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公式总结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公式总结(推荐15篇)

物理公式总结 篇1

2、瞬时速度:当△t→0时,v=△x/△t,方向为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3、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4、a(速度变化率)=(V1-V0)/△t 以下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5、V1=V0+at

6、X=Vot+1/2at2

7、V2-v02=2ax

8、X=(V0+V)*t/2

9、△x=a(T的平方)

10、平均速度=(初速度加末速度的和)除以2

11、V(中间时刻)=平均速度

12、V(中间路程)=([初速度的平方加末速度的平方的和]除以2)]再开方

13、只适用于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

(1)V1:V2:V3:…:Vn=1:2:3:…:n(2)[第n秒位移之比]X1:X2:X3:…:Xn=1:3:5:…(2n-1)(3)[前n秒位移之比]X1:X2:X3:…:Xn=1:4:9:…:n的平方

物理公式总结 篇2

由于受数学公式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物理公式时无法理解物理量之间的量变关系。如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I=U/R从逻辑上来说, 由于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因此在电阻不变时只能说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而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如液体压强公式P=ρhg中的h指的是从液面往下的深度, 而不是高度。学生往往以高度来理解, 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还有P=F/S中的F, 学生常常以为压力F等于重力G, 其实不然, 要告诉学生压力与重力的方向是不同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还有一量多式的问题也是学生最头痛的问题如功率公式P=W/t, 这是一个定义式, 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由它可以推导出两个计算式, 分别是电功率计算式P=UI和力学功率计算式P=FV。而由P=UI又推出P=U2/R, P=I2R这些公式的得出条件是什么?在公式没有弄清楚之前, 面对物理问题的学生只能措手不及, 无法下手。

二、利用物理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1.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较常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公式P=U2/R, P=I2R的应用, 对于P=U2/R是指电压不变时, 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电阻越大功率越小。P=I2R是指电流不变时, 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小功率越小。可以用他们来解析串联, 并联电路中的用电器的功率问题。为什么并联的两个灯泡, 灯丝越粗的功率越大。而在串联电路中恰好相反。很显然在长度相等的两根灯丝越粗的电阻就越小, 越细的电阻就越大。在并联电路中, 电压相等由公式P=U2/R知灯丝越粗的电阻就越小, 功率就越大。在串联电路中, 电流相等由公式P=I2R知灯丝越细的电阻就越大, 功率就越大。而由P=FV可以解析为什么机动车过沙地或上坡时要挂低档位。一辆机动车出厂后, 功率基本是不变的, 因此功率不变时, 速度越小获得的动力就越大。

2. 殊途同归法

如:一同学骑自行车上坡时, 之前总要用力蹬几脚以帮助上坡, 为什么呢? (1) 利用惯性解析:由于惯性, 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以较大的速度往上运动。 (2) 利用能量的转化解析:由公式1/2mv2=mgh知由于蹬了几脚, 获得较大的动能, 上坡时转化为势能就越大, 上升的高度就越大, 如:一工人在一高1m、长5m的斜面上从底部滚一重1000N油桶上车 (摩擦力不计) , 求工人的推力。

(1) 斜面是省力杠杆。利用杠杆平衡原理F1L1=Gh可以求出F。

(2) 由公式W总=W有+W额W额=O, 因此W总=W有, 则FS=Gh可求出F。

(3) 由三角函数F=sinαG (sinα=h/S)

三、物理公式的比例运算法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函数, 初中物理中也有许多求比值的问题, 如何把比例函数运用到物理学习中来, 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甚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 体积之比是2∶5,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分析:由公式ρ=m/v可知, 对甲乙两物体分别有

ρ甲=m甲/v甲, ρ乙=m乙/v乙

所以:ρ甲/ρ乙=m甲/V甲×v乙/m乙=m甲/m乙, v乙/v甲=1/3×5/2=5/6这是常规的解法。但如果我们引用比例函数, 效果更好。由公式ρ=m/v知道ρ与m成正比, 与v成反比。因此在数据上密度之比等于质量之比1/3乘于体积之比2/5的倒数5/2。即p甲/p乙=1/3×5/2=5/6。

如在P=F/S中, F1∶F2=1∶2, S1=S2=3∶4, 求P1∶P2。利用比例运算解答过程是:看做第一种物理量F=1/2, 看做第二种物理量S=3/4, 则P=F/S= (1/2) ÷ (3/4) = (1/2) × (4/3) =2/3, 即为P1∶P2的值, 此解法根据物理同种量方可比的特性, 利用公式粗算, 相对解法一省时。

让物理公式“活”起来 篇3

一、公式便于物理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定义很多、很抽象,不好理解,比如八年级刚开始学习物理,接触到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初学物理的学生很难理解:单位体积是什么?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又是什么?定义是帮助学生解释物理概念的,结果解释不清楚就达不到定义的作用了。此时给学生出示用公式做的定义,结果就显而易见了ρ=:密度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样八年级学生也对压强的定义、压强的作用效果或者說单位面积所受到压力的大小无法理解而头疼。如果用公式P=:压力和表面积的比值。学生立马就明白这个概念。到了九年级电学部分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理概念,几乎所有的定义都需要使用公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使用中慢慢加以体会。

比如,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如果用其他方法解释可能讲了半天学生没法理解,但是利用公式就能事半功倍,两者公式上可以看出不同P=和η=×100%,一个是所做的功与时间之比,一个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学生记住公式便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再比如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而公式:F浮=G排简练地概括出其中的阿基米德原理,学生理解就非常简单了。

二、公式便于了解物理量的影响因素

初中阶段知道怎样改变物理量的大小很关键。初中物理量本身很多,而许多物理量的影响因素又有很多,很难记忆。此时利用公式就可以简化很多记忆过程。比如,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与受力面积和方向没有关系。如果用公式表示P液,=ρ液gh只要学生理解公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物体高度。液体的压强大小只决定于公式中的变量,与其他没有任何关系。

三、公式帮助学生排除实验多变量因素的干扰

初中物理探究验证实验的核心思想就是控制变量法。毫不夸张地说,学不好控制变量法就做不好物理实验。在验证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不同的实验中变量很多。很多变量都会影响吸收热量的效果,比如考虑不考虑散热问题?在用煤油和水的对比实验中考虑不考虑湿度问题?如果逐一控制变量会使实验难度和复杂程度增加。而没有很好地控制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公式Q=cmΔt,很清楚地看到影响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主要因素有质量、初始温度最终温度和物质的本身属性比热容。所以这个实验可以改成验证实验,在保证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初始温度相同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的设计思路一下就清晰了。在初中物理实验题中,学生能够通过公式确定实验中的主要变量有哪些,题目就简单化了。例如,如何增大机械效率的问题?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不知道从何做起,如果能够用公式η=×100%。可以明显地看出机械效率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有用功和总功。从而可以降低实验设计难度,控制总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有用功所占的比重;控制有用功不变情况下减少总功,然后围绕这个思路去设计实验。

四、活学活用公式可以巧解正比和反比问题

比例问题是初中物理从性质到计算的一种过渡。中学物理中很多比例问题,比如轮船从大海驶向长江,请说出吃水深度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gv排得到。

五、活用公式帮助巧计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问题

初中物理中许多单位都是复合单位,比如比热容单位、密度单位、热值单位、速度单位等。许多单位学生容易搞混淆,比如错把热量单位焦耳看成比热容单位。如果搞清楚公式间简单物理量的单位,那么这些符合单位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比热容的单位:J·(kg·C0)-1很不好记。但是根据比热容求吸收热量公式得Q=cmΔt从而可以理解为热量的单位焦耳与温度和质量单位之比,从而得到J·(kg·C0)-1这个单位,简单了很多。另外,公式还可以解决复合单位换算的问题。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公式换算出1米每秒等于3.6千米每小时。

公式是物理的浓缩精华,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让学生巧学活学既能让老师教得快乐,也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兴趣高昂。活学活用公式旨在:让学生记忆公式的同时理解物理的思维,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把复杂的实际问题在初中物理公式中得以简化,让学生从眼花缭乱的物理现象中找到探求物理本质的途径。让学生从冗长繁杂的物理定义和理论中找到自己能够诠释的方法。

参考文献:

陈兴禹.刍议初中物理公式的运用[J].新教育,2012(Z1)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篇4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强调: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2ra=v2/ra=4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总结 篇5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6.电场力:F=qE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

9.电势能:EA=qφA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返回目录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x>(RARV)1/2]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 篇6

一、电能(W)

1、电能是一种能,电能用 W 表示,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二 次)能源。

2、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电能的优越性:⑴来源广泛 ⑵便于输送 ⑶使用方便,效率高、污染少

4、电能表——计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5、电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度),符号是 kW·h。1kW·h =3.6×10J。

6、电能表参数的含义: 220v指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压下使用;

10(20)A指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额定最大电流是20A;50Hz指电能表应在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600r/kw·h指接在这个电流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7、消耗电能的计算: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你用电的读数。

二、电功率(P)

1、定义:用电器在单位时间(1s)内所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用 P 来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 = W/t = U I(适用于所有电路)单位:瓦特(W)、千瓦(kW),1kW=103 W。

P————电功率,单位 W或kw W——消耗的电能,单位 J或kw·h t——所用的时间,单位 s或h 3.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P 额):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实际功率(P 实):用电器实际消耗的电功率。

由公式 P = IU 可知,实际功率的大小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① 当 U 实>U 额时,P 实>P 额,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烧坏用电器; ② 当 U 实= 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③当 U 实<U 额时,P 实<P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4.电功率的测量:

方法一:原理 : 根据P =W/t 用于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所需器材:电能表与计时器(表)。

两套单位:P(W)、t(s)、W(J); P(kW)、t(h)、W(kW·h)。计算公式:第一套单位下:P = n×3.6×10 J/Nt ; 第二套单位下:P = n/Nt 方法二:原理 P = UI——伏安法。能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功率。

结论:灯泡的亮度由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实际功率大,灯泡就亮。与额定功率无关。

5.电功率的计算: P = W/t = UI,适用于各种用电器,为普适公式。

P = IR = U/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将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的电路)。

6.串、并联电路的电功率分配特点: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

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都等于该电路中所有用电器的功率之和。即:P 总= P1 +P2 +„„。

三、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要求明确:⑴实验目的: ⑵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产生电热的多少

⑶实验器材: ⑷实验电路(教材中的两个电路)⑸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⑹实验步骤:(能按照实验过程进行书写)⑺实验结论:

2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Q = IRt。说明 :⑴它用来计算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热量。公式中的物理量统一用国际单位制。

22⑵如果电路是纯电阻电路,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则有: Q = W = UIt = IR t = Ut/R; 如果电路为非纯电阻电路(如含有电动机、电铃等),则消耗的电 能只有一部分转化成热,有 Q<W,2只能用 Q = IR t 来计算电热。

电热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制作原理:焦耳定律。

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3.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家庭电路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二: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为了安全,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作的,选择规格要合适,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四、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元件的作用 组成:电能表、总(闸刀)开关、保险(装置)盒、插座、灯座、开关及其它用电器(按顺序记忆)。组成元件的作用:进户线:电源与用电器的连接线,火、零线间的电压为 220V;

电能表:(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测量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装置; 总开关:控制整个家庭电路通断(检修时用于切断电源); 保险盒(空气开关):保险盒中装有保险丝,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它能自动切断电路,保险盒

(空气开关): 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保险盒要串接在火线上;

插座:用于连接可移动式用电器(有固定、移动的,有二孔和三孔的)灯座:安装照明灯具; 开关:控制单个用电器;

各种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用电器是串联的。

3.火线和零线:火线是“端线”的俗称,零线是与大地相连通的。

4.试电笔。作用:判断零线和火线。氖管发红光说明接触的导线是火线或接触点是与火线连通的。

使用:手拿笔体,拇指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与进户线的一根接触。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尖金属体。⑴试电笔接触火线时,如果观察不到氖管发光,原因可能是:试电笔氖管已坏或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或火线断路; ⑵检修电路时,若灯泡不亮,火、零线都能使试电笔氖管发光,可能的原因是:火线完好,零线处有断路,被测段零线通过用电器和火线构成通路。

5.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三线插头:火线(L)、零线(N)、地线(E)——它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三线插座:火线、零线(左零右火)、地线——它与室外的大地相连。把三线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了起来,万一用电器的外壳与火线相连通而带电,电流就会经地线流入大地,从而保护人身安全。正常情况下,火线、地线间也有 220V 的电压,而零线、地线间的电压为 0V。

6.漏电保护器(多与总开关组合在一起形成漏触电保护开关):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这是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就要起作用了,它会迅速的切断电流,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7.两种类型的触电:⑴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 ⑵同时接触火线与大地。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220V 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物理量、物理定律与定义式、物理规律、串并联电路特点总结

电学中涉及到的物理量:电流 I、电压 U、电阻 R、电功率 P、电能 W、电热 Q ※ 欧姆定律:内容 P26 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I = U/R

2※ 焦耳定律:内容 P49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 = IRt

22※ 电功率定义式:P = W/t ;计算式: P = UI 电热功率:P= Q/t = U I = IR = U/R ※ 电能的计算: W =P t = UI t(电流的做功与消耗的电能是等值的)对于纯电阻电路:Q = W = UI t = IRt = Ut/R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通过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 W≠Q 且 W>Q,这种情况

2下,电能只能用 W = UI t 来计算,电热只能用 Q = IRt 来计算。

※ 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电流:文字表述:电流处处相等,数学表述:I = I1 = I2 = „ =In

电压:文字表述: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数学表述:U =U1+U2 +„+Un 电阻:文字表述: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数学表述:R =R1+R2 +„+Rn 电功率:总功率等于各部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n 电 能:总电能等于各部电路消耗的电能之和,即 W = W1+ W2+„+ Wn 热能:总电热等于各部电路产生的电热之和,即 Q = Q1+ Q2+„+ Qn 分压规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即U1∶U2= R1∶R2 功率分配规律:各部分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

※ 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电流:文字表述: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数学表述:I =I1 +I2 +„+In

电压:文字表述: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数学表述:U = U1 = U2 = „ = Un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 +„+1/Rn 电能:总电能等于各支路消耗的电能之和,即 W =W1+W2+„+Wn 热能:总电热等于各支路产生的电热之和,即 Q =Q1+Q2+„+Qn 电功率:总功率等于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n 分流规律: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I1∶I2= R2∶R1 功率分配规律: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P1∶P2= R2∶R1

名词性从句“公式”总结 篇7

1 从句的概念和结构

1.1 明确从句的概念

从句中的“从”的指的是“从属, 属于”, 也就是说一个句子属于另外一个句子的某个部分, 该句是从句, 另一个“不完整”的句子就是主句。缺少主语的句子是主语从句, 缺少宾语或者表语的句子就是宾语或者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相对来说是完整的, 这时只要分析名词和从句的关系。

比如:That he will come to the discussion is certain.

该句中的That he will come to the discussion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is certain的主语不是he也不是discussion, 因此这个句子不完整, 为主句。

1.2 明确从句的结构

众所周知, 英语是一种重句子结构的语言, 也就是说只要是句子就要有“主谓”或者“主系表”结构。从句一定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子组合到一起。也就是说从句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宾”或者“主系表”。在无法判断是哪种从句的情况下应从找句子的谓语开始。一般来说有多少个谓语就有多少个句子, 就有“谓语的个数-1”个从句 (其中一定有一个是主句) 。

1.3 判断主句和从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主句还是从句的“法宝”就是连接词。一般情况下, 连接词后的第一个句子单位“主谓宾”“主系表”就是从句, 另外的部分就是主句。

1) 引导词在句子中间时, 以引导词为界, 它以后的都是从句。

例如:They are discussing what they know nothing about.他们在讨论所不知道的事情。 (引导词what以后的都是从句)

2) 引导词在句首时, 一定是主语从句。此时, 引导词以后的第一套主谓/主系表是从句。

例如:What is revealed in the newspaper is only part of the story.

报上所披露的只是部分内幕。 (引导词what以后的第一套主谓/主系表是从句)

3) 疑似多个引导词时, 则应判断各句的成分。

例如:That is what I mean.这就是我的意思。that虽然是引导词, 但是也是指示代词, 在句中要做主语, 因此what才是引导词, 其之后的主谓结构是从句。

4) 若是省略连接词时则应该分析句子的成分。根据关联词省略的规律, 一般来说作宾语从句处理。

例如:I know he has returned. (宾语从句, 从句是第二套主谓he has returned) 我知道他已经回来了。

1.4 名词性从句公式的构成要素

名词性从句由主句、从句和关联词组成。即相关的主语、谓语、系动词、表语、句子其他成分、关联词构成。其中句子其他成分包括宾语、定语、状语等。关联词包括从属连词that, if, whether, 连接代词what, whom, 连词副词when, where, why, how。这些关联词适用以下的公式。

2 名词性从句的公式

2.1 主语从句Subject Clause的公式

1) 关联词+主语+谓语+句子其他部分+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从句主句

其中:句子其他部分包括相关的宾语、补语、状语等。

例如:Whether they can win the match depends on their actual performance.

他们能否赢这场比赛取决于他们的临场发挥。

2) 主语从句可以用it作形式主语, 此时公式应该为:

It is+名词/形容词/过去分词+关联词+主语+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主句从句 (真正的主语) 例如:It’s a pity that you have missed the last train.遗憾的是你错过了末班车。

It is stange that he had made a mistake.真怪, 他竟做错了。

It’s said that he’s got married.听说他结婚了。

2.2 宾语从句Object Clause的公式

1) 主语+谓语 (及物动词) +间接宾语+关联词+主语+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主句从句

例如:He told us that he had made up his decision.他对我们说他已经做出决了定。

例如:I know he was unhappy that day.我知道他那天不高兴。

2) 介词、不定式等后可以带宾语。此时公式为:

主语+谓语 (不及物动词) +介词/不定式+关联词+主语+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主句从句

He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what he had seen in the special economic region.

他在经济特区所看到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3 表语从句Predictive Clause的公式

1) 位于系动词后的成分叫表语。因此表语从句是一个句子作主句系动词的表语。表语从句的公式与宾语从句的公式大致相同。是位于系动词如be, seem, look, appear, remain等之后。其公式为:

主语+系动词+关联词+主语+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主句从句

例如:The question is whether we should leave for Shanghai immediately.

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马上动身去上海。

2.4 同位语从句Appositive Clause的公式

1) 同位语中的“同”指的是“相同”, “位”指的是“位置”。也就是说句子成分相同, 在句中的位置相同的成分。因此同位语从句在名词 (一般是抽象名词, 常为idea, fact, news, remark, report, evidence, suggestion等) 之后。其公式为:

名词+关联词+主语+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从句例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he staged the plot.毫无疑问, 他策划了这一阴谋。

The question who should do the work requires consideration.谁该干这项工作, 这个问题需要考虑。

3 关联词who、what的公式

由于who和what在从句中可以充当主语, 因此在各种从句的公式中从句的关联词和主语都是who和what。

1) 主语从句:

Who (what) +谓语+句子其他部分+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从句主句

例如:Who will go hasn’t decided yet.2) 宾语从句:

主语+谓语+句子其他部分+who (what) +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主句从句

例如:I wonder who will pay the bill.3) 表语从句:

主语+系动词+表语+who (what) +谓语+句子其他部分

主句从句

例如:The question is who will do us a favor.

4 结束语

名词性从句的运用要求学生先找出每个句子的谓语或者系动词, 然后根据以上的公式正确判断出从句的种类, 最后分析从句的句子成分,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这样才能更加有效而快速的掌握英语名词性从句。公式法能简单、快速、准确地判断出从句的种类。更重要的是, 它能是把英语语法的语言知识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归纳出来, 降低学生学习英语从句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7.

[2]吴秀.英语从句教学的新探索——多维模型理论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1) .

用物理方法证明椭圆的面积公式 篇8

关键词:开普勒定律;椭圆的面积公式;物理方法

在数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推导出椭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比如,仿射变换法、二重定积分法,其中二重定积分法已超出高中生的能力。本文给出从物理角度证明椭圆的面积表示式的计算过程,切入点是开普勒第二定律,再将开普勒第二、第三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起来,很自然地得出了正确结果。笔者的教学实践说明,只要事先给出有关预备知识(引力势能表示式及其物理意义),再对物理推理思路稍作提示,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证明过程。这不仅让学生拥有了理论探究的成就感,还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与物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众所周知,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是开普勒仔细分析研究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后得出的著名物理定律。第一定律即说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第二定律给出了行星运行速率与行星太阳距离的关系,第三定律揭示了行星轨道的几何尺寸与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三个定律将时空、物質和运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下图所示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太阳静止不动位于该轨道的一个焦点。开普勒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这提示我们,如果能算出行星的公转周期(绕太阳一圈的时间)以及行星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那么椭圆轨道包围的面积就等于这两个量的乘积。为方便先给出下文涉及的:①椭圆轨道的几何参量及其表示符号:焦距c,半长轴a,半短轴b,近日点距离r1,远日点距离r2,面积S;②有关物理量及其表示符号:万有引力常量G,太阳质量M,行星质量m,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T,行星经过近日点、远日点时的速率v1、v2,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λ(也叫掠面速度)。具体思路和计算过程如下:

(1)设法找出用椭圆半长轴表示的行星公转周期公式。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各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与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即a13∶T12=a23∶T22=a33∶T32=…=k,比值k是一个仅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若某颗行星的轨道是圆,则公式中相应的a表示该圆轨道的半径。要得到周期公式就必须求出k值,该值可利用圆轨道方便地求到。设某一行星m0的轨道是半径为R0的圆,其公转周期为T0,该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行星太阳间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告诉我们,k值对所有行星都相等,所以有:

由上式解得轨道半长轴等于a的行星公转周期的计算式:

该式显示行星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轨道大小以及太阳质量大小有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电磁感应 篇9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高三物理《功和能转化》公式总结 篇10

件 1.功:w=Fscosα{w:功,F:恒力,s:位移,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Uab:a与b之间电势差即Uab=φa-φb}

4.电功:w=UIt{U:电压,I:电流,t:通电时间}

5.功率:P=w/t{P:功率[瓦],w:t时间内所做的功,t:做功所用时间}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

8.电功率:P=UI{U:电路电压,I:电路电流}

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I:电流强度,R:电阻值,t:通电时间} 0.纯

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动能:Ek=mv2/2{Ek:动能,m:物体质量,v:物体瞬时速度}

2.重力势能:EP=mgh{EP:重力势能,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

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q:电量,φA:A点的电势}

4.动能定理: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

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wG=-ΔEP

注:

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o0≤α<90o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重力做正功,则重力势能减少

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

重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3.6×106j,1eV=1.60×10-19j;*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物理公式总结 篇11

【摘 要】热力学作为物理化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该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热力学部分涉及公式较多,推导过程也较为抽象繁琐,记忆起来相对困难。本文针对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其衍生公式,阐述其记忆技巧。

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工科院校中材料、应化、环境、制药与化工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热力学作为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推导过程繁琐、公式多、抽象等特点,学生学习记忆起来有一定实际困难。要学好热力学部分,不仅要求学生对相关理论具有透彻的理解,而且更需要学生掌握记忆技巧。本文针对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其衍生公式,闡述其记忆技巧。

【关键词】物理化学;热力学基本方程;记忆技巧

1.热力学基本方程记忆技巧

物理化学课程热力学部分主要涉及五个状态函数:U(热力学能)、H(焓)、S(熵)、A(亥姆霍兹函数)、G(吉布斯函数)。这五个状态函数具有一个共性即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定。而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函数有p(压力)、T(温度)、V(体积)等。热力学基本方程即是描述实验可测变量与不可测变量之间的函数式。推导出的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为:dU = TdS – pdV;dH = TdS + Vdp;dA = – SdT – pdV;dG = – SdT + Vdp。根据这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还可以衍生出一阶偏导数关系式、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循环公式等。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记住这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至关主要。显然,强制地生硬记忆是很容易事倍功半的,那么如何对这几个公式快速记忆呢?观察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可以总结得到三个特征,首先,T和S为一对组合,p和V是一对组合。其次,T作为常量,S则为变量,S作为常量,T则为变量,p和V亦是如此,且S和p为常量时,前面须加负号。第三,第一和第二个、第三和第四个热力学方程的前半部分相同,第一和第三个、第二和第四个热力学方程的后半部分相同。根据以上特征,记忆热力学方程则变得较为简单快速。

2.U,H,A,G的一阶偏导数关系式记忆技巧

4.结束语

物理公式总结 篇12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g=9.8≈10m/s2)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T):秒(s)转速(n):r/s 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物理公式总结 篇13

2.控制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6.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

(3)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1)轻绳:

①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③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

④弹力可做瞬时变化

(2)轻杆:

①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②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③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

④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

⑤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

(3)轻弹簧:

①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

②弹力的大小遵循的关系

③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1)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

(2)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

(3)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失:

①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

②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

初二物理公式 篇14

质量密度公式:m=ρv

密度)

重力:G=mg(g:重力系数,为9.8N/kg,一般取10N/kg近似值)速度路程公式:v=

时间)

压强公式:P=

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公式:P=ρ

浮力公式:F浮=ρ液液ρ=mvv=m(m:质量;v:体积;ρ:ρsts=vtt= sv(s:路程;v:速度;t:FSF=PSS=F(P:压强;F:压力;S:Pgh(ρ液为液体密度)gV排(ρ液为液体密度)

浮沉状态:(静态)

漂浮:F浮=G

悬浮:F浮=G

下沉:F浮

水中受力分析:(某种作用下使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然后放开)F浮>G 向上浮直到浮力与重力相等并处于漂浮状态

F浮=G 悬浮

高中物理公式 篇15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5、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二、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2、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3、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四、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2、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3、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4、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5、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6、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五、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六、动力学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

七、振动和振波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5、机械波、横波、纵波

6、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7、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8、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9、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0、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11、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12、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2)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3)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九、功和能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方法

一、看教材

首先、要将教材通读一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这些都做到了之后,要把公式、概念背的滚瓜烂熟,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如果记不准,那列方程求解就是错的。做一道题目错一道题目。背的时候眼看、口念、手抄,让各个感官都收到刺激,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大脑,这样记得快、牢。考试时用错公式是最冤枉、最徒劳无益的,就象出差时坐错了火车,怎么开也到不了目的地。

二、公式理解记忆

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会接触很多的高中物理公式,怎么才能够记住这些公式呢!高中的物理公式比较多,而且很多的公式非常的相近,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想要提高自己的分数,就必须要对这些物理公式理解性的记忆。相同的符号可能代表不同的物理量,就需要这些学生把这些物理公式理解性的记忆之后,才能够灵活地应用于物理题目中。

三、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方法

不知哪位名人说的:掌握一种解题方法比做一百道更重要,事实验证,这句话确认是一条真理,高考备考名师李仲旭言:一种巧法,启解题之奥妙;一道好题,成高考之好运;一本好书,圆大学之美梦。

所以请各位同学们要挑选一本解题方法书,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本解题方法的书,巧学妙解王高中物理,此书

为高考考生提供提分捷径,为高三学生量身编制的快速解题备考用书,主要讲解高中物理巧学妙解方法,力争每个选择题在2分钟之内解出。解的快,答案对,采用书中的方法,处理高考选择题,不用运算,只需画一画,看一看,2分之内出答案,解答物理大题,运用书中的推论和结论,直奔答案,迅速解答,使用此书三个月后,解答物理习题,做的快,答案准,省时省力,外人不知怎么得出的正确答案!

本书依据备考学习规律,规划设置结构体例。通过“巧学迷津·巧学调研、巧学巧练”三部曲让教师和学生明确备考方向;帮助学生突破重点,提升能力;高考冲刺985,轻松进入双一流大学,稳拿211,此书专为学霸而生!

四、大量练习物理题

有的物里知识点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但是要真正地应用到屋里体重,这些学生会感觉非常的困难。就是这些学生理解了公式的含义,理解了这些知识点的含义,但是没有办法真正的灵活应用到物理题目中,就需要这些学生大量的练习物理题。

现在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必须要练习大量的物理题目。除了每天老师发的一些物理题之外,学生也可以从一些书店或者是从网络中购买一些物理专题题目,这样对学生提高分数是有帮助的。学生通过专项的练习,能够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错题记录

上一篇:合兴小学安全工作会议下一篇:举报偷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