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与mrp
ERP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了进一步理解ERP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需要弄清ERP与MRP-Ⅱ之间的区别。
1.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Ⅱ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提出了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即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些五一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
2.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Ⅱ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针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成为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而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这种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
3.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Ⅱ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4.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Ⅱ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有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Ⅱ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上,如在生产计划系统中,除了保留原有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外还扩展了销售执行计划SOP和利润计划。
5.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现代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运用完善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6.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摘 要 伴随着当今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与处理系统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与运营过程当中,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基石和优势。ERP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逐步应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范例,但每一个新事物产生与应用的过程当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利与弊,成为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ERP系统 财务管理 利弊相间
ERP系统属于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它建立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与应用基础之上,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达到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生产控制及物流管理等链条上每一环节都实现科学管理。
财务问题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关系到其发展成败的重要问题,财务运作上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安排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效益,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将财务管理看作一个有关企业自身生与死的命脉所在。ERP系统应用于全球各个企业内部当中已近20年有余,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运营机制也全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财务管理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ERP系统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应用而产生的利与弊问题,也逐渐成为现代人不断讨论和研究的新问题,
一、ERP系统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ERP系统属于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科学分析系统,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为现代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提供了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手段,有效地加强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与控制,提高了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促進企业财务监控力度的提升,ERP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有效地实施了对财务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加工、再加工,有效地将现代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切实地转化成为实际的操作应用。
其次,ERP系统实现了通过计算机联网对整个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特别是对该企业在其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实施了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保证了财务信息集中分析处理,避免许多人为错误造成的偏差,减少了许多财务混乱、浪费、流失等现象的出现。同时,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应用的更大优势在于它可以随时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一次性系统性的处理,同时又可以将这两类账目进行同步过账,简化了财务管理中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繁琐的对账过程,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分析功能和多角度财务数据综合处理功能,对制定相关财务报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ERP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对于企业成本核算和往来款项管理起到了极大有利的影响。当一个企业实施了ERP系统管理后,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就能够监控到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等等各方面的全过程,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有效地实现了财务与供、产、销整体系统的集中,形成并实现了财务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为企业相关投资方向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此外,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往来款业务的核销和账龄分析,从而保障了对整个财务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ERP系统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利因素
首先,由于ERP系统属于现代化计算机管理体系,会受到网络黑客、木马病毒等的入侵,一旦该企业网络受到非法攻击,将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陷入瘫痪当中,财务数据也会造成丢失或被窃,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次,该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运行领域内的一项技术,时刻要面临系统维护和系统更新工作,如若在系统更新或者维护上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系统在财务处理及管理上的运行障碍,给财务管理和处理工作造成损失。
再次,就我国现在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而言,大多数企业管理还停留在半自动化的工作状态,这就使得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对相关财务数据收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各个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不同,市场结构差异等,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带了一定的难处。
当然,对于不利之处就要积极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利之处,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加强企业自身网络安全体系,保障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运营的安全性,确保其内部ERP系统免遭非法入侵,从而有效地保障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企业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认识,对该系统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第二,在任用专门的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时,应认真选取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性人才,从源头上确保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应有效用,减少因人为等原因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第三, 时刻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于系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解决,对于系统的更新升级也应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系统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正常运行。
第四,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正确的ERP系统,以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程度和力度。
无论怎样,ERP系统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下的产物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憾,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所在,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其缺憾就要积极地应对并出具体解决方案,使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姜小惠.科学哲学视角下的ERP悖论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11).
[2]ERP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一些企业由于ERP选型的失败,引进的系统就无法在企业良好地运行,ERP系统的利用效率很低,甚至由于系统实施中进行的业务流程重组改变了原有的工作和管理方式,使企业的管理陷入进退两难的混乱局面,更不用说改进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了。为此,本文就ERP选型的理念、过程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1系统选型的理念和原则
1.1ERP系统引进是企业的管理变革
ERP系统不仅仅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是融合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ERP的应用对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想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全面更新企业的管理观念,对原有的繁琐、无效率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从而大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客户响应速度。企业不能将ERP纯粹作为一个计算机软件来看待,需更多地从管理理念的引进和管理的变革上来考虑ERP的选型问题。
1.2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合适的ERP系统
目前市场上的ERP系统种类繁多,有针对大型企业的,也有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有针对流程型企业的,也有针对离散型企业的,还有针对特定行业的,如制药行业、服装行业等,有国外的品牌,也有国内的品牌,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生产类型、资源情况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企业在ERP系统的选型中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ERP系统。
1.3ERP标准与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效结合
ERP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既不能要求ERP系统厂商为企业量身定做,因为那样只能达到“换汤不换药”的效果,也不能完全照搬ERP厂商提供的按照国际通用ERP标准设计的思想进行流程重组,而应在选型充分考虑ERP系统的灵活性,看提供的系统能否将业务流程重组与企业的经营特点有效地结合起来。
2ERP系统选型的过程管理
ERP系统的选型有五个阶段的工作:准备工作、明确需求、建立评价体系、详细调查和决策,如图1所示。准备工作是ERP系统选型的基础,而明确的需求则是企业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依据,没有需求的明确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详细调查就失去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系统选型的决策是建立在前面四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科学决策方法,最终确定ERP系统的选型。
2.1准备工作阶段 系统选型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工作:①成立项目领导小组。ERP选型的第一步工作是成立ERP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企业各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ERP的实施计划、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由于ERP系统的引进是企业管理的全面变革,因而强有力的领导及支持是必不可少的。②充分的ERP知识培训。项目领导小组成立后,应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ERP相关的知识培训,主要包括ERP原理、应用的计算机技术、ERP实施的方法、如何正确地提出需求等内容。这可以帮助企业清楚地认识到ERP系统实施需要的基础工作、方法、硬件和人员配置要求等,企业最好能聘请专业咨询公司或实施经验丰富的ERP厂商进行系统地培训。③基础管理工作。ERP的实施将使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然而,先进管理的观念不是能在短期内转变的,如果企业的基础管理远不能达到ERP系统实施的基本条件,ERP系统实施失败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企业首先需要做好基础管理的规范工作,而不要好高骛远,想一步到位,规范管理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进行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的认证。
2.2明确需求
明确的需求才能保证ERP的选型有可依据的准则,需求可以分三个步骤来进行:①评估管理现状。在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掌握了ERP应用的正确思想后,企业应详细准确地评估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一是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企业有没有建立较为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如何,业务流程是否合理;二是产品数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等基础数据的完善程度及准确性如何;三是人员配备及素质,目前的计算机硬件等资源情况。②提出需求。需求的明确是ERP选型的关键环节,然而许多企业对此却并不重视。要想选择合适的ERP系统,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进行一次内部的需求分析,首先弄清楚各个部门目前管理的现状,存在些什么问题,希望改进的方向及目标,其次从总体上考虑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如何,软件的功能需求,大致的人员及计算机硬件的配置需求等。③资源预算。在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制定ERP项目的财务和资源预算方案,为企业ERP系统的选型确定预算的限度和范围。
2.3制定系统选型的评价体系
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从ERP系统功能、企业的经营特点、需求、资源计划等方面综合确定ERP系统的评价体系。ERP系统的评价体系最好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确定评价指标及指标分量,然后制定各指标所占的比重值,比重值可以通过专家系数法来制定,也可以经详细认证后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为企业科学选型提供客观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对于不同的企业可能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ERP系统软件的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系统的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功能完备程度、系统的集成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开放性、二次开发等分指标;②ERP系统服务商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资金与技术实力、信誉、系统价格、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的培训、顾客服务、版本的升级服务等分指标;③系统软件与企业资源的匹配性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的规范程度、人员素质及配备、硬件资源、资金预算与系统价格等分指标。2.4详细调查
在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上,企业应对参选的主要软件公司进行仔细的调查和论证:①仔细分析软件公司提供的ERP系统的功能和技术,企业对ERP软件系统的功能最好能进行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②调查软件厂商的信誉、资金实力、人员素质、是否有长期经营战略计划等,最好能亲自去拜访和了解一下重点考虑的ERP软件公司。③调查ERP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水平,企业可以根据软件公司提供的成功案例,去已经实施的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相似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其项目实施的情况。④考虑软件厂商是否能提供足够的ERP培训、软件文档的齐全程度、相关技术支持、软件的版本升级服务等,很多中小企业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其实软件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⑥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软件的性能、价格以及存在的相关风险。
2.5ERP系统选型的科学决策
ERP系统的选型是众多变量因素影响的复杂决策问题,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在进行ERP系统选型的决策时主要凭个人的经验和主观感受来进行,决策的风险很大,因而企业有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来进行ERP系统的选型。下面介绍两种科学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1)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学者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用于处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决策问题,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劣排序和筛选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正是解决ERP系统选型决策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元素,按支配关系将这些元素分组,使之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判断各层次中诸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这些判断确定诸元素在决策中的权重,从而确定各目标方案的综合评分值和优劣排序。该方法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体现了分解、判断、综合的决策思想。
(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近些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在现代神经科学基础上通过对大脑的某些特性的模拟,建立由大量神经元互相连接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使计算机模拟了部分人脑的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ERP选型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同层次法一样,建立ERP系统选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基础指标中的属性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将评价目标的评价指数值作为输出变量,然后用足够数量的样本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使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学习而加强自组织适应的能力,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就可以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效评价工具,企业只要将ERP系统评价的指标值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运算就得到目标评价值,辅助企业进行正确的ERP选型决策。
3结束语
1、下列哪项不是MRP的输入()
A、主生产计划 C、BOM
B、零部件出产计划 D、库存状态文件
2、MRP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A、平衡生产能力 C、培训员工
B、降低劳动力需求 D、协调各生产阶段的活动
3、下列哪项不是相关需求()
A、原材料 C、成品
B、在制品 D、外购零件
4、对某种零件的总需求量由哪项决定()
A、净需求量
C、上层元件的总需求量
B、现有数
D、上层元件的计划发出订货量
5、MRPII是一种()
A、库存管理技术 C、生产组织方式
B、生产计划技术 D、计算技术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MRP的主要思想是________
A、以物料为中心 B、按需生产 C、相关需求的计算
D、把产品制造过程看做是一系列的订货过程
2、MRP的输入信息有________
A、产品结构信息 B、生产批量 C、主生产计划 D、库存状态
3、MRP的输出信息有________
A、零件投入出产计划 B、外购件需求计划 C、原材料需求计划 D、库存状态记录
4、关于能力需求计划,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按工作中心计算能力 B、把计划订单换算为能力需求 C、按全部设备计算能力 D、MRP能自动平衡能力与负荷
5、关于ERP,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体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 B、继承自MRPII C、ERP的实施很艰难
D、是大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MRP处理的是相关需求()
正确
错误
2、汽车轮胎在汽车厂是相关需求库存,在轮胎商店是独立需求库存()
正确
错误
3、物料清单文件含有提前期信息()
正确
错误
4、主生产计划说明哪些物料何时出产多少()
正确
错误
5、MRP与MRPII是完全不相关的系统()
正确
一、ERP和SCM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是把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看作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并将其划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的范围和深度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工具。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是运用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为目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包括产品从原材料阶段一直到最终交付用户这一过程中,与产品相关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所进行的计划、协调、组织、执行和控制等管理活动。
二、从ERP与SCM的关系和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二者集成的可行性
从SCM和ERP功能比较,来看二者的关系及现状。
(一)ERP和SCM的优缺点可以互补
1.ERP的局限性:(1)横向管理不足,无力承担企业之间的业务集成和协同;(2)计划管理的模型是MRPⅡ,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3)ERP的技术支持落后,采用在主服务器内的计算技术,同时仍旧采用串行处理方式。
2.相比于ERP系统的缺点,SCM可对其进行互补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强调管理横向化,SCM把生产行为突破单个企业的限制,强调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链上的所有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共同使利益最大化;(2)采用约束理论、决策分析模型等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数学模型,使SCM系统在编排计划时更合理并具灵活性,模拟性更强,更适应当前多变化、需求个性化的市场;(3)SCM系统组件中的核心部分APS采用常驻内存的操作,使信息实现双向传递和实时重排计划,可动态计算提前期,缩短生产计划排产的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二者功能重叠
ERP与SCM功能重叠,如生产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物料管理,因此解决重叠是集成的关键,
基本原则是存优去劣,但需提供各独立模块开放的程序接口,以此将二者集成,为企业提供一个集成的应用系统平台,从内到外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关键是解决流程、信息数据共享和实施问题。
(三)ERP和SCM的发展现状
目前,ERP和SCM的开发、设计和实施,基本上是分散的,各自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严重阻碍食业信息流畅通,在企业内形成许多“信息孤岛”。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管理思想和营销理念的变革,企业专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内外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共赢,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增值。因此,ERP和SCM的集成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ERP与SCM集成的内容
ERP和SCM系统共享信息集成的基础数据,SCM的确定型采购订单和需求预测作为ERP系统的客户需求,是指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而ERP 系统根据在近期生产计划和BOM表分解的原材料采购需求的基础上,做调整生成SCM系统的确定型客户订单,提供给SCM系统。
(1)基础数据。SCM为ERP系统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项目信息,客户基本信息,供应商基本信息,仓库基本信息等;
(2)库存状态。ERP的库存管理子系统为SCM提供全面适时的库存状态信息;
(3)客户订单、供应计划及预测。ERP是SCM系统的组成单元,可看作供应链上的客户,为SCM系统提供需求预测信息,同时又从SCM系统那里接受采购订单及采购预测信息。
四、ERP与SCM集成的实现
ERP与SCM集成的理想模型是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它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而形成的,它动态地适应市场对企业的柔性、速度、创新及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以此来实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目的。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它通过ERP与 Internet技术相结合,利用电子商务将上、下游企业组成整个产业系统的供应链,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无缝联结,并与其他企业或产业的供应链相连接,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这是适应市场快速发展变化的极佳模式,能增强企业和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五、结 论
一、现有系统与ERP项目是否需集成
企业上ERP系统之前如果已经有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而在ERP系统中本身就包括一个财务管理模块。现在企业的项目管理员有三个选择。一是抛弃原来的系统,利用ERP系统中的财务模块来代替。二是不使用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让ERP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各行其道。三是继续保留财务管理系统,而将财务系统与ERP的相关模块进行集成。
在实际工作中,IT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难度。如选择第一种方式,即抛弃原有的系统,那么无疑会造成重复性的投资。现在ERP系统基本上是按模块来购买与实施的。如果利用ERP系统的财务模块来代替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那么无疑在软件购买的费用上或者在项目实施费用上都会增加许多。而且上ERP系统时又需要对财务用户进行重新的培训,其项目风险也会比较大。
而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即原有系统与ERP系统各行其道,那么会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如仓库每天需要生成并审核出货与收货数据。而这些数据是财务部门生成相关应付与应收凭单的依据。如果让两个系统并向运行的话,那么仓库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就会有重叠,无法将仓库模块中的数据直接传递到财务系统中,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这也是一种浪费。
第三种方式是保留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将ERP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集成,以方便在ERP系统各个模块的数据与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交互。这的确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集成并不是一个小项目,其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企业需要投入的资金可能也不在少数。
其实企业不仅是要考虑财务管理系统与ERP系统的兼容性。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现在国家推出了发票管理系统、出口外汇核销系统等等。企业有这些系统的话,那么也同时需要考虑其与ERP系统的兼容性。ERP系统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如发票管理模块,就与国家推行的发票管理与认证系统有重复的地方。
总之,考虑兼容性的问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重复投资带来的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与项目周期。
二、什么情况下适合项目集成
通过项目集成的方法,让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仍然保持活力,并通过新的应用来扩展管理的范围,确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但是在上面的文章中,笔者也分析过,其存在着比较多的风险。也就是说,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采用项目集成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如果所采用的ERP系统与原有的信息化系统是同一个厂家的,那么比较适合采用项目集成的机制。如国内的金蝶和用友两家软件公司,他们都是以财务管理系统起步的。国内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这两家企业生产的财务管理系统。现在他们也同时提供ERP系统。不过他们的ERP系统,是在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上衍生出来的。即ERP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的内容与原先的财务管理系统基本上一致,或者说工作思路上是相同的。即使变化,也只是外在形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的ERP系统,也是相同供应商提供的,那么项目集成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有时候就相当于是一个系统升级。况且,有些企业内部还有集成的项目小组。企业就不用第三方的帮助。此时采用项目集成的方法,项目的风险与成本都能够很好的控制。
另外,如果企业现有的系统应用牵涉到的范围比较广,应用比较完善,也适合采用项目集成的手段。如笔者以前给一家企业实施项目时,发现这家企业虽然信息化管理只集中在财务管理部门,但是已经非常的完善。如财务管理系统中还包括财务预算控制、财务成本分析、业绩考核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替换这些系统的话,那就相当的浪费。而且根据笔者的经验,即使上了ERP系统,要达到其原先的应用效果,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项目管理员最好尽量的选择项目集成的方案。
来自:杭州集控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制造行业内网安全的现状和需求,提出建立“以计算机安全防护为基础,以数据泄漏防护DLP为核心,以桌面运维、监控审计、接入控制为辅助,以管理制度为约束”的综合内网安全管理体系,并且对市场上的主流内网产品进行了分析。
1.制造业信息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大型制造业的网络和各类ERP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其网络规模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安全建设相对完善,多数大型制造企业具有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计算机防病毒等体系,企业的信息化已经从“建设期”逐渐转入到“维护管理期”;我国制造业中,中小企业居多,在中小企业里,受多种条件限制,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没有建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相当的一部分企业没有安全规划。在制造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期”的投入逐渐转化为企业真正生产力的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内网安全管理问题。
2.制造业内网安全需求
经过对制造业信息系统的调研,制造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产是企业数字知识产权和企业商业信息,企业数字知识产权包括产品资料、设计文档、图纸、配方、源代码等,企业商业信息包括客户资料、项目资料、招投标文档等。企业数字知识产权和企业商业信息多数以文件形式存在,这些文件一部分集中存储在文件服务器上,更多的是广泛分布在员工的终端计算机上,这些重要数据分散保存,大多数制造企业针对员工的计算机没有统一有效的进行管理,企业重要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员工对电脑的滥用和对重要数据的泄密途径相当之多,公司内部核心数据被泄密的风险越来越大,必须采用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手段,结合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数据实现有效的保护。
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也是内网安全建设必备的内容。包括主机防病毒、主机防火墙、防木马、反间谍软件等,目前大多数的制造企业,都具建设有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也有很多小型制造业采用个人版杀毒软件,作为计算机病毒防护的措施。
对于地域广泛,计算机分散的大中型制造业,桌面运维也是一种普遍需求,桌面运维作为IT人员的助手,将手工的工作实现自动化,例如软件分发、远程协助等,提高工作效率。
由此可以总结出制造业内网安全的普遍需求:计算机安全防护是基础的需求,数据泄漏防护为核心的需求,桌面运维管理也是常见的需求。通过对制造业内网安全。
“防内胜于防外,技术管理并重,数据安全优先”是本文对制造业内网安全建设的思想,建立“以计算机安全防护为基础,以数据泄漏防护为核心,以桌面运维管理、主机监控审计、网络接入控制为辅助,以管理制度为约束”的综合内网安全管理体系。
1)数据泄漏防护(DLP)建设
数据泄露防护(Data leakage prevention,DLP),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企业的指定数据或信息资产以违反安全策略规定的形式流出企业。制造企业建设数据泄露防护的价值是既可以防止内部无意的泄密,又能够防止外部入侵的窃密,特别是防止内部员工故意泄密造成损失。
通过数据加密、权限控制来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泄密,已经成为国内外DLP厂商的共识,而且也是当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数据泄漏防护产品对明文数据的防护,以数据加密、权限控制为主,功能包括:文件透明加解密、文件权限控制、文件授权管理、文件外发管理、文件操作审计等,对加密后的密文保护,也会结合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日志审计、文档备份、系统容灾、业务流程审批、移动设备保护等多种手段进行管理,严密防止内部泄密和外部窃密。
2)计算机安全防护建设
制造企业建立计算机安全防护的价值是通过终端防护,防止外界对终端的入侵,确保终端及网络的可用性,同时也防止入侵造成信息资产外泄或受损。计算机安全防护是内网安全最基础的防护,其功能以主机防病毒和主机防火墙为核心实现安全防护,包括防病毒、防木马、主机防火墙、主机入侵防护、防ARP欺骗、反间谍软件等。
3)桌面运维管理建设
制造企业建设桌面运维的价值是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提高IT人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规范管理。桌面运维是网管产品在桌面的延伸,作为IT人员的工具,将以前手工的工作实现自动化,特别是针对地域广泛,计算机分散的大中型制造业,桌面运维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桌面运维的功能包括软件分发、补丁分发、远程协助、资产管理、消息群发等。
4)主机监控审计建设
制造企业建设主机监控审计的价值是对员工的操作进行合规控制、行为审计、违规报警,做到事前可控,事后可查,可追究责任。主机监控审计是管理终端上操作用户的活动,确保用户的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基本功能包括文件操作控制及审计、主机外设接口控制及审计、网络访问控制及审计、打印控制及审计、移动存储管理及审计等。
5)网络准入控制建设
网络准入控制实现只有身份认证通过,且通过健康检查的计算机才能够接入网络,一般只有大中型制造企业有该需求。身份认证检测接入计算机的用户名、口令、IP、MAC等,健康检查检测的接入计算机的病毒软件、补丁状况,对不合格的计算机隔离修复。
6)内网管理制度建设
安全具有“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念,对内网安全的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也是内网管理的重点。制造企业千差万别,各企业受信息化进程,行业性质,企业规模等诸多要素影响,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要点可能并不相同,但人员培训、制度规章等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3.国内外主流内网安全产品分析
目前,国内外的内网安全产品种类非常多,且各有特色,本文阐述了针对制造业的内网安全建设方案,下面将结合制造业的需求,对市场上主流的内网安全产品进行评估分析。
1)国外的内网安全与DLP产品
根据近两年的赛迪报告《中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研究报告》,在我国终端安全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是美国Symantec公司的SEP产品,SEP产品集成病毒防护、主机防火墙、主机入侵防御、网络准入、DLP等功能为一体,成为终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但是国外DLP产品的设计并不以防止内部故意泄密为主,不能满足制造业内网安全管理中数据泄漏防护的需求。当前,数据泄露防护是当前制造业内网安全最重要的问题。而基于不同的法律环境、文化理念,国外数据泄露防护DLP与国内DLP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不同的。区别在于,国外DLP以防外部窃密和内部无意泄密,国外DLP产品(如Mcafee、Symantec)以数据加密、内容识别、出口检测、涉密信息警告和日志审计为主的数据泄露防护(DLP)能够做到的是防止外部网络黑客窃密,设备丢失泄密,或者是防止内部无意间泄密,但是对于那些处心积虑想盗窃内部重要数据信息的内部人员,是无法防止的,也无法进行有效审计。这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对自己内部员工作为数据使用者本身是信任的,也不能对内部员工进行内容审计,会侵犯隐私权甚至触犯法律。国内DLP以防止内部故意泄密为主,兼防内部无意泄密、设备丢失泄密、外部入侵窃密。
2)国产的内网安全与DLP产品
国产的内网安全产品以中软公司、北信源公司、亿赛通等公司为代表,各自有专注的特长和优势,国内的产品专注于内网安全和DLP,一般不具有主机防病毒、主机入侵防护等杀毒软件的功能。以中软公司的统一终端安全管理产品为代表的综合内网安全产品,中软内网安全产品是国内最早的内网安全产品,至今有10年发展历史,集成了数据泄漏防护、终端安全管理、主机监控审计、桌面运维管理、网络准入控制等功能,中软产品是内网安全产品中功能“大而全”的代表,其功能设计包含了制造业、军工、军队、政府等各行各业的需求,能够很好的满足制造业内网安全管理的要求。
以北信源公司的VRVSpecSEC终端安全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产品,该类产品以桌面运维和终端安全为其特长,北信源产品并曾经被赛迪报告评为我国终端安全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但曾经缺乏数据泄漏防护DLP产品线,2010年北信源发布了数据装甲和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使其产品线拥有了DLP,能够满足制造业内网安全管理的要求。
以亿赛通公司为代表的专注于数据泄漏防护DLP的产品,该类产品专注于DLP,在以DLP为核心的基础上,逐渐扩展终端安全、网络准入、桌面运维等功能,以亿赛通为代表的国内DLP产品也能够满足制造业内网安全管理的要求。
总之,在制造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制造企业千差万别,ERP系统信息安全建设各有千秋,笔者建议,在制造业内安全建设中,以数据泄漏防护满足信息资产保护的需求,以桌面运维满足自动化管理的需求,以计算机安全防护满足对终端保护的需求,以主机监控审计满足用户操作合规的需求,以网络准入控制满足终端接入管理的需求,以安全管理制度满足人员管理的需求,建立适合制造企业自身的内网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ERP;采购综合管理;采购过程管理;合同管理;办事公开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2-0008-02
2011年,行业进一步加大“两项工作”推进力度,深入开展规范“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项目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要求各单位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内部网的作用,梳理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固化运作程序,进一步增强对项目管理的约束力和监管力度,进而全面实现“三项业务”要网上办公,并逐步建立行业“两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总体架构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结合我司的管理实际,对采购管理及其活动进行总体控制和协调管理,优化配置有限资源,规范采购管理业务,促进“两项工作”深入开展,支撑公司战略方针目标的实现。
在系统总体设计时,为了保持企业信息化总体建设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就必须采用统一的集成应用平台,集中信息资源,协同业务运作为设计思想,结合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基于ERP系统的采购综合管理流程。
整个系统建设由项目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过程管理、辅助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并在各功能模块环节上通过企业ERP系统与物资管理、备件管理、设备管理、预算管理、报销管理、办事公开管理等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形成多系统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
1.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各组成模块功能内容如下所述。
1.2.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实现投资项目的计划申报(拟建项目、新建项目、续建项目)、项目计划初审和下达,实现企业的审批过程管理,并通过主子项目的维护,汇总后输出数据为国家局投资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也为企业的采购计划制定提供数据来源,形成企业的投资项目档案库。
1.2.2 采购计划管理
采购计划由采购承办部门提报的反映其采购需求及实施要求。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采购计划管理实现企业的整体采购计划库,用于业务需求部门的年度计划制定、汇总上报以及投资管理委员会对整个企业采购计划的批复过程,系统设计引入了“主体”和“归口”的概念,将企业本部、采购、研发、营销等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主体管理,且把企业本部作为顶级主体,采购、营销、技术作为二级主体,实现主体的层级关系,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在各主体内和主体间实现采购业务的归口管理,按采购业务的性质、范围来划分职能管理归口,进行归口的业务审批。采购计划功能模块主要包含年度采购计划的编制、申请、归口汇总、审批、调整,计划变更,月度采购计划管理等内容。
1.2.3 采购过程管理
采购过程管理根据年初董事会决议通过批复的采购方式,实现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采购流程的管理。首先,采购业务活动的开展源于月度采购计划,通过月度采购计划对年度采购计划的分解,实现三项业务数据的管理,并根据年初董事会批复的采购方式走不同的采购过程管理。
在采购过程管理中,不同的采购方式流程有不同的过程环节支撑,前一个环节活动结束后才能开展下一个环节工作,做到规范管理与提高效率相结合,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支持职能管理部门对采购环节实施全过程在线审批、决议及监督,在采购活动重点环节和关键程序签署相应的审批和监督意见,充分体现了采购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体现了采购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自觉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管理,此外,在每个流程都提供丰富的辅助决策查询和支撑采购过程的材料归集。
1.2.4 辅助管理
为配合采购过程管理,系统还配套设计了采购辅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专家库、代理机构库管理,为采购过程的业务开展提供代理机构及专家支撑。专家库对企业现有的专家进行分类管理,并提供专家抽取、专家推荐、专家退出以及专家评价等功能;代理机构库管理对招标代理机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代理机构抽取和评价等功能。
1.2.5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在采购过程确定成交供应商及金额后,进行合同的签订过程管理,实现合同的草拟、送审、会签、生效处理。合同管理设计了合同范本库的管理,为企业合同范本的规范化管理,为业务部门草拟合同的方便快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同时,系统引入了强大的自定义审批流定義,并结合合同业务实际审批流程,设计满足了多岗位、多角色在线审批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合同审批的效率,另外,系统还设计合同文本的在线批注功能,为合同审查部门提供了方便。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的范本建立、申报审批、变更处理、合同生效处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2 应用效果
通过采购综合管理平台将采购计划、立项、采购、合同、审计和评价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管理过程有机联系起来。建立覆盖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应用平台,有效支撑公司的经营管理运作,规范采购管理业务,促进“两项工作”深入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实现制度和平台建设相融合
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根据系统建设实际情况,一边逐步对企业《采购管理办法》及《合同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一边也逐步对相关流程进行了梳理优化,为系统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2 实现采购监管全程化
系统从项目计划申请,采购计划申请、上报、审批,采购过程管理,采购供应商确定,合同审核签定,到后续报销业务都进行了控制。按照两项工作的要求,将监管、审计过程融入采购活动的相应环节,实现整个采购活动生命周期的监管。
2.3 实现采购管理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梳理和建立标准规范的采购管理流程,将流程固化在系统中。使用系统的过程,就是规范业务的过程。实现采购业务网上办理、网上合同会审、网上采购监管、网上审批,推进两项工作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4 实现采购过程管理痕迹化和可控化
实现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的全部采购管理过程的痕迹化管理和控制,环环相扣,上一环节没有通过进入不了下一环节,实现采购管理过程的全程监管和可追朔。系统作业流向清晰,控制管理严密,责任主体明确,信息操作痕迹化,便于监察问责。根据制度要求,系统设计了清晰的业务流程,把业务流程用图标形式展示在系统流程中心,实现流程的可视化;在业务流程方面,严格控制前一个环节活动结束后才能开展下一个环节工作,并结合系统的权限分配功能,为每个操作主体进行授权,做到责任明确;在业务信息录入、审批方面,系统自动记录信息录入人、录入时间、审批人、审批意见、审批时间等重要信息,实现业务活动的痕迹化管理,便于职能管理部门的监察、审计提供依据。
2.5 实现知识成果档案化
建立采购项目及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机制,获取、吸收和整合各種知识,形成合同文本库、专家库、代理机构库和合格供应商名录等各类规范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对采购过程及合同管理形成有力的支撑。系统还提供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的随机抽取功能,为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性提供技术支撑。
2.6 实现系统集成自动化
通过将采购系统与合同管理、报销管理、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平台及ERP业务系统(预算、设备、备件、物资)的有机集成和信息共享。形成计划、采购、合同、审计、付款及评价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过程的闭环管理,并通过办事公开平台形成各环节信息的公开和有效监管。系统还集成了短信平台、企业门户。
3 结 语
本次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满足了行业“两项工作”开展要求和全省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在系统建设内容方面主要包括:项目管理、采购计划管理、三项业务数据管理、采购过程管理、辅助管理、合同管理等几个主要模块;同时,在系统集成方面要充分考虑与全面预算及直属企业自行建设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项目的功能及数据整合要求,实现业务数据顺畅交互和共享。进一步实现了企业采购管理的流程管理高效化、过程管理可控化、知识成果档案化、系统集成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魏刚.基于ERP系统的企业采购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2).
[2] 王大海.基于ERP的企业采购、库存和销售管理应用研究[J].江苏商论,2013,(6).
关键词: ERP系统;财务管理;应用;创新
一、ERP系统概述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提高企业资源效能为整体思想,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在ERP系统中,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
二、ERP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它兼顾“供”与“需”两方面的环境。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面临全球化大市场的竞争环境,只有联合其他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供需链,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ERP的管理范围亦相应地由企业内部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从而使得企业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大大增强了该供需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使每个企业均可以最小的成本和转换成本获得较大的成本优势。
三、ERP系统环境下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差异 首先,会计科目不同。在ERP系统中,企业的会计科目是由总公司统一设置,子公司无权修改,保证了公司财务数据是按业务发生的性质统一组织,不仅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还以有利于系统编制合并报表。对于往来类与成本费用类的科目,传统财务管理系统需要设置多级明细科目,不利于进行数据的集成控制,而ERP系统通过采用辅助核算模式,可以避免这一弊端。其次,会计凭证生成方式及会计信息输出方式不同。在ERP系统中,业务部门完成采购、销售等工作同时,财务系统中会根据预先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可以直接进行审核,保证了财务情况与业务同时反映,可以避免传统财务管理中会计凭证相对于业务发生的滞后性。在会计信息输出过程中,业务数据都是以原始方式存放,并且系统可以根据业务的特征及属性将数据分类、汇总,可以对数据进行组合查询,并生成所需的详细、准确的财务报告,比传统的财务系统的数据处理方便、快捷。
总之,ERP财务系统相对于传统财务系统不仅可以在会计凭证生成、财务报表生成上节约时间,还可以及时查询子公司的业务信息、丰富其报告与报表的形式、提高会计信息可靠度。因此,该系统可以为财务管理与控制奠定基础,并且把握公司业务各流程中的资金控制,真正实现资金的高效率利用。
四、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ERP系统现阶段的应用。企业业务信息数据处理随着电脑作业的不断普及或其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般要求,但对于业务流程和其他系统的集成化,则受到技术功能的限制。因此,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陷,并且还可以依托这一平台进行广泛的包括材料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和代理网络及客户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和信息的集成,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ERP系统现阶段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会计核算、对会计核算信息的分析以及成本管理中。
ERP系统在会计核算方面将企业资金分为若干模块,例如:固定资产模块、总账模块等,通过对各个模块的集成管理,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数据。以现金模块为例,该系统主要对现金的流转、企业备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票据进行核算,包括票据和银行清单的维护打印、企业交易情况的查询等功能,并且还可以与总账、应收应付账等模块集成管理,自动生成凭证,为以后的查询管理提供详细数据。ER同时把企业的成本管理分为:成本中心会计、订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系统。所有系统应用程序使用同标准的数据源和报告系统,具有同结构、易操作的特点。各项业务的成本与收入贯穿所有部门,问题一旦出现就可以被分离出来,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二)ERP系统未来的创新。目前ERP系统的应用只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势必要在ERP系统环境下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树立创新观念的同时,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去审视各种经济、财务问题,创造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但真正将系统作用发挥好,还需要进一步挖掘系统自身功能,提高对业务数据挖掘、整理、分析能力,做到与具体企业管理模式相适应,以便更加适合企业的高效率、高水平管理。
1.ERP系统中自身功能的创新。(1)充分挖掘采购预算管理功能。对于采购预算的管理,ERP系统主要通过模块分类审批控制、责任人授权审批控制及供应商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于企业某一项采购业务,各模块应设置资金检查环节,对于每项业务按照企业自身标准以及同类型市场采购情况给出相应数据并提出不同级别的建议供管理者进行决策,最后汇总到总账,为下次采购提供数据。授权责任人应当根据系统录入的采购订单进行审批,对于超出预算或者意外事项不予批准,订单退回申请部门进行更改或者废弃,以保证订单按照业务事前计划履行。系统通过汇总各供应商提供的供货数据进行分析,在产品质量、供货时间和周期、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以选择供应商,调整每次采购数量及供货时间,做好资金准备,以获得最佳采购效果。(2)利用ERP系统开放性转换其他系统数据。ERP系统的创新还需要大量信息的支持,因此,可以利用系统开放性接口将其他系统电子数据转换到该系统中,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数据重复录入,以获得更多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科学决策的数据。这就要求在ERP系统环境下,各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共享,财务部门能够参与企业决策,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检测、事后分析。
2.ERP系统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重组。企业要想在ERP系统下实现创新也要调整自己的管理模式以更加适应系统。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要想最大限度的实现,就要进行模式重组。
以企业流程重组为例。企业流程重组要求企业实现从传统面向职能管理转向面向流程管理,建立“扁平化”新型组织,以达到对市场环境、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首先应设计企业若干流程,如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财务流程等,确定各流程组织单位与职责。在此转变下与ERP系统进行结合可以在向系统提供更多详细具体的数据同时,也可根据系统提供的建议进一步改进管理,提高了组织运转的效率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主要管理职能集中在总部进行,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各种业务的集中监督与管理,并适时做出统一决策。
结束语
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在广泛吸收市场中其他企业的共享信息同时,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管理者提供一系列准确有效的数据,改善了企业的管理和营运模式,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更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状洪,对企业导入ERP系统的看法与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5(6)
【erp系统与mrp】推荐阅读:
erp系统总结06-23
试论ERP系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12-14
印染erp系统介绍10-06
中国邮政erp系统11-03
erp系统验收报告01-03
erp系统保密协议01-09
erp系统管理员09-29
ERP 固定资产系统实验报告10-15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06-12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