总能耗的10%以上。此项改革效率最高, 投入产出比最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从现在起, 凡是未能完成上述五项工作要求的城市, 不得申报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与此同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对这些城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等全国性荣誉称号进行否决。
凡是未能实际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建筑工程项目, 不得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不得参加“鲁班奖”、“联合国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际或国家级奖项的评选。
从明年起, 还要将分户供热计量作为评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示范县的先决条件。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大局观念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实质是经济问题,但是到了一定程度,社会影响面扩大了,就上升为政治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就是一项政治任务。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重视这项工作的程度,抓这项工作的力度,都是罕见的。省、市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张学忠书记仅就这个问题的批示达20次之多,而且是由张中伟省长亲自率队督查。市委袁书记、市政府任市长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亲自抓,从组织研究、安排部署到督查督办,都是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对于一项单方面的工作,省、市的主要领导同志如此重视,花如此多的精力来抓,会议之多,批示之多,这是少有的。从全省范围来看,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确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李崇禧同志率队拍了一个专题片,在省委常委会议上播放,大家看了以后引起很大的触动,有些省领导看得伤心落泪啊!我在省委党校学习时,这个专题片的一些片段也放给我们县(市、区)委书记看了。从专题片中可以看出,全省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形势确实很严竣,有些被拆迁群众确实很无辜、很凄惨。一些被拆迁群众在临时住所里住了五年之久,有些帐蓬甚至是塑料篷、茅草篷。如果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因为拆迁造成一系列悲剧,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又怎么来体现呢?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就还会有不断地信访、上访,甚至更大的隐患,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也就是一句空话。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张学忠书记亲自给各市(州)的书记、市(州)长写信,作了若干次批示,在遂宁送上去的报告上是多次批示。目前全省这项工作任务最重的是成都、南充、遂宁。学忠书记还把包括遂宁在内的10个市(州)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召集到成都作专题研究,不定期“开小灶”。这种情况下,市委、市政府能不高度重视吗?
我把这项工作的背景给大家介绍得这么详细,就是希望大家要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这项工作,必须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头脑里要有这根弦。这项工作现在是不断的开会,研究措施、制定纪律、狠抓落实,但如果还是见不到实效,完不成任务,到了一定时候被处理或是丢官,也是可能的。工作不力就应该受到惩罚。要彻底解决我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问题,任务也十分艰巨。我县的工作能否做得更扎实,直接取决于我们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态度,直接取决于我们的干部是否具有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学忠书记指出,哪怕是举债,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要对得起老百姓。就我县而言,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的是被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最终影响的是城市建设、工业经济乃至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一次、两次、若干次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就是这项工作本身的复杂性、重要性所决定的。大家一定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把握工作目标,明确具体任务
一是要紧紧围绕征地拆迁户的实际困难做好工作,实现群众满意。凡是因为征了地,拆迁了,由此而给老百姓带来的一切困难、问题和不便,都应该在我们关注、思考和解决的范筹之内,不能麻木,不能视而不见,不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不能认为这是工作中必然存在的。切实解决被拆迁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是我们工作的根本任务。
二是要紧紧围绕考核的形象进度和形象标准做好工作,达到上级要求。现在省、市对这项工作验收的标准已经出来了,有一系列硬指标。这项工作做得算不算好,达没达到要求,要按照省上统一出台的验收标准来开展工作,比照检查,缺啥补啥,不能够会一开就完了,漫无目的,没有时间表。否则,这样的会还得无休止地开下去。要达到上级要求,有两个硬指标我们要牢记:一是土地补偿款到位时间是10月底。现在离月底只有一个星期了,困难到底有多大,如何解决,要认真研究;二是被拆迁群众的安置房、货币安置款12月20日前要到位。按照上级要求,这是两个没有回旋余地的时间表。这两项任务完不成,工作就没有做好。
贺文书记讲了一个观点,举了一个例子,很诙谐,也很有道理。他说,有些工作,是无法用百分比来反映成绩的,比如祖国统一的问题。党中央、xx总结成绩,谈到祖国统一问题时,不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统一了95.5%,只有4.5%没有统一,就是台湾还没有统一。95.5%这个数据不小,但能这样算吗?台湾问题、边界问题,那是大问题,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是不能用百分比来表述的。涉及群众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虽然户数不多、人数不多,有些同志看来是小问题,但是对于一家一户来讲却是天大的问题。只要还有老百姓住在临时蓬屋内,还是风餐露宿,我们的工作就不能说已经做好了。这项工作的成绩也是不能用百分比来表述的,一户人、一个人没有安置好,就是问题。
三、突出工作重点,实施整体推进
现在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跟负债有关的问题太多。三年前,全县负债是5个多亿。这三年时间,包括补发教师工资、补发干部工资和消化部份政府负债,县财政一共补了9400万,都是拿现金出来的,财政上是一项一项造了册的,华民同志说还有一些款项没有加上,实际上是上亿的支出。这笔支出也增大了我们搞城市建设、抓工业经济在资金筹措上的难度。通过三年的努力,现在全县负债还有4个亿,县级直接负债2个亿,乡镇政府负债1个亿,村级负债1个亿,这就是现在蓬
溪负债的格局。抓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解决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当前,就是要抓住五个方面的工作坚决不放松,实现整体推进。
一是城南片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前几天我坚持要到每一个安置小区都去看一下,那天我们去看了,现在安置房建得很不错,有些安置房还建得很好。当时我就说,到今天为止,我活了四十多年,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房子,还赶不上映月小区、新南小区被拆迁群众的安置房。这一片的工作面宽量大。现在建设业主已经把房子修好了,当务之急是搞好结算,一手交钱、一手交钥匙的问题。
二是火车站片区的征地折迁补偿安置问题。现在有极个别群众在上访,反映补偿标准的问题。我个人的指导思想是,法律有规定,政策有依据,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之下,要严格按法律和政策办。有些问题的处理也要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三是上河街改造的安置问题。严格讲,上河街改造不属于失地农民问题,而是城市改造中的一个项目。由于涉及到折迁安置,因此仍然是关系到稳定的大问题。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工程进度没有如期实现,确实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不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金融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务必要继续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工作。
四是国道318线的征地补偿款问题。金额虽然不大,但影响大,市上反复强调必须兑现。这几十万元资金要尽快到位,兑现给群众,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前几天我向市委和袁书记汇报,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解决之中。现在要解决好,不“流汤滴水”。
五是黑龙函水库库区移民安置问题。这项工作任务也很繁重,要统筹考虑,妥善处置好移民问题,特别是补偿安置问题。
以上五个方面是目前全县应该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继续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和其它一些问题,但是要突出这五个重点。历史遗留问题、政府负债问题和其它不稳定因素也较多,包括富通公司集资的问题、东西关电站集资的问题、大办交通的遗留问题等等。凡是与四个亿的负债有关系的,我们都要关注,都要逐步解决;但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征地折迁补偿安置问题。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工作精力,我们的工作重心都要放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上来,建好安置房,兑现土地款、补偿款,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关心被拆迁群众的冷暖疾苦。
四、加大统筹力度,多方筹措资金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五个原则。
一是单位消化原则。对本单位所负的债务、所欠的款项,要积极主动想办法偿还,不能回避困难、上交矛盾。“各家的孩子各家抱”,各有关单位要更加积极主动,不能等待观望、不理不睬。政府不找你、你不找政府,收钱的不找你、你不找收钱的,那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有的单位积极一点,但多数单位有消极应付的表现,因为拿钱出来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偿还债务首先是“一把手”的责任,新官要理旧事,哪怕是上几届班子遗留下来的问题,都得理!全县四、五个亿的负债,我们能够不管吗?肯定要管,也必须要管。
二是项目消化、业主消化原则。比如上河街改造,根本上讲就是商业开发,项目自身负责;再比如富通公司,困难重重,既没有“富”、也没有“通”。这些方面的负债,就是要通过项目实现业主自行消化。
三是财政借支原则。借支实际上是周转。我们已经筹集了500万元用于救助中心建设,县财政要再调度1000万元资金,用于应急周转。从整体看,城南新区的开发建设是大体持平甚至略有赢余,现在的困难实际上是阶段性的资金周转、调度的困难。县财政要加强统筹,哪些款先拨、哪些款后拨、怎么打好时间差、怎么调度,都要认真研究。
四是金融支持原则。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主动向金融部门反映存在的困难,积极争取贷款支持,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金融部门也要更加灵活,加大支持我们解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的力度。省委书记和省长指示,就是砸锅卖铁、就是举债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各级金融部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也有责任和义务。同样的会议,市上召开时金融部门参加了,省上召开时金融部门也参加了,政策精神都是一致的,是相通的,各级金融部门也都是清楚的,只要能说服上级金融部门,上级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肯定会更大。各单位的闲置资产要毫不含糊地拿出来,能够做抵押贷款的,就通过抵押贷款优先兑现土地欠款。上次开会我要求水利局把几个门面拿出来抵押贷款,把欠款还了。水利局立即承诺,马上执行。类似的闲置资产,哪些部门、哪些地方还有,凡是金融部门看得起或者勉强看得起的,该拿出来的就要立即拿出来,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现在不能一方面资产闲置,另一方面现金紧缺、无钱还债。否则,问题就解决不了,工作就开展不下去。因此,要充分挖掘各负债单位的潜力,国资委要加强统筹,做好清理清查工作。
五是依法清收原则。各级都要顾全大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先交清土地款,后搞建设。有些项目,可以缓一点的,就缓一点,不能因为加快建设步伐而新增土地欠款。土地欠款要依法依协议下决心清收。今天明确,清收土地欠款的工作,全部由国土部门负责,城南经济发展管理局不再负责清收土地欠款工作。已经清收的,该交财政的交财政。县政府要与城南经济发展管理局把帐目核算清楚,手续费等按规定办理。从法律上讲,也不应该由城南经济发展管理局清收土地款。所有国有土地都是由国土部门挂牌拍卖,土地款也应由国土部门清收,而不是谁清收谁使用。一定要实行收支两条线,各自履行自身职能职责。清收土地欠款,必须坚持原则,一视同仁,态度坚定。哪个单位可以不收,哪个单位可以缓收,任何领导,包括我在内,都无权表态。确实有困难和问题的,须经县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决
定,必要时提交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县委、县政府决策之前,任何人不能随意表态,更不能暗箱操作。决策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先去视察,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最近县财政对几个部门的帐户进行监管,就有领导来我这里说情,这样不好。监管帐户的目的是要部门积极主动,找项目、找资金,想办法解决问题。该不该解冻,应由县政府集体研究后答复,不能具有随意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清收土地欠款工作,更应该特别严肃。
五、坚持分工协作,注重思想沟通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涉及农转非的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社会救助的问题、就业的问题,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南经济发展管理局、赤城镇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把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今天听了汇报,我是不满意的。有些部门还没有进入角色,家底不清,为什么不弄清楚?为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什么弄不清楚?基础工作必须要扎实。各部门都要坚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项工作都要密切配合,积极稳妥推进。
同时,要特别注意做好与被拆迁群众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工作。我们欠老百姓的钱,是我们对不起老百姓,不是老百姓对不起我们,我们要摆正位置。思想工作做不好,老百姓的意见就会更大,就会更觉得委屈,不断上访就是必然的结果。
六、严明组织纪律,加强督查督办
一是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在解决好补偿安置问题之前,坚决执行好三个“一律不”纪律:一律不新开工修建办公楼、一律不新批公费出国考察、一律不允许动用财政资金购买小汽车。上级明文规定,说“一律不”就“一律不”,谁批准,谁负责。这是纪律。
二是今天会议议定的事项,要进一步分解细化,按照职能职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会后请华民同志牵头,勉双、高平同志参与研究,根据领导分工和部门职能职责,将目标、任务、责任列表分解细化,包括重点工作有哪些、牵头领导是谁,责任领导是谁、责任部门是谁,都要一清二楚。到时没有完成任务,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哪个环节,情况才能掌握得更准确;否则就是一锅粥,分不清头绪、理不出脉络,就是“昏干”。因此必须细化目标,明确责任。本周内,这项工作要作为议题提交县委常委会,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全县征地折迁补偿安置工作的基本情况,提出任务分解的安排意见,由常委会讨论决定。
三是加强督查督办。具体工作由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多收集、总结、上报、反馈相关情况。曾文同志是办公室主任,这个任务就交给他,从今天开始到春节以前,每周星期五要收集、汇总、报送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有报表才看得出进度,才知道哪些快、哪些慢,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这也是元旦、春节期间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任何工作都不能拖,特别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更不能拖,拖就要拖出大问题。重要问题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负起责任,主动研究,创造条件,积极工作。县人大、县政协要加强监督,大力支持,帮助做好有关工作。
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全省移民安置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副书记下达了我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安置任务。下面,我就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移民安置工作讲二点意见。
一、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为圆满完成我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根据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任务与进度要求,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分配给四川省9000人,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各7000人,上海市、福建省各5500人,安徽、江西、湖南省各5000人。今年7月,浙江省政府分配给我市800人,是省内接受移民任务最重的县市。在接到任务以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移民安置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并作了部署。各有关镇乡及行政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顾全大局,精心安排,确保了我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确保组织到位。为切实加强对我市移民安置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专门建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级机关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萧山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有安置任务的镇乡分别建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乡长任副组长的镇乡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两级领导班子的建立并正常运转,为我市做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精心安排,抓好定点选址。根据浙政办发(2000)60号《关于报送浙江省安置三峡库区农村移民试点工作方案的函》,关于安置点的选定要努力做到“人均耕地面积达不到全县人均水平的村不安置;交通不便、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备,远离集镇的村不安置;村级班子不强,矛盾和问题较多的村不安置;易涝易旱地区不安置;贫困山区不安置;已安置过电站水库移民的地方不安置”的六个不安置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又提出,南片山区、半山区耕地偏少不安置;1999年村级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村不安置。根据这些原则,对全市各镇乡在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及村级班子、交通、水电设施及1999年人均收入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宁围、新街等15个镇乡作为安置镇乡,把800名约200户移民任务分别下达到各安置镇乡。各安置镇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实上报了64个行政村安置点。到目前止,选址定点工作基本完成。
(三)、加强调研,作好前期准备。移民安置工作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为此,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专门组织人员开展了三次调研工作:一是组织市移民办对全市有安置任务的15个镇乡调研,分别听取镇乡主要领导的意见,走访了解安置村的基本情况,并实地踏勘安置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与镇乡领导共同探讨移民安置工作的有关问题;二是组织市移民办到嘉善、长兴二县进行实地考察取经;三是由王仁庆副市长带队,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及15个安置镇乡进行主要领导专程赴上海崇明县和浙江嘉善县学习考察,学习他们好的经验与做法,为市委、市政府做好我市移民安置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落实任务,明确安置政策。根据国办发(1999)9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0)108号《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市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两次会议,按照“统一领导,明确任务,责任到县(市),经费包干,乡镇实施”的工作要求,确定我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的原则,即坚持以农为本、有土安置,保证移民生产用地不低于全市农民人均水平。分配给移民户的耕地相对集中,并有相应的水利配套设施。安置移民的土地从安置村机动土地或已承包的集体土地中调剂解决;坚持相对集中,分散安置;确保移民生活有住房,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坚持前期安置有补助,后期扶持50年的原则。并要求做到通电、通水、通路,对土地面积、建房标准、价格等都作了统一规定,做到政策落实,任务落实,职责明确。
(五)、制订计划,分步推进实施。为确保全市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移民安置领导小组根据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及上级的要求,把我市的移民安置工作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时间从二○○○年八月到十月。在这个阶段重点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定安置点。第二阶段:对接工作阶段,时间从二○○○年十月到十二月,这个阶段重点是确定移民对象,签订好安置协议。第三阶段:移民建房阶段,时间从二○○一年三月到七月,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按时保质地建购好移民用房。第四阶段:移民接收安置及总结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移民查验和迁移工作。检查验收安置镇乡、村移民安置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
和政策到位情况,并对安置工作进行总结。总的来讲,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全市移民安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全面完成我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任务
移民安置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农村移民和迁入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社会稳定,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移民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共同抓,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工作,认真解决好安置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移民安置工作任务。在下一阶段,我们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认识要有新提高
思想统一,认识提高,是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三峡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重大工程,举世瞩目。而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三峡水库能否按期蓄水,工程能否按期发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三峡库区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搞得好,移民就能安居乐业,就会感谢党和政府;搞得不好,不但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还会影响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妥善安置好三峡库区移民,对于我们萧山市来说,不仅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就是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是实践“三个代表”和“双思”教育的实际行动。三峡库区移民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舍小家,保大家,迁徙易地生活,其切身利益受到不少影响。我们把他们安顿好,使他们能逐步富起来,就能充分体现出党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与党的政策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的工程,为三峡工程作贡献是我们的光荣。为此,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把困难当作机遇,把任务当作动力,“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共同受益。
其次,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也是实施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措施。奉节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地处长江三峡西首,是移民大县,全县淹没搬迁总人口达12.4万人。这次移民到我市的是奉节县政府所在地永安镇的农村居民。永安镇需外迁移民一万多人,分散安置在浙江、福建两省的六个县(市)。因此,我们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也为奉节县今后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好库区环境,逐步改变落后面貌作出了一份贡献。
第三,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三峡库区移民是带资移民,不少农民有一技之长,安置好了,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关心移民、支持移民;要多给移民一些温暖,一些体贴,要把移民和当地群众同等对待,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孤立他们;要积极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确保移民能够稳得住,并逐步能致富。
总之,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困难,坚决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任务,做到不留尾巴,不留后患,让党中央放心,让三峡库区移民安心。
(二)、定点定位要狠抓落实
移民宅基地、承包地及自留地的定点和移民的对接定位是移民安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目前的情况看,有安置任务的镇乡、村对选址定点都认真作了安排。本月19-22日,奉节县政府考察团对我市15个镇乡、64个行政村的移民安置点进行了踏勘、考察,考察团反馈的意见比较满意。下一阶段选址定点工作的重点是要进一步加以细化,落实到位。据了解,奉节县已将全部移民对象的名册于10月20日上报给重庆市审核,待重庆市审核完毕后,将于11月20日前,交办我市审核。在此期间,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将派员前往奉节县进行考察,另一方面,要做好定点定位工作,由奉节县政府负责移民户采取抽签或移民认可方式确定安置点。安置点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予变动。其次是组织镇、村干部赴奉节县进行对接,下村串户,弄清楚每个移民对象的状况。对接工作中要做到一看、二问、三填表格、四拍照、录像,把工作做得既认真又细致,严格把好落实关。在审定中,对下列5类人员不予接收。即:单家独户的精神病人、重伤残人员;不能自食其力者,如五保户等;外迁安置经费未结清、移民户与当地单位或集体经济关系处理不清的;有违法犯罪前科不改过自新及好逸恶劳、寻衅滋事者;按规定不按移民对待、国家不负责搬迁安置者,如超生人口、擅自流入库区的人口等,以及不属农村移民的人员。并必须列清以下4类人员,即:抚恤对象、现役军人、在校大中专学生和劳改劳教人员。计划在12月底前,双方将共同签订好安置协议。预计在春节以后,奉节县将统一组织移民户主到我市的各安置村进行对接。主要是:确定建房地址、房屋形式和标准,建房方式和质量要求,确定移民承包地、自留地的面积、地点等,并签订好协议。在对接过程中,各安置镇乡及安置村必须服从市里的统一安排,严格程序,做细工作,切实把好移民资格审查关。
(三)、移民建房要重抓不放
移民建房是移民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移民住房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文件精神执行。严格把好三个关。一是把好标准关。移民新建住房每户占用耕地不超过120平方米,占有非耕地不超过14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控制在25-35平方米。二是把好模式关。处理好建房与购房、统建与自建的关系。从移民长远利益看,我们原则上提倡建房,并实行统建。对有条件的镇村可提供少量的闲置房供移民选择。但对过几年要拆迁及质量有问题的闲置房,绝不能提供。这要作为一条纪律。移民自己要求来萧建房的,镇村要尽量劝阻。对移民建房,我们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建房由移民定图,镇乡组织统建。市建设局要尽快拿出方案,按占地大、中、小设计三种,各种类型三套,不仅要设计出平面图,还要设计出立体效果图,同时要列出建房造价预算表。
2、移民建房由各安置镇乡、村统一选址,统一依法办理有关手续,统一安排三通(通路、通电、通水)一平。
3、落实具有四级资质以上的施工企业建造移民住房。三要把好质量关。镇乡要成立由镇乡长任组长的移民建房现场指挥小组,落实专人开展工作。各镇乡要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共同把好建材关、质量关和工程超价关。建房质量,事关移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切不能掉以轻心。无论是统建房、自建房、购房,都应签订好协议。移民建房,计划从明年3月份开始,6月底前结束,7月底前竣工并验收完毕。
(四)、安置政策要高度统一
安置移民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这次三峡移民数量大、范围广、批次多,搞得不好就会产生攀比现象,给安置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市委、市政府及市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对移民安置政策进行了多次反复的研究,认为一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对移民安置工作的各项政策。二是在具体落实政策中,要严格标准,统一口径,既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及省里的有关政策,又不要乱开口子。市里原则上将不再出台移民安置新政策,要求各有关镇乡、村也不要出台新的政策,确需出台新的政策,必须报请市移民办批准。对移民的就医及子女入学等具体生活问题,要做到与当地村民一视同仁。对移民中的特殊困难户,要给予适当救济,真正做到政策明确,政令畅通。
(五)、资金管理要严格把关
对移民资金的管理,国务院和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移民开发局等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移民安置资金必须实行专户储存、专人负责、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和不截留。移民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计划和进度及时拨付,坚持完备的手续程序,严格执行资金使用审批制度。为管好用好移民资金,各镇乡必须与市政府签订移民安置资金管理责任书,以进一步明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有安置任务的镇乡、村不得乱开口子,以避免造成移民之间的不平衡。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将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市移民办要根据三建委、移民局等有关移民资金的管理办法,分别对移民建房基础设施费、移民生产安置费等使用制定有关管理规定,并对移民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指导。各镇乡对移民资金的管理、使用要自觉接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
(六)、宣传教育要加大力度
做好三峡移民安置工作,事关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事关社会稳定。开展扎实细致的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优势,营造全市上下关心、支持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有安置任务的各镇乡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好安置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充分认识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学习三峡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充分体谅移民千里搬迁的困难、建房安置的困难、语言不通的困难等,急移民所急,想移民所想,主动与移民打成一片;正确对待由于风俗、生产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差距;对三峡移民的到来,要热情欢迎,在生活上多体贴,政治上多关心,自觉地支持和帮助移民。对移民我们必须做到:态度要热情、原则要坚持、政策要统一、服务要到位。宣传舆论部门要按照我市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计划的要求,及时制定好各阶段的宣传报道计划。宣传要统一口径,市移民办要将有关宣传资料提供给有关镇乡和新闻单位。市级新闻单位要及早制定好各阶段的宣传报道计划,宣传报道好移民安置工作的情况,积极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报道移民安置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促进我市三峡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
求,扎实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比较平稳发展态势。为做好全年建筑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推动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一季度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季度共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14起,死亡14人,去年同期共发生事故7起,死亡10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00%和40%。其中南京8起8人,苏州3起3人,常州1起1人,徐州1起1人,南通1起1人(另有盐城1起3人,因事故发生地为经济开发区,没有列入安全、质量监管,不计入安全控制指标,事故类型为脚手架)。从事故类型看,均为高处坠落14起14人,坍塌1起3人,从事故发生城市来看,南京、苏州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两地共发生事故11起,死亡11人,分别占全省事故和死亡人数总量78%、78%。从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1月份事故4起死亡4人,2月份事故2起死亡2人,3月事故8起死亡8人,除2月份为春节停工期间,整体数据呈线性上升趋势。
(二)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情况,研究部署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召开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2月22日,我厅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会议回顾及“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判形势,部署工作任务。会议通报了省级“文明工地”创建情况;观摩南京市建筑施工文明工地现场及动态管理gps系统;进行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统一标识佩戴仪式;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分别就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做了交流发言。会议邀请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省政府办公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同45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组织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看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3月1日按照《关于召开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通知》(建办质电〔〕4号)来电的精神和要求,我厅积极落实组织好我省各级建设行政主客部门和部分企业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收看电视电话会议,我厅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厅长均参加会议,全省共设分会场56个,参会总人数3050人。会议认真听取了郭允冲副部长和姜伟新部长重要讲话。三是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根据省安委会确定的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我们在考虑各地工程建设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将目标进行分解,下发了《关于下达全省建筑业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的通知》(苏建质安〔〕163号),建立了全省建筑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与所辖县(市、区)及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生产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三)扎实开展全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做好全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年初我厅制定《江苏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年分季度分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季度整治内容为建筑施工春节后复工开工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保障性住房综合检查。2月中旬我厅对一季度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在各地检查的基础上,我厅在3月上旬,分5个检查组对全省建筑开展情况进行了巡查。共计随机抽查在建工程83个,其中保障性住房工程26个。从节后复工开工检查情况看总体较好: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到位;复工开工检查目标部署到位;复工开工检查工作行动迅速到位;保障节后复工开工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节后复工开工检查工作程序规范有序到位。从保障性住房综合检查中,各地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均高度重视。能够做到:抓源头,通过把好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关,确保履行基本法定建设程序;抓检查,通过强化巡查检查,对暴露出的问题隐患,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做到隐患整改专人负责跟踪监管;抓责任,通过加大对质量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主体依法处罚力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安全责任制得到落实;抓验收,通过完善工程质量验收程序,特别是严格执行分户验收制度,强化治理住宅质量通病力度,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巡查中,厅检查组共发现各类问题356处。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13个工程项目及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进行了通报。
(四)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得到有效加强。一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继续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受理、审核及发证工作。同时,提升了服务企业、行业的理念,实行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绿色通道制度,加快了办理速度。一季度,全省共计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7个批次,向符合要求的263家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发放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组织三类人员考核3期,对通过安全生产考核的57920名有关人员发放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组织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3个批次,对通过考核的21564名有关人员予以发证。二是进一步规范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单位的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一季度,对发生的起死亡事故所涉及的21家施工企业进行了处理,其中对19家省内建筑施工企业,发出了处罚通知,暂扣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对省外在我省发生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2家建筑施工企业,按规定及时向属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通报。三是严格把关事故发生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恢复工作。根据《江苏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管理办法》和出台的《关于加强对发生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复查工作的通知》(苏建管质〔〕34号),进一步规范了发生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复查工作,要求事故发生企业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整改,待其安全生产条件达到要求后方可恢复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五)深化文明工地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水平,将文明工地创建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活动相结合。1月份对四季度申报省级文明工地的项目进行了现场考核、安全知识考试和安全事故、被通报情况筛查,符合省级文明工地标准的项目共430项。对下半年省级文明工地项目进行了审定,对通过审定的823个项目进行了公示、发文表彰。在第一次文明工地现场考核中,我厅对各地文明工地审报项目加大了初审力度,对不符合审报要求的项目进行了筛除,目前考核工作正在进行中。通过创建文明工地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现场的防护水平,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人的作业、生活条件。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现场监督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推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一是开展统一标识发放工作。2月份,在南京召开的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全省安全监督人员统一标识佩戴仪式,目前,已完成对全省大部分安监机构统一标识发放工作。二是完成岗位证书发放工作。在对全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1469名人员系统培训后,现已对考核成绩合格的1398名监督人员,颁发了安全监督人员岗位证书。三是继续加强监督业务培训。为提高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监督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现场监督能力,3月份,开展了对盐城、连云港地区安全监督机构现场监督人员专项培训工作,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业务交流,开展了现场互场工作。下面将分批次、分专业对全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工作一线的监督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四是落实整改考核中发现问题。根据《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对考核中未达合格等次的28家(基本合格19家、不合格2家、不具备考核条件的7家)监督机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各地切实按照整改通知书中提出的问题,对单位和人员资格、工作场所、办公配置、仪器配备、车辆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加大督办力度,确保按时整改到位。五是完成了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资料的标准化提升工作。1月份为加快各地现场监督人员对新监督档案的理解和使用,下发了《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档案》使用说明。为规范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组织人员编制了全省统一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台帐》,并分册下发各地有关单位征求修改意见,并对征求意见组织讨论不断完善,计划在本月推广使用。
(七)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成相关调研、征求意见工作。一是配合完成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工作调研工作4月中旬,住房城乡建设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王树平副司长一行五人在我省就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工作进行了调研,分别先后在南京、无锡召开座谈会议。我厅向调研组作近两年来全省建筑事故查处工作情况汇报。南京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泰州市、无锡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并就各自辖区内近年来发生的建筑安全生事故典型案例原因分析、事故查处工作遇到问题、围绕安全生产相关建议作了发言。我省部分特、一级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企业代表对事故处罚、责任追究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方面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诉求。二是配合建设部安生办完成了“建筑业百亿元增加值事故死亡率”相对指标的调研工作。在调研结束后,建设部安生办近期下发了调研报告。考虑到全国各地区间工程建设的规模有比较大的差距,为客观反映的安全生产水平状况,今后,将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绝对数外,研究增设“建筑业百亿元增加值事故死亡率”相对指标。三是完成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建筑施工企业及项目领导施工现场带班管理规定》、《建筑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办法》和《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督办办法》三个文件的征求意见工作。
(八)认真开展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基础性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对建筑施工特种作业6个工种8本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教材已印,将下发各地用于下一批培训考试。二是研究制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考试基地动态管理意见,在征求各地意见后即将公布。三是对部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工种实操模拟器材进行调研,召开加强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基地建设座谈会。四是对“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题库进行调整更新。五是完善了针对现场监督人员的“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施工用电”培训课件,组织专家审核“脚手架、深基坑”培训课件。重点包括现场监督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典型事故的案例分析、施工现场检查要点与检查方法等。
二、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市场主体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薄弱。部分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未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必要的技术交底,直接导致违反质量安全强制性规范标准,造成质量安全隐患。部分工程监理单位未能认真履行监理职责,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各种隐患仍大量存在。
2、建筑市场不规范,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工程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未经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情况仍然存在。由于这些工程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往往是“先上车后买票”甚至“不买票”,导致质量安全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质量安全保证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例如:1月15日,由射阳振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江苏青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厂房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脚整体坍塌事故致3人死亡,该项目为经济开发区项目未履行质监安监手续。工人在砌筑外墙时,脚手架上的砖块堆放过多,超过了实际承载力,导致架体坍塌。此外,建筑市场不规范,建设活动中仍不同程度存在违法分包、任意压缩工期、安全经费投入不足、随意降低质量安全标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有些行为直接导致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3、安全监管力度与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面对当前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特别是一些超大体量、高技术含量工程的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安全技术风险,对工程安全监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监管队伍人员的素质不高、技术手段落后,加之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督经费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地保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力度,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三、下一步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做好全年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积极防范和有效遏制重大、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促进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
(一)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要按照《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加强组织协作。一是加强层级督查。为更好地指导督促各地做好“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各项工作,我厅将适时组织开展全省建筑安全监督检查,并在各地开展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对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地区的督查;二是结合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继续开展以防范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等为重点的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三是继续深入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工程项目。
(二)深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加强宣传贯彻国发23号、建质164号、苏政发136号文件精神,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加快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针对建质[]164号文中5个方面的16项具体工作要求和措施,抓好贯彻落实。重点三项制度的落实。一是领导带班制度。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工程、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领导带班对于及时消除隐患、排除险情,作用十分关键。要督促落实项目领导施工现场带班制度、带班生产交接制度、带班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对项目领导带班的检查制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领对施工企业和项目落实领导带班制度情况的检查,发现未建立相应制度或落实不到位的,按规定进行处理,今年,为进一步落实领导带班制度,我们将在南京、无锡、徐州、常州、扬州5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率先推行gps定位系统,并逐渐在全省推行;二是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可能导致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隐患,实行重大隐患持牌督办,下发挂牌督办通知书,并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信息予以网上公告,督办整改中,严格重大隐患核销和督办解除恢复施工制度;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督办制度。按照督办要求对全省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查处情况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对较大及以上事故查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向省级建设主管部门下达督办通知书,必须在事故发生后90日内完成事故查处事项,方可解除督办。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针对这三项制度落实出台相关规定,我厅将根据要求制定落实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狠抓隐患排查治理通过扎实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一是继续开展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治理工作。突出抓好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为重点的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对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加强调查、分析、研究,查找原因,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5月份我们将开展建筑机械设备管理调研工作,重点对机械安装、检验、使用、拆卸等几个环节调研,为下一步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奠定基础。二是深化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建筑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种类,按季度分重点时段,有计划、有重点进行专项整治。5月份我厅将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充分利用各市县安监机构人员力量,分三个片区对全省建设工程现场深基坑、建筑起重机械进行专项整治互查工作。增大专项治理覆盖面,并持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地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市场综合检查力度。三是加强各类开发区建设工程监管力度。近年来开发区建设工程事故总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一些建设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游离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以外,监管问题比较突出,去年我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各类开发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建建管[]350号),各地要依法将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工程项目纳入统一监管范围,严格执行建设程序,明确职责,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大对各类开发区建设工程检查力度。四是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安全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教育,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将进一步加强建筑对企业和个人许可延期管理工作,通过严把许可环节中对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特别是狠抓对发生事故企业责任人的教育培训工作,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五是加大持证上岗检查力度。加强对“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管理,加大持证上岗检查力度和无证上岗处罚力度。
(四)深化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提升文明工地创建水平我厅已制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台帐》,各地要加大施工现场推广使用力度,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台帐登记、使用。将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与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相结合。此外,今年我厅将改革文明工地创建管理办法,近期将开展相关调研征求意见工作,修订《江苏省建筑施工省级文明工地评审暂行办法》,对申报标准和考核评审方法进行改进,采取目标管理、挂牌公示等方式;加大创建文明工地动态化、日常化管理力度;改进对部分规模较小装饰、市政申报项目考评方法;提高控制指标的可操作性;提高各方参建主体创建省级文明工地极积性。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场联动一是加强安全生动态监管。制定《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监管办法》,建设上下联动的施工现场动态监督网络平台。将企业和从业人员违反建筑市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列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施工企业负责人、监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职安全员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在市县级层面上将打分情况与招标投标相联动,在省级层面上,将打分情况与对企业和从业人员处罚相联动。二是加快安监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各地安监机构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系统软件、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和科学化的监管手段的运用水平,及时把握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督。三是充分发挥网站的监督管理作用。对忽视建筑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企业和人员,予以曝光。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要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
(六)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管理提升一是大力加强监管机构建设。以各地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督促和指导各地进一步落实《考核管理办法》,针对去年安监机构考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快整改到位,主要解决机构单独设立、固定办公场所、专用机动车辆保证、以及制度建设深化等方面存在问题。二是大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通过严格资格条件、上岗培训考试、加强继续教育、加强廉政建设、规范人员行为,进一步提高监督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监督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监督权威”的工程质量安全卫士队伍。今年省安监站的监督工作重点将放在帮助各级安监机构监督人员抓基础工作,加大现场监督基础知识的培训力度。三是积极创新监督模式。认真总结现行监督模式,如监督巡查模式、分类监督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深入调研,进一步充实完善,并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工程安全监督新模式。四是完成全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统一标识发放工作。全面提升监督机构依法监督形象。
(七)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及统计分析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做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强化事故责任追究,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一是做好及时上报事故工作。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内容和时限,及时上报事故有关情况。对于情况不太清楚、内容不全的,了解情况后要及时补充上报。情况紧急、性质严重的事故,可先电话报告,了解核实情况后再以书面形式上报。今年,我们将把事故传真上报形式改为网络系统平台上报方式,避免事故上报中出现漏报现象。二是积极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认真组织或积极参与事故的调查工作。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建设主管部门的作用,依据国家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事故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今年,我们将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依法追究力度,对生产安全事故所涉及人员的执业资格予以处罚,尤其对建造师、安全员、总监理工程师的个人执业资格、资质的处罚,由重罚企业改为处罚企业和个人并重的方法,将安全生产责任一并落实到执业资格人员上。三是加强事故结案和报送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事故调查情况,积极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做到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报送事故结案情况。四是加强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我厅将组织开展度全省建筑安全生事故典型案例编纂工作。分析研究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加强各项措施,加大依罚查处力度,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的要求,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依法加大对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
(八)大力推行绿色施工,防治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将按照省政府“蓝天工程”工作部署,积极推进绿色施工管理,制定出台《江苏省绿色施工管理办法》,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地文明施工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扬尘,我厅已制定了《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控制管理办法》,将在征求意见修改基础上下发各地,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贯彻落实。重点建立建全辖区内建筑工程施工扬尘防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并推广建筑工程施工扬尘防治方案报监制度及控制责任人制度。要将创建绿色施工工地、文明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与扬尘控制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控水平。
过去的一年, 各地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尤其是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唐山会议后, 各地都采取了许多行动。
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2009年唐山会议后, 河北、青海、山东、山西、甘肃等地纷纷召开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 贯彻唐山会议精神, 主动积极地研究问题, 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 落实责任, 部署任务, 供热计量推行比较顺利。河北省规定, 2010年采暖季前各市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2000万平方米以上;所有新竣工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 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全省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山东省要求, 2010年采暖季前安装温控与热计量装置的所有建筑, 全部试行按热量计价收费。地级城市中有31个地级城市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 明确了供热计量改革目标以及建设、发改、物价、财政等部门责任分工等。
二是分户计量收费面积稳步增加。2009年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的地级以上采暖城市有48个, 实现供热计量收费1.5亿平方米, 比2008年增加了1亿平方米。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山西省、甘肃省等地的物价和建设主管部门还及时制定了供热计量价格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对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安装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北方地区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新建建筑强制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政策和文件。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建建筑3.4亿平方米, 其中达到安装分户供热计量装置的有1.6亿平方米, 占新建建筑总量48%, 比2008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地级以上采暖城市中有61个已经明确规定了必须按照供热计量要求进行设计、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否则不予出具施工图审查合格证明、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不予验收备案、不得销售、不予供热等。这个“五不”政策的出台大大促进了供热计量改革。有没有执行“五不”政策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地方是真改还是假改、是忽悠上级改还是利国利民改的重要标准。
四是“十一五”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有望按期完成。截至今年7月底, 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1.2亿平方米, 占国务院下达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改造任务的80%。加上正在改造的, 预计今年采暖季前, 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面积将达到1.7亿平方米。
五是2009年供热计量检查结果通报。2009年底我部开展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检查, 其中供热计量改革检查涉及1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2 5个地级城市和9个县级城市。天津、河北、山东、北京等省 (直辖市) , 西宁、长春、青岛、东营、延安、呼和浩特等地级以上城市以及榆中、迁安、志丹等县级城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目标明确, 责任落实, 政策配套, 措施有效, 工作成效明显。检查发现, 黑龙江等省, 中卫、定西等地级城市, 肇东、中宁、共和等县级城市供热计量收费相对进展较慢。在受检的123个新建建筑工程项目中, 发现没有安装供热计量装置, 违反工程建设标准的项目19个, 并下发了执法通知书。其中:北京市1个 (金顶街三区经济适用房项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1个 (中基礼域项目) , 秦皇岛市1个 (湾海一号项目) ;山西省太原市1个 (和泰小区1号楼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1个 (蒙西世纪城项目) ;陕西省西安市3个 (中海国际社区熙岸项目、雅逸花园项目、玄武花园项目) ;辽宁省大连市1个 (幸福e家五期6区6-1号楼项目) ;吉林省长春市1个 (万盛理想国1期E组团3号、14号住宅楼项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个 (远大都市名都项目) , 鸡西市1个 (丰烨名居8号楼项目) ;甘肃省兰州市1个 (金地商务大厦项目) 、定西市2个 (正立瑞丽佳苑项目、中华路中学教学楼项目)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1个 (园丁家园项目) , 中卫市1个 (美利城市花园项目) 、中宁县1个 (世纪花园锦绣苑项目) ;青海省海南州1个 (民族中学教学楼项目) 。
二、供热计量改革取得的经验
各地在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 取得了许多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和运用。概括起来, 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供热计量改革的基础。供热计量改革只有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责任, 建立强有力的督查机制, 才能顺利推进。河北省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省政府对基层45个考核指标中的一票否决内容, 以省政府名义给各市下达供热计量收费指标, 要求市长亲自抓。新疆自治区把供热计量改革作为各城市参加“天山杯”竞赛评比的主要指标。天津市制定《供热单位供热计量量化考核办法》, 对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青岛市制定供热计量收费奖励政策, 2009年对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三家供热企业给予了3 0 0万元奖励。这些经验证明, 供热计量改革搞得好还是坏, 与政府主导作用成正比。城市主要领导能不能带头、能不能出面号召、能不能亲自动员对推进供热计量改革非常关键。
二是推进立法是供热计量改革的保障。目前天津、河北、山东、北京、山西等省市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供热管理条例等形式将供热计量改革纳入了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章。《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规定, 供热单位不按照供热计量规定实施计量收费的, 由市和区、县供热办公室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 新建民用建筑未配套建设供热采暖分户计量系统, 未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各地回去后, 要参考这些处罚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本地区处罚规定, 处罚手段不仅可以包括罚款, 还可以包括吊销执照、许可证等。
三是发挥供热企业主力军作用是供热计量收费的关键。天津开发区泰达热电公司将供热计量收费作为法律赋予企业的神圣职责, 加强六大环节管理, 切实发挥了供热计量收费主力军作用。承德市热力集团自2003年开始实施供热计量, 采取了“四步走”的政策, 既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在不增加热源的情况下, 供热面积增加了1/3。连续3年不仅没有出现计量和温控装置欠账问题, 并同步实现了计量收费的全覆盖。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 推进供热计量收费, 必须明确供热企业是实施主体。对拒不实施计量改革或计量收费的供热企业经教育拒不改正的, 要尽快撤换企业负责人。
四是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促进供热计量收费的有效途径。合同能源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天津、承德、石家庄、唐山、长春、安阳等城市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把市场和政府的力量组合在一起, 不仅可以解决供热计量资金困难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解决供热企业在节能诊断、改造、计量收费、热表检测、热表维修等方面力量不足的问题, 而且用户的节能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所以说, 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供热企业、用户、节能服务公司三方都可以获得利益, 国家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五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可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有效方法。山东、山西等地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小区综合整治相结合, 有效地节约了资金, 降低了成本。内蒙古、山西财政按中央奖励资金1:1比例制定地方配套资金政策, 石家庄市财政今年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供热计量改造, 寿光市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给予20%财政补贴。国家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正在发挥。
三、供热计量收费严重滞后
2009年虽然供热计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但改革总体进度极不平衡。截至2009年底, 北方采暖地区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面积约4亿平方米, 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1.5亿平方米。有2.5亿平方米安装了供热计量装置但是仍然没有实现计量收费, 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 更关键的是节能潜力被遏制, 节能空间远未发挥。2009年的新建建筑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约为1600万平方米, 占当年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面积的10%, 还有90%没有计量收费。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宁夏自治区等省市新建建筑基本没有实现供热计量收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完成后, 实现供热计量收费约7000万平方米, 至少30%以上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完成后, 没有同步实现计量收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 组织领导不力。从省级层面来看, 虽然各省建设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都建立供热计量改革领导机构或协调机构。有些机构领导不力, 有些机构没有奖罚。有些机构没有开展工作, 供热计量改革还没有纳入省级政府工作议程。从城市级层面来看, 目前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城市有86个, 占69%。基本没有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城市有39个, 占31%。其中包括甘肃省8个, 河南省6个, 陕西省6个, 辽宁省4个, 吉林省4个, 黑龙江省4个, 内蒙古自治区3个, 山西省2个, 山东省1个, 宁夏自治区1个。在已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86个城市中, 只有31个地级城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大部分城市没有明确横向的部门分工和合作, 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形成不了合力。
第二, 供热单位收费主体责任不明确。尽管供热计量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政府积极倡导、居民呼声很高。但由于供热单位收费主体责任不明确, 导致供热计量装置的选型安装与计量收费脱节, 装表不收费现象日益严重。2008年建设部《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早已明确规定:供热单位是计量收费实施主体, 必须由供热企业负责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以及计量收费。但是目前这些责任在很多城市都没有落实到供热企业身上。供水、供气、供电的表都是由供水、供气、供电公司安装的, 唯独供热的表许多地方还是由开发商自行安装, 这种现象很不正常。开发商装的计量表质量较差, 有些仅是为了应付验收, 供热企业不愿按表收费。有一段时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只有烂表、坏表才有销路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 严肃一点讲, 就是主管部门在与国务院节能减排的要求对着干。由于供热计量收费责任没有落实到供热企业身上, 再加上部分供热企业本来对供热计量改革就不积极, 导致供热计量收费严重滞后。
第三, 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不配套。北方采暖地区125个地级以上采暖城市出台供热计量价格的只有48个, 占38%。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缺位已经成为供热计量改革的一大瓶颈。希望在座的各位省市领导回去立即组织落实, 尽快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
第四, 监管不力。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新建建筑3.4亿平方米, 其中没有安装分户供热计量装置的有1.76亿平方米, 占新建建筑总量52%。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基本都能够按照供热计量的要求进行设计, 但是施工阶段预留安装位置或安装质量低劣的计量装置等不到位现象仍非常严重。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中, 一些省市没有同步安装供热计量装置, 节能改造与供热计量改造脱节。形成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不到位、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不同步的主因就是监管不力。目前很多省市虽然下发了一些文件, 但由于责任不明确, 措施不配套, 部门之间配合不够, 没有形成部门联动, 缺乏监管合力。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质量监管、验收, 特别是质量监管和验收两个环节上缺乏有效监管。虽然供热计量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的强制性条文, 但很多地方没有严格执行, 导致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形成新的欠账。有的地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时, 也没有同步进行供热计量改造, 用户室内温度提高了, 但能节不下来, 只好开窗散热。有些地方没有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从2007年10月1日强制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 而是随意改动强制执行时间。
第五, 有些地方选用了不成熟的计量方法。《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在正文中指明目前成熟的供热计量技术路线包括户用热量表和热分配计法。虽然在说明中提到了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两种方法, 但是这两种方法目前还没有配套的产品标准, 在相关的产品标准出台前, 只应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和实验, 不应大规模推广应用。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供热计量技术的引导和监督, 目前不仅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 还有不在规程内的温度法, 各地也在应用。这些没有产品标准的计量方法的大规模应用势必为计量收费埋下纠纷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做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今年我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下一步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重点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和四部委意见。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从现在开始, 我们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各地回去以后要按照要求, 制定供热计量收费实施方案, 倒排时间表, 全面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 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各地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要在今年采暖季前报我部城市建设司, 统一公开登报发布。
二是完善供热计量监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工程监管, 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和销售等环节, 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和供热计量装置安装的监管。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层层落实和分解责任, 哪个环节出问题, 就追究哪个环节负责人的责任。未达到供热计量要求的建筑一律不得发放相关证件。建立计量装置安装与计量收费衔接机制, 严格执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制定供热单位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供热计量器具的实施细则。热量表和温控阀一定要由供热单位统一公开购置, 不能再任由房地产开发商购置。对符合供热计量条件的建筑, 供热单位必须无条件地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并负责供热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对于只进行了节能改造的项目, 必须按照“谁欠账, 谁还”的原则, 要求相关单位补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否则, 不予通过验收备案, 不予拨付中央奖励资金。
三是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模式。节能服务公司模式是一种体制外促进体制内改革的好办法。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模式介入计量收费, 可以热力站为分界线, 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换热站、二次管网及用户的计量表安装、节能改造、运行维护和计量收费, 再加以中央奖励资金的激励和引导, 不仅可以消除供热企业的垄断, 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利用节能服务公司推行计量收费的新模式, 另开了推行计量改革的新路。目前国务院转发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具体措施。各地要积极探索, 重点扶持一些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 利用市场机制, 进行节能改造、计量改造和收费。
四是加强供热计量产品质量监管。各级供热主管部门要配合质量监督部门做好供热计量产品质量监管。要建立企业监管档案, 依法强化供热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监管, 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不按产品标准和已批准的型式进行生产以及将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组织开展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抽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理。同时, 各地供热主管部门要明确供热计量产品的质量要求、售后服务标准, 严把产品的使用门槛, 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五是保质保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近6000万平方米, 各地要精心组织, 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我部将联合财政部密切跟踪改造进度和质量, 根据各地工作进展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及时对改造任务指标做调整和奖罚, 将任务指标向改造积极性高、改造项目效果好的地区倾斜, 并公布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地区和单位, 给予通报批评。
六是加强检查和督促。我部将实行供热计量改革进度公开公示制度, 定期公开各省市供热计量进展情况。对推进不力的省市, 将给予通报批评。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也应对各城市建立供热计量改革进度公开制度, 对推进不力的城市给予通报批评。我部今年将对已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的北方采暖城市进行复查, 凡是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占集中供热总面积的比例低于25%的, 必须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 取消资格, 全国通报。
五、几点具体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约为28%左右, 而且逐年上升。建筑能耗是刚性的, 北方地区不实行计量收费, 用户自身很难调节。北方地区建筑总量占全国建筑总量的比例不到10%, 但所耗能却占了40%以上。北方建筑能耗有两大板块浪费严重。最大的一个板块就是供热能耗, 占了40%。第二个板块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 比发达国家能耗高30%左右。所以说, 供热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建筑节能领域, 必须下决心实行供热计量改革。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各地必须明确责任和分工, 要把供热计量改革的压力和任务分解到各城市、各部门。物价部门不出台计量热价, 就追究物价部门责任。物价部门出台了计量热价, 建设部门不执行, 就追究建设部门责任。供热企业拒绝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就追究供热企业领导责任。这些责任都要非常明确。各地必须把供热计量改革目标完成情况, 作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以及供热企业的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主要内容, 实行一票否决, 并公之于众。
三是尽快制定供热计量价格。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城市, 建设部门要积极配合物价部门尽快在今年采暖季前制定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两部制热价中按面积收取的基本热价比例按30%、按热量收取的计量热价按70%执行。在制定计量热价时, 应将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维护、更换、管理等成本纳入热价成本。这项工作我们将在今年采暖季前全面检查, 并将结果通报全国。同时, 我个人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相关的书记、市长写信, 督促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各省级建设部门回去后要赶紧布置这项工作, 对北方采暖城市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城市要督查出台。对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园林城市等要限期整改, 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和国家财政奖励资金。
四是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 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 编制供热计量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方案。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及地级以上的城市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 (建城[2010]14号) 文件的要求, 明确计量收费目标, 并分解落实。实施方案今年采暖季前由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汇总后报我部城建司备案, 并将纳入到今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是规范计量方法。各地要按照《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要求, 开展供热计量方法清理规范, 对于不符合《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要予以修改, 没有国家产品标准的计量方法可以试验示范、但不得大面积推广。
【建筑安置会议讲话稿】推荐阅读:
在全市双拥暨安置会议上讲话06-19
2022年度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 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06-19
发言稿:在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09-19
潍坊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28
城市拆迁安置中弱势群体安置难点初探07-03
失地农民拆迁安置06-13
职工安置方案表07-12
移民安置城镇规划09-08
买卖安置房合同11-06
拆迁安置工作经验材料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