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程总结(精选10篇)
近半个月来,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和
2、教师培训手册、培训资料、光盘、语文专题视频高中新课程培训(专题一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课程标准的设计、专题二 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专题三 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专题四 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专题五 在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学习语文、专题六 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专题七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专题
九 高中语文的评价和测试、专题十 语文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及网络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有了大体的认识。对克服语文教研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后的编排,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的内容,形成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与复杂的符合认知发展的循序渐进的“梯度”,七年级上下两册,为第一阶段,侧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比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体验情景、揣摩语言、质疑问难、发表见解、作出评价等;八年级上下两册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结合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文体、语体的特点,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力;九年级上下两册为第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结合文学作品和议论文的文体、语体特点,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议论文的能力。至于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则贯穿全套书的始终。进入高一年级,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编排,是顺延着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内容,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与安排。这可以说是学生在知识积累与认知目标上的一分水岭,也是一个转折点,在前面的基础上,课程专家们做了精心的选编,既有必修又有选修,必修课是学生学习的主体,而选修课,则体现了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性与灵活性.。特别是它将高中三年的学习目标细化到了每一册书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单元的每一篇文章。它最大的特点是满足一切学生,满足一切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彰显了语文教育的个性化、人性化特点;同时,学校可以自主选择校本课程,给了学校一个自由的选择课程的权利,这让学生在获得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让学校获得了特色发展的机会。它一来让学生得到发展,二来也让学校得到健康发展。这是建国以来所有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最符合学生发展、最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传统的创新。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有了正确的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颖,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
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教育部历史课程第一期简报中有“因学有所得而愉快,相互结识而愉快,挑战自我而愉快,增长见识而愉快。研修不是乏味的任务,而是愉快收获的过程。要收获,首先要有个好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课程理念的体现, 贯穿于整个课程。但是科学探究不是僵化的教条, 现在以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简要说明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科学探究不是新“八股文”, 可以不追究探究的完整性, 它可以是其中的几个环节, 甚至只有其中的某一环节。
例1说一说 (必修1, P56)
质子带正电, 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根据你的推测, 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这一探究案例中, 课本已经提出了问题, 只需要学生猜想假设, 分析与论证, 最后将学生论证结果分析交流即可。
2. 探究式教学并不一定要通过实验来探究, 有些抽象语言我们根本无法实验探究;有些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实验探究, 还真是只能说一说。但是探究的形式有多种, 可以尝试理论探究。例如:
思考与讨论 (高中物理必修2, P58, 科学探究一例)
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拱形桥, 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 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
这是一个通过理论探究来实现学生想象力的例子, 它来源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 探究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 虽然是对现实的空想, 但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完全可以探究出结果。
3. 对于抽象的问题可以重构物理情境, 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例如:质子与中子为什么能聚在一起?物理情境可以重构如下:
分别带正负电荷, 相距很近的通草球能否聚在一起?为什么聚在一起? (初中物理涉及正负电荷的吸引力) ———吸引力作用。这样就很容易得出质子与中子间也有作用力, 也很容易理解核力的存在。
4.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能以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要求, 可以不追求学生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重在启发学生思维。例如:
说一说: (必修1, P24, 科学探究一例)
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速度从始至终不变吗?如果有变化, 你估计是怎样变化的?某位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 0.57 s, 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这段时间的v-t图像的草图。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 他的v-t图像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在这一例中学生的理论探究着重在于理解速度图像。
5. 探究的对象最好来自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 因为直接经验最能让学生构建清晰的物理情境。
例:高中物理必修1一道练习题。
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 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3-1。由于石子的运动, 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 cm, 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起落点的竖直距离约2 m。怎样估算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
总结:以上几例都来自物理必修1, 都是推理探究, 没有一个问题需要实验探究。这就启示我们:探究并不一定要做实验, 实验教学并不一定是探究性教学, 关键看探究活动中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究的方式有多种, 最关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做到自己构建知识, 根据学生的直接经验创建的物理情境最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学中 树立信心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听说读写
暑假我们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其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培养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
一、 思想上正确引导,树立信心
很多学生认为:初三学习太苦太累了,考上高中可以歇一歇了,思想上有放松情绪;也有学生认为自己初中一二年级没努力,到了初三努力一下就考上了,高中也一样,思想上有轻敌情绪;还有的认为自己初中英语就差,高中内容增加了,难度大了很多,英语是没法学了,思想上有畏难害怕情绪。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我分别对他们正确引导,端正他们的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情绪。强调高一是打基础的关键,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对于想歇一歇的同学要让他们知道在他们歇的同时,很多同级学生正在默默地勤学苦练。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让他们知道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是有阶段性的,初中英语基础不好也不会影响高中的学习,鼓励他们要有信心。
二、 学习上帮助他们排除障碍
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以后,帮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系统的复习。首先帮助学生掌握单词,过好单词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师把初中单词和短语按照规律整理,让学生集中苦记,教会学生记英语单词的一些基本常识与规律,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法。教师把初中所学过的语法按内容重新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在教学新教材的同时复习涉及到的已学词汇、语法,达到巩固的目的。只有解决了学习英语的词汇问题,且解决了学习英语的语法问题,教师才算是打好了学生的根基,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三、 培养独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高一新生入学后,对英语中的长、难句有些困惑。面对越来越快的语速,面对越来越长的文章有些不知所措。新教材有很多词汇。但教材内容丰富,非常新颖,与时俱进,涉及题材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其他学科关联密切。如: “My First Day in Senior High”, “Music”,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 “No Drugs”, “Films and Tv Programmes”, “Europe”, “The Violence of Nature”等。由于学生熟悉这些话题,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相关背景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我要求他们养成预习习惯、购买英语工具书如英汉、汉英字典、语法书等。教会他们使用工具书。鼓励他们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如录音机、收音机、 MP3、 电视、电脑等多接触英语。下面具体就从培养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听说
教师在课堂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多和学生作问答互动。鼓励他们多说大胆讲,说错也没关系。由于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因此课堂上引导他们说的话题就可灵活多样了。教师可利用每模块的录音材料,组织学生听说讨论。课前五分钟是学生的演讲时间,气氛积极活跃。组织学生看优秀英文电影,如: The Sound of Music, Harry Potter,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等,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评论电影人物、情节。鼓励他们多看英文电影、电视节目和英文电台。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练习听说,养成一种听说的良好习惯。
2. 阅读理解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能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精读习惯,读懂每篇课文的每段、每句甚至每个词汇;更要有泛读技巧。多看课外英文杂志、报纸。选具有真实性、涉及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等体裁多样化的材料来阅读。从高一年级起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两篇文章。只有阅读量上去了,阅读速度上去了,理解层次上去了,才能谈到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写作
通州三中金剑昆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全面的铺开,今年我省已全面实施新课程。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教材情况如何?怎样进行评价?如何实施?作为高一的历史教师,这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半个学期多的教学实践情况和碰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初上高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丰富、由初中向高中的转型适应等原因,缺乏基本的历史概念,往往无法正确熟悉历史的概念,无法正确区分历史与史学之间的差别。这种概念上的混淆,往往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比较轻易形成僵化、顽固的教材本位思想,进而影响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实,影响学生对史学界新鲜成果的批判地吸收,妨碍学生发展的、辩证的史学观的形成,进而危害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存在着对历史学习社会功能的盲然无知,或者历史无用论的错误观点。太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历史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说有没有意义,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就说----历史是必修课啊----根本不去思考历史学习有没有意义。还有的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干脆就表明:历史学习根本就是无用的,它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值。以上观点或隐喻或明示了学生心中存在着历史学习的障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爱好的产生,毫无疑问地泯灭了或者削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高中学生除了部分人对历史学习采取回避甚至抵制态度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抱有相当的爱好。那么,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爱
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还需要适当的方法引导,而这点恰恰是现行教材的空白。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还急需包括各种常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适合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的介绍,同时也是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的必要预备,对于学生培养历史终身学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课时数无法配合。目前我校高一历史课程开设情况是每周两节课(理、化、政均三节),高一上学期修习历史必修模块一。如要完整修完该模块每章节知识,至少要 18 个教学周。在升学压力下、在中、英、数等各科大量作业的重压下,对历史学习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极少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学习历史。、缺乏广泛的教育信息的支持。毫无疑问,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层面。但作为广东较落后的山区市,我们的学校和学生身边的信息搜集途径是十分狭窄的:网吧不宜未成年的中学生进入;学校图书资源严重不足;满满的课堂和自修安排、大量的作业使学生连看电视新闻的时间都没有。、师资力量方面的支持不足。以我校为例,本人就担任高一年级五个教学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每个班又都是六十多人的大班。作为年轻教师,经验不多,新课程的备课量相当大。这些都制约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关注和学习的指导。非凡是要推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学习档案、作品、活动、文章、作业、考核)对一个负责三百多人的老师来说是工作量是十分浩大的。
二、以新课程标准应对现实问题的尝试
针对当前历史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的学习,本人在高中教学实践中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新课程和新课程的学习
并推进和加深对新课程的学习,同时尝试以新课程的要求应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探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现将我的一点思考和实践简单介绍如下。、上好导言课
我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应该是从上好导言课开始的。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老师们都清楚,导言课是安排在学生正式接触教材之前进行。重视导言课,这是基于我对导言课型定位的思考:首先,这是学生终身学习非凡是关于历史终身学习的引导。为此,教师将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基本正确的历史观,熟悉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把握几种简单实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必要方法等。其次,这是学生学习历史新程必修一(政治史)的引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从而熟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次,作为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最初阶段,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固化的、甚至错误的对历史学习过程的理解,逐渐由感性学习认知为主向理性分析为主的过渡。同时,高中学生也需要学习一些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对比、概括和阐述;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打破对教材的迷信
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虽然变革的力度有较大的提高,但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习惯下一个相对单一的结论。这只会导致学
生思维的闭锁,不利于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怎么办呢?只有从观念上打破教材的迷信才是根本出路。为此我请学生自由交流心中的历史偶像,限定偶像生活年代距今约 50 年以上者。然后启发学生:历史是否会在你渴望见到他们的时刻出现?再请同学设想改变某一历史事件的结果,然后启发学生:历史事件是否如我们所愿发生变化?从而,学生们意识到历史的不可复制、不能重演的重要客观性特点。
同时启发学生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唐代诗人杜牧《乌江亭》一诗中有:“胜败兵家事不期,含羞忍辱是男儿,八百子弟今犹在,卷土重来未可知?!”北宋王安石也有一首《乌江亭》诗,却说:“百战疲惫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八百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项羽兵败垓下的不同评价。从而,使学生们在了解到史学主观性的同时,也醒悟:原来我们的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的客观的历史,教材的内容原来容客观历史与主观史学于一体。这样,历史教材的神圣形象被打破了,学生那种自主思考客观历史、批判地吸收主观史学成果的最大障碍被破坏了!这一点对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这其实也是大大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的,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应该说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走进学生的秘密花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走进学生的秘密花园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假如我们以学生的经验真正兴奋地谈学生感爱好的话题,也许我们就已经走在他们的秘密花园的小径上了。所以,我采用的办法是点击学生的兴
奋点,比如说播放有关神秘的可可西里的风光:雪域高原、野生动物、喇嘛教僧侣的虔诚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学生油然而生保护的心愿。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逃不脱消亡的劫数,怎样传播美好?怎样让更多的人----现在的、未来的人来分享这美好?学生自然明了: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传播美好。还可以让学生做传话的游戏,一句话从一个学生传给下一个学生,虽然最后一个起来的学生可能说的那句话不一定与起始的语句完全一样,但是教师还是可以启发学生: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各自代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类,那么学生自然了解了历史的价值之一----传承人类共同的记忆(也许是经验教训也许是杰作成果)。、把武器交到战士手上。
学习,首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自然是其中肯綮所在。历史分析研究的方法很多,加之现在边缘性的研究不断涌现,交叉使用各学科方法理论是必要,但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阶段性特点、学生自身的差异,在我所任教的五个教学班,各有侧重的介绍一些常用的历史分析方法,至于哲学上的一些概念,如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限于导言课的课时所限,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体会。在这里我基本上只引入了如阶级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等等。教师的责任,不应该是厨师兼保姆,烹制精美的历史菜肴,一口口勉强喂进摇头的孩子嘴里!把武器交到战士手上吧!教师,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在于让学生意识到方法作为武器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自愿地选取各自趁手的武器。
三、小结与意见
重庆市双桥中学
化学教研组
2012年3月31日,我校化学教师雷雨见、张金花、王兵前往大足区大足中学参加了大足区教研室举办的高一化学新课程学习。我们三位教师在大足中学整整学习了一天,在这一天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将我们的学习过程及感受汇报如下:
1、当天上午我们首先听了大足中学化学教师范老师的一节习题课,这节习题课主要的知识点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的章末复习题,在这节习题课上范老师完全按照新课程的标准组织教学,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流程大致是这样的:(1)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大家都觉得比较难的题,在讨论过程中范老师进行了巡视并与部分学生共同讨论。(2)学生代表汇报比较难的题目,教师把这些题目写在黑板上。(3)上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情况,把不同的题目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并安排各小组组长组织好本组学生进行讨论。(4)各小组针对自己讨论的题目分别派代表上黑板进行讲解,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有时进行了技巧性的点拨。
2、听完范老师的示范课后,紧接着我们听了教研室杨才锡老师的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教材分析,杨老师主要为我们分析了课标要求、教材浏览、教材比较、必修1教材浅析、必修2教材浅析。在分析中杨老师特别强调老师们在高一教学过程中应该跟着教材和课标走,不要补充过多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负担,以免造成学生感觉化学学习很难,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3、当天下午举行了一个交流会,在会上杨才锡老师首先传达了关于重庆市举行的新课程化学竞赛的通知,在通知中杨老师强调各位化学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参赛,这样一方面有利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这些学生为我们大足区争光。然后杨老师组织听课教师对上午范老师的习题课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各位教师都谈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杨老师的一致好评。最后杨老师强调我们教师不光要教好书,而且要注重科研。
4、交流会完后我们听了大足中学高一的一位化学教师的展示课,该课主要讲解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上课教师根据自己编制的导学案组织学生教学,大致流程是这样的:(1)教师发给学生导学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2)教师以生活中的一个有关原电池的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师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实验完后派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4)教师以问题的形式针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讲解。(5)教师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和练习。通过这次对新课程改的学习,我们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让沉闷、闭塞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双桥中学化学教研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职能和性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性质。
教学重点:政府的职能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国的性质。教师简介本课内容。
【新授内容】一,〈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我国政府在“非典”期间采取的措施体现了政府是什么职能?我们的生活与政府履行职能有什么关系?教师归纳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府的工作。导入新课。
二.〈政府的主要职能〉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的职能,政府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具有维护人民利益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内容: A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手段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避免政府直接插手干预。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教育。二是发展教科文卫事业。
D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 正确行使政府职能 A 社会生活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履行但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各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政府只能起到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的作用。
三,〈便民利民的政府〉
1 人们的公共生活必然受到政府的管理。启发学生列举接受政府管理的事例,教师总结归纳:生活处处有政府活动的影子,离开了政府的管理,社会就成了一盘散棋。
2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阅读教材然后学生补充。
3简介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
4学会正确评议政府
【课堂复习】 一,当堂提问: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二 填空:我们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既 又接受 。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
的政府,了解政府的 相信我们的政府是 的政府, 政府的工作 政府的帮助 政府的行为,是我们的 和 的体现。
一、认清问题,转变观念
高一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教材跨度、深度加大,势必造成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一数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困扰。而“两分”教学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按照学生需求实施的教学行为。它可以让学优生学得更好,而学困生同样也可以得到合理关注,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生在组内互相帮助,以合作学习带动自主学习。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发展的伴随者。
二、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两分”
要想在高一数学课堂很好地实施“两分”教学,很关键的一点是要从了解学生开始。首先要摸清所教的学生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阶段,甚至于他们的年龄特征都要加以了解。除了参照中考入学成绩以外,还可以在高一开学初进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初高中衔接是很多高中校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候采取的教学措施,它是一种温故知新的有效办法。教师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分组的时候,除了考虑数学基础以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上来,而高一数学教材的跨度和深度都比初中有所加大,需要给予学生适应的时间和耐心。再就是志趣相投、相处融洽的学生在一起,更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分层分组的时候,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具体做法是按照学生的情况分成三个层次,然后再分成若干组,各层次内学生再进行合理搭配,亦可让学生选择性组合,发扬民主作风,每个组让组员投票选出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为本组的“小先生”,负责日常的组内合作学习。中途学生若有特殊情况,可以请求调整一次,教师要善于处理临时突发情况。
三、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两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将知识技能按难易程度分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并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每节课前或者课后,教师先召开“小先生”会议,引导这些“小先生”给组员分配不同的预习任务。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分配相应的任务,可以让学困生通过预习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学用具。在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为课堂带来教学用具给予肯定感谢,让其提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并通过组内探讨,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和帮助学困生顺利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和增强。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的学科,对学优生教师要善于拔高,在问题的设置上不断以变式拓展的形式出现,让他们在思维层面得到提高。还可以让他们多上台板书,尤其是在组内探究学习的时候,由学困生提出问题,让学优生扮演“小先生”的角色。对于中下程度的学生的提问要把握难度,重在鼓励,多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可以将学生要完成的题目分成难、中、易三种,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独立完成容易题,中等题可通过组内探讨完成,难题可以作为选做题。这样既训练了全部学生,又拔高了水平较高的学生。而且设置了选做题,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有选择的余地,让他们感觉是被尊重的。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开展竞赛,每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合作探究,并且派一位代表呈现学习成果。除此之外,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开展相互纠错,互相辩论的学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采用鼓励和促进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人们都说高中教学要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这句也没错,学习好坏最后都要通过高考来衡量,但是平时的成绩评价,是不是只能通过一张试卷,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现在的高考考试制度也在改革,不再是一考定终身。那么怎样考查,既能肯定学优生,让他们看到不足,又能不打击学困生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试卷设置和评价体系上有所创新。可以在考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给自己定个合理的力所能及的目标,只要有所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尤其是学困生更应该得到鼓励。可以把试卷设置A、B、C题组,A属基础题,设置为100分,B组中等题,C属提高题,一共为50分。除了试卷评价以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把成绩分成测试成绩和课堂成绩两个部分,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把问题按难易程度分层次,鼓励更多的学困生主动回答问题,获得尽可能多的课堂成绩。总之,对于学困生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本着鼓励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宗旨。而对于中上程度的学生,评价时候给予合理的压力和适时的肯定,促进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我。
五、对“两分”教学进行问卷调查与总结分析
为了知道一段时间来“两分”教学的效果,除了从几次测试成绩上统计学生学习情况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反馈。问卷可设置若干个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学生一段时期以来对分组学习的感受和认识,以及对分组学习的建议和教师的期许。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可以获得学生从初三到高一学习数学的思想转变,以及他们对分组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感受,并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调查结果如果显示部分学生不适应这种崭新的学习模式,课后教师要及时与其交谈,答应为其做一些合理的调整,消除其内心对分组学习的排斥。同时调查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分组学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组内其他成员产生依赖性。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其压力,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总之,教师可以从问卷调查中获得宝贵的信息,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措施改进的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教材;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29-01
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信息化社会的已经到来,我们的教育也顺应时代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其中,高中教材方面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的面世和进入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将面临挑战。因此,对高中教材的编排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将对我们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教材编排的突破:纵观我们的教材编排,以往的教材编排内容多是很多纯理论的东西,内容晦涩、深奥,连黑白插图都很少。老师、学生们拿到随手翻一下都会顿感压力。现在可喜的是我们的新教材,就是新课改用的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颠覆了八、九十年代教科书的形象:外观是大大方方的大开页,内容是明了简洁,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彩色图片、照片、表格。依我看最突出的,也是最有意义的是内容编排中加入了精选的贴合教学内容的科学足迹、科学漫步、做一做、说一说、思考与讨论、实验插图、STS、这些新鲜内容的注入,为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下面就此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科学足迹】它其实就是向同学们介绍物理学史,特别是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艰辛探索历程。比如,法拉第一生的探索历程,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的目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常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似乎科学家都是能呼风唤雨的魔术师。但其实就即使象法拉第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在做出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历史局限性的束缚,也有过“可笑”的疏忽与失误。他们是伟大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不要说去做物理学家,就是学好现在的高中物理知识都心里没底。但当他们阅读了这部分内容后,我想他们会有像麦克斯韦描述的那样的信念。麦克斯韦曾就法拉第的著作说道:“他既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不成功的经验。既告诉我们那些成熟的想法,也告诉我们那些粗糙的想法。读者的能力可能远不及他,但是感到的共鸣却常常多于钦佩,并且会引起这样一种信念: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也会成为一个发现者”。
【科学漫步】对于我们面对的教育现状,往往给學生这样一个普遍的错误的认为:学校里、课本上所学的东西不就只是考试要考的内容而已吗?和我们生活没怎么联系。但当他们看了这部分介绍后。比如交流发动机、机器人介绍。我想一定会大有感慨:原来物理在生活中这么有用,连当今最先进、最热门的科技都与我们现在所学的物理知识有关系。可以说物理无处不在啊!
【实验】包括实验观察、做一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我想了解物理的人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自从伽利略创立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以来,物理学发生了飞速的发展,近代物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也都离不开实验。没有实验的物理教学,学生是不可能学好物理的。尽管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升学考试还不能对实验进行全面考核。新教材的编写中有意识的精心的对实验作了素材的选取和编排:特别的字体及颜色、精美的图片或照片、简洁易懂的内容介绍、可就地取材的实验设计等都体现了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良苦用心。
【STS】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明确将STS教育作为重要的理念。物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新教材中STS栏目内容展示了物理与科技、社会的关系。有的反映科学的价值,有的反映了科学的方法。如选修3-2交流电这一章中介绍:大面积停电引发的思考之美、加英发生重大停电事故等。这些都是学生想知道的、感兴趣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迫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激励自己。
知道了物理新课程的改革,了解了新教材的精心编排,结合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色之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学好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们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选修3-2
[2] 高中物理特点
[3] 林桐淖 《略论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福州第一中学
X中 白桦
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理念,X市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新课程课堂改革,各个学校也都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我所在的高2015届是从2012年秋期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的。一年以来,我在实践中感受新课改带了的变化,现在我对我们学校在这一年中对新课程改革操作过程中的感受做简单交流:
一、导学案编写
进入新课程高一年级,学校组织各个备课组编写导学案。具体操作方法大致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分任务编写新教材的导学案。理论设计是编写课堂导学内容和练习,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老师并不能和那些成天思考资料编写的专业人士相比,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的减轻教师的负担,最后我们的导学案编写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填空,二是课外作业。--其实和X市聚焦课堂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基础知识填空。
这样编排的优点是教师工作量尽量简化,但缺点是缺乏课堂导学的功能。今后,我们将思考相应的该井。
二、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
在学校相关领导到部分知名学校考察后,新高一年级开始在全年级全面推行学习小组建设。大致的方法是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爱好等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在成绩上的均衡,以方便开展学习小组竞争。
学习小组的建设使得班级在学生考核上面多了一个方便之处,就是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会影响到小组的评价(包括成绩、纪律、卫生等),这样理论上可以利用小组的压力规范组员的行为。同时,小组成员的组合时,尽量考虑了学科互补,方便了组员之间优势互补。
不过,在实际的小组运行中我们发现小组的组建本来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一是一个小组的学生性格各异,弄不好其中的几个学生就会闹矛盾,影响小组的发展;二是个别学生完全是“老油条”他并不在乎自己的行为对小组的影响,反而有些学生直接跑到班主任那里申请自己一个人一组(这样就不会影响其他人了)。三是学校整体上对小组奖励和惩罚制度的不完善,限制了班级小组的发展。
对于学习小组建设,整体来说比起以前的传统课堂,效果是有的,不过对于目前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解决办法。
三、课堂模式的改革探索
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学校下学期才开始探索的问题。教师的主要阵地还是在课堂中,有了导学案,有了班级的小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
虽然目前学校还没有规划处课堂模式的改革方案。不过我想课堂模式的改革应该包括:一是课堂流程的改革;二是课堂中主辅关系的处理;三是课堂有效活动的设计。
转眼间,新学期已经临近一半,回顾这两个月在广西希望高中的教学历程,发现体验颇深,这包括在教学上以及和学生的交流相处。总的来说,感受最深的两点是:高中英语教学要一气呵成,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下面从几方面谈谈这两个月来的反思。
一.教学方面
常规教学中求创新
1、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伊始,我们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了高中英语教学。
2、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高一我们就求学生人人尽量买本英汉词典、高考必备作为工具书,让他们勤查字典,熟悉解题方法及加强预习。
4、每周实行周测制度,对每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5、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有目的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我还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6.实行“周周清”教学方法。由老师检查科代表、科代表检查各小组组长,然后由各小组组长检查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层层过关,层层检查,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及学习气氛的创造。
二.备课方面
我们高一备课组共5位老师。其中有两位是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有着带过几届高中班经验的高级教师。这给我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及好处。我们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怎样教会学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讨课突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在高一起始阶段打好基础的问题。尽量摈弃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尽量激发学生的学 1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后写好教后感,不断总结得失。我们将再接再厉,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成绩。
三.教育教学中的几个转变
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同于这届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应该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如果能做到,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一)英语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
1.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应该转变“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学英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和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ation”,因此,我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2.从学习的形式上来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讲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重视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这种传统的灌输式使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现。在听、说、读、写、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一律放手,使学生能自学、自答、自测、自做、自评;凡是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参与,如:对话训练、短剧表演等,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这是当今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方法。
(二)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
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必须了解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单一不变的灌输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不使基础差的学生因为活动难度太大不能完成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为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应当说,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
2.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比作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学习活动。在宏观上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进行正确的导向;在微观上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进行演示,保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创造更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
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带到课堂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
【高一新课程总结】推荐阅读:
高一新课程政治课堂教学反思11-02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高一语文教学反思06-26
新课程阶段总结10-19
新课程教研总结10-30
2024新课程改革总结06-22
长安中学新课程实验阶段总结07-26
2022年暑期高中新课程培训总结06-13
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总结06-20
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汇报材料07-21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09-26